德育实践活动(共12篇)
德育实践活动 篇1
一、开展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是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夏令营活动是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的大型活动, 它寓娱乐、教育于一身,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利用学生暑假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一些具有学科特色的小区域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和主题夏令营活动, 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 夏令营活动把教育人、培养人放在了首要地位, 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始终。为了使夏令营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 我们对每一环节、每一细节都作了较周密的安排, 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 注意安全, 不断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安全意识。游览时我们时常提醒学生不要污损建筑物, 不攀折花木, 不随地乱扔废弃物, 教导他们遵守社会公德, 保护环境。在营地生活中, 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理、勤俭、互助的作风, 让他们自己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自己动手去做, 走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娇生惯养的生活圈, 亲身体验生活的快乐与艰辛。
2、增强学习兴趣
其次, 夏令营活动能够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 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如在去年的青州夏令营活动中, 我们首先推出了地理摄影、青州历史地理沿革、青州城的古建筑特点、青州历代名士等讲座, 又安排了仰天山植被的野外考察, 游览云门山、驼山、范公亭等名胜古迹, 参观大型企业青州卷烟厂及青州黄楼的十里花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 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 从野外考察到参观车间、农业科技大棚,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书本知识得以巩固活化。在活动中, 学生个个激情高涨, 采标本、作记录、拍照、测量……, 兴趣不减。许多学生在每天的日记中对活动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记录。
3、陶冶学生的情操
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 在大自然实验室里获取真知, 在社会的大课堂上受到锻炼。在这里, 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得到发展和展现, 思想灵魂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活动中, 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成功的喜悦, 同学的友谊, 集体的温暖。因此他们都由衷地感到“我长大了”、“我懂事了”。他们还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水之美, 了解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们, 深化并浓厚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激发他们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升华。
二、开展以“实践体验、读书感悟、关注时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关注时事
2010年的暑假是一个特别的暑假, 上海世界博览会 (Expo 2010) ,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 作为东道主的一名成员, 虽然远离上海, 但同学们都能积极关注上海世博, 关注每一个展馆。每一个同学都在以不同方式关注世博, 宣传世博, 积极参与到“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 很多同学能随口说出一个又一个上海世博会之最, 还有不少同学纷纷参加“我最喜欢的世博馆”为主题的活动。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世博风采, 感受世博精神。
2、读一本好书
“好书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伙伴”。根据学期末的安排, 向学生推荐一批好书, 让学生在假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扩大学生的读书量, 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 还组织学生在假期收看收听新闻广播, 并做好记录, 不少学生养成了记录新闻的习惯, 还有同学在记录新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管住自己, 使学生能科学地收看电视, 发挥电视的作用, 学校开展了科学看电视活动, 使电视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深入社区作调查
2010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 为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家庭、社区、农村、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让学生深入了社区, 通过看 (近几年发生在身边、社会的变化) 、听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老师讲生活、家庭、学校的变化) 、查 (调查身边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等活动, 然后撰写一篇以“变化”为主题的文章, 以此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4、感恩, 让心灵飘香
在暑假期间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们还开展了“计算成长和代价, 感谢父母的付出和恩情”等孝敬父母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表达了要树立勤俭和节约意识的思想, 为感恩教育打下了基础。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 学习在家庭中当一天家, 在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的过程中体验父母持家的辛苦,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培养生活自理的习惯。
夏令营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 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通过火热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去汲取课本以外的营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在暑假活动中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质, 学生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祖国的变化, 感受到了伟人博大的胸怀, 增强了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参与活动的学生面也逐渐拓宽, 活动组织趋于完善。在今后工作中, 还要不断积累经验, 使我们的活动开展的更加生动、有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 从而提高实效性。
德育实践活动 篇2
首先让我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它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
是把学生德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德育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
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本班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根据来确定主题。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
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同学缺少自信,运动会失利、要及时进行挫折教育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班会的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突出主题而服务,一个好的主题往往会在班会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题目上就能看出心意和创造性来,
因此,班会的主题一定要鲜明、具体、新颖、有趣,切忌出现大而空,老而旧,高而难的现象,所以主题要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
从展示出来的这三节优秀的德育实践课来看,班主任老师在主题的确立上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了,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从课的设计上看,各位老师也堪称是用心良苦。
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能为学生的前途照出一丝光亮,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德育实践活动课该有的最终目标。
从三位老师的反思中也看得出来,在课后,德育课的主题得到了延伸,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在悄然发生变化,同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其实一直都是在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说,集中与分散的区别而已。
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篇3
关键词:少年宫 德育 实践体验
一、有效践行德育,助力素质教育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的广阔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少年宫独特的教育平台作用,拓展校外活动空间,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改变单一的说教,突出实践体验,面向区域推进,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主动发展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游赏园林享受天人和谐、光风霁月,漫步阡陌品味辛勤耕耘,植出坚韧;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二、搭建体悟平台,践行无痕德育
1.平台之——思辨平台: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
开展槐荫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辩论赛,为学生搭建思辨平台。在赛制和辩题上别出机杼、努力创新,引导中小学生在语言和思维的较量中获取智慧、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三次造势,体现三个层次。第一阶段,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集辩题、评选最佳辩题,从“老人跌倒了该不该去扶”“成大事者拘小节还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校园生活该勇于创新还是墨守成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小学生应不应该和同学聚会”等等,这些辩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洞察社会、思考社会现象;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内涵,学习辩论技巧,充分备战;第三阶段,创设辩论舞台,以校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加辩论,赛场上时常听到妙语连珠、掷地有声、语出惊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唇枪舌战中,学生们对问题深刻的剖析与理解。活动持续一个月,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同学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深刻认识,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季之中。
2.平台之——体验平台:寓教于快乐的实践体验中
(1)开展槐荫平阴青少年交流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平阴农村,体验农村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与平阴的同学一同上课,互通有无。走进农家院饮食起居,品尝特色小吃。来到田间地头,与庄稼对话。蘑菇洞中成群的蘑菇,美术厂里精美作品的制作流程,都让城里的孩子们目不暇接,充满了好奇。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十几个村庄仅有这一所小学,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一圈下来几个小时,农村孩子们上学的艰辛震撼着济南的每一位师生。同学们在两天的体验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辛勤劳动的内涵。体验最真,教育无痕。此项活动已在济南教育电视台播出。
(2)槐荫区青少年大型义卖活动在济南市森林公园隆重开展。来自全区41所中小学校在卖场设立了店铺,共有3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学生们提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义卖物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特色社团的优秀作品;一类是久置不用但仍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文具、书籍、玩具、碟片、装饰品、自己创作的DIY小物品等。学生们还给自己的店铺起好创意店名,准备好广告宣传语、宣传海报、展板和绶带等宣传物品,并提前安排好了售货员、收银员、推销员、导购员和现场制作等人员分配。义卖活动一开始,便十分火热,小推销员们有的吆喝,有的讨价还价,有的专心制作,有的折扣赠送,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用热情的服务和礼貌的接待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买家,在场的家长、游客、老师和同学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购买,场面非常热闹。
本次活动共筹集义卖款6345.6多元,领养树木96棵,活动还评出了“优秀店铺”“爱心小天使”“义卖小明星”“义卖能手”和“义卖达人”等多个奖项以鼓励学生。所筹款项还以学校的名义在森林公园中领养爱心树,并挂牌进行宣传,形成了槐荫区教育局的“愛心护绿专区”。在活动中同学们始终洋溢着灿烂的欢笑与激情,他们乐于爱绿护绿,乐于为泉城增添一分绿色,乐于团队合作,乐于与伙伴交流互助,将德育寓快乐地实践活动中,再次展现了校外实践活动的德育意义。
3.平台之——表达平台:升华情感
开展了诸多活动之后,我们反思了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最美就在身边。我们创建表达平台,让学生真情表达,升华活动内涵,反馈活动的教育效果。“七彩阳光·身边最美”系列活动”——“身边最美,诗文诵读”及“身边最美校园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20多所学校,987篇师生作品参加活动,作品通过歌词、诗歌、散文、记叙、书信多种文体,抒发了进取、感恩、责任、自立……种种真情,发于内心,流于笔端,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槐荫区美在槐,韵在槐。诗文展现了槐荫孩子们槐的气质,槐花的美德—奉献、芳雅、质朴、纯真。我们从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将其集结成《槐花集》。供更多的孩子品读。
4.平台之——多样平台:渗透德育
少年宫的《槐花报》是面向全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读报,通过报纸向学生提供美文阅读,透过文字影响学生;每周下午的公益课堂开设剪纸、面塑、民族舞蹈等特色课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验开展两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德育活动改变常规不断创新,从校内的有限空间走向广阔的大社会,改变说教为快乐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以体悟、感受、自省等自我生成性途径发挥出了独特的德育功能。研究提升了课题组教师校外活动的策划能力及创新意识,推进了少年宫的校外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在区域德育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个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他山之石
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有许多困惑,很多迷茫,但是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深入的研究必须学会思考,努力前行;研究需要借力,不仅要凝聚全课题组的力量,也需要借力于专家。借力需要创造机会,也要抓住机会。在一次心理研究讲座会上,我见缝插针,请教了省市教科研专家,解决了许多关键的困惑。
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篇4
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社区实践教育活动该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社区实践教育活动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都是笔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内涵
目前, 对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缺少正确认识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很多人机械地认为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就是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活动, 显然不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应纳入到学校原有的综合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由此可见,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似乎可以被认为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社区教育定义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 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 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 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据此, 社区教育的称谓好像又更加合乎该活动的本意所在。但在我国社区教育已被重新定位以社会全体成员为主体开展的社区教育, 它包括的方面很广, 不仅仅包括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教育。
综上分析,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可以理解为以“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活动方式来探究“社区教育”方向提供的内容, 对于儿童来说, 就是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得到的活动经验和活动技能, 自主探究解决社区相关问题的教育活动。例如, 我校和虹桥社区合作开展的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新村里的铁皮棚》, 该活动就是以解决社区铁皮棚泛滥、严重破环社区环境为目的开展的, 儿童经历了从问题产生、探讨、解决的整个过程,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民意调查、实际测量占地面积等途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由此可见, 理想的“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应该凸显“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教育”双方面的特征, 孩子们确确实实以提高社区住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参与活动, 不断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孩子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二、“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社区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儿童主动性产生的。选择内容时, 应该体现学校和所在社区的特色, 并且善于引导儿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分析和把握学校特质为前提, 以大力实践学校德育核心理念———“无痕德育”为目标, 选择以“公民教育”为重点的活动内容, 组织引导儿童以“小公民”的身份参与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民主生活、锻炼实践能力……下面结合今年暑假活动内容谈谈具体做法:
(一) 做“热心”小公民的角色体验
为了让儿童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做一个关注社会的“热心”小公民, 我们积极指导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寻找岗位、扮演角色, 在实践中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掌握本领。例如组织学生前往消防特勤中队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体验活动;与结对社区合作开展“我是小气象预报员”活动, 组织孩子们参观气象局, 了解了相关的气象预报知识, 借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开展学校的小气象站活动, 并计划在社区通报天气预报。
(二) 做“现代”小公民的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儿童成长为一名“现代”小公民, 我们非常重视引导儿童关注时事、紧跟时事, 以时事为大背景开展面向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如与虹东社区居民合作开展了“全民健身知识PK赛”;与虹桥公园社区合作开展了“左撇子”运动会等。
(三) 做“勤劳”小公民的服务活动
为了落实公民道德建设中“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到服务家园的活动中。如高年级同学争当小小交通协管员。孩子们还手持创文明宣传标语对社区内临街的店铺进行宣传。
(四) 做“好学”小公民的教育活动
由社区五老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辅导员, 利用节假日开展诵读、讲座、辅导班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 帮助孩子们体验社会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如与虹东社区合作, 请派出所警官为学生做了主题为“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讲座;组织家住虹桥社区附近的学生聆听“孙爷爷”谈心室校外辅导站举办的“爱我家乡———文明南通”报告会。
(五) 做“幸福”小公民的亲子活动
为了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增进理解, 消除隔阂, 由班主任通过电话耐心引导、诚挚邀请, 力求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在理解中共度幸福生活!如与虹桥社区合作开展了“亲子共乐老游戏、益智怡情两代人”活动;与光明社区合作开展了“叶脉书签”亲子制作和读书活动, 活动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令人感动。
三、“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为了杜绝出现仅仅是为了留下照片、被媒体报道等面子性、任务型活动, 我们应当坚定地认为活动面向的是儿童, 儿童应成为活动的主体,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当是落实儿童主体性的根本途径。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关注到儿童, 让儿童参与社区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使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对于儿童来说, 就是以小主人的身份开展活动, 而不仅仅是参与者、接受者的被动角色, 下面以“左撇子运动会”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 关注由儿童发现的社区问题
8月13日为国际左撇子日, “左撇子”在学校和社区都有存在, 他们是不是正遭受着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不是仍然不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作为“小公民”应该做些什么?三 (2) 班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此类现象并向我们提出建议成立“左撇子”沙龙, 旨在改变身边人对“左撇子”的误解。学校德育处在和虹桥社区商量后, 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公民道德教育契机, 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良好选题。于是, 我们和虹桥社区成立了“左撇子”沙龙, “左撇子运动会”就是该沙龙的首次活动。
(二) 采用由儿童探究的活动方式
“左撇子运动会”活动参加对象为三年级家住虹桥社区范围内的学生,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分成5个小组, 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和沙龙主持人, 活动方式紧扣“由儿童探究”, 引发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验和感受, 过程如下:
1. 调查汇报
了解社会上对左撇子的片面看法、左撇子的生存心理压力、左撇子生活中的尴尬遭遇等现实情况, 形成调查书面材料。
2. 交流感受。
3. 左手比拼:左手夹豆、左手穿针、左手剪纸、左手写字、左手拍球、左手托球接力。
4. 评选单项奖和集体奖, 宣布比赛结果。
(三) 重视由儿童总结的收获感想
活动中, 应当重视由儿童总结的收获感想, 积极引导儿童展开讨论和交流, 从而深化活动效果。上述活动中, 小主持人在活动结束部分提出以下问题:
1. 在惯用一只手的情况下, 用另一只手比赛有什么感受?
2.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家长逼迫孩子改变使用左手习惯有什么看法?
3. 对于惯用右手的人群来说, 锻炼左手是否有必要?
4. 你对下一次沙龙活动主题有什么建议?
四、“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效果的反思
我们从外界反馈和自我反思两个方面着手努力, 以达到“回头看”的目的。下面同样以“左撇子运动会”社区实践活动为例, 谈谈笔者在反思中的实践经验。
(一) 活动达到目标了吗?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展露了“小公民”的行动风采, 达到预期目标。活动中, 孩子们能关注学校里和社区中的“左撇子”人群, 通过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调查方法, 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能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 以“小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社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公民道德标准。活动结束时能通过积极反思, 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不断增强对“左撇子”人群的理解和支持, 并努力改变周边人群的片面看法, 形成公正对待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的平等态度, 消除了歧视行为。
(二) 活动中有哪些生成性的精彩之处?
在左手比拼环节, 我们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在大家都习惯用右手的情况下, 要求选手们使用左手来完成各个项目的比赛。活动中, 孩子们热情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好一番左手能力大战!有趣的体验让孩子感到新奇, 更对惯用左手的人给予了理解。孩子们也渐渐明白, 既然有习惯用右手的, 也有喜欢用左手的, 左右手各司其职, 有助于开发大脑。有同学感叹道:“我们班有个同学一直习惯用左手写字, 老师总纠正她要用右手写, 看来想一下子改变习惯很困难。今天让我用左手写字, 做起来真不容易。”活动虽然短暂, 但深深地影响了这群孩子, 有的孩子就约好锻炼一段时间再比, 有的孩子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对“左撇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活动还取得了难得的社会反响, 被《人民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三) 活动能给儿童留下什么?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篇5
1.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主要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们进行唤醒教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从生活实践中真切地体会文明礼貌之重要。
2.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设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讲文明意识,从而使其从小就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今天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担当本次活动课主持的有:陆绍娟,舒加栋,莫兴龙,罗绍坤四位同学。
活动一:感受文明。
舒:请大家一起观看视频资料:奥运开幕式
陆:解说奥运开幕式2008年8月8日首都北京不仅为世界奉上了一场无以伦比的奥运盛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莫:纪律委员:古老的建筑、现代的场馆、志愿者真诚的微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文明的绝美画卷。罗:奥运,让我们以祖国为傲,做个文明的中国人,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文明人需要良好的习惯。要使生活
中文明之花常开,那就要从我们娃娃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真正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活动二:走近文明。
1、讲述身边的文明故事。例如:1.课堂纪律;2.尊敬师长;3.校
园环境。
2、放映视频资料:大街上,马路上发生的文明事。四川汶川大地
震中感人的争分夺秒的救人画面。
3、互动,文明校园:我该做点什么?(至少要求三个学生发言)活动三:批评不文明的行为。
1、讲述身边的不文明之事(就在身边!)例如:1.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2.乱扔垃圾。3.不遵守交通规则。
2、放映视频资料:校园中不文明行为。
3、放映视频:社会上不文明行为。
活动四:学生发言。
针对本节实践活动课主题,发表自己对讲文明,树新风的看法。(至少邀请三位或以上家长发言)
活动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以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进行的非常的成功。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无不体现我们伟大的祖国文明根基之牢。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个文明人!
德育实践活动 篇6
领导重视 组织得力
本次竞赛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竞赛活动由校团委主办,专业办、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协办,语文组、美术组、政史地组承办。为加强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组织委员会,统筹领导竞赛活动。
积极动员 激励参与
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于四月初召开了竞赛活动动员大会,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入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选拔优秀作品,各项比赛学校先组织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对获奖学生给予奖励。然后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复赛。对辅导老师也给予相应的奖励。
明确分工 各施其责
本次竞赛活动内容分征文类、设计类、摄影类、FLASH动漫类四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将各项内容指定相关教研组完成,并由教研组长具体落实。
明确分工后,各教研组动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各项目负责教师积极组织本组成员对学生稿件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从中选取优秀作品进行指导修改,参加省级复赛。
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篇7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的广阔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少年宫独特的教育平台作用,拓展校外活动空间,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改变单一的说教,突出实践体验,面向区域推进,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主动发展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游赏园林享受天人和谐、光风霁月,漫步阡陌品味辛勤耕耘,植出坚韧; 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 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 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二、搭建体悟平台,践行无痕德育
1. 平台之———思辨平台: 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
开展槐荫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辩论赛,为学生搭建思辨平台。在赛制和辩题上别出机杼、努力创新,引导中小学生在语言和思维的较量中获取智慧、感悟人生、思考社会; 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三次造势,体现三个层次。第一阶段,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集辩题、评选最佳辩题,从“老人跌倒了该不该去扶”“成大事者拘小节还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校园生活该勇于创新还是墨守成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小学生应不应该和同学聚会”等等,这些辩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洞察社会、思考社会现象; 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内涵,学习辩论技巧,充分备战; 第三阶段,创设辩论舞台,以校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加辩论,赛场上时常听到妙语连珠、掷地有声、语出惊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唇枪舌战中,学生们对问题深刻的剖析与理解。活动持续一个月,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同学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深刻认识,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季之中。
2. 平台之———体验平台: 寓教于快乐的实践体验中
( 1) 开展槐荫平阴青少年交流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平阴农村,体验农村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与平阴的同学一同上课,互通有无。走进农家院饮食起居,品尝特色小吃。来到田间地头,与庄稼对话。蘑菇洞中成群的蘑菇,美术厂里精美作品的制作流程,都让城里的孩子们目不暇接,充满了好奇。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十几个村庄仅有这一所小学,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一圈下来几个小时,农村孩子们上学的艰辛震撼着济南的每一位师生。同学们在两天的体验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辛勤劳动的内涵。体验最真,教育无痕。此项活动已在济南教育电视台播出。
( 2) 槐荫区青少年大型义卖活动在济南市森林公园隆重开展。来自全区41所中小学校在卖场设立了店铺,共有3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学生们提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义卖物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学校特色社团的优秀作品; 一类是久置不用但仍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文具、书籍、玩具、碟片、装饰品、自己创作的DIY小物品等。学生们还给自己的店铺起好创意店名,准备好广告宣传语、宣传海报、展板和绶带等宣传物品,并提前安排好了售货员、收银员、推销员、导购员和现场制作等人员分配。义卖活动一开始,便十分火热,小推销员们有的吆喝,有的讨价还价,有的专心制作,有的折扣赠送,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用热情的服务和礼貌的接待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买家,在场的家长、游客、老师和同学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购买,场面非常热闹。
本次活动共筹集义卖款6345. 6多元,领养树木96棵,活动还评出了“优秀店铺”“爱心小天使”“义卖小明星”“义卖能手”和“义卖达人”等多个奖项以鼓励学生。所筹款项还以学校的名义在森林公园中领养爱心树,并挂牌进行宣传,形成了槐荫区教育局的“爱心护绿专区”。在活动中同学们始终洋溢着灿烂的欢笑与激情,他们乐于爱绿护绿,乐于为泉城增添一分绿色,乐于团队合作,乐于与伙伴交流互助,将德育寓快乐地实践活动中,再次展现了校外实践活动的德育意义。
3. 平台之———表达平台: 升华情感
开展了诸多活动之后,我们反思了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最美就在身边。我们创建表达平台,让学生真情表达,升华活动内涵,反馈活动的教育效果。“七彩阳光·身边最美”系列活动”———“身边最美,诗文诵读”及“身边最美校园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20多所学校,987篇师生作品参加活动,作品通过歌词、诗歌、散文、记叙、书信多种文体,抒发了进取、感恩、责任、自立……种种真情,发于内心,流于笔端,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槐荫区美在槐,韵在槐。诗文展现了槐荫孩子们槐的气质,槐花的美德—奉献、芳雅、质朴、纯真。我们从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将其集结成《槐花集》。供更多的孩子品读。
4. 平台之———多样平台: 渗透德育
少年宫的《槐花报》是面向全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读报,通过报纸向学生提供美文阅读,透过文字影响学生; 每周下午的公益课堂开设剪纸、面塑、民族舞蹈等特色课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验开展两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德育活动改变常规不断创新,从校内的有限空间走向广阔的大社会,改变说教为快乐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以体悟、感受、自省等自我生成性途径发挥出了独特的德育功能。研究提升了课题组教师校外活动的策划能力及创新意识,推进了少年宫的校外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在区域德育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个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他山之石
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有许多困惑,很多迷茫,但是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深入的研究必须学会思考,努力前行; 研究需要借力,不仅要凝聚全课题组的力量,也需要借力于专家。借力需要创造机会,也要抓住机会。在一次心理研究讲座会上,我见缝插针,请教了省市教科研专家,解决了许多关键的困惑。
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 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 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身处青少年宫,践行着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我始终为美丽的教育梦想探索着,幸福着。树校外德育蔚然风,愿得天下英才而德育之。
摘要: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儒家提倡“德治”,孟母也要三迁,可见“德”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都很重要。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职德育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 篇8
中职德育课实施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符合记忆规律,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 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 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过的事, 我们却能记得80%。”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黄天中博士讲:“告诉我, 我会忘记;给我看, 我会记得;让我参与, 我会理解。”在德育活动课上, 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 记忆就更为深刻。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 在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下, 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他们的个性正常健康发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目前, 中职学校的新生在文化素养、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整体劣于普通高中学生。要让这样一群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 成为有一定专业知识、较好的道德品质的职业劳动者, 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一群学生, 如果中职德育课堂还是采用“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就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心理、情感的需求, 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机会。因为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接受者, 他们的学习状态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虽然课堂上教师讲得满头大汗, 但学生却没听进去多少, 完全没有主动性可言, 更别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活动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的、鲜活的事件和活动, 学生可以获得有趣的、丰富的、有深度的体验, 将抽象知识化为内在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提高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
人的活动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当我们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时, 他们能获得直接经验与成功感,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 我们会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参与活动, 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必须学会分工合作, 学会筛选材料, 如去图书馆查找、上网检索、进行社会调查等等, 学会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还要学会处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 在合作中创造性地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中职德育课实施活动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活动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设计活动时应注意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 提供观察、参与、表现、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所以,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多样, 主要有游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
游戏激趣, 快乐感悟
小游戏是一种低成本的体验方式, 是中职德育课堂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行为意向, 强化学生的体验, 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思考, 感悟游戏中蕴涵的道理,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在讲《哲学与人生》有关“利己利他”的内容时,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游戏是剪刀与布的游戏, 规则是:如果都出剪刀, 各得1分;如果都出布, 各得3分;如果一人出剪刀一人出布, 出剪刀得5分, 出布得0分。学生担心别人的得分比自己高, 结果双方得分都不高。另一个游戏是让全班学生用双手为教师搭出一个“人”字, 许多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搭“人”字, 结果到教师的角度就成了“入”字。活动过后, 学生豁然开朗, 立即明白了什么是利己利他, 什么是换位思考。又如, 在讲“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时,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站起来, 把书本捧在手上向前伸直, 抬起左脚 (脚尽量与手平衡) , 然后保持此动作1分钟。1分钟虽不长, 但能坚持下来的却没几个。在这个体验过程中, 学生明白了:想成功, 坚持很重要, 意志很重要。再如, 在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 我让每小组分别折断一根筷子和十双筷子后谈感受, 学生都能轻易地体验到“一支竹仔易折弯, 几支竹仔断折难”的道理, 感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当然, 游戏不是为了开心而设的, 游戏后的感受分享是重要环节, 只有这个时候, 学生才会深化游戏感悟, 在分享中内化。
创设情景, 创新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一些新鲜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利用对问题的探究,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 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例如, 在讲“创业准备”时, 为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假设全班学生一起开办了一家饭店, 先让学生设计饭店名字及每个包间的名字, 学生兴趣一下上来了, 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名字, 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把名字确定下来。然后让学生为自己的饭店选址, 每小组选出一个地段, 全班讨论后把认为最合适的地址定下来。最后, 告诉学生开饭店是为了营利, 学生热情高涨, 各抒所见, 最终达成共识:“请个好厨师”、“每周推出一个新菜式”、“服务态度好”、“有特色”等等。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开动脑筋, 发表看法, 课堂极其活跃, 不仅达到了预期效果, 还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达到价值观的升华。这些虚拟的“真实”, 只要做好铺垫, 营造出适宜的氛围, 学生就能做到身心投入, 获得真切体验。当然, 情境的创设, 也可以是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激荡, 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还可以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它给学生生动、逼真的视觉冲击, 激发情感, 催动灵感。
剖析热点, 丰富感悟
学生的思维是广阔的、活跃的, 发生在课外或生活中的事件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甚至触动他们的心灵, 他们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为了充分利用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 我设计了“课前五分钟热点剖析”的教学环节, 对近期 (主要是学生身边发生的) 热点事件进行讨论, 包括自然现象、社会动态、时事新闻、经济走向等。我会根据热点事件的发展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利用新的时代性案例增强说服力, 赋予课堂生命力。《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今日观察》等栏目报道的事件是我经常采用的。通过热点剖析, 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与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接受、认可、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增强自信力。
实践体验, 提升能力
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是真实而深刻的, 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和知识提升是发自内心的, 有关记忆和理解是难忘的。中职学生很快就要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生活。所以, 提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社会, 如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搜集信息等活动, 从社会大课堂中亲身体验, 这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 在讲“投资理财”这一课时, 我把学生分成四组, 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一组到银行了解存贷款利率和手续, 一组去了解债券的种类, 寻找债券的样张 (实在找不到就上网下载图片) , 一组去了解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办理手续, 尽量找到保单样本, 一组调查除存款、债券、保险三种投资方式外的其他投资方式。又如, 在讲“保护环境”时, 我让学生去做社会调查“东凤镇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上交的作业形式可以是照片、调查报告、访谈录音、笔录资料、数据等等。最后, 用一节课让每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并尽可能张贴出来。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到社会生活中体味知识、验证知识、理解知识, 不仅能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还能提升实践能力、人际互动能力, 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 没有体验就没有自身的感悟, 就没有自身的内化, 就不会获得真知, 就不会有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和思想品德的升华。实践证明, 活动体验式教学可以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要注意的是, 课堂上教师所设定的游戏、情景、实践活动等体验内容要符合教学目的, 与教学内容相联, 与学生年龄特征、心智水平相协调;对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要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 并建立一定的监督和奖励机制, 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3-25.
[2]钟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132-147.
[3]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211-235.
[4]刘伟英.中职德育“活动体验式”课型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 2012 (2) .
[5]袁少柏.职校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 2011 (8) :25.
[6]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5.
德育实践活动 篇9
一、德育是影响, 在活动中走向自觉
节约、刻苦、宽容、谦逊、乐观等因素是目前许多青少年身上所欠缺而又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话题:如何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品格?而又该如何渗透教育, 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呢?我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和健康心理。
例如, 基于许多孩子的劳动观念差、浪费较严重的现象, 学校五年级组老师特意带领学生开展了《五元钱》的课题研究。学生分组开展挣钱活动:有的攒起家中的塑料瓶、纸盒, 卖给废品回收站;有的上街摆摊擦皮鞋、卖盆栽植物;有的帮助家里爷爷奶奶卖蔬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体会到目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应当倍加珍惜。而每个人辛苦挣来的五块钱又能买些什么呢?同学们纷纷建议:给自己买文具用品、去超市买五块钱的大米, 买水果、买牛奶……这才发现自己辛苦挣来的五块钱, 竟然只够买一瓶牛奶, 一个苹果, 供一家人一天吃的米, 十来只河虾……在经历了这些亲身实践后, 学生对那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诗《锄禾》, 才有了真正的体会。生活深深触动了孩子内心的那根弦, 这些亲身体验已经远远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有效的教育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综合实践在孩子们看来是一门多么奇妙而又有趣的学科, 它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孩子们在综合实践中不仅探索到了无穷的知识和奥秘, 还让他们的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 让他们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德育在活动中无痕渗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德育是体验, 在交往中走向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 在“观察”“实验”“调查”“访问”“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感悟生活。
针对学生不懂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现象,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有趣的课间十分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首先确定了各组的研究小课题:1.课间不文明现象调查;2.课间最受欢迎游戏调查统计;3.爸爸妈妈小时候游戏调查;4.关于室内游戏的研究;5.关于室外游戏的研究;6.课间游戏创新与发明。孩子们在调查采访了爸爸妈妈之后, 纷纷表示很想玩一玩, 他们说“听妈妈说跳橡皮筋很有劲, 从脚腕到小腿肚、大腿、腰部、脖子、头顶, 有好多级别呢!我们很想在课间活动时也学跳橡皮筋。”男生说:“爸爸小时候经常甩四角拍, 我们也跟着学做四角拍, 在课间玩起来, 在班级里还挺受欢迎。”另外总结了比较受欢迎的室内游戏:飞行棋、叠罗汉、游戏棒、成语接龙……室外游戏:老鹰捉小鸡、跳绳、踢毽子、贴大饼、丢手绢、切西瓜……先组内梳理这些游戏的玩法, 介绍给别人, 再在课间快乐地活动。有的小组内同学创编简单的新游戏, 如“编花篮”的节奏可以填充古诗词, “对对拍”的节奏可以填充《三字经》, 女孩们自编“村居”编花篮, 一边转, 一边唱“草长莺飞二月天———”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发现问题, 合理设计并推广安全、健康、有趣的课间活动, 消除课间存在的安全隐患, 让全校的课间活动真正丰富起来, 让学生的德育行为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
三、德育是合作, 在关爱中走向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学校, 走出家门, 走向社会去动手实践, 这就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德育立交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体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
1. 校园体验德育。校园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在校园内,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寓校园文化育人于活动之中。
当今时代,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便利的同时, 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看到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 让人不禁感慨“网络将毁了这一代人”。针对这种现象, 学校老师开展了以“网络的利与弊”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去认识网络, 了解网络, 通过采访调查等形式, 开展辩论赛, 学生在实践和辩论之中懂得了如何合理地利用网络, 让网络成为学习成长的良师益友。
2. 家庭渗透德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合作。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那么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能在这种家庭体验活动中得到提升。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能体会父母艰辛的孩子不多。在家长的配合之下, 开展好“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当家”的不容易, 受到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和理财教育。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背后是一个社会, 借着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实现对孩子、家长的双重道德教育。
3. 社会内化德育。
将校外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能促进一系列德育观念深入孩子内心, 促使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德育实践活动 篇10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必要性
目前的德育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主题活动有计划安排, 但没有具体实施方案, 工作要求不明确, 没有阶段性工作布置, 缺乏过程和细节管理, 缺乏跟踪和预测性分析, 在针对性、实效性方面没有太多思考。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有的班主任有意或无意地认为德育活动是处于从属、辅助、被支配的地位, 再加上学校对班级活动缺乏管理, 因此班主任随意挤占德育课时的现象严重。学校层面布置下来的德育主题活动, 绝大部分班主任都应付了事, 或走过场, 或上交一份总结, 德育活动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参加”而未“参与”、全体而非主体、重“他律”而轻“自律”。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的基础上, 引导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力求做到目标多元整合,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 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富有弹性的、具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空间。
德育主题活动的具体做法
1. 活动时间有序连续。
我们的主题月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是这样的:一月冬训活动月, 二月诚信教育月, 三月学雷锋活动月, 四月感恩教育月, 五月责任教育月, 六月教育成果汇报月, 七月、八月社会实践活动月, 九月日常行为规范月, 十月“热爱艺术, 追求高雅”活动月, 十一月“放飞爱心, 与爱同行”活动月, 十二月冬训活动月。这样连续不断的主题月活动保证学生每个月都有主题教育的新鲜内容, 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的德育新局面, 迫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比牧师更多一份“传经布道”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2. 活动内容具体有效。
我们制定活动内容时既要“随波逐流”, 又要“独辟蹊径”。例如, 我们将三月主题月教育确定为“学雷锋活动月”, 原因是这时候全国上下都在搞学雷锋活动。报纸、电视、电台上、街道里到处是学雷锋的宣传报道, 我们的活动随着这股波浪就能增加动力减少阻力, 借势发力。但我们又不落于俗套搞些上敬老院慰问、上街道扫地之类的活动, 而是紧紧围绕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精神”、“钉子精神”深化细化活动。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成果和幸福, 学会在学习中与别人合作和公平竞争, 学会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这样的“独辟蹊径”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德育就是实实在在的。
3. 活动形式多元多样。
形式是内涵的体现, 形式单一就会使内涵表现力不足, 让人乏味。我们的德育活动形式应该多元化、多样化, 才不会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德育是严肃呆板的、空洞的说教。我校在举行“五月责任教育活动月”的时候, 紧紧围绕“责任是一种约束, 有了责任心, 教师才能教好书, 学生才能学好文化知识”这一主题, 进行“包中兴旺, 我的责任”师生征文活动;签订全校教职员工工作责任书;各年级组利用周末召开一个又一个的质量分析会, 看成绩, 树信心, 找差距, 寻问题, 落实责任;举行青年教师成长沙龙、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组织班主任观摩优秀班集体主题班会, 观看优秀电影片《郝仁老师》, 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高一年级举行“爱父母, 对父母负责, 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歌咏比赛, 高二年级组织“爱包中, 对包中负责, 做一名为包中争光的人”演讲比赛;高三年级组织了“爱祖国, 对祖国负责, 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高考冲刺誓师大会, 并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李一教授作了“明确责任, 调整心态, 全力以赴, 冲刺高考”的精彩演讲。这些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主题活动犹如夏天里的一股凉风,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使全校师生心怀共同愿望, 更坚信有了责任心, 面对险峻, 才有攀登的勇气, 才会产生激情, 成就梦想。
4. 活动落实分层有力。
为了避免德育工作“应付”、“随意”、“忽悠”、“不动”等消极行为, 学校领导从决策层指导好主题月活动的方案。政教处、团委从管理层拿出主题月活动方案设计的说明、执行意见, 组织现场观摩活动, 并做好调研指导等工作;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从执行层落实好主题月活动方案;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从基础层开展主题月活动, 通过歌曲、小品、演讲、谈话、签名、宣誓、观看录像等方式创新、活化主题月活动。制定一系列刚性规定:每周必须有一次国旗下讲话, 每周各班必须有一堂主题班会课, 每月必须出两期“黄海潮”德育专刊, 每月橱窗必须刊出一期“主题月活动成果汇报”专版, 每次活动必须有检查并纳入班级值周评分体系中, 每次结果都评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每次活动方案都归档。每个主题月活动过程都有考评, 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强毅力行, 使活动保障坚决有力。
5. 活动总结巩固延伸
要使主题活动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 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即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我们在每月主题活动结束时都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 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 继续加以引导, 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 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在感恩主题活动后, 经常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
德育主题活动所取得的实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题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上来, 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缓解了应试体制教育下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的现象, 达到了“以德促教”的理想效果。
2.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传统主题班会缺乏“活动体验”的教育方式, 因而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和自身经验, 其结果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却没有相应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感觉到有约束的环境下, “不得不这样做”, 在感觉到没有约束的情况下, 就“自由自在”, 因此, 这样的德育可能会培养出知行不能统一的“人格分裂”者。主题活动课强调以活动为载体, 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与一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及道德信念等, 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为学生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主题活动课创设的教育情景取材于社会生活及学生日常生活, 学生在其情境中进行着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积累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 掌握了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 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去正确行动。
德育主题活动的反思
就学习而言, 德育解决的是学生要不要学的问题, 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样学的问题, 只有首先解决了要不要学的问题, 怎样学的问题才有着落。如果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不要学, 不想学, 那么再经典的课都是没有用的。德育是促进教学的助推器, 是产生教学动力的发动机,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这一巨大作用。
1.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责任心强, 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 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 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 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
2.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 因为情感是形成学习动机的直接诱因。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以爱生之情, 诱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 以父母对学生的爱,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 使学生对该科产生学习兴趣, 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 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 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浅探 篇11
一、丰富学生经验,促进知行合一
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集中体现在学生经验和体验的获得上。如果说学科课程是建立在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基础之上,使学生获得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话,那么,综合实践活课程动则是试图在开放的空间中,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以学生亲历体验和自主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之中,由于学生的认识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和感悟,所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自然就更为丰富了。
传统德育的一个弊端就是,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割裂了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行脱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学生经验的价值指向。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社会道德要求,因而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
例如,在“寻找奥运冠军成长的故事”的主题活动中,广州番禺区榄核镇的中小学生围绕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陈燮霞成长的案例,开展了“学习冠军陈燮霞姐姐”的讨论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场面热闹非凡。有人提出学习陈燮霞姐姐训练时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有人提出学习她坚持上进、不甘人后的精神等。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了榄核镇大坳村,看到了奥运冠军简朴、整洁的家,采访了陈燮霞姐姐的家人。这样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对奥运冠军的过人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回到学校后,孩子们学习更刻苦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更高了,进步也更快了。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逐渐内化,并进一步外化为“行”,实现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
二、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与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与以知识信息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大量采用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道德教育停留在书本知识和教师的口头传授上,学生缺乏实践和体验,社会价值难以巩固、内化,德育成效不大。笔者曾经对两所农村学校学生对班会课的“满意度”进行过调查,结果,评价优秀的只有20%,良好的占35%,一般的占40%,不满意的占5%。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教师训导式的空洞说教,缺乏新意,气氛沉闷枯燥。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活动化、活动主题化、主题课程化、课程问题化”的德育改革思路,搭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活动教育平台。例如:在“寻找家乡名人冼星海的足迹”“咸水歌文化”“甘蔗的种植研究”“醒狮文化的开发与研究”等课题研究中,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调查、挖掘、识别、记录、对比、归纳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体味真实、索源求本、自我感悟。比起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更有感染力,教育效果更好。
三、拓展教育途径,激励师生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彻底颠覆了陈旧的授受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才是主导者,对整个活动有绝对的话语权。身心的解放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热情,他们以个人或团队为中心,有效推动了活动的进行。可见,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理论的多元化实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其探究精神,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便可以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实践证明,通过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效能,校园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活跃了;教师的观念更新了,视野拓宽了,能力增强了;学生兴趣浓起来了,学习效果好起来了;师生关系也更和谐了。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体验性教育”“生活化教育”和“人本化教育”殊途同归。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榄核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广州511480)
德育实践活动 篇12
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并不是一个只是由老师的教组成的简单的育人的行为,更是由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一项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这种形式,学生从内心深处把各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作为一种完善自身的要求,并且通过德育这种形式得到满足。在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德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内在需要保持高度的统一,进行德育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塑造人才,发展优秀的人才。
二、学校的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德育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们的德育成果进行检验,与此同时, 社会实践也是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完善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的激励制度有待于提高。 通常情况下,在校园里这种评价体系过于笼统,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完善,还缺乏对学生们的个性的合理把握,无论对任何程度的学生们都采取同一种标准,并且这种评价体系还很不科学。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这个标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由于老师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会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考核学生,这种做法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学生们的成绩都是一样的。很多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学生都没有更多的机会, 这一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他们失去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学生没有充分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小学生们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课业压力,加上很多学校对社会实践这种活动并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即使是部分小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也会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们对待实践都是采取一种游玩的态度。假如在社会实践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很容易出现打退堂鼓的现象,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社会实践,就导致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并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初衷。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被动的事情,应该是学生这种个体自觉主动的追求目标。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需要把内在的品德转化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社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新,实践的项目总是一年年地重复着,并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社会实践的形式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形式都是以学生们的实践报告为主要的标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不能与学生们的学习知识有效联系起来。
四、应对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学校需要精心挑选责任心及其强并且相对的德育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不断充实班主任队伍。学校要坚持在每月的班主任的例会工作中,根据德育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高社会实践的实践效果。班主任要通过每学期的论文评比工作,开展具体的德育工作研讨会,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层次。并且还可以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德育专家到学校来组织演讲,提高教师们的德育理论知识。在学校内部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并且每周各个班级必须组织开展一堂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课,并且在活动结束以后,有专门的人员组织检查,这项检查的结果还要纳入到班级每周的评分体系中,对每次的评分结果都要颁发证书以鼓励学生们,每次列出的活动方案都要及时地计入档案。
【德育实践活动】推荐阅读:
德育实践活动感恩05-21
感恩德育实践活动课08-28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10-23
学校十月份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方案09-07
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06-20
德育实践08-13
学校德育实践07-14
德育实践基地05-12
德育教学实践05-20
开展网络德育实践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