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精选8篇)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省德育特色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美丽的阳澄湖畔,占地205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学校共有机电工程部、电子信息部、财经商贸部、旅游烹饪部、传媒艺术部5个专业部,开设了20多个专业。学校有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
近年来,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惑。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礼节礼貌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从近年来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个人品德的落后、学习动力的不足、接受能力的下降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学校把如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怎样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着力点应放在哪里等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中职生,“初中生涯的弱势群体”、“中考的失败者”,这些通常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中大都缺乏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前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他们基础薄弱,学习迷茫,甚至厌学;他们性格外向而比较轻率,缺乏稳重。感情脆弱,经不起批评,易产生抵触情绪,易走极端;他们普遍缺少“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但是,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他们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他们兴趣广泛,具有特质性。
相城区,地处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苏州地区,是苏州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域。渭塘的中国珍珠宝石城,蠡口的国际家具城,阳澄湖的蟹王市场,催生了一大批私营企业,也带动了一大批富裕家庭。我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本地区的学生,“不读书也一样能赚钱”思想严重,不少父母忙于生意,对子女一味满足物质需求,对其成长缺少关爱,养成了部分学生的追求享乐、娇气霸气的行为习惯,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性。
我们更新育人理念,夯实德育队伍,创新德育活动,提升德育实效。我们帮助他们规划生涯发展,树立职业理想;我们成立学生管理组织,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我们发挥他们家庭优势,渗透职业要素,创业思想,引导他们在中职阶段就走上创业的道路。
一路思考,一路探索;一路研究,一路实践。我校收获了“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相城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相城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相城区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我校已成为相城区德育管理的示范窗口,正倾力打造一张富有管理特色的名片。
特色之一:构建校园主体文化和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大力弘扬“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德育主旋律,坚信“学生天生必有才,未来一定能成才”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学一项技能,谋一份职业,干一番事业”的校训激励学生,倡导“教师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滤光镜看学生的缺点”、“真心、诚心、细心、耐心”的育人理念。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目标”的育人模式,即:一个核心——以人为本;两个特色——自主管理和社团管理;三个目标——成人、成才、成功。
我们开展主旋律教育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校园合唱团,从最初的四十余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余人,两次获得了苏州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校园舞蹈队,是相城区唯一校办舞蹈团体,共有成员40余人,先后7次获得市区级荣誉;“雁留声”文学社,开展了以“爱祖国”、“路在脚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营销协会,自主筹办开展了“职教标语征集令”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我是职教人,我为职教献标语”活动,收到学生原创标语500多条,充分展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校实行“分管德育副校长——学生工作处——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模式,德育工作从上到下,从校长到班主任层层抓紧抓实。成立了相城职教中心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亲任组长、学工处主任、专业部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团委、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干部组成学校德育工作一条龙队伍。
学校实施立体化、全员化德育工程。教管处、学工处主任率先垂范,兼任班主任工作。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学校制定了《相城职业教育
中心校学生管理规范》、《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案》、《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常规管理评分细则》、《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章程》、《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社团联合会章程》等规章制度。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体系扎实努力的工作,切实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特色之二:规划生涯发展,树立职业理想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人生活的意义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学生的强大动力。
阶段目标,逐步成功。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进步就像一连串的路,翻过一条就会马上看到第二条,而在远方,呈现理想的高峰。”我们帮助学生把一个远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阶段来完成。学校“按照市场定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服务相城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与200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企业冠名、订单培养、企业资助,这些举措,符合学生的成长愿景。学生有信念,学习有劲头,奋斗有目标,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浓郁氛围。学校以“文化够用、品德优秀、技能过硬”为培养目标,推行“四证一合格”毕业基本标准:专业技能4级证书、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苏州市通用英语合格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以及文化品行合格。
宣传典型,榜样示范。09数控(3)班的成龙龙,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学习委员、文学社的副社长;参加过校运会、篮球赛、庆元旦汇演、文学社诗歌朗诵等活动;也曾为参加篮球赛,但却没有一身球服,一双像样的篮球鞋而犯愁。但,就是他,却一直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他曾利用寒假在企业打工到大年三十。但,就是他,当有人为他捐款时,他却婉言谢绝,他说,“一位哲人说过,‘苦难是一笔财富’,我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能够养活自己。”
香港富豪李嘉诚、松下集团的松下幸之助、电智能型、专家型一线工人李斌。我们用这些大富豪、企业家、名教授的成功经历在学生心中树起理想的风帆。
“校园服务令”,重塑自我。在教育心理学上,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
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针对那些违反了校纪校规的学生,我校实施了“校园服务令”。
“校园服务令”的形式有:参加校园公益劳动。组织违纪学生打扫学校食堂、实训工场、图书馆、参与学校超市的货物上架摆放等;提高学习成绩。要求违纪学生做到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按阶段目标提高学习成绩。校园心理辅导,让他们学会正常的心理减压。
“校园服务令”活动,是处分、惩戒的一种替代,通过为他人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集体。
马超,08数控(1)班的一名学生。入学以来,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先后受到记过和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但自从参加“校园服务令”活动后,他就判若两人,短短半年,就因表现突出被提前撤销处分,并被选拔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又因表现突出,现在已成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纪检部的部长,他的父母看到儿子可喜的变化,从心里笑了。
参加“校园服务令”活动的多数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学生把校长邵良的讲话《望于前方 行于当前》中的一段寄语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你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能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天下无不用之才。”“你现在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谁。在我校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特色之三:形成体现自主管理特色的有效机制
一是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校学生自发成立了自主管理委员会。共设卫生部、活动策划部、文明礼仪部、纪检部、志愿者部和勤工俭学部六个部门,有近百名成员。这些同学来自全校不同的班级,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及学校
活动的策划、组织。包括:准时出勤,教室、寝室、包干区卫生,自行车排放,出操,学生证佩戴和黑板报等方面的检查、评比。每天晚自习结束后,他们分三轮进行宿舍管理,熄灯前纪律监督和宿舍点名,熄灯后纪律维持。执行检查任务的每位成员都统一着装,佩戴标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学校常规工作的管理,每天做好各项检查与评比记录,并于当天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班级,学工处将各项检查结果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学校正计划将学校层面的自主管理委员会逐步推广到专业部、各个班级。真正形成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自治”境界。
二是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我校确立了以“搭建社团舞台,创设成长乐园,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学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发展个性,创建特色社团。目前有“雁留声”文学社、红藤动漫社、舞蹈协会、电子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十几个社团组织。特别是红藤动漫社、电子协会等专业型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特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践行学习的内容,使认知经过实践活动转化为自身真正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的教育规律。
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平台,社团活动使相当多的学生从中找到了展示的空间、自我发展的舞台,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融入了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中,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是打造“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创业。
学校贯彻“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引创业”的方针,以“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为育人准则,从观念引领、能力提升、平台搭建三个环节开展创业教育,提出 “把学校开放成一个学生社团活动和创业的乐园”的口号,打造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学生的“技能底工”,鼓足学生的“创业底气”。学校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努力打造生活创业园,有序推进文化创业园,科学规划科技创业园。出现了汽车服务中心、学生广告文印社、格子铺、明晨早餐、APPLE奶茶铺、甜园风情冰淇淋、凹凸曼水果店等一批实体店。在创业中,培养敬业爱岗、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失败的精神;在创业中,学会经营、学会管
理、学会用人、学会理财;在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丰富实战经验,锻炼创业能力。
特色之四,加强预测和研究,提升德育水平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十一五”期间,学校开展了苏州市重点课题《中职生职业意识发展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和相城区社科联重点资助课题《转型期学校管理的科学性研究》,教师围绕课题,撰写了大量的德育研究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数十篇。晏建勇老师的《“校园服务令”让他们找回那份久违的“自信”》、《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马张霞老师的《浅谈新学期班级形象的塑造》、《巧妙对待学生的迷茫期》分别发表在《金色年华》2009年第3期、《教学与管理》 2009年第1期;仲崇琳老师的《后进生转化“三位一体”模式浅探》发表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等。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德标兵。近三年,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2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苏州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3人,“相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相城区优秀班主任”2人,“相城区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实践证明,通过研究,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掌握规律,有的放矢。德育工作也就有了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个个研究成果,记录着相城职教人探索的足迹。
一项项荣誉称号,激励着相城职教人不断地前行。
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浇灌出绚丽的花朵,一定可以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妙境界!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2
一、按学生思维整合教材内容
经济政治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了普通中学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所有内容, 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多, 在课程编制时编者多从知识的深度出发,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弱, 这就给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 我们应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 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 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
如在“我国的三大产业”的教学中, 教材分为两个框题:一是“三大产业”, 主要从总体介绍我国的三大产业的地位及现状;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分别从三大产业的不同现状分析其优化和调整的措施。这样的编制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的产业结构, 但这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学生习惯于逐一认识事物, 这种宏观的讲解方式, 反而容易引起他们认识上的混乱。为了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整合为“我国的农业”“我国的工业”“我国的第三产业”三个模块, 按照“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解决途径”的思维顺序进行设计, 既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 又能适应学生的思维习惯,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教师教学的组织。
二、按哲学思维整合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能将学习的内容用于指导实践, 在教授给学生正确理论的同时, 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因此在哲学相关知识的教学中, 我们应善于将学生的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在知识的教学中必须遵循“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的规律进行。
如在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时, 教材的体系分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个框题, 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先给学生教学相关理论观点, 然后再教给学生两个方法论, 这容易造成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脱节。因此, 可以根据哲学思维的要求, 将本部分内容综合成两个模块:一是联系的观点, 先引导学生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理论, 然后教给学生方法论,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实践;二是发展的观点, 先教学基本理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接着指导学生运用这个观点去看待事物。用两个课时分别介绍两个辩证法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这样的调整既符合哲学教学的一般规律, 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三、按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德育课程具备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 这要求德育教学必须联系当地实际, 联系学校实际, 联系班级实际, 联系学生实际, 使学生感到德育课源于现实, 又服务于现实, 这样才能提高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信度, 提高德育课导思、导行的效度。
基于此, 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中,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不同章节整合为若干模块, 如将第五章和第六章整合为“国家财政与建设”“个人金融与消费”等模块, 通过让学生到银行存、取款, 观察银行利率变化的亲身实践, 了解银行的相关知识,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国的对外经济形式”讲解中, 可设计“我国与WTO”模块, 让学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讲授“我国的外交政策”时, 可设置学生讲坛, 让学生讨论我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可模拟新闻发布会场景, 就某一个问题提出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将课本知识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整合, 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 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四、按学生学习进程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他们进入学校时怀着不同的心态, 要想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必须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态, 根据他们在学校的不同学习进程教学德育课中的不同内容。当学生感觉到所学习的知识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时, 他们就能对知识的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
基于此, 在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第一学期刚刚进校的茫然和对第四学期将要顶岗实习的忐忑心理, 可将教材的内容调整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职业道德;第二模块———职业与职业生涯;第三模块———职业素质;第四模块———职场入门。在第一学期重点讲授前两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使学生明确自身不同的发展方向, 并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学生以明确的奋斗目标;在第二个模块中, 我们设计了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包括一分钟自我介绍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 制作成幻灯片) 、职业分析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等, 使学生树立起对职业学校的信心, 从而能认真对待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在第四学期学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之时, 讲授后两个模块。在第三个模块教学中, 设计了以小品和职业形象设计为主题的活动, 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自己, 纠正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在第四个模块的教学中, 设计了模拟用人单位招聘面试的活动等。由于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学习模块, 既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又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学会展示自我。
五、按综合法整合教材内容
德育教学最终要归结到一个终极目标———培养人, 培养身心健康并对社会有用的人上。虽然不同的学科知识在不同的课堂上由不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 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上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为狭隘的学科观念会禁锢自由的思想, 隔断创新的联想, 使认知死板, 认识僵化。因此, 要发挥德育学科的教学功能必须要整合其他学科的资源, 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来。
如在教学“我国的政党制度”时, 将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专题:“千年巨变———党的领导地位的形成”“世纪跨越———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建设”“继往开来———党的建设”。在这三个专题中分别融入相关的历史知识, 如在第一个专题中,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近代史, 从近代中国的不同阶层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运动进行分析, 使学生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验教训中, 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结论;在第二个专题中, 以大量充分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在第三个专题中则渗透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的相关时政信息,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在德育课程中有效地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德育教材, 可以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依托语文课文、古诗文使学生感悟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借助坐标轴、数据图表、图片的展示和分析, 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样的跨学科的知识综合必能促进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从而达到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3
摘 要:本文根据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特点,指出了加强计算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课堂教学、机房实践、课外时间网络辅导三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53-02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它从根本上改变和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活。而中等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根基,是培养小学和幼儿教育师资的摇篮,承担着为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任务,能否培训和输送质量合格的新型教师,将直接影响到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中等师范学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更能体会到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及便利性,下面根据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学科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在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属理论性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自然成为实施计算机学科德育渗透的一条基本途径。
实施课堂教学中的学科德育,首先要对计算机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计算机发展较快,教材往往总是落后于当今计算机发展的现况,不同时间段,在一些理念上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做足准备,不仅在备课时深入挖掘计算机教材教学内容,更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查询浏览与教学内容关联的一些现时信息。并将其中蕴涵的大量的德育要素,经过精心提炼,自然地融于学科教学的进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网络道德教育。例如,笔者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时,详细引入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时间和历程,让学生从时间的对比中认识到我国计算机发展与世界强国的差距,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从而产生危机感、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立志为国争光。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软件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讲到此时,笔者会联系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2008年10月20日起微软在华推出XP系统和Office软件正版验证,盗版XP桌面每小时将变为“黑屏”事件,此举引发国内争议。笔者和学生也激烈讨论了这件事情,“黑屏”事件给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一次教训,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的电脑是多么的不安全,切身体会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增加了危机感与使命感。只有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把中国的民族产业发展起来,才能打破微软的垄断。同时在应用软件教学中,笔者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道德观念、辨别能力,高雅的艺术品味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
在计算机学科德育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知识的启迪引导、艺术陶冶、榜样模仿、有关计算机热点现象的分析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课堂德育必须抓准德育因素,把握德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注意力。
二、机房实践教学的德育渗透
计算机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机房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它是实施计算机学科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为实施计算机学科德育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难得的条件。
在机房上课,学生的自由度更大些,在纪律上更难管理与把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制定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故意破坏机器设备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处理,并且反复向学生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同时通过教师机安装监控软件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纪律的好习惯。
在机房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多种多样,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玩游戏,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视频,学习偷懒的学生复制抄袭作业、顶名代考等。教师应当针对每一个发生了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把握德育契机,充分发挥教育机智,适时地进行引导,实施德育,力求实现最好的德育功效。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还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很多的题目仅靠一人是很难完成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比如现在网站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求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网站,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项目经理,项目汇报按组进行。计算机学科的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课外时间网络辅导的德育渗透
实际上,并不是每位计算机教师都有机会当班主任或组织兴趣小组,而作为一名普通的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从正确认识学科、学生和现实状况三个方面出发,正确利用计算机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各年级学生普遍喜爱的自身特点。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普遍缺乏自制能力,痴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网络问题少年”,这些信息向我们传递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目前,在中等师范学校,大部分专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德育要求,这也正是网络德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此时计算机学科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知识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做好专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技术过渡,担当起网络德育的重任,有意识地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交流与沟通的便利优势,使计算机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联接起一条师生亲密交往的纽带。比如聊天室、BBS、QICQ、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手段,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快捷、多方位地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杜绝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由于网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不良现象,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网络的浏览与查询技能,懂得如何在信息海洋中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适应能力,将来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激发和鼓励他们对互联网的“有益应用”,抑制“不良欲望”,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应用网络信息资源。
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德育渗透的逐步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计算机学科的德育渗透,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也不仅仅限于校园,这种德育是全方位的、全天候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德育对象的传统和网络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表明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当然,计算机学科的德育的路还很长,更好的德育方式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4
训班学习体会 2007年12月10日下午,学院李书记带领学生科刘玉去深圳参加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培训交流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培训班》。并参观考察了深圳市的几所中等职业院校。现把有关学习及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培训班情况。
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培训班于12--16日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培训交流部陈嵘主任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形势与任务做了详细的分析,她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好,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但是,后来几年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增幅不大甚至存在减少的趋势,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国家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抓好质量、注重效率。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职业教育的主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教育教学研究会主任、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德育专家蒋乃平教授就《提高职教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了详实讲解,他首先讲到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学生,而是面对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却又肩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不是学校选学生,而是学生选学校”。作为教师正确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德育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
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其次是道德教育调子不要定的太高,把不妨碍别人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道德教育要在文化课、专业课中渗透,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事的同时,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融于“做事”之中。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三是德育教育不光是管理,不光是讲道理,而是在于教育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行为的养成,是满足受教育者具备谋生本领的教育。并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对从业者的重要性。四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从没有成就感及工作的难度中走出来,换一种眼光看学生、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人才,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作指点人生的导师。有实效的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创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是教师应有的学生观。
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职业教育教研员罗理广主任就《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首先,他介绍了深圳市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深圳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6所,其中技工学校5所,大部分学生参加高考升入高职院校,30%的学生就业。他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体育不合格是残品、智
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面对中职学生的现状,班主任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知心的朋友和纪律的管理员;应该具有父母的形象;应该成为心理医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艺术家;学生维权的代言人。班主任老师应该具有爱心、诚心和耐心,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有较强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公正廉洁、平等相待、业务娴熟。工作中一是将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二是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益友;三是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四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行为训练;五是完善制度、奖惩分明;六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教育。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级职业指导师张振笋主任以《职业学校构建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探讨》为题介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所谓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工作模式。特点1:育人理念的人本化,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确定工作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特点2: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将相关管理职能分布在处理事物和解决问题之中;特点3:服务内容的系统化;特点4:学生工作的职业化,实行学生工作制度、制定职业标准、明确职业地位、拓展职业空间。同时,他认为,班主任应从“救火员”、“防洪兵”、“保姆”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要防止“随意型”教育,要预测学生的发展,要事先进行预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记,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的教育。班级
管理工作坚持:“树榜样、找典型;多鼓励、少批评;慎言行、严律己;善总结、勤思考;重程序、有计划;负责任、能宽容。”
(二)对考察学校的认识
在学习期间,我们分别考察了几所中等职业学校,比较具有特点的是: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千余人,以培养财会、电子方面技术人才为主,学校分别与深圳电子技术协会、广东美的集团、深圳四大国有银行签定合作用人协议,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深圳华强职业技术学校位于福田区,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部确立的全国第一批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学校。创办于1986年,现有42个教学班。开设专业有计算机软件蓝领、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金融事务等九个专业,在校生2千人。该校办学思路是: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模式是: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培养目标是:造就宽基础、强技能、善创新、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增强三种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通才意识;培养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五种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另外,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颇具特色,已经具有数字化教育教学、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办公管理、数字化德育管理、数字化资产与设备管理等多项功能的数字化校园。
(三)几点思考
a)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既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塑造什么样的人,怎样塑造人是我们学生管理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时,中等学校德育工作又是一个长期系统工作,不会立竿见影,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循序渐进。
b)学校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切不可急于求成,从学生最基础的德育教育做起,要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要从一些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技术好,并且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c)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才会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目前的学生情况来看,班主任要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要研究学生、适应学生。为学生成人、成长、成材服务;为家长安心、放心、省心服务;为社会文明、发展、创新服务。
d)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具有典型的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他们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坚持人人在成长,人人能成才的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分层递进,注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愿学、会学、学会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篇5
| 德育在线首页 | 德育管理 | 队伍建设 | 德育研究 | 住校生管理 | 奖、助学金 | 德育成果 | 德育活动 |
您现在的位置: 芜湖市职教中心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专 题 栏 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 新 热 门
2009年禁毒教育主题校会
感 恩 的 心5„
感恩的心4 感 恩„
感恩的心3 感恩的心2 感恩的心
国 家 助 学 金 助 我 成„
综合高中081班先进班级申„
微 机 073 班先进班级申„
最 新 推 荐 [组图]市职教中心开展法„ [组图]市职业学校第九届„ [组图]红五月艺术节展板„ [图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 [组图]职教中心师生同乐„ [组图]德育工作研讨会 [图文]“珍爱生命、拒绝„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作者:教育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1 更新时间:2008-4-30 上午 08:44:19
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各地各学校应制定出《大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大纲》是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各地各学校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中职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
——教育部职成教司负责同志就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答记者问
2004-11-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大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同志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谈谈制定颁布《大纲》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措施。《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发,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党组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第二,制定颁布《大纲》将有力地促进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0年专门就学校德育工作制定过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最近,在继《若干意见》之后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先后下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对普通中学和高校的德育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定出这类学校的德育大纲,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的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制定颁布《大纲》,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大纲》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问:《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大纲》由总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的领导与管理等6部分组成,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第一,《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大纲》还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三,《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和途径作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内容。在这些内容里面,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专门列入了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实训、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纲》对德育评价和领导管理提出了要求。《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大纲》规定工作原则,要求由学校根据《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制定测评办法,组织测评工作。《大纲》还对德育的领导与管理作出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等项规定。
《大纲》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做什么样的人规定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鲜明的时代感。二是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出发规定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规定德育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体现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四是从基层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规定德育的评价和管理,体现了尊重基层创造性做好德育工作的精神。
问:各地各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贯彻执行好《大纲》?
答: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把《大纲》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做好德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的条件保障。
其次,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学习贯彻《若干意见》,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大纲》的各项规定,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第三,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教育部将以实施《大纲》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题组织举办培训班,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教研人员、职业学校校长和德育骨干教师,深化德育课教改。各地也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德育课教改工作。
文章录入:王志庆 责任编辑:王志庆 上一篇文章: 活 动 申 报 制 度„
下一篇文章: 关于班主任聘用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讨论稿)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注册会员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管理登录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
芜湖市职教中心、芜湖市旅游学校;芜湖应用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职教信息中心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6
广安市华蓥蓝艺学校
一、学校简介
广安市华蓥蓝艺学校是经广安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民办学校,办学10年来,先后被评为广安市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广安市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四川省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学校中职现有22个班级,在校生1000多人,开设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旅游管理、服装设计、烹饪、工业与民用建筑等10余个专业。学校占地面积45亩,近几年,学校投入300余万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了数控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电工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等。
学校职业教育在“一二三”战略(一个学生在校学习两个专业,培养三种能力)的指挥下,逐步发展。
二、学校德育基本情况及做法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牵头,所有行政人员和政教处老师、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组织机构,加强警校共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显著提高,取得瞩目的实效。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校以晨会、班团课为思想教育主阵地,通过身边的故事、历史上仁人志士的故事,采用活动、游戏等形式,并利用国庆节、“12.9”等重大节假日,坚持不懈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使广大学生从小就树立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每周一次的国旗下演讲,每月一次团支部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更加了解党的知识、团的章程,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从而让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而其是留守学生,娇宠的他们自我意识尤为强烈,漠视他人和集体,为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各班为单位开展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和书法比赛等,学校冬季运动会也增设了很多集体项目。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原则。对于校园清洁卫生,我校实行一天两扫,并注重抓保洁工作,设置校园卫生监督岗,负责一周的清洁保持。在抓常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应急预案,并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时间,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讲座,对全校学生的财物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用电安全、实习安全、户外运动安全、交通安全、意外事故安全和食品卫生等安全做了一一的培训。强化了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本领。
(四)关注法律,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
年少轻狂、易怒、冲动,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多数青少年的特点,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我校政教处还搜集大量青少年犯罪的资料,对学生进行了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强化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与看守所联系,让犯罪嫌疑人和同学一同看待未来,这样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1、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寒的家境使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为了这个目标,我校一直在努力着,在招生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对低保家庭、特困家庭的孩子和残疾孩子减免,同时,我校还积极为困难学生谋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解决他们的生活费的问题。
2、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们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性格、心理都还未完全定性、成熟,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负面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离异、留守学生、上下辈无法沟通、社会的不良现象等等,都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校高度重视这一严峻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心理健康课程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青少年的心灵,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
我校专设“心理咨询室”每周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学生有地方倾诉了,困惑能找到答案了,心灵不再孤单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找到了突破口,打开了家庭、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沟通的渠道,这些举措,让青少年的心灵在正常、健康的轨道上发展着,看到学生充满阳光的笑脸,我们感受着成功的欣慰,更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3、让青少年充分地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认识自已,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使他们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我校在高二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不定时地开展就业培训,将实习学生和企业反馈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顺利就业创造并准备条件。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安全、卫生、思想、心理等方面都趋向稳定,班级更加稳定,工作更加顺畅,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在此项工作中,我校将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理念,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职高生思想道德建设而努力。
三、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我校学生91%以上都是留守学生。而其生源存在基础较差、留守学生偏多的特点。
有的学生刚进入高一时吃不了苦,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活,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对自己所学专业和今后就业方向不是很有信心,认识不清楚,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少数同学甚至会出现逃课、旷课现象,有极少数学生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自制能力较差,有个别学生喜欢追星,甚至会对歌星的怪异服发感兴趣,也随着留起长发等现象。
我校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单亲子女、留守子女隔代抚养子女存在较大部分,有的会有娇宠和孤傲性格,自我意识较为强烈。漠视他人行为和集体行为,集体荣誉感淡薄,孝敬感恩意识不强,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
总之,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而其责任重大的工作,我们一定依托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基本情况
共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实践活动方案集锦》实施情况调查表400份, 调查对象包括在校2009级、2010级护理、助产、医学检验等专业的所有班级, 采取不记名随机发放调查方式, 收回有效问卷356份。其中, 女生352人, 占98.9%;男生4人, 占1.1%;平均年龄17.8岁。
2 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实施情况分析 (见表1)
2.1 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选择“非常好”和“较好”选项的学生共占29.8%, 选择“一般”的学生占56.7%, 选择“不太好”、“不好”的学生共占13.5%。说明德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处于一般偏向良好层次, 表明开展德育课堂实践活动有一定成效。
2.2 对学生思想品行影响评价
选择“非常好”和“较好”选项的学生共占35.1%, 选择“一般”的学生占51.1%, 选择“不太好”、“不好”的学生共占13.7%。说明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实施后对学生的思想品行有较好影响, 起到了积极作用。
2.3 对班级建设影响评价
选择“非常好”和“较好”选项的学生共计34.0%, 选择“一般”的学生占50.3%, 选择“不太好”、“不好”的学生共占15.7%。说明德育活动的实施对班级建设有较好影响, 表明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学生间的交流、班级凝聚力有一定推动作用。
2.4 学生态度评价
选择“非常好”和“较好”选项的学生共占56.8%, 选择“一般”的学生占29.8%, 选择“不太好”、“不好”的学生共占13.5%。说明学生能认真对待德育课堂实践活动, 且效果十分显著。
2.5 学生带有倾向性的活动方案分析 (见表2)
表2列举的是学生喜欢与不喜欢的前10项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喜欢的项目与家庭亲情、职业角色、个人发展、班级建设等息息相关, 体现了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他们更看重与家人、同学、朋友及将来职业相关人群的关系。与此同时, “自我介绍会”、“我是谁?”等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活动被一部分学生推举为不喜欢的项目。说明学生内心世界更趋向于内敛, 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关注度更高, 不愿意将自己暴露给他人。有5项内容既出现在喜欢项中, 也出现在不喜欢项中, 表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失败经历, 或者有些学生特别渴望的项目没有条件进行, 或根本没有进行, 引起了学生的不满。表2数据显示, 学生总体上比较喜欢德育活动, 尤其是与其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2.6 对德育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这是一道主观问题。被调查学生没有对德育活动提出过多意见, 只是对实施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同时, 学生普遍建议要多开展一些有趣且更贴近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 要求多举行室外、社会实践和带有团队性质的活动。这些建议符合中职生倾向于团队合作交流、参加社会活动、展现自我等意愿。
3 结论
3.1 德育课堂实践活动方案是德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新教材要求新教法, 《中》的编订和实施丰富了德育课堂教学, 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且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才能, 增长了才干, 也提高了思想认识, 达到知、情、行、意的有机统一, 改变了过去德育教学单一的说教模式, 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改进, 具有一定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今后德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所在。
3.2 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漏洞
任何探索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本校德育实践活动全部安排在星期六第二课堂, 且由校团委牵头,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虽然监督有力, 落实到位, 但占用师生休息时间, 完全脱离德育教师的专业性引领, 易引起师生反感;同时使部分活动疏于指导, 流于形式, 从而使师生迁怨于活动方案, 影响德育活动实施效果。
3.3 将德育课堂实践活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仍是需长期探索的问题
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简单的一句话, 更应该是教学遵循的原则。德育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学生, 教师只是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其与学生更多的是课堂中的平等合作与交流。《中》的实施发现, 还有部分活动方案脱离学生实际, 无法引起其参与兴趣。德育实践活动只有更贴近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 才能吸引他们, 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才能,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改进策略
4.1 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德育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改革德育教学方法, 根本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 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2 进一步充实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内容
我们还需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 将更为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的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真正使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3 进一步完善德育课堂实践活动考核机制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新教材、新教法需要新的考核机制。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纸质性试卷考核模式, 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和制度, 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考核当中, 并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 对课堂活动开展好的学生和班级适当进行表彰奖励, 树立典型, 形成榜样效应, 以推动德育课堂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努力探索, 大胆尝试, 使德育教学呈现新面貌, 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朱力宇, 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王霁.哲学与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中职;德育;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81-02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计划项目的建设,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如何在发展中开创德育工作管理新局面的问题。这既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导向、动力与保证,又是关系到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培育什么样人才的问题?现就学校在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提高育人质量,突出立德树人的工作重点,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加强德育工作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介绍如下,期望能够在新形势下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
一、德育工作管理实践
(一)狠抓养成教育,树立德育理念,德育工作常态化
部分中职生入学之初,他们在组织纪律、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迟到、旷课、课堂睡觉、玩手机、不讲卫生、粗言秽语、吸烟、酗酒、破坏公物、随意乱扔乱吐、起哄渲闹、吵架斗殴等等。中职学校传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力、生存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有德有才坚决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句话已成为了大多数职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座右铭。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犹如普通高中抓高考升学率。学校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字经》,通过学生广泛读、诵、讲、传、用,在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大力开展寝室文明建设、教室文化建设;成立校刊编辑部,主办《中职声报》,通过英模故事、优秀毕业生报告和职场优秀人士的事迹宣传,为学生树立了职业生涯中追求的榜样,焕发了学生的青春激情,点燃了学生的职业梦想。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提出了“人人能成可塑之人,个个可做有用之才”的德育管理理念,学校先后制订了《学生行为习惯训练考核要求》、《学生礼仪常规》、《教学楼管理九不准》、《学生寝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专业部分别制订了符合本专业部德育管理和考核的办法与措施,德育工作管理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上逐渐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进入了常态化。
(二)注重活动载体,育人全员化,形成和谐德育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势。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活动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又特别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期盼有更多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心理需求,更是一种可贵的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的契机。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课余时间相对增加,学生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希望“有事做”,从而获得更多的锻炼和满足,否则在校内就只有无聊地嬉戏打闹与“造事”。学校适时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类活动,又不失为进行德育引导、教育的良机。
学校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活动考核办法与活动方案,针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培训、德育论文比赛、课外读物辅导、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针对学生开展新生军训、法制宣传教育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禁毒电影播放周、学生礼仪队培训等活动;组织师生参与“文明风采”大赛、学校传统节目排练、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还组织了音乐、舞蹈、手工、乐器、设计、话剧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加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价值感受。
(三)关注心理健康,营造“心灵港湾”,培育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多数中职学生因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家庭、社会等非智力原因,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心理严重,前途迷茫;留守学生多以及部分家长的过高期望更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和困扰。学生心理健康整体表现令人担忧。 我校按照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大纲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成立了全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了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目前学校已成为本区心理协会理事单位和重庆教育心理协会会员单位。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组建了心语社团。以“5.25”心理健康节,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青春期困惑、就业指导等专题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为契机,通过读书活动,团体沙盘,房树人绘画,心理手语舞、心理绘画展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营造“心灵港湾”,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综合素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四)抓好校园建设,打造“精善”文化,推动德育工作
近年来,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先后完成了理念、视觉、行为、环境4个文化识别系统,建成6个文化重点区域,形成了“精善”文化主题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以石刻元素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精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驱动,学校适时提出了 “时时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人人德育”的工作理念,将德育工作贯彻到校园各个角落、深入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思想道德认识、行为规范管理的提升。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下,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归属感、职业成就感也明显增强,并自觉践行“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学校精神,全校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焕然一新。
二、德育工作管理困惑
(一)德育工作的队伍适应性不够。
随着招生压力的增加,入学新生普遍存在“宽进”现象。“精神上无根、伦理上无情、学业上无求、交往上无礼、生活上无序”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个别学生的叛逆情绪相当突出;部分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配合不力,对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反馈不予以重视,这些不相适应的情况增添了德育工作推进的难度。
学校近年来新进的教师较多,全校200多名教职员工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年轻教师有活力、有激情,但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以及经验与耐性等方面需要学习、培养、积累与提高,特别是德育工作的参与性和实效性方面亟待加强。
(二)思想道德教育在考核中的重要性不够。
2009年国家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中职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
《意见》中体会到了国家层面对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与掌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的级别与等次、高考班专业和文化科目成绩的高低更受学校、家长、学生的关心与重视;德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受重视的实际程度远远不够;德育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水平与责任感有待提高;德育课教育教学质量及活动效果考核措施不完备,与专业课、升学文化课、技能大赛的激励措施差别明显。
(三)德育工作管理与专业文化教学的融合性不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大纲》”)明确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时事政策教育;德育途径包括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德育评价包括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价。
从《大纲》的内容中明显感受到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以及活动开展不仅仅是德育管理队伍的工作范畴,也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应贯穿中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以及活动开展;贯穿校内场所到校外实习场地的全过程;中职师生应该言必德育、传必德育、身必德育、教必德育。因此,德育工作结合各学科及专业门类教学的融合性需要极大提高,“时时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人人德育”的工作理念需要真正落到实处。
三、德育管理策略
(一)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提高德育教育教学队伍的意识与水平。
为更好落实“德育工作全员化,养成教育经常化”,健全规范的德育管理激励机制是保障。学校应成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德育领导机制。在学校层面把德育教育、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年级、专业部、教研组以及每个教师、学生。各职能部门分解德育责任,明确德育内容和标准,履行德育职能,规范德育培训和成效考核,努力提高德育教育教学队伍的意识与水平。
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如《教师岗位职责》、《德育管理的责任制度》、《教师师德修养考评》,同时应加强教师的模范作用,狠抓师德师风考核落实;注重学生日常行为养成规范教育,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教育,贯彻常规从小事抓起的思想,力争做到德育管理精细化;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梦想成真,人生出彩做好铺垫。
(二)构建多渠道沟通模式,形成寓教于乐的长效机制。
部分中职生在成长中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影响很大。对这部分学生及时地沟通解惑、帮助教育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重在沟通,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创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平台显得至关重要与紧迫,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是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电话、短信、网络、家校通等现代的信息技术方式方便快捷;谈心活动、大家访、一封久违的书信等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感人效果。
俗话讲“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走入学生心灵,要得到家长认可又谈何容易!有效的沟通与帮助要择机而行,快乐是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信息交换最畅通;有效的沟通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中职生,需要我们付出真心、献出爱心、给出耐心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三)按照中职学生特点,构建德育实践流程与评价标准。
现阶段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主要包括两方面:学习成绩是否达标(文化成绩与专业技能);班级班规与校规校纪是否触犯。“成绩”属于教学考核范畴,是衡定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触犯纪律”不能再作为衡定学生德育考核的唯一评价标准。
职业学校在德育考核方面,除了常规的日常纪律表现作为基本标准外,还应该增加安全意识、劳动态度、生产效率、职场规章、行业评价等与职业、行业需要相关联的内容。考核标准必须实事求是,尺度标准要一致。对学生的考评可采用评语与操行分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德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鉴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拟定奖励办法,对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在德育方面表现好、成绩突出、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奖励表彰,隆重组织奖励表彰仪式并大力宣传报道;学校、班级、老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与出彩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兴趣、增强自信、强化意志、提升素质的目的。
对教师的考核也应加入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参与、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引入、学生的交心谈心、家长的沟通、学生人生的规划与指导等等,依据相应考评办法进行考评,完善考评办法,充分体现责大多得,绩大多得的分配原则,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从学校层面,德育考评有利于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德育工作的推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中增强有效性。
总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性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学校应坚持德育管理不松懈,拓宽德育工作范畴,规划德育工作新蓝图;坚定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做到管理制度化,奖惩科学化,监督民主化, 使学校在可持续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陈俊宏.中职学生工作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12(06).
【德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推荐阅读: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07-08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管理07-25
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11-29
博知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推广报告07-03
建职业德育体系 创特色育人阵地06-14
银丰学校德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07-10
侯马职业中专学校德育特色制度交流材料05-11
申报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材料2011.1005-15
德育特色10-04
特色德育模式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