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特色德育思考

2024-09-05

学生特色德育思考(精选8篇)

学生特色德育思考 篇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特色德育教育的思考

会计教研室张永欣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在德育方面有自己很强的专业特点,如果没有适宜的人文氛围,会计专业学生的德育只能是一种空洞、虚伪的道德说教,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道德逆反心理。

一、创造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将德育教育融入会计文化建设

会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优良会计职业品德的准会计职业从业者。在校园内必须营造浓厚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会计文化集中反映了会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价值观念。建设会计文化不但符合新形势下会计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拓宽了视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会计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通过会计文化加强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提高职业道德,更新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走廊的文化宣传栏等要不断更新。我支部已经完成了《会计大讲堂》的策划工作,准备在本月开始实施。会计教研室老师已经上报了讲座的主题,希望我系的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讲座中来。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以弘扬会计文化,创建优良学风,树立会计形象,打造会计品牌为会计人文建设目标,以“求真、求善、诚实、守信”作为教育教学内涵,并且同时开展一系列文化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育方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中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出在本区域内的社会信誉。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中

在传承会计价值观念、专业精神、制度文化以及客观公正、勤俭廉洁、诚实守信等传统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还要融合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人文见长、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勤奋务实”的会计育人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以及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锻炼、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比如第一学期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专业品质,融入到《会计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编基础会计》以及入学教育等教学活动

中;第二学期将培育客观稳健、诚实守信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习惯,融入到《初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第三学期开始安排《出纳岗位操作》、《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实训》等岗位实训课程,并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以感悟企业文化,夯实专业文化。第四学期安排《成本核算与分析》、《纳税岗位实训》等主要就业岗位课程,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人的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职业素质。第五、六学期通过校内一体化综合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置身于会计人真实的工作中,使会计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每学期有所侧重,做到三年不断线。

三、构建文化育人的课程体系并编写系列会计教材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课程标准,编写会计专业系列教材,将会计人的诚信、严谨、客观、敬业的品质,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之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会计专业学生技能证和会计操守考核办法,将人文素寓于会计操守考核中,促使学生既重视专业技能,又突出了自身人文素质修养,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把专业特色与德育相结合,把教育和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会计业务流程,而且使学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训练再到企业岗位过渡,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充分对接”。会计文化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师生协作精神,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岗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特色的形成,尤其要注重创新,以创新为特色,在创新中形成特色,树立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创造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只有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以特色德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所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

2010年12月1日

学生特色德育思考 篇2

一、特色规划, 智在选择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 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反映。特色项目的选择, 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从学校实际出发。

磐安二中学生的文明、礼貌、集体、责任、法纪、亲情等意识淡薄, 人格上有许多矛盾和缺陷之处, 比如独立意识上升, 责任意识淡薄, 重视自我与, 漠视他人等。而以儒家伦理传统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 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在新时代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实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

2. 从素质教育出发。

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品读经典, 就是要重拾那些被现代人日益忽视的君子品格, 努力仿效古人的君子遗风, 以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心、勤奋好学、自律孝顺”的谦谦君子品格。实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 就是要通过诵读经典来传承传统美德, “雕塑”学生的人文品性,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夯实学生的人文功底,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从社会需求出发。

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 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在金钱至上、物欲膨胀的当今社会更加迫切地呼唤人类善良的本性, 更需要在内心深处寻找一块纯净的天地。因此, “学会做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实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就是希望找回古人善良的本性, 把它继承下来, 为学生今后做体面的人、幸福的人奠定基础。

二、特色成长, 重在实践

磐安二中把整个工程分为读书工程、五心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达标三个部分, 以科研引领、营造氛围、订章立制、校本课程为主要策略开展活动。

1. 科研引领。

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制订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 并分阶段确定研究的工作重点。在启动阶段, 重在开展调研和文献资料查阅, 了解掌握其他学校德育建设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分析本校已有的研究基础, 确定德育工程建设的思路、方法和重点。在实施阶段, 重在跟踪服务, 及时发现经验, 了解问题和困难,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研讨等活动。在发展巩固阶段, 重点研究完善工程的制度建设, 规范工程实施体系, 探索工程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2. 营造氛围。

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充分体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性, 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校的主题文化墙。第一期文化墙的正中是德育工程的主题“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其右边是“中华古典诗词选粹”, 左边是“中华美德名言警句”。第二期的德育工程主题文化墙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22首富含哲理的中华古典诗词;第二部分选录了“中华经典成语千字文”中的《传承文明》等五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按照“五心”专题的框架选录了部分中国古代修身名句。主题文化墙有力地渲染了学校德育工程的氛围, 使全校师生时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漫步中习文诵句, 也取得了美德养育与知识积累协调发展的效果。

3. 订章立制。

学校把德育工程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 制定了《读书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先后出台了《特色发展规划》、《德育工程实施规划》和《读书工程实施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以及《读书工程管理办法》、《读书工程考核办法》、《“五心”教育实施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科学规范。

几年来, 德育工程已经成为磐安二中的特色和品牌:学校课题《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被金华市教科所列为2005年精品课题, 课题论文获浙江省教育科学院一等奖, 作为唯一的中学思想教育课例入选浙江省宣传部编写的《三贴近, 零距离———基层思想教育100例》一书中, 众多媒体专门报道了该校德育工程。

三、特色发展, 贵在坚持

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 基本形成了“两条腿走路, 三管齐下”的德育工程框架。学生的美德养育从“他育”转向“自育”的模式也逐渐成型。

1. 校本课程。

德育工程的“圣贤书”主要指以《论语》为主干的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代表著作及其他优秀古典经文, 也包括新课程标准规定背诵和阅读的诗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忠心、孝心、诚心、专心、公心”这“五心”专题教育思想的框架体系, 有针对性地选取爱国忧民、诚实守信、文明礼仪、博学笃行、仁爱孝心等精华片断, 开发成校本课程, 编写《“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德育工程学生读本》 (两册) 分别发给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让他们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认真诵读和体悟。“读本”充实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也为学校的德育工程特色深化、强化奠定了基础。

2. 工程框架。

“两条腿走路”就是读书工程的两个“结合”与“两个渗透”。其中, 两个“结合”是“读书”与感悟反思相结合, “读书”与“五心”专题教育活动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达标活动相结合。两个“渗透”是指道德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渗透到学校环境特别是校园文化环境中去。“三管齐下”一是指组织管理上的协调配合, 即德育工程领导小组、特色教育办公室和读书工程学生督察小组在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相互协调配合。二是指德育工程的三个环节并驾齐驱, 即在学生美德养育中, 读书工程、“五心”专题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三个环节相辅相成, 同时进行。三是指“三个结合”, 即德育工作中学校内部诸要素的结合, 与校外教育力量的结合, 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

3. 养育模式。

为使学生的美德养育从“他育”转向“诵读—感悟—践行—升华”的“自育”模式, 学校要求学生在反复念诵句、段或短篇经典诗文中, 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日常行为和集体活动中实践自己的道德感悟, 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读书工程、“五心”专题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这三部分内容, 为学生的美德养育提供了“他育”与“自育”和谐共生的平台。

四、特色提升, 成在创新

创新是灵魂, 没有创新的特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特色。在实践中磐安二中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 通过向教师延伸, 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成长;向家长辐射、服务社会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程, 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1. 向教师延伸。

通过“正师风, 铸师魂”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开展教师的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通过“树旗子, 给场子, 扬鞭子”的“三子经”教师人才培养策略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好书, 先读书”的教师读书工程使教师积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学校的德育工程有效地实现了向教师的延伸。

2. 向家长辐射。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的言行身教, 都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构成重要的影响。加强家教指导, 改善家教质量十分重要。据此, 学校成立了由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3. 服务社会。

学校的“五心”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德育实践, 立足于家校联合, 使德育工程既是学生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 也是宣传和谐发展观的一个平台, 还是一根辐射、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纽带。在磐安这样社会文化比较匮乏的山区小县, 该校的德育工程无疑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载体。

学生特色德育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66-01

会计专业在德育方面有自己很强的专业特点,如果没有适宜的人文氛围,会计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我院会计专业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素养的会计专门人才。

1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调查分析得出,高职会计学生应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专用能力。第一,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其次,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抗压耐挫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随着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软件的操作。第二,行业通用能力。会计人员应熟知《会计法》、《税法》、《票据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并以此来指导工作。其次,会计人员要会用一些经济理论来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此外,能比较规范地书写财务分析等财务文书,阅读初级英文专业读物。第三,专业核心能力。包括运用手工和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能力,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初步参与企业的预测、决策、投资、筹资以及预算管理等能力。第四,岗位专用能力。包括(1)具备出纳岗位的货币资金业务处理能力;(2)具备成本费用核算岗位的成本计算和分析能力;(3)具备财产物资核算岗位的会计处理能力;(4)具备涉税岗位的税款计算、核算、纳税申报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5)会计各岗位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2 会计专业特色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的最根本要求。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我们必须将会计特色德育教育融入到会计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会计教材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1)营造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将德育教育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会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优良会计职业道德的准会计从业者。我们在校园内必须营造浓厚的会计文化育人氛围,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比如通过创建文化展馆或利用宣传栏展示会计发展史、会计知名学者的学说、货币的发展、会计最新动态等内容;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明确岗位标准;通过开展会计知识竞赛、会计文化节、会计大讲堂、会计专家访谈、会计社团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文化建设能够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浓厚的会计氛围中,时刻去感受、去思索,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对会计工作的热爱。

(2)将德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的德育教育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逐渐形成“德高技强”的会计育人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应当开设体现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第一学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生命教育、沟通技巧、心理辅导等课程,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学年开设法律常识、商务礼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課程,促进学生成熟;第三学年开设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就业指导等课程,指导学生顺利就业。人文素质课程要从不同的角度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

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比如第一学期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专业品质,融入到《会计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以及入学教育、企业参观等活动中;第二学期将培育客观稳健、诚实守信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习惯,融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等教学和社团活动中;第三学期安排《出纳岗位实务》等岗位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以感悟和夯实专业文化;第四学期安排《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成本核算与分析》、《纳税核算与分析》等主要就业岗位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人的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职业素质;第五、第六学期通过校内一体化综合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置身于会计真实的工作中,将会计特色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层层递进,既重视专业技能,又突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德育教育务必做到三年不间断,但每学期各有侧重。

(3)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会计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虽然不是单独的德育课程的承担者,但同样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会计教学必须把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与德育相结合,在专业授课时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人处世的道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少说教,多用案例、启发式、任务驱动等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还要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素质,从基本技能训练、分岗位技能训练,到混岗技能训练,再到顶岗实习,步步为营,使他们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自己悟道,逐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4)将德育教育融入会计教材中。在编写会计专业系列教材时,将会计人的诚信、严谨、客观、敬业的品质,以案例的形式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材编写中。这样的教材才有血有肉,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死板的会计核算,而是和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3 会计专业学生特色德育教育的几点启示

(1)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工作,必须要创新,包括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创造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只有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特色德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所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

(2)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会计教学团队的全体人员必须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营造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对德育处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的思考 篇4

金汝俊

德育处

对德育处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的思考

金汝俊

德育处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工作实际,对德育处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应遵循的原则、给什么样的处分、学生受处分的继续教育工作、处分学生应征求政主任意见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违纪事件

处分

遵循原则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和外化,以提高其道德、思想、政治等素质的教育活动。

学校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各种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大大小小的违纪事件,大多经过班主任老师处理了,但也有部分违纪事件被送到德育处。德育处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处理问题的水平。下面就如何处理好各种违纪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处理违纪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无论是什么样的违纪事件,其处理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这不仅是学生从违纪事件中受到教育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心悦诚服、家长理解学校处理的基础。因而,德育处处理违纪事件,一定要调查了解违纪事件的情况,包括时间、违纪学生、地点、起因、经过、造成的后果等,要求相关违纪学生将整个事件的过程写成书面材料。

2、尊重学生

学生违纪,我们固然生气,恨其不争。但我们不能失去理智,哪怕学生的违纪情况是多么严重。在心平气和的状况下,我们不仅不会伤身体,更因营造了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而使学生更理智地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当多次暴风骤雨般的震撼式教育没有取得好效果时,我们更应该想一想,如果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尊重,他还会一味地拒绝我们对他的教育吗?

3、以学校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准绳

对违纪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学校理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这是教育法赋予学校的权利,我们要好好地加以利用。处分学生,不能随意,因为这毕竟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作为学校,应先针对学生各种违纪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学生、家长中大力宣传,让学生、家长知晓,让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要让学生明白,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处分学生时,应以公布的制度为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错在哪里,今后该怎么做。这一方面维护了学校制度的严肃性,同时这也规范了学校的管理行为,使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更加理解。

4、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当然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不同。针对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应成为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处理违纪事件前,我们就应该通盘考虑是否给予违纪学生以处分,给什么样的处分,如何对违纪学生进行谈话,如何与其家长沟通,如何使学生理解学校的处理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处理学生的盲目性。

5、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是学校工作的本质特征。学校德育管理必然受到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的制约,它必须以育人为目标。在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中,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给予其批评教育乃至处分,只不过是手段,而其目的是让其在成长道路上走入正轨,使其明天更加辉煌。教育性原则,是学校德育管理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发挥德育管理有效性的前提。

二、给什么处分

对违纪学生该给什么样的处分,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吗,直接对着学校的学生处罚制度给就行了。如果说处理违纪学生就如此的话,那德育处的工作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我们知道,德育给学生处分,不外乎是一种逼其走正道的手段,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培养其守纪意识。说白了,德育处对学生处分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

诚然,给违纪学生以处分,当然要考虑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实际情况中还得考虑如下情形:

1、学生的认错态度。我认为,违纪的学生只要态度好,能较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则可对其降低处分等级,毕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使其明辨是非。但对个别态度恶劣,找各种借口搪塞自己错误,百般狡辨,甚至耍无赖。这样的学生,就不仅仅是依规章制度处罚,还应给予其它处罚。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高一

(五)班的吴某迟到。打考勤的晏磊老师让其在迟到登记本上签字。吴某先是找各种借口不签字,晏老师没同意,于是该生又求情,晏老师还是坚持要吴某签字。吴某恼羞成怒,甩下一句“我就是不签字。”后拂袖而去,任晏老师如何喊其回来均无效。晏老师当即将其请到德育处谈话。晏老师问:“我喊你回来签字,你为什么不回来?”吴某答:“我没听见。”问:“为什么没听见?”答:“我的耳朵不好。”问:“那为什么你现在又能听见我的话了?”答:“我的耳朵现在又好了。”问:“那你是否知道迟到不签字是违纪行为,要受处分的呢?”答:“知道,最多把我开除,反正我不是正式生,无所谓。”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实话,这种场景让人非常生气。吴某的一番表演,既表现他的无赖相,也表现了他的无知。要真的因此而把他给开除了,我想大家都省事了。我很佩服晏老师,他仍不慌不忙地和吴某谈话,等我上完一节课回来,谈话还在继续,但吴某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他知道自己把事情搞麻烦了。我们说,学生迟到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一般学生只要能认识到错误,以后不再迟到就行了,还犯不着给其处分。但吴某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迟到的范畴,其行为相当恶劣,某种程度上说,他连基本的品德修养都不具备。这当然不能仅仅是批评教育了事。之后,我与晏老师及其他老师沟通,决定给予其警告处分,并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在此之后,吴某还出现迟到现象,但已不象先前那样蛮横了。

在本学期的一次安全隐患检查中,我们在高一

(十五)班的某间女生寝室查到了禁止使用的一些电器,按学校处罚规定,应该给予相关同学以记过处分。但该寝室的同学认错态度很好,一方面主动承认电器是自己带来的,另一方面也主动承认带电器是违规行为。作为老师,看到学生如此明事理,心中颇感欣慰,后经协商,决定对其批评教育即可,再进行纪律上的处分。

不少学生违反校纪校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他以为这样就能逃过学校的处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自己愚蠢的表现。在学校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上,学生态度绝对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生违纪事件的严重程度。

学生违纪事件的严重程度,是衡量给学生什么处分的重要依据。同样是打架,那就要看双方是偶然因素打架,还是先有预谋的打架,谁先动的手,双方有无受伤,受伤程度如何。在了解清楚这些情况的前提下,再依据校纪校规进行处理。当然,如果打架造成了严重后果,超出学校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就要请公安机关等出面解决。

3、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在某次考试中,有一学生因作弊被发现。该学生当即向监考老师求情,监考老师坚持原则。该生当即走向教室窗口旁,说:“若老师要将我报上去,我立即从这里跳下去!”为防止意外,监考老师没有再坚持,同意该生不往上报。事后,我与该生的班主任联系,了解到该生既好面子,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曾经出现过一些过激现象。此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简单地按校纪校规给其一个记过处分,那会产生什么意外,恐怕就不得而知了。但该生不能因此而不教育,我委托班主任做该生的工作。德育处的工作,我觉得不是处分了多少学生,而是看有多少学生因我们的工作而走上了正轨!

鉴于此,在处理学生时,我们都事先与班主任联系,了解一下该生的各种情况,再做决定。

三、违纪学生不能一处分了事

对违纪学生,给予其处分,仅仅是对其教育工作的开始。事实证明,很多违纪学生在受处分后还会出现违纪情况。因此,对违纪学生,我们要多加关注。为此,我对受处分后的学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1、要求其定期写出自己的自我鉴定。对于受处分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每月写一份三百字左右的自我鉴定,自我检查该月的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再犯错误。

2、定期给受处分学生开会。一方面组织其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以增强其纪律意识。另一方面给其作学习方法等的辅导、介绍优秀人物等。

3、对其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如组织违纪学生观看邹越的演讲等。

通过以上措施,大大地减少了违纪学生的反复现象,对于促进校风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

四、考虑班主任的建议

班主任作为天天与本班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人,其对学生的了解是无与伦比的。在考虑对违纪学生的处分时,征求一下班主任的意见,是非常明智的。从班主任那儿,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违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班上的一贯表现、对其违纪情况的处理建议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德育处的处理更符合实际,同时也可帮助班主任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在处理违纪学生事件上,以上是我结合工作实际想到的点滴。事实上,对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是一件相当让人头疼的事,有时一起违纪事件的处理,足以耗去我一上午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我还碰到一些困惑,下面将其说出,以求得同行的帮助。

1、学生处分的及时性问题。我们都很清楚,对于违纪事件处理得越及时,并将处理结果向学生公布得越早,其教育效果越明显。但实际情况是很难做到及时。主要原因是,有的违纪事件本身比较复杂,需要花较多时间来进行调查

了解,稍严重的事件还需要相关家长的配合,故一些违纪事件发生了,但迟迟不能公布处理结果,同时公布处理结果还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及时把违纪事件处理好。

2、干扰学生处理的外在因素太多。学校也是一个社会,学校的老师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我们总免不了要与社会上或这或那的人物打交道,于是这些也实实在在地对学生的处理造成了相应的干扰。这样的事司空见惯:某学生因多次违反校纪校规,要被学校开除了。学校的处理意见尚未公布,若干说情的人来了,这些说情者中,有的甚至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实权人物。于是,我们开除也就成了一个摆设,无奈之下,我们又创新地增设一种处分,叫留校试读。由于这样一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极个学生哪怕是多次违纪,学校也能是让其试读试读再度读。这不仅在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校纪校规的严肃性。

3、对早恋的处理。学生早恋,早已不是什么秘书科密。歌德早就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早恋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头疼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说明如何处理学生早恋。虽然我校规定,早恋学生要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但对早恋的界定又是比较困难的事。故如何处理早恋问题,对我来说还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落实和谐德育 创办特色德育 篇5

——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和谐德育成果申报材料

我校一直致力于和谐德育的研究,工作上力求扎实,方法上讲求多样,形式上追求新颖,效果上务求显著。遵循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将“知、情、意、行”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整体构建我校的行知德育体系,真正达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

一、行知德育体系的由来

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实施德育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我校把整体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把初

一、初

二、初

三、初四四个年级的德育工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六横四纵的大德育体系即行知德育体系。

二、行知德育体系的基本模式 德育目标:坚持“一个中心”:即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中心,将这一中心贯穿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活。“四个主题”:

初一教育主题: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初二教育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三教育主题:迈好成功第一步、形成明确的奋斗目标 初四教育主题: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八个重点”:

初一以集体教育、入学教育为重点

初二以社会责任教育、青春期教育为重点 初三以法制教育、亲情教育为重点 初四以理想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 “四个落实途径”

德育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德育网络落实:德育处、团组织、少先队、班主任队伍和全体政治课教师 德育制度落实:完善各种制度,强调落实 德育活动落实:学校活动和级部活动相结合 一个改变: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对学生的单一分数评价改为多元化千分制评价。

三、强师德重师能,人人都是德育管理者

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师德意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

(1)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淄博市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制定《高阳中学教职工日常行为“十不准”》,端正思想认识,提高育人水平。

(2)学校采取教师值班制,全校教师分成若干组,由行政领导带班,全天候负责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晚上驻守在学生公寓,并加强夜间巡逻,确保校园安定,学生安全,增强每位教职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3)建立了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学校制定了出勤、考评、休假、课堂教学等各种考核评价方案,把师德建设与考核、评优、职称挂钩,对违反者实行一票否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侧重实现“三个转型”,即在管理思想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动态管理。

(5)对全体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即“四做”:在道德上高风亮节做标兵;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做园丁;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典范;在作风上严谨朴实做楷模。

四、落实学科德育渗透,做到做到育人细无声

1、创建德育教育课模式:课堂教学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我校致力于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对所有学科教师作出明确的德育渗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点的确立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它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浸润的方式,也为学生的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校编写了各学科德育渗透读本。读本的编写既统一制式,又充分尊重各学科特点。在编写德育教材时,明确要求必须有课题、德育渗透点、德育目标、德育渗透活动设计以及所达到的预期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依据编写的德育渗透读本在备课过程中把德育渗透内容写入教案,写入制作的课件中。即使刚分配的新教师都能依据德育渗透读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实施全员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重要体现。强学科德育渗透对于对提高德育实效,改革德育工作均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学校进行德育及管理的重要一环。

五、创建德育活动课模式

建立以主题班会、团委会、学生会为基本形式的全新德育活动课模式,活动课紧扣思想教育为目的,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实时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为落实学生养成教育,让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行知德育体系的要求,各年级编写了德育读本。德育读本的编写要求为:德育主题、导入框、活动目的、活动程序、相关链接、我的收获及反思等。

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生活只有经历了才有收获和体验。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其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实践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她们才会去创造生活。我校编写了《花开的声音》学生成长手册,学生用手册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并学会反思自己,学校的要求、老师的期望我做到了没有?同时去规划明天的学习、生活。改变政治课的评价方式,促进行知的统一。把政治课单一的分数考核变为统合性评价。每节政治课后我们都设计了《星级评价表》,这节课知识学会了,那他做到了吗?我们从《星级评价表》中都能体现出来。

七、创新学生评估模式

创新学生评估模式:改革原先学生评优侧重于学习成绩的做法,而侧重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文明行为的优劣,无论是学年末的“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评选,还是每年的“十佳学生”“道德标兵”的评定,概不例外。我校实行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其中文化学习评价(总分350分)、星级阅读评价(50分)、道德素养评价(450分)、校本课程学习(50分)、《花开的声音》手册使用(20)分、)竞赛获奖、团队活动(50分)、好人好事(20分)、学校各类各级职务(10分)。

八、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校七十多名教师全员参与,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道。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作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及时积累并撰写德育导师案例。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切实的改观。

九、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一年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着力进行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我们共同植绿化树100多棵、美化树20多棵,在园亭里,我们制作了高标准的文化走廊,以名人传记为主,以此熏陶学生以名人为榜样,发奋读书,将来有所作为;在南北路两边,我们制作了书海长廊,以名著为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走廊、厕所、院墙、花池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设置了德育小标语。除此以外,我们还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开展校园文化建设。(1)坚持校园文化与环境相结合:在各班设立图书角、卫生角。(2)坚持校园文化与教改相结合:在班级及各室的主要位置粘贴课改内容与师生课改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坚持校园文化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书香走廊里张贴的全是学生的作品,有作文展评,有学生改编的课本剧,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等,内容非常丰富。(4)坚持校园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在各班对应的墙壁上粘贴学生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学校设置的墙报与板报能根据当前形势及时更换内容。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书海拾贝》,记录着学生平时的背诗和读书情况,每月都要根据星级阅读评价标准,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

十、依托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在致力于学校教育之外,非常重视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由家长学校全面负责,每年对初一新生的家长进行造册登记,使其成为家长学校的在籍学员,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家庭教育的困惑,并开设有针对性的家庭课程,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聘请淄博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建立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利用节假日或班会课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游戏,评选“好妈妈”活动;组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征文比赛拉近家长与子女的距离,融洽了家庭关系;寒暑假开展各种形式的孝亲教育,以“践行荣辱观、做道德模范”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我给父母一个承诺”(承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在外是个好少年)、“我和父母算一笔亲情帐”、“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我为父母洗一次脚”、“承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及“给爷爷奶奶拜年”,加强学生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尊老敬老美好情操的培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聘请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都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老同志,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追求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

十一、抓住工作重心,丰富教育形式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德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方法具体,把入学教育、班会教育、升旗仪式教育、主题活动、诚信教育、爱心资助和心理咨询作为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1、每学期开学初用两到三天时间组织各班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主要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讨论订立班规班约,选举产生班干部,制订班级及个人新学期的新打算和奋斗目标等,为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好铺垫,为学生更好地遵守校纪作思想储备。

2、每周五下午第四节的班会课是以班为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的舞台,开展以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师生们高唱国歌,向国旗行礼,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神圣,在国旗下抒发积极进取的心声。

4、开展“我为学校献一计”,“我为班级争光彩”等主题活动,使学生看到个人在学校、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激发主人翁意识;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和“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提高道德修养。

5、大力倡导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积极推进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等活动,如在初

一、初二年级试行无人监考等。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诺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

6、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爱心助学基金会已经资助了32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08年5月在全校募捐了5664元,全部寄往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今年初,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饮水困难,我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捐赠每人一瓶水。献爱心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同学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愫。

7、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开放“心理松弛室”,学校由校党总支、校团委负责,安排咨询教师从周一到周五全天侯值班,时时接待学生的咨询,每学年接待学生来访1200多人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在四楼设立“心灵之声”咨询信箱,每学期进行一次大面积的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教育。

十二、加强班主任能力培训,重视德育科研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实者,他们工作在德育工作的第一线,为此,我校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和交流。学校十分重视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做好家访工作,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认真填写学生的操行评语。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全校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进行集中教育,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逐步形成。

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寒暑假时间,请学校优秀班主任作班会课示范或班级管理经验报告;观看校外名师班级管理成功经验体会报告的录像;组织班主任走出校门听教育专家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报告会。学期结束时,改革原先写班级工作总结的办法,规定每位班主任撰写一个班主任工作案例。

德育特色汇报材料 篇6

——连江县官坂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材料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我校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做到晨读和午诵。晨读即每天利用早自习十分钟在教室里诵读,午诵即每天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各班级学生在教室里集体诵读,无论是晨诵还是午诵,都能让学生们在课前变得神采奕奕。

我校根据学校师资资源优势,重视校本课程的编写,前后两次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学生人手一册《经典诵读》与《弟子规》读本,孩子们对这些经典读本基本上都能熟知与诵读下来,并积极地以此为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对于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童心荡漾,如果大量机械地背诵就会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机械地背诵,会读就行。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老师们还设计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和神采。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大赛,比赛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老师们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都下足了功夫,经常出现创新。通过比赛,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诵读经典也让整个学校一下子有了活力。

二、古诗文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了保证古诗文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校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教育课,组织编写《经典诵读》教案,构建授课模式。通过每周一次的经典教育课程,使学生在积累古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设《经典诵读》课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经典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经典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由于学生平日的积累,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用经典篇章中的一些句子来回答问题,由此证明,学生对于所背诵的经典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

学生读的是经典,传承的是古典文化,升华的是纯净心灵。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诵读内容:有《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诵读的教学任务由主要由语文教师承担,每天的诵读时间,校园里书声琅琅,格外动听;每周开设一节课的经典诵读课,课堂上,师生一起或高声诵读经典,或静心赏析经典,或深入剖析经典,或结合生活运用经典„„在教学中,老师们将不同年级的诵读内容与语文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实施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如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们就结合学生对唐诗宋词的诵读来开展,再一次检测、巩固古诗词的诵读。

语文老师承担古诗文诵读的教学,他们以自己良好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古诗文诵读的开展研究着、探讨着,努力着。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们懂得了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学到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对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思考 篇7

首先, 父母在家庭要承担起孩子的君、亲、师职责。

古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所谓君者, 一国之主, 一国之君, 这里可引审为领导者、主导者;亲者, 兄弟姐妹, 父母之亲, 这里引审为关爱者, 呵护者;师者, 传道授业, 解惑开慧, 这里可引审为导引者、教育者。古圣先贤有名言:“少成若本性, 习惯成自然。”这就要求父母扮演好君亲师三种角色, 树立起三种形象, 来影响和教化孩子在家庭的思想品德养成。孩子幼年时就要指导他们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判断什么是对的好的, 要去做要去行;什么是错的不好的, 要去改要杜绝;领导他们自幼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负起君的职责来。要关心爱护孩子, 找机会多和他们相处, 经常与他们有效交流与沟通,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关照他们, 在他们幼小心灵深处树立好父母这个独特的“品牌”的形象,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亲教师”。父母还应该有师者风范, 培养他们自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志趣。教导他们自幼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习一些简单的儿童文化, 为后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

其次, 杜绝传播不良信息的恶源。

孩子从家庭走到社会, 接触良好的社会媒体信息, 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若接触低俗的不良信息, 会严重污染他们纯洁的心灵, 心灵污染就直接影响到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 社会各界要意识到这一重要性, 特别是新闻媒体从业者, 更要意识到自己同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能辜负这个荣誉称号。在追求思想艺术意蕴时, 不仅注重高雅的审美价值, 更要注重回肠荡气、净化心灵、启迪思想的文化内涵, 还社会媒体领域一片蓝天, 使其成为一方净土。这几年, 有关专家学者对于新闻媒体低俗化现象进行研讨, 提出了一些要求, 目的就在于希望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提高文化品位和格调, 走出低级庸俗的误区, 在新闻媒体这个广阔天地, 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娱乐氛围, 为人民群众, 尤其为广大青少年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决杜绝低俗的不良信息传播这条恶源, 为大众做好精神生活的导向, 做好思想价值、情感价值的导向。

第三, 各类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

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篇8

一、必须重视德育过程影响的一致性

当代学校的德育重说教、轻陶冶,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好多学校存在这样的情形: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做不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做不到,确像90年代“反年龄歧视论”批评的那样:大人未必具有教育孩子的资格。事实上,学校各类制度执行、领导层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诸如教师以“施舍者”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专制教学),应对上级检查的突击性加班(弄虚作假),学生评优过程的不公正,卫生大扫除中班主任指指划划不干活,女教师穿着打扮不合身份、场合而影响职业形象等等。这些隐形的、庸俗的东西无不影响到学生,那些伦理的、道德的东西无法从领导、教师身上传递给下一代。

学生德育工作应该是充满理性、崇尚规律的,否则就是低层次的德育。为此,德育工作首先要从干部、教师抓起,要通过组织干部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形成一致的校园内部教育影响力,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一致的。必须防止那些成人之间或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庸俗做法,导致学生对课本正向德育知识的不信任,防止不经意当中培植出新一代庸俗。对领导而言,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领导是否能让教职员工对自己保持一种适度的“敬畏感”,“只敬不畏”很难控制当代教师,“只畏不敬”无法调动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对一名校长来讲,“能有效地运用公共语言,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地位语言进行体面而流利的表达交流”是他有教养的资本。所以,校长自身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会对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教师而言,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按照现代德育标准去把握、诊断自己的管理、教育行为,必须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必须用自己崇高的人格去感染、教化自己的学生。

管理案例:我校特别关注校园隐蔽课程的正面影响。通过修订制度、控制形式主义活动、精简管理层级等措施,逐步推崇校园民主政治,狠抓作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与校园设施布局体现了师生为本、教学为本的文化理念。不仅如此,我还常常提醒我们管理人员必须看到:自己意识到的东西纠正了,纠正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隐性的不良影响。所以,关注校园隐蔽课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警示、充实、提升管理者自身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反思与自我教育……就这样,逐步地,学生的诚实、正直、勤奋等道德行为得到了强化提升,日常行为规范逐步养成。

二、教育引导自己的学生懂礼仪、知廉耻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底线标准

古今中外道德教育共同的积淀应该包含礼义廉耻教育,它超越了阶级及社会形态,是永恒的德育内容。但不容我们乐观的是确有一些不像教师的教师,也确有一些不像学生的学生。目前有这样一种不利于德育效果的现象:教师队伍受社会师德典型的影响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么深刻和震撼,雷锋精神在学生行为上的影响力也在悄然弱化……何以至此,很难正面回答。反思当代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以及教育性功能,而淡忘了德育的第三个功能——个体性功能(生存、发展、享用)。如果在良好校园文化熏陶之下,学生能将道德行为作为欣赏的对象去欣赏时,教育便发挥出了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这时的道德规范、教养行为、伦理美德便成了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而使他们不再忍受“他律”“自律”等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痛楚”,自觉地将道德教养转变为满足自身需要的精神追求。上述回答,至少构成了当代学校德育工作新的思考方向或研究专题。

管理案例: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教师、学生礼义廉耻教育,始终如一地依靠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始终如一地在校园内树立道德模范,强化精神力量的感染。学生对道德榜样的效仿逐步过渡到对道德行为的赏识与追求,沿着“他律—自律—赏识—追求”的路径,挖掘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取得了明显实效。

三、迎合时代发展,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首先,在当代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教育大师赫钦斯谈到的“理智美德”必须引起每位管理成员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干部、教师在关心学生具有传统伦理美德的同时,必须看到同等重要的,极具时代意义的理智美德。比如,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即学生视杂乱、异样为问题,只要可能,他们就力求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中寻找某种统一性或关联性。再比如,是否形成学生论证的习惯,即养成学生一种思维定势:看到观点就必然要追问论据,看到现象就必然去寻找原因,任何一种没有理由或理由不充足的结论都能引起他们不可言说的别扭感,都感觉不舒服等等。这种变革性的德育内容与当下进行的课程改革相互呼应,终将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与时俱进地发展。

其次,当今教育受现代生产、现代科技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协作、遵纪、守时、效率、效益、效果等观念,都应该充实到学校德育内容中去。

再次,学校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方式、方法的层面,而应该升华为培养国民素养的政治需要、思想观念层面,使这些新鲜东西在学生的观念意识上形成常态与追求,让学生认可通过实践验证结论、通过探究获得真知、通过合作共同提高应该是社会赋予一代新人的基本规范,也是自己成长的行为准则,进而推崇操作、赞誉探究、赏识合作。

管理案例:我校学生德育工作采用自上而下分层推进: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再到教师和一般职员,都担负起自己的育人职责,都通过培训熟知了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新内容。同时,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渗透着一种理性的、科学的、人文化的道德影响。全校成员都统一于“伦理美德与理智美德并重”的德育思想之下,管理人员与教师重新探索了与之相应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逐步自觉摒弃了旧有的、不合时宜的德育实践模式,甚至管理者、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也进行了一次结构重组。这样一种德育思想高度一致的队伍,使课堂上、户外活动中、人际交往中,处处都发散着尊重对方、惜时守信等等互动规则,学生的问题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四、当代学生德育工作呼唤科学管理与全员

参与

上一篇:公平竞争承诺书下一篇:在成长的道路上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