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环境设置(精选4篇)
初始环境设置 篇1
一、引言
初始设置是财务人员使用财务软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整个财务软件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初始设置是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需要输入有关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并根据企业特点完成一些基本的参数设置。因账套建立和各系统初始设置工作只能进行一次,除个别参数后期可以修改外,大部分参数一旦使用则不能进行修改,因此初始设置工作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考虑周全,并适当给企业预留出发展空间,防止出现企业规模发展和业务变化而会计软件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旦初始设置工作出现失误,轻者造成各系统间对账数据不平,无法顺利进行记账工作,进而影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重者因考虑不周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难度加大,严重的可能致使整个初始账套报废。鉴于此,本文以用友T3教育专版为例,对软件各系统初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有所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公共基础档案设置是系统初始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其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操作并不复杂,故本文未涉及,而是着重讨论各系统相关账务数据的初始化设置。
二、各项初始设置工作
(一)总账系统。
为了保证企业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在进行总账系统初始设置时,应将经过整理的总账启用日期前一个月的手工账期末余额输入计算机系统,并以此为起点继续本月及未来的日常经济业务核算,其主要工作是输入各科目余额,包括最末级科目余额和辅助核算账余额,总账科目余额根据账户勾稽关系自动计算。具体包含四项数据,即各科目年初余额、建账当前月止的累计借方发生额、累计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即建账前一个月的期末余额),实际操作时,只需要录入各科目借方累计、贷方累计和期初余额,年初余额根据公式“年初余额+累计借方-累计贷方=期初余额”由系统自动计算。如果企业选择年初建账,因各科目均无累计借方发生额和累计贷方发生额,所以只需要录入各科目期初余额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是执行“总账→设置→期初余额”功能,进入总账期初余额录入窗口,系统用不同的颜色区别显示三种不同性质的科目,显示白色的单元格表示该科目为末级科目,可以直接输入金额;显示黄色的单元格表示该科目为非末级科目,在用户输入末级科目余额后该项目自动汇总生成;显示蓝色的单元格表示该科目设置有辅助核算,需要双击此单元格进入辅助账期初余额录入窗口,输入该项目详细信息后保存退出,总账界面相应期初余额自动生成。期初余额全部输入完成后,单击工具栏上的“试算”按钮进入科目余额的试算平衡,是否符合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保证初始数据的正确性。
(二)工资系统。
使用用友软件处理工资业务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初始设置,主要包括建立工资账套、设置工资项目和定义计算公式等,建立工资账套时可以根据建账向导分四步进行,即参数设置、扣税设置、扣零处理和人员编码定义。需要注意的是工资类别个数的选择,如果企业对所有人员的工资进行统一管理,且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全部相同,可以选择“单个”工资类别,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如果企业分别对在职人员、退休人员、离休人员的工资进行核算,或分别对正式工、临时工的工资进行核算,或每月多次发放工资而在月末统一核算,并且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不尽相同,此时可以选择“多个”工资类别,分别对各工资类别进行单独的核算处理。
工资项目设置时,系统已预置了一些固定项目,如应发合计、代扣税、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其余项目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义,如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奖金、津贴、请假扣款、病假扣款、三险一金等,具体操作步骤为执行“工资→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分别增加相应的工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设置的工资项目是针对所有工资类别的全部工资项目,各工资类别的工资项目只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参照”增加。
工资项目设置完成后,再根据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公式定义,如“应发合计=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奖金+津贴-请假扣款-病假扣款”“实发合计=应发合计-扣款合计”等,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公式要符合逻辑,运算符、关系符、函数的运用必须通过系统的合法性检查,所有计算公式要注意先后顺序,即先得到的数据先设置公式,否则会导致工资数据计算混乱。
最后执行“工资→业务处理→工资变动”操作,录入工资项目中的固定项目,如基本工资等,再进行工资分摊设置,如工资分配、计提五险一金、计算工会经费及职教经费等。工资项目初始设置完成后,在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时,只需要在工资变动中根据职工实际工作或业绩情况输入工资变动数据,系统则根据设置的计算公式对工资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最后再通过工资分摊设置生成相关核算凭证传递至总账系统,完成工资业务的处理。
(三)固定资产系统。
固定资产系统主要进行固定资产日常业务的核算和管理,生成固定资产卡片,按月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原值变化,并自动计提折旧,同时生成相应凭证。该系统初始设置包括固定资产参数设置、基础数据设置和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录入等。
进行固定资产参数设置时,为了严格控制系统间的平衡,应执行“固定资产→设置→选项”操作,进入后单击“与账务系统接口”选项,勾选“与账务系统进行对账”,并设置相应的对账科目为“1601.固定资产”和“1602.累计折旧”。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历史资料的连续性,必须将建账日期以前的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具体操作步骤为“固定资产→卡片→录入原始卡片”,依次录入全部固定资产原始卡片,最后执行“固定资产→处理→对账”功能,通过设置的对账科目“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将固定资产账套与总账系统数据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平衡。
(四)采购系统。
采购系统期初设置主要包括物流和资金流两个方面,其中物流是指采购业务期初余额的录入,包括期初暂估业务和期初在途业务两种。期初暂估业务是将启用采购系统前没有取得供应商采购发票、不能进行采购报账的入库单以暂估形式输入系统,形成采购管理期初数据,以便后期取得发票后进行采购结算,具体操作步骤为执行“采购→采购入库单”操作,增加期初采购入库单。期初在途业务是启用采购系统前已取得供应商采购发票而货物没有入库、不能进行采购报账,而将该发票以期初采购发票形式输入系统,以便后期货物入库后进行采购结算,具体操作步骤为执行“采购→采购发票”操作,增加期初采购发票(普通发票或专用发票)。
物流期初数据录入系统后,要手工与总账进行核对,其中暂估入库数据与总账“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核对相符,在途业务与总账“在途物资”科目核对相符,便于以后进行会计核算,保证账务数据的连续性、系统性。采购系统中的期初资金流是指因采购业务而形成的应付未付的供应商货款,为便于以后核销账务,应将该部分数据以相应单据形式录入到系统,由于应付款项形成的原因不同,单据可以采用采购专用发票、采购普通发票、预付单及其他应付单等形式,具体操作步骤为执行“采购→供应商往来→供应商往来期初”操作,增加相应单据。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和总账系统进行对账,在输入单据时,必须在“科目编码”栏输入与总账系统核对的会计科目,且要求这些科目在总账科目设置中将其属性设为“供应商往来核算”,并受控于“应付系统”,这样在全部单据录入完成后,可以在“期初余额”窗口单击“对账”按钮,查看采购系统的资金流期初与总账系统的期初余额是否平衡。
(五)销售系统。
在启用销售系统时,可以对销售业务处理进行限定,根据企业特点和核算要求进行业务处理控制参数的设置,主要包括业务范围、业务控制参数、系统参数、价格管理和应收控制参数的设置。为了便于以后核销账务,还需要将以前未处理完的单据全部录入到系统中,作为系统的期初余额,主要指企业已形成的应收款项到目前为止尚未收到的余额,由于应收款项业务形成的原因不同,导致相应单据也有所区别,包括销售专用发票、销售普通发票、预收单及其他应收单等,用户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具体操作步骤为执行“销售→客户往来→客户往来期初”操作,增加相应单据。
需要注意的是,与采购系统期初资金流数据录入系统一样,为了能与总账系统进行对账,在输入单据时,必须在“科目编码”栏输入与总账系统核对的会计科目,且要求这些科目在总账科目设置中将其属性设为“客户往来核算”,并受控于“应收系统”,这样在全部单据录入完成后,可以在“期初余额”窗口单击“对账”按钮,查看销售系统与总账系统的期初余额是否平衡。
(六)库存及核算系统。
库存系统和核算系统往往同时使用,此时各个仓库的存货期初数据是相通的,即只要在其中一个系统中输入,另一个系统将自动获得相应数据。以库存系统为例,期初数据的操作步骤为执行“库存→期初数据→库存期初”操作,进入“期初余额”窗口,按仓库分别增加存货的期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库存期初数据与总账系统中存货相应数据进行对账,即“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以保证各系统间期初数据平衡。当库存和核算期初数据录入完成后,必须进行期初记账,将录入的各类存货期初数据记入相应账簿中,记账后才能开始处理本月日常业务。
摘要:初始设置是商品化会计软件正式启用前必须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对总账、工资、固定资产、购销存等系统的初始化工作进行详细分析,重点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对会计电算化实务工作有所帮助,使企业财务人员少走弯路,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用友软件,初始设置,操作步骤,对账
参考文献
[1].陈继初.用友财务软件数据十大平衡解析[J].财会月刊,2015,(3).
[2] .宋建琦.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初始化问题探究[J].江苏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6).
[3] .丁洁.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4] .孙莲香.财务业务一体化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初始环境设置 篇2
所以为了能够优化交换机的管理以及简化后续的排错,必须要在交换机初始安装的时候对相关的参数进行配置。根据笔者的经验,具体的来说,主要涉及到以下四大参数。
一、设置系统名字
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交换机,最好能够为交换机配置一个有意义的系统名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进行配置,当使用telnet或者ssh协议登陆到交换机进行会话的时候, CLI界面所显示的是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默认名称。这个默认名称不便于进行区分。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企业网络中,为各台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配置有意义的并且是唯一的系统名字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工作。
如现在有一家办公大楼,其在各个楼层都配有一台交换机。此时就可以根据楼层的名字给交换机命名,如SWF4。其中SW表示这个设备是交换机,而F4则表示其放置在第四楼。看到这个名字之后,管理员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这台交换机的位置、用途等等。如果有必要的话,笔者认为,可以将交换机的位置信息、用途等等都加入到名字中去。当然为了名字过于长,可以采用简写或者代码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个名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当管理员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能够知道这个交换机所处的位置以及作用。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命名规则就是成功的。
在思科系列的交换机中,可以使用hostname命令或者set system name来对系统进行命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所使用的系统不同。前者主要在IOS系统中使用,而后者的话主要在CatOS中采用。
二、设置时钟和NTP
在企业网络排错和监控的过程中,维护准确的时钟设置并且显示正确的时间和日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某个故障或者攻击发生的时候,正确的时间信息往往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减少排错的时间。如当网络出现拥塞的时候,可以根据日志中的时间信息判断网络当时是否在进行一些维护的工作;或者查看防火墙看看那时候是否存在攻击的时间。故在交换机初始化的时候,需要设置正确的时钟。一般情况下,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这个交换机的时间要跟其他网络设备的时间同步。
要实现企业中所有网络设备时间的同步,主要通过NTP来实现。简单的说,NTP技术就是让交换机以网络中的某台设备的时间为基准来进行同步。当各个网络设备都以一台设备的时间作为同步对象时,其各个设备的时间也就实现了同步。在配置这个参数时,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为了能够位置对企业网络的控制和网络的稳定运行,知道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SNMP TRAP等网络维护协议,都需要用到它。故作为网络管理员,一定要认识到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其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时间不在于是否准确,关键在于各个网络设备的时间是否同步。因为往往需要在不同设备的日志之间进行关联查询。这个时间就好像是数据库表与表之间的关键字,在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
换句话说,即使时间不准,但是只要网络内的设备时间同步也是可以的。相反,如果网络内的设备时间不同步,即使某些网络设备的时间是准确的,那么也会给网络维护带来很大的困绕。为此笔者建议最好使用NTP技术来实现时钟的同步。在思科网络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ntp server 命令制定交换机与某个NTP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
二是需要注意夏时制的影响。如果企业用户所在的位置每天都需要调整时间(即国内以前的夏时制,一年四季的时间不同),讷么就需要通过配置夏时制来自东更新系统时钟。思科系列的交换机基本上都支持这个夏时制的功能。不过现在国内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故不需要特别的在意。只是如果需要跟国外的网络设备进行同步时,就需要注意对方是否有夏时制等类似的规定。在思科交换机中,如果要启用这个夏时制功能的话,可以通过命令clock summer-time zone date命令来实现。
三、设置远程管理的方式
在交换机后续维护的过程中,很少会跑到交换机的面前采用控制端的方式进行维护。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telnet或者ssh协议执行远程维护。在思科系列的交换机中都支持这两种协议的远程管理访问。在网络管理员决定采用远程管理访问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内容。
一是要注意Telent与SSH协议的差异。简单的说,他们在远程管理上功能与操作都是非常类似的,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在安全性上的差异。简单的说,Telnet协议其在传输过程中用户名、密码等重要的信息都是不加密的,为此容易被截取,从而导致攻击。而SSH协议则不同,其在传输过程中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都是加密处理过的。所以相对来说,其在远程管理中相对安全许多。笔者建议,网络管理员最好采用SSH协议来远程管理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而不是采用安全机制比较薄弱的Telnet协议。
二是需要知道SSH协议的脆弱性。虽然说SSH协议比Telnet协议要安全许多,但是其自身仍然有不少脆弱的地方。如可能导致Dos攻击或者缓冲区溢出;如也会发送无效的字段或者无效的IP帧;如攻击者可以拦截大量的数据帧进行密钥分析等等。没有绝对安全的协议。总之网络管理员需要知道SSH有这些安全隐患,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如可以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更改SSH的登陆密码或者将其密码设置的复杂一些,让“通过拦截数据来进行密钥分析”的攻击手段无效等等。
三是在交换机上禁用掉Telnet协议。通常在思科系列的交换机中,其默认情况下Telnet协议是不启用的,只能够通过SSH协议来远程管理交换机。如果网络管理员采用的是其他品牌的交换机,那么就需要确认一下Telnet协议是否启用。如果启用的话,那么笔者建议是关掉它。然后只启用ssh协议,以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
四、配置SNMP工具
无论是大型网络还是小型网络,SNMP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在小型网络中,SNMP比较适合进行网络监控;而在大型网络中,SNMP也是一个有效的网络配置工具。如可以通过SNMP工具,进行配置文件的管理与配置;如可以利用SNMP协议进行接口的统计和性能度量;如可以对接口链路的状态进行追踪等等。
初始环境设置 篇3
关键词:声环境自动检测原则,技术先进性,测点优化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以及部分老点位已拆除,本次将重新选择点位,现将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所处监测点位的优化设置做如下分析:
1、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所处监测点的优化依据
《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 T14623 - 93)附录A 中提出了两种城市声环境监测方法:一种是“网格测量法”(密集测量点 ,空间分布好),另一种是“定点测量法”(连续测量时间 ,时间分布好)。通过这两种监测方法都能得出城市声环境的平均值,只要监测点位合理,这两种监测统计结果均能反映声环境质量。
2、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布点原则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目前城市声环境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特征,再加上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所需条件,最终确定本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点位布设的基本原则:
(1)首先从全市考核管理角度考虑,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的布设,应能反映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声学环境状况。
(2)其次,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的选择应考虑所在地的声环境并具备有代表性,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分析,至少应满足每个功能区有1个监测点位。
(3)噪声源监测站点位的设置,以监控道路交通噪声为重点,及时判断城市主要噪声源的类别。
(4)敏感点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布设,应尽可能设置在居住集中、人口密集的地区。
(5)声环境自动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具有典型性和合理性,避免点位设置的过于集中或分散,以能够反映全市各类功能区的要求
(6)站点位置长期稳定,尽可能少受干扰;所选测点前、后的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差值一般要小于1.0dB(A)。
(7)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还应充分考虑设备安装要求,以及满足监测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
4、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先进性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具有强大的集成能力,具备噪声实时数据传输与动态显示、数据统计分布、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等功能特点。系统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科学和规范的集成能力,确保了噪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环境决策与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5、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可行性分析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由前端智能部分、数据管理中心等组成,整个系统能够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能够将所监测的数据传输回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测数据能够反映真实噪声水平。
6、点位优化前后数据分析检验
新旧点位两组监测值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先进行F检验而后进行t检验。
7.1 F检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以确定精密度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用统计量F表示,公式如下。
[F=S2大S2小] (1)
由表1可知,f1=4;f2=4。查F值表得F0.05,4,4 =6.39。
7.2 t检验用于两组测定值的比较,用下列公式计算统计量t。
[t=|x1-x2|SR?n1n2n1+n2] (2)
[SR=(n1-1)S12+(n2-1)S22n1+n2-2] (3)
f=5+5-2=8。查t值表得t0.05,8=2.306。
各类功能区测点优化前、后监测结果分析
[功能区\&标准偏差\&F值\&SR\&平均值\&t值\&居民、文教区\&旧\&0.680\&2.41\&0.5718\&52.7\&0.553\&新\&0.438\&52.9\&商业中心区\&旧\&0.327\&2.36\&0.4243\&57.9\&0.745\&新\&0.503\&57.7\&工业集中区\&旧\&0.805\&1.25\&0.7632\&59.9\&0.000\&新\&0.719\&59.9\&交通干线两侧\&旧\&0.217\&4.15\&0.3479\&62.8\&0.909\&新\&0.442\&63.0\&]
各类功能区F因此,总体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5,置信度为95%),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结论
建筑企业的初始环境评审 篇4
建筑企业的初始环境评审
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一种手段,是对组织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行为有关管理活动进行的初始综合分析.通过初始环境评审,识别和评价出组织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识别和获取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要求;总结组织原有的环境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组织环境管理改进的机会.笔者结合通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环境初评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作 者:夏雪康 Xiaxuekang 作者单位:通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刊 名: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英文刊名: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年,卷(期):2001 “”(6) 分类号: 关键词:【初始环境设置】推荐阅读:
初始问题07-27
初始治疗10-04
初始提名06-07
初始计量差异07-13
初始成本计量08-22
初始地应力08-05
初中英语初始教学08-15
租赁准则初始直接费用10-30
注册岩土初始注册材料08-29
一级建造师初始合同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