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精选12篇)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1
1 加强基地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 又是高等教育, 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传统的教学实训功能外还涉及到职业技能的培训、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承接社会培训等任务, 这对基地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确保学生的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又要为教师技术研发服务, 同时还涉及到对外培训和开放, 不科学合理地建立管理网络, 势必会造成资源冲突, 影响基地的运行和秩序。
目前,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主要有二种模式, 一是分散管理, 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群归属, 由专业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基地的使用安排比较方便, 有利于专业建设。但是分散管理局限于专业范围, 建设时重视专业对设备设施要求, 忽视共享使用, 对一些通用的设备容易造成重复购置, 造成浪费, 一些专用设备造成不必要的闲置。有的实训室由于多个专业交叉, 容易形成多重管理, 导致管理矛盾, 影响运行与使用。二是集中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实训中心 (工业中心) , 统一筹划建设与管理, 由中心负责安排教学、实训、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这种管理模式, 缺乏灵活性, 限制了专业自主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教学改革和创新。针对这一现状, 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二级管理机制, 实行统分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基地根据服务的专业群, 委托专业学院管理, 学校成立基地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使用、统筹经费、协调对外开放等, 各学院承担教学项目开发、社会培训和技能考证项目, 适当安排科研项目, 实训室的建设从专业建设向课程项目建设转变。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调动了学院的积极性, 促进基地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统一安排使用, 有利于资源共享, 确保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只是从合作协议上保障双方的责权是不能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内涵的, 除了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共建机构外, 在合作机制上, 应重点深化文化互通, 使得面上的合作向内涵合作过渡,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这才是研究新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
2 完善基地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管理网络, 创新管理方法
基地功能的多样性, 决定了基地任务的复杂性。校内基地以学校管理为主, 而校外基地以企业管理为主, 建立合理的管理网络、创新管理方法是实施校内教学项目生产化, 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关键, 也是基地教学管理、安排使用、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社会懂得教育规律、具有管理经验、拥有丰富阅历的人士组成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 全面指导基地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下设管理办公室, 由其协调全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校内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 校外基地实行主管院长负责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网络, 确保基地的建设、运行、条件保障和管理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建立科学的管理网络, 只是管理的机构保证。由于实训基地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着社会培训、技能考证和教师科研服务等工作, 校外实训基地还不能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 这对基地的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 创新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对校内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 落实岗位责任, 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月度工作计划, 月度工作质量是年度工作目标的具体量化。实行工作质量负责制, 提高工作责任意识;校外基地根据专业群就基地的合作质量、建设内容等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 按岗位筛选人员, 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采取定岗工作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经济分配方案, 基地管理和教学人员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制订工作职责和基本岗位津贴, 并量化核定成基本工作量, 对超过核定工作量的给予超额奖励, 鼓励大家多为学校承担工作,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确保工作质量;四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目前, 实训教学的安排、技能考证和社会培训都是采用静态管理, 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人员和教学内容都是事先安排, 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无法及时更新, 造成教学资源闲置, 也无法实施瞬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必事先预约再安排, 费工费时;对校外基地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周期安排教学, 由于生产的灵活性与学校教学安排的规律性, 对实习的安排需要按生产需要调整, 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忙乱。我们建立实训基地信息公开发布制度, 对实训基地的教学安排、开放时间、工作状态等进行按周计划公开, 实行每日实时公布, 让广大师生可根据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动态实时安排工作, 避免管理上的忙乱, 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 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
2.2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升管理手段
基地管理涉及到师资安排、建设用房、教学设备状态、教学安排和社会培训、业余开放等一系列琐碎而又系统化的工作, 如果采用人工管理, 工作量大, 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此, 需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基地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 建立基地信息数据库, 做到数据准确, 实时更新, 信息公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架分为信息发布、教学管理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 基本框架如下: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有力地推动了基地动态管理, 教学项目的实施。课程的安排, 可避免人工安排的冲突。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设备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场所的无端空闲。有利于统一调度。
2.3 强化计划管理, 理顺课程体系。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训模式改革的深化, 高职教育的能力培训体系必须解体学科体系的蕃篱, 重构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 建立突出职业技能、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不再是僵化的, 把职业资格纳入专业标准中, 将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 制定相应的基本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 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对应的知识与实践,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从基础训练到模拟训练, 从模拟训练到轮岗实训, 从轮岗实训到顶岗实习,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因此, 教学计划的管理强化计划的可操作性, 教学和目标的针对性, 对具体的教学形式, 内容和阶段采用弹性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时, 不再笼统地由学校给予实习任务, 而是根据学生所处实习单位的岗位来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 条件成熟的还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课程, 建立特色课程, 以专业岗位分类为导向, 建立个性化职业能力学习库, 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2.4 加强制度建设, 狠抓运行过程管理
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基地管理效率, 制度的制订以规范科学为原则, 强调可操作性, 删繁就简, 以明确职责, 重视过程的管理为目的。
2.4.1 建立管理制度, 保障条件建设
设备是教学的基本条件, 为了规范设备使用和管理, 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包括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品的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以及大型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等, 做到账、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维修及时;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 加强安全检查、规范上岗操作资格, 建立学生实训守则及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教学秩序的有效进行;建立实训室建设项目论证审批制度, 通过论证明确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必要性, 规范建设目标和途径, 促进条件保障, 使实训基地正常、有序、安全地进行。
2.4.2 强化基地建设, 规范基地建设途径
为了强化基地建设, 提高基地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促进基地管理信息化, 学校相继修订出台了《实训基地管理若干意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校企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基地建设途径, 加强了对外合作协议管理, 建立基地电子档案, 采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手段, 实时更新。对校内外基地的教学进行项目化登记, 建立校企合作教学项目数据库。要求学院根据专业发展和能力培养需要, 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般一个专业 (或专业群) 需要1个以上示范基地, 2个以上紧密基地和10个以上一般性基地, 以满足各专业的教学、科研、文化合作的需要。
2.4.3 创新教学文件, 规范教学过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强化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制订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规范了教学改革, 对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校内基地以学校管理为主体, 适当引进企业生产项目, 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基地管理制度, 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管理为主, 适当提供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功能, 校企双方建立管理责任人, 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主要措施是:一是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 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抓手,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 理顺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促进教学文件的标准化;二是建立实训手册制度, 把教学的任务、职责和安全一一明晰责任, 并按不同项目、不同岗位和不同基地, 制订相应的实训手册, 做到按岗教学、因人施教。
2.4.5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全程考核评价方法
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考核体系。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督导管理制度, 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 实行教学全程考核办法。对教师或兼职教师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带教, 由校院二级督导人员就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进行检查和反馈, 并对相应教学人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督导评价的基础上, 采取随机选取学生评价, 由学生样本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尝试社会对教学的评价, 由实训基地人员或社会职业人士组成评价组,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进行测评。三种形式的测评结果纳入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之中。对学生的评价, 全面实行过程考核法, 不以一次考核定乾坤, 采用过程积累评价法。校内基地的考核, 除常规的学习考勤、作业质量、学习态度等因素外, 还需考核操作技能、工作方法、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等, 实行全方位考核。平时的过程考核成绩视教学项目的重要性和课时比可占整个考核成绩的20~70%;对校外的实训, 在考核常规教学过程外, 还需就工作质量、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等考核, 考核人员由校、企双方或有第三方社会人士组成, 提高评价的公信力。为此, 学校制订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办法和学生学习质量考核办法, 有力地推进工作质量评价的实时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实施学校、企业和第三方联合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办法, 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新的实训项目开发力度、提高教学内容更新率、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5 注重基地评估机制建设, 切实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基地是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很需要基础, 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多途径的基地建设, 为了促进基地建设的质量, 引导基地特别是校外基地的建设, 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建立基地建设的评估机制, 优胜劣汰, 为保障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根据评估的目标不同, 校内实训室可参照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实训实验室评估标准进行, 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制订相关有评估标准, 就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信息档案管理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二个档次, 作为撤消实训室或实验室建制的依据。校外实训基地由于以校外企业管理为主, 而且各基地的情况无法按校内基地的评估标准, 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评估标准研究, 建立可行的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评价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 就建设目标 (方向) 、教学管理与改革、学生训练效果 (生产质量) 、带教师资安排、生产安全管理、学生管理、经费保障、合作事项的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分示范性教学、紧密型合作、普通协议合作和一般基地。
基地的评估可采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 条件、过程、成果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力求较准确的反映院校的实际情况。评估内容应侧重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教学保障及改革校内外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基地效益及基地特色等。评估原则是科学性、导向性、简单易操作性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目标、过程与条件诸方面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摘要: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 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 提高基地运行效率, 保障教学质量是创新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强化管理职能、建立管理网络、改革管理手段、加强基地运行保障、实施基地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实训基地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斯杰.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6.
[2]樊新华.浅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基地的管理与建设[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37-38.
[3]金仲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12-13.
[4]梁承忠, 庄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J].职业技术, 2006, (16) :62.
[5]周连起, 张舒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3) :43-45.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2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结合省级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了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促进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全面规范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大量工作,现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校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实现省级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必须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规划,根据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与现有条件,综合考虑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设计行业结构,分析师生的实习、实训需求,通过升级、更新、新建了等多个层次,把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做,为此,我们在2014年建成了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1.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借助黑龙江动漫职教集团的优势,推动动漫专业方向的进一步提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建成了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在动画片实训室中配备了优良的实训设备,形成了教学、制作、实训、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2.动画片录音室。配合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实训项目的完整开展,建成了一间动画片录音室,为动画片作业提供了音效方面的制作环境。
3.装潢专业“理实一体”实训室。为室内外设计方向的师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实实训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平面广告制作室(配置设备是UV喷绘、广告雕刻机、条幅机、彩色喷绘机)平面设计项目的实践内容可操作性较强,常用平面设计领域内设备的操作使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面设计公司岗位知识和技能缩小差距,尽可能营造出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5.装饰施工流程展厅。
室内设计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的展示空间,包括文字、图片的介绍,根据条件适当加入视频的展示手段,作为室内设计方向学生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6.沥粉装饰画和泥塑制作室。装饰画和泥塑课程受场地的限制较多,制作室针对此类课程特点,在空间布局和设备方面合理规划,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7.技能大赛学生训练室。展示我专业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及学生优秀作品。8.装饰材料展厅。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将设计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以实物的形式按类别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了解、熟悉、掌握。
在校内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来安排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数量,同时充分考虑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不同方向课程设置的要求。例如室内设计方向实训室的设置,既要有电脑操作空间又要有施工工艺流程及材料展示空间。校内平面设计实训室的设置除了电脑操作空间外还配备各种输出、制作设备的空间,以便于学生的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以校企合作为中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企业领导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业单位开展合作。原则上每个实习基地应能同时容纳10人以上集中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先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场所,承担了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一是为专业学生学习而设立的基地(立足本地);一为专业毕业实习设立的基地。(本地和外地)。为此,2014年建立四家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分别是哈尔滨三人行建筑表现有限公司、哈尔滨快乐数码印刷图文制作中心、哈尔滨建易装饰有限公司、哈尔滨创亿组装饰有限公司。我们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校企合作专员,全面协调顶岗实习事宜,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三、建立健全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实习基地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教研室主任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对专业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校内每个实习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制订了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建立实习管理工作档案。每个实训室由1名专业教师担任管理者和实训教师,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训员(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员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负责该实训室的使用、设备维护检修报损、清洁等日常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每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成立管理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销,应经合作双方同意。每个校外实训基地有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每次实习实训提前1到2周,将实习实训计划和指导书送达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基地有关部门人员协商实习实训的安排。每次学生校外实习建立实习档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应该遵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
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提供了广阔平台。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带动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均进行了改革创新,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较之 2012 年,实习学生满意率达到95.7,学生就业率达到99%,学生双证率达到98%,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6%,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到1800元。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年来,累计为省内规模型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14 人,通过开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2640人天,职业培训到账收入为5.9万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讨 篇3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绿信会计公司教学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室,实训室已像企业一样具有的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由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真实的设备、工具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并生产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运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建设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生产要素配置方法,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实现自负盈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实已经是一家公司,学生必须按照相应岗位要求来工作,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有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给来实训的学生按生产的效益提供一定的报酬。
2.建设的目标不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具有双重性,即要满足学生教学实训的目的,同时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目的,向社会有偿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而校内非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单一,仅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三、我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1.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简介
为了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2009年由学院和老师共同出资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南宁绿信会计有限公司,公司不但承担了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教学任务,同时公司也对外提高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代理记账、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考证培训等。公司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安排会计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公司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培养会计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我校在多年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6359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所谓的6359建设思路是指“六位一体”的功能、“一系三品”的产品、“五个真实”的教学、“九个合一”的利用。六位一体是指实训基地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一系三品是指每个系利用本系资源,结合教学,开发培育出三个能代表本系特点的产品或服务出来。五个真实指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真实生产、真实任务、真实产品、真实市场下进行实训。九个合一:推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教育改革,做到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
2.1接收学生实习
基地每年接纳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利用基地的资源,系统学习的零售、农资、农业等公司的会计相关业务,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本基地实习或兼职过的学生,毕业之后有90%以上都在会计行业从事对口工作或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2.2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基地在接纳学生到基地进行实际锻炼的同时,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安排的专业工作人员给本校的在校生提供教学服务工作,从2009年基地成立至今,共为600多名学生开设了《会计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综合实训》等课程。由于基地工作员工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所授课处深受学生欢迎。
2.3提供周到的社会服务
该基地在接纳学生实训的同时,还对外有偿进行会计账务代理、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等服务,基地成立4年来共为100多名客户提供过细致、专业的会计服务,为2000多名在校生或社会人员提供过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会计岗前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使基地的社会职责得以体现,也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4提高老师的职业能力
基地先后安排了6名教师在其中担任管理工作,安排10名会计专业老师担任业务指导工作,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近距离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和他们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基地的科研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2.5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基地
基地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基地设有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基地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薪酬制度、考勤制度,制定了会计业务代理合同模板、代理业务收费标准。基地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经营,依法纳税。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训,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的会计知识,还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增加隐性知识,增强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3.存在的问题
本实训基地的规模还有待壮大,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方式还有待创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待提高,老师的参入积极性有待调动,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中,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入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里来。
四、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的两点思考
1.依托专业办企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优势,利用好学院的场地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坚持企业化发展的思路,把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通过市场的竞争,基地起码要能够盈亏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基地可持续发展下去,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提供一个好的榜样。
2.办好企业促专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训场,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学院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同时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精湛,了解行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出了,带动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3]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4
1. 认真研读CCAR—147部文件, 找准航空维修岗位技能要求
CCAR—147部文件是申请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系列文件, 文件规定了培训设施、人员资格、培训大纲、手册编写、申请指南等要求。例如, 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中明确规定了AV (航空电子) 模块详尽的培训课程和实习要求。其中, M7模块 (维修基本技能实践280学时) 和M11模块 (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和系统 (AV) 300学时)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CCAR—147部要求, 走校企合作路线, 开发实训设备。下面是我院与某航空公司合作开发的实训设备之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
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是为了满足航空系统教学实训要求而设计的, 主要用于向学员演示飞机的飞行姿态 (纵向、升降、倾向、俯仰、横滚和航向) 以及飞行过程中各种仪器仪表的变化, 使学员对飞机的飞行原理以及驾驶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它包括标准的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通过模拟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的工作条件, 使之和真实飞机仪表一样, 实现飞行数据的准确指示。如图所示。
主要特点:该系统飞机系统各方面的知识, 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有很大帮助;测试系统结构紧凑, 操作界面清晰易懂, 操作简便;可靠性、维修性高, 各功能块拆装方便。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运行效果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和广泛联系社会协作实训单位的资源, 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实施, 营造一个真实职业环境, 达到用较少的投入, 见到较大的成效。
2. 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与实践;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3. 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
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航空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 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实训师生必须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实训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 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四、校内实训基地未来建设目标
1. 继续增强, 满足需求
继续改、扩建实训室, 增加实训设备, 建成一个具有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训及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
2. 利用优势, 实现多样化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 利用阎良“中国航空城”的区位优势, 根据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技术性、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以及实训基地的个性化要求, 遵循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 从企业需求出发, 找准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合作点, 开拓思路, 探索并实践多种建设方式, 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方式的多样化。
3. 注重运行与管理, 达到最终效果
在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 邀请知名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在实训基地中根据“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的要求, 实行“产学互动, 以产促学”运行模式。为了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 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认真执行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学院、二级学院、企业三级论证程序, 并制订相关制度、流程及考核制度。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方面的熏陶,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效果。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着重探索, 基于民航行业标准 (CCAR—147部) 的高等职业院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行业标准,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7)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5
依托兰天教育集团、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和校内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与我市各大酒店、河南国宾假期旅行社、禹州森林植物园、禹州大鸿寨景区、许昌春秋楼景区等单位联系,搭建工学结合主体平台,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联合着力打造校内实训室,在完善校内现有中西餐厅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客房训练室、会展实训室、酒吧实训室等的设施设备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在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作用,逐步将校内实训室建设成为能融“教、学、做、研”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室。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现场教学,通过旅行社、酒店、旅游景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真实的工作岗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顶用。
计算机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平面设计模块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广告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实习,组装网络模块到校外电脑公司上岗实习。
汽修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校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中心投入力度,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引进的企业资金,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改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同时建立校外启通驾校汽车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陶瓷工艺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校内民族工艺品制作实训中心投入力度,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引进的企业资金,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改造民族工艺品制作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同时与禹州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民族工艺品制作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瓷雕刻与雕塑方向)培训中心
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借助职教集团,与禹州市劳动局联合建立民族工艺品制作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其员工培训、学生实训的职能,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加大订单培养的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专业人才。
加大资金投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校内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中心投入力度,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引进的企业资金,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改造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同时与本地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校内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投入力度,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改造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同时与禹州市实验幼儿园等合作,建立校外幼教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6
关键词:高职 实训基地 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质和量日益攀升,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各学校也加大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从无到有,从模拟教学到真正的实训教学,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达到基地的作用就此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实训教学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的必要场所。
二、 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及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研发功能。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功能是指为接受职业培训者在校学习期间提供理论验证性实践教学、单项技能、岗位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等职业能力培训的环境;社会服务功能指对外技术服务、社会短期培训、提供技能考核鉴定场所等;研发功能包括产业运作与生产功能、科研功能等。
校内实训基地的特点是:便于教学组织和管理,受客观因素班干扰少,计划性较强,但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切合實际办学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攀比心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不能形成办学特色。
2、先进性原则。技术性和先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和核心。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验平台。
3、共享性和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和开放性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各种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力求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在功能角度上,要求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
4、真实性和创新性原则。真实性和创新性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要求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引入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引入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三、加强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对实验实训的教学认识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实验实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实验实训课程必须单独设置,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保证足够的实训课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2、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更离不开先进的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层次提升,实训教学硬件设备需求量也随之扩大。对于基础的、专业覆盖面广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一步发展的需要。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创建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上应扶优扶强,对开放性好、社会效益好的基地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多创几个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的布局、功能划分要清晰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生产的要求来设计,设备配置要具备真正的生产功能。实训基地的空间基本格局和建设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从模拟仿真到现实创新”的思路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系统的自己真实水平与先进企业生产现场水平相一致。环境的装饰也要模仿企业的真实场景,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情境下工作的感觉,并具备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物质条件。既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同时又要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设置小规模的教学和学生讨论区域,配备投影仪、扩音系统、电脑等教学设备,为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形式创造条件,而不是以单纯验证理论为目的,要注重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开成。《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因些,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5、要加强实训基地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实训室使用管理规定》、《实习指导老师工作守则》、《学生实验实训守则》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在管理上建立学校、系部、专业实训室、实训教师分级管理机制。系部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发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对各专业实训室进行检查、督促。各专业实训负责本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发展,安排好学生实践的具体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和学时。实训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组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管理,确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方法。其次,做好实训室内部环境布置,如实训室简介上墙、技术构件介绍上墙、学生成果展示。再次,做好实训室使用登记、仪器设备借还登记和维修登记,加强实训基地财产管理。最后,做好实训教学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7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别于实验室、医院,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 是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真实的职业环境, 尽可能贴近临床护理一线, 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职业环境下, 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术技能要求, 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我们护理系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和总体设计上,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 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 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1.1 实训基地的作用与目的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 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实训基地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医院环境, 让学生在实践课上既巩固理论知识, 又锻炼操作能力, 同时对医院环境还有一个感性的初步认知。使学生到临床实习或工作期间能够很好的适应。
1.2 实训基地的基本构成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大致分为3个区:示教区、实训区、和教学区。示教区包括4个示教室, 示教室为阶梯教室, 可容纳5 0名学生, 室内准备设置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多视频显像仪 (可供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 教师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学生的操作, 对师生互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物显示台等。实训区分为基础护理实训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基础护理实训中心包括7个实训室和2个形体训练室, 可同时进行将近2 0 0人次的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练习, 室内设备齐全, 可完成2 0多项护理操作技术。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包括内护实训室2个、外护实训室2个、妇护实训室2个、儿护实训室2个;手术室、更衣室、洗手间、敷料室等, 帮助学生完成各项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另外, 实训中心除了实用性外, 还考虑了其模拟效能, 所以还设有护士站、治疗室、换药房、消毒室等。教学区包括教室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图书室等。
1.3 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
在硬件具备的条件下, 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软件建设中还要不断摸索。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开展C A I和实验教学现代化的研究与建设, 努力改善实验条件, 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习机会, 提高课时利用率。鼓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高新技术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丰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建设有特色的实验、实训教材, 制定措施, 使实验、实训内容、方法与护理专业的发展相结合, 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另外, 我们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将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和一些文化建设,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 校外实训基地的设想
校外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护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 学生3年的学习生活最好有1/2的时间在临床实训基地度过。建立健全实训实习基地, 对于规范护理专业教学、突出职业技术特点、培养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本着“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有, 但求所用”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逐步形成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 并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2.1 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建设
可以考虑首先成立一个由学校和医院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 统一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并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通过它们密切与医院的联系, 使产、学、研3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与医院协商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推广、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 形成产、学、研联合体。比如天津医专 (2005年进修) 具有15所教学实训实习基地, 其中1 1所是三级甲等医院。每个教学基地容量一般为2个班, 均配备3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地共有病床7366张, 教学用房8600平方米、教室26间、示教室26间、宿舍32间、兼职带教老师226人。
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 可以建立教学病房。教学病房是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实训实习内容的落实、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措施。教学病房设置在各临床科室内, 人员和设备上相对独立, 要求管理标准化、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正规化、基本设施规范化。护生的德育考核、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讲课、护理查房及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等各项带教任务均可先在教学病房落实。
2.2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与实施
实训实习基地应下设办公室, 并设专职教导主任和专职班主任。教导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专职班主任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结合专业特点, 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素质教育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概念的更新、满足护理需求, 建立了综合考核制度, 严把毕业考核关。实践考核由传统单项基础护理操作考试改为专业技能综合考试。针对不同病人按护理程序, 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体现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3个目标的达标情况。
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 应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诸多因素,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例如, 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 通过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教务处、护理系、实训基地的相互关系, 各自承担的任务, 所负的责任;学校内以教务处、护理系为纽带, 把学校与临床实训基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培养护理人才的整体系统;学校定期召开各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教师经验交流会, 并组织学习、交流, 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学校的管理人员经常到医院检查学生思想教育、教学、实训实习情况, 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不断提高实训实习的教学质量。
2.3 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为了规范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 可以制定《实训实习基地工作条例》, 《条例》中可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另外对教学工作、临床实训实习、带教老师要求、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组织机构设施、经费使用、校园建设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均可以进行明确的规定。
尤其对实习学生应采取双向控制的运行机制。学生将要进入临床实习前, 应该有医院相关专家或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要求及达标标准均有医院制订。达标者方可进入医院实习, 不达标者继续留学校学习, 一段时间, 可再次考核。当学生实习1年, 将要回到学校时, 应由学校教室对其进行考核, 评价是否达到毕业标准, 如不达标继续医院实习。这样避免了医院说“送去的学生差”, 学校说“医院培养的学生差”两头松, 中间无人管的“双推”现象。
2.4 带教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8
一基地建设的基础
1. 医学检验实训中心现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校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承担着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功能。实验室环境优雅、实验设施齐备、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酶标仪、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尿液分析仪、显微镜、高压蒸汽锅、电热恒温水浴箱、电解质分析仪、火焰光度计、洗板机等各种中小型设备, 有各种寄生虫、血片、骨髓片标本共计120多种、2500余份。
2. 实践教学
本中心积极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共六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 可以开展三大常规、细胞形态检查、微生物培养鉴定、寄生虫形态观察、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凝血四项测定、尿液十一项分析等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技能培训,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实训中心还承担着实践技能培训及操作大赛, 重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形态观察。通过培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师资队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队伍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数10人, 兼职教师4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 中级职称5人, 助教职称3人。在教师队伍中学历结构为研究生4人、本科10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 达到100%, 特别是部分教师有在医院从事技术工作经历, 这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建设方案
1. 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为充分体现训练中心在实践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 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规划为五个实训室, 分别为临床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生化与免疫检验实训室、多媒体一体化骨髓细胞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高度仿真医院检验科的规划,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医院的氛围, 将来实习时能快速地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
2. 改革实践教学大纲、计划, 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方案
第一, 在检验专业专家的指导下, 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 提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构的要求。
第二, 根据实践技能结构要求, 设置实训项目。
三实验教师的培养建设与管理方案
第一, 积极邀请本市三级医院检验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 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改善师资的结构, 利用他们熟练规范的专业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来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第二, 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 并通过一定的岗前实践培训, 充实教师队伍。
第三, 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和假期, 组织教师深入临床一线, 参加临床实践, 能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努力获得资格证书, 实行持证上岗, 使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管理方案
1. 岗位职责制度
制定《实训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 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2. 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制度
制定《实训室守则》《实训室规章制度》等制度, 使实践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3.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制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保养维护计划,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总之, 我校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检验科布局, 使学生较早感受到医学氛围, 为临床实习打下较好基础。多举措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 规范实验室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实验率, 使实训室不仅具有教学功能, 还可以用于社会员工的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使之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实训室已成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集科研、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为满足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度仿真医院检验科的布局, 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岗位技能和管理思想, 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连起、张舒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3)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篇9
1场地紧缺, 技术条件落后。
随着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各类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一改原来在教室内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天下的局面, 强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重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对实训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对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投入资金来源有限, 对会计专业的实训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些情况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的滞后。
2教学机房普遍, 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
在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中, 比较多的是机房建设, 借助一些教学软件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 即使是诸如会计岗位实训室, 也多是采用机房形式, 在位置上挂上岗位标牌就形成了所谓的岗位实训。会计专业的技能特性要求和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特性的要求在实训场地建设中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3场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场地功能单一, 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往往仅能满足某一方面的实训要求, 不能兼顾各学期各阶段的实训要求进行有机组合, 提高实训场地的多功能性是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就是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也能比较好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技术服务与推广的中心。
4创新性实训基地缺乏。
新形势下学校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基本雷同, 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 与产学研工作结合也不够紧密, 不能体现学校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理念。
5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实训基地建设途径之一是校企合作。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 深度合作和校企双赢的局面较难形成。
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围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专业认知、学科内实践教学、岗位实践、综合实践等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各项需要, 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就已经建设成了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其建设思路和成果值得推广和学习, 其“展示中心”以各种直观的素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其各种“实训中心”满足了学生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操作技能的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等;其“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会计岗位手工实训和动手操作审计业务的需要。
2创设条件保障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
(1)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会很快地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学校的实训场地建设应跟紧企业的步伐, 保证学生在学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应具备超前性。如当企业报税由人工转向网上报税时, 当出现了网银时, 学校的相关教学软件就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在今天企业信息化管理蓬勃发展时, ERP实践教学就必须在学校内得到运用和发展。
(2) 建设一室多功能的实训场地。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场地在功能设置上比较单一, 造成一个场地可能只是阶段性地被使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设计场地时应该考虑其多用性, 一室几功能地使用。如现在较多学校使用的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就可以与ERP沙盘实训室以及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室融合, 真正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再如将低年级学生的教室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融合, 只需要将学生的课桌进行改造, 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上课的同时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和手工实务的训练, 达到传统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功能。
3建设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创新成果实训室。
江苏省职业学校的“五创” (创高技能、创新大赛、创优风采、创意论坛、就业创业) 之一是创新大赛。许多创新的高招妙招往往来自于学生对学习实践的不满足, 来自于教师教学的新需要。这些成果如何在开发成功后让其产生真正的价值, 手段之一是将其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中。
4校企多方合作, 加强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的范围很广, 仅以校内实训场地建设而言, 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参与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借助企业的成果 (如软件) 运用在相关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中, 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参与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基本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 服务社会和技术研发的功能。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实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建设。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分析,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类,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我国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在国家政策与项目支持下, 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国际贸易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等实训室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设。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地区差异、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 还有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 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1 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1) 经费投入少于理工类专业实训基地。近年来虽已有不少高职院校采用了实物3D、全景影像等技术, 充分的把实物与实景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 很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手段与内容, 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但相对于理工科专业而言, 经管类专业对于实习实训的投入, 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 相对来说经费较少, 达不到当前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 也满足不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需求。
(2) 校内实训基地与理工类专业相比生产性不明显。经管类专业工作过程不易区分, 很少有实物产品,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为了解决校内“生产工厂”等问题, 形式相对单一, 只有帮助企业建立呼叫中心等单一方式。相比而言, 理工类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较容易, 有真实的产品产出, 且容易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设计。
(3) 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仿真度不高。现阶段大部分经管类专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均采用了软件操做式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往往只知道软件如何操作、表单如何填写, 而忽视了其目地性、关联性等问题。大部分的学生从学校走出以后由于没有经历过职场的考验, 又缺乏管理者的素质, 所以基本上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岗位的要求。
(4) 学校参与合作开发软件的程度不高,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合作成功, 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 但结果并不理想。软件开发的工作几乎完全由企业开发人员来承担, 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尽管学校方面再三强调软件实用要求并非“技能训练”, 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但开发人员受到其自身条件的限制, 对于学校、教师、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
(5) 高职院校在自身实训条件改善的前提下, 仍然需要明确教学是高职类院校的根本任务, 但是大多数的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去教育学生, 学生在上课时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要求一步步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实训结束以后写一份实训报告, 教师批改实训成绩的教学与考核方式, 虽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学分, 但是也存在管理松散、考核指标相对死板, 考核要求不能够准确反应出岗位实际需求等问题。
(6) 高职院的经管类专业的实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首先教师专业的对口率不高, 如,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师大部分都存在所学的专业和实践教学的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大部分的实验实训教师的专业还是管理学专业, 或者是交通管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其次, 大部分高校都在提倡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师的培训和企业的实习的机会并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2 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 大部分的经管类的实训基地建设都会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 那么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就必须在学校的层面多争取学校的支持, 要让学校的领导认识到, 相比于理工类的实验基地建设来说, 经管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投入, 同时经管类实训基地还应该积极寻找校外和和会的力量来资助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企业明白只有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好, 才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人才。同时政府也应该多多关心高职院的实训基地建设, 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 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需要地方的高职院的培训与教育, 在校企合作方面应该为投入学校实训建设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
(2) 如何解决高职院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生产性问题。就这一点来说还是需要领导和老师们多多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 比如:财会专业的学生, 是否可以把企业的一些简单的账务问题放在高校实训基地中来, 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简单的查账、验资、评估等工作, 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充分的感受到企业的实际环境更加明确了岗位要求, 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 解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仿真化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要做好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衔接。
(1) 在教学环境仿真方面实训基地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场所, 可以将实验实习室建设成为公司的一个部门, 大到管理的理念, 小到宣传标语的设置, 都和企业紧密联起来, 实行5S管理理念, 强化环境育人的目标。加大考核力度, 给每个“准员工”发放“员工证”, 让其以一个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工程的实施, 实行“刷卡考勤”, 严格实训纪律和制度, 不断地丰富管理内涵, 以“虚拟工资”的结构发放办法加大力度对其进行考核。 (2)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真实信息为背景材料, 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 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教学软件, 让学生结合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 通过操作、参与或扮演角色的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企业管理、公司经营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行为的某一环节或某段流程的模拟训练。
3 如何更好的解决岗位职能与技能需求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 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应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
4 如何解决实训过程与实训考核问题
(1) 为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应该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专业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专业学生实习考核鉴定表》等,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2) 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 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 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5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师师资问题
学校定期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 就一些实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及现场指导。再有, 鼓励实训教师参加应用型科研项目建设, 这样不但可以使实训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而且也能够起到锻炼和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兴旺.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理, 2012 (6) :188-192.
[2]陈小红.虚拟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7) :107-109.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土建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7-02
从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成为职业教育探索和发展的目标,高职教育要发展,其要点在于培养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工学结合”的真正实施离不开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必需的教学条件,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建设理论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来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土建施工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更大,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生产周期长,步骤繁杂,生产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得很多拥有土建施工专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感觉十分棘手,无法在固定的实训场地范围内,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完成一个具有典型性,教学性、同时又不失真实情境的实训环境[1]。因此,对于土建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土建类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2007年,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已初见成效,建立起一批示范性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都起到的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产品与众不同的特性,我国土建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方面。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目前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楼宇为主体单功能定向的,采取将教学、实验和实训楼宇进行功能分配的大距离分散性建设格局。这种模式必然在物理空间上分割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观,割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忽略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更重视一些与职业情境无直接关系的硬件建设指标,诸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备数量等。实训基地的建设呈现出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的特点。而最需要营造的职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氛围,却因此呈现所谓的真实的缺失。
2.缺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要求企业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性建设难度很大,使得大量土建实训基地都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疏于管理、缺乏保养等问题,从而沦为陈列品。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理念不同或是对各自行业的不了解,导致交流不足,出现建设资源的浪费,甚至重复建设的情况。再加上理论知识和市场意识的缺乏,使得实训基地建成后无论从管理还是运行机制上都比较死板僵硬,不能够进行创收,在缺乏后续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成为学校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转变建设观念,将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改革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引进企业,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实训,参与市场竞争。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真实情境,真正做到基地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
3.缺乏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该具有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功能,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新施工工艺的实践应用等。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基地来使用,像《天津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由高职院校完成“职业培训包”的任务,便属于这类社会服务功能。但大多数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如师资力量不足、资金限制、领导缺乏市场意识等,使得让实训基地仅仅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资源利用率极低。当然,这与基地的设备条件落后和科研攻关能力薄弱有关,这就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向、行业政策指向有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加强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同时学院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研发,针对实践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为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创立品牌,扩大影响力。
4.不能把握好实训基地教学性和生产性的结合。目前高职院校都会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有很多学校也成功地与企业合作并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但对于实训基地教学性和生产性的平衡把握不好。片面地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合理的,过度的生产性使用,教学让位于生产,实际是本末倒置,失去了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高职院校便会怀疑实训基地的作用。而片面地强调教学,对生产置之不理,使实训基地的生产性成为了口头宣传。企业看不到任何的利益,时间久了也会对合作共建失去动力。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1.传统基地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的问题。实训基地建设考虑了职业情境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真实性。便于实训设备的组合,便于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订单培养,实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传统的建筑面积、设备数量、实验室大小等刚性指标被建筑的多功能性、设备的可组合性、实验室的柔性所取代。
2.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动力机制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是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的基础是利益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如何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基地长期有效运转,形成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格局。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生产性企业,或者把校内实训基地延伸到企业,以利益为纽带建立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3.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问题。要建成一流的、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要求的校内基地,除了有先进的理念,更实质性的是经费问题。没有稳定、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基地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省级示范性院校,争取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经费,结合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以基地养基地,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生产、培训及技术服务的效益,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解决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建设思路
1.设计基于真实情境、仿真模拟和实物模型的建设类专业群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基于融合性原则构建集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楼宇智能、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对实际职业情境加工后,构建更具普遍意义的真实情境,设计智能化媒体的高仿真度模拟,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情境建设主线,营造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如采用VR(VirtualReality)技术开发土建施工类专业教学仿真实训软件,可以有效解决土建类课程课堂教学抽象不直观,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问题。对于解决校内建设拟实实训场地费用太高、占地太大、高层施工现场危险性太大等问题也有显著效果[2]。同时,对教学进度与施工进度无法保持一致,实训教学无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做到“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真实和模拟”的三结合,以获得“真实的虚拟”,较好地反映土建施工的标准化演示操作,对于施工的工序、规范、工艺教学有显著效果。这样便能够实现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将分散性楼宇的功能集中在近距离的空间内实现,使学习的过程与工作的过程一体化。
2.创建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的训练体系。一体化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集互动学习、行动学习于一体。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并多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成相应模块或单元的学习,可以具备高职土建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岗位能力、建筑管理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等三方面[3]。相关的知识能力体系为:土建专业的理论知识、工程施工组织能力,工程造价预算能力、工程施工监理能力,现场人员组织管理、工程质量检验能力,工程事故处理能力,自学能力、职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根据这样的能力要求,可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论指导下设置不同的训练单元,训练单元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设置,以达到培养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可以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单元项目进行全仿真操作,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工程招投标模拟,工程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竣工验收等。对于土建施工的技能,可以对重点、典型工程内容进行实操。训练场地可以由室内、施工现场等多功能区域组成。
3.建立筹资方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建设管理机制。校企合作下,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制订企业运行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目标,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目标等。然后,采用以校方为主、企业辅助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保证实训基地的运转,可以由企业管理实训设施与实训设备,在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保证其先进性,与工程现场使用技术保持一致,并可临时提供大型设备的演示与示范。同时,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4]。当然,深化基地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也需要进行有效地改革: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共建共享;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配备生产性设备和生产原料,建设校内真实职业环境;引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强化实训指导师资队伍;以相应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与企业合建研发中心,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贺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9.
[2]苏德利,张力,任大鹏.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仿真教学系统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3]李强,刘继平,任东.国外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篇12
一、原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1. 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科性痕迹明显。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与课程教学配套, 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加实验、实训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室一般按照基础课、专业课设置情况进行相应的建设。这显然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2. 不适应多功能实训基地要求
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配合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教学需要。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传统校内实训基地显然不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 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3. 不适应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多数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局限于几个固定的实训项目, 每届学生往往重复完成相同的实训内容, 不能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器件, 实训方法机械、呆板, 按照同一模式实施实训过程。这就不能适应对高职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
我院在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 总结出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1997) ”的叙述, ISCED5B主要是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由于ISCED 5B的课程计划介于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之间, 其培养目标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技术型。这一基本定位, 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类型。
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第二是具有再学习能力;第三是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第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
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集中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体现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具体环节, 是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1. 多元化原则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形式上, 应遵循主体多元化原则;在坚持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主导的基础上, 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坚持学校主导,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 合理选择配置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建设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形成学校独立建设、学校提供场地, 企业提供设备建设、学校企业共同建设等多种建设模式。
2. 多样化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上, 应遵循功能多样化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应建设成为满足教学、实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3. 职业性原则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上, 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 是实现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因此,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要在配置设备、内部布置、实训过程上体现职业性。做到实训设备真实化、实训环境企业化、实训过程工艺化等要求。
4. 教学性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上, 应遵循教学性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人才的培养。因此, 教学性原则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宗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 做到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体现人才的培养过程等。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在明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 我院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三层次技能实训室建设
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三层次技能实训室, 即基本技能实训室、核心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室。其中, 基本技能实训室包括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等;核心技能实训室包括单片机实训室和PLC实训室等;综合技能实训室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和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等。
实训室建设体现职业性和教学性原则。以单片机实训室为例, 实训室内部分为教学区、制作区、调试区三个区域。教学区设置有30台计算机, 用于教学和编程仿真;制作区用于项目制作焊接、测试和封装;调试区用于设备调试和测试。实训室既具有教学功能, 同时将产品制作工艺和规范融入教学中, 体现了职业特色。
2. 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实现
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层次技能实训室, 主要用于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 教学主要采取生产性实训形式来进行。同时实训基地建设有SMT生产基地, 用于产品生产和教学;建设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设有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中船重工第6354所和中船重工第707所等单位合作, 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
3. 实训基地的多元化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用学校主导, 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校与西门子、三菱、博世力士乐等企业合作共建了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室、运动控制实训室和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成为企业合作伙伴。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并在师资培养、技术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SMT生产基地按企业生产车间模式, 与企业共同建设。
4. 完善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针对专业技能培养完成了12本实训指导书的编写, 开发了近100个教学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同时, 进行了创新项目开发设计和创新教学环境建设。针对有利于职业技能鉴定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生产基地的功能发挥和工作开展, 学校制订出台了有关生产组织、人事分配、教学管理等专门的管理制度。
在建设中, 我院十分重视实训室的环境建设, 发挥实训室的职业素质教育功能。尽量按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工位布局和布置, 采用5S管理, 按企业模式把生产管理条例上墙, 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室, 营造企业生产氛围。按生产要求进行管理, 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要求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柯娅.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6) .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荐阅读:
校内实训建设07-10
校内实训基地08-09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09-30
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12-03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论文07-19
校内实训06-02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08-14
校内综合实训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