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

2024-05-11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精选12篇)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 篇1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训场地作为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保障, 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严重影响着高职实践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实训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实训基地的意义

从工程测量教学的角度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供一种特别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决定学生上岗后能否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 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充分感受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 让学生了解施工单位采用的作业方法和最先进的测量施工技术。

三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 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迅速发展, 测量行业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断增加, 这就对工程测量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 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地位。对学生而言, 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接收一个马上可以从事专业工作的毕业生, 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 那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面对人才供需矛盾的现实, 能否竞争上岗不仅取决于学生对测量理论的掌握, 更取决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高低。这一切均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完善所学课程的内容, 因此, 配备一个完善的实训场地势在必行。

2. 有助于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测量资格证书一直是我校从事测量行业学生必考的专业资格证书, 测量资格证书的考取分为两个方面: (1) 理论考核; (2) 实际操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在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取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训练的场所。将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资格鉴定场所, 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方向。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由于每次实习承担了具体的工作, 对所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实训基地的内容及功能

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仿真”的原则, 同时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实训场地的构建、测量仪器的配备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要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 学到和掌握到当时测量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训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及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来安排, 因我校属高职交通土建类学校, 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公路交通施工单位, 因此, 在实训场地建设的内容上应尽量围绕道路施工为重点来建设。

1. GPS技术实训中心

GPS测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基线网的建立, 除了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外, 还应掌握利用GPS RTK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 熟练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 在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作业过程中, 要求学生合理布网, 充分利用GPS的技术, 使控制点的分布具有全局性和便捷性。校内实训基地埋设四等三角点两个, 作为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导线的加密测量。有了固定的控制点和已知数据后指导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 使学生及时纠正测量错误, 保证测量实训质量和学生实训效果。

2. 道路施工测量实训基地

我校一直担负着为交通系统培养公路工程施工人才的任务。为了使公路施工测量方向的学生能有仿真的实训环境, 在校园内新建了长为两公里的模拟公路施工路段, 能同时满足工程测量、道路施工、道路养护等公路施工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 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 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控制点。

3.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 (GIS) 实训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进行GIS工程实践训练, 完成GIS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入库的训练, 进行GIS科研活动。同时承担数字化测图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训及专题实训, 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 强化学生测绘数据处理、数字化成图的技能, 为学生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支持并可为企业服务。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为一体, 数字化发展必须坚持走校企联合、合作的道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 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能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 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 制订一个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的使用标准, 并建立一套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维护, 与企业界测量同行共同规划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联合制订施工性实习实训规划, 即对学生进行实训又可以为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仿真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 在企业的帮助下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以工学结合仿真实训为主要形式,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逐步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 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六结论

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生产测绘实训基地, 建设具有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室, 将测绘企业引进学校, 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融“教、学、做”为一体, 实现仿真性施工实训达100%, 充分利用现代测绘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创建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质量测绘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利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施工过程的现场实训, 可以提高了学生工程测量操作技能。本文结合我校现有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方法及用途, 并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等院校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与卫生, 2012 (10)

[2]陈贺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 2009

[3]马书英.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 篇2

校内岗位实践平台建设时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示范校建设对校内岗位实践平台建设工作的要求,我院数控专业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和学院建设要求,着力建设校内岗位实践教学平台,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的特征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技能。

一、校内岗位实践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考察企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考察,我院对初选的16家企业进行了反复比较,确定了东莞瑞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为合作单位。

(二)校企双方签订合作方案,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三)制定了实习课程标准和考核办法。

企业派出专家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根据行业标准直接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参与真实的生产活动。

(四)校企双方共建岗位实训平台。

企业引用日本、台湾生产的精密机器设备,校方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共同构建了实训平台,为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五)组织学生参加迈克思(瑞成在校内公司)生产和教学活动。组织11-5班、11-6班在迈克思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产性实习;安排11-12班、12-4班学生在迈克思开展各三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学生每天填写互评、出勤表,对当天每位学生的学习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总结。

二、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1、迈克思精密机械制造公司所拥有的生产设备,大多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高精度和生产性能高的现代化设备,引进迈克思公司,大大提高了学院数控实训中心的硬实力。

2、迈克思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学院教师和学生参加公司生产实践,大长见识,学习和吸收到欧美、日本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大大提升了学院实习教学的软实力。

3、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按院方和企业方的合同约定,企业方每年向院方支付一定数量的场地借用金;二是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帮助企业创造200万的年产值,为企业也是为社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三是院方同迈克思公司的良好合作,在襄阳乃至周边地区树立了良好形象,这既为企业也为学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4、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安排4个班共160名学生参加迈克思公司生产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学生在岗实习率达98%,毕业生就业率达99%,首次中级技工合格率达80%,学生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至2013年参加省、市有关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见列表)。

5、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迈克思公司生产、作为直接参入者,教师得到更直观的锻炼机会,加上学生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对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下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

6、完善了考评体系。学生参加迈克思生产实践、学习成绩的考评由学校单一的考评方式,向学校考评、企业考评、用人单位考评多方位考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层次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7、学生参加迈克思生产实践是我院开创的一种适应企业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院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8、发挥了重点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我院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2012年被推荐为襄阳市第三职教联盟理事长学校,还成功地举办了全市数控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活动,成功承办全省数控专业教师培训活动,省内外近40家兄弟院校来我院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充分彰显了我院重点专业对兄弟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体会与思考

将校内和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探索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是中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引厂入校”构建校内实践岗位平台实训基地,学校的实训设备为企业生产服务,企业将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放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就学校而言,可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和老师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实践技能,还能利用企业生产材料加工实训有效解决学校的实训耗材问题;就企业而言,可为企业节约生产设备投入的成本,同时还能解决企业用人问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引厂入校构建校内实践岗位平台中还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

1、校企合作是双方的事情,企业参与是关键,不能停留在协议的纸面上,必须建立“合作”实体。作为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作为学校,希望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将企业需求融入典型教学任务中,提升教学效果。如何从政策层面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院主管部门、政府层面应该解决的问题。

2、生产性实训,指真正意义的与企业一样的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一样的产品。因此,在培养成本上稍显不足。

浅析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 篇3

摘 要: 本文根据湖南城市学院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基本建设情况,介绍了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目的、方法和内容。通过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为进一步深化土建类专业的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工程测量 校内实习基地

1.引言

测量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我校是一所以土建类为特色的高校,自2002年升本以来,《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及测绘工程等专业的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在实习基地的亲自记录、仪器操作和计算等内容的实训和实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2]。因此,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承担着全校近10余个专业的《工程测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近年来克服种种困难,结合学校工程测量实习基地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研究课题,在原有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了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对相应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完善,为进一步深化土建类专业的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校内实习基地的原有建设情况

我校于70年代就在老校区(朝阳校区)建立了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布设了图根平面控制网和二等高程控制网,供学生进行控制测量实习和地形测量实习。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测量基地的控制点损毁严重,实习场地受到人数的限制,实践教学受到制约。随着2002年我校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我们在新校园地面埋设了标志点,构建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新、老校区普通测量实习基地的不断建设和维护,满足了课堂教学及校园平面图测量的需要,但是随着老校区的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特别是学生人数的剧增,给新校区的测量实习基地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3.校内综合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在建立新校区校内测量实习基地时,我们结合校内地形地貌特点,依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使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和测绘工程技能鉴定的需要,在地面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标志埋设方面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根据《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对实习基地的要求,我们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和非测量专业测量实习内容的区别,对基地建设进行了兼顾考虑,使得基地的布局更科学和合理。

(1)控制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在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我们首先围绕校园四周利用GPS建立了D等GPS控制点32个,在此基础上加密了导线控制网,利用2012年的湖南省级测绘技能大赛在我校举办的契机,我们测绘工程教研室结合原有的GPS点,又增加了12条附和导线;在高程控制测量实习基地方面,结合原有的GPS点,在整个学校校园布设二等水准网,与国家四等水准点联测,建立了统一的高程系统,在充分考虑实习的基础上,对闭合环中的水准点布设一定数量的待求水准点,让学生在实习中测量,作为对学生实习考核的一个依据。控制测量实习基地自建成以来,已有完成近100余个班级学生的测量实习,经实践检验效果良好,使学生更近似实战测量实践作业,而且有效杜绝学生造假数据的现象[3]。

(2)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该实习基地利用校内已经建成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提供1:500的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房地产测绘的测量实习;为非测量专业学生提供1∶500和1:2000的经纬仪配合量角器的地形图测量实习。实习测量所测绘的地形图为我校的道路规划、校园绿化及校园规划提供了一手测量资料。

(3)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建设

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考虑到学生高程放样、建筑方格网放样、主轴线放样、场地平整和房屋放样等测量实习内容,在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图测量实习的数据作为施工放样的数据,利用控制测量实习基地的已知控制点和设计放样数据进行实地放样实习,使得制测量实习基地、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和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实现完美的结合。

(4)线路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线路测量实习场地建设主要是选择在我校的玉壶山区域,这里地形地貌特殊,适合线路工作测量,依托控制测量实习基地的控制点,让学生进行带状图测量、中平测量,纵横剖面测量实习;在完成带状图测量实习后,以其作为实习底图,进行图上选线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线路测量的中线放样和红线放样等测量实习。

上述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完成,为我校学生的测量实习中的测量数据统一标准化,为老师对学生测量实习的成绩评判有科学的衡量标准,对于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提供保障[4]-[5],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规划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4.结语

通过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测量实习教学的综合性,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了测量实习教学的真实性,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测绘新技术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琼芬.建立校内测量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J].地矿测绘,2006,22(03):49-50.

[2]聂启祥.测绘工程专业校内综合测量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28-129.

[3]金芳芳.多功能校内测量实验实习基地的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04):71-72.

[4]刘昌华,王少安,王庆林等.测绘工程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测绘工程,2005,14(01):75-77.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 篇4

一、校园现有植物资源调查和鉴定

我校占地面积达4000余亩, 校园内植被种类丰富, 但没有完整的文字图像资料。本课题组招募了部分具有植物分类基础的同学参与植物的调查和鉴定。将校园划分若干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对每一种植物进行标本采集, 收集该种植物枝、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 并做解剖观察、数码照片拍摄、特征描述和位置记录。植物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高等植物检索表, 并对一些难鉴别的植物请教了相关专家。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全面调查, 目前校园有园林植物263种, 分属91科195属, 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5种, 被子植物84科183属247种。有木本、草本和藤本类型, 绝大多数为陆生, 极少数为水生。野生植物共45科87属100种, 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9种, 被子植物38科, 80属, 91种, 绝大多数为草本, 陆生。

二、校园植物挂牌

为让学生直观掌握该种植物名称及有关特征, 我们根据校园现有植物的数量、特征和分布, 以校园最为常见、分布最多、观赏价值较大的木本植物为主要挂牌对象。树牌上除了标注传统的植物名及分类地位外, 还涉及到了植物的用途、以古典诗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植物文化等内容, 并增加了二维码的辨识, 使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为全面。

三、实习基地的软件建设

1. 校园植物名录的建立。

教师带领同学进行校园植物的全面调查、鉴定后, 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编制出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主要植物名录》, 并指出了每种植物在校园的主要分布范围。该名录包含植物共363种, 其中包括园林植物有91科195属263种, 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5种, 被子植物84科183属247种;野生植物共45科87属100种, 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9种, 被子植物38科, 80属, 91种。有木本、草本和藤本类型, 绝大多数为陆生, 极少数为水生。

2. 校园植物志的建立。

在植物调查过程中, 对植物图像资料进行了采集, 尽可能反映了植物特征的所有细节, 包括每种植物的整体外观、该种植物的树干、枝条、叶、花、果实等。对每一种植物特征进行多次采集之后, 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植物鉴定照片。进行植物鉴定之后, 将此植物名称 (学名、通用名和别名) 、特征、分布范围、用途和植物照片编辑成了《校园常见园林植物志》和《校园常见野生植物志》, 并附有在《中国植物志》中所在的卷页以作为该种植物鉴定的依据。校园植物志上还介绍了每种植物的文化、经济价值及其在校园的分布, 并生成有二维码, 学生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其专业特点, 为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植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认识植物、赏析植物的平台。

四、建立校园植物认知网站

为使校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网络支持, 让学生又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故而进行实习基地相关网站的建设, 也在于校园植物的挂牌种类有限, 再加上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校园植物的生长不可能与植物学教学过程同步, 因此我们也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植物认知网站 (http://www.xkdplants.cn/) , 以校园植物名录和校园植物志为主要内容, 包含了“植物分类形态学基本知识”、“植物分类系统简介”、“鉴定植物的方法和步骤”、“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苔藓微景观的制作”、“学生实习掠影”、“我与植物的对话”等栏目, 网站的建立, 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站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其中“我与植物的对话”为原创文字, 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认识植物的基础上, 更深层次地热爱植物和自然, 并设计了原创文字的征集方式。

校园植物认知网站的建立, 既可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形象的范例, 也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实践, 使得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显得枯燥乏味, 同时也有利相关教学和科研人员检索数据, 提高工作效率。

五、校园实习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校园植物, 主要以园林观赏为主,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 具有重要分类的种类不够完善;校园植物以观赏性配置为主, 分类系统性不强。校园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在今后的校园建设当中, 当以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把基地的建设和校园景观和文化的建设充分融合, 使得校园自然、人文景观更显功能和特色。

校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 弥补了校外实习的不足,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设计创新的机会。基地的建成使得教学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可以以实物教学、室外现场教学、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彼此结合, 寓教于乐中掌握植物识别基本知识和鉴别能力,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以及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学生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 校园实习基地还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为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认识植物世界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影, 刘海峰.高校内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3, (4) :103-104.

[2]王春潮, 王平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37-139.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5

为了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创新工学结合 GPTC 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开发基于技术中心的校内 实训基地,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综合教学环境,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根据创新工学结合 GPTC 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创设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训练需要的学 做合一综合教学环境,突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服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大力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按照“团队工作”方式,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或生产性实训 训练;

(三)为了利于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利于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实训基地应具有开展技能 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的基本条件,使之成为教学、鉴定的双重基地。

(四)实训基地兼具创新工作室和企业项目工作室的功能。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活 动,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与竞赛集训的基地;实训基地支持教师和师生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开发工 作,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五)实训基地建设要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为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机制上 的保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实训基地建设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要重视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实训 项目开发,编制项目任务书、指导书和考核标准等文件资料,规范实训室管理,积极开拓实训 室的服务领域。

二、建设程序

(一)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开展企业调研,联合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工作 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方案,体现工学结合的需要,并进行论证 分析,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联合企业专家,选择并编制设备采购清单,保证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对同一功 能的设备须对三个以上的设备制造商或销售商进行询价,选取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设备编入采购 清单。

(三)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设备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实行政府采购,纳入市财政专项。学校 应强化专项资金的核算和使用管理,设立专门账簿,分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按预算使用专项资 金,确保专款专用。无特殊情况,专项资金须在当年年内全部用完。

(四)学院组织财政专项初审,初步审查设备清单。初审通过后,教学系填写《专项拨款 项目申报书》,包括设备预算、项目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报告,提交市评审中心,并接收评审。

(五)市采购中心发出执行专项项目通知后,启动专项招投标和设备采购工作。

(六)教学系根据教学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氛围设计,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七)学院组成专家组进行专项的评审验收。

三、运行管理

(一)实训基地的管理实施教学系负责制,教学系主任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第一责任人,教学系应选派实训基地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实训基地使用者每学期末,向实训基地管理员提交实训基地使用计划(包括实验或 实训的项目、时间、人数、指导教师、实训基地名称、设备与软件要求等内容)。各实训基地若 有异议,应在放假前向教务处提出,进行协调。

(三)实训管理员应根据需要,组织落实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编制实训基地课表,做好实 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确保基地正常运行。

(四)教学系应配备和安排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指 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教学系要加强对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培养、推荐、选拔、考核和管 理,把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及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晋级、晋职的 重要考核内容。

(五)实训基地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日常使用记录,保证实 训基地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实训基地使用情况统计,做到数据准确。

(六)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定期向系主任汇报实训基地建设、使用情况,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 的各项工作。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讨 篇6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绿信会计公司教学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室,实训室已像企业一样具有的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由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真实的设备、工具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并生产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运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建设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生产要素配置方法,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实现自负盈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实已经是一家公司,学生必须按照相应岗位要求来工作,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有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给来实训的学生按生产的效益提供一定的报酬。

2.建设的目标不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具有双重性,即要满足学生教学实训的目的,同时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目的,向社会有偿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而校内非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单一,仅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三、我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1.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简介

为了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2009年由学院和老师共同出资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南宁绿信会计有限公司,公司不但承担了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教学任务,同时公司也对外提高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代理记账、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考证培训等。公司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安排会计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公司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培养会计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我校在多年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6359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所谓的6359建设思路是指“六位一体”的功能、“一系三品”的产品、“五个真实”的教学、“九个合一”的利用。六位一体是指实训基地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一系三品是指每个系利用本系资源,结合教学,开发培育出三个能代表本系特点的产品或服务出来。五个真实指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真实生产、真实任务、真实产品、真实市场下进行实训。九个合一:推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教育改革,做到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

2.1接收学生实习

基地每年接纳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利用基地的资源,系统学习的零售、农资、农业等公司的会计相关业务,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本基地实习或兼职过的学生,毕业之后有90%以上都在会计行业从事对口工作或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2.2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基地在接纳学生到基地进行实际锻炼的同时,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安排的专业工作人员给本校的在校生提供教学服务工作,从2009年基地成立至今,共为600多名学生开设了《会计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综合实训》等课程。由于基地工作员工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所授课处深受学生欢迎。

2.3提供周到的社会服务

该基地在接纳学生实训的同时,还对外有偿进行会计账务代理、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等服务,基地成立4年来共为100多名客户提供过细致、专业的会计服务,为2000多名在校生或社会人员提供过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会计岗前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使基地的社会职责得以体现,也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4提高老师的职业能力

基地先后安排了6名教师在其中担任管理工作,安排10名会计专业老师担任业务指导工作,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近距离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和他们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基地的科研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2.5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基地

基地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基地设有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基地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薪酬制度、考勤制度,制定了会计业务代理合同模板、代理业务收费标准。基地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经营,依法纳税。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训,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的会计知识,还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增加隐性知识,增强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3.存在的问题

本实训基地的规模还有待壮大,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方式还有待创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待提高,老师的参入积极性有待调动,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中,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入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里来。

四、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的两点思考

1.依托专业办企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优势,利用好学院的场地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坚持企业化发展的思路,把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通过市场的竞争,基地起码要能够盈亏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基地可持续发展下去,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提供一个好的榜样。

2.办好企业促专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训场,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学院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同时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精湛,了解行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出了,带动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3]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篇7

1 制约校内实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实践性是实训技能课的突出特征。实训技能课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意识[1]。目前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突出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好、实践项目与临床一线脱节、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

(1) 师资队伍技能操作不过硬, 存在实验教师理论水平提高缓慢与理论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热情不高的现象。

究其原因, 有现行体制问题, 更有管理机制、分配机制上的问题。首先是实验教师理论基础薄弱, 理论教师实践技能欠缺。不少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从事过临床工作, 技能操作只是纸上谈兵。理论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意识不强, 认为理论课讲授才是本职工作, 实践课教学是实验教师的事。其次是在实践课程管理过程中, 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协调与横向沟通存在问题。

(2) 学生不重视技能训练, 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客观上讲,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教师数量、水平还不适应需要, 且在学校中地位不高;技能考核标准与临床实际脱节;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实训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3) 技能项目缺乏行业专家指导, 存在校内实训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符的现象。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成功的实践教学必定离不开用人单位的参与。但目前存在着“三不”现象, 即行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行业指导功能不强, 以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与行业专家建立互访的意识不够。这些导致校内实训项目与临床实际存在不小的差距。

2 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及相关措施

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既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 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之本,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笔者就多年来实践教学管理的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师的有机融合, 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职业学校教师, 不论是理论或是实践教师都应有较高的技能水平, 成为支撑实践教学的主力军。

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型”资格。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实地调研、顶岗操作, 对于外出学习、进修的专业教师在待遇上给予倾斜, 学校也可定期进行教师技能大比武。通过这些举措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 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站稳脚根。加快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使课程和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产和服务实际;按照专业类型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加大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比重。

(2) 立足于提升实验 (训) 室功能, 促进实践教学内涵发展。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载体, 要推进实验教学, 必须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应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 争取外部投入, 促进实验室硬件设施满足技能培养需求[2]。

(3)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技能教学模式。以往实践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主动思考, 或是限制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使实训课没有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3];另外, 以往的实践教学中, 虽然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但学生成功的案例却很少, 从而无法激励学生的实践热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制度, 为学生营造重视技能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4)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共建校内实训项目。根据临床一线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结合部颁实训教学大纲, 由行业专家确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 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4]。在实施过程中, 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 协助学校实施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督查学校教学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 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从而激活实训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

(5) 实施“双证书”制,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也是今后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 实行“双证书”制。“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 除拿到学历证书外, 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 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 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3]。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此, 实践教学应与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与相关职业的要求相挂钩, 把获得职业资格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中, 使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 使实训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符合, 使实训教学与劳动就业相对接, 以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78 (4) :90~99.

[2]张天俊.关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2 (5) :193~195.

[3]方敏, 葛锁良, 陈梅, 等.集中实践环节的计划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S1) :42~44.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 篇8

1. 认真研读CCAR—147部文件, 找准航空维修岗位技能要求

CCAR—147部文件是申请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系列文件, 文件规定了培训设施、人员资格、培训大纲、手册编写、申请指南等要求。例如, 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中明确规定了AV (航空电子) 模块详尽的培训课程和实习要求。其中, M7模块 (维修基本技能实践280学时) 和M11模块 (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和系统 (AV) 300学时)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CCAR—147部要求, 走校企合作路线, 开发实训设备。下面是我院与某航空公司合作开发的实训设备之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

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是为了满足航空系统教学实训要求而设计的, 主要用于向学员演示飞机的飞行姿态 (纵向、升降、倾向、俯仰、横滚和航向) 以及飞行过程中各种仪器仪表的变化, 使学员对飞机的飞行原理以及驾驶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它包括标准的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通过模拟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的工作条件, 使之和真实飞机仪表一样, 实现飞行数据的准确指示。如图所示。

主要特点:该系统飞机系统各方面的知识, 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有很大帮助;测试系统结构紧凑, 操作界面清晰易懂, 操作简便;可靠性、维修性高, 各功能块拆装方便。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运行效果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和广泛联系社会协作实训单位的资源, 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实施, 营造一个真实职业环境, 达到用较少的投入, 见到较大的成效。

2. 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与实践;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3. 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

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航空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 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实训师生必须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实训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 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四、校内实训基地未来建设目标

1. 继续增强, 满足需求

继续改、扩建实训室, 增加实训设备, 建成一个具有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训及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

2. 利用优势, 实现多样化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 利用阎良“中国航空城”的区位优势, 根据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技术性、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以及实训基地的个性化要求, 遵循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 从企业需求出发, 找准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合作点, 开拓思路, 探索并实践多种建设方式, 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方式的多样化。

3. 注重运行与管理, 达到最终效果

在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 邀请知名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在实训基地中根据“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的要求, 实行“产学互动, 以产促学”运行模式。为了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 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认真执行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学院、二级学院、企业三级论证程序, 并制订相关制度、流程及考核制度。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方面的熏陶,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效果。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着重探索, 基于民航行业标准 (CCAR—147部) 的高等职业院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行业标准,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7)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环境建设探讨 篇9

1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硬件环境的建设

1.1 实验场地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为此我院以全面建设新校区为契机, 从加强护理学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投资兴建了现代护理模拟中心实验室, 旨在改变原来实践教学场地小、教学设备更新缓慢的状况,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奠定物质基础。兴建的中心实验室面积达2 000 m2左右, 设有4个符合教学需要的模拟病房。另外, 还有健康评估室、急救监护室、手术室、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心理咨询室、康复病房、多功能示教室、准备室、治疗室、护士站等, 这些仿真的设施建设充分满足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实践教学的功能需要。其中每个模拟病房面积约80 m2, 设有床位7张, 模拟病房的布局及设施仿照医院的病房设计, 配备有医院病房标准用物, 使学生一进入该室就拥有进入病房的感觉, 促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手术室有配套的更衣室以及拥有感应水龙头的洗手池, 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里体验和强化无菌观念。

1.2 数码互动设备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 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数码影像等的不断发展, 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因此, 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 我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为中心实验室配备全套数码互动设备。每个实验室均安装闭路电视和多角度监控设备, 中央控制室控制所有实验室图像的采集与处理和闭路电视播放。多功能示教室将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教师的每一个示教细节进行局域网直播教学,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回放示教的相关细节, 教师也可以通过监控录像全面了解学生的操作训练情况,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

1.3 教学器材

护理学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与之匹配, 其中一部分的实验内容必须通过模型人练习[4]。近年来加大了对实验教具的投入, 购置了模拟人体功能的整体模型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同时还购置了各种局部人体模型块, 使学生有充足的模型人进行训练, 这些从国外进口的多种仿真模型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美国纳斯公司的精装静脉注射及穿刺手臂模型, 其主要特征是造型逼真, 解剖位置精确, 静脉系统完整, 进针脱空感明显, 正确穿刺有回血产生, 同一个注射部位可以经受几百次反复穿刺;另外, 带监测警示系统的臀部肌肉注射模型造型逼真, 皮肤质感真实, 尤其是注射部位错误或针头插入过深均会产生报警, 这两款新模型投入使用后很受学生欢迎。此外, 还为健康评估室配备了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教师/学生用机, 这套设备的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多脏器阳性体征及实体训练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全数字化语言及视频, 了解自己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的标准程度和准确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较为真实的锻炼。急救监护室配备的网络版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则为学生提高急救水平搭建了平台, 学生通过系统设置的模拟场景在模型上进行除颤等多种急救复苏操作, 使《急救护理学》的实验课有了真正的动手训练内容, 明显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软件环境的建设

2.1 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护理教育是为护理实践提供人才的, 因此护理教育必须贴近护理实践,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明确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综合性后, 摒弃了以往的“教育灌输论”, 树立护理整体教育、全面发展的创新教学思想, 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知识与技能, 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 将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中[5]。

以往老师与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认为实验从属于理论, 没有单独的学分, 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为了适应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我院改革了传统实践教学学时少, 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时多的弊端[6]。调整了教学计划, 将《护理学基础》实验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命名为《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 学时为80学时;将《健康评估》技能训练的学时从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并进行独立考核。目前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达到4∶5。这样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在整个高等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现了为学生全面发展, 乃至于着眼他们今后工作实践需求的教学意识。

2.2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前提, 为此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江苏省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的要求制订了《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指导手册, 内容包括目的、评估、计划准备、实施流程、评价、注意事项, 每项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医疗操作常规和护理操作常规教材应是严谨的、科学的, 是保证医护质量、保证医护安全、保证病人利益的行为标准[7]。我院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及时合理的调整、更改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操作规范, 以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

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急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情境设置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角色转换、自身体验, 使学生不仅体会当病人的感受, 而且感到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设障碍法, 在用物准备时故意遗漏或备错物品,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设法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判断及灵活应变能力。

2.3 加强护理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对话

每年都有教师进入大型综合性医院进修和学习, 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 及时了解临床动态, 将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校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相对接。定期邀请临床专家对护理实践进行指导, 为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我院拥有较完善的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 这些实践基地都有实践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感受医院和社区的环境, 体验护士和病人的角色, 早日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精神;学习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技术操作,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使之能够更好地了解护理人员的任务与角色, 增加对护士职业的感性认识,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融合, 锻炼沟通技巧,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小结

现代护理模拟中心实验室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运转, 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改善了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全院在现代护理理念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指导下,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营造仿真的护理实践环境。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改革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陆秀花.护理专业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护理研究, 2006, 20 (2C) :552-553.

[2]顾慧明, 尤黎明, 黄慧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张培丽, 王斌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提高护理教学水平[J].护理研究, 2003, 17 (9B) :1110-1111.

[4]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2) :1019-1021.

[5]叶国英, 姚蕴伍.体现人性化的高职护理实训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6) :103-104.

[6]唐益东, 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 2007, 21 (4A) :926-927.

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10

一基地建设的基础

1. 医学检验实训中心现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校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承担着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功能。实验室环境优雅、实验设施齐备、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酶标仪、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尿液分析仪、显微镜、高压蒸汽锅、电热恒温水浴箱、电解质分析仪、火焰光度计、洗板机等各种中小型设备, 有各种寄生虫、血片、骨髓片标本共计120多种、2500余份。

2. 实践教学

本中心积极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共六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 可以开展三大常规、细胞形态检查、微生物培养鉴定、寄生虫形态观察、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凝血四项测定、尿液十一项分析等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技能培训,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实训中心还承担着实践技能培训及操作大赛, 重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形态观察。通过培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师资队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队伍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数10人, 兼职教师4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 中级职称5人, 助教职称3人。在教师队伍中学历结构为研究生4人、本科10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 达到100%, 特别是部分教师有在医院从事技术工作经历, 这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建设方案

1. 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为充分体现训练中心在实践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 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规划为五个实训室, 分别为临床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生化与免疫检验实训室、多媒体一体化骨髓细胞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高度仿真医院检验科的规划,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医院的氛围, 将来实习时能快速地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

2. 改革实践教学大纲、计划, 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方案

第一, 在检验专业专家的指导下, 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 提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构的要求。

第二, 根据实践技能结构要求, 设置实训项目。

三实验教师的培养建设与管理方案

第一, 积极邀请本市三级医院检验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 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改善师资的结构, 利用他们熟练规范的专业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来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第二, 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 并通过一定的岗前实践培训, 充实教师队伍。

第三, 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和假期, 组织教师深入临床一线, 参加临床实践, 能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努力获得资格证书, 实行持证上岗, 使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管理方案

1. 岗位职责制度

制定《实训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 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2. 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制度

制定《实训室守则》《实训室规章制度》等制度, 使实践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3.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制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保养维护计划,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总之, 我校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检验科布局, 使学生较早感受到医学氛围, 为临床实习打下较好基础。多举措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 规范实验室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实验率, 使实训室不仅具有教学功能, 还可以用于社会员工的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使之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实训室已成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集科研、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为满足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度仿真医院检验科的布局, 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岗位技能和管理思想, 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连起、张舒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3)

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篇11

面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个重要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于有效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益和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校体育课程能够成为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门课程。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要切合当前国家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要求,尽可能就地取材,经济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进程,同时应考虑到新开发的课程资源要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的知识、技能要正确,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校内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教师不仅决定体育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其自身就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教育伦理、教育潜能、饱含生命力的生活经验与人生体验、人格魅力等都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都能够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得到超越提升,能够再生和创造出新的比自身价值更大的课程资源。体育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源.积极主动结合本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研究、设计、实验、分析,积累经验,为广泛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发挥核心作用。

2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是体育课程的主体。课程学习就意味着学生与课程随时随地地进行着对话构建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有的生活经验、体育基础和对体育课的态度以及价值取向,无疑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提倡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老师应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只有对他们的既有经验和体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是重要的“资源库”,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也需要充分开发,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体育经验。

3有体育特长的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非体育教师、行政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论主张,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师的天职,与校内的其他人员似乎并不相干,然而随着二期体育课改的顺利实施、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尤其随着体育课程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体育课程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就必然导致人员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新的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应该是以体育教师为主,同时又有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非体育教师、行政人员等参与的结构模式。如近年来有许多体育专业的学生聘任到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特长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使学校群体活动得到了加强。

4体育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材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的生活、劳动、健身、娱乐、卫生、保健等各种知识和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内容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源泉。我们可以将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并转化为体育教学化,纳人体育课程体系,简化或降低运动项目技能等内容的难度,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贴近学生。还可以在体育教材理论部分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如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多引用邓亚萍、许海峰、姚明、刘翔等优秀运动员成长经历的介绍,发挥他们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优秀品质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在体育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必须从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目标出发,并遵循相应的目的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迁移性原则。

5校内体育器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是一项以身体练习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无论怎样的体育教学目标,都必须依赖于身体活动来实现,无论什么样的身体活动,都需要依靠一定的场地、器材为基础。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及现实生活条件开发适应本校实际的、能促进本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场地、器材资源是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物质保障。…如北方可以利用冬季气温低的契机,开展冰上运动;山区可以开展登山等野外生存训练等课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国家已制定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置目录,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及现实生活条件开发适应本校实际的、能促进本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场地、器材资源。

鉴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同,在开发适合当地特点的新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发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发挥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2)对传统体育器材的改造,提高场地利用价值。(3)合理布局,使用场地器材。

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多样、季节气候变化万千、具有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国家。开发自然地理资源不仅能大大弥补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山地、丘陵、沙滩、雪地、田野、河谷等自然地理条件,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身体训练。

2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学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受到愈来愈强的挑战,而体育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凸显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体育图书、体育历史资料等,获取体育教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体育信息资源,如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电视转播、网络演示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Internet网络,为学生提供正确动作的视觉信息,获取最新的体育信息,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课程,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3家庭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时代,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的参与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应重视家庭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力提倡“家校合作”的体育教育模式,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学校体育活动课程要积极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体育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体育进行指导,使家长掌握科学的体育教育方法,培养其体育健身意识、家庭健身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而转变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增强家庭体育活动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体育资源包括社区体育场地、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社区体育指导员等。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与锻炼之外,大量的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都在社区度过,社区已成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新型的住宅区域大都较为充分的考虑到社区居民健身休闲的需求,建造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场所,为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充分开发与利用社区体育资源,与社区合作开设体育课程,或将学校体育教育延伸到社区活动当中,使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设施资源得到共享、优势得到互补,能调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三、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在开发与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遵循经济性、科学性、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原则。

2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主要有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庭体育活动资源等。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篇12

1场地紧缺, 技术条件落后。

随着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各类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一改原来在教室内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天下的局面, 强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重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对实训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对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投入资金来源有限, 对会计专业的实训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些情况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的滞后。

2教学机房普遍, 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

在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中, 比较多的是机房建设, 借助一些教学软件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 即使是诸如会计岗位实训室, 也多是采用机房形式, 在位置上挂上岗位标牌就形成了所谓的岗位实训。会计专业的技能特性要求和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特性的要求在实训场地建设中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3场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场地功能单一, 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往往仅能满足某一方面的实训要求, 不能兼顾各学期各阶段的实训要求进行有机组合, 提高实训场地的多功能性是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就是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也能比较好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技术服务与推广的中心。

4创新性实训基地缺乏。

新形势下学校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基本雷同, 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 与产学研工作结合也不够紧密, 不能体现学校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理念。

5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实训基地建设途径之一是校企合作。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 深度合作和校企双赢的局面较难形成。

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围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专业认知、学科内实践教学、岗位实践、综合实践等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各项需要, 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就已经建设成了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其建设思路和成果值得推广和学习, 其“展示中心”以各种直观的素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其各种“实训中心”满足了学生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操作技能的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等;其“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会计岗位手工实训和动手操作审计业务的需要。

2创设条件保障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

(1)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会很快地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学校的实训场地建设应跟紧企业的步伐, 保证学生在学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应具备超前性。如当企业报税由人工转向网上报税时, 当出现了网银时, 学校的相关教学软件就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在今天企业信息化管理蓬勃发展时, ERP实践教学就必须在学校内得到运用和发展。

(2) 建设一室多功能的实训场地。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场地在功能设置上比较单一, 造成一个场地可能只是阶段性地被使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设计场地时应该考虑其多用性, 一室几功能地使用。如现在较多学校使用的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就可以与ERP沙盘实训室以及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室融合, 真正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再如将低年级学生的教室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融合, 只需要将学生的课桌进行改造, 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上课的同时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和手工实务的训练, 达到传统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功能。

3建设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创新成果实训室。

江苏省职业学校的“五创” (创高技能、创新大赛、创优风采、创意论坛、就业创业) 之一是创新大赛。许多创新的高招妙招往往来自于学生对学习实践的不满足, 来自于教师教学的新需要。这些成果如何在开发成功后让其产生真正的价值, 手段之一是将其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中。

4校企多方合作, 加强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的范围很广, 仅以校内实训场地建设而言, 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参与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借助企业的成果 (如软件) 运用在相关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中, 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参与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基本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 服务社会和技术研发的功能。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实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建设。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分析,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上海市第二中学简介下一篇:会计决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