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教学

2024-10-17

理实教学(精选12篇)

理实教学 篇1

1 引言

传统的职教学科体系及教学模式造成学科之间互相割裂, 理论与实践两张皮, 课堂气氛沉闷, 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职教课改志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改变传统的讲授、问答及习题等授课方式, 推行理实一体课堂, 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形成教、学、做合一, 实现从传统上的“纸上谈兵”到实战中的“率众杀敌”。

俗话说“响鼓还需重槌敲”, 如果说一节理实一体化课 (或一个项目) 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响鼓”的话, 那么良好的导入设计则是重槌中的第一槌。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重要环节, 一开始就扣紧学生的心弦,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著名教育家艾宾浩斯说过: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针对职校学生实际, 笔者认为教学导入一定要精心设计, “第一槌”一定要敲浑厚激越, 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 从而收到“先声夺人, 事半功倍”的奇效!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如故事传说导入法, 热门话题导入法,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 联系现实法, 图片导入法, 联想对比法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课改实践, 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导入设计技巧, 希能抛砖引玉, 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尽点绵薄之力。

2 结合生活经验

现在职校生的学习底子是很薄的, 学习能力很差, 学习积极性亦较低, 因此如能结合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而也易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如笔者获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流量与流速》一节课, 此课讲解的液压传动中液体的流量与流速的计算, 主要涉及的公式的计算, 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枯燥。因此在开始导入时, 向学生展示了下面两张图片, 提问学生:凭生活经验你觉得这两个水龙头哪一个流量会大些, 哪一个的流速会大些?而后又设计了一个水文情况预警的项目, 将黄河某河堤能承受的流量和流速加以限制, 让学生根据现在观察到的一些数据进行预警报告。这样的项目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笔者是外校借班上课与学生一点都不熟悉但整节课教学气氛热烈,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合应用实例

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到亲切,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符合认知规律:从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逻辑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急于求成, 学以致用”的心态, 故而深受学生欢迎。如在《换向回路》这节理实一体化课时, 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以下图片:

要求学生介绍他们的工作特点, 然后再归纳出共同的特点 (能改变运动的方向) , 再由老师向大家介绍这些机器中均采用了换向回路, 最后提出工作任务:搭建换向回路。这样的项目化教学的导入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了换向回路的知识后, 感到自己也能做出原以为很“高深”的东西来, 会产生了很强的满足感, 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这对职校生来讲十分重要) 。

4 结合产品加工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终极目标, 工作任务可以是实际产品的加工。因此在导入时如能结合产品的应用与加工的成品展示会激发学习加工出此产品的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数控编程》课上讲解G73指令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项目《仿真加工球头短轴》。在导入时, 向学生介绍两个小零件 (如图示)

请学生一起来讨论两个零件的形状特征, 再来思考此类零件如何用数控机床加工出, 最后再揭示本节课的工作任务——仿真加工球头短轴的加工图纸。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导入, 学生兴趣浓, 教学中能主动参与, 因而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好。

理实一体化的课堂, 其终极任务须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达成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做成一件事、完成一个工件、制作一个作品和产品。”因此导入时“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一定要根据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启思激趣, 把学生的思路带入新的知识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不过“好菜连吃三天遭人厌, 好戏连看三遍令人烦”, 再好的导入如果反反复复的使用, 不但起不到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开发新的“导入产品”, 凭借“以情入境, 以新入境, 以疑入境, 以趣入境”的技巧抢占课堂教学的“风头”,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傅道春编著.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戚业国, 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005.

[4]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6.

理实教学 篇2

所谓理实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实施中一般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提出项目(任务)。由教师介绍工作项目,然后发动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收集与工作项目有关的资料信息。采用的方法包括查阅图书、浏览网页或者实物对比等。

第二步:自主学习、项目设计。把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各组取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名字,代表着他们的团队精神,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完成项目(任务)的方案,分析加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案 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第三步:项目(任务)实施。学生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教师强调安全规范操作,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有需要的给予指导,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自主检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老师不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学生自查。学生各组成员之间相互检验和评比,找出自身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最后由老师进行检查。

第五步:工作评价。根据实施演示结果,小组学生总结自己在项目(任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给其他小组提供借鉴作用,共同提高。教师对于各小组优点给予肯定并进行项目(任务)实施的总体评价,将实施结果进行资料汇总保存。

生产实习实训在教学实施中一般由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个环节组成。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上课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听实习课,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薄,检查工作衣、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等。

二、入门指导

入门指导是一个课日的关键环节,其中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部分。

三、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生产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 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指导中既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应巡回检查指导全班学生的劳动组织和工作位置是否合理,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规程遵守得如何,是否会用工艺文件,劳动效果怎样,怎样预防废品和故障的发生,遇到技术、质量、事故等问题怎样处理等。

四、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对学生起促进和鼓励作业。最好要给学生布置必要的作业。

车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实践 理论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摇篮,车工是其中一个古老而常青的专业,主要以培养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为主。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是提高车工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体现在车工教学中就是要合理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到事半功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车工专业实行的现实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依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加大直观教学力度,从感性认识入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偏低,文化基础薄弱。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技能训练不再是低层次的简单操作,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乏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巩固了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二、对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及教学思路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掌握技能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教材不是将理论和实习分成两本书,开成两门课,而是统一颁布的一体化教材或校本教材,从而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一体化。在教学时间上,理论课和实习课同时进行,统称一体化课,打破实习课与专业理论课相对独立的安排。在教师配备上,淡化了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概念,统一由实训资格和理论兼具的且具有相关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师担任一体化课。要求教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由师生双方在实训教室共同完成教学,教学过程较难控制。教师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各科知识要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车工专业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必须认识到理论知识始终是指导实践的准绳,而不是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师对照实习设备先讲解理论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后紧接着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先做示范,让学生认真观摩学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则在一旁观察指导。讲解过程还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于企业作用较大的内容让学生重点练习,企业不用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讲。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前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技能的需求。例如车刀的刃磨这一课题,先给同学们讲解理论知识:车刀的种类,车刀的材料,车刀的角度,砂轮机的种类及车刀刃磨的注意事项,重点讲解车刀的角度和刃磨时的注意事项。理论讲解完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先做一遍操作示范,学生模仿观察,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掌握去试着磨刀。磨完后,要求学生们写出操作中的感受及刃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转交老师。老师对于个别问题单独讲解,对于共性问题重点讲解。这样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解决,最后归纳总结,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教师解答问题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找出新问题,把经验总结出来,并写出加工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比单纯坐着听老师说效果要好得多。车工专业课强调技能训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巩固了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提升教学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篇4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 同步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使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成为一体, 学生可有计划地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学习要求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 也使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一体化, 还有使教学场所一体化。因此, “理实一体化”不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 而是从学生实践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2.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 通过示范或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它能够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真实、形象的感性知识,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将抽象的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掌握正确的技能。上课前教师要做好上课演示的所有准备。

2.2 讲授法

首先给出项目, 通过操作演示以后,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将一些重点的知识引入并讲解,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知识。讲授要有系统性, 重点突出。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既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 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

2.3 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从而掌握相关技能,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并进行验证,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强调操作的安全, 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要认真进行巡回指导,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在训练中的情况要及时地进行记录, 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提升练习效果。对不按照要求进行训练的学生要组织观摩, 并进行演示, 以保证其学习效果。

3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3.1 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分别开展,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不相符, 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互不干涉的局面, 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再遥远,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也将非常理想。

3.2 一体化教学适合学生的素质现状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理论部分, 公式复杂、定义太多, 大部分同学没有兴趣, 易产生不愿意学的情绪, 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改善以上情况,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使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推进, 增强了直观性,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 让他们对知识渴望, 对设备熟悉,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 在教学理念上, 应根据学生目前的现状, 多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 获取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及能力。

3.3 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具有讲授理论课的教学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力既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 又要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开展教学和教研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促使教师钻研业务、苦练实践技能, 提高教学水平。

3.4 一体化教学为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平台

在一体化教室上课, 教师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而且在教学工程中, 教师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 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 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4.1 教学内容一体化[5]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根据职业岗位要求, 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照相关职业技术资格标准及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将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实训模块、实训模块组成。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 重新组织安排课程, 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将教学重点始终放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上。

4.2 教学组织一体化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每堂课都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组织。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提出相关问题, 在对每个问题进行解决时先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操作, 然后大家一起对该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 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

4.3 教师队伍一体化

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均应较强, 能够把理论和实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既要具备渊博的知识, 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4.4 教材编写一体化

本门课所使用的教材是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所设计的, 该教材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有任务, 有案例, 贴近工程实践。该教材在我院已经使用3年, 通俗易懂、易学易用, 学生评价较好。每个项目后面的思考题和实训内容将知识点串联到一起, 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训练习, 学生学起来较容易。

4.5 考核方式一体化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方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总成绩计算方法如下:平时成绩×20%+阶段实训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阶段性考核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充分体现考核体系以实训为中心。

5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 还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 体现“教学做”的指导思想,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 2009.

[2]梁燕.高职课程模式创建取向[J].职教论坛, 2009.

[3]廖哲智.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4]贾永红.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消费导刊, 2009.

理实一体化教学工程监理论文 篇5

1.1设计思想

以道路路基施工阶段的产品作为任务载体,基于路基施工过程来进行课程开发,以“监理员”的职业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基施工阶段的产品质量控制的信息收集、方案策划、实施监理监督的能力。

1.2设计程序

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归纳―学习任务归纳―课程设计。

1.3设计流程

建设工程监理设计流程。

2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的设计程序和流程,以其中一个知识点“质量控制”来具体探讨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2.1设计要点

“质量控制”的教学设计以道路路基施工流程作为载体,学习监理员根据规范和职责来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最后交付一个合格的工程,教师在设计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2.2设计内容

1)道路路基工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以道路路基施工流程及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作为任务载体来进行分析,结合施工工作中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能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学习内容及能力。

2)路基工程施工流程及施工阶段产品质量控制、岗位分析及学习内容确定: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工作。

3)出现质量事故的处理和工程变更的处理。路基施工常见质量事故有“弹簧土”、“路基变坏”等。监理员在质量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节。

2.3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由于道路路基施工在露天工作,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限定了很多内容,施工均按照理想状态进行。以下围绕一个案例,按照设计内容来探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案例:某学校有一段土路,在雨期经常形成烂泥路,影响学校的校容,因此需要对此路段进行重修。学校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与监理单位签订了关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合同。该路土质路基的.基本资料为:路宽8m,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厚660mm,全长为2400m,要求机械化施工。同时地下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管线。课堂上,给学生这样一个案例,并以市政工程班级作为试验班级,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施工队伍,一组为监理队伍。实施时间限定为2h,2h内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各自准备路基施工材料、方案和实施,最后以“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来检验道路路基的施工效果。2h后得到的实施效果如下:

2.3.1施工队伍施工准备工作:a、接到施工图纸后,熟悉并核对路基施工图纸,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向监理单位反映,以便监理单位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建设单位;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填写《施工组设计(方案)报审表》,报监理单位审核;c、测量放样(路线中线、桩号、高程、宽度);d、材料准备(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e、机械准备(挖机、碾压机)并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报监理单位审核;f、确定施工领导机构、施工队伍培训、规章与管理制度制定;g、材料、机械设备堆放的搭建;h、填写《工程开工报审表》;i、季节性施工准备(冬季、雨季)。施工工作:a、地下管线的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管线),铺设完成后报监理单位审查;b、土方工作(土质路基的铺设),按照宽度和高程进行铺设,土质路基需半幅施工,每次铺筑厚度200mm,每铺筑完一层后报监理单位审查;c、路基压实(压实机械的选择压实方法和压实厚度土层的含水量的确定);d、压实度的检查;e、修整路基表面,完成后报监理单位审查;f、工序验收(施工队伍按照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进行自检)。

2.3.2监理队伍监理准备工作:a、审核路基施工图纸,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建设单位;b、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批准;c、复核测量放样的准确性(路线中线、桩号、高程、宽度),发现问题给予纠正;d、检查材料(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是否合格,不合格不能进场使用;e、检查机械(挖机、碾压机)性能是否良好,能否满足施工状态,审查《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并批准;f、检查施工队伍领导机构、施工队伍培训、规章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g、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堆放的搭建(是否在建);h、批准《工程开工报审表》,并下达开工令;i、检查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监理工作:a、施工单位地下管线铺设的过程中,巡视、旁站检查地下管线的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线路),并形成监理记录;b、审查施工单位的土方工作(土质路基的铺设),是否按照宽度和高程进行铺设,土质路基需半幅施工,每次铺筑厚度200mm。进行检查,并形成监理记录;c、巡视、检查路基压实(压实是否符合要求);d、检查压实度;e、审查修整路基表面(是否合格);f、审查工序验收(路基施工完成后是否达到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合格后进入基层施工,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

2.4教学设计实施结果

通过实施得到以下结果:

1)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极大提高:学生听课的出勤率由以前的70%升至90%以上,学生的听课效果也有很大提高,实践人数的出勤率为100%。

2)考查教学效果,学生不仅熟悉监理程序,而且对施工程序也掌握得很好。教师的工作量也轻松许多,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从实施的过程来看,由于是学生在教室里模拟来进行施工,因此与实际施工现场有出入,在评定实施效果时,用“土质路基标准”来判定实施效果有差别,所以需要进一步弥合施工现场与模拟现场的差别。

4)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我们开发的“理实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开展。

5)通过探索对“质量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6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根据学院相关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形成若干学习领域或教学模块;每一学习领域或教学模块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由若干教学项目组成;在教学中,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一位教师既讲理论课程又指导学生实践;在考核上,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考核、设计方案等形式,并做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融通;在教学安排中,不另行安排实验课、实训周、课程设计周、考证强化辅导等,缩短了教学周期,节省了教学时间。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技能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素质又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优化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会操作。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知识不能完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讲理论,操作不熟练;有些教师则只会操作,理论不精;还有些教师正常教学还可以,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这都给理实一体化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实施“一专多能师资培训工程”

学院实施“一专多能师资培训工程”,投入专项资金,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以及集中培训等方式,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2.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近年来,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继续学习与深造取得了更高学历,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理论教师通过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取得了专业高级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了技能水平。这样,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既能教理论又能带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学院还积极引进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扎实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除此之外,学院还选派优秀教师赴外地培训,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及利用人力资源进行校企合作。

二、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学校实际,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已经不适用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沟通、调研,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对专业教学全过程实施统筹管理与安排。

2.制定配套的理实一体化制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院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备的条件、方法和步骤、管理组织等四个方面制定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方法》。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还同步制定了《理实一体化教师聘用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试管理办法》《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评细则》等教学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为学院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软件保证,使其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避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

3.调整和充实专业教学场地与设备

由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是将原有的教学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按不同的课题轮换进行教学,这对专业教学设备、场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实训目的、要求等,规划专业一体化实训室,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场地和设备保证,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工位要求。

4.实行模块化教学

(1)整合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传统的汽车专业教学是《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修》等课程都有理论教材和实习教材,分别在不同的学时内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零件,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时间内都重复着同一个问题。这种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周期的增长、本应相互关联的教学却在不同的课程中独立出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使学生的知识概念零乱、教学效果差,而且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不相适应。为此,笔者学院将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加以整合,按照不同的课题,沿着“零部件(如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常见损伤—原因分析—故障诊断—修理”等教学思路,将《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修》等三门课程的内容整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这种课程体系的整合,无论从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还是从教学场地、设备、教学周期、教师的工作安排等方面都有优势,且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改革原有课程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师只讲理论,缺少实践指导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不注重理论的系统性。这样,就势必造成知与识、教与学的脱节。为此,笔者将课程结构加以调整,将同一门课程的两本教材、两种课堂形式、两种分阶段的教学合二为一,不再沿用“先讲理论课,后进入实习课讲操作”的老套路,而是按课题将理论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

5.改变成绩考核方式

以前的成绩考核是采用理论与操作分开考试、分开计成绩的方法,而现在的考核方法有口试、笔试和现场操作技能测试。其中,实习考核采用单元考核相加计入总成绩的方法。理论考核的试题来自于自建的试题库,试题库是依据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交通部部颁标准而建立的;口答题是在操作考试过程中进行随机提问;最后,根据口试、笔试与现场技能测试成绩,综合评定每位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三、理实一体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差距,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学生由以前的下课后无所事事,变成了现在的刻苦钻研技术。在多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比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更能融为一体,同时也避免了单纯学习理论时的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随着学生对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对教师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求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目前,专业教师基本都具备高级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积极发表论文。

3.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使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扎实了,技能操作熟练了,与企业的要求更加接近。这使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学生的就业率较以前也有了大幅提高。

总之,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篇7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冷热加工 (毛坯成型、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等) 和机械加工工艺 (质量控制、工艺规程、机床夹具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等知识。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机械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和材料热处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两大教学主线经全面整合优化而成, 传授工程材料的相关理论, 材料性能的改善方法, 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

一、课程的项目导向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靖江职业教育中心校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为几个教学项目 (见表1) 组织教学。同时对《机械制造基础》课进行了改革, 改革前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上一学期的《机械制造基础》理论课。在车间进行两周的金工实习期间, 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 学理论时由于缺少现场直观的认识, 学生觉得难以理解, 不知所云, 金工实习时, 只动手, 缺乏对相关理论的思考。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在学校的支持下将理论课与金工实习整合, 开发了《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教学项目, 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知识等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中, 项目体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 以项目带动完成知识学习。在这些项目完成后, 也就实现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训室中, 教师变成了项目主管, 而学生则变成了项目的执行者, 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明确要求学生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获得。

二、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化实施

在金属切削加工部分的各种加工方法的项目讲解时, 从总结《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实习各种切削加工的操作和对加工范围的了解入手, 依据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运动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工件和刀具的装夹位置和方法, 刀具结构的特征等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引导出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 同时进一步引伸扩大各种加工方法使用范围。这样, 学生通过归纳比较进行总结后, 再通过课堂讨论, 相互交流, 达到基本统一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比死记硬背各种加工方法特点要深刻得多, 而且便于掌握应用, 同时也活跃了教学过程。现以项目四中的任务三 (见表2) 为例说明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

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 首先要看懂零件图, 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方面的知识, 因此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 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合理的切削余量及毛坯尺寸, 编制车削加工工艺, 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 学生非常专心, 懂得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体会学习的成功感。而以前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或不感兴趣, 或不知有何用途, 或很难理解, 即使勉强听懂了, 真正实训用到这些知识时也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 还需重新学习, 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 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比较注重学科演变的延续性与继承性, 强调《机械制造基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合理性。课程改革后, 建立起以具备高级车工等任职资格为目标, 以车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任务,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编排《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训项目内容, 从而有效体现知识与工作职位一体化。

三、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方法的多元化, 要注重过程评价。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指通过上课表现、练习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测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教学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性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 通过实验、实训报告、现场操作, 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常见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最后再根据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总成绩。通过多样化及过程化的评价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 即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相比传统的评价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 学得更加深入。但是也存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管理, 针对部分“懒人”“超活跃”学生, 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安排;指导一定要及时, 如果学生动手, 老师旁观, 则达不到教学目标, 结果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在操作过程中要比速度、比质量、讲效率,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班里的学生层次, 还不能针对不同个性发展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也不能施加合理的压力, 进行引导和督促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2]薛梅.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8) .

《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8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工作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 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和创新的人。当前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在专业课学习中感觉比较吃力, 而电自、电气专业涉及的课程又较多, 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也较高,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获得更为坚实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 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对该课程实施了“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在近2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结摸索出一些方法。

1 编制有特色的校本讲义和多媒体课件

教材和讲义是教学过程的载体。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实施中, 编写出一本实用而又独具特色的校本讲义尤为重要。而《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丰富, 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应用又非常广。结合课程特点, 我们编写了一体化教学校本讲义, 制作了教学录像、教学效果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每个项目的教学任务中;坚持以“实用为主, 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精选常规内容, 简化内部电路结构内容知识, 突出元器件的外特性与正确选用和检测知识, 突出对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电路搭接与参数测试、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技能训练。校本讲义优选了6个教学项目以加强“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每个教学项目按照各个教学任务内容的不同反映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以任务为驱动,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讲义还同时反映了电子新技术的应用和学生关心的问题,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 尽量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每个教学项目中对教学任务的描述,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进而展开对知识的学习;同时重点要求学生动手搭接电路, 熟练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实测电路参数, 并要求学生学会判断与排除电路故障。

2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

两年多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授课,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变“被听课”为主动听课,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次授课时, 首先告知学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实现的课堂目标是什么、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是什么、会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是什么, 同时强调人人都要独立完成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注重加大实践的力度, 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 对先完成了正确规范操作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因而随着授课的进行,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长, 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尤其是学生完成实操任务受到表扬时表现出较大成就感。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后, 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 一体化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 通过人人动手小组协作培养学习能力

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 学生才是“学”与“做”的主体, 是课堂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在《电子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人人都动手搭接电路进行测试, 通过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 实现每一个教学项目,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还能培养和提高其学习能力。特别是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真正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课后学生反映, 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技能的操作,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获得实实在在的技能;不懂就问, 做错了重做,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既加深了同学间的友情, 又不断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4 重视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辅导与提示

一体化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思想,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联系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有效地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 而且必须具备全面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能过多地把时间停留在重复讲述知识点上, 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操练习中, 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意识, 最大限度地达到思维互动和课堂目标的融合, 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所以, “一体化教学”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 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实操时, 可作示范操作亦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亦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探讨中, 深入学生, 使教师的辅导与帮助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的提示和点拨哪怕仅仅一句话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一次实操练习中, 反复检查搭接的电路和使用的元器件都无误的情况下, 依然得不到正确结果, 学生一时查找不到故障点, 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是否有使用了“断线”, 经过检查连线果然如此, 更换了连接导线故障便立即排除;又如在一次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实操练习中, 基本一位译码显示电路的实操完成后, 经过教师的启发, 有一位学生马上应用刚学的知识, 同时扩展搭接出了七位译码显示“5201314” (意为我爱你一生一世) 结果, 如图1所示。这一实操效果经同学用手机拍下发到微博之后, 其他班级同学纷纷效仿, 不仅使本次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巩固与应用, 还让同学们灵动的思维得到了展示, 取得良好得到教学效果。所以作为培养一线应用性新型人才的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多想多做, 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鼓励他们去展现自我, 让“一体化教学”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灵动思维的平台, 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5 采取一体化的评价方式

公平、合理、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是每位教师的职责。为此, 我们在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上也做了“一体化”改革。学生综合总评成绩是由“平时的成绩20% (作业+课堂提问) +平时实操成绩20%+阶段实操成绩30%+期末成绩30%”组成, 这种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以“学”与“做”为中心。平时成绩和阶段性成绩最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 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 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努力地学习, 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通过“做”使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巩固和强化。而期末成绩则由学生在课程结束时, 单人单桌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核内容所得, 考核内容综合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尽管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大了技能培养力度, 淡化了理论学习, 但不等于抛弃理论, 只是实操技能的考核比重高于理论知识, 这部分成绩则能体现每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如表1所示部分期末考核内容试题, 学生随机抽考一套试题。通过上述四项评价获得的综合总评成绩能够真实、合理、全面、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促进了教、学、做、评更好地融合, 达到了一体化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6 结束语

理实教学 篇9

一、“理实做”一体化教学的概述

“理实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现阶段进行生理教学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 其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课程与技能方面的教学, 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让教学设备与实践设备放在同一教师, 让学生在自己的分解、整合等方式中来对知识进行掌握与领悟。教师通过这一方式来进行处理, 将教学任务与学生的能力共同进行提升, 这种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传统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方式进行打破, 并对其进行创新, 通过动手教学的方式, 来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与领悟相关的知识内容, 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此来对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

理实做一体化的极爱学模式并不仅仅是在理论与实践内容上的一体化, 还有教师的能力、知识以及技能方面, 这就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出发,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与掌握,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衔接, 从根本上实现教师、教材以及教师的一体化。现阶段我国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缺乏这一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仍然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的效率, 造成教学资源上的浪费, 更是直接的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教师对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运用, 按照学生的特点、生理学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 通过一体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强化, 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与操作的能力,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自身能力。

二、“理实做”一体化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 生理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

生理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以此为基础来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与完善, 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素质。

为了提高生理学教学的质量就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对课堂的氛围进行提高,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内容来制定教学的方案,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循环系统动脉血压调节进行讲解的过程, 就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方式来进行,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问题来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疑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主动、独立的来进行思考, 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生理学自身的特点也就决定了生理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实验、教学设施等等来进行完成。首先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教学, 这也为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内容, 来对相应的课题进行制作,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对复杂的胜利过程进行体现, 例如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心脏射血与充盈的过程等等, 通过动态的方式来将复杂的现象进行表述,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可以通过课堂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对血液进行鉴定的过程中, 可以在事前做好血液的取样, 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示范,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血量、血型的概念, 并学会数学的原则以及血型的鉴定工作, 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操作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说明, 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方法与鉴定结果进行判断, 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矫正, 对学生的优点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 并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二)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理学属于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其主要是对生物机体的正常活动进行研究, 并对不同的动态过程进行解释。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让学生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正确的掌握, 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 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 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学生才可以在自己遇到问题的过程中, 独立的对其进行解决, 并对相关内容可以有效的进行创新。

(三) 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 这也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理论知识来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进行拓展, 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相应的院校还应该对自身的教学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 例如实验室的条件、相关的仪器与设备等等, 这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应该对教学实验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 从动手实验、教学方式等等方面来进行创新, 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为方向进行教学, 以此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最后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如果实验出现失败, 就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 由学生来对失败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并找出原因, 由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重新操作,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结语

通过理实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也可以对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相关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 并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 及时解决问题,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柳鸾.一体化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管理与教育, 2010 (06) .

理实教学 篇10

1.1 概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设定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学、做, 构建全程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 使得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得以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得以实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操作相结合, 直观的步骤与抽象的理论交替出现, 没有一定之规, 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1.2 构建依据

1.2.1 杜威“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

世界近代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 创建了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从做事情中求学问”、以“做中学”为基本原则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体系。相比而言该体系取消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 不依赖传统的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内容, 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将活动作业与答疑相结合, 而不是系统讲授的教学方法。

1.2.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

1.2.3 德国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 该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讲授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核心是指导学生学习要用脑、用手、用心, 三者集合参与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

1.2.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政策依据。

高教[2006]16号文件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要求教学活动应坚持融“教、学、做”为一体, 边做边学边教, 有机融合, 将教师的作用从传授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 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练为主。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具有不同的特点。“理实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教育的“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 不再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分离, 强调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用、适度”的原则, 达到“必需、够用”。强调技能训练的理论性、科学性及创新性。教学中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核心, 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 理论知识寓于教学模块中, 由一名教师完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

3 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至少在三个方面实现一体化,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师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教学场所也要一体化与之配合。理实一体化是对教学进行组合, 把理论与实习技能融为一体,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在课例交流活动中, 对教学目标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等问题都要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所不同, 所以这种范例教学, 对加强会计教学改革, 提高整体师资教学水平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1 教学模式的建立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是同时同步完成的, 是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在课例呈现过程中, 要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说明。

3.1.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内容设置。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基于会计核算工作过程设计实验教学项目, 根据实验教学项目设置相应理论教学内容, 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组合, 对与学生未来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内容加大训练力度, 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全方位训练, 构建以技能为重点, 以实践为主线的新型课程体系, 每个实验项目都包含教学活动和学生体验活动, 真正体现了“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

3.1.2 师资要求。

(1)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进修及培训。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 (2) 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考取各类会计专业资格证书, 支持教师参加顶岗实践、企业兼职。最后教师可以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 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3)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该团队可以选择专职教师和企业相关岗位人员组成。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完成实践教学课程,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3.1.3 教学环境的设定。

教学环境的设定要充分体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仿真教学。以我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同时, 可配套开设会计分岗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可设置九个实验。按照会计操作的实际流程设计前8个实验岗位, 把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教师统一发放会计原始凭证, 各个小组独立完成各自所在工作岗位的业务核算, 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 将已经编制好的会计凭证传递给其他岗位。在独立的实训课中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学生分岗位业务核算, 即能掌握各自岗位的操作, 又能掌握单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业务联系, 把企业的真实的财务部门搬到课堂上, 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3.2 课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解决的问题

3.2.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

点与重点、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的结果, 不是单纯为了构造教学模式的结果。因此, 课例需说明采用此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2 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 实践操作性与理论性必须实现有机的结合, 不是先理论而后实践, 也不是先实践而后理论, 而是应用课例教学, 并说明对其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3.2.3 教学过程的控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原有的学生听课、记笔记的传统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该教学模式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由度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过度放任, 学生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 乱拿仪器工具, 扰乱课堂秩序, 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

3.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包括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评价。教师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提出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对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 教师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教学效果。课例教学的效果体现在:

3.3.1 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高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紧密联系该层次学生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教学的综合体现。它让高职学生更多地了解会计学在企业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密切了会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3.2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只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不断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的需要得以满足。会计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之所以存在一定难度, 是因为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核心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鼓励学生的动手操作, 把会计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及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能引起高职学生的兴趣。

3.3.3 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职会计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该模式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项目任务, 转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 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多样化学习模式的形成。

3.3.4 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在会计理实一体化课例教学中, 需要对学生完成整个项目 (任务) 的过程进行全面地、恰当的评价, 才能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课例教学是教师对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精华提炼,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迪.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就业能力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

[2]魏贤渠.理实一体化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0年第09期.

电工技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 电工技能;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却寥寥无几。在这大环境下,只有学好电工技能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为将来毕业后成为在工作岗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多年在学校实习车间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一套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即参观见习、集中精讲、强化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1.参观见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每学期上课过程中,根据实训内容和实训课题,在实训前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见习,让学生认识与本次实习课题有关的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供电系统、电器设备、仪器仪表、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电路之前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使他们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建立起初步概念,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操作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集中精讲-----理性认识,夯实基础

教师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解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功用、操作顺序、动作要领、安全知识等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

2.1多媒体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 :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声色兼备,动静结合、形象具体、故恰当地运用,可以使抽象变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轻松入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从而喜欢上电工技能这门课程。

2.2化整为零法:对于任何复杂控制线路,都是由若干电动机和其他电器控制线路组成的,而每一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又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环节(如点动控制、自锁、联锁、启动控制、制动控制、调速控制等控制环节)组成。在分析控制线路时,可根据被控对象将整个线路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再逐块细分成若干基本控制环节。然后分析每一个基本环节工作原理,再分析每一块电路工作原理,最后回到整体控制線路。

2.3.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要掌握教材中的几种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强化训练-----掌握技能,激发学习动力

强化训练即实训教学,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再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习条件和充裕的实习时间。首先必须有一体化的教师,也就是集“讲师”和“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必须有一体化的教材。一体化教师在讲台上要能讲出问题的原理;在实习场要能亲自做演示,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并参与实习操作。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

3.1分步演示 分步演示是指实习指导教师首先将一个完整的电工操作技能动作分解示范,详细讲解各步骤和要点,然后再演示全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演示,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技能操作的全过程,对操作顺序和动作要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演示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或亲身示范都可以。

3.2反复多练 即要求学生分组后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逐一反复练习,依照教学要求独立完成专业技能和技巧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2.1做好操作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进行操作练习之前,教师应认真检查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备工具、仪器仪表、原材料及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等,以确保操作训练的正常进行。

3.2.2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教师对实习课题要精心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操作的各个环节要明确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能与技巧训练,使学生既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参观见习—集中精讲—强化训练”即“实践 - 理论 - 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即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现代企业输送了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作林.浅议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学.2011,03.

【2】周国平."电工电子实习"的实践探索.2010,09.

【3】孙克礼.《电工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2.05.

人员选聘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篇1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总结作业

一、教学目标

根据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界定。能力目标为:能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制定招聘方案,能运用应聘技巧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知识目标为:掌握人员招聘计划制定的步骤及包含的内容,人员选聘的原理与要求及应聘的注意事项;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招聘员工。本单元在设计和编排上不仅注重对学生基本招聘技能的培养,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应用,拓展了对学生应聘技能的培养。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招聘方案的制定,二是应聘技巧的把握和运用。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一)任务准备

1. 教师准备

本单元角色扮演中需要用到管理人员招聘评估表、聘任名单等,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另外还要准备教学任务单、教学评价表、教学反馈表等教学文件,并事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

在管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全程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全班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确定组名并制作个性标志牌。学生要提前预习,对本节任务产生感性认识。

(二)引入任务

根据管理情境,与学生交流:你认为员工招聘计划或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你能帮助刘经理制定出选拔人才的标准吗?你认为人员招聘应采取哪几个步骤?通过提问,明确本节任务:(1)制定招聘方案(以小组为单位);(2)设计应聘提纲(以个人为单位);(3)角色扮演:以模拟公司为单位,组织招聘活动。

(三)实施任务

1. 头脑风暴,制定方案

各小组对管理情景“怎样制定招聘方案”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创设管理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通过查阅资料,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对招聘方案进行决策,并要求每位学生制定自己的应聘方案。初步完成后,对方案进行交流。

2. 教师点拨,查缺补漏

方案初步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人员选聘程序?应聘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疑惑点进行点拨。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查缺补漏,完善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完毕,各小组对之前制定的方案再次补充,再评价。

3. 角色扮演,员工招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案补充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制定的招聘方案,组织招聘活动。将公司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并进行轮换,应聘者可以到其他小组竞聘,但每个小组只能竞聘一个职位。扮演过程中要填写管理人员招聘评估表及聘任名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招聘活动的要求及标准,并进行巡视,对遇到问题的小组给予指导。

4. 反思问题,完善方案

各小组根据实际招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招聘方案和应聘提纲进行完善。各成员体会与反思招聘过程,共同完善招聘方案。个人完善自己的应聘提纲。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完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和应用性。

(四)评价任务

每位学生的任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个人表现、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

个人表现包括项目参与程度(占10%,通过组内成员互评及自评打分平均得到)、应聘过程中聘任的次数(占10%,聘任名单汇总得到);个人任务(占30%,制定的岗位应聘书,由教师打分及组内打分组成);小组任务(占50%,小组共同制定的招聘方案,由各组派代表展示,其余组及教师打分得到)。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应聘岗位书及招聘方案的打分要求及标准。

(五)经验交流会

针对小组招聘方案,根据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结果,按照得分从高到低排名,前两名的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制定招聘计划经验。根据公司聘任名单,对个人的表现,特别是受到其他公司聘任的次数进行统计,对应聘中被聘次数较高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请应聘中成功率较高的学生介绍经验体会,其余同学参考学习。

(六)总结作业

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课下交流方案,取长补短;员工招聘完成,根据新任员工的特点,制定员工岗前培训方案。一方面可以巩固本单元知识,另一方面为下个单元做好准备。

四、教学体会

本单元通过情境设置,为学生创设管理环境和氛围;任务驱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的适时点拨,为学生指明了自主探究的方向。环环相扣,使得本单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改革下一篇:无锡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