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课程

2024-05-28

理实一体化课程(精选12篇)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1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将电机学、电力拖动和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电路等内容重新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问题, 同时又结合实验, 联系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 综合分析电机控制的基本知识。因此, 本课程既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传统的《电机控制技术》涉及的内容多, 知识结构复杂,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根据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学情与认知能力, 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 对教材有针对性地重新编写。目前, 各大职业院校关于电机课程的项目化教材有很多版本, 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们自己院校的实训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在编写教材时, 尽量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教学内容上, 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贯彻到位。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 讲授“认识交流电机”这一任务时,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先期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灵活的授课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全面的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避免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理论与实验简单的堆砌, 就要在课前详尽而全面的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教学目标。“认识交流电机” 需要到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电机的额定值和绕组的排布规律;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会正确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 熟悉定子绕组常见的几种嵌线工艺。

其次准备实践场地和器材。地点选择本校电机拆装与维护实训中心, 器材选择未浸漆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相关工具。

第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编排上采用先讲解后操作的方式, 但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练习这几种方法融汇穿插使用,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综合教学手段, 对这一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保障。

第四学生分组, 设备配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动手过程中注意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等。这些都要在课前构思好,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文件中, 教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纲领和行为指南。教案应该体现出环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体现够用的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教案也要体现出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设备、工量具等;教案要进行教学时段安排;教案要体现教学过程组织, 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 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 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 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教学内容。

2、良好的师资力量

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求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拥有“双师”资格

的教师队伍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 教师不但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强烈的责心。

除了本校教师外, 还可以聘请企业或社会资深专家现场指导, 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贴合生产和生活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和企业社会的密切联系, 敦促教师了解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 及时弥补和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

在具体实施一个项目中的任务时, 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简单的是一个授课对象, 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

不是由教师单方面说了算的。设计了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项目, 分解了合适的任务, 准备设备良好的场地,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等, 这些都是外因。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最终都要通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反思、练习和运用之后, 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本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越大, 学习效果就越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其目的就是利用视觉、听觉刺激, 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 自觉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体现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对教学现场的管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不再象以前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我们强调在“做中学, 学中做”, 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有序的, 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是记笔记, 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完成一个分解任务。这就势必在动手的过程中, 有人做, 有人看, 有人协助, 动手时工具与器件碰撞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等等声音注定这样的课堂不是安静的。学生相对自由度比传统课堂高, 教师更要严格纪律要求, 不能放任不管, 杜绝那些嘻笑打闹, 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因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课堂就是生产现场, 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花些精力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

总之, 有了切实可行的教材, 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细节, 那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 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到扎实够用的知识, 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科技信息, 2014 (6) :9-80.

[2]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孙文平.“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交通职业教育.2003 (02)

[4]孙永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职业技术.2009 (10)

[5]刘治安, 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1)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2

操培训”通知

各中职院校、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解决教育与产业、院校与企业、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特此举办“全国中职院校课程改革及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操培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交流内容: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新任务;

2、中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职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4、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开发过程;

5、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与设计;

6、一体化教学的教案编写、说课课件展示、教学评价方案等。

7、一体化教案及学习指导书编写策略;

8、一体化课程教材的编写;

9、考察当地中职示范校。

二、拟邀请专家:

研修班特聘相关领导、有关一体化教学改革方面的知名专家和优秀校长授课。

本次研修采用专题讲授为主,提问、解答互动交流方式进行,倡导优质培训,整合专家资源,名师互动交流,重点案例分析。

三、邀请参会对象:

各省(市)教育厅(教委)职成教处、县教育局职成教科负责人;各职业学校领导、教学改革负责人;示范校项目办公室(或团队)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广 州(日程:2013年11月30日-12月2日,11月29日全天报到)昆 明(日程:2014年1月11日-1月13日,1月10日全天报到)

五、会务费:1680元/人(会议期间食宿、考察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会务发票统一由会务组开具。

六、培训中心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涵电话: 010-57162561/ ***传真:010-57162561邮箱:zjypx01@vip.126.com

七、报名方法及注意事项:

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材;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5-0088-03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在学生中间,学生在教师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需要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有效参与,把企业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评价方法引入教学中,实现专业教学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服务。结合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2.1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体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完善教学内容,进行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企业工作环境为基础,开展场景教学。以构建企业供配电系统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营造老师是师傅、学生是徒弟、师傅带徒弟的职业教学氛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紧跟企业需求,强化职业能力教学,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技术符合企业岗位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与学统一、学与用统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2.2 确定教学内容与编写教材

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强化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学习和培训,并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学生校外实习指导。开展与企业的教科研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引进、更新技术。企业相关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学并亲自授课,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在课程内容上达成共识,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拉近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距离。

工厂供电课程的教材从岗位需要出发,根据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和传统工厂供电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择。例如,供电系统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变电所运行管理与倒闸操作等内容,选择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接线、变电所运行管理与倒闸操作、维护检查等任务是在实际应用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具体的方法、步骤。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可以使教学与岗位能力有效接轨。对于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等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和维护,传统教材缺少相关内容,教学中主要采用变电所培训教材。

2.3 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实训室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因此,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了相应实践操作,购进供配电实训装置、投影机、电子白板、工具等设备,引进变电所使用的高低压配电柜,制作供配电系统系列展板,建立2个理实一体化供配电实训室。目前,供配电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完备,培训标准、考核手段齐全,人员构成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已经达到生产培训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实际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

为加强理实一体化供配电实训室建设,开发了低压外线模拟训练、低压室内配线模拟训练、高压线路继电保护模拟训练等装置。2015—2016年与企业变电所合作研制了低压外线模拟训练装置、低压室内配线模拟训练装置、高压线路继电保护模拟训练装置。这些装置的主要功能与岗位实际完全相同,实现了教学与岗位需要的有效对接。在教学用供配电实训装置上,实际负荷被限制很小,继电保护的有关参数不能很好体现出来,而模拟训练装置能够实现过电流测试,弥补这一缺欠。

2.4 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一个具体任务把教学内容讲解好,是对教师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使教师在总结、学习和设计任务实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教师要熟悉和掌握上课所用的供配电实训装置的特点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在熟悉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供配电实训装置的主要性能,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的放矢。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运用相关实训设备和指导书,以及参加相关培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供配电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双师型教师。

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生动直观,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等电位保护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应该采用举实例打比方的办法讲解。等电位联结保护通俗的理解就是“水涨船高”,如果线路某处绝缘破损,破损处设备(电器金属外壳、穿线钢管、金属箱体等)呈现高压(大于50 V),等电位联结可使PE线、等电位板、水暖设备、金属门窗等呈现相同高压。人触电是因为电流经过人体,电流的产生依赖电位差。做了等电位联结的不同金属体之间没有电位差,人接触后不会触电,就像小鸟站在高压线上无危险一样。解释专业术语时要联系实际,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nlc202309091600

2.5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教师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明确教师的责、权、利,激励教师进行任务制作,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明确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及关键。然后,学生分组独立设计并运用实训设备,练习接线、参数设置并运行测试,最后进行任务评价和总结。

二是对学生考核评价,即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如果只检查结果的话,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同,这显然不公平,因此应对任务完成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中逐项评定成绩,区分担任重要工作的学生及在别人指导下工作的学生,并给予不同的评分。

3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是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践性强、使用范围广、相关联系多。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注重心智提高,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在省市中职技能比赛中,多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取得了好成绩。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规范并创建具有企业岗位环境的实训室,将企业管理与工作实践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且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形成完整实施方案,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调整。

参考文献

[1] 张小华,崔明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126-127.

[2] 金月波.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4-35.

[3] 饶楚楚.数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文摘版:教育,2015,4(4):75.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factory electricity supply curriculum, by us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which mad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ully mobiliz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school, it introduced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means and effect for teaching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of factory electricity supply curriculum,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actory electricity supply curriculum.

Key words: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aterial; practical training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4

车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指将车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从实践教学中灌输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的学习用理论知识来支持,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车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要求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点, 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必须专门化, 要有针对性。各个教学环节的加强落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整体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至今, 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的速度无法顺应职业技术变化的速度,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要求职业学校的训练速度必须加快步伐以期高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注重迅速高效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增长实践操作技能。车工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改善了单纯的理论课、实习课的条框, 将理论教学、实习教学一体相溶, 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与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车工工艺理实一体化的现状

针对高职教育而言, 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有点照本宣科, 学习的重点还是沿袭基础教育一样放在课本上, 仍然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殊不知,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理论学习跟不上实践技能, 喜欢动脑的习惯已经不能满足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的学习要求, 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大部分学生都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 在中考分数上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 所以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抱着来混日子的态度来上职业学校, 将来能找个工作的心疼来学习, 学习信心上需要很大的鼓舞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没有因材施教的改变, 没有为学生舍生处地的着想, 不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生硬又枯燥的专业知识, 上述的所有情况便导致我们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目前国内各大职业学校车工工艺学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一, 教师能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 但是实际操作技能还很欠缺, 主要是缺乏系统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没有更好的突破, 教师本身自己是了解自己所教的专业知识的, 没有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如何学习专业知识。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理论来源于实践的, 没有实践的相结合是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水平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亲自到实践场地, 有针对性的在实践中找出课堂理论教学中想对应的知识点所在, 让学生自己舍生处地的去思考, 去找出理论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让学生自己去揭开庐山的真面目才是最重要的;三,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例带到课堂中去讲解, 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更好的了解理论知识, 甚至无法想象理论背后的实践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出现瞎子摸象的现象。即使学生很想下功夫学好这门专业课, 估计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学习效率和效果太低了。

结合教学实际, 我觉得现在学校车工技能的培养模式已经存在很多瓶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不能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这样无法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有相关专业课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 大胆创新、改革, 这样才能够探索出科学的、适合的以及有效的教学措施。

三、车工理实一体化主要的教学方法

1. 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

在教学内容中, 基础知识教学应以专业要求为标准,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划分教学内容重难点, 突出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教学内容中, 应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介绍, 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除设置必要的文化课外, 要打破传统教学以学科的理论体系 (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设置课程的模式, 逐步建立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突出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及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

在车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虽然暂时的教学模式还不能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水平的, 但是,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影像视频等多种渠道采集教学内容, 力求将生硬的专业理论知识用最逼真的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些特殊的加工工艺在讲解的时候根本就不能将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视频录像的方式, 将整个加工过程呈现在课堂上, 这样的方式会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瞬间变的生动起来, 最关键的是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先关专业知识, 让学生做到“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提高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水平的, 让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3.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挂钩, 多了解企业生产的一些最新动态, 以让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学到最先进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顺应企业的生产需求。

结束语

车工工艺课程与其他机械类的专业理论课程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即课程的专业理论性相对比较强, 如果一味的选用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只能让课堂教学失去生机。所以, 专业课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这一趋势也迫在眉睫, 教学内容的优化, 理论知识由抽象化向形象化、直观化的转变, 学生在实践中高效的学习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下规范实践技能, 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是一件难事,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车工工艺学, 第四版.

[2]徐小国主编.机加工实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技师技能高级技师技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车工.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5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器设备变得日趋复杂,同时,社会和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大量的汽车机电维修人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使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这促使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核心课程改革。

1存在问题分析及教学改革思路

1.1汽车行业人才需求

目前,汽车所含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各个机构及系统,使汽车维修对象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汽车维修作业,已由传统机械维修转变为强制保养和视情修理,工作强度减低,工作效率提高。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机、电修理人员分离的现象,已逐渐被具有机电一体化维修的复合型人才取代。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急需的是既懂机械又懂电器、电控技术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人才。

1.2高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以往,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分段式学科化设置方式,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实施,学生学过理论知识后在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不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专业主干课程后增设了综合实训课程,自实施以来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实践支持难以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大部分学生对汽车电器的结构认识很模糊,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原理与结构知识;而进入实训环节时,又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汽车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这种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分离,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弊端,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完成一个知识教学内容即安排相应的实践项目。以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项目为例,教师在上课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场景,并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和拆装要领,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对起动机进行拆装,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本课程教师利用实物、模型、课件等教学设施,边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教学做合一、心口手并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2课程改革与实践

我们聘请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汽车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参加课程改革工作,以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工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考核要求,重新梳理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对主干专业课和实训课全面整合,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项目教学课程,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汽车维修工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确定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技能。

2.1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没有配套教材,结合学院的教学条件,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将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形成了汽车电源系统的检修、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汽车点火系统的检修、汽车辅助电器的检修、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等五个项目。我们将以往单独开设的汽车电器实训融合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中包含汽车维修人员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在进行汽车电器典型故障观察、检查、检测、分析及排除过程中掌握该项目包含的应知应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掌握相应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应用到分析和排除汽车电器的故障中。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趋势,将课程的五个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由表格中可以看出,汽车电器设备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结构、故障诊断及排除为主线,紧紧抓住现代汽车维修的关键,同时也显现了该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也超出传统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范围,强化了现代汽车新技术的讲解,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熟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环境的引入中,我们运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评述等方法,使得学生较自然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通过在教学环境中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对所学部分产生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某一教学内容后学生即进入到实践环节,并填写对应的项目单、写出学习体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教学环节提出反馈建议。

2.3改革教学形式、考核模式,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对课程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原来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期末理论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尽可能贴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考核。每个项目完成教学后即进行考核,该项目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重要程度而定,各个项目考核都设有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考核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成绩的60%,课程结束时,根据个项目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

理论考核内容为学习完课程后的期末理论考试,是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教研室负责出题,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实践技能考核为过程考核,是以学生在各项目模块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

3课程改革成效

3.1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项目化教学背景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施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时,学生按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长担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学生制定方案,查找资料、开展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由理论型转变为“双师型”,由传教变为指导。由于教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非常贴近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教师如果只懂理论而没有维修实践经验,没法完成这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尤其能在现场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通过教改课程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3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在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班级试点后,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汽车电器故障的检测诊断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案例评述、分组讨论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08级学生企业实习反馈情况,通过此模式教学后的学生能较快的适应汽车维修岗位,对常见的技术故障能准确有效的排除。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6

一、中职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中的教学方式有了诸多变化,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应用到了教学课堂上。虽然老师不再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变,照样是照本宣科,无论好坏,实施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就算近年来有了多媒体教学的加入,大多数老师也只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教学手段虽然有了变化,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没有变得更好。

2.重理论,轻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教师在讲课时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缺乏对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学生们在上完一节理论课之后,往往不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最有用的,也不明白自己将要就业的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技能知识。

3.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专业理论课程时,往往比学习普通的基础知识有更高的能力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毫不讳言地说,中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在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不是很高,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有消极倦怠的心态。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很少能够看到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澎湃的学习激情。枯燥的教学内容,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在知识海洋里的引航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充满弊端的情况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引入新的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让他们将学习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笔者通常所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当中的职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在职业技能的锻炼中对理论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和研究,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联,互为依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主要倡导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导,职业技能的操作、形成以及动作要领的解释都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技能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而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扎实地锻炼职业技能。

2.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际应用流程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授课老师事先安排好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本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在理论知识课上,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其中涉及的关系进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模型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机械物理知识。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实物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知识内容。

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就是具体项目的操作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事先讲解的理论知识内容对需要学生们动手的训练项目进行巧妙的设计。在训练项目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并明确告知学生此次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限制,另外,教师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的掌控,以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项目训练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让学生们观察零件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是机器部件的安装和拆卸等相关的机械物理实验。在训练方式的制订上,教师既可以选择让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让学生们独自完成一个训练项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个人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学习。在项目训练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指导,让学生们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来完成。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重操作轻理论

由于实践操作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更加偏爱实践操作类的课程,面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兴趣缺失。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从增加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入手,否则会使学生养成只愿动手不愿动脑的习惯,从而陷入“师傅带徒弟”传统的授业模式,过早地扼杀了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和进步的机会。

2.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融合在一起,让二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然而有些院校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则变成了完全无关的两块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教师没有将理论知识融合进来,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讲每节课时都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习时才能抓住重点,做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

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应有的实际效果

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有助于学生们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加学生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模块化的实践操作设计要紧跟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们就可通过实践的操作来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互相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被学生们所接受,在此情况下,教师们应该转变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给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增添实践操作环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EDA应用技术,校企合作,教学情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和“应用型”的特点, 是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的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实验、实训环节, 理实一体化模式则打破的这些界限, 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符合高职教育“理论必须, 够用为度”的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边学边做, 看得见、摸得着, 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EDA应用技术》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完成各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备基于CPLD/FPGA实现的小型数字控制应用系统的设计、制作与调试方法, 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设计创新能力。作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EDA应用技术》也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情况分析, 改革已初具成效。

1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 高职的学生入学情况参差不齐;普遍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爱动手, 喜欢实践环节;并且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较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本课程组从教材选择、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面做了探索, 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是课程运行的主体, 在教材选择方面, 我们选择了自主编写的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形成了以层次性、应用性、模块化、实践性为主线, 引导学生首先产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进而逐步提高, 达到完成小型系统开发的能力的教学思路, 采用以电子电路或小型系统实现为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和“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将理论、实验、实训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明确任务、示范讲解、实际操作、随堂指导、作品验收、总结归纳这6个步骤, 让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螺旋式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编排互补式学习小组。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框架下, 通过基于工作情境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实际项目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针对不同的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示范讲解、分组讨论、随堂答疑、自主学习、个别指导、交互检查和互动讨论等, 运用课件、动画、视频、演示, 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先进。

另外, 我系与企业深度合作, 共同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通过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就业渠道, 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和就业, 同时聘请公司的技术骨干教师来我校进行课程面授和交流, 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饯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 满足学生对实习和实训的不同要求。

2 理实一体化的情境设计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课程开发标准, 规范开发流程, 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以任务为驱动, 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模块化方式设置工作任务, 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 创设工作情境, 融“教、做、学”为一体。本课程可分为4大学习情境;在各个学习情境中, 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 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精心组织和教学设计, 并对任务进行具体说明, 明确学习方法和学时数等。

本课程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主线, 以实际工程项目组织教学案例, 按任务设计实训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自始至终均紧密联系企业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角色扮演方式, 教师以客户身份提交用户需求即工作任务书, 学生以电子产品工程师人员身份, 承接项目, 进行实施, 其间教师又以项目指导和督导身份, 给予指导和检查。整个流程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情境, 通过这种方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程的所有项目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的基础上, 辅以岗位人才资质要求分析, 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协商, 突出项目内容的实效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指导教师来源于校内和企业。校内专任教师任职条件为熟悉电子设备的开发过程, 熟悉FPGA应用领域, 具有利用FPGA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 具有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 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聘请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企业兼职教师要求担任过项目负责人的技术主管或者技术骨干, 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3 理实一体化的学生评价

《EDA应用技术》课程注重过程考核, 突出技能考核。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20%, 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考勤和团队合作与协调情况。实践环节占40%, 包括设计原理的正确性、合理性;电路图绘制规范性、完整性;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意识、实现方法优劣;软硬件故障正确排除;能说明软硬件故障现象及其原理等。综合考核占40%, 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功能与技术指标实现;软硬件故障正确排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进取精神, 克服困难的毅力、决心。

这种考核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理实一体化的硬件建设

实践教学环境的设置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我院建成两个EDA实验室, 设备主要包括80台方正计算机、40台FPGA实验箱、20台自制FGPA实验箱和20台XJ4328示波器、20台DF1027A信号源, 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 实现理论与实验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该实验实训室除可完成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与课程相关的所有实训项目外, 还可用于电子设计与制作、专业综合实训教学, 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项目和职业技能大赛培训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加快了课程建设和改革, 该专业学生在省内外各类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部分参赛学生还获得院长嘉奖令;由团队教师指导并申报了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很具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武峭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10) :114-115.

[2]苏剑宏.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职业技术, 2010 (9) .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8

1. 教师教学方法滞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材为依据, 照本宣科。再加上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概念抽象, 理论性较强, 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这样导致学生不易掌握知识点, 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教师实践知识缺乏。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产生活, 并最终要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所以, 如果任课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知识, 对一些常用机构的特点应用不熟悉, 那么讲到相应的知识点时就只能一带而过, 无法做到生动形象, 更无法进一步深入,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3. 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 中考成绩在300分左右, 多数学生的文化课知识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有1 /3的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 专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很难营造一个主动、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面对的是被动、懒惰、没有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兴趣的众多学生。

4. 教材与就业要求脱节。现在使用的教材, 仍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而现在中职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定位是生产一线, 因此对他们基本技能的要求远大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

要想改变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正被多数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这种把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 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隔离的教学形式, 把学生应知的专业理论与应会的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引导, 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性, 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实践的操作能力, 为学生顺利走上企业岗位做好准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上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多是由一位专业课教师既承担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 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 整个教学活动在专业实习实训室内进行, 专业教师在上课前把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重新分解、组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操作任务,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实习实训室里边教、边学、边操作, 最后完成一个教学任务。

以《机械基础》第二章“差动螺旋传动”为例: 差动螺旋传动是最基本的传动形式之一, 应用较为广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够真正理解差动螺旋传动的原理, 只是会背定义、公式, 但不会应用。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 在课堂教学时把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一边讲解, 一边演示, 通过具体实物、多媒体课件 ( 如播放视频镗刀微调过程) 、实际操作演练等形式的展示, 使抽象、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易于理解领会的感官现象。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看到了现象, 更是理解了原理, 学会了应用。

其次,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 要求学生列举出身边的差动螺旋传动有哪些, 利用教室内的物品自己组装出差动螺旋传动等。这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并提出相关规定。在这个过程中, 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更正、弥补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及时表扬学生获得的进步, 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信和兴趣。

训练任务完成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情况给予合适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一般设计为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等。评价时不能只看结果, 还要注重过程。评价结束后, 教师要对优秀的学生或小组及时提出表扬, 以培养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感和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兴趣。

学习结束后, 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学习小结, 争取让学生能够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巩固技能操作的要领,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 达到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会技能操作的教学效果。

2. 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现有的教材大部分具有滞后性, 不仅与现代就业要求脱节, 而且仍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 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资源。

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可以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 由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重点要让学生明确应该熟悉的知识要点, 删除复杂抽象的推理过程等。比如在讲第五章第二节“曲柄存在条件”时, 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一是根据教材内容, 通过几何关系逐步推导。但当推到最后时, 下面的学生都是一脸困惑, 甚至个别学生几乎要睡着了。二是先列出所需的知识, 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利用教室内已有的零部件组成铰链四杆机构, 并进行模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观察什么情况下有曲柄存在。这一次, 学生很快就通过实践观察总结出曲柄存在的条件, 而且还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所以, 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下去, 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也起到很大作用, 可以使理论教学直观化。而机械基础课程是具有很强操作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 如果教师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实验实习, 学生就不能学到应知应会的内容, 更谈不上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最终导致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 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 及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具体工作中, 教学资源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是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实验实训室。这种实验实训室把学生的教室与实验实习室融合在一起, 能把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己真实体验的情境教学氛围, 在理论知识教学中也进行技能训练, 掌握动手操作技能, 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体验。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实物和模型。例如, 利用机械基础实验室已有的教学模型来分析其结构、类型及用途, 或者演示其运动过程, 分析其工作原理。三是自己制作模型。例如, 在讲铰链四杆机构时, 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纸板、木条等自制各种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四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获得各种机构的3D模型或能够进行仿真的Flash动画。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任务, 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应同步进行, 紧密结合, 相互印证。二是防止出现学生只喜欢操作而不注重理论学习的现象。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心理, 而且会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同时, 还要实现专业教师的“理实一体化”。多年来, 中职学生的就业市场对学校提出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要求, 但实际上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还是相互分开的, 在安排教学任务时, 专业教师常常会被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教师。通常实习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能力很强, 但在教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时却相对偏弱, 同时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上又明显很弱。由于采用这种分类后, 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沟通, 甚至各自有一套教学目标, 造成了理论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这样分类后, 也不利于以实践操作为教学中心教学模式的推广。所以, 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时, 不要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相互区分, 而应该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不仅是理论课程教师, 而且是实习指导教师。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时, 还要做好专业课的学生考核评定细则。专业课学生考评细则是衡量学生对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 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考评细则对促进学生学好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不仅对学生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任课教师也有督促作用, 是管理专业课教学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专业课学生考评细则主要由三个内容组成: ( 1) 日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当天课堂学习的完成情况和实验实训掌握情况, 这是与实验实训报告紧密相连的一种考评方法, 主要包括自评与教师考评两种形式。 ( 2) 单元项目考评:学生完成每一章节学习后, 教师把若干个基本项目组合成单元项目, 组织学生进行单元项目考评。考评结果不合格的学生还要进行重新学习, 考评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 3) 章节考评: 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后, 教师进行本章节的全面考评, 考评达到要求后才可参加下一个章节的学习。如链传动、带传动考评合格后, 学生可以学习轴系章节。考评细则的每个环节逐步递进, 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专业课学生考评细则, 为强化学生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应知应会内容做好引导。

总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把课堂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 让学生能够既学习应知的专业理论, 又训练应会的操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所需的既懂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 不断探索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 真正把“教、学、做”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邱妍兴.浅析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16) .

[2]黄娟花.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S1) .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9

一、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基本理论;液压与气压动力元件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执行元件的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控制元件的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3]。考虑到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训设施的建设各个学校有所不同,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 结合笔者对本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可在这些内容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见下表。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方法一: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拆装实训和各类型的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组装实训;方法二:教师可一边讲解理论知识, 一边操作演示,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此这样, 教师告别了单一的理论课或者单一的实践课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结合液压元件的拆装实训和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组装实训,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无缝对接, 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 为今后设计简单液压与气压系统及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达到了“学中做, 做中学”的实际效果。

实际上, 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 让学生先懂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此之后让学生迅速进行相关知识的实践操作, 或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训相结合, 往往这样学生会很好地把理论融入实践, 印象深刻。另一方面, 教师也必须根据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不可走过场, 要精心组织, 此举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合理, 教师的教学过程将很顺畅, 学生也有兴趣学下去, 反之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高专学生对于系统性强的理论知识较为厌倦, 但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而且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因此液压与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将以理论教学作为切入点, 不过分强调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学边实践, 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

为此, 教师精心组织了多个典型的实践项目, 如液压泵的拆装实训、液压控制阀的拆装实训、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组装实训等, 每个实训项目又分几个子项目, 如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组装就分方向控制回路的组装、压力控制回路的组装、速度控制回路的组装等。实训项目的选定各校可因地制宜, 力争做到从学生兴趣出发, 合理取舍, 合理安排, 不可随意。如讲到液压动力元件时, 教师先理论讲授液压泵的共同工作原理, 接着讲解各类液压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其间教师现场拆装演示, 最后带领学生到液压实训室进行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拆装实训, 要求人人动手, 人人了解结构并知道为何有此结构及它的工作原理又是如何, 这样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让他们理论迅速联系实际, 就可以快速地掌握各类液压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这为今后液压泵的故障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液压与气压控制元件的学习也是一样, 先讲解各类控制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再让学生到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拆装, 让学生在拆装过程中了解其结构与工作原理,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这也为以后的液压与气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打下了一定基础。关于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组装, 例如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等, 教师是在给学生讲解了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后, 然后让学生分成二至四人一组, 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先用图形符号画出本组要组装的基本回路工作原理图, 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再进行实物组装, 组装好后由小组互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 教师在检查过程中, 认真地对每一组的成果进行剖析, 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给出原因, 直至学生组装正确为止。教师之所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操作, 有下面的原因:第一, 可以在合理的课时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二, 学生分组组装时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每组学生感觉自己在自行设计一个液压或气压回路, 而且能够现场组装好, 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最终可实现“学中做, 做中学”的目的。

通过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每一次理实结合的学习都让学生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 效果显著,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到发挥,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摘要: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本文探讨有关液压与气动技术实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 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益民.液压与气压传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梅怡, 梁贵萍.CDIO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贵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 .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10

关键词:网页制作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般教师在讲授《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时, 大都采用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机验证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 很难应用于实际。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 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以致课程结束时,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网站。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 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 让教师将所承担的网站建设引入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共同开发, 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积累网页设计开发经验, 从而体现出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 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进行组合教学, 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 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种教学方法, 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 或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现实一体化教学, 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 让学生接受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网页制作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

《网页制作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大体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配套的机房设施准备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育教学也一样,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对计算机的要求比公共课的要求相对高些, 像平面设计 (P h o t o s h o p、CorelDRAW) 类软件, 要求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强些。《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最好采用有盘的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有配套的高清投影设备和扩音系统) 。机房软件除常规的外, 需要安装网页制作软件, 现在中职教育采用的是由Macromedia开发的“网页制作三剑客” (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 , 至于版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选择, 我们一般用的是8.0的。另外, 局域网中必须提供一台不还原的计算机, 学生制作用的素材和制作的中间产品存储到这台计算机的共享盘上。有条件的还可以架设自己的服务器。

2、教材的遴选

课程教学前应做好教材的遴选工作, 现在计算机课程关于网页制作技术方面的比较多, 应选择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材。笔者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网页制作基础教程》 (Dreamweaver 8.0) , 由葛艳玲主编, 这个教材不但内容合理, 采用递进的方式, 选用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同时, 该书提供了配套的案例素才, 大大的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践。

3、站点的规划

站点的规划分为两个方面:

服务器的站点的规划要考虑到能提供所有教学对象的使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个站点上传和浏览他们的作品。要找一个相对空间大一点的磁盘, 在教学前就做好相关准备和测试工作。

学生站点规划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合理安排, 要考虑到教学知识的完整性, 网站本身的结构和内容, 将网页属性设置、网页布局、配色方案选定、多媒体元素, 图片处理 (网页横幅、导航条、标题、插画、按钮等制作) 、网页动画制作、表单设计、文字内容输入排版、网页动态脚本编程等各教学贯穿于其中。

4、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的方法是由老师在投影上示范、讲解, 学生跟着实践, 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制作完成后在进行课堂总结, 把相关的知识点加入, 使知识系统完善。下面就以表格布局为例说明教学实施的过程。

(1) 开始工作:要求学生启动网页设计工具软件Dreamweaver 8.0, 建立工作站点, 建立站点文件夹;当天的教学内容 (如不同布局结构的网页实例作品) 的模板页面复制到本在站点目录下。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打开涵盖本单元技巧点和知识点的网页实例作品, 引导学生在观摩作品, 着重介绍作品要求达到的效果以及可以学会的技巧点和知识点, 并强调本单元课程在网页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网页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页面的美观。

(3) 实战:该教学阶段教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布局视图、布局表格、布局单元格等工具及菜单的使用;然后骤步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同步跟随操作, 直至实例作品完成。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学生的制用效果, 及时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出现的错误。

(4) 总结汇总:针对本实例作品涉及的相关操作技巧点和关联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对重点和难点的操作技能点进行分步骤操作示范、讲解。本单元课程涉及的新知识点和操作技巧点主要有:网页布局的基本概念、页面尺寸的介绍;网页布局的一般方法;布局视图、布局表格、布局单元格工具的使用;表格在网页布局中的应用、单元格尺寸的精确定义;在总结中突出重点难点, 归纳知识点。

(5) 作品保存和上传:学生将制作的作品保存到服务器上, 完成上传, 以便于下次的制作。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品创建好链接, 让同学们相互欣赏, 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三、《网页制作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必须加强课堂管理。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自己必须在现场指导, 加强学生的管理。

2、身教重于言教, 不能学生动手, 老师旁观。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 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重形式不重本质。学生学不如不学, 因为学得使学生更糊涂。

3、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 成绩均有提高。

4、理论融于实践, 理实同步提升。

如果教学中将理论融于实践, 突出实践地位, 采用边做边学的教学形式, 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思考, 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一山.中等职业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11

关键词:课程目标 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模式 学习情境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59-02

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岗位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1 课程教学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利工程测量技术贯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初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施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因此,水利工程测量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重要支撑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培养目标、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校企共建课程。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施工员、测量员、监理员、造价员、工程管理员等岗位群实施一个完整工程建设项目所需工程测量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出发,改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开发基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过程的课程,从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提炼出典型的水利工程测量任务,每个任务再分解为2~5个学习情景,做到每个学习情景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单项工作过程。锻炼学生测控地形地貌和工程放样的操作能力,重点在工程放样。边学边做,学做紧密结合,学生练就过硬的测量仪器操控动手能力和工程放样、计量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规范、诚信品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敬业精神。

(2)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对测量技能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体现了职业岗位需求,也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职业性。通过课内训练、综合训练、测量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习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性;《水利工程测量》是在校企间不断的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开发的,根据《水利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和校企技术培训的需要,在教学组织上,对《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结合工程施工的特点,采用单独学期,我们与富凯龙水利水电集团、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挂牌成立两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基地”,以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紧密型校外教学环境——“厂中校”为目标,结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由学院提供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企业提供工程项目、场地、大型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将教学延伸到企业。校企联合举办工程测量技能竞赛,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开放性。

(3)本课程工作任务。按照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的思路,通过对水利工程测量课程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识读地形测量图;进行地形测量、渠道、道路与桥梁测量;大坝施工放样、房屋建筑施工放样;水工建筑物变形观。

工作任务与学习项目见表1。

3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

3.1 密切结合本课程的要求,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3.2 教学方法、手段

按照测量基础理论和仪器基本操作及分组,采用项目实训方法进行教学。

(1)测量基础理论和仪器基本操作教学。将基础理论分解为三个任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逐一进行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反复操作和实践,并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学生逐一完成所布置的教学任务,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角度、距离和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熟练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第一阶段每个同学的测量实训结果、作业、课堂考核作为该阶段的成绩评定。

(2)分组进行项目实训教学。将任务分解为校园地形测量、渠道测量;大坝施工放样、房屋建筑施工放样;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或承揽生产任务。小组成员需协作,熟练应用第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完成实训任务。根据小组提交的实训成果和自评结果,结合教师现场抽查的考核结果进行第二阶段的成绩评定。

综合两阶段的成绩评定,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标准。

4 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考核评价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评:(1)学生独立操作计算考核;(2)分组项目实训考核成绩,分组实训中的实际操作、组织协调能力;(3)考勤、纪律考核;(4)仪器保管爱护。

学生人成绩根据以上四个主要方面,并由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评定。

5 教学场地和条件、其他教学资源

我院校区具备良好的室内、外和多媒体教学条件,校园就是实训场,适宜进行测量基本理论操作和仪器基本操作的教学及控制测量的实训;根据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在两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测量实训,把企业作为大课堂;红领巾水库地形复杂,同时具备水利工程建筑群,可用于地形测量。

学校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见仪器类型,配备了DS3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莱卡电子水准仪、DJ6、DJ2光学经纬仪、DJ2电子经纬仪,一些国产品牌全站仪、GPS等,以及各种测量内业计算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地上手各种仪器设备,迅速熟悉各种工作方法。

6 学习情境设计程序

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景设计程序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1)资讯。分析基本资料,明确测量任务,搜集参考书籍。

(2)计划。学生分组制定测量工作计划。

(3)决策。学生对计划阶段制定的工作计划修整完善。各小组到讲台前讲解并展示其工作计划;教师参与挑选两小组的工作计划分析、评价;老师肯定合理的,正确的计划内容,分析评价其他计划内容;学生讨论并修改各自计划,老师解答疑问;最终确定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能独立完成测量工作。老师提供类似工程的参考资料和设计图,对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性讲解;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工作;在学生实施过程中老师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5)检查。学生自查或交互检查测量成果,提高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先对成果进行自检,并自评成绩(指导教师提供统一的、规范的“测量成果检查表”);再对成果进行互检,并评定成绩。

(6)评估。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地评价,明确今后需改进的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评价;与学生进行专业会谈,确定修改内容;分组讨论,表述自己自评结果;老师填写教师评价表;并作总结。

理实一体化课程 篇12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教学,理实一体化,设想

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中职电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和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实训基本功》 (或《电子技能与训练》) 及《仪器与仪表》这三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课、必修课。现在, 这三门课程是分别开设。将这三门内容原本互相关联的课程分开来上, 教学效果较差。为改变这一现状, 现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以项目为主线, 突出技能培养, 强化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 以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 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工艺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属于电子基础理论课程, 它是学习电子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分两篇, 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现在, 学生基础差, 学习电子专业理论课相当困难, 普遍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感兴趣, 其学习的效果也较差。

《电子实训基本功》 (或《电子技能与训练》) 是电子专业学生入校后,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一门技能实训课。该课程内容包括元器件识别、测量、焊接技术、识读电路图、整机装配。本课程采用项目法教学, 学生上课目的也较明确, 学生动手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受电子专业知识的影响, 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动手、不敢动手。

《仪器与仪表》是一门培养学生利用电子仪器、测试和维护电子设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实训课。针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 讲述指针式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电子电压表、直流电源、扫频仪、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与维护。现在由于部分仪器只能讲述基本操作方法, 没有实际电路测量, 以致学生兴趣不浓, 知识掌握不牢, 甚至出现不愿动手操作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三门课程的现状, 现拟对这三门课程的改革提出如下设想:

1 教材改革

现在, 这三门课程是分别开设, 并分开来上。将这三门内容原本互相关联的课程, 分开来上, 有时出现重复教学的问题。如《电子实训基本功》中, 在讲述电路原理时, 往往需要补充《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知识, 学生才能听懂;在讲述元器件的检测与电路测试时, 往往还需补充《仪器与仪表》中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了解决重复教学的问题, 并使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针对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与就业所需专业知识要求, 现将三门课程进行整合, 重新编写教材。我校电子教研室已经初步编写了本教材, 全书分为5个实训项目, 每个项目包含《电子技术基础》中一个或多个重要知识点、每个实训项目都能用到一种或多种仪器 (或仪表) 。

2 课堂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思想, 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打破教室上课的形式, 将该课程全部教学都放在实训室上, 把整书内5个操作项目, 进行分项教学指导。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仪器与仪表》课程实践的问题, 也推动了理论学习, 从实践到理论, 又由理论到实践, 有机地实行了“理实一体化”, 这必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3 实施步骤

由于此次课程改革, 力度大, 牵涉多门课程, 实施过程分4步:

第一步, 教材编写。编写实用的“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材。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项目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

第二步, 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 有些常年只上基础课程, 很少上实训课或辅导学生实训。为能胜任改革后课程教学, 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通过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 让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以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 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第三步, 硬件设施的完善, 建设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第四步, 实训项目材料的准备。在每期开学前, 将项目课程中所需的材料准备齐全, 以便“理实一体化”教学地有效实施。

4 教学质量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其中实训考核需完成5个项目的装配与调试, 每进行完一个项目, 就考核一次。理论考试采用模块化, 每上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 就考试一次, 并将每次的考试成绩与每次考核的成绩纳入总评分数, 期末进行总评, 其中各实训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占总评分的40%, 各理论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占总评分的30%, 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30% (其中出勤占10%, 作业占10%, 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10%) 。

总之, 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已成为职业教育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在于项目的构建并编制出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备课的难度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 相应的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 也是本教学改革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我相信,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翔.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采用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12) .

[2]谢颖.中职电子类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科研天地, 2009-12-02.

上一篇:郭明义精神下一篇:农田灌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