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一体化(通用7篇)
军地一体化 篇1
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战场空间对物资的需求呈现出非线性变化,物资需求的不均衡要求物流系统必须随战场局势的改变而灵活转变物资的流向与流量,这就需要在整个战场范围内实施一体化保障,建立前方与后方一体化以及军队与地方一体化的后勤保障格局。另外,只有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才能充分利用军地物流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发挥军地物流的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军费开支。
1 军地一体化物流的概念和理解
军地一体化物流是指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联合发展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分割局面,依据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在总量和总体上将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中具有通用性、共享性、可转化性的物流资源,进行有选择的整合和优化,建立起的高度统一、相互融合物流服务体系。军地一体化物流的理想状态,有6个特征。(1)物流基础要素一体化。具体表现为物流设施设备一体化、物流人员培训一体化、物流信息一体化、物流理论一体化、物流技术一体化等等。(2)物流技术标准一体化。具体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信息及作业等技术标准的一体化。(3)物流运营的规范化。指在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中,军地双方遵守共同的规范,依据相同的规则进行运营组织和管理,高效地完成各种物流业务,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4)物流评价体系的一体化。指在一体化物流系统中,对同一物流事务,军队和地方作为平等的主体使用同一的评价体系。(5)权威的管控机构。(6)完善的法规体系。
2 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大力推进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后勤变革为前提,以国家整体经济力量为后盾,着眼未来军事斗争物流保障的需要,立足国内物流资源,认真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挖掘潜力,因地制宜,科技先行,力争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里完成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保障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物流基础。
2.2 建设目标
2.2.1 近期目标:依靠社会资源,与社会“大物流”建设保持同步和衔接
此阶段,军事物流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依靠广泛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大物流体系保持一致。其一,要加快军事物流系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加强对各个部门物流建设的统一筹划和整合,建立军队物资联合储运系统。其二,要在仓库网点和交通网络上与地方物流业相互沟通,使物流系统形成军地一体、相互支援的格局。其三,要对国家与军队之间的各种物流信息网络进行联网,使物流各节点之间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其四,要进一步完善后勤动员体系,积极构建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使军队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征用征调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2.2.2 中期目标:逐步发展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军地物流系统
走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发展方式,逐步完善军地联合物流保障。其一,平时军队物资采购机构保持以野战为主,精干高效的专用物流保障力量,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把大量的军地通用性物流活动交给物流服务商,最大限度地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物资生产,要逐步实行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化和军品生产社会化。物流供应,要实行军地联供。对通用物资,实行军队统筹、军地联供,使军队物资供应与市场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就近就便供应的要求,以减少物资周转环节,提高物资供应保障效益。物资储备,要依托社会仓储设施储备通用物资。其二,物流基础设施社会化。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输油管道、医院等基础设施具有军民通用性,平时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战时又可为军事行动服务。其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军事物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2.2.3 最终目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军地一体化物流
此阶段也是军地物流一体化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在此阶段相对独立的军队物流系统与地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实现军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如果军地物流在各方面到达到了一体化,那么军地一体化物流也就建设成功了。
2.3 建设的原则
2.3.1 军民一体,保持特色。
军事物流网络布局的区域性和有限性,决定了军事物流保障必须走依托社会、军民兼容的道路。与此同时,由于军事行动的特殊性,许多军队专用物资的保障只能由军队物流系统来完成,由此形成了一条与地方物流不相容的军队独立运作的保障渠道。
2.3.2 平战结合,加强战备。
和平时期军地双方可以相互促进、稳步地发展军地物流,但军事物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战时“保障有力”服务的,战时物流是平时建设与发展的牵引和归宿。所以,要处理好和平建设与战时物流的关系。在平时的一体化物流建设中,要时刻加强战备,完善平时向战时的转换建设,在人员素质、保障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要适应军事物流保障的特殊需要,使得能够保障部队在战时或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物资需要。
2.3.3 明确目标,兼顾利益。
军队物流系统是为了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而设置的,必须以实现军事效益为前提,故不能够仅仅以经济效益的好坏来评价其功能作用。但把军事物流封闭在一个狭隘的天地里,作茧自缚,甚至一味强调其特殊性而丝毫不计经济效益,同样也会造成军事物流萎缩和衰败。
2.3.4 系统配套、稳妥推进。
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应当做到层次适当,职责明确,要素齐全、力量均衡、功能配套、结构完整。军地一体化物流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并形成不同的分体系,要把这些独立的子系统建设好,一些相关的配套建设要跟上。
3 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
军地一体化物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兼顾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立足军地物流系统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流形态,要加速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强相关措施的建设。
3.1 确立新的军地物流联合发展观
转变观念是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及发展的前提,在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克服陈旧观念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起步。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方面的地方物流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考虑军事物流需求和战时物流需求的情况存在。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发展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国防安全意识,使得政府、企业、个人等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趋势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高度,建立正确的军地物流联合发展观念。同时,正视我国的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认清差距,牢固树立起迎头赶上的新观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动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建设与发展。
3.2 编制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与发展规划
(1)加快军事物流系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2)国家应该承担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的未来需求预测和总体布局规划,并制订军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计划,为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打下基础。(3)政府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激励军队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合作的利益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军队及地方政府将物流设施发展规划融入上级政府的总体规划,由上级政府负责协调各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规划。(4)在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建设中,应该尽可能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尽可能地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3.3 强化政府在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中的组织与协调作用
现阶段,政府要克服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的体制及机制障碍,采取合理有效方式,在能力所及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要发挥推进作用。要运用行政管理和财政政策等手段,完成制定我国的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大政方针,推进我国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2)要担当组织作用。加强政府的组织职能,在政府有力的组织下,完成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建设、管理与协调。(3)要加快发展扶持。政府扮演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的组织者角色,并非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运作,而是通过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扶持符合我国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的总体方针和有利于提高我国军地一体化物流发展水平的相关项目,达到加快一体化物流发展的目的。(4)要实施有效的管理。由于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必须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以便军地各个相关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
3.4 完善军地一体化物流的法规体系建设
一是在纵向上,国家应根据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的需要,分别制定相关的法规和规章,明确军地各级部门在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中的工作内容、分工及职责权限。在横向上,国家各部委及军队有关业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系统的制定有关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有关的法规及规章,具体明确军地物流一体化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分工及职责等。二是组织力量对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增强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可操作性。三是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执法力度,纠正有法不依的现象。
3.5 注重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动员预案建设
在平时,必须充分做好针对应急事件的军地一体化物流由平时向战时转变的预案,使动员预案逐步做到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周全细致。一是分级编制平转战预案。军地一体化物流动员应该分级编制,层次越高,预案管辖范围越大,预案就越具有原则的规定性。层次越低,预案就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一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预案体系才能体现出全面和具体性要求,把一体化物流的平转战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应急预案建设。近几年,国家已特别注意社会应急机制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迅速建立起应急机制。从这个角度上看,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动员预案也应包括应急方面的预案。三是注重预案演练。做好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平转战预案后,还要加强演练,检验效果。要采取实例分析、想定作业、网上演练等方法,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有计划地组织军地物流人员室内作业训练,使各级指挥员熟悉掌握组织指挥人员的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战时“供得上”的指挥能力。
3.6 开辟军地一体化物流的对外渠道
一是建立和完善对外军地两用的物流技术合作交流的基础结构,实行技术标准国际化。二是加强军地两用物流产品的对外贸易,完善和强化军地两用物流技术成果转化和国际贸易传达、交流的中介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快潜力开发国际化步伐,有选择地进入国际性组织,注意引进来源的多元化,重视同美、日、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徐东.试论加强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J].后勤学术,2003(3):17.
[2]徐起.军民兼容保障体系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荐华.政府经济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4]斯蒂格里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5]王宗喜.军事物流概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费思量的军地联合演习 篇2
这次演练无疑是对美日宣布下月将要举行的联合夺岛演习的回应。从内容来看,此次联合演习耐人寻味。
演习的名称为军地联合维权演习,并没有使用作战或者军事的字眼。由此可见,我国尽量将钓鱼岛问题限定在民事海域冲突的层面,不会轻易上升到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阶段。
当然,带有民事背景的军事行动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要让军事单位习惯民事行动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往往与军事条例有所不同。例如,在此次演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民事部门而非军方。军方主要的工作是武力展示和武力控制。而在军事行动中,军队的主要作用是侦察、攻击和摧毁。
这种行动守则上的区别其实是核心价值观区别的反映。民事及警察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在于法律允许情况下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可能包括暴力的元素。而军队作为战争机器,为了军事目的几乎可以无视任何法律和规则。在行动中,警察则很少会为了行动的胜利,随便炸毁房屋或者攻击非犯罪人(例如穿透人质身体射击背后歹徒的射击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警察在开火或者实施攻击前进行足够的警告。但这些在军事行动中都被认为是有害的程序。
军地联合行动要将这些核心理念存在巨大差异的单位融合在一起,必须建立一套非常有效的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部队行动守则并无这方面的内容。即便是类似的国防动员法,仍旧未在立法机关讨论,甚至在军内都没有通过。
美军则不同。冷战结束后,在《武装部队联合作战条令》中,美军就将军事行动区分为战争与“非战争行动”两大类。其中有专门的行动指南规定:出现非战争危机时,美军如何和其他政府部门、民间机构以及志愿者团体,甚至非美国本土民事机构进行合作。有专门负责此类行动的参谋人员在行动中加强到基层单位进行指导。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联合指挥中心,约定民事部门和军事部门的指挥权限。这种指挥权限可以是全权委托式的,也可以是条件约定式的。例如,可以约定航母作战群的司令员作为联合行动总指挥,所有的行动方案以及指挥都由航母战斗群司令最终定案。
此外,还可以进行阶段式的接力指挥。以此次演习为例,演习前半段主要以地方行动为主,军队只是作为支援和后备单位存在。因此,演习阶段初期可以由民事单位的主官担任总指挥。其后根据情况的变化,一旦军队成为主要角色,民事单位作为协同单位出现,则指挥权力移交,同时提前约定好军队负责接任总指挥的领导班子以及协调的方式方法。
除了指挥部的协调工作之外,通信联系同样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武警、公安、海监、军队各有自己的一套通讯频率和密电程序。因此,它们在信息共享方面也存在着障碍,未来一定要通过技术整合搭建一个新的信息共享平台。
出于保密和电子对抗的原因,军事单位不能随便开放自己的通信平台。但是相关单位可以通过现有的商用通信网络进行整合,并且要和原有的保密系统进行有效地物理阻隔,避免因为信息共享而造成的泄密事件。维基解密所透露了不少美军机密档案,就是源于反恐战争之后多部门信息共享,出现很多漏洞,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军地一体化 篇3
关键词:军地一体,物流,内涵
1 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定义及内容
所谓“军地物流一体化”,是通过对相对独立的军事物流系统与地方民用物流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充分发挥民用物流系统对军事物流系统有效补充和促进作用,实现军民物流兼容部分的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
在具体内容上,军民物流一体化主要包括物流资源一体化、物流技术应用一体化、物流标准制定一体化和物流人才培养一体化四个层次。物流资源一体化是为了避免物流资源重复、提高资源使用率、节省开支的重要途径。应该在充分考虑国防需求,统一规划、设计、建造物流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军民物流设施设备的通用性,通过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实现资源共享。物流技术应用一体化是将物流系统中最为能动的要素———技术,在民用物流领域和军事物流领域内达到兼容,并结合实际把民用物流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军事物流中,形成军地相互交融、互为一体的技术开发平台。物流标准制定一体化是为了避免军事物流重复民用物流的工作,综合考虑军地的需求,以地方带动军队,建立军地适用的统一标准。物流人才培养一体化是军地双方立足全社会物流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把军事物流人才教育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育效益。同时,军民物流人才在一定的制度下自由流动,军地双方共享物流人才资源,形成物流人才互动的机制。
2 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2.1 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是建设现代物流的需要
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分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系统化、社会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军地物流的发展要走系统化、社会化之路。另一方面,军地物流在内容、理论、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军事物流植根于社会物流这一大环境之中,在根本利益、基本技术等方面与地方物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可以从地方物流直接吸收先进的方法、理论成果,借鉴地方物流的成功经验,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创造出较高的军事物流效用。发展军地物流一体化,可使军地物流之间互相渗透,相互支援,共同促进现代物流的繁荣和发展。
2.2 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是消除军地物流分割现状的需要
由于受传统物流观念与物流体制的束缚,地方物流与军事物流长期处于相互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军地物流部门在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技术标准制定、物流组织管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是自成一体。首先是军地之间的分割,军地物流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其次是地方物流内部的自我分割,物流的各项权力分散在铁路、交通、外贸等部门,无法形成统一协调,导致物流效率不高。三是军事物流也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物资按类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形成一体化的保障体系。这种分割极易造成资金、技术、设施的分散,造成物流效益低下。因此,发展现代物流,迫切需要彻底破除狭隘的传统观念和部门分割现象,从系统化、一体化方向去发展军地物流。
2.3 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是增强战时保障能力的需要
现代战争呈陆、海、空、天、电多维态势,敌对双方攻防速度快,对物资的需求迅猛增长,且呈非线性变化。物资需求的不均衡,要求物流系统必须快速反应,并在保障过程中实施准确调控,随战场形势的改变而灵活转换物资流向、流量,否则就会错失保障时机。因此,战时军队必须依靠顺畅的物流渠道,以获取充足的物资。这就要求军事物流必须和地方物流的建设保持同步,技术标准、理论体系、管理制度方面“无缝连接”,才能高效率地把物资快速输送到战场。同时,战时军队必须依靠大后方,需要动员地方物流企业支援前线。所以,平时就必须抓好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战时有效保障战场物资需求。
2.4 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是降低物流费用的需要
物流费用是物资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搬运费用、信息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各项费用。物流费用在一国GDP所占的比重越高,说明物流发展越落后,效率越低。据世界银行估算,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通常只占GDP的10%左右,我国则高达16.7%,我军的实际物流费用占采购额的比重可能更高。军事物资从生产企业转移到军队用户,通常要经过地方物流和军事物流两大系统,要降低军事物流费用,就必须双管齐下,抓好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地方物流在技术、理论、科研、规划等方面的合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无效劳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
3 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的途径
3.1 加快军地物流一体化的立法
在利用军外物流资源方面,世界各国均采用了立法的形式。西欧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在利用民间力量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当通过商业途径不能满足部队军事需要时,则按法律程序来保障部队的补给和其他需要。美国有《国防动员法》、《商船法》、《民航后备队条例》,法国有《军事交通法》,德国有《交通保障法》、《交通管辖权限规定》,俄罗斯有《联邦动员准备与动员法》等。
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立法力度还不够,应加大法规建设力度。完善严密的法规体系是军地物流紧密协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军地物流一体化的标志。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区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把物流动员纳入《国防动员法》法规体系,使之成为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层次是在《国防动员法》大框架下,区分平时与特殊时期,对不同时期的军事物流运作规范、风险防范、保障措施、评价标准、工作程序等进行具体规范,从法律层面打破国防资源的军地界限,使军民物流一体发展有法可依。
3.2 加强军地物流一体化理论研究
构建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是加强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的首要目标,而加强军地物流一体化理论研究,形成军地共用的军地物流一体化理论,则是完善和创新现代物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各国,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的共同发展,都源于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方面地方物流是军事物流的载体,很多物流新思维、新理念都来自于地方。另一方面军事物流有其特殊的目的性,以追求军事效益为最终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时效性要求,在理论上具有浓厚的军事特色。所以在军事物流实践中能够创新出许多具有军事特色的军事物流理论。比如,军事物资储备优化理论、军事物流成本理论、战时物流勤务理论、战时物资联勤保障理论、军事物资供应链理论和物流场理论,等等。因此可通过军地物流部门联合研究、军企联合科研、军地协办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军地共用的军地物流一体化理论。
3.3 推进军地物流技术标准一体化
推进军地物流技术标准一体化建设,既是现代物流管理标准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国家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军事物流技术标准体系虽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以我军后勤物资包装和托盘为例,目前已正式颁布实施了GJB1918-94《托盘单元载货》、GJB183A-99《军用平托盘基本尺寸和额定载货量》、GJB184A-99《军用立柱式托盘和箱式托盘基本尺寸和额定载货量》、GJB182A-2000《军用物资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等系列标准,但仍有不少标准还没有制订出来。又比如,在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己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物流领域第一个基础性标准,但在其中基本没有军事物流方面的《术语标准》。因此,军事物流部门不仅要加快制定军事物流方面统一性的通用标准,而且还应加快制定各行业的分系统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形成军事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以满足军事物流发展需要。
3.4 选择第三方优化利用军外物流资源
第三方物流是重要的社会物流资源和军外物流保障力量之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合理寻找外部资源、增大力量、实施一体化物流的有效手段。通常可以把第三方物流使用在两个主要的方面,即武器系统保障和应急保障。要通过合同和军事条令,使第三方物流为军事行动提供保障和服务制度化,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指导原则,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代价。但是,第三方物流不能替代部队的力量。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是增强军队的能力,并为满足军事物流保障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或优化机会,而不是替代部队力量。第三方物流可以部署到整个作战地区,根据部队受领的任务、敌情、地形及可用时间,可在适当条件下将第三方物流部署到整个作战地区执行任务。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军事行动中,使用第三方物流可能会降低灵活性。为适应作战要求的变化而改变第三方物流的职能活动,可能需要修改合同。因此,某些战场任务不能交给第三方物流去执行。
对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员的直接监督权通常属于第三方物流,但军事指挥员对第三方物流人员具有指挥和控制权。对第三方物流人员必须由国家和军队共同设立的审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从事军事物流活动的健康和资格要求,并经过部队组织的专业化军事训练和资格考核后,方可选用。
同时,必须将第三方物流保障合同纳入整个保障计划且有应急保障计划。部队必须保持足够的战场能力和保障能力,如果第三方物流不能完成其合同责任,必须有应急计划安排相应的保障,使保障工作能继续下去。即我军物流业借鉴地方物流改革的经验,发展军内第三方物流,走专业化的道路。在军内建立物资配送体系,以后方物流基地为依托,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配送到部队,以完成保障任务。
3.5 大力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储备队伍
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需要高技术军事物流装备,更需要掌握高技术的军事物流人才。任何对策都是靠人去制定和执行的。在军外物流资源利用问题上,只有对物流各个方面都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才能不受所从事的专业局限,在范围广泛的物流领域有效地把握对军外物流资源利用的关键。军事物流技术储备应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建立布局合理的高技术人才储备基地。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三沿”地带(沿江、沿海、沿铁)科技资源更为丰富。要在军事物流潜力调查和可利用程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预编、预任、预训,使每个基地都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军事物流预备役人员和专业化民兵队伍,以适应战时扩编军事物流部队的需要。
4 结束语
军地合作助力北斗扎根浙江 篇4
此举是军地双方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发展战略,推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北斗行业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信息消费,建设智慧城市、服务民生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签约仪式上,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厉敏和总参测绘导航局副局长杨宝峰代表双方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金如和总参测绘导航局局长薛贵江分别致辞。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刚、省级有关部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军地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据了解,总参测绘导航局是北斗卫星运行管理、资源调配、应用管理的机构,掌握着北斗应用资源、技术标准、北斗技术应用审批等资源,负责推动北斗军民两用,以及北斗导航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应用。目前,在北京、上海、江苏、陕西等省市都开展了北斗产业的部省(市)军地合作。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全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展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职责。
两者的合作,是开展军地战略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根据协议约定,军地双方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积累寓军于民、统筹发展的创新经验模式,推动自主卫星导航技术在浙江率先应用推广,促进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健康成长。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全面合作,共享建设成果,惠及军地应用。
到2015年,完成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产业综合应用示范、北斗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代表的重点工程,夯实应用基础;优先推进以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为重点的一批政府应用工程,垂范应用模式;出台产业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引导市场应用;建立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渠道和机制,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模式。
2016~2020年,集聚一批北斗卫星导航核心技术领先企业和应用服务龙头企业,建成国内一流的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形成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拥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自主品牌;不断提升北斗导航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开拓服务国际市场。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集聚区、应用服务的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验区、技术标准的创新区。具体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战略合作:
一是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导航、位置、授时、信息交换、授权许可、安全认证、呼叫服务、方案解决、多媒体应用、产品宣传展示、技术培训等北斗导航服务项目,开展北斗在海洋、交通、气象、城建、农业、电力、通信等诸多行业的应用,推动形成区域北斗位置运营服务体系。
二是共推重点行业北斗应用。服务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以及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应用需求,率先在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特种及公共车辆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高精度授时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加快重点行业的北斗应用。
三是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支持总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增强系统建设、完好性技术、可用性技术、信号模拟及检测技术、应用产品、标准规范等方面共同开展研究,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
四是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支撑,打造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
五是共同扶持产业化实体建设发展。支持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联合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组建浙江北斗平台公司开展浙江北斗位置信息综合服务,促进其成为区域北斗产业发展龙头。
北斗事关国家战略安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太空中分布着数十颗导航定位卫星:美国32颗,俄罗斯29颗,中国14颗,欧盟4颗。其中,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唯一能够独立提供全球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导航系统(GLONASS)也正在向全球服务方向发展。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建设采取试验系统、区域系统、全球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至2012年底,已完成第二步发展目标,即通过14颗导航卫星的组网,完成亚太区域导航系统建设任务,投入正式运行,并开始向民用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服务;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35颗卫星组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浙江卫星导航产业基础雄厚
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先后印发的《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中,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加快北斗导航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北斗的车载(船载)导航、智能手机等终端,明确启动实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综合服务平台、导航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中心、北斗综合应用示范等工程建设,形成北斗导航综合信息服务支撑体系。浙江省在北斗芯片、模块、终端、应用各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我国军地预算制度及其改革措施 篇5
关键词:预算法,综合预算,绩效预算,零基预算
一、我国财政预算制度
1、综合预算制度
为了解决公共财政收支肢解成预算内、预算外、制度外三张皮问题,我国推行了综合预算改革,取消了预算外资金,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统一完整口径预算。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与之相配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调整改革,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2、滚动预算制度
传统观念认为,年度预算审查要侧重于预算收支平衡性。对于政府跨年度建设项目来说,年度预算平衡审查往往忽视整体效益,不能够有效覆盖整个项目建设任务资金需求规划,导致预算约束软化,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预决算严重割裂,地方严重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缺乏客观依据,“跑部钱进”现象层出不穷,无法提前预计转移支付规模。为此,国家强调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严肃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进预算控制方式,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减少收入时不再做预算调整。这一改革,原先预算平衡打破或突出预算赤字规模,改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
3、绩效预算制度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整体部署,各级政府围绕考察预算支出的效益,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试点开展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政府预算管理绩效化的初步探索。并在预算编制阶段尝试纳入绩效评价信息,作为影响年度经费安排的重要因素。即权衡年度预算项目时,要求对上年度原项目执行的绩效信息进行考评和分析,并纳入预算项目备选和排序流程,通过预算执行和预算安排的挂钩,逐步改变以前各级预算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确立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
二、我军预算制度
1、零基预算制度
2001年1月23日,中央军委批转原总后勤部《军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军队预算编制方法改革正式实施。积极适应国家预算编制改革要求,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逐步在军队得到了推广。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主要是在项目经费(建设性经费)中实行,而维持性经费基本上是按照《公务事业费标准》编制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对将要安排的年度经费,不再参照上年的基数安排,而是重新进行全面的审核。对拟预算安排的有关项目经费,由团以上单位部门提前一年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然后逐级报总部审批,总部批准项目计划及预算,于年初下达团以上单位部门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和调整。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做到预算项目细化,将有关项目的名称、性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上管部门、经费安排等都要明细化,便于财务部门组织实施保障、会计核算,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完成任务,审计部门实施监督,加强和规范了经费的预算管理。
2、预算配套制度
2001年,总部颁发《军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7年陆续颁布《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军队预算科目》、《军队事业经费管理规定》等。依据法规文件为指导,先后在全军各级部队推行以综合预算、分类预算、零基预算、细化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上下结合、分工协作、分类科学、调控有力”的预算新体系,为科学配置财力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框架。围绕加强预算管理,相继推出了资金集中支付、物资集中采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行政消耗性费用管理、公务卡支付结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的设置,全军战略资源统筹规划有了明确机构统一负责;总部出台事业经费绩效管理办法,为军费预算执行评价和军费绩效评价提供了法理支撑,这些为建立我军特色的规划、计划、预算、执行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相关启示
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改革,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作战指挥体制,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军费预算制度成为重要改革任务。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技术手段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军队预算制度改革,要在现有预算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PPBE”原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政府采购制度等先进的预算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全面深化军队改革需要,以及部队实际情况,努力实现预算辅助决策分析和自动控制功能,使预算管理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网络化转变,为财力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又好又快支撑。
1、紧密结合任务测算经费需求
推进军费预算制度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把军费预算放置到“需求—规划—计划—预算”的体系中全局考量,更加注重军费预算与作战需求、建设规划、年度计划等安排紧密衔接,以未来作战资源需求为牵引,以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为主导,以现有财力基数为支撑。紧密结合任务实际,建立标准、完善办法,准确测算事业经费需求。目前,直接支出经费需求、建设性项目和维持性项目经费需求尚没有统一的测算标准,致使有的部门怕吃亏、怕担责任,申报经费需求时出现就高不就低的现象。应建立全军统一的测算标准,深入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及时了解标准的合理性,并不断修正。要不断完善经费需求测算办法,更新测算工具,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确保测算结果与事业任务相一致;灵活选用测算计量方式,根据事业建设对于资金和资产的不同需求进行项目分解,采用货币和数量双重计量方式,分别以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和额度作为计量尺度,准确反映经济价值。
2、科学论证重大经费预算项目
设立专门项目论证与评估机构。为对预算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应考虑在大单位司、后、装机关设立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门项目论证与评估机构,具体根据项目性质、大小、要求而定,技术人员以临时抽组为主,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列入预算的重大项目进行论证、评估,比较优劣等级,确定取舍。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2001年零基预算编制改革方案,就要求配套建立预算项目库,以加强项目方案的分析论证。从现状来看,各级预算项目库建设步伐较为滞后,只有少数单位建立,作为基础工具纳入预算管理的更少,这也是导致预算统筹乏力的重要因素。从当前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项目库建设和各项事业任务密切相关,而全军不同类型、级别部队的事业任务差别较大,因此项目库建设主要从规范和明确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层面入手。基于以上考虑,健全预算项目库制度,要两手抓:事业部门建立分项目库,财务部门建立单位整体项目库,并保证两类项目库有效对接。要根据规划计划和年度任务的变动,及时补充更新项目库内容,确保入库项目符合规划计划要求和部队实际。
3、试点推开绩效预算制度改革
为了解决现行预算规模不易掌控、成本效益难以考评等问题,应尽快试点实施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预算是一种追求效率、效益、效果,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也陆续开展了包括财政预算在内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实践证明,推行绩效预算能够有效提升政府财力使用管理效益水平。借鉴政府绩效支出评价探索军队实施绩效预算,建立新型的预算管理体系,是预算制度的一大创新、是我军建设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摆在各级后勤财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总部关于预算制度改革、事业经费绩效评价、财务综合评价等法规为纲领,以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绩效目标导向,改革预算编制形式、方法和内容,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逐步建立健全“规划—预算—执行—考评”绩效预算流程,构建“源头有规划目标、过程有问效监督、结果有绩效考评、考评有责任追究”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推动预算由“投入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转型,进一步提高经费运行效益。
4、全面实施“预资分离”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军费保障效益,推动军队预算改革持续深入,应当借鉴美军经验,抓住深化编制体制调整有力契机,大力推进军队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一是建立专职集中支付机构。结合全军联勤保障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设置垂直化、区域化资金集中支付机构。平时实行“军委后勤保障部—战略后方保障基地—驻战区集中支付机构—区域支付中心”垂直管理,各自负责本区域内机关部队资金集中支付业务;战时则由战区指挥中心直接指挥领导,统一保障本战区作战任务。二是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在集中采购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大额开支实行直接支付的基础上,将授权支付中标准化程度比较高、资金支付量比较大的人员生活经费逐步纳入直接支付范畴,实行人员生活经费集中统供。三是进一步严格经费开支计划管理。预算编制与资金收付分离后,资金支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及时编制月份经费开支计划,各类经费开支计划必须与预算保持一致,经支付机构审核后方可办理支付,严禁不按程序违规支付。
参考文献
[1]邓力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预算制度与预算审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马蔡琛:现代预算制度的演化特征与路径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5).
军地一体化 篇6
此次演练, 极大提升了我省应急通信保障的能力, 充分向外界展示了近年来我省应急通信建设取得的成就, 同时大大提高了跨军地、跨部门、跨企业的应急通信协同保障水平。
演练是以抗洪抢险应急通信保障为背景, 模拟省内达州、广安、巴中、绵阳、广元等地市发生重大汛情后, 对前沿指挥部提供伴随机动通信保障。演练运用军民卫星、短波、移动视频、移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 采取实况模拟、程序推演、异地同步的形式, 对军地联合通信指挥机制构建和日常运行机制, 军地联合通信指挥筹划和联合保障组织实施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演示。
由四川电信、移动、联通应急保障分队组成的四川省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大队首次参加联合演练, 共投入演练车辆14辆, 人员31人, 是参演队伍中规模最大的、技术精湛、开通迅速、保障有力的一支队伍。我省民兵应急大队与军区通信专业部队、防空应急通信分队配合默契、沟通顺畅, 得到了现场观摩领导的肯定。
关于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思考 篇7
一、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背景追溯
邓小平曾明确指示:“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 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需要是不够的, 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 既能打仗, 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1977年底, 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 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 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 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考虑到战士复员到地方工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战士的教育训练就要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 还要学点数理化, 学点工农业知识, 学点外语。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 经过训练, 既能打仗, 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指示, 反映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广大战士的心愿。这一决策适应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需要, 受到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是部队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是地方为部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战士退伍就业的有力保障。通过技能培训, 可以丰富官兵的知识、满足官兵求知成才的愿望, 也为国家、社会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这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 为适应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需要, 利用战斗间隙学习军事、政治和文化, 培养并向地方输送了大批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中央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而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把国家的根本利益、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计划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是军队教育训练的一个新发展, 是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
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要求
第一, 坚持以军队建设需要为主, 兼顾国家建设需要, 使官兵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同学习民用技术的关系, 个人兴趣和部队实际需要的关系。
第二, 以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干部、战士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刻苦学习的思想,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和艰苦奋斗精神, 又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两套本领的有用人才。
第三, 以军队建设的需要为主, 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 要同部队担负的任务和干部、战士从事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军地通用的专业, 通过训练和执行任务达到精益求精;军用和民用相接近的专业, 在训练中适当增加民用技术内容;本职专业仅限于军用的, 安排学习一些民用专业知识和技术。
第四, 以干部为重点, 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对干部, 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中等教育, 发展大专教育。组织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 学习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知识, 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战士, 入伍一年的集中精力进行军政训练, 入伍两年以上的, 增学一些民用技术。农村籍战士着重学习掌握同各地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城镇籍战士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就业本领。
第五, 从实际出发, 广开学习门路。因地制宜, 因任务、专业制宜, 因培养对象制宜, 发挥各自优势, 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三、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现实意义
军地两用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实现科技强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据统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近年来已安排近30万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 每年复员战士人数达到20万人。从而可以看出, 我国每年将有几十万名军人从国防走向社会。他们在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地方的同时, 也面临着适应社会需要, 顺利实现就业, 融入社会, 为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问题。因此, 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强军转干部、退役战士的培训工作, 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这项活动的开展, 使战士的智力得到充分开发, 提高了军政训练水平, 促进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两用人才培养工作使战士的知识面拓宽了, 眼界开阔了, 理解能力增强了。满足了战士求知成才的愿望, 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广大战士不仅可以学到部队建设需要的军事技能, 而且能够学到参加经济建设的知识和本领, 为地方培养和储备了人才。
从地方建设方面说, 培养两用人才, 对国家工农业生产建设是个有力的支援。部队培养的两用人才, 特别是得到地方有关部门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 转业、退伍后大都受到地方的欢迎。两用人才回乡后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事例更是不在少数, 有的已经走上了个人勤劳致富和帮助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实践证明, 培养军队与地方两用人才, 是一件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情。
部队培养两用人才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 是同各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分不开的。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干部, 同时在战士中也开展了学习活动。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低, 同部队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 以促进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基层广大干部、战士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 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既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重要条件, 又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地一体化】推荐阅读:
军地应急08-12
军地两用护理人才06-25
军地联谊发言稿09-10
喜迎八一建军节军地同唱双拥歌范文07-06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影视资源的综述分析论文07-04
一体化06-14
一体化方案07-14
供水一体化10-15
年级一体化10-21
构思一体化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