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一体化

2024-07-24

艺术一体化(精选10篇)

艺术一体化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制度趋于自由、开放,学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腐朽价值观的入侵。高校学生开始盲目跟风,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以享乐、拜金为人生追求。为了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综合型人才,国家开始对当代艺术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当代艺术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为学生步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所以,一般的高校都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在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中融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色彩原理》《美术鉴赏》《中外诗词鉴赏》等艺术理论选修课程,还有部分高校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开设了具有地方色彩的艺术选修课程。

(二)部分高校大力推行文化建设活动。

目前,许多高校组织了许多艺术活动,如服装设计大赛、摄影比赛、歌唱比赛等,并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开展了艺术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动员全校师生的参与,引起学生们对艺术学习的重视。同时,学校也通过校报、广播站、学校官网等途径宣传艺术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高校通过对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一体化的措施

就目前高校所采取的思政和艺术这两种教育互相配合的教育方式而言,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学校领导关于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持有不同的实行理念,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外,艺术教学课堂方法和手段单一,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高校中很少有既精通艺术又精通思政教育的老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一体化的落实;其次,大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和艺术课的学习没有很好的耐心,导致一些思政理论选修课和艺术课由于人数太少而被迫取消;最后,部分高校老师也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在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不好。下面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提高思政老师的艺术修养,丰富艺术老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熟练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出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需要定期参加专业课的培训,学习最新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另外,思政老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积极参加艺术活动,通过自身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在思政课堂上营造更好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另外,艺术老师要多留心时事动态,在课堂上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二)定期举行主题班会。

通过举行班会,进行专题性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进师生感情。根据思政实例和艺术实践来确定有关思政和艺术教育的主题班会。另外,还需要邀请辅导员参加班会,凸显学校对其重视度,确定参加艺术表演人数。另外,要系统地进行工作安排,通过分享案例、展示图片对思政实例进行解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在分析案例的同时,穿插一些艺术表演,如小品、话剧、唱歌、跳舞、朗诵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发挥自身的艺术才华。艺术表演过程应随机抽取,保证每个人都有参与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选出优秀节目,并由辅导员做总结发言。通过开展思政案例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主题班会,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当今时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校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一体化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利用现在的资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改善,促进教育方法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人才的需求量,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建设,增加对人才培养的投资。新时期,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通过将当代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当代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实施状况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出更为完善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校,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熊进.“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思维方式的转换[J].学习月刊,2013(16).

[2]谢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J].科技资讯,2012(8).

[3]王凤志.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方法创新[J].探索,2012(3).

艺术一体化 篇2

关键词: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实践平台;广告设计

前言

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是将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学实践、广告设计创新研究实践和现代广告设计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教学实践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等院校的广告设计教学与科研创新活动、实践生产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创新为形式,以实践生产为目的的综合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就业指导性教学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对广告设计产业学研产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探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广告设计产业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践行现状

(1)师资队伍素质问题。广告设计专业是一个囊括了美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市场学等多种学科在内的综合性专业,同时广告设计活动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所以教学实践活动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教师常年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广告设计思维和理念落后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设计实践教学与现代广告设计实践不符等现象严重,形成了高校广告设计与广告设计企业之间的无形隔阂,阻碍了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践行。[1]

(2)实践性的提升途径问题。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高校和企业,而实现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高校主体与企业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但是当前高校与广告设计企业之间的合作十分有限。以高校主体为主的校企合作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很难组织学生大规模的、长期性的到广告设计企业实践学习、与广告设计实践活动接触。这种实践性提升途径的稀缺和狭窄已经成为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瓶颈。[2]

(3)社会经济主体的投资矛盾问题。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广告设计主体的规模较小,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以获得经济利益为核心目标,对于短期内投入较多的科研活动兴趣不大,这就造成了高等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现实困难。广告设计创新科研活动很难获得外部企业主体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4)学研产机制问题。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高度集成教学、创新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对企业主体和高校主体之间的合作要求极高。但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企业主体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岗位,企业主体需要高校提供优秀广告设计人才。这种处于浅层的“合作”从本质上讲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研产一体化教学。[3]

2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研产一体化模式的践行对策

(1)专项资金的支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优秀学研产一体化教育模式,其与其他教育模式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专项教育资金的充分支持,这种“双元”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主体参与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投资成本问题,吸引更多的社会经济主体参与到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活动中来,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为高等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学研产教学提供实习基地、科研经费支持共同研究创新技术。[4]

(2)校企联合的刺激机制。在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贯彻落实活动中,高校与企业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是重要基础,相应的政府管理主体应该认识到促进校企合作对学研产一体化教学、对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刺激企业主体对校企合作的兴趣,强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刺激机制落实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企业方资质的审查,严格落实合作承诺,签订公正协议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校企合作中高校一方能够切实借助企业主体的力量提升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水平,以吉林动画学院广告学院为例,建立省内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吉林省老韩头食品有限公司、吉林省城邦集团、吉林省吉广集团等省内外20余家企业共建合作机制。[5]

(3)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派优秀教师到广告设计一体化教学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学习,了解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以及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实现方式。第二,鼓励教师到广告设计企业的设计一线近距离学习、实习甚至工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广告设计形式和设计潮流的变化实际。吉林动画学院广告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学习经历,多次选派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到国内一线城市的国际4A广告公司进行实践学习。例如,香港麦肯光明、上海BBDO、北京杰尔思行广告公司等,及时掌握新鲜的广告操作手段及广告案例,传递给学生最有效的实战经验。第三,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以最优惠的条件、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去引进人才。[6]

(4)参与学研产活动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不仅要改善经济政策环境对企业主体的合作需求和合作广度、深度进行激励,同时对高校内部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激励机制也是极为必要的。首先,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奖励项目奖励为推进学研产一体化教学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其次,高校应该建立一套与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水平相应的职称评价配套政策,切实提高教师主体对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水平的贯彻、落实、提高。第三,充分借助高等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自己组织的广告工作室在学研产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师组织的工作室进行规范,在明确的管理制度下发挥个人工作室对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提升作用。[7]吉林动画学院广告学院有效地推进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了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3个,产业平台工作室2个,实践培训基地3个,切实提升了广告设计专业学产对接水平。

艺术一体化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时代形势下,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大约12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涉及领域广泛,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建筑设计、美术和音乐、影视等。因此,数字媒体技术的课程设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目标与定位不同,其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教学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逐渐被引入高校教学中,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高校若要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设备不完善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教学设备则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应当完善教学设备,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基本保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交叉性特点,涉及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游戏开发、影视后期、CG造型制作等,因此这些课程实践都需要高配置的实验室,这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大。但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教学资金,对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设备投入较低,导致教学设备不完善且许多课程实践无法完成,无疑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

1.2 缺乏师资力量支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进步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各个领域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产研“一体化”的教学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传媒科学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但却未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手段,这使得产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开展。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师虽然具备传媒技术,但是缺乏艺术文化底蕴,其知识结构体系单一,同样无法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中准确把控教学进度和计划。

1.3 实践与理论不统一

当前,许多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未能与时俱进,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尤其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或用人单位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其多将学生安排在缺乏创造性的固定工作岗位上。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本无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率。

2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美学和艺术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数字理念、技术和创意的结合点,进而开展一系列艺术创造活动,可见,数字媒体艺术的创造性活动,必须重视技术掌握。因此,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应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程作业、综合练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实践、综合练习与毕业设计都是相互独立的环节,未能形成相互支撑的实践课程体系,这显然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高校若要促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具备艺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则必须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首先,要整合、梳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思考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其次,还要根据大学各个阶段专业课程的不同层次,将实习、创意和艺术认知等引入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中,促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对实习形成正确认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制作项目;进而使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和专业技能训练,将这一项目制作延伸到毕业设计,最终经过长期积累和训练形成毕业论文和设计项目。再次,要依据课程体系,科学地安排这些环节,使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在保持独立的同时,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有序开展。具体而言,要确认实践项目,在大学二年级的认识实习阶段,高校就应安排选题的综合训练,组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兴趣、专业基础,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完成这一设计项目,并鼓励学生认真探究虚拟现实、动漫、网络、影视等方面的知识,进而确立毕业实习、创意实习、毕业设计的项目。此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技能融合训练,鼓励学生在创意实习阶段自主选择项目,并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技术组合训练。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专业知识,打破单一的知识认知,进而产生相关的创意。最后,高校还应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设计理念。在毕业设计、实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积极探索与制作项目相关的设计理念、资料与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制作方案,进而促使其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

参考文献:

[1]韩华静,黄心渊.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

[2]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探索[J].華章,2009.

[3]田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

艺术一体化 篇4

FTA拥有国际化的团队,并以全球的视野、领先的专业技术,力求为业主提供最具创意的解决方案。FTA提供从策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等一体化设计及咨询的同时,也提供生态节能等高端的设计和咨询服务。FTA的设计源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思考,充分考虑项目质量、成本及运营的可行性。以往的经验表明,对于追求高品质的业主而言,FTA的专注和全球化的视野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价值,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目前FTA在中国大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包括超高层办公综合体、酒店、大型的总部基地、2.5产业园区、城市核心区等设计。中国区截止至2011年完成逾670万平方米建筑设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FTA提倡跨领域、跨地域的国际化团队合作,以持续不断的专业化与创新精神引领所涉领域设计进入新的发展历程。

FTA Architects GmbH started its business in China in 2003 and currently has offices in Berlin,Miami and Shanghai.As a professional design group,FTA pursues the brand spiri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Spe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We mainly focus on the design services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s,industrial parks,urban complexes and the core region urban design.

With an international designer team,global vision and leading expertise,FTA strives to offer the most creative solutions to clients.Other than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consultancy services covering scheme,design,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FTA also provides exclusive ecological and energy efficient design and consultancy services.Based on the entire circle life of the building,FTA fully takes the quality,cost and operation feasibility of projects into consideration.The experiences teaches us that for those clients who are pursuing high project quality,our commitment and global vision have brought them more experience of success than value of the project itself.

From super high-rise office complex,hospitality,large-scale headquarter campus,industrial park design to core region urban design,so far we have accumulate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mainland China.Till 2011,we have completed over6,700,000m2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hina and this number is still growing.FTA advocates the crossdisciplinary and trans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iming to lead the relevant design into a new era through its consistent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托马斯·福利智Thomas Fritzsche

FTA合伙人、设计总监

德国注册建筑师

斯图加特大学建筑学硕士

Member of the German Chamber of Architects

擅长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主持过多个高层办公、产业基地、金融办公园区的设计。倡导一种便捷、健康、快乐的园区工作方式给城市增添活力,坚持一种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设计哲学。

施道红Sdone Shi

FTA合伙人、执行董事

中欧链接设计成员

ACMC(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

心)发起人及理事委员

擅长城市设计,对如何在设计中

创造产业的集群效应具有多年的

设计实践

丁洋Ding Yang

FTA合伙人、副总经理

建筑学学士

国家注册建筑师

擅长办公园区设计、超高层

办公楼设计

张亮Leo Zhang

FTA合伙人、副总经理、规划

设计总监

国家注册规划师

擅长综合性城市设计,商务办

公园区规划设计,综合集群规

划设计

《中装》:FTA在2003年进入中国,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因素?

托马斯:FTA在不断升级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在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乃至建筑与区域经济等多维度关系问题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注建筑之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政府的开放和包容让我们觉得中国的建筑设计将大有可为。我们希望把德国的设计理念拿到中国来分享和实践,因为我们认为城市的发展大都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元素,不仅仅要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更要以发展眼光来确保在城市升级的进程中,建筑对于新城市规划的适应性。所以我们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

《中装》: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事务所的整体组织和结构?

托马斯:我们上海办公室现在有将近100名员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壮大中。办公室人员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共有两名设计总监,我是其中一名。所有设计师被划分成四个团队,由两名设计总监及设计董事会领导,通过密切的团队合作,来控制设计作品的质量。

《中装》:很多境外设计公司进驻中国后,合伙人也还是国外设计团队,但FTA不同。合伙人其几位主持建筑师以中国人为主。与其他境外事务所相比较,FTA在中国的发展是不是更有优势?

托马斯:在来中国之前,我们研究了很多到中国来发展的外资公司。我们发现如果在合伙人和设计师中保留大部分外国人的话,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的症状,这对我们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决定招募本土合伙人和主创设计师,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国业主的需求及本土文化。截止2011年底,FTA仅办公和产业园区建筑设计这两项业务就完成了超过670万平米。这种中德合伙人并肩合作的优势无疑快速推动了FTA在中国的发展。

《中装》:FTA在上海的事务所事是不是更注重中国设计师的培养?内部有没有一个相应的激励机制?

托马斯:FTA在中国办公室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我们自然非常关心中国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公司组织的内部培训每周不下三次,内容涵盖技术、材料、项目管理、沟通技巧等各方面。人力资源部每季度都会出培训课程表,任何对课程有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参加。我们还邀请业内外专家来公司做培训和讲座,拓展员工的视野,让他们可以更立体、更全面的思考问题。我们设立建筑旅行基金,鼓励设计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建筑。因为只有真正的去感受、去体验了,才会懂得建筑的本质。

《中装》:我们在FTA的网站看到,企业理念中的专业化指FTA只做城市综合体、主题园区以及城市核心区的设计。这种定位到目前为止有没有给企业发展带来局限性?

托马斯:FTA的主要业务范围涵盖绿色办公、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和核心区城市设计。我们坚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建筑设计市场在经历过十年的发展黄金期后必然会回归理性。业主经历了市场的磨练也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懂得什么样的设计公司是他们需要的。届时,个性鲜明的专业化公司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大而全从来都不是FTA的发展方向,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与其他设计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才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中装》:您个人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是什么?

托马斯:这个问题比较宽泛,不是很好回答。首先我把我自己以及FTA看作是业主们的专业咨询顾问。我们在为业主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为公众利益提供服务。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为业主创造最大化的效益,还应该同时平衡客户及公众利益之间的需求。

我的个人设计理念立足于我成长起来的文化背景。德国建筑背景这个话题很大,简而言之,如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一样,可靠、透明及纯净是我个人作品的基础。

《中装》:能谈谈德国的文化和民族特性吗?德国人普遍的生活观和哲学对于德国的建筑和建筑师有哪些影响?

托马斯:我相信任何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到一个建筑师或任何其他专业工作者的作品。德国设计崇尚极简主义,高品质、少节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当我们单纯讨论建筑或技术本身时,被德国文化影响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如果我们讨论美食,那德国文化一定不是最好的,我猜,法国或中国才拥有最好的美食背景。

《中装》:您从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至今已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设计。您对中国项目的结果感到满意吗?

托马斯:不满意。我想我永远都不会真正感到满意。毫无疑问,我享受我的工作,我热爱在这里做的每一个项目。但在前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我并不十分开心。特别是在中国,规划一个项目时的系统组成非常繁复,牵涉到建筑师、当地设计院、景观设计师以及室内设计师等环节,很容易导致结果效益的损失。我相信只有在一个意志坚强的项目负责人,且愿意能够并被授权对项目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一个好的项目。我试着在我所有的项目中贯彻这一原则,这也成为FTA哲学的一部分,但要说服业主相信这是有必要的工作系统并不容易,而且不是一直都能成功。虽然这样,我们仍不断坚持着。

《中装》:在您看来中德两国进行设计和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不同?

托马斯:中国和德国建筑师对建筑师这个角色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比如,德国建筑师即使只是设计一个很小的店,也会本着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个更好的场所为目标。但许多中国建筑师,很抱歉这么说,通常没有这样的态度,他们更多的是把自己看作业主的雇佣方。德国建筑师可能会为自己的想法作争取,而中国建筑则很快会做妥协和让步。德国建筑师会为自己所要做的所有工作出一个综合计划,并逐步落实这个概念的每一个细节。中国建筑师则更倾向于做一步看一步,当有问题产生时,他们有时会去解决,有时却忽视这些问题,这往往让一个项目的讨论变得更加困难。

《中装》:您已经接触过很多中国的设计师和甲方,您对中国建筑市场有何感触?

托马斯:我认为中国市场正在从美国导向型市场转变为欧洲导向型市场。过去大部分业主会要求很表面化的装饰性建筑,但现在的业主则更关注建筑本身的品质,技术方案及预算。他们非常专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曾去世界各地考察。他们要求的解决方案一般都能从之前考察过的发达国家中找到案例支持。

《中装》:您迷恋中国建筑市场的原因是什么?托马斯:我想是因为:“为人民服务”吧。

IAOC:In 2003,Shanghai office of FTA was established,what’s the situation for FTA Architects at that time?

Thomas:Germany has been recovering and growing from the depression and devastation into the hugest economy in Europe.For half century,FTA has developed a plenty of experiences and solutions in dealing with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human,city,nature and even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its progressing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Further,FTA advanced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Focusing on the Life Cycle of Architecture'.

Chinese cit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in an amazing speed since the period of opening-up.We have foreseen the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s of the architecture market in China.Since most cities develop in similar ways,we then attempted to introduce the advanced German design into China.Regarded as the core element of a city,the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asked to meet the needs of a city,but also highlighted to adapt the urban development.For these reasons,we came to China,we came to Shanghai.

IAOC:From FTA's website,we found that one of your philosophy-"professional"mainly refers to urban complex,office park and urban design of core areas.Would this self-position bring development limitation to your company?

Thomas:Our major fields are ranging from green office,industrial park,urban complex and core area urban design.We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China will inevitably regain its rationality.Major players of which will be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understanding what sort of design companies they are really searching for.Till then,the most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company will also be the most competitive company in the market.We never intended to be a huge and comprehensive company,on the contrary,the emphasis of FTA's growth is to improve our core competitive power to be distinctive company.

IAOC:Could you briefly introduce FTA'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omas:We run an office in Shanghai with nearly a hundred people now,and the number is still growing.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flat,which has two design directors,one of which is me.We have four teams led by two design directors and the design board.Through close team working,we are able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our work.

IAOC:After entering China market,most of foreign design companies will choose to maintain foreigners as the partners of Chinese branch office.However,FTA is different.Your partnersand chief architects are mainly Chinese.Is it giving FTA advantage to develop in China comparing with others foreign companies?

Thomas:Before entering into Chinese market,we have donere searches on anum ber off oreign-funded companies that are already in China.We observed a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inadaptabil it yal way shappened when the partners and designers are mainly consisted of foreigners,which does little help to our company's future.In this case,we decided to recruit local partners and design directors who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lients'needs and loca culture.Till the end of 2011,FTA has accomplished more than 6,700,000 m2of architectures in office and industria park.Undoubtedly,FTA's growth in China has taken great advantage of the mode of China-Germany partnership.

IAOC:Will FTA focus more on Chinese designers'training and growth?Is there any internal incentive system?

Thomas:Most employees in FTA China are Chinese,therefore we highly consider about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We organize internal training more than three times a week,covering topics of technique,material,project management,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o on.The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schedules the courses every three months,which are open to every interested employee.Besides,we invite experts to have training or lecture,through that way out employees are given a broader mind and perspective to resolve problems.We also set up foundation specifically encouraging designers to travel to view the world and different architectures,because only in this way,they are able to feel,experience and realize the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IAOC:What's your personal architecture belief and design style?

Thomas:That is a big question and not easy to answer.First of all I see myself and FTA as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 for the clients.We are working for the clients and we are also working for the public good.Our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just about how to maximize the clients'profit,but also how to balance the demands of clients and the public.

My personal design philosophy is based on my cultural background.It is a huge topic when it comes to the German architecture.In a word,reliability,transparency and purity,as Le Corbusier's theories,are the basis of my personal work.

IAOC:Since 2003,you have done many projects here.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se Chinese projects?

Thomas:I am not satisfied.I think I will never be really satisfied.Of course I enjoy my work and I like the projects I do here.But I am always upset about setbacks we encounter.Especially in China,there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in planning a project,in which architects,local design institutes,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interior designers are all involved.That situation would easily lead to profit loss.I believe a good result can only be achieved when you have one strong minded project leader who is willing,able and entitled to control every aspects of the project.I try to implement it in all projects as a principle and a part of FTA philosophy,but it is not easy and not always possible to convince the clients about the necessity of this system.Even so,we are still working on it.

IAOC:In your point of view,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German when they are design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Thomas:Chinese and German architect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bout the role of architect.For instance,even it is a tiny shop design project,Germans are still willing to do it with the aim of refining the world.Many Chinese architects,I am sorry to say this,don't have this attitude.Instead,they rather see themselves as the servants of clients.German are fight more for their ideas while Chinese architects may compromise quickly.G e r m a n a r c h i t e c t s develop a general idea for everything and then divide it into details,h o w e v e r,C h i n e s e architects tend to work step by step,then when a p r o b l e m c o m e s,sometimes they try to solve it or sometimesthey ignore it.This makes the project discussion even harder.

IAOC:You have met with a lot ofChinese designers and client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ure market?

Thomas:I think the Chinese market is transforming from an US orientated market into a Europe orientated one.In the past,most clients would ask for a superficial decorative architecture,on the contrary,clients now are considering more about the quality,technical solutions and the budget of the architecture itself.They are very professional and well educated and travelling globally.The solutions they required can mostly be supported by cases they have seen in developed nations.

IAOC:Could you introduce the feature of German culture,as well as the nationality?Will German people's general life view and philosophy influence German architect and their architecture design?

Thomas:I believe that any culture background would influence the work of an architect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s.German design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which highly praises the Minimalism,high quality and fewer nodes.Therefore,it is not a“wrong”issue of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German culture in terms of the architecture or technology.But,it is definitely not the best when it comes to the German food,I guess that French or Chinese food would be better.

IAOC:What makes you infatuated with Chinese architecture market?

艺术一体化 篇5

一 大唐歌舞《霓裳羽衣》的盛与衰

《霓裳羽衣》简称《霓裳》,又名《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是唐朝集诗歌、音乐和舞蹈完美融合于一体的艺术奇葩。《霓裳羽衣曲》盛极一时,代表了唐代宫廷曲艺的巅峰;仙境题材、君王所作、贵妃起舞,为这首舞曲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有文人骚客竞相追捧:“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自诞生起就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当时的著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例如,王建、白居易、元镇、杜牧、刘禹锡等人。后人甚至将唐朝的兴衰也跟《霓裳》联系到一起,唐朝盛则《霓裳》盛,唐朝衰则《霓裳》衰,沉迷《霓裳》,以至误国。

然而,名震一时的《霓裳羽衣》歌舞,却在安史之乱后,随着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的陨落,随着梨园弟子的散落,随着大唐的渐渐衰落而衰落,到了中晚唐之后,竟然无人习得此舞。直到喜爱歌舞的南唐后主李煜经过多方努力求得此谱,凭借个人天赋做了一些挽救,但此舞已跟原来唐朝版的《霓裳羽衣》大相径庭。《霓裳羽衣》包含了音乐和舞蹈,至今为止,人们研究《霓裳》,最详实的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的诗歌对此舞曲的歌舞一体做出了巨大贡献。

湘西苗鼓的“三位一体”艺术形式 篇6

一、湘西苗鼓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功能

湘西苗族经过七次大迁徙,才最后定居在武陵山脉的深山老林,过着原始氏族部落式的生活。那时,豺狼当道,虎豹成群,为了驱赶猛兽,苗民最初靠敲打树干、竹竿之类的方法来惊吓它们,给自己壮威。但日子久了,他们觉得这种声音不足以构成对猛兽的威胁,就开始寻找一些更洪亮的声音,如:将树干掏空,或将竹子做成竹帮,使其成为响器。在铜器时代,他们发明了铜鼓,开始用兽皮(主要是羊皮)做成了类似现代鼓的响器(雏形鼓)。由于牛皮的运用,最终演变出了早期的苗鼓,鼓声被用来聚集人群,和发出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信号。

历史上,苗民多次参与反压迫的斗争,在与恶势力对抗的过程中,苗族人民需要巨大的凝聚力用以形成强大的战斗集体。在这民族的生死关头,苗鼓和号角一样起到了巨大的号召鼓舞作用,它穿山越岭,唤醒了沉睡于深山壑谷中的古老苗寨。经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苗族鼓声与苗族人民的心脉跳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就像苗族学者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所述:“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而所居之地,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因此,他们在劳动之余、休闲季节、喜庆之时萌发出对苗鼓的艺术追求,他们在音色、力度、节奏上对原始鼓点进行了加工,并逐渐将舞蹈艺术引入苗鼓的表演之中,特别是把本民族的劳动、文化、生活等内容和片段揉入苗鼓的舞蹈表演之中(像伐木、栽种、梳妆等)。使苗鼓具有了完整的叙事效果,逐渐发展成集节奏音乐、舞蹈表演及逻辑叙事的“三位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使本民族艺术传统和艺术表现得到充分发扬。

湘西苗族,虽然拥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对于本民族的风俗文化只能用口头语言进行传承。因此,湘西苗鼓的继承发展全凭言传身教,各地都有技艺精湛、舞艺超群的鼓手,这些鼓手被当地人称为鼓王,既有男鼓王,也有女鼓王,千百年来,鼓艺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鼓王传承至今的。

当前,鼓王的承传在苗族地区仍然十分盛行。比如:每年的春节前后、农历“四月八”与“赶秋”和“椎牛”等苗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中,以及结婚生子、丰收喜庆、迎客送客等热闹场合,都是他们展示鼓艺的舞台。

苗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审美情趣与追求,他们将美的天赋和灵性融入对苗鼓的感悟之中,在苗鼓节奏和音色异常丰富的基础上,将叙事、舞蹈与表演艺术相互融合,使苗鼓文化成为中国鼓乐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苗族人民用自己的独特体验来表现美、创造美,并通过苗鼓颂扬美,湘西苗鼓可以说是体现了湘西苗族民族思想和美学追求的、富有激情的“第一苗语”。

二、湘西苗鼓的节奏与技法

湘西苗鼓是一种纯鼓(不加入其它乐器)表演形式,和其他的鼓乐相比,在演奏技法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同一个鼓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即打鼓和打边,这是一种鼓点和鼓边相互配合的二重奏技法,鼓点为主奏,鼓边为伴奏,在表演过程中既有传统的节奏特色和技法体系,又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苗鼓通过其特定鼓点的节奏、速度、力度、节拍等变化来体现它的旋法特征,在音响上和鼓边一起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和声织体。

打边是一种固定节奏,它的速度决定着鼓点的速度,起到指挥整个鼓舞套路的作用。由于打边是敲击鼓身的木质部分,其音响与鼓点有着强烈的对比,对鼓点具有和声式的铺垫作用和补充效果。

打鼓边分为打单边和打双边两种。单手打鼓边称为打单边,其节奏有快慢、强弱之分,采用4/4拍子和1/4拍子两种形式,4/4拍子的节奏速度较慢,强弱分明,具有强烈的韵律感,1/4拍子的速度较快,节奏活泼、欢快;双手打鼓边称为打双边,其节奏在速度上只有快慢之分,情绪激昂,气氛热烈,基本采用的是1/4拍子。

在鼓点进入之前,都要先打几个小节的鼓边作为前奏,然后鼓者在打边情绪和速度的渲染下起鼓。有时为了加强打边,常用双人打边形式,以增强音响强度,营造更为浓烈的气氛。

湘西苗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善打苗鼓,所表现的技法堪称一绝。表演以单个的鼓为主体,但表演的人数不等,其体裁形式因鼓点表演人数而定,分为“单人鼓舞”“双人花鼓舞”“四人跳鼓”和“团圆鼓舞”等。

在鼓槌的拿法上,就有握槌、卡槌、抓槌、板槌与虚拳等多种方式,可以拿鼓槌的一头,也可以拿鼓槌的中间。这就派生出许多不同的击鼓方式,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受情绪的影响,击鼓方式还会有所变化,因而产生了许多其他鼓类所不具备的音色。

表演者的身体既可以面对鼓面,也可以背对鼓面;既可以左右侧身击鼓,也可以旋转翻转击之;击鼓的方式可以是用鼓棰打、徒手打,也可以用肘碰头撞、脚踢膝顶;有正手打、反手打,还有背手打,穿裆打;既用单手打,也用双手打等等。

如试鼓、起鼓、揉鼓、拍鼓、惊鼓、碰鼓、玩鼓、收鼓等技法,说明苗鼓具有规范的套路和章法,鼓手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内花击鼓、外花击鼓、绕花击鼓、插杆击鼓、击鼓举旗、交替击鼓、双花击边、掀杆击鼓、下叉和下板腰击鼓等技巧组合,使苗鼓技法具有相当的难度,节奏富于变化,音色十分丰富;在击鼓技法与舞蹈动作配合的过程中,像绕胸花、六点转身、八槌转身、翻腰打鼓、平转身、仙人跳圈等高难度技法更是令人叫绝。

类似躲逃、单立察看、左右察看、雀展翘、美女梳头、欢欢喜喜、喜笑颜开等技法增强了苗鼓的表演性。

像猴亮相、猴摆身、猴扭身、猴抓痒、猴擦痒、转圈圈、攀藤戏秋、猴儿打秋千、丢石吓人、猴儿欢鼓等形成了逻辑性的组合技法,体现了苗鼓的叙事性。

苗鼓力度上的对比和变化,除了性别和地区上的差异外,还随着表演情节的发展,随着表演者情绪的不断变化和推动,自始至终地贯穿在乐曲的每一个乐句和乐段之中。

三、湘西苗鼓的舞蹈特色

鼓和舞常常相伴在一起,有鼓必有舞,只是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鼓舞在形式与内容上各具特色而已。湘西苗鼓同样是一种鼓和舞的伴生形式,它之所以能使人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和审美愉悦,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其高超的节奏音乐艺术,还因为苗鼓舞蹈既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表演性,又具有贴近民族生命内涵的叙事性。

湘西苗鼓的舞蹈表演技巧十分成熟,拥有非常完整的技巧动作与组合体系,像专业舞蹈那样讲究基本步法、腿功、手法以及身体的协调和翻滚,并且注意与打鼓相结合、与面部表情相融通。许多优秀的鼓手还在一些特殊的表演技巧上有所突破,从而使苗鼓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其基本步法有八字步、绞麻花、碎碎步、移步、梭步和磋步等。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根据表现的内容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步法,如:靠步、猴靠步、猴步、踏步、斜丁步、盖步、大跳、小跳等等。在表现一些组合和大的曲目的开始阶段,常常要运用到“半蹲”“吸腿”等腿部动作,进入表现主题后,就会运用到类似武术中的“虚步”“矮桩”“弓箭步”“扫堂腿”等,情绪高涨的时候还会运用“大踢腿”“盖腿”等大幅度的腿部动作。

手的技巧在舞蹈的表演中是最丰富和最复杂的,在变换鼓点技法的同时,还要运用各种基本手法,比如圆手、提襟、大摆、小摆、背手、勾手等,将这些手法配以各种形体动作去表达舞蹈内容。如:左手打鼓右手舞蹈,右手打鼓左手舞蹈;表现梳头、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砍柴、挑担、插秧、割禾、纺纱、打铁、推磨等生产劳动;猛虎下山、观音坐莲、雪花盖顶等武术动作;对各种动物(如鸡、牛、猴等)的动作模仿。

湘西苗鼓在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基础上,创造了属于苗鼓的舞蹈语汇。如男子鼓舞中“鸡公啄米”“霸王举鼎”“大鹏展翅”“黄牛摆尾”“鹭鸶伸腿”“肩锄荷担”等,女子鼓舞中“鸡娘啄米”“美女梳妆”“左右插花”“巧妇织锦”“绣花数纱”“纶麻纺车”等。

通过艺术形式来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是湘西苗族的文化特征。湘西苗族鼓舞不仅有抒情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苗族鼓舞,除了宣泄情感,具有审美情趣外,还具有记录和承传之功效。苗族鼓舞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富有逻辑性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再现出苗族的历史文化与劳动生活等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逻辑叙事的鼓乐文化。

如《四人跳鼓舞》的表演,从洗脸、梳头、背工具出门,到犁田、耙田、插秧、除草、割禾、打谷、挑谷子后愉快地回家,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完整地融入到鼓乐曲的体裁结构之中,丰富而又通俗,形象而又具有逻辑性,充分展现了自己民族独特的艺术语言。

刍议字画一体艺术创作与传授向导 篇7

大家知道,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传承。即反映本民族文化特色, 使其作品“本土化”。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是艺术界公认的审美法则;二是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求得发展, 往往后者更为重要, 是艺术生命力体现的核心内容。为此众多艺术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并创造出许多不朽的作品, 也激励着后人为之奋斗。如果就本文“字画”而言, “传承”该艺术似乎是件易事, 但如何做到“创新”却不易办到。单独从“字画”的字面理解, 他是二种不同概念。“字”是一种符号, 是一种文化经长期演变而来的, 同时承载着人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演变的深刻涵义, 并且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画”则以独特方式, 或具象、或抽象形式表现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与反映。二者表现形式有较大差异, 很难真正融为一体, 如果说有所突破的话, “中国画”具有此功能, 通常作品表现形式是在画面中提字落款等, 这也是东方中国文化特点, 而西方西洋画是不具备这项功能的。这种以字画结合表现方式, 使得艺术家能够得到充分表现和自由发挥, 他是中国民族文化独有的审美特征。

在字画艺术区别和融合中, 除上诉阐述内容外, 还有一项特性那就是字的本身书写形式就是一幅抽象画作品。如中国文字中“火”字、“山”字、“水”字等在象形文中就形象的表达了自然界特征。本身就是一幅画的描述。因此中国汉字与抽象画联系的非常紧密。早期的甲骨文、象形文的出现便能说明这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字的演变, 中国汉字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大的演变过程, 并由象形、指事、会意及形声四种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象形:独体造字法, 属于最原始的造字法, 用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马、鱼、龟等。又如指事: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区别, 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 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等。同样其他会意和形声两种也有其自身的相关内容与意义。五千年中华文字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形成的, 也与历代文人和书法家弘扬中华文化分不开的。尤其是书法家的研究与表达是他们传承着民族文化与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需要, 现代书法艺术的审美需要传承经典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对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基础上创新才是立足于世界之本。就中国汉字书写而言, 现在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对古代文人书法家的临摹与沿袭, 很容易掉进“打井”的怪圈, 而真正需要艺术作品流传并进入艺术史的一定是“转折”式的创新。为此, 笔者的导师洪新发 (湖师美术学院副教授) 对美术书法作品进行了实验性探究, 在作品中增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效果, 并蕴含出另类新书法美学观, 即现代版画印痕书法。

作品里面不仅让人读出许多传统书法的意味, 同时将书法美学融入了版画技法当中, 出现了仅在绘画中才会有的抑、扬、顿、挫与虚拟梦幻班的韵味特征。作品当中, 通常以自然流畅的墨韵、顿挫、收锋、摆尾、黑白分割等笔迹游弋画面, 并且流动的痕迹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如:无中生有、有中生无、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形式。既有即兴制作也有有感而发, 使得作品呈现出较强的生动性、韵律性与节奏性, 这也是书法艺术不太常见的特有审美价值。同时具有版画当中被压饰过的不确定印痕或被规定性的版画专业印痕。即:由均匀上色印刷出平、匀、薄的特性产生了整齐、干净、清晰的美;若印压不均则会出现物理起伏和自然肌理产生的强烈凹凸、晕染、融合、模糊、坚实等美感。此类书法与版画的同一性在于黑白形式居多, 若将两者结合, 就会出现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并存, 精神情感与偶发自然结合, 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悖论式美学。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导师以汉字起源到近代演变过程的侧面内容, 借此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将同一文字内容以字画一体特定审美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为此经过许多年潜心践行与研究, 将其字画艺术巧妙融为一体, 使得字画不分家, 合二为一, 看似字又是画, 同时又区别与书法表现形式, 其视觉性感受或许称之为另类艺术更准确。作品中呈现出字跨代、画跨界的显著特点, 把抽象画艺术元素融入到书法中, 共同组建出奇特的视觉冲击效果, 而且作品中涵盖着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如中国水墨画、版画、画像砖、拓片画、中国印等特点。在此, 洪教授为了能让该艺术形式与同仁们产生共鸣, 并将此技艺传授给我们在校大学生, 帮助我们去拓展新事物, 拓宽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也期待着在我们的艺术生涯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朱玉瑞作品图二放飞中国梦)

在具体的传授中, 首先要求学生艺术创作要立足于本土文化, 关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以及字画中包含的书法艺术、中国画艺术、意象审美等因素。其次要熟悉工具材料性能, 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在创作作品中的功效作用。再次调动学生潜能, 将现有的专业技能巧妙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以创作带基础的方式践行艺术。并要求我们学生在字画作品创新制作中, 掌握相关书法知识, 以及字画的巧妙构成艺术。并强调该因素的把握需要灵感和艺术掌控能力, 并非一挥而就。例如:我在字画作品“放飞中国梦”和“厚德载物”的创作时, 初衷几幅字画分割太清楚, 后几幅又太模糊不清, 达不到字画一体的艺术效果。后经过导师洪教授耐心指导, 从书法的规范性, 画面的抽象美, 整体艺术的掌控, 各字间的艺术变化和整体字画最终预判效果等方面的指导和传授后, 才使我逐渐得到掌握, 并为此创作出多件艺术性较强的作品。

综上所述, 无论是书法还是艺术的未来发展, 必须吸取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营养, 找到一个切合点, 符合现代审美的实验性探索式的方式创作, 才有可能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推向世界, 并且获得艺术界的认可和美学上创新。美术创作是项艰苦而玄妙的创作过程。在这过程中, 创作者要立足于本土文化, 关注前沿艺术动态, 大胆实践, 敢于创新, 依托时代审美需求, 使作品更有深度, 就定能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艺术一体化 篇8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策略

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 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艺术承载着人类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 积淀了深厚的理论体系, 并且开始从纯艺术领域走入日常生活、社会活动, 呈现为理论、实践、生活、社会“四维”形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似乎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超越简单的课堂教学, 广泛吸收人类现有的艺术资源, 把握艺术教育的本质,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创建理论、实践、生活、社会“四维一体”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为当代公共艺术教育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

1“理论”之维立足于课堂教学

任何一种艺术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理论为艺术实践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常规模式和基本载体, 是公共艺术教育中理论教学的主渠道。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的限定性课程中, 除影视艺术发展历史较为年轻外, 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都是非常古老的艺术形态, 艺术理论积淀非常丰厚, 如何把这些深奥的理论转化为高校公共艺术活动的有效资源是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现实挑战。当今校园戏剧、音乐节、现代舞等各类艺术活动十分活跃, 但却时而显现出艺术的粗疏与理论的疲软。缺乏理论关怀的校园艺术活动终究会面临前进乏力的尴尬。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强调公共艺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开设理论类公选课程, 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要强调公共艺术教育的非专业属性, 把现有理论资源进行重新筛选、整合、激活;强调理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理论的教育;要从人、财、物上加大投入, 建设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库, 注重通过高校艺术活动实践深化理论教学。

2“实践”之维立足于艺术创作实践

艺术的真实生命在于艺术创作实践, 检验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平台也在于艺术创作实践。因此,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时时紧扣艺术的实践性, 借助高校艺术活动, 搭建艺术活动平台, 使学生置身其中, 进行艺术体验, 真正领会艺术的本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而不是成为各类艺术专才, 学生的艺术实践重在“业余”的艺术训练,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进行实践时应该举重若轻, 就地取材,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创造各种灵活多变的、适合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 适时地诱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与兴趣, 使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摆脱职业艺术演出的专业元素, 而变成一种朴素的艺术锻炼行为。

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置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当众进行“艺术表演”。当然, 课堂所能提供的现实表演空间毕竟有限, 课堂教学的片段性艺术活动也无法完整地实现学生艺术实践的整体流程。那么, 课外艺术实践的模式建构就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跳出课堂教学的狭窄空间, 在专业艺术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学生自主成立艺术社团, 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以及大量的学生自发演出活动等形式, 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3“生活”之维立足生活应用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文化衫”的招摇过市, 到当下街舞、RAP的风行, 从艺术家的工作室到欲演欲烈的大众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逐步走向日常生活, 越来越大众化、生活化。在大学日常生活中, 也充满着“亚戏剧”“亚舞蹈”等各种“亚”形态艺术实践活动。

“亚”形态艺术教育的“亚”性特征决定了它应该摆脱正统艺术教育的思维束缚, 把艺术教育与生活实现有效整合, 实现大艺术教育理念和模式, 利用丰富、灵活、生动的艺术形态整合校园教育生活, 灵活创造各种艺术情境, 使校园变成一个生动的“艺术场域”。比如戏剧表演就越来越融入学生的整体生活。有专家指出:“戏剧教育应该考虑走出‘艺术戏剧’教育的‘象牙塔’, 再建一个艺术戏剧的‘工作间’”[1], 应该引导学生在就业面试、商业营销等“亚戏剧”形态方面进行表演设计, 作各种人生情境的“预演”。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还原诸种艺术的日常生活形态, 让学生全面融入艺术情境, 让学校成为一个多变的艺术场所。

4 社会之维立足于本土文化艺术教育

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忽视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土文化艺术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 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 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应当成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主题。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强调:“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2]地方高校如果能在深入挖掘本土区域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 把本土区域艺术资源更多地引入高等教育体系中, 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艺术教育的领域, 探索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 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 再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 反过来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发掘研究。既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 有助于保持和传承地方文化, 也能更好解决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 将有利于艺术教育在深层次上的开展。

开展本土文化艺术教育, 一要有效利用物质资源。把深入挖掘、整理本土艺术资源, 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开展课程建设、编写艺术教材等。二要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聘请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进入高校开设专题讲座, 指导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三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地方艺术机构、团体的联系,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参与本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总之,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 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建立一套健全、规范的艺术教育体系。公共艺术教育“四维一体”实施策略立足于艺术资源的“四维”特征, 探索“大艺术”教育模式, 让艺术教育超越单纯课堂教学而进入全面的艺术实践活动, 超越实践经验而升华为理论提升, 超越艺术涵养化入生活应用, 成为立体综合、多维延伸的高效过程, 必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美育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吴戈.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J].艺术教育, 2007 (12) :7-9.[1]吴戈.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J].艺术教育, 2007 (12) :7-9.

艺术一体化 篇9

中艺财富总裁沙水兵提出:艺术品资本化、收藏大众化、交易电商化, 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并超前探索这种趋势, 中艺财富确立“联动运行、多元共赢”战略目标, 让知名艺术家、大众投资者、金融业和中艺财富投资管理平台优势互补, 互动共赢, 把艺术品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中艺财富的核心业务。鉴此, 中艺财富创设了中国首家三位一体艺术品电商平台, 开创了艺术品投资零风险模式。

“中艺投资”——艺术品资本化电子交易平台, 实行“3+2”组合艺术品投资模式, 创新投资零风险机制。

面对艺术品资本化的时代潮流,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大众化的艺术品投资模式。虽然近年来一些艺术品投资企业在这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乱象。

中艺财富总裁沙水兵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以来, 有着15年经验积淀的中艺财富, 在书画艺术品投资领域摸索出了一套崭新的艺术品与金融 (银行、证券等) 相结合的投资模式:“3+2”组合艺术品投资模式。这种新模式, 将传统艺术品收藏投资交易过程与新型电子商务交易方式融为一体, 不仅具有传统收藏、现代投资的双重功能, 而且汇集了股票、基金、信托三种投资模式的全部精华,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品收藏方式。全国各地的网民只需点击鼠标, 就能在家里轻松进行艺术品投资。这无疑为曾经“远在深闺无人识”的艺术品收藏投资走向寻常百姓家, 插上了“电子的翅膀”。

中艺财富前后投资3千多万元, 委托专业公司研制开发了一套功能强大的、直接与华夏银行对接的艺术品电子交易系统。这套系统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 拥有先进的系统架构和强大灵活的功能体系, 为实现艺术品在互联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快捷交易, 创造了一个投资品种资料真实、详细、完整, 支付交收稳定、可靠、便捷的交易机制和交易环境, 开展艺术品的投资挂牌交易服务, 并按“3+2”零风险投资交易规则对外运营。

“3+2”组合产品, 是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 投资者在中艺财富平台上购买了资本化组合产品后, 可以自主选择三种投资方式:1、提取现货;2、委托保管;3、参加交易。在投资到期时, 又可自主选择两种兑现方式:1、如数取回托管产品;2、发售方按发售价家银行同期利息回购产品。真正确保零风险投资。

“3+2”单件产品, 是无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 投资者在中艺财富平台上购买了单件产品, 也可以有三种投资方式自主选择:1、提取现货;2、委托保管;3、参加交易。在挂牌交易期间, 也可以自主选择两种兑现方式:1、随时退出交易, 提走现货;2、按发售价扣除10%的手续费后由发售方回购产品。创新了投资零风险机制。

“中艺商城”——艺术品网上零售营销平台, 以“4+5”式的独立评鉴、多重检测和“有假包退”的保真模式保障投资零风险。

当前, 艺术品网购还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和其它日用消费品一样服务消费者, 是每个电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中艺财富率先构建的纯电子商务型的艺术品网上销售平台“中艺商城”, 将成为目前国内最重要的艺术品零售门户网站, 为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视频, 以多媒体的方式提供网上购物渠道。该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利用中艺财富自身拥有的中艺美术馆和大型艺术品展厅, 做到线上钱下优势互补和后台货源的功能整合, 让消费者购物更便利、更快捷、更安全、更实惠。同时, 中艺财富以诚信运作体系作保障, 确保对艺术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中艺财富按照严格的程序, 专门建立了一个由国内部分著名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负责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知名艺术家组成的评审专家成员库, 成立“艺术顾问委员会”、“艺术推荐委员会”、“艺术评估委员会”、“艺术监督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 各评选委员独立行使推荐、评审、监督权, 对艺术品实行独立的不记名评审, 创建了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4+5”式标准化评估方式, 即:每期拍品从4个专业委员会成员中随机抽取5位权威专家, 进行各自独立、相互制衡的纯专业评估, 从而汇总出科学、权威的评估结果。打破了现行的艺术品市场鉴定评估的“一家之言”。

中宣部有关领导 (右二) 在中艺财富保真艺术品展厅考察

中宣部有关领导 (左二) 在中艺财富艺术馆考察时会见艺术家 (左一、右一)

首届中艺财富大众藏品保真拍卖会开局反响强烈

第二届中艺财富大众藏品保真拍卖会现场人山人海

第三届中艺财富艺术品保真拍卖会场面火爆

在此基础上, 中艺财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独立评鉴、多重检测、有假包退的艺术品保真交易机制, 保障艺术品投资的零风险。

“中艺拍卖”——网上网下联动互促的艺术品大众保真拍卖平台, 以网上在线和网下现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拍卖相互比对验证, 杜绝单一拍卖现场的“拍托”虚价造假等投资风险。

目前,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行情火热, 拍卖市场迅速兴起, 但市场上充斥的赝品、假货也随之大量流入, 加之单一拍卖现场的“拍托”虚价造假等现象, 使得投资收藏者畏而却步, 感叹艺术品收藏“水深不可测”、处处有风险。而一般拍卖行的回答是:拍卖行只对交易负责, 不对拍品的真伪负责, 保真拍卖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中艺财富总裁沙水兵对此拍卖行的回答不敢认同。他指出:如果说国外的公平拍卖靠的是良好的历史积淀和诚信机制, 那么诚信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成熟的国内拍卖, 为什么要死认着所谓的“国际惯例”而不能率先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呢?面对急需创新变革的拍卖市场, 中艺财富具备了为中产阶级、中小企业家和广大普通收藏爱好者独立开展“保真拍卖”的各种优厚条件, 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大众藏品保真拍卖机制:所有拍品均经过国内外专家的多轮审核筛选, 同时在与拍品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时, 都签订了“有假包退”的协议, 使得竞买人可以放心竞拍, 公开承诺半个月内可以有假包退。正是由于承诺保真, 4月的首场艺术品保真拍卖会就取得了可喜成功。400多人参与竞拍, 457件拍品成交453件, 成交率达99%以上;而5月第二场艺术品保真拍卖会成交额比首场翻了一番;6月第三场艺术品保真拍卖会又更上一层楼。

据悉, 中艺财富计划从7月份起, 每周日下午举办一场保真拍卖会, 分珠宝玉器、书画作品、旅游工艺品、名品奢侈品四个专场轮流出场。“星期天, 去中艺财富淘宝”的口号, 有望成为北京地区广大艺术品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品位生活主旋律。

沙水兵向记者透露:目前, 中艺拍卖平台即将启动网上拍卖系统。中艺财富网上拍卖交易系统已经成功通过测试验收并完成与银行对接, 网上拍卖可随时启动运行。届时, 艺术品爱好者在参加现场拍卖的同时, 又可参加网上拍卖。大家会在网上很清楚地看到有多少买家在跟你同台举牌竞争, 依据自己的底线亮出你的价格。中艺财富将为艺术品投资者提供放心的收藏渠道、安全的资金流转服务, 以及丰富藏识与心得交流的空间。

业界人士认为:中艺财富三大电商平台三位一体联动运行, 以“服务大众、拍品保真”为特色, 共创艺术品投资零风险机制, 是对艺术品市场运行和营销模式的可喜创新, 是对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有机结合的有益探索, 是对广大艺术品投资收藏者的安全保障。

据沙水兵总裁介绍:中艺财富文化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自创办15年来, 共收藏了价值数以亿计的书画及各类艺术品、工艺品, 有5000多位签约艺术家, 并为几千个艺术家拍了视频和创办了官方网站, 已经成功构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组合营销大平台, 在业界独树一帜。以此同时, 中艺财富启动了“中国双百书画艺术家推广工程”, 聚合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100个中国新兴书画艺术家、100个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 集中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成果, 并将这些成果通过三位一体的艺术品电商平台打造出大众共享的书画艺术饕餮盛宴!

艺术一体化 篇10

前 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强的应用型硕士。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学位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艺术硕士注重的是学生在艺术设计和设计管理领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型探索是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前景,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对艺术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是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动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具有学科优势特色的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作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符合行业发展对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完善课程设置、更新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艺工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服装人才为目标,建立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内教学与国际合作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院注重培养具有较强艺术素养、综合艺术创新创造设计能力和设计研究分析能力,具有市场意识和眼光、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服装设计人才,强调“艺工结合”。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基础和学科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和本地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根据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设计项目训练为载体,提出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链条式培养模式,从招生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流和引导,并进一步通过与科研结合的教学培养艺术硕士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其在校期间就能协同导师和同学进行一定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带动和促进就业。重新设置培养目标和考核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改革内容

(1)产学研用的培养思路革新。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思路进行革新,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形势,在各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下,在将产业、教学、科研结合的基础上,强调学以致用的培养思路,更符合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设置初衷的培养目标。在提升艺术硕士职业能力的指导思想下,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从产业的实用性出发,突出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导向。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综合型的学科领域,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个门类,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可以有效流通的商品展开的。对于艺术硕士这种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而言,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其毕业生的市场适应程度、设计实践能力和对于设计周边事物的综合协调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其的首要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综合设计能力和设计管理、协调能力,是艺术硕士区别于本科毕业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特色。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以企业合作项目为依托,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型和实用型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艺术原理》等传统设计学理论知识平台培养的基础上,增加诸如《产品设计与创新研究》、《服装设计流程的研究与实践》等实用型设计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具有多年市场经验和企业合作经验的资深教师。这些课程的加入,使教学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使课程内容更为实用。

(2)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革新。本课题在综合考虑本校及浙江地区的设计产业优势和艺术硕士人才需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这五个方面对艺术硕士领域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即从招式时开始根据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报考艺术硕士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在校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科研平台对优秀研究生进行群体聚合并给与锻炼机会,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就业,最终达成优秀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针对我校新设置的艺术硕士这一专业学位类别,依托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和行业内建立的各种密切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研发方式,以及教师的企业设计经验和横向研究基础,强调招生时的择优、教学时的培优、科研时的聚优、就业时的推优和优秀人才社会服务的“五位一体”的链条式综合培养模式设置,使其培养模式更具系统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3)协同创新的教学实践革新。在艺术硕士培养期间强调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鼓励和组织学生形成研究和设计工作团队。建立导师负责制下的设计研究工作团队,借助导师的科研平台,一方面完成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锻炼学生协同工作能力。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团队的自主创新科研探索和产业服务尝试。

学校对艺术硕士导师招生资格的考核中,将是否具有有效的科研项目作为重要参考条件之一,鼓励导师依托科研项目培养艺术硕士。学生依托相关的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小组,根据研究内容展开导师监督下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提升了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改革的成果

建立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学科领域)的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依托本校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强调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的“五位一体”的链条式综合培养模式设置,使研究生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要。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我校艺术硕士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都获得了锻炼,在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可以很好地和企业工作实现对接。

结语

通过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解决艺术硕士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领域的特性性教育模式和培养模式,以期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有所区分。依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科的本科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五位一体”培养模式下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如何进行各自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又避免各自为政,最终能链接为一个有机的培养模式整体是本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一篇:短路故障下一篇:无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