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一体化

2024-10-21

年级一体化(通用9篇)

年级一体化 篇1

学校管理中主要沿用了“学校———年级——班级”的组织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 由于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负责制, 工作中受班主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等方面影响极易造成班级发展差异。针对这种实际, 我们自2009年起进行了以年级为层面的“大管理”模式探索, 形成了“年级一体化”管理模式, 对学校科学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年级一体化”管理的定义

年级一体化管理是以年级为单位, 整合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力量与智慧, 运用统一理念、制定相同措施对各单元班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

二、“年级一体化”的实施背景及优势

(一) 实施背景

现阶段的教育管理, 无论是小学, 还是初中、高中, 都以班级管理为主要方式,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很多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的实践及理论探究上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也要看到, 受思想、禀赋、学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 班主任之间的意识、能力必然存在差异, 进而显现为班级管理理念和措施的差异, 显现为对教育现象的不同理解、对执行力采取的不同标准等等, 这些都会带来教育效果的差异。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在相对相似的学校教育环境下, 也会出现“优秀的班级班班相似, 普通的班级各有各的不足”这一现象, 出现班与班之间发展不平衡, 形成教育教学的“短板”。

(二) “年级一体化”模式优势

“年级一体化”模式具备三个优势。

1. 强化年级组管理, 整合班主任资源, 打破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

同年级班主任不但是所在班的管理者, 还同时兼任其他班的管理者, 以集体力量引导和管理学生。整合不但可以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发挥群策群力优势, 而且利于班主任在协作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尤其避免了因班主任个人能力原因造成的工作被动, 同时促进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和成熟。

2. 理念措施贯彻“直通车”, 工作更具科学性。

针对同年级学生整体思想状态、能力水平大致相同的特点, 可以用成序列的、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工作更具条理性、连续性。并且, 学生还能够共享资源整合带来的优质成果。

3.“一体化”管理将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纳入管理者范围, 明确权利与职责, 提供了教学方便, 扩大了育人范围, 也强化了教职员工间整体协作。

三、“年级一体化”的实施示例

在“一体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把措施概括为“明确一个理念, 做好一份计划, 执行一个标准, 丰富三个文化, 开好三个会议”, 使管理呈现科学化、标准化、严密化、具体化特点。

“明确一个理念”是指向年级教师明确“咱的年级咱的班”理念, 明确地告诉年级中的每一位教师:我们每一个人, 都是年级里的管理者, 在一个年级里, 各位教师之间要统一标准、步调一致, 要优势互补, 为年级的进步与发展献策出力。

“做好一份计划”是指每学期初, 年级所有教师都会在上级和学校总体安排的基础上, 在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 集中研讨, 确定学期工作重点与目标, 制定每月、每周的工作活动计划, 使年级发展有规划可依, 有步骤可循。同时努力形成初中三年发展整体序列, 使学校教育形成既连贯又阶段特色鲜明的整体。

“执行一个标准”是指年级对教师、学生各项管理要求提出统一标准, 宽严度减少差别, 有效防止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学生攀比等现象的发生。

“丰富三个文化”是指丰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个人文化。努力丰富以“尊重”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使“尊重”意识深植每一位师生心中, 尤其要使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 “坚信, 坚定地相信, 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 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同时, 努力打造“和而不同”班级文化和个人文化, 班级文化班班都搞, 个人文化人人都搞, 这是“和”;重点要求创新, 尊重学生不同的志趣和追求, 这是“不同”, 使学生既懂得维护群体又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开好三个会议”是指开好每周一的班主任会、每周末的年级教师会、每周各班的主题班会。每周一, 年级主任、班主任要坐在一起, 结合学校的目标与要求, 对本周的任务和措施进行讨论, 研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提出要采取的措施, 确定哪些标准等等, 达成统一的认识后不打折扣的执行。

四、“年级一体化”的精神内核

从字面去理解“管理”两个字, 我们把“管”理解为“约束、控制”, 把“理”理解为“捋顺、疏通”。管理不仅仅是限制、规范, 更多的是沟通、理解、疏导、激发。

“年级一体化”从表面措施看侧重于“管”, 但是要顺利实施必须侧重于“理”。以“尊重”为根本, 以“正心诚意”为出发点, 以“向上向善”为激励目标的精神内核, 才是“一体化”顺利实施的保证。

“尊重”体现在尊重人的天性与个性、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三个方面。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 才能实现学生健康、快乐、自然的成长, 才能使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绝不是“压制”, 而是“放飞”。它外在要求师生举止有礼、进退有度, 内在核心却是让师生心平气顺、向上向善。

“正心诚意”由《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概括而来, 强调了做人做事应采取的态度。从结果来看, “心正”才会“意诚”, “意诚”能证“心正”。教育是浸润, 是爱, 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与交融, 出于“心正”, 方法就会多一份科学与理性;出于“意诚”, 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理解。

“有好的教师, 才会有好的教育。”有“向上向善”的教师群体, 才会激励学生也“向上向善”, 朝更高的理想迈进。而教师的“向上向善”, 根于学校对教师付出、成果的尊重和认可, 成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正心诚意”。

五、年级一体化的成效及反思

实施“年级一体化”管理以来, 在教师层面, 教师在合作中专业化获得极大发展, 大大提升了业务素质与能力;在学生层面, 不仅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增长了能力, 培养了习惯, 真正获得了自然、健康、快乐的生长。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年级一体化管理是这样一个事物———它的正面是严格的管理, 它的背后是对“人”的关注, 是人性、人文、人心。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来探索教育的真正意义, 也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引导人性, 培养人格, 凝聚人心, 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教书启智, 育人铸魂”, 在教育的康庄大路上, 爱与责任, 是教育的土壤;民主与智慧, 是教育的阳光雨露。我渴望创造更丰厚肥沃的土壤, 渴望播撒更多的阳光雨露, 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心, 添一份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班级管理发展不同步、不均衡问题, 提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年级一体化”管理概念, 阐述了“一体化”管理实施的针对性及优势, 展示了具体的措施及内在理论构架, 通过实践验证了“年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年级一体化,协作,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2]丁榕.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年级一体化 篇2

阅读目标:我会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

(一)——写好人物的外貌

阅读方法点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示停顿和语调。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和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还要和运用结合起来。学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准确、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作为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恰当地使用标点,切忌一逗到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一: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意思

二: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

三: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2、表示声音延长

3、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阅读达标训练

美丽的谎言

晚饭时,妈妈兴奋地说:“快尝尝我自创的新菜——‘吉祥三宝’!它色、香、味俱全,保你爱吃!”我凑过去一看,雪白的、碧绿的、橙红的丝相互缠绕着,真像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低头闻了闻,味道真的很鲜美,但又似乎有一股白萝卜的味道。我从小就不爱吃白萝卜。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赶紧说□□这里面有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最稀罕的是那白色的细丝□那可是人参娃娃做的呀□□人参?我可没吃过!于是,我就尝了一点儿。嘿,酸酸甜甜,香脆可口,真好吃,不到十分钟,一盘菜就被我全吃光了。站在一旁的妈妈,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我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吉祥三宝’,我呢,也是越吃越爱吃。

可是有一天,妈妈似乎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宝贝儿,妈妈„„妈妈曾经对你撒了一个谎。”“啊?您可一直教育我做个诚实的人啊!“”是„„是。” 妈妈一边说一边不自然地搓着双手,“孩子,‘吉祥三宝’中的白丝呀,不是人参,是你从小就不喜欢吃的白萝卜丝。我担心你知道真相后不吃这道菜,就骗了你!你知道吗?白萝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妈妈多希望你能吃一些呀!”

顿时,我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我扑在妈妈怀里,幸福地想:在我心里,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1、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吉祥三宝”实际上指的是

3、从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分别摘抄一个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

4、“我”为什么认为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阅读拓展训练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还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得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的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我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搬要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贝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

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他告诉母亲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但母亲说什么也不接受。

1、母亲为什么不直接施舍乞丐?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因为家里也很穷,施舍不起。○()

2因为家里正好需要人帮忙搬砖。○()

3母亲希望乞丐能够明白,他们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4因为母亲认为自己很高贵,所以不直接施舍。○()

2、乞丐搬不搬砖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请将理由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那一只手的乞丐两次俯下身子分别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第一次:第二次:

4、请在文中□中加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阅读提高训练:

棉衣与玫瑰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你就是冬天里的一朵火红的‘玫瑰’。”

1、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街角()挣()钱单薄()挨()冻处()理 .....

摇晃()新鲜()用得着()...

2、给文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

4、联系文中第四自然段:珍妮敲开房门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写出一组对话,要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写作方法点拨:

一、要抓住特点写人物的外貌。

写出人物特有的地方,使读者对文中所写人物有深刻印象。

例: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毛扎扎的,像团起来的刺猬。

二、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人物的外貌。

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例:王宁一脸的犟气:大大的眼睛常常神气地瞪着,色泽红润、棱角分明的小嘴总是紧紧抿着,一副永远不服气的样子。

三、要有重点地写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要为突出主题而写,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就重点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例:我们的语文老师,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有点发胖,脸上总挂着浅浅的微笑,特别是那双慈祥的眼睛,常闪烁着智慧与真诚的光芒。

写作基础训练:

1、《棉衣与玫瑰》中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棉衣与玫瑰》中,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人物外貌?

3、下列句子中,哪句话用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蔬菜、布匹、饮食、杂用零件、陈设跟一般集市一样。○()

2燕子、大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鸟,是著名的季候性游客。○()

写作提高训练:

年级一体化 篇3

一、寻找阅读方法,为写作积累经验

阅读包括朗诵和背诵两种方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把无声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该过程由人体的多个器官协调完成。通过朗读,一方面能够训练朗读者的语音语速,另一方面还能重现文章的内容,帮助朗读者进一步去理解描述的内容。而背诵就是将已储存在大脑中的内容提取并朗读出来。通过背诵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能帮助学生开发记忆力。所以说,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诵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首先,关于对阅读的理解,自己读懂和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理解是不太一样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文字的内涵。有句话叫作“学贵自悟”,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内容。其次,训练学生的阅读节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直接感知语言文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阅读节奏的控制,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从而感受作者的心境。这样就可以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还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加深了對阅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课上,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有目的性地去阅读以及有感情地阅读。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最终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

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写作教学的规律,通过增强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对写作的思考与阅读联系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比题海战术效果更好。题海战术不重视学生的自身感悟,而读与写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将文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文字重新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来促进读写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阅读的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丰富语言介绍材料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针对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想法来写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我的看法,从而达到练笔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材料中的思想和写作方式,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应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改编或是续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读写资源,创设读写情境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资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化。

首先,合理选择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主要是以阅读为基础,并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不重视对读写的基础训练,否则将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应该合理地将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和进行写作资源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其次,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导入。小学生一般缺乏生活经历,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阅读材料所描绘的人文风景、表达的思想情感难于理解。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准确地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帮助学生去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还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资源。这样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将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的策略,最终的目标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有效地保障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科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阅读方法,为写作积累经验,同时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迁移,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读写资源、创设读写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读写的能力和水平。■

年级一体化 篇4

要达到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要求教师深入钻研课本内容,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能有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领学生领会文中的表达技巧、写作特点。另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学习语文课本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的教材无非就只是个例子,要学会能通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会读懂了解里面更深沉的知识,还有运用其中写作技巧来达到自身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达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一、“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的教学设计策略

从教学设计角度上来讲,我们要求教师能够深入研究课文内容,要能十分清楚地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并详细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文中语言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还要弄明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1.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

一般来说,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如何被运用的,以及它的具体运用方式,这是品味文章的精彩地方,同时对深入了解文章含义有重要作用。以课文《猫》为例,老师可以提问,作者是运用哪些语气词来表现出对这只贪玩的猫的态度,从文中可以找到作者用到的语气词“呢”、“吧”、“呀”,让学生带着语气词与不带语气词朗读相同的句子,比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通过学生自己朗读对比,可以从这些语气词中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从这种朗读对比中学生不仅领悟了老舍先生喜欢猫的情感,同时也能明白了语气词使用方面的知识。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爱猫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如何通过语气词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另外,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中思想内容,然后再回头研究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这是着重在语言形式表现方面,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常用的这类方法还有加减法、演示法等。

2. 文章在篇章结构、表达顺序上的应用

教学设计还要结合有特色的文章篇幅的设计进行有关文章结构特点的说明。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文中开头写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分成了四个自然段,按照四个季节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与丰富物产,然后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很显然,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结构进行布局的,是非常典型的教材范文。在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侧重思考如何让学生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3.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促进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插图,例如《翠鸟》这篇课文,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上的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会分别描述鸟的羽毛、爪子、眼睛等。教师评价后,再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然后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再叫学生进行自我习作修改。

4. 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补白”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文中有一连串的排比句,老师通过利用这些排比句式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挥想象进行补充。“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训练了写作能力,学习到了写作技巧。

5. 利用有悬念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文章

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很具悬念,对于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发挥,进行续写文章。例如《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中,在课文结尾处可以进行展开,以“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让学生把想到的话写下来。这样的随堂练笔既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感。

二、“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的教学实施方法

在教学实施方法中要求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引领学生领会课文中的遣词造句、布局结构、表达技巧,还要巧妙地帮助学生学到并记住,并能够在今后加以运用。

1.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模仿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就某一在写作手法上、文章编排形式上比较典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通过模仿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主旨与相关写作技巧,利用这一锻炼形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强化表达能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造性。

2. 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多种体裁学习

在教学实施方案中,可以在不同体裁中进行读写一体化训练,让学生创作体裁不仅仅限制在作文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与现代诗歌中也可以训练,让学生能边读边学边写,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其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中内容的了解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带领学生诵读,指导学生体会理解诗句还有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诗句的意思,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将情感比作成桃花潭水的深浅,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可视化,结合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深厚的情谊。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今后写作中。学习诗歌体裁,扩展更多写作技能。读与写是对应的关系,我们从读中能积累知识,在写作中能将自己的想法展示表达出来。这样读、写的有机结合才是能真正学好语文的关键窍门,无疑也能很好地提高我们自主学习能力,于提高我们写作技巧也有很大帮助。

你我本一体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5

徜徉在夕阳之下,“你”唱起一支婉转的小曲;“我”跳起一支翩翩小舞;”你“拭去我额角的汗珠,“我”捧起你清新的脸孔;“你”时而豪迈;“我”时而委婉;“你”时而轻柔;“我”时而癫狂。

“你”被万人敬仰,是万物源泉,你是那神秘深邃的海洋;是那雄壮挺拔的高山;是那圣洁高贵的冰川;是那浩瀚闪烁的繁星。你云淡风轻,却处处神秘;你放荡不羁,却令人折服。你带着多重色彩,每一种却都是耀眼的光芒,你想有万重权利,却容忍着我一次次的放纵,温柔啊!我怎敢伤害你。

“我”微小卑微,不及你的万分之一,却是个庞大的存在,我是善良,纯真,聪明,也是自私,放纵,贪婪。我喜欢你的美,却总想把它独占;我独爱你的`温柔,却总是把你毁坏;我倾情你的神秘,却揣摩他的深藏。你像母亲孕育这我,我想病毒一样吞噬着你。我本善良,也是恶魔。我拿着你给我的,去讨你的心,挖你的肺,我魔障的干了一切,猛然惊醒,也只能帮你吹吹伤口,擦擦血液。

“你”孕育了“我”,我为你添上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你抚养了我,我为你命了名字,捎去科技,我贪婪钱财,你给我资源,我想要自由你给我天涯,我逃避现实,你给我海角。因为,没有你给不了,没有我达不到。

你,我,相互依存,没有你何来我,没有我你有存在于什么意义,只因你是自然,只因我是人类。

年级一体化 篇6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它, 因此身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要从小学习好汉语, 然而和汉语关系最紧密的就是语文。因此, 提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小学高年级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双重能力, 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重要性

1.提升学生兴趣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时, 教师总是会要求学生先将文章读熟, 再之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就开始千篇一律的对文章进行讲解。这样一来, 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一篇新文章的兴趣, 使学生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 读写一体化模式的要求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读书, 对其他的不管不顾, 而是让他们运用起来大脑去记下来本文表达的深层含义。

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让学生读之前, 先给学生勾画下重点的字词, 这样一来小学生们就可以带着目标去读书。学生们在读之前教师可以给他们预留几个问题, 如“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自觉画出抓重点语句”, “学习完本文你从中学习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等。这样一来, 他们在读书时就会带着问题去读, 而且留给他们的问题会吸引到他们, 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也因而他们在读文章时就不会因走马观花而感到枯燥乏味。

2.提高总结能力

读写一体化指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去读书, 让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了解到文章大意, 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该文章的深层含义。让他们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通过这个模式就锻炼了他们的总结能力。

如小学五年级的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中, 它表层只是记叙了在童年时的冬天里发生的事情, 但事实上却是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 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给他们留下问题, 让他们在读完文章后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进行复述, 这样一来不仅使他们的复述能力提高, 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总结能力。

3.提高写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读书时进行不断地积累, 而且还使他们在能够了解到语文文章的结构特点,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读与写的关系。教师此时可以给学生在某些词、句进行分析, 让他们掌握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大瀑布的葬礼》一文中, 标题“大瀑布的葬礼”就用到了拟人化的修辞, 教师可以讲解给学生拟人修辞的用法, 并让学生自己体会拟人化修辞的效果。这样学生们就能很好地掌握这种修辞的使用方法。再如, 本文中的“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这一句中“咆哮”一词用到拟人修辞, 且用到“汹涌”“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样的生动却不失风范的词汇。古语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优美的词, 并分析句式, 让这些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应用,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4.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育中, 是以老师为主讲的教育方式, 课堂上总是回响着老师的声音, 使学生极其依赖老师, 没有自主的学习能力也不懂得如何自学, 我们需要摒弃这一错误的观点。我们要做得是让学生们进行朗读, 让学生自己为他们营造一个有氛围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学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例如, 在小学五年级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导他们在读的时候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 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进行朗读完毕后, 进一步体会这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并要学会应用这些。如“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的大量了一回, 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这一处是对王熙凤的细节的描写,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他们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想象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主人公形象的, 让他们从中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全文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了乐趣, 也会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感受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样才能把学习质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本着相同的目标, 旨在通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量,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更好地在生活中使用语文。也正是凭借着这两者之间有着彼此分离又彼此相依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重视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们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手、口、脑并用的现状问题,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阅读写作一体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有:

1.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目前,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味讲求学生的阅读量, 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学生们阅读了极其大量的内容, 但是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 这就使得阅读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丰富方法形式, 提高效率,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材料积累量, 为写作积累经验。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引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阅读教学, 并且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此外, 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还要抓住重点, 把握一段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 并引领学生体会到这一中心思想, 对于阅读内容的精彩之处, 也要带领学生体验其精彩之处, 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种方法。

举个例子, 在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首先布置这样几个问题, “请同学们总结出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大意?”“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 才能更有方向。

2.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培养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与具体, 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解决阅读不畅对写作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问题, 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

如在《拉萨的天空》教学时, 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文本中描写情景优美且艺术性丰富的段落, 然后作为教学的重点向学生进行分析, 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达到经由文字呈现丰富画面的效果。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外有针对性的阅读这类文章, 将其作为优质范文, 从范文中获得有价值的写作经验,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即在阅读到这些优美的, 动人的语句时能够纪录并摘抄下来, 除了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的用词得到积累与拓展以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事与铺陈的方法, 对写作技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都占据重要地位, 老师应重视把这两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丰富学生的语文涵养, 确保学生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开林.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研究.作文成功之路, 2014, (05) .

[2]叶家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探究.亚太教育, 2015, (15) .

年级一体化 篇7

1. 利用一体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语文学习质量才会不断提高。教学一篇课文, 有了良好的开端, 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学好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学习《小山村》一课, 课文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小山村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小山村的赞美、热爱之情。我问同学们, 图上的景色美不美, 图上都画了什么?此时, 天真的孩子们都睁大眼睛, 一起观赏画面, 我让他们用语言描述画面, 他们说:图上有山、有树、有小河、有鸭子、还有许多小动物。这样, 不仅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对小山村、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对绚丽的色彩图画产生美的感受。

2. 利用一体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拼音识字能力

小学生刚入学, 学习汉语拼音知识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 我们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把枯燥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安排彩色画面, 然后利用一体机展示这些画面, 使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因为一年级小学生,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这时利用一体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而且还会促进教学进程,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特别是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 我自制了补充内容的幻灯片, 如学习“jqxy”和“ü”相拼省略两点的知识, 我边演示幻灯片, 边唱儿歌:“小 ü 真淘气, 见到jqx和y, 就要把两眼闭。”然后我问大家:“如果你闭眼睡觉了, 还是你吗?”生回答:“是。”我接着说:“小 ü 见到jqx和y两眼一闭, 还是小 ü 吗?”生齐答:“是。”然后我总结, “今后我们拼拼音时, 小 ü 遇到jqx和y相拼时, 小ü 应读什么?”学生回答准确无误。在课件的直观演示中, 在有趣的儿歌中, 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在识字教学中, 如独体字、象形字、合体字, 利用分分合合的演示, 把枯燥的拼音识字形象化,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拼音识字的能力。

3. 利用一体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力丰富, 思维才会灵活;思维灵活, 分析推理能力才会形成。一年级的课文虽短小, 但往往几句话、一个小故事却包含着很深的含义, 单凭文字去理解课文内容,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较难做到, 利用一体机, 可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 激发其无限的想象力, 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 课文描写了一只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中的水, 教育孩子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这样含义较深的课文, 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我制作了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图。在讲课前, 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彩色画面:在一片荒凉的草地上, 一只乌鸦飞来飞去, 头上流下了串串汗珠, 同时出示对话框:好渴呀!我问同学们:“乌鸦在干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找水喝。”接着我出示课题, 然后我说:“乌鸦能喝着水吗?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随着对课文的学习, 我适时出示瓶子图, 图文并茂, 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词、句。学习第三段乌鸦想办法, 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我先提问瓶口很小, 瓶子里的水又少, 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帮助乌鸦想办法, 答案层出不穷。我继续提问乌鸦能想到好办法吗?在同学们的猜测中, 我出示动画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了乌鸦喝水的过程, 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情不自禁地为这只聪明的乌鸦鼓掌, 乌鸦终于喝到水了。于是我问大家:“你们从乌鸦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大家一致认为遇到困难, 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就会获得成功。通过一体机演示,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 而且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

4. 利用一体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学习《司马光》一课,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 我把司马光急中生智、奋力砸缸的情景制成动画, 启发学生理解, 司马光为什么砸缸, 怎么砸缸, 砸缸的哪个部位, 使学生直观缸又高又大而且装满水, 孩子掉进水缸如不及时救出, 就会丧命。在当时远离大人的情况下, 砸缸是最快捷的救人办法, 同时理解“使劲砸”。我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司马光砸缸快用尽全身力气, 直观砸缸的哪个部位, 启发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过人, 正因为司马光危急关头的举措, 使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从而使学生明白, 在危急关头, 不要慌乱, 要动脑筋想办法, 才能解决问题。由于重点段的课件演示, 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课文, 并领悟了课文的深刻道理。

年级一体化 篇8

《兔子的名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创作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兔子用它不断“升级”的名片吓跑了欺负其他动物的狐狸、狼和老虎,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谁也不怕的大象。它传递给小读者的不仅仅是简单而幽默的故事情节,还有一份和气的温暖。作者运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叙述狐狸、狼和老虎看到名片前后的变化,以及兔子与大象相遇的情景等,节奏分明,浅显易懂。同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读写一体课关注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利用本文回环往复的情节创设留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动笔的机会;同时,鲜明有趣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了动笔的范例,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中,应加以合理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猜、写帮助学生感受童话的情趣,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爱上童话,爱上阅读。

2.通过猜、写、比引导学生想象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

3.通过阅读与习作,感受兔子聪明、勇敢、可爱的特点,懂得用智慧保护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猜、写、比等手段引导学生想象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感受兔子聪明、勇敢、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名片引入,多媒体出示一组名片。师:这是什么?(生答)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你有名片吗?想拥有吗?

2. 师:森林里有只兔子,它见自己的父母都有名片,也偷偷印了几张。口袋里装着名片的兔子,心里会怎么想呢? ( 课件出示原文片段1)

读一读,说一说,猜一猜:从兔子的想法中你知道了什么?欺负它的家伙可能是谁?

(设计意图:名片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际工具。 本课教学从名片入手,新奇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兔子拥有名片时的心理活动入手,通过读一读、猜一猜,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阅读与习作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尝试习作

1. 师:这天,兔子走在路上,遇见了爱欺负它的家伙——狐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课件出示原文片段2) 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名片。

3.猜一猜,写一写。

(1)师:狐狸看到这张名片以后,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它和兔子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习作片段,教师现场评改。

(4)师:刚才大家写得很有意思,想不想知道原文是怎么写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原文片段3)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 自由读读,交流自己的收获。

4.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原文中抓住了兔子和狐狸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写,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同时,原文还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让故事变得更有趣味。

(板书:心理活动、对话、动作、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读写一体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读与写合二为一,读为写提供素材和动力,写促进读,深化读。本环节中,通过读狐狸与兔子的对话,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习作情境,提供了习作的素材,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在交流评讲的基础上,老师出示原文,既体现了读写一体的特点,也帮助学生发现把故事写有趣、写生动的方法——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为下面的自由习作做好铺垫。)

三、由扶到放,自由习作

1. 师:这样一张小小的名片,非但没让狐狸欺负着兔子,倒让兔子反客为主,欺负了狐狸一把,解气吧?

可就在兔子狂笑不止的时候,它又会遇到谁呢?(课件出示)

2. 学生动笔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习作时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写。(课件出示)

3.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这次自由习作是在前面习作与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与提升,体现了教学的梯度设计。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具有较高的习作兴趣和有效的习作方法,习作效果很好。同时,原文中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在学生的习作中作了展示,较好地体现了读写一体的特点。)

四、猜测结尾,总结提升

1.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创作,兔子一次次战胜凶狠的动物,一次次化险为夷。那么,故事的结尾可能会是怎么样的呢?

2.学生自由畅说,猜测结尾。

3.师:想不想知道原文的结尾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原文结尾,学生自由朗读)

4.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题目—— 《兔子的名片》,你觉得它还仅仅只是一张普通的名片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时形体上的弱者,只要运用智慧,也可以成为强者,就像这只可爱、聪明的兔子。

5. 今天,我们阅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也创作了属于我们的童话片段。只要我们多读、多思、 多练,相信我们一定能妙笔生花,创作出像这样的优秀作品来。

年级一体化 篇9

学生在阅读、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与我们小学阶段的日常语文教学不注重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梳理分类、对比迁移是很有关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要求都较小学阶段理性。如果要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的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必须由“扶”到“放”,由“指导梳理”到“自主梳理”,由“仿”到“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笔者尝试从指导学生列提纲、用提纲入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所谓“编写提纲”,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按每一部分层层细化梳理,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或摘录文章的重要词句,以合理的形式(或图或文),最终编写成文章的理解架构。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 如何指导他们学会编写提纲呢?笔者认为,必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精读课文以“扶”为主, “扶”“放”结合,而略读课文则以“放”为主,适当点拨。具体可以将编写指导融入以下教学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预习阶段初现框架

我们总是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除了抄抄、读读的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来描写,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回答了如上几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作为提纲的第一、二层次内容了。或许这些要求很多教师也会布置,但却没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书面表达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考并历练语言的好方式。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可以编写出一、二级提纲了(如下所示)。

为了使预习阶段的提纲编写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学生编写提纲的初始阶段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的课文展开思考。比如小学阶段最常见的记叙文,要侧重编写事情的发展过程。小说、童话、故事,要侧重编写情节发展提要。议论文可以侧重编写论点论据等。我们很多时候会担心学生完成不了这样的作业。但事实是,只要教师足够重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个性化地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或许完成的质量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尝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利用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生动的对话。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而一味抹杀学生的学习权利!

学生编写的提纲如何反馈?课前能收上来批改并作分析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接下来的课中引导做准备。 除此之外,在课中安排时间进行反馈也是非常可取的。在预习过程中,“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独白地传递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课中反馈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释信息”的过程。学习活动超越原先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 学生在表达个人见解的同时,师生不断质疑、对比, 实现信息的不断完善、合理。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自己的引导意识是要明确的。

1. 教给方法,归并中理清段落。很多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在交流中,应强调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边读边想每段的主要意思,读完之后, 再进行“自然段归并”,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意思表达出来。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也可以按“回忆”“启示”两部分分。

2. 提出要求,抓重点简洁表达。刚开始编写提纲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会相当烦琐。交流中,教师可以用示范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简洁表达。当然,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病根在于学生分不清主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写哪部分内容最具体? 为什么如此详细?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钓鱼和放鱼”。为什么这样写呢?写出“我”对鱼的喜爱,更照应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此,为作者获得人生的启示作铺垫。这样一来,概括和梳理时,表达就会有序、简洁起来。

(二)课堂品读细化框架

一般情况,语文教师上家常课,总是喜欢不断地提问题,然后学生读书思考,不断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教师甚至发现自己在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学生也自始至终没有什么下笔的机会。热热闹闹一节课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学习过程的印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提纲的编写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学习课文边细化提纲的框架。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梳理出了文章的一、二级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二级提纲当中的一个点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细化提纲,示范编写提纲的方法。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可以抓回忆部分“我”的心理进行教学。教师问“:从钓到大鱼到放回湖中,我的内心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在放与不放这件事上,我和父亲的态度产生了分歧,他们各自是什么态度?”(父亲要把鱼放回去,而我却不愿意放) 接着教师问“: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父亲为什么又要放回去呢?用‘______’画相关句子。”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师生先集中反馈“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许会抓住“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一句中的“啊”“从没见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钓上这么大的鲈鱼。学生也许会抓住“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中的“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词语体会到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学生也许会抓住“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一句中的“静悄悄”体会到当时没人看见我钓上鲈鱼,拿走鲈鱼神不知鬼不觉。学生也许还会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剧烈地抖动”“啪啪”“轻轻翕动”等词体会鲈鱼的大和美。学生也许还会抓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一句中的“欣赏”体会我和父亲的喜爱之情。一个“欣赏”,透露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经过这样的一番课堂生成,我们的三级、四级、五级提纲可以完成(续上面一、二级提纲)了。

经过如上的示范,教师即可把品读、编写提纲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感悟到位、合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导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品读自己编写提纲。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自编。当然,我在实践中更侧重于让学生先自己体悟、编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这样的群体对话在感悟和提纲编写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意义以及对主导问题的思考、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一定范围内的交流对话,给学生了解这些差异提供了机会。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彼此共振”。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说不定也在交流对话中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因为这样的交流学习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自然较好。经过学生的反复交流、斟酌,关于《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学习,最终将呈现这样的一份学习提纲。

当然,学习提纲的呈现形式以及呈现的内容, 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重点安排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学习提纲更加科学、实用,教师必须谙熟文本内容、内在规律。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文本所构成的认知矛盾, 然后巧妙设计主导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悟读文本、编写提纲。

(三)课后整理反刍框架

课文的提纲呈现出来后,一篇课文基本也就上好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应该对提纲进行梳理、补充。对于中等以下学力的学生,提纲的来龙去脉还需要反复斟酌,甚至增加一些有助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摘要。对于学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增加一些摘要、提示之外,他们更喜欢在课文提纲的下面,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写自己的学习体会、人生感悟,甚至是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文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实践的后期,也就是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反刍框架”的方式,一般就体现为“仿写”。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自己的“下水文”。五年级也可以适当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段或者几个段《。钓鱼的启示》就非常适合模仿,学生可以仿照它的文章架构、写法,写写自己的某次经历及启示。 这样的“仿写”,是引导学生内化、外化课文写作形式的很好载体。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因为很多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在借鉴中加入自己的一点写作尝试。

二、纵横联系,悟写结合,帮助学生用好提纲

提纲编写的过程,其实不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同时,提纲编写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概括,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用词、炼句的能力。当然,编写提纲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其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那么,后期如何用提纲?

(一)提纲对比,零存整取,单元习作巧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中具体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是传统语言文字教学的精华。国外的“读写结合双向交流模式图”(如下所示)非常清晰地呈现了读与写错综交互的关系。

如上图三个知识块,共享策略知识表明,在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读写双方都从对方学到自己最需要、最管用的东西。读写结合是“读”“写”共赢的。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是按照人文专题来组织的。每个单元的编排大致包括“阅读”板块“、口语交际·习作”板块“、回顾·拓展” 板块,这些板块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人文专题” 的。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在“阅读”板块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在“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编排了说启示、写启示的内容,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示的事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 写写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在“回顾·拓展”板块,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重点语句(启示),又提供补充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启示”打开思路、丰富材料。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撑的。因此,我们的“读写结合”不应该仅限于日常课文教学时的片段仿写、提纲编写等,教师还应该站在整个单元的视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元课文学习时编写的所有提纲,在提纲的对比当中,启示学生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写作,其写作的方法、表达的顺序都可以各有千秋、新意不断。

例如“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虽然四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但其写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对比发现,学生是很难有所长进的。特别在单元作文中,学生将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才能写好,最终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如果我们在每篇课文的学习时就编写了相应的分级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后提纲,然后在小组内对比交流。学生首先可以依据提纲再次复述、回顾文章的内容、脉络。然后对比四篇课文的提纲,从中发现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写作顺序的区别《。钓鱼的启示》是先回忆一件事情,然后写自己的感悟。写作上比较侧重细节描写、 心理变化的描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先回忆一件事,认识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是记叙“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困境,以及凭借 “走另一条路试试”的勇气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整篇文章心理描写有特色,全文首尾呼应《。落花生》 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而获得的启示则是杂糅在人物的对话当中表现的。全文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但是详略非常明显,借物喻人,耐人寻味《。珍珠鸟》,先描写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自然流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其间穿插描写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无微不至的关爱。全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小鸟的变化,作者的喜爱、呵护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四篇文章,从写法上看,描写的侧重点不一,有的侧重相关事件描述,有的侧重相关启示的实践,有的则侧重启示含义的诠释。从内容上看, 有的是针对一件事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东西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现象获得一个启示。总之,综合对比中,学生可以在发现区别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淀,灵活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在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板块为自己所用。

(二)期终梳理,温故知新,学生自主培养兴趣

期终复习梳理,是每个学期或长或短要经历的一个基本学习过程。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惧怕上复习课,因为知识量大,无从下手;学生惧怕上复习课,因为基本是做练习或者考试。复习课,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复习? 可以以提纲为抓手,关注整体,讲究方法,注重序列。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复习与习作复习分开来进行。阅读复习先将课文的知识点说一遍,与学生整节课一问一答,然后找些拓展练习做一做。习作复习则先概括地说说如何取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然后命个题目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复习,有时甚至混淆了学段、年级的学习目标, 莫名地提高或降低了学习的要求。其实,语文学科的整体性是相当强的,复习的过程也应该关注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教师可以运用提纲实现这一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复习。小组内先朗读课文,然后默读提纲,接着让小组成员或者借助提纲复述课文,或者看着提纲向其他组员介绍课文,最后小组内听写难写的字、词,背诵必背的语段。如此一来, 复习的主要任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复习兴趣也自然高涨。教师做什么呢?当学生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围绕学习提纲做两件事:一是围绕学习提纲,查漏补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写在提纲边上的学习疑难。教师可以参照单元学习提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检查,或者以拓展阅读的方式检查,但检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上。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师的检查与拓展都应该集中在“主要内容”“启示”“词句含义”上,考察学生能否概括类似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读懂作者获得的启示,能否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二是围绕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梳理写作方法,知道“通过事件写启示”这一类文章可以怎么写。教师可以拓展其他的一些写法类似、主题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对比,提高习作认识。这样的复习,以提纲为抓手,实现了阅读、习作、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梳理,学生的知识板块和脉络都比较清晰,习得的知识成序列化积累,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操作方便,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工具性线索和人文性线索的完美统一。

上一篇:烯烃复分解反应下一篇:绿化苗木质量分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