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一体化

2024-10-15

供水一体化(精选7篇)

供水一体化 篇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推进, 市区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引发的卫生问题越来越显现。

1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1.1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带来的卫生问题

嘉兴虽地处江南, 却是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城市。近几年来, 市自来水公司采用人工湿地和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使出厂自来水的口感和质量大为改善, 合格率一直在100%。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取消了多层建筑 (一般为4~6层, 以住宅为主) 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市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因为水压关系, 新的二次供水设施又多起来了, 由于市区没有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队伍, 对这些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由各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 (通称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自行负责, 因为不专业、不定期, 有的甚至一直不清洗消毒, 引起水的二次污染, 导致水质下降。2007、2008年我们对市区二次供水进行随机抽检, 合格率分别为35.71%和20.00%, 不合格指标主要是余氯、菌落总数、浑浊度等。2009年上半年合格率也只有67%。因此, 新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造成饮水卫生安全新的隐患, 另一方面也抹杀了出厂水100%合格的成果。

1.2 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引发的卫生问题

嘉兴是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较早的城市, 截至2008年底, 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受益率达98.72%, 其中全市城乡一体率为68.00%。为加快推进这一民生工程, 有些地方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 即以镇 (政府) 为单位成立供水服务公司, 出资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 总管与市自来水公司无缝对接, 由镇供水服务公司出面向市自来水公司买水, 用户初装费、水费等由镇供水服务公司收取, 本区域管网维护及日常管理由镇供水服务公司负责。这种运行模式的好处是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进程;不利因素是一旦该区域内出现饮用水污染等问题, 原因调查及由此带来的责任追究将更加复杂,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自来水生产的主体只有1个, 而管网无缝运行的主体却有2个。

2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清洗消毒不系统、不规范

市自来水公司曾有一支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有计划开展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工作。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多层建筑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失去作用, 当时嘉兴很少有高层建筑, 由此出现的新的二次供水设施也很少, 清洗消毒服务队随之也解散了。据了解, 目前全市没有一支专业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二次供水管理单位的清洗消毒很不规范, 也没有计划, 有的甚至不知道二次供水设施在哪个部位。

2.1.2 卫生监管处于被动局面、效果不明显

对于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下称《办法》)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下称《规定》) 及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都有规定, 譬如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每年应对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 并对水质进行检验等。2004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取消了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卫生许可, 但其他卫生要求仍要继续执行, 并没有取消。从罚则看,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办法》对未经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 以及经检验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行为作出责令限期改进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依据《规定》对未进行水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或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的行为作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 从法理上分析, 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更有主动权, 也更有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发挥卫生指导和监测等技术支撑作用。但从嘉兴市这几年的执法实践看,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基本没有通知卫生行政部门参加。所以, 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及时主动掌握有关情况, 虽有罚则, 但等发现时接受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的已很难找到, 二次供水设施也已进入使用状态, 改进措施实际上也是难以操作。日常管理中, 对于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开展清洗消毒等行为, 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等有效监管措施的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 也基本没有使用这样的法律手段。而卫生行政部门虽做了大量的监测和指导工作, 因没事前介入, 又无具体、有力的处罚手段, 显得十分被动、收效不大。

2.2 对于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管理要求不明确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没有将集中式供水再细分为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2007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第22条规范用语, 分别有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等表述。也就是说, 对照省级规定, 镇供水服务公司的运行模式属于集中式供水供应, 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但对于卫生审查过程中需要符合哪些具体卫生要求, 譬如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能不能委托等, 没有明确规定。

我们认为,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供水单位, 对于水质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及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对于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当分别提出。因为镇供水服务公司的水源实际上就是市自来水公司的出厂管网水, 是一个管网体系。在水质监测方面, 无论是项目的开展和检测的频度, 对照有关标准要求, 市自来水公司有一套严密的质控体系。如果对镇供水服务公司也提出类似监测要求, 会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 (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 既不合理也不符合立法精神。当然, 因为管路是无缝对接而不提任何监测方面的要求, 也是不科学的, 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一旦引起质量等纠纷, 对消费者不好交代, 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加强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3.1 依法履职、密切合作, 及时掌握二次供水运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 建筑工程开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后方可施工。二次供水设施仅仅是整个工程建筑的一部分。抓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首先必须摸清其本底, 而能够依法、主动掌握本底的应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合作, 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中, 主动邀请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提出相关卫生建议, 掌握本底情况, 有利于及时跟进日常卫生监管。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督监测的有关情况, 以便各自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措施, 共同做好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保障消费者用水安全。

3.2 加强监督与指导, 依法科学管理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加上二次供水设施的规模、工艺条件不尽相同及产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增加了清洗消毒等日常管理的难度。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也只能是原则性的, 不可能太具体, 况且指导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建议市自来水公司恢复成立具有公益性质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作为公司服务工作的延伸。虽然卫生许可取消了, 但对于清洗消毒服务队而言, 一些基本的卫生要求仍然是要依法执行的, 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消毒规范等, 这些情况应分别报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有关运行、管理费用可纳入水费中或单独设立, 实行收支两条线, 使二次供水纳入良性运行轨道。由于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对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不支持社会办的其他清洗消毒服务队参与二次供水的清洗消毒工作。根据《规定》,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等负有管理责任, 是法定责任单位, 允许并应当对自己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开展清洗消毒等工作, 可以请市自来水公司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进行技术指导。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监督与指导, 对于严重违反《办法》和《规定》等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确保市民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3.3 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设定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条件

在其他卫生要求提出的同时, 应当合理设定水质监测的条件和方法。 (1) 要求镇供水服务公司配备必要的水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能开展PH、浑浊度、余氯及清洁度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对本公司管辖管网的水质心中基本有数,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 同时通报市自来水公司, 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 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些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 委托市自来水公司中心检验室检验, 以便于综合分析有关指标和问题, 因为管网是连在一起的。 (3) 镇供水服务公司和市自来水公司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在对接管道两侧各设取样口, 一旦发现异常或纠纷, 可分别采样送第三方检验, 以便分析原因, 分清责任。

3.4 适时修订完善相关监管政策

适时修订完善《办法》和《规定》等部门规章的有关内容, 能一致的一致, 能升格的升格。要进一步明确“供水”的相关定义和分类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建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进并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 从而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并从源头上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供水一体化 篇2

为解决农村吃水困难问题,高新区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高新区农村人畜吃水解困工程,建设引黄供水工程3处、管网廷伸工程10处、单村供水工程6处,打深井5眼、大口井2眼,建设加压泵站1座,建阀门井、水表井80座,铺设供水管线24211米,有力的缓解了农村人畜吃水困难。但当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等限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自来水,单村供水仍然大面积存在。随着近几年地下水污染的不断加剧,单村供水工程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05年以前各村自行建设的工程,标准低、维护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截至2008年底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但仍有19个村、2.21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为我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广大农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高新区工委管委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于2009年启动了全区城乡“同源同网”供水工程,计划2009年底实现全区城乡“同源同网同质”供水。

高新区“同源同网”供水工程自2009年10月1日开工建设,05国道以西石桥地区由淄博市自来水公司投资建设,205国道以东四宝山卫固地区由管委会投资建设,至2009年底共铺设供水管道26.4公里,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全面完成主管网建设任务,全区55个村居有52个村居实现“同源同网同质”供水,喝

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其余3村由于地势较高,采取单村供水方式,加水处理设备,实现“同质”供水。

在工程实施的同时,管委会始终把百姓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出台了淄高新管办发[2009]93号《关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惠民补助政策,对农村居民按照每人每天50升的定额进行补贴,定额内水费由高新区财政全额补贴,体民情,察民意,把“惜民、爱民”落在实处。

供水一体化 篇3

一、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作用

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用清洁水资源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它的实现和实施已经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中的一份子。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在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优化配置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由于水资源短缺、水利用的方式比较粗放以及水环境生态恶化的现象。

二、对城乡供水经营管理的操作进行分析

1.强调管理, 领导力的体现

大局统筹, 政策具体实施, 饮水工程已纳入榆林市的规范化管理, 充分保证工程效益, 确保饮用水的水质保障具体政策比如成立专门的一用水质检部门;完善内部管理机构, 规划管理, 各站点专人负责, 统一严格标准要求上岗;建立规章制度, 按条例办事, 使水站的生产经营,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制度的执行者, 必须严格要求自身作则, 才是城乡供水经营实际操作的重中之重。

2.强调统筹, 执行力的规范

榆林市的具体地域情况复杂, 经多方面研究, 由上到下, 由整体到个体, 逐级下放, 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整体规划, 全面覆盖, 在保证整体供水面的基础上细化榆林市每一个需要供水的地点, 下级地方也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 做好每一项为民服务的水利政策, 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个详细的任务指标, 为民谋福利, 强调执行力, 心无杂念的只去做好工作就可以。国家不会亏待付出的人, 人民更会感恩为他们谋福利的每一位执行者。

3.确保质量, 严格把控项目管理

成立专门的饮水工程项目部, 具体负责项目建设, 严格按照原则政策办事, 在施工过程中, 由单位法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 协同相关部门实施,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标投标实施工程, 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 现场监督, 专人监管, 科学控制施工进度, 降低工程造价, 不合格就返工,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而且要运用先进技术, 新设备, 不断优化配置, 降低生产消耗, 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 而不是采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 不然钱多花, 质量不到位, 使用年限短, 这就是浪费。

三、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用于供水的设备使用时间过长, 出现的老化现象

从当下全省建设的供水部门来分析, 大部分的自来水公司都在亏损中经营, 有的自来水公司的负债甚至超过了总资产的一半, 这些自来水公司在大多成立的时间较早, 在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用水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些自来水公司建立的时间距现在可能已经很远, 在经营过程中供水设备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所以到现在有一大部分的供水设备失修、供水和回收废水的管道都有所老化, 加上榆林市乃至陕西省都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供水和用水需求方面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如果将供水管线统一更换便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省市、县又比较多, 资金的投入量难以估计, 由于在管理职能方面不断地被转移, 上述所说的困难全都转移到水利部门等待解决。

2.思想观念落后, 增加了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负担

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在供水一体化问题上的认识与想法不尽相同, 有些就职于水利部门基层的负责人员, 注意力都在国家投资的申请上, 从而忽视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并且在水利事业发展中, 基层负责人员并没有投入全部的精力, 再加上自身的科技条件没有得到加强, 导致无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出现问题时基层负责人员互相推诿责任, 对问题置之不理, 从而加重了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负担。

3.客观方面,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社会人群, 形形色色, 各个方面不同性质的因素纠缠不清, 最终导致了基层官员的思想负担。社会各界都考虑对自己有利的实施方案, 比如申请假投资, 每个企业单位都想将资金拉到自己的地方来, 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 想法很对, 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国家宏观方面的调控和布局, 使社会各界觉得不公平, 从而难能达成一致。每个人的想法其实都正确, 只是看他是否可以站到宏观角度上考虑。许多比较好的水利政策不能如愿实施的原因就在这儿, 再加上榆林市本来就属黄土高原地带, 水资源短缺, 人们对水资源的渴求以及利己行为的出现也情有可原, 但是这种行为会对供水经营一体化的实施造成影响。所以有必要要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做好基层工作, 勇于承担责任。

四、城乡供水经营一体化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供水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减缓老化

对供水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尽量使设备的老化减缓, 必要时将供水设备进行更换。对部分老化严重的供水或者废水回收管道进行更换, 并进行定时保养。水利部门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自来水公司的经营水平等。

2.改善思想观念, 减轻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负担

改善水利部门尤其是工作在基层岗位上水利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 将重视向国家申请投资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通过行业的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 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水利事业的发展上, 使自身的科技条件得到加强, 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效益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各部门人员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避免基层负责人遇见问题互相推脱责任的事情发生, 遇到问题积极承担、积极向办法讨论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使困难被化解。齐心协力将供水经营管理做好, 从而减轻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负担。

3.减轻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

需要提高全民意识,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全民勇于奉献, 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意识, 减轻基层官员的思想负担。从宏观方面考虑, 各地方间应该互相协作, 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还可以使得合作伙伴间的经济实力也得到提高, 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促进我国水利方面的政策可以正常顺利地进行实施和推广, 榆林市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应该重视基层工作, 勇于承担责任, 互相支持、合作, 形成社会凝聚力, 以达到减缓社会方面带给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阻力, 促进其发展。

五、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后的实效

我省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城市, 很好地解决了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 并使之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用于饮用水提供场所的自来水公司的经营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供水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和以前相比, 在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建设以后, 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亏损经营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 处理饮用水的设备和经济指标也得到了提高, 并且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评价, 比如, 由于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实施, 某自来水公司的供水量与之前相比增长了20%, 水费的回收也提高了许多, 达到85%左右, 扭转了亏损经营的局面, 并开创了经营管理新局面。

2.供水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 使水资源得到了统一调配, 优化配置和合理地利用。各地供水部门可以积极地将地表蓄水设施的作用进行发挥, 形成新的供水格局, 供水部门直接管辖的城乡饮水水源、农田灌溉的水源与自来水管网进行并接, 形成城乡供水联网互补的格局, 进而使城乡自来水水资源匮乏的矛盾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居民由于担心缺水问题而人心惶惶的局面得到稳定, 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也是农村供水向城市化方向迈进的表现。

摘要: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不仅是使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同时还是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管理效益得到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统筹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实施城乡供水经营管理的操作进行了分析, 并对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加友.双流县供水工程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万灏.平原县水务信息化规划[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5.

[3]郑志华.江西省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 2014.

供水一体化 篇4

方庆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迎来了常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不仅是我县城乡供水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关心、支持、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表示热烈的祝贺!

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是省重点工程,也是我县重要的“民心工程”,工程总投资1.8亿多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工程建设,工程自08年正式实施以来,在各乡镇、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并于今天正式通水。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供水问题,满足了我县日益增长的水源需求,极大了提高

了我县用水质量,同时,也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

工程通水运行后,县规划建设局、县自来水公司要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要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各相关部门、乡镇必须高度重视沿线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要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范围进行管理,加强水质监测,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要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巡逻值守、禁止非管理人员进入等措施,加强社会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污染及安全事故。同时,对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突发事件做出应急预案,确保污染水体绝不进入库区和水厂,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值此2011年即将来临之际,预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供水一体化 篇5

单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 地质构造复杂, 浅层地下水咸淡水交错分布, 能够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浅层淡水。地下水苦咸、含氟量高, 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为彻底摆脱苦咸水的困扰, 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饮水安全工作的“四个转变”:在工作目标上必须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所有供水工程要建立完备的供水水质档案, 供水企业要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后再供水。在水源选择上必须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以优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 走利用水库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路子。在规划思路上必须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新一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编制要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 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 以水库水源地作为规划的基点, 形成以水库水源地为中心的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在工作重心上必须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坚决杜绝以前的“先通水后改造”的旧思路, 在饮水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做到质量优先、兼顾进度。

为告别单县人民群众长期饮用不健康的苦咸水历史, 彻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结合目前供水工程建设情况, 单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把单县划分为3个区, 每个区为一独立水网。月亮湾水库净水厂解决高老家乡、郭村镇、曹庄乡、浮岗北部、莱河镇5个乡镇, 368个自然村, 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浮岗水库净水厂解决浮岗南部、高韦庄镇、黄岗镇、龙王庙南部、杨楼镇、蔡堂镇6个乡镇, 473个自然村, 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区净水厂解决南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园艺办事处、东城办事处、谢集乡、李田楼乡、龙王庙镇 (北部) 李新庄镇、徐寨镇、时楼镇、张集镇、终兴镇、朱集镇13个乡镇办事处, 1639个自然村, 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3个区域均以黄河水为水源, 利用项目区处在山东省境内黄河上游之优势, 利用黄河水进行补源, 通过引水调蓄, 单县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库容完全能够满足供水需要, 供水保证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净水厂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即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 出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到2015年底, 将全面完成水库、水厂、均压均流站、管网建设, 单县饮水安全局面将要全面打开, 饮水安全形势前景光明。

根据目前状况, 单县水务局深入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管理总体思路, 坚持做到建管并行、建管并重, 制订了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方案, 为饮水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做好准备。

单县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单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公室成立单县上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 对县域范围内的水源、水厂、管网、现有供水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下设10个科室, 化验室6人, 财务科3人, 微机监控室4人, 工程技术管理科6人, 安监科5人, 办公室4人, 净水车间20人, 污水处理车间4人, 水费征收办公室16人, 管道抢修队12人, (公布24h抢修电话) 负责从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到每个乡镇均压均流站, 24h轮流值班, 实时监控管道有无漏水、管道破裂和其他险情。

按市场化运作模式, 公司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现有供水管理单位与本公司关系供水中心成立水费征收办公室, 分片负责水费征收。计划在水库的每个均压均流站设一个征收点, 滩区每处供水工程设一个征收点, 每个点2人。城区收到小区, 乡镇收到每个乡镇的总表, 由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管理全镇的自来水工作, 组建用水管理队伍, 负责管道维修和水费征收。水费统一收缴到供水中心水费征收办公室, 水费征收办公室上缴财务科。

现有供水管理单位纳入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原管理的用水户仍由其管理, 其收取的水费统一上交公司, 公司返还一定的管理费, 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日常维修费。

城市自来水公司与供水厂签订供水合同, 其人员、资产及管理不变, 自负盈亏, 单独核算。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单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 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 县委、县政府在自来水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水利工作者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但由于平原水库的建设管理和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没有经验可谈, 只能借鉴先进地区的供水模式, 总结最有效的供水管理方法, 取长补短、探索发展。

摘要:单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 地质构造复杂, 浅层地下水咸淡水交错分布, 能够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浅层淡水。地下水苦咸、含氟量高, 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

供水一体化 篇6

关键词:供水,城乡一体化,问题,对策

浙江省乐清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200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第一个乐成水厂建成以后, 乐清专门成立了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 专门从事乐清的农村改水工作。到1993年底, 全市共建成自来水厂122座, 受益村共632个行政村, 78万余人口, 占全市总人口的73%。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动各镇、乡、村的干部群众, 以政府为主导, 利用基层农村的各种有利资源进行不同形式因地制宜的各个突破, 逐个建设, 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但为现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 可以将其当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10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成立了供水集团, 统一了乐清的供水系统, 合并了二大供水企业 (原自来水公司与农村供水公司) , 结束了乐清多龙治水的局面, 保证了乐清的供水质量, 保障了乐清人民的安全供水, 乐清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从此真正拉开了帷幕, 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统一建设、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无论是水厂兼并改造还是新的延伸接水, 全部都是按照城乡供水规划和标准执行, 尤其在管理上大面积进行“一户一表”改造, 截止2010年底, “一户一表”收费户达到147000余户, 企业的年有效售水量达4800余万吨, 全年水费金额达1.13亿元, 企业的固定资产高达10.86亿元。尽管如此, 企业在迅速扩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正因为是新问题所以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 也没有其他兄弟单位有效办法可参照, 全凭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置和处理, 这些处理从现在角度回头来看, 大部分是成功的, 虽然有些还不尽如人意乃至对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影响, 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如人意的, 应该说对以后的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体制和管理模式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 企业性质。

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合二为一需要很多部门来协调解决。2005年供水集团成立之前, 原市自来水公司为国有性质, 市农村供水公司为集体事业性质, 集团组建后定性为国有控股企业, 员工的有些待遇, 包括工资标准、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的缴纳标准都不一样, 合并以后职工反映很大, 屡屡在职代会上强烈提案, 而且原农村供水公司内部体制也较复杂, 有多种成分, 有集体事业性质的, 有企业合同制性质的, 也有农聘工。为了解决平衡集团内部的员工待遇, 集团采取了多种的解决办法:一是与社保部门协调, 调整部分缴费标准, 原标准偏低的适当往上调, 未缴纳的追加统缴, 使员工的养老金和医保金缴纳标准基本平衡, 解除了所有职工养保和医保的后顾之忧。二是员工原档案工资标准偏低的, 采取企业内部进行微调, 然后进入档案, 差距仍然较大的采用考核奖励的办法, 按考核的点数形式给予奖励, 这种奖励工资是浮动的, 让员工感觉企业内部待遇分配基本合理, 这样平息了职工的情绪,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对原农村供水公司编外的农村小水厂农聘工进行整编, 多余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并实行按工龄补偿金的办法, 使多余人员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平安过渡。

2. 管理模式。

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后, 地散面广, 管理难度相对增加, 虽然统一执行集团用水审批, 设计规范, 水质要求, 收费标准, 但鉴于原农村小水厂设备管道老化陈旧, 水耗偏高, 居住人口稀稠悬殊, 地域偏远的不同情况,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实行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办法。集团供水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集团———分 (子) 公司———水管所。以各水管所为基层管理服务单位, 属于紧密型的管理范畴, 集团下属的物资公司和安装公司为子公司, 具有法人资格, 实行自负盈亏, 独立核算, 属于宽松型管理范畴。二是实行线块相结合的办法管理。乐清市地形地貌成带状, 背山面海, 腹地不深, 蓄水能力较差, 境内南北长66.22公里, 东西宽仅32.35公里, 全市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 全市按集雨面积和独自成溪可分为四个流域, 即大荆溪流域, 芙蓉黄金溪流清江流域, 虹桥淡溪流域, 钟前水库的白石溪流域, 它们互不相关, 独流入海, 因此我们的管理也是按照自然流域成块状设置机构, 设置虹桥水管所、南清芙分公司、荆雁水管所、柳市分公司, 这样我们便把业务线状管理和块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决了地域分散、流域独立自然条件不利的客观问题。

二、资产和资金问题及解决办法

1. 资产问题。

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 资产的性质, 存在的形态都有所不同。原自来水公司的各类资产按国有企业的规定, 规范入账, 来源明确, 性质单一, 报表台账齐全, 折旧按规定计算, 资产的原值、净值都十分清楚。而农村供水公司则不同, 资产性质相对复杂, 大部分资产定性为集体性质, 而这个集体性质又没有特定明确的对象, 属于一种抽象的集体概念。大部分水厂的建成都是利用公办民助的方式。例如1987年柳市项目水厂的建设属于浙江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大的农村水厂, 工程总造价2806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一是向世界银行贷款40%;二是省、县配套资金分别为5%和10%;三是利用群众集资45%约1200余万元, 按当时柳市区人均分摊人均出资17元。其实世界银行贷款仍是在水费中筹还, 其性质还是柳市人民负担, 所以总造价的85%仍然是群众集资性质。因此, 在理论上分析, 该工程属于民办公助, 资产属性为集体性质, 企业也是集体事业性质, 在后来的集团组建中, 对资产的认定曾有过一段激烈的争论, 政府为了稳妥起见, 最后采用托管的办法先将这一部分资产管理起来。具体托管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发文, 委托其时作为农村供水公司的主管部门农村改水办公室进行托管, 资产的具体经营单位为乐清市供水集团, 作为经营单位必须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而改水办负责人直接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任副董事长, 负对资产的监督责任, 这样可以直接对资产进行监管。

2. 资金问题。

如此大规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资金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供水企业的自身财力是绝对办不到的, 供水集团的自身财力也非常有限, 账面上的自有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再投入的一年不足1000万元, 而建设资金每年需要四五千万元。如此大的缺额资金只能采取多渠道的办法。一方面我们向市政府施压和要求, 以求得市政府和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 在市财政和当地乡镇财政中争取安排部分资金, 另一方面集团出面向银行系统贷款, 由于供水集团的历史原因, 能够用于抵押贷款的房产证很少, 而且还要用于几个大水厂的建设和改造贷款, 要分出一部分房产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已不可能, 即使可能也是杯水车薪难解旱龙之渴, 因此我们与多家银行谈判, 哪家同意质押的就向哪家银行贷款, 而且长期挂钩循环贷款, 达到双赢的目的, 我们用陆续收取水费确保还贷保证供水企业的信誉不受损害。再一方面要求接水用户自筹一小部分, 并且可以用不同形式出资, 比如政策处理费用及凿路挖地费用可以用劳动力投入的多种方式解决。

多方筹资的最后难题在于集团财务的账务处理, 按国资委和审计部门的规定, 凡国家财政和群众集资部分不得计提折旧, 若是这样的话供水企业虽然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 但在今后的运行中设备管道的维护维修, 以及更新改造的资金就没有来源, 成无米之炊了, 供水企业不但缺乏发展后劲, 到了一定时期还危险。为此, 我们努力说服国资委和审计部门, 分析透彻, 据理力争, 最终相关部门同意部分资产计提折旧, 这样能基本保证正常运行和今后维修和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

三、管理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城乡供水一体化后, 管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头痛问题。因为城市与农村实际存在着各种条件的差异, 比如观念的差异, 经济的差别, 环境条件的不同, 尤其是观念的差异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都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做工作, 尤其是要做好宣传工作。

1. 服务问题。

作为公用性的供水企业, 因为资源的关系目前虽然是垄断企业, 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其实也是服务企业, 如何搞好服务大有文章, 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不可回避、不可小视的重要性。服务首先遇到的是观念问题。因为农村农民习惯于过去那种随便用水, 无论在山边取水, 还是在河塘里取水或地下取水, 一般都不需要计量交费, 因此用水缴费的意识非常薄弱, 对于工作人员上门收费十分反感, 不理不睬, 他们不但惜水、节水, 而且还偷水盗水, 甚至毁坏水表无法计量, 供水之初每户每月用水不足一吨的户数不少, 有的经检查发现在水缸上面装水表夜间滴水不计量。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宣传自来水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更是要向他们说明供水企业的买水、制水、供水、售水整个过程的繁锁复杂, 而且投资很大、成本很高、利润很低, 决非单纯的盈利企业。“水也是商品”, 把这一概念溉输到用户的头脑中, 还常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地方放电影借此进行法制宣传和科学用水的宣传, 希望他们按章守法, 遵照供水企业的章程合理用水。除了对他们的宣传外, 我们还要对内部员工的教育, 要搞好服务必须先提高我们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技能, 教育员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村民们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必须耐心做好服务工作。同时, 为了稳定和谐发展, 理顺供售关系, 还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关系确定下来。为此, 我们采纳了律师的意见, 以供售双方签订合同成为买卖关系而不是福利关系, 使双方的权益都受法律保护, 公正公平。

2. 水价问题。

供水价格对于供售双方都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供水企业因资源的关系目前属于垄断企业, 物价部门对于水价控制得非常严格, 原则上只能是保本微利, 各项成本审核程序要求很严。其实, 供水企业肩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 单单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 有些投资不但超前, 而且投入和产出也不成比例。好在城乡一体化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大小平衡, 东西兼顾, 才使企业稳定下来。

水价问题还碰到一个水耗的分摊问题, 按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 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应控制在15%以下, 而一般企业都很难达到, 乐清供水集团产销差率平均达30%, 尤其是象我们城乡供水一体化走得比较早的企业更是难以控制, 因乡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 管网长, 陈旧老化严重, 加上人为的破坏及偷盗水, 产销差率高居不下, 在水价测算时其水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标准以外的部分究竟怎样分摊, 由谁负担?全部由用户负担显然不合理, 而全部由供水企业负担也有失公平, 所以也只能协调谈判, 要求物价部门适当放宽点, 一般测算放宽到23%左右。

3. 计量问题。

计量问题对于供售双方来说也是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 包括大表小表的计量器具的选择以及用户水表口径的确定, 都直接关系到双方的计量准确性。 (1) 计量器具的选择。目前市场上计量水表名目繁多, 鱼龙混杂, 因质量的优劣而价格相差很大, 高的差一倍以上。城乡一体化供水之前, 乡村的供水有的没有计量, 有计量的也选择市场上最便宜的水表, 这样势必导致计量的不准确, 统一供水以后, 对以前水表实行全部更换, 这样一来用户意见纷纷, 一是认为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二是怀疑供水部门选择的水表合法性和准确性。为了解除用户的疑虑, 我们组织用户代表到多家水表制造企业考察参观, 选择了制造技术上乘, 工艺设备先进, 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作为长期定点供货单位, 这样慢慢打消了用户的疑虑心理。同时, 我们将水表成本计入售水成本, 不需要用户负担, 使用户心理平衡一些、意见也少了。另外, 我们在供水普查后对模糊不清或呆滞不准的水表也一律更换, 通过一系列的办法顺利地解决计量工具的问题。 (2) 水表口径的确定。水表口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流量的准确, 特别是生产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初始水表口径确定有些不大明确, 因为新办企业和事业单位如何确定每日每时的用水量, 这是很难界定的。作为用户, 当然希望口径大些方便用水, 计量也相对慢些, 而供水企业则刚好相反,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们到兄弟公司取经, 也搜集权威设计部门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 同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按实际流量再作相应的调整, 趋向合理, 使用户信服。

4.“一户一表”收费到户问题。

推进水务一体化做优做强供水事业 篇7

1.1 有待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管理大多采用分级分部管理模式, 由水利部门负责水源建设, 城建部门负责供水, 环保部门负责污水处理, 从而导致多龙管理的局面。加之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顺畅, 存在“有利抢着过、无利互相推诿”的现象, 导致水务管理缺少统一规划与战略发展思路, 整个链条管理无法形成合力, 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1.2 水利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现行的水务改革侧重的是水务一体化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运作关系的协调,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及保护等关键性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

未彻底加强水源管理的实质性, 甚至会出现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地方仅从称谓上将水利局改为水务局, 但实际工作中相关水事活动的工作状态不变, 这种“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保证水务一体化的程度, 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相关环节仍然处于脱节状态。

1.3 水务行业整体经营存在一定困难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水务行业都在政府监管与市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与发展, 空间有限;加之其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 所以国家对水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十分谨慎:既要求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使企业各基本生产要素向着社会化方向发展, 保护石房?土地、原材料、人工等, 又严格控制水务产品的销售定价, 导致其市场价过低, 无法客观反映价值规律, 当然也水务企业运营及发展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故水务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甚至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 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更谈不上。

2 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重新梳理, 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用。上文中也提到,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均是采用“分部管理、多龙管理”的模式, 各自为政, 职责不清, 导致我国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突出。而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后, 由水务局对当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开发进行统一调配与规划, 提高本地水与客水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使得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对城市防洪与排水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基于地域的角度对当地的防洪与排水进行宏观考虑, 而且可以遵循有偿使用的市场化原则, 使得部分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得到解决, 促进城市防洪及排水工程的建设。

对水利基础建设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传统水务管理主要将投资方向放在纯公益性基础设备的建设, 如防汛抗旱, 而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后, 可以逐步向经营性产业发展, 如旅游、养殖、排水治污等, 从而促进水利基础产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3 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 做优做强供水事业

3.1 理顺水务管理体制

在水务管理中采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水务局对水资源相关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该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涉及到水资源、水质与水量的管理、规划与监督等各个环节, 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类水资源也由其统一调配, 针对社会各界统一实施取水制度, 并进行水资源的保护与监督;基于科学的价格策略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价格, 最终促进水务管理事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3.2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对于水务管理事业而言, 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水资源的管理、节水措施的普及、科学制定水价及污水处理价格, 以促进水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与执行,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形式下城市水务管理工作将面临新局面, 要加快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深入研究水务投资融资的相关政策。此外, 要寻求水利经营与水务管理的契合点, 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水务一体化的优势, 构造水利经营与水务发展密切结合的新格局。

3.3 发展多元化的水务投资、融资体制

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 水务职能必将进一步拓展, 且水务建设任务也会越来越繁重, 而整个过程中资金来源将是的一大问题, 因此要发展多元化的水务投资、融资体制, 将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不断开辟、拓宽融资渠道, 实行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当然, 整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从政策面为水务投资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 扶持水务投资事业, 例如充分考虑水务事业的公益性, 针对水务产业的税收政策更加优惠, 降低其税收成本。此外,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要严格审查参与市场竞争的外资企业的资质, 包括技术、资金等, 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在水务部门的监管配合下, 引导水务市场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4 推动水务市场的产业化发展

传统水务管理模式中, 政府对水务产品的定价起到决定性作用,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 要注意水务管理市场化发展过程中, 政府在其中的准确定位十分重要。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中, 政府主要负责间接管理, 即对整个水务市场进行监督, 无需直接管理。政府间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水务市场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 基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导, 通过科学的政策扶持, 促进水务管理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价格体系及污水处理价格体系;此外, 还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大型水务集团的培养方面, 在保持水务管理社会效益不变的基础上, 促进水务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摘要:所谓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即是对水务事业相关职能及运行流程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 主要内容包括区域防洪与排涝、城市供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及污水处理、农田水利及水电、地下水回灌等等, 针对这些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与管理, 即一个部门负责水质与水量管理。

关键词:水务一体化,供水事业

参考文献

[1]赵娉婷, 胡继连, 徐光增.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J].水利经济, 2010 (5) .

上一篇:农产品污染下一篇:社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