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训一体化

2024-09-09

教学实训一体化(精选12篇)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1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 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 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 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模拟环境下, 由双素质的教师指导, 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理论与实验实训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和矛盾, 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吸收和消化专业理论知识, 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有着实用性强、高效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主导思想, 即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 又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使专业教学形成连贯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实训和实践融为一体, 教师“教”和学生“练”融为一体, 强调由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教学过渡到帮助学生构建综合专业知识体系, 由单项技能教学逐步向综合技能培养方面来组织教学。

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教”和学生不“练”的弊端, 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看作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教”与“练”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统一体, 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 从而扩展了教学概念的内涵。

二、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

理论与实训是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两个阶段, 二者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统一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一)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强调实训的重要性绝非意味着降低理论教学的基础地位, 相反,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顺利实施实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搞好会计实训教学, 必须着重夯实理论基础。特别是面对会计的初学者来说, 扎实理论知识更是必不可缺。

(二) 一定的实训演练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 加强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在讲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 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 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 要求学生完成填写, 鉴别, 审核原始凭证, 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自己动手装订凭证, 编制汇总记账凭证, 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等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三) 理论和实训统一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所以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 应将实训作为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把理论与实训有机地统一起来,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 在会计教学中, 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 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 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理论实训“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 教学管理“一体化”。

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中心。该中心应采用专业带头人负责制, 由专业教师监管实训室, 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建设等项工作。这就使得教学资源得以有效整合, 激发了专业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和建设的热情, 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训能力和业务水平。结合我院实际, 坚持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分别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会计学实训实验室, 并根据会计学基础的特点, 购买了相应的教学软件, 为实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设置“一体化”。

课程设置主要是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 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 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 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 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 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会计专业为适应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要求, 应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市场需要的实用性,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将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结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 以达到把该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从而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有效统一。

(三) 教学大纲“一体化”。

教学大纲是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它是根据某专业某年的培养计划制定的。其中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课程设计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等。在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过程中, 应采取以会计学教研室为主的方式, 通过集体讨论, 根据会计学基础课的特点, 合理划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时数, 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各自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

(四) 教材使用“一体化”。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能力的载体,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改革教材是实现理论实训相融合的核心环节。改革后的教材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训活动在使用上同步, 教学内容应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把相关联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整合, 删除不实用的理论和繁琐公式推导, 通过课程内容间的相互渗透, 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 增加一些实际的范例以及实训教学与实训内容, 从而成为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型教材。

(五) 教师队伍“一体化”。

教师一体化, 就是专业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班主任由一人担任。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 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进行实训教学的复合型骨干教师队伍, 这是落实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为此, 学校应注重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尤其是注重对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及实训能力的提高, 可适当安排参加省内外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学研讨, 参加实训课堂培训。

(六) 考核制度“一体化”。

考试, 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是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项活动。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 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考试内容通常包含两方面:一是理论, 二是实训。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对实训技能考核偏少。为了突出实训性教学的重要性, 应加大实训考核的力度, 针对学生理论实训“一体化”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 把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 实训成绩约占总分值的30%-40%。在实训的考核过程中可以增加相关联的理论知识考核, 即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做好考核记录, 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

综上所述, 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保证了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相融合, 实现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目的, 体现了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参与实训的需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应根据各校办学条件、实际情况在部分学科中逐步推行和完善。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2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实施的可能性,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结合实例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课程体系的修订、“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教学;钳工实训;实践;思考

技工院校以造就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其中不少专业都将钳工技术设置为学生主要专业技能。作为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由于实习内容是简单手工常规操作,实训条件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多年来一直被落上落后、陈旧、脏累的“帽子”。学生普遍认为钳工技术与时下高速度、?{精度、高可靠性的机加工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而这种错误认识也招致钳工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接受趋于被动。

钳工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综述

(一)“一体化”教学运用于在钳工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

从教学设置上看,“一体化”教学以实习课题为主线,只是对原有的实习教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对理论课程和实习教学进行了整合,选择了实用性强,与实习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因此从课程设置上看,可行。从教学时间上看,“一体化”教学理论课程融于实习教学中,虽然每个课题的实施时间变长,但这里多出的时间实际是由理论教学分解而来,总体的教学时间仍与分开教学的时间相当。这样的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从教学场地看,“一体化”教学要求场地能在理论和操作功能上兼而有之,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实习场地进行简单改造,配置一个可实施理论教学的场地,即在原有设施上添置课桌椅、黑板和多媒体设备。而这样的条件不少实训车间早已具备。因此,实训条件也是可行的。从“双师型”教师的资质看,技工院校已经培养出一批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于一身的专业课教师。

(二)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较,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理论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弥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应的实操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活力,激活了课堂气氛。具体而言,“一体化”将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及钳工工艺课程与钳工实训整合为多个模块,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完成 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改历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露无遗。

实践做法

(一)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取决于由技能的需求,目前技工系统没有与之对应的配套教材。《钳工工艺学》和《钳工技能训练》是之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用的主要教材,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还涉及到《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和教研组同仁一起以上述教材为蓝本,编写了《钳工一体化教学试用稿》,根据企业要求和专业特点,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将钳工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呈现。一共围绕钳工实训要求设置18个课题,每个课题都安排成工作页格式,包含有“理论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评分页”的子项目。编写时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理论围绕实践,保持一定比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删繁就简,注重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修改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需要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工具钳工的课程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编制出适合“一体化”的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要建立在对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深入剖析,着眼于工具钳工基本技能要求,立足于对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典型常用工件的加工方法,对《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极限与配合》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汇编。重要课程的变动情况(部分)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

传统钳工教室是普通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前者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后者提供实训场所,这样的布局割裂了理论与实践,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进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地点上的分割格局,建设一体化钳工实训中心。提出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钳工一体化教室的布置思路,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实训车间的基础上对车间进行重新规划,开辟出理论教学区域,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将教室和车间结合放在一起,而是更注重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除常用的实训设备和课桌之外,教科书,工具书等专业资料,可以随时上网的计算机。以螺纹底孔直径的确定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和通过网络资源分别获取方法,再相互对照,在培养查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使用多种方法获取答案。

结语

实践证明,钳工一体化教学符合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是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广大钳工指导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积累更好的教学素材,摸索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浅议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理实 一体化 控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4、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认定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根据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形成若干学习领域或教学模块,每一学习领域或教学模块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由若干教学项目组成;在教学中,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教师授课;在考核上,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考核、设计方案等形式,并做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融通。

2、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在相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课程达到的目标或解决的问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为了构造模式而教学,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 、“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

4、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实操性和理论性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摈弃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线,通过在对专业课程的改造,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实训室的专业设备,强化实训环节,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5、课程教学过程的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度。又由于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常常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任他们,那么,总有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么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要么乱拿仪器工具当作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

6、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学生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老师不督促,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就一无所获。如果课堂上不讲究质量、不讲效率,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操作时边练边讲话,边练边玩,学生操作时就没有紧迫感,况且学生总是重复几种机械动作,一是学生感到没兴趣,二是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就变得枯燥无味了。

7、课程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包括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评价。教师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提出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反馈表的形式进行,收集学生反馈表上的意见,再进一步和教师的体会相比较,以明确教学效果。

8、一體化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理论,更要精通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要强,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在面对面的接触中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与分组

2011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8个班, 共计328人, 全为女生, 年龄18~21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人数为166人, 控制组人数为162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医学基础知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个组的护理技术教学过程在同一学期内, 执行统一教学计划, 同期授课, 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均保持一致。分别对实验组予以“示教———练习一体化”教学实训法教学, 而控制组则按照教师讲授操作内容———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检查矫正的步骤进行[2]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 “示教———练习一体化”教学实训法

基本思想是去除传统教学法中教师独立示教的过程, 融示教与练习于一体。

1.环境准备和人员组织管理方式

(1) 环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 据现有实训室条件, 通过增加反示教系统的安装和床单位等物体的合理布局, 把实训室改为“示教——实训一体化”教学中心。

(2) 人员分配。将大班学生分成小组, 每5~6人为一小组, 上课或实训期间, 所有学生都必须有序地站在操作台边头端或侧边, 以便相互观摩学习。

2.教学过程

(1) 方法。针对技术操作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通过三个环节完成:第一步看:让学生看。看医院环境中真实的操作视频;第二步做:师生同时做。在每一个小组中自由竞争出一名学生, 随老师的操作与命令, 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第三步反馈:老师给出评判与纠错指导。对所有正在操作的学生的操作行为, 老师必须进行检查, 判断其正误, 及时给予纠错或表扬。如此重复每个动作, 最终完成“示教———练习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2) 考核设计。每项技术都设置一次考核, 每名学生必须接受这一考核 (一对一) 。

(三) 登记课堂教学情况

将两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操作练习的次数及考试成绩等, 进行课堂教学登记。

二、结果

对教学过程中的记录和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一) 本教学法课堂特点与优势分析

1.“看医院真实环境中技术操作视频”的意义:

既可增强学生对操作实用性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 又有利于学生建立对技术操作的感性认识。

2.考核意义

练习与考核的统一,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 在学时允许的条件下, 是较好的学习动力来源。

3.示教———练习一体化, 是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实践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完成教的过程, 是为学中教, 学生在做中完成了对新技术的操作学习, 是为“做中学’或者“学中做”, 二者合一, 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做合一。

4.每位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参与教学示教的学生, 均为自由竞争产生, 使每名学生都可成为课堂关注的焦点, 都可享受成就感;而一对一的考核目标, “以教为主, 以考为辅”, 使得每名学生都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样, 学生心理会得到健康发展, 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

5.实现在大班教学前提下的小班化教学效果

因示教过程由每个小组完成, 故每4~5人就获得了一次示教机会。这样, 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足的问题与因大班教学而效果较差的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6.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本法教学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由于仅仅只是接受过视频感受, 学生的操作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在对同学们的各种自我理解后的操作动作进行反馈指导时, 不仅可以实现纠正错误的教育目的, 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习趣味性, 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7.早期引导学生的操作技术向正确的方向形成与发展

根据施密特及其工作组1990年提出的指导假说, 如果学习者每次学习后均获得追加反馈 (100%) , 追加反馈将引导个体在技术学习初期获得正确的操作技术。Greenspoon等 (1956) 实验研究指出, 反馈信息的及时与否, 对练习效率有直接影响。了解结果越快学习成绩也越好[3]。本教学方法, 在学生第一次操作时, 对其技术给予应有的反馈, 促进了技术的早期形成与发展, 使技术操作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节约学时

从统计结果表2可以看出, 本法在学时不变的前提下, 实验组学生完成操作训练的次数是控制组学生的3倍以上;考试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成绩 (两组教学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2>0.05) 。成绩的提高, 得益于练习次数的增加;练习次数的增加, 源于学生获得了较多的练习学时。这些学时来源于教师的示教过程。本教学法, 把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独立示教的过程变成为了学生练习的过程。因此, 提高了技术操作成绩。

9.学生示教, 是心理学理论“从众心理学说”观点的科学运用

心理学认为: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本法运用学生自己示教, 给每位观摩示教学生的启示是:别人能做好的, 我也能做好。因而这一示教作用, 可以降低操作技术在学生心目中的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果。

(二) 本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本教学法要求教师“双师”水平较高

它要求教师,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能操作都必须非常熟练, 否则, 边讲授边操作则无法实施。

2.本教学法对教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本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边讲授边操作, 还要边巡查学生的操作状况。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力消耗较大。

(三) 价值分析

1.本教学法节约时间成本

对于学生来说, 时间就是效率, 时间就是技术。因为练习是技术成熟的唯一途径。采用本法教学, 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2.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前景

本法适用于护理一般操作技术项目教学, 适用对象广泛, 投资小, 实施方便, 较易推广, 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价值前景。

参考文献

[1]余浩, 陈年友.论教学做合一的教师素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月, 第14卷第3期, 34-41.

[2]叶巧玲.同步操作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09Vol.27, No.6, 77.

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 篇5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2013级 指导教师:陈成坤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实习,学生应对机电工程学科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机械设计、机电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

2、通过实习,学生应了解相关程及相关硬件,掌握机电技术相关知识及使用工具,熟练掌握其实际操作和安装技能,3、通过实习,学生应了解电路图安装与调试技术,掌握电路元件装配、焊接技术及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二、实训内容

(一)闪烁灯

1.任务要求

(1)按照电路原理图和PCB线路图,接线和焊接电子元件

(2)接通电源后,绿灯常亮,黄灯闪烁。按下开关,三灯交替闪烁。2.电路图及PCB线路图

图1.1 电路图

图1.2 PCB线路图

3.面包板连接实物图

图1.3 面包板连线图

图1.4 面包板实物图

4.闪烁灯实物

图1.5 闪烁灯实物

(二)LED灯显示屏

1.任务要求

(1)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简单图像的LED显示系统,系统由单片机、和显示屏构成。

(2)设计并实现5*5LED显示,要求单片机与显示器之间接口设计,并编制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英文字母。

2.ArduinoMega2560单片机

ArduinoMega2560是一款基于ATmega2560(数据手册)的微控制器板。它有54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其中15个可用作PWM输出)、16个模拟输入、4个UART(硬件串行端口)、1个16MHz晶体振荡器、1个USB连接、1个电源插座、1个ICSP头和1个复位按钮。它包含了支持微控制器所需的一切;只需通过USB电缆将其连至计算机或者通过AC-DC适配器或电池为其供电即可开始。Mega与面向ArduinoDuemilanove或Diecimila的盾板大多都兼容。(1)概要

微控制器 ATmega2560 工作电压 5V 输入电压(推荐值)7-12V 输入电压(极限值)6-20V 数字I/O引脚 54(其中15个提供PWM输出)模拟输入引脚 16 每个I/O引脚的DC电流 40mA 3.3V引脚的DC电流 50mA FlashMemory 256KB,其中8KB被启动加载器占用 SRAM 8KB EEPROM 4KB 时钟速度 16MHz(2)编程

可以利用Arduino软件(download)给ArduinoMega编程。ArduinoMega上的ATmega2560预先烧录了启动加载器,从而无需使用外部硬件编程器即可将新代码上传给它。它利用原始的STK500协议进行通信。您还可以旁路启动加载器,利用ArduinoISP等通过ICSP(在线串行编程)头为微控制器编程。

Arduino库提供ATmega16U2(或rev1和rev2电路板内的8U2)固件源代码。ATmega16U2/8U2配有DFU启动加载器,它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激活:

在Rev1电路板上:连接电路板背面上的焊接跨接线(靠近意大利地图),然后复位8U2。在Rev2或更新的电路板上:有1个电阻器,能将8U2/16U2HWB线路接地,从而更轻松地进入DFU模式。然后,您可以利用AtmelFLIP软件(Windows)或者DFU编程器(MacOSXandLinux)(MacOSX和Linux)来加载新固件。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带有外部编程器(覆写DFU启动加载器)的ISP头。(3)外形

图2.1 ArduinoMega2560 3.电路图

图2.2 5*5LED电路图

4.5*5LED焊接实物图

图2.3 焊接实物图

5.程序

Const row[5]={2,7,5,13,18} Const int col[5]={6,11,10,3,4};Int pixels[5][5];Int x=5;Int y=5;Void setup(){ For(int thisPin=0;thisPin<5;thisPin++){ pinMode(col[thisPin],OUTPUT);pinMode(row[thisPin],OUTPUT);digitalWrite(col[thisPin],HIGH);} For(int x=0;x<5;x++){ For(int y=0;y<5;y++){ Pixels[x][y]=HIGH;} } } Void loop(){ readSensors();refreshScreen();} Void readSensors(){ Pixels[x][y]=HIGH;X=7-map(analogRead(A0),0,1023,0,7);Y=map(analogRead(A1),0,1023,0,7);Pixels[x][y]=LOW;} Void refreshScreen(){ For(int thisRow=0;thisRow<5;thisRow++){ digitalWrite(row[thisRow],HIGH);for(int thisCol=0;thisCol<5;thisCol++){ int thisPixel=pixel[thisRow][thisCol];digitalWrite(col[thisCol],thisPixel);if(thisPixel==LOW){ digitalWrite(col[thisCol],HIGH);} } 6.外壳

使用三维制图软件设计,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

图2.4 CATIA三维制图

图2.5 3D打印制作实物图

7.实物图

图2.6 设计成果

(三)“创意之星”机器人

1.任务要求

要求:完全自主的机器人,使用各种传感器来感知自身的位置、姿态,实现移动,爬坡,推圆柱,避障等功能 任务规划:

(1)搭建机器人,布置传感器。实现(2)编制程序,并做练习。(3)模拟比赛练习。2.创意之星

(1)“创意之星”是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组件,其特点是组成机器人的各种零件都是通用、可重组的,各个零件之间有统一的连接方式,零件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从而构建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构型。为了保证“创意之星”机械结构的刚性、牢固,如下图所示零件之间采用面接触、键连接、螺钉紧固的方式进行组合。

图3.1典型连接方式

3.控制器

(1)以ATmega128为核心的MultiFLEX™2-AVR控制器

图3.2 MultiFLEX 2-AVR控制器功能示意图

(2)以PXA270为控制核心的MultiFLEX™2-PXA270控制器。

图3.3 MultiFLEX™2-PXA270控制器

4.传感器

(1)“创意之星”布置了大量的传感器

图3.4“创意之星”传感器类型及电气规范

(2)红外接近传感器

红外接近传感器俗称光电开关。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多数光电开关选用的是波长接近可见光的红外线光波型,因此也称为红外开关。

图3.5 红外接近传感器

5.执行器

机器人常用的运动驱动部件有直流有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步进电机、舵机等。“创意之星”配置了直流有刷电机、微型舵机、机器人专用舵机等。(5.1)CDS5516机器人舵机 proMOTION CDS系列机器人舵机属于一种集电机、伺服驱动、总线式通讯接口为一体的集成伺服单元,主要用于微型机器人的关节、轮子、履带驱动,也可用于其它简单位置控制场合。

图3.6 CDS5516机器人舵机

(5.2)CDS5516的调试设置软件

CDS5516的基础参数设置、保护参数调节、性能测试等都可以通过RobotSevo Terminal软件来实现。

图3.7 RobotSevo Terminal(5.3)CDS5516机器人舵机外接单片机

6.NorthSTAR 图形化开发环境

(6.1)NorthSTAR是一个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控制程序开发工具。在NorthSTAR中,通过鼠标的拖动逻辑框的控件和对控件做简单的属性设置,就可以快捷的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程序编辑完后,可以编译并下载到机器人控制器中运行。NorthSTAR 编程环境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特点,能让您在图标拖动中创建复杂的逻辑,让您的机器人按照您的意愿动作。

图3.8 流程图界面(6.2)NorthSTAR具有调试和在线监控功能,可以实时查询传感器的值、舵机位置,或者设置舵机速度和位置。

图3.9舵机调试界面

7.机器人的装配(大家的共同努力)

整个擂台机器人由1个控制板,12个舵机和3个红外接近传感器及“创意之星”机器人零部件组成。4个舵机组成主要的四个车轮,由6个舵机组成两个机械臂,2个舵机组成两个机械腿。下列是装配实物图:

图3.10 机器人机构图

8.程序

(1)下面是图形化的程序语言:

图3.11 NorthSTAR图形化程序

(2)源程序如下:

#include “Apps/SystemTask.h” uint8 SERVO_MAPPING[12] = {10,3,4,8,19,20,1,16,18,2,9,17};int main(){ MFInit();MFInitServoMapping(&SERVO_MAPPING[0],12);MFSetPortDirect(0x00000FF0);MFSetServoMode(10,0);MFSetServoMode(3,0);MFSetServoMode(4,0);MFSetServoMode(8,0);MFSetServoMode(19,0);MFSetServoMode(20,0);MFSetServoMode(1,0);MFSetServoMode(16,0);MFSetServoMode(18,1);MFSetServoMode(2,1);MFSetServoMode(9,1);MFSetServoMode(17,1);//爬坡动作序列 while(1){ //收拢手臂

MFSetServoPos(10,512,1000);MFSetServoPos(3,512,1000);MFSetServoPos(4,512,300);MFSetServoPos(8,512,300);MFSetServoPos(19,512,300);MFSetServoPos(20,512,300);MFSetServoPos(1,512,300);MFSetServoPos(16,512,300);MFSetServoRotaSpd(18,-500);MFSetServoRotaSpd(2,500);MFSetServoRotaSpd(9,-500);MFSetServoRotaSpd(17,500);MFServoAction();DelayMS(1000);//爬坡动作1—前进

MFSetServoPos(10,512,1000);MFSetServoPos(3,512,1000);MFSetServoPos(4,400,300);MFSetServoPos(8,400,300);MFSetServoPos(19,400,300);MFSetServoPos(20,400,300);MFSetServoPos(1,620,300);MFSetServoPos(16,400,300);MFSetServoRotaSpd(18,-500);MFSetServoRotaSpd(2,500);MFSetServoRotaSpd(9,-500);MFSetServoRotaSpd(17,500);MFServoAction();DelayMS(1000);//爬坡动作2—前倾

MFSetServoPos(10,512,1000);MFSetServoPos(3,512,1000);MFSetServoPos(4,273,300);MFSetServoPos(8,285,300);MFSetServoPos(19,178,300);MFSetServoPos(20,722,300);MFSetServoPos(1,493,300);MFSetServoPos(16,512,300);MFSetServoRotaSpd(18,-500);MFSetServoRotaSpd(2,500);MFSetServoRotaSpd(9,-500);MFSetServoRotaSpd(17,500);MFServoAction();DelayMS(1000);//爬坡动作3—后倾

MFSetServoPos(10,512,1000);MFSetServoPos(3,512,1000);MFSetServoPos(4,273,200);MFSetServoPos(8,285,200);MFSetServoPos(19,178,200);MFSetServoPos(20,722,200);MFSetServoPos(1,360,200);MFSetServoPos(16,652,200);MFSetServoRotaSpd(18,-500);MFSetServoRotaSpd(2,500);MFSetServoRotaSpd(9,-500);MFSetServoRotaSpd(17,500);MFServoAction();DelayMS(1000);//收拢手臂

MFSetServoPos(10,512,1000);MFSetServoPos(3,512,1000);MFSetServoPos(4,273,300);MFSetServoPos(8,285,300);MFSetServoPos(19,178,300);MFSetServoPos(20,722,300);MFSetServoPos(1,360,300);MFSetServoPos(16,652,300);MFSetServoRotaSpd(18,-500);MFSetServoRotaSpd(2,500);MFSetServoRotaSpd(9,-500);MFSetServoRotaSpd(17,500);MFServoAction();DelayMS(1000);} } 9.自豪的设计成品

图3.12 不太完美的“擂台机器人”

三、实训心得

机电一体化实训,两周,转眼就过了。实训,在我看来是一种练习或者说复习,是为了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个实训我都很重视,都全力以赴,都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的实训训练不仅是锻炼个人技能,同样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分组,分任务,这是必不可少的。在短暂的大学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本次试验控制系统的编程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平时接触的编程方面的知识不是很多。不过,幸运的是有了NorthSTAR图形化编程界面,可以方便直观的实现准确的编程控制,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这次实训因为有用到电烙铁,所以安全方面不得不强调。电烙铁用的是220V的电压,通电之后本身又有高温,因此,一不小心就是烧物,伤人。我发现在实训场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伤痕累累的,桌子有很多一块块的伤疤,更恐怖的是电烙铁的电线上也是充满伤疤,这可以看出来,我们同学对这个安全的问题还不是很重视,相信不少同学都有烫伤的体验。我觉得,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做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前提,耐心、细心很重要。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综合实训

机电一体化类综合實训课程一般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工业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必修课程,课程安排一般为期3~5周。下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来探讨此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任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任务是:让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后,亲自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系统(自动化专机、自动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等)进行认识实践、解剖分析、装配、调试纠错,对自动生产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进行自动生产线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排除,包括从元器件到系统的组装、纠错、调试、PLC程序编程、下载及完整系统的运行、了解网络连接,具有分析和排除常见设备故障的能力,同时具备进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并且对常见自动输送系统有深入分析和研究。本实训课程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和企业所需完全接轨。

实训设备

本课程的实训设备是以德国FESTO公司开发的综合技术在国际上领先的FMS50机电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培训系统,如图1所示。它是FESTO公司结合现代工业特点开发研制的模拟自动化生产过程,集机械、电子、通讯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机电信息一体化实训教学装置。它涵盖了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自控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项学科的内容。该系统是一个模拟生产中、短行程气缸的柔性自动生产线,由10个独立的工作站、1个物流传输系统、2台CNC机床和特殊的软件及控制主机等组成。该系统使用与实际生产加工相同的工业元件,系统中的各工作站的功能单元能完成供料、工件检测、工件提取、工件加工、质量控制、机械手组装、工件暂存、工件提取及成品分捡等一系列过程。FMS50的每个单元均根据设定的任务,选择相应功能和技术参数的气动元件、传感器、电气元件及标准型材集成而成。它代表了当今现代化企业产品开发“采购和集成”的先进设计理念。工作单元之间具有柔性的结合方式,可以任意组合,系统的开放性很强,可以不断地将新技术融入系统中。

基于实际功能要求,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原料输入单元、加工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装配单元、暂存单元和成品输出单元六个功能单元(如图2所示)。

实训教学组织与运行

参考国际奥林匹克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大赛的模式和首届中国青年机电一体化大赛的模式并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本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过程进行探索,决定采用“化整为散,合散为整”的教学模式,即将整套FMS50系统全部拆散成零部件,然后再将零部件组装成系统,在拆与装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教学过程本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为:FMS50系统整体运行介绍——FMS50系统各工作站运行和功能分析——各工作站从系统上的拆解——单台工作站的解剖分析——单台工作站的装配——单台工作站气路联接——单台工作站电路联接——单台工作站电气路故障设置——单台工作站电气路故障排除和调试——工作站和输送系统联调——系统正常运行——整个过程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即为“化整为散,合散为整”的模式。对一套系统先进行功能分析,然后选取典型部件进行解剖,化整为散,化整为散后再根据相应的技术资料,对解剖后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和故障分析。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解FMS50系统功能及工作流程,其次分组讲解各种典型工作站的功能及工作流程,接着教会学生看各种技术资料(机械装配图、气动回路图、电气接线图等),在拆工作站之前,要求学生完全明白各个工作站的功能、工作流程并作记录,注意拆卸前各个工作站的工艺及外观,并且各小组要先讨论拆卸方案与要点,保证设备能恢复原工作状态,实训过程中不得损坏元件,尤其是传感器、气缸活塞杆表面等。接着再让学生按照技术资料进行拆卸和安装,并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做好笔记,训练良好的工作作风,拆卸方案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此项措施是保证设备完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小组轮换工作站之前都要和控制系统相连,学习系统调试及系统使用的各项通讯技术,并保证轮换前每个工作站工作是完全正常的。防止轮换后损坏的元器件责任不清,并严格强调发生任何故障一定要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否则责任由小组学生自己承担。实训教学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教学组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将30人左右的教学班分为5组,每组自主产生组长,负责小组的实训过程管理和指导,每组有一人负责做记录,记录实训过程的各项任务以及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他们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先让每组成员用3~4天的时间对FMS50系统中单一工作站的机械单元、气动单元、电气单元及气路和电路进行拆装。再将小组按编号轮换工作站,使学生熟悉FMS50系统中常用工作站。在最后整个系统运行中,通过连接工作站和系统,可以使学生认识当前自动化生产中主要应用的通讯技术。

教学运行在实训方法上,为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穿插各小组的指定项目竞赛,诸如开展工作站的拆卸、元器件安装、电气路连接、调试与故障排除等项目,各项目评判采用计时和教师阶段检查为主,并成立考核评判小组,由指导教师和5个小组组长组成,指导教师占50%权值,每小组组长各占10%权值。考核评判小组不但负责整个考核成绩的认定,还负责将本组成员的一些不足和其他组的优势传达给本小组成员。各小组之间可以互设故障,各小组内成员协同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查找故障。

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法为确保本实训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我们采取了严格有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根据实训课程的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课程考核基本内容包括:(1)四篇周记,要求每个学生每周总结一次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等。(2)两篇调查报告(输送系统的种类、FMS系统的发展概况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3)两套零件图(选取工作站中典型零件,主要是非标准连接件),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和零件设计能力。(4)一篇实训总结报告。以上材料缺一不可,否则没有成绩。具体分值分布情况如下:(1)为了提高出勤率和严肃实训纪律,考勤和实训表现占10%。(2)为提高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允许小组长对自己组员进行评分,便于团队协调工作,小组长评分占10%。(3)小组项目竞赛所获成绩占20%。(4)四篇周记占20%。(5)两篇调查报告占10%。(6)两套零件图占10%。(7)一篇实训总结报告占20%。

通过以上“化整为散,合散为整”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顺利地完成了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真正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梅.柔性制造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J].液压与气动,2005,(2):66-68.

作者简介:

高职英语听说一体化实训教学初探 篇7

1 当前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技能培养都分别开设有听力和口语课。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学生对英语听说技能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听与说分别属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两个层面。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则是语言输入的终极目标,二者紧密结合。听与说是语言学习者应同时具备的两种能力,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听力的材料主要是学生训练考级的试题,从而使很多学生误以为听力才是学习的重点,而忽视了语言输出这个终极目标,造成重输入轻输出的局面。

2)听说孤立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听说能力脱节。听力课和口语课的开设对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听力重在听,学生在听力课上只是被动的输入,对所输入的内容缺少积极的内化过程,更缺少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实际交流的机会。尽管当前教材中也初步体现将听说合为一体的思想,如《新起点英语听说教程》和《新视野英语听说教程》等,它们在以前单纯的听力教程基础上融入了开口说英语的任务。但在内容安排上要么听说比例失衡(如《新起点英语听说教程》中,每单元仅在结束时安排了一个话题),要么听说主题不一致(如《新视野英语听说教程》),均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口语课上,教师则着重于学生的语言交际,主要以语言材料的输出为课程目标。因此,听力课和口语课分开培养技能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听说能力脱节现象。

3)听说教学缺乏综合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许多学校将听力和口语课程定为考查课,在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上要比其他课程宽松些,且其测评形式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结果一方面造成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及其他科目,另一方面,终结性评价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重学习的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听说一体化实训教学构想的理论基础

1)语言输入假设理论。80年代初,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1982/1985)。该理论把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按照Krashen(1985)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即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趣味与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no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人量(i+1).其中“i”为学习者己有的认知水平,“1”是稍高于现有的知识层次。i+1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信息。在这四个要素中,“可理解性”尤为重要。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是实现二语习得的唯一充分条件”[1]。

2)语言输出假设理论。1985年,Swain教授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输出语言的活动(说/写)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输出假设理论,输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功能:首先,输出具有引发注意的功能。也就是说,当学习者试图输出目标语时,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写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或者说,某些情况下,输出目标语的活动能促使二语学习者注意或认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第二,输出有假设检测的功能。从学习者角度讲,输出有时是“试验运行”(“trial run”),即他们试着用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或形式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想法。第三,输出有反省功能。这一功能指的是用语言来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从而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2]Swain后来重新把“输出”定义为“说(speaking)、写(writing)、合作对话(collaborative dialogue)、个人独语(private speech)、表述(verbalizing)和言语化(languaging)”。

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的提出说明了语言输入和输出是同等重要,密切相关的,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不能厚此薄彼。听与说分别属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两个方面,在两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将是有效的促进,将听说一体化模块纳入学生的实训范畴,将更能体现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3 听说一体化实训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1)积极开发全面的听说实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要力求使语言输入材料易于理解,趣味性强且内容充分。因此,在材料收集方面应该是多渠道的,如影音材料,报刊杂志等与学生生活贴近,题材广泛、直观的教材,既可以使学习者大量接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词汇,表达时可以运用的和话题相关的语块,又可以使学习者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材料收集后进行归类,确立实训主题模块,如日常交际,话题讨论等均可以作为模块单位。

2)探求可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听说一体的实训教学,在课堂组织上有别于在语音教室进行听力教学以及教室中进行口语教学的模式,是将听说模块教学单独作为一项课程任务,利用多媒体开展听说实训教学。在组织教学时,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生自觉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材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并在此过程中辅助学生监控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一些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交际活动,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谈判等。

3)完善学生听说能力评价体系。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实现对学生的多方位评估,而不仅仅是期末考试或考查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估。要把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听说实训中,可以以各主题模块为单位进行评估,将各主题模块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在每一主题模块学习评价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如果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自己某个模块测评成绩不满意,可以向老师请教、沟通,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后,重新进行评价,从而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自觉提高。

4 结束语

总之,英语听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基本技能,将英语听说教学纳入实训范畴,可以集中有效的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将对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将英语服务于未来职业中,对真正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该文依据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为指导,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听说教学脱节现象,通过分析听与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听说一体化实训模式的构想,以期能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探索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输出,输入,听说一体化,实训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ur of H G Widdows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3]洪柏年.谈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王颖.输出假设在外语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5(8).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8

以我院为例, 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处于教师高压下的被动学习状态, 一个教学内容需要“灌输”好几遍才能被学生勉强接受。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 由于数控设备数量的限制, 往往出现多人共用一台数控机床的情况。 在这种实习环境下, 教师给所有学生布置实训课题后, 每台机床实习学生中只要有一人完成实训任务, 其他人“顺理成章”完成实训任务。 自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后,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试图改变现状。 从2015年起, 我们采用一种自命名为“任务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使参与实训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强化, 现对此教学方法进行解析, 望有经验的教学工作者给予意见以便提高。

以一个30人的实训班级进行数控铣工实习为例, 而目前能够提供给该班实训使用的机床只有6台。 具体实训安排如下:

将30个实习学生分为6个实习小组, 每个小组5人。 当然前提是选出5个能够主动学习的组长, 以便在小组中起到学习带头与督促作用。 当组长选出后, 允许其他学生在分组时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力, 我们在操作时会由授课教师和班主任推选出5个组长, 然后让其他学生选择组长, 尽量使多数学生都能够分到想到的组别, 目的是在以后的小组协作过程中更协调。

将每个小组的5个人员分别定性为当前任务的查阅与检测人员, 编程人员, 准备人员, 操作人员与协调人员。 每个人员在任务实施中的分工如下表:

任务实施要点与过程:

(1) 每组成员针对任务图纸进行分析与讨论 ( 约0.5 课时) 。 确定任务详细分工, 即查阅人员前期查阅哪些内容, 准备人员需要准备的毛坯尺寸, 相关刀具及相关量具, 操作人员需要准备的夹具, 等。

(2) 组内各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即查阅人员开始查阅图纸相关资料, 准备人员开始准备毛坯及工量具, 填写工艺卡片, 编程人员开始对照图纸进行程序编写, 操作人员开始对机床进行检查与夹具安装, 协调人员负责在各人员间协调, 实现资源共享, 并同时进行过程记录 (约0.5-1课时) 。

(3) 编程人员通过面板、 键盘输入、 电脑传输存储卡传输等方式将编制好的程序输入至数控机床的CNC系统。

(4) 操作人员对程序进行加工模拟, 如出现程序错误反馈给编程人员, 由编程人员进行修改并更正或重新输入, 直至程序完全正确。

(5) 操作人员进行加工前期的对刀操作, 对刀验证, 零件粗加工等操作。

(6) 查阅与检测人员对粗加工完成的工件进行检测, 验证零件余量是否正确, 并告知操作人员。

(7) 操作人员针对目前余量进行刀补调整, 并完成零件的精加工, 使加工成品完成。

(8) 查阅与检测人员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测, 并进行加工结果记录。

(9) 协调人员对整个加工过程及各成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记录。 (以上3-8步骤累计约2课时)

(10) 小组小结, 对整个加工过程及加工结果进行小结, 找出工作亮点及工作过程中的不足。

(11)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好随时答疑及课题结束时的小组等级评定及教学总结 (10、11步骤约1课时) 。

上述各步骤的实施过程, 可综合如下图所示:

任务实施效果: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所做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探索中, 此种教学方式使我们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取得了以下效果。

(1) 大大缩短任务学时。 以前一个中级工水平的实训课题单个学生完成时间约为3个小时, 约4课时, 每组5个学生累计完成理论上需20课时。 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既耗时又耗材, 另一方面在进行传统模式教学时, 只要有少数学生完成了零件的加工任务, 其他学生的惰性学习习惯就会体现, 出现加工程序抄袭、加工对刀“求帮忙”等不良现象, 使整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使很多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荒废渡过。 而新的教学方式是要求各小组在协作情况下对一个零件加工任务进行操作, 一个中级工水平课题要求在5个课时内完成从图纸到零件成品过程, 并附小组小结报告, 大大缩短同一课题在教学过程中的课时量。

(2) 通过任务小结、教学小结等方式,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对各小组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对表现不好的小组及人员进行批评并进行思想交流, 使其不断改进。 由于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 每个人员、每组人员及任务实施结果都要进行全程记录, 也使得每个人员在学生过程中的表现得以详细彰显, 方便对优秀人员与不积极人员进行鼓励与思想教育。

(3) 由于任务结束后以整体小组完成情况对小组人员进行整体评定, 使得每个小组的每个人员都要积极动起来, 若一人不参与任务实施或实施过程中不够积极, 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小组的最终成绩。 以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训教学安排, 在很大程度上使同学们平时的同学友情、“哥们义气” 转变为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渐渐被调动起来, 学习兴趣不断得到培养。

(4) 每进行一个新的实训任务时, 均要求每组人员进行组内任务交换, 即不得担任上一个任务中的角色, 当进行完第五个教学任务后, 每个人员均需担任过五种任务角色。 这样便使每个学生均对加工任务中的工艺卡片编写、工量夹具准备、机床检测、程序编制及加工等操作进行较好的学习, 同时在有效的学习课时内, 学到更多形状零件的加工方法。 另外,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 篇9

1. 实训一体化的概念解析

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对双元制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双重职业训练, 即学生在企业的“实战演练”和在学校的“理论学习”相融合。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有超过70% 的学习是在岗位上进行的, 仅有不足20% 的学习是从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获得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 一方面消除了学习理论过程中的枯燥感和厌倦感, 增强了真实体验的兴奋感和探索欲望,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昂斗志和积极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 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及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置于宏观理论中, 实现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在双元制基础上诞生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很好地吸收了前者的营养和优势, 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的统筹兼顾上发挥了极具建设性的作用, 应该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重点关注。

2.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过程的现状解析

笔者经大范围地实地调查后, 发现众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都结合本校及本班的特殊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革新, 但是, 改革的过程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仍存在一些缺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经过对多个高职院校的实际考察, 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课程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理论课程繁多且内容交叉过多。众多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供学生入门所用的理论课程, 比如会计基础、初级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看似课程设置全面、具体而有针对性, 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知识点重复出现且内容交叉现象严重, 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新知识新挑战的兴趣,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2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

在学校的教学中, 部分教师一直唯书本是举, 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 将大量的理论如“填鸭”般灌输给学生, 期末测评时也把对理论知识的考察视为重点。学生没有机会到具体的岗位上亲身体验, 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地检测自我的学习情况。真正进入职场后, 才发现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理论应用更是一窍不通, 只能再次接受职前培训。这种理论实践两相脱节、岗前岗后两相脱节的现象屡屡出现, 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及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2. 3 教师统治了课堂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又是学习的客体, 在教学过程中置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但在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中, 教师往往“越俎代庖”, 篡夺了学生的统领地位, 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附属和盲区。部分教师在备课、授课、检测评价环节“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部分教师“唯我独尊”的教学心态使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导致其理论基础薄弱, 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演练。

3.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一体化改革的举措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种种问题, 并结合前者的研究成果, 笔者就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会计实训一体化提出几点建设性举措。

3. 1 改变教学理念

在职业教育中, 学生的身份更体现为一个准职场人, 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提高实训一体化的意识, 强化对于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认识, 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 挖掘出更加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为学生向职场人的成功转型做好准备。

3. 2 调整课程结构

在教学安排时, 应借鉴德国的二元体制, 减少理论课的课时, 增加实践课的比重, 实现理论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平衡。比如, 教学秘书在进行课程安排时, 可将理论课比重下调至40% , 实践课比重增加至50% , 综合测评课程加至10% 。在一周的教学安排上, 可组织学生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集中的理论知识讲解, 后两天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单位进行实践教学, 最后在周五进行交流和测评。根据本班的容量及实习情况, 教师可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要求以组为单位上交实习总结, 并进行课堂的经验交流和头脑风暴,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3. 3 提供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学器材、教学设备及教学场所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如果没有合适的实践场所, 培养学生的基本核算能力、实务处理能力、核算与分析能力、核算与申报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学场所的选择及建设中, 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加大资金投入, 在校内或校外选择适当位置建设实践基地, 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的运行工作, 做好实习学生的分配、实习项目的建立、实习过程的规划。第二, 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课堂空间, 提高教室的利用率。教师可借鉴STS的教育理念, 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融合,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在教室中创设职场实景,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 公司内部设置与财务相关的部门和职位, 彼此间展开财务精算的竞争。第三, 搭建好“企校共建”的平台, 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单位,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推广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 有重要的理念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体化的改革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兴奋感,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绝佳效果, 应该受到更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祥龙.高职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27 (1) :136-137.DOI:10.3969.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10

一、会计实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优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最早在德国被提出,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实现了教学理论与学生学习实践的有机整合,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会计教学的主要教育方向。在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的时候,要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评价考核、会计实践的无缝对接,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它包括教学、做事与技能三个部分,“教”就是《财务会计实训》教师将各种会计基础理论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做”则是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从而掌握实际的会计工作内容和基础技能,激烈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教学做一体化”的优势非常显著:第一,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局面,提升了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有效性,充分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则,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种种弊端,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第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实训教学的实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契合会计学科的特点,更加符合会计教学的需求,能够紧密贴合理论与技能两个方面,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和技能。第三,这种教学模式是会计教学的一次变革,全面推动了会计教学的整体发展,实现了会计教学“从知识简单传递到知识处理与转换”的转变、“单一型向双师型”的转变、“被动接受到主动实践”的转变,推动了多媒体、网络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教学的普及和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设计策略

(一)行动导向

《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是通过行动导向完成的,教师创建教学情境,将学习任务形象化、具体化,也就是说“行动导向”是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和最基本原则,教师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将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作为依据和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和行动,学生的“行动”是用来学习,实现“手脑统一”,而教师的“做”则是指导学生操作,教会学生操作技巧。教师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标准,创建学习情境以及任务驱动,师生行动要相互协调,目标要一致。

(二)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基础,灵活的运用分层设计岗位分工、角色互换以及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实践效率和质量。《财务会计实训》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贯穿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任务布置、项目实施、示范操作、训练指导、评价、纠错”等众多环节,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取舍其中的环节,以完成实践任务为前提,达到做好的教学效果即可。

(三)合作性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合作性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几乎任何一个学科实践学习中,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法也被普遍引入到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众多教育理论,也是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团体合作意识的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岗位分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调动组内成员精诚合作,可以通过组间良性竞争加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学生在行动中萌发创新火花,其小组成员人数一般为4-6人。小组成员搭配上,要求男女比例合理,会计专业男生相对少,要将男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优良中差搭配,每组实力相当,内部能够互帮互助、相互带动。在小组划定后,要求固定座位,方便教师考勤、观察和监督,也方便实训教室的管理。

(四)及时开放式的学生评价

评价内容不能只看实训结果,而要全而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社交技能、小组活动参与情况、情感态度等,把评价内容发给学生作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指引,以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注意学生评价的及时性。评价的目的是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因此,学生评价一定要及时并尽可能准确详细,保证学生及时参照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太多,可按照小项目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在《财务会计实训》教学中落实“教学做一体化”,是会计教学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科特点,充分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摘要: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与优点,第二部分阐述了《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唐小惠.关于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以广州市A高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03).

[2]刘琳.新会计准则环境下会计实训教学探析[J].企业导报,2015(08).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11

摘要:随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学校都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都在尝试不同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本文重点探讨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数控车实训课程的改革构想与实践经验,目的是为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控车实训一体化教学构想实践

0.引言[STBZ]

国家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指出,需要对以往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作出一些改革。因此,应紧密地结合国家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精神,即为“三以一化”精神,积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不可否认,数控车床实训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体系中具有比较高的地位。笔者结合“三以一化”精神,谈一下对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构想与实践。

.1.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准备[STBZ]

目前,影响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控实训指导老师所具有的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第二,数控实训教学指导老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数控实训教学中,为改善实训老师的实践水平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准备工作:第一,结合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学生的多少,应合理安排一些课程,包括那种非数控加工专业的选修课程,以供数控加工老师学习,提高其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二,为更好地提高老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其理论水平,可以合理处理下面两个工作:首先,为老师安排一系列“四新”培训活动;其次,加强老师在校内的普通车床的实践操作;第三,可以在普通车床指导老师中安排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以及理论知识储备的老师,去学习关于数控加工技术理论知识;第四,安排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数控实训教学;第五,结合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得内容,选择具有不同能力的教师来对重点实训项目进行攻坚;第六;当第一轮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内容结束后,可以调整各个教师去教其他内容,以使数控车床实训知道老师更好地了解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第七,指导老师应加强车床操作,老师还需要处理好学生需要做的课题,此外,学校还应多多开展一些活动,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以使指导老师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更好地展现出来。

.2.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内容的确定[STBZ]

教学内容仅仅是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项目的一个分支,也是实习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实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把“三以一化”精神很好地落实到这个分支的确定工作中。结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文件精神,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安排以下五个方面的学习:第一,数控编程与工艺;第二,数控仿真;第三,上机操作;第四,CAD绘图软件教学;第五,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与工艺是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课程,它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操作这一套理论知识,这一课程的教学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它的影子,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数控仿真主要目的是解决实习工位不足的问题,在实训教学中起着缓冲和调节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得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工作顺利展开。CAD绘图软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以较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新内容法人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能力。数控系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此外,还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

.3.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计划安排[STBZ]

根据中、高级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在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五个实训方面,实训时间为70到100天之间。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1初期根据课表教学

初期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实训教学五个方面的情况,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为学生自觉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2中期教学内容应适当灵活安排

在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度过初期阶段之后,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训工位,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的表现。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受到课程表的影响,而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相关课程的授课时间,使各个课程协调进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3.3实训后期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

这个阶段中,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并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以更好地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课题作业。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指导老师以及相关设施起着辅助的作用,并使三者相互协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更好地与同学加强合作与学习交流。最重要的是,指导老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工作,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提出有帮助的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体现“三以一化”的课改精神

4.1以能力为本位

在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将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以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2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工作一定要突出职业实践,并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时间。在最后阶段的实训中,还得牢牢地把握住“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思想,合理安排课题。

4.3以项目课程为主题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需突出项目课程的主体地位,做到各单项课程合理安排,增强课程的协调效果。

4.4课程体系综合模块化

在安排课程课题时,需把握住上机实训课程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因此,课程体系综合模块化建设势在必行,从而可以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

.5.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效果与经验[STBZ]

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是以课改精神为原则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是势在必行,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储备具有高技能的人才,还为其他一些领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寶贵的经验,更为下一阶段的数控加工教学改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6.结论[STBZ]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各个职业院校都在筹划新的课程体系,并制定了各种课程方案。为更好地落实职业院校的课改精神,学校应在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准备、内容确定等环节投入一定的精力。此外,学校还应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推进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教学实训一体化 篇12

一、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必要

1. 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进程, 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会计人才类型具备鲜明的“能力本位”与“技术本位”特征。一方面, 现代企业较之以往对会计人员“精于计算”的职业定位, 更看重其提供企业综合经营信息的能力, 比如财务分析能力、筹资决策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等, 要求会计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思路清晰开阔, 能够深入到宏观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 “纸上谈兵总觉浅”, 经济管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实际”、“实用”、“实效”的实践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人力资本折旧, 经济运行过程愈加依赖专业技术应用, 伴随着会计服务领域的拓展, 业务流、资金流、物质流的融合加快, 需要会计人员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不断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 当今会计专业教学在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应构建相应的操作学习系统, 即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推动学员理论向实践的迁移,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的需求。

2.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自身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自身发展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但中等专业学校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却在增大, 主要表现为就业率高, 失业率也高的“双高”现象,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脱节, 学员无法适应真实的职场环境。首先,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 理论知识的课时数比重大于实践课时安排, 违背了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从事会计实务的操作性人才的宗旨。其次,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设置在学期结束后的集中实习, 造成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同步性不佳, 且学生在学期末急于找工作, 往往敷衍了事, 很难认真完成全部实习内容, 宝贵的实训机会流于形式化。再次, 我国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缺乏同时精通理论与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 教资能力与设备设施的落后进一步拉开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距离。

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1.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保障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 一方面需进行统一的课程重构, 力求课程设计适应社会会计人才需求类型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加大“基础演示课”与“现代技术基础课”的比重, 夯实学生实践应用的理论基础;在专业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则应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地位, 并辅助增加会计法规制度课程, 保障学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需要改变学期末的集中实习传统, 构建课程会计实训、学期会计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的分层实训体系。比如课程会计实训, 主要针对基础课理论环节, 对应基础业务的实践训练;学期专项会计实训, 主要针对专业课理论环节, 对应会计岗位的实务处理能力训练;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主要针对阶段性的教学总结, 立足于会计业务处理的系统性、全面性, 在岗位业务技能的训练上, 关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同合作。

2. 教室环境与办公环境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促使教室环境与办公环境的一体化, 即为学员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首先是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建设, 比如点钞室、电算化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等, 完成相关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具的配置。其次, 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比如以企业为依托, 建立集教学与生产, 职业培训与社会实践服务功能为一身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常驻办公点, 组织学员定期的顶岗操作, 并从合作企业处获取加密的经济业务附件, 组织一整套基于原始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的实践操作素材, 促使学生接触会计真实工作中的经办方式与程序。

3. 教师传授与学生操作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构建教师传授与学生操作的一体化过程, 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聆听关系, 还是技能的指导与操作关系, 两者共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教学整体, 因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培育自身“教师+技师”型的师资力量, 促使教师不仅具备会计知识资本, 还拥有会计职业的经验储备与技能资格。对此, 学校方面可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资格证书考核, 设置专项经费重点培养骨干教师;让理论课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学习, 组织开展“讲、演、练”为一体的课题研究, 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还应在教师队伍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 既能“走出去”, 也能“引进来”, 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 定期组织会议交流, 有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帮助学生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王希波.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监控.职业, 2009年第33期[1]王希波.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监控.职业, 2009年第33期

上一篇:产品试制下一篇:指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