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2024-08-24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通用12篇)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1

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是中职卫生学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专业课的学习, 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的训练也非常重要。生理学是以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医学生只有在了解正常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基础上, 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 了解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以及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明白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等。所以, 生理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同时, 也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 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突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构建适合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平台。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20年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2006年, 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教、学、做”的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近年来,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 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目标是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多数中职学校还延用传统课程结构, 先进行基础文化课学习, 后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 再进行专业课学习。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理论与实践教学完全割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主, 将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习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解答问题;“双师型”教师偏少, 理论课教师偏多, 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这就使中职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指导,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适合中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 也是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最好的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适应职业岗位培养需要,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促使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分开。然而, 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一体化, 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因此, 需要一批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掌握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双师型”教师。所以, 教师应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和实践教学完全割裂的教学观念, 在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到临床一线学习,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所以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适用性,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应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 实践技能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由此可见,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过程, 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1]。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 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 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对教师来说, 教中学, 学中做, 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而且能真正体会到教学之乐。

2.2 改进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结合生理学各章节内容特点, 灵活运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血液”和“消化吸收生理”等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时可采用研讨式教学法, 让学生先预习教材、查阅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就重点、难点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集体讨论。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此外, 该教学方法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习热情及兴趣。在讲授“泌尿系统生理尿生成调节”时,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即先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人多喝水后尿量会增加, 而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减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主动、积极、独立地思考, 从而很自然地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生理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飞速发展的电子科技为生理学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生理学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形象、生动的微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集音频、视频、动画、录像、图片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 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心脏的泵血过程、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尿的浓缩与稀释等知识, 如果只靠传统课堂讲授无法展示其复杂的动态过程, 学生较难理解, 但通过形象、直观、立体的微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2]。

2.3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构建适合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平台

实验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受课时、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条件等限制, 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和组织最具代表性、有助于训练学生实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的实验内容。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必须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上突破传统模式, 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让学生一同参与,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方案完成后,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让学生带着自己参与设计的实验方案走上讲台,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将设计好的方案在实验室完成, 如果实验失败, 让学生找出问题或者教师加以指导, 重新操作。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3 总结及设想

为达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这一教育思想对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中职学校应改革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胆创新, 摸索出适合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融“教、学、做”为一体, 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技, 2009 (6) :156-157.

[2]廖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0 (15) :2080-2081.

[3]廖于.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J].重庆医学, 2009 (13) :1681-1682.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2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只有1个选项是准确的,请将该选项的序

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 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管理技能

2.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一点体现了计划的()特征。

A.效率性 B.灵活性 C.主导性 D.目的性

3.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采用()。A.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B.专家目标设定法 C.员工目标设定法 D.过程性目标设定法

4.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A.-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5.管理者进行决策的第一个步骤是()。A.拟定备选方案 B.确定决策原则 C.确定决策目标 D.识别问题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A.25台 B.100台 C.125台 D.12.5台

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 生不满情绪。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8.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A.1-9型 B.9-9型 C.1-1型 D.5-5型 9.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10.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 控制的最高境界,即()。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局部控制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中有2个以上选项是准确的,请将这些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 分)

11.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 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130 12.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1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比直线制和职能制更有优势,它()。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具体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4.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15.财务控制包括()。A.流动性控制 B.损益控制 C.采购控制 D.运营能力控制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 分,共10分)

16.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17.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18.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19.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 战略是一样的。()20.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131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22.什么是竞争战略?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有多少种类型的竞争战略? 23.试分析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利与弊。24.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五、案例分析(20分)25.厨房失火

张三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厨房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张三告诉 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厨房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没有 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厨房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 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客人 张三。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张三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了,而且没有火灾的损 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 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张三来吃酒。

问题:

(1)此案例中主要蕴含了哪项管理职能?(6分)

(2)什么是预先控制?(6分)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8分)试卷代号:206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管理学基础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6年1月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只有1个选项是准确的,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 分,共20分)

1.B 2.B 3.A 4.B 5.D 6.C 7.B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中有2个以上选项是准确的,请将这些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多选

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BD 12.ABD 13.ABC 14.BCD 15.ABD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17.× 18.√ 19.√ 2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 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 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2.什么是竞争战略?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有多少种类型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它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组织如何参 与市场竞争,以获取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 战略,即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133 23.试分析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利与弊。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 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的优点:

(1)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

(2)事业部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 产和实现组织的内部协作。

(3)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4)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

(5)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才。

事业部制的缺点:

(1)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

(2)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3)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24.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 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五、案例分析(20分)

25.(1)此案例中主要蕴含了哪项管理职能?(6分)

控制职能。

(2)什么是预先控制?(6分)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8分)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 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3

关键词:护理学;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型学科,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过渡到专科课程的桥梁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已成为《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内容。我校通过对近两年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发挥护理教学依托实训中心、依托临床、服务临床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1.我校参照二级医院护理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建成了现代医护实训中心——仿真病区。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涉及操作就地使用用物给学生演示,学生也能立即练习,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

2.仿真病区实训中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模拟真实护理临床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就是上班”,尽量缩短学校和临床差距。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操作项目并增购实训用物,实训内容和操作用物与临床相匹配,添置临床上常见的器械和仪器如超声波雾化吸入器、静脉微量注射泵等,教会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应用这些仪器和操作技术。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一些操作,如鼻饲、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除在模拟人上反复训練外,还为学生提供练习的一次性用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进行真人练习,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实现“零距离”,既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患者的感受,让学生每次实训课都置身于仿真环境,犹如在医院病房、以护士角色进行各项操作及对各类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由于实训课学生是在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又需兼顾教学、指导和管理等职责,往往存在管不过来的现象,课堂纪律会比较混乱。改革后将班级人数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大概4~5人,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每组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为小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班长和课代表负责管理各小组长,教师管理班长和课代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班长(或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各个负责人各司其职,管理好自己的人员,课堂纪律就比较有序。

三、传统实训课由实训管理员安排实训,上课前实训管理员将操作用物准备好,学生对于某些用物的使用目的都不知道,更不会自己准备用物

理实一体教学要求学生在开课前预习操作项目,熟悉操作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用物,实训管理员给予指导,而且小组内成员轮流准备用物,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管理者,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主要以任课教师为主,上课时任课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分组练习,学生往往是机械模仿教师操作,没有真正理解操作。改革后的理实一体课堂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师示教时将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融入其中,强调操作要点、总结注意事项,学生练习时或进行角色扮演,或组织讨论和反馈,真正实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运用理实一体教学,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范成香,张艳燕.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3).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4

一、“ 生理学”的定位

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与护理专业大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密切相关。要对生理学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开发,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 生理学”课程教材设计

教材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要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生理学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梳理和增减, 保留经典的、对生理学课程起基础性作用的知识, 删减过于陈旧、机制不明确的内容, 补充有现实针对性的新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生理学课程章节的限制, 从理实一体化理念出发,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为实现工作岗位目标, 精心地设计教学项目, 再分解成多个教学任务。

三、“ 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描述及背景分析】“生理学”是医学类、医药类、护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大部分的生理学知识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 所以要重视实验, 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 也应该联系生活和临床实际应用, 把生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卫生保健和临床实践中去。【任务分析】保健和临床实践岗位必须做的一个实验是血型的鉴定, 这是最基本的测定技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以模块二任务二“血型的鉴定”为例, 为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本着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精心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主要是进行场地布置、药品及仪器的准备、学生分组。

(2) 引进典型工程项目阶段。首先, 注重情境创设,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 展示某公司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后市民献血的图片, 突出与本次课项目相关的内容及情境。1) 导入本次课的任务:ABO血型的鉴定。老师指出, 完成此任务需要掌握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和血型的凝集反应。然后, 给每个学生发放方案设计表格。2) 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实施。学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网络、讨论等认真设计方案, 各自找出能够鉴定ABO血型的方法。3) 学生提出实施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设计, 总结出几个典型方案。方案一:玻片法;方案二:试管法;方案三:凝胶微柱法。4) 教师点评方案, 和学生一起讨论几种方案的优缺点, 分析几种方案的可行性。最终, 根据实验条件和可操作性, 选出玻片法来鉴定ABO血型, 通过视频讲解,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观看之后, 学生讨论实验实施的方案, 完成工作任务单。

(3)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1) 让学生讨论并制定用玻片法来测定ABO血型的实施方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给每名学生发一份工作任务单, 工作单主要是模仿护理岗位实际技术文件的内容。2) 教师巡回指导。巡回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及时进行督导。

(4) 方案的实施。以动手操作为主, 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各组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ABO血型的鉴定, 小组组织讨论, 分析实验条件的控制, 并修改设计方案。学生要注意规范安全地进行操作, 重视实验用具的严格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凝集现象与红细胞叠连判断。有些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难以控制实验条件,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 效果评价。教师先对各组的方案和结果进行分析, 给出相关的评价。然后从各组中找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 讲解本组的方案实施情况, 再由其他组同学提出点评意见。教师最后拿出设计的优化方案供学生参考, 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血型的鉴定在该案例中的运用方法。

(6) 拓展知识。1) 完善玻片法鉴定ABO血型的方案设计。2) 尝试使用血型知识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通过对玻片法的掌握, 可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轻松掌握血型的鉴定技术, 进一步缩小所学技能与不同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 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依据学生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能轻松地掌握专业技能, 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钟青霖.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07) .

医学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5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免学费政策的落实,医学专业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专业。然而,学生的质量大不如前,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感到厌烦和无所谓,在生理学这门课程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文章针对医学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理学 教学 现状 思考

引言

就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模还是团队的建设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弊病,例如在教学改革的力度明显不够,远远没有达到现阶段我国对于职高职专的教育要求。所以说,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1]

一、高职高专生理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据悉,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一直都是传统化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即“填鸭式”的方法,这就导致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过低、创造性几乎为零的局面。高职高专生理学内容繁多而且十分抽象,很多知识点比较分散,重难点也多,因此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因此,生理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精力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刨设中,通过知识信息的提供,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严谨、深刻、生动的讲解点燃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不断调整授课思路,以设疑、解疑的方式给予学生思考过程,让他们一直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转化。情境刨设及启发式教学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会渐渐变得更加主动。教师要善于运行逻辑方法活跃学生逻辑思维。通过分类、综合归纳等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自身还需要具有幽默性,以趣味性的授课语言,绘声绘色、简单易懂地给学生传达知识信息,这样才能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2]

二、教材建设问题与优化建议

1.问题―――教材建设过于单调

当下,国内众多医学院校使用的生理学教材多数为人卫出版社出版发行《生理学》,目前最新版《生理学》以人体系统与器官功能为主线,对生理学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做出较为周全的解析,从某意义上讲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起到了管束作用,在提升国内生理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价值。但是,在推动生理学教材多元化以及和实施生理内容教学多元化的同时,一些缺陷衍生出来。国内生理学教材类型多,内容却殊途同归,相互借鉴,缺乏个性。

2.优化建议―――加大对教材建设力度

教材建设始终是课程建设基础部分,参照现代医学教育发展模式,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教学目标,加大对生理学教材建设力度。生理学教材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本文做出如下概述:调整生理学教材内容是初始步骤,教材始终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托,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南建设教材体系,在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将生理学特色彰显出来,树立与时俱进思想理念,将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绩整合进教材中,强化其内容的丰满性;各医学院校可参照自体办学特色编制与《生理学》相关的附本教材,不同专业参照专业特点对其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对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奉行。

三、教学方法问题与优化建议

1.问题―――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沿用着以理论课为主的讲授法和以实验课为辅的实验实习法,这种“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挖掘学生潜力。传统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进程中的应用没有将学生与文本内容整合在一起,单纯的将文本知识点传达出去,却没有将其与临床实践知识整合在一起,不利于医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死记硬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2.优化建议―――调整教学方法

第一,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推行的时代中,教育者应该树立“以生为本”观念,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等枯燥性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从而调动学生构建生理学知识框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协助其树立探索与创新意识。第二,基于生理学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化等实况,教师务必调整传统教学方法,以强化课程教学生动性为目标,取得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的教学效果。具体是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法(PBL),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重心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四、课时布设问题与优化建议

1.问题―――课时安排合理性缺乏

课时安排不合理也是现阶段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知识点内涵没有深度解析,没有将生理学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有关学科知识关联在一起。另外,课时紧张使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以及课外训练等机会减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2.优化建议―――科学设置课程

医学院校课程类别多样,应该对课程内容与课程布设形式施以整改对策,推行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即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进一门实验课程体系―――《机能实验学》,并使其带有独立性特征,这一改革策略的编制与执行,能够降低项目重复实验课程开展的次数。另外,应该重视对生理学课程学时数的设置工作,在确保理论课学时充裕的状况下,适度的增设实验学时数,这是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语

在这样一个难度较大的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状态进行教学调整,用自己的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华.利用微课提升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62-63.[2]王德山,单德红,等.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生理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9:8-10.作者简介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6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理论;应用

理实一体教学方案从根本上讲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学环节相对集中。而理实一体这种综合型、新型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禁锢,也消除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着重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教学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构架以及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实一体教学方案的介绍

理实一体教学方案最突出的教学特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替,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实践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真切理解,同时,又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理论水平,可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交替进行,而知识的抽象和直观交替出现,将理论和实践揉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以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影响学生,利用实践中获取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主要包括了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以及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护理评价和健康指导。同时,这门学科在课程的选取上也承载了与前期通用课程和护理基础课程相衔接,与护理工作岗位任务相衔接,与医院对护理人员技能要求相衔接,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衔接的重要责任。鉴于这门课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对于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属于临床专业课程,而由于课时的安排或是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常常会把实践教学这一部分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也就是学生完成了理论知识部分的全部学习内容之后才能够真正地参与临床实习。其实这种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学生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会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缺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同一性而影响其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给学生搭建一个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同时进行的教学平台,而理实一体教学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教学要求。

三、理实一体教学方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理实一体教学需要专门的教室配备,因此在课前应布置好理实一体教室,将课堂所需的设备等提前放置、设计好。需要准备的教学设备包括护理实践所需设备以及理论知识教学设备,实践所需设备包括输液设备、氧气袋、氧气瓶、护理床、病人模特等,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等。

2.课堂安排。(1)理论知识讲解。主要由教师主持,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主要作用,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对重点、难点进行记录,以备接下来找教师解答或是与同学讨论。(2)学生的提问和讨论环节。在前一部分中存在疑虑的问题或是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的独特见解,都可以向教师提出或者与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以解答和表达,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新想法也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升。(3)动手实践环节。学生结合之前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实际动手操作,将书本上的内容引到实际中来,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刻、真切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以后在工作中的解决问题能力,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提前了解到以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际动手操作中的困难之处。(4)问题反馈环节。毕竟课本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之后还是有许多问题存在的,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教师多沟通或是实习过程中与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沟通,通过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医护人员丰富的经验解决问题。

理实一体教学方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而已,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医护环境下来学习这门课程,并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新其对于理论知识的固有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郭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成人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4).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7

1 综合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

1.1 实践项目的安排

实践项目需将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某些护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综合实践项目针对性要强、规模要小、内容要少, 具有简单和可操作性特点。可整合教学内容,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训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 还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应围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护理服务意识, 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及应变能力。如“一位老年病人因咳嗽、发热3天由门诊收住入院”, 可让学生学习如何接收该病人, 如何监测生命体征, 围绕病人情况进行思考, 针对病人的需要以及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这种“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实践项目的选取

项目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实践项目尽可能与临床护理岗位统一, 按照岗位需求模拟实际工作情形, 让学生体会到护理岗位的要求。同时要体现综合性, 主要针对教学内容, 避免传统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分离的缺点。好的实践项目可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相互贯通、学以致用。

1.3 教学的组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 必须有严谨的教学组织。首先, 做好教学设计, 包括能力目标、课程的引入、本次课程任务、学时分配;其次将学生按特点、兴趣等以5~6人分为一组, 每组安排1位组长负责成员分工,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教学设计要做到:项目目标明确, 工作思路清晰, 教学进度合理, 小组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实践环境、实践用物准备充分。

2 教学过程

2.1 确定能力目标

在授课前一周明确告诉学生要完成的实践项目名称、目标及要求, 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如综合实践项目“皮肤护理”, 能力目标是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估病人皮肤, 进行床单更换、皮肤护理及按摩, 并要求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2.2 下达教学任务

在确定能力目标的同时, 结合病案教学法, 教师列举出案例, 引入本次课堂的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分工合作, 查阅资料, 为上课做准备。如列举病人因床单潮湿而可能发生褥疮的情况, 围绕对该病人的护理提出问题:“发生褥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卧床病人如何更换床单?发生褥疮怎么办?”等。希望学生能为该病人正确进行床单更换、皮肤护理和按摩。要求每组学生分配任务, 查阅皮肤护理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相关资料, 教师做好实训室、实训用物的准备, 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2.3 实施教学

教学任务下达后,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对教学内容已比较熟悉, 在此基础上,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程序为主线分别对教学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边讨论边归纳。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 同时学生就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操作示范, 学生先模仿, 然后通过领悟动作要领, 完成下达的教学任务。以皮肤护理为例, 安排3学时。首先, 用1学时以实训目标、用物准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为主线, 就相关问题与任务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 这中间要反复强化重点内容操作程序。其次, 举实例进行护理全过程的操作示范, 在实训室创设临床情景, 注重与模型“病人”的沟通训练。第三, 教师指导学生用1.5学时分组练习, 并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范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皮肤护理及床单更换。第四, 最后的0.5学时从学习态度、用物使用、操作规范、结果报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 每一模块的教学, 都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 充分发挥了其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蒉

摘要: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 实施以创新思维和实训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做一体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8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理论与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理论教学注重知识讲授, 甚至在课堂里讲解操作过程, 实训教学重实际操作, 在操作时再复习理论。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理论课讲操作过程枯燥乏味, 收效甚微;实践课复习理论浪费时间, 重复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它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 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与技术服务融为一体,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 提高了教学效率, 适用于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 建立和完善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学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 增加投入, 购置护理训练模型、多媒体设备, 改造和完善护理实训室, 设护士工作站, 配备呼叫装置, 安装管道中心供氧系统等, 建设ICU病房, 为教师和学生在与医院近似的环境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供了硬件支持, 便于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对接。

(二) 打造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护理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又要精通教育理论, 还要具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有:

1.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激励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考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 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让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培训, 了解学术前沿;让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比赛, 对新进教师进行课堂试讲和学校组织的过关课考核,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 深入临床一线。

青年护理教师大多从医学院校毕业, 专业理论扎实, 但临床实践经验缺乏, 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深入医院, 了解临床最新护理动态, 学习实践技术, 使教学更贴近临床, 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3. 聘请临床兼职教师。

来自医院一线的护理专家、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教学生动、形象, 能使课堂技能教学与临床岗位需求达到高度一致, 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学理念。

4. 集体备课, 互帮互学。

护理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使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在集体备课中, 教师对相同问题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看法,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教学问题, 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融合, 实现优势互补, 使其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实现教学团队内的资源共享, 有利于教师以多维的视角理解教学, 扩大专业知识面, 加强专业技能, 改进教学策略。专、兼职教师取长补短, 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三)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 对护理学基础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准备:对每个班级学生进行固定分组, 每4~6人一组, 每组选出一名知识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重点培养, 在练习中发挥辅助教师的作用。

实施: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模仿。在一体化实训室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达到在做中教、做中学、边学边练的“教学做一体”教学目标。

以生命体征的测量为例, 我们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课前给出病例, 布置预习任务, 师生共编情景剧。具体教学过程是:

1. 创设情境, 表演发热病人就诊的情景剧。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教师演示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

2. 学生分组操作。

生命体征测量作为学习任务, 由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四项子任务构成。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相对简单, 可让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予以评价与指导。

3. 讨论。

提出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正确结论。如为什么采用口腔、腋下、直肠测量体温, 脉搏短绌如何测量, 呼吸为什么要在测脉搏之后手仍作测脉搏状等。

4. 教师讲解并示范难点。

血压的测量可配合课件、视频进行教学, 学生扮演病人, 由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5. 小组练习。学生轮流扮病人, 真人操作。

6. 评价。按照护理学基础操作的评价标准, 在

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7. 课后作业。每人分别写出两个角色的体会 (操作者与病人) 。

(四) 注重学习效果评价

实习前对所有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练习, 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四项操作技术进行考核, 便于与实习相衔接。评价效果较差的, 重新学习, 重点指导, 每项操作要求全部达标。操作成绩计入课程结业成绩, 占总成绩的30%。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与意义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学生亲自动手, 兴趣浓厚, 学习效果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 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2.促进了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对接。通过建设和完善一体化实训室, 创设与医院近似的护理情境, 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临床氛围, 为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3.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备课时需要整合教学内容、熟练操作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对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都要做充分准备, 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水平。

4.体现了护理职业教育“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 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教”和“学”统一于“做”,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总之,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素质护理职业人才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目标, 符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颖, 俞启定.“教学做合一”:“做中学”思想的创新与继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3) .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9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PBL教学法,病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之一, 病理学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对病变标本的观察加深对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病理技能、技巧及实践应用能力。然而, 由于病理学具有理论性强、识记内容多、病变描述抽象、镜下结构复杂等特点, 加之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敷衍了事, 积极性差。如何改变现状,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是值得广大病理学教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做”一体化就是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注重感知、操作, 直观性强。该方法目前多用于操作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教学中, 而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还很少有人进行探索与实践。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 是目前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和流行的教学法[1]。笔者大胆创新与探索, 尝试将“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 取得了理想效果。

1 教学实施

1.1 教学对象

为便于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效果, 我们选择了人数较少的2014 级护理7 班和8 班作为教学对象。

1.2 教学内容

以阐述各系统不同组织和器官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的各论内容为教学内容。

1.3 教学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还可结合使用病例导入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等不同教学手段, 在实验室内进行教学。

1.4 问题设计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思考。 (1) 设计简单的基础性问题, 起到温故而知新或总结的作用。 (2) 设计综合性问题, 利用前期知识储备, 经推理判断、讨论分析得出问题答案。 (3) 设计拓展性问题, 将所学病理知识联系临床, 达到学以致用目的。将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 使其有充分的查阅资料、准备时间。

1.5 实施过程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组织、器官的肉眼与镜下病理变化特点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在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充分了解基础上,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以问题为引导, 结合其他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对组织、器官病变特点的感知与记忆。下面以肝硬化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 运用临床病例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

(2) 展示正常肝脏大体标本 (实物) 与切片标本 (通过电视显微镜) ,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3) 以小组为单位, 观察门脉性肝硬化大体标本与切片标本, 并与正常组织对比, 讨论、分析两者异同, 采用激励竞答方式回答问题, 同时总结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4) 展示其他肝硬化大体标本, 结合病变分型精讲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对涉及的前期知识 (肝脂肪变性、肝淤血、肝炎) 教师适时再现并指导学生对比观察, 了解这些病变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 (综合性问题) 。最后联系临床与日常生活提出问题 (拓展性问题) , 分小组展开讨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在学生观察时要不停巡视并与学生交流。同时要把握好观察、讨论时间, 控制课堂进程和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哪怕是不全面或错误的答案, 教师也要给予赞许和肯定。这样学生才不会在下次课因害怕出错而拒绝发言, 使教学进展受阻。

2 教学效果

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班82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 收回有效试卷81 份, 有效率98.8%。结果表明在学习效果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均较满意 (见表1) 。

3 教学体会

3.1 养成科学学习和记忆习惯,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以感知实物标本为切入口, 对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总论与各论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进行对比观察, 可以使学生将组织器官从正常到异常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识点横向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知识框架, 整体理解, 对比认识, 养成科学学习和记忆习惯。同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讨论, 做到知识的纵向延伸,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为其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模式, 通过已知了解未知, 既符合认知规律, 又实现了交叉学科及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点的相互渗透与对接[2];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得专业技能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

3.2 激发学习兴趣, 体现主体地位

高职学生学习较情绪化, 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 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病理学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最早认识疾病、接触临床知识的一门课程, 他们对未知的疾病有较强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发现,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时由于好奇都非常认真, 但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学习热情逐渐削减, 缺乏兴趣。前期调查表明, 这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内容有极其明显的关系。而实验又是理论知识的重复与再现, 加重了学生原有抵触与厌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减少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重复和脱节。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运用, 改变了理论课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 实验课先示教、后观察的授课方式。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带着问题对标本进行观察, 并在观察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期间有与同伴的协作, 也有竞争的乐趣。课堂趣味性较强,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真正实现了教学从师生间单向行为向师生间、生生间双向“互动”的转移[3], 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3 缓解教学矛盾, 体现职教特色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卫生职业院校对课程设置做了相应调整, 在课时安排上向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倾斜, 相应地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少和压缩。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基础课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学科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 大幅压缩、削减实验内容和课时。这严重偏离了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引入与运用, 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间的矛盾。与PBL教学法的结合运用, 不但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授课与操作相结合, 而且把动手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边学、边做、边思, 教、学、做、思一体化, 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教特色, 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4 注意事项

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特点和所适合的学科, “教学做”一体化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两种教学法各自的优势, 教学效果明显。但需注意的是: (1) 实验设备、仪器、标本等资源配置要满足要求。 (2) 实验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要集体备课, 密切配合。 (3) 对教师要求提高, 不论是理论课教师还是实验指导教师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功底, 还要具备相关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4) 适合小班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星“.案例教学法” (CTM) 与“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法” (PBL) 的比较研[J].红河学院学报, 2004, 2 (6) :79-81.

[2]徐明丽, 李志成.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建设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0) :129-130.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两个班作为实验组, 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63人, 对照组61人。

1.2 方法

1.2.1 授课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均由同一名教师讲授, 实验组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在实训室授课, 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按教学计划先上理论课, 后上实验课的“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1.2.2 教学质量控制

课程结束后, 以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理论考试由非授课教师命题, 题型遵循护士执业考试形式。重点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然后统一监考、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技能考核标准则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基础护理学试验指导》作为技能训练与考核的配套教材, 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和应变能力。选择代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5个实验作为实践考试内容, 分别为铺麻醉床、女病人导尿术、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心肺复苏术, 每人考5次, 取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技能考核监考由其他教师担任, 做到教考分离。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1) 。

3 讨论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置于理论教学与模拟病房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中进行教学, 使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这种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现场进行操作、沟通交流、服务管理, 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临床能力的发展, 真正做到护理实践教学与护理临床需求“零距离”对接, 学习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护理能力。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效率取决于吸引人的各种感官进行感知的程度[1]。“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在模拟病房上理论课, 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实验物品讲解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 不但教师讲解起来比较省力, 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例如, “鼻饲法”一课,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 再到模拟病房上实验课, 不但教师在理论课讲解的时候难以描述插管的手法, 而且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似懂非懂。并且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等到上实验课的时候学生已经把大部分理论知识忘记了, 这就造成了教师必须在实验课上重复讲解部分理论知识, 占用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授课效果较差。而一体化教学则是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 教师在模拟病房直接进行排气方法的演示, 进针手法的示范, 学生一看就懂, 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描述解释及重复讲解理论的时间,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复地练习,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通过感官刺激强化了记忆。

3.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将理论和技术转化为护理职业能力

护理人才的培养既要面向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 又要面向社区护理岗位群, 护理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多交给学生, 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 强调临床实际感受、实际操作、实际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与发展能力, 有助于护生将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进行综合训练, 为其适应临床、社区护理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 篇11

关键词:生理学 双语教学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60-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国际交流的日益增长,要求医疗卫生科技人员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双语教学是外语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通过对英语的大量自然运用,锻炼和提高英语听力、科技阅读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同等的教学学时内,使学生有多方面收获与锻炼[1]。

早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就在4号文件中提出要逐步推进大学本科双语教学工作。从那时起全国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我教研室从2002年9月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在实施生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多少,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教材,有的专业(如口腔、检验,眼视光等专业)用中文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有些专业(如:临床、护理、影像、药学等专业)用自编双语教材;而双语教学实验班则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我们制作了英文课件和英、汉双语课件各一套。实际授课时在双语教学普通班我们分别尝试过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双语课件;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双语课件等课堂教学形式;实验班则始终使用英文课件和英语授课。通过8年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在师资培训,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双语教学精品课程。虽然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得到了省内教育专家的肯定,但与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接受情况,2010年2月,笔者对我校2008级4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8级14个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营养学、口腔修复工艺、临床药学)双语教学普通班和临床医学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学生。

1.2 方法

双语教学普通班随机抽取班级人数的25%(385人),实验班全部学生(50人)进行只填写所学专业不记姓名问卷调查,集中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共发放问卷435份,回收435份,有效问卷423份。

2.2 结果分析

表1结果分析表明:普通班学生中有65人(17.4%)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大多数学生(219人占调查的58.7%)觉得一般可行,89人(23.8%)否定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对教材的选择比较满意的学生156人(41.8%),不满意者81人(21.7%);169人(45.3%)肯定了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70人(18.8%)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水平;215人(57.6%)认为双语教学会影响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不能提高自学能力,只有76人(20.3%)感到双语教学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掌握;101人(27.1%)认为双语教学能开拓国际视野,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但216人(57.9%)对此持反对意见;245人(65.7%)感到双语教学对专业词汇的学习有较大帮助,否定此项的学生54人(14.5%);198人(53.1%)体会到双语教学能明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97人(26.0%)觉得情况并非如此;145人(38.9%)肯定双语教学对通过CET-4级或CET-6级有帮助,61人(16.4%)否定了这种说法。

从表2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实验班学生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是满意的,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极少,7个选项中有3项否定意见为0;只有教材选择的不满意度略高,为7人(14%);有4人(8%)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意;有2人(4%)认为双语教学并不能开拓国际视野和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1人(2%)感到双语教学影响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不能提高自学能力。

3 讨论

即便国际学术前沿以英语为主宰,但高校推行双语教学应该以师生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为前提,其目的是学科目的和学术目的,而非语言目的[2]。我校双语教学普通班许多学生英语水平不太高,甚至部分学生CET-4级尚未通过,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因此他们比较喜欢双语课件和母语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他们认为这样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效果最好,既不影响专业知识的掌握,又学到了专业英语。即使是已经通过CET-4级的学生,他们听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授课也颇感吃力,这是因为学生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公共英语教育,缺乏专业词汇,另外听说能力有限。双语教学实验班学生英语水平较高,都通过了CET-6级考试。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障碍,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班。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普通班和实验班双语教学效果的较大差别。

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非临床专业的班级,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距更大(非临床医学专业不设实验班)。我们在给非临床专业学生授课时清晰感觉到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异,英语好的学生能轻松地接受双语教学,能跟教师互动学习,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听课时他们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英语授课严重影响普通班学生课堂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少学生始终被难懂的英语所困扰,无法接受其中的专业知识。韩建侠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CET-6级或CET-4级优秀以上才能较成功地实施双语教学[3]。Marsh等研究者在上世纪90年代对香港中学生双语教学进行的实验研究也发现,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香港中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英语为教学语言)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因而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非语言类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学受到了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4]。

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分班教学,最好是小班授课。在给普通班授课时我们应该用英语讲解易于理解的学科知识,用汉语解释重要的概念和难理解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将双语教学渗透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双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也能照顾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正常学习专业知识[5]。在实验班实施双语教学,除了部分学生认为教材选择不合适,以及個别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授课水平不认可以外,其它方面师生双方都感到比较满意。我们要认真精选教材,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的培训,努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滕小瑛.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05(7):31~32.

[2]石红,闵东,等.对新疆高校中英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1):73~76.

[3]韩建侠,俞理明.我国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1):65~72.

[4]Marsh,H.W.,Hau,K-T,and Kong, C-K.Late Immersion and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English vs.Chinese) in Hong Kong High Schools:Achievement Growth in Language and Nonlanguage Subject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00(70):302~346.

一体化教学的生理学 篇12

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一体化”一词的英文为“integration”,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 可以理解为“将几个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成一个整体”。《儿科护理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 将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课程组织方式、知识排序方式以及知识习得方式等方面, 实现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和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相比,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上, 将《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的内容或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施教, 有效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二是在教学方式上, 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段的严格划分, 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三是在师资队伍上, 授课老师均是既具备深厚的儿科护理理论素养, 又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四是在学生层面上,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从“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变。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 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 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 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 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 在临床见习中, 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 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 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 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 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 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 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 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 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 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 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 环境仿真, 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 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 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 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 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 学校选择寒暑假期, 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 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 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 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 熟悉儿科工作环境, 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 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 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 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 培养护士职业道德, 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 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 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 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 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 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 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 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 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 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 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 结合医嘱和病例, 进行分析, 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 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 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 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 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 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 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 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 能够发现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 使学习变成主动, 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 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 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 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 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 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 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 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 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 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 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 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 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4]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 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 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 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 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同时, 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 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 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 建立自信, 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4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 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 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 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 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 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 才能与之有效沟通, 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 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 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增强职业自豪感, 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对儿科专科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 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儿科护理学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 积极主动获取儿童心理学、儿童保健等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该教学模式, 学生能感受到儿科病人的需要, 能认识到儿科护士的价值, 能切身体会到掌握儿科专科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热情。

摘要:在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 探讨了《儿科护理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内容与方法, 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科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儿科护理实践技能。

关键词:本科,儿科护理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尹晓娟, 何念海, 薛媛.儿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 2005, 21 (4) :497.

[2]崔焱.儿科护理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0.

[3]李圳英.《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12, 33 (2) :447.

上一篇:环境会计假设下一篇:原因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