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一体化(共9篇)
教学案一体化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的全面推行, 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 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的“教学案”为辅助材料, 通过学生独立预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 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1. 让学生进行预
习, 初步确立学习目标。预习是学生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学材料的学习活动。通过预习, 应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 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与方法, 弄清哪些学习内容自己能理解, 哪些还不能理解。
2. 让学生进行交流, 以进一步调整与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上, 通过学生之间交流预习情况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但能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而且教师也能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增强了教师导学的针对性。
3. 分组合作, 自主探究。
分组时,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以六至八人为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与评价。每个学生可畅所欲言, 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看法, 并在小组内形成对相关问题共识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各小组学生可有理有据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以各种形式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并提出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出现的新问题。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交流, 还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教师点评不应一味地去追求一致的结论, 更不能把早已设定好的结论强加给学生。点评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
4. 达标测评。
教师可用试卷形式 (或其他形式) 进行达标测评。测评试题的设计应以能力立意, 题型要多样, 要有一定的梯度, 其难度、长度等要适中。教师可把事前准备好的试卷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限时作答。而后, 教师及时作简明点评, 点评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5. 达标小结。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一方面应依据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尽量把当堂课的目标结构化、系统化, 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另一方面, 还应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肯定取得的成绩, 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1. 运用“教学案
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教案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从教案的制定到使用的全过程, 仅局限于教师一人,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具有开放性、导学性, 它要求教师在上课前, 把教与学的方案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时而听, 时而读, 时而记, 时而思, 时而交流, 时而作答, 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历史学习中去,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
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其让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学习, 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从而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
教学案一体化 篇2
一.“教学案一体化”的含义及要求
以前多见“教案”“学案”之说,前者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它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较为充分,有利于教学的计划性。弊端在于:教学的生成性不足,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突显。很容易导致教案流于闭门造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后者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优势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更能使教师的教适合于学生的学。弊端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得到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教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教案与学案的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又是总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大书本”,充分发挥教案与学案的长处,革除其短处,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教学案一体化”所渗透的教育理念
1.教学的双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把教案与学案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双主地位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都能得到体现。
2.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之后,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按照计划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的。教学案一体化,充分尊重学生,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课内教学。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的生成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益才会越高。
3.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在学习中对新知识的反映敏感度不一样,基础的厚薄相异,学习的习惯方式不同,思维长处各异,教学应该发挥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学案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知识的“生长性”:学生的知识只有自己长出来,才会最有用,才能充分培养创造能力。而自我学习,自悟,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知识生长的规律不是“灌”出来的,而是在“亲学、审问、慎思、笃行”过程中生长起来的。教学案一体化,遵循“预习、学习、练习、复习”学习规律来设计课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就能够得到充分落实。
5.学生对学习有知情权:学生手里有了课本只是有了“学什么”的知情权,有时老师因为特殊情况还会改变课本内容的顺序,连学什么的知情权都剥夺了。因此在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这堂课不知道下堂课的科目要学什么内容,更不知道要怎样学,为什么要这样学。教学案一体化,把课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了然于胸,对自己也就了然于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能够得以充分的调动。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落实教学案一体化,最关键的是思想的落实,切实把学生的学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要切实转变重教不重学、管教不管学、教学脱离的落后教育教学思想,在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考虑如何教,如何组织教学环节,更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学的更好,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备课环节:在前期推行学案导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备课的各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
(1)情境设置,启动思维环节,注意所选情境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本课时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导向性。要根据所选情境精心设置思考题,引发学生思维。
(2)自主探究,信息搜索环节,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提纲,注意这一学习提纲的命制要全面,能涵盖本课时内容,且尽量运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或是教师自己选择情境材料,将每个问题均放在一定的情境下。要在本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与思维时间。
(3)全员互动,交流共享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互动,教师起协调作用,并注意在此环节做好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搜集,找到学生的疑惑点,作为课堂的生成问题在下一环节重点讲解。
(4)精讲点拨,知识整合环节,此环节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针对上面的问题,或是调整问题,或是调换情境材料,或是降低难度,步步推进,尽量争取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尽量不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展示给学生,另外教师要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讲知识的应用。
(5)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教师设计好典型例题及训练题,典型例题的处理需要教师发挥好作用,讲思路、方法、拓展,指导学生的审题及答题思路,训练题的选择要精心,把握好题量,注意考察范围,切忌将能力训练上的题目拿过来直接用。
(6)反思总结,指导践行,此环节是教学的升华,是落实提示觉悟、拔高能力的环节,可以是让学生谈收获,可以是教师设置好生活情景,让学生分析抉择。
3.课堂教学环节: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环节总体上注意:
(1)发挥学生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学生的放开要在课堂内容的可调控之内,例如提倡学生开阔思维,但是这个开阔不是盲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突破。
四.“教学案一体化”引发的其它问题
1.教师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精心搜集材料,包括时政材料与学生实际材料与典型或经典实例,才能确保编写质量。
2.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1)使用教学案之后,老师的备课负担是否过重?不会。在第一轮备课中,每一个老师只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一课时(一个章节)中,在其余的课时或章节中就可以少花费设计教学案的功夫了。而一但第一轮教学案建立后,只要教材不发生变化,后一轮的使用者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这样,备课的重复劳动将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老师就可以腾出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教学案一体化 篇3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学要合一。”因此,教案、学案设计必须有机统一——“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定教,体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案一体化”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案一体化”的基本操作程序如下图:
二、“教学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应有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活动设计、反馈练习、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作业、教(学)后反思等。一方面侧重学习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活动设计力求恰如其分地形成认知冲突,针对学习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探究活动,使其成为学生乐于使用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又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案,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
三、“教学案”设计原则
设计“教学案”时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以学生为本,遵循以学定教、课时化、问题化、层次化、方法化、参与化、系统化等原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
四、设计“教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以及对教学的要求,合理使用教材,内化课程标准要求并体现于教学设计之中。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教学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恰当障碍,使其产生强烈认知冲突与学习欲望,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经验,让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精心研究教学策略
(1)“教学案”应根据课型及知识内容的变化灵活设计,在基本内容具备的情况下,重视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例如,习题课或复习课的教学案设计,应精选习题模型,以点带面,并通过变式,寻找知识规律,提高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问题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教学案的设计中,应围绕知识点精心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问题组,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3)科学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探究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学案的设计中,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获取方法,提升能力。
五、“教学案”的使用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其预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通过自学,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并知晓自己的疑点,从而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将注意力集中到疑点问题的学习上。
2.教师在批阅预习案中,更有效地预设课堂教学中的“导”
教师课前对学生预习的教学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预习达到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案”,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重点,提高课堂效益。
3.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案”实施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多角度启迪学生思维,重视学法点拨,促进师生互动。对学生的思维“火花”给以激励,使其品尝成功感,维持持久的学习内动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4.组织复习
将若干 “教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还可挖掘各“教学案”间的隐形知识和内在联系,及平日学生反映出的知识薄弱点,设计更具实效的复习“教学案”。
5.用好教(学)后反思
精心设计“教学案”,要求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实践过程中应强化集体备课,激发群体思维,确保“教学案”的质量。同时,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生动案例的积累,及时进行教学后记与反思,使“教学案”真正“动态生成”。[e]
教学案一体化的理念与实施 篇4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 就是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一体化。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以教材为依据, 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的实际, 由教师再整合各种资源, 自己动脑、动手编写的, 供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共用的准教案、准学案。
1.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价值观和“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穷潜力, 都具有创新能力。
2.必须体现“全面依靠学生”的学习观: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 更是教育资源, 我们必须用好这个教育资源, 并让它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各个环节, 都需要学生全员活动, 而不仅仅是少数学生的参与。
3.必须体现引领者———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学观:教师不能霸占课堂, 强占时间。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引导者、启发者、点拨者、评价者、激励者, 要牢记“少教多学”的思想, 要沉得住气, 尽量少讲。
4.必须体现“以学评教”的评价观:在对“教学案”的定期研讨中, 我们把对课堂的评价作为“教学案一体化制”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
首先, 活动面积要最大化, 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 最好无一遗漏。其次, 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写、画、演、谈、动, 听、说、读、写、议。再次, 活动状态要激情化, 师生精力集中, 情绪饱满。然后, 活动质量要高效化, 其中包括课堂问题价值度、智力开发度、倾听专注度、学生评价质疑礼节度、学生讲解流畅清晰度、记忆牢固度、思维知识拓展度等。最后, 活动结果要达标化, 教学内容的达标率、达标程度如何。这些都纳入了师生对教学案的反思评价中。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组织管理
(一) “教学案”的备课组织
1. 首先由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安排好教学进度, 其
中还包括测验安排、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分配备课任务, 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 再按照教学进度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的编写任务。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程序, 精选教学内容, 形成“教学案”初稿, 此为一备。
2. 完成初稿后, 由备课组长再次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修改,
主备教师记录每位组员提出的修改意见, 活动结束后, 主备教师按集体意见修改形成共性的“教学案”交审核人审查, 同时将记录组员意见的初稿一同送交分管行政, 由分管领导审定, 形成正式文本, 此为二备。
3. 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每一位学生, 既是预习, 也是作业。
任课教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 理清教学思路及上课流程。教师必须结合本班情况, 进行课前的个性化备课, 此为三备。
4. 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 教师应写
出课后记, 用于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补充, 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 进一步提高完善“教学案”。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 必须每篇教学案后都有教后记, 教龄5年以上教师, 每周至少有两篇教后记, 提倡篇篇都写, 此为四备。
(二) “教学案”的流程设计
教学案的操作流程融合了先学后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问题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多种理念, 集合了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种: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复习课包括:自主梳理—重点研讨—巩固训练—归纳总结—达标检测五个环节。讲评课包括:整体总结—错题研讨—自主矫正—补偿训练—达标检测。
1. 学习目标:
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2. 预习导学: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 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独力看书、自学、思考、探究, 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 发现问题, 完成第一次教学。
3. 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 借助教材、媒体,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本节内容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方法等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束, 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异组互补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 典型例题精析精讲:
教师精选典型例题, 课堂精析精讲, 归纳规律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每道例题后配置一道基本练习, 例题分析结束后随堂训练, 达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效果, 完成第二次教学。
5. 目标达成检测:
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选取适量和一定“质地”的题目作为课堂教学反馈练习, 使教师做到“胸中有数”, 题目设计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或是联系中考试题等。根据学生的达成率做出相应处理, 为下一节备课“留个底”, 同时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评析, 当堂解决不留“后患”, 从而完成第三次教学。
6. 延伸迁移:
要求延迁训练, 拓展思维, 提升运用能力。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 进行变式训练。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研讨解决, 共享成果, 拓展知识面。
7. 归纳总结: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可以是知识回顾, 也可以是谈体会收获等。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 结合教材内容, 把“谜”底揭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理论。
8. 作业布置:
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下节课内容完成的任务, 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性作业, 主要是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题型, 以留给学生创新空间。
9.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且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经历进行再认识, 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 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提升要素
“教学案一体化”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生本教学”理念, 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案, 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学案, 是基于校本研修的方案。虽有一定的操作范式, 但并非意味着拿来急用。任何简单套用和机械模仿都有可能使之“固化”、“走样”。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对教学案运用中的关键要素或关键问题作理性思辨, 作针对性的构建, 因而它需多元素的支撑, 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 科学设计教学案的结构和栏目
一份好的教学案, 必须要有好的结构和栏目。因此, 每学期开学时, 各备课组首先对教学案的栏目设计都注意创新, 既保留传统教学案的精华, 又注意与学生实际和新的教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等栏目外, 还可新添与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 像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遗留, 教师点拨等,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每一份教学案实际上都要集中集体的智慧, 力争份份成为精品教学案。
(二) 强调教材的同时,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 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因此在“教学案一体化”进程中, 我们要求在认真备资源时, 不仅要备知识点 (重点、难点) , 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 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 即“超文本”材料;既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学生体验和生活常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 更要重视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三) 高度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关注学困生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指对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全面检查, 就是随堂形成的测评。达标检测一般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尽可能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如:快速问答、多媒体小检测、小组讨论等。这样既满足了同学们的表现欲, 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知识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师收取批改时, 要多关注及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进行矫正, 使其达标。
(四) 精心打造教学共同体
1.“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模糊性前景变清晰可见, 充分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它的核心是学习, “自培、自求、互听、共存”是组织学习的核心理念。通过实施以理论学习为引领, 课堂研讨为抓手, 案例研究为策略, 组内成员相互促进影响为纽带, 形成教师“个体反思+集体渗透+专家引领=整体提升”的学习组织形态。
2.“师生学习共同体”:
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中互补互需的运行机制, 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共同体在教中学, 在学中教, 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共同体受教, 通过共同体主动地学, 不断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受教”与“自学”两方面能力的增强。
3.“学生学习共同体”:
它是落实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通过它学生不但能提高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能相互交流、讨论, 共同提高。
教学案一体化 篇5
(精选多篇)
今学期开学初,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新路子,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在“双三课”活动中,积极推行教学案一体化。
要求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观课、议课。首先,执教者写出符合教学案一体化要求的说课稿,在讲课前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与观课者进行说课,主要说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等。
其次,要求执教者写一份教学一体化教案并按照教学一体化要求进行授课。
第三,要求执教者在课后写出个人的反思,观课教师重点评论执教者教学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案一体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第四,要求同学科组其他教师人人上一堂教学案一体化过关课。
最后,同学科组青年教师再上一堂研究课。
2、开展了以“教学案一体化”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
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一位执教老师按照教学进度选一个课题充分准备,在平行班内进行“三课、两评、一反思”式课例研讨活动,研讨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一体化的运用上,观课、议课的视角为: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流程、实际效果等。要求参与教师认真观课、议课,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刻反思,找出改进的办法。
3、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对课题的申报、研究过程、阶段成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有关知识的学习。
5、在教学案一体化活动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垂范,加强了业务活动的监督与指导。
以上只是我们学校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充分利用联片教研这一平台,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使我们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更进一步!
今学期开学初,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新路子,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在“双三课”活动中,积极推行
教学案一体化。
要求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观课、议课。首先,执教者写出符合教学案一体化要求的说课稿,在讲课前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与观课者进行说课,主要说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等。
其次,要求执教者写一份教学一体化教案并按照教学一体化要求进行授课。
第三,要求执教者在课后写出个人的反思,观课教师重点评论执教者教学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案一体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第四,要求同学科组其他教师人人上一堂教学案一体化过关课。
最后,同学科组青年教师再上一堂研究课。
2、开展了以“教学案一体化”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
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一位
执教老师按照教学进度选一个课题充分准备,在平行班内进行“三课、两评、一反思”式课例研讨活动,研讨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一体化的运用上,观课、议课的视角为: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流程、实际效果等。要求参与教师认真观课、议课,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刻反思,找出改进的办法。
3、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对课题的申报、研究过程、阶段成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有关知识的学习。
5、在教学案一体化活动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垂范,加强了业务活动的监督与指导。
以上只是我们学校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充分利用联片教研这一平台,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使我们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更进一步!
学校体卫艺工作总结 | 2014年教研工作总结 | 2014年远教工作总结 | 2014年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 2014-2014学上学期体育工作总结 | 2014—2014学上学期艺术工作总结 | 音体美教研组工作总结 | 大班启蒙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
到 教学工作总结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教学案教学的反思
摘要: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编写的,供学生预习、上课、复习及教师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它是涵盖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案导学;优势;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
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我们认为应从学生出发,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逐步取代传统的“教案”,这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这两学年的实施情况,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导学的优势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学生的学案中,第一项就是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设计的阅读,明确了应该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了能力提高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了一节课自己该学什么,这样学习起来精力更充沛。学案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学生集中精力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学效果更好。
较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我校班级人数高居不下,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急和乏力。学案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课前已做了“教学案”,已学会了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的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已学会的
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巡查指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把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作为讲课的重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也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挖掘灵感,享受教育。
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
性、参与性。学案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问题作为自己探究的课题,通过阅读、思考、实验、交流等探究手段来初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
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写学案的本质就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合过程。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这无疑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挖掘优质学案和实施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处理、“裁剪”教材,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也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
原来的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仅仅讨论一下,对个别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做不到本学科内的资源共享。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同一备课组内部的资源
共享,无论是从新课的讲授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练习题目的选择、讲解等都经过了同组教师的充分讨论,这就使得集体备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教师在合作备课的过程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相互的感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
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全面引申,学生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可以弥补我校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数学是我们护理类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学校对文化课的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薄弱,而学案编写空间很广。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图片、问题、练习题等呈现在学案上,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课件,并且具有保存永久的优势。
二、学案导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案的预习尚需落实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之学生到了职业学校后升学压力消失,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自律性较差,常常没有对学案进行自学,导致教师在学案实施中遇到尴尬和困境。因此,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对差生课前预习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难度较大
由于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学案又是统一的,学案编写过程中,既要兼顾知识的难易程度,又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因此这个把握好“度”的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听取不同层次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同学学习的需要。
存在限制教师个性张扬的问题
由于实行统一备课,使用同样的教案学案,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风
格模糊的弊端,如何解决资源共享与个性教学的矛盾,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刘志诚.学案导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2014,.张红梅.用学案导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关于职业学校实施教学案教学的反思
摘要: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编写的,供学生预习、上课、复习及教师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它是涵盖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案导学;优势;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我们认为应从学生出发,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逐步取代传统的“教案”,这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这两学年的实施情况,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导学的优势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学生的学案中,第一项就是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设计的阅读,明确了应该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了能力提高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了一节课自己该学什么,这样学习起来精力更充沛。学案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学生集中精力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学效果更好。
较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我校班级人数高居不下,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急和乏力。学案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课前已做了“教学案”,已学会了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的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教师的主体性体现
在: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巡查指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把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作为讲课的重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也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挖掘灵感,享受教育。
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
性、参与性。学案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问题作为自己探究的课题,通过阅读、思考、实验、交流等探究手段来初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得
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写学案的本质就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合过程。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这无疑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挖掘优质学案和实施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处理、“裁剪”教材,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也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
原来的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仅仅讨论一下,对个别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做不到本学科内的资源共享。学案导学教学法 的实施,实现了同一备课组内部的资源共享,无论是从新课的讲授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练习题目的选择、讲解等都经过了同组教师的充分讨论,这就使得集体备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教师在合作备课的过程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相互的感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
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全面引申,学生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可以弥补我校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数学是我们护理类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学校对文化课的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薄弱,而学案编写空间很广。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图片、问题、练习题等呈现在学案上,很大程度上可以
替代课件,并且具有保存永久的优势。
二、学案导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案的预习尚需落实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之学生到了职业学校后升学压力消失,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自律性较差,常常没有对学案进行自学,导致教师在学案实施中遇到尴尬和困境。因此,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对差生课前预习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难度较大
由于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学案又是统一的,学案编写过程中,既要兼顾知识的难易程度,又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因此这个把握好“度”的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听取不同层次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同学学习的需要。
存在限制教师个性张扬的问题
由于实行统一备课,使用同样的教案学案,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风
格模糊的弊端,如何解决资源共享与个性教学的矛盾,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刘志诚.学案导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2014,.张红梅.用学案导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总结
杨美田
今年我担任《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经过近一学期的摸索,我对该课程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该课程的改革方向有了一些想法,现将我校《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进步,和存
在的不足,及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总结
学校给学生订的课本,与我校的实习设备,汽车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于是我在两周后,就不在按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授课,而是按照我校的现有实训设备,结合目前市场的基本需求,自行编写教学方案。从百度文库下载和以前学习时积累的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经过筛选、比较、鉴别,再结合我校的设备实际情况,编写学生的授课内容。利用投影仪、白板、课件、视频小片、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利用示教板、万用表、解码器、示波器、拆装工具等进行实习操作;每当进行完一个项目的教学后,都会进行一次考核,按照我设计的学习内容,编写考核表,本学期总共进行6次考核。通过考核,学生不仅掌握了电控发动机维修所必需的储备知识,还可以锻炼实际维修的操作技能,以及维修设备的正
确使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总结
所谓理实一体化,我认为就是一边讲理论,一边进行实践,理论实践互相印证,相互促进,理论实践两条腿走道,才能够走得稳,走得远。
1、理论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教学过程中,原本不爱学理论的同学,比如朝鲁同学,发现离开理论、有些实践课程无法进行,倒逼着他又回头学理论。也有的同学对理论课有抵触情绪,比如贺小青同学,但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忽然对课程很感兴趣,实践理论都学得不错。
2、实践让课程难度相对降低,更容易入手,激发了一些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有个比喻:如果让学生跳起来才能够找苹果,他懒得跳,多年的不良懒惰习惯让他,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可是有一天他发现,只要一踮脚尖,就可以够着苹果。也许他会试一试。实践课
就起到了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踮脚尖的作用。比如李志龙同学,以前上课不听课,还捣乱,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现在自己也学习,考核也挺积极的,状态不错。
3、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师的学习
都说教学相长,但在我们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这似乎相长的作用不大。但是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老师们对理论相对较熟,对实践差些,所以逼迫教师不断地学习,以防被学生问住,这就促进了老师的学习与成长。我本人就是这样慢慢积累学习的,并且我自我感觉良好。
4、理实一体化教学更符合汽车维修课的教学规律
5、理实一体化教学更接近就业企业的需求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
1、每一堂课所能够使用的教学设
备少、上课教师少、和学生数量相对多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教学中,一个教师可以带一个班的学生,哪怕这个班级有100个学生。但在汽车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中,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试想一下,以一个班30人为例,对一台示教板实习,每次只能实习一组,而一组,的人数不可以超过5人,否则,谁也学不会,没有教学实效。考核时更是每次只能考核一人,这样学习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但是学习效率有些低下。班级纪律也不好控制。
2、教师的业务的低能力与课程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尽管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充实,但是《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以及良好地课堂安排和组织能力,在实践这块,我由于实践经验较差,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备课,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困难重重,前进从
未停止。
3、维修实习的层次较低
按照我的理解,我校的电控发动机维修课实习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利用示教板上的电控发动机的部件,进行部件检测,故障排除,模拟维修的理论与实习的教学;二是利用发动机试验台,进行综合故障的诊断、检测与维修;三是利用实车进行实车模拟故障诊断综合训练。在中职的技能大赛上,基本上是利用实车模拟训练的,但只能对一两个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实条件不允许进行全班实习,除
非车辆足够多,教师人数足够多,并且燃油、易损零部件的购置、工具设备等后勤方面都能跟得上。而我校连一台合适的万用表都没有,说了好几次,也没买成,学校现有的万用表都是残次品,几乎不能用。我们现在用的唯一的一台还是我自己购买的。这半年我只使用示教板来进行与理论配套实习教学。所以层次还是比较低的,而使用试验台、和实车的教学还没有开发。
就总结到这吧,有啥说啥,实事求是。
2014/6/28
教学案一体化 篇6
关键词:新教学模式 教师角色 转变
一、认清新形势,转变观念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世界观,他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三案一体 六环节”教学模式是,“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根据模式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反思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将教材、其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课内和课外互动、相互促进,促进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效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价值取向。
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六环节”中有: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自学质疑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作出问题的合理解释,这就要求教师知识要广博精深,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为丰富的学科知识。要准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还需有相关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都得略知一二。同时,广泛涉猎与精读细研相结合,吸收多元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有活水源源涌出,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信服。
三、合理整合,发挥主导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而是先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自学质疑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处下手。众多问题提出后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这一环节很重要也很难预先设计好,这就要求执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经验,多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案一体化 篇7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教学资源是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教学资源构成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地利用资源来满足。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高效的学习环境。
教学案一体化资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教学案一体化资料既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一体化资料不仅能沟通教与学,还要承担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编写和使用,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建设与使用的优势
1.落实了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了教师负担
原来每位教师都要单独备写教案,自己操作,孤军奋战。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后,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轮流执笔,共同讨论定稿,以“一人主备,人人参与”的模式构建教学案,是一个集体智慧释放的过程。上完课后,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以便下节课改进。这样既落实了集体备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教学案”替代了备课本,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案的使用能使学生的自学或课前预习有章可循,促使学生去读书,了解本课要学的内容,完成有关的练习,真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和听讲,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学得容易,教师讲得得心应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搭建了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以往的教学都要求学生准备作业本、练习册或其他的课外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教学案将上述内容结合在了一起,可谓“精”而“少”,既省时又高效,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教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激活了枯燥、沉闷的课堂,师生之间和睦共处、教学相长。
三、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编写原则
在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资料的编写坚持从大纲、课程标准和省教学要求出发,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1)从大纲、课程标准和省教学要求出发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各省制订的教学要求是英语教学的准绳,离开这三点,英语教学也就失去了方向。围绕这个原则,教学案编写时强调几个“不要”:大纲、课程标准和省教学要求不作要求的不要,繁难偏怪的不要,高考题中基本不出现的不要。这几个“不要”确保了教学案的难度适中,针对性强。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资料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适当的地方留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性学习。
(2)从教材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教学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细心研究,不难发现高中英语教材无论从词汇、话题、语篇、语法讲解、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独具匠心,用好用足手中的教材是每个教师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案的编写中强调回归教材,紧扣教材,强调对教材中词块句块的积累,强调例句的选用尽量来源于教材,强调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和经典句型在巩固性练习中的变式训练。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案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到课后的巩固反馈都必须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这一点在一些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教学上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讲解名词性从句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名词、从句了解的基本情况,然后借助例句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储备进行串联,从而由简单到复杂,举一反三,并在语境中触类旁通,最终理解掌握名词性从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用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体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其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料编写上要体现层次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学习并且学有所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上要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提高的空间。
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序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的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一般来说,学科课程的体系和学生发展的规律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必须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按照这两方面的要求持续、连贯地进行。同时,教师也要了解作为课程基础的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更自觉地安排处理教学,使得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教学案编写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系统性。从大的方面看,要把三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小的方面看,要把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编写计划。二是内容上的系统性。要以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提升并重。以高一英语为例,教学案的编写内容包括:基本词汇和知识点讲解、语法讲解和训练系列、阅读训练系列、书面表达训练系列、美文欣赏系列、滚动纠错系列、词块句块的积累系列等。基本词汇和知识点学习的内容贯穿授课的始终,阅读训练系列、书面表达训练系列、美文欣赏系列每周一次,滚动纠错系列和词块句块的积累系列每两周一次,语法讲解和训练系列随教材内容的安排进行。因此,只有保证资料编写的系统性,才能提高资料编写和使用的质量。
3. 反馈性原则
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控制论用于教学,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反馈教学原则及其一系列教学方法。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反馈性原则同样适用于教学案的编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精心设计配套的反馈性练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授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把新的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储存下来,使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充分和完善,并进一步检验学习的效果。反馈性原则的第二个方面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馈。教学案的编写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教师曾经上过一节完形填空的示范课,该节课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该教师在每篇完形填空题的下面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摘录文中重点的短语和句型,并写下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反馈,如果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也能借鉴采用,并坚持积累下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馈性原则的第三个方面是指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学案使用情况的合理化建议,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从而及时改进和补充,不断完善编写的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优化与实施
1.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质量的教学案编写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各校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都非常重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强调“四定”“五备”和“六统一”。“四定”指的是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预先写好发言稿,备课时,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后,其他成员要充分讨论研究和补充。“五备”指的是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六统一”指的是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检测反馈。
2. 规范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编写过程
(1) 教师大量占有资料, 广泛做题
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编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做支撑,教师的前瞻性做引导,也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是一名研究者,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试卷,这样,教师在编写时才能具有较强的敏锐性,才能保证编写内容的针对性。教师首先要大量占有资料,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了解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了解高考的命题方向,这样才能在备课和资料的编写过程中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放矢,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精选典型题例,写出初稿
每一份教学案编写之前,首先确定两名主备人(按照传统的做法,基本上是一老搭一新),由两名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之前拿出初稿。初稿既要有知识点的讲解,又要有相应的变式训练,还要有典型高考题的分析;既要注意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要体现备课人对所涉及词汇和语言点的理解,留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空间。
(3)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后定出二稿
主备人形成初稿后,在集体备课时交由全组教师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完善,采纳集体修改意见后定出二稿。
3.注重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个性化使用
教学案一体化 篇8
四环节环环相扣, 互为钩链, 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体性与螺旋上升原则。四案表面看是相对独立的, 其实在课堂实施过程中, 四案是互为条件和补充的, 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四案内容的相互钩链就是课堂教学一体化的本质。
“四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从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弊端的认识出发, 结合本土实际、本校实情的一次课堂改革, 紧扣“学的课堂”的核心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具有时代特征、校本特征。从文本材料的描述和课堂现场的观察来看, 这一教学模式科学地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关系:
一、起点和终点的关系
起点关系到教学从哪里开始, 终点关系到教学走向何处。传统的教学, 教师是预设的主体, 使得课堂教学总是从“教师”开始, 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从而导致“生成”的虚假性, 造成学生的“学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四案一体化”教学, 由教师根据教材体系的要求, 向学生发出“预学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明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看似简单的改变, 却充分落实了“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 将教学的起点定位在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上。起点有了, 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标, 就为课堂的终端提供了可预见的评价。在“四案一体化”教学中, 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紧扣起点进行终端评价的方式, 将目标的达成分解到“预学单”“导学单”和“练习单”中, 并超越了过去单一的“紧扣起点”的检测方法, 将终点向课外、向有拓展性等具有操作特征的问题延伸, 使得教学的终点既紧贴教学原点, 又能突破学生的现有“学力”, 为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过程为结果服务, 结果必须有过程。过去我们重结果———学生会不会做题, 结果被批评为“应试教育”;课改后, 我们重视过程———过分地展示结论得出的过程, 结果被批评为“花里胡哨”。站在今天的课改现场, 我们应该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过程必须为结果服务, 结果必须有过程的支撑。今天的课堂, 从课一开始, 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呈现的是学生的自学成果, 归结的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缘于个体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教师的肯定与提醒都是恰到好处的结果归纳。
三、引领与建构的关系
在“学的课堂”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强化和放大, 那教师的地位在哪里?我们在不断强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 教师的引领作用又在哪里?所以, 无论课堂的形式、流程如何变, 有一点我们必须坚守, 那就是教师的价值引领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应该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双主体”:对于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或者通过互助形式学会的, 教师不必抢在前面“引”, 对于学生理解确实有困难的, 教师必须适时介入, 及时点拨。“四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 已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能动引领作用, 这也是我们在学的课堂建构过程中迫切需要看到的。
四、常式与变式的关系
“四案一体化”的亮点在于将“四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有机融合”, 而没有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固定的模子, 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固定在统一的时间和形式上。这就给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自由转体的机会。我们在提出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 是基于对教学本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 课堂教学在通常的情况下确实会受到教学的因素、条件、方式和方法的影响, 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 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 有些过程必须要在教学中发生的, 我们也必须筛选和整合各种教学观点, 给教师提供一个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逻辑的课堂教学活动参照框架。但是, 因为教学科目的差异, 教学过程的多变, 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 在“四案一体”的模式思路中, 通州小学明确提出了“四案的设计是灵活的”, 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 对四案的顺序适当地前后移动。在教学流程的参照系中, 也没有硬性地规定每一教学板块的时间。这样的要求, 就真正地为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供了保证。
教学案一体化 篇9
1 找准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切入点
个体化药物治疗是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包括医师、患者、药师等人为因素和一些环境因素,找准这些因素便于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1.1 医师因素
我院为基层医院,内科分科不细,临床医师常需面对包括感染科、心脑血管科、呼吸科等各种病情复杂的患者,涉及的药品品种多样而复杂,特别是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药不断涌现,医师要做到对所有药物在疾病状态下的正确应用较困难,如易忽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的影响,对于药代学对药物疗效影响的药学专业问题也不能兼顾。
1.2 患者因素
目前基层医院很多患者文化层次不高,对疾病和药物知识了解不多,用药方法无法正确理解,导致用药方法错误。其次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值高,急于求成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的治疗效果。再次,某些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依从性差的一个原因,而依从性差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主要障碍之一[2]。
2 实施个体化给药过程中做医师需要的助手
临床药师只有让医师觉得有参与工作的必要,才能成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需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必需的临床知识,需自我学习与临床实践[3]。(1)在查房时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疗效,临床药师用药学专业的敏感性去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管床医师讨论,对于医师不熟悉的药品提供相应的资料,并给出合理化药学建议,使医师选对药、用对药(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时间点、给药间隔时间等)。
如患者男,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气喘15年,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T 36.8℃。诊断COPD伴有急性加重,心功能Ⅲ级,糖尿病。第2天症状未缓解,查房时药师注意到患者心力衰竭症状较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浮肿,B型脑利钠肽5923pg/ml。重点关注了该患者用药:入院当天予阿奇霉素、奥美拉唑、氨茶碱,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共计600ml)为溶媒静脉滴注,以及雾化吸入、口服降糖药。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未给予利尿剂者,钠盐摄入应控制在2g以内,而该患者血钠正常范围,静脉摄入已达2.12g/d,提醒医师注意心力衰竭治疗应限水限盐,之后临床停用氨茶碱,加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给予呋塞米利尿[4]。第3天症状仍未改善。药师分析由于患者心力衰竭加重期消化道淤血,呋塞米口服给药影响吸收,与临床沟通并建议:(1)进一步限水限盐,如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可停用,因患者外周血象、CRP、体温均正常,痰色白,结合病原学检查,无使用抗感染药物指征。(2)呋塞米改为静脉用药,以尽快达到疗效,注意监测电解质。临床逐步停用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静脉滴注,呋塞米静脉给药。后症状渐好转,患者无明显胸闷不适、乏力,双下肢无水肿[5]。(3)在参与药品不良反应会诊中,药师善于用药学敏感性去发现潜在用药问题,成为药师优化治疗方案的突破口。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保证在参与治疗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工作均出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常见、复杂、难辨析的药品不良反应,医师可能无能为力,临床药师具备全面的药学知识,特别在药物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知识能与医师的知识互补,有助于解决诊疗难点[6]。
如笔者曾参与1例药品不良反应会诊。患者女,49岁,因进食后呕吐1周入院。既往有癫痫病史40余年,平时服用苯妥英钠100mg,每8小时1次。入院后静脉予护胃、保肝、维生素B6等补液支持治疗后仍有进食后呕吐,头颅CT示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因患者家属拒绝行腰椎穿刺,不能明确是否为苯妥英钠中毒导致的颅内压升高。第2天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止呕,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内压,恶心呕吐症状未缓解。由于我院无血药浓度监测,不能明确呕吐是否为苯妥因钠所致,需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分析患者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该药的个体差异很大,中毒时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嗜睡、笨拙、行走不稳等小脑症状,现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系统反应,不能排除苯妥英钠中毒。减量或停药症状可改善或消失,为避免癫痫发作加剧,临床考虑缓慢减少苯妥英钠剂量后换用其他抗癫痫药物。药师提供药学资料让医师全面了解胃复安、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给出药学建议:(1)胃复安为中枢性止呕剂,可增加癫痫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应禁用;(2)苯妥英钠为碱性,胃肠道刺激性大,该患者如继续服用可加剧胃肠道刺激症状,即使不考虑苯妥英钠中毒也需立即停药,可换用丙戊酸钠口服;(3)停药后若癫痫发作可临时注射苯巴比妥钠,由于苯妥英钠在体内经CYP2C19代谢,而苯巴比妥为此酶诱导剂,既可加快苯妥英钠代谢,又可控制癫痫急性发作。临床采纳苯妥英钠停用,改为丙戊酸钠缓释片0.5g口服,每天1次。停药前3d仍有呕吐,未再给予胃复安止呕,停药4d后,患者可进食少量米汤,可进行简单言语交谈,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
3 提高个体化给药治疗效果,做患者信任的临床药师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要治好疾病,不仅取决于医师的正确用药,还取决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用药是否规范。一方面通过用药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另一方面深入临床面对面与患者交流,可了解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针对性解决患者用药中易忽略的一些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安全的使用药物[7]。如某患者女,59岁,因发现血压增高20余年,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查体:BP160/80mm Hg。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Ⅰ级,2型糖尿病。入院生化检查:UA 482.80μmol/L↑、Glu 8.76 mmol/L↑、TG 1.95 mmol/L。患者入院后予替米沙坦(40mg口服,每天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口服,每天2次)、美托洛尔片(25mg口服,每天2次)联合降压,以及降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波动在160~170/70~80mm Hg,血糖也高。临床考虑该患者尿酸偏高、血糖也未控制,三联用药未加用利尿剂。药师与患者沟通后了解到患者的服药情况,发现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为早餐后约8∶00,晚餐后约18∶00,硝苯地平缓释片t1/2为12h,tmax为1.6~4h,美托洛尔片t1/2为3~7h,tmax为1.5h,患者血压高峰约早晨8∶00,晨峰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前,处于降压药物谷浓度,影响了其降压疗效。药师及时与医师交流,指出该患者服药时间不合理,并建议将硝苯地平缓释片调整为有持续24h降压的CCB类,美托洛尔平片换用缓释片。同时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用药教育,并指导患者调整用药时间:起床后约6∶00即服用降压药,下午18∶00服用,每天同一时间服药。调整服药时间后血压控制尚可,维持在120~140/76~86mm Hg,患者暂时不愿再调整降压药物,予加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12d后复查UA 467μmol/L、Glu 7.25mmol/L,尿酸、血糖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双下肢无明显水肿,患者不再紧张,同时医患关系得以改善。
4 做好用药宣教,推进个体化药物治疗开展
对于实施个体化给药过程中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用药的难点、不易理解的内容,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建议并将其作为合理用药的内容定期进行院内培训[8]。如某患者,女,36岁。因右侧腰部疼痛伴畏寒发热1d入院,T 37.7℃,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入院检查:N 0.88,CRP 110.70mmol/L,尿常规:BLD(+++),p H 5.0,镜检红细胞2~3/HP,白细胞5~6/HP,上皮细胞6~8/HP。患者头孢唑林皮试阳性,入院第1天予阿奇霉素0.5mg抗感染。临床考虑氟喹诺酮类对肾功能的影响,经验用药选用阿奇霉素,患者用药2d后症状:右侧腰部疼痛改善不明显,体温仍高,临床药师分析患者诊断明确,但阿奇霉素抗菌谱不能覆盖肾盂肾炎病原菌种类,该患者肾功能正常,前6个月我院氟喹诺酮类耐药率为31.1%,我院现有左氧氟沙星,对肾盂肾炎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及铜绿假单胞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尿中原形药排出量约占给药量的87%,建议调整抗感染方案,换用左氧氟沙星。临床采纳换用左氧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后第2天右侧腰部疼痛明显好转,未再有发热,后复查尿常规正常。
参考文献
[1]杨熙东.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5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中华心血管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05(12):1076-109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0):1-12.
[4]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3-215.
[5] 张晋萍,葛卫红,戴令娟.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J].中国药房,2007,23(2):172-174.
[6] 王凤潇,许卫芳,华婷婷,等.全国合理用药现状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17):1541.
[7] 郭善斌,杜晓明,刘晓东,等.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的工作实践[J].中国药房,2007,18(35):2797-2798.
【教学案一体化】推荐阅读:
鸟啼教学案一体化10-12
教学案一体化与教学相长07-02
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07-13
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11-15
《鲁周公世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07-23
《最后的常青藤叶》一体化教学案07-13
教学案立体化08-07
教学案一体会(二改) 文档05-28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