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共9篇)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对一体化教学的推进谈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在当今社会,工人素质是否高,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怎样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学校和教师一直努力探求的课题。如果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讲授,就会存在理论和实践不同步,达不到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理解理论的良好结合,就会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烦和懈怠,也会导致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为解决学生、企业需要与学校教学模式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根据国家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和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即为“一体化”课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程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即为“一体化”教学。下面笔者就如何推进一体化教学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灵活运用教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目前,一般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两周在教室由理论教师教授各科知识,两周在实训车间由实习教师传授操作技能。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做大量练习以巩固所学。教师的讲授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结果产生了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而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模式以手工操作为主,又脏又累,训练单调枯燥,课题缺乏新意,总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我们推进“一体化”教学,意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与以往形式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在实行一体化教学后,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教学场地的一体化,并且理论与实习由一个教师授课,实现了教师“一体化”,使得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创设学习环境成为可能。例如在讲授《焊条药皮的作用》一节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枯燥的理论分析全在教室中讲,学生不爱听,也不一定听得懂。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就可以先把学生带到实习工厂,发给他们没有药皮的光焊条和有药皮的焊条,让学生试着各焊一遍,对比二者在焊接质量、焊接性能方面的不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焊条药皮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以体现,教学效果肯定比传统方式好得多。
而要实现上述课程的安排,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即打破原有的理论与实习两周一循环的教学管理模式,由教师视学生学习需要和教材内容、进度,统筹安排上课形式、上课时间及上课地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它能使学生既掌握好理论知识又掌握好操作技能,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都得以提高,这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很有现实意义。
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高”技术能手
要想实现一体化教学,人是第一位的因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人才基础和必要条件。
1.明确师资队伍的培养方向
专业理论课教师大多毕业于理工科大学,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储量,但缺乏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特别是缺乏一些与生产设备使用或工艺流程关系密切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中难免缺乏深度和立体感。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关键是要从提高、调整知识结构,取得实践经验着手。对他们除了进行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培训之外,主要是要定期到生产企业去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一至两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而实习指导教师大多是工厂调入工人或留校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理论往往达不到要求,理论功底不足,因此,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主要应从教育理论、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入手,使他们逐步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加强现有教师的再培训
现在在一些院校、一些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学校安排两名教师为学生授课,一名理论教师以理论为主,一名实习教师以实习为主,两人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以此种形式来实现专业教学的一体化,不得不说这只是学校在师资队伍达不到一体化要求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无奈之举。结果只能是理论与实习各行其是,很难真正融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不可能融会贯通。因此,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终生教育”的理念,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帮助教师参加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基础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或知识的再培训。同时也可建立竞争上岗,不同岗不同酬等激励机制,督促教师学习和为一体化教学挑选合格老师,为一体化教学做好师资准备。
三、改革传统教材,协调授课进度
如果按照原有的标准版教材进行授课,那么要实现一体化教学无疑是不现实的。要想实现理论与实习的协调统一,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相互促进和巩固,就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教材。
这套教材应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当前水平与工业企业需求密切结合、传统理论与新工艺及新技能密切结合的新型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这套教材为依托,打破工艺与实习原有体系与顺序,将与工艺内容相关的实习操作尽量安排在同一阶段内进行,使学生技能的熟练掌握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避免因缺少知识造成的盲目模仿。比如第一学期讲气焊、气割操作时,配合以气焊、气割工艺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试验、观察,直观地认识、理解工艺参数的选择、设备型号及各类安全注意事项,就好像把书本的内容摆在眼前,使学生一目了然。相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职业院校以工学结合方式培养技术工人的教学出发点。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理念做好教育。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使自觉、自愿提高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教法成为职业院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统筹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 实行城乡统筹发展, 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的重点之一, 就是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一、确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略
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就是要构建农村变革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依存的关系, 使一部分农民在依托农村而较少后顾之忧的前提下, 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迈进, 逐步经历由“离土不离乡”向部分“离土离乡”和完全“离土离乡”的过渡, 使传统的城乡矛盾在国家控制下逐步得到化解, 避免大批失地、无业、无资农民盲目涌向城市。
(一) 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转型。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战略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对于促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时, 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两者具有双向互动的功效, 因此, 需要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 着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统筹研究制定和实施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城镇化战略。二是加快产业发展转型。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有力支撑, 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产业发展必须实体产业和服务业两手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 改善服务业发展质量, 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能力。
(二) 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是十八大明确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关键问题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提高配置效率,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我认为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 既要着眼于公平, 使农村居民可以像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获取公共资源, 享有公共服务, 同沐公共财政的阳光;更要着眼于发展, 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城乡发展能力。
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 应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和公共资源, 统筹城乡规划,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三是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 需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要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增强“造血”机能。
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是前提, 是基础, 是重点, 同时城乡一体化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二、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一) 统筹城乡发展。
在战略指导思想上, 要以化解城乡矛盾为重点, 使农村的发展不断靠近城镇化目标, 用“城”的定位引导和把握好同“乡”的建设。同时要克服就村建“村”的狭隘认识, 改变短期行为、重复建设、低水平维持型发展的工作思路, 切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二) 推动综合变革。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有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机制市场化、发展城镇化等在内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性变革过程。这诸多变革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 仅靠农业一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是无法完成的。谋求在全方位、深层次上推动“乡”与“城”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 是从根本上化解城乡对立的必经之路, 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抓手。
(三) 破除体制障碍。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也是一场城乡之间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大变革。由于长期以来采取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和城乡不同的治理模式, 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一系列的体制性障碍, 缺少合理规范的融通促进机制。当前, 应以户籍制度为突破口, 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改革,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 生产要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人口之间的均等享有, 让农民切实分享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壮举, 没有样板可循。尽管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人口众多且呈现老年化趋势, 城镇化的质量不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发展方式粗放,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刚刚起步等等。因此, 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思想、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参考文献
对中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3
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从2011年开始,在几个重点专业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近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中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1.何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模式。一体化教学体现了能力本位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二是讲授、听课、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三是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四是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五是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一体化教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避免了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体化教学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2.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生产一线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以满足我国工业从业人员从集约型向知识型、技术型和智能型发展转变的需要,满足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一体化教学改革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教学一体化改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培养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更新教育理念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了解企业所需,还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总结不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培训,使教师对国内外的先进职教理念进行及时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并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当代高新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
2.培养“双师型”教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此,建设一支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学校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进步、提高。第一,要抓好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模式,以克服老教师对新知识接受慢、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第二,加大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力度,使其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尤其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走上讲台之前最重要的培训。学校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第三,聘请专家或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在与学校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提高教学技能。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群体,构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为此,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制订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并落到实处。
三、一体化教学设备与环境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搞好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一体化教室的结构与布局不仅要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更要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设置针对性强的、与实际生产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场地的安排、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创建等都要能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围绕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本着自愿、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在构建校内技术培训中心的同时,建设与校外各品牌配套的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样,学生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3.实施一体化教学环境的科学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为此,学校应制订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校内生产实训,制订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也可以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志愿者来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同时增加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加强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调研
学校应建立市场调研机制,及时对职业教育人才市场的总体供求趋势和行业前景做出判断,根据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行业特点和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从而制订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学校各专业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调整一体化教学方案,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践证明,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职业学校的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是一个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烟草在线专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和任务,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作为依法实施专卖管理体制的行业,烟草行业一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始终依照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管理,通过配合修法、严格执法、规范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法律制度体系健全、专卖执法行为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守法的法治烟草新格局。
当前,行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全民守法的法治要求与烟草行业法治实践相结合,真正把行业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行业工作法制化水平?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深刻认识法治烟草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周所周知,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的特殊性在于:既要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为国家财政收入多做贡献,又要严格控制卷烟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卷烟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既要坚持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又要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着力破解“三大课题”(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既要履行国际控烟组织框架协议,又要提升卷烟结构升级,推动“卷烟上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将行业的特殊性与法治化结合起来,才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有效化解现实矛盾,确保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多年来,虽然行业通过贯彻实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行业发展,实现了“三大辉煌”,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但行业内部分单位和领导法律意识不强,执法监督不严,依法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甚至出现极个别领导干部知法犯法、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因此,建设法治烟草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法治烟草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筑牢法治思想基础。举办法律讲座和法律培训,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理念教育,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法治思维,树立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和观念,在具体工作中正确处理法理、情理和事理关系,自觉做到遵纪守法,筑牢法治烟草基础。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源头法治建设。一要健全落实重要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前置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将涉及重大投资、重大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出台、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纠纷处理等重大事项决策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出具法律意见书。二要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对标、达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理念,坚持把各项工作置于制度基础之上,严查有章不循、有规不依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要加强对管理规范审查和清理。建立管理规范法律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与法律、法规、规章相冲突的文件规定,确保每项制度合法合规。
(三)强化专卖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职权法定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明确的执法条件、标准、幅度和方式实施烟草专卖执法。进一步细化执法流程,明确环节和步骤,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禁止知法犯法、违法执法,切实维护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权威。不断完善专卖执法案件移送、文明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案件合法性审查、错案追究、案卷评查、执法评议考核、执法案卷档案管理等制度,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定期开展执法对象满意度调查评价活动,调查评议结果纳入执法人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专卖执法案卷评查,开展案卷自查,要加强对零售许可证的统一监管,做到总量控制、合理规划、依法许可。要持续加强和创新零售许可证新办和后续监管工作,加大审查监督力度,有效防控行政许可法律风险。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统一考试,严格执法徽章、证件申领、发放和管理要求,禁止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人员从事专卖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烟草专卖处罚程序规定》,及时发现、纠正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做到事前规范调查取证活动,事中细化执法流程环节,约束自由裁量权,事后强化案卷评查,全面加强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审查。
三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全面系统考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举报投诉处理,行政诉讼及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情况,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四要推进办事公开。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要求,依法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及时答复群众申请。要发挥窗口作用,及时将行政许可、专卖执法、烟叶收购等项目的依据、条件、要求、标准、期限、工作规范及监督举报渠道信息在网上和办事大厅进行公布。
(四)建立健全三个法治体系。
一要建立法律风险防空体系。结合业务职能和工作特点,从专卖执法、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组织查找、收集法律风险源、风险点,研究制订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
1、排查的法律风险源、风险点,进行梳理汇总,列出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实施全面防控,推动单项风险防控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
2、全面和准确进行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制定防控预案,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出现法律风险的部位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能防范、真管用、可落地;
3、建立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法规部门牵头推进、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法律顾问全程介入,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控制突发法律风险对行业造成影响。
二是建立普法宣传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法治方略、思维和理念为指针,以法治烟草建设总体目标为引领,进一步明确“六五”普法中后期法治宣传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强化措施,提高水平,注重实效,将烟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1、强化领导干部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对烟草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党委(党支部)中心组集体法律学习,以形成带头学法遵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促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开创企业法治烟草建设新局面
2、落实“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开展 “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点,面向烟农、零售户、消费者等群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烟草专卖制度和法律法规,加深社会对行业和烟草专卖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引导烟农按合同种植烟叶,强化卷烟零售户、卷烟消费者等群体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卷烟零售终端烟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主题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广大零售户、消费者对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认识,形成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合力。
3、开展内部岗位人员法制培训。继续把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完善重点岗位法律法规轮训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4、深入开展“三创三征” 创建活动。通过开设“法治烟草”讲堂,举办“法治烟草”专版专栏、争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征集“百案鉴评”专卖执法典型案例、“百案鉴评”涉法涉诉典型案例、开展“百案鉴评”法治烟草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质,形成全行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烟草行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强化法律保障体系。一要加强法规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法治工作人员,重点加强县级局法规组织建设,完善县级局法规工作机制。围绕法治烟草建设、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专卖行政案件网上法治审查等业务,组织法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队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法规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二要加大法规队伍建设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强化对法治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法治人员学习力、竞争力、创造力、执行力,鼓励和支持法规人员参加司法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推动法规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增强法律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法规人员岗位等级评定制度,推进岗位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激发队伍活力。三要发挥部门和岗位职能作用。法规部门要负责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监督方面的工作;开展对基层单位、部门法规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定期对有关政策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依法积极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配合司法部门做好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工作,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四要规范法律顾问管理。做好法律顾问的外聘任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邀请法律顾问参与重要经济活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及法律诉讼等活动,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协助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基层单位遇到法律问题时,由法规部门负责联系和协调,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或邀请参与的方式,请法律顾问协助办理或提出法律意见。通过电话咨询的,要详实记录咨询情况和法律顾问提出的法律意见,作为合法性审查依据。法规部门要加强对法律顾问的动态管理,对聘请合同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合同期满,通过征询基层单位意见,对法律顾问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兑现法律服务费用。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对加快和推进邮政大客户工作的几点思考做好邮政大客户工作,是邮政营销工作中迫切需要推进的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逐步深入,逐步规范。结合江西邮政几年来的一些实践,本着加快推进大客户工作,促进邮政营销水平提高的原则,从提高认识,创新体制和机制、灵活工作策略和
做好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清邮政经营的特点和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推进大客户工作的认识问题除了市场竞争和大客户两个外部因素外,邮政自身的特点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迫切要加快和推进大客户工作:
(一)邮政经营的特点决定了推进大客户工作的必要性一是市场经营范围的属地化。除了邮购等及少数业务外,邮政业务只能进行属地经营,跨地区经营属于违规经营。原创:http:///这和其他绝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对市场范围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明显不同。二是业务品种的多元化。以邮递类、金融类、集邮类、现代物流类、邮政代办类、电子信息类为主的多业并举的业务体系,表明了邮政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的行业。这将是长期影响邮政经营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三是业务效益的微利化。除邮政储蓄、邮票发行等少数政策行业务外,目前邮政开办的多数业务竞争非常激烈,属于微利业务,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保证经营的效益。
(二)邮政传统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推进大客户的迫切性邮政独立运营以后,现业局赖以创收的主要方式是全员营销、窗口营销和专业中心的上门营销,并辅之以领导营销和社会营销。随着形势的发展,暴露出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全员营销的过度利用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经营工作难度的加大,一些市县局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创新营销方式,对经营工作任务简单地采取全员营销的方式,有的单位全员营销业务的项目达十多项,不少职工在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难以拿到应得的工资。这大大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二是多重营销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过度的全员营销和未经整合协调的专业中心(分局)上门营销必然造成邮政营销主体的多元化,造成邮政企业多部门对大客户的重复访问,有时出现邮政五、六个部门同时对一个单位一枚企业金卡业务进行攻关的现象。这浪费了邮政有限的营销资源,影响了了邮政对多层次、全方位的客户和市场开发,同时由于邮政内部竞争,也很可能降低企业的业务利润,损害邮政的整体利益。三是邮政对市场的系统研究和对大客户的维护等影响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工作缺位。由于所处的位置,现业局各专业中心(分局)只对企业下达本单位的短期收入计划负责,只对大客户使用本单位业务的开发负责,只对本单位业务地市场情况感兴趣,不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市场进行系统的研究,不承担对邮政综合大客户对邮政的多项业务的宣传和推广,不承担大客户对邮政综合服务的不满和竞争对手争夺情况的研究,而负责邮政经营综合工作的经营服务部因为工作职能多、人手少、不直接接触客户等,难以承担这些责任。这势必影响邮政营销的科学决策,影响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损害邮政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四是邮政专业营销队伍建设不力。邮政独立运营以来,由于不太重视专业营销工作,对专业营销工作缺乏研究和引导,对专业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缺乏规划,缺乏激励机制,企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从事营销工作,造成了邮政专业营销人才数量少、比例低、素质低的局面,不少现业局专职营销人员占全部邮政从业人员比例不到5,特别是综合性的专业营销人才奇缺。营销为王,人才是本。邮政专业营销人才的建设不力势必严重影响和制约邮政营销水平的提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2001年以来,江西邮政从省局开始,连续三年在全省邮政工作会议上对大客户工作进行研究和布置,认识越来越清楚,思路越来越明确,措施越来越具体,考核越来越强化,使全省上下逐步树立了适应变革,创新营销的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理念、客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理念、联合发展,合作双赢的理念、整合资源,有序营销的理念,较好地为大客户工作的深入开展解决了认识和思路问题。
二、理顺内部营销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大客户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客户工作是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根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的需要,不断地对邮政原有的营销组织、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大客户营销为核心,以专职营销为主体,以窗口营销和全员营销为补充,以其他部门为支撑和保证的结构合理、分级实施、职责明确、激励到位、协调有序、高效灵活的工作体系。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落实省、市、县三级大客户工作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系江西省局2001年在经营服务处
设立大客户服务中心(挂靠),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局大客户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全省邮政大客户工作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任务的制定、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建立全省大客户的用邮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全省大客户的用邮动态,研究和制定对大客户的营销服务政策,规范各局对大客户的经营行为;协同省直专业局对相关业务进行宣传和策
划,开发全省行业性大客户;负责对全省大客户的营销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省直专业局也明确了大客户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全省专业性大客户的宣传、策划、开发与指导,以及客户维护、档案管理、信息反馈等。2002年各市局全部成立了大客户服务部,单设或挂靠经营服务部,工作定位为对重点大客户营销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和全局大客户工作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落实省局大客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组织开展对市局综合大客户等的具体营销服务工作和对所属县局和各专业中心、分局大客户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做好对以大客户为主要对象的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和组织落实等。现在全省84个县(市)局也依据具体情况设立了单列或挂靠的大客户中心,落实了大客户工作职责。
(二)整合规范现业局各经营服务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职责和关系,形成工作合力目标是理顺邮政内部对市场和客户的营销关系,减少营销“撞车”和“缺位”现象,提高邮政总体营销能力。按照强化专业部门的专业营销、大客户部门的整合营销、窗口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全员营销和窗口营销的原则,江西邮政各现业局在摸清大客户资源的情况下,对大客户服务部、专业中心、分局等营销服务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责任和关系进行了具体明确和划分,作到邮政对大客户原则上实行“一对一”的营销服务,综合性大客户由大客户服务部负责,专业部门提供业务支持,专业性大客户由专业部门负责,大客户服务部掌握基本情况,窗口部门主要做好窗口服务和窗口宣传,基本不实行上门营销,全局性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客户资源管理主要由大客户服务部负责,专业性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客户资源管理主要由专业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对大客户的营销信息、协作服务等保持沟通和配合。
(三)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推动大客户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江西的实践证明,制定实施有效的考核体系是推动大客户工作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考核体系要体现大客户工作的特点,在统一大客户的量收、分类和服务满意度等评价、统计标准,具备较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的条件下,重点考核大客户的数量、大客户总收入、服务满意度等综合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和市场调研等基础工作。2003年,江西省局制定了对市局大客户工作的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各市局的班子考核挂钩;各市局也制定了对大客户服务部和客户经理的量化考核办法,与生产月奖、年终奖等挂钩考核,逐级下达了明确量化的大客户工作任务,指明了大客户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和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营销服务方式,提高大客户工作水平在具体的工作中,各级大客户工作操作层要积极探索,实现对大客户营销服务方式由全员营销向专业营销,由关系营销向方案营销,由单一营销向组合营销,由共性营销向个性营销的转变,着力提高大客户对邮政的业务知名度、服务满意度、品牌忠诚度和收入贡献度。在服务策略方面,首先要做好对现有大客户的维护工作,维持现有大客户和现有业务的不流失,其次才是做好开发工作,通过优质服务争取挖掘新的大客户和新的业务量。要采取客户经理制、项目经理制、派驻制、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对大客户的“一对一”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服务,规范邮政对大客户的接触行为,降低大客户用邮的时间成本,及时解决大客户的咨询、查询、投诉和合理赔偿,让大客户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邮政对大客户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和不断改进地服务。在信息策略方面,要高度重视营销信息的作用,把它视为营销工作的重要资源;建立全局性的营销信息采集、交流、开发、共享和存储的机制与平台,实现邮政对市场和大客户动态的快速掌握、及时应对;规范各营销主体对营销信息的开发利用,采取营销项目报备、信息优先、营销权限期保护等措施,使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营销行为,进而转化为营销成果。2002年南昌市局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南昌分行要举办开业庆典的信息,组织以大客户服务部牵头,相关专业参加的业务联合公关组,实行组合营销、方案营销,最后一单业务实现28、5万元,创造了成功的营销案例。在产品(服务项目)策略方面,要全面了解大客户的综合需求,深入研究大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准确把握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抓住大客户的偶发性需求,发挥邮政的产品、能力、服务等综合优势,对邮政服务项目进行整合、包装、延伸和调整等,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方案,帮客户做好用邮策划,争取大客户对邮政业务实现叠加使用、批量使用和依赖使用。同为一类大客户,同为市级电信公司,2002年,江西省赣州市电信公司在邮政综合用邮达61、05万元,而另一家电信公司只提供邮政收入8、1万元,两家公司的用邮种类和用邮规模差距很大。在价格策略方面,要在维护邮政全网利益,体现邮政品牌的前提下,依据市场竞争情况和大客户的用邮规模,实行灵活由弹性的价格策略,并注意加强对企业内各营销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价格的统一管理。江西邮政大多数市局建立了大客户资费协调领导小组,对建档大客户的营销合同和优惠政策实行统一管理,既保证了大客户可以享受合理的业务优惠,又加强了邮政对大客户资费的管理。
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搞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一轮,但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繁琐地分析讲解,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以听为主,以记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
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堂上也没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了事,负担重不说,质量也上不去。
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偏执地理解启发式教学,课堂以问答为主,问题大都价值较小,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善于表达的学生又不多,表面热闹,但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学生是老师上课的陪衬,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教育成了奴隶”。
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师生关系又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
六、是从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导致社会人“奴化、被动、虚假”和社会缺少“人文、科学、创新”,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
七、是一谈到搞教研,就是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备课听课,教师是被灌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八、是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是“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却常常把学科活动(像古诗背诵、口算比赛)、音舞绘画、教师学习、表演课堂、教研活动等说成是课改,实际是假课改,没有触及课改的核心内容。
课改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有效教学”的做法
1、全员洗脑,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所以全体教师要进行洗脑,首先涉及的内容就是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课堂来说,教学不是讲授而是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2、角色要转型,方式要转变,目标要多维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淡化教师讲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包办代替。课桌改成“圆桌式”,讲台撤掉讲桌,教室只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帮助,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和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帮助者。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依靠课后作业向当堂完成转变。
3、做好日常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学习要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为行动策略。在学校要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在学习、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几件事中,学习用的时间应该最多,学习应该成为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写教案、不是讲课、不是批改,而是学习。
二、是建立方法和模式。我们课题的名称是:“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我们课堂的两种基本课型是:“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任务方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全面评价”。“问题发现课”就是预习课,怎样预习则要教给学生一套预习方法,“问题解决课”的流程是“回顾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合作—课内练习”。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程序是“回顾预习——问题发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倾听教师小结——问题解决”。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由“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变为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组成。学生按照“学案”学习,课堂不是教师“执行教案”,而是“互动生成”。教师的“导学预案”主要是“时间预设”、“教师行为预设”、“期望学生行为”、“本节核心问题”等。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习惯方面,主要是预习的习惯,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学习要动笔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的习惯,倾听、追问、表达的习惯。
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像“读、画、写、记、练、思”等。
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建两个文件夹,搞“两个结构化”
建立教师课程文件夹和学生学习文件夹,取代传统的教师教案本和学生作业本。这是方法更是策略。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有效教学”的教师备课,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课时计划”,现在是基于合作学习机制、一定的学习流程基础上的“互动生成”。备课在生活中,生活就是备课。课堂学习流程,一会儿李显义老师会重点交流。
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5、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内容赵凤云老师会重点交流 指标有四个方面:
学生学习:主体、方式、兴趣、交往、思考、生成; 师生教学: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 教师素养:情绪、技能、组织、方法、策略、设计; 外部观察:真实、思想、技术、任务、智慧、艺术。
以上24个课堂导学观察点,在实践上我们有时合并成八个角度:“预习效果、合作机制、学生状态、教师角色、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习效率、整体效果”。有些东西如“课堂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教案”、“讲授基本功过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结构严谨”等都不再列入其中。
搞“有效教学”会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靠近课改目标。
2、其他收效,大概有七个方面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一、事业单位公务卡概述
(一) 事业单位公务卡的特点
事业单位公务卡是作为财政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 由其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信用卡, 它具有一般银行卡授信消费的共同属性, 同时又具有财政管理的独特属性, 是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公务卡在币种选择、额度设定、组织申办、结算报销和支付结算等方面, 都有其专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二) 事业单位公务卡在本单位的使用
考古研究院按照“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时监控”的流程, 制定了适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施细则, 公务卡结算范围主要是本单位原来以现金支付的公用经费支出, 包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由持卡人在公务卡授信额度内支付, 再履行财务报销手续, 由单位财务部门将报销款项以电子转账方式划入该工作人员的公务卡。采取公务卡结算方式, 减少了考古研究院现金支付量, 控制了单位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 减少了传统现金管理方式下存在的繁琐环节, 既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行和安全性, 又减轻了相关财务岗位的工作量。
(三) 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的意义
公务消费现金结算的方式, 不利于日常管理和监督, 有时还会在财务报销环节中出现多开、虚开发票报支的情况;另外, 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结算管理, 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 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建立公务卡制度, 实行公务卡结算, 在减少现金支付的同时, 提高了公务消费的透明度,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是杜绝腐败的一个有效途径。监管部门可以有效监控公务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公务卡使用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自2007年启动, 截止2010年底, 省级591家预算已全部实行了公务卡制度改革, 2012年将覆盖到全省所有预算单位。2011年6月, 陕西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要求从2011年7月1日起, 凡纳入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的事项, 省级预算单位原则上不得使用现金结算。持卡人未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的, 单位财务部门应拒绝持卡人财务报销申请, 特殊情况下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 须经单位财务部门批准。根据文件中对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要求和规定, 结合公务卡使用的工作实际, 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 我院采取的是“即刷即报, 登记留底、财务收单、集中还款”的方式
使用财政综合应用系统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公务卡还款, 经过下载刷卡信息、录入公务消费摘要、确认报销、选择公务消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选择财政预算拨款文号、生成公务卡报销支付凭证、打印转账支票和进账单等七个环节。其中下载刷卡信息时, 必须按照POS单, 逐条输入精确的卡号、日期、金额等, 否则就无法查询;确认报销后, 要返回到“业务经办”角色, 按照确认报销的刷卡支出手工选择支出经济科目生成支付凭证, 处理多个单据时很容易选错科目;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不同, 生成多份支付凭证, 并分别打印转账支票和进账单。笔者曾经记录过, 在网络传输正常、操作熟练的情况下, 完成十笔涉及办公费、招待费两类的公务卡报销还款七个环节需耗时近二十分钟。
(二) 现在的金融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基础配置制约着公务卡的广泛使用
1. 金融信用环境本身的落后是推广公务卡使用的瓶颈, 由于POS机覆盖范围因大中小城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很难满足公务卡消费的需求, 这就为现金消费打开了大门。
2.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 公务员卡消费需要商家支付手续费, 这就增加了商家的成本, 商家更倾向于现金收支。
3. 有部分行业不通过银行卡办理业务, 比如公务消费中占很大比重的火车票、汽车票售票, 对公务卡使用是一种限制。
(三) 事业单位公务卡的使用对预防公务乱消费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金支付方式很容易产生腐败, 公务卡可以在这方面杜绝发生在发票上的腐败, 但是在对预防公务支出浪费情况就显得很有限了。公务卡结算作为一种反腐技术创新, 改进了传统的事后监督方式, 在杜绝腐败方面已经比现金支付有着显著进步, 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的建议
(一) 推动公务卡制度改革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与培训, 向社会宣传, 向商户宣传, 为公务卡使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持卡人、报销业务经办人进行宣传与培训, 使持卡人认知持卡安全消费的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交易风险等, 使报销业务经办人熟知相关规定, 能够熟练使用公务卡电子还款程序。另一方面, 要完善公务卡制度改革的规定, 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细则, 逐步建立公务消费地区与行业的消费标准, 使得实际工作中有据可依。
(二) 优化财政综合应用系统, 增加公务卡报销还款模块的辅助功能, 在业务操作中体现出比现金支付更便捷、更安全的特性
一是增加以持卡人姓名或卡号为查询条件, 模糊查询刷卡信息的辅助功能, 一次性查询该持卡人已刷卡未还款的消费信息, 再根据“财务留单”的情况, 进行选择。不再按照POS单逐条录入和下载, 以节省人力;二是按照公务消费摘要的关键字自动选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并自动生成支付凭证, 降低手工操作错误的概率;三是优化支付凭证的打印功能, 将不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支付凭证, 集中打印到一张转账支票和进账单上, 在支票的附加信息栏中体现按照不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核算的相关科目和金额, 则能节约时间。
(三) 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
从目前现状来看, 各金融机构需要与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进予以配合, 一方面加大POS机的投放, 为公务卡的使用提高便利的环境支持, 同时针对商家顾虑手续费的问题, 可以采用减免手续费的方式, 来提高商家刷卡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有的科技平台, 拓展公务卡支付方式, 比如网上支付等。
(四) 规范预算管理, 将公务卡改革与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相结合, 如单独列编、细化“三公”经费, 制定公务支出的单笔限额和类别总额
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 建立成效考核机制, 推行公务卡, 最重要的作用是替代现金结算。比如:计算有效使用卡数占预算单位职工人数的比值, 以考核预算单位职工认可和使用公务卡的程度, 核算采用公务卡后现金结算的减少程度, 核算现金、公务卡、转账支票占公务支出的比例等, 以体现公务支出中现金支付的控制力度。
公务卡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阳光财政的重要举措, 它建立了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有效联系, 减少传统的现金支付的弊端, 具有使用便捷, 有迹可查的优点。考古研究院在公务卡改革的推行中, 认识到公务卡为预防和控制腐败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相信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推进公务卡改革, 会使公务消费逐步实现阳光财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甘永清.浅议公务卡支付结算的实践与完善[J].经济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2007, (11) .
[2]宋燕.对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质量;思考体会;创新教育
一、设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例如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锉削实习教学中,对于零件加工尺寸的控制学生难以掌握,经常出现尺寸超差的现象。为解决难点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设疑式的方法。
1.通过入门指导,启发学生思路。在教学中,把控制工件尺寸精度的锉削技能进行分解优化,并引出概念和公式来进行分析讲解。
2.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疑训练。比如:如何测出自己在锉削时的锉削平均值?在提出上述疑问时,教师不作具体解答,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答案,这样有利于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融合。
3.在训练中分析疑问,给学生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训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起主导作用。比如,在探索积累锉削余量的利用时,教师进行集中指导,给学生作思路的讲解:当工件加工余量较大时,利用积累锉削余量规律,尽量减少测量次数,以提高工效;当进入细锉时,应相应增加测量次数,这时,每次积累锉削余量要相应减少,防止工件尺寸超差。经过教师的集中指导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总思路。在巡回指导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个体能力的差异,作不同方法的个别指导。
通过实践证明,用上述方法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较快掌握锉削的技能、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动态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学院每间教室和阶梯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字计算和文字说明等,给学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不仅能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而且能达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在讲授装配部分内容时,除了把一些简单的零部件现场展示给学生外,还制作了一些简单的3D装配动画,并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及机器装配的生产场景,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效刺激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让其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真正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生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钳工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单纯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乏味,有些知识甚至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讲解,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游标卡尺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学生从没见过游标卡尺,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不会使用,甚至无法理解。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把游标卡尺发到学生手里,边讲解边让他们对照实物理解;讲解完毕,现场拿工件测量并读取尺寸。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理解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实际操作。在讲授CA6140车床的传动时,笔者干脆把教室搬进了实习场地,对照车床现场为学生讲解,边讲解、边操纵、边让学生思考,并随时现场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设疑:在各种传动机构中是否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改进会更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捕捉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的教学,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是升学而是直接进入企业参与生产,所以学生的知识技能就可在进入企业后得到验证,过去那种单凭学生卷面成绩来评价能力的体系已经远远不能反映其真实能力了。我们应该采取动态评价学生成绩的多种考核方式,真正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如可采取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鉴定性考试和素质测评等,实现考试类型多样化。而且,应根据每种类型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的不同,采取多种考试类型相结合的方法,以强调以技能考核和素质测评为主。
参考文献:
关于推进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9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化,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是否能够真正高效的关键。运用最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以最积极、最乐观、最自信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能让大家在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感召下,用最热情的态度和最踊跃的行动来修养习惯、改进自我、完善品格,最终以获取的最佳成绩来告慰自我。
新课堂的线索:
在“自主学习”中质疑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在“展示点拨”中耀我风采,在“拓展延伸”中培养能力,在“巩固检测”中收获成果。
新课堂的原则:
“自主学习”时独立自主(静),“合作探究”时积极参与(闹),“展示点拨”时自荐争先(抢),“拓展延伸”时发散思维(智),“巩固检测”时一丝不苟(精)。
新课堂的具体要求:
A、座位编排:
均衡分组,男女和谐,实力均等;六人一组相对而坐,以能力和成绩将各组学生编为1——
6、5——
2、3——4。
B、课堂活动评价:
“自主学习”时,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认真发现疑难点和新问题,此时学生相互间不能讨论,更不能向对方直接告知答案。
“合作探究”时,每个学生都要向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交流研讨解决疑难,并及时准确地在课本或作业上补充注解,1、2、3号学生要负责交流时努力指导4、5、6号学生学会解答方法,正确表达问题答案,并鼓励他们在展示时勇敢地站出来回答;展示时各组要将不能解决的问题举出,寻求他组帮助。
“展示点拨”时,各组大号报号抢答,号大者优先,同号时先抢到者优先,他人自觉快速坐下;回答问题时,规范准确,1、2、3号答题记+1分,4、5、6号答题记+2分,唯一答题者记+3分,最佳答案者记+3分;答完问题随即迅速坐下,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做好补充记录;组长要同时做好积分记录。
“拓展延伸”时,各组学生要大胆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学会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辨析,立足于积极健康、鼓励启迪、劝诫诱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原则,敢于踊跃的挑战他组。“巩固检测”时,各组要严格自律,安静自主,以考试的姿态专注于考题的思考和应答,不商讨、不抄袭、不逃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C、抢答发言示意语:
“回答”(新题初答)、“补充”(完善答案)、“改正”(答案错误)、“质疑”(答案生疑)、“帮助”(问题未答)、“挑战”(更好答案)——答题低声无效。
D、每周一评的内容:
1、“优胜小组”只针对课堂表现将各小组一周各学科课堂评价的积分进行汇总,积分最高的小组胜出;
2、综合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
3、各学科周清、考试的状元;
4、“学生标兵”(综合评比第一)、“文明之星”(言行文明健康)、“希望之星”(当次考试与上次相比进步最大)、“清洁之星”(劳动及个人卫生好)、“管理之星”(管理严格高效、广受好评的干部或组长)、“创新之星”(工作、学习/方法出新效果好,才艺创作耳目一新)。E、奖励说明:
【对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08-28
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论文12-05
关于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07-11
推进城乡一体化11-21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2-18
推进城乡一体化措施06-04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0-10
一体化推进会主持词07-05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12-1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进一体化进程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