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2024-09-27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精选11篇)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一体化在汽修专业课中的应用,进一步表明了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关键词:传统;一体化教学;汽修;双师型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但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不受企业欢迎。如何组织好汽修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近几年来我校在一体化教学方面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采用的是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开,形成教、学两张皮,实践教学流入形式。显然,这一模式不能高效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汽修工人。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定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驾驶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座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师安排一体化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的软件建设,挑选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身,即同一科目的专业理论与实习得都由同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生产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教、学、实习三合一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加强了汽修车间的硬件建设,购进了多部车型实习车辆。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了汽车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判断,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前后桥,转向器,汽车电器,油电路的故障排除等一系列整套的专用实习教学模块。将一个个汽车总成部件,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核心,将该部件涉及到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拆装实习”、“整车维护与故障排除”等几门课程中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理论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除”等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了该部件连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我们就将一台车分成了若干个“模块”,教师也边讲边演示,拆装,学生边听边训练。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当场操作验证,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示范,同时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一些相关知识或故障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思考观察后,教师可再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以及有些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间隙及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授课周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也特别欢迎这种授课方式。

4.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课中的优势

4.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不强,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动手教学,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要求。

4.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汽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无实训设备就是纸上谈兵。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只有几台老式发动机底盘,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设备普遍较落后。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还需配备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等,通过“汽车教学实训室”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从而可以推进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4.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老师是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目前汽修老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技能较弱,需要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考证,必要时可以聘请来自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这样不仅充实汽修教师的队伍,而且还能使得汽修专业的老师有机会学习他们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将大大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极大地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修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龙.《汽车修理》课的教学改革.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陆松波.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内江科技.2006(2).[3]刘丽卿.汽车修理专业课的模块式教学.机械职业教育.2001.6.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2

关键词:一体化,问题,对策

1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方法。目前推广的模块教学法、课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都属于一体化教学范畴,只是各个教学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 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

2.1 双师型教师队伍

绝大多数教师,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也承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其突出的优越性,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开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是在大学毕业后就任教,从未在汽车4S店实习过,因此在教学中理论较强,实操技能比较差。而有的老师是学校从4S店直接聘请的从事多年汽车维修的师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操技能较强,语言表达欠佳,并且这些汽车维修师傅在修理厂大都是凭经验修车,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工具使用,操作顺序未免就是规范的。

2.2 教学组织问题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编班时,大都是50人至60人之间,而教学场地、实习设备有限,这些问题使得在推行一体化教学中有很大的难度。

2.3 教案编写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体化教案该如何正确编写模糊

不清,很多教师都是一份理论教案,一份实习教案,并未把两者糅合到一起,这样,名义上是在进行一体化教学,实则理论和实操还是“分了家”,不但增加了教师的业务量,也不符合一体化教案编写要求。

2.4 重练轻理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时,一些学校的汽修教学大纲的学时安排中,实操部分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而学生在实习中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直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势必影响到他以后的再学习。

2.5 教学设备不足与设备浪费并存

经过调查不难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在抱怨设备不足时,也有一些设备是很少用的。比如汽修专业的解码器,发动机综合诊断仪,发动机故障试验台,四轮定位试验台等,有限的教学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2.6 课堂评价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表现在评价内容上大多数的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在授课中哪个同学学习积极性高,提议多,建议好几乎没有评价。还有就是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几乎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最大的调动。

3 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对策

3.1 建立教师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

在授课期间,一体化教学可由一个理论教师和一个实习指导教师搭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可作为打造一体化教师的过渡期。学校可请知名中职教改专家讲座,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当然,最终要的还是要考核,这样教师才有成长的动力。

3.2 规范一体化课堂教师在进行实操演示时,要选好合适的

位置,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观摩到的情况下再进行拆装演示。其他为实习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布置任务,教师也可在授课过程中提供较多的维修资料并设疑,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查找问题。

3.3 规范教案编写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动”起来。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与纯粹在讲台上的理论课或实操课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明确教学目的:需要讲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2)分析学情: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等。(3)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4)设计教学策略: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5)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以4~5人为宜。分组时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保证每组中既有成绩好、学习很主动的学生又有成绩相对较差、不太主动的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

3.4 保证理论与实操的有机结合“学是知之始,知是学之成”,

教师要在理论教学中糅合技能知识,而又要在技能训练中分析理论,让二者有机结合。

3.5 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一些诊断仪,不能把它看成所谓的“专用工具”,也就是只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才用到。比如发动机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等,教师不要仅仅在故障排除时才用到,在理论授课时同样可以使用,比如在讲解水温传感器时,可以结合诊断仪,给传感器加温,读出它的数值变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6 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平时成绩:平时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积极性、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等等。(2)考试成绩:可包括口试、笔试、规范操作、最后才是考试结果,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用学习结果去评价学习的好坏。

4 结束语

总之,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更高了要求,也打破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更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企业认可的现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安.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70-72.

[2]张超众.在实践中学习[J].职业,2005,(S1):56-57.

[3]唐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的思考[J].职业,2009,(33):100-10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3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汽修专业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企业。调查表明,目前人才市场上最需要的是经过学校培养后能迅速上岗的毕业生,即需要的是“成品”,而不是要经过企业再培训才能上岗的“半成品”。这样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中职校在培养人才时,最好能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使学生拥有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为企业服务。而紧密校企合作正好能解决目前多数职业学校这方面的问题。

二、适应“校企合作”的课改思路

同其它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一样,中职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改革。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源的变化,中职教育也必然归结为课程改革。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我们积极探索持续健康发展的课改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能力为本位,设置汽修专业培养目标。由中职学校牵头,以专业教师、汽车维修行业知名专家组建汽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汽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兄弟学校、汽车维修厂家参观考察,了解汽车维修专业的办学特点及对岗位能力、岗位要素的需求情况,掌握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从用户需要角度论证专业设置。

(二)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置汽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要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及能力的形成。可将课程整合成“专业计算模块”、“专业制图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训模块”。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培养以学生掌握专业维修技术为目的,在授课方式上,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职业技能鉴定考证训练中,采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进行培训。

(四)学校企业优势互补,双利双赢。德国政府为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多项职业教育法律,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协作机制和制约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还只能作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企业的投入需要在短期内收到经济效益的短效性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性发生了严重冲突。但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多渠道、多途径的联合和交流,使企业感受到他们在职业教育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能深刻认识到职教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企业自身,认识到产学研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深远意义,以提高企业自觉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我校较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建立校内汽修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紧密结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培养学生毕业后由企业负责录用,实习基地设在企业内部,实习设备及产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实习按照企业模式运行。而理论课教学设校内进行,主要由本校老师完成,其实训课内容由企业师傅完成,在企业内实施。教学方式采用交替进行,即理论课与实训课交替进行,比如,一学期中三周理论课,三周实训课这样交替进行,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和学校的双重教育。我校与五洲汽修合作建立了汽修实训基地,经过近一年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联合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生实习岗位。与多家修理企业和修理门市紧密联系,签订学生实训协议,将来工作实现双向选择,学校在第三学期将汽修专业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主要由企业负责,老师参与协助管理。我校08汽修班的学生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进入各个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技术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将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这一模式得到了学生、家长及企业的肯定,也实现了校企双赢。

四、“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还存在矛盾;二是校企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

目前,各个中职校、各个专业都在进行空前的课程改革,努力塑造“品德好、技术精、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新形象,要想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信赖,就必须紧密“校企合作”,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发展好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邢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J].中国教育报,2008,(01).

[2]李英娟,管长海.借鉴“双元制”办好汽车专业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开展与推广,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性、全能型的优秀技术人才培养成为各大中职院校争相奋斗的目标。传统教育理念已然不能适应时代进步对于中职院校汽修产业提出的高要求与高水准。要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就必须推动产学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只有坚定实行新课标改革,加强自我完善与提高才能推动中职院校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汽修专业 产学一体化 探索研究

汽修专业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中职院校相对重视的科目,也是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优秀就业专业之一。之所以要推动中职院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发展,是现代化职业教学与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在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方面不断改进,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整合分析,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中职院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发展。

一、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1.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汽修专业要进一步实现产学的一体化,必须保证在教人员及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与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与目标,进一步实现教学任务的设置及在教模式的转变,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与水准,才能保障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让学生真正获得有益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加快该专业的一体化进程。

2.帮助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所谓产学一体化,是要求中职院校将汽修专业的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课堂板书拓展为与社会企业单位联合,类似汽修厂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自我,真正了解社会对于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工作的良好氛围与岗位竞争的压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斗志,从而进一步帮助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汽修技术人才,缓解当前社会就业难的巨大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提升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产学的一体化,是中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机会。在各项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汽修专业教师拥有更多机会,取接触更加先进的资源,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充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并且可以在将来的教学中充分运用,锻炼自我的教学能力及实践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行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由初中生源组成的技术院校,学生还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年龄不够成熟,个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存在较大现实差距,也就是个体存在差异。学生在汽修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社会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需要监督和指导,自学能力较弱,产学一体化的实施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多时候都需要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做不到学以致用,创新能力低下。

2.汽修课程设置紊乱,重点不够突出明晰。

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都存在课时跨度太大,课程内容设置纷杂的问题。也就是同一类汽修配件的理论知识学习分设为两个不同学期的内容,教材相应做了很大区分,这对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结构非常不利,导致学生记记中的汽修相关知识都是零散、分别的,容易遗忘和迷惑。另外,在课时安排上也具有很大弊端。对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具有不合理因素。教师指导和实践操作无法随时交融,学生不能拥有更深刻、明确的定义和理解。

3.教师团队建设不够完善,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中职院校教师团队一般都是由应聘直接上岗组成的教学小组,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把握不是特别严格,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及个人素质都没有很全面的考察,这导致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观念落后、模式传统等方面问题。在教人员的数量有待提高,教学条件需要整改和完善。

三.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一体化的措施探索

1.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学生的需求才是教师教学需要重视的根本。汽修专业相对于其他艺术类专业而言,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理论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切忌两极分化,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要重新树立先进的产学一体化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互动性与实践性,从而加快产学一体化的进程。

2.完善汽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紊乱的情况,要将课程设置得更加紧凑和严密,将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就是需要将产学一体化真正深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谨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汽修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要让产学一体化深刻地体现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之中。

3.加强教师团队的再培训与再教育,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在教人员加强培训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产学一体化的关键优势及教学重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及汽修专业实践性不断努力,将自我素质的提高与汽修教学的完善相结合,促进种植学校产学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实践方能出真知,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和结晶。在汽修专业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针对汽修专业的研究与探索中,时代和社会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水平与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就要求产学结合,互相作用。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开展关于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实现为祖国培养优秀汽修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5

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中职汽修专业中《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都是以互不干扰的两门课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知识的过于单一化,不能举一反三。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引入,可以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互补,使学生在懂得机械运动原理的同时,明白电学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结合;发散思维;提高积极性;重要性

一直以来,《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学科作为中职教育汽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广泛的使用在各个中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相对逻辑思维较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怎样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使学生不会因为是分开的两个学科,而不能形成互补,使其在实际的运用中不能举一反三,而成为职业的瓶颈,制约着学生对汽车基本原理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同时担任着《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少有同学将刚学过的电气知识是以正在讲授的机械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举个例子:我在《汽车电气设备》课上刚分析了起动机工作原理,并讲解了起动机离合器的驱动齿轮与飞轮之间的啮合条件,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但我在《机械基础》课上讲到齿轮传动这一章时,我请同学举例说明在我们所学过的汽车整个构成中,有哪些地方采用了齿轮传动,又是利用怎样的啮合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进行传动的,这是两堂时隔不久的课,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如果这时上的《汽车电气设备》课,问题是起动机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的过程,我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能清楚的告诉我,是由蓄电池提供给电动机电,从而在线圈中产生磁力,吸引铁心产生位移,此时铁心上连着的拔叉在铁心的作用下,推动离合器的驱动齿轮啮入发动机飞轮,从而带动发动机运转,但在此时,却很少有同学能说出驱动齿轮和飞轮的啮合,正是我们所讲的齿轮传动,利用的是外啮合的方式。

同样,在学习《汽车电气设备》时,同学们也只能单纯的对电作为动力带动设备工作进行分析,却很少能将设备之间相互的作用结合到《机械基础》中去,这就造成,本是相互联系的两门课,却各成一体,失去了在设置这两门课就是要让学生能把电这种看不着,摸不到的物体与实实在在的机械结合在一起,便于掌握的初衷,如果不把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那么最终会导致两门学科各司其职,而违背了教学融会贯通,互补的原则,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过于单一化,而不适应在当今汽车维修行业要求全方位,多元化人员的要求。

二、要大力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将两门课有效的结合起来。

对于现今的技校学生,由于受生源问题的影响,很少有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发散 开去,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的偏颇,使学生在真正使用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用最简单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到有用的知识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方法,使学生在学这两门课时,能相互结合,取得得了不错的效果。

1、结合实际,兼而有之

电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校开设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是电的特殊性在 于看不到,摸不到,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对汽车中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充分理解,总是单一的将所学的电学知识生搬硬套,这样的结果是,很多设备其结构不同,但工作原理相似,本可以在老师分析一种类型后,自行去分析其他的类型,却因为受其思维的限制,离了老师的分析,学生便不能独立的去完成。因此,我想,只有让电变成真正实实在在的能看到的物体,让学生能直观的参与到电的工作过程,那么就能加深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门课的教学。

因为针对的是汽车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那么我们在讲解内容时不应脱离汽车的整个体系,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学期汽车构造的学习,对于汽车的整体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在第一学期中学习了《电工学》,有了简单的电学常识,那么在这学期中所学的《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都可以结合前面的知识,将汽车中机械和电气组成的汽车设备的实例,加以引用,就事论事,从实物中找到两种知识的联系。

例如:在讲到《机械基础》带传动这一章节时,在介绍了带传动的基本概念,并展示出V型带的实物后,先不进行后面传动比等等的讲解,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整个汽车结构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带传动,是怎么工作的呢?可能这时就会有学生指出,发动机上或有一根或多根皮带,尽管学生不能说明这些皮带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但还是要对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那么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皮带的功能,我开始引导学生开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根皮带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的力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现力的传动,但是我们也知道,能量是不会凭空获得或凭空消失的,它总是以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那我们所讲到的皮带传递的力又是从何而来了,发动机会自己运转起来吗?带着这些问题,带领学生分析发动机运动的原理:发动机的转矩是由起动机带来的,只有起动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带动发动机工作,而起动机的起动是由于把一个通电导体置于磁场中,导电后,通过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产生了电磁力,再因为换向片作用,改变通电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从而达 到连续运转的目的。而这时学生就将思维带进了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中。接下来,我再带领学生明白,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而发动机又由皮带带动其它设备的工作,将问题带回到带传动中来,让同学再去观察所用的带是什么形状的,用手按按皮带有多紧,皮带的内圈和外圈的材质有什么不同,我们怎么去利用它带用物体传动的了,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带传动的作用。

2、注意方法,培养能力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离开老师能自己去分析解决问 题,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最难做到。要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就应更注重教学的方法,更多的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去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上《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课时,我习惯于让学生先将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设备的结构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将该设备的控制电路图挂至黑板上,我先对所涉及的元件进行介绍,而后一一说明其作用,再留出时间让学生自行分析电路图,对电路的走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去正确认识设备中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同学们都认识到这个设备是怎样工作的,最后,还要让同学们对照着电路图从实际的设备中去找到电路所走过的路径,经过的元件,让电和机械真正结合在一起,完成机械和电的实际功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3、完善自我,提高认识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要做到对两门知识相互结合,举一反三,就要求其自身对两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高,并在实践中能将机电相互融合在一起,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增长见识,将最新的知识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比如,我们现在的汽车已发展到利用天燃气或电池产生动力,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要学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倾心,细致解答,教学过程多元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PPT形式和实物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让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学生的参与,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结语:

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认识,在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已有多年,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在技校的教学中加以实践证明,学生素质的不同,侧重点可以不同,但两门学科在我个人来看,是可以相辅相承的,因为两门学科如果单一存在,对知识的理解太过独立,不利于培养学生 对知识的相互联系,也不能去适应当今社会要求工作人员多面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连惯性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1] 汽车电气设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1995年5月第1版

[2] 机械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第二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6

上课时根据课程,将教学内容细化成许多任务,再结合课时安排具体任务的.操作过程,按照学制及认知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教学活动。每个任务的实施步骤如下:

(l)确定任务。组织教师根据跨学科的知识及涉及到的专业科目,分析确定目标和任务,详细编写《任务规划书》。

(2)布置任务。分发《任务规划书》,讲解任务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3)任务实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根据计划,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查阅、取舍、整理资料,进行任务的过程设计和验证,通过一步一步的细节操作等实际环节,不断提出问题,再通过集体讨论等途径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4)师生评价。通过“任务成果汇报、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等程序完成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并将任务完成的评价结果列为学生学习能力总体评价的一个部分。

(5)归档或结果应用。课后总结,把任务的结果归档或应用到企业或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去,以使该任务完成的结果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指导后续工作。

4.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把实习训练任务与理论授课内容相揉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认识,加深理解。实现了教师讲解、示范相结合;(工作中教)、学生观摩、训练相结合(工作中评)和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相结合(理实一体)。

理实一体化教学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知识需求的了解,能切合实际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协作学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7

1 一体化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1.1 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与普通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教学的对象要复杂得多。具体表现在年龄、阅历、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家长、社会对职业的认识等, 存在着各种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

1.2 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甚至会左右其学习态度和性格。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或机械地模仿和死记硬背, 往往会形成盲从及屈从的态度和性格。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

1.3 育人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育人, 教学过程必须由育人支撑。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 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影响学生的意识, 形成观点, 加上主观体验, 又形成信念,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在一些特定情境下, 育人甚至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保障。

1.4 教学目标应更侧重于学会做事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 应用所学知识和学会的职业技能做好工作。“学会做事”是基于获得一种以综合技能为基础, 完成岗位中具体工作内容的能力。

2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任务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 为学生准备和提供教学资源;把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并帮助组建学习小组;必要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监督, 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评估学生的工作过程, 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也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3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即: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资讯) ;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围绕着四个阶段,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来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下面以《直流电源的制作》一讲为例谈一谈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任务名称:直流电源的制作

任务地点:电子实训室

学时:8学时

学生人数:40人

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 小组工作法

所需设备:备选电子元器件若干;焊接万能电路板;电烙铁、焊锡、松香、连接导线、斜口钳、剥线钳;万用表1只;用示波器1台。

任务步骤:

1) 下达任务单 (80分钟)

教师首先展示由教师焊接制作的直流电源实物, 并明确工作任务, 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告诉学生本次工作任务的目的是什么, 所制作的产品最终实现的功能是什么。接着为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及任务工单, 利用课件讲解直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波形的观测与记录, 焊接要点。接受学生关于元器件识别检测, 万用表、示波器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咨询。学生明确任务及目标, 分析制作直流电源的技术要求, 领会相关焊接要点。

2) 制定任务实施方案 (30分钟)

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电子元器件、工具及检测设备, 并提示设备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挑选电子元器件, 并检查工具、检测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巡视学生讨论情况, 及时答疑解惑。

学生根据具体工作任务要求, 制定装、焊工艺方案, 确定直流电源制作的装配方案, 确定直流电源制作焊接方案, 确定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方案, 选择电子元器件装配、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 万用表和示波器, 挑选正确的电子元器件。完成学生分组, 并选出组长。

3) 制定工作计划 (20分钟)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制定“直流电源的制作”的工作计划。确认元器件挑选是否正确, 元器件如何布局才更加合理美观, 讨论焊接要领及如何防止虚焊。教师参与讨论并审核, 对工作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4) 任务实施 (180分钟)

学生整理工作台面作焊前准备, 检查电烙铁、仪器仪表是否正常, 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有序的实施焊接直流电源电路。通电测试前与教师一起检查电路板是否有短路、虚焊、元器件错焊等现象, 是否满足通电测试要求。通电测试并用示波器对各点波形进行观测, 填写任务工单。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学生的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查。

5) 检查 (30分钟)

学生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元器件挑选是否正确;电路焊接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要求;观测到的各点波形是否正确;通过焊接电路的实施过程;检查装、焊方案的合理性, 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6) 评估总结 (20分钟)

评估内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工作态度, 团队协作能力。

评估方法:根据方案、工艺、焊接过程、焊接质量来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

实作过程的总体评价。直流电源制作将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元器件布局设计;波形观测与记录等众多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一起,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技能的掌握。

总之, 在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一体化的教学, 通过“教、学、做”三个方面, 师生双方共同参与, 完成学习的任务, 使学生自信心、人际交流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做决定和计划的能力、评价自我与他人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方法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工作工具使用能力等专业能力都有所提高。

摘要:根据《电工基础》的教材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中职学生现状分析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来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通过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一体化教师 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各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采用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关键在于一体化教师。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既掌握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一体化教师培养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本文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结合维修电工专业的特点以及我校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就维修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德国的职业教育搞得好,而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要通过五年的专业学习、两年的企业/学校实践,既有师范教育方面的系统培训,又有企业实践经验、学校教学实习经验,懂得职业教育体系和教书育人的方法技巧,是真正的一体化教师。相比之下,国内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很难达到上述标准。由于用人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缺乏专业操作技能,更没有企业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是企业工人直接调进学校任教,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没经过师范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显然,教师达不到一体化教师的要求,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面对现实,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合实际、科学周密的培养措施,强化培训。

一、培养方式

1.按层次实施培训

为了使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首先学校应对本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划分层次,然后按层次实施培训。第一层次是已完全达到一体化教师标准的。对这一部分教师的培训主要是自我提高、知识更新、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层次是基本达到或接近一体化教师标准的。对这一部分教师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这一层次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培训,很快就可以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完全达不到一体化教师要求的。对这部分教师应进行系统的转岗培训。该层次的培训主要是解决一体化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按项目实施培训

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并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才能够实现。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也必须循序渐进。

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专业的特点是项目多、知识面广,要让教师项项精通、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至少短期内难以达到。为此,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大项目:机械知识与钳工基本技能、电工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照明电路及电机与变压器知识与技能、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知识与技能、变频调速系统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知识与技能等。现有专业教师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大项目作为主攻方向。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培训使其达到该项目的一体化要求,以后逐步增加培训项目直至全面达到一体化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人都有最擅长的项目,然后通过互相学习、相互帮带,最终掌握本专业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分项目教学,轮到某项目时,就由最擅长该项目的教师担任教学,几个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本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

二、培养方法

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应视个人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以及设备设施、场地、资金等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校内培训

由于受正常教学、资金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让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外出培训是不现实的,因此,校内培训应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强化教师的操作技能训练。

(2)充分发挥第一层次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受培训教师和指导教师结成对子,采用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培训。学校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让“师傅”愿意教,“徒弟”积极学。

(3)根据教学需要,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教师到学校进行专题培训。

(4)聘请企业专家、高技能型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受培训教师可以跟班学习,接受指导。

2.校外培训

一体化教师的培训,单靠校内培训是不够的,必须安排一定的校外培训。

(1)充分利用教育管理部门下达的“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认真组织本校教师到大专院校学习培训。

(2)加强校企合作,制定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制度。一方面教师可以接受企业的技术指导,强化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了解生产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实现“无缝”对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教师外出进行专项培训。

3.教师自学

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青年教师,要大胆任用他们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既能给他们增加压力,同时又能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学习,弥补欠缺,尽快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协助、辅导。

三、培养措施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使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培训效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做保证。

第一,领导要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保证。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要加强教育、引导。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内涵,认清实行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进而把落实一体化教学变成自觉行动。

第三,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要想调动一体化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措施,在待遇、评先评优、评职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出争当一体化教师的氛围。当然,也必须规定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如制定教师进修制度,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制度等。

第四,要制订出科学、周密的培训计划。为保证一体化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应根据教师队伍现状,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五,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武。通过技能竞赛,既强化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能检验培训效果,同时,通过与高手同台竞技,教师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一体化教师队伍。我们应不断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完善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方式,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篇9

清新职校 梁健文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进步,致使汽车维修行业面临许多新的形势。维修与检测设备现代化、检测资讯网络化、检测诊断专家化、管理电脑化,以及国外维修企业将以汽车服务贸易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维修企业造成冲击,行业竞争更趋激烈,社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规格和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导致培养这种人才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如若不然,在“普高热”的冲击下将不堪一击,而且也深深地影响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影响未来维修企业一线工人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职教特色。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内容陈旧甚至已被淘汰,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在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汽车各个部位的今天,现有教材多以国产CA1092、EQ1092等车型为主,对汽车电子技术的介绍仍旧停留在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点火装臵、电子喇叭等70年代初期第一代分立元件的较低水平,对现代汽车新技术、新结构几乎没有介绍或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材生成周期过长,导致新技术进入课堂、新设备进入校园过于滞后。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不足,已无法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安排中,文化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课占40%,生产实习课仅占20%,且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教学方式依然沿袭普教“粉笔+黑板、口授+板书”这种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传统模式。生产实习设备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低技术含量的残次品,或已无法正常运转的废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需要,不利于理论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

3、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科学历达标率较低;“双师型”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弱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青年教师大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试想,如果教师自己不熟悉情况,不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只会纸上谈兵,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呢?这些问题已成为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加快教材修订工作,积极生动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优化课程结构。

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修订的教材中要进一步充实电子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把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和提高教材质量的作为突破口,以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另外,为了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应注意收集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取证,定期对已有教材进行修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也应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既保持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又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死教材活运用。专业课教学可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减少理论教学的时数。可把各门课程分成若干个学习包,再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专业知识结构。如果把分散于《汽车构造》、《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汽车修理工艺》中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各部分的学习包组合成《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和《电气维修》,这样增加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适应现代汽车电子化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车型应以最能代表现代的汽车新技术的轿车为主。同时,加大专业外语与计算机的教学力度,以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适当选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修、提高,切实体会学校所教内容多少有用,多少没用,力避生产上已淘汰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出现。还要注意有哪些实际工作亟需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有遗漏,需要补上,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能及时有效地渗透于教学中,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

2、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鼓励通过多种方式限期完成学历进修,并要求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要严把教师学历关,今后聘用的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对大学毕业就进入教师岗位的专业教师,尽管学历符合要求,但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适时送他们到企业进修、提高,对他们进行实践技术培训和“应知”、“应会”的考核,使其达到中级工以上的操作水平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或者,给出一定时间让专业课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到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请进来”即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组合。这样既可把企业丰富、生动的经验带到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3、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10

施秉职校 钟 琼

摘要: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汽修专业课涉及到很多的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运用,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使数学深入专业课,达到数学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衔接,并对专业理论起到深化和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的汽车维修操作中更加精确。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现在中职的学生基本都是中考落选的,中职学生的普遍的数学水平很低,特别是我们西部教育相对落后的学生数学基础更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严重缺乏,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中职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作为职高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为专业教学服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在中职汽修专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中职汽修专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汽修专业数学教师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中汽修专业的数学教师自身没有接受过汽车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且大部分中职汽修专业的数学教师是从各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担任数学教学的,缺乏与专业课相关联的数学知识的了解。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条件、生源状况的限制,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实施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即以某种教材为主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教学方案或课程大纲的深层次解读,完全依据某种教材实施教学。由于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的丧失,连我们教师也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学生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相长的期望也无法实现。

(二)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学生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而失望于普通高中。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传统教学观念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唯恐避之不及,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全面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把重点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也是专业课教学,对于数学教学通行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教学难度,概念了解、公式会套就可以了,与此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步骤要少,计算要简,甚至可以没有应用类题目。考试畸形地退化为尽最大可能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及格率要达95%以上。学生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三)中职教育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没有将中职与普高同等对待;在观念上未树立人才责任意识,尤其是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和辍学几年的社会青年,只一味的招生没有顾及到学生该学的知识都还没学。而对于中职的各专业的数学课程设制的时候,很少分专业而定,教材也是不同专业使用同一的教材,且每学期的课时也不稳定。

二、中职汽修专业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数学教材选材应与专业课程相贴近

在数学教材的选取上应与专业相贴近。在应用问题的素材选用上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选取不同背景内容的材料,应体现汽修专业背景,在兼顾原教材实用问题的选取情况下,更应该在本专业中选取应用问题,教学中尽量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的融合,体现专业特色。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作为专业背景下的职高数学教学,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规划对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

(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前下功夫

教师收集整理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典故以及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挂钩的典型数学例子。教师备课内容的深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章节涉及到小学、初中知识,而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掌握得不够好,就需要一一罗列出小学的知识点、初中的知识点,并且做好批注,便于在课堂上指出来,并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以Flash动画演示、视频播放,再辅以配音讲解、字幕提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多种信息刺激,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接受、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以便调动好学生的手脑;要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特别是设计数学问题时,注意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并有所收获。

(三)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职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因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深人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的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结论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排除学习压力和障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将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一个长远的重任。参考文献

1、田春如;浅谈汽修专业课的教学方法[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年03期

2、彭忠朝;论新教学大纲下中职数学新规划教材之特点[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1期

3、吴万春;中职数学校本教材开发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李花兰;与专业结合的中职数学课程设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徐旺华;学以致用 服务专业——中职数学课改初探[J];数学爱好者(教育学术);2008年03期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专业课 案例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商品经营》专业理论基础课时,大多数学生认为难学、难理解、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商品经营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案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方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案例教学便于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商品经营》教学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理论。譬如,在讲授商品经营理念这一节内容时,有六个概念化理念,让学生难于认识和理解。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挑选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是“转变经营思想,加强服务意识”。针对教材中对六个经营理念文字上的表述,让学生难以认识和理解。当时我换了一种讲授的方式,没有先讲课本的内容,而是讲述了某市商界中的一件事情,说是某地区有两家大型购物商场,同在一处,隔街相对,甲商场的营业面积是乙商场面积的两倍,甲商场的年销售总额是乙商场的三倍,但后来乙商场加强了商场购物环境的改善,加强了商场管理,增强了营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让广大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了尊重和便利,商场人流明显增多,进而促进了商品的销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得乙商场的年销售额超过了甲商场。通过该案例的分析,使得学生明白商品经营中理念对商品经营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要有强烈的为顾客服务理念、竞争理念”。

案例二是“商人的差别”,国内某大型商场由于工作疏忽把标价1727元的大衣,误写成了727元,售出后,找到购买的顾客追补货款,遭到拒绝,该商场准备打官司追回;而另家乐器店在卖钢琴时,发现售价标签少一个“0”但店主与顾客的交易却是轻松地按标签售价完成。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顾客是上帝”的涵义。这个时候再回到课本中的文字表述时候,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接受就显得容易起来,教学过程也自如顺畅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5.2商品运输中合理运输原则“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及合理选用运输工具: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形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时,由于商品运输业务对于学生很生疏,于是我首先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为运输公司拟定运输方案:问题是某运输公司有两批货物需要运往异地。一批急需的药品需要当天由天津运往受灾严重的嫩江地区,一批500台电视机需要由天津运往山东某河运、铁路运输并不发达的山区。学生拟定为药品采用飞机运输——运输速度最快能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运达;解决急需体现“及时”原则。电视机可采用汽车运输,解决该地区水路、铁路不发达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运输工具的特点,合理运输的原则。这样,学生不但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搞活课堂,学生的教学收效好。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7.2超市促销策略时,先让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超市促销形式和方法“特价、折扣、折扣券、有奖促销、超市商品示范表演……”案例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身边案例讲述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和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超市商品特价原则、标示方式等;折扣券实施的期限;有奖促销方法;店内POP广告的作用;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适应学生基础

在讲授3.3商品促销中运用公共关系这一课题时,对于公共关系这一概念,学生难于理解,于是我采用“三十五次紧急电话说明了什么?”这一案例,案例讲的是一名美国人在日本一家百货公司购买电唱机,买后回到住处,却发现是一台空心唱机,正准备第二天到百货公司交涉时,却接到当天晚上百货公司打来的道歉电话,并且承诺立刻纠正错误,公司副总经理亲自送来一台全新唱机来到这位美国人的住处,同时这位美国人也知道了,这家公司是如何通宵达旦纠正错误的经过。

在具体形象案例中,能够做到准确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浅易化,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比较容易悟出道理,增强理解,从而最终达到全面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上一篇:纳税服务局长讲话下一篇:影响护士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