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2024-05-31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精选11篇)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教育体制不断变革, 高职的兴起、大学扩招、高中扩招等都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产生影响, 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大多流向高中, 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成绩整体较差。其次, 市场竞争激烈, 迫于办学压力, 有的中职学校甚至采取免试入学, 客观上造成中等职业学生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 中职学校一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积极性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问题学生多;缺乏自信。而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教学理念, 它是教育者用欣赏、赞扬的手段去发现问题, 唤醒、激励受教育者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能的教育。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 并加以肯定与赞赏。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一相当特殊的弱势群体, 赏识教育是必要的。

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

赏识, 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 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能导致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 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2]。因而,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 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赏识是人的本质需要;是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生中的应用

(一) 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 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及升华, 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 从心理接受和重视中专生, 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 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给他们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而在过程中, 激励的存在, 至关重要, 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3]。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自信。因为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大部分学生都进了职业学校, 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 他们在教师、家长、同学的心目中往往是“坏孩子”, 甚至经常受到批评和嘲笑, 所以时间长了就使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这种缺乏自信的学生怎么能成功呢?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激励和赏识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 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 当然也都有缺点, 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 要善于发现该学生身上的才能, 比如我班张丽同学字写得很好, 可是成绩很差, 我就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夸奖她的字, 鼓励她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并对她说, 从她的字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只要她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护士。在我的赏识和激励下她有了自信, 现在学习很努力, 成绩也提高了。再次要注重学生的进步, 无论学生进步的大小, 只要有进步, 都要赏识他们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 成绩由40分提高到50分再提高到60分, 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激励他继续努力, 一定会成功。在《孩子, 我并不完美, 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三) 要多给学生沟通和交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有些学生很自卑, 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学会跟学生沟通很重要。没有沟通, 学生很难明白教师的一片苦心, 甚至会误会教师的好心, 而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也不能明白学生的内心世界, 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有位围棋教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教四岁的孩子时, 我是四岁;我教八岁的孩子时, 我八岁, 我教十岁的孩子时, 我十岁……”初听这一句话, 觉得有点可笑, 怎么作为围棋教师一点威严也没有了, 后来仔细品味这位教师的话, 觉得他道出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而且他能放下自我, 完全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管他棋力的高低, 起码他是一个很好的围棋启蒙老师。所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多给学生沟通和交流, 一个好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好朋友。只有是好朋友, 才能做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比如在班级活动中, 我注意运用各种艺术手段, 通过聊天、谈心、写信等多种方式, 加强和同学们的沟通交流, 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尽可能近地走近他们的心灵,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不仅赏识他们的优点, 而且包容他们的不完美。因为我相信, 只有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 他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这样, 我成了学生们最贴心的朋友, 他们也在我们举办的赏识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 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会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

(四) 要信任每一个学生, 并使每一个学生信任。

信任是激励人做好事情的一种动力, 谁都希望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来自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鞭策, 要让学生有“我能行”“我不错”的意识。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做到真正信任。中等职业学校的“差等生”、“问题生”较多, 这些学生在教师的眼中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很难得到赏识, 这样往往使他们自暴自弃、越来越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永远充满信心, 尤其是“问题学生”。要让他们确信自己也有一个聪明的脑袋, 成绩不好, 也许是自己没有努力, 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我班有个学生经常迟到和上课讲话, 成绩当然也不好, 我就让他当纪律班长, 并对他说, “我相信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胜任这个班长, 也请你相信我的眼光”。第一节课他没有迟到和说话, 我就对他伸出了拇指, 在我的不断信任和赏识中, 他慢慢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讲:“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每一个都是好样的”, “做不一定成功, 但不做肯定不成功”, “花有存在的道理, 小草也有存在的道理”。有很多在上学时成绩不好的学生, 后来发展得很好, 并且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所以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 是赏识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赏识教育不能滥用, 要有一个“度”

教师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赏识教育, 但是赏识教育也应该有一个“度”, 赏识并非意识着纵容, 并非不要批评, 赏识与批评应该是同时存在的。一味赏识, 会模糊学生的认识, 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认识, 尤其是理解能力上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赏识是针对人, 批评是针对事。比如, 上课回答问题, 如果有的学生回答错了, 教师对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加以表扬和肯定, 但对问题的正确与否要明确指出。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即使缺点很多, 但是, 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闪光点, 赏识学生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平时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 (不是不批评)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叹息。要看到学生人人有才, 但人无全才, 不必要求太高, 应扬长避短, 多加欣赏, 使他们人人成才。我相信用赏识的眼光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学生会变得非常优秀。

参考文献

[1]心怡.赏识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清远日报, 2008.11.18.

[2]周宏.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01.13.

[3]黄建新.校长要赏识教师.中国教育学刊, 2008, (9) .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学生 就业岗位需求 能力本位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已作出重大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将成为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工作战略重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中职教育不是培养学术方面的精英,正是造就一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劳动技能应用型人才[2]。所以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就业能力最主要的手段。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是中职学校能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能否取得应有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3]。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这一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学生的求学和就业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着手。而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职业岗位的变化。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落后于经济产业的发展,学校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变革,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脱离岗位需求,还是遵循老一套,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导致一毕业就失业。

(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与实际就业岗位需求相脱节。

中职教学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指导性的文件在理论上制定的很详细、很全面。教师按照这些指导性文件开展教学工作。但从实践教学看,这样的形式往往只是理论教学的目标。中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关键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5]。

(三)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目前中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方法为主,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展,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四)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缺乏与企业或医院的沟通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中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只在学校进行教学,不能及时了解企业或医院对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有的放矢的学习,导致出现“瘸腿”的现象。

(五)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与企业或医院相脱节

近年来国内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一般由校教务处安排,中心实验室承担,由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这一管理方式使学校和医院、企业不能实现零对接,中职学生进入岗位后不能立即胜任工作,医院或企业不满意应届毕业生,需要重新岗位培养,增加就业单位的负担,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许多国家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视为提高本国职业教育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或职教发展与变革的方向。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并迅速占领职业学校市场,受到各国教育家的赞赏和肯定。目前构建一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既符合就业岗位需求,又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又相对独立的新的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有效的实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金彩凤,李文军.加强中职学生职业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7):35-37

[2]贾新征.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下的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实践与探索,2011,(2):12-14

[3]卢连娇,郑光就.论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用[J].学术论坛,2013,(21):10-17

[4]杨泉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标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21-23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3

1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档案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由于人们的档案意识不强,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 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 他们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 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归案意识不强,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1.2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 而且是临时配备的。另外, 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或者未经过培训就上岗, 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专 (兼) 职档案员缺乏系统培训, 对档案工作的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未能很好掌握, 很难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

1.3 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馆 (室) 的管理方式落后, 有些还是手工作业, 文件立卷归档后, 档案管理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加工, 如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 不仅工作量大、时间长、速度慢, 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这样的管理模式, 致使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查阅档案也因管理方式落后、案卷调动频繁而造成严重磨损, 且检索速度慢, 查找准确率低、安全率低。

1.4 收集资料不够完整

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会主动把会议文件交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而档案管理人员对学校外派人员参加会议的情况不了解这导致会议文件未能及时归档。某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 认为教案、自编讲义等材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属于私有财产, 而经档案部门归档后就会成为公有财产, 容易抹杀个人的成绩, 并且再利用时借用手续繁琐, 还是自己保管放心、方便。

1.5 硬件设施不达标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 用房紧张, 致使档案库房阴暗潮湿, 空间狭小, 档案柜陈腐不堪, 有的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要求, 档案材料随处散放, 造成极大隐患。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增强档案意识, 健全各项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 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 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 制订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再次, 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 使档案资料进、出及时,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最后, 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 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2 加强人员配备, 搞好档案实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 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 首先, 要配备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管保密制度, 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 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 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 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分别设橱, 配备“六防” (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 设施, 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2.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 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克服以往档案工作中人工操作的落后性, 不断添置现代化设备, 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 采用档案的压缩技术、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化的档案保护技术, 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二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 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文件信息的生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 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2.4 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日常积累, 不断增加档案门类, 如文书档案、教育教学档案、学籍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教研档案、基建档案等;不断收集不同载体的档案, 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 要根据门类、载体按年度整理归档。蒉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4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

纵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以及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使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学管理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但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在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很多学校与教师的管理思想较为落后,仍然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有体罚的现象出现。致使不但教学管理的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但是当前很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着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的问题,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2-3]。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践教学课时数量较少,实践场地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融合。在这种问题影响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较差,难以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三)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中,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这种教学评价体制下,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特点,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需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案[4]。

(四)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中等职业院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以及教学管理理念等均会直接影响中等职业院校整体教学管理的质量[5]。当前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较多关注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而忽视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而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粗陋等情况,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也难以展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等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素质教育理念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改变传统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或者设置投票建议箱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广集建议和意见,使更多教师的建议、学生的建议能够融入到教学管理体制中,推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活动中,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真正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企业及社会中的用人单位均较为关注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针对于这一现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可以重点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教学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的平台,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突出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首先需要保证学校中实践课时的有效开展,科学设定实践教学指导课时时间,保证实践教学指导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所新兴的教学实践管理方式,即为在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前提下,实现合作与互动。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充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检验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培养“订单型”人才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更为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评价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点,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成绩、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活动当中,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分配,适当降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更多的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

(四)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

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构建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注重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指导活动,邀请相关的教育管理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学校可以指导教师多阅读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书籍,学习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等,使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都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从外部引入更多的教学管理人才,将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融入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设计创新。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等方式,有效改善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教学管理活动中,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以及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真正展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肖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的调查与分析——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2):28-32.

[2]伍欣,彭文胜,江波.省教育厅全省中职学校教学标准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44(21):274-276.

[3]胡学兰,林韶春.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兼论中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管理制度的缺失[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9(16):21-24.

[4]殷海涛,闫志利.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认知差异研究——基于河北省唐山、秦皇岛两市中职学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10(22):64-69.

[5]刘鸿雁.基于社会评价的目标驱动式中职本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5):107-110.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7-01

前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九年业务教育的基础之上培养一批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它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个大前提下,中等职业院校中的英语教学要充分的结合社会的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对英语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很难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从业者英语水平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正常工作对英语基本技能的需求。无论是学校、用人单位,还是学生个人对英语教学的反馈,都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如何摆脱当前困境,在困境中求发展,改善现有的英语教学现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师资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个性需求,学校很少重视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低下。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进度,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只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教的费劲,学生也是听得云里雾里。所以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专心致志的在讲台上讲课,学生无精打采的在座位上打瞌睡。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失去教与学的兴趣,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言堂的模式,教师的讲基本上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整个教学的过程缺少了应有的灵动和活力。应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和翻译的能力,却转变成了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应付等级考试做题课。有些教师经常用朗诵、听磁带、角色扮演等单一的模式代替英语的实践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坐在那里听,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缺乏实践的经验,也没有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能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毕业以后完全不能开口用英语交流,怯于沟通,甚至不敢沟通。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就学生个人而言,由于中等职业学生学习能力、基本素质、知识水平都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教师不能提供个性的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动机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导致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会不同。很多学生的观念是英语的学习根本不重要,只要把专业学好了就可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加上枯燥的单词和语法也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倦,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的教学策略

1.关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只把它看作一门课程设置去教学,英语的学习是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注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无论是在英语教师培训上、英语教学设施设备改进上,还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上,都要加大投入力度。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英语在以后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对英语的学习重视起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从被动变为主动。中等职业学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适当的组织教学题材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英语故事或笑话,唱英文歌曲、国外的风土人情、做游戏等,使枯燥地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加入到教学环节中,轻松的使用英语交流。

3.将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中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英语教学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实践中掌握英语使用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知,领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围绕生活进行的英语教学,在教材选取、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让学生学习英语时从课堂走出来,到校园、家庭、社会,在实践中学习英语。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学生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当中。

三、结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更新,身为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以及今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对一些学习的错误认识要及时的纠正,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给学生教学的内容尽量与学生的专业相吻合,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余大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08)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6

一、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及落实是中职学校学生教学实习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职业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贯穿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可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及各种手段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实习管理制度, 分年级实施, 潜移默化。

(一) 汇编学生手册

学校可以自行汇编《学生手册》, 里面汇集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 包括实习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办法等, 学生入学时人手一册。通过主题班会, 全校集会等各种形式学习里面的规范和制度。高一年级时候, 侧重点是学习各种规范, 培养学生服从意思和规范意识。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服从意识。

(二) 分层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是加强校内实训课。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课了解企业的发展, 需求。了解专业特点, 学好专业课程, 增强动手能力, 为校外实习做好准备。其次是重视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课。高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设计,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趋向, 培养适合自己的理想, 设计自己的人生。高二年级开始就业指导课, 让学生从思想上, 自身素养上更加完善, 强化实习就业意识。最后,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进一步强化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服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要按要求完成实习。在日常教育教学及活动中,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养成教育, 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生存, 自食其力, 加强危机意识教育, 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吃苦。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和指导课、主题班会课以及讲座等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

(三) 加强校企合作, 强化行业联系

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成立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以企业命名的班级, 通过企业考察, 了解最新企业和行业要求及其专业发展趋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 要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 实践尽量接近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在教学实习中应强化工作的内容和效果与社会接轨。根据不同专业, 定期开展企业讲座,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制度, 企业精神, 进一步培养就业意识, 服从意识。增加校企联合办学力度, 多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社会实践。

二、有效合理的心理干预是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到校外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教学实习。在学生参加教学实习之前, 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 较为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学校实习管理处联合教导处和学生处分别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 明确教学实习的几点重要意义: 一是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职业教育尤其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做,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为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帮助和促进学生就业, 提高就业率。四是能够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学业。五是此举能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在明确意义后, 学校要同时对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要努力学会学习: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 完成职业人的转变, 就必须加强学习, 向企业员工学习、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才能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要努力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积极上进的人, 能经受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能调控自我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学会与身边的人沟通和交流。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尊重上司领导, 与工友和同事和平相处, 互帮互助, 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并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努力学会做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到企业、行业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要继续保持勤问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善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 特别要勇于实践, 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学会勤勉做事, 形成胆大心细、果断勇敢的优良品质, 在实践中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技术才能。

三、精选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教学实习管理工作的基础

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具备的是双重身份, 他们进入企业必须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待自己, 同时他们还是职高的学生。两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 教学实习的管理中必须要有实习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需要建立针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专门的管理要求和考核机制, 以保证学生教学实习的顺利完成。

(一) 实习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

全校各部门大力支持学生教学实习工作, 保证实习指导教师能满足每个实习点的要求, 每个点按45名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 每个实习点根据学生人数安排2-3名教师, 24小时驻厂伴随式管理。挑选的指导教师原则上是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能吃苦, 有耐心的, 专业能力强, 沟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并且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实习处对确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学习《带队老师实习职责》。

(二) 带队教师必备的工作素养

一是具有超强的责任感, 全面负责学生管理、关心学生生活, 作好学生思想工作, 与家长建立有效联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能够迅速到岗到位, 深入学生实习的岗位, 了解学生岗位, 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 积极、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并理解企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要求, 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 配合企业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四是认真执行学校制度和工作计划、遵守组织纪律和工作程序,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认真填写《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带队手册》, 如实填写实习学生表现。五是完成每月总结和学期总结, 随时小结, 以实习通报、工作汇报、座谈等形式及时反馈实习真实情况。六是作好实习学生表彰工作。即根据学生日常表现, 每个实习按照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评出优秀、进步学生, 回校后全校开会表彰, 学生代表现身说法, 发表实习感言, 这既是总结大会, 也是对高一年级的学生再次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效果更直接。

总之, 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实习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的重要过程, 通过教学实习, 更好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才能为最后学生真正走向社会, 走向就业岗位, 甚至为创业做好准备。

摘要:近年来,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果: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办学模式, 加强了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等, 为社会“订单式”培养了众多“品德优, 身体壮, 技能强”的专业人才。中职生由学生身份转变为“职业人”、“社会人”的关键是学生的实习过程。学生的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两部分。笔者就学生教学实习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加大心理干预、精选实习指导教师等措施以期提高学生教学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学实习,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天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7

一、中专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教材建设落后。

在我国,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更是一个新的学习专业。 在中专电子商务教学中, 一般由计算机应用专业、金融类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教师实施教学。 虽然这些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程度阻碍了中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如在实际与客户沟通交流和电子交易操作中, 很多教师会因为专业化程度低而不能全面地讲解其中的知识, 导致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和研究。 还有就是因为电子商务是一门以网络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教材而手忙脚乱, 讲课的内容是东拼西凑, 加之自己本身不是专业教师, 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更是无从下手。 电子商务主要就是在网络上做生意, 很多中专教师因为教材建设的落后而不懂得该如何向学生讲解在网络中如何把握客户的心理。 所以, 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 教学方法单一, 实践教学落后。

电子商务发展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前进的, 发展速度非常快, 传统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 传统教学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单一。 而且电子商务是一门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 很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必须依靠实践才能掌握, 但是现在很多的中专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忽视实践教学, 导致很多中专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 没有学习兴趣。 如在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中的电子交易学习中, 本来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配备学习工具的, 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和学生一起操作和实践淘宝该如何做, 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店铺设计好等。 但是, 中专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实践教学的落后, 无法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不能完全独立地把自己所学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的能力。

二、解决中专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一) 加强教师专业化程度, 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低是教学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 所以,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国家可以投放相对的资金对这批专业化教师进行进修和学习, 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和内涵。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电子商务教师的管理和规范, 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考核和培养, 培养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电子商务教师队伍, 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为中专学生解决一系列不懂的问题。 同时, 教师要明确中专生的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新型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中专生在学习网络采购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教师应该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教师在网络采购方面要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打造一批有目标有理想有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这些技术的运用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电子商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 在教师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时, 应该加强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和相关的机构进行合作, 或者是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平台让学生实践和创新。 如中专电子商务教学中的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当今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是如何的, 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他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最后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在有关机构和相关平台上进行实践和操作, 让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在信息化时代下产生的新的学习专业, 电子商务在中专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努力和学习, 积累和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而作为中专学校在面对自身的特点的同时要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增强教学效果, 为社会输送和提供更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确令.电子商务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02) .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8

一、“大众数学”应被更普遍、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在数学上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观点。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 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总体较差, 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能力等都不相同。因此,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只要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必修课的内容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具有指导意义。

1. 如何看待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多样性

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 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因此, 应该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调查, 确定哪些是必修课, 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知识要求不同, 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 区别对待, 对过深或过难的知识可以不作要求。

2. 如何处理数学的传统性与数学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 要求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大众数学”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重应用与实践。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书上的知识。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多搜集数学运用的事例, 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用的理解和体会,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广泛运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学数学, 然后又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2) 重过程与方法。一改过去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 加强了对学生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讲解。教师在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通过学生的全身心参与、亲身实践、亲身体验,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重个性与发展。新课程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 不压抑学生的个性, 注重保护学生张扬的个性,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感受, 在解题过程中, 也要注意尊重学生对不同解法的运用。

二、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趣味性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 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中职的学生, 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 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这一观念,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

1. 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 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 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容易接受的, 大部分教师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从报刊和其他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从而提炼出数学问题, 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2. 体现数学的文化性, 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这一门学科, 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现在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 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的、精确的、静止的数学, 而把数学当中那些历史的、人文的东西, 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冰冷的外衣, 学生们对它敬而远之, 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 把数学知识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邃,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 实践数学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 强调自身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 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地发挥作用, 为形成最高级的符号表征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 体会到了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 体会到了成功的兴奋和喜悦。

三、应用性是中职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 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 如IT行业、经济类行业;而有的行业, 需要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 如旅游业和商业。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 而商业方面的侧重点是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学生将进入大学进行深造, 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 也将面临着对数学知识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中职阶段为未来职业或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 教师应对目前各个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做全面的调查, 以确定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9

适合学生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 我校自2001年开始在数学学科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验, 通过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提高, 探索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 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通过多年的分层教学实践, 感触颇多, 现就中职学校数学分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教育观念,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现代教育观, 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做人。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教育的职能是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 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因此中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学,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和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不应强调教师教了多少数学知识, 学生记住了多少数学的内容, 而是通过“教”与“学”, 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教师要明确这个道理, 也要让学生知道这个道理,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学习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这也是数学教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实践技能的培养密切地联系起来。当学生主动为提高思维能力而去学习数学的时候,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就步入了正确轨道。

二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分层次教学中, 尤其是低层次教学中, 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低层次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教师在高一新生入学后即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实践中, 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设计好课堂笔记内容, 注意抓知识的要点和重点, 用多媒体或黑板板书展示, 让学生便于记。由于记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好处很多。这一习惯的养成, 需要教师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对于低层次学生来说, 开始不愿记、不愿写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坚持下去, 经常检查, 并把记笔记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评价中去, 开始时学生被动地记笔记, 时间长了就会主动记笔记、看笔记, 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按时完成作业等, 教师还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 督促落实, 常抓不懈,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层次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 信息接收量大, 教师若照本宣科, 搞一言堂, 那么课堂气氛必然沉闷, 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中, 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体会并洞察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要求, 从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 确定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教与学得到双向的沟通和互动。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生动的内容, 生活中的小事例, 积累数学发展中有趣的小故事, 以便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抽象、严谨的数学内容具有活力和生气。教师也可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审时度势, 沿着学生思路逐步引导, 最后引出正确的答案或规律。

四分层次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次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基础较好的A层次中, 学生的知识基础较牢固,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应以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 要多安排自学, 教师尽量少讲, 重在点拨, 适当增加深度和广度, 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知识的规律, 让他们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全面;对基础一般的B层次学生要着重启发、诱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对基础较差的C层次学生, 他们基础知识薄弱, 知识结构残缺不全, 经常出现知识的负迁移, 对当前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对于他们既要做好知识的铺垫, 又要讲好知识要点。尤其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着重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在教学中, 以“精讲多练、学生多动手”为课堂的主要手段, 采用“低起点、小步走, 勤反馈、多鼓励”等多种措施, 使这一部分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其学习兴趣。由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 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 确保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发展, 让选择较高层次的学生获得更大提高, 让选择较低层次的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后, 腾出时间和精力学习擅长或感兴趣的课程或技能项目, 以此来缩短与高层次学生在学分上的差距, 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长, 学有所得。

五对教材的运用要有创新意识, 在教法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分层次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 切合学生特点。职教教材是根据职教新大纲编写的, 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具有注重知识浅层挖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教材, 在教案书写和实施中充分考虑分层次的特点。尤其是低层次数学教学, 要贴近学生认知实际, 学生的接受

一农村中职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21世纪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

21世纪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职业教育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从我国国情出发, 寻求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努力做好职业学校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 作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

这些年来, 许多地方、学校和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 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能力是教师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所以分层教学对教材的把握和传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C层次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使用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 数学术语的口语化。如增减函数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记住, X从小到大, Y从小到大是增函数;X从小到大, Y从大到小是减函数;这样学生较容易记忆, 熟悉了再去看定义更容易理解。再如看图看增减性, 我让学生记住, X从左到右, Y从下向上是增函数, Y从上向下是减函数, 这样记单调增减性再差的学生也会把增减性记住了、理解了,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学中也比较顺畅。 (2) 解题过程步骤化。解题步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 学生往往比较头疼, 嫌麻烦。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 更不愿做解答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需对解题过程进行细化、分解, 重视步骤教学, 使学生容易接受。如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为:移项;配方;开方;定解。这样, 学生面对一道题, 就知道怎么解答了。 (3) 公式记忆口诀化。如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正负规律不容易记忆, 让学生很头痛, 但我把它改写成口诀:一全正, 二正弦, 三两切, 四余弦。这样经常朗读, 方便了学生对公式及规律的记忆。

2.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5~2007年, 我校挂靠玉林、广东等地的一些中等职业学校, 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创造并积累了一些“半工半读”的宝贵经验。

但由于是与其他学校联办“半工半读班”, 自身经验不足又缺乏自主权, 所以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1) 用什么样的“工”、“学”结合形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工学交替, 使学生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而不仅仅是脱离学习的工作; (2) 在组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还有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 (3) 如何在企业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 如何完善企业单位的实习工作机制等。

针对上述问题, 2008年我校开始独立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研究和实践, 旨在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实现形式, 探索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和德育管理制度, 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适合我校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长久生命力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为我县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技

六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是教师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只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 才能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和发展的适当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发展自己的特长。

最后, 我给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建议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真正地把分层教学做活。也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 一般是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为契机, 给予学生在A、B、C三个层次的调整。如某学生在该层次学得非常好, 那就可以调往高一点的层次;那些在原层次跟不上、学不会的学生, 也可以调整到低一点的层次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当然, 学校应该考虑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奖励措施, 不然会造成一些学生不愿意在高层次学习较难知识, 而愿意去低层次学习简单知识的“怪现象”。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10

一、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办学层次分高职和中职两个层面,具有68个教学班,目前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师200多人,三大专业群共近20个专业方向,专业跨度大,教学管理战线长,且中职、高职(省市电大)、升学班、特色专科(开放专科、网络专科)、国际班等办学的体系和流程各不相同,单凭教务处的管理,只能勉强维持教学的秩序,根本无法做到管理的务实、高效。学校于2007年9月设立了专业系,实施以专业系负责制、职能部门参与具体管理的扁平化二级管理体制。专业系职能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专业发展及专业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管理、班级及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与技能鉴定、招生与宣传、师德建设及出勤管理。学校管理权限下移,将管理重心放在专业系,既改变了教学管理上的盲从无序、形成管理死角(盲区)的现象,又调动了专业系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教学管理绩效显著。2009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5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学校坚持学生培养目标多元化模式(升学与就业并举),学校在2010年国家、江苏省技能大赛中取得“10金、10银、4铜”佳绩,总分在全省排名第十一位,学校坚持为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人才,每年均有近30名学生考取本科院校。

二、构建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机制

1.用科学管理规范教学

(1)教学管理需要制定一套完善可操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它是管理的标准,是考核的依据。比如:《学分制实施暂行方案》《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规定》《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工程”实施方案》《教学督导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巡课制度》等方案,制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2)教学常规检查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由分管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科处、专业系办分管教学干部及各教研组长组成检查团队。

(3)教学常规检查要将定期普查调研与平时抽查调研相结合,尽量缩短反馈周期,全面掌握学校日常真实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实行教学监控。检查标准“严中有活,活中求新”。

2.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

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做支撑。用好的理念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好的思维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好的想法改变教学方法。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教师队伍呈现“二多一少”格局,“二多”:一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多,他们教学经验不足,职业规划不到位,对职业教育认识不透彻;二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多,他们大多数是由普教转行,对职业教育思想准备不足,且要临近退休,职业倦怠已有显现。“一少”:中流砥柱的骨干教师人数少,他们承担了大多数的核心课程,且课时数均偏多。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新理念熏陶。近年来,学校先后选送了3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派出了近100名教师参加国内各级培训和到企业实践。

(2)利用校本培训,加强对新理念的学习。利用暑期针对所有计算机老师进行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培训,聘请了业界著名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以了解新技术、提高操作技能为目标,培训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一流的网络设备,让专业教师在全真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现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连接。

3.用课堂督导改进教学

建立督导制度是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外请市区教研员组成,教务处制定《教学督导方案》,督导的重点是升学班、薄弱班的课堂,督导结束要形成书面意见,学校留存,通过督导将课堂教学纳入了教学管理的可控的视野之中。督导工作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还在于它能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成为学校领导的“智囊团”及“参谋”。

4.用多元评价促进教学

(1)通过学生问卷采集各班教师教学全面信息,进行全面具体分析,及时发现教师的闪光点,解决突出的问题,实行教学调控。

(2)实施质性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的“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相挂钩。

5.用绩效管理提升教学

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制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教学“五认真”的检查,对教学进度、作业、检测有明确要求,布置作业量要适当,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杜绝不及时批改、不及时讲评等现象。落实课堂教学绩效奖方案,每学期通过“生评师”、“师评师”、巡课评价等形式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履职意识、师表意识、爱生意识。

6.用目标责任锁定教学

布鲁姆的教育理论认为,“目标教学”是一种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我校确定教师力量较强的学科(语文、艺术类专业),在专家指导下研讨制定教学与评价目标双向表(终端目标与分阶段达成目标)。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确立学科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评价目标是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目标达成情况与奖励和学期考核挂钩。目标是责任、是压力、更是动力,目标与责任明确了,也就锁定了教学的具体任务与努力方向。

7.用校本教研哺育教学

校本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催化剂,忌讳教学教研两张皮,教务工作与教研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我校的校本教研反对大课题,倡导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研究教学中的困惑为主题,以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学校每一学年度都有一个研究主题,2008-2009年度为课堂教学薄弱环节研究,2009-2010年度为项目化教学研究,2010-2011年度为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经过实践,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学校有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9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0名,南京市“十佳”双师型教师2名,省市兼职教研员11名。

三、教学管理必须要处理好的关系

1.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处理好规范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是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首先,要注重严格与规范,按制度办事,常规管理制度是基石;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制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刚柔并济,让教师有拓展教学的潜能,张扬个性的空间,营造一个紧张活泼、宽严有序、治学严谨的工作环境。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管理者必须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引导意识,正确处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明确“三变”:变行政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变执行课程为开发课程,变管理教师为发展教师。让被管理者有广阔的空间,灵活地履行教学工作。让人格魅力成为化解管理过程中矛盾和误解的催化剂。

3.执行过程中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教学常规规定后,结合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条例要求,明确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科处、教务处、专业系办等职能部门的职责,条明块清,又相互协调合作,力求管理过程中和谐、规范、高效,分管校长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提出整改要求。

4.教学常规中质和量的关系

教学常规规定了许多量方面的要求,如每学期不同类型人员听课节数、作业量、教研活动次数等,这些量的规定是以质为前提的。在质与量之间,首选是质,其次是量。

5.常规管理中检查与反馈的关系

检查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是根本。要重结果,更看过程;重检查,更重反馈;重落实,更重到位。我们每个环节都有检查,比如教案、作业、听课笔记等,没有一个学校不重视,但是检查之后反馈到教师,往往跟不上,或者做不到位,这样的检查效果有多少?检查不在多,不在勤,不在轰轰烈烈,而在于每一项检查都能及时反馈,都能让问题有解决的办法。这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在有了定性定量的检查之后,能够做出恰当的反馈,拿出恰当的措施进行整改。

在教学常规管理的操作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着许多困惑和不解,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进行了一些教学管理创新的尝试和实践,这只是把我们的粗浅认识和简单的做法呈现出来,目的是能够共同探讨,共同找出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目的希望通过常规管理的细抓,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执行学科教学常规的典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 篇11

工艺美术的学制为3年, 第一年的重点我们主要放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方面及职业思想教育方面, 提高他们的养成教育。第二年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的专业研究和制作方面, 第三年, 主要通过实习实践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 掌握实际的操作和设计, 和通过一部分的选修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多方面的修养。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工艺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晚, 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 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 主要加强以下几项:

第一、文化基础模块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与健康。文化基础模块教学突出一个“宽”字, 强化通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专业基础模块包括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图案、三大构成基础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字体设计。在专业基础模块中, 注重基础的专业知识的传授, 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加强基本功的塑造。为后阶段的设计与制作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

第三、广告制作与装潢模块中, 主要包括表现技法、专业摄影、标志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CI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Photoshop、Coreldraw、3Dmax等) 广告制作与装潢模块中, 注重理论教学, 突出动手能力培养, 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装潢设计中的作用, 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四、在综合实习模块中, 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与制作水平, 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五、在选修模块中, 主要包括有中国画、书法、篆刻、中国民间美术等,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它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 而且能潜移默化地熏陶, 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形成人文素养、理解美术文化。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 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 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 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 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 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 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 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 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 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 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 经认真调查研究, 按照专业教育特点, 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 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 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 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 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 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 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 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 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 采用讲、做 (操作) 结合, 在做 (操作) 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如: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 让学生以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做到“实题实做”, 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课题, 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 在设计中完成项目, 以实际项目的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设计作品, 又能见到项目实例图片或现场。突出了实践教学, 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 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 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 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制作, 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 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上一篇:教学模式的确定下一篇:室内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