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院(通用9篇)
中等职业学院 篇1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会计电算化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以此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1981年8月, 在中国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 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 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目前, 国内外对高职、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较多一些, 高职、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指出了目前高职、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简单扼要地提出了零星的解决思路, 但都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罗莉娜撰写的《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 赵桦撰写的《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由于高职、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与中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一致, 所以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能借鉴的内容很少。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角度思考, 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教师与学生: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独立学习。探究与接受:探究学习——接受学习。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我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四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主要运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和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用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两种形式来实现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融合。松散结合是指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的内容采用接受学习, 有的内容采用探究学习。紧密结合是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即教学过程按照探究活动模式设计, 但有些环节由教师通过讲述或演示完成, 而有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讨论或实践等自我探究活动完成。在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中, 采用松散结合形式, 有些内容 (如:核算型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采用接受学习, 有些内容 (如: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 采用探究学习。在用友财务软件教学中, 采用紧密结合形式, 教师用直接教学方式对案例进行简单讲解和演示操作重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简单点拨用友财务软件中的重难点和参考软件中的帮助相结合来进行探究学习。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
1、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
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电算化发展历史、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实施步骤、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财务软件的选择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等。
在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中, 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事先制作多媒体课件 (例:Power Point课件、网络课件) , 辅助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本阶段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 探究学习为辅。例:学习“核算型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 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时, 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学习方式。
本阶段教学中, 教师用出色的“讲”来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用“讲”帮助学生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 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用友财务软件教学
用友财务软件教学的内容是在网络环境下分组进行《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11》中的系统管理、总账、UFO报表、购存销、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究学习。本阶段以探究学习为主, 同时以接受学习为辅。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整、系统地操作一套会计资料, 从初始化、凭证的输入、过账到报表的产生等, 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该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会计软件的操作, 掌握了会计软件的基本流程及基本方法, 为他们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的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事先制作“用友财务软件教学网”网络课件, 它的作用是将教学要求与教学资源, 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放在财务专用机房的服务器上) 。要求学生访问财务专用机房服务器, 打开“用友财务软件教学网”首页, 阅读“学习要求”。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 准备阶段: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 然后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原则调整, 组成探究学习小组, 各小组由6-8人组成, 并选出各小组的正副组长, 负责探究学习中的相关事项。这样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因素) 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小组内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撰写学习报告: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探究学习报告, 使学生了解报告的撰写要求、框架。撰写要求包括:探究学习背景、简单描述探究学习过程、分析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学习用友财务软件的主要特点对其建议和参考文献。撰写学习报告是为学生提供对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的机会, 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学习报告及各成员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 , 培养反思意识, 养成反思的习惯。训练反思思维, 提高反思能力。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3) 交流学习成果:各小组先讨论, 并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探究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交流本次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成果是学生互相进行磋商, 共享学习成果,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的过程。它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共同确认问题, 共享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习, 解决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做好”等问题, 集思广益。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利用计算机辅助财会人员做帐、进行财务管理在现今经济生活中尤显重要。受此趋势影响, 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逐渐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学科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东辉, 张洪波.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 (94) 财会字2004第15号?《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jscj.net/jscjkjdsh/.
[3]王则林.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4) :78-79.
[4]庄伟苏.基于Web的财务软件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04) .
[5][美]乔伊斯 (BruceJoyce) 等, 著.教学模式[M].荆建华, 宋富钢, 花清亮,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中等职业学院 篇2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划
分》的通知
各科室、各教学班: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工作月度考核和津贴发放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院关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学院工作实际,特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职责做进一步明确,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划分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学生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划分通知
抄送:分管校领导、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处。中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0月29日印发校对:打印:(共印份)
附件
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
一、班主任、辅导员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指导和中职学院学生科的直接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分工、协作,一起负责分管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政治上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新生开学时期,协助辅导员做好本班级学生接待安臵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及军训工作;
3、认真学习《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新生入学后应及时向学生全面介绍学院学籍管理与日常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向学生介绍专业特色、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及面向的就业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端正学习目的。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臵情况,并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介绍学习方法、特点和经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
4.学生毕业前应积极指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训练及考试,向招生就业办公室及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或指导学生中升专考试;
5、如果有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成人教育学习的,要能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引导工作。
6、每月至少参加两次班会,一次班委会,每学期初及时安排学生学习计划,学期末总结学期学习情况以及期末督促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督促学生积极参加相应的技能考试,7、每月至少与四个学生就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交流一次,注意发现和培养思想素质好,能力强,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的困难所在,及时沟通;特别是对于有处分的学生,要配合辅导员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与该生家长及时沟通,促使其能有所进步。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
8、主动与班级任课老师沟通,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每月四次。
9、每个月至少与辅导员座谈两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10、建立班级学生的学习档案及与班级学生沟通的信息平台,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布有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及学生家长与之联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成长,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11、配合学院对所带班级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做好所带班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认真填写毕业鉴定、做好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和跟踪调查工作。
12.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先、评优及资助工作,积极参与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
13.做好所带本班级学籍管理,签署学籍变动的各种文书和学生勤工俭学申请的审批;加强做好党员、团员发展工作,签署学生入党、入团志愿书意见。
14.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记录。
15.认真学习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理论与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积极撰写学生工作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
16.完成学院党政、学生科、教务科等部门交办的有关学生工作的其它任务。
三、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1.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学生党、团员的培养、教育、发展和考核工作,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的建立。
3.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关心学生干部的全面成长和进步,指导和支持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建设学生骨干队伍;
4.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好“个别人”的工作,全面了解有特殊情况学生的思想、学习、经济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防止个别事件的发生,保持学校的稳定。
5.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风;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奋学习。
6.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及生活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处理一般性学生违纪及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学生重大违纪和学生重大突发事件,做好违纪学生的调查处理、思想教育和稳定工作;
7.通过学生入学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毕业教育、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军训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组织学生认真打扫环境卫生,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8.深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参加晨炼、按时上课、按时作息以及参加学校、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掌握学生出勤情况;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安全、文明检查;
9.指导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协助开展工作;
10.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其它课外活动,努力营造“高品味、宽领域,既有主旋律又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1.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奖、助学金工作、组织日常考勤、早操(含升旗)管理、评优、期末操行评定、成绩寄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保险理赔、文明寝室创建、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等日常工作以及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12.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毕业生鉴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等工作,努力提高一次性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3.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熟悉所负责年级或班级全体学生的姓名并了解其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干部、骨干和少数个别学生的基本情况;
14.每学期应在所负责年级或班级、党课或团课学习小组的范围内给学生讲一次党课或团课。
15.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达关部门的通知与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17.完善和落实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班级例会,每月一次学生干部例会,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总结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交待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每月参加二次的班级例会,根据情况,对个别班级的班、团干部适时召开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档案制度:建立所带年级或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档案,包括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特困情况、心理变化、学籍异动、奖惩情况、学生住宿等。
(3)联系制度: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一方面要与学生常联系、常接触,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与家长常沟通、常了解,必要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取得家长支持,发挥双重教育的积极作用。
(4)谈心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定期的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交换思想。每学期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目的明确、计划明晰的谈心活动,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现状,做好进一步的引导教育工作。对一些心理波动较大,思想情绪不稳定的同学,谈心后要对谈心内容做总结记录以备用。
(5)走访制度:经常深入班级、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作息状况,听取学生反映的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18.每学期初制定一份书面工作计划,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学院具体工作的要求,确定学期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认真填写辅导员工作记录,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在学生管理例会上交流汇报。
19.认真学习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理论与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积极撰写学生工作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
20.积极参加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召集的工作会议、学生工作情况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报告会、工作研讨会等,完成学院党政、学生科、团总支等部门交办的有关学生工作的其它任务。
21、学院考核班级和班主任只针对班级总体考核,并不独立考核到个人,津贴只按工作性质划分比例,其中班主任占所发津贴的55%,辅导员占所发津贴的45%。本通知中未划分的职责,请参照《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工作月度考核和津贴发放办法(试行)》通知中的相关职责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自行协商分解。
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中等职业学院 篇3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 采取多种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 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 计算机教师既要求学生从知识层面上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或简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掌握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示意图如下) ;还要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如通过讲解一些故障机, 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分析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并着手解决。如计算机开机无显示、主板BIOS报错信息 (如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 键盘故障CMOS battery failed CMOS电池失效) 、计算机声音警报、机箱内部有烧焦气味等往往是硬件故障;而某个软件无法正常操作, QQ密码丢失, 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等问题通常为软件故障。
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 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 更要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其主动“实践”。依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结合自身的维修经验,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故障排查以此深化对理论知识地理解、消化、吸收,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 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在讲解其个软件的功能时教师往往先行进行示范操作, 然后学生再模仿练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因为他们“预见”了操作的结果, 所以他们会更注重操作的过程性与方法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 这种简单的模仿操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教师演示速度快, 学生疲于“记忆”, 知识理解不深入;其二:教师演示代替了学生思考, 学生创新意识难培养;其三:由于制作要求不同, 某些操作结果往往呈现多样性, 教师示范可能并不全面, 或并不是最佳方案。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坚持示范操作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 在讲解Excel2000中的函数应用时, 为了提高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把某班的月考成绩 (部分) 展示给学生, 并要求汇总每个学生的各科总分、单科平均分、最高分, 统计数学学科成绩在60分以上的人数将数据填写在D24单元格内, 并根据不同的总分成绩给出不同的评语等等。
函数是Excel的精髓所在, 也是Excel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热衷于演示操作, 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经过观看教师演示和练习就能理解并掌握SUM、AVERAGE、MAX、COUNT等函数的用法。从学习效果来看, 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照猫画虎”的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一知半解, 浅尝辄止, 学得快忘得快等现象却十分普遍。究其因, 教师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师的演示操作依旧等同于“填鸭”的过程, 对于学生是否“消化”了知识却很少有人问津了。在介绍完上述函数的基本用法后, 教师可以演示某一个函数的用法, 如图1所示。如SUM, 让学生了解单元格的选取方式, C2:H2代表C2至H2范围内的单元格, 那么=SUM (C2∶H2) 就代表对C2至H2单元格内的数据进行求和统计。 (注意:函数计算必须以“=”开头) 。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 如果要统计的只是语、数、英三科或是语、英、物三科成绩的总和, 那么这个
“范围”又如何表示呢?鼓励大家通过操作进行验证。在分析与实践后, 学生们会发现, 语、数、英三科的数据因为是连续的, 所以可以用“=SUM (C2∶E2) ”;而语、英、物三科数据并不连续, 所以不能直接引用。此时, 教师再进行点拨, 对于不连续的数据选取, 可用“, ”隔开。如“=SUM (C2, E2∶F2) ”就表示对语、英、物三科数据求和。 (注意是英文的“, ”, 而非中文的“, ”) 有了SUM的详细讲解与实践, 其它函数如AVERAGE、MAX、COUNT的应用自然而然也就触类旁通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教师还可分层次教学, 对于基础好, 能力强的同学可继续让他们探究COUNTIF、IF的用法,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函数的应用价值,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基础提出学习目标, 实现自我发展;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职业中学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计算机内容, 教师应放手让他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如:在讲解有关网络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内容时, 对于如何申请E-MAIL并实现收发邮件, 如何保存网页, 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如何下载计算机软件, 如何实现QQ在线交流等操作。教师不必苦口婆心、滔滔不绝的讲解。因为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 很多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 对这些操作或是耳熟能详轻车熟路, 或是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其操作要领, 对于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辅导。
计算机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某些任务是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在完成具体的任务过程中, 不但要求制作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有时还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如美术、物理、音乐等。因此, 加强小组合作, 明确分工, 细化任务, 有效沟通, 群策群力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某项设计任务。如在设计网页过程中, 既需要制作者熟练的操作Frontpage、Dreamweaver等专业网页制作软件, 也需要了解其周边软件的用法, 如Flash Mx、Photoshop、3Ds max 等。另外, 为了使网页凸显简约时尚、朴素大方的风格有时还需要制作者具备一定的美术、音乐的知识。在合作的过程中, 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好的做法, 彼此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从而显示出团队的力量, 让每个成员找以自身的价值, 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 在合作的过程中, 会潜移默化的培养每个成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 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医药卫生、新闻娱乐、教育教学、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是21世纪促进社会发展, 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时刻关注计算机的最新发展, 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锻炼他们的才能, 为将来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笔者认为, 开展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也可以让师生深层次的接触计算机技术, 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需求, 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搭建更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例如, 在校本教研中, 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可以承担校园网的制作与维护工作, 负责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各处室的电脑检修, 协助有关处室人员搞好数据统计, 文档录入, 数据上传等工作。在实践中, 学生们不但开阔了知识视野, 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而且还增长了才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维修知识, 了解了相关软件的用法,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 培养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计算机教师应坚持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抓的教学方针。一方面, 让学生通过校本教研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的认识, 夯实计算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与社会实现有效“对接”。从市场中找信息, 从需求中看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内容, 让每个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具实用性和适用性, 以此提高社会竞争力。
例如,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很多人在家居装修、空间布局等方面十分讲究, 既要体现简约时尚之美又要突出整体风格, 诠释独到的生活理念。因此, 近年来计算机平面设计, 三维设计等领域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有鉴于此, 笔者重点让学生学习了Photoshop、Flash MX, 选修了3Ds Max、AutoCad、Maya、Fireworks等内容。和校外广告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承接了部分设计项
摘要:计算机技术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交互性特点。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专业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素养, 更好地服务社会, 值得深思。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小组合作,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红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 2011 (2) .
[2]王颢.中职计算机课教学方法探索[J].商情, 2010 (34) .
[3]肖声.行动导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2) .
中等职业学校 篇4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市场决定办学,专业适应就业,为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使职业教育教学在内容上适应学生就业要求,在教学方法上适应培养学生技能要求。为此我们成立了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学改革课题组,经过二十三所学校,近千名教师两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提出了“三化,一本位”教学模式。
一、“三化,一本位”教学模式的内容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门技术教育,它要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要。所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贯穿职业教育始终。而现代职业教育又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要特征,因此,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突破旧的教学定势,从行业入手,对社会各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岗位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构建专业体系及课程框架。为此,课题组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基础上,按专业整合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内容,使文化课专业化,专业课技能化,实习课产业化,突显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本位。简称“三化一本位”教学模式。“三化一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管理到教学行为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二、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1.分析岗位要求,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要坚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对课程原型、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进行修订。要根据岗位群要求设定专门化方向,再根据专门化方向重新调整、修订、补充核心课程,构建核心课程原型。以职业岗位标准为核心展开课程,树立能力本位课程思想,要把专业
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补充到专业教学计划之中,使专业教学内容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形成一套既相对稳定又能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具体步骤为:岗位分析——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体现以为核心课程服务的原则层层展开。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其它课程开设以支持、支撑核心课程为目的,要强化其针对性,注重其有效性和先进性,以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在一个专门化方向上掌握真正的本领。
2.整合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整合相近学科教学内容,解决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内容问题,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实习实训课比例,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要根据市场对技术变化要求,制定动态的课程标准。首先根据岗位标准确定核心课程标准,再根据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其它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层次需求,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课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尽量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熟悉岗位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3.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设计课堂教学,要将现代教育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的比例,增强其教学的直观性,尽最大可能提供和设计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切实感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文化课要打破知识体系限制,以支持专业课为目标,淡化知识产生过程,注重其结果在专业上应用的教学;专业课要注重实物教学,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习课尽可能安排顶岗
实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岗位技能的掌握,还能为学生带来人生的第一份经济收入,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更便于用人单位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主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其优势,使职业教育教学课堂真正体现出职教的特色。
吉林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论中等职业会计教育 篇5
在众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中, 常会见到会计专业的身影, 然而会计专业却并非中职教育的“专利”——在不同层次 (如中职、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开设会计专业的情况非常普遍) 、不同种类 (会计专业不仅仅在财经类院校开设, 很多工科院校也都开设) 的院校中会计专业开设非常广泛。随着会计教育环境的不断变迁,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表现为学生技能水平较差、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 就业形势不够理想。由此也引发笔者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1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难题
1.1会计改革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会计作为国际会计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与国际会计趋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 一方面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断深化和飞速发展, 会计内容越来越难, 对会计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处理过程的复杂化使得会计教育的深度加剧, 这使得学制为“2+1” (两学年在校学习, 一学年校外实习) 的中职会计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在两年时间内既要让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的初中毕业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一定深度的业务处理方法, 同时还要突出实务操作, 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无疑增加了中职会计教育的难度。
1.2生源质量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学生, 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了解, 生活经验也明显不足, 对过分专业化的理论知识不易理解, 学生容易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 学业成绩有一定优势的学生往往选择高中学习以参加全国统招考试进入大学, 从而导致大量优质生源流入高中。因此,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数理分析等方面能力的欠缺使得会计教育难上加难。
1.3自身缺陷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这一理解已日进人心, 但对于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定位却不甚明朗。简单把高职教育培养规格降低、教学内容缩减、难点弱化作为中职教育的目标和手段显然无法形成中职教育自身特色。中职会计教育自身缺陷体现在:
1.3.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 虽然中职会计专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要求, 但比较中职会计专业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 不难发现中职会计专业所设课程至今仍深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 从课程名称到各课程的具体章节几乎雷同, 只不过教学要求略低罢了。整个课程体系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忽视职业基本技能, 没有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条件, 更没有突出中职会计专业的特色。
1.3.2 各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是教与学的重要资料。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材陈旧, 跟不上会计政策变动和学科发展的步伐。我国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 而受编著教材周期的影响, 最新的会计改革成果未能及时地纳入教材, 课堂教学内容也未能及时纳入最新改革的内容, 学生所学知识存在严重的时滞性, 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
1.3.3 各课程中理论与实务比例严重失衡
会计专业各课程在结构体系上是按照先理论、后实务, 理论为主、实务说明的模式设计, 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 而忽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逻辑与认识规律。如《基础会计》课程, 开篇就阐述会计的本质、对象、特点、前提、原则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 然后再阐述会计实务。理论、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 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部分学生在进入实务学习之前就对会计学产生畏惧厌倦心理, 为后面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1.3.4 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严重分离
由于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 因此,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各校都引入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 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改变了现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薄弱状况。但由于缺少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传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教学中总是先讲完理论, 最后集中实践, 这就人为地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不少学生在实践时还要反复复习前面的理论知识点, 有些学生缺乏耐心, 对遗忘的知识点也不去钻研, 因此实践时也不认真, 大多数的实践数据就“等、靠、要”,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关于中职会计教育的几点建议
2.1以就业要求为导向
中职教育应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在开发专业课程时, 要明确所培养对象的岗位知识、技能、态度及其构成比例, 剪除高深的理论知识, 按照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规划、设计课程, 实施项目课程, 力求各门课程都能体现其职业方向。由于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的欠缺,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收银员、出纳等方面工作情况比较普遍, 可是却很少有中职院校专门开设此类课程。与其让学生学习抽象难懂的财务管理和审计, 倒不如开设诸如《收银与出纳》等与就业衔接更紧密的专业课程。另外, 涉及太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会计》课程和难度较大、涵盖太多业务类型的《财务会计》课程也可合并为《基础会计实务》课程, 学生只需就一般工业企业会计业务的填制凭证、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工作熟练掌握即可。
2.2以实践教学为抓手
中职会计教育重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整个教学环节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技能的熟练性, 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空间上, 要善于使用校内校外两个课堂 (即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在时间上, 既要从整体上留足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 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同时还要精心安排实践的时机, 以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所带来的问题;在方法上, 广泛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3以开发适应中职会计教育校本教材为途径
中职会计教育对理论性知识要求较低, 对实用性知识则有所偏重。目前中职院校所用教材大多沿用高等会计教育教材或教材的缩减版, 不能适应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学校可委派一线教师就当地经济情况,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自编符合中职会计教育的相关教材。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应积极与对口岗位、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就教材方向及内容征求意见, 同时可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作为编写素材, 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4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 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 “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既然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 就应当将职业证书考取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和侧重, 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 考取相应的珠算等级证、会计电算化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 2007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09年, 招生人数再创新高, 共完成招生873万人, 在校生达到近220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 通过树立新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走内涵发展之路,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能力与质量能力必能实现同步提高。
摘要:由于会计改革的影响、生源质量的制约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 中等职业会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摆脱高职会计教育的荫蔽, 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开发适应中职会计教育校本教材为途径, 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晨琴.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析与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5) :19-24.
[2]许飞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设想[J].会计之友, 2008, (7) :80-81.
中等职业学院 篇6
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国家一线劳动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 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 能够增强我国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初中后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们对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判断能力, 不知道如何冷静理性的应对和处理问题, 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 同时, 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中, 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能够完善他们的道德意识, 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使他们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工作,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劳动技术人才, 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个人特点和专业实际, 引导学生具有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 教会学生如何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难题,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实勤奋, 爱岗敬业, 团结友爱,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而对各种思想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 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 如竞争意识, 职业风险意识, 创业和创新意识等等, 面对种种新的意识形态,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 去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利益,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培养他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 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公平竞争意识, 培养勇于开拓, 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
1.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 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 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 并且其中相当部分将从事第三产业, 直接服务在“窗口”行业, 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直接体现着社会风气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 热爱本职工作, 作好本职工作, 自觉忠于职守, 遵守行业道德, 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 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2.1 强化理论建设, 密切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工作,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 而且是一种理论探索过程, 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探索中, 我们重点要搞清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道德的内涵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新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出现, 职业道德不仅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 而且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 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服务与关怀, 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法地位,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 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能够及时地去研究、去解决, 总结教训, 吸取经验,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 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能紧密联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 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效果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 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现出其人本性, 教学方法要体现多元性和灵活性, 注重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提升, 要把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做到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紧密接合, 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 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 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等等, 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的密切配合, 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2.3 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习、实践和社会活动当中去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非常重要, 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时, 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譬如, 参加军训时, 让学生学习、体验军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严守纪律的职业精神;到工厂实习时, 让学生学习、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风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 参与社交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总之, 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各项实践活动中, 引导他们不要单去追求自己的专业技术, 还要同步追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2.4 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有了高标准的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衡量尺度, 才会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出生机和活力, 学校应建立对老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两种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确立时, 应当遵循信度和效度原则, 既要有科学性, 又要有可操作性。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掌握程度的检测标准和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应当重点评估学生的人生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 教师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反馈, 学校检查等情况重点评估教师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综合表现等等, 运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对师生进行量化管理和各项考核评价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进去, 进而得出综合评定结果, 并及时根据评定结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树典型, 立标兵, 以督促师生实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 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 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职业道德规范, 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丰富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 陶冶他们道德情操, 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 2006, (8) .
[2]黄江波.关于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10B) .
中等职业学院 篇7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等职业素质主要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五个方面组成。
1.1 思想政治素质
是最重要的素质。是从业者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和水平。人生观、价值观, 决定一个人进行怎样的职业生涯设计, 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否积极向上和价值高低, 是从业者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应具有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经受严峻考验的优秀品质。
1.2 职业道德素质
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点, 健全社会信用, 培养从业者的诚信品德,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能否推进的重大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学生自己播下成功的种子, 为她们或他们插上高飞的翅膀。
1.3 科学文化素质
是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在现代社会里, 任何人的职业素质都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就人的整体素质而言, 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 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职业素质的优劣。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履行应尽得道德责任,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4 专业技能素质
是从事某种职业活动, 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和水平。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以专业知识的理解内化为基础的。而专业技能又是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中职学生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才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实现人生价值。
1.5 身体心理素质
是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状况和水平。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一个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调节自我的能力, 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制约着其他职业素质发挥的程度。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种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 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改革方向。除此之外, 职业素质还应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造就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素质的几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成就事业的支柱。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 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 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相关的职业。专业技能素质是关键, 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才能在工作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只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其他各种素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是根本, 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才能成功恒久一番事业。
2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2.1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职学校要培养的是应用性具有创新实践精神的人才, 应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严格按照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的要求,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用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武装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
2.2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2.2.1 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爱生、勤学、奉献”是教师应具备的崇高的思想品德。
2.2.2 扎扎实实继续推进教师系列达标活动和优质课活动。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职业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 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2.3 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新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 就是片面地用考试分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 评价教师的工作, 形成对基础教育的负面导向作用。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摸索、探讨、建立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从办学方向、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 从教书育人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职学生主要是学习各种特长、技能, 对于他们的评价主要从多方面进行, 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评价。
2.4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创建新的中等职业技能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
中等职业技能学校应积极探索心得教学模式, 现在的办学主要是联合办学, 一书多证制等。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求教师结合社会所需, 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课程可以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增设并开发一些综合课和新兴课, 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在此基础上, 课试行学分制, 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专业”和“第二学历”的学习, 这样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更有利于团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五、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学校应大力投入资金, 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社会实践及各种能力锻炼活动, 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我校现有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修理车间、烹调基地、美容基地、等场地。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学习, 心理咨询和毕业就业指导。经常举办各类讲座,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小组, 进行各类竞技比赛:烹调比赛、美容比赛、汽车修理比赛。以上各种形式都能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院 篇8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 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 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 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发挥作用。我校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是基于以下方面的思考:
1.1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信息经济时代, 产品结构、经济结构都在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企业的生产方式在加快转变, 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是时代同赋予我们的责任。
1.2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要求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近几年,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 各地中等职校整合资源, 调整布局, 扩大规模, 使得职业教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隐含着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缺乏主动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主动创业创新的精神与意识, 继续学习的能力比较差等诸多问题。而重视并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的培养, 是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增强学生从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1.3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育的最核心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有力保障。其次, 职业教育能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现实环境基础, 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职业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个性差别、职业的定向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重点发展, 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自由的发展。
2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框架
中等职教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这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们建立了三维立体的工作框架 (如图1所示) , 其立足点是人, 即以学生为本, 这是研究工作的基点和终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价值基础, 学校的一切工作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 因此, 目标、管理、课程三维的落脚点也指向“人”。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反映, 而这一培养目标是通过构建课程和优化管理来得以实现。这一培养框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目标;课程;管理;实施;评价。
上述的五项要素组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结构, 其关系如图2所示。
3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原则
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工作中, 应注意以下的几个原则:
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以人为本作为实施工作的核心及价值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师队伍, 以教师为本, 通过教师的发展, 带动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校的发展。其次, 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营造平等、友爱, 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其智力和技能, 发掘其心智和潜能, 为其今后的成才与就业创业创造夯实基础。
3.2 不断创新的原则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 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力争寻求更好的方法、途径, 达到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 工作的不断创新就是加强学习, 不断思考, 有新的点子, 新的举措, 新的办法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 这就是创新;对于每个教职工来说, 只要把本职工作的每件容易做的小事认真抓好, 把每件不起眼的细节扎实抓严, 把人人都想到的事做实, 做得富有成效, 把一般人不在意的东西做得叫人感到需要在意, 把大家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做得有滋有味。
3.3 突出实践的原则
3.3.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达到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寓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于各项有效教育活动之中。
3.3.2 要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与学生对话, 倾听学生的心声, 使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3.3.3 要实施课程改革,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项目式课程教学, 注重技能与职业资格考核的衔接, 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整体推进的原则
3.4.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3.4.2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人, 全面科学的制度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及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3.4.3要用和谐的情感凝聚人。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人才资源, 只有充分调动人的非智力因素, 才能提高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效能。总之,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发展、中职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 并且代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因此,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 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就一定会将学校工作精细化, 结果精品化, 形成学校的品牌, 提升学校的内涵和知名度。
摘要:职业能力建设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突出面临的问题, 社会要进步, 学校要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培养中, 必须将人做为一切发展的中心和立足点, 通过不断的创新,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原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 1998, 2, 16.
[2]梁世翔.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模式理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 2003 (2) .
[3]甄凯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 2003 (11) .
[4]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1 (10) .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链接 篇9
2007年5月,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7]94号)。《意见》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为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对象为学校所有全日制一、二年级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同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须按5%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助学奖学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财政分担。
[政策二]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
2010年,江苏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规[2010]3号)。文件明确: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以及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三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免收学费。2009年秋季学期已收取的学费,在2010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予以退还。
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扣除涉农专业学生后在校生的5%确定。省财政按照5%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各地可根据实际,按不低于5%的比例合理确定本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
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教职成[2000]8号) 和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人社部函[2009]272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具体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机使用与维修、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2类专业。
在中央财政分担我省免学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由省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200元标准,与市、县财政按比例分担免学费补助资金。对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省物价局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免费标准。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其学费标准高于同类型同专业公办学校的,按同类型同专业公办学校的标准免学费,高出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低于的按实际标准免学费。
[政策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参加属于自己的“高考”。
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招生考试(简称对口单招)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计划性质、学籍类型、收费标准、毕业待遇与普通高考学生一致。
自199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口单招考试已形成独特的考试体系。对口单招考试共有14个专业大类,包括:农业、建筑、机械、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化工、财会、市场营销、旅游、烹饪、汽车、纺织服装、艺术,中等职业学校上述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可升入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继续学习。考试内容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设立了专业技能考试、专业理论考试、文化基础考试3个方面,并突出技能———考生需先参加技能考试,技能成绩排名在前90%的学生可以参加当年的专业理论和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最终根据考试的总分高低,按志愿投档录取。
从201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招生计划中本科占一定比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要求,我省在《江苏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中提出,继续推进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的改革和完善,逐步扩大对口单招规模,继续安排本科招生计划,加快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策四]国家、省建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院校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
从2007年开始,我省每年举办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2008年底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40号),在全省建立技能大赛制度,实现四个“覆盖”:(技能大赛)逐步覆盖所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学生,从而实现四个“促进”: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改革。2010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共设16个类别49个竞赛项目。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江苏代表团中职组、高职组双双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和总分第一名。中职组获得本届大赛37个代表队唯一的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