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精选10篇)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1
音乐教育是通过传播音乐艺术知识、训练音乐技能、指导音乐欣赏和创作, 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 在教学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它既不是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其目的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 也不像中小学音乐教育那样普及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目前, 我国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不过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在整个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其作用和价值的同时, 也逐步显现出许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课程体系不断规范,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师资力量不断充实。但令人遗憾的是, 至今仍没有一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正因如此, 中职学校音乐教材编写上无章可循, 导致目前仍没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音乐教材体系, 绝大部分音乐教学都是由任课老师自编, 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2.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音乐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看似没有直接的作用, 这就导致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甚至觉得音乐教育可有可无。在许多中职学校, 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 音乐教学反而处于次要地位, 音乐课堂时间经常被随意占用,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
3. 师资力量和学科体系建设仍待加强
目前,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层次不高、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 甚至个别学校没有聘任专职音乐教师。绝大部分学校尚未设立音乐学科教研室 (组) , 而是将其归属于基础科、德育科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等教研组。音乐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探讨和学术交流制度尚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学科考核、教研和评价体系。
4. 设置配备和经费投入不足
音乐课程教学活动, 通常需要专门的场地、乐器和设备。但是, 有的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较为简陋, 仍是使用录音机或CD机以及黑板上课, 显然这些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 也难以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许多学校对音乐教学没有划拨专项经费, 而是等到需要时采取临时调拨的方法, 这势必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也影响了教师开展相关活动的积极性。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1. 进一步提高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美的生活, 同样, 没有音乐的中职教育也是不健全的教育。如果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使人的心智、品格、体魄和社会行为规范更加完善的话, 那么在更加注重通识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全面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今天, 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中, 在完成学业教育的历程中, 必将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功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职学校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和关心中职音乐教育, 为中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
2. 加强学科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
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出台中职音乐教育方面的课程指导标准和规范, 理顺音乐学科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音乐学科教研室 (组) 。
加强音乐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良好的教研机制, 定期开展专题讨论, 有针对性地解决音乐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从而及时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知识。
3. 保障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
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 音乐教学一般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中职学校应想方设法, 单独划拨专门的音乐教学经费, 建设专业的音乐教室, 并配备相应的乐器和多媒体设备, 从而为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
总之, 音乐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音乐教育, 中职教育将是不完整、不健全的, 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摆正音乐教育的地位, 充分发挥其作用, 深入、全面地开展中职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2
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本文对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师范教育类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材料,以便更好了解中等师范学校普通话现状。
学习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学好用好普通话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不仅和经济、文化有关,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还被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当代中等师范生更是义不容辞。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中等师范生首先要学好普通话,因为他们既是今天普通话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未来普通话的传授者。了解当今中等师范生的普通话现状,可以使推普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中等师范生普通话现状,我们于4月对崇仁师范学校的师范类学生进行了一次推广普通话的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3份,回收率87.3%.调查对象是崇仁师范师范类一、二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不记名方式,以尽可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二、调查内容
(一)推广普通话
1.您知道每年 9 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回答“知道”的274人,占31.4%;回答“不知道”的599人,占68.6%.
2.您知道《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吗?回答“知道”的231人,占26.5%;回答“不知道”的642人,占73.5%.
3.您认为推广普通话困难吗? 回答“不难”的377人,占43.2%;回答“一般”的303人,占34.7%;回答“很难”的161人,占18.4%;回答“不清楚”的32人,占3.7%.
4.随着“推普”的进行,您认为普通话会代替方言吗?回答“不会”的827人,占94.7%;回答“也许会”的43人,占4.9% ;回答“绝对会”的3人,占0.3% .
5.谈谈您对“推普”的看法?回答“无所谓”的116人,占13.3%;回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576人,占66.0%;回答“迫切需要”的181人,占20.7% .
6.您觉得以下措施哪些方面有助于您说好普通话?回答“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的642人,占73.5%;回答“推行奖励措施”的155人,占17.8% ;回答“制定政策严格要求”的76人,占8.7% .
(二)使用普通话
1.您在学习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621人,占71.1%;回答“不是”的252人,占28.9%.
2.您在和同学闲聊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494人,占56.6%;回答“不是”的379人,占43.4%.
3.您认为同学普通话说得怎么样?回答“很好”的162人,占18.6%;回答“好”的193人,占22.1%;回答“一般”的420人,占48.1%;回答“有待提高”的98人,占11.2%.
4.在正常情况下您会用什么话与老乡交谈?回答“家乡话”的547人,占62.7%;回答“普通话”的53人,占6.0%;回答“家乡话为主”的132人,占15.1%;回答“普通话为主”的141人,占16.2% .
5. 不知道对方是哪里人,在正常情况下您会先用什么话与他交谈?回答“家乡话”的39人,占4.5%;回答“普通话”的834人,占95.5%.
6.别人对您讲普通话时,您的感觉是什么?回答“很自然”的854人,占97.8%;回答“不习惯 ”的19人,占2.2% .
7.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回答“普通话”的281人,占32.2%;回答“赣方言”的592人,占67.8%;回答“其他方言 ”的0人,占0% .
8.进入崇仁师范后,您普通话的使用率属于哪一种情况?回答“增多”的571人,占65.4%;回答“减少”的0人,占0%;回答“没变化”的302人,占34.6%.
9.进入崇仁师范前的求学阶段,您的老师以普通话授课的情况如何? 回答“很好”的43人,占4.9%;回答“好 ”的251人,占28.8%;回答“一般”的488人,占55.9%;回答“有待提高”的91人10.4%.
(三)学习普通话
1.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普通话?回答“没花时间”的529人,占60.6%;回答“2小时以内”的285人,占32.6%;回答“2小时以上”的59人,占6.8%.
2.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困难吗?回答“困难”的194人,占22.2%;回答“一般”的552人,占63.2%;回答“简单”的127人,占14.5%.
3.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系吗?回答“有”的757人,占86.7%;回答“一般”的90人,占10.3%;回答“无关”的26人,占3.0%.
4.您为什么学习普通话?回答“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503人,占57.6%;回答“便于工作和生活”的314人,占36.0%;回答“其他”的56人,占6.4%.
5.如果申请普通话等级证书不用考普通话,您还学习普通话吗?回答“学习”的547人,占62.7%; 回答“不学习”的326人,占37.3%.
6.您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回答“课堂教学”的126人,占14.4%;回答“开展活动”的43人,占4.9%;回答“日常生活”的`393人,占45.0%;回答“自学”的311人,占35.6%.
三、分析
(一)推广普通话
1.知道“推普周”和20《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比例都比较低,说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方面不够,影响不大。学生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解的人只会更少。和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加入到推广和学习普通话的行列中来。
2.绝大多数人认为推广普通话不会导致普通话代替方言,方言不会消亡;认为推广普通话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比例比较高;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有助于说好普通话。这些都说明推广普通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推广普通话是时代要求,是大势所趋。
(二)使用普通话
1.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比较高,在闲聊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要低一些,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使用普通话。说明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还是比较多,如果提倡闲聊时也使用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会更好。
2.与老乡交流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家乡话比例都居高不下,说明绝大多数人推广普通话的观念有待改变,很多人觉得普通话还是学习时或者与陌生人交谈时使用更恰当,平时就没多大必要使用了。
(三)学习普通话
1.学习普通话的功利性比较强,每天都花时间学习普通话的人比较少,也就是说,不考试,不拿证书,大多数人不会投入较多时间去学习普通话。
2.认为普通话和工作、生活有关的人超过了百分之八十,说明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日常生活”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说明较多人意识到平时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英国改革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 篇3
此次改革方案在2012年就已公布,当时的教育大臣是迈克尔·戈夫,并于2012年9月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包括不允许学生在同一考试中一年重考两次;取消1月和3月的考试以及排名表;只记录学生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成绩,防止学校鼓励学生过早参加GCSE考试。另外,在考试科目方面,加强了对地理、历史和英语科目的考核。在英语方面,取消了口语和听力测试,写作成绩所占比例从40%提高到60%。从2013年1月开始,写作考试开始重视拼写、标点和语法;在英语文学、历史、宗教学和地理论文中的赋分大约各占5%。
从2015年9月开始,参加GCSE考试的英国学校将在两年之内教授学生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数学。第一次测试将在2017年8月举行,不再举行模块化测试。
在评估制度方面,2017年第一批受改革影响的考生的成绩将不再使用“A,B,C”三等的评估制度,而是使用包含1~9个等级的评估制度,其中,9级是最高等级。获得4级及以上的成绩相当于以前获得C及以上的成绩。获得7级及以上成绩的学生中的前20%将获得9级。相当于B-和C+的5级则是是否通过该考试的分界线。
在数学方面,学生从9月开始需要用心学习公式,而且大纲也将覆盖比例、金融数学等内容,同时强调降低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程度,且考试时间将延长至4.5小时。在英语方面,阅读和写作在考试中将占有同样的权重。在英国文学方面,学生需对英国19世纪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1789年以来的诗歌选集和1914年以来的英国小说或戏剧进行评论。
中等师范学校普通话现状调查 篇4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当代中等师范生更是义不容辞。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中等师范生首先要学好普通话, 因为他们既是今天普通话的学习者, 同时也是未来普通话的传授者。了解当今中等师范生的普通话现状, 可以使推普工作更具针对性,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中等师范生普通话现状, 该研究者们于2013年4月对崇仁师范学校的师范类学生进行了一次推广普通话的抽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73份, 回收率87.3%。调查对象是崇仁师范师范类一、二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不记名方式, 以尽可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2 调查内容
2.1 推广普通话
(1) 您知道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回答“知道”的274人, 占31.4%;回答“不知道”的599人, 占68.6%。
(2) 您知道《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吗?回答“知道”的231人, 占26.5%;回答“不知道”的642人, 占73.5%。
(3) 您认为推广普通话困难吗?回答“不难”的377人, 占43.2%;回答“一般”的303人, 占34.7%;回答“很难”的161人, 占18.4%;回答“不清楚”的32人, 占3.7%。
(4) 随着“推普”的进行, 您认为普通话会代替方言吗?回答“不会”的827人, 占94.7%;回答“也许会”的43人, 占4.9%;回答“绝对会”的3人, 占0.3%。
(5) 谈谈您对“推普”的看法?回答“无所谓”的116人, 占13.3%;回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576人, 占66.0%;回答“迫切需要”的181人, 占20.7%。
(6) 觉得以下措施哪些方面有助于您说好普通话?回答“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的642人, 占73.5%;回答“推行奖励措施”的155人, 占17.8%?;回答“制定政策严格要求”的76人, 占8.7%。
2.2 使用普通话
(1) 您在学习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621人, 占71.1%;回答“不是”的252人, 占28.9%。
(2) 您在和同学闲聊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494人, 占56.6%;回答“不是”的379人, 占43.4%。
(3) 您认为同学普通话说得怎么样?回答“很好”的162人, 占18.6%;回答“好”的193人, 占22.1%;回答“一般”的420人, 占48.1%;回答“有待提高”的98人, 占11.2%。
(4) 在正常情况下您会用什么话与老乡交谈?回答“家乡话”的547人, 占62.7%;回答“普通话”的53人, 占6.0%;回答“家乡话为主”的132人, 占15.1%;回答“普通话为主”的141人, 占16.2%。
(5) 不知道对方是哪里人, 在正常情况下您会先用什么话与他交谈?回答“家乡话”的39人, 占4.5%;回答“普通话”的834人, 占95.5%。
(6) 别人对您讲普通话时, 您的感觉是什么?回答“很自然”的854人, 占97.8%;回答“不习惯”的19人, 占2.2%。
(7) 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回答“普通话”的281人, 占32.2%;回答“赣方言”的592人, 占67.8%;回答“其他方言”的0人, 占0%。
(8) 进入崇仁师范后, 您普通话的使用率属于哪一种情况?回答“增多”的571人, 占65.4%;回答“减少”的0人, 占0%;回答“没变化”的302人, 占34.6%。
(9) 进入崇仁师范前的求学阶段, 您的老师以普通话授课的情况如何?回答“很好”的43人, 占4.9%;回答“好”的251人, 占28.8%;回答“一般”的488人, 占55.9%;回答“有待提高”的91人10.4%。
2.3 学习普通话
(1)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普通话?回答“没花时间”的529人, 占60.6%;回答“2h以内”的285人, 占32.6%;回答“2h以上”的59人, 占6.8%。
(2)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困难吗?回答“困难”的194人, 占22.2%;回答“一般”的552人, 占63.2%;回答“简单”的127人, 占14.5%。
(3)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系吗?回答“有”的757人, 占86.7%;回答“一般”的90人, 占10.3%;回答“无关”的26人, 占3.0%。
(4) 您为什么学习普通话?回答“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503人, 占57.6%;回答“便于工作和生活”的314人, 占36.0%;回答“其他”的56人, 占6.4%。
(5) 如果申请普通话等级证书不用考普通话, 您还学习普通话吗?回答“学习”的547人, 占62.7%;回答“不学习”的326人, 占37.3%。
(6) 您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回答“课堂教学”的126人, 占14.4%;回答“开展活动”的43人, 占4.9%;回答“日常生活”的393人, 占45.0%;回答“自学”的311人, 占35.6%。
3 分析
3.1 推广普通话
(1) 知道“推普周”和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比例都比较低, 说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方面不够, 影响不大。学生如此, 其他人更不用说, 了解的人只会更少。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人加入到推广和学习普通话的行列中来。
(2) 绝大多数人认为推广普通话不会导致普通话代替方言, 方言不会消亡;认为推广普通话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比例比较高;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有助于说好普通话。这些都说明推广普通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推广普通话是时代要求, 是大势所趋。
3.2 使用普通话
(1) 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比较高, 在闲聊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要低一些, 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使用普通话。说明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如果提倡闲聊时也使用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会更好。
(2) 与老乡交流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家乡话比例都居高不下, 说明绝大多数人推广普通话的观念有待改变, 很多人觉得普通话还是学习时或者与陌生人交谈时使用更恰当, 平时就没多大必要使用了。
3.3 学习普通话
(1) 学习普通话的功利性比较强, 每天都花时间学习普通话的人比较少, 也就是说, 不考试, 不拿证书, 大多数人不会投入较多时间去学习普通话。
(2) 认为普通话和工作、生活有关的人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说明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日常生活”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 说明较多人意识到平时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要加强中等师范生的推普意识;除了要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外, 要培养学生平时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要改变中等师范生学普通话的出于功利的心理。要让中等师范生学好普通话, 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柳英.高校普及普通话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 2002 (6) :13-14.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5
语文、英语试题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语文1-10;英语:词汇判断11-20;选择填空21-30;补充对话31-40;阅读理解41-50;完型填空51-60。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语文1-10(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龙盘虎据从谏如流循环往复陈词烂调
B.一诺千金出奇不意粗犷豪放白壁无暇
C.矫揉造作人情世故炙手可热纵横捭阖
D.自园其说道貌岸然趋之若骛食不裹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来的。..
B.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疾病。..
C.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计划,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 ..
平方米的绿地。
D.尽管这只是一次演练,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 ..
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 ....
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B.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 ....
《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
C.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这一广告做到全世界去了,就义正词严地说,....
世界各国人民离开“中国制造”日子就过不下去。
D.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太深重了,他们对于国家的独立、主权和
领土完整怀有强烈的感情,他们现在想要扬眉吐气有啥不好理解呢? ....
4.作品、体裁、作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罗贯中B.《太阳礼赞》——诗歌——郭沫若
C.《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D.《过秦论》——散文——贾谊
5.古诗文背诵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对口升学语文、英语试题卷第 1 页(共 4 页)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B.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6.下列对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通知就是把需要告诉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事项,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
公文。通知一般以“上行文”为主。
B.感谢信属于致意、表态类的专用书信。
C.海报的特点是醒目、信息传递快、制作简易。
D.我国古代把一切文字著作通称为“书”,而“信”却是指送信的使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来老人家那天还谈了很多往事,可惜的是,湖南语对我还是似懂非懂,现在想
起来深觉遗憾。B.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开始了远赴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旅程。C.对于饮食,当今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快餐,但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了多种疾病和严重发胖。D.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打击借口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设问
B.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比拟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比喻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B.“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但是,“登上去!登上去!”的意志鼓舞着他们,也终于登上那巍峙的高处了。
D.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
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语文(80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5题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
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61.文中加点的词语本来都是贬义词,作者却赋予它们新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具体谈谈它们的意思。(每空2分,共4分)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62.给加点的字注音。(每空1分,共2分)
没镞()锱铢必较()..
63.最后一句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联系上文谈谈“这种分别”指什么?(4分)
64.选词填空并解释词义:
“在表面上像只是文字的分量”(斟酌掂量)
此横线上应填入,(1分)意思是。(2分)“改
为‘终不能入’便觉”(黯然失色索然无味)
此横线上应填入,(1分)意思是。(2分)
65.《史记》的作者是我国时期的史学家。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家先生。(每空1分,共4分)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6-68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诚:私:刺:间:
6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6分)
皆以美于徐公。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8.本文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又称《,这是一部体的先秦历史文献,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讽”的意思是。(每空1分,共4分)邹忌的巧妙之处在于:。(2分)
四、作文(40分)6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这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怎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荣。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如果她当初填“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心。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但是,他们不那样写,非要填写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细细想来,特长就是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我们平时不善于发现,或者不能够正视罢了。
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及其问题;具体对策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及其职业道德素质等,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大家的印象中几乎是“坏孩子”的代名词,他们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自暴自弃,缺乏积极、主动进取的良好品质……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中职学校的德育面临着更复杂、更艰难的处境。笔者从事中职德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历,略谈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心得和体会。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可以继续深造,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选择就业、踏入社会,因此学生的就业率就成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并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就业率大于天”“德育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要学生能从事一个好工作,就比什么都重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总是会陷入“重智轻德”的怪圈,缺乏对德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2.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枯燥无味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曾经这样描述德育教师的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道德学家,对学生进行空洞、枯燥无味的道德演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素质。”
但是,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过于政治化和成人化的“高、大、空”标准培养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知识点枯燥无味,这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心理。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也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德育发展规律,更谈不上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进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质。
3.德育方式死板,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同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一样,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的不同,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征和个性,道德修养和品质更是高低有别。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实行德育的时候,往往采取“一刀切”“统一划一”的方法,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教学方式死板,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二、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教学
态度
诚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是中职学生学习活动中最关键的部分,但是,要想更好地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同样也离不开德育的辅助和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各中职学校应当充分证实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及其职业道德素质等,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合,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中职学校的德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大板块,内容不可谓不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也在所难免。哲学和政治知识的部分内容确实超出了一般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日常生活范围。如果在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状态下,教师仍妄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这无异于天方夜
谭。这不但会导致德育失去应有的蓬勃朝气,关键还会导致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陷入“万劫不复”的尴尬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德育一线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一系列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力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
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德育知识点的
理解和掌握,为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权益”这部分知识时,针对教材内容复杂以及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的状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对周围人的采访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原来德育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而逐步摆脱以往“德育就是唐僧‘念紧箍咒’的说教”等类似的不良想法和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加深对德育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日后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打好基础。
3.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搞活中职德育
同大多数学生一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客观的个
体差异。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客观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对应的德育方法,力求实现“区别对待”“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教育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德育一线工作者彻底抛弃以往“一刀切”“一把抓”“统一划一”等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能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比如,针对能较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品质较高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可以适当将“教育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平衡发展;对于不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打架斗殴,不尊重老师和家长,处处违反学校管理纪律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则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教育这部分学生上来,促使他们在各方的关怀和帮助下,逐渐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中等职业
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德育的一线工作者,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必需的专业技能,而且应当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品质,促使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理平衡发展,为他们更好地踏入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和庇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课题组.当前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与教育思考.教育研究,1993(3).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8.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宁鸿.道德不能靠灌输.科学新闻,2000(4).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各1所, 分别从一~三年级中各抽取4个班级, 共发放问卷1 627份, 剔除不合格问卷后, 获得有效问卷1 584份, 有效应答率为97.4%。被调查的1 584名学生中, 职业学校学生821名, 其中男生395名 (48.1%) , 女生426名 (51.9%) ;普通高中学生763名, 其中男生378名 (49.5%) , 女生385名 (50.5%) 。学生年龄为15~25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高中) ”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相关行为、体育锻炼相关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和性态度/行为等, 共计89个问题。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 调查时学校教师回避,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匿名自填, 问卷统一发放, 当场收回。时隔2周后, 在被调查的2所学校各抽取60名学生进行重复调查, 结果显示重复性较好。
1.3 指标定义
尝试吸烟:迄今为止曾尝试过吸烟, 即使只吸一、两口;现在吸烟:过去30 d内曾经吸过烟;尝试饮酒:迄今为止曾经喝过至少1杯酒 (1杯酒指半瓶/1听啤酒, 或一小盅白酒/一玻璃杯葡萄酒或黄酒) ;现在饮酒:过去30 d内至少喝过1杯酒;醉酒:过去12个月内, 至少有1次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醉酒症状;动手打架:过去12个月内, 至少有1次与1人 (或多人) 动手打过架;孤独感:过去12个月内曾有过强烈的孤独感;失眠:过去12个月内, 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自杀意念:过去12个月内, 曾认真想过 (考虑过) 自杀;离家出走:过去12个月内曾经离家出走过;曾上过网:过去7 d内曾上过网;长时间上网: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都在4 h以上;看过黄色书刊影像制品:过去12个月内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等;特殊意义异性朋友:过去12个月内曾单独约会过的异性朋友;边缘性性行为:曾和异性朋友有过拥抱、接吻或抚摸对方身体的行为;有过性行为:以往和他人发生过性行为[5]。网络成瘾:根据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出现以下10项中的第①项和②~⑩项中的至少4项:①在过去7 d内, 平均每天上网≥4h;②即使不上网, 仍想着网络上的内容;③一旦不能上网, 就感到不舒服、无聊和焦虑;④希望增加上网的时间, 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⑤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停止上网, 但无法自控;⑦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 或干脆逃学;⑧向家长、教师、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逃避现实、摆脱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的情绪[5]。
1.4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3.0软件进行,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百分率的比较。
2 结果
2.1 吸烟和饮酒
被调查的821名中职学生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醉酒的报告率依次为27.5%, 45.8%, 18.6%,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生的15.1%, 28.2%, 1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而在尝试吸烟、尝试饮酒、初次吸烟年龄≤13岁、初次饮酒年龄≤13岁的报告率上,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2 伤害
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学生有9.4%受人欺侮, 16.0%动手打架, 12.3%有孤独感, 14.4%有自杀意念, 6.8%离家出走, 报告率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失眠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网络成瘾
中职学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为25.3%, 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17.4%,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5.2%和1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4.951, 13.827, P值均<0.01) ;中职学生过去7 d曾上过网的报告率 (89.3%) 和普通高中学生 (88.6%) 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8, P>0.05) 。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性行为
在看过黄色书籍及影像制品、有特殊意义异性朋友、和异性有边缘性行为、有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上, 中职学生依次为26.2%, 34.3%, 26.9%, 11.6%,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7.3%, 22.0%, 11.4%, 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8.259, 29.561, 60.783, 27.956, P值均<0.01) 。
3 讨论
3.1 吸烟和饮酒行为
研究表明, 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可导致生理性及心理性成瘾, 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同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6,7]。本次调查显示, 中职学生吸烟、饮酒不良行为的发生要比同年龄阶段的高中生严重, 与上海市青浦区、静安区及江苏省的调查结果一致[8,9,10]。究其原因, 可能是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习压力减轻、家庭及学校管理方式改变等因素所致。因此,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使其远离危险行为。
3.2 伤害行为
近年来, 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给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害[11]。本次调查表明, 中职学生动手打架、离家出走的报告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 与南阳市、上海市的调查结果一致[12,13]。提示学校和社会应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伤害行为的干预, 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范伤害的意识。
3.3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精神、心理和学习等带来不利影响, 还会引发偷盗、打架、自杀等严重危险行为[14]。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调查显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要比同年龄阶段的高中生严重。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和家长应重点关注中职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
3.4 性行为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8
互联网络自出现以来, 以其迅猛的传播速度、海量的内容、丰富的呈现方式等独特优势, 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前, 我国很多中小学为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纷纷建立了学校网站, 普通中学生尤其是城市的中学生大多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种终端访问网络。如此种种, 都表明中等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建设具备可能。
二、中学心理咨询网站建设的条件
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咨询工作应在学校的网站占据一席之地, 中学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应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在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为对象, 以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为目的偏重实际的模式来制作,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网络心理咨询相结合, 突出网站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功能。而作为中学心理咨询网站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校首先是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 其次是必须要有网站设计和维护人员, 再次是具备最基本的通过网络与学生无限制沟通和服务的能力。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网站设计思路
1. 以中学生为中心, 突出中学特色。
中学心理咨询网站不但要提供传统的业务工作介绍和网络心理咨询, 还应该牢记网站的建设的目的是服务本校学生、促进学校管理, 因此, 在网站的设计上, 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围绕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网站。所以, 在一些网站的整体设计上, 应当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 尽量使用明亮、活泼的页面设计, 适当加入动画、视频多种形式有机结合, 形成生动活泼的网页风格。内容上, 常用的“在线求助”、“心理问答”等应放在醒目的位置, 让第一次上网站的读者能够轻易找到并使用。此外, 还要注意及时更新, 防止因信息的滞后, 导致中学生对网站失去兴趣。
2. 合理设计导航。
所谓导航, 是指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网站导航,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上网者找到想要浏览的网页、想要查找的信息, 现在基本上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网站导航系统为浏览者提供导航服务, 方便使用者的查询和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 对于中国读者一般习惯于从左上方到右下方阅读, 中学生容易对色彩鲜明、动态展现的对象产生兴趣, 所以主要的导航条应当尽量用动态的方式、悦目的色彩放在左上角或者是屏幕最显眼的地方。同时可以在网页的底部设置简单的栏目返回按钮, 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地在各个栏目之间切换。
3. 注重互动。
对于学校心理咨询网站来说, 它不同于专门的信息发布网站, 需要网站的建设者和浏览者之间有着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所以, 应当开设交流沟通的窗口, 有利于收集师生反馈、获取师生信息、增强网站的凝聚力, 改进和完善网站, 达到宣传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可以开设站长信箱和留言板等多种平台, 加强网上服务与互动。
4. 开展远程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 在网上开展远程教育与服务也成为一种趋势, 学校心理咨询网站应当因势利导, 扩大网站的服务范围,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心理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站知识培训服务, 努力建设成为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获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素质和学习各种技能的阵地。还可以搜集或编制一些如心理学发展史讲座、儿童心理学讲座、发展心理学讲座、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知识等相关讲座, 为中学生课外学习和了解心理学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四、心理咨询网站的功能模块设置
1. 总体设计。
(1) 硬件配制上的要求无须强调大而全, 而是应当根据学校规模、学生数量等实际情况, 在满足网络访问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够用、有余的原则进行建设。 (2) 软件环境上各种常用的主流网站设计维护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必备工具软件等, 具体由网站设计维护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 网站设总体设计, 也就是关于整个网站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图表、结构图等, 从理论上说中学心理咨询网站应是学校网站的一个子模块, 是学校网站设计中的一个部分, 既要与学校网站的设计风格保持原则上的统一, 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不同。
2. 栏目设计。
就中学心理咨询网站而言, 主要栏目一般应当包含:学校心理咨询简介、心理常识、心理保健、心理诊所、BBS、心理论坛等。 (1) 首页。首页是中学生浏览网站的第一步, 它的设计是能否吸引中学生浏览、促使中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求助的关键所在。作为整个心理咨询网站的第一入口, 除了应当囊括整个网站所涉及内容的提纲, 还要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效果, 以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2) 学校心理咨询简介。这个栏目主要是为了向浏览者介绍本校心理咨询的师资力量和实施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在向浏览者说明相关情况的同时, 展示学校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背景, 增强浏览者的信任感和求助的信心。其设计可在栏目菜单项下, 划分为心理咨询简介、咨询机构简介和机构师资、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 心理常识。主要是向中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 要注意的是, 在这个栏目中, 不要只是介绍心理学一些通用的常识, 更重要的是面向本校学生, 结合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实际和本地本校人文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 有针对性地普及一些该年龄段应当具备的心理知识和社会常识。 (4) 心理保健。应当依据本校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 结合一些在本校发生过的实际心理问题, 以事例的方式帮助学生诊断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介绍一些调节方法, 主要包含人际关系适应、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5) 心理诊所。这是心理咨询网站中最主要的一个互动部分, 主要包含在线心理问答、心理测试、咨询实例、网络心理咨询求助等, 并且应当把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电子邮件、QQ、MSN等多种网络联系方式在此公布, 以接受学生的网络求助。 (6) 网络留言板和专门论坛。通过网络留言板和专门论坛可以架起网站与浏览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 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畅所欲言, 可以让他们留下各种心理问题、意见、建议, 并可以分享心理咨询的最新的动态和信息, 是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的精华所在。
五、应用价值
中学心理咨询网站的目的就是满足那些需要帮助的中学生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把方便学生心理咨询作为重中之重。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原因, 导致很多人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以缓解, 加上中学生集体生活的时间较多, 学生在学校很难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到学校专设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寻求帮助。心理咨询网站正是从这点出发, 一方面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提供更加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因此心理咨询网站的建设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普通中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并已被普遍认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通过网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咨询亦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普通中学,心理咨询,网站
参考文献
[1]宋大伟.高等学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
[2]李伟健, 孙炳海, 桑晓芳, 等.我国大陆地区网络心理咨询的现实考察与未来展望[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6) .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篇9
德国的教育体制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构成。其中,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中等教育初级阶段(Sekundarbereich I,5~9/10年级或7~9/10年级(1))和中等教育高级阶段(Sekundarbereich II,11~12/13年级(2))。[1]中等教育初级阶段为普通教育,在完成此一阶段的教育后,学生既可以选择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双元制教育或职业学校),也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文科中学高中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和德国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和变迁,德国在中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起初,这些问题只是在学术界和教育决策者内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不过,随着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和国际学生评价(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等国际学生学习成绩测评结果的公布以及它们在德国公共舆论界所引发的强烈反响,德国基础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开始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如:过早地在中学阶段实施对学生向不同类型中学的分流;[2]不同联邦州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中学之间教育水准的差异;学生社会出身(如移民背景等)对其学业成绩的显著影响;半日制学校教育的问题,等等。[3]
德国学生在国际测评中的平庸表现以及公共舆论界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给德国的教育决策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新世纪德国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举措的直接诱因。如:资助全日制中小学的设立;[4]在教育调控上由输入管理转为产出监控,引入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实施“国家教育标准”;[5]改革现有的中等教育结构,开始由传统的多轨制(Mehrgliedrigkeit)向两轨制(Zweigliedrigkeit)转型;缩短学制,将9年制文科中学改为8年制文科中学(G8);增加学校的独立性和中学校长的管理权限;[6]改革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以及毕业考核方式;[7]引入全州统一的中学毕业考试(Zentralabitur),[8]等等。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四项重要的普通中等教育改革举措: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资助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缩短文科中学学制;引入国家教育标准。它们有的仅仅涉及到中等教育阶段,有的则涉及到包括中等教育在内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由于联邦制的原因,德国各个联邦州的具体情况在有些方面存在着细节上的区别,在没有对此进行区别分析的地方,所描述的主要是主流性的发展变化。
二、改革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制转向两轨制
在2001年“PISA冲击”之后,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1)曾发表声明,主张将讨论集中于课程和辅导等内部因素,明确反对展开有关外部学校体制与结构的讨论,这被德国学者视为是对“学校结构问题的禁忌”。[9]不过,之后的一系列国际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结果一再地将人们讨论的焦点引向德国的学制结构问题。特别是对PISA系列测评结果的分析表明,德国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并且受到学生家庭背景的决定性影响;德国学校在对移民学生的融合方面做得并不成功,在德国出生和长大的第二代移民学生的成绩甚至比第一代移民学生的成绩还要糟糕。[10]此外,对德国各州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表明,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人们将这一成绩归功于那里实行的两轨制的中等教育体制。因此,尽管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反对有关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全面讨论,但是,迫于公共舆论的压力,各联邦州近年来都已经开始对中等教育体制与结构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缩短文科中学的学制;另一调整便是从现有的多轨制的中等学校结构(文科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总合中学(2)+X(3))向两轨制(文科中学+X)转型。具体的做法是将文科中学之外不同的学校类型(主要是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整合成一种一体化的学校类型。[11]进行这种合并除了学校本身的问题之外,还有人口发展方面的原因。因为现在已有许多学校招不到足够多的学生来维系学校的存在。[12]
虽然有些学者认为,从多轨制向两轨制转变代表着改革的发展方向,[13]不过,到目前为止,并非所有的州都已经开始这种转型。具体来看,萨克森州从一开始实行的便是两轨制,由文科中学(5~12年级)和中级中学(5~9/10年级)构成。汉堡也计划于2010年实施两轨制,由文科中学和城区中学构成,其中城区中学融合了实科中学、主体中学、总合中学、职业性文科中学和文科中学高中阶段等学校类型。不来梅也宣布将采用两轨制。因为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两州的总合中学数量很少,所以,总体上来看,那里实行的也是两轨制。在莱茵兰-普法尔茨、萨兰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三州,虽然有融合不同学校类型的改革举措,不过,至今实行的仍是三轨制。如果抛开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各种结合形式不计,柏林、黑森州、下萨克森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因为扩建了总合中学,所以实行的是四轨制。在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虽然有合并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试点学校,并存在着少量的总合中学,但这两个州至今实行的主要仍是三轨制。[14]
三、资助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由半日制转向全日制
在改革之前,德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半日制学校。各地各级学校授课的时间在7:30到13:00/14:00之间变化不等。[15]采用半日制学校的基本出发点是: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学生同样重要的一个成长和体验空间,家庭在教育儿童方面承担着至少是与学校同样重要的责任。半日制学校的实施是以特定的家庭结构为前提的,即:父母双方只有一方(通常来说是父亲)全时工作,而另一方(通常来说是母亲)不工作或不全时工作,以承担起照看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距离德国当前的现实已经越来越远了。根据PISA(2000)的调查结果,在2000年,老的联邦州(原西德)有近70%的15岁学生的母亲都在工作,而在新联邦州(原东德),这一比例超过了80%。[16]因此,对于德国绝大多数家庭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单身父母而言,半日制学校让她们很难在职业和家庭之间维持平衡。
除了半日制学校不符合当前的家庭结构这一问题之外,PISA的研究结果表明,半日制学校也不利于抵制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再制。因为有些父母的教育水平低,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家庭辅导,因此,社会出身(soziale Herkunft)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相应地处于劣势地位。PISA的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一个参加PISA测试的工业化国家像德国这样,学生的社会出身对其学习成绩和教育机会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17]
鉴于这些问题,在“PISA冲击”之后,德国的教育决策者将资助设立全日制幼儿园和中小学列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决定实施一项命名为“未来的教育和照管”的资助项目(Investitionsprogramm“Zukunft Bildung und Betreuung”,简称IZBB)。按照协定,联邦政府在2003~2009年间,向各州提供40亿欧元用于全日制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建立或扩建。[18]提供全日制教学和照管服务的学校(1)可分为三种形式:(1)完全约束式学校:在这种学校中,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全日制教学和辅导活动;(2)部分约束式学校:在这种学校中,只有部分学生(如个别的班级)必须参加全日制教育和辅导活动;(3)开放式学校:在这种学校中,学生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全日制教学和辅导活动。
按照要求,下午提供的教学和照管活动应该与上午的教学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并且应该在学校领导的监督下组织实施。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午餐。(2)在2003年至2008年,全国约有7,000所学校得到了该项目的资助。[19]在2002到2006年间,提供全日制教学和照管服务的学校由4,951所增加到9,688所,也就是说在4年之内翻了一番。截止到2006年,已有29%的小学、28%的主体中学、30%的文科中学、3/4的一体性总合中学和超过半数的特殊学校提供全日制教学和照管服务。[20]
虽然说目前全日制学校所占的比例总体来说仍然很低,不过,全日制学校代表着德国学校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民心所向。根据Emnid研究所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民意调查,2008年有78%的德国民众和75%的父母希望政府增加全日制学校的建设。2009年,兰岛大学(Universit覿t Landau)的实证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53%的受调查者主张,全日制学校应该成为未来惟一的一种学校形式。[21]
四、缩短文科中学学制:由9年制转为8年制
作为过去10年来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举措,德国几乎所有的联邦州(除了莱茵兰-普法尔茨州(3)之外)都已经调整了文科中学(Gymnasium)的学制,将9年制的文科中学转变为8年制。(4)缩短学制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和国际惯例接轨,因为德国中小学教育时间为13年,比国际通行的12年中小学教育多出了整整一年的时间。[22]
学制调整给文科中学的课程安排带来了很多组织上的麻烦。因为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决定,学制的缩减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缩减。这意味着,以前需要在5~13年级完成的教学任务必须在5~12年级完成。因此,德国中学生每周的课程时间从以前的30~33小时增加到每周37小时。[23]按照专家的估计,这一变化对学生的学业取向和职业取向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随着上课时间的增多,学生参与其他活动(如职业实习、试验性大学学习、国外学期等)的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24]
此外,这一调整对于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也会产生影响,给大学的录取和招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在调整后会有两届中学生在同一年毕业。根据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估计,视所在联邦州的不同,有的州可能会在双届毕业生出现的年份多出40,000名获得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的中学毕业生。这无疑会给学习位置现已紧张的大学带来额外的负担。如果没有州政府相应的辅助措施,大学的教学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25]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分析的只是文科中学,在其他的中学形式中,如总合中学,学生仍有可能在第13年级取得“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Die Allgemeine Hochschulreife)。[26]
五、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由输入管理转向产出监控
为了解决德国在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为了保证各地、各类学校教育水准的可比性及其所颁发的教育证书的等值性,德国决定引入国家教育标准(Nationale Bildungs Standards)。2003年12月,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做出决议,提出了用于“中等学校毕业资格”(der Mittlere Schulabschluss,第10年级)的国家教育标准,这些标准在2004~2005学年被各州采用。2004年10月,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公布了用于小学教育(4年级)的国家教育标准以及用于“主体中学毕业资格”(Hauptschulabschluss,第9年级)的国家教育标准(包括德语、数学和第一外语3个科目)。2004年12月,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又通过了用于“中等学校毕业资格”其他3个科目(生物、化学、物理)的国家教育标准。2004年通过的各类国家教育标准在2005~2006学年得到了实施。在2007年10月,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将文科高中毕业考试(Abitur,12/13年级)的统一考试要求(Einheitliche Prüfungsanforderungen im Abitur,EPA)进一步发展成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的国家教育标准。[27]这些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考试的国家教育标准将于2011~2012学年实施。[28]这样一来,国家教育标准就覆盖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直到高中。
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保证让在德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中学习、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能够达到一个相同的、最低的标准要求。[29]国家教育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修完特定的年级时应该达到的最低能力水平。教育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教学大纲以课程内容为中心(输入导向),而教育标准则是聚焦于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产出导向)。这正是教育标准的革新性所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关注课程内容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30]
引入国家教育标准是德国由输入导向的教育调控转向产出导向的教育监控的一个重要举措。教育标准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明确的参照体系,而且便于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检查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通过比较不同的州以及不同学校的教育效果,还可做到对教育体系的监控(Bildungsmonitoring)和对学校的评估(Schulevaluation)。[31]尽管有人对教育标准提出了一些批评,但是,几乎没有人否认,教育标准为德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2]
六、结语
以上对德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的中等教育改革举措的分析表明,在国际化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一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发展良好的国家一方面给发展欠佳的国家带来了一种趋同和模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向其提供了可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德国最近的发展,特别是文科中学学制的缩短和全日制学校的设立与扩展,似乎都证实了斯坦福学者迈耶尔(J.Meyer)和瑞姆尼兹(F.Ramirez)有关全球教育趋同化发展的论断:迈耶尔等人通过大量大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在全球的扩散,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政策、体系、结构乃至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变得越来越相似。[33]
正当我国为统一高考及标准化教育问题而困扰之际,德国却为了保证各地教育水平的均衡而想要确立一种全国统一的标准。正当我国在中等教育阶段探索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时,德国却正在从多轨制的中等教育体制转向两轨制。这种对立性的发展趋势表明,尽管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如同迈耶尔等人所言,正在变得相似,不过,因为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一种本土性的发展逻辑依然是一种现实存在。这再次证明,没有适用于全球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本文责编:周钧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的中等教育体制在内外部改革压力的协同作用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改革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本文介绍了其中四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第一,改革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制转向两轨制;第二,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由半日制学校教育转向全日制学校教育;第三,缩短文科中学学制,由9年制转向8年制;第四,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由输入导向的教育管理转向输出导向的教育监控。
中等职业学校图书管理的思考 篇10
一、目前学校图书管理的一般模式
图书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深”、“快”的特点,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图书机构。图书管理员负责文献信息的搜集、组织和传递,及时掌握专业教学进度、课程设置动向以及各个层面的毕业生等情况,并能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图书室文献图书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包括图书的验收、分类、编目、登录、打号、盖章等步骤,每步均应精心操作,不出差错。
同别的学校一样,我校在图书室的管理中,建立了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利用图书室,借阅室提供了保障。
二、我校图书管理的办法
(一)建立目录检索功能。建立科学的目录检索系统,可以缩短检索时间,提高图书管理效益;建立图书室管理目录数据库,记录图书的类别、数量、单价以及新旧程度,印发相应的图书目录供各班学生查阅,另各存一份于图书室专职管理员手中和图书室处。
(二)借阅制度。实行凭证借阅,教师代借阅和集中阅览三种形式。凭证借阅,就是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办得的借阅证,在自己班级规定借阅时段自己到图书室自主选择借阅,借阅后,借阅证被夹到借阅书籍位置,待到下次再更换;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自己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集体阅读一些专题图书时,由任课教师凭自己的借阅证到图书代办借阅,借阅所得图书由代办教师发给学生并归还图书室;集中阅览,就是语文及有的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课的需求,到图书室阅览。
(三)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不定时对图书进行审查,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图书进行修复或处理;定时审查图书室管理工作,一般为每半学期一次,由学校根据图书管理目录到图书室进行审查,及时更换图书或补给新书;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执行。图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管理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根据实际情况,培养一批二级管理员,即各班班主任,主要负责在自己班级借阅时管理学生纪律,指导学生借阅图书。
三、关于图书管理的思考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搞好信息服务。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创新理念,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的自身价值。
(二)加强图书室的制度建设。第一,建立借阅制度、流通制度、损失赔偿制度、全开架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加快图书的周转速度,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共享。第二,建立检索程序,以便教学、科研人员查找与借阅。第三,建立健全图书采购制度,及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图书的更新和利用程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教学和科研最大效力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图书室的人员培养。把一般化信息服务提高到突出专业性和情报性的特色服务上来,不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压缩、精炼,而且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科研课题提供综合性、预测性的信息。
(四)加强图书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一方面,建立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作为网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起应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使室藏文献与网络资源相互依存、彼此补充。
四、图书管理改革的新思考
(一)图书的来源问题。建议采取市场调研,在多个书店了解哪些书最受学生欢迎;到图书市场批发商那里了解哪些书销量最大; 发放优秀毕业生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课外看哪些书;由图书室提出更新参考目录,派人选购后在书店打包,由书店送货到学校图书室。动员学生把书捐给学校,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阅读,在捐赠书籍上标注捐赠者的姓名,向捐书学生发捐赠证书,增强其荣誉感。据了解,不少学生高中三年所购买的课外书有几百元,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达上千元,其中有些和课本配套的练习册是一次性消耗了,但名著类、科普类、故事类等还是有再利用的价值;家长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大,甚至是承担了本应由学校图书室承担的义务,但是所购书籍仅供家中独生子女阅读,图书利用率太低。
(二)学校图书室中的图书不是固定资产,是流动性资产,是教育教学用品,是消耗品,在师生的借阅过程中必然有损耗,对于那些一本书藏了十几年仍然完好无损,对于学校图书室来说这本书买得不合适,图书应该不停地在师生手中传阅。图书室要配合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有一定数量的品种,但拓宽的方向和深度也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