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2024-05-27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精选12篇)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1

评析类材料分析题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 在考试中极易出现失分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此类题目解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的训练, 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会提高。下面我就谈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评析类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理解评析类材料分析题内涵

评析类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评论, 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分析过程中, 学生要做到把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情、现象或概念细化成一个个小部分, 区分他们本质的属性和内在联系, 要求学生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或新闻事件和急切需要处理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合理的评论。

此类试题围绕“为什么要、怎么看、判断、分析、说明理由等”进行设计, 主要要求学生对社会现实中发生的某种事件、某人的言行、某种观点等进行评论, 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此问题的评判能力。

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解题思路

1.抓住问题关键, 概括观点或行为, 判断行为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找准问题发生的行为主体, 并将其行为进行定性。判断所发生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所发生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 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片面性等。总之, 解题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事件或行为对与错、合不合法、是否片面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下面我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过的题目, 谈谈如何给行为定性。例题:在某校亚青会“火炬手”选拔过程中, 同学们对小明提出了建议:“①在暑期的实践活动中, 你主动参加‘虎凤蝶’环保志愿者活动。②有时候学生不能够及时完成各种作业, 科代表需要再次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③作为文艺委员的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还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校园歌手的选拔。④你是否只在嘴上上答应要帮助父母, 实际上根本不行动。⑤你对日本右翼分子登上我国钓鱼岛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许多学生都很赞赏你。请同学们用教材中责任方面知识对小明收到的反馈内容进行评析。”

关于此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解题的第一步:找准行为, 给行为正确定性呢? 首先, 让学生阅读材料并找出此段材料共出现几个行为。本材料中共有五种行为。其次, 让学生对这五种行为一一定性。①小明主动参加“虎凤蝶”环保志愿者活动的行为, 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行为, 是一种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②小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是一种不履行义务的行为。③小明作为文艺委员能够认真参加校合唱队的选拔, 此种行为是积极向上的, 是一种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④小明表面上答应要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行为, 说明他是不负责任的, 更体现了他不能够很好地履行诺言, 可见此行为是不够孝敬父母。⑤小明课堂上对日本右翼分子登上我国钓鱼岛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的行为, 是一种对国家负责人的行为, 是一种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解答这类题目时, 学生只有对行为进行定性后, 才能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行为定性的依据。

2.回归教材, 寻找理论依据。

行为定性后, 就要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寻找依据, 寻找哪些依据。例如:在解题时, 如果行为被定性为不正确的行为, 就要让学生找出此行为违法了什么法律、什么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和没有履行哪些义务等。下面, 我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例题:在某市人行道上上, 张明用一根锯条在一辆汽车上划弄, 当场被巡警抓住, 巡警通知了他的家长和车主, 并对张明作出了相应的教育和处罚。张明说:“他把车停在人行道上, 阻碍了行人走路, 我划他的车是对他的警告, 这种行为难道不是正义行为吗?我又没违法, 为什么要抓我呢?”请你对张明的言行进行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 此题学生应该寻找哪些理论依据呢? 具体解决方法如下:一方面, 张明说:“谁让他把车停在人行道上, 影响了行人走路, 划他的车是对他的警告, 是正义行为。”说明张明意识到车主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车主影响行人走路、损害了他人利益, 可见张明具有正义感。解释此种行为所寻找的理论依据应为: (1) 正义的基本要求方面: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 勇敢地加以制止。 (2) 为什么要维护正义:人们只有维护正义, 那些邪恶现象才能无处藏身, 才能够更好地驱除自己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 才能勇敢地同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正义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 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另一方面, 小强用实际行动划破车主的车, 这样做就不合适了。面对非正义的行为, 应该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护正义。解释此种行为所要寻找的理论依据应该是维护正义需要我们怎么办? 首先要求人们要维护正义, 必须有同情心。其次, 让人们明白同情心是有正义感的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最后, 人们要真正做到维护正义, 就必须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更好地维护正义。

3.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寻找完理论依据, 就要求学生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正确观点, 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具体做法应该是什么。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 如:正确行为带来什么影响, 不正确行为又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应该怎样做。总之, 在解答时注意语言要精练。

三、要求学生牢记答题注意事项

首先, 学生必须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并且设计一定要合理, 书写要工整;其次, 答题语言通顺, 层次要清晰, 让人读后有朗朗上口之感;最后, 学生要用规范的专业术语答题, 针对题意讲清问题重点。

摘要:中考材料分析题是让学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历次中考中失分极高, 也令一些学生很为难。只有培养学生解决此类题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评析类材料分析题,解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伟文.中考思想品德各题型的解题策略.

[2]刘翠玲.中考思想品德情境分析题解题策略例析[J].中学政史地 (初中适用) , 2013.2.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2

紧抓考点、阐述原理、展开分析、简单结论这是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基本的答题方法,下面就来详细讲一下这四个方法。

1、锁定考点(分析材料,明确观点)

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2、原理阐述(阐述概念)

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

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

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3、展开分析(论述意义,说明对策)

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

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

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

4、简短结论

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

但题目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

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分。

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步骤

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步骤虽然只有两步,一步审题、一步答题,但是,这里面也有一定的技巧,其中审题是重点,因为只有审清题意,从材料中获取拥有的信息,才能正确答题。

第一步,审题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当然也就成了得分的关键。审题事实上考查的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考生需要通过审题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结构和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视。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两个部分。

(1)审材料。

审材料时注意两点:一是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体现出的原理。

(2)审设问。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或是更为具体的知识范围;其次要弄清设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是要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作判断型的说明。

“为什么”包括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原因也就是产生材料中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则要从性质上判断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怎么办”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视情况而定,是从宏观上讲措施还是从微观上讲措施。

第二步,解答

组织答案是对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察。针对不同形式的问法,所作的答案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论做哪一种答案,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论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都要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尽量用教材上的主干知识语句或材料中的相关语句。

二是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总的原则是相关理论+材料分析,千万不要一大段理论知识的罗列堆积。

三是理论表述和材料分析要相匹配。理论和材料的结合要分析得体,避免两张皮。

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向大家讲述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要想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拿到高分就必须让整个审题、答题的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下面就来看看该如何解答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吧。

①认真读题 , 弄清题意 , 明确中心及论点 , 确定论据。

在读题时 , 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 , 必须明确 , 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 , 只有围绕中心答题 , 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 包括政策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②归类对号 , 落实课、节、框。

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 , 然后胸有成竹 , 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③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先归纳题目观点 , 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 , 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 , 理论联系实际 , 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寸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 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 , 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层层剖析。

第四步:联系重大时事。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 , 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 , 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等)。答题不仅要有理 , 而且要有据。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 。 “事实证明” 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第六步:反面论证。在正面论述之后 , 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 , 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 , 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第七步: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多处可以看到在阐述了一个观点后对青年学生(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态既要联系实际 ,又要扣紧题意 , 不要空喊口号。

④答案规范化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3

一、解题技巧

一般来说,材料分析题可以分为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等类型。客观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主观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尽管材料分析题类型多样、设题角度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题目紧扣实际生活,道理尽在书本之中;题目在预料之外,答案在情理之中。

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设问方向、范围。(2)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内容清楚、言简意赅。(3)要利用题中有效信息,紧紧扣住知识点从多角度分析。

二、典例解析

例1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中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属于辨析型材料分析题,注重考查主干知识。解答此题时,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审题,结合材料和设问回归课本,找出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应提倡和发扬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例2

目前,随着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校园里的手机声此起彼伏。课堂上不时响起的手机声干扰了老师的讲课思路、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许多学生用手机查成语解释、英语单词等,把手机变成了“学习的好帮手”。对于上学该不该带手机,某校九(二)班同学议论纷纷,为此该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一个主题。

(2)假如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拟定班会的议程。

(3)以“合理使用手机,让手机助学习一臂之力”为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解析:本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解答本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答题格式,联系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班会主题:正确使用手机,营造课堂氛围;让手机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等。(2)班会议程:主持人讲解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分小组讨论:中学生该不该将手机带进课堂;小组指定学生发言;主持人总结。(3)略。

例3感悟辉煌成就,喜迎六十华诞。

回想2008年,令人难忘,有大悲也有大喜:“悲”!“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喜”!我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共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展望2009年,我们豪情满怀,充满希望与信心,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

为感悟祖国建设成就,迎接国庆60周年,泉州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手抄报活动。下图是其中一位同学设计的,现请你帮她完成相应内容。

(1)请在主题栏内,填写手抄报的主题。

(2)请在“展示成就”栏目列举两例建国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3)请在“分析原因”栏目阐述取得60周年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至少两个方面)

(4)请在“展望未来”栏目畅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报效祖国。

解析:2009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60华诞。回顾建国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本题用主题手抄报形式,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发散思维能力,题型新颖别致,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行动”,综合性较强,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作答时,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审题,明确设问方向、范围。回答第(1)问、第(2)问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回答第(3)问、第(4)问时,要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全方位、多角度作答。

高考政治材料型主观题的解答 篇4

考生在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容易犯以下的毛病:

1.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没有联系背景材料。

材料型的主观题其中一个答题特点,就是要求理论联系材料,切忌原理与背景材料脱节,泛泛而谈,造成材料和课本“两张皮”。

2.审题不明确,答题不到位。

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设问限定、层次含义把握不准,造成答非所问、原理、观点与题意不符等问题。

3.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把不该答的也答上,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试对材料型主观试题的解答方法作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思路和方法一般如下:

一、运用分层阅读法,审清材料内容

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审清材料是解答材料型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否读懂了材料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作答。所以,我们特别要走好这关键性的一步。题目所给的材料有长有短,如果是较长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分层阅读法审题。也就是把一段或几段材料分成若干层次,通过读懂每一个层次的意思来把握材料主旨,以求做到化简为繁,化整为零。

在读题时,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必须明确,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要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包括政策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以以下一道简答题为例。

江泽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认识并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式与任务的要求而向前发展,始终兴旺发达。

请结合材料说明,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材料主要强调了什么观点?

我们可把例题中的材料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第一句)是说,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第二层(第二、三句)讲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进,对它的认识也在前进。第三层(第四句)说明要坚持实践标准。第四层(第五句)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

二、审清设问,明确答题的范围和方向

设问一般只有简单的一两句话,但通过审清楚设问,我们可以在短短的话语中寻找到许多可以帮助我们解题的有效信息。

审设问,一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所要运用的知识范围,即是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的具体知识来回答或是兼而有之。二是要审清答题的方向,即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的哪一面或是三者兼有。三是审设问中是否有其他的特殊要求,如是否要联系国家和个人的实际等。

上例中,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是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答题的方向是“是什么”,即材料体现了何种观点。此外,它要求分析的是材料所折射出来主要观点,而不要面面俱到。

三、设问与材料相结合,寻找题眼

把设问带到材料中,寻找题眼(即关键词),以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主旨。

如上述例题中,我们可以找到下列关键词:“实践”、“源泉”、“不能停滞”、“标准”、“目的”。

四、回归课本,筛选出适当地原理与观点

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然后胸有成竹,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把在审材料与审设问中获取的信息回归书本知识中去,通过分析、比较,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原理与观点。

通过分层阅读和抓关键词,我们可以知道,例题中所要运用的原理是认识论的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中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观点。

五、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这是答案的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

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把材料的具体内容与筛选出来的知识一一对应。

例题: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理对应。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原理相对应。

坚持实践标准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原理相对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原理相对应。

六、组织、修改、完善答案

把打好腹稿的答案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加以修改,查漏补缺,力求完备。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教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如例题的答案如下:

初三政治专题训练材料分析题 篇5

一、初二学生丁某趁王某不在时擅自拆阅了王某的私人信件,并将内容在同学中传播,引起王某的不满和怨恨。王某在上学路上“教训”了丁某,致使丁某重伤。王某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丁某和王某的行为分别侵犯了对方的什么权利?各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结合案例,谈谈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二、以下是一些同学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前存在的缺点:

同学甲:经常逃学、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想辍学。同学乙:偶尔偷同学的物品。

同学丙:欺负甚至殴打低年级或小个子同学。另外,常给生理有缺陷的同学其绰号,偷看同学的信件和日记。

同学丁:见到小偷小偷摸,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通过学习初三思想政治课,这些同学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正了各自的缺点,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有的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你认为初三政治课的哪些知识能帮助以上同学改正缺点呢?请分别指出。

三、初中生丁某,自小父母离异,上中学后与继父一块生活。继父是做买卖的,总认为读书无用,经常带他上酒店,下舞厅,还带他去赌博。在其继父影响下,丁某染上了赌博的坏习惯,时常逃学在外,玩赌博机,成了网吧的常客。学校未对他进行认真教育就将其开除。分析这一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丁某的继父、网吧老板、学校的行为分别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哪些规定?

2、从丁某的行为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四、2002年8月5日,某公司职工黄某和刘某到某商场购物离开时,商场保安人员因怀疑黄某和刘某偷了商场的商品而他们进行了搜身。搜身的结果表明黄、刘二人是清白的。黄某和刘某觉得受到了极大侮辱,在保安人员对他们搜身之后,对保安人员大打出手,将一名保安人员的左臂打断。

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法律知识,对商场的做法和黄某、刘某的行为予以评析。

五、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250亿元左右。某些被假冒

严重的企业,假冒商品占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100%。如今,造假不仅从普通日用品发展到有毒大米,注水猪牛肉、假冒药品等,而且在某些地方从“地下”开始走到“地上”,出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回答:

1、制假售假的泛滥会造成那些危害?

2、请从国家、社会、消费者等方面,说明如何才能有效的直至造假、售假现象的蔓延?

六、初三、一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某校初中学生的流失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所学知识请完成下列内容:

1、为保证调查顺利进行,出发前他们要准备的法律有: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调查的目的是:

3、调查的方法有:

4、经过一天的忙碌,他们得到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请你完成调查报告中“建议”部分。流失人数 10人

流失原因 迷恋网络游戏 家庭生活困难 父母离异

具体人数 7人 1人 2人

各学校领导

和政府部门的建议(提

示:所提建

议要具体、要有针对性)学校领导:

政府部门:

5、调查报告完成后,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向有关问题反映?

七、2002年7月24日,影视明星刘晓庆因涉嫌偷税、漏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一影迷却认为:刘晓庆是大明星,在影视艺术上成就突出,贡献大,不应逮捕她。

请运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对这位影迷的观点进行评析。

八、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新的形势下,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严厉打击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犯罪活动。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1、你认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2、公民应怎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九、【关注修宪】2003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时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修改宪法的工作即将进入人大的法定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进一步了解宪法和宪法修改的有关问题,更好地做好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讨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八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将有利于宪法更好的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1)有人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就不应该修改,这样才能保持其稳定性和权威性。你是怎样认为的?

(2)你认为这次修改宪法将增添哪些主要的内容?

政治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及解法 篇6

一、 简答型

这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一些考点的识记、理解能力。有的题目要求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作答,不需要展开论述;有的题目需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造成理论材料两张皮。考生要做好这种试题,首先要系统、全面地复习考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略;其次,审题也非常重要。通过认真审题,来把握答题的方向和内容,确定答题的范围;通过认真审题来把握好题目的要求,注意题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节。

1. (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41题)(材料略)

(1)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2)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3)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 做好这道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审题,通过认真审题来确定答题的范围和内容。第(1)问是原因类型的题目,界定了《政治生活》模块,行为主体是党和政府,所以答原因先考虑行为主体的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其次再考虑实施“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意义。第(2)问考查模块界定为《文化生活》,体现类型的题目。第(3)问考查模块界定为《生活与哲学》,启示类型或者说是措施类型的题目。(2)(3)两问都考查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做好这两个问都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仅仅回答哲学理论,而忽视了结合材料,就会缺乏说服力,答案就不很完整。

二、 图表型

这种类型的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如何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准确地提取出图表的信息也为考生进一步做好下面的试题做好铺垫。

考生做好图表题,需要运用“比较法”即“两看三比一提炼”。“两看”指一看标题,找准大体方向;二看注释。“三比”即横比、纵比、合比,全方位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从中得出变化和趋势;最后提炼,从图表给定的数据或信息提炼出观点和结论,注意坚持从数据到术语、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从成绩到问题等原则,做到规范表述。在回答说明什么之类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现象背后的实质。在回答影响类的问题,一定是一分为二地看,从两个方面,既要说积极的也要说消极的,这和意义类问题重点答积极的作用不用。提取图表信息时,还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时间及线段的拐点。

2. (2009年上海卷第37题)

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 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两图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 图l、图2所示的经济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3) 2008年9~12月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居民的经济生活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分析 考生在做这道题时读懂图表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读懂材料提取出图表的信息也为做好下面(2)、(3)两个问打下了基础。根据上面介绍的“比较法”,通过看标题和横向、纵向比较,并抓住图中出现明显的拐点,图1反映了我国2004~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保持四年两位数增幅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明显下降。图2反映了从2008年9月至12月,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者下调幅度基本相同,11月27日的下调幅度较大。两图所示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时间上有密切相关性。

三、 评析型

这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往往和一定背景材料联系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和辩证思维能力。考生要做好这类试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对观点做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首先,要肯定题目或观点中有道理的地方,结合所学的考点说明正确的原因;然后,再否定观点中不正确的地方,再结合考点说明错误的原因。有的观点错误说法不止一处,还需要逐一指出并说明原因。有的题目还需要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 (2010年湖南省湘潭市二模第30题,节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 《瞭望》曾发表文章提出;在和平年代,爱国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你是否赞同“消费就是爱国”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 这两道题目都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一定的观点进行辨别、分析的能力。做好这两道题目的关键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第3题,首先要肯定题目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与他本人的阅读史有关;然后再指出题目还有不足之处,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归根结底取决于实践,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第4题,首先要结合消费的反作用,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消费的增长必将刺激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就是爱国”有其合理性。然后再结合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消费要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要发扬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简单地说“消费就是爱国”有其片面性。

四、 开放型

这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比较灵活,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形式多样,考查灵活。做好这种试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重视实践,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 (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一模第25题)

2009年10月,某校高三学生鲁泉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要求,培训班要求他写一篇主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要性”的心得体会。

(1) 请你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格和执政能力的角度,帮鲁泉同学写出该心得体会需要用到的政治生活道理。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鲁泉同学认识到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对整个社会提出的目标,对每个人而言要构建自己的“学习型人生”。培训班结束时。鲁泉同学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写出了“践行学习型人生”的小论文。

(2) 请你写出该小论文的提纲要点。

【参考答案】

(1) 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它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 ①践行学习型人生要不断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践行学习型人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践行学习型人生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践行学习型人生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5. (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政治模拟卷第37题,节选)

通过个别访谈和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哥本哈根会议后,口号“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流行语;不少城市悄然兴起“低碳族”:在生活上注意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号召“大家记录自己的‘减碳日记’,有意识去影响周围人”,从而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3) 请探究“今天你‘低碳’了吗?”口号变为全民行动的哲学依据及其措施。

【参考答案】

(3)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导向作用。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与实践,对人类生活及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亦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能动作用等知识说明,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②措施:加大宣传教育,提升绿色观念,增强减排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上面这两道题主要考察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确定答题的范围和方向。然后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先结合有关的考点回答,再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联系具体的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7

一、用平台展示完善答案:供样板,提能力

政治科的材料分析题主要分为原因类、意义类、评价类、做法类和体现类等5种。每一类试题都有一定的答题套路,让学生掌握每一类型试题的答题模板,对学生拿高分至关重要。利用PPT技术可以把各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展示给学生,并对比分析,从而掌握答题规律。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参考答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答案中分析各类试题的答题套路,比如原因类试题,在答题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要从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方面去考虑,学生掌握了答题规律既可以明确思考的方向,也避免了得分点的遗漏。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自己写出来了的得分点可以放过;那些遗漏的得分点,一定要重点研究,找出遗漏的原因,进行补写。

在与参考答案对比过程中,还要注意让学生领会参考答案里知识与材料是如何融为一体的,让学生明白答案要紧扣设问,契合试题的情境材料,全国新课标试卷材料题就要求考生能综合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把知识和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突破材料题必须掌握的能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完善参考答案,利用手机去搜集类似试题,比较参考答案的异同,或者根据官方的新提法、新观点,让参考答案更完整,更体现时代性。达到知材结合,事理交融,这也是高考的要求。

例题:(2015全国新课标1)38(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答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设问的关键词+教材语言);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教材语言);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时政语言+书本语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材料语言概括)。

这样在多媒体上注明答案的来龙去脉,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提供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思路,效果明显。

二、多媒体变式训练:易操作,显功效

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的东西,举出一个角为例,让他类推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用再教他。从字面上说,孔夫子的“举一反三”本意是“依葫芦画瓢”。后来产生“举一反三”这个人人皆知的成语,则具有从一个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道理的意义。

主观题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举一反三”,变式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变式训练在巩固已学到的解题思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因为变式训练时情景材料没变,学生可以节约读题解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效率,类似的重复训练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教会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让他们在平时训练中灵活运用,是一个授人以渔的好方法。

原来变式训练受制于主观题材料字数多的限制,但多媒体平台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难题。在变式训练中,不仅可以提供变式练习给学生训练,还可以把变式后的试题和答案与原试题和答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例如,下面这道题,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12月15日,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结果公布,18年前因为流氓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改判无罪。对于这个结果,专家认为,认定呼格吉勒图无罪,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实事求是、疑罪从无的法制精神,在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倡导依法治国这样大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坚守法制的精神,本着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精神,依法作出改判,充分体现了人民司法为人民,彰显了司法公正的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应怎样发挥作用,助推法治中国的实现。(12分)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联系的知识,说明司法机关在依法治国体系中的作用?

同一热点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组织答案,可以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迁移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平台当堂批改:印象深,利改正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批改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绝不能忽视批改这一环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办公室埋头批改,负担很重,学生只翻看对与错,对学生影响不深,收效甚微。面对面效果更好,但学生多,每个学生都面对面批改又无法实现。如果借助多媒体平台或者投影仪把它展示出来,当堂批改评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面批面改”的作用。

批改不仅要展示优秀答卷,立标准;还要分析典型病例,找病因。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书写规范、观点和材料结合等角度讨论典型病例,使学生的答题能力不断提高[2]。经过这样的批改,学生在答题方面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批改的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题目,因基础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类型的答卷展示出来,能让闪烁着不同个性的智慧花朵同时绽放。在师生共同讨论、修改时,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利用信息技术评改习题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强烈的表现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非常重视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开始塑造并完善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形象,时时刻刻都想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3]。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将多数学生冥思苦想的答卷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全班同学,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评讲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给试题答案挑错,评分前,他们必须先弄清知识点,自然就会主动去翻教材、找答案,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完善答案的过程可以学习怎样把知识和材料有机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材料题教学的整合为政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找到了突破口,只要我们坚持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善于运用总结做题规律、举一反三变式训练和当堂批改的策略,笔者相信一定可以攻克政治教学路上这个拦路虎。

参考文献

[1]吴作武.加强变式题训练提高政治课实效[C].富阳教研网,http://www.fyjy.net.

[2]陈志红.在“三写”训练中让主观题答案更完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09)(上旬高中).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8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把兴趣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乐于学习。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从而树立自信心,扫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当然,在教学和考试中,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教会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材料、阐述历史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所以,在材料训练中,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二、牢牢掌握书本知识,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说到提高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学生往往会急功近利地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做好材料分析题,熟悉掌握课本内容是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熟悉课文目录,形成基本的历史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有深度的了解。

2、理解章节导语,把握历史梗概

高中章节导语主要是介绍专题主要线索。导语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语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对导语的深入理解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熟读正文,了解来龙去脉,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

正文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4、阅读正文旁的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等,拓展历史思维

这些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5、研究历史地图,形成纵横立体的时空观

“史地不分家”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书本的知识是基础,学好了书本的知识才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材料分析的解题能力,还要具备其他综合知识和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锦上添花”。

1、认真审题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审题是历史材料题获得高分的关键。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不少学生不会审题,特别是考试时总有抵触心理。于是,匆忙看一下,还没理解清题意,就草率答题。结果可想而知。读懂、读透、理解材料,是解答的第一步。因此,认真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只有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准确答题。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针对性强,有助于理性思路,节省时间

学生一看到材料题,往往会马上阅读,其实这样做事倍功半,正确的做法应是先读问题,再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性强,有助于理清思路,进行正确判断。阅读材料时,除了阅读正文、材料的出处、时间以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破折号、省略号。阅读完后根据意思把材料分好层次,对材料有基本的把握。考场如战场,要分秒必争才能有胜算。

3、对材料进行归类和分解

理解材料大意后,对材料里的有效信息要进行概括归纳。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出材料的重点,可以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以便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要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挖掘有效信息,有时材料会给一些迷惑项,要把这些无效信息挑出来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4、关注关键词和关键句

在所给材料的首尾句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内容的简单介绍和高度概括,学生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时间、地点、作者等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带有一些暗示和引导,有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要的信息。

5、答题要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点,寻找其联系之处并归纳整理,切记语言要精准、规范、表述准确

所给材料不管难度有多大,往往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大多数材料所设的问题,往往要求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所以答题一定要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切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通顺,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历史术语,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运用正确的史学观点进行解答。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不要带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要做到客观、平实的描述。

四、总结

培养学生解决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立足于教材,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绝不能一蹴而就。高中历史的材料分析题对学生有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而要达到这种能力要求不能临时抱佛脚,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积累。

摘要:高中历史的材料分析题一向是高中历史题型的“重头戏”,如何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这是学生及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答题能力都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考文综材料分析题练习之我见 篇9

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 答题时审题不清, 答非所问

例如, 在2014年27题中, 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和图片的共同主题, 在2012年26题第 (1) 问中第一步要求用字母表示, 有些学生却把题中的整句话抄了下来, 费时费力不得分。第二步要求回答哪些品质, 有些学生则按照意义类的题进行了回答。 (20问中要求回答这种做法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题目要求是对社会的影响, 有些同学只看到了影响而没有挑选出对社会的。在2012年中考政治试卷中, 联系施杰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理由”, 答非所问。

(二) 答题时不能运用所学知识, 不能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

在2012年28题材料二中, 不能结合“提案”和“采纳”, 将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答成“有关部门的认同”, 第 (1) 问中第二步回答“公民意识、公民道德”等, 不能结合材料, 说得太大但切不中真正的要点, 距离所给材料相差太多, 失分较多。

(三) 答题时使用不规范语言, 较少使用术语

在2014年27题, 考生大多数回答不规范, 2012年26题中第 (1) 问第二步中要求回答哪些品质值得赞赏, 有学生回答“宁可错杀百人, 绝不放过一个”第 (2) 问中要求回答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有学生回答“会让人们认识到骗子很多, 能够打击他们, 让他们受到惩罚”等。28题中回答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时, 回答为“拥护我国法律”。

(四) 答题时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准确解答问题

2012年28题, 回答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时, 只考虑法律层面, 答成“完善我国法律法规, 为我国法律建设做贡献”;在试卷要求“概括......的共同之处”答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进行, 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2年26题第 (2) 问中有些学生把公平的意义照搬过来, 虽然可以得到一些分数, 但没有对题答题, 所以得不到高分或满分。

(五) 卷面混乱, 不能分条列点

有的考生答题时东拉西扯、颠三倒四;有的学生答题时一个逗号逗到完;更有的学生答题时字写得潦草又不整齐, 用词又不当, 涂涂改改, 给阅卷者以不好的印象, 痛失宝贵的好几分。

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知识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 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练习题面要广, 量要适中, 但题型要多, 在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习题时, 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 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 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习惯。

(二)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积极关注国家建设、科技、社会发展中与中学生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而且要注意找到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点, 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 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 重视开放性试题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指导, 首先, 要按照设问要求做到准确回答。其次, 要尽可能把知识点答全, 如果答案较多, 可分出主次与先后, 分明层次;再次, 要尽量避免答题的随意性和口语化, 而使用课本语言或政治术语。

(四) 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与探究

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中, 要多给予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答案的机会, 并要求其把答案和针对的设问进行归纳, 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对学生和盘托出, 否则就会造成部分学生照搬照抄答案而放弃思考的后果。同时, 可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尽可能精炼地回答问题, 从而避免答题重复性语言过多而造成的失分现象。

(五) 重视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答题技巧的培养, 例如, 审题时要细心, 咬文嚼字, 字字推敲, 找全、找准关键词, 努力做到不漏题, 不错题;答题时不留空白, 即有没有把握都要答, 答错也要答, 若有时间, 答的越多越好。答题时要按照试题要求的顺序逐点回答, 可分出 (1) (2) (3) ……等等, 不再一一列举。

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论文 篇10

一、传授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不同于一般的简答题, 并不是学生熟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能“一举突破”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要点在于围绕材料进行解答, 但又必须“有理有据”, 即所说内容一定要和课本相关联。而大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原因就在于不会从材料当中提取出与课本知识相呼应的有效信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展开训练。

1.捕捉材料有效信息

很多学生一看到材料分析题就一脸茫然, 不知从何入手,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无法概括材料所要表达的重点。为此, 笔者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 笔者有意识地引入了图表、文字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例如, 笔者在课堂上就以“2013年某市的经济产业图”为例对学生展开训练, 让他们先审标题, 明确这一材料与“经济产业”有关。然后再看注释, 明确图表每一项内容, 找出一、二、三产业各自所代表的图例。接着引导学生审内容, 对图表进行综合分析, 提取有效信息, 概括出该市的产业结构, 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不再对图表材料心生畏惧, 反而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2.规范答题模式和方法

事实上, 不同题型的材料分析题会有一些常见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 笔者也会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例如对于材料设问为“上述材料说明 (反映) 了什么?”的题目, 笔者不仅要让学生说出材料本身反映了什么, 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其进入深入挖掘。例如, 材料反映了某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资源环境破坏得十分厉害, 学生就不能只回答表象, 还要说出对该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再比如有关“建议类”的题目, 即根据材料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这类题目笔者引导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要有针对性, 二要多角度提建议。例如, 根据材料为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对这类题, 学生就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国家、个人等诸多角度审视材料提出合理建议。类似“认识类”的题目, 笔者鼓励学生不仅要表明观点, 还要说明原因和启示。学生只有掌握类似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答题的时候才不会毫无头绪。

二、培养分析能力

笔者深刻地意识到, 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材料类型多种多样, 内涵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学生从根本上缺乏材料分析能力, 既无法对材料进行概括, 也无法提取出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因此, 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材料分析能力。为此笔者在班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设新闻时事课

笔者在合理安排课时的前提下, 每节课抽出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近期发生的“大事件”, 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看完新闻以后, 让学生结合课本发表自己的感想, 笔者从旁引导。例如播放了某品牌奶粉不合格的新闻, 笔者就引导学生根据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对该新闻进行点评。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市场经济盲目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等经济生活内容, 以及政府职能、和谐社会构建等政治生活内容对该新闻进行点评。

2.开辟“时事论坛”

“时事论坛”的内容基本和新闻时事课相同, 区别在于“时事论坛”完全由学生去组织和开展, 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学生在课后围绕最近所学的知识收集资料, 与班上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 然后每个学生都做一份交流的记录报告上交给老师。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 可以让学生围绕“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国家颁布了哪些政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问题, 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最终完成交流记录报告。除此之外, 学生还对“中美关系”“中日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众多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并且得出了相当丰富的感想和评价。通过这些活动, 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地理读图材料情景题分析 篇11

材料情景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提供,也可由地理图像构成。

一、 材料情景题的特点

1. 测评的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这种题型一般设问的角度新颖、内容广泛,设问内容既可包括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和地理名称等感性知识,又可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从自然到人文,从国内到国外,从远古到未来,既能测评学生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测评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试题多以提供地理信息资料、设置解题情景,常常以地图、图表、示意图为切入点,以读图分析为主要线索,对考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按试题要求做出解答。设问的形式包括叙述、说明、解释、对比、推论、分析、应用、评价、预测等等。答题的形式也有:填充、填表、连线、选择、绘图、判断等多种形式,并且向小型、系列、分层发展,要求考生逐一解答,既引导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避免考生漫无边际胡猜乱答。有的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测评在现代教育测评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跨学科综合题的运用,使这一题型更是生动。

二、 材料情景题的举样分析

例1(2008年山东文综卷,5~6题)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

C. 山地荒漠带D. 山地冰雪带

(2)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 降水B. 下渗

C. 蒸发D. 地表径流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图为设题的背景,考查自然带谱、水循环等知识点。

(1) 四座山中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分界线,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排除C;黄河北、东、西三座山均处于温带,可排除A;山地冰雪带在此区域属季节性自然带,如秦岭夏季就不可能有。

(2) 根据表述黄土塬是受河流侵蚀较小的黄土地貌类型,因此,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最弱。

答案:(1) B(2) D

例2(2008年全国Ⅰ卷,第36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以特定区域图为设题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全面。

(1) 从经纬网看,易知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它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为盆地。

(2) 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 水流流速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上中游的来沙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地势平坦等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G河位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M点以上多是盆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易于泥沙的沉积,因此到达下游的泥沙较少;M点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所以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答案:(1) 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 北、东、南 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为盆地。

(2)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内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容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流速大。

②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3(2008年四川文综卷,第3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如图)

(1) 分析第一幅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 依据资料和图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析: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展的“流域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以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兴建为龙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目的在于解决大批失业工人就业和减少区域常发生的洪涝灾害,1933年5月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局(TVA),负责建筑水坝和电站,发展流域内田纳西、北卡罗来西、肯塔基、弗吉尼亚、密西西比、乔治亚和亚拉巴马七个州的经济和福利事业。通过投资、特殊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到1944年9月,沿河建立起主坝和许多其他工程,给军需工业、制铝工业以及橡树岭原子弹生产提供了所需电力,使300万英亩农田得以免受水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整个流域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九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利用来源于新课标必修三的课本内容,如果学过则很简单。没学过则主要考查读图、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好材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如第(2)题结合第一幅图引起环境问题的现象已给出,只需进一步答出后果即可。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思想品德图表题的分析与解答 篇12

一、图表题的内容与类别

图表题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 很难全部涵盖或依次罗列。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展现的知识, 参照近些年全国各地中考的试题, 往往在经济成就 (国家或某省市国内生产总值逐年递增等) 、人口资源环境 (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序对比等) 、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等) 、科技发展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对比等) 等方面的考查最为普遍。图表题的类别形式多样, 最常见的有柱形图、扇形统计图、表格比对、宣传板报等。

二、图表题的解答对策

1. 增强提取信息的技巧, 做到“求真”

所谓“求真”, 即不要被虚假的“伪信息”所蒙蔽, 正确提取图表所传达或统计的信息。面对不同的图表题, 我们应了解并掌握其呈现信息的特点, 不断增强提取信息的技巧, 为正确有效的答题铺垫基础。如:柱状图往往呈现出“比例比较”的特点, 注意对比项目就是提取信息的技巧。表格则呈现出“分类比较”的特点, 在做题时要注意横纵向的信息提取, 纵向注意分析项目及其关系的变化, 横向注意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 还应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论拿出来进行综合比较。请见下表:

2011年12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不同区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如下表所示。材料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我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D.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解析:这道选择题看似简单, 实则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几项题肢看似都有道理, 实则是布置的“温柔陷阱”。关键是要会读表格, 从纵向来看, 表明的是各个不同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比例;从横向来看, 表明的是各个不同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比例的对比。通过分析和揣摩, 会发现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差距, 正是反映了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A、C、D选项尽管本身的观点正确, 但与表格所表明的信息没有直接的关联, 故不选。由此可见, 在做图表题时, 正确提取图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比较是何等的重要。

答案:B

2. 全面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 做到“求全”

所谓“求全”, 即对图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力争信息点无疏漏。因此, 解图表题时, 要仔细、完整地观察图表内容, 做好“三读”:横读、纵读、整体读。既要读图表数据, 还要读标题、注解和标识, 包括一些说明性文字。中考题中往往通过列举一些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区的大量具体数据, 让考生对照具体数据明晰问题或总结规律、发现趋势, 探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找出解决图表反映的问题的方法等。

【例2:2012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 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请你结合我省实际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反映出2011年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解答此道反映数量关系的柱状图, 要特别注意全面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 包括年份、财政收入总额、数据比较等项目。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2011年和2010年安徽省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均有明显地提高, 增长率也呈上升趋势, 各项数据逐级递增。再结合所学知识, 追根溯源, 从经济、政治、科技等角度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上图反映出2011年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速度较快, 经济实力增强等。原因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 党的正确领导, 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3. 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寻找道理或规律, 做到“求变”

所谓“求变”, 即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的比较、鉴别, 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寻找数据背后隐藏的道理或规律。这就要求考生注意数据的“变”与“不变”, 以及变化的幅度和变化的起伏, 然后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对接。

【例3: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在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 某化工行业老板金水 (化名) 积极投资影视文化产业。

(1) 发展影视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文化建设?

(2) 比较表中数据, 你觉得投资影视文化产业有哪些现实意义?

解析:此题将“化工业”与“影视文化业”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明显, 从占总污染比重来看, 化工业污染较重, 而影视文化业微乎其微, 反映其保护环境的功能;从占总能耗比重来看, 化工业能耗较大, 而影视文化业能耗较小, 反映其节约资源的功能;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影视文化业贡献较大, 比重数据从小陡然变大, 从急剧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 精神文明。 (2) 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捕捉图表题中凸显的反差大的数据信号, 做到“求异”

所谓“求异”, 即注重图表中一些突出、反差大的数据、信号、标识进行分析, 找准切入口, 抓住其主要特征。这就要求考生研读好图表,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4:2012年山东省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近年来, 某些地方相继发生路人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告的事件,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某校八年级 (2) 班学生为此开展了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主题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拟听证会。

【透视现象】

(1) 听证会上, 该班同学展示了所搜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图 (如下图) 。请问该图数据反映了什么?

【服务社会】

(2) 结合上图所反映的现象, 说说我们应怎样服务社会?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饼状图中最突出的部分, 就是在图中占据最大部分和最小部分比例的区域。做题时考生无须对数据逐一分析, 关键在于能全面分析, 把握重点。“应该扶老人”的占65.1%, 反映出当前社会的主流 (指出多数人是关爱他人、乐于奉献、有道德责任感的) , “不该扶”的占8%, 反映出社会上还存在着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或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如果注意到这些因素, 再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 图中“应该扶老人”的占65.1%, 反映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是当前社会道德风尚的主流;图中数据表明仍有一定数量的民众认为“不应该扶老人”或“视情况而定”, 反映了当前社会仍有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或社会责任感缺失) ,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素质。 (2) 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5.揭示图表题现象背后的本质, 做到“求活”

所谓“求活”, 即克服回答问题的简单化倾向, 不能仅仅局限于图表所反映的现象或事实, 而应以此为基础从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作进一步提炼。基本方法是既要把握显性信息, 又要把握隐性信息, 把握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现象背后的东西。针对图表提供的现象或事实, 结合教材观念、理论提出“三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例5: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绿色新行动】

保护环境, 落实行动, 请先完成下列宣传栏内容。

解析:“PM2.5”作为一个新鲜事物, 2012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考生未必熟悉, 故图表首先在左侧作一个基本简介, 为右侧答题埋下伏笔。在“新政策”板块, 呈现我国将对“PM2.5”实施监测的政策规定, 紧接着问题的解答需要解读好图表材料, 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概括, 深入本质灵活作答。“新行动”板块则从先前的“是什么”的问题落脚到“怎么做”的问题, 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上一篇: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下一篇:面神经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