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师范学校

2024-05-09

中等师范学校(精选11篇)

中等师范学校 篇1

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国民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教育制度形态开始出现分支,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而其他学生则进入职业高中、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为就业做准备。

中等师范学校是中等专科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或初等教育的教育者。这些教育者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指适龄的青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可见教育者的质量关乎重大,故中等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机构肩负着重要使命。然现实难如人意,中等师范学校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困境重重,现仅以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一“请教”与“请学”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的教学应该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了相当时间后还想不通的,然后再启发他;学生思考而有所领会,想说而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时,才去开导他。多美妙的教学画卷,学生自学,认真思考,实在无能为力再请教老师;孔子也提到过学习应该“不耻下问”,这中间无不包含了教学中学生向老师请教的场景。教学本该如此,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在自己选择、消化、吸收知识,学生也能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时代需要学习能力强的人,更何况师范生毕业后要为人师,就更需要自学与请教的能力。

与理想的教学背道而驰,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请学”的现象,简而言之即教师请学生学习。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自学,找到知识的重难点,不懂的先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和同学讨论,最后再请教老师。这是老师理想的教学,但事实上一堂课结束后少有学生自学,至于找到知识的重难点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的屈指可数。由此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都不得不转变教学方法:从启发式教学变为灌输式教学,即从学生向老师请教变成老师请学生学。任何一种现象都会引起或造成另一种或另一些现象,并且他本身也是由另一种或另一些现象引起或造成的。老师的灌输式教学和学生的不请教互为因果。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有以上表现是因为学生确定就算他们不自学、不查资料、不向老师请教,老师也会告诉他们知识点和重点是哪些,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此循环,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作为老师,针对自身,应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应对新的教学方法浅尝辄止,因为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绝非几堂课就能效果显著,毕竟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学生的惰性、依赖性,老师应帮助他们纠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积习难改”,但只要老师坚持让学生自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必定不会再一味地等待老师“请学”。

二“学生”与“考生”

学生应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应该好学、应该会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但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考试制度,已经把学生转变成考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做笔记而非听老师的讲解,问其原因,考试的答案多半在笔记里。因此,更有甚者,上课基本不听讲,在他们看来考试前借同学的笔记背一下就足以应付考试。不管是抄笔记还是背笔记,都只有一个目的——应付考试。考试只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却被学生们甚至部分老师理解为教育的目的,因为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讲重点,即会考试的部分,这样难免把本来成体系的知识系统弄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的误解,让他们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变成“考生”的另一表现就是学生们善于解决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如上面提到的抄笔记就是为解决问题做储备,如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定位找出答案。但令人吃惊的是,笔者曾在黑板上板书一次很明显是错误的内容,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接受。曾经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随意提问,全部沉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思考过。不思考,哪来问题?提不出新问题,哪来创新?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残留影响,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考试只是手段绝非目的,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同时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切不可课堂上只讲考点。另一方面,改变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淡化考试的影响。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如若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

三考试作弊

上文提到,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但在很多中专学校考试成了一种形式,在中等师范学校亦是如此。分析作弊的动机就是为了分数,完全不会的想要有个及格分,以便能顺利毕业;会一部分的想要高一点的分数,以便拿到各种奖励。而作弊之风如此盛行,与学校的考风考纪关系甚大,而学校的考风考纪又与考试程序和各位监考老师的监考态度有关,多半监考老师都会在考试过程中睁只眼闭只眼,放任学生作弊。访谈中,监考老师透露出原因:学校的风气就是这样,大家都一样比较好,没必要独树一帜招惹麻烦;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让学生都交白卷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管考试有自身的弊端,但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考试的作用不可小窥,一方面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为后续教学过程的改进提供参考资料。若纵容考试作弊,不仅不能督促学生在平时好好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反而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平时不学,考试作弊,其后果就是,也许学生能顺利毕业,但没有任何真才实学,中专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是要教书育人的,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中专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是要为人师表的,自己曾经作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求学生,如何为人师表?不仅如此,作为平时教学效果的反馈,考试作弊得到的信息都是虚假的,这些无效的信息对老师后续教学不仅不能带来有效的帮助,甚至会起反作用。学生成绩单上的高分数不仅会让学生沾沾自喜,平时不学,考试作弊,也容易让老师产生自满情绪,从而不对教学进行反思,没有反思就以难进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没有改进就难以将学生引入好的学习氛围中。如此恶性循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针对种种原因导致的考试作弊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努力:端正考风考纪,考试不作弊是每个学生和监考教师必须坚守的原则,不容触犯。一方面,老师要收起那颗“仁爱”的心,在考试面前,对学生仁就是纵容学生作弊,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相反,对学生严却是在帮助学生,或许诚如老师们反映的那样,学生一道题都不会做,这的确会伤害学生们的自尊,但学生们是有自尊的,偶尔伤一下反而能促进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维护自尊;再者,作为中专师范生的学生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考试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应该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理解考试的神圣及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作弊的弊端,自觉遵守考试制度。

综上所述,中等师范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但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中等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师应警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以此促进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未来教育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论语·孟子精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34、25

[2]天津市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146

中等师范学校足球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2

一、提高中师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样在高中体育足球训练中教师应当充分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训练。首先,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体育运动, 进球时的画面往往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兴奋和激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多观看几场足球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进球时的激动和兴奋感,提高对足球的喜爱。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足球知识和足球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足球,理解足球,从而对足球这一项运动产生兴趣,进而为日后的足球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如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转变传统的枯燥体育训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始终保持对足球训练的饱满热情。

二、创新中师足球教学理念

在我国,足球的历史悠久而且长远,国民对足球的兴趣十分浓厚。但为何我国足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中师学生对足球虽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但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运动,水平参齐不齐,缺乏专业的足球技能培训和具体的足球战术,团体的合作能力较差,配合程度不高等因素,是造成中师学生体质普遍较差,足球运动水平不高的原因。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教师应创新足球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为目标。创新足球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技术,对学生的技能及时提出建议。要改变足球体育的课程现状,课程的随意性,学生的态度消极、散漫、没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足球的教学质量,必须解决。教师需要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完成计划,让课程气氛严肃起来,若没有完成计划,需要受罚。如,在足球场设置障碍物,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带球掠过并将球踢进龙门,每人有3次机会,分小组进行,若3次都没有将球踢进龙门或者带球时出现纰漏,则需要受到惩罚。同时,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提出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对于某一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教师若能及时对学生进行一番评价,除了能帮学生了解自己的动作规范程度,还能改进、巩固学生的足球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帮学生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重视足球运动,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教师便为学生制定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教师便在训練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克服恐惧,战胜困难。在足球运动中,必须要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这样学习才有动力,足球技术水平才能进步。

三、制定合理的足球训练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它能够促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在进行中师体育足球训练之前,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计划的制定应当满足一下几个要求:首先制定的足球训练计划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使足球训练不与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冲突,同时又能保障训练时间足够充足达到提高学生足球水平的目的。其次,制定的计划应当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求,由于不同学生在足球训练上的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如对力量不够的学生加强其力量方面的锻炼,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重点训练其基本的足球技能等等,做到训练能够全方面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薄弱点。最后,训练计划应当能够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足球的训练不应当仅仅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锻炼学生的身体为目的,而应当与本学期的体育足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正正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能,提高学生对足球的认知。

四、提高中师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师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提升足球训练有效性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往往都是以跑步、压腿、做伸展运动为主,整个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倦怠、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枯燥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愉悦的环境中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接棒短跑”的形式代替以往的跑步训练,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形式进行接棒跑步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耐力;再如,以“躲避碰触”的形式来让学生在一定区域距离内躲避区域范围外的另一个学生的碰触来训练学生的身体的灵活度以及反应能力等等。

五、改革中师足球教学方法

中等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思考 篇3

新时代下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不仅要知识渊博、学问深厚、有理想、有道德,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自我更新。但目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教师整体待遇不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问题,毕业生素质和能力达不到社会要求。中等师范学校作为教师队伍培养的力量之一,现阶段招生工作却陷入了困境,为了扩招学校大大降低了招生分数,很多文化不达标的学生也被统统招入学校;同时,生源质量的下降也对教师队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这一问题也在不断地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

二、中等师范生源质量下降成因

1. 现行招生制度影响生源质量

受“先本后专”招生政策的影响,中等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质量本就相对较低,而有些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进行大规模扩招,对学生文化课分数的要求也逐年降低,甚至有些学校对学生入学的文化成绩完全没有要求,直接造成低分段学生比例剧增,生源质量下降。低质量生源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后能否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着实令人担忧。

2. 就业前景不明阻碍了优质生源的吸引

中等师范学校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将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在学校特色发展、教学管理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仅通过盲目降低分数进行招生,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当地发展要求,就业困难,学生根本看不到就业前景,所以不愿选择该类学校,吸引优质的学生报考更是难上加难。

3. 部分学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学校师资力量的配置状况是学生与其家长在择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力量雄厚配置合理,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反之则亦然。而当前我国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一方面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比例失调,自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极为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现象也是造成生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中等师范生源质量的路径

1. 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科学配置专业

中等师范学校应提高办学特色,结合地方发展要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以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合理设置专业,科学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相关工作,避免专业同质化及人才培养过剩或短缺。同时,应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实现综合性发展的同时又要凸显专业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 强化学校师资配置

各大院校在积极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努力强化学校的师资配置,结合学校的相关专业设置,形成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梯队,老、中、青教师相结合,以老带小确保师资力量的连续性。同时,应积极组织教师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3. 开展全方位的招生宣传工作

学校要重视招生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全方位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招生工作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各个部门要联合招生工作办以整体形象吸引优质生源;打破时间限制,在整个学生培养工作中时刻进行招生工作;突破地域限制,各地区的招生均衡进行。

4.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科学设置专业,以正确的就业导向促进招生工作和学生就业工作的合理对接。根据学生基础分层次展开教学,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趋势明显,笔者针对生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配置、招生工作、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源质量提高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对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摘要:文章从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出发,从招生制度、就业前景、学校师资水平三方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提高路径,以期能为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等师范,生源质量下降,原因,提高路径

参考文献

[1]高伟.包头师范学院幼师生源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中等师范学校 篇4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

数线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的规定,更好地贯彻教育部“阳光工程”的要求,规范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名称: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文名称:Hunan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第三条 办学类型: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第四条 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语文教育、旅游管理、现代教育技术8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11个省招生。第五条 办学层次:专科。(国标代码:14468,省内院校代码:4703)第六条 办学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人民路2666号。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七条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研究制定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八条 招生就业处是学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学校的日常招生工作事务,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教育部及有关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工作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执行学校有关招生规定和实施办法。

2、制定本校招生章程和招生方案。

3、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4、根据国家核准的招生计划及有关规定,编制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考生,并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5、完成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及其它有关省(市、自治区)招生部门安排的有关招生方面的工作。

6、协助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7、上报有关招生数据。

8、做好招生工作总结。第三章 招生条件第九条 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知》和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招生工作通知》的规定执行。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十条 招生就业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学科发展和社会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招生计划,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校长审定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第十一条 招生就业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第十二条 招生就业处将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生源计划按要求及时寄送有关省(市、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办公室,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十三条 依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知》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第十四条 招生对象:参加高考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学校执行湖南省关于应、往届生的招生政策。艺术类各招生专业成绩认可省专业联考成绩,无其他限制。第十五条 外语语种:英语教育专业要求应试外语语种为英语。第十六条 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师范教育类考生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四肢健全,无残疾,男生身高在1.60米以上,女生身高在1.50米以上。第十七条 执行湖南省考试院有关录取规则,学校依据省教育考试院确定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录取。第十八条 学校按志愿先后、分数高低依次录取。第十九条 专业安排按考生志愿先后、分数高低排序。若所报专业已满,又不服从调剂的,则做退档处理。第二十条 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应获得省艺术类专业联考成绩合格证。凡获得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证的考生,在符合省招生主管部门录取要求的前提下,我校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高考文化分+联考专业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结合专业志愿择优录取。第二十一条 各专业录取不限男女比例。第二十二条 录取模式实行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第二十三条 录取结果通过我校的招生信息网公布,并用特快专递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第二十四条 学校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招生监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招生监察工作。第六章 招生工作纪律第二十五条 招生录取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六不准”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招生录取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保密制度,严格保守招生工作秘密。第七章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其 他第二十七条 收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标准按物价部门审定标准执行。各项收费标准见《招生简章》或《入学须知》。第二十八条 奖助贷政策: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资助金和校内奖学金,除此之外,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建立了以奖、贷、助等方式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帮困工作体系。第二十九条 学生各科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全日制专科毕业证。学生通过有关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后,可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第三十条 新生入校后可以同时就读我校组织的各类短线自考本科,成绩合格,毕业时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第三十一条 学校专业介绍、招生计划等详细信息见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学校网站。第三十二条 学校网址:

http://;招生就业处网址:在学校网站http://首页点击招生就业链接即可;招生办公室信箱:hnszzjb@163.com;招生咨询电话:0736-7272844。邮编:415000。第八章 附 则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依据。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的,则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学校

招生就业处。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中等师范学校 篇5

一、中师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较之以前有所创造,有所提高。为了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政治学科应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是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二是有对政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解读、判断和运用的能力;三是有政治思维的能力;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特别强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在政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政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中师政治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不断进行实践活动。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3.中师思想政治课特点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历来处于各课程的前沿,与时俱进是政治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分析客观现实,得出科学结论,指导和规范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必须在"新"字上下工夫,探究式教学注重这一过程,尊重科学的学习规律,一方面能较恰当将"新"的时事融入教学过程,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来解释、判断现实社会所出现的问题、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从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中师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更新教学观念,营造探究氛围

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中师政治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硬性说教、硬性灌输、打官腔等,“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这种做法严重忽视了中师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剔除那种简单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思想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教师是探究活动的激发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同时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量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3.合作学习交流,主动探究问题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已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4.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思想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量。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三、中师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创设探究情境应具有实效性

适当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探究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探究情境的实效性。通过具有实效性的探究情境,能引导学生認识社会、融入社会,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打下基础。一些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缺乏实效性,使探究流于形式。

2.探究内容应具有生成性

中师思想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探究内容的生成性。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灵活处理生成性教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同时通过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课堂,活跃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是探究式学习中很多教师预设太浓,生成不足,注重探究活动的程式化,不注重自主生成的问题,使探究学习缺乏活力。

3.探究过程应体现互助性

中等师范学校普通话现状调查 篇6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当代中等师范生更是义不容辞。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中等师范生首先要学好普通话, 因为他们既是今天普通话的学习者, 同时也是未来普通话的传授者。了解当今中等师范生的普通话现状, 可以使推普工作更具针对性,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中等师范生普通话现状, 该研究者们于2013年4月对崇仁师范学校的师范类学生进行了一次推广普通话的抽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73份, 回收率87.3%。调查对象是崇仁师范师范类一、二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不记名方式, 以尽可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2 调查内容

2.1 推广普通话

(1) 您知道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回答“知道”的274人, 占31.4%;回答“不知道”的599人, 占68.6%。

(2) 您知道《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吗?回答“知道”的231人, 占26.5%;回答“不知道”的642人, 占73.5%。

(3) 您认为推广普通话困难吗?回答“不难”的377人, 占43.2%;回答“一般”的303人, 占34.7%;回答“很难”的161人, 占18.4%;回答“不清楚”的32人, 占3.7%。

(4) 随着“推普”的进行, 您认为普通话会代替方言吗?回答“不会”的827人, 占94.7%;回答“也许会”的43人, 占4.9%;回答“绝对会”的3人, 占0.3%。

(5) 谈谈您对“推普”的看法?回答“无所谓”的116人, 占13.3%;回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576人, 占66.0%;回答“迫切需要”的181人, 占20.7%。

(6) 觉得以下措施哪些方面有助于您说好普通话?回答“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的642人, 占73.5%;回答“推行奖励措施”的155人, 占17.8%?;回答“制定政策严格要求”的76人, 占8.7%。

2.2 使用普通话

(1) 您在学习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621人, 占71.1%;回答“不是”的252人, 占28.9%。

(2) 您在和同学闲聊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494人, 占56.6%;回答“不是”的379人, 占43.4%。

(3) 您认为同学普通话说得怎么样?回答“很好”的162人, 占18.6%;回答“好”的193人, 占22.1%;回答“一般”的420人, 占48.1%;回答“有待提高”的98人, 占11.2%。

(4) 在正常情况下您会用什么话与老乡交谈?回答“家乡话”的547人, 占62.7%;回答“普通话”的53人, 占6.0%;回答“家乡话为主”的132人, 占15.1%;回答“普通话为主”的141人, 占16.2%。

(5) 不知道对方是哪里人, 在正常情况下您会先用什么话与他交谈?回答“家乡话”的39人, 占4.5%;回答“普通话”的834人, 占95.5%。

(6) 别人对您讲普通话时, 您的感觉是什么?回答“很自然”的854人, 占97.8%;回答“不习惯”的19人, 占2.2%。

(7) 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回答“普通话”的281人, 占32.2%;回答“赣方言”的592人, 占67.8%;回答“其他方言”的0人, 占0%。

(8) 进入崇仁师范后, 您普通话的使用率属于哪一种情况?回答“增多”的571人, 占65.4%;回答“减少”的0人, 占0%;回答“没变化”的302人, 占34.6%。

(9) 进入崇仁师范前的求学阶段, 您的老师以普通话授课的情况如何?回答“很好”的43人, 占4.9%;回答“好”的251人, 占28.8%;回答“一般”的488人, 占55.9%;回答“有待提高”的91人10.4%。

2.3 学习普通话

(1)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普通话?回答“没花时间”的529人, 占60.6%;回答“2h以内”的285人, 占32.6%;回答“2h以上”的59人, 占6.8%。

(2)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困难吗?回答“困难”的194人, 占22.2%;回答“一般”的552人, 占63.2%;回答“简单”的127人, 占14.5%。

(3)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系吗?回答“有”的757人, 占86.7%;回答“一般”的90人, 占10.3%;回答“无关”的26人, 占3.0%。

(4) 您为什么学习普通话?回答“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503人, 占57.6%;回答“便于工作和生活”的314人, 占36.0%;回答“其他”的56人, 占6.4%。

(5) 如果申请普通话等级证书不用考普通话, 您还学习普通话吗?回答“学习”的547人, 占62.7%;回答“不学习”的326人, 占37.3%。

(6) 您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回答“课堂教学”的126人, 占14.4%;回答“开展活动”的43人, 占4.9%;回答“日常生活”的393人, 占45.0%;回答“自学”的311人, 占35.6%。

3 分析

3.1 推广普通话

(1) 知道“推普周”和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比例都比较低, 说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方面不够, 影响不大。学生如此, 其他人更不用说, 了解的人只会更少。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人加入到推广和学习普通话的行列中来。

(2) 绝大多数人认为推广普通话不会导致普通话代替方言, 方言不会消亡;认为推广普通话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比例比较高;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有助于说好普通话。这些都说明推广普通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推广普通话是时代要求, 是大势所趋。

3.2 使用普通话

(1) 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比较高, 在闲聊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要低一些, 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使用普通话。说明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如果提倡闲聊时也使用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会更好。

(2) 与老乡交流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家乡话比例都居高不下, 说明绝大多数人推广普通话的观念有待改变, 很多人觉得普通话还是学习时或者与陌生人交谈时使用更恰当, 平时就没多大必要使用了。

3.3 学习普通话

(1) 学习普通话的功利性比较强, 每天都花时间学习普通话的人比较少, 也就是说, 不考试, 不拿证书, 大多数人不会投入较多时间去学习普通话。

(2) 认为普通话和工作、生活有关的人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说明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日常生活”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 说明较多人意识到平时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要加强中等师范生的推普意识;除了要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外, 要培养学生平时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要改变中等师范生学普通话的出于功利的心理。要让中等师范生学好普通话, 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柳英.高校普及普通话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 2002 (6) :13-1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工作心得 篇7

关键词:教师,启发,爱心,榜样

韩愈在《师说》中曾经说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而教师不但要“通其业”, 还要“成就其道德”, 也就是说, 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特别是师范学校的教师。教师热诚的期待和真诚的爱, 是学生上进的力量, 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也是许多优秀教师成功的教育经验。一个孩子从出生时起, 就在父母关怀照顾下成长。入学后, 学生常常会把与父母交往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迁移到教师身上, 想要教师的爱, 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理解。为了获得教师的赞扬和尊重而努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即使是后进生也很想成为老师心目中所喜爱的孩子。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是合理的、正常的,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1 背景介绍

学校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包括不乱丢垃圾、不乱踩草坪、不浪费粮食、文明用语等, 创建和谐校园,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 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展开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学校在各教学楼安排了执勤人员检查并进行班级评比。

2 事件回顾

作为年轻老师, 好胜心强, 为了在评比中拿到好的成绩, 决定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时间定在一个晚自习, 全班同学都坐得很直, 等着听我要说什么, 除了一个人, 刘××, 她趴在桌上, 眼睛盯着桌上的一摞书发呆。当我讲到“……作为一名准老师, 行为要文明, 穿着要得体, 不要化妆……”就听到一声很不屑的声音, 循声而去, 正是刘××发出的。这让我难以忍受。班会后, 我把电话打到了她的家里, 把她在学校迟到、上课睡觉、偷同学的东西等事情一一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要她向我道歉, 她拒绝了, 而且开始旷早操和旷课了。我把她狠狠地训了一顿, 并告诉她要让她请家长。她激动了起来, 我们俩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后来, 她最好的朋友告诉我, 她从小爸妈离异, 妈妈一个人艰辛地抚养她, 而她妈妈去年也发生车祸, 经过治疗, 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 到现在还坐在轮椅上, 她不想让她妈妈操心和失望。听了她家的情况, 我愤怒的心顿时酸楚起来, 她也有懂事的一面, 突然发现她并不是如我想象的那样的学生。而且我是多么的不称职, 我对她的了解那么少。于是, 当她再一次来到我面前, 我心平气和地和她谈了起来, 而她也坦诚地向我承认了错误, 并且说出了她的观点“作为老师, 应该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淡妆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更有精神和气质, 自己也更有自信, 学生会更喜欢美丽和自信的老师……”我很吃惊, 她有动脑筋且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我让她在后面的班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得到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之后, 她和我亲近了起来, 在课堂上也变得听话、认真多了, 成绩也逐渐地提升上来。参加活动拿到好几项奖项, 今年拿到了励志奖学金。每次她见到我, 都能亲切地叫我一声“老师”。

3 问题分析

现代教育理念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 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目标。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 更应该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那么, 怎样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呢?

(1)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案例中刘××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可取的, 很多教师都会大发其火, 无条件将她训斥一通或者把她家长叫来批评、责骂一顿, 也让其他学生都陪坐在那里挨训, 教师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 以致于不能完成工作任务,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 一到上课, 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 换作笑脸面对学生。”在这件事情中我未很好能稳定自己的情绪, 虽有控制, 但效果不好, 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也让学生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不沉稳的气质, 对他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2) 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 如果教师把握不住, 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在这件事的处理中, 刚开始我用我的“烈火”把学生烧焦, 好在后来及时更正了态度, 有时候沉住气“不急不燥”地慢慢来也不失为上策。关键是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真心愿意改正, 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热打铁, 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师生之间更加理解和信任。

(3) 教师要有“爱”。热爱学生, 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这种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是任何一种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那些乐于奉献于教育事业并取得卓越成就, 被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都热爱学生并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爱护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德才兼备, 堪为人师表。

4 反思感悟

在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上, 如果不是非立即处理不可的事, 就不要急于求成地去处理, 而是先放一放, 缓一缓, 让师生双方消消气, 待心平气和后在作处理。在“气头上”和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处理问题, 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气头上处理问题, 免不了会使用过激的言辞, 甚至会采用粗暴的行为, 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相反还会激化矛盾;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处理问题, 讲究处理技巧, 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辩解, 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 才会在行为上不失教师身份, 使当事人容易接受和认同。对学生来说, 放一放, 冷一冷, 能避免因一时感情冲动而做出无视师长的行为, 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和自我反省的机会。学生通过重新认识, 自我反省, 获得了正确认识, 就会主动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有利于解决问题、解开疙瘩。

教育是一项细致敏感的工作, 我们应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但是,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 爱工作、爱学生。有爱才有教育, 因为有爱教育才崇高, 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如此, 做出好的示范榜样。

参考文献

[1]古银华.如何做好中职幼师专业班主任[J].考试周刊, 2011 (39) .

[2]徐孟阳.浅谈教师个人素质[J].学周刊, 2011 (6) .

中等师范学校 篇8

声乐方面:由于师范学校教师的不重视, 学生对声乐教育存有一些误解。很多学生认为声乐就是唱歌, 只要没有太大的身体缺陷就可以唱好歌, 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诚然, 有一些人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 天生的嗓子可以使他们一张口就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即便这样的人要想唱得专业和正确, 同样需要系统的学习, 只是由于条件的优越会使他们学习起来比别人容易一些, 但绝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学习声乐。

器乐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 师范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接触或学习各类乐器的机会, 这使得他们对本来充满情趣的音乐没有丝毫兴趣。同时, 学校里的琴房也很少有人“光顾”, 仅有的几台钢琴也由于长时间的不使用或不正确的使用而变了音准和音色。

欣赏方面: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 对丰富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师范学校除了正常的音乐课之外, 几乎没有为学生开设过音乐欣赏课,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 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此方面的投资几乎为零。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特的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其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可师范学校仅有的几节欣赏课却并没有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 (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更没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而仅仅是进行枯燥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基于以上几点音乐教育中不成熟的表现,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予以解决。

1.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这种现代设施的辅助, 直观、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使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景教学, 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精神进入最佳状态,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 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 拓宽音乐课的领域,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如林中百鸟的争鸣声, 秋雨打窗的沙沙声……这些声音能激起学生的各种情绪,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强的兴趣, 使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地畅游在音乐之中。音乐能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也能打开其感知音乐的大门。如教学《我爱雪莲花》时, 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屏幕中的地图中认识新疆, 通过CD的播放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冬不拉的音色, 通过欣赏哈萨克舞蹈让学生快速进入新疆载歌载舞的热闹氛围之中。在讲解边防军时, 教师可播放一段边防军的生活片断, 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的辛苦, 从而激发学生把雪莲花送给边防军的愿望。

2.要想发展甘肃地区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在每一节音乐课上, 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如范奏给学生带来的是直接的视听感受, 而范唱则让学生接受到比较规范的演唱方式。学生可以直接用模仿来学习声音的表现, 感受音准、节奏的准确, 甚至情感的表达。一个会唱歌的教师往往会带出一大批会唱歌的学生;而一个会跳舞的教师, 他的学生也许肢体语言会很丰富。如果音乐教师能在课堂上展示其较高的音乐素养, 学生会从对教师由衷的钦佩开始, 逐渐受到教师的影响, 被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学魅力所折服, 从而爱上音乐。因此, 相关部门要设法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首先, 可以创建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社会体制和政策, 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其次, 开发本土人才, 对本土的突出专家、杰出人才给予特殊的政策和照顾, 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也是吸引人才的前提。

3.加强甘肃地区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修养和高尚审美情趣的新型人才, 需要集专业素质、表演能力、语言表述为一身的人才, 以便能更好地继承、发展、借鉴和创新音乐教育。

4.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所以生源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甘肃地区的一些中等师范学校可以利用本校的知名度、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从而扩大生源。

中等师范学校 篇9

一、民国初期师范教育的改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 1912年1月19日, 教育部发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和课程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共14条, 其中有关师范学校的规定有:“中学校、初级师范学校, 均改为四年毕业。”“中学校、师范学校毕业者, 称中学校及师范学校毕业生”等[1]。《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法令, 其中规定了师范学校的学习科目并指出师范学校 (即旧制初级师范学堂) 设音乐科目, 以及各学年每周各科授课的时数等, 为以后师范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1912年7月10日, 在蔡元培的主持下, 召开了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教育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的新的教育方针于9月2日正式公布实行。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 否定了清朝政府“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新教育方针的颁布实行,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教育体制的一个重大胜利。这次会议还议决重定学制, 9月3日, 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颁布, 因1912年为农历壬子年, 史称“壬子学制”。1913年, 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法令, 补充了这个学制, 这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 称“壬子—癸丑学制”。

二、音乐教育在民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中的发展

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12年9月正式颁布《师范教育令》 (共13条) , 包括男女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实施大纲。其中规定“师范学校为‘师范’ (包括女子师范) 与‘高等师范’两级, 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校教员为目的;专教女子之师范学校称女子师范学校, 以造就小学校教员及蒙养园保姆为目的。”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 初级女子师范学堂改为女子师范学校。同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师范学校规程》[2] (共8章88条) , 规定了师范学校的目的、教育要旨、设置、组织、入学资格、课程和服务年限等, 成为这一时期办理师范学校的准绳。

民国初期的师范学校分预科和本科, 本科又分第一部和第二部, 预科是一年毕业, 本科第一部四年毕业, 第二部是一年毕业。预科的学习科目含乐歌等10种必修课程, 在预科的一年学习中每周乐歌教学二学时;本科第一部的学习科目含乐歌等18种必修课程, 从这一点看, 足以体现了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方针中美育的要求。

在《师范学校规程》[3]中, 对乐歌的学习目的和内容作了规定:“在习得音乐之知识技能, 以涵养德性和美感, 并解悟高等小学校唱歌教授法。”在教学进度上规定:“先授单音、次授复音及乐器用法并教授法。”教学要旨中要求师范教育中应了解领会音乐教学方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师范教育非常关键的课程。民国初年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如此的认识以及明确的规定, 使师范音乐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对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1913年3月, 教育部公布了《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其中规定了乐歌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时。预科每周二学时, 教授基本练习和歌曲。本科第一学年每周二学时, 教授基本练习、乐典;第二学年每周二学时, 教授基本练习、乐器;第三学年每周一学时, 教授基本练习、教授法;第四学年每周一学时, 教授乐典、歌曲、乐器。这一课程标准虽还比较简略, 但它为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

三、民国初期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由于对小学师资的急需, 并在民国初年大力提倡的创设“师范区制”的影响下, 中等师范学校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 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 开始在师范教育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 师范学校普遍实施普通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例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实施的情况。

北京师范学校:

1912年6月, 教育部将清末1906年清督学局所办的京师第一师范学堂改组为北京师范学校。该校1914年制订的本科“第二学年级变通课程简明表”, 其全学程的乐歌课程安排, 第一、二、三学年每周二课时, 第四学年每周一课时。“第三学年级变通课程简明表”中的乐歌课, 规定第二、第三学年每周二课时, 第四学年每周三课时。

除课堂教学外, 该校还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有军乐队 (二十余人, 拟添授一组) 、鼓号队 (鼓号、军笛) 的组织。鼓号队另聘宋虞舜任指导教师, 每周授课3小时。此外, 校内还在节庆日举行游艺会, 会上有音乐表演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节目。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该校前身为清末1908年建立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2年夏, 一师校长经亨颐亲自到上海请了艺术大师李叔同来担任音乐和图画教师, 增添了图音课的设备。当时计有钢琴两架, 风琴五十余架, 专用美术教室三间, 音乐教室一间。“一师的课外活动有从两级师范时期绵延相传下来的‘校友会’组织, 有李叔同任指导老师的各种艺术团体, 如‘桐荫画会’‘漫画会’‘乐石社’ (从事篆刻) 和音乐团体, 并在校内外举行音乐会和画展。”

四、民国初期师范学校音乐教材的建设

民国建立以后, 1912年12月公布了《师范学校规程》, 其中规定师范学校设乐歌课。这个规程规定师范学校的音乐课程, 要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歌唱、乐器弹奏及音乐教学法。这就提出了按师范学校的教学需要编写音乐教材的要求。

在理论教材方面, 1914年10月, 高寿田编著的《和声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我国最早刊行的、正式由教育部审定的一部和声学教材。在声乐教材方面, 1918年出版的索树白编撰的《乐歌基本练习》[4]。在器乐教材方面, 1911年, 由铃木米次郎编撰、辛汉翻译的《风琴教科书》就是一例。此外, 1918年, 商务印书馆发行了一部为钢琴用的《进行曲集》 (编著者未注明) , 包括《马赛曲》《土耳其进行曲》《丧礼进行曲》等共36首, 是目前所见最早在国内出版的钢琴曲专集[5]。

总之, 从民国初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确立到具体实施, 基本上建立起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雏形, 并积累了一定的师范音乐教育的实践经验, 使后来的师范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有瓛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第三辑上册第1-2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同[1], (中册) 第702-717页。

[3]注:此文件将师范学校音乐课称为乐歌课。

[4]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第175页:《乐歌基本练习》绪言,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中等师范学校 篇10

关键词:中等师范音乐课堂  声乐多样化表演教学  实践型音乐艺术人才

作为中等师范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声乐课所体现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自身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填饱肚子到需求精神富足,从简单的音乐到多样化的音乐需求,音乐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音乐教师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的表现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要与时俱进,充分领悟到跨界演唱的精髓,将不同种类的音乐,不同形式的音乐表演有机结合,创造出夺人眼球的表演形式,从而让学生学习受益,适应当下的社会要求。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快速转换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而让学生受益,真正学到能在社会立足的知识。

一、多种表演形式的教学

(一)做好课堂教学

在中等师范,我们进行声乐教学的主要场地就是课堂,我们要特别重视,努力营造好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显著的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死板拘谨,现在中等师范声乐教学,有效参考了当今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总结出需要培养能够进行多样化唱法的学生。鉴于这样的教学目的,作为一名中等师范的声乐教师,我们需要收集各国的歌曲和戏曲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之最为有用的、最为出彩的地方提炼出来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各国最为出彩,最独特的唱法和表演形式。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国内的精髓,我们要与时俱进的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流行歌曲剖析详细讲述,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如今我们的声乐教材中,已经编入了我国较为典型的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对于这篇教材,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我国声乐的特征。《龙的传人》是台湾作曲家侯德健于1978年12月16日创作的作品,由台湾男歌手李建复演唱了这首歌,随后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歌曲传遍中国,而龙的传人也成为中国人的民族别称。歌曲不仅节奏紧凑,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同时,十二生肖只有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给予了希望国人能够多些创造的深情。既具备爱国情怀,又寄予深厚的期盼,同时歌曲节奏紧凑,跌宕起伏,这就是我国声乐中流行歌曲的典型之作。

随着多样化的教学的进行,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所要教学的内容和种类繁多,我们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表现力就成为我们的最大的难点。因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工作者而不是单独只会唱歌的歌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只有转换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僵硬的教学手段剔除,使用因材施教的照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教学手段。

例如:不同学生的优势之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自己定制的任务就是在一周内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将学生进行归类。例如,我们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舞台表现力优秀,但是声乐方面欠缺明显,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现形式单一,其余的学生声乐能力优秀,但是在舞台上显得拘谨。笔者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进行班级学生普遍短板的地方进行教学,将互为优缺点学生放在同一组别,以便他们课后相互学习,从而让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导复合型人才

(一)依据社会调查来看

社会对于声乐专业的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声乐学校以及企业的文化部门。依据我的母校常州中等师范音乐学校08届毕业生30人的调查显示,30%的学生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35%的学生在企业从事文职类的工作,18%的学生留在学校深造留任,其余的学生依旧在家待业。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能够完成企业交代的任务,还要能够在企业举办文化活动的时候,起到宏观操控的作用。对学生的回访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企业事业单位,对学生都要求能够表演多种形式的声乐作品,甚至在中小学中,对学生的声乐表演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辅导。因此,当我们的学生还没有毕业之前,教师针对社会对我们的人才要求,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目前我们中等师范声乐表演的教学情况

由于传统声乐教学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达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基本所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候,普遍以美声教学法为主。又因为学生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本身进学校的时候参差不齐,教师的精力过多的放在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而导致学生的表演能力存在严重的短板。这就导致当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举止僵硬,将节目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原因,过多的强调师范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就业环境及学生适应能力不问不顾,从而导致学生过多的只是单一的表演形式,纯粹的模仿,不能达到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在今后就业后,只能重复的表演,重复再重复,毫无创意可言。

三、 结语

教学改革的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位中等师范声乐教学教师的努力,我们需要不断的转换观念,寻求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努力培养出具备优秀实践能力的学生,从而让社会满意,让学生自身满意,从家长对我们放心。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仍旧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就业,或者进入满意的就业环境。作为中等师范学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开拓创新,依据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在课堂内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生的就业添一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为不能就业而烦恼,从而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黄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2,(09).

[2]王世飞.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中等师范学校 篇11

关键词:中等师范,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

很多学校都觉得体育教学可有可无, 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就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也没有多大作用, 所以体育教学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此外, 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一本书、一张桌子和一个人, 甚至有时候连书都没有。实践课程中必需的运动设施大都不完善,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课外活动。

2. 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有一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一味和高校进行攀比, 课程设置也按照高校的模式进行设置, 这就造成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很多师范学校将田径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游戏部分和武术部分的教学微乎其微。虽然田径课程是基础课程, 但中等师范体育教学的教学重点却绝对不应完全放在田径上面。

在男女混合教学的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如何得到科学的调动很重要。在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运动量大、激烈竞争的项目, 而女生则比较喜欢对抗性较弱且能健身美体的项目。男女生心理和生理的差异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管理绝对不能一刀切, 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3. 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当前中等师范学校体育考核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遗传因素和自身能力的影响, 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完成目标而有的学生即便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也仍然达不到目标。所以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就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标准, 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成绩, 同时应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刻苦程度的考核。

二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合理设置课程,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中等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体育课程视情况分为选修课、必修课和自修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要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运动意识。

2. 灵活运用体育器材

器材的作用绝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进行固定项目的锻炼,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器材, 帮助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3.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翁。体育教学既是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学, 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和教师互动起来, 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体育的美, 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 让学生从由外因引导的被动学习变成由内因推动的主动学习。

4. 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体育锻炼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情, 学生要将中等师范阶段的体育学习当成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授给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帮助学生树立起终生锻炼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外锻炼应成为体育教学的延伸部分,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帮助学生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5.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包含学生的体能和技能, 同时更要包含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合作能力等方面。教师考察的重点不能简单地放在学生的运动成绩上, 这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错误行为。

三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首先,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帮助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这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所在。其次,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再次, 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规律的作用, 促进师生沟通。最后, 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实事求是,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总之, 我们一定要对中等师范的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帮助中等师范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渔村.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0 (2)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下一篇:绿色化学与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