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

2024-08-11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共12篇)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 篇1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物理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较重视,且学习兴趣浓。而中等职业学校则将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欠缺,且在心理上对物理普遍存在恐惧、厌烦的心理,对物理学习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以上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通过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职业学校物理教师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小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知识跨度,让学生顺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习中。

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做电直导线的“右手螺旋定律”,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所指定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四指弯曲方向为磁场的环绕方向。但是如果这么解释,后面马上要研究的通电螺线管的“右手螺旋定律”就不太好解释了。“谁有答案了?”有人举手回答:“我知道,这是由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我紧接着问:“那这根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又怎样呢?”又是一片安静,我提醒:“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判断该导线的下方磁场方向为东西方向,接下来的解释便顺理成章。

6. 提问要引起争论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印象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很好的效果。

7. 提问要富有创造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要带有一定的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独到见解。

例如,在测物体密度的方法教学中,提出问题:有一个密度比水大的马铃薯,任意选用工具,请写出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它的密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思考,各有所得。这样既巩固和完善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其思维空间,又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有效提问方法

1. 直问和曲问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地提出问题,是提问中最常用的方式,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例如讲声音的产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就是需要直接寻求答案的。

曲问曲径通幽,发人深省,问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在讲音调时,问:“平时人们会看到狗突然警觉地竖起耳朵,这是为什好衔接工作,如: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参照物、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功和功率、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势能、内能、分子热运动等概念,大多数概念在初中已初步学习过,但初中学习时对这些概念只要求“知其然”,而中职学习时对这些概念要求“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除了继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之外,还侧重培养学生物理规律形成的思维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同时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学生温故知新;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生学习么?”这里,问在“狗”,而意在“声”。这种方式的曲问,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记忆深刻。

2. 宽问和窄问

宽问指概括地问,窄问即具体地问。教学《自感现象》时,可先设问:“如果线圈所包围的面积内的磁场不是外磁场,而是通电导线自身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那么线圈内有无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呢?”这就是宽问。在引导学生利用电磁感应知识对此作出预测,并在实验验证后,再用窄问的方法设问:“若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方向怎样呢?”促使学生弄清楚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某种具体变化过程中两者的因果关系。可见,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而生动,各有用处,究竟怎么用,要由讲的内容和提问的目的决定。

3. 单问和重问

单问,就是仅提一个问题,然后释疑。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单问既形成线索,又显出层次。例如,把一枚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竟然没有下沉,学生无不惊讶,这时教师可紧接着提问:“硬币怎么会静止在水面上呢?”这样的提问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表面张力的知识。“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问有利于促使学生发散思维。重问指连续地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比如,在讲温度计的原理时,先提出:“温度计的玻璃管为什么做得很细?玻璃泡做得较大有什么作用?玻璃管内装什么液体?为什么不能装水?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形?温度上升时为什么管内液体会升高?”等到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明白了温度计的原理。这种方式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十分有效。

另外,还有明问和暗问、虚问和实问、正问和反问等,但这些问法,并非完全独立,在授课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对象,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二、注重分层次教学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物理基础差异较大,若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会造成物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物理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其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学会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其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根据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2.课堂提问分层进行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疑,分层设疑需讲求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激发潜能,促进创新。对于低层次学生,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以识记和理解性问题为主,提出最基础的问题,避免因问题过难,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有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一定的思考、分析才能回答的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一些需要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和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通常可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帮助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后进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补缺补漏,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如在职高一“研究匀变速活动的规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一层:根据纸带上的点,能确定小车的运动性质吗?什么情况下做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加速运动、变减速运动?

第二层:为什么不把物体刚刚运动时打出的点作为出发点,而是把中心某一个点作为出发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纸带上可以将任一个点选作出发点(从第一个点选起),为什么?

第三层:两个相邻的记数点怎样选择?是不是选两个相邻的点?为什么我们常用打点计时器打五个点的总时间作为时间间隔,而不是逐点选取?

第四层:怎样利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算加速度?怎样计算即时速率?

3.布置作业分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学校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可救药的学生,是因为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作业链,把每天的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的学生做基础训练题的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学生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关注基础,量力而行,而优秀学生又得到提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能够使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困难学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三、注重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来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架起生活与物理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物理、获得物理知识。物理教学应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使他们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例如学习了惯性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坐车时注意体验车在起动、刹车、加速、减速时人体倾斜的方向;在学了摩擦起电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以生活为载体,收集生活中的物理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学习物理,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定律的运用,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宇航员翟志刚“漂浮”出太空舱的活动,杨利伟、费俊龙等宇航员在“神舟飞船”中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假如你是宇航员”为话题展开激烈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注重物理教学的民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和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树立“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教师否定的目光或消极的话语,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相反一个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会使学生充满信心,这样才能营造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采用“讨论-互动”的民主教学方式,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让每个人都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一分子,个人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深入挖掘,个性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虚心学习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职高一“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一节时,把“质疑问题”作为互动交流点,使学生产生“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将“讨论—互动”设计为本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立足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教学民主精神,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学生“放肆”起来。结果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好问、善辩、热情高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掌握了本堂实验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就如拾级登山,越高越险,越险越奇越风光……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就这样一浪接一浪,涌起一个个高潮,展现一处处风景,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深度与广度的教学。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 篇2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认知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认可度很差,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上普通高中。即便收费一再降低,生源也较差。

(2)专业缺乏特点

很多的中职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受实训基地限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有些被看好的专业,比如挖掘机,数控技术等,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

(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生源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在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

2、原因分析

(1)就业困难

现在,很多的企业招生都在不断的扩大学历门槛,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适合社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就业非常困难。

(2)投资不够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还不够多,学校的.资金不够,导致对很多专业课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位。

(3)管理力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散漫的现象,他们从思想上就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

二、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如下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员。其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要加强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还有多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才会真心的付出。

2、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那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选择中职教育。

3、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任何的课程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导向,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较好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尽快适应自身的工作。因此,理论课程的开始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以身作则,这种责任心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要用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满足感。经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5、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办学,和企业签订相关的用人合同,有针对性的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61

中职生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下,导致物理学科有效性难以提高。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经过总结与反思,得出了教学要具有趣味性、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几点教学策略。

一、教学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可以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上出现一种轻松的氛围。还要认真策划引入新内容,给出适合的问题与练习内容,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来讲解难度较大的部分,力求做到由浅入深的讲解。由于引入新内容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内心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所以,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了解新知识,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一定要分步详细地讲透,安排的练习要难易适度,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

二、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造就出懂技术,能适应生产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物理属于一门专业性强,且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内在素质可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在进行中职物理讲课当中,教师最好将所教内容和学生专业进行接轨,重点讲解物理知识在学生将来工作上的实际应用,使学生知晓现在的学习是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铺平道路,以增强他们学生的主动性,并逐渐提高他们的物理应用水平。

例如,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教师可主要围绕电子与电磁学方面知识来讲解;对于学习通信线路的学生,教师可将热学、力学与光学部分的内容和专业应用结合一起来讲授;而对于学习数控与机电的学生,教师则可将与电工有关的电磁学内容和物理内容进行精简,以减少教学知识的重复。

总之,在将学生专业和物理教学内容有效接轨后,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还让学生知晓了所学的物理内容在专业学习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使他们在物理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选择教学内容当中,应站在实践的角度,本着有助于实际应用的原则来确定,并考虑其实用性与全面性。“单一的知识永远也不会成为课程,而学生的融入则是知识能够成为课程的前提。”所以需要拉近学生和物理学的距离,加深他们对物理内容的感知,且将所教物理内容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由于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促使他们努力探求相关基础知识,逐步使他们对物理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例如,我在讲到“力的合成”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活动——“抻不直的钢丝”。让两名学生用力来抻一根中部悬有红砖的钢丝,看看哪两名同学能将钢丝抻直。结果大家情绪高涨,但许多同学都不能把钢丝抻直。这时在学生心里就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入了将要讲的知识,使学生满怀好奇心地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又如,学生对汽车一般都比较熟悉,可先让他们思考小型汽车的前窗为何大多是倾斜的?经由对接触到的相关事例做出分析,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折射、反射知识。

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须在日常物理讲课当中,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接触到的事物,并鼓励他们放开思维,积极创新,不受旧规约束,敢于讲出内心的不同看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制小实验,开展有趣的物理活动、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

(一)学生自制小实验,开展有趣的物理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搜集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资料,举行物理趣味游戏、表演小魔术、物理知识竞赛等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来增强其学好物理的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实习

中职教学更注重实践,注重学生能力的高低。而当前的物理教学难以使学生真正形成物理实用能力,这一情况亟待改变。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与用人企业沟通,由物理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其生产工艺流程和严格的生产技术要求,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在真实的体验中认识到物理在专业学习和工作技能中的重要作用及普遍应用,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物理。

五、結语

以上,我们从教学要具有趣味性、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几点教学策略入手对中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其实,物理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俊淑.对职高物理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2]邱润明.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Z1).

[3]周巧明.职高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4]李建华.中职物理教学路在何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3).

[5]孟然平.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6]黄秀绢.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7]史月霞.职中学生物理学业不良的诊断与应对方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反思 篇4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 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中职物理教学因其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异性, 因其服务于专业的特殊性, 从而陷入了困境。

(一) 学时压缩给基础课带来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明显压缩, 其教学已由学科教学转向职业技能教学, 教学目标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 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的第一线复合型人才。在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大环境下, 基础课首先受到了冲击, 课时严重削减, 中职物理也在此列。

(二) 生源结构的改变, 对中职物理教学能力形成挑战。

教育要面对现实, 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 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 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等使教学难度不断加大, 给当前中职学校的基础课教师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 尽管物理学科从大纲的要求到教材的编写都进行了多次改革, 降低了难度, 但这种现象仍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初学物理时, 充满着好奇, 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 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 许多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存在“我的物理是不可能学好的了”。自暴自弃, 信心不足, 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对中职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也是中职物理教师所必须面对的。

(三) 行业认识上的局限, 成为中职物理教师的盲点。

中职物理教学强调服务于专业, 而物理教师本身又不熟悉专业的基本情况, 对专业课程的不了解, 行业发展的不明确, 都将成为教学中的盲点。

二、走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困境的对策

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 服务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努力探讨适合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认真地分析困难、认清学科发展的形势, 用主动积极的改变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一难题。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应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努力探索, 从以下方面着手尽快走出教学困境。

(一) 了解行业需要。

根据专业要求调整课程教学, 体现服务意识。以职业标准为导向, 进行课程综合化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 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 在教学内容的角度上体现服务意识。在有限的学时里, 我们不可能去强求知识的系统性。为了使实用、够用的原则落到实处, 物理教师应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 经常翻阅专业实践方面的文章;增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在专业课堂的教学中, 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同时, 要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在基础教育中贯穿专业教育和专业思维, 加强针对性, 体现服务意识。

(二)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 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教师应该经常考虑, 怎样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才能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 能自我激发动机, 有学习自主性。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 “上课时只是机械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下课后要他们死记, 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 那么, 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因此, 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要以教材教会学生知识, 教会学生学习。

(三) 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内容的讲授上, 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实际, 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 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课认真听讲, 适当记些笔记, 实验注意观察, 章节注意小结,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 也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改变以前物理难学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要教好物理, 还要关心、热爱学生, 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 从而使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

(四)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 这些对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要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对一些难懂的理论内容或需要补充的内容, 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方式, 将多媒体技术灵活应用并穿插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使传统面授与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 浑然一体, 构筑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优化教学效果。

(五)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 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考核过程要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的内容有知识考核, 也有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核的形式, 有笔试, 也有口试。考核方法要灵活多样, 考核标准明确严格, 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课程成绩评定办法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六) 积极开展教研, 拓宽物理教学思路。

要解决在教学中的专业盲点,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特点, 作为物理教师应该视野开阔, 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身, 不注意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拓宽思路, 物理课的教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得到进步, 力争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中职物理教学的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 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叶澜.重构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 10

[2].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7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陈明通, 翟秀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J].教育探索, 2007, 1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教学点能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办学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学点教学管理应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条 教学点教学管理应以“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四条 教学点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育良好教学风气,便学校持续健康向上发展。

第二章 专业建设管理

第五条 教学计划规定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授课时数和教学要求,是教学点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校本部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点实际制定。

教学点教学计划由校本部教务科拟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第六条 为了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学点应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方向,创办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第七条 教学大纲规定开设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和结构。

教学点开设的每门课程(含实习及单独开设的实验和实训课)均应有教学大纲。教学点原则上应采用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颁发的通用教学大纲。对无通用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点应制定试用性教学大纲,并报校本部审批。

教学大纲(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应在课程开设前备齐。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执行中允许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增删,但需经校本部批准,并不得减少实践教学时数。

第八条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

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材应与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配套。学校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教材。学校使用的教材必须是正式出版物,原则上应是国家规划教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行业部门推荐的教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对没有指定和推荐教材的课程,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选教材或自编教材(讲义)。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应具有时代特征及职业教育特色,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校要鼓励教师编写必要的补充讲义,或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科技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发的校本教材,使用前须经校本部审定通过,方可使用。

第三章 教学行政管理

第九条 教学工作计划分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专业部(科、室)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期(年)教学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阶段性中心工作及其人员、时间、任务安排等。

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教学点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及教研组长在开学前2周拟定,经校本部审批后执行。校本部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学期结束时由教学点各计划拟定人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

第十条 教学点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科、专业部(科、室)、教研组的职责;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审批、归档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考试、考查的规定,教学检查、督导制度,教师教学质量、岗位考核制度;实习场所、实验室、电教室、计算机房、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备)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由教学点负责人责成教学点有关人员制定,由校本部颁发执行。第十一条 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化建设,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和学校教育信息的传递和传播。

第十二条 教务常规包括制定“三表一志”(即校历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日志),组织召开教学例会,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进行教学档案、资料管理等事务。教务常规管理由教务科负责,应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1.制定“三表一志”

(1)校历表:应按校本部的要求,在新学期开学前制定,经校本部审定后执行。其主要内

容包括学期及寒暑假起讫时间、教学活动周数、考试周数,开学、注册、入学教育、军训、校运动会、毕业教育、教学重大事项的日期以及其他全校性活动日程等。

(2)作息时间表:在每学期开学前发至各部门和班级。执行中如有变更,须提前一周将变更后的作息时间表下发。

(3)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和任课教师课程表,由教学点在新学期开学前编制并印发各科室、班级和教师。课程表一经排定,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情况需代、调课者,应提前填写《代、调课申请单》,报教务科同意后执行。

(4)班级日志:主要由日期、周次、节次、课程、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部分组成,应分班级发放,教务科定期回收,发现教学问题及时处理。

2.教学例会:包括教务例会、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各类会议均应有明确的议题和内容,并注重实效。

3.教学点应实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和全员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教学检查制度。

校本部每学期应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教学点必须建立教学事故的认定、调查、追究、处理责任制度。教务处应定期组织检查性听课和分析学生试卷,检查教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作业的批改情况等,了解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教学档案、资料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管理、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学校应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确定各类教学档案、资料的归档内容,力求做到规范、齐全、适用。教学档案、资料由教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和建档。短期档案由教务科保存,需长期保存的,应及时交校本部保管。

第四章 教师教学管理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申要遵循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的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会于教学全过程。

第十四条 教师要在钻研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期授课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设计出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应包括首页、教学过程设计(讲课提纲或讲稿)和教学后记(课后反思)三部分。

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不得使用旧教案,不准无教案上课。

第十五条 教师授课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要力求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语言精练、深入浅出,板书繁简适度、工整有序、布局合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采用课件、挂图、仪器等教具,充分利用电化、多媒体设备和生产(工作)现场组织教学。

第十六条 作业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材,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技能操作等。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份量要适度、难度要适当。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并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

第十七条 辅导答疑可定期或不定期采用集中、个别和组织学生相互帮助等方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区别不同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内容。

第十八条 教学点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对教师提出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要求。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场所、经费要有保证。

第五章 实践教学管理

第十九条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见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践等,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十条 教学点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仪器装备标准,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实验仪器的完备率、完好率。教学点应设立足够的工位,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并在课程优化与改革中加大实训的授课比重。实训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岗位能力要求。实训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成绩,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指导。

第二十一条 教学点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组织好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各专业部(科、室)应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于实习前制定计划,落实实习地点。实习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实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实习组织,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实习考核、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实习措施与实习要求等。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按实习计划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习,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要求撰写实习报告,会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

第二十二条 社会调查与课程设计应按教学计划(大纲)进行。

社会调查的目的要明确、组织要严密、提纲要切合实际、日程安排要合理。指导教师

要组织学生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认真进行考核评分。第二十三条 教学点要实行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各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应争取获得两个以上初等职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第六章 德育、体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管理

第二十四条 教学点德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德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点德育要按要求开设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德育要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记录、有检查、有分析、有总结。

学校德育要建立专职人员负责与广大教师参与、德育课程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教育、专题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

第二十五条 教学点应设立专人具体负责全校的体育工作。应有必备的体育场所和器材,满足体育教学和教学点体育活动的需要。应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有关体育工作条例,努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增强学生体质。应组织学生做好“两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经常性的校内体育比赛,每年举行1-2次田径运动会,以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二十六条 教学点要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竞争状况及素质要求,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就业应聘技巧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

第七章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

第二十七条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理论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可采取考试、考查、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课程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问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卡片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论文撰写等形式,在平时教学中进行。任选课程考核可采用考查或学习过程(出勤与学习态度、提问与讨论、课堂笔记、平时作业、终结性作业)考量的形式。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考核鉴定等形式进行。

第二十八条 考试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标准,逐步推广试卷库或试题库的命题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课程原则上实行教考分离。

第二十九条 考试课程的总成绩,应根据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两项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综合评定;考查课的总成绩,应按平时各次考查成绩加权综合评定;毕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考,其课程成绩分别以毕业考试、统考成绩为准;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课程设计的成绩,应分项评定,一般可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

第三十条 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原则上考试必须有比较详细的书面分析材料。质量分析表应在考核结束后一周内报教务处。教务科应抽查阅卷情况,并对各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将试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及时交教务处保存。学生成绩一式三份,教务处、班主任各一份,任课教师保存一份。学生成绩一经上报校本部,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如须改动,应经校本部同意,并派人会同阅卷教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签署意见后方可更改。

第三十一条 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学业补考制度。实行学时制的学校,对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按规定组织补考;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尚未取得已考课程学分或没有达到规定累计学分的学生,均应安排重修该门课程或选修其他课程。

第八章 教师业务管理

第三十二条 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各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本专业(工种)中、高级技术等级以上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中级职称以上的理论教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三十三条 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应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教师要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应具备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争取获中级以上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成为“ 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中级及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

第三十五条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懂

得职业教育规律。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必须补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应根据学校性质,补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下现场,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了解生产一线的动态与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

第三十四条 教学点应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每学年时间不少于两周。

教学点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保证研训的时间、人员、内容、场地和经费的落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的组织,促进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学点应重视同企业的合作,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提高校本研训的质量。

第三十五条 教师应遵守教学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应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学工作量一般为平均每周10-14课时;每学期至少听课10学时,并做好记录;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

中级职务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应能开设两门课程。教师每年应撰写1-2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

第三十六条 教学点要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参加有关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的会议,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开阔视野。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咨询等工作。帮助他们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切实起到学科带头人的骨干作用。

第三十七条 教学点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听课与讲评活动,让他们参加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实验室工作,充实实践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分配担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先安排时间去现场参加实践活动,并提出严格要求。新教师(新调入教师)开课前应由教研组组织试讲,经评定能胜任教学工作后,报批方可开课。

第三十八条 教学点可根据需要,经过严格考核,聘任(用)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对聘任(用)期三年以上的兼职教师应视作专职教师,并给予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第三十九条 教学点应建立和健全教师考评制度,成立教学点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的教师考评小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教师的学年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

对考核成绩偏低的教师应由教研组调查原因,提出要求,限期改进。对确难胜任现职工作、短期内又不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学校应适当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九章 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 教学点应以校为本,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操作技能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在教改实验中要重视校企合作,使教改实验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第四十一条 教学点应建立由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室,没有成立教科研室的应有教务科专人负责全校的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理工作。

教科研室的任务是:制定全校教科研计划,承担并组织教学研究专题和教改实验课题,督促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全校性业务学习、科技讲座、教改经验交流,推广教研和教改实验成果,搜集与学校专业教学有关的资料,开展校际间信息交流等。

第四十二条 教研组是进行教学教学研究和组织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它直接承担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要保证时间,每周不得少于两学时。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研究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实验室建设;交流教学经验;分析教学质量;开展业务学习和其他教学研究。要认真组织活动。教师除积极参加听评课、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外,还应主动探索所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意积累教学资料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兼职教师也应参加各类教研活动。

第四十三条 教学评估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要把教学评估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除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的评估工作外,学校还应有计划地开展校内专题性的教学评估。

第四十四条 教学点要重视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评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等。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归纳,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章 教学设施管理

第四十五条 教学点应根据专业设置情况设立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室可按专业性质归口到专业科室管理,也可由教务科或单独设立的实训科统一管理。实验室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安排实验教学任务。

第四十条 学校应制定实验室工作计划,包括实验计划、设备材料使用计划以及实验开

出率、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等。实验室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守则、实验情况记载,仪器设备采购、登记、保管、保养、赔偿、外借等制度。

第四十一条 教学点应重视校内实习场所建设,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实习场所及设施的管理应归口到相应科室,并制定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实习守则、操作规程等,确保教学实习的开出率、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有关标准。

第四十二条 教学点应与校外有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校企双万应签定合同书或协议书,确立协作关系。实训期间应由校企双万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实训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实训考核方法,检验学生实训效果和质量。

第四十三条 教学点应加强电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购置、保管、使用、维修及教学音像资料的编审制作、管理等规章制度。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完好率,提高利用率。

第四十四条 教学点应建立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及器材的维修、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器材由体育教研室(组)或教务科统一管理,并配备专人保管,每年的体育维持费应予以保证。

第四十五条 教学点应设立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借阅室、阅览室。图书室(馆)要由专人负责,定时向师生开放。

图书室(馆)应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购置图书、音像资料,征订各种报刊杂志。文艺类和专业类图书、报刊资料比例要合理。及时进行图书编码,定期编制资料目录索引,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要不断推进图书室(馆)现代化建设,实行计算机检索借阅,建立电子阅览室。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教学工作管理规范的实施涉及教学点的各个部门和所有工作人员,教学点应按规范要求制定实施细则、部门职责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报校本部审批。

第四十七条 教学工作管理规范适用于我校各教学点。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感悟 篇6

职业学校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之地,这就成为了学生的另一种明智选择。笔者认为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自觉地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在职业学校中的教学经验与感悟,笔者感悟到了课程在职业学校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看到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学校要善于运用显隐性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高尚的人格和综合的素质。笔者试着从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角度谈谈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感悟。

一、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闪光点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提到教育日程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还要有社会价值观、责任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的教学来完成。因此,怎样构建完整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不但需要有计划的显性课程,还要有多样化的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的魅力

在信息化的社会,科技发达带来了多样化的课程,课程是学校之灵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课程的两大支柱,有各具特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笔者感受到书法、音乐和上机操作等课程明显受到学生的青睐。我亲自教授书法课程,书法的学习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灵感源泉,笔者体验到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孜孜不倦的热情,从基本的书法常识:买毛笔、墨水、纸张等,到横、竖、撇、捺、字、词的学习,最后形成整幅作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常常能看到学生大显身手的情景。通过一个学期一笔一画的书写,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常识,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摒弃了粗枝大叶、马虎等毛病。

另外,在计算机上机课前15分钟,每次都可望见密密麻麻的人堵在门口,拥挤现象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有时下课铃响许久,学生也不忍离去,宁可不休息,也愿意花些时间学习他们喜爱的课程。另外音乐、体育等艺术类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

2隐性课程的精彩

隐性课程内涵与外延如此广大,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很精彩。首先,要通过教学手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学习知识;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教学生做人。而职业学校隐性课程的精彩还集中表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上。

其次,开设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一是学术性的活动,如看新闻联播、读报、辩论、演讲、写作等。二是娱乐性的活动,如教唱、校园歌手大赛、春游、秋游等。三是体育性的活动,如篮球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活动,学生可以从新闻联播中了解最新的新闻,得知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每周二、四、六的读报活动,把最新的娱乐、生活、科技等知识传递给同学,对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十分有益。每周一、三、五的唱歌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充当音乐教师,教授最流行、经典和古老的歌曲。这些活动,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学生也容易形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带着舒畅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最后,学校通过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通过人性化的环境设置来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筑有感染力的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校风、优秀教师等来整合精神文化;通过校纪校规、校园制度来约束和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

这些活动像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整个校园中,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像烂漫的鲜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看似有组织,有计划,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

1显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如英语、语文、数学等纳入教学计划内的显性课程,学生很排斥。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老师费尽心思调动课堂气氛,学生的热情也只在短短的瞬间,望穿秋水般地等待铃声而心神不定、不断瞌睡寻找周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神游室外等情形屡见不鲜。如果说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因素,那难道所有同学会同时喜欢书法、音乐等课程?事实并非如此,今日课堂,显性课程占有很大份量,而实践课程的学习确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轻松自由的课程,并非爱好。

学生排斥显性课程,是教师、学生、还是课程的问题呢?可以说,是三者问题的交织,是原本设计显性课程时就存在问题,没有跟上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这种课程设计原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要求;所以显性课程的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兴趣是最大的导师,像金庸写的《雪山飞狐》进入高中课本,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是课程改革的过程,不应该遭遇学者批判,我们要换个角度试着接受这种改变。职业学校,不要施加文化课程的压力,以免学生产生畏惧,而应开设更多有选择、学生感兴趣、对实际生活有意义的课程。教师也要提高课程意识,自觉加入课程改革队伍,使课程能赶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2隐性课程申存在的问题

隐性课程是潜在课程,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隐性课程更广博的外延与内涵,职业学校教师忽视教学,学生厌恶学习等现象是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通过融入社会的隐性知识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出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更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学校也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市场、下工厂,支持学生与企业主动联系、主动交流。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技术人才很受企业欢迎。但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打起职

业教学的幌子,利用学生做劳工,送去工厂卖苦力,也美其名曰学习,同时,还打出优惠政策,学生上学不收学费,其实,不过是将学生送往工厂打工获得的廉价工资来抵作学费,更可恶的学校还从中捞取中介费。这样的学校是一块毒草,也是恶魔,既延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吞噬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没习得应得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让学生对本有的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了怀疑。

这种隐性知识,学生不但毫无收获,还深受其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办学方针与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为了声誉做昧心事,为利益毒害学生。

三、对解决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问题的对策

1加强文化知识学习,规划显性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学习,轻视文化知识学习,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水平明显低于高等院校。但职业学校终归是一所学校,文化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也是一所学校应当要培养的。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中等职业学校远没达到职业学校的要求,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厌学情况十分严重。中等职业学校要规划显性课程,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教授学生知识的习得方法,这样,文化知识的传递才能绵绵不断。另外,对于学生的人品、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也是教师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保证文化知识的获得。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可能加速知识的整合。

2完善隐性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多彩,中等职业学校不能把隐性课程局限在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上。教师是引导学生攀登成功的巅峰的第一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言行举止、人格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良好隐性课程的一条途径,学校可以让广大教师投入教学研究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化的隐性课程建设。

另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灵魂的塑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细致入微,不断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显性课程之力来完善隐性课程。在显性课程中间接地传授隐性知识,通过显性课程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学校也可以树立全体教职员工是教育者的思想并优化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开发隐性课程,给师生创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氛围,使师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也可以通过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促进,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全新经济形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指导理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结合,才能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显性课程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稳固的文化知识,然后将知识运用到隐性课程中,这样才会完成更高水准、更高水平的任务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都起到最大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探索 篇7

一、简化歌唱教学,增强歌唱自信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声乐作为一门专业课,面对处于初步接触声乐的学生,要将声乐教学宏观上的心理学、生理学、音响学、语言学、美学等歌唱艺术原理和微观上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器官的机能活动状态化为最简洁的语言,教授给学生。因此,简化歌唱教学,增强歌唱自信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程的定位、目标

作为专业技能课,首先应明确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如对初涉歌唱艺术的职高学生来说,声乐教学应定位于普及歌唱的基础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热爱歌唱艺术,用科学的发声理论指导自己优美自然地歌唱,并从声乐艺术中诗化的文学性、辞章的语言美、曲作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形体的动作美等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熏陶,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开启他们智慧的心灵,使他们领悟生命的激情和对生命无限的遐想,感悟声乐的美感,揣摩欢乐与痛苦、浪漫与现实、安宁与激奋的意境。

2. 化难为易

在明确教学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增强学生的歌唱自信,消除他们的顾虑和心理压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歌唱愿望,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激发他们歌唱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歌唱之中。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简单有效的途径是简化歌唱教学、化难为易、增强歌唱的自信,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实践应多于理论,歌唱训练感性应多于理性,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只有让学生去掉了畏难情绪,课程教学才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巴金曾说:“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科学的发声法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优美自然的歌声中本身就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人类具有歌唱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并建立在自然、协调的基础上的。例如当人们开怀大笑、伤心抽泣、热烈呼唤、恐惧惊叫时,或当婴儿大声啼哭时,都能很自然合理地运用其横膈膜、腹肌、喉、舌、声带、咽壁的力量,也能有机地协调运用共鸣腔体。意大利传统声乐教学非常注重发挥人的发声器官各有关部分的固有能力,欧美流行唱法也主张演唱不能刻意,要有意识地把下意识的东西找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下意识的发声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3. 激发情感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

影响了中国一代歌坛的邓丽君,是唯一打入世界乐坛,值得骄傲的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成功在于她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情绪和酣畅淋漓的生命姿态,她在把乐句唱成了自己的同时,更是把自己化成了音符。声乐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歌唱训练中“只有说得好,才能唱得好”。因为说话对任何人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就能给增强学生歌唱的自信。以最简单而科学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项内容丰富、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应生动活泼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和自然界的实例,帮助解决学生们在歌唱训练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歌唱理念。

歌唱艺术的表现中处处充满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歌唱中的“呼和吸”,身体的“动与静”,歌唱意识的“主动与被动”,肌肉的“用力与放松”,喉咙的“打开”与声音的“集中”,歌唱的“内在感觉”与“外在姿态”,歌唱声音色彩的“刚与柔”、“明与暗”、“清与浊”、“浓与淡”、“虚与实”,歌唱力度的“强与弱”,行腔的“连与断”、“顿与挫”,歌唱情感的“悲与喜”、“忧与乐”、“收与放”、“藏与露”、“张与弛”,歌唱速度的“徐与疾”,这些“复合”的音乐思维无不体现了歌唱表现中的对立和统一,并构成了整个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不仅热爱歌唱艺术,而且能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真正走近音乐。

三、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艺术氛围

要使歌唱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注重师生互动。互动是现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它旨在强调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态度转变,并在动态化的课程教学中,达到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是注重课程布局。课堂要始终保持轻松活泼的氛围,离不开课程的精心布局。具体的措施是:

课程的精彩导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半小时,播放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著名的歌剧片段、音乐大师专访及与当天课程密切相关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深深地吸引,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并怀着好奇心和饱满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内容中来。

精于谋篇、善于取势———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仔细斟酌欣赏、理论、实践等环节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并不失时机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中等职业学校分层次教学探索 篇8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1) 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2) 分层次; (3)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水平, 二是潜在水平, 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 (或是学习机会) , 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 那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不同的层次,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 借助各层次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为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使基础稍差的学生侧重于现行中职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 为其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常见模式

1.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

它保留行政班, 但在教学中, 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 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 (1) 了解差异, 分类建组。 (2) 针对差异, 分类目标。 (3)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4) 阶段考查, 分类考核。 (5) 发展性评价, 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 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两个层次, 组成新的教学集体 (暂称之为A、B教学班) 。“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 只是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 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各种测试手段,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 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2. 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 采取“大班导学, 小组议学, 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 授课着眼于B层 (中等) 学生, 实施中速推进, 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 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 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 合为辅。

4. 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 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 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 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平时的课堂训练, 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 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实施分层考核办法, 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 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进而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 激发其求知欲。

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 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 且认真加以研究, 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 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 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 在动态管理中, 不稳定因素会增大, 管理的范围会拓宽, 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 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 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心他们的进步,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篇9

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是初中毕业, 但是其英语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等差距很大。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 不但课堂教学组织十分困难, 而且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 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2]。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校从2004级“三二连读”专业开始实行英语分层教学。

2 英语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3]

2.1 学生分层

具体做法是:在新生军训时, 对“三二连读”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英语笔试, 然后在不打破原有行政班的前提下, 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A、B、C 3个层次共12个班级。A层是尖子生, 由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组成, 共2个班。B层由学习能力一般、英语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 共6个班。C层由学习能力差、缺乏自觉性或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组成, 共4个班。学生上英语课时, 按照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班级上课。经分层教学后, 各层次学生会出现变化, 所以我们在每学期结束后会根据上一学期的成绩, 重新对学生进行调整、分层。A、B层有20%左右的学生分别降到B、C层, B、C层有20%左右的学生分别升入A、B层。通过调整, 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学习。

2.2 教材分层

A层是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 所以教学内容多一些, 教学难度也大一些,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第一册和第二册作为A层的主要教材, 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第一级和第二级)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 其中大部分可通过二级考试。对于B层学生,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第一册作为主要教材, 而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第一级)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C层是由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组成, 因此教学时需讲得慢且细, 教学难度也相应降低,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预备级作为主要教材, 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B)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B。

2.3 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后,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 对各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弹性目标, 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A层学生, 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其学会自我评价, 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于B层学生, 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使之尽快达到A层学生的水平;对于C层学生, 要指导他们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如在课文教学中, 要求A层学生不仅能整体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重点, 而且会组织语言根据课文进行复述或角色扮演;要求B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重点, 背诵其中的部分段落;要求C层学生能借助中文翻译看懂课文, 并掌握重点。

2.4 作业分层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 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达到帮助他们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 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分层,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A层学生来说, 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可以免除, 除教材上的练习题外, 还可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外作业。对于B、C层学生主要是布置教材上的一些练习题, C层还可增加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 对他们的作业应全批、全改, 并增加讲评。

2.5 考核分层

考核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通过考核检查一节课或一个学期分层教学的效果。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反馈教学情况和评价学习效果, 无论是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 还是期中、期末考试, 都可以分层进行。我校学生的学期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占英语总成绩的30%, 包括学生的作业、学习态度和学期中的提问、小测验等。平时成绩对于那些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有用处, 因为平时考核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不断进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是分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2部分均占英语总成绩的35%。

3 分层教学实施效果

3.1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极大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的效率。同时, 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做了充分准备, 使实际教学更具针对性, 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了课堂效率。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 轻松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例如: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C层学生在原来的行政班级里不一定有机会发言, 分层后由于同层学生的水平接近, 使其在学习时无自卑心理, 有了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尝试到成功的乐趣, 并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3 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师需要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确定各层次本单元的重、难点以及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有问题的学生 (特别是C层学生) 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和他们谈心, 交朋友, 鼓励其进步。因此, 对于参加分层教学的教师来说, 必须具备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任劳任怨的精神, 必须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因此, 分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也使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得到提高。

4 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4.1 分层选拔不是很合理

在分层时只凭一次笔试成绩“一锤定音”,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非常残酷。可参考学生以往成绩或多进行几次考核再确定学生的层次。

4.2 师生互选

可让学生以填志愿的形式来“挑”适合自己的教师, 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学生, 形成双向选择教学方式。

4.3 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

分到B、C层的学生会觉得低人一等, 进取心受挫, 以致影响以后的学习。面对这些情况, 在分层教学之前, 任课教师和学校首先要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工作, 客观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 同时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压力的思想准备。

4.4 给教师带来了更多压力

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多压力。上英语课时, 学生按照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的班级去上课。有时会出现同一个分层班中有6个班学生在上课的情况, 所以在收发作业、课堂考勤等教学管理方面难度增大 (上1个班的课要同时安排6个课代表, 联系6个班主任) 。C班学生基础差, 且部分素质不高, 所以C班学生在课堂上时有睡觉、看课外书和说话等违纪现象发生, 无原有行政班优秀学生的帮助, 使得教师工作量加大。此外, 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 压力较大。学校应适时调整, 减轻教师负担, 使教师能够心情愉悦地工作。

4.5 总成绩计算是否合理

对各层学生评价结果的确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学期总成绩则是对分层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第1年我校采用的方法是:A、B、C层单独出题, 按照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 (35%) +期末考试 (35%) 方法计算成绩。这样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在按原有行政班评定奖学金的情况下, B、C层90分以上的学生较A层学生更为有利。在第2年我校又实行了这样的方法:A、B、C层单独出题, 按照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 (35%) +期末考试 (35%) 的计算方法, 但B、C层学生最后的学期总成绩要分别乘以相应系数 (若不及格不用乘以系数) 。即:A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不作任何变化;B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为:学期总成绩=60+ (X-60) ×0.8;C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为:学期总成绩=60+ (X-60) ×0.6 (X为学生原来的学期总成绩) 。但哪种方法更合理、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待商榷。

4.6 教材是否合适

目前教材一般都是由学校确定, 大部分教材和学生的分层不是很配套, 所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各层学生的教材, 以便学生学习。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实行的是“一刀切”教学模式, 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扶玲.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希望月报, 2007, (8) :100~101.

[2]莫寒柏.论中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 :155~156.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词汇教学分析 篇10

1.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词汇是语言的血肉, 没有词汇, 怎么学好英语?朗文词典注释所用核心词汇也就2000来个, 而职业学校所学的英语词汇基本上都属于这些最常用的词汇, 对这些常见词汇的牢牢掌握是将来继续深造的不绝源泉。但是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 在教学实践中, 他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 而花在词汇教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为应付考试而忽视英语词汇教学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词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是提高对词汇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词汇教学, 以词汇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有位教授说过:“外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主, 要考查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2.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英语词汇的学习缺乏重视。主要是将词汇教学孤立于英语课堂之外。一些教师认为, 中职生应该对语法、句子结构更为关注, 忽略了词汇的教学, 将词汇的教学摆在次要地位, 将词汇的学习更多地交给学生课余时间去学习;词汇教学缺乏足够分量,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法, 但是对每个方法的认识和利用没有做到恰到好处, 反而大大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2) 词汇教学徒有其形, 没有其神。中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只重视其“形”, 而不重视其“神”。在课堂上, 教师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逐字的生词讲解, 课堂基本上沦为单词、词组的堆垒。这种教学方法, 表面上很重视词汇, 但违背了英语教学的精神本质。由于不注意词汇与课文的联系, 割裂了单词与语言背景, 很容易导致劳神费力, 而往往事倍功半, 并且枯燥的方法使学生容易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 逐渐迷失方向。

(3)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机械地记忆词汇, 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词汇表集中记忆, 习惯死记硬背, 只记住了单词的字面意思, 忽视了对词义的拓展, 仍用汉语思维去学习英语词汇, 习惯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去记忆单词, 不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英语思维学习和理解词汇。这必然导致他们以汉语的思维运用英语词汇、记忆词汇, 无法学以致用。这种不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得英语词汇学习变得既费时又低效。

3.英语词汇教学的正确方法

(1) 创设语境,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语境指的是上下文, 即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不仅学到单词的指称意义, 还有句法、语用, 甚至感情色彩的东西。如fish这个单词, 词典中解释为“a coldblooded vertebrate animal livingin water, and having permanent gills forbreathing , fins, and usually scales”, 但在“He is a fish”这个句子中, 表达这个人缺乏感情, 性格古怪。这说明许多词除了基本意义之外, 还有内涵意义。因此, 我们对词汇的学习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这样不但能学会它的基本词义, 还知道怎么运用。

(2) 通过英语构词法来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英语的基本构词规律。如派生法, 即在词根前后加前缀或后缀的构词方法。比如在教“有用的”这个单词时可采用这样的扩展形式:care (n. ) —careful (adj.) —careless (opposite) —carefully (adv.) ,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一个单词演生成一组单词,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还应注意分析词形, 做到“肢解”单词, 使学生理解单词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如“earthquake (地震) ”, 可以把它拆分为“earth (地球) ”“quake (摇晃) ”, 那么“地球在摇晃”就可以理解成为“地震”, 这样更容易记忆。

(3) 归纳对比, 及时复习, 提高记忆率。意义上的相近、相反, 读音、词形、所属范畴的相近等都可以作为加强记忆的手段。把同类一组词放在一起记忆, 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 脑海中就会浮现好几个, 大大提高效率。比如我们可把与“笑”相关的词汇归结为smile, laugh, giggle, grin, chuckle, beam, smirk, sneer等。定期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 以便强化理解, 加深记忆。

中等职业学校食品雕刻教学初探 篇11

一、研究掌握个性特点,增强自信心

一些烹饪工作者常有这样感叹,学习食品雕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在学生的眼里更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觉得那些栩栩如生、变化万千的形象造型是高不可攀的。其实它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掌握了就等于弄到了入门的钥匙。其实,食品雕刻作品上的形象造型主要是由食用原料、专用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组成。从表现形式上有整雕、零雕整装、浮雕(凸雕、凹雕)、镂空雕等;从表现手法上有切、削、旋、刻、戳、压;从表现内容上有花卉雕刻、禽鸟雕刻、鱼虫雕刻、走兽雕刻、人物雕刻、风景雕刻、器皿图案等形象造型和形状各异的冷、热菜肴的艺术造型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多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拍摄成图片的一些作品(部分作品在技能大赛中展出并获奖,及报刊上发表)。目的是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他们相信老师能办到的事,他们也能办到。在讲解作品时一一介绍: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不过是由食用原料、特殊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等构成。

二、温习已学刀工知识,触类旁通引导入门

在教学食品雕刻之前,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烹饪技术,基本刀法,原料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这给食品雕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单一的食品雕刻教学基础上加进了美学知识,变为“烹饪美学”。要求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能够自行设计形象造型,所教学生的技能、技巧与审美能力有很大进步。在刀法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的刀法既准确又灵活,将已学的热菜刀工有机的融汇在食品雕刻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为食品雕刻所运用的刀法是在热菜刀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不能忽视的。

三、分析现成设计作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刀法、手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构思塑造的问题,这是关键,也最困难,因为烹饪专业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美术基础比较薄弱,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观摩演示作品时应重点讲解构思制作过程。如制作“喜上眉梢”这件雕品,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考虑:

(一)命题

即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制作中首先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如“喜上眉梢”的本意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面部的表情。为点缀宴席的喜庆气氛,我就在“喜”和“眉梢”上做文章,运用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构思成“喜上梅梢”(喜鹊登上梅花枝头)

2. 要使雕品的题目适合所应用的场合,如分别用于节日招待会和婚庆宴会的雕品,就应采用不同的命题。同是喜鹊雕品,在春节招待会上可起名“喜鹊报春”;而在婚庆宴会上可以起“喜上眉(梅)梢”定名。

3. 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如梅花就不能在盛夏时节开放。

(二)定型

即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如“喜上眉梢”主要采取零雕整装的类型。

(三)选料

原料要根据题目和雕品类型选择,并且对哪些原料适宜雕刻,哪些雕品或整个雕品的哪些部件,心中有数,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并使雕品在色彩和质量上都达到理想的程度。如利用胡萝卜的自然色泽来雕刻梅花等。

(四)布局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再安排陪衬,不能喧宾夺主。如先将枝干与梅花组装好,后将刻好的喜鹊按在梅枝上。

(五)雕刻

这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内容而异。如梅花要运用戳刀从里向外刻,而喜鹊则要从头开始→颈→躯干→翅膀→尾结束。

此外,为达到食用与观赏的统一,还要考虑与烹调技术的结合,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如“鲤鱼跳龙门”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先取净鱼茸泥,加鸡蛋调味后蒸熟,雕刻出18厘米高的“龙门”楼阁,然后挖去中心余料,空隙中瓤进干贝、虾仁,再稍加热后改刀,并原样放入鱼盘中心。另取两条活鲤鱼,改小翻刀,挂硬糊放油中炸透,昂头翘尾地放置在“龙门”两侧,最后爆炒糖醋汁趁热浇在鲤鱼上。高热的糖汁在焦酥的鱼身上翻滚,鲤鱼昂首向上,龙门金黄高耸,形成一幅“鲤鱼跳龙门”的热烈画面。通过以上作品的解析,使学生在构思制作这个问题上有了些思路。

四、分析总结内部规律,努力培养动手能力

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操作,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几种一般常见的造型形式;

1. 简易的刀法+原料

2. 刀法+植物原料+形象

3. 刀法+熟食原料+形象

4. 刀法+原料+烹调技术

5. 刀法+原料+图案造型

6.雕品+器皿+装饰点缀

在学生动手之前,还要给他们讲讲食品雕刻规律,原料选择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 食品雕刻的应用要注意讲卫生,防止对食品的污染;

2. 食品雕刻的原料必须重视食用兼顾观赏,不能本末倒置,而应该味、形俱佳;

3. 食品雕刻的作品使用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巧用原料的自然色彩,方为上乘之作;

4. 食品雕刻的应用切忌大红大绿,滥肆渲染,使人望而生厌,影响食欲;

5. 一些大型雕品,费工夫,耗时长,要提前刻好,并注意保鲜、保形。

另外,做到结合不同的宴席、不同的菜肴、不同的要求,使主题寓意深远。注意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恰当地运用雕刻的作品,起到烘托气氛、增加友谊的目的。

在教学内容中,我共安排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知识讲解和观摩分析作品;第二部分,是食品雕刻技艺;第三部分,食品雕刻的组装和应用。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兴趣很浓,刻制出许多精致的作品,并拍摄成图片,在求职应聘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受到受聘单位的好评和录用。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思路 篇12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

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法,这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程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特别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更要注意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程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下面谈一谈几种本人认为值得一试的导入方法:

1、“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90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明确课程重点,展示课程目标。这种导入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专业课程的讲授,例如:《Autocad 2004》课程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效果图,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直观教具”导入法

中职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模型、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方法,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这种引导方法适用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讲解。例如:《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螺纹联接,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为学生展示实物或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螺纹连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机械理论的感性认识。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的很多内容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讲解清楚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将内容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车工工艺学》中刀具的切削角度,这些角度是立体空间的,对于学生来说,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单凭语言和图示很难表达清楚,即便在实际操作现场,学生也未必能清楚的观察到,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一难题轻松化解,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各种角度的具体规定,能想象出空间位置。

多媒体课件还能向学生展现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展示的现象。许多复杂的设备、工艺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看到,而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却可将它们的实物摄影、录像进行编辑整理或利用软件虚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方位展示。例如,《钳工工艺学》中的许多复杂的工艺、设备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接触到,即使到一些企业参观也很少见到,这样就给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时可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一些复杂工艺过程课件,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很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强烈兴趣。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虽无定式,但都有章可循,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性启发:通过展示与课题有密切关系的实物、模型、挂图、实验仪器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例,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并以感性认识抽出理性知识来。

设疑启发: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或矛盾,积极动脑思考,由学生独立概括得出结论,教师也可先拿出错误结论,然后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答案。

有序启发:也称“程序启发”,按课题内容的规律性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程序,也可设计程序性练习,把复杂问题分解,分散难点,降低思维梯度,用前一问题启发后一问题,用后一问题深化前一问题,层层剖析、环环相扣,最后实现整体突破。

讨论启发: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形式,可收到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之效果。讨论的问题最好是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引发的越新颖越独特越好,问题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3、引导型教学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他感受到的都是失败的体验,长期的积累造成学生不敢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基本上是没有看法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在大脑风暴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为学习上的自卑感而不敢发言被动学习的习惯。

上一篇:《女娲补天》教学建议下一篇:两相厌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