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学(精选12篇)
中等职业教学 篇1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时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啰啰嗦嗦,颤颤抖抖,层次混乱,让人不知所云。如此的口语表达能力着实令人堪忧。问君哪得忧如许?我认为,病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戕害较深,“巧舌如簧”,“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少说为佳”等至理名言都是劝诫人们闭口不语或少语的,有人将此信奉为处事哲学,社会普遍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二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所致,以分数选拔人才的方式对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做考核,教师满堂灌,学生懒于动口,中学语文教学便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还被笼罩在“中考失败”的阴影之中难以自拔,萎靡不振的情绪比较严重,意志消沉,郁郁寡欢,再加之发音不准,又缺少相互交流的情境,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等情况。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际联系的不断紧密,口语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专业技能外,同时还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非智力因素,口语能力则是非智力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能力目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介入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必备能力,如在应聘、推销产品、竞职、演讲、日常交流等场合下,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无疑会使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增加你事业成功的砝码。甚至西方国家把舌头、金钱及电脑并称为人生的三大战略武器。可见,口语能力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愈发彰显。因此,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在几年的口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口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实践,效果显著,具体罗列如下:
一、练“胆”为先,设法使全体学生都敢说
前文已经分析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了,不敢说才是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罪魁祸首。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战胜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语言的闸门。
首先,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其实胆量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就是乌云暂时遮住了太阳,要勇敢地捅破窗户纸,拨云见日。其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就从简单的口头自我介绍开始,教师可以事先交代自我介绍的要点,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对学生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鼓励性评价为主。再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不吐不快,适时实施口语训练效果必佳。最后,教师还必须大胆创新教学形式,采用课前演讲、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辩论会、朗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敢说创造便利条件。训练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训练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下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并倾听他们的心声,谈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引导学生对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力争使全体同学都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重塑超越自己的信心,敢于一吐为快。
二、多策并举,将口语训练进行到底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可见,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联系,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实施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中有关朗读的内容决不可敷衍了事,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这一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例如,在朗读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平翘舌音不分,于是对症下药,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并强化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教师应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做好监督,还需把常见的平舌音或翘舌音用歌诀的形式让学生强化记忆。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说话技巧的训练:一方面是语音和语调训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另一方面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这样,就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教学中也同样可以纳入口语训练,教师提前给学生列一些阶段性必读书目,提倡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适时举办读书交流会,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平等地进行师生讨论及生生讨论,畅所欲言,三言五语、滔滔不绝均可,教师从旁策应,抛砖引玉,指点要津。欣赏优秀的学生使之感受到成功,鼓励沮丧的学生使之奋起,引导自我封闭的学生实现“对外开放”,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之自信自强,赏识教育重在赏识和激励,对每个学生给予包容。这样,学生内心强烈的被认同感会大大激发出来,手不释卷、人人争先发言便蔚然成风,发表的真知灼见屡见不鲜,偶尔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因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教材安排了系列化的口语交际教学课程,主要有介绍、交谈、咨询、讲解、即席发言、演讲、应聘与自荐及辩论等。教师应将教材融会贯通,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师欲将学生领进口语教学这个“门”,得传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来迈进这个“门槛’。如讲授“即席发言”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即席发言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即席发言的特点和方法。但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即席发言的能力,还要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等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依托于一定的情境。
“情境”是某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的结合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及“交际”的冲动和欲望,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巧设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说”的角色。如在讲授《红烛》一课时,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尽情演绎主人公献身祖国、甘愿牺牲的爱国精神,激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学生们也都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这时让学生读,效果很好。在开学之初,学生体验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军训了,此时军训成为学生们最热衷的话题。笔者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创编关于军训的课堂短剧,要求其从多个视角感受军训生活,学生热情高涨,写出了风格迥异的多个精彩剧本。表演的形象逼真传神,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此外,教师创设的情境还应向现实生活领域拓展空间,在社会生活的广袤土地上汲取营养,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能力。
笔者相信,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口语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
中等职业教学 篇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旨在通过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确立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创业观。其任务是: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生涯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在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知识和设计方法的过程中,着力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涯发展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联系起来,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涯规划,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涯发展,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引言: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2课时
教学目标:引言是全书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关注未来,鼓励学生有梦,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是“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追梦计划,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我的梦”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有初步了解,明确为了圆梦必须珍惜青春。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职业生涯与人生的关系,初步形成有梦、追梦的欲望。初步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我的梦”的辩证关系,知道实现“我的梦”与国家繁荣昌盛有密切联系。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框架结构。理解规划自己,就是“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追梦计划,是清清醒醒过一生,是为了美梦成真。理解青春对人生的意义,知道要为成功的未来珍惜在校生活,明确为了圆梦必须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
教学内容:
1、要做人生的赢家
2、添加未来的筹码
3、清清醒醒过一生
4、你的未来不是梦
5、珍惜青春为圆梦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4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6课时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四)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6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
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五)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6课时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六)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6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思考;激发兴趣;拓宽知识;推广;电化教学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投资团来中国考察,对于中国教育这一块大为不解。他们认为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高等的理论人才,而现在中国最急需的应该是中等技术人才。然而虽然如此,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却并不乐观,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市场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呢?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由于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学生的就业也是逐年好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出了一大批工作在最前沿的技术人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职教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合理。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进人标准的竞相攀高和高校的扩招,使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相应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例下降。据教育部统计,到2002年,全国一半以上省市普高与中职比例由原来的5.5∶4.5下降到6∶4,一些地方甚至已下降到7∶3。这违背了国家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要求。这种状况一方面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另一方面也使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矛盾更加突出。
2.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衡。近年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竞相升格,一般省市升格学校都在30所左右,有的甚至多达60余所。一些省市70%以上的原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致使大批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中高级职教生比例失调。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但是它的前景很是乐观: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与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高级蓝领”的短缺,已明显制约着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应用,影响着经济社会發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思考
1.激发兴趣。由于多种困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我们就应该想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若能把讲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或潜在的共同的兴趣点相结合,就能激发和引导出学生们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兴之不至,心不为之思”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在听课的基础上,自己积极的思维,让教学事半功倍。
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经验教师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行为引导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案例教学也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课堂十分融洽。
2.从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出发。知识是一个网络,浩如翰海,互相贯通,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至理名言。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讲商务谈判时,经常会遇到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而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文化的知识。而对于扩充知识,不仅只是让老师一个人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搜集资料进行讨论,既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学知识的效果更好了。
3.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实践出真知。作为技能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想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应会的知识,必须靠练习。而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毕竟我们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员为职责的,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远远高于理论知识。同时我们的学生对动手的东西更是青睐,这样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完理论教授外,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实际应用,而我们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技能比赛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应该掌握的技能练得得心应手。另外,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就要面临就业,他们对于技能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学校自己品牌的创建。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发展的,是我们满足目前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唯一途径。怎样搞好中等职业技能教育,是目前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周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 继续教育,2006(3).
[2]张淮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山西科技,2011(3).
[3]马陟.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4]吴艳玲,曾洁,张振国等.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等职业教学 篇4
从目前来看,中职护理学校教学现状大致包含四个方面: ①生源素质差。中职院校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导致中职护理院校生源素质较差,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明显等方面。②护理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考虑到生物学因素,同时要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有充分考虑。③体制变化。中职院校由传统的三年制正在逐渐转变为五年一贯制、三年制专科及五年制本 科,也有多数地区仍为三年制教学。体制的多元化造成人才市场竞争性加大, 故使毕业生生存空间受挤压。④就业压力,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一直是中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校与医合作模式虽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压力,但并不能全面解决就业压力,仍有大多数学生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
二、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护理教学改革
1. 加强专业技能
( 1) 创造条件。在改革过程中,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且全面的护理实践计划方案,在该方案中所明确的实践方式不仅有传统课间见习, 同时还包含了社区见习、预实习以及临床医院的参观等,让学生处于真实临床的情境中,使其能够灵活且合理地应用其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每完成一个临床实践任务,均要填写相应的预实习、临床实习等有关表格,通过该环节的严格管理,可使学生实践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 2) 开设综合型的实训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可针对本校护理专业所存在的不足或者缺陷,适当地增设综合型的实训课程,将该课程和护理专业具体教学方案同步实施。可在每一学期增设相应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校现有资源的利用,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创设一个真实且合理的临床护理工作场景,并将护理专业学生基本素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入至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加强护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此缩短校内实践和护理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 3) 积极开展关于护理技能的活动或者竞赛。借助于活动或者竞赛的开展,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调动教师和学生实践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且科学的学习竞争环境,继而进一步推动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2. 优化课程设置
从目前来看,中职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仍有问题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未能有效体现出现代护理职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优化设置: ①增加人文学科的学时: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则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此课程上引入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及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将学生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②减少医学基础课时: 减少医学基础总课时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减少,而是应在保证学生学习到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护理专业和医学基础知识更紧密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③护理专业课时的增加: 护理专业课时的增加应是保证核心护理课讲解达标的前提,进而加入新型护理课程,塑造完美护士形象。
3. 全方位考核
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应以全方位考核为宜,要有效衡量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掌握情况。考核设置中应考虑其多元化、多方位以及多层次。首先, 平时的考试成绩,可以占期末总成绩的20% ,可以让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更为注重,也可以从此成绩中来观察分析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实验课操作成绩占30%,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实践来验证,同时实践也是累积就业前护理经验的重要途径; 最后,期末成绩占50%,也可以将除开期末成绩以外的50%分数选出一部分作为护理美学、护患沟通、护理心理学、职业修养等选修内容的考核,从而重视全方位考核, 以此来验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护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前提下来进行改革,无论是专业技能的加强、课程设置的优化,还是考核方式的完善,均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应基于此前提下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职护理院校现状做出了论述,而后以强化专业技能、优化课程设置、全方位考核三方面为切入点探讨中职学校护理教学改革,旨求中职学校护理教学突显职业特色、人才评价有量化标准、教学成果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改革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研究 篇5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中职学校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些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应付等级考试做题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还有些老师把英语实践教学简单地认为是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等。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学中随意性大,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不能围绕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讲解分析上,时间长了,学生心理疲劳,对英语课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兴趣,也懒得发言。
2.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一少部分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极少数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另外,心理压力也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改革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互动。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愉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两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3.改革英语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有针对性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
4.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都想把英语学好,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不好,考试不及格,其原因是除了我们的教学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外,我们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也欠合理。为此,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时,测验题的设计分A、B卷,A卷为基础知识题,难度小,占100分;B卷为有些难度的题,占50分;要求C层学生只答A卷,按满分100分计算;A、B层学生A、B卷均作答,A卷折合为50分,加上B卷50分,满分也为100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对能够达到所属层面的要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个别达不到本层要求的学生,及时采取课外补救措施,进行分类指导。
5.多媒体技术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它要求的情景性是很强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限制,使很多知识难以进入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多媒体的运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三、研究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为打造日照市技师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不断提升我校知名度和办学品位,打造国家级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英语第一、二册.湖南科技出版社。
[2]周燕 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感悟 篇6
职业学校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之地,这就成为了学生的另一种明智选择。笔者认为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自觉地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在职业学校中的教学经验与感悟,笔者感悟到了课程在职业学校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看到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学校要善于运用显隐性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高尚的人格和综合的素质。笔者试着从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角度谈谈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感悟。
一、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闪光点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提到教育日程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还要有社会价值观、责任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的教学来完成。因此,怎样构建完整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不但需要有计划的显性课程,还要有多样化的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的魅力
在信息化的社会,科技发达带来了多样化的课程,课程是学校之灵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课程的两大支柱,有各具特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笔者感受到书法、音乐和上机操作等课程明显受到学生的青睐。我亲自教授书法课程,书法的学习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灵感源泉,笔者体验到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孜孜不倦的热情,从基本的书法常识:买毛笔、墨水、纸张等,到横、竖、撇、捺、字、词的学习,最后形成整幅作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常常能看到学生大显身手的情景。通过一个学期一笔一画的书写,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常识,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摒弃了粗枝大叶、马虎等毛病。
另外,在计算机上机课前15分钟,每次都可望见密密麻麻的人堵在门口,拥挤现象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有时下课铃响许久,学生也不忍离去,宁可不休息,也愿意花些时间学习他们喜爱的课程。另外音乐、体育等艺术类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
2隐性课程的精彩
隐性课程内涵与外延如此广大,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很精彩。首先,要通过教学手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学习知识;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教学生做人。而职业学校隐性课程的精彩还集中表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上。
其次,开设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一是学术性的活动,如看新闻联播、读报、辩论、演讲、写作等。二是娱乐性的活动,如教唱、校园歌手大赛、春游、秋游等。三是体育性的活动,如篮球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活动,学生可以从新闻联播中了解最新的新闻,得知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每周二、四、六的读报活动,把最新的娱乐、生活、科技等知识传递给同学,对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十分有益。每周一、三、五的唱歌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充当音乐教师,教授最流行、经典和古老的歌曲。这些活动,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学生也容易形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带着舒畅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最后,学校通过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通过人性化的环境设置来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筑有感染力的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校风、优秀教师等来整合精神文化;通过校纪校规、校园制度来约束和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
这些活动像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整个校园中,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像烂漫的鲜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看似有组织,有计划,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
1显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如英语、语文、数学等纳入教学计划内的显性课程,学生很排斥。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老师费尽心思调动课堂气氛,学生的热情也只在短短的瞬间,望穿秋水般地等待铃声而心神不定、不断瞌睡寻找周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神游室外等情形屡见不鲜。如果说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因素,那难道所有同学会同时喜欢书法、音乐等课程?事实并非如此,今日课堂,显性课程占有很大份量,而实践课程的学习确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轻松自由的课程,并非爱好。
学生排斥显性课程,是教师、学生、还是课程的问题呢?可以说,是三者问题的交织,是原本设计显性课程时就存在问题,没有跟上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这种课程设计原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要求;所以显性课程的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兴趣是最大的导师,像金庸写的《雪山飞狐》进入高中课本,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是课程改革的过程,不应该遭遇学者批判,我们要换个角度试着接受这种改变。职业学校,不要施加文化课程的压力,以免学生产生畏惧,而应开设更多有选择、学生感兴趣、对实际生活有意义的课程。教师也要提高课程意识,自觉加入课程改革队伍,使课程能赶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2隐性课程申存在的问题
隐性课程是潜在课程,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隐性课程更广博的外延与内涵,职业学校教师忽视教学,学生厌恶学习等现象是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通过融入社会的隐性知识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出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更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学校也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市场、下工厂,支持学生与企业主动联系、主动交流。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技术人才很受企业欢迎。但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打起职
业教学的幌子,利用学生做劳工,送去工厂卖苦力,也美其名曰学习,同时,还打出优惠政策,学生上学不收学费,其实,不过是将学生送往工厂打工获得的廉价工资来抵作学费,更可恶的学校还从中捞取中介费。这样的学校是一块毒草,也是恶魔,既延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吞噬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没习得应得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让学生对本有的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了怀疑。
这种隐性知识,学生不但毫无收获,还深受其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办学方针与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为了声誉做昧心事,为利益毒害学生。
三、对解决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问题的对策
1加强文化知识学习,规划显性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学习,轻视文化知识学习,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水平明显低于高等院校。但职业学校终归是一所学校,文化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也是一所学校应当要培养的。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中等职业学校远没达到职业学校的要求,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厌学情况十分严重。中等职业学校要规划显性课程,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教授学生知识的习得方法,这样,文化知识的传递才能绵绵不断。另外,对于学生的人品、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也是教师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保证文化知识的获得。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可能加速知识的整合。
2完善隐性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多彩,中等职业学校不能把隐性课程局限在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上。教师是引导学生攀登成功的巅峰的第一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言行举止、人格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良好隐性课程的一条途径,学校可以让广大教师投入教学研究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化的隐性课程建设。
另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灵魂的塑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细致入微,不断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显性课程之力来完善隐性课程。在显性课程中间接地传授隐性知识,通过显性课程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学校也可以树立全体教职员工是教育者的思想并优化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开发隐性课程,给师生创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氛围,使师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也可以通过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促进,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全新经济形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指导理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结合,才能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显性课程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稳固的文化知识,然后将知识运用到隐性课程中,这样才会完成更高水准、更高水平的任务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都起到最大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探索 篇7
一、简化歌唱教学,增强歌唱自信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声乐作为一门专业课,面对处于初步接触声乐的学生,要将声乐教学宏观上的心理学、生理学、音响学、语言学、美学等歌唱艺术原理和微观上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器官的机能活动状态化为最简洁的语言,教授给学生。因此,简化歌唱教学,增强歌唱自信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程的定位、目标
作为专业技能课,首先应明确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如对初涉歌唱艺术的职高学生来说,声乐教学应定位于普及歌唱的基础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热爱歌唱艺术,用科学的发声理论指导自己优美自然地歌唱,并从声乐艺术中诗化的文学性、辞章的语言美、曲作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形体的动作美等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熏陶,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开启他们智慧的心灵,使他们领悟生命的激情和对生命无限的遐想,感悟声乐的美感,揣摩欢乐与痛苦、浪漫与现实、安宁与激奋的意境。
2. 化难为易
在明确教学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增强学生的歌唱自信,消除他们的顾虑和心理压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歌唱愿望,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激发他们歌唱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歌唱之中。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简单有效的途径是简化歌唱教学、化难为易、增强歌唱的自信,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实践应多于理论,歌唱训练感性应多于理性,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只有让学生去掉了畏难情绪,课程教学才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巴金曾说:“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科学的发声法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优美自然的歌声中本身就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人类具有歌唱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并建立在自然、协调的基础上的。例如当人们开怀大笑、伤心抽泣、热烈呼唤、恐惧惊叫时,或当婴儿大声啼哭时,都能很自然合理地运用其横膈膜、腹肌、喉、舌、声带、咽壁的力量,也能有机地协调运用共鸣腔体。意大利传统声乐教学非常注重发挥人的发声器官各有关部分的固有能力,欧美流行唱法也主张演唱不能刻意,要有意识地把下意识的东西找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下意识的发声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3. 激发情感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
影响了中国一代歌坛的邓丽君,是唯一打入世界乐坛,值得骄傲的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成功在于她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情绪和酣畅淋漓的生命姿态,她在把乐句唱成了自己的同时,更是把自己化成了音符。声乐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歌唱训练中“只有说得好,才能唱得好”。因为说话对任何人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就能给增强学生歌唱的自信。以最简单而科学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项内容丰富、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应生动活泼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和自然界的实例,帮助解决学生们在歌唱训练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歌唱理念。
歌唱艺术的表现中处处充满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歌唱中的“呼和吸”,身体的“动与静”,歌唱意识的“主动与被动”,肌肉的“用力与放松”,喉咙的“打开”与声音的“集中”,歌唱的“内在感觉”与“外在姿态”,歌唱声音色彩的“刚与柔”、“明与暗”、“清与浊”、“浓与淡”、“虚与实”,歌唱力度的“强与弱”,行腔的“连与断”、“顿与挫”,歌唱情感的“悲与喜”、“忧与乐”、“收与放”、“藏与露”、“张与弛”,歌唱速度的“徐与疾”,这些“复合”的音乐思维无不体现了歌唱表现中的对立和统一,并构成了整个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不仅热爱歌唱艺术,而且能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真正走近音乐。
三、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艺术氛围
要使歌唱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注重师生互动。互动是现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它旨在强调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态度转变,并在动态化的课程教学中,达到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是注重课程布局。课堂要始终保持轻松活泼的氛围,离不开课程的精心布局。具体的措施是:
课程的精彩导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半小时,播放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著名的歌剧片段、音乐大师专访及与当天课程密切相关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深深地吸引,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并怀着好奇心和饱满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内容中来。
精于谋篇、善于取势———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仔细斟酌欣赏、理论、实践等环节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并不失时机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初探 篇8
一、注重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小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知识跨度,让学生顺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习中。
初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做电直导线的“右手螺旋定律”,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所指定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四指弯曲方向为磁场的环绕方向。但是如果这么解释,后面马上要研究的通电螺线管的“右手螺旋定律”就不太好解释了。“谁有答案了?”有人举手回答:“我知道,这是由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我紧接着问:“那这根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又怎样呢?”又是一片安静,我提醒:“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判断该导线的下方磁场方向为东西方向,接下来的解释便顺理成章。
6. 提问要引起争论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印象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很好的效果。
7. 提问要富有创造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要带有一定的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独到见解。
例如,在测物体密度的方法教学中,提出问题:有一个密度比水大的马铃薯,任意选用工具,请写出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它的密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思考,各有所得。这样既巩固和完善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其思维空间,又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有效提问方法
1. 直问和曲问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地提出问题,是提问中最常用的方式,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例如讲声音的产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就是需要直接寻求答案的。
曲问曲径通幽,发人深省,问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在讲音调时,问:“平时人们会看到狗突然警觉地竖起耳朵,这是为什好衔接工作,如: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参照物、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功和功率、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势能、内能、分子热运动等概念,大多数概念在初中已初步学习过,但初中学习时对这些概念只要求“知其然”,而中职学习时对这些概念要求“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除了继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之外,还侧重培养学生物理规律形成的思维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同时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学生温故知新;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生学习么?”这里,问在“狗”,而意在“声”。这种方式的曲问,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记忆深刻。
2. 宽问和窄问
宽问指概括地问,窄问即具体地问。教学《自感现象》时,可先设问:“如果线圈所包围的面积内的磁场不是外磁场,而是通电导线自身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那么线圈内有无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呢?”这就是宽问。在引导学生利用电磁感应知识对此作出预测,并在实验验证后,再用窄问的方法设问:“若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方向怎样呢?”促使学生弄清楚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某种具体变化过程中两者的因果关系。可见,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而生动,各有用处,究竟怎么用,要由讲的内容和提问的目的决定。
3. 单问和重问
单问,就是仅提一个问题,然后释疑。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单问既形成线索,又显出层次。例如,把一枚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竟然没有下沉,学生无不惊讶,这时教师可紧接着提问:“硬币怎么会静止在水面上呢?”这样的提问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表面张力的知识。“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问有利于促使学生发散思维。重问指连续地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比如,在讲温度计的原理时,先提出:“温度计的玻璃管为什么做得很细?玻璃泡做得较大有什么作用?玻璃管内装什么液体?为什么不能装水?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形?温度上升时为什么管内液体会升高?”等到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明白了温度计的原理。这种方式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十分有效。
另外,还有明问和暗问、虚问和实问、正问和反问等,但这些问法,并非完全独立,在授课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对象,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二、注重分层次教学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物理基础差异较大,若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会造成物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物理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其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学会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其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根据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2.课堂提问分层进行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疑,分层设疑需讲求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激发潜能,促进创新。对于低层次学生,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以识记和理解性问题为主,提出最基础的问题,避免因问题过难,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有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一定的思考、分析才能回答的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一些需要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和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通常可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帮助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后进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补缺补漏,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如在职高一“研究匀变速活动的规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一层:根据纸带上的点,能确定小车的运动性质吗?什么情况下做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加速运动、变减速运动?
第二层:为什么不把物体刚刚运动时打出的点作为出发点,而是把中心某一个点作为出发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纸带上可以将任一个点选作出发点(从第一个点选起),为什么?
第三层:两个相邻的记数点怎样选择?是不是选两个相邻的点?为什么我们常用打点计时器打五个点的总时间作为时间间隔,而不是逐点选取?
第四层:怎样利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算加速度?怎样计算即时速率?
3.布置作业分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学校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可救药的学生,是因为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作业链,把每天的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的学生做基础训练题的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学生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关注基础,量力而行,而优秀学生又得到提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能够使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困难学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三、注重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来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架起生活与物理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物理、获得物理知识。物理教学应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使他们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例如学习了惯性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坐车时注意体验车在起动、刹车、加速、减速时人体倾斜的方向;在学了摩擦起电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以生活为载体,收集生活中的物理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学习物理,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定律的运用,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宇航员翟志刚“漂浮”出太空舱的活动,杨利伟、费俊龙等宇航员在“神舟飞船”中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假如你是宇航员”为话题展开激烈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注重物理教学的民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和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树立“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教师否定的目光或消极的话语,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相反一个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会使学生充满信心,这样才能营造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采用“讨论-互动”的民主教学方式,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让每个人都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一分子,个人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深入挖掘,个性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虚心学习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职高一“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一节时,把“质疑问题”作为互动交流点,使学生产生“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将“讨论—互动”设计为本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立足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教学民主精神,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学生“放肆”起来。结果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好问、善辩、热情高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掌握了本堂实验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就如拾级登山,越高越险,越险越奇越风光……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就这样一浪接一浪,涌起一个个高潮,展现一处处风景,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深度与广度的教学。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VB教学 篇9
教育心理学理论把人的智力类型大致划分为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普遍在数理逻辑方面表现较差, 而在身体动觉和空间视觉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因此, 必须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时大胆地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灵活多变的策略教学作为主导, 并以适度够用的理念为辅助, 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尤其是针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比如VB编程。在长期的中职教学实践过程中, 已经证明该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始于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问题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的创设能调动学生思维, 唤起其好奇心, 激发其求知欲。并且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充满吸引力, 同时变枯燥为有趣。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 要尽量地巧设问题情景, 站在学生的立场, 以学生的视角审视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关键之处, 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因此, 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意义。问题情景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要多选取于生活贴近的、有实用性的问题, 侧重点在于启发性和趣味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用相应的问题情景,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挑战欲, 从而避免课堂教学时学生听课心不在焉。
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来阐述:
在VB教学过程中, “事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常常能体会到初学者理解的困难, 但是只有深入理解了“事件”的知识, 才有可能很好地学习VB编程。否则, 后续教学和学生的后续学习都会遇到较大的障碍。比如在进行“事件”教学时, 曾设计过一个“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的程序, 计时从10秒倒计到0秒。开始上课时, 提供给学生一个初始界面:Label控件的Captial, 其初始值为10。我要求学生探究一个问题:如何实现Label中呈现的数值随着时间的跳转, 从10逐步变到1。通过这个例子,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激发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 我再让学生上机动手实践, 这样, 不论学生能否可以解决该问题, 他们也都在编程中有所学、有所得。即使学生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当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时, 教师演示如何写代码。展示在不同的事件过程中写同样的代码, 运行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了解以及理解事件的含义和作用。当把代码写进合适的事件中时, 再通过设置属性值来触发事件, 使其能够运行通过。于是学生便能从案例中认识事件的重要性。
当然必须承认中职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弱, 所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 依照正常的学科体系教学———先进行理论课的讲解, 然后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势必会占用大量的学时, 况且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未必能起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学原则是“必需、实用、够用”。在教学中贯彻这种教学理念, 抽取简单、使用又必需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讲授, 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使其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下面仍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进行数据类型教学时, 以加法计算器为例, 给定初始界面的方法, 然后给定3个Text控件用来存放3个数, 给定两个Label空间用来显示“+”、“=”, 一个Command控件作求和用, 要求学生编程计算Text3中的结果。一些学生编写出了下面的程序:
运行程序, 发现该程序实现了字符串的连接, 学生通过对运行结果的观察, 自然而然地发现了问题, 然后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探索, 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了, 当然教师的角色也要发挥出作用来。此时,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及时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 如:这里是将m, n作为字符串来处理了。如果学生加上定义类型的语句:
加上类型定义之后, 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通过这个事例教学, 学生产生了数据类型的感性认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好学习习惯, 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 调动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学影响较大的流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做中学”, 即通过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 学会观察、分析、操作、解决问题或者进一步生成新的问题, 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由于中职学生起点差, 底子薄, 厌学情绪早已植入他们的思想, 所以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喜欢玩, 喜欢动手, 就因势利导, 让学生在做中学, 边做边学。
再举一教学中的例子:
在For-Next循环结构教学中, 让学生运行以下程序。
问题1:i有何特点?s与i有什么联系?
问题2:如果将for i=1 to 3改为for i=1 to 5, 发生了哪些变化?
想让学生上机实践和分析, 然后教师总结出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种循环, 教师最好再给出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 体现出“边做边学”, 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之后, 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1) 计算1到100的和。
(2) 计算1到100间偶数的和。
(3) 计算p=1×2×3×…×10。
当然, 学生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 所以, 他们就会去探究For-Next如何正确运用。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总结时, 学生就能够对ForNext语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因此, 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积极参与,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正是编程教学的本质。
4 循序渐进, 顺利完成知识转移
迁移是一种所学的知识对另一种要学的知识的影响。所谓的知识迁移是指: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在以后的新的学习中的影响和作用。最近一些学者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这一研究结果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具体在VB教学中, 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新的未知的知识和运用于实际的问题的解决中。学习贵在举一反三, 所学的东西几乎很少的情况下是原封不动地拿出来使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需要进行知识的迁移。
5 及时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目的就是要提炼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合理的归纳不仅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和练习的负担, 而且能使所学的知识的结构更加合理。在上课的过程中, 应该适当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部分, 一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 再好的老师也需要学生的勤学苦练, 毕竟实践出真知。但是,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对实践的部分过于强调, 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甚至会出很多种认知上的错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迷茫、误解从而钝化了学生的思维。
6 结语
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指路人的职业教师, 面对的不善于总结和学习的学生, 我们的工作难度会非常大, 这就要求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事实, 在教学中应该更加仔细认真地备课, 努力钻研自己所授的教材, 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 制定出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积极对所学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因材施教, 从客观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意识,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特点, 针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创建探究学习的学习情景等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 使学生边学边做, 为增强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以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的方式使其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向理性提高, 寻求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VB编程,问题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应波.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研究探索, 2007, 2:23-25.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2002.
中等职业教学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 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 然而不同的职业技能则需要相应的体能来保障, 比如: 厨师对于手腕力量的要求、钳工对于上肢力量的要求、保安对擒拿格斗等技术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确保学生身体不断发展的同时, 应当参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之处, 让他们经受特定的专项训练。在日常教学中, 笔者试着从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入手,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 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使其完全具备胜任各个岗位所需的身体素质。
二、结合职业特征,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办法
1. 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 1)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自练、自学的优势, 教师要使学生熟悉学习体育的相关方法,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 为学生今后离开学校能够进行自身锻炼奠定一定的基础。比如:高铁班的日常教学, 在活动准备的环节中, 每个学生可轮流做领操, 老师只要协助好组织工作即可, 这样可锻炼学生自己的节奏感、组织能力以及自信心。
( 2) 要根据专业性质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比如, 烹调专业的学生, 在实践操作练习时, 需要有力的手臂以及比较强的腰背肌力才能够完成手抓住锅翻炒的行为。所以, 烹调专业的体育教学, 可以适量增加学生的上肢力量的锻炼。在活动准备环节中, 多开展以上肢、下肢力量锻炼为主题的活动, 像仰卧起坐接力赛、俯卧撑接力赛以及蛙跳接力赛等; 再如在对酒店管理专业及宾馆服务专业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及组织教学时, 适当安排一些形体训练内容, 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 获得优美体型, 并且适当增加关于台球、保龄球、游泳等休闲体育项目知识及保健常识的教学,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 3) 通过理论课教学,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病, 如何预防职业病, 从而保证其未来健康的生活、工作。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方面的知识, 补充书本上没有的健身知识, 结合教学讲一些比较常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练习。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组织环节, 应该大量地运用能够充分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传统的分组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 同一组内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练习的动作出错或者变形后容易受到同学嘲笑, 时间长了, 这些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经过笔者几年的实验, 根据学生的生理以及运动基础能力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实际状况, 运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能力。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类活动
课外体育类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 想要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身体素质, 不但要开展好课堂教学, 而且必须要开展好 “第二体育课堂”。研究表明, 学生对第二体育课堂的活动有着很高的兴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因为各种因素, 并不能很好地了解体育的有关知识, 当然也没有较好的锻炼习惯,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升学的压力, 体育竞赛能够被学生接受并广泛开展。如,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多开展绑腿跑、跳大绳等团体性活动;高铁专业的学生尝试高尔夫训练;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负重练习等。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的开展, 不仅能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为其未来走进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情况下,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要尽可能转化自己的观念, 加强对日常体育教学的认知, 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选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为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多方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使其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应注重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征, 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职业特征
参考文献
[1]杨艳玲.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04)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刍议 篇11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教学对象是素质日益降低的学生,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金坛市为例,2013年公办普通高中文化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00分,即使是金坛四中艺术特长生,他们的录取控制线也在450分以上。而笔者所在学校除综合高中班外,其他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多集中在300~400分数段,300分以下者也比比皆是,和普通高中的差距一目了然。这就造成了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的现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具体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不少学生把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是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地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口语化表达,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缺乏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而本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基本上没有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与普通高中无实质差别,学与教都缺乏热情。再加上一些学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速成”专业人才,只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课的教学,压缩文化课的课时,采用试卷这种单一的学科评价方式。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中职语文课程发展的障碍。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没有特色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仍停留在“就课文论课文”的阶段,没有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特别是一些与普通高中篇目相同的课文教学中更是受到普高教学的影响,甚至完全以普高教学中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为“蓝本”,没有形成职业学校的职业特色。同一篇课文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和在普通高中教学区别不大,毫无职业特色的体现。但是,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中职与普高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该有很大区别。
(二)中职语文教师对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意识不清晰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就是从其普通中学借调进入。从这两种主要渠道进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进入学校前都对中等职业教育接触较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他们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中展现职业特色的意识不强。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语文教育研究机构对中职语文教师的区别性培训也不重视,一般就是直接把中职语文等同于普通中学语文,中职语文教师难以得到中职语文职业教学意识的启发。
(三)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全国虽然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教材,但是各地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以收录不同体裁的篇章为主,而且篇章的编排与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基本相同,注重的是语文技巧的特征性,力求知识教学系统的完备性,而在趣味性、人文性、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弱。如有些中职语文课本中有70%以上的文章同十多年前的高中课文相同,这样的教材也就基本等同于普通中学教材,内容枯燥,毫无职业特色可言。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为例,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用的语文教材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这套教材一共4册,以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为依据,于2001年6月编写成,2005年7月又作了一次修订。整套教材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较局限于传统名目,2012年的最新版也仅仅是对老版本个别篇目进行了调整。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的大发展,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却不太令人满意。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依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到底,“老师在上面满堂灌,学生在下面满头晕”的现象是屡见不鲜。即使有部分教师有意识要改变教学方法,但是效仿的对象往往是普通中学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承袭了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衣钵,又怎能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出职业特色?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
鉴于上述中职语文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下面探讨一下未来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
(一)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且切合实际地运用各种教法,成为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正确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也要尝试新颖活泼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教学法,它是一种在教学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借此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方法。此方法特别适合培养需要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市场营销、文秘、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优势是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掌控灵活、操作容易、教学效果明显。它不需要特别的设备,也不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投入,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就可以实施。同时,角色扮演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它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体悟职业角色内涵、体验职业岗位情感,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endprint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文本,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然,先进的教学设备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并不能带来效率,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2]
(二)凸显情感教学内容
好的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信息,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引导学生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教师要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熟悉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与作者创作时的匠心相契合,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
将原来过于刻板化、统一性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所有基础不同、能力不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有成就感。此外,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等特点,制定多元的、可执行的具体目标。三个层次:基础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其中,基础目标保证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双基”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而且可能达到的目标。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难易不同、要求分层的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
(四)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以统一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应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培养方向不同,它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高等技能型专门应用性人才。因此,除了要求职校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单凭理论上的考试卷面分数评价一个学生是不合理的。语文老师也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给予学生综合评价。淡化卷面分数,把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提到更高位置。
职业能力绝不只是掌握某一职业技能,它还包括以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基本技能或核心技能,以人格和品德为基础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水平,陶冶其性情、健全其心理,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目标。在这一点上,语文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职责。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虽然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不管怎样,它已经起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我们知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职教语文教师的挑战。相信,只要我们找准方向,坚定信心,中职语文教学终将收获盛放的花朵!
注释:
[1]王正春.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和优化策略[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2]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08):151.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茜.论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刘海潮.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特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篇12
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是初中毕业, 但是其英语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等差距很大。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 不但课堂教学组织十分困难, 而且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 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2]。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校从2004级“三二连读”专业开始实行英语分层教学。
2 英语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3]
2.1 学生分层
具体做法是:在新生军训时, 对“三二连读”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英语笔试, 然后在不打破原有行政班的前提下, 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A、B、C 3个层次共12个班级。A层是尖子生, 由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组成, 共2个班。B层由学习能力一般、英语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 共6个班。C层由学习能力差、缺乏自觉性或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组成, 共4个班。学生上英语课时, 按照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班级上课。经分层教学后, 各层次学生会出现变化, 所以我们在每学期结束后会根据上一学期的成绩, 重新对学生进行调整、分层。A、B层有20%左右的学生分别降到B、C层, B、C层有20%左右的学生分别升入A、B层。通过调整, 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学习。
2.2 教材分层
A层是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 所以教学内容多一些, 教学难度也大一些,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第一册和第二册作为A层的主要教材, 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第一级和第二级)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 其中大部分可通过二级考试。对于B层学生,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第一册作为主要教材, 而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第一级)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C层是由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组成, 因此教学时需讲得慢且细, 教学难度也相应降低, 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本版) 预备级作为主要教材, 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B) 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经过3年的学习, 这些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B。
2.3 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后,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 对各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弹性目标, 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A层学生, 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其学会自我评价, 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于B层学生, 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使之尽快达到A层学生的水平;对于C层学生, 要指导他们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如在课文教学中, 要求A层学生不仅能整体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重点, 而且会组织语言根据课文进行复述或角色扮演;要求B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重点, 背诵其中的部分段落;要求C层学生能借助中文翻译看懂课文, 并掌握重点。
2.4 作业分层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 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达到帮助他们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 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分层,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A层学生来说, 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可以免除, 除教材上的练习题外, 还可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外作业。对于B、C层学生主要是布置教材上的一些练习题, C层还可增加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 对他们的作业应全批、全改, 并增加讲评。
2.5 考核分层
考核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通过考核检查一节课或一个学期分层教学的效果。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反馈教学情况和评价学习效果, 无论是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 还是期中、期末考试, 都可以分层进行。我校学生的学期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占英语总成绩的30%, 包括学生的作业、学习态度和学期中的提问、小测验等。平时成绩对于那些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有用处, 因为平时考核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不断进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是分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2部分均占英语总成绩的35%。
3 分层教学实施效果
3.1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极大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的效率。同时, 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做了充分准备, 使实际教学更具针对性, 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了课堂效率。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 轻松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例如: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C层学生在原来的行政班级里不一定有机会发言, 分层后由于同层学生的水平接近, 使其在学习时无自卑心理, 有了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尝试到成功的乐趣, 并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3 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师需要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确定各层次本单元的重、难点以及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有问题的学生 (特别是C层学生) 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和他们谈心, 交朋友, 鼓励其进步。因此, 对于参加分层教学的教师来说, 必须具备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任劳任怨的精神, 必须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因此, 分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也使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得到提高。
4 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4.1 分层选拔不是很合理
在分层时只凭一次笔试成绩“一锤定音”,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非常残酷。可参考学生以往成绩或多进行几次考核再确定学生的层次。
4.2 师生互选
可让学生以填志愿的形式来“挑”适合自己的教师, 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学生, 形成双向选择教学方式。
4.3 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
分到B、C层的学生会觉得低人一等, 进取心受挫, 以致影响以后的学习。面对这些情况, 在分层教学之前, 任课教师和学校首先要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工作, 客观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 同时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压力的思想准备。
4.4 给教师带来了更多压力
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多压力。上英语课时, 学生按照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的班级去上课。有时会出现同一个分层班中有6个班学生在上课的情况, 所以在收发作业、课堂考勤等教学管理方面难度增大 (上1个班的课要同时安排6个课代表, 联系6个班主任) 。C班学生基础差, 且部分素质不高, 所以C班学生在课堂上时有睡觉、看课外书和说话等违纪现象发生, 无原有行政班优秀学生的帮助, 使得教师工作量加大。此外, 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 压力较大。学校应适时调整, 减轻教师负担, 使教师能够心情愉悦地工作。
4.5 总成绩计算是否合理
对各层学生评价结果的确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学期总成绩则是对分层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第1年我校采用的方法是:A、B、C层单独出题, 按照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 (35%) +期末考试 (35%) 方法计算成绩。这样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在按原有行政班评定奖学金的情况下, B、C层90分以上的学生较A层学生更为有利。在第2年我校又实行了这样的方法:A、B、C层单独出题, 按照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 (35%) +期末考试 (35%) 的计算方法, 但B、C层学生最后的学期总成绩要分别乘以相应系数 (若不及格不用乘以系数) 。即:A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不作任何变化;B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为:学期总成绩=60+ (X-60) ×0.8;C层学生得到的学期总成绩为:学期总成绩=60+ (X-60) ×0.6 (X为学生原来的学期总成绩) 。但哪种方法更合理、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待商榷。
4.6 教材是否合适
目前教材一般都是由学校确定, 大部分教材和学生的分层不是很配套, 所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各层学生的教材, 以便学生学习。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实行的是“一刀切”教学模式, 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扶玲.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希望月报, 2007, (8) :100~101.
[2]莫寒柏.论中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 :155~156.
【中等职业教学】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05-3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在线08-28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10-20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08-05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08-07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08-1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10-03
中等职业学校汉语教学大纲10-1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5-27
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究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