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2024-10-20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精选12篇)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1

近几年, 受国际护理人才缺乏和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卫生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但是学校的设施设备、校舍并没有随之增加, 正式教师也并没有随之增多, 而仅仅是依靠临时聘用教师解决师资不足这一问题,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多一少二低” (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低) 现象不容忽视。除此之外, 教学场地不够, 教学设备简陋、老化, 更新速度慢。虽然国家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因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较快,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资源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1.1 师资匮乏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全国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工作会议上表示, 今后10年, 我国中职教育师资将有47万人的缺口。这一缺口是按目前我国高级中等教育的师生比1:16测算得出的, 如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的中职教育在校生2020年达到2 350万来算, 这个缺口更大。目前, 我国中职教育在校生2 179万人, 中职教育专任教师86万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中等职业教育面向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 尤其是专业课教师, 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45.5%, 实习指导教师仅占2.6%。

1.2 投入严重不足

1.2.1 教学场地不足

面对生源的增加, 教学场地及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 这体现在数量上 (包括建筑面积) 和功能上。合班教学是无奈之举, 但弊端随之而生: (1) 合班后班级规模太大, 教室的容纳量不足, 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 由于教室的容量有限, 合班后有的课程不得不分批进行。出现理论课合班同批、实验课分班分批进行的现象, 教学不同步, 给排课和教学管理带来困难。

1.2.2 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备配置严重滞后, 这不仅不能满足医学教学的需要, 还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合班教学中, 由于场地大、学生多, 教师语言能量的消耗相当于单班课的2倍以上。而多班合并课中教师的能量消耗则更多, 根据有关测算, 是小教室授课能量消耗的4~5倍。这就对教学设施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教学管理难度大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应社会需求而扩大招生, 学校必须在师资和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 因此, 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1.3.1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步

学校对大部分实验课未单独排课, 实验课显得比较随意, 基本上是教师与实验人员自行协调后, 实验室再参照原来的课程表自行安排, 课程计划无章可循, 实验课教师、时间、班级和地点等信息不可查阅。笔者在教学管理中发现:合班授课因为场地不足而不得不临时调整, 这就不能保证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同步, 若要保证合班班级课程与实验的同步, 又可能出现实验课师资不足的问题。

1.3.2 合班难以合教

合班课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进行组合和统计, 要考虑到大教室的容纳量和数量, 还要保证重点课具有优先权, 然后才能合理组合班级。当教学场地和实验室有限时, 合班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圆满完成。因未单列实验课程, 在进行合班教学时一旦开设实验课, 合班的理论课能够正常、统一教学, 而实验课无法确保统一开展, 不得不将合班的实验课拆分为小班课, 将教师和教室重新调整, 这样, 原有的教学秩序就会被打乱。

1.3.3 排课难度较大

课表编排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一项系统性、计划性、阶段性很强的工作, 排课不仅要保证科学、合理, 还要体现人性化。尤其是当师资不足、教学场地和设施短缺时, 排课中涉及到的便不是简单的课程、时间、教师3项要素, 还要考虑教师的选择、班级的组合、合班后的人数、教室的容纳量、合班课时的统计、合班教室的确定以及对教学的要求等。这些信息如何合理匹配和调度、利用至关重要, 其中任何一项不足或者信息不充分, 排课难度都将成倍的增加, 最终导致教学管理中无法进行督导和科学利用有限资源, 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将无法保障。

1.3.4 信息化管理难以发挥作用

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是现代教学管理的有效工具, 是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它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与教务管理的结合, 对教学信息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实现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对学校教务管理, 包括对课程、时间、场地、教师以及学生等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优化、输出并供查询。由于学校在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上投入不够, 出现了系统软件之间格式不兼容、不统一, 当师生信息发生变化 (尤其是学生的信息变化很大) 、部门间协调不够或处理不及时时, 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就不能支撑教学管理, 而计算机系统将忠实地输出这个错误和缺损, 不能准确提供查询服务, 计算机管理达不到预期的功能和效果。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规范教学管理

笔者认为, 教学管理是一个包含教学输入、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输出和教学反馈, 由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和资源, 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组可考量的活动, 并且根据考量的反馈, 能够对各环节进行矫正, 使其不断循环进步的一个体系。其中, 教学输入即是各类资料、信息、制度和资源的组合, 如教学目的、方向、师资配置、专业要求、学生特点、教材、教室、设备、管理工具、学校管理体制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和信息, 还包括根据教学活动和输出反馈得到的经验和积累等;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则是根据教学输入, 通过科学的策划、组合而确定的安排;教学过程则是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和实施, 包括其中产生的调整;教学输出就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直接反映教学输入、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的能力和质量。

教学输出包含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计划作为依据要严格执行, 才能确保教学秩序的形成和稳定, 才能达到资源利用的效果最大化, 笔者认为反馈机制是该环节的关键, 将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核心, 它应当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 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对教学输入进行的综合统筹。它结合了学校已有资源, 吸收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纳入了各种信息和资源, 是为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制订的纲领性文件, 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是实现培养目标和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依据。

2.2.1 夯实教学输入

教学输入即与教学有关的资料, 是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 为了制订出科学、规范、合理、人性化的教学计划, 首先必须对教学输入进行认真收集、评估和确认。要经过充分调查、科学分类, 利用统计学对应学校资源进行这些基础工作, 完成教学输入的汇总和确认。教学输入越准确可靠, 教学计划制订的依据就越充分, 教学计划的效果就越好。

2.2.2 将实验课纳入教学计划管理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技能培训在大部分基础和专业课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有的课程实验课学时比理论课还多, 理论课学时和实验课学时如何协调的问题引出了对实验课单列的要求。把实验课单列纳入教学计划, 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 做到科学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这不仅解决了教学计划制订中的盲点问题, 而且根除了教学纪律松散的弊病。

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应针对专业的重点培养方向来制订。笔者认为, 在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做到以下2点: (1) 了解社会市场的需要,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突出重点专业课程, 将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单列,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梳理教学资源, 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课程。

2.3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监督, 提高师生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培养其积极态度, 这是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计划的保障, 是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学校办出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

2.3.1 规范实验课管理

规范实验课的学生人数, 固定授课时间, 以确保实验技能教学的稳定性, 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 根据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验单列课程, 在排课中进行统一安排; (2) 制订实验课程临时调整或安排的相关规定。

2.3.2 加强排课管理, 稳定教学秩序

课表是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日程, 是实现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是确保学校教学体系有条不紊运行的依据。因此, 课表的编排、操作要规范, 保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科学分析教学资源的构成, 合理使用有限的教学设备和资源。课表的编排, 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能不能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 也关系到能不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等问题, 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根据各专业及课程的特点, 考虑学生的大脑机能和学习过程中心理的活动规律, 确保最佳的学习效果, 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

2.4 建立共享信息平台

制订教学管理软件的管理细则, 根据教学计划来执行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平台的稳定, 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对各类突发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保证管理有序、及时、稳定。规范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调整和协调工作都做出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定, 控制录入信息的人员, 避免录入信息的散乱, 并保证录入信息工作人员间的及时沟通, 以确保信息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蒉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出现很大滑坡,他们的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所有这些问题都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 者:李艳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卫生学校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9(9)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体会 实践与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3

【关键词】中等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 研究与实践

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一、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立后,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教学方法是连接知识、技能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解决如何教得更好、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2. 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不仅文化基础水平低、而且个体差异大;教师在教学中又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状。课堂教学中一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中做”的诸如行为导向教学之类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显得十分迫切。

3. 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要求教学过程按职业岗位能力组织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教学工厂、实习车间”转变。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然而,改革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

二、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分析

1. 教师的质量意识不强

一是,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了组织教学的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机制。采取的质量评价方式仍然沿用普通教育,评价范围重视教学秩序,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视对理论教学监控,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

2. 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实践

(1)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专业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难以进行。

(2)师资条件的制约。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许多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均达不到要求,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

(3)课程体系的制约。由于中职课程体系在结构上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材编写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制约了以学生探究为主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推行。

3. 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而对于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还没有形成。如有多少种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再次,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缺少在实践中的应用。以行为导向为特征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较为先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不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操作模式。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上的滞后,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入推进。

三、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1. 把职业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职业学校要正确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 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要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先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3. 加大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掌握除自学外,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在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对教学方法的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改革其他教学要素,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4

数控专业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专业, 各职业学校几乎都有相关专业, 而数控编程与操作可以说是该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能否培养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随着学校教学实力的不断增强, 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过很多的尝试。变换教材, 进行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等, 为了寻求一种好的教学方案。从这几年的技能大赛情况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可以判定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逐渐找出了一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可行之路, 那就是以现在的生源基本状况为根本, 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标准, 因材施教。具体反映到教学上就是:先定位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据此选择适当的教材, 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 规划好课时, 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就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现在市面上这方面的教材很多, 各有侧重点, 但大体上以介绍数控机床的原理、组成、分类, 编程的基本指令, 简单的编程与机床操作为主。如果仅靠书本的内容是不够的, 其实中职学生的在校时间不长, 如果像大学一样开设很多的专业课程, 一是课时不够, 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能力接受那么多的知识。所以要求教师能从现有的教材找出适当的内容, 另外补充相关的知识。我认为中职学生要学好这门课, 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的理论知识安排

要想培养出好的操作技术人才, 仅仅靠手把手的实际操作教学是不够的。学生不仅要会操作, 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这不但让学生可以理解现在所学的技术知识, 而且对以后学习更高水平的操作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这就要求有相当多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照搬以前的教学模式, 按部就班地依靠课本教学, 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标准, 有选择性地讲解课本, 同时还要补充书本中没有涉及的相关知识。

首先明确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几种类型的数控车、铣床的操作 (以FANUC-0i与SIEMENS-802S系统为主) , 能够手动编程加工简单的零件, 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日常维护与保养, 同时还要对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的材料有一定的认识等。明确定位以后, 就对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作出全面的规划, 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理论知识内容安排如下:

(1) 数控机床的概况。包括数控机床的概念、分类、基本组成以及数控机床加工原理的简要介绍和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等。以上内容可以比较普通机床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2)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包括数控机床坐标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重点介绍数控车、铣床的坐标系;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编程原点、机床原点、参考点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机床坐标与刀具位置的对应关系等。以上内容可结合实际机床讲解。

(3)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控机床的启动与关机;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各种功能按钮的介绍;数控机床的各种显示界面 (坐标、程序、加工轨迹、参数设定界面) ;手动操作;MDI操作;自动加工操作等。不同系统或相同系统不同系列的机床的操作有所不同;以上内容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讲解。

(4) 数控机床的对刀。包括对刀的原理, 对刀的目的, 对刀的方法 (重点介绍) 。以上内容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讲解。

(5) 数控程序的编制。包括程序的概念、结构以及程序段的基本格式;介绍常用各种功能指令字的含义、格式、路线、应用及注意事项等;编程的基本规则;结合实例练习编程的方法 (重点讲解如何分析零件图, 确定加工工艺路线以及加工工艺参数, 制定工艺过程卡, 计算加工路线刀位点的坐标等。要充分认识到好的编程员首先要是一个好的工艺员的道理) ;简要介绍CAD/CAM技术。以上内容主要结合数控仿真软件讲解, 综合实例可以先进行仿真软件讲解, 然后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演示综合教学。

二、重视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仿真软件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过程用二维图形或三维图形以动态的形式进行模拟的软件。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选择;机床的选择;毛坯的定义、安装及拆卸;刀具的选择、安装与拆卸;夹具的选择、安装与拆卸, 机床的激活;面板操作;工具测量;程序管理等;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有上海宇龙, 南京斯沃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数控仿真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 仿真软件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所使用, 主要是因为仿真软件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控仿真软件中提供了多种数控系统和不同型号的机床, 能够大大弥补现有机床设备的不足, 同时因为是对加工过程的模拟所以不用提供原材料、刀具、夹具等工装设备, 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利用多媒体教学或数控仿真软件网络版可以同时对很多同学进行指导教学, 不需要很多的指导教师, 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2) 利用仿真软件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切削过深, 撞刀等现象产生, 不会带来一定的损害, 可以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为后来的数控机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仿真软件的考试系统与操作过程记录可以方便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 以及指出操作过程的错误并加以指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

三、加强数控机床的实习

数控机床实习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习不但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数控机床的实习有不同的阶段, 要与理论知识学习和仿真软件的应用相结合;要充分意识到各个阶段的不同用意。

(1) 数控机床的认识实习。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数控机床是什么, 甚至好多没有见过数控机床, 那么对数机床的讲解就会变得很抽象, 所以在讲解数控机床的概念、组成、分类以及基本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看看数控机床, 了解数控机床的一些基本概况,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讲解的内容。

(2)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实习。在对数控机床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在学习机床对刀之前,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床的认识, 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床, 熟悉机床的操作界面, 感受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差别, 锻炼他们手动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3) 数控机床的对刀实习。对刀可以说是操作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也是整个零件加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对于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为主学校而言, 对刀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对刀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对刀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在实习中不断地练习各种对刀的方法 (试切法、对刀仪对刀) , 熟练地掌握对刀的技能。

(4) 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数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精确控制刀具轨迹来实现自动加工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与普通机床的加工实习有很大的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放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 是对所学的数控机床加工知识综合运用的实习, 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以后综合能力的体现, 更是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的最重要途径。零件的加工实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包括工件的定位加紧, 刀具的安装与拆卸, 对刀, 手动手轮操作等) ,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编程能力 (包括零件图的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手工编程以及程序处理等) 。同时要在实习的过程中熟悉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范, 了解数控机床常见的一些问题, 以及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常识。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一门专业课, 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除了要把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外, 还要注意相关课程的安排, 学好专业基础课。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机床操作这门技术, 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成为一名好的操作技术人员。

摘要:随着我国机床加工制造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需要越来越多的先进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人员,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从教学设备的投入到教材的选择, 再到教学方法革新, 要不断地变化、尝试, 寻求一种好的教学方案。本文主要是本人在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教学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程序,理论知识,仿真软件,实习

参考文献

[1]翟瑞波.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4.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5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开展教育诊改的原因、内容和流程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教学诊改工作,必须在认真学习、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围绕“三个基本”,做好三项准备;从问题入手,做好重点诊改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03-05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为“诊改”)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改工作。这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要尽快提高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作为办学质量决定性因素的教学工作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亟须强化和提高。因为教学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学工作诊改无疑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诊断本是医学术语,最早将诊断原理运用于社会科学作为内部管理重要手段的是企业,并形成了企业诊断理论。本世纪前后诊断作为一个重要理念,逐渐引入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技术,在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教学工作诊改有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关注、支持、强化教学工作

从理论上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而展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成为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个人工作,成为学校少数人的事件,成为学校校长都可以不关注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训条件十分薄弱,学校处于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之中,校长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经费的争取上,放在项目的游说上,实在难以顾及教学工作,导致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匹配,导致学校招生困难,而招生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资源、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弱化了教学工作。三是教学工作是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高低相对来说是隐性的,对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知名度、影响力作用不大,为改变学校处境、扩大生源、争取经费,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面子工程上,带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断,激励学校关注教学工作,必将稳定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二)教学工作诊改有助于建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大都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显示。虽然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因其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并不能充分证明学校教学质量,就业在事实上成为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显示器。由于中国产业结构长期在低端运作,对员工的素质、技术要求并没有很高,加之就业门槛较低,对新进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强制要求,人才质量高低并没有成为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带来教学质量被淡化甚至被忽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无从谈起。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办学质量自我提升的内生机制。教学诊改作为一项制度性工作,必然能促进学校主动建构诊改的工作流程,形成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三)教学工作诊改有益于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奠定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合格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者。由于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导致不少地区、不少学校并没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不少地区将中等职业学校视为政府机关,遵循所谓不扩大编制原则,严加限制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工作,导致师资短缺,编制不足,生师比居高不下。不仅如此,不少地区人事部门按普教的要求配置职教师资,过分强调学历,而对有无技能或技能高低不加考虑,导致技能教学与现有师资不匹配,这也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开展教学工作诊改,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必将进一步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种种障碍,促进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

改进工作的主要内容

《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的原因、内容和流程设计,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对象是“三个基本”。其中,“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学校自我诊断必须高度关注、认真反思的核心问题。“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学工作诊断的重要事项。“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依据“三个基本”,《通知》明确了教学诊改工作的十项内容。一是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二是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三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的依据;四是专业设置与条件――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五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条件;六是课程体系与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的抓手;七是课堂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八是学校管理与制度――人才培养工作的保证;九是校企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十是质量监控与成效――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常态化周期性诊改中等职业学校此十项内容,必将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依据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内容,《通知》明确了教学诊改工作将要完成的五项任务:(1)理顺工作机制。《通知》要求依据一个方针,建构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的工作机制。一个方针就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三项内容就是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工作机制就是职业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2)落实主体责任。《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二是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三是构建校内“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制度体系。(3)分类指导推进。《通知》从提高诊改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出发,明确了职业院校各自的诊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点是保证“三个基本”。(4)构建数据系统。《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三是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5)试行专业诊改。由于专业教学诊改涉及面比较广,且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质要求,故《通知》提出试行要求。

为保证教学工作诊改取得应有成效,《通知》提出了三项要求:(1)完善组织保证。为将教学诊改工作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建构部、省两级教学工作诊改专家委员会。部级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工作;省级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本省相关业务工作。(2)加强省级统筹。《通知》明确提出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其工作职责一是制定本省教学诊改工作方案;二是根据教育部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三是组织实施本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四是组织专家抽样复核本省职业院校的诊改工作;五是组织和检查本省区域内职业院校诊断后的改进情况。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众多,办学情况比较复杂,《通知》提出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3)确保公开透明。为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取得实效,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知》一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点

开展教学诊改既是新形势下提高办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学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深刻认知基础上,依据“三个基本”和“十项内容”,做实“三项建设”工作;从问题入手,围绕“六大重点”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剖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的准备工作

第一,做好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的建设工作。学校要依据《通知》精神,建立校本化的教学诊改制度,并将其列入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之中。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自我诊改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将其作为常态化周期性的工作。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诊断的具体内容,定期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自我诊断,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并改进。

第二,做好教学工作诊改工作机制的建设工作。机制是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教学诊改落到实处的保证。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即使建构了相应制度也不能将其落实到位。建设教学工作诊改工作机制,就是依据校本化的制度,将诊改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落到实处。

第三,做好教学诊改的队伍建设工作。队伍是教学诊断的前提,也是教学诊断能够取得成效的保证。依据《通知》精神,必须建设好三支队伍。首先,建设好平台数据采集和管理队伍。教学诊断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为保证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填报到平台上,需要培养一支熟练掌握数据平台准则和技术的专业队伍。其次,要建设好校本诊断专家队伍。教学诊改是集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其诊断者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督导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二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思维能力;三要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考察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再次,要建设好能依据诊断结论进行改进的教学管理队伍。改进是诊断的目的,依据诊断结论改进是开展教学诊断的宗旨,必须依据改进的需要提升原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质量。必须看到,传统的管理大都限于控制和协调,在开发和创新上相对不足,而基于诊改的管理队伍需具备开发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需通过培训,建立一支拥有自我诊断意识、掌握诊断知识技术、富有开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的重点工作

第一,做好办学思路与组织的诊断工作。学校的办学思路集中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了解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要做好四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办学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及学校实际的吻合程度。二是诊断学校依据区域需要、学校优势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势定位状况。三是诊断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诊断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人文修养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状况。

学校组织情况集中反映在学校治理结构上。治理结构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握学校治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状况及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限。二是诊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状况。

第二,做好资源条件的诊断工作。资源条件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的资源条件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和信息化条件与资源等四方面。办学经费是教学工作的经济基础。把握办学经费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经费收入情况:经费渠道是否稳定,来源是否可靠,特别是实验实训及设备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等是否有保证。二是诊断经费支出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依据预算支出,日常教学经费占比是否合理。三是诊断生均经费情况:“教育法”规定的生均经费是否到位,能否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学工作得以运行的前提。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师资数量与结构:专任教师的配备及学历达标状况,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二是诊断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研究能力,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是诊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与成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学校专业标准执行、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以及教师培训状况等。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教育特质的显现,也是决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内实训条件: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状况,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利用率状况,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应用状况等。二是诊断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基地能否适应专业教学要求,能否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训需要。信息化条件与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把握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园网状况:校园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网页内容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状况等,以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举措。二是诊断教学用计算机现状,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三是诊断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料状况:数字化教学资料和图书资料的建设状况等。

第三,做好专业与课程的诊断工作。专业与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建设状况可通过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诊断得以把握。专业规划与建设集中反映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程度,把握其建设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专业规划的制定、执行与调整状况。二是诊断专业建设举措与成效的情况。三是诊断校企合作的实践状况。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依据,也是建设的目标。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及时调整,能否搭上“立交桥”。二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课程体系建构的科学依据,反映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程度,专业技能课程比重是否合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评价课程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诊断,了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教学过程是否对接生产过程,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状况、考核评价状况。二是通过对课程建设计划、措施和成效的诊断,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接职业标准,能否及时更新,以及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建设状况。三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诊断,了解教材选用和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状况。

第四,做好过程管理的诊断工作。过程管理是学校常规性重点工作,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过程管理的质量可通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等四方面的诊断得以把握。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把握教学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及教学秩序运转状况。二是通过对教学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建设状况,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状况。三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与实习管理的诊断,了解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和管理状况,国家相关规定的落实状况。学生管理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评价学生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状况,重大事项管理到位状况,学生素质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对学生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队伍结构、素质、工作状况。三是通过对学生奖惩管理情况的诊断,了解相关政策执行状况,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质量监控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转的保证。评价质量监控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制度设计的诊断,了解教学工作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运行状态的诊断,了解制度执行状况,多元参与教学评价状况,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和使用状况。三是通过对监控效果的诊断,了解自我诊断后的工作改进状况。安全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把握安全管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应急预案的诊断,了解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校园安全状况的诊断,了解学校安全运转、规范办学状况。

第五,做好素质教育的诊断工作。素质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素质教育状况可通过德育工作、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校园文化等三方面的诊断予以把握。把握德育工作状况,要做好五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德育课程教学的诊断,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落实情况,德育课程开设状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其他课程是否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以及德育师资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德育实践的诊断,了解学校按照“三贴近”原则,从知行统一、教管结合出发,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状况。三是通过对心理辅导的诊断,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建设、教育内容等状况。四是通过对职业指导的诊断,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水平和质量。五是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诊断,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正常,管理是否规范,机制是否形成。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可通过两方面状况的诊断予以确认。一是诊断总体设计,了解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状况。二是诊断实施效果,了解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情趣和学生健康状况。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育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可通过两方面诊断予以把握。一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诊断,了解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公共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状况。二是通过对特色营造状况的诊断,了解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校本特色状况,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状况。

第六,做好教学质量的诊断工作。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在现有条件下评价教学质量可通过社会评价、技能评价的诊断得出初步结论。考察社会评价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招生数、巩固率的诊断,了解学校招生举措和规范化招生状况,特别是学生巩固率状况,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真实的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对就业率、就业质量的诊断,了解学校就业推进举措,学生就业面向和起薪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状况。三是通过对社会认可度的诊断,了解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特质,技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考察技能评价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双证书获取率的诊断,了解学生技能学习状况。二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竞赛情况的诊断,了解各种技能大赛师生参与和获奖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握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好自我诊断,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诊改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哲学与人生》课程 创新教学

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能力。

哲学是一门能说明世界本质、提示一般规律、教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但是,哲学集抽象性、深奥性、逻辑性和辨证性于一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哲学原理,则会因晦涩难懂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增加哲学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所讲的生动,就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引发思维,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选择教学方法,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合理优化教学过程,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完美境界。笔者结合《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让学生明白哲学课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在讲《绪论》时,学生的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认为自己能学得更好。再加上对教师和教材的新鲜感,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讲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如笔者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说:‘你们去买样东西,把这间黑暗的房间装满。于是,一位学生买了许多干草,堆在屋中。先生看后,摇摇头。另一位学生买来一支蜡烛,点燃后,原本黑暗的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方法。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黑暗与光明本是两个对立的不同事物,却又是相互统一的,更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智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有时总感觉“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此时,我们就需要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与智慧的明灯。而哲学正是这样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只要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哲学。”

二、营造民主氛围,优化师生关系,寓教于乐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教师要用自己已形成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召学生,要将爱心倾注在学生身上,将善意的微笑撒进学生的心田,将热切的希望、真诚的鼓励带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探究氛围,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辩证法中的联系》时,班内有位学生正好在讲话。笔者趁机抓住这个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同学甲不仅上课讲话、迟到,还经常旷课。他不但不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批评,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人生选择既然是自由的,那么,我愿意来上课就来,不愿意来上课就不来。我愿意什么时候来,就可以什么时候来。上课想讲话就讲话。否则,那就不是自己了,要求我按时来上课,上课不许讲话,就是限制了我的选择自由。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们踊跃回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你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和教师上课,所以上课时我们要遵守纪律。”在学生们的讨论中,在愉悦的、民主的氛围中,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真情融融,教学过程其乐无穷。

三、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

哲学课不仅要突出重点,质疑解疑,释难点拨,还要使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有趣。这就要求在讲解、分析原理的同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辨、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努力缩短抽象的原理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鸿沟”,教材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真正感到理论不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而是具体生动、触手可及的。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从学生自身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来设计问题,启迪、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探讨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科学,避免含糊其辞;要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答案不求唯一,问题要有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思索讨论,合作探究,主动获得新知。

1.灵活运用趣味小故事

运用生活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运用“阿凡提染布的故事”告诉学生:“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之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彩和星期一至星期天这一共性中。

2.用漫画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往往是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漫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时,笔者运用了“老鼠偷油”的漫画,结合教材设计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成语故事

利用成语故事,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如“画蛇添足”是指人们应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刻舟求剑”是指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知道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守株待兔”是指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胸有成竹”是指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真实事例

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真实例子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很好地把所学的哲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鲜活的现实材料,有利于把时代精神带进哲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适度原则的理解,笔者从令人瞩目的“神舟五号”谈起,从令人艳羡的杨利伟谈起,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原理,互谈感受,交流心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通过热烈的探讨,学生认识到:“正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训练,即量的积累,航天科技的工作者和宇航员才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抓住祖国和人们赋予的时机,从而有力地推动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实现自身的飞跃。”同时,学生也纷纷表示:“要脚踏实地地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好高骛远,要奋力拼搏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又如在教学“事物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时,笔者以“自古英雄多磨砺,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主题,设计了“如何看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才能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透彻化,才能使沉寂的课堂趣味化、生动化,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深入化、创新多样化。

四、激发创新意识,创设参与情境,教学相长

优化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主性。

当学生有了参与教学的意识和欲望时,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深入挖掘每节课的知识内涵,同时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悟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和勤于参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探索、大胆争论,并给予学生科学、正确、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使整个课堂处于轻松愉快,却又紧张有序的氛围中。

如在教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时,笔者创设了“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情境,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表演,让基础好的学生探究其中的哲学原理,以及给人的启迪。在教学“人的主观能动性”时,笔者让每位学生写三句赞美自己的话,提升自信,挖掘自我潜能,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念出这些赞美之词,真正实现了个个参与,气氛活跃;人人思维,纵横驰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通过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心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尝试,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理想境界。

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篇7

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学生工作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的, 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 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 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 它们的目的性不同。中职数学作为学习各种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 其应用极为广泛, 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 也要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然而,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着许多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大学扩招, 普高升温, 就业困难等因素, 使中专学校生源萎缩, 中专学生总体素质发生了普遍下降;而且中专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 降到最后, 只要注册就可上中专。这样, 入学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理解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厌学情绪相当严重。由于学生基础差, 学习素质低为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按常规教材教法, 势必造成教学过程不顺畅, 教学效果差, 进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1.2 数学课时不足

基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熟练工人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力度, 加强了技能训练, 因而劳动实践课时不断增长, 理论教学内容不断压缩, 从而使数学教学课时也相应减少。新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已把过去必修260课时降为必修180学时;一元微积分从原来必修97学时改为选修52学时;增加了向量和统计学知识。从中专教学实际情况看, 教学时数已显不足, 如教学内容按大纲要求全部覆盖, 有些章节只能点到为止, 更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性。

1.3 数学教材不适应教学实际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体系不规范, 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尽一样, 但大都没有体现数学的实践应用性。升高职不是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多数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设置过于陈旧, 多是传统数学内容, 很少有现代的鲜活的例子, 与各个专业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少,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这样的教材不能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1.4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 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都比较差, 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因此,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 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没能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满堂灌”现象普遍, 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 这种落后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这种偏重于传统的教学, 注重知识的记忆, 依赖于书本教学, 强调记题型、背公式, 让学生死板地生搬硬套。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对现有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 学习被动。

2 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增强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学习困难生在中职学校中占很大比例。这些困难生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智力问题, 而是在对待学习上, 尤其是对待数学课的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 更有甚者, 产生不良的厌学心理, 放弃了数学课的学习。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 对自己没有信心, 学习的自主性受到抑制, 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因此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信心很重要。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我们教师要平时多关爱他们,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鼓励他们克服自卑, 调整心态, 战胜自我, 想尽办法去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结合数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2 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教材

首先学校要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地位, 以教学文件的形式规范课程安排, 保证充足的课时, 完善、严肃考评机制, 从制度上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教材。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课程内容陈旧、缺少实用性的弊端是学生厌学数学的主要原因。我国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也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革指明了方向, 其“大众数学”“趣味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教育理念在职业高中课程改革中是需注重的。在教材开发上要降低难度, 学习难度要梯度上升, 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应用性,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开发什么思维能力,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2.1 知识适当简单化。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前提下, 少了升学的压力, 对这些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中重点突出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只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结论、公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即所谓只要求知其然, 而无需知其所以然[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理念, 但我们也应当确立这样的理念。应力求把相应的数学知识适当简单化, 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现有的接受水平, 使新知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不让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

2.2.2 与专业特点结合。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 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学生只有感到学习数学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学生才会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和所学的专业相结合[2], 学习在所学专业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 只有这样的教材才是学生需要的、实用的。

2.3 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课堂

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 鼓励数学教师认真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可与专业教师进行知识交流, 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将学生的专业教程拿来进行研究,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在数学教学中, 应针对不同专业而选择相应的实例。比如“财会类专业”, 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列举一些买房分期付款、银行利息问题、存款计息、投资收益以及数学在税收、购物决策、保险等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教学设计时, 心里想着学生, 打破现行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要实现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 让学生参与创造只有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渐渐失去新鲜感和兴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课充满期待。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 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恰当采用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和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 形象直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4 结合专业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职校的学生在数学水平和能力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的学生因基础差, 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也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吃大锅饭的传统教学方法, 就会使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热剩饭、吃不饱的乏味感觉, 而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会出现如听天书, 云里雾里的感觉, 这两种情况都会给数学教学造成非常不利的消极影响。所以应考虑采用结合专业分层次教学的方法[4], 同一专业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差异的层次分班教学, 不同层次的班级, 应确定不同的教学起点、目标等等, 而且为了激励学生,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可采取定期上下滚动的动态管理方法, 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发展, 使之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各展其能, 各扬其长[5]。

总之,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 我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但我想, 只要有极强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 拥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就能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深入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教材革新、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可供广大中职数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时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考核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8 (7) :23-24.

[2]吴淑花.以专业需求为导向让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专业化[J].教育研究, 2008 (8) :21-22.

[3]张启伟.创新思维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中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5) :106.

[4]杨静.分层教学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71-72.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8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音乐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课程的作用, 对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以获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在教学观念、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这就需要音乐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改革, 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2.1 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思维观念的影响, 不仅普通高中的教学侧重点在所谓应试科目上, 在职业中学也存在这种现象,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一方面, 这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有关, 另一方面, 学校也不具备足够的师资人力进行音乐教学, 这也造成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不足。

2.2 教学设施不足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备, 虽然部分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较好, 但是更多地区的学校限于资金压力, 音乐器材准备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成为阻碍音乐教学成功的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待改善

在许多中等专业学校, 由于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上, 而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对社会音乐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的仅仅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 而不是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音乐知识, 这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这种局面与教学方法的落后存在很大关系。

3. 应对策略

3.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

3.1.1 激趣

要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教学规律上看,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花费在音乐学习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就要求音乐老师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乐句与乐段,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用专业术语进行教授, 也可以采用更平和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设疑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 在进行名曲欣赏时, 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曲名与作曲者, 而是让学生闭目欣赏, 并思考三个问题:作者可能是哪个国家的?音乐的画面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曲名?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带着这些疑问, 能够更好地进行想象, 也能够对音乐学习有更深一层次的领悟。

3.1.3 拓展

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上,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深入和挖掘, 并结合现实, 积极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音乐体验课程来打开学生的想象阀门。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学习的能动性。

3.2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3.2.1 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对发声训练不太感兴趣, 这些训练过程相对音乐欣赏有些枯燥、单调。因此, 在进行练习时,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回顾, 要求学生反复记忆, 在开口唱之前, 要对声音的正确位置进行反复想象, 确定正确的发声方法。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使学生的长期发声训练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3.2.2 通过模仿教师范唱寻求创新发展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 对老师的发声进行模仿, 是学习者获得声音概念、掌握演唱技巧的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手段。在教学中, 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延长, 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对歌唱音色的直观认识, 并根据自己的发声特点, 冷静分析教师的声音。这也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

3.2.3 通过节奏、曲调、歌词及歌唱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从创编节奏、曲调、歌词及歌曲的创作入手进行创作教学,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渗透德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良好的音乐修养对于人的品格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道德修养, 而音乐恰恰是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音乐这门艺术所具有的感染力, 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 使学生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4. 小结

音乐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 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建立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才能使得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新课标下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 2007.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9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逐步扩大, 中等职业学校质量监控和保障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内容、反馈机制、体系等多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 从目标上来说, 教学目标存在监控目标不明确定的问题, 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涉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内容, 使得教学质量的监控存在较多问题。监控目标作为教学质量的指导, 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监控目标的不明确容易导致教学秩序混乱, 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其次, 从内容上来说, 存在教学监控内容不完善的问题, 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监控中普遍存在重视教学效果监控, 忽视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社会反馈等多方面的监控, 使得教学监控内容不完善, 最终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对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社会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监控, 有助于通过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式, 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再次, 从反馈机制上来说, 存在反馈形式不合理、结果应用的功利性等问题, 阻碍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完善。反馈形式不合理是指以分数或等级为反馈的主要形式, 造成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效果的认识不明确, 不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教学过程, 阻碍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实施。结果应用的功利性是指在反馈环节上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排序的主要依据, 忽视反馈结果的促进作用, 不利于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最后, 从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上来说, 存在质量体系不合理等问题, 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合理、完善的教学监控和保障体系是保障学校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 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在质量监督标准方面, 各个学校存在不同的教学质量监督标准, 没有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监督标准包括就业率、职称等级、课程计划等多方面, 教学质量监督标准的多样化不利于质量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进而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措施

基于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内容、反馈机制、体系等问题, 只有加强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全面性、反馈形式的合理化和结果应用的实用性、质量体系的全面性, 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监督, 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 通过加强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的明确性, 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监控目标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性的实现, 有助于加强生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监控, 有助于全校提高教学质量监督的意识, 保障教学秩序, 提升教学质量, 增强学校竞争力。

其次, 通过加强质量监控和保障内容的全面性, 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涉及教学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和保障的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教学经费、社会反馈等多方面内容的监控, 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全校人员的教学监督意识, 有助于通过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式, 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再次, 通过加强反馈形式的合理化和结果应用的实用性, 促进教师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注重反馈的定性建议, 忽视以分数或等级为主要反馈形式进行结果反馈, 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推动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教学过程, 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实施。注重结果应用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反馈结果在教师职称等排序中的地位, 促进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保障教学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后,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质量监控标准等方式不断完善质量体系, 推动教学质量向前发展。依据学校规章制度、侧重点、细化程度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质量监控标准, 有助于构建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教学过程的全过程监督。科学合理地制定质量监控标准是质量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 为教学监控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评价、开设专业、课程计划等环节,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总之, 基于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内容、反馈机制、体系等问题, 只有加强中等职业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全面性、反馈形式的合理化和结果应用的实用性、质量体系的全面性, 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监督, 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树方, 唐以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17) :55-63.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10

一、中等职业学校税收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教学内容纯理论性

当前中职税收课程的教学中, 部分税收专业课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 把学生看做知识的接受者。虽然也有一些师生双边交流, 但并不很到位,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模式程式化:介绍每一税种的基本要素, 以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为重点, 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 简要讲解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及减税免税等。这种单靠教师一味说教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税与税之间的规定也容易混淆, 学生对那些枯燥的税收名词难以提起兴趣, 从而对税收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 更有甚者, 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 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在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模式的今天, 实践性教学在税收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 注重对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 而不注重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虽然熟悉或掌握了纳税核算, 却没有任何税收实务操作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条记忆税法的条款之后, 面对具体的涉税案例时却很难进行税种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学生动手能力差, 走上工作岗位不能从容应对, 失去了教学意义。

(三) 教师知识结构欠缺, 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税收课程的教师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短缺。大多数职业学校的税收教师一般都是从税收专业院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的, 缺乏对税收实务的全面了解, 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 加之学校培训经费有限, 部分教师得不到相关的职业培训, 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 所以在授课时也只能以课本为本, 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中等职业学校税收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性

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 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关键概念、主要方法设置多级问题,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可以采取学生讨论的方式, 如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 光靠单纯的讲解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 也难以掌握。通过讨论的方法, 由教师将讨论的题目发布下去, 将学生分成几组, 各自在课后查阅资料, 各小组先进行讨论, 每组选派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讨论会上发言,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 最后, 由教师作结。这样,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也能增强其他学生听课的兴趣。

2. 实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税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抽象枯燥的税法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税法条款, 都可以通过实例教学来充分阐述。比如:在讲税负转嫁的概念和内容时, 我提醒同学们每购买一件商品就要替商家出一份税钱。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税法的兴趣。而在讲授税种内容时, 由于税种的基本要素是各自迥异的, 它们有着不同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 而且税率设置、计税依据都大相径庭。每一种税都是一个独立的篇章, 这就使得学生因为难度而产生惰性。因此, 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 应结合所讲内容, 适时的引入案例。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教学媒体, 增强学生对税收理论的兴趣。税收理论的教学, 如果长时间地老师讲、学生听, 必然导致学生厌倦, 老师演独角戏索然无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制作漂亮精致的课件, 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二) 增加实训课程, 建立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在掌握了税收理论之后, 应开展税务会计实训与纳税申报实训, 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另外, 在开展实训的基础上, 中职院校还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 建立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同时, 把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三) 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11

一、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Flash动画设计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喜恶的感情表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该注重提升中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用已经学到的专业知识进入社会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Flash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教学课程。因此,针对第一次接触到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充分了解Flash动画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快乐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教师在教授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时,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的提高在这门课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提高对Flash动画设计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上来就直奔主题讲授关于Flash动画设计的相关知识要点,使学生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上的课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课程,是干什么的。这样枯燥乏味、不知所云的课程,让学生们很难接受和掌握知识要点。不能很好的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即将学习的Flash动画设计是个什么课程,在日常生活中,Flash动画设计的具体表现和应用效果。例如,Flash能够设计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动画MV,制作喜欢的电子贺卡,等等。也可以发挥学生的现象力,自己设计制作一部反应自己对事物感想的短篇动画故事,展示给同学和教师。这样,不但使学生对Flash动画设计的兴趣提高了,同时也开拓了学生对动画欣赏的视野和水平,进而为以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高低,用Flash动画设计制作的动画教材来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在对这门课感到枯燥和不耐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Flash教学的教学方法

方法是根据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转换,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都需要各式各样的专业课程来教育教学。首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而言比较薄弱,这样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选择教学教材时,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基础的,不应选择难度过高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材:普遍情况下,中职校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如果选择全英文版的软件教材,不但学生不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甚至连基本的操作方法都看不懂,所以,针对这一情况,选择中文版的Flash动画设计教学软件会更方便快捷的让学生接受,从而进行深度学习。

其次,在教授Flash动画设计的每一堂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课堂任务,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让每个学生自身吸收的知识为动力,充分开发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来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充分利用Flash动画设计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心活动与自身潜质。

再次,根据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特点,准备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来为学生展示Flash动画设计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有问题的背景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和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因此,利用列举案例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探讨中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锻炼中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Flash动画设计的兴趣,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教师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来说,让学生在学习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中,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灵活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培养,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石。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Flash动画设计的兴趣、中等职业学校Flash教学的教学方法二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Flash教学的探索与体会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

任雪莲.《Flash动画制作》課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08).

[2]侯小丽.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

[3]龚幼琴,李德新.浅谈中职学校Flash课程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0,(02).

[4]王嫄媛.中职学校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1,(22).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篇12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目前职校英语教学面临着英语教学基础薄弱、学生英语程度差别较大、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习气氛不浓、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

(一) 中职学生的素质较差, 英语基础薄弱

近年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大部分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涌入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特别是英语学科, 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本的语音和语法都还没有过关, 根本没有达到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目标, 用英语作简单的自我介绍都无法开口, 学生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所以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特别困难, 教师也感到英语课特别难教。

(二) 中职学生滋生厌学情绪, 严重影响学习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就不理想, 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也相对偏低,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教育不到位, 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他们一步一步地沦为“学困生”或“问题生”。因为中考的“落榜”, 他们“被逼无奈”, 不得已来到中职学校学习, 这些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 自暴自弃, 性格孤僻, 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没有学习目标, 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 文化课基础薄弱, 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 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 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从不主动学习, 更谈不上刻苦努力。这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三)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课堂中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交际语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使教学不能协调发展, 教学结果事倍功半。2.英语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设备简陋、落后, 资料缺乏, 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3.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4.英语教师对练习的讲解过于死板、琐碎, 缺乏概括性, 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探讨

在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急需的状况下, 加强中职学校的英语学科的教学, 为社会培养英语素质合格的职业人才, 是职校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职教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 改革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模式

要想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果,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从课程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机制、师资建设等各方面转变观念, 转变方法, 构建学以致用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教学的主体, 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 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 以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 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 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 切实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 努力采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适当鼓励, 适当引导, 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 改革中职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

中职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在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的情况下, 既给学生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又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 对所有中职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 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天赋不同、基础不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 决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相关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 有所收获, 有所成功, 并进一步推动其他方面的学习, 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要适应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 配合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落实。

(三) 改革中职英语教学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所设立的专业, 选用或者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教材, 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与今后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英语的教学内容要尊重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有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之, 我们要积极探索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 从而提高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锦上添花, 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用技能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江.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4) .

[2]杨臣.中职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读与写杂志, 2010 (3) .

[3]胡萌.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改革.中职教育, 2011 (7) .

[4]周德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困难及对策.职教新观察, 2009 (5) .

[5]王松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4 (7) .

上一篇:煤层变化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