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共12篇)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1
中等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社会观念陈旧, 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 加之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 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 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客观上造成了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难、职教招生比例偏低的局面。。由于职业教育的地位难以落实, 一些中职学校不得不依靠举办综合高中班 (实为普通高中班) 维持运转, 办学情况每况愈下, 发展举步维艰。同时, 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顾虑, 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
(二) 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落后
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 教育费附加的3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 但这些教育投资落实难度很大。同时, 劳动部门技校生、农民工培训无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农校承办的“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经费由国家农业部投入部分资金, 省市予以配套难以到位。由于投入不足, 个别职业学校教学设施较完备, 尚能满足教学需求, 其余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设施陈旧, 硬件不达标, 软件不配套, 实习基地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 生源文化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课的总成绩往往只是普通高中的一半, 学生文化基础偏低。职业教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 多数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明显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过小。加之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比国民教育教师低, 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任教, 即使原由的一些优秀人才也“孔雀东南飞”, 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社会上反映, 现在的职业教育是“剩人”教“剩人”的局面。
二、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 抓职教就是抓经济, 抓职教就是抓小康, 抓职教就是抓素质, 抓职教就是抓效益, 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 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 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 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 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 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 使全社会认识到,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 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 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 落实好有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
坚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 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质量, 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 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知识老化问题,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多面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真正使教师成为理论上的讲师, 实际操作上的技师。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安排职教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政府应督促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 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 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经费要全额用于学校, 严禁挤占、挪用、沉淀、平调学校的合法收费收入, 不能把职业学校当企业对待。
(三) 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政府统筹事关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建立涉及教育、劳动、卫生、农业、体育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适当时也可考虑设立统一管理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 , 统一协调、规划我市职业教育发展, 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教育和劳动部门共同为中职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雷同、办学缺少特色的现状,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专业统筹结合起来, 合理设置专业, 使学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充分挖掘现有的实习实训资源, 统筹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类别,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避免新的浪费。根据现有职业学校的实际, 合理审批新的民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劳动部门要对市场的准入情况进行检查, 对国家有规定和用工工种有标准的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 不培训不就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 提高其管理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数量, 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形成政府主导, 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了大量支持,比如每生连续享受两年每年1500元的补助,同时也有额外的一些贫困补助,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大额投入和热情支持遭到社会的冷漠相待;职业学校本身在完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家长们的偏颇认识等。所有的这些难题与尴尬都在无形中给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门槛,县域领域里尤为突出。下面就将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凤县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山区县,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一所,即凤县职业教育中心,生源都是本县的初三毕业生,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上本来的社会因素,我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直接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
可以这么说,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即使国家现在一直都在强掉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但这与目前传言的“职业教育无用论”恰恰背道而驰。当然,无风不起浪,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当中要么是打架闹事不爱学习的,要么就是本来学习的能力就不行的,总之他们都是在初中阶段被忽视掉的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便失去自信,就算进入职业学校,也是抱着一种混得目的而来的。曾今,我在班级做过一个调查,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是迫于无奈选择来职中学习,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还想继续学习,但没能考上高中,只好选择职业学校,再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是家长因为其年龄小放到社会上去不放心,而将其送到职中来混年龄,从而保个平安。面对这样的群体,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
再就是生源外流,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民办、私办、企办及大的公办院校每年都则不择手段的挖取生源,加上现在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高中每年的招收人数几乎固定在500人,而全县的初三毕业生满打满算也就是1000人左右,就这每年的初三毕业生都在急剧下降,据统计到2015年我县初三毕业身将会下降至7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总共只有200人左右,但面对目前招生激烈性,加上很多家长对职中的排斥性,我县职业教育直接面临着危机。
与此同时,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
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再有,多数家长以为我交了费,孩子就归你们学校管,能不能学成都是学校的事。学得好是孩子出息。学得不好,找不到事做罪在学校。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学校的严格管理,自己疏于管教。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仅仅靠职业学校和初高中学校及良莠不齐的社会招生员的宣传达不到根本目的。我县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我县教育系统里面的一个被忽视了的方面,政府不能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和一些就业信息及时地真正地传达给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一知半解。如果能把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象当年扫盲、实现两基、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宣传的话,相信人民群众会更理解、支持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分析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迅猛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全面加速,各个不同领域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其的生存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劳动就业率与经济发展问题[1]。现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被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在一个蓬勃向上的状态下,由于各行业间的剧烈竞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被扩大,反过来则促进着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关统计表明[2-3],2013年国内的职业中学大约有1255所。总招生的人数约有34万,总在校的人数约有100万,中等职业院校约有2156所,总招生人数约有495万,总在校人数约有1404万。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近些年來国内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迅速,并且也可看出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截止到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跟普通高中教育同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量、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国内普通教育的大力发展下人们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技能的观念,多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学生家长都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价值取向的全盘倾斜,以至于多数家长都不愿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中等职业学校来学习一技之长。很多家长即便是花费昂贵的入学费用也宁可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普通高中去就读,如此便从侧面反映出了技能型人才无法获得应得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回报。在大部分人的心里只承认干部才是人才,而工人仅仅是区区的底层打工者。因此,国内普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不足认识。这也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的新挑战。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 就目前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还尚未设置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基本上所有的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了任意性,并且国内也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性的对中等职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价的体系,缺乏严格的评价机制,难以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培育的目标[4]。
2.缺乏强而有力的师资力量 实际上,中等职业学校所引进的师资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职校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上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缺乏实战经验,无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职校因受到生源不足的压力致使很多优秀教师被迫流失,如此就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成为了空谈,要想培育出优秀的职校人才也随之变得更加渺茫。
3.缺乏对学生的实践、实训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育目标在于发展具有实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进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将就业作为培育的导向,设置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但是多数中职院校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操练,校内没有专业型的实践、实训场所,缺乏先进的专业技术及高新的设备,以至于学生根本没有专业的实训机会,缺乏专业技术的训练[5]。
4.缺乏实训效果,与教育目的相背离 我国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到,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大力倡导工学相结合以及校企相合作的培育模式,应密切联系企业实施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舍去传统只重视课堂教学的理念,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但是在对这一政策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中等职业院校为了自己的功利目的,将学生送到与他们所学专业不相符的企业去实践。此外,有些学校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根本不正规,致使学生的工作时间过长,学生无力承受,并且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工作条件相当苛刻。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让学生的实践、实训留于形式,与中职院校的教育目的相背离,让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受到阻碍。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机关应设置可行性强、针对性强的中等职业教学的课程标准,从而让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得以规范化。此外,严格检验课程教学成果,设置有效的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成果的评价机制,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价与检验,进而促进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6-7]。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上岗要求与标准进行提升,要尽量地吸收那些专业素养强、业务水平高、实战经验多、知识面广的教师,借助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等的不同方式,大力督促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也可结合实际适当地提升优秀教师的工资待遇,让教师的实际生活得到保障,促使教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学校也可以开放思维,邀请企业中那些经验广博的专业人员到校内来做兼职教师,借助座谈会的形式,以及开设专业培训班等的方式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得到增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增加学生实践、实训机会 中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激励且大力支持中职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活动。也可适当地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技术投入力度以及设备投入力度,构建设施齐全的实践、实训培训基地,真正确保实践实训的效率。同时,中等职业院校还可选择与一些比较正规的企业进行精诚合作,构建对学生有益的校企联盟,让学生可到企业去进行实习,借助实习活动正真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4.规范实训程序 对于那些在学校里边开展实践实训的学生设置严格可行的实践实训计划,贯彻就业导向,将职业需要作为实践实训的根本目标,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实践实训的任务,进而实现实践实训的目的。并且,还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中职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加以考核,以激励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对于那些在校外进行实践实训的同学,中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与企业签署学生实习合同,让学生的实习内容、岗位及待遇得到规范化、合理化,借助这样正规式的实习模式让学生的职员技能得到提高,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5.政府加大支持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要加大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借助一些辅助性的政策,增强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帮助中职院校构建更加完备的教育教学设备。此外,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让中职院校中存在的教学滥督得以控制,管理监督中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让中职院校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综合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找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积极发挥出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升师资综合力量,为学生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及专业实训的机会,从而推动中职教育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义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3(2).
[2]胡永福,何光全.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四川省职称评审委员会,2011(04).
[3]宋丽丽.浅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J].广西合浦师范学校,2011(12).
[4]张海水,胡瑞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转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5]彭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之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4(1).
[6]赵小红,都丽萍.我国三类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4(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篇4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 国家政策努力向职业教育倾斜,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十一五”期间,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已有16000多所, 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 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 成绩喜人。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由上而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八大提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也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党和政府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也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具有人民性、职业性和社会性, 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科技进步中, 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 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直接手段。当前, 我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所带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总体规模势必继续扩展。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生源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上职业中学是很荣耀的事, 职中学生择优而录。时过境迁, 职业中学毕业生原有的特殊优势已不复存在。目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 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偏见, 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 成了人们无奈的选择。因此, 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比较紧张, 总体素质也有所下降。
二是办学基础还需完善。目前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日渐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大有改善。不过, 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 办学压力日益加重, 办学投资力度与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相比, 仍然显得有所滞后。
三是师资力量亟需加强。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最近几年新上许多热门专业, 并且出现了“无所不办, 无所不能办, 无所不敢办”的局面, 事实上, 却出现了对口专业教师缺乏, 赶鸭子上架, 东“聘”西“借”等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也应当大有作为。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 通过推行切实可行的措施, 增强学校的实力, 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在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 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二是紧扣社会需求。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 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一方面结合自身优势, 科学准确定位, 紧贴市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设置专业。另一方面, 在人才培训目标方面, 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三是强化师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尽快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 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方向, 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包括班主任队伍培训)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
为了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我们每一名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 进一步提高认识, 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 发展形势日新月异, 但还存在着招生艰难、不为社会群众认可、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篇5
---以xx职业中专学校为例
摘要:本调查报告是在对xx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写的。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偏好、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五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xx职业中专学校;中职学生学习;思考建议
我于xx在xx职业中专实习一个多月,在期间我对我教的xx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在xx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同时辅以访谈法和文献法。在调查时还对学校领导、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接近理想的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50%的学生学一门技术,40%的学生为了将来有所成就,10%的学生学习是非自愿的。调查还显示,50%的学生认为最能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的原因是自己远
大的理想,35﹪的学生把家长的期望当成自己努力学习的原因,有15%的学生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能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明确的。
(二)学习态度
读书学习时,20%的学生感到充实有意义,28%的学生感到辛苦,但是还是坚持在学习,42%的学生本不太愿意学习。但在各种压力还是在学习,10%的对学习厌烦,上课就想睡觉。对于课后作业:29%的学生能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23%的学生能和同学讨论完成作业,38%的学生参考同学的作业才能够完成作业,有10%的同学平时很少做作业。通过问卷还发现,愿意学习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另一部分则有待改善。
(三)学习偏好
学习中最在乎谁的看法?调查显示。52%的学生在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23%的学生在乎老师的评价,14%的学生在乎家长的评价,11%的学生在乎同学的意见。读书学习时,对某门课感兴趣的原因时,54%的学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25%的认为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在对老师的教学意见中,3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加强课堂的管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学;40%的学生希望老师讲课能够生动有趣。
(四)学习方法
有无学习目标和计划是学习方法好坏的重要表现,所以学习方法
主要从学习目标的和计划方面展开调查。21%的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且能够坚持执行;25%的学生曾制定过计划,但未能坚持执行;44%的学生有目标但是没有计划;10%的学生重来没有制定目标和计划。综合来看,一半的学生注重学习方法,但很少有学生付诸行动。
(五)学习结果
对于自己目前的成绩和技能时,12%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42%感到比较满意,38%对自己学习的现在不满意,8%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感到无所谓。总的来看,一半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成绩(技能)表示比较满意。另一部分表示不满意或者无所谓。而且成绩(技能)的满意度与学习态度基本相对应。
四、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基础偏差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变的很窄,一般情况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在初中学习中的“差生”。少数学生成绩根本没有达到入学要求,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将其留校读书。极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但年龄又偏小,无法做其他事情,他们来职校只是为了消磨光阴。总体来看,中职生在生源和质量上表现出“差生”多而优等生少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会使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整体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外,还会生发出负面带动影响,即在多数学习甚至行为不良学生的负面影响下,有些学习本来很优秀的学生也被“同化”,进而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下滑现象。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
1、自卑心理。进入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人们所谓的“学习差生”。这些学生中相当部分的人在其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其周围人不公平的言语或行为对待以及贬抑性评价,进而使他们普遍产生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中职学生进校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现象,对其在职业学校中的学习状况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影响。有些中职学生带着这些以往在心理上所受到的挫折进入职业学校后,如再遇到不被重视、被人鄙弃的行为,往往表现的较为消极、自卑,思想上不积极、学习上无动力、生活上无目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
2、厌学心理。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学习基础不甚牢固,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时往往感到很吃力。这些学生一般都有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再加上自己毅力不强、意志薄弱等因素,面对学习困难时厌学心理便产生了。厌学心理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破坏力是很大的,不但影响了他现在的学习,而且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就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代职校生在心理上呈现出复杂而又脆弱的现象。这些心理使中职学生对学业的学习失去信心,并进而会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其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就业也没有了信心和动力。
3、叛逆心理。中职学生一般15~18岁之间,他们在心理的发展
上。缺乏自控力;他们渴望自由,却没有翱翔的翅膀;他们有想法,却有太多的限制;他们很多怀着美好的向往来到学校,开始新的生活,表现的很上进,但苦难总是比他们方法多,结果情绪一落千丈;出现叛逆心理和一些不健康心理。
五、思考和建议
以上对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这里展开进一步的总结性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改进和提升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开展鼓励式教育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偏差,自卑、厌学心理比较严重;但也有着很强的自尊感。有着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尊重的心理。比起其他的普高学生,他们更愿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情感更真实,但同时内心更脆弱。教师多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做事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控制功能。在班级当中,它能够凝聚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激励学生向最优秀学生看齐,控制学生的个体行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目标。在xx专业班,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比其他有些班要团结很多,尤其在比赛的时候最能显示他们的团结精神,比如在县运动会上的舞蹈表演、本校运会上的体操表演、拔河比赛等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我发现那些班懒散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像一盘散沙一样,不可一击。而当今社会,团结是一个企业和国家最需的,学生将来要走入社会,作为老师就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让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就很快融入团队。因此,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管理,有助于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
(三)开设学习指导课
中职生在学习方面有许多问题是比较普遍和突出的。比如,虽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但学习动力不足,不能长期坚持学习;虽有运用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的意识,但是不能付诸于行动,行动能力差等。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习研究工作,对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6
【关键词】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58-02
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一个职业,也出现了职业倦怠,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害的。笔者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使其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职学校教师200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其中包括四个因子层面:情绪衰竭、 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低个人教学效能感。本研究量表的记分采用四点记分法,从未如此—1分,很少如此—2分,有时如此—3分,经常如此—4分。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应答率100%。收回的问卷中,男性78人,女性122人。
1.2.2 访谈法 发放问卷的同时与被调查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与处理数据。
2 结果
中职教师总体水平——工作倦怠各层面平均得分:情绪衰竭(2.17)、非人性化(1.73)、低成就感(2.67)、低个人教学效能感(2.79)。由此可见,接受调查的教师们大多数都能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个人的教学效果评价具有相当的信心,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个人成就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厌教情绪,工作热情度不高。
3 讨论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影响其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如下:
3.1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1.1 中职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引发倦怠的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们正处于花季年龄,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不愿学习。再加上如今的独生子女多,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不和谐;另外教师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和单调感,还存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巨大压力等等,这些都极易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再加之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的巨大反差,也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1.2 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是诱发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
学校关注的核心是学生的安全和成绩,这两样都与教师的奖金福利、职称评定等挂钩。学校管理中一些不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迫使教师之间明争暗斗,教师之间应有的和谐被破坏;更有甚者,在一所学校不是个别老师才有职业倦怠现象,几乎是群体现象,并且相互之间传染消极因素,对教学产生厌烦。
3.1.3 中职教师的职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作为中职教师,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技术。现在医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而我们的中职教师出去进修的机会非常少,缺乏先进的技术经验,也就缺乏了传授知识的源泉。有些学生反映老师上课枯燥、照本宣科,固然有老师本身的因素,但也与无先进知识技术有很大关系。
3.1.4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是倦怠产生内在因素。
中职教师,尤其是还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长期心理压力达到极限,经常性产生身体疲劳感、精神疲惫感。面对如此复杂剧烈的应激环境,没有良好的应付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到“轻松自如”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分析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是生理、心理、社会、个体、制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这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有倦怠的现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有关专家研究建议,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尽快改变、扭转这种职业倦怠现象。
3.2 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对策
3.2.1 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管理中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努力营造校园内轻松、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师,也包括学生在内,尽可能在这种环境中避免产生不良情绪,既使有不良情绪也可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净化,及时排解,缓冲心理压力,减少和缓解职业倦怠。
3.2.2 立足实际,构建以激励和导向为原则的评价机制,让师生在精神上宽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实际,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在激励和导向原则下的师生评价制度,在重大制度、工作要求出台前,要充分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让师生有充分表达自已意愿的机会。在评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覆盖面,让师生经常体验成就感给心理带来愉悦。
3.2.3 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改革步伐,让师生在教与学中合作愉快。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实际,加大力度开发适合其学生能学、会学、想学的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过去以考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方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实施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和进步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有成功体验,同样对教师有着正相关影响。
3.2.4 增强中职教师实践能力和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
建议学校多派教師参加进修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个体的自我心理调节是降低职业倦怠、获得心理健康的关键。中职教师面临教学工作量大、科研压力重等种种压力,同时中等职业教学的特点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方法,对学生个体主动学习自觉性的要求较高,一旦学生自觉性达不到教师预期,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较大,继而产生职业倦怠。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参考目前已存在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并探讨了其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各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能得到有效的消除和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焕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2期.
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篇7
一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因素
2010年5月,教育部专门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规程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技能培训,动手操作能力根本无从谈起,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较多,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校决策者观念转变较慢
虽然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选择就业的中职学生高于选择升学,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仍有很多中职学校大力提倡学生向本科升学,狠抓升学率。这与学校决策者的观念转变缓慢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职生升学深造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主要目的,显然不可取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2.转型期间,资金缺乏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正处于转型期间,学校也希望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从而使他们上岗后能最快的进入角色。但是资金的缺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就必须有配套的硬件设施,让老师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设备应与社会同步,及时更新,学生到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资金短缺,难以有效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的学校个别专业,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未真正开展过实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据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占财政预算的比例远远低于普通高中,从而造成学生实训条件差、学校专业建设缓慢。
3.师资力量不强,专业教师缺乏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理论基础性宽的显著特点。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由各种学历教育转变而来的,就是说多数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从其他学科改行而来,他们本身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专业教学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有些从普通高中转行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兴趣不高。
虽然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高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实际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有5.4万人,占1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制造了障碍。
4.校企联合办学进展不畅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曾指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倡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对中职学校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场所,学校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校企联合办学不顺利的原因较多,一方面,企业觉得麻烦;其次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不信任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还有非人力所能为的原因就是:有些地区缺乏有规模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校企合作更是难上加难。
5.专业设置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设置。一个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教学质量,还要有先进的实训条件。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应有的规划和长远的眼光,不调查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开设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教学条件达不到,实训设备不配套,就业场所不调查就盲目开设,造成教学质量低,动手能力差,不符企业的要求,就业率很低。总体来说,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多而不精,缺乏特色专业,浪费了人力物力且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从而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措施
我认为,以上几个方面是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尽快改变现状,就会影响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被淘汰。中职学校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做好学生实训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转变观念,让职业教育回归职业轨道
从本省近几年对口本科招生计划逐年缩减的趋势看出,升学的路已经越来越窄,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希望一些学校的领导能认识到这一点,树立“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理念,尽快转变思路,实现就业为主,升学为辅。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政府投入有限,中职学校应该积极筹备资金,争取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另外,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以真诚的态度来争取,以更好的教学质量、更优秀的人才输出为回报,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学生还能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个专业都有“双师型”教师
学校可以建立各种培训机制,有计划地送部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习,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
学校对于专业的设置要与实际相联系,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师资水平。对于已有的专业,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订相应的长期规划,将其发展成为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招生更有利。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8
语文应该是学生接触历时最长的一门课,可是语文被学生耳濡目染了十几年后,为什么在上了中职学校,完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却沦落为不值得一学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全社会提倡有一技之长的大气候下,中职学生重视技能的学习,轻视文化知识的摄取。学生普遍认为:“又不考大学了,还老捧着书看岂不让人笑话!”这些被应试教育淘汰出局的弱势群体,已经因中考失败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一篇普通的课文,我们花上两三课时,讲结构、方法、艺术特色、思想成就,从初读到精读,从文本到生活,好像学透了这篇课文就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似的。殊不知,讲得再透,无非也就是一个人独自享受而已。学生就不读课文,怎么能感受思想和情感呢?听某骨干教师讲完《荷塘月色》时,我问一位在书上密密麻麻做了笔记的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回答:“听懂了。”我再问:“你在脑海中有荷塘月色的画面吗?”“没有!”我当时在想:知识点的摄取和文章美感在脑海中的再现及文章感情的感受,哪个更重要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语文课的宗旨
教材中的语文课,要学习字、词、句、段、艺术特色、表达方式,语文一直是被当做工具来学习的。但是我认为,语文课应该培养的是一种读书习惯和学生一生的人文情怀。能认字断句、能提高写作水平,会辩论、会演讲、会讨论、会写作都只是语文课工具性的功能显示,而任何没有独立思想的写作、辩论、演讲都不能独占鳌头。所以语文不仅仅是技巧和方法,语文课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达到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双重提高。让学生有悲悯之心,有鸿鹄之志;有穷则独善其身的绅士风范,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贵族气质;有感受痛苦的坚强,有享受幸福的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的宗旨。
二、语文课需要静下来
近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回归本位,静下来,做真正的语文教育。在《告别喧嚣让语文课安静下来》的开头,这样描述现在的语文课:“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些‘沦丧’,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文化、道德、伦理教育的道场;变成语文教师才华显示的孤独舞台;变成几乎是毫无含金量的小组学习的过场;变成语文应试的阅兵场;变为声光电交响的大卖场……语文课堂确实需要安静下来。”可见,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经严重偏离了阅读,偏离了文本。没有阅读的积累,课堂教学就算是唱独角戏,也会唱不下去的。
三、让语文课堂变成“大”语文
杨叔子的《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中这样说:“科学需要人文做导向,人文需要科学做基础。科学和人文相互促进,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优化发展。”语文课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学习,无形中担负着形成学生社会道德、集体价值观的责任。所以,要让语文课不断“大”起来,打了上课铃,语文学习开始,打了下课铃,语文学习更开始,这才是语文。要推倒四面墙,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阅读中增加杂闻,关注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传统文化中饶有兴趣的细节,同时涉及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博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产生探索外部世界的兴趣,逐渐培养开放的胸襟与通达的情怀。
四、重视课文阅读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到底多少是有用的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到底是老师的课堂预设,还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延伸?平时观察发现,经常上课偷看课外书的学生成绩是比较靠前的,思维也是比较活跃的,组织能力也不会很差。语文课代表跟我说,其实上课看课外书比听课有趣多了,听课的时候要使劲振作精神,看课外书时是想睡也睡不着。我想:与其让学生课堂上偷偷阅读,何不放开手,让他们尽情阅读呢?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可惜的是我们的学生连课本上的课文都没读全!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阅读多了,自然作文也就有话说,有感发了,自然也就理解深刻了。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阅读与模仿的过程。重视课堂阅读,是用理性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在安静的语文课上,带着学生多读书,静静研讨,悄悄对话,在静谧的情境下,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夜的春夜细雨,在有无之间缓缓注入。于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便在无声无息中潜滋暗长,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9
普通高校扩招前, 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精英教育。由于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率较小, 为寻求就业保障, 相当一部分优秀生选择了中职学校, 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提供了充分的筛选空间。随着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逐渐成为课业成绩较差学生的“无奈之举”。同时, 许多普通高中为追求升学率, 将考取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另行编制, 通过短期的专业理论补习和突击式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教育投机, 逐渐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弱化趋势:从生源质量上看,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 对口考生的升学率几近100%, 选拔功能逐渐缺失, 生源质量已无从保障;从教育质量上看, 学生在高职阶段存在着职业道德观念不牢固、知识更新缓慢、操作技能停滞、理论和实践结合困难的问题, 培育出的学生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高职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职教育生源现状的形成, 除受政策制度、社会观念、发展思路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外, 最重要的就是中职教育在与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基础性作用的缺失, 直接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后发展观念、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的乏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
(一) 引导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重要作用。
接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并认可职业教育, 只有形成对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正确认识, 才能挖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等学习能力的潜力。中职学校在帮助引导学生接受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 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培养其形成探索职业、献身职业的职业精神等方面责任重大。
(二) 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作用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此, 中职学校一方面在专业结构、教育层次、教育规模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要受制于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在引导安排学生步入正确发展轨道, 顺利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其主体将是在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的工作人员, 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 以便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提高生产效率、经营能力和生活水平, 所以实用性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在职业教育的整体结构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用武之地, 就必须体现出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能力”本位的回归, 打出“人性化”教育这面旗帜。
(一) 以人为本, 树立甄别人才与分层次培养的发展观念。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是为社会培养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同时担当高职教育的人才储备库。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甄别人才与分层次培养的办学理念。首先, 中职教育应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正确的实践方法,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基本教育目标。其次, 在对学生素质加以甄别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教学, 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条件, 妥善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学生具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余力的学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 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二) 建立一种以“能力”本位为核心, 纵向包括基础教育、个性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递进结构, 横向包括校内实践和开放性实践的扩展结构的成熟教育机制。“能力”本位包括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掌握能适应多种岗位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服务意识等内容。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 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递进结构:
1.做好基础教育构成纵向递进结构的基本点。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中职学校必须从传统、狭窄的对基础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从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和制度建设上去理解、认识、改造、创新基础教育, 通过加强学生基础阶段教育, 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注重个性化教学构成纵向递进结构的次高点。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无法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元需求的, 中等职业教育应从社会的需求角度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特质, 从学生外在的形象气质到内在的性格特征, 根据其学业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重点培养, 将“因材施教”和“人人是人才”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实处。
3.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构成了纵向递进结构的最高点。过去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排序是:知识-技能-态度, 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职业态度比专业知识更重要。鉴于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缺失, 功利化倾向明显的现状, 中职学校在教学与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
4.强化校内实践是构成横向扩展结构的第一个层面。中职学校必须很好地把握学与用, 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必须高度重视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校内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尽快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 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5.开发校外实践是构成横向扩展结构的第二个层面。开放办学, 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 既是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也成为未来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中职学校应在加强原有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模式的同时, 考虑让企业界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建设, 甚至让企业界参与学校发展的宏观决策, 通过加强跟社会尤其是企业界的合作, 实现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真正接轨。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现状的简要分析, 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 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生源,现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梁忠义.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2].杨金土.发展高职当前亟需解决的三个问题[J].职教研究动态, 1999, 28
[3].邢晖.试论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兼议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
[4].刘春生, 殷红春, 邳桂花.关于高职院校扩招后质量保障问题的建议[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1, 4
[5].刘春生, 张存群.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6].樊本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J].湖北招生考试, 2003, 5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10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不良现状,对策
2007年, 第二届卫行指委修订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1]”, 顺应了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职业人才的需求, 符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尽管如此, 由学生素质造成的不良现象在全国或多或少地普遍存在, 影响培养目标的达成。
1 不良现状
1.1 学生学习问题
1.1.1 素质较低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聪明可爱活泼好动, 学习也较为自觉主动, 但也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能力低和进取意识弱[2], 教学效果差。
1.1.2 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没考上走向社会家长不放心的孩子, 因不想读高中而来卫校的很少。家长根据校址和声望选择学校, 忽视孩子的兴趣与专业爱好。资料显示, 只有42.22%的学生喜欢自己的护理专业[3], 近半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1.3 贪图享乐
娇生惯养的学生离家求学, 对金钱的使用大多缺乏计划与管束, 不思进取者更有时间挥霍金钱享乐人生。他们有的讲吃比穿, 有的谈情说爱, 有的迷恋网络, 身在课堂心在课外。
1.1.4 焦虑厌学
就业学历上移使卫校学生感到就业前景暗淡, 担心学无所用而多有焦虑, 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更是身心疲惫。浓郁的厌学气氛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对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一次考试表明, “生命体征的项目及正常值”这样的常识问题竟有8.86%的学生答不好。
1.1.5 班级纪律混乱
素质低、焦虑厌学且精力充沛的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学习, 自习课不想看书, 心理上自然会抵触学校教育而找寻发泄途径。这样, 他们做出一些有违于学校纪律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1.2 教师教学问题
1.2.1 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深受学生学习问题困扰的教师经常苦恼地反映教师难当。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的、必要的复习和课堂管理会耽误教学进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是好班级、好老师, 约20%的教师坦言未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1.2.2 考试丧失威信
学生的学习问题酿成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或明或暗的考试怪圈。在初中就讨厌文化课的学生来到卫校后, 更懒得去学文化课;医学基础课深奥抽象不好学, 有些学生没学太好又混了过去;学生虽然知道专业课的重要性, 也想学好, 然而基础不好学不懂, 更可悲的是早已有人养成了靠考前辅导、考试抄袭和提分过关的习惯, 甚至个别学生根本不怕“挂科”。因为学生从入学起, 就逐渐发现考查课压力小, 考试课有“范围”, 精明的学生悟出了是老师担心他们不及格, 因而一些学生从入学一直混到毕业。所以, 作为中职教育的软肋, 考试已丧失其应有的威信。
2 对策
2.1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2.1.1 教育教师
改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不良现状, 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首先, 要引导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重德敬业, 钻研学生管理和教学业务;其次, 要指导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着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积极宣传就业前景,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 要规范教学行为, 要求教师用严格一致的课堂管理、标准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 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2.1.2 教育家长
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和终身教育者。个别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 或因重视程度不够, 或因教育能力有限, 或因溺爱放任覆水难收, 这些均需教育引导。学校应安排专职干部、心理咨询师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解决共性问题, 通过单独谈话解决特殊问题, 让家长在了解子女的同时, 学会科学的管教方法, 行使应有的监护与管理职责, 与学校形成合力教育学生。
2.1.3 教育学生
法制教育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点。必须让学生懂得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准则, 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应该学好, 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就没有幸福的未来。教育学生不能早恋和贪图享乐, 不要抱怨专业不理想, 治病救人是无尚光荣的职业, 只要务实进取努力学习就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2.2 调整教学计划
2.2.1 删除数学英语增加体育音乐
就课程设置而言, 不开数学和英语并不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从就业而言, 除了涉外护理专业外, 中专生就业的基层医院用不着英语, 医院里适合中专生的岗位需要的数学知识初中水平足矣。所以, 护理、助产等专业应大胆地删除数学 (医学检验除外) 和英语 (涉外
2新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10300) 护理除外) 。中专生活泼、时尚, 忽视身体锻炼, 为此, 要增加体育学时, 增设音乐欣赏课, 强健其体魄, 陶冶其情操, 满足其心理, 保障其快乐地学习。
2.2.2 酌减基础课增加专业课
为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应酌减基础课学时相应地增加专业课学时。但前提条件是: (1) 教师能够熟练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材; (2) 学校能够制定科学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以及涵盖于专业目标下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又从专业课到基础课充分论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效衔接的各学科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 (3) 要求基础课教学着重强调专业目标对基础知识的需求, 对专业培养不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略讲甚至舍弃, 专业课教学应根据需要有的放矢、承前启后地复习基础课。
2.3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完成教学任务, 更好也更合时宜的办法是:规定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准参加生产实习;实验课以教师示教为主, 学生练习为辅, 让教师重点“教会学生做什么”;然后, 安排教师在午后自习时间加课, 在多个实验室对学生小组进行强化轮训及考核, 让学生真正“学会怎么做”。然后, 加强生产实习的考核与管理, 进一步保证专业技能需求。
2.4 重新树立考试威信
学校必须加强考试管理, 开展“教考分离”, 防止漏题, 严肃考纪, 增加阶段性考试, 禁止提分, 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前狠突击, 考场无纪律, 考后全忘记, 老师最后把分提”的混乱与无奈。按大纲要求出题考试和提高考试信度是重新树立考试威信、督促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
2.5 维护教师权益
民主、自由和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融洽了师生关系。但面对任性的学生, 特别是在教育综合素质低下、处于逆反心理最强时期的中专生时, 传统的教师尊严与权威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学生或家长的藐视甚至侵犯。学校和社会应该客观地看待和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问题, 尊重教师人格, 维护教师权益。
2.6 严把学生毕业关
少数学生不怕没学好, 个别学生不怕补考, 但谁都怕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因此, 学校和政府应按制度严把学生毕业审查关, 这是对学生最具威慑力, 且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有效措施。
3 结束语
剖析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良现状的目的不是将责任推诿于生源和独生子女教育等痼疾, 而是责无旁贷地提出对策与同仁商榷。同时, 更希望国家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与需求宏观调控招生数量, 开展主干课程的统一考试, 并将学生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和就业率纳入对学校的考核, 让学校之间展开教学质量的竞争, 进而打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王子彪, 高德芹.浅谈课堂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8) :51-52.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11
[摘 要]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今后,政府主管部门要明确分工,整合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完善职高、普高双轨制,做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学校要调整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竞争力,多方努力,共同促进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8-0004-04
残疾人教育自创立以来,培养残疾人职业技能,为残疾人提供谋生手段就成为其首要目标。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适应社会文明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尊重残疾人基本权利,推动其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发挥优势、提出对策,将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区、市)三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系、专业)达1757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普通机构有1974个,77.4万人次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有10.7万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质的职业教育机构有162个,在校生9932人,毕业生6033人,获职业资格证书4460人
1.办学模式
形成了三种办学模式:(1)传统的职高办学模式(残疾人职业高中、残疾人职业中专、技校),如广州聋校、北京第三聋人学校等注重职业技术教育,一般学制三年;(2)职高、普高双轨制办学模式,随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基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轻视文化基础教育的现实和学生要求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愿望,顺应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规律,部分中等残疾人职业学校开始创办普通高中教育,如北京第四聋人学校、青岛聋校、合肥特教中心;(3)中等向高等延伸的办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残疾人高等教育创立并日渐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使其毕业生竞争力趋于劣势,于是部分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具体的实施方式:一是“3+X”的方式,如长春特殊教育学校;二是“联合办学”的方式,如甘肃省兰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山西省特殊教育中专。
2.专业设置
形成了适合残疾人生理要求和就业需要的专业设置。聋人倾向于注重视觉效果和手工操作的专业,注重视觉效果的有: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美术设计、电脑绘画、雕刻等专业;注重手工操作的有:计算机应用、中英文打字、美容美发、烹饪、糕点制作、刺绣、编织、印刷、机械、金工等专业,并且超越生理障碍限制,尝试了健全人从事的专业,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盲人倾向于非视觉专业,如针灸推拿、按摩、钢琴调律等。
3.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方面:由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所以在硬件设施上相对比较完善,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尤其是职业教育必然要求的实验室设备相对比较完备。师资队伍方面: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最大保障,随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教师学历上大部分达到了本科,并且硕士的比例逐步提高。
4.培养目标
与办学模式相适应,培养目标大体有三种类型:职高模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突出应用性和技能性;职高、普高双轨制模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及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的生源;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模式,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现状分析
我国的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自创立至今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由于适应了残疾人教育的规律与需求,在残疾人教育体系中发展比较早,也相对比较成熟,具有了一定的数量规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具有比较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尤其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设施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具有较为强大的师资队伍,开始注重师资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专业设置较为合理,符合残疾人的生理特点以及其就业要求,并且开始探讨超越其生理障碍的专业,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开设的课程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和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符合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2.适应新形势,出现新变革
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出现与发展,对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形成较大的冲击和压力,因此,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其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开办普通高中,形成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并存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志愿及学习成绩进行分流,既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基本谋生技能的需要,又可满足部分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开始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利用较强的教育资源以及多年的教育经验,采用“3+X”或“联合办学”的方式,提高办学层次。
3.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发展还不是很均衡,与残疾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第一,政府宏观管理方面还存在分工不明确,资源整合不够有力的现象,导致学校办学能力较为薄弱;第二,对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认识不够清晰,未能科学地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办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压力大;第三,办学条件方面,虽然2007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但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未能达到要求,硬件设施受经费限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方面,“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四,在整体的规划和学科建设方面,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统一管理,在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方面出现矛盾;第五,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与发展,给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负面影响,部分学校为提高自己的层次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虽然能利用其优秀教育资源,但有的学校不能较好地处理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对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的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特殊教育研究者、特殊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去研究。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此,笔者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1.明确管理,整合资源,增强学校办学能力
由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残疾人事业,因而要接受残联部门的管理,我国目前还有一部分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是由残联主办的。同时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又属于教育事业,要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时,又要同时接受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特殊教育事业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存在分工不明确,资源整合不够有力的现象。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明确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残联部门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责任,可以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扶持建立符合《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的规范化学校,这也是促进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行政部门中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学校进行管理和指导,使学校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探索更加有效的办学模式,科学地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的主管部门要从特殊教育的角度加强度学校管理和指导,使学校能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建立符合残疾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特殊教育需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多方努力,共同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
2.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双轨制,增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能力
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出现与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日渐凸显。首先,残疾人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科目、时间不统一,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不科学、不稳定;其次,教学内容上课程设置和文化素质要求与高等教育不协调,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向高等职业教育输送生源的重任,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往往有重技能轻文化知识教育的倾向,导致生源文化基础差,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生源水平;其次,专业设置上没有和高等职业教育沟通,有的专业中等教育中设置了而高等教育中未设置,导致想要升学深造的学生没有机会,有的专业中等教育未设置,而高等教育中却设置了,导致生源没有专业基础,从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对其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加快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引导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职高、普高双轨制,强化文化基础教育,调整专业与课程计划,做好与高职的衔接,保证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如此以来,既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谓双赢。
3.调整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竞争力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最急需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企业需求比重的14.4%、12.1%和10.9%,加上排在第6位的一般技术工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总体需求占比达到了31.9%。这表明,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有关人士将其称为“技工荒”现象。迄今为止,各地不同程度的技工荒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此,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2005年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且《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也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这都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既然承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某些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倒不如调整好心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工人上,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市场需求,探讨新的培养模式,加强自我生涯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如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打破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模式,把教学由课堂转向实习基地,把先理论后实习的“学中做”转向以完成某件作品为目的的“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并能有所创新的能力。或者和企业合作办学,既可保证学生的实践,又保证一定的就业率,解决了残疾学生的生存问题,也为其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可能。比如,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面对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竞相开设各种工艺美术广告设计专业的现状,不盲目攀比,而是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聋人中等技术人才和智能型的操作人才上,毕业生基本上都走上工作岗位。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关心特殊教育”,2008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今年5月又召开了全国第四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同时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当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多方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卿.关于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普教研究,1996(5).
[2]罗关怀.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导刊,1999(3),(4).
[3]《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09)[R].北京: 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4]《残疾人教育条例》[Z],1994年8月23日发布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篇12
一、师德问题在教学中的几种表现
1.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师德出现问题, 对教学方法会产生直接影响, 主要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譬如多媒体教学在目前还是以讲授法为主, 通常只重形式而未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质,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利。虽然很多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推广多媒体教学, 但许多教师只是把书面的教案搬上了电脑, 改了形式而不改内容, 根本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预期效果, 对技能课的影响更不利。游泳是在水中学会的, 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一定要在相似的情境中培养。很多情况下, 教师不是没有能力去改变教学方法, 而是没有这样的心思和决心, 超越自我的品德出现了问题。古人告诉我们:“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所以中等职业教学的各环节, 从基础课到专业课, 或者公共课, 不论课堂教学, 抑或实践教学, 都应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2. 教学态度不积极, 教学投入不足
教师教学态度问题体现在教学中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投入教学精力有限。市场迫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而由于教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和培养目标不太清楚,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认识不足, 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紧迫感,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不够积极。综合看来,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教师在教学态度中的这些消极方面普遍存在, 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不利。
二、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师德的客观因素
1. 中职学生素质偏低, 管理难度较大
中职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是一个社会现实。职业学校为了生存, 所招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 他们具有不良行为的比例较高:学习习惯差、品德差和行为差皆有。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感到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失利者, 在中考中, 他们饱受失败的滋味, 而社会以及家长都普遍地认为中职学生不如普高学生, 导致大部分中职生自认比别人差, 存在严重自卑感, 有些同学是带着情绪迫不得已才上中等职校, 极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自信心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 对学习无兴趣, 甚至对学校教育、老师教学有抵触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要与学生个别谈心, 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还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 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 事多繁杂。某种程度上, 教师成了学生的“保姆”, 但同时也是班级绝对的灵魂和核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要教师的管理;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性格等各方面的培养要通过教师来实施……长此以往, 造成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当通过各种努力, 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依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教师就会感到身心疲惫, 情绪、情感产生极度疲劳, 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从而对这样的学生失去了信心。
2. 缺乏对教师的必要培训
中等职校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学校, 相当一部分专业老师是非师范专业的, 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更不用说在学校接受过教师管理的专业培训,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不熟悉, 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 所以自然无法树立起教师的权威。当遇到各种问题, 特别是突发问题的时候, 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为一些麻烦问题的处理忙得焦头烂额, 会表现出急躁、失望和无奈的情绪。如果教师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就会出现工作疲劳。工作上只能疲于应付, 不再有热情的投入, 最后失去了工作的原动力。
3. 角色冲突使教师产生工作疲劳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 教师数量却显得不足。大部分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管理学生, 学生人际关系有矛盾了, 要对其调解和指导, 心理出现问题了要接受咨询, 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角色, 还要扮演儿女、父母、夫妻等家庭中的角色。这种多角色的频繁转换会使教师产生角色混乱或角色冲突, 不可避免地使教师感到难以适从、压力大。如果教师不能调节好这些角色, 就会出现角色冲突, 造成工作疲劳加剧。教师的工作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工作中太疲劳了, 在工作态度和行为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态度上对工作失去了兴趣, 认为工作没有意义, 不想投入, 严重时会和学生、同事乃至家人发生冲突, 甚至发生恶性事件。这样会使教师的工作质量低下,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也严重阻碍学校的管理质量, 制约学校的发展。
4. 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师缺乏成就感
教师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学生的, 但面对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 其成才的比例有限, 而且, 中职学校毕业后的学生虽有一技之长, 但真正成功, 也要经历若干年的时间, 不像普通中学的升学即成才,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成就感比较低。要使中职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早日成才, 教师面临着巨大考验, 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还要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但事实上, 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换来的却是不理解和不尊重。一些教师工作认真、严格要求学生, 却有可能在教师工作评议中被学生误解, 满意率较低。长此以往, 教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的工作是没价值, 没成就, 不被尊重的。
三、对中等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1. 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 特别是对地方人才需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教师必须高度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做到面向社会发展, 不断发掘新的职业教育体制, 瞄准市场定位, 确立质量、忧患意识, 培养具有新思路的创业型人才, 让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坚定职业教育的信心, 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好、做强, 真正实现教师道德水准的提高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齐头并进。
2. 坚持育人德为先, 德育师为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1) 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2) 教育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实质就是一种理念文化, 是有着深刻内涵和底蕴的非常内质性的东西。遵循“全员德育”方略, 以软环境为保证, 以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载体, 注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理念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的群体认同性和先导性作用, 从而使新型的理念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实践中深入人心。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投入, 以观念变革为先导, 注重德育渗透, 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和浓厚的人文氛围营造, 凝聚精神, 培育作风, 以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形象, 以教师德行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的创立。
3. 学校要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给予支持和鼓励
对素质较差的中职生来说, 教师往往要付出较多的辛劳。因此, 学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领导要经常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 多与教师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理解他们的难处, 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特别是当教师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受到挫折、发生不幸时, 领导要适时地了解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安慰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 从而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以学校为家, 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4. 学会不断反思, 加强内涵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孔子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此, 教师要加强主观能动性,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承认和接受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 与其进行多方面的沟通, 加深相互理解, 重新界定中职生的成才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10-23
浅谈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10-26
中等职业09-11
中等职业教学05-09
中等职业数学06-16
中等职业学院08-26
中等职业英语10-02
中等职业卫生教育09-25
中等职业会计教育11-09
中等技术职业教育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