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2024-10-2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精选9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1

由于培养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在一线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案。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这几年的一线语文教学中,我感到中职生呈现漠视语文,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心里,语文课可有可无,语文课也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不至于太冷漠,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中职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相对较差,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较弱。加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观念存在偏差,主观意识中对中职语文学习存在排斥的心理。中职语文教学互动缺失,教学趋于表面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其次,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差,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无法专注地进行语文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

为进一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探究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事项之一。分析原因后,笔者一直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重熏陶感染的优势?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并逐渐树立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一)创造张弛有度的课式结构

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张弛有度的课式结构,主要是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案方面都做出一定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课堂上应根据专业特点,不仅教师备有传统的板书、录音,也要融入生活实例,更要有ppt的铺垫。语文课堂不能是老师的“单口相声”,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口相声”。中职学生大都15、16岁,他们喜欢流行的东西,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现代流行的微课、慕课中。

(二)适当改变语文教学节奏

由于中职在校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较差,不符合学生认知以及接受能力的语文教学节奏,很难让学生快速地适应学习。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疏密有致的教学活动,要求语文教师在追求课堂信息量及密度的同时,遵循教学节奏的疏密有度。教师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表明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更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为解决学习问题与教师及同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加入小的专题性竞赛,如改错别字、名句默写、诗词朗读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面对21世纪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职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针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改善单一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语文教学的创新体验,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最终实现教书与育人双赢。

张春华,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2

一、以人为本, 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 人们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获得知识已不能受用一生,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思维方式, 帮助学生探究未知领域, 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级或中级技术型人才, 强调的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提出明确的要求, 尤其是对文学素养的要求并不高。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 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

二、创新教法, 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

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跳出语文教学的旧框架, 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体现出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

首先,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难易程度, 重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同时, 教师应因材施教, 对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 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 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 不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如果教师将普通话的推广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语言交际情境, 例如, 自我介绍、拜访与接待、模拟应聘等,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可以迅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应用文的训练, 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应用文是人们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洽谈业务中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 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应用文训练。对于教材中的优秀范文, 教师可让学生仿写;对于需要读懂后才便于写作的应用文, 教师应先帮助学生读懂, 再设计写作训练。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三、改革课程, 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增加一些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内容, 而且要从学生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编。目前中职语文教材试用版也不少, 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版本, 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中职语文教师尚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必须从观念、目标、教材、教师、教法、考核制度等所有方面动一次“大手术”。尤其是“教材”和“考核体系”两方面需要教师在探索中重新构建。否则,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3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这几年的一线语文教学中,我感到中职生呈现漠视语文,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心里,语文课可有可无,语文课也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不至于太冷漠,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中职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相对较差,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较弱。加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观念存在偏差,主观意识中对中职语文学习存在排斥的心理。中职语文教学互动缺失,教学趋于表面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其次,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差,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无法专注地进行语文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

为进一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探究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事项之一。分析原因后,笔者一直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重熏陶感染的优势?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并逐渐树立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一)创造张弛有度的课式结构

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张弛有度的课式结构,主要是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案方面都做出一定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课堂上应根据专业特点,不仅教师备有传统的板书、录音,也要融入生活实例,更要有PPT的铺垫。语文课堂不能是老师的“单口相声”,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口相声”。中职学生大都15、16岁,他们喜欢流行的东西,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现代流行的微课、慕课中。

(二)适当改变语文教学节奏

由于中职在校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较差,不符合学生认知以及接受能力的语文教学节奏,很难让学生快速地适应学习。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疏密有致的教学活动,要求语文教师在追求课堂信息量及密度的同时,遵循教学节奏的疏密有度。教师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表明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更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为解决学习问题与教师及同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加入小的专题性竞赛,如改错别字、名句默写、诗词朗读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面对21世纪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职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针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改善单一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语文教学的创新体验,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最终实现教书与育人双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4

课题编号

开封 市 教 育 科 学

“十四五”规划2021课题审评书

课题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姓名 殷莉婷

负责人所在单位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通 讯 地 址开封市理事厅街45号

填 表 日 期 2021年4月11日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简表

课题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

姓名

殷莉婷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

年月

1957.02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高级讲师

研究专长

教育学

工作单位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电话

***

主要参加者

(限5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王艳娜

1983.02

教师

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柴珊

1987.12

教务处副主任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卞智彤

1996.08

政教员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韵

1990.10

教师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潘小冻

1985.10

教师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预期研究

成果

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劳动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劳动技术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接收到劳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熏陶,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及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交流、善于与他人及团队合作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争上游的良好精神事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包含核心概念界定、课题提出的原因、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创新之处、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拟创新点、研究价值

1.提出背景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统计,2020年我国有近2亿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纵容,加之“应试教育”等因素,孩子们劳动意识淡漠、劳动技能缺乏、不能吃苦等问题突出,而劳动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重申了劳动教育的意义,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点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2.核心概念的界定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对劳动认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品质培养等的教育;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对生产技术劳动的教育、对社会公益劳动的教育以及对生活服务劳动的教育;从地位上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共同组成五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不高,认识层次还停留在“体力教育”“劳动改造教育”这些陈旧的观念上面,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媒体被广泛运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财富、追求享乐的人越来越多,享乐主义、丧文化横行,人们对于劳动越来越不重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召唤劳动教育的回归。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知网数据库中得知,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早研究出现于1953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初以来逐渐涌现。以“劳动教育”为检索词,时间限定为2011-2021年,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9942篇中外相关文献,其中关于职业院校的55篇,将以上有效文献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从文献数量分析来看,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发表情况,在2018年迅猛增长,并在2019年出现井喷现象,这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密切相关。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提出“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所以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

从文献类型来看,近10年知网数据库中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记录中,在占绝对多数的期刊论文中,研究的主题既非是基础理论性研究,也非是实证研究,大多是研究者的个人思考,劳动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学术严谨性还需增强。总体而言,国内劳动教育的研究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建构起来,而国外的劳动教育起步相对较早,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整体情况优于国内。

4.拟创新点

本课题立项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本课题将结合国家新的发展方向和对教育的整体要求,研究适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状况,研究出一套真正适合中职学校建设和中职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

5.研究价值

劳动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化的基本途径,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而且也是情感培养的只要方式,培养对劳动、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同时还是意志锤炼的重要手段,锤炼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用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但是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存在着不明确、发展不持久、效果不明显、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劳动教育想要谋求更长久更有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中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所,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恰恰给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劳动教育和中职学校两者之间还有很多联系或规律需要阐明,这些都需要我们长久不懈的努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中国当然也加入此次行列。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词语并加入到教育教学课程当中。劳动教育已经在学校乃至覆盖全社会年龄阶段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更尤为重要。文化知识水平与劳动教育两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的关系更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差,知识水平不够好,所以劳动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劳动教育是一门必修且重要的课程,是一种人人都要接受经历并学习的教育。由此,此次课题我们所要研究的目标为:

1.调查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例如:调查劳动教育课是否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是怎样评价的?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是否只是流于表面?是否具有相关文件或者文件材料?针对相关课程是否具有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把劳动教育思想纳入到常规教学当中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现状的原因来源。

2.通过劳动教育在课堂中“教与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劳动”、“爱劳动”、“能设计有趣又有意义的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扎实劳动技能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学生劳动技能的认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取所需要的相关素材或工具用品等,学会如何设计、使用、制作、加工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常规基础操作,认识技术与个人、社会和科学的关系,了解劳动技能的核心概念及核心要义等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劳动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劳动技术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接收到劳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熏陶,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及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交流、善于与他人及团队合作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争上游的良好精神事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劳动教育所要研究目标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劳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职生了,因为劳动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谋生手段,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时代快速变化的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手工劳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所以,目前的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代相接应。为此所提出研究内容如下:

1.劳动教育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2.劳动教育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

3.如何将劳动教育涉及到各科课程当中?怎样实施?

4.针对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我们在研究如何改进的同时应怎样抓住创新点,使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迈上一个新台阶。

5.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发挥最大的价值,怎样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适应。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从文化氛围、课程、活动、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避免走入只见“劳”不见“育”、只是“活动”而非“劳动”的误区,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树立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调动家庭、社会多元力量,发挥劳动教育多方合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引导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2.研究方法

将劳动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在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时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低于一个月的校内实践活动及两个月以上的行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礼仪服务、自主管理、公益劳动、升降旗活动等方式,巩固和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进一步树立服务、服从意识。

(1)注重专业实训,坚持课程渗透。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训,将其作为巩固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动脑动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掌握较为扎实的劳动技能,为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注重劳动活动育人,落实劳动实践

在现有劳动教育教材基础上,学校加强教研,积极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实施步骤

第一个阶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外劳动。

第二阶段:全面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第三阶段:将劳动教育涉及到各科课程当中

第四阶段:针对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改进劳动教育的授课方式,使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阶段: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将劳动教育发挥最大的价值,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适应。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核心成员做了大量的文献搜所,查阅了大量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书籍,并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劳动教育相关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主要内容的认识和界定。

主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如下:

[1]高鲁光.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19.9(总第435期):80-81

[2]剑声.学校要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J],江苏教育,1953(10):7

[3]谷贤林.美国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8(21):77-80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课题组负责任人殷莉婷老师,1975年2月出生,开封市一职专的学科带头人,高级讲师,殷莉婷老师教学过程中具有教育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教学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业绩显著,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多年来一直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对所教学科的大纲、标准、教材都有较深刻的理解。曾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本课题组其余主要参加者包括

(1)从事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

(2)长期从事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应用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经验,有效地保证该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3)本课题组参与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

(4)本课题的参与人员中青年相结合,成员年龄结构合理。

从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的专业结构方面看:涉及不同的领域,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涉及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等不同领域。

从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的研究经验看:课题小组研究人员大部分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奖项多承担或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相关研究的基础。

从课题组构成的各方面,课题组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的实施和完成。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保障条件

1.硬件设施:我校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设备,每个教研组都给老师配备的有专用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投影设备;图书馆藏书上千册,阅览室有上百种的报刊杂志。我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本课题学校在组织、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我们制订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订了教研激励制度。

(二)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殷莉婷在一线教学近30年,具有丰高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是我校高级讲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外还细心指导青年教师不断鼓励组内的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主要成员王艳娜、柴姗、卞智彤、张韵、潘小栋是学校优秀教学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去养。学校领导很重视教研工作,教务处主任担任指导课颗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我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以年轻人为主,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很高。

2、时间保证

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对中职学校现状和学生的劳动技能情况十分的了解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三)资料设备

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主持人殷莉婷,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有电脑,可以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学校方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和教务处主任亲自指导。

时间方面:除了各科课堂主阵地外,也在学校中的课外时间师生共同进行也有星期天,节假日,贯穿整个学期和整个学年。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线上线下中有关劳动教育的有关要求,参阅别人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学校也准备了有关理论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日前根据课题展开了准备工作,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文献搜集工作,制订了研究方案,确定课题,课题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开展研读活动,加深对本课题的认识,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成立了课题组,制订了课题计划,成立课题实施小组,协调分工,明确职责。

四、有关方面意见

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课题所填内容是否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章:

年月日

评审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5

襄阳汽车职院

摘 要:德育课程教学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中职教育的首位。但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教学 现状 调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目前急需的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中强调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职德育教育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着中职教育的方向性,带有强烈的国家意志,中职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大纲》强调,中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大纲》指出,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市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的现状,搞好“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调查并反思德育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襄阳市《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统一安排,《德育》子课题组于2011年9月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为了解我市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德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德育课教学现状;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理解、接受、学习情况;德育课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情况;德育课的教学评价现状等几个方面,力争掌握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为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真实的依据和参考。调查选取我市的襄阳护士学校、襄城职高、保康职教中心、南漳职教中心、老河口职教中心、谷城职教中心及襄阳汽车职院等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教师和学生,采用我们自编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学生卷分为两部分,计27题,第一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课程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和参与情况调查,主要对中职二年级学生开展调查; 教师卷共17题。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15份,收回71份,有效问卷7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62%;发出学生问卷495份,收回426份、回收率86%,有效问卷419份、有效率85%。

一、调查结果:德育教学现状审视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教育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德育教育和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上

通过对对各校教师问卷总结发现,超过95%的中职学校基本能按照要求开设德育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方面,有25%的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19%的学校开有时事政策教育、13%的学校开设有预防艾滋病教育、8%的学校开设有毒品预防教育、9%的学校开设有环境教育、6%的学校开设有廉洁教育、20.0%的学校开设有安全教育;76%的学校德育课程周课时达到2节,甚至有14%的学校周课时超过2节,也有近10%的学校周课时不足2节;有31.6%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本校德育课外活动很丰富,认为一般的有42%,认为比较贫乏的25%,表示不清楚的占1.4%。

2、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兴趣

据调查,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积极的。有80%的受调查学生认为中职学校开设德育课很有必要,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仅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57.8%的学生认为学习德育课懂了许多道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很大影响,仅有8.0%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德育课程对自己根本没影响;有57.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德育课,但也有32%的学生表示对德育课没多大的兴趣。

3、在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参与和反馈上

大多数学生反映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有57%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教师主要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只有28%学生反映教师采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35%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枯燥无味、老师讲条条,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同学们们不愿听,有41%的学生反映德育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较多;有3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教学讲授;有5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带领进行社会调查和职业调查;有43%的表示欢迎学校和老师请用人单位谈谈他们对从业者的要求和希望;有41%的学生欢迎学校请毕业生回校来给大家聊聊自己的经历和感触;有31%的受访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讲课能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有24%的学生表示欢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主题辩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等活动。

4、对德育课评价与考核方法上

在对德育的考核上,有29%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在德育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27%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完成德育课布置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18%的反映开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有16%的反映闭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认为没考核过的达10%。

有24%的学生希望德育课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7%的学生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4%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达13%,认为应单纯采取开卷考试的达19%,赞同单纯采取闭卷考试的仅为14%。

二、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德育课程开设不足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要求,中职德育必修课程应按4个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但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计划开设明显不足。根据教师调查反馈,有21%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38%反映只开设二个学期,7%反映开设了三个学期,只有不到30%反映开设了四个学期;同时对老师的调查显示,只有74%的老师反映所在学校所有教学班级均开设有德育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有4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有28%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二个学期,只有2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开了三个学期;有超过56%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有被其他课或活动挤占或被调停,其中有16%表示是经常性挤占或被调停;有超过32%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每学期不能按教学计划完成。

2、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德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教与学均有一定难度。从调查数据的具体分析来看,有57%的学生反映老师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28%,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35%的学生表示因为老师讲条条,德育课枯燥无味;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不愿听;有23%的教师明确表示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有1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有56%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从没有其他老师来旁听。

4、学生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职德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同于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不能单纯通过试卷考试定成绩。《大纲》明确要求“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考核评价的方式必须多样化。调查显示,甚至有10%的学生表示德育课从没考核过,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德育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能进一步优化。

4、德育课教学效果有限,中职学生德育素质不容乐观

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社会公德意识较差,缺乏理想,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口成脏现象普遍,早恋问题严重,易沾染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厌学,无追求;学生有网瘾、抽烟、早恋、厌学、上课睡觉、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以及逆反心理;学生缺少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缺乏艰苦奋斗、勤劳检朴的品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班集体荣誉感,学目标不明确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各中职学校虽然对德育教育比较重视,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和实效,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总体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1、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

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教育。在当前的招生和办学环境中,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追求学生的就业影响,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让位于专业课;二是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效教育工作,难于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目前各中职学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把教育教学的重心偏向专业课程,而在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从人员、设施、经费等投入均明显不足,大多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督导体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三是多数德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步较慢,教学观念陈旧、方式单一,严重地制约了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对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德育教学的投入,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开足德育课程;建立了科学的同行听课机制,以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和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能力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提升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2、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前,德育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其中有学生的因素。当前中职生源质量整体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并且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诱惑,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由于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几乎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未来感到迷惘,常引发自卑、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也有教师的原因。传统的德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圣经”,单纯采用课堂灌输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少,师生互动不够,老师很少给学生以充分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因此觉得德育课枯燥无味。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上课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情况,改变单纯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单纯的“听课”到积极参与学习。

“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眼神与眼神的交织,语言与语言的互动,思维与思维的交流,快乐与快乐的共享,知识与知识的互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探索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参与型”、“讨论型”、“体验型”、“社会实践型”、“咨询型”等。从传授灌输向对话引导转变;从理论讲授转向活动拓展转变;从理论知识观点转向案例分享与交流转变;从只重视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只重视知识积累向生命成长转变;从只重视评价学生向师生互评转变;从只重视德育本位向职业渗透转变。”(阮先会)

3、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

《大纲》指出:学生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评价的主体应多样化,应把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邮件结合起来。在考核的内容上应充分涵盖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应把德育课课堂教学与学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平常行为准则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对德育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和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综合考核评价,引导学生从德育理论认识向行为实践发展,实现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推动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

“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与评价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每位学生都成人、都成才!”(阮先会)

4、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平台。扩大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由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只是学工处、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事,到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学校的其他员工全体参与、相互监督,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整体参与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既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合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把德育教育涵盖到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各个环节上,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健康等都作为德育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使德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2、李祖松: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3、阮先会: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评价,2011.8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5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6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生源也在不断的扩广,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1.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差

结合我所担任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其他英语老师的经历和他们所上班级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职高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都较差。在我从事这两年的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一些这样的情况:有学生26个英文字母不能全部写出来,不能写出字母相对应的大写或小写。当然,这只是个别人。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单词的读、写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读课文,翻译课文。

2.缺乏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当代的一名职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之外,也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知识。然而在生活中,英语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有学生觉得学不学英语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有少部分跟着出声,而讲到好笑的,他们一下就激动起来了。又如,我在计算机班上到“AT THE HOTEL”这单元内容的时候,问他们服务员与客人之间会怎样对话,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又没住过酒店,我们又不是旅游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后又不去当服务员。

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个班里,有26个英文字母写不出来的,有读、写单词存在困难的,也有中考时考高分而由于家庭原因到我校就读的。在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要上好一堂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切实有点困难,所以有的同学听着听着就听不进去了。

4.对学习英语有恐惧心理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抄袭作业,害怕课堂上老师单独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听写单词。不敢向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它的问题,不懂装懂。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很多学生既听不懂又讲不出,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甚至连学过的课文也没有几个同学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学过的句型不太会运用,听说能力极差,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讲的都是“哑巴”英语。

二、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现状的对策

1.加强基础训练

职高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从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复习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基础差的同学加强基础训练。例如 : 语法知识,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了,而职高英语又出现。这样,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即便他以前一点也不知道,但是,在职高只要他认真学,那也能把基础补上去。

2.实行趣味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把兴趣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我想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时尚的英语歌曲,国外有趣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实施分层教学法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无论是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都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从而使另外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将会是很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把他们分到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这样,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程度相对接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另一方面又便于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分层教学法”无疑是使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取得最大的收获的有效方法。

4.根据专业特点,选用合适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7

语文应该是学生接触历时最长的一门课,可是语文被学生耳濡目染了十几年后,为什么在上了中职学校,完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却沦落为不值得一学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全社会提倡有一技之长的大气候下,中职学生重视技能的学习,轻视文化知识的摄取。学生普遍认为:“又不考大学了,还老捧着书看岂不让人笑话!”这些被应试教育淘汰出局的弱势群体,已经因中考失败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一篇普通的课文,我们花上两三课时,讲结构、方法、艺术特色、思想成就,从初读到精读,从文本到生活,好像学透了这篇课文就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似的。殊不知,讲得再透,无非也就是一个人独自享受而已。学生就不读课文,怎么能感受思想和情感呢?听某骨干教师讲完《荷塘月色》时,我问一位在书上密密麻麻做了笔记的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回答:“听懂了。”我再问:“你在脑海中有荷塘月色的画面吗?”“没有!”我当时在想:知识点的摄取和文章美感在脑海中的再现及文章感情的感受,哪个更重要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语文课的宗旨

教材中的语文课,要学习字、词、句、段、艺术特色、表达方式,语文一直是被当做工具来学习的。但是我认为,语文课应该培养的是一种读书习惯和学生一生的人文情怀。能认字断句、能提高写作水平,会辩论、会演讲、会讨论、会写作都只是语文课工具性的功能显示,而任何没有独立思想的写作、辩论、演讲都不能独占鳌头。所以语文不仅仅是技巧和方法,语文课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达到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双重提高。让学生有悲悯之心,有鸿鹄之志;有穷则独善其身的绅士风范,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贵族气质;有感受痛苦的坚强,有享受幸福的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的宗旨。

二、语文课需要静下来

近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回归本位,静下来,做真正的语文教育。在《告别喧嚣让语文课安静下来》的开头,这样描述现在的语文课:“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些‘沦丧’,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文化、道德、伦理教育的道场;变成语文教师才华显示的孤独舞台;变成几乎是毫无含金量的小组学习的过场;变成语文应试的阅兵场;变为声光电交响的大卖场……语文课堂确实需要安静下来。”可见,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经严重偏离了阅读,偏离了文本。没有阅读的积累,课堂教学就算是唱独角戏,也会唱不下去的。

三、让语文课堂变成“大”语文

杨叔子的《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中这样说:“科学需要人文做导向,人文需要科学做基础。科学和人文相互促进,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优化发展。”语文课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学习,无形中担负着形成学生社会道德、集体价值观的责任。所以,要让语文课不断“大”起来,打了上课铃,语文学习开始,打了下课铃,语文学习更开始,这才是语文。要推倒四面墙,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阅读中增加杂闻,关注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传统文化中饶有兴趣的细节,同时涉及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博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产生探索外部世界的兴趣,逐渐培养开放的胸襟与通达的情怀。

四、重视课文阅读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到底多少是有用的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到底是老师的课堂预设,还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延伸?平时观察发现,经常上课偷看课外书的学生成绩是比较靠前的,思维也是比较活跃的,组织能力也不会很差。语文课代表跟我说,其实上课看课外书比听课有趣多了,听课的时候要使劲振作精神,看课外书时是想睡也睡不着。我想:与其让学生课堂上偷偷阅读,何不放开手,让他们尽情阅读呢?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可惜的是我们的学生连课本上的课文都没读全!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阅读多了,自然作文也就有话说,有感发了,自然也就理解深刻了。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阅读与模仿的过程。重视课堂阅读,是用理性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在安静的语文课上,带着学生多读书,静静研讨,悄悄对话,在静谧的情境下,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夜的春夜细雨,在有无之间缓缓注入。于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便在无声无息中潜滋暗长,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 教师 学生

一、基本情况

(一)学生思想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丰富的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蚀消极思想给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中职招生困难,生源紧张,多数学生中考的分数较低,升学无望,职业学校成为家长为了不至于让孩子无书可读的“托管所”,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取消了入学门槛,致使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的文化、思想等素质不高,单亲家庭及贫困家庭的学生数量也不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灵魂空虚,追星,上网吧,逃课,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

教师本应该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又受市场经济影响,业余时间私自办补习班,工作时间不肯付出,职业倦怠,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三)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不高,往往把学校当成了大班幼儿园,不仅不会教育孩子,更严重的还帮助孩子一起撒谎欺骗老师,他们的教育观念需要加强。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适应新形势,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就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这项工作是长抓不懈的工作。师者既教书又育人,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者,是和谐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所以作為一名教师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风范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工作当做事业去做,教好书,育好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此基础上,要会爱学生,欣赏学生,以多元化形式来评价学生,用多把尺子,多个标准去评价、去衡量,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种成功的机会,多一种评价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人才,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成功机会。

(二)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代表学校对一个班级行使组织、领导、指挥权,在学生中是绝对的权威,所以必须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首先要聘用素质高、责任心强、富有爱心、有兴趣的老师担当班主任工作。要定期对班主任岗位培训,组织到德育先进学校学习,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等形式,并开展文明和谐校园及班级等活动,从而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提高班主任待遇,在岗位津贴、评优、晋级等方面对优秀班主任以倾斜,以此形成激励机制,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丰富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

人的习惯是潜移默化地养成的,要以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明、知礼、感恩等良好习惯。首先,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通过学习使之感受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并实现思想升华。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感恩教育,学会回报,回报感恩父母给予创造的生命和养育之恩,回报感恩老师学校传授知识的培养教育之恩,回报感恩党和社会给以自己创业和施展才华的成就之恩。通过开展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写信、教师节给老师写信、十八岁宣言、向敬老院老人送温暖,及每学期的各种内容的演讲、歌咏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党和社会的美好情感。其次,让学生学会关心。从关心自我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关心这个环境和社会。包括关心身边的同学、朋友、邻里、生存环境、国家的社会经济,地球的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通过这种积极而广泛的关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爱憎分明的感情,强化负责进取的精神,激发创造发展的动力,实现个体的健康成长。

(四)采取多渠道的教育途径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及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各学科注重德育的连接点,使德育能够有意识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同时,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并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还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9

(425500)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柏杨

内容摘要:本文建构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时代要求,通过对能力为本、人性提升的论述,努力寻找现有教学模式的突破口。通过现状与突破的分析,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建筑能力培养为本的平台,实现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进而为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努力。

关键词:德育课程; 能力为本;人性提升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突现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人性的职业教育观、发展观。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审视我们的中职德育课教学,便会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灌输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而国际上公认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加拿大的社区和初级学院教育等,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能力为本、人性提升这一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模式。

一、突破:建构能力为本的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这样规范着中职学校德育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体现在能力为本的培养上,张扬 “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其解释为“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四个要素。

据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尊重德育课教学的规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努力实践德育课程能力本位,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

反观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实践缺少那种自然的亲和力,特别是缺少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文本到文本理论。比照新课程标准,德育课教学强势能力本位、人性提升的突破口在哪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这为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依此,本人理解为,德育课教学的改革,其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其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其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唯其如此,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才能实现能力为本,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

二、实践:实现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地的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一种“人”的教育。从19世纪马克思所预言的“全面发展的人”,到邓小平提出的以“三个面向”为旨归的“四有新人”,“人”始终是教育情有独钟的关注对象。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必须以人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全面提升人性。德育课程正是这样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意见》指出“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这一切又可以表述为:(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实践于德育课程最合适不过了。在教学中,既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又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

在实践中,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做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点化。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简言之,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其具体教学实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德育课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唯此如此,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才能进一步从理论文本的局限中走出来,高扬人文性,还受教育者主人之地位,完成其自主学习的使命。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德育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这些人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德育课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挖潜德育课的教学资源。多元的世界,孕育着丰富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为我们超越理论文本的不足,滋润于德育课教学的人文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中领受感悟,让人性赐予精神力量;实践中着眼发展,让德育课堂拥有灵性的荣光,这样的德育课程才会“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倡德育,便是使人类能在人文精神的海洋里找见他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每每在受得人文精神的陶冶之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便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就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凡此种种,德育课教学才能通过对学生能力为本的培养,实践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

(3)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4)教育部制定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上一篇:食药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