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2024-08-09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精选11篇)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1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快速提高, 当今社会已经迈进了信息时代,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普遍的工具, 被广泛在应用在政府、企业等各个行业领域中, 所以对于计算机的教学, 也逐渐成为了学校的基础课程。对于中等学校来说, 在校学生面临着即将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门槛, 计算机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主流教学课程, 必须保证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前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 来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然而,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上, 基本上还处在普教的教学阶段, 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等方面都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 使得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长期处在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范围涉及面窄、计算机人文思想教育薄弱而教学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创新缺乏的环境下, 当迈进社会时根本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一个人才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知道知识匮乏的自己难以满足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需求, 不得不“回炉”来补充自己缺失的知识。所以在当前信息社会中, 对于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们的个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个人动手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等学校计算机的教学思想

虽然近些年很多中等学校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也进行了很多相应的调整措施, 但是都没能得到显著的效果, 致使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仍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其深受传统教学影响的教学思想没能随着教学的改革而进行转变, 所以对于中等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 要丢弃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不能单纯地以知识学习和考试过关为主要教学目标, 而是将学生们在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的素质培养以及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个人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们走进信息社会后能够快速上手自己的工作, 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对自己的要求。

老师对于计算机课时的分配, 在保证学生们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该偏重于学生们个人动手实践的培养, 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 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老师要抛弃学生考试不理想就是自己不过关的传统观念, 不要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更应该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练习去体会。当然, 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轻理论重实践, 毕竟计算机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不是将学生们锻炼成操纵电脑的机器, 而是将他们培养成懂电脑会电脑的信息人才。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讲和练的分配比例, 真正做到讲练结合, 让学生们在理解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前提下使自己动手能力得以培养好锻炼, 如是才不会失去计算机教学的真正意义。

3 分层教学法在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教学思想的转变, 是在信息社会下的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前进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步, 在新的教学目标的影响下, 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才能真正朝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前进。当然, 面对基础水平和个人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 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适合学生能力水平不同的中等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就是根据学生们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条件的不同, 教师有针对地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 从而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分层教学法的前提就是将学生分层, 而后针对不同的层次老师依照不同的教学理念开展不同的教学工作。由于中等学校的学生们的特殊性, 个人情感相对比较敏感, 所以在老师实施分层时决不能主观臆断, 必须对班内的学生的个人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耐心详细调查和研究。特别的, 分层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划分的层次决不能一成不变, 要有弹性机制, 随着学生们对计算机学习的深入, 定期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行动态分层。同时分层要有人性化, 对于认识的学生或个性相似的尽量分配到同一个层次, 这样彼此鼓励或竞争可以保持小组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的状态。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要完成学生基础分层。根据老师认真调查的结果, 针对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情况将学生们分层A, B, 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是对于计算机知识比较熟悉操作熟练的学生, B层次是对于计算机有所认识的学生, C层次是对于计算机没有接触的学生。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基础分层完成自己教学目标的分层。针对A层次学生, 应该把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内要求的知识内容为主要目标, 尽量开拓教学内容之外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操作。对于B层次学生主要目标是尽量掌握教学大纲内的教学要求, 尽量能够熟练掌握大纲内要求的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对于C层次的同学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掌握教学大纲内主要的教学知识点的学习, 尽量完成实验要求的计算机的操作。

本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态度来完成计算机教学工作。A层次的同学要求能够培养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动手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老师讲解或者解疑答惑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以引导的教学方式, 尽量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提示下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B层次的同学要求能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所以老师在讲解时应该在学生们解决疑惑之后, 在其接受范围内尽量多介绍计算机的相关的知识点, 进而学习教学大纲内所有的知识内容;C层次的同学要求能够培养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 针对学生们的疑惑老师应该孜孜不倦地讲授知识点并点到为止, 避免学生由于知识太多而思维混乱最后丧失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难点在于度的把握, 老师应该不定期和学生们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状态和想法, 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整学生基础分层, 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

4 中等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过程

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论的配合下, 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观念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工作实施中某些过程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 那么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也难免差强人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主导, 而老师则转变成辅助陪衬的角色。所以在计算机的课堂讲解过程中, 老师不能一味地自己讲, 学生被动地听, 而是要对讲解课堂精心设计, 合理设计课堂中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们抛弃以往听课的被动, 转变成自己思考和提问的主动。而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把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让给学生们的讨论, 从而在课堂学习气氛浓郁的环境下充分体现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先进性。

同时, 对于中等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应该以应用为目的, 以兴趣为动力, 以理论为辅助。中等学校的学生走进社会后从事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和科研的工作相对较少, 一般都是硬件维护或者网站建设以及图形处理等工作, 即使从事软件开发或者科研工作, 其创新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在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点, 以实际的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为目标, 在提高学生们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同时, 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本着以实践为基础, 以理论为台阶的原则, 老师讲讲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 对同学来扩展与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相关的计算机应用, 并通过以项目组的形式, 让所有的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并且, 对于每一个模拟项目组的划分, 要有每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通过模拟项目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们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项目组内部学生们相互帮助来提高学生们在自我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当的是技术支持以及客户验收的角色, 学生们充当的是项目开发的团队, 在整个课题完成过程中, 学生们既能学到相关的计算机应用, 又能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他们走进信息社会后, 不再是一个只会组装电脑的技术工, 而是一个了解计算机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知识, 能够进行软件开发等高端工作的工程师。

5 总结

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 中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需要顺应时代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 要以培养学生们在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基本素质培养以及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个人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方向, 采用高效率的分层教学法, 使中等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地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养, 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针对改变角色, 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利用模拟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对大纲外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 并能够通过相互帮助来形成自我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让中等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园时, 也能成为信息社会的人才, 也能在信息社会中打造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孝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 .

[2]崔柏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9 (5) .

[3]穆艳旭.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J].职业, 2011 (15) .

[4]雷泓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5]金亚伦.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8)

[6]崔月.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4)

[7]钟毅.浅谈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3)

[8]蒋巍.参与型教学法在培养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6) .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之探讨 篇2

关键词: 中职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 现状 变革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响应国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号召,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中职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推动者,其在中专阶段的教学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基于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点,如知识更新快、操作性强、涉及面广等。在此方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前状况

1.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低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同的学校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一些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形成学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一些学校较重视计算机教育,课程开展充足且多样化,有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实践,学生基础扎实,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得到训练和强化;而另一部分学校只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会考考试,只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做考试方面的试题,为了考试而学习计算机知识,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很少。从而上了职业学校后,这些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就突现出来。

2.计算机教学中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且没有精心创建自己学校的精品课程。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一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比如: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现在已是2016年,可有的学校的计算机房里还用Microsoft Office 2003,这种教学条件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才发现已是过时的理论、技术,不得不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另外,计算机涉及的内容广泛,硬件、软件、网络、程序等内容繁多,许多中职学校出现教学内容庞杂,使学生虽然有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独特技术,也没有学校独有的精品课程。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变革方案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当今社会,必须求新求变,寻求新方法、新技术以改变现状,把自己从繁忙中彻底解脱出来,充分提高现在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可让学生每周收集一则关于计算机最新发展的信息,每次上课前让学生展示一下,并阐述这则信息的获取方法及展示的价值和意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制作一期关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子报。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如“经典网站”、“硬件DIY”“软件世界”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及评估信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并运用于实战的热情。

2.创建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拥有一本像书一样的详解类教程和一本步骤说明相对详细的阶进实例类教程,并通过交替阅读和操作,同步提高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知识最好制作一个操作说明,然后让学生上机实践练习,根据具体说明完成各项操作,使学生在学会基本原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为了进行网上互动教学,可以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系统,如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这个软件很容易实现广播式教学,也可以监控屏幕,防止学生做其他的操作,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网络管理和远程控制,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3.充分选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脑的诞生给传统的工作方式带来革新,随之出现的网络又猛烈地冲击和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里,“高效率”、“高节奏”就代表着进步与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要花费许多时间讲述,但学生还是很难完全理解。自从有了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合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容易学会,既有效地实现精讲,又突出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如《EXCEL使用公式或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是个重难点,笔者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集网络上的知识、实例突破这个难点,并让学生亲自查阅、交流,多加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点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这堂课上的大任务,老师可以不限定具体的主题,也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简单的Flash小动画,进行Photoshop图片处理,充分体现尊重个性化,并对其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把握后进生转变的良好机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必须辅导这些任务的重、难点和涉及的相关知识应用,并提醒其制作难度,防止任务门槛设得太高,眼高手低,取得相反的效果。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设想,在不同的方面发现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之,计算机技术这门课适合一体化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主,讲练结合。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他们不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教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掌握好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稂永明,周笃悌.对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5.

[2]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4).

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3

首先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前调查, 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情况, 过去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日常接触计算机的目的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教学设备较差, 接触内容不同, 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感到很陌生;而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多数是聊天、玩游戏。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教学, 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学习动力, 始终带着自己的学习兴趣探索所学知识。不仅节省教学时间, 而且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对于实验班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脑, 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 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正;对于对计算机感到陌生的学生, 教师进行理论教学, 为学生耐心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 例如主机、键盘、显示屏等, 为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讲解基本开关机操作等。对于普通班学生, 教师则对于全班学生进行理论教学, 随后统一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二分析教材内容, 创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 明确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利用生活用语类比计算机的专用术语,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1. 比喻教学法

在实验班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运用比喻教学法, 将知识点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用语相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中我的电脑的功能时, 教师将人们的大脑比喻为计算机的储存功能, 在计算机的硬盘、C盘、D盘、可移动磁盘中, 可带领学生将其视为一个屋子里面的若干箱子, 在一步步打开箱子盖子的时候如同双击文件夹, 进而打开箱子里的盒子, 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子文件夹呈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进而理解电脑存文件的功能, 方便学生日后的使用。

2. 课前引导教学

对于计算机Office的功能, 主要分为Word、Excel、PPT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利用Word及幻灯片教学, 在讲解过程中, 使学生首先感受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显示Word对文字的各种处理功能, 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相对于纸质书写的优越性;而对于PPT的展示, 教师的教学课件是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的计算机功能, 教师在课堂中现场展示自己制作课件的过程, 教授学生图片的插入、背景设计、声音配合等操作, 并在课堂中留有一定时间, 供学生自主操作, 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计算机功能的强大。而对于Excel的学习, 教师为学生展示成绩单的制作, 并利用公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 对于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筛选。这种通过展示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普通语言式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师生互换角色, 提供表现平台

如今教师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在讲解网页学习的内容时, 教师已经教完学生PPT制作, 教师可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对于该内容进行自学, 分析学习重点, 对于教学内容进行PPT课件制作,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分析的教学内容以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 最终根据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学生制作的课件中包含Word插入、体现表格模式, 并组织语言根据自己的课件进行网络知识讲解。通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 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在评比过程中, 教师明显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所提高,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和动手操作时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可见, 在实验班使用的分层次教学和情境模式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进行师生互换角色过程中, 实验班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创新式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多变化教学任务已经处理得游刃有余, 而普通班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 但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也表现出超出日常学习的学习兴趣, 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多帮助。

总之, 本文通过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实验比较发现, 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模式达成了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无论在中等师范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是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教师都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 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表现机会,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使更多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措施论文 篇4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实践性,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虽然一些中职学校提出了培养多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缺乏比较明确的计算机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普遍学习的依然是理论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中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难以满足社会中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就会非常容易出现中职生就业难和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1]。

(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自然就得到极大地提升。要想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现代信息化人才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沿用的还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就是被动的听,这样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计算机课堂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传统的计算机实训课普遍都是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实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任务自然就完成不了[2]。

(三)计算机课堂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是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了。尤其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如果一直运用高难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例如现阶段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中包含计算机原理和语言等,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难度很大,而应用性的课程安排的课时却非常少。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合理的,非常不利于提高中职生的专业计算机能力[3]。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机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实际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展开计算机教学,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会,进而更好的理解所学计算机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任务驱动法是把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只需要在一旁适当引导进行,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二)明确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明确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顺利实施计算机教学计划,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职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制定具体的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时,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和分析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以此来合理设置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或者是中职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建立计算机实训基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帮助企业直接选拔到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岗前培训的时间。

(三)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和技能性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能满足社会岗位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学生在进入工位岗位后面对的将会是各种软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目前计算机教材的编排缺乏针对性,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以后的实际岗位需求来创新教材,精心编写计算机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还要训练他们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积极鼓励他们把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国莲.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8-150.

[2]杨庆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7-89.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学校;多媒体

如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把未来的计算机发展确立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之一。未来,我国将需要更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计算机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毕业后不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对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努力探索,寻求更好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中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于周边各地区,有很多是农村家庭的孩子,绝大部分学生刚刚初中毕业,有部分学生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且学习成绩较差。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种情况下,他们即使坐在教室里,也不能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课堂开小差逃课的事情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里条件不富裕,因此,他们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相对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十分枯燥。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就必须经常上机操作,尤其是某些应用软件的学习。但现实中有很多中职学校的硬件条件达不到,有些应用软件课程都是在教室中进行理论教学,而不是在计算机机房完成,即使在机房中上课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计算机知识的创新,这无疑会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障碍。再者,通常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讲基础知识,然后逐渐加深知识难度,最后才能看到学习某门计算机课程的成果。拿Flash软件的学习举例,通常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顺序讲解,只单纯介绍工具箱中某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这样不但影响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热情,甚至会使他们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效果

1.注重计算机基础教育。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广告或介绍等,因此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弱、掌握不牢。因此,学生应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进行后续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实施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

由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潜力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实施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这样的计算机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会有较大进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制订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分层次完成教学任务,考查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这种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灵活运用教材与实例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的知识点可以融入实例,如在Flash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制一个有碧海蓝天和花草树木的温馨场景来讲解直线工具、部分选取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变形和填充工具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4.利用教学信息化和移动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要创造条件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如三维虚拟、录屏软件、Powerpoint等多种软件辅助教学,采用课前登陆学校平台预习本节课内容以及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课上利用翻转课堂、头脑风暴以及小组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计算机教学和学生良好互动,课后利用如蓝墨云班课等移动信息平台检验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学生会感觉课堂生动、有趣、不枯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完本节课。

5.更新教育观念。中职学校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不仅仅教授专业知识,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灵活应用于课堂。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探究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更有利于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为中职学生带来更加有趣和高效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而保障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发挥以及中职学生的综合发展。

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篇6

1 教学模式

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单纯以知识学习为内容的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学习方式。

讲练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更注重实践性,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及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更应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否则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如果不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只盲目的让学生上机练习,那么,学生遇到的问题仍然不能及时消化,也很难保证学习效率。对于技校学生来说,基础相对较差,有的甚至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面对新鲜的事物手足无措,不知从何接受,所以说计算机的开门课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吸引不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那么一堂课,我们应如何分配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呢?一般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20-2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该堂课的内容也根据需要一次讲完,或分几次进行,每讲完一个问题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学生边学边练,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知识及时消化在课堂上,最后熟练掌握。

加大练习力度。为了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力求精讲、少讲,突出难点,强调重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上机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把理论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实践中解决,并且实践中出真知,只有经过实际操作,学生才会发现问题,而且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恰恰说明了加大操作实践力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尤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及三县生的招生力度,所以,入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样一来,就会让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吃不了”总而言之,都会丧失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内容饱满不空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在把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任务”的方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有效地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下课前的十五分钟内,集中进行解答。这样在一堂课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实现,然后由老师根据他们的实操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分组合作。在每次课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出几个题目,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内学生相互搭配,好坏结合,并给每个组安排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进度执行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待任务完成后,由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讲解,这种有的放矢地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这种方式对教师要求相对来说要高,它要求教师要精心筹备每一次课,花很大精力去备课,但若能长期坚持下来则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地自己在前面讲,学生被动地“填鸭式”接受,而是应把教学内容精心布局,合理安排,留给学生大量时间去实践,去操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要对课程中的知识点突出强调,细致讲解,并鼓励学生多到市场去考察,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性。

3.2 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技校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择业时,很少有人会从事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及科研等工作,而更多的是硬件维护及网站建设、图形图像处理或打字员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应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应以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由学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3.3 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对计算机的学习,不能只强调理论,应以实践作为基础,先知其然,在循序渐进中知其所以然。反之,也不能只注重实际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如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铺垫。学生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有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过于抽象;在学习WORD排版时,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将文字材料输入计算机之后,重新进行排版,通过输入、改错、插图、制表、排版、打印,学生会更清楚WORD功能,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掌握市场前言信息,认真备课,精心筹划,让学生想学、乐学、可学,寓教于乐,在兴趣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操作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能学会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大东.中专计算机教学探究.科技创新导报, 2010-04-21.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7

1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生源基础差,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近年来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扩招, 职业学校有“衰落”之势。进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 其文化层次相对较差, 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1]。此外, 进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来自贫困农村, 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生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文化素质不高, 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很低, 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那些条件稍好一些的城市学生只想着上网或玩游戏, 而另一些农村学生则是对计算机充满着新奇, 上机时连鼠标都不敢用力去握, 生怕弄坏了要赔。不过, 进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希望, 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 将来可以找一份工作, 立足于社会。

1.2 硬件环境受到限制

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 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课, 而且要及时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也就是上机操作,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2], 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上机练习的机会, 在业余时间更多地开放机房, 才能使投入的设备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1.3 缺乏有力的考核机制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前, 参加全国或省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无论从题量, 还是从题型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 而学生便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因此,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在目前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形同虚设, 并不能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除此之外,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2.1 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 长期以来, 计算机教学机制对计算机本身的认识就存在误区, 计算机本是应用性、开放性工具, 而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已形成重原理、轻应用的模式。

2.2 教学内容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造成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不同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由于IT技术和软件更新异常迅速, 计算机教师经过不断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从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到自编教材、出版教材, 至少也要花上两年的时间, 而在此期间更高版本的软件已经推出, 致使现行计算机教材一直滞后于软件的发展。 (2) 现行全国或各省份组织的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平台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度, 考试大纲和考题很难及时修订, 往往滞后于当前应用的实际水平。 (3)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硬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由于资金短缺, 其硬件实验条件的改善往往跟不上软件的发展, 这也成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瓶颈。学生毕业后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太过陈旧, 远远不能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

2.3 教学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全国及各省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束缚, 各学校均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标准, 由此对计算机教学造成一定的冲击。

3 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矛盾的对策

以上阐述的种种现状和矛盾, 在现在的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 也比较典型, 以至于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断下降。但是这些存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顽疾, 如果不根除, 对于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计算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就如何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3.1 激发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 虽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 但它对认知活动却有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3]。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 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一般高于文化课, 他们都有学好专业课的决心。这时, 教师应该采用更多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他们想学、爱学。

3.2 选择一本好教材

选择计算机教材应该考虑两点:第一要注意实效性。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要注意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第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中应直接精选专业设计师的经典案例, 注重技能与实践的统一, 在掌握必要的软件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通过实例操作, 可以熟练掌握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 真实体验作品的创作过程,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3 拓宽讲授内容

教材选择好后, 大多数教师通常只是围绕一本教材进行讲授。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来说, 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因为新编的教材还不够完善, 更何况即使是一本很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教材, 也不可能包含软件的全部内容, 必定有一些应用和技巧性内容不能涉及。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 要经常上网收集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资料, 还要浏览一些专业的刊物, 如《电脑报》、《计算机教育》等。吸收最新、实用、有价值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本教材, 而要多参考其他的教材及相关资料, 要注意取长补短。

3.4 优化讲授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收集与授课有关的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提出几个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能够使学生开动脑筋,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对所授课程要十分熟悉, 对于讲授的内容, 都应当能够熟练地制作并演示给学生看。每次讲课中都应安排一个典型的实例, 这个实例不能只讲解现成的作品, 还要一边讲一边实际演示给学生看。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3.5 布置有趣的作业

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贪玩, 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作业, 要求学生在上机课上完成。根据学生的特点, 布置的作业要注意趣味性, 作业既要实用又不能死板。

3.6 进行有效辅导

在计算机教学中,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上机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在辅导学生时, 要耐心热情, 要面带笑容, 否则学生就不会再来问你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计算机教师除了应当加强对学生上机操作的辅导之外, 还要注意讲究方法。启发式辅导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时, 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先提出几个与此题有关的问题, 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尽量争取让他们自己得出答案, 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

3.7 改革考试方法

学校必须掌握目前的就业形式, 把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机制, 使每名学生在开学初就明确学习目标。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自觉性高不高, 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他们很重要。所以除了参加省内或全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外, 校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测试的内容应该结合就业实际并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甚至可以把学生划为小组, 以更开放的形式来进行技能比武, 以达到提高整个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目的。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广大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以教促学, 不断创新。

摘要:通过对50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归纳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矛盾, 提出解决方案, 为规范和提高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克孝.应对中职校生源质量下降之策略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2001, 7:4~5.

[2]赵小雅.学生掌握了方法与规律, 想学不好都难[N].中国教育报, 2005-6-3 (5) .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篇8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目标改革

职高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强, 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 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学生的实践技能非常重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 为了实现实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确立其实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计算机教学开设的课程与职业教育创办密集型劳动人才模式比较相对简单, 目前, 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速度较快, 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的实践性与新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差距,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局限在理论内容的学习, 学生缺乏就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目标改革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并非是计算机知识的积累, 而是计算机思维的锻炼。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专业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在职高计算机思想培养中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显得尤为重要的。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寻求变异、不依靠常规的思维方式, 聚合式思维是将全部信息聚合起来, 得出正确答案。教育专家们认为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是在竞争中抢占优势的关键。

1.2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要求教师要调动各方力量, 社会、家庭、学校等, 增加学生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此外, 还要为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 通过合理的教学延伸,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得当,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还会影响对学生的计算机潜力激发, 因此必须要保证教师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相比之下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普通高中的理论性课程,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来说其不仅毫无意义, 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必须要保证他们在教学行为当中的主体性, 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当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和收集计算机知识, 为自己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在此基础上, 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上的表现来对他们的计算机潜能进行掌握, 并为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学习模式, 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计算机操作上面能够扬长避短, 实现更好的发展。

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授课应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要目的, 针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薄弱特点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极为相似, 采用统编教材、执行课程大纲、统一考试等, 这种教学设置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及其优势荡然无存。当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唯一要求就是实用性, 这种人才需求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必须改革, 计算机教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关键内容, 其改革工作刻不容缓。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技术类型, 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时, 需要对一些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和舍弃, 将更多的课时留给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程。当然, 没有理论知识支持的计算机课程也是无法形成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控制时要做到科学、恰当, 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为“1:4”。在课程内容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的了解, 以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的掌握, 来对原有教材进行改编, 让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始终与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保持一致, 例如删除《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纯理论课程内容, 添加《Photoshop图像处理》、《Gorel Draw》等实践操作课程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入职后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工作当中。

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考试内容和形式要灵活, 并应过于呆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不仅是要教授知识和技能,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不会惧怕, 而是想到要将这个问题解决需要哪些信息, 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对信息可以做出正确的评价、分类和判断。计算机考试由理论知识考试和应用能力考试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图形图像处理课测试, 在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有实际操作部分, 由学生动手设计一组图像, 每个小组的课题不同, 最后上交到教师手中, 并详细标明分工情况、设计思路、问题解决情况等, 由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团, 在回答并说明固定问题后, 评审团还会根据完成情况随机提出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综合情况给出一个公正的等级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社会教育形式呈现多样化,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若不进行改革, 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改革势在必行。要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就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4, 09:34-35.

[2]孟凡林.浅析提高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 11:69+105.

[3]郝欢.浅议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1:164.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9

一、地位价值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提法不仅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比如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学生除了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也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能够让学生在发展的大环境下, 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好空间,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达到就业市场对卫生职业人才的要求, 所以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特殊。

二、生源情况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入学门槛偏底的现状, 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 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极端, 一个是来自农村的中学生, 由于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欠缺和这个学科的不被重视, 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少接触计算机, 熟练的操作和应用远远谈不上, 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很低;第二个极端是来自城市的中学生, 现今社会网络和计算机高度发达, 这些学生除了在学校能够接触到计算机之外, 家里都有计算机, 家长往往会限制他们过多的使用, 但是他们也能够很熟练地操作和应用, 通过生源的状况的分析能够看出,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矛盾。

三、教学设施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操作和应用也是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的基础上。目前,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因预算不足, 教学设备更新缓慢, 所以学校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 逐步完善教学设施, 以便在人才培养中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四、师资现状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师的非专业性表现的很突出, 如由其他专业教师负责教学, 或者半路该行的情况很多, 还有很多计算机教师是兼职, 受经费和学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参加实践的机会很少,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了知识更新速度很慢, 知识老化, 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对新知识的了解不足, 没有能力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等情况, 因此, 一方面计算机教师本人要抓紧在日常工作对新知识的积累, 自加压力, 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要向计算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软件的机会, 确保计算机教师知识水平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稳步上升。

五、教材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过于陈旧, 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 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实用性医疗技术才人, 故教材内容也要有倾向性的着重与应用, 有两个方面的现实情况亟待解决, 第一个是教材内容不能一概而论, 各类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要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使教材能够适应专业需要, 而不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使用同一教材, 这也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第二个是教材编写人员的素质情况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编委大多要求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参与编写, 他们在教材编写时过多地借鉴老旧课本, 没有对新知识的掌握方式, 故教材不能适应社会形势, 以及软硬件的发展需要。

六、教学现状

在教育教学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从实质上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育人模式、教学机制和教学特色。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验, 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很多, 造成教师在拼命地讲, 学生也认真地理解, 可是就是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这样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之前对计算机的接触很少, 没有最基本的知识作为铺垫, 学起来很难, 计算机中的术语、命令和原理让学生听起来好似在云里雾里, 在上机操作时茫然不知所措, 从何下手。再有就是来自城市的学生, 过多地使用和接触计算机, 让他们对计算机学习没有了新奇感, 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他们都能够很好地运用和操作,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让他们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学生任务, 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的学习不是单靠理论, 而是要注重实践操作。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会学生怎么做的基础上, 精讲多练, 增加有效的上机操作时间。计算机教育专家说过:“要把计算机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学科”, 因此, 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 把计算机当做一个工具来对待,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个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软件的应用, 就是成功的教学。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这个学科的灵活多变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 还要使其具备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如何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搭上职业发展的这趟列车, 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和岗位需求, 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启发自主学习, 使他们掌握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成为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本文对具有代表和普遍现象的学生生源情况、教学设施情况、教材大纲情况、师资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研讨, 皆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仁庆, 李贵华.对医学专业普通本科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5) .

[2]高菲.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36) .

中等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10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启发式教学;体验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2-01

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学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小组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一、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Windows时,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使每一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老师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步骤,最后让学生做一个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或者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操作。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他们成就感很强,学习兴趣也浓了。在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

二、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三、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互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抓好课堂教学中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 疑 与 思 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如在 (基本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 随着社会各项技术的发展, 各项职业都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性强, 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高的培养目标, 改革计算机课程是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措施。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计算机课程上紧随现代步伐, 完成国家教育改革目标, 但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 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1.1 计算机课程定位缺乏准确性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形式, 由于其教育特点, 计算机课程则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必须以围绕培养学生创造力与专业应用能力为原则来设计, 不仅要突出目的性, 更要突出实践教学。在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 缺乏现实的实践教学活动, 只关注到理论的讲解和传授,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缺少实际的操作, 学习成效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1.2 教学大纲设计缺乏灵活性

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发展时间也是近几十年逐步开始的, 且现代技术都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方兴未艾的计算机课程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体现出的是相对滞后性, 教学内容和结构达不到实用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的要求。而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培养创新应用型的人才。为解决这样的现状, 就要求编制灵活、合理的计算机教学大纲, 能适应根据计算机的技术知识衰减对大纲进行调整, 可以进行持续的调整、更新和补充, 以便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

1.3 教材建设存在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薄弱

任何课程的主要元素就是教材, 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和手段。适当的教材不仅可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还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与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多数计算机教材都是大量的理论知识, 真正的实践教学内容太过笼统, 加之教材种类与系列丰富, 如果选择不恰当的教材, 就会导致学生学不到知识, 更可能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而实践教学本身就应是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因此, 计算机教学就更加不能脱离上机实践操作。但因教学条件限制等种种因素, 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践教学, 这也是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原因。

1.4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动力的来源,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计算机课堂学习兴趣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多数学生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毕业以后也不会用到, 所以没有足够重视起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学生过于低估计算机的专业难度, 认为只需要简单地打字上网就是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强调实践经验的学科, 如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可能会严重影响后期的自身发展。

2 改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效的具体措施

2.1 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呈现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水平, 一些学生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已经能够进行一些有难度的操作和办公等应用, 而还存在一些基础比较差, 几乎不怎么了解计算机, 且日常使用都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层次不一的学生成为一个班级, 接受统一的计算机能力培养, 将产生严重的“教学散化”现象。一方面, 能力强的学生不屑于简单的基础听讲, 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 严重影响课堂氛围。因此, 针对这样的现象, 采用分层次教学手段来实现,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 按照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来分层教学。这样一来, 就对课时安排和教师分配等方面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 可以采用在统一课堂中, 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只需在讲解后, 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让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就能达到和分层教学一样的效果。

2.2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注重点

前面说到, 计算机能力需要的是实用性的技能, 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要能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 对于现今计算机教学只注重了理论教学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例如, 学校由于教学人数众多, 教学设施有限, 无法提供充足的计算机课程实践, 本身计算机课程的学时就不多, 部分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就采取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 这不仅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实践练习时间, 还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于这种现象, 就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转变其教学观念, 明确好教学目标, 做好教学事前计划,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时间。

2.3 改变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太过陈旧枯燥, 严重影响了课堂氛围, 使得学生失去课堂学习兴趣, 这个因素也是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一旦教材内容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不利于学生热情的激发, 还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 产生滞后性。对于这样的现象,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具有时代信息的内容, 除开基本的教材讲解后, 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其他知识, 尽量找寻学生感兴趣的方面,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 更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

3 结语

总之, 针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代的变化趋势, 结合社会需求, 结合专业岗位需要, 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和改进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 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质量, 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的懂计算机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依不拉音·司马义.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J].信息通信, 2013 (2) :150-151.

[2]冯慧娟.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1) :280-281.

[3]赵俊明.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反思[J].才智, 2011 (16) :278.

上一篇:复习大纲下一篇:医院医疗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