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共9篇)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1
践 总 结 报
****
安 徽 888888 学 校
实 告
实 践 总 结 报 告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训教学能力,遵照《安徽8888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本人于2015年6月24日至7月28日在安庆汇博机械配件销售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实践活动已结束,现就一个月的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及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一、企业实践活动目的
企业实践活动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检验书本上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企业实践,促使我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管理过程,体验生产氛围、企业文化,熟悉相关岗位职责、规范,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直接地接触生产实际,加深对生产企业的认识,增强对企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企业生产中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缩短从一名教师到一名企业员工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使自己成为名符其实“双师型”专业教师。
本次实践,我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学习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及设备检修两个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因平时在校期间主要从事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任务,这次企业实践主要学习机械制造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同时,学校近年添置了大量的实训设备,目前尚缺乏专职维修人员,我平时也主动承担了一些实训设备的检修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维修技能,解决学校专业维修人员短缺的困境,我也将设备维修作为本次企业实践内容之一。
二、实习企业简介
本次企业实践,我和实训中心其他三名教师都选择到安庆汇博机械配件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安庆市集贤北路五里工业园区内,公司规模不大,属于小型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主要业务为机械零件加工制造与销售,公司拥有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线切割以及焊接类各种设备。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主要生产设备仍以普通机床为主,在数控设备的应用方面还比较薄弱,其加工任务主要承揽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外围配套加工任务。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是合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是安庆地区在机械制造方面的龙头企业,活塞环是其主要产品之一,为了保证生产,需要各种设备生产附件,这些生产附件的批量不大,不便于采用数控设备大规模批量加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些企业往往将此类加工任务外委,因此,汇博公司所承接的加工任务里,虽然是这些企业的订单,但是单个工件的数量都不是很大,而且具有一定难度,当然,此类产品的加工利润尚可。
三、实践过程
我和……………………四名教师于6月24日到该企业报到,受到了该公司领导及员工的热情支持、帮助。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过程中,我和其他老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临时实践小组,统一组织、分工,通过大家商议,由汪…..老师担任组长,统一协调安排各项事务,卫…....老师承担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支持,黄….老师担任普通车床加工任务的技术支持,我主要担任各类设备辅助加工及设备维修,同时,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根据需要,所有教师随时准备接受各种机床的加工任务,我和汪…..老师还兼顾驾车解决交通问题。
在实践初期,老师们刚刚到达安庆汇博机械配件销售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工人们热火朝天,加工出各种各样的机械零件时,都满怀信心,跃跃欲试。经过企业安排、大家商议,我们承担两个批次零件加工任务,均为活塞环切断筒,该零件系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活塞环生产设备的附件(零件名称及图纸见实践成果),为日本原始设计方案。我们选取该零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该零件日本设计,精度、光洁度要求高,工艺较为复杂,加工有一定难度,且加工费用教高,达到每只480元。
2、该零件原始设计存在不足,由于系日本原始设计,其加工工艺适合日本,不适合中国国情。该零件最初设计方案中,外圈需用溶接钛合金薄壁,而该工艺在国内由于设备、材料、技术限制,往往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生产中频繁脱胶。
3、汇博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改变设计方案,但由于数控技术人员的缺乏,未能实施。
4、汇博公司采用普通车床加工模式,而我们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经验,在加工该零件时有较大优势。
由于企业设备利用率高,操作工人任务重,难以有专业人员及闲置机床长时间配合大家实践。为了顺利、高效的完成此次实践任务,同时克服企业生产设备不足,在承接了切断筒改进工艺及加工任务以后,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并向学校…校长、教务处….主任、实训中心…主任、机电专业部….主任都进行了汇报,此次实践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由企业下任务,提供技术指导、要求,在学校实训车间内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完成后再送企业验收,学校领导在听取我们汇报以后,对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我们,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也信心倍增,暗暗下定决心,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有所创新,有所成果。
接受任务以后,我们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汪….老师负责调度安排、备料及原料加工,卫…老师负责程序编制,黄…..老师负责刀具刃磨,我则负责设备准备就位及维护工作,同时,大家都兼顾普车毛坯粗加工及数控精车机床的操作。我们一起制定了详细了工艺流程,将整个加工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锯床下料,普车粗加工至尺寸要求。
2、数控车床钻Φ20底孔,粗、精车零件右端面宽槽,粗车Φ20底孔至尺寸要求。
3、掉头装夹,粗、精车零件左端内轮廓,精车Φ20H7孔至尺寸要求。
4、心轴装夹工件,精车外圆及端面窄槽。
生产开始了,大家干劲十足,进行得也很顺利。特别是开始时,许多设备都需要维护,其中一台砂轮机启动电容击穿,两台普通机床照明电路故障,一台数控机床伺服电机损坏,两台有数控机床冷却水系统故障,有水泵内部堵塞,有管道堵塞,有电机损坏,我不怕脏,不怕累,在其他老师的协助下,修复了全部故障,保证了所有机床的正常运行。
我们承接的工件属于筒类零件,就是一侧筒端面切一道端面窄槽,槽外壁厚仅0.2mm,槽宽1.2mm,深5mm。生产之初,我们都认为该零件难度不大,确实,在前三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碰到的困难。但是,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时,即切端面窄槽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难度,往往一件工件前期90%的加工量都完成了,就在最后车端面槽时出现问题,导致工件报废,前期的辛苦白费,而且问题层出不穷,有时是刀具断裂,有时是外壁向外挤压出现喇叭口变形,有时是外壁向内挤压出现扭曲变形,有时是由于槽内铁屑挤压外壁出现压痕,有时是出现尺寸偏差,总之,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经过不断调整工艺,刃磨端面槽刀,反复调试程序,情况稍有好转,但是一个多礼拜的试制,仍然没有成产出一件完美、合格的产品。这期间,各位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下班回家后也都在思考这个难题,寻求解决方案,有的老师在网上查找能否买到成型刀具,有的老师也查找资料改进工艺。大家也出现了一些急躁的情绪,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想要更换简单一点的产品加工。就在大家彷徨之际,汪老师提议,回企业寻求帮助,大家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起回到汇博公司,向车间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们请教:端面槽刀如何刃磨才能正常切削并保证强度?先切端面槽还是先车外圆?切槽是一刀还是分两刀完成?切槽时是否加冷却液?如何才能使槽内壁光滑?切槽时转速多少?虽然企业使用普通车床加工该零件,在加工时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但是毕竟经验丰富,对我们的疑问也一一做出了答疑,同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指出了我们工艺设计的不足,特别是刀具刃磨方面,不但给予我们耐心细致的指导,还亲自演示刃磨技巧。
通过到汇博公司的“取经”,不但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也教育了我们,做任何事都可能遇到困难,不能被困难吓到,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回校以后,大家一起商议,重新调整工艺,特别是加工端面槽时,外壁预留0.3mm余量,保证外壁强度,以防切槽时外壁挤压变形,待 端面槽完成后再车去外圆余量,最后再精车端面槽一遍,这样既保证外壁强度不被挤压变形,又保证端面槽的尺寸精度。经过多次试验,经历多次失败,最终制定了完美的工艺流程,保证零件合格,并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
当我们把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送至汇博公司,并验收合格时,公司其他员工都围过来观看,对我们加工的零件都给予了赞许,我们每一位老师也顿时产生了成就感,在企业负责人的鼓励下,我们又接了第二批加工任务。虽然还是加工切断筒,但是规格尺寸与前面不同。回校以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由于有了前面加工经验,稍加调试程序,这批任务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并交与企业验收。随着两个批次的零件加工完成,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即将结束。
四、实践体会
一个月的实践,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学校的实训教学与工厂的生产加工有一定的差别,平时学生实训都是采用尼龙棒作为加工原料,而实际生产都是钢件,许多平时实训很顺利的工艺方案,在实际生产时问题不断。通过本次实践,我懂得了技能对于一名中职教师重要性,并且对目前企业实践的模式也有一些想法。
1、对教师的重要性
实践锻炼是培养“技能型”、“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深入企业实践,我感受到企业职工认真负责工作态度,而且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劳动强度较大。平时在学校,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任务多,通过与企业员工对比,才重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量与劳动强度,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爱岗敬业。
到企业实践,像企业员工一样操作机床,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我充分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到企业实践,我感觉自己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特别是在制定操作工艺流程时,有了全局意识,不是做到哪想到哪,而是先想好,再动手。
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了解企业文化与氛围、员工的思想意识,我感受到,切实掌握一门技艺,并且能应用于实际生产,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技能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增长。要想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有所发展,必需少讲套话、空话,把自己在企业的感受传递给学生,提高了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模式的探索
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脚踏实地地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向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操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次实践,我感受到,教师下企业实践,这本无可非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 许多困难。目前,我校大多数教师实践都是教师自己联系实践企业,然而有许多教师平常和企业接触不多,很难联系到对口企业接纳自己实践,或者只能停留在表面接触,难以深入展开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应该说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到企业也很难独立顶岗,就主观来说,由于没有从事过专业生产,自身技能、体力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客观而言,企业员工都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任务饱满,设备也是专人专管,企业难以长时间安排专门的人员、设备供我们实践,这就会导致部分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实践之初,为了克服企业难以安排专门人员、设备为教师实践服务,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大家一起商议,此次实践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到企业短期的考察,接受企业技术指导、培训,由企业安排生产任务并提出技术要求,我们接受任务后,回学校实训车间完成产品加工,并送企业验收。这次一个多月的企业实践,我们实训中心四名教师组成的实践小组,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完成了企业下达的两个批次的产品加工任务,特别是通过前期的努力,后一批零件的加工还是比较顺利的,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充分体验了企业生产过程,体会了实训教学与实际生产的区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由于我们这次参与实践的四名教师都是长期从事实训教学的,基本都可独立操作各种常见机床,对工厂生产流程也有一定了解,都有校办工厂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且实训设备就在本部门管理,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试行。但该模式只能在一定范围能适用,不便普遍推广,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平时接触生产机会少,不能独立操作各种设备,实践时需有专业人员指导方可进行。希望学校在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时,统筹考虑,联系一些有能力的对口企业,使教师实践活动时能切实深入地学习,达到更好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理论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型教育,教师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继续教育,对策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源泉,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与发展的今天, 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 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在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系统化、有针对性开展的过程中, 依旧有很多问题凸显。1.1“工”“读”矛盾突出。目前, 多数参加继续教育的中职教师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 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责任, 大密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势必会对教师的本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无形中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心里压力, 并且也会使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1.2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严重缺失, 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目的多为提高学历。各学科的培训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各学科的培训模式统一化, 很难突出各学科教育的专业性。1.3缺乏正确选择和可行性研究。多种多样的中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相互之间既有联系, 又存在着本质区别。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不能结合教师特点和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继续教育缺乏可行性研究。导致各科教育培训的优势和特点不能正常体现, 影响继续教育的整体效果。1.4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统筹管理不力的情况, 没有形成长远的、能够持续发展的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提升的培训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监督, 或者只注重培训的过程, 漠视后期的跟踪辅导工作, 缺乏长效联动机制的建立, 培训后信息得不到反馈, 教学质量很不能得到保障,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制约。1.5缺乏合理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主要依靠管理和考核来体现。评价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 受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不能通过评价结果来完全体现, 严重影响了受教育教师的学习动力, 甚至出现消极和抵触清晰, 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2.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2.1出台人性化教育制度, 均衡优化中职教师队伍。本着人性化教育的原则, 解决受教育教师在培训阶段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并且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制定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 营造安心、舒心的学习环境。尊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均衡分派受教育人员, 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2增强继续教育实用性和针对性, 满足教师成长成才需求。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 受教育教师阵容和知识结构趋于多元化, 每个受教育教师的学习需求将会各不相同。鉴于此, 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 走专业化、科学化、实用化、复合化发展之路。所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体现每个学科的专业特点, 还要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才能满足受教育教师的多样需求, 真实体现中职教育的实用价值, 积极推动中职教师的成长成才。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内容的研究,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提高中职教育的热点;借助继续教育, 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升级和实践经验得到丰富, 成为学术领域里的佼佼者;继续教育的实用性极大满足了中职教师的工作需求, 青年教师可以就教学知识的丰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 老年教师以新专业、信息技术为学习重点。2.3选择科学教育模式, 提高继续教育实效。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多样, 其中有校本培训、基地培训、高校培训、企业培训等基础模式。中职机构应当切合实际对教师教学教育模式利弊进行分析, 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宿求, 最终选择适合教育模式,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计划, 进而避免盲目培训、反复培训的现象发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针对性, 更能提高教育的实效。2.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教育计划、监督制度等多面内容。加强对中职继续教育的管理研究, 建立长效的机制, 是确保继续教育效果的良策。继续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进一步明确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出合理规划, 畅通继续教育的通道, 为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便捷服务。将严格监督管理贯穿于继续教育的全过程, 缜密查找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及时解决, 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2.5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专业发展。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调节和鉴定功能评价体系建立, 对于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的提高作用重大。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激励性, 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 对于壮大职教师资力量,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更是一项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任务急迫而艰巨的工程, 需要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关注力度, 积极行动起来, 制定针对性措施, 解决实际问题, 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姚楚英.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2]窦永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3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要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因此对员工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者,必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毕业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要达到这~培养目标,学校必须拥有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经验,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到企业拜师学艺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大多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教学,缺乏了解企业的实际应用和需求,授课自然无法切合实际,更谈不上针对性,这样势必会增加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如果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可到企业实习进修,这样可使教师开阔视野,增加感性认识,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教师也可以带着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实际生产中的事例进行讲授,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吸纳企业精英,到学校登台讲课
从相关企业中聘请复合型人才,能弥补学校教师队伍中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来校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做既可优化学校的整体结构,又可对学校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可以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快捷有效的方式。不过,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应事先对他们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授课技巧,实现由工程型人才向教师角色的转换。
3、建立实训基地,优化培养模式
为了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学校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实训基地,培训内容尽可能与实际生产相一致,这样既立足于企业,更立足于学校自身。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基地”的实训教师,平常在学生进行实训的同时,教师可跟班到实训基地学习,还可利用寒、暑假期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实践培训,使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操作水平,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降低培养成本,而且可以加深理论与实践之间协调与合作,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4、以老带新,以优带新
“以老带新、以优带新”培养教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职业学校培养新教师的有效模式,它可以大大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过程的熟悉与适应期,同时也可增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速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一条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捷径。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能和资历虽是选“老”选“优”的条件,但能否承担起‘师傅”重任,还取决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人格特征,以保障培养教师的质量和效率。在确定“以优带新”的对子后,要明确“师傅”的责、权、利,加强“师傅”的责任意识,形成徒弟良好的从师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带新”效果,这对新、老教师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4
正因为如此,所以就决定了中职教师与普高教师的区别。
生源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差异,首先就决定了教师的要求完全不同。当前,普职教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改同时对新形势下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对于普职教都适用,但是,具体实践中对普教与职教教师的要求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对职教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普教教师。在德国,有人就曾说过: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比普通学校的老师要求高得多。当然,可能普教教师闻之勃然大怒!但是,这里是一种说法,大家可以质疑、可以调查研究以求正解。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具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合作、对话等教学新模式。这种要求对于普教老师而言也许是一个新的课题,而对于职教老师而言,这是早已在实践之中的事情,职教教师的困惑是面对参差不齐、九年义务制教育下形成的许多不良习性的学生,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有效教学,对于相当多的职校生而言,职教老师能够做到课堂高抬头率已经是极为不易。何况在当前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状况下完成繁重课务的重任(很多学校专业教师的课务达到周课时18~20节,有些学校更是多达24~28节),课务繁重问题已经使职教教师不堪重负!
在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力的职教理念下,职教教师面临许多要求,如双师型教师(老师既是高超技能的能工巧匠型技师、又是富有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面对新技术发展趋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事实上高技术水平的老师因企业界高薪聘请,学校是根本留不住的)、职务晋升必须具备规定时间的企业锻炼经历、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要求教师又是高超水平的心理辅导师、面对职教新课程改革加快校本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开发等等要求,相当多的职教教师已经被重重要求整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职教教师从教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学而仕则优”等传统观念、国家普职教招生政策等因素,普职教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层次不同。普通教育是一种淘汰、选拔制教育,因而,普教教师教授的是经过层层选拔后的初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职教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我更是把职业教育提炼为:职业教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教育。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中考失利的初中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学生今后将直接走向就业岗位,这些就业群体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我国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因而,尽管狭义的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中考落榜者的教育,但是,它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人口综合质量的教育。职业教育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普教教师对普高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国家高考大纲相关要求的知识点。在今天这样一个应试教育泛滥的教育体制下,普教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普高生毫无疑义地被沦为考试的机器。虽然人们也在高声呼吁普教老师对普高生开展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高考指挥棒及学校高考升学率论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度下,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普教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职教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受到培养目标的导向,主要侧重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未来从业所需的职业素养等内容。当然,由于当前中、高职教育体制的贯通,职教教师同时又承担了向高职院校输送优秀中职生、满足部分中职生进入大学深造愿望的重任。同时,由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普教而言,学生参差不齐、各类问题重重等现象也是不争之实,职教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等工作压力比普教老师要大得多。
有学者曾经这样说:普教老师教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高考,因而,他们只是在教书、是传输知识的机器;职教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职高生如何做人等问题,因而,职教老师才是真正地在教书育人。这个话尽管不完全正确,但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普教教师传授的学科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学科知识具有明显的纵向知识体系特点。如数学老师,他们传授的课程往往从高一到高三始终是数学而不会变化,并且,他们往往担任两个平行班的同一门功课。备课、授课相对比较轻松,他们可以全身心地在单一学科内钻研,因而,这种单一学科对于普教老师在某一学科的教学水平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5
校本培训作为充分利用和挖掘校本资源,促进教师在职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其灵活而多样、全员而实用、方便而易行的特点在我国教师教育中迅速兴起。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师培训,由学校组织、规划和实施,以学校和教师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正如知识体系的构建永远落后于知识探索的创新一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师培训中,同样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一校本教师培训的资源短缺匮乏,跟不上培训实践的发展要求,培训资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校本培训发展的瓶颈。虽然学校每年都会制订校本培训计划,但常常因为培训师资缺乏、培训内容单一和培训时间紧张等问题,导致计划最后无法全面落实,培训效率下降,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难发现,校本培训资源的短缺不仅落后于校本培训的实践活动,而且逐渐成为制约校本培训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积极开发、完善和丰富校本教师培训资源,对校本培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开拓价值和实践创新意义,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学校要优化校本培训效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必须重视校本培训资源的开掘,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资源与策略。本文根据中职学校校本教师培训的现实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应用,提出中职学校开掘校本培训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中职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挖掘,以期突破瓶颈,促进校本教师培训的全面持续发展。
一、延借智力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必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指点和帮助,无疑会遭遇发展瓶颈。长此以往会使得失败感累积,导致失去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专家是教育新观念、新思想、新范式、新活动的发现者、引领者、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及成果乃至其本人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智力资源,也是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在校本教师培训过程中,要积极借助专家等智力资源。
1.组建校内名师培训团队
根据学校教师资源状况,遴选校内的教学名师、德育名师、专业带头人等组成校内名师培训团队,由各位校内专家按照学校教师发展处制订的校本培训计划,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专题报告或讲座等任务。如笔者所在学校倾力推出“青年教师成长讲坛”活动,这是一个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新型模式,由名师培训团队专家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主题和内容,每月固定时间进行相应的主题培训,同时将团队培训效果纳入其个人发展性绩效评价,以此盘活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
2.实行“三导师制”培养模式
在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为教师配备一名校内导师、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高校导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指导教师培训与发展,使其能尽快站稳讲台、立稳车间、掌稳班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如笔者所在学校通过与高校、企业三方共同成立“教师发展工作室”,聘请高校专家、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学校教师的导师,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同时,通过教师“点菜”,学校“下单”,高校或企业“接单”,“私人订制”教师校本培训,使培训真正贴近教师需求,增强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二、保障学习资源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呈现的是个性化、持续化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个人自主学习思考是其成长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在校本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着力保障学习资源。
1.丰富阅读资源
精心挑选教育教学类名著,充实学校图书馆及教师阅览室的精品书目,推广电子读物;同时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教师提供一个集教学、研讨、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环境。积极提倡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及时整理读书心得,指导教育实践。
2.开发教材资源
培训教材是校本教师培训的主要学习资源,除了依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出版部门提供的培训教材外,学校还应结合实际与教师需求,自行开发编写校本培训教材,以此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系统性。如笔者所在学校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为主要内容,配套校内名师培训团队开设的系列化培训和讲座,编写《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教材》,并运用于青年教师成长讲坛活动,大大提高了校本培训的教师上座率。
3.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搜索便捷以及便于交流等优势,拓展人们的教育和学习范围。毋庸置疑,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校本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另一重要途径。通过鼓励教师建立个人网页或博客,鼓励学校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展网上科研沙龙,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是校本教师培训的又一道风景线。此外,应倡导学校积极建立电子资源库,链接国家级、省市级的相关教学科研网站,为教师培?提供丰富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
三、共享实践资源
实践资源是指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教育改革过程中,不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体会,将其作为校本教师培训资源,能体现校本培训“以实践为本位”的鲜明特色。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发掘在教育实践中生成的极富应用价值的实践资源。
1.建立影像资料
提倡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开展优质示范课、名师观摩课的机会,承办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学交流研讨会,开展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类、技能类比赛等,并将这些活动中的精华片段录制剪辑制作成影像作品,此举不仅能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保存的影像作品可作为今后校本教师培训的实践资源,使以往内隐的、个人的、散乱的实践资源得以外显化、大众化和系统化,逐步在校内形成教师个人优秀教育思想、成功教学经验、独特育人智慧的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切磋的运行机制。
2.开展教学诊断
以挖掘课堂亮点为目标,成立听课小组,选择教师课堂进行听课评估,及时寻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并作出评价,并形成书面听课评议,作为资料保存。如笔者所在学校以校领导、责任处室长及学术委员会专家为主体,成立校、系二级听课小组,根据学校“课堂亮点”校、系二级评估听课机制要求进行听课,并把听课评议提交听课小组组长,由组长整理汇总后反馈至被听课教师,同时将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向全校教师进行汇报。这种基于教学诊断的听课评估机制,不仅能在校本教师培训过程中,将课堂亮点评议资料供教师探讨与学习,以促进共同提高,而且能营造关注课堂、关心课堂、研究课堂的良好氛围,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课堂品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6
王鹏 山东东阿职业教育中心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与普通中学教育,主要区别集中在所培养人才的特点上,即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就目前我校现状来看“双师型”师资队伍还远不能满足我校发展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就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上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职业教育发展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占据了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请看下面三组数字:①学校数量对比,职业学校1091--普通高校总数1731;②普通高校招生数,从1998年到2004年底,高职高专从54万人增长到219万人--本科招生209万人(51%);③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从1998年到2004年底,高职高专从117万人增
长到548万人--本科在校生736万人(43%)。
2010年,国家出台了《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面重点强调和指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到底何谓“双师型”教师?有人认为具备两种及以上证书的老师都可称为“双师”,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等级资格证)为判断标准。首先从形式上强调“双师型”教师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还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技师”突出“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和技师、工程师有一定的共性,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
可以看出,与一般的教师不同,“双师型”教师拥有双重身份和资格。他们既是教育教学的能手,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操作资格和能力,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了解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方向,熟悉和精通相应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规范流程。他们有的是企业的工程师或技师,又兼任职业学校的技术教师和顾问。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加大,科技的进步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转变办学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之一。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不管硬件建设上还是软实力、软环境建设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结合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资金投入也较大。相对欠发达的地方,在师资、硬件等方面较薄弱。我认为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培养上,应制定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理论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转型办法和奖惩制度规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让教师有成为“双师”的环境,在制度的支撑和管理约束下使得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上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政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建设力度
第一,利用好校办实习工厂的人力资源,补充力量。我校实习工厂设备先进,职工多为本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在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后重新返聘回校,既可以在实习厂独挡一面,又可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目前,有些校办实习工厂即对外加工,可以与市场对接,又可以为在校生制定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校实践,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工作经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的目的。第二,学校每年拿出足够的定向资金给骨干实习教师提供外
出学习的机会。每年的假期安排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参加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厂进行为期一年到两年的实践锻炼。第三,在职称评定方面对于实习指导教师优先晋级,制定了各种激励和奖励政策。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根据参赛成绩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纳入量化考核,作为职称晋级的依据。坚持能者为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水平
第一,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品牌专业,更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选择,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办学观念,创新办学理念,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刀阔斧扩大用人自主权,打破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界限,充分吸纳企业的技师、工程师进行课堂项目教学,让学生的实习课题更加贴近工作岗位和生产实际。第二,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把青年“双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学习、培训、进修给予重点考虑,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取得了相应的资格和具备一定资历,应把重点放在整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加强和教学水平的长进上。如聘请专家作讲座,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知识的更新,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青年“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锻炼。第三,推动教师在学校和企业间流动,教师带职带薪定期到企业工作,直接把最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引入教学。实行“一专一兼一课程”的合作模式,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成师徒,进行
合作教学。师徒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结合生产实际,开发项目化课程,把企业生产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融入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去,确保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师徒各展所长,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开发适合校情学请的校本教材,使教师所授和学生所学更接近工作岗位生产实际。师徒合作授课,理论教学以专业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亦师亦生;实践环节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亦师亦生,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在合作教学过程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师负责传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者互为师徒,各取所长,共同提升双师素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把真实项目引入学校,专业教师在参与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实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将是校企融合,职业学校应遵循“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比较明显,通过建立企业轮训制度,提高实践技能比较可行,也是迫在眉睫。根据各自区域优势,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责任感的紧密型合作企业设立教师流动站,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教师下企业的实践方案和考核办法,明确下企业的要求和任务。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选派相应专业教师进入流动站学校,顶岗或挂职锻炼,以一年或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进站累计时间必
须在半年以上,未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进站累计时间必须在一年以上。进站期间,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研究和产品开发,跟踪最新的技术动向等。通过学习、顶岗或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所在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在相关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现场的新科技和新工艺,借此促进专业教师加强专业研究,提升专业能力。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必须以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前提。职业教育的发展应重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则倚重于师资建设。因此,职业学校应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结合自身实际,开阔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一支与时俱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帆 谈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压力分析 篇7
一、中职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 非师范毕业中职教师自身角色转换产生的压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涉及行业广, 专业性强, 但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为基础课程, 这就要求需要有大量的、涉及各个专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显而易见, 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训练和实习, 这些没有接受过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更容易在如何搞好教学、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具备教师心理素养等方面遇到困难;再加之很多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在未走进学校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有一些教师进入中职学校后感觉与理想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反差, 以上原因都会导致非师范毕业中职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和心理方面压力。
(二) 中职学校生源基础产生的压力
中职学校生源的特点是以农村学生为主、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学生不同于中小学与大学, 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属于最不好管的一类学生。再加之近些年国家对农村生源的补贴照顾, 并取消了入学考试, 取消了年龄的限制, 门槛较低, 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文化基础较薄弱, 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的学生素质较差等结果, 但是学校领导往往对中职学生还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压力全都落在了教师的头上, 一些中职教师面对这样的局面常常会产生无奈的心理情绪, 自然会导致自身的心理压力增大。
(三) 中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压力
第一, 中职学校还普遍存在招生难, 生源少的问题。中职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 大都采取了招生工作人人要参与, 个个有指标的招生办法, 在招生宣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些不顺心的事, 会产生一种不悦的心情;另外中职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如何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是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个工作重点, 这一点必然会产生压力。
第二, 中等职业教育既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又担负着传授职业技能的艰巨重任。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大、知识更新快、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中职教师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 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四)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带来的压力
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学生存在明显差别,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着农村, 很多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等学生, 文化基础较薄弱, 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学习目的不明确, 甚至有的学生素质较差, 导致中职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上相对普通中小学和大学教师来说存在其特殊的困难, 但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领导往往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各方面要求和与其他学校一样的严格, 这就导致了中职教师产生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二、中职教师压力危害
(一) 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
这一点是中职教师压力在工作方面的主要表现。一旦中职教师产生较大的心理及工作压力, 就会使其出现埋怨情绪, 具体体现在备课不认真, 甚至很少备课, 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负责任, 教学形式化, 缺乏创造性, 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甚至打算放弃教师职业。
(二) 对身体产生危害
据相关研究表明, 职业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被称为职业倦怠。这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其特点是对工作退缩、不负责任, 情感和身体衰竭, 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心理学研究认为: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 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心理, 这些心理上长期的不健康状况, 如长期焦虑、不安、抑郁、灰心等会通过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等导致一些身体上的症状, 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酸背痛、心动过速、恶心、内分泌紊乱等。如不及时疏导, 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三) 出现不良的个人品质
中职教师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作基础, 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行为模式。否则, 在不良的心理素养下教师会出现以自我中心、虚荣心强、怯懦、自卑、狭隘、猜疑、悲观等不健康个性品质, 有的还会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失调现象, 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不仅使教师自身的工作、发展受到禁锢, 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四) 与学生、同事及家人的人际关系失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人们顺利工作、生活幸福的基础条件。教师群体相对比较封闭, 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一起, 与外界社会的交往关系较少, 当教师在工作上遇到压力、困难、产生不良情绪, 得不到及时宣泄、缺乏外界社会情感支持时, 容易产生认知偏见, 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失调, 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严重的还会出现责骂和体罚学生;还表现为与同事之间会出现互相攀比、猜疑, 组成小集团闹矛盾, 或对领导意见较大、对学校抱怨增多等问题;回到家庭与家人的关系失调、好发牢骚、言语过激、不愿做家务或不愿与外界交往, 变得冷漠、缺乏热情等。
三、中职教师减压途径
(一) 主动自我调适解压
首先, 中职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 从心理上认识到作为一名人们教师是神圣的、光荣的;其次, 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各种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专家指导、心理咨询等途径, 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 增强岗位的适应能力, 促使他们逐步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再次, 面对复杂变幻的社会, 面对来自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 中职教师应采取自我主动认知和行为应付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 既高效又不使大脑超负荷运转;通过一些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兴趣爱好等来缓解心理压力。还应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 调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给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 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付出和成就之间的关系, 运用积极认知以增强自信心。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维持心理平衡。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加强与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的沟通和交往, 保持愉快的心境。成功地扮演好所担当的多种社会角色,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 要逐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
要逐步归纳出一套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 特别是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要用智慧的方法来体现爱心, 用爱心来感染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 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用爱心来抚慰每一个落后的学生, 鼓励差生步入先进行列, 让优秀者更上一层楼。也许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 会感觉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候会收效甚微, 有时甚至会感觉到寒心, 但当看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走向成熟, 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特别是当他们做出一番成就的时候, 自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因此适应了中职学生的特点, 也会明显减少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
(三) 克服招生就业的压力
要让中职教师充分理解到招生、就业等非教学工作是中职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因此中职教师应当树立全面的工作意识, 做到既能教好书, 又能育好人;既能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 又能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既能招进来, 又能送得出。这样, 就不会因招生就业带来的个别社会现象引起自己的工作情绪。
(四) 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和本校领导、家人的关怀解压
基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针对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别于普通中小学及大学的考核要求,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物质上给予倾斜, 荣誉上给予照顾等。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都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 要让中职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以满足成就动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办法逐步让社会理解职业教育、关怀职业教育, 尽可能协调社会各部门支持职业教育, 理解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使中职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降低中职教师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另外, 家人的关心也很重要, 作为教师的家人要理解教师职业, 要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 在生活上给予特殊关怀,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进行耐心的劝导, 要让他们体会到家庭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实后盾, 家是温馨的港湾。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存有较大压力, 文章将对这些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可行的对策, 以便对减轻中职教师的压力有所帮助, 更好地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职教师,压力,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国本.教师素养与能力[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2]、周玉娟.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 篇8
【关键词】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58-02
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一个职业,也出现了职业倦怠,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害的。笔者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使其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职学校教师200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其中包括四个因子层面:情绪衰竭、 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低个人教学效能感。本研究量表的记分采用四点记分法,从未如此—1分,很少如此—2分,有时如此—3分,经常如此—4分。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应答率100%。收回的问卷中,男性78人,女性122人。
1.2.2 访谈法 发放问卷的同时与被调查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与处理数据。
2 结果
中职教师总体水平——工作倦怠各层面平均得分:情绪衰竭(2.17)、非人性化(1.73)、低成就感(2.67)、低个人教学效能感(2.79)。由此可见,接受调查的教师们大多数都能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个人的教学效果评价具有相当的信心,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个人成就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厌教情绪,工作热情度不高。
3 讨论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影响其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如下:
3.1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1.1 中职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引发倦怠的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们正处于花季年龄,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不愿学习。再加上如今的独生子女多,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不和谐;另外教师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和单调感,还存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巨大压力等等,这些都极易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再加之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的巨大反差,也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1.2 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是诱发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
学校关注的核心是学生的安全和成绩,这两样都与教师的奖金福利、职称评定等挂钩。学校管理中一些不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迫使教师之间明争暗斗,教师之间应有的和谐被破坏;更有甚者,在一所学校不是个别老师才有职业倦怠现象,几乎是群体现象,并且相互之间传染消极因素,对教学产生厌烦。
3.1.3 中职教师的职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作为中职教师,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技术。现在医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而我们的中职教师出去进修的机会非常少,缺乏先进的技术经验,也就缺乏了传授知识的源泉。有些学生反映老师上课枯燥、照本宣科,固然有老师本身的因素,但也与无先进知识技术有很大关系。
3.1.4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是倦怠产生内在因素。
中职教师,尤其是还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长期心理压力达到极限,经常性产生身体疲劳感、精神疲惫感。面对如此复杂剧烈的应激环境,没有良好的应付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到“轻松自如”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分析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是生理、心理、社会、个体、制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这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有倦怠的现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有关专家研究建议,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尽快改变、扭转这种职业倦怠现象。
3.2 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对策
3.2.1 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管理中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努力营造校园内轻松、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师,也包括学生在内,尽可能在这种环境中避免产生不良情绪,既使有不良情绪也可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净化,及时排解,缓冲心理压力,减少和缓解职业倦怠。
3.2.2 立足实际,构建以激励和导向为原则的评价机制,让师生在精神上宽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实际,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在激励和导向原则下的师生评价制度,在重大制度、工作要求出台前,要充分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让师生有充分表达自已意愿的机会。在评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覆盖面,让师生经常体验成就感给心理带来愉悦。
3.2.3 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改革步伐,让师生在教与学中合作愉快。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实际,加大力度开发适合其学生能学、会学、想学的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过去以考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方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实施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和进步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有成功体验,同样对教师有着正相关影响。
3.2.4 增强中职教师实践能力和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
建议学校多派教師参加进修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个体的自我心理调节是降低职业倦怠、获得心理健康的关键。中职教师面临教学工作量大、科研压力重等种种压力,同时中等职业教学的特点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方法,对学生个体主动学习自觉性的要求较高,一旦学生自觉性达不到教师预期,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较大,继而产生职业倦怠。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参考目前已存在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并探讨了其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各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能得到有效的消除和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焕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2期.
中等职业学校(中师)教师思考题 篇9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试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3.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4.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5.职业教育集团有哪些功能?
6.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针对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展开教学。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试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是什么?
3.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针对表层加工的学生进行教学。
在规模上,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稳定在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大体相当的比例。
在结构上,要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的相互衔接与沟通,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质量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功能上,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从教学模式自身的特点出发,建构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应遵循 以下原则。
(一)整体把握操作程序、突显完整性发展特征
(二)切实厘清逻辑体系、突显简明性发展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结构体系比较简明,主要表现在纵横结构上:在纵向结构上,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之间、环节之间和步骤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序列关系,要经历一个信息分析、内容设计、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价的过程。
(三)科学兼顾整体功能、突显优效性发展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优效性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促进整体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等类的整体功能上,而这一整体功能的本质内涵是需要从宏观统筹和科学兼顾的角度来权衡考虑的。
(四)宏观统筹运行程序、突显操作性发展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其运行程序上,是按照教学材料的确定、教学项目的重逆、主题任务的再构、主题任务的分解、具体的展开和具体任务的达成等逻辑顺序来加以表征的(五)立体统摄框架模型、突显稳定性发展特征
三、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就业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俄罗斯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在完全中学高中的基础上,培养目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基层环节的管理者、高级专门人才的助手、业务人员、技术员以及工程师,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其它国家一般是通过社区学院、短期大学或其它高等专科学校实现的。
主要表现是学校招生困难和毕业生就业困难。
1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未必与其所学的专业对口,其中军工、重工业以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近20万人找不到对口工作
2(二)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才培养没有面向劳动力市场。前苏联时期,中职教育系统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只是充当人才“生产车间”的角色,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任务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生的就业问题由相关部门解决。苏联解体后,俄经济向市场转轨,中职学校显得无所适从,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那种脱离地区经济和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获得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也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4.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什么?1.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目标——培养新型农民新世纪,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2000年,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农民收入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会议决议。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己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此后,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并不断加快。2006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新农民培养成为这一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促进农民职业技术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对农村职业教育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1)强调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
(2)提倡城市职业学校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
(3)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1试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弘扬职业教育文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五)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七)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八)统筹城乡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2.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是什么?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体系的、以项目为载体、以主题任务为单位、以具体任务的完成为途径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试图通过教学项目的重塑、主题任务的再构和具体任务的匹配等措施来建构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情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的力量,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及合作态度。因此,我们应在充分考虑教学模式建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积极性的教学原则,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逻辑,按照以下路径来建构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一)结合校企实际,确定教学材料(二)重塑项目情境,再构主题任务(三)分解主题任务,展开具体任务(四)生成典型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五)改进教学过程,优化建构路径
3、职教集团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解决校企联系脱节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最担心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中断。这种中断具体表现为大部分企业不向职业院校投资,不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不向职业院校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与产业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相匹配的实习岗位。
(二)解决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差、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不断的整合和内涵建设,学校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诸多局限,并没有解决教育资源局部滞后和办学水平均衡性等问题。所以,设计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一批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职业院校的高地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和滞后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各地无论在用人要求上还是在个人发展需求上,都希望职业教育能够提供多元、多层次的选择。与以往一校范围的改革和校际单一合作相比,在集团内实行院校间的弹性学制、跨校选修和学分制,具有更多的制度和规范的保障和不断拓展、提升的潜力。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针对表层加工的学生进行教学。从学生对于信息加工的深度的角度可将认知风格划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深层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表层加工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他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起来。深层加工型的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建构所学内容并使记忆内容有意义,此类学生多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他们更可能主动的学习。表层加工型学生倾向于被动的学习,往往机械记忆信息。他们更有可能因好成绩和教师的表扬等外部奖励的驱动而学习。针对表层加工型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06-07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10-29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总结06-15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自查报告10-04
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度财经报告07-14
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先进个人材料07-01
中等职业09-11
2010-2011年度中等职业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07-29
中等职业教学05-09
中等职业数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