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精选5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篇1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向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强调基本技能优异的同时,也能使个人特长得到最大的发展。技能教育即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将以哈尔滨市汽车职业高级中学校为例谈谈我校培养汽修技能型人才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技能型人才的含义
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在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代表人,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曾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中,开始实现了“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这一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对推动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
二、我国汽修技能型人才的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汽修专业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人才结构的一大薄弱环节。中国的高级技师约50%以年过半百,在行业中所占比例小于4%,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在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中,需求较大的是有水平的高级技师和技师。某些特种工种高级技工已经开始出现人才缺乏的现象,拥有高水平技能的技术工人普遍开始流失。现在的汽修状况是工程技术人员与汽修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初、中级汽修技术工人与高级汽修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这些比例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汽修行业高速和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汽修技能型人才要面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要培养出素质高、技能高、适应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的汽修技能型人才,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但高质量的实训基地,需要高投入,这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设备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和汽修设备普遍较贵的情况下,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想办法创新。而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地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真正实行近距离办学。目前,我校即哈尔滨市汽车职业高级中学校在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作出了一定扎实有效的探索:一是引入企业资源,与哈尔滨市博能集团联合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其企业的生产技术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与奇瑞哈德利等多家4S店和大型修配厂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三是相关行业资源学校化,为了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专业课教师的能力。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讲课,并与多家企业实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并积极为企业培训各类员工。学校在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的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服务企业的能力。
四、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坚持技能与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相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向综合职业素质方向发展,要实现一门专业技能精通,并且会几门相关技能,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在强调共性技能达标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个人特长得到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用人上即越来越细化,又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了。过去,传统产业都具有其显著的行业特性,技能考核都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件,从易到难,考核等级也逐次上升,行业之间也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较少。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单一技能往往与产业界要求和需要相距较远,或根本不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一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要紧密结合;二是专业经验与专业智能要紧密结合;三是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要紧密结合;四是检查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技巧的操作水
平紧密结合。
五、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坚持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方针
一是加强对符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改善和改进实习条件与手段,淘汰落后的、不能符合实际就业市场要求的实习设备;二是实习实践的动手训练要给以充足时间,切实保证技能实习课与文化课的课时比例达标和实践课有充足的时间。不盲目应追求百分之百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应保持适度淘汰,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加职业意识和危机意识;三是要加强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本素质(个人行为礼仪、吃苦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荣誉感)和核心技能的开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参与生产过程和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受到实际职场氛围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六、培养汽修高技能人才必须建立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让教师走出校门,融入企业,陪同学生一起生产实践,解决了实践经验不足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
强化“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实施教师实践技能提高计划,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增加每一位教师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实践能力校内培训考核;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一线生产实践锻炼,使专业课教师能够独立指导各教学环节的实训,并且利用各种机会让教师出去培训,所有的省级培训,我校的专业课教师全都参加,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脱产培训。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熟悉行业企业发展,了解国内外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多名在教学、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准的骨干教师。
七、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
新的教学模式的确立带来了教学形式的显著变化。从企业调研和工作分析入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进行新的专业设置的研究、设计、论证和教学试验。确定专业课围绕企业需要转,围绕技能培养展开。特别是实验教学将汽车维修工必会的9项专业技能分解成19项具体模块。进行,平时教学中,情境教学、仿真教学、实践教学随处可见。车间和教室成为一体,车间就是教室,教室就是车间。学校与博能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企业车间进校园、实训教室进企业,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工人。文化课也是如此,根据能力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文化课教学,整合文化课资源。比如,语文课由普高化特点转变为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用文写作能力、交际接待能力以及汽车文化的介绍。体育课侧重提高学生的体能。这些都是岗位的必备能力。此外,学校文化课和职业道德内容进行了整合,开设了礼仪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促使道德养成。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形成了多本校本教材,如语文、数学、汽车英语、礼仪基础知识和发动机拆装、解码器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气缸测量——量缸表使用,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与拆装等11本校本教材。提高专业课比例,尤其提高技能课和实践课比例,理论要求以适合和够用为准则,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减少文化课比例,降低文化课和理论课难度。
当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研究与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前景乐观,大有可为。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哈尔滨市汽车职业高级中学
赵东桥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篇2
2014年6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 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 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 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中等职业学生是社会中等职业人才的主力军, 并为现代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中等职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就业又是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市场的紧密结合, 纵观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学校应从学生的就业前景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中等职业技术技能, 并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利用网络资源强化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
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技术教育称为职业教育, 是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总称, 其中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的技术后备力量的任务。人们通过接受职业教育, 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2014年5月5日, 我校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第二期丝网花制作及插花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学校报告厅正式举行。第二期丝网花制作及插花技术培训中40名听力障碍学员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丝网花制作”专项技能证书, 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打下了基础。事实上, 在现代社会里的企业竞争,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 能够掌握并应用这些新技术的人才, 以及管理大型企业的人才成为各国企业竞争的核心部分, 特别是将各种发明和专利商品化并进行大量生产, 将量产化的技术和知识在制造现场进行不断改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力资源的优势造就了竞争的优势。近几年, 用人单位对高学历和低学历人员的需求都在逐渐变小, 而对大中专学历特别是具有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却日渐增多。这说明当前企业用人态度渐趋务实, 已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 转而求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在陕西省的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上, 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增加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并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就业困难, 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太乐观, 从总体来说, 经济社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是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存在分歧, 部分学生因就业单位并非国企, 或是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稳合, 特别是部分学校因其众多原因的影响, 在其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的为学生发展服务。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 也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 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方面也显得不足, 由此也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投入与配备严重影响人才输出。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配备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职业教育的进程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超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特别是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一些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 如机械制造加工类专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培养规模, 但专业师资和教学仪器设备的缺口较大, 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学校却缺少响应的教师与教育资源, 部分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也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同时, 还有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 但由于就业、学生观念、社会氛围等影响却招不到学生, 造成教育资源的无限制浪费, 在学生的职业教育方面也就显得严重不足, 由此造成在中等职业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影响中等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
3. 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众所周知, 学生有小学到初中, 其求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 而众多家长也就在学生的未来选择上, 依旧走传统的老路子, 众人挤过独木桥, 由此也影响学生的选择也偏向于高中教育, 一少部分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 事实上, 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知我们,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 其成才的路径也是多元化的, 而不能偏向于某一行业, 或是众人挤过独木桥, 那么, 成功的机会也就相对较少, 这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有着必然直接的关系, 由此也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策略
1.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配备,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教育观念是决定教育意识的重要因素, 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 应强化观念教育, 转变认识与教育引导, 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提高教育认识。我校将于3月—6月期间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初级手语翻译员的培训及鉴定工作。并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年) 》, 不仅为我们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搭建了平台, 也对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培训学习, 努力提高手语水平, 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管理, 为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加强教育的投资, 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化硬件设施改造, 提高教育的条件配备, 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拓展就业渠道, 强化校企合作, 促进学生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而教育的输出直接体现就是学生的就业, 他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生命线, 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拓展学生的就业路径, 并利用校企合作,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积极开展, 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工作,选拔和培养一大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而技能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是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担负着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建设输出人才的重要使命。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及现状
高技能人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高技能人才也是近些年刚确立的概念,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高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现代设备,还需要能够操作智能化的高端技术设备,包括它们的运用和维护等。高技能综合性人才不光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技术劳动中获取相关的技能职称认定。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指掌握从事复杂职业劳动的技能,具有职业技术特长的劳动者。据有关调查,我国的高级技师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不到4%,只是发达国家的1/8左右。
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譬如: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这些人员就业是根本没有问题的,并且会出现企业为了这些高技能人才而互相争抢的局面。求人倍率上升幅度较大的还是高级技能师和高级工程师。在企业中,一些特殊工种高级技工已经断档,身怀绝技或高级技能的技术工人跳槽、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在的状况是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失调,高级技术工人与初、中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高学历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失调,结构性缺口矛盾非常突出,这些比例失调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模型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技能综合性技术人才是社会建设的主流,也是人才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来自社会、政府、学校、企业的足够重视和广泛关注,加快培养高技能综合性人才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主要是抓技能培训这一块,而忽视了在实际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没有突出特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院校自身的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多种形式、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途径和模式,力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交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切实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紧密相结合,要让基本技能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加强与重视。
职业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培养目标和今后毕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就业情况,当出现培养的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整改,让相关的专业设置和整个教学计划都吻合实际所需,以便今后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稳定就业。为了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所需,职业院校课程的设置中需要有柔性和弹性,以便适时调整相关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的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化。
三、建立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生产、管理、相关服务为一体的符合高素质实用性人才,他们不仅仅要懂得某一个专业,而且要在某一个方面十分专业和出色,同时也要求他们必须是掌握多种技能的综合性复合人才,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足够强,对于新出现的事物能够迅速的学习和掌握。这些高素质综合性复合人才不光可以进入一线生产实践操作,还可以根据企业相关战略目标和市场变化需求改变技术意图以改变生产,还可以在一线车间对其他普通工人的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和相关管理。对于这种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企业是宁多勿滥,可以说这些人才企业都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因此企业对这一块人才投入都是相当大的而且企业也愿意在一块多投入,以稳定这部分人才减少人员的流失。如何打造一支学历高、学习能力强、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和职业技能型院校的一项重点要抓的工作。创新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根据自身学校内部实际而采用的一个教学方法,打造这个师资队伍,旨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更好的实现学生就业。
四、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校企联合
职业素质教育是为社会输出更多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阵地,为了更好的保障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职业院校加强和企业的交流沟通,从相关的专业设置、到有关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开展,以及相关的教学基础设施的构建乃至学生实训和实习就业等,都需要学校和相关的企业用人单位加强交流和沟通,然后在制定符合的相关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教学要和车间实践达到统一和对接,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动手能力也要实现充分的无缝对接,更主要的就是要了解相关的市场动态变化,了解企业的相关实际需求,转变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便更好的增强学校教学的实用性。
总之,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探索的、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才能最终获得一个优化、完善的过程,也需要学校拥有包容、创新的思想观念,打破思想束缚僵局,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不断的发现过程中的不足,还要及时的改正和完善,从而做到不断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玲.中外高职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06期
[2] 孔韬;彭庆环;陈汉平.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启示与借鉴[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林旺兴.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年09期
[4] 李海涛.高技能人才内涵以及培养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伏洋.高等院校复合型高技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J];現代经济信息;2013年18期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篇4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60100)
编制人:学前教育组
* **
修订日期:2017-5-8
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
审核人:审批人: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保教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
三、就业岗位群
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保育工作、幼儿管理工作、家庭保育员工作、早教中心教学工作、托儿所保育工作、话务员、文员等多种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必备的知识结构;
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儿童文学、幼儿游戏、幼儿卫生保健学等核心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简笔画、手工、琴法、视唱练耳、声乐、乐理、舞蹈等技能性知识熟。
(二)必备的能力结构;
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理论于实践,具备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具有实施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的热情与习惯,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平达到规定要求,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和开放交流的需要。
(三)必备的素质结构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幼教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儿童,无私奉献;热爱集体,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五、证书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方可授予毕业证: a、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 b、保育员证书;
本专业优秀毕业生需要获得以下证书: a、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 b、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见附表
七、编写说明
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篇5
一、认识操作技能三阶段
1.认识阶段
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认识所要学习的技能。其特征为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全过程,特别是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中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领,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规范化练习。要注意区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消除学生的忙乱、紧张心理,让他们轻松地完成个别技能练习目标要求。
2.提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操作的有效性,把各个技能形成程序化的系统。其特点是增强身体的感知力,技能各环节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这要求教师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技能做到完整有序。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印象,通过操作实践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印象与动作感觉相结合,化为技能。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动作养成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正确形成。学生的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和不断对比,逐渐从依靠视觉印象动作发展到依靠动作感觉,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
3.连贯阶段
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完善的操作技能。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每节实训课都要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给出分数。在学期期中、期末考核中,以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
二、提高操作技能三措施
1.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
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目前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制订,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订。标准制订后,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理论教学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问题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教材、网络等媒体了解所教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时跟学生讲解新的标准,使学生对一些新型的机器设备有直观的认识。
2.注重师生的协调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所有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采用个性化教学。
3.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
中职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面向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有效教学,制订培养方向。学校通过与企业联系,把学生送到企业见习、实训、实习,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将来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学生参加企业实际生产,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操作技能日渐熟练。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也可抓住市场的新动向,摸清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推荐阅读:
浅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10-01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技能大赛规程09-29
2010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10-03
中等职业教学和管理05-31
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名单11-22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浅谈05-12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的教学方法08-08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出路10-15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