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效果

2024-05-12

实践与效果(共12篇)

实践与效果 篇1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是培养财会人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因此, 实践教学和实践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认真参加会计实验, 可行和完善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是会计实践教学顺利完满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价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一、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 实验环境的仿真效果差

实践教学通常是选取某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对象, 提供一些原始凭证, 甚至有些只用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 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会计环境, 根据这样的历史信息, 学生在非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完成整个会计工作流程, 进行一种程序化的工作, 无法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联系起来, 无法真实体会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 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

表现在:一是有限的实验课时难以保证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无形中局限于教材, 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多数高校只开设了毕业前的综合实验课, 没有进行各课程的专项实验, 由于课程的衔接差, 学生很难顺利进行实验。二是实验教材的选择不合理。三是实验过程中过于重视模拟核算, 而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的过程。

(三) 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不科学,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在实践教学方面缺少一套规范的考核模式, 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等也不够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从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看, 教师既是理论课教师, 又是实践指导教师, 且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财会专业实践技能的专业培训, 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因此, 应该着手对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根据各学校专业学科优势、办学特点和特有的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研究型和实践型的专业人才。本文根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近8年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从财会人员实践能力培养角度,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探讨对实践教学有重要影响的实践效果评价的方法, 以期为大学财会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二、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环境

一方面, 加大投入, 改善校内的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应保证仿真性, 主要是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会计手工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室等财会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 改善实验条件, 要发挥高校资源共享的优势, 建立高校实验中心, 这在办学资金紧张的条件下,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验室的建设上, 要达到实验环境仿真化、教学手段先进化, 同时相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 2008年, 我院在已有的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的基础上, 新建了2个ERP实验室, 2个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室, 总投入达150万元, 保证了财会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

(二) 不断更新完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1. 编制适合新时代要求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教材。

学院积极鼓励和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企业财务人员, 根据新形势、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编写出合适的新教材或讲义, 并根据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学历层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专科、本科和专升本的不同层次根据实际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2. 优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在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院财会专业课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达到了2∶1。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专项实验、课程实践和综合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安排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实践课程设置目标, 我们将实践课程内容分为4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财会专业课程进行中, 分别设置专业实验, 例如:记账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的填制, 账簿的登记等。

第二个层次是原理与方法的课堂实习在财会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 安排1-2周的课程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 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 专业课教师或者院系实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并计入该课程成绩 (可占课程成绩的10%左右) 。

第三个层次是开设毕业前综合模拟实验。毕业前的综合实验分为:手工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两部分, 使学生在各专项实验和课程实验的基础上, 把所学的专项知识综合运用起来, 系统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达到“实验后能上岗, 上岗能顶岗”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以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 给出一个企业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 从期初的建账开始, 进行日常业务核算, 月末进行成本计算、结账, 直到最终填制会计报表, 并进行会计报表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并结合信息化时代财务工作的新环境, 进行仿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进一步体验和熟悉会计的工作流程。

第四个层次是项目研究和竞赛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验项目锻炼, 强化学生综合、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改变片面重视技能训练的状况, 培养其创新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 拓宽其知识面。针对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 我们建立了4个不同层次、深度和难度的项目体系, 通过设立院级计划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 并提供项目申请和实施的政策保障、技术指导和经费资助等;同时根据部分教师的研究需要, 设计一些子课题, 课题项目可以是正在进行的, 也可以是近年来已经完成的, 或是其他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已经完成的与课程相关的。通过学生参与专业资格证书或职称考试, 检验学习的效果。

(三) 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测试成绩应该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同等对待。在理论知识考核中, 也应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出发, 在实践能力考核中, 对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 这样, 既为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评价方式, 也为那些擅长动手和富于创造的学生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同时也使得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切合实际。

1. 根据需要, 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设置专职的实验管理员, 管理实验室的各项实验项目, 负责设备的检修、报损, 以及计算机的维护、软件的更新等工作。在考核形式上, 采用现场操作式考核、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答辩式考核等多种形式;完善实验课考核管理制度, 细化实验课考核方式。例如《会计综合实验》实验课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 可以占总成绩的40%, 由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员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出勤和态度给出成绩, 为方便检查和登记, 可以对实验学生进行座位指定;第二部分为考核表, 占总成绩的40%, 包括:期初建账、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装订、记账凭证填制、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进度和最后的手工模拟资料打分, 防止学生抄袭;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 占总成绩20%, 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对会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等的理解。

2. 根据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建立“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

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考核主体包括指导实训教师、实训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它可以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接受来自上级、四到八位同级、学生、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360度全方位考核会让教师进行自评, 因此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反馈信息, 解决问题, 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技术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根据实践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权重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四) 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灵魂, 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承担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专业等多学科知识, 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 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实践指导教师, 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培训方式, 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完善实践教师的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教学技术水平, 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三、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具体措施

根据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评估, 把微格教学评价方法的自我分析、小组分析和指导教师分析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评价, 与此同时, 对实践教学进行定量分析, 即: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 以量化的结果说明在哪些指标上还存在问题, 以及技能整体所达到的程度。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的量化结果, 定性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 指出努力的方向, 被评价者容易接受。两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操作技能。具体如下:

(一) 针对实践任务进行评估

实训时可以根据抽签分配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岗位、财务岗位, 银行岗位、库管岗位等, 并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完成实际的操作任务, 形成最终的账务处理结果, 教师可以按照制度、准则等的相关规定, 以操作流程、业务处理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账证的一致性为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和指导讲评, 标准为:没有不符点可评为优秀, 10%以内的不符点为良好, 20%以内的不符点为及格。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取长补短,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二) 制定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课时的合理比例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偏少, 而且多数学校把实践课程列入考查课, 核定学分较少, 造成学校和学生重视不够, 也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应将会计实验课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并列为专业必修课, 增加相应的学分, 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 可采取笔试与当堂实验相结合, 平时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督促实践指导教师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三) 建立健全合理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为改变考试的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 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 根据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实践过程中得分点的权重, 根据学生的出勤、实验态度、实验结果, 进行综合的评价, 例如:出勤占40%, 实验态度 (一般是进度、准确率) 占30%, 实验结果 (账簿凭证、报告) 占30%。

2.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要素设计方法。

实践教学质量各影响因素的确定及监控模型的建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 具体可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比如口试、现场试验等, 对某些操作或操作流程进行提问, 或者是再次操作, 检查实验的效果, 以促进学生加深记忆, 同时也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课程。

3. 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

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判断力, 引入第三方评价很有必要。例如可以找企业财务人员或财经类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给予相应的评价, 并与理论学习评价相结合, 给出综合考核成绩。

4. 建立对教师个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 我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主要由以下几项指标构成: (1)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情绪饱满, 仪表大方, 以身作则, 教学相长。 (2)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3) 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新观点、新成就。 (4) 概念、原理讲述准确、清晰, 论证严谨、易懂。 (5)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举例生动恰当。 (6) 教学方法运用自如, 重点难点处理得当。 (7) 语言表达流畅, 并富有艺术性, 板书设计合理。 (8)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9) 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兴趣程度。 (10) 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填写与计分说明: (1) 上述每项指标的评分层次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 分别用A、B、C、D表示, 分值系数依次为:0.90、0.80、0.70、0.60。 (2) 评价者 (学生) 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 按上述十个项目分别评定教师的得分等级。 (3) 被评价者 (教师) 最后的分值计算公式为: (∑A×0.90+∑B×0.80+∑C×0.70+∑D×0.60) ×10÷参评人数。

根据评价结果统计出实践教师的实验效果成绩:大于90分为优秀, 80分-89分为良好, 60-79分为中等, 小于60分为不合格。

5. 借助学生自评进行评估。

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通过他们的总结和表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可以采用:实验报告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在实验报告内容里面设置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实验对象基本概述、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的收获与体会。实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验中内容的安排, 批改和汇总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实践效果更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反馈出来的信息, 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完成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中。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结合”、“学练结合”是必要的, 而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 并施以较准确的实践效果评估, 是培养当代应用型财会人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秀芳.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6) .

[2].蔡勇.搞好会计实践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6) :109.

[3].吴宗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 2009, (6) :95-96.

[4].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2) :83-87.

[5].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范式及其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11) .

[6].张静伟.构建规范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7, (6) .

[7].杜鹃.会计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J].会计之友, 2010, (4) .

实践与效果 篇2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钟玉英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属于人文素质课,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1]。《社会学概论》就是是哲学社会科学中很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对社会学学科主要范畴、原理的介绍,包括个人社会化、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等内容,对于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认识自我和他人、学习如何适应社会,融入群体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有些高校甚至还开设了社会学公选课,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可选学。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使大学生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上有更大的收获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高等学校从事社会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社会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首先,该门课程内容庞杂。从其学科位置和性质看,《社会学概论》具有导论性,是为社会学整个学科提供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为初学者提供整个学科的历史、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框架,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涉及面广,既要包括社会学的历史,又要介绍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既要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又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际运用,内容庞杂,这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难度。

其次,教材编排逻辑的多重性。大多数《社会学概论》教材内容的编写都将静态-动态、微观-宏观、个人-社会、行为-群体-制度-问题、历史-理论-方法等几条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进行内容编排,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教师必须仔细领会几条线索的特点和深意,再选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条逻辑线索、真正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再次,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现实性。社会学力求象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从创立伊始就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众多的理论派别。但与此同时,社会学大量采用社会调查、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描述和解释当代社会现象,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特色要求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既要深入浅出的阐发理论,又要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全面展现社会学的特色。

最后,研究方法的独特性。社会学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四种:社会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实验法,其中以抽样技术、问卷设计、统计分析为支柱的社会调查法是社会学的典型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也正越来越广地被其他学科所采用。让学生领会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社会学概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需要社会调查实践,课堂教学安排又往往很难兼顾这一点。

从以上几个特点看,要想上好这门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讲授《社会学概论》时的心得体会 ① 此系四川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二期项目“《社会学概论》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教学内容要有繁有简

社会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涉及的概念多是一些大概念,例如“文化”、“群体”、“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等。很多时候教师出于好心想把教材所有内容都细细讲给学生,但这往往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被淹没感。有些学生反映“一整堂课从头至尾一直忙着记笔记,手都写酸了,却没有时间充分消化所听内容,收获也不大。”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有繁有简、有详有略。首先在安排各章内容时,要注意详略搭配,注意章节间的节奏感。例如,根据具体情况如果第一、二章详、第三章就可稍略,第四、五章又可稍详,稍略的章节可提出问题并提供参考阅读文献让学生自学;其次,在某一章内部的内容安排上也要繁简搭配。例如在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着重讲清社会学发展的人物及思想脉络,详讲几个重点人物和派别,其他内容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同学们下课后自学,在下次课刚开始时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二)避免照本宣科

照着教材或讲义念上课内容,这对于教师来讲是最省事省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了,但也是最不能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甚至最令学生不满的一种形式。这种现象最易出现在初为人师或初教此课还未融会贯通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心理上不重视学生需要的原因;也可能由于对教学规律和方法钻研不够;对理论未联系实际领悟透彻,只能勉强做到转述清楚,还无法融通,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印证理论;还可能因为考评体制对教师教学效果缺乏监督和推动。

如何才能避免在上社会学课时照本宣科呢?首先需要找来国内国外最权威经典的教材来参详,将整个知识结构、理论体系领悟透彻;其次要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最后再综合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体语言、电子教案、案例讲解、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式讨论等教学形式,以达到有效避免照本宣科,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收获的好效果。

(三)避免庸俗搞笑

有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听课兴趣,会采取多举例多讲笑话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需把握尺度,避免庸俗搞笑。在上社会学课时,切忌为了举例而举例,为了搞笑而搞笑。尽管时下许多大学生喜欢轻松、搞笑的课堂氛围,喜欢听幽默、能吹能侃的教师上课,但如果教师为了讨好学生,获取表面的热闹而避开理论,尽讲时下热点新闻、肤浅的笑话,就会耽误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误人子弟,自然也不会得到学生长久的热爱与尊重。尤其在学分制背景下,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以选课人数作为教师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之时,更难避免一些教师把放松考试要求、降低听课难度、增加课堂搞笑气氛当做吸引更多听课学生的手段这一现象。这些老师误以为学生只是追求轻松的听课,实际上学生也想学到真本事,也不绝对排斥理论。

其实,社会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学科,很多规律、原理都是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每讲一章一节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例如,在讲“文化”这一章时,不仅可以举一些具体的文化形式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同性恋文化、哈韩文化等来增 2 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可以用各民族文化对于人类的作用来说明文化是人类进化的“体外器官”这一道理,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来启发学生理解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四)组织好讨论

讨论是大学课堂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它也是许多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话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基础。尤其是在进行大班教学或选课人数超过百人的公选课教学时,讨论更是可行可控的好形式。但缺乏精心设计和良好组织的课堂讨论也是无法博得同学欢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如何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上组织好讨论课呢?

首先要结合所讲章节内容选好讨论主题,例如在讲“社会化”时,可以选一些社会化不良的个案进行分析,我曾选过一个研究生的自杀作为讨论主题。在公布讨论选题时,要提供充分的客观资料,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该讨论题目。然后根据学生多少选择是分组讨论还是全班讨论。选修人数多的时候最好采用分组讨论,这既能增进选课同学的了解,又能集思广益。每个讨论小组要选定一个组织者,不然就容易散掉,讨论很难深入。讨论5~10分钟后,可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随时与他辩难。最后教师需点评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就该主题做一个全面分析。

(五)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角色扮演

后现代知识论认为,认知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认知现实、解释现实的。如果要使认知富有成效,需要提供与认知者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认知者“进入”情境中获得个性化

[2]的体验,才能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认知者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因此体验性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并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应用。角色扮演是一种再现的体验性教学,即学生设身处地扮演他人角色,体会他人曾经有过的经历,这是一种移情性质的体验[3]。社会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可为个人成长、群体发展提供说明和指导,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可能开展体验式教学,于是我也尝试在社会学课堂上融入角色扮演的方法。首先我告诉同学们将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作为期中考试的办法,然后启发同学们将自己生活经历中认为最有意思的人际交往情景提炼成角色扮演的题目,一周后,在每次课开始留出一点时间用于学生课堂完成角色扮演。这种形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认真准备自己的表演,并且一个比一个选题好、表演好,投射了以大学生活为主的许多社会生活情形,不仅使全班同学受益匪浅,也令我大开眼界,更了解和理解当代大学生。

(联系方式:028-66976773,028-84515953,zhoey123@163.com,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编:610064)参考文献:

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实践与效果 篇3

2010年卫生部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我院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指导下,以骨科病房为“优质护理示范科室”,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探索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效果如下。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设立方便快捷的入院流程:目的是给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护士的贴心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从而能很好的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

细化责任分组:小组包干实行固定小组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使护士和患者均相对固定,便于护士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管理同一组患者。

修定了岗位职责:确保落实到位调整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

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满足患者在最需要生活护理的高峰时段(晨晚间)增设了护理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简化病历书写: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实行表格式记录,重视护理文书的内涵质量,既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又不遗漏重要内容,“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目的”。

围绕“优”字下功夫,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在强化沟通技巧,规范服务礼仪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在病区悬挂各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出入院患者护理服务流程、分级护理制度及温馨提示牌,如:“小心地滑,严防跌倒,您洗手了吗,你戒烟了吗”等。

在专科特色服务方面:建立了科室文化宣传栏,专门制作了专科疾病知识展板、专科检查和治疗注意事项、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单等,为患者尽快康复提供了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

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加强基础护理,然而有不少护士觉得干的是洗脸洗脚的活,会不会使护士原本就不高的社会地位更低呢。我院及时进行了动员教育,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文件,编排护理情景剧表演,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按规范要求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注重環节质量,以保证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对输液患者的液体巡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用药目的等,打破常规思维,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特别安全、舒适、满意、放心,使护士主动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来。

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骨科的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有效调整基础护理工作的时间和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把基础护理内容细化,要求每天保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污渍,患者面部、头发、口腔、会阴、足部清洁干净。洗脚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像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足部非常干燥,有的出现皲裂,护士不厌其烦地打热水洗脚。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每周为患者床上洗头1次,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主动倒水并督促其饮水,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完成卫生清洁工作,如皮肤清洁、剪指甲等。每天下午责任护士到床前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解决患者提出的疑问,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骨科多数是卧床患者,翻身很重要,护理人员认真评估患者,根据病情确定翻身的频率和幅度,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保证需要协助翻身的每一位患者全程护理人员翻身。骨科术后患者大多需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扎实学习康复锻炼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每种疾病的康复锻炼体系,责任护士组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位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每次给患者演示,直到患者熟练掌握,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深得患者信赖,并配合其他护理用具,使患者早期达到功能康复,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价值。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了出院后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将患者康复指导由医院延伸到家庭,并接受患者康复方面问题的咨询与技术指导。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知晓率等月月达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组荣获市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一等奖。

探索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 篇4

关键词: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实践,效果

以改革护理模式为切入点, 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 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1,2]。我院神经内科为了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 易出现后遗症, 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等特点[3,4], 积极探索深化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取得明显效果。

1 方法

1.1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1.1.1 执行两班制

每天只有责任护士和夜班护士, 减少交接班的次数, 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服务。

1.1.2 实施扁平化排班

让不同层级的护士分管一定数量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 全面落实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各项工作, 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 充分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1.3 制定专科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措施

目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理能力, 避免跌倒、坠床、走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效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措施:组织护士学习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知识, 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制定脑卒中防治宣传手册, 免费提供给患者和家属;制定一指通 (日常生活需求用图来表示) , 有利于医护和失语患者的交流沟通,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制定康复计划, 进行偏瘫肢体的按摩和被动运动,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及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全面的生活照顾;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给予协助生活护理及日常生活的训练;生活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健康的生活指导;建立出院随访登记本, 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2 改革交接班方式

1.2.1 在交接班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护士长在交接班之前, 了解新入院患者和危重患者的情况, 早晨交接班后, 要求责任护士能够说出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 护士长对交接班过程给予点评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问一些工作中涉及的知识点, 促进大家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1.2.2 床头交接班

神经内科病情危重、需要卧床的患者多, 床头交接班时间较长。因此, 改变以往所有责任护士参加全部患者交接班的模式, 变为责任护士与夜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 这样分组交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3 落实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制度

自从2012年9月我科实施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制度以来, 责任护士从原来的被动旁听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的变化、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大小便、饮食和睡眠等情况, 主动配合医生查体, 听取医生分析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对护理的要求等, 有问题时, 主动向医生请教, 医护达成共识, 护士主动进行治疗和护理, 得到了医生的认可和好评。

1.4 评价方法

在优质护理前后, 分别在患者出院时调查医生、护士、患者三者的综合满意度;根据神经内科专科特点, 制定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计算专科护理合格率;统计患者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3.00统计软件包进行,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医护患三者综合满意度, 优质服务后, 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P<0.05) , 见表1;优质护理服务后, 专科护理合格率也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2;优质护理服务后,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之后, 责任护士职责更加明确, 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增强了责任感;责任护士负责的患者数量减少, 降低了劳动强度, 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 能够进一步满足患者的需求, 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被尊重, 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

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后, 对患者的病情了解的更为深入, 能够为患者提供的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对患者潜在的各种并发症能预见性地进行预防, 有效防止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开展跟随医生查房工作,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护士的学历普遍偏低, 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少, 跟随医生查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交接班方式的改革, 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方法, 对一级、二级护士和新入科的护士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学英, 胡鸽, 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8) :60-63.

[2]云慧聪.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 30 (6) :113-115.

[3]杨文郁.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 (7) :140-141.

实践与效果 篇5

摘要:近年来,合作性学习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实践证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独立性和创造性,挖掘学员的内在潜力,拓展专业知识。对提高学员的集体荣誉感,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团队合作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效果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学员的思维,培育学员的科学探索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励学员个性发展,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团队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极富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影响,促进学员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之一,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团队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针对军校学员的特点,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团队合作教学法,让学员积极探索、愉快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实践中,团队合作学习不宜整堂课进行,而应穿插于教学当中,形势多样化,适量适时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准备,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在成绩上还不如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团队合作学习应当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一)组织形式

1、科学分组,确定目标

每个学习团队由4—8名队员组成,以自行组团为主,教师根据学员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统一协调,还要确保每个团队中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表达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等都要均衡。把部分教学内容分解为各团队目标,确定之后,再按照各团队成员水平与经验确定个人目标。确保每一个学员都有目标,且都能在单位时间内达成目标。

2、团队学习,分工合作

各团队以团队目标为整体依据,努力解决个人目标,学习过程中应当相互帮助,注重交流,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目标一致,努力为本团队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3、自评互评,交流分享

团队合作学习的评价采取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成员内部互评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团队在达成整体目标后,可通过板演习题、讲解知识点、PPT演示、成果汇报等方式,在团队间展示学习成果。

4、教师点评,激励教育

团队展示后,教师收集各团队的学习资料和成果,针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归纳、总结,贯彻激励原则,目的是激发学员的进取心、求胜欲望和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最后,教师可与学员一起来复习巩固,强化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具体流程 作者简介:张舒,女,硕士研究生,应用数学系讲师。王公宝,男,博士生导师,应用数学系教授。

1、对部分教学内容,以一节为一个单元,教师布置整体目标→团队学员制定个人目标,自主学习→团队成员集中讨论,提出问题→在规定时间将问题提交到学科网站上→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学员或教师讲解→学员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教师辅导答疑→转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2、对部分知识点,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团队学员自主学习→团队学员集中讨论,得出结论→学员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分析结论,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教师辅导答疑→转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应用实例

1、在讲解重、难点时应用团队合作学习法

在讲解完“导数的定义”内容后安排思考题:讨论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举出实例并给予证明。这个问题是这一节的难点,也是重点,往届很多学员都对这个问题混淆不清。因此,就这两者的关系让学员提前自学,组内讨论,最后合并成大组展开大讨论,最终学员在讨论中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凡可导函数都是连续函数,但反之不一定成立。并且对连续函数不可导的实例进行了分类,比如: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但左右导数存在不相等,常见实例有yx在x0处连续,但左右导数分别为1,1不相等;函数在一点处连续,导数为无穷大,常见实例有yx1在x1处连续,但是用定义求导结果为,导数不存在,此时可进一步引导学员讨论函数图象,发现不可导点处可以有垂直于x轴的切线。所有实例都可以用前一节课讲过的导数的定义加以证明,学员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2、在讲解典型例题时应用团队合作学习法

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对学员易错的典型例题,应安排学员在课后进行思考。比如在二重积分的极坐标计算这一节内容讲完后,设计一道课后思考题:计算二重积分DR2x2y2d,其中D为圆周x2y2Rx所围成的闭区域。此题要求学员用不

同方法解答,学员不难联想到一般做法和利用对称性来简化计算。第二天上课时,小组通过讨论提交一份答案,教师让学员比较不同解法得出的不同答案,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出此题的典型错解: 

原式d2

2Rcos0R3rRrdr322(1sin2

23)d

3R33 错误原因在于,第二步被积函数去根号之后应为1sin,很多学员把绝对值弄丢了,造成后面计算的错误。更进一步地,引导学员发现利用二重积分的对称性来解此题,计算更简便,不容易出错。

利用对称性求解过程为: 

原式22

0dRcos0214rRrdrR32(1sin3)dR3()033322

可见,利用对称性把问题化繁为简。在讨论过程中,不能完全否定学员的观点,而应该进一步让他们发现错误的原因,引起深度思考,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四)奖惩措施

学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平时成绩相挂钩,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每节学习任务完成后由团队成员合写一篇总结性论文,根据论文水平团队每名成员加1—4分;

2、课堂上,请团队成员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答对,团队每名成员加2分,不回答,团队每名成员扣2分;

3、课堂上,请团队成员上黑板做练习,做错,不扣分,做对,团队每名成员加2分; 课后布置适当思考题,下节课请团队代表上台讲解,根据讲解情况团队每名成员加1—4分;

4、每学期末由团队成员合写一篇微积分研究论文挂在学科网站论坛上,根据论文水平团队每名成员加4—10分。

二、团队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一)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当今社会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重要,能否培养出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成为衡量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员间相互帮助,为实现一个整体目标而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培养了学员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成员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理解他人的观点,成员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才能保证团队交流与合作顺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每节学习任务完成后由团队成员合写一篇总结性论文,这就要求学员会查找资料、总结归纳,为学员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好基础。

(三)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为学员营造了一个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平台。在团队合作学习中,学员的想象力无限延伸,尽情探索未知领域,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思维不再被限制和禁锢,进一步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拓展了学员的专业知识

高等数学中很多问题是与实际联系较紧的,比如在学到“方向导数与梯度”时,联系到自然界的泥石流现象,泥石流沿着坡面哪个方向流动?自然界的河流又沿着什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又比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为什么是“单侧曲面”?为什么会作为国际通用的循环再造标志的象征?这些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学员对数学的思考,激发了学员的专业兴趣,拓展了知识面。

三、团队合作学习法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时间的掌控问题

在团队合作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备课工作量增大,对课堂的组织、讲授的内容、实施的细节等都必须考虑周全,最突出的就是时间的掌控问题。学员一旦进入讨论状态,场面十分热烈,时间会不自觉延长。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此时应当把好关,在最佳状态终止讨论,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在课堂上解决,需要深入讨论的放在课后解决,教师再集中归纳总结。

(二)目标的选择问题

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目标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选择有误,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调动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教学精心设计,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选择的学习内容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有一定的研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学员的配合问题

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有的学员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不主动与人合作,不积极完成学习目标;有的学员过分依赖教师,缺乏自学能力,不够自信,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员过于自我,不能很好与他人合作交流,远离团队。对于这些学员,教师应当融入团队,成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平等地与学员交流,聆听学员心声,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加强自信心。

四、结束语

团队合作在实现既定目标上有着诸多的优势,团队合作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经验、力量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其产生最大规模的效益,用经济学公式表示,即为:112模式。团队合作学习法是建立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需要改进和提倡的课堂教学法,虽然现阶段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信通过广大教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逐渐完善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团队合作学习为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优良的学风、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责任感提供了平台,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员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

参 考 文 献

实践与效果 篇6

关键词:音响效果;现场拾音;音质补偿

音箱器材的扩声系统一般都包括音源系统(CD机、MD机、PC、话筒等)、控制系统(调音台等)、周边系统(激励器、均衡器、处理器、效果器等)放大系统(功放器)等。音箱效果的现场调试一般分为演唱模式、电声乐队、管弦乐队、主持和朗诵(包括所有语言类节目)、舞蹈音乐、电视录播等。

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扩声系统主要器材的现场调试和应用——调音台、话筒拾音。

一、调音台

专业扩声调音台一般都有很多通道,每条通道都有四段均衡、编组开关、辅助通道、哑音编组等。

调音台是整个音箱系统的操控系统。例如调音台在电声乐队演出当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把电声乐队的所有乐器编入编组1-2和3-4里,把编组1-2切入主扩系统,把编组3-4切入反听系统,人声直接进入主扩系统,人声通过辅助通道再编入编组3-4里(高档调音台都有这种功能),这样反听系统里的主唱声音音量就可以单独控制了(可以很好的防止主唱话筒的反馈)。在主扩当中人声和伴奏的音量比例只需要调节话筒推子和编组1-2推子就可以了。

如若在管弦乐队中调音台也可以这样应用,把乐队都编入编组1-2和3-4里,把编组1-2切入主扩系统,把编组3-4切入反听系统,人声直接进入主扩系统,人声通过辅助通道在编入编组3-4里,但是不同的是管弦乐队座位非常规矩,所以调音台中的每一路的声向旋钮必须要做以调整(一提通道声相九点钟方向,二提通道11点钟方向,中提通道12点方向,大提通道2点钟方向,贝斯3点钟方向;木管组在弦乐组后排,通道声向基本一致;铜管组在木管组后面等),以和乐队声向一致。

(一)音质补偿

调音台的音质补偿是为了结合音源进行加工。

1.低音部分 16Hz~64Hz为超低音区,现有乐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风琴,它可奏出16Hz,这样低的频率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但是身体可以感受到;从20Hz~64Hz人耳是能听到的。从63Hz~250Hz这是低音区,这一频段对音乐非常重要,它是音乐的根基,低音节奏型乐器均属于这一频段,这类乐器音质调整的好坏,决定着音乐骨架是否完整。因此,低频特性要用平线,这样可以使声音丰满而自然。

2.中音部分。从250Hz~2000Hz为中低音区,这一频段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不易受到损失,是声音的骨干力量。2000Hz~4000Hz为中高音区,这一频段对声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的关键,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控对象。如果声音不清晰、音色太暗可提升这一频段,声音过硬时可以进行衰减使它柔和。

3.高音部分。从4000Hz~8000Hz为高音区,对高音区可以保持平线特性,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好。对于男声来说,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缺少高音,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男声基音频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7-9KHz。;对于女声来说,女声基音频率在160Hz-1.2K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9-10KHz。高音又显得过多,声音发“尖”,为使声音宏亮,不至于太刺耳,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

(二)音量调整

音量调整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二是调整各路信号的比例关系。音量调整需要与音质补偿结合起来进行,因为音量与频率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调音之前,对于原声信号的动态电平、频率特性以及现场各路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了然于胸,需要多次试听、反复调试,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放音的各种条件和放音效果。音量调整要遵循如下原则。

1.动态范围的控制4 f4 q- C9 n. S。我们知道,各种声源的动态范围大小不一,交响乐队可有100分贝的动态范围,语言声却只有40分贝左右。调音台要控制的动态范围大约在60分贝左右。

2.各路信号的音量平衡。实际演出的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肯定是多路输入信号,那么,就必须注意音量平衡。例如,在歌手演唱时,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演唱声音占60%,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如果伴音太强,又会“淹没”演唱者的歌声。

3.音量调整与音质补偿。调音以歌声为主。当歌声出现之前,把伴奏渐渐压低下来,以突出歌声。低频应衰减3dB~5dB,高频7kHz以上的应衰减3dB,中低频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2kHz~4kHz提升3dB~6dB可以明显感到歌声明亮。对迪斯科或摇滚乐则要注意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40Hz~100Hz)和高频(7kHz~20kHz)。

二、话筒拾音

话筒拾音大家都知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人声拾音一种器乐拾音。

(一)人声拾音;

1、人声拾音一般分为朗诵、主持、歌唱(通俗、民族、美声唱法)、话剧、相声等。

对主持人的声音调整,因为主持人的声音要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所以,主持人的声音音质的好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主持人的语调一般分两种,低语调和中语调。低语调最好是采取近距离的拾音方法。距离近可拾到语音的纤 细部分,使高低音丰富,音域宽且带有亲切感。但距离越近低音越多,从而影响声音清晰度,高音多会造成音质不干净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要在调音台上做文章。比如把低频150HZ附近衰减6-10db,把中频段250HZ-2KHZ 提升3-6db,把高频5KHZ以上衰减3-6db,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声音的清晰度,而且音质明亮。在音量掌握上要适中,一般控制在 -10 — -6db左右。对于中语调中频提升往往会使声音生硬没有质感,低频稍作提升会使声音丰满。

2、歌手的声音调整,再调整之前先要熟悉歌手的发声特点和演唱风 格,其次要了解歌手的音色和频响宽度以及动态范围。歌手使用的话筒需要音质明亮,频响宽,失真小,动态范围要大。演唱过程中注意歌手的齿音和 气音不要外露,可以把6—7KHZ左右衰减3-6db。在音质补偿上,要注意低频的调整,提升中频段可以增加亮度,如2KHZ—4KHZ提升3-6db可以大大提升歌声的亮度,提升 200—250HZ左右声音会浑厚有力,把低频100HZ附近衰减3-6db以提高声音清晰度和减少话筒近距离效应。

(二)器乐拾音

乐器拾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电声乐器的拾音,二是非电声乐器的拾音。

1、电声乐器的拾音一般有电吉他、电贝司、合成器等这些乐器,乐器本身自带拾音器,我们只需要信号线和调音台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调音台的输入部分一般分为低阻和高阻输入两部分组成,如何界定某一路信号是属于低阻还是高阻就需要灵活应用了。比如按照标准,电子琴、电吉他等属于高阻信号,要用6.35接插头输入到调音台才可以,但是很多地方从舞台到调音台之间的连接线太长,线阻大,再加上灯光等系统干扰,让这条信号线的本底噪声已经很大了,即使不输入任何音源信号,在调音台上把这条线路所输入通道的增益开大都会有很大的杂音,这时选用低阻输入会使线路的本底噪音降低很多,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2、非电声乐器的拾音主要要了解乐器的声音特点(声音的主要频响范围),因为了解这些才能选择合适的话筒拾音,如若不然我们在音箱了是听不到乐器最辉煌的声音色彩的。还有一点就是话筒拾音的位置和距离,话筒拾音永远是要对着乐器的发声部位的(一只话筒的情况下),找对了发声孔我们才能拾到最直接的声音。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1年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120)

参考文献:

[1]纪侠.浅论舞台音响的设置与调控[J].大众文艺,2011(16).

[2]董川.舞台音响效果漫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4).

[3]孙立坤.提高舞台音响效果质量的几个条件[J].剧作家,2007(03).

[4]芦玉林.舞台音响概说[J].剧作家,2005(06).

安全注射干预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外一科、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医师、护士110名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5名, 2组性别、年龄、职称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调查方法

在2015年11月对2组医务人员发放安全注射表110份, 收回110份, 收回率100.00%。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无菌技术、一次性用品管理、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消毒、手卫生、锐器伤及医疗废物等方面内容。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演练、宣传、考核等干预。包括观察员现场就医务人员存在的安全注射错误及问题提出并做指导;开展对医务人员安全知识相关内容的培训, 培训时间为3d, 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安全注射目前国际、国内的要求, 安全注射基础知识, 发生不安全注射的危险因素, 安全注射的环节管理要求;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发生锐器伤后的应急演练, 演练结束, 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为期1周的安全注射宣传活动, 对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发放安全注射宣传单, 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进行手卫生及安全注射知识讲座活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共同协作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及穿刺操作考核, 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1.4 观察指标

6个月后通过填写安全注射调查表调查2组实际操作规范率。调查内容[4]包括皮肤消毒后等完全待干后进行穿刺、皮肤消毒后用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穿刺失败或输液中针头脱出重新更换针头、封管液的使用未超过有效期2h、多剂量用药、注射器和药物均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换针头换注射器、操作中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良好、注射流程规范操作、使用合适类型的注射器、注射环境保持清洁、安全等方面内容。

1.5 统计学方法

收回的调查问卷录入到EPIDATA 3.0数据库,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临床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以往的安全注射讨论中, 大家更注重于安全的疫苗接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估计, 全球每年至少有160亿次注射。其中95%以上用于治疗目的, 3%为免疫预防注射[4]。在安全注射的知识、不安全注射的细节行为、手卫生方面, 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关注不够, 通过调查、指导, 针对存在的不安全注射的行为及隐患给予重视, 可有效降低安全注射风险[5,6]。

通过观察员的现场指导后, 干预组的医务人员在安全注射环境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操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导致的感染;注射的流程上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上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率高于对照组, 更加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消毒方面, 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工作量大, 自身安全注射知识的缺乏, 在为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后, 未等消毒液干后即进行穿刺, 未干的消毒液会随着针头刺入患者肌肉、血管, 导致患者感染、疼痛;护士在皮肤消毒结束后, 准备进针前为准确定位穿刺点, 用未消毒的手再次触摸穿刺点, 造成穿刺部位皮肤再次污染, 极易导致感染;护士为患者留置针穿刺时, 穿刺失败或输液中针头脱出, 临床上为减少工作量及减少成本而不换针头, 虽有时穿刺可再次成功, 但再次穿刺针头不锐利或针头部分堵塞, 可造成患者的痛苦及血栓子进入患者血液中, 形成危险血栓颗粒, 制造血管栓塞隐患;肝素封管液有效期为2h, 护士在为患者封管时, 往往输注液体结束, 患者呼叫紧急, 不去检查封管液配置时间就直接进行封管, 可导致发热等不良反应。

在一次性用品使用方面, 临床医师医嘱是一步液体一具注射器, 但护士在为患者配液体时往往相同的药品会重复使用一具注射器, 不能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次使用;临床工作中还存在为患者做皮内试验时, 换针头不换注射器的现象;临床一次性注射器因可能同一批次, 且用量大、更新快, 往往操作者使用前未检查有效期及包装闭合性;临床上每个治疗车上均配备有利器盒及剪刀, 临床护士往往拔针后不及时剪针头, 而是将针头和输液管放于治疗车的下方, 回到治疗室再剪针头, 这样增加了发生锐器伤的几率。本结果显示, 干预后干预组在以上方面操作的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

注射已成为临床患者的主要用药方法。在乌克兰, 儿童每次住院平均注射65针次[7,8]。有关专家报道, 我国每年约有13万针次是不必要的注射[9]。说明注射方法滥用情况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射, 必要的注射要做到安全注射的细节管理, 减少患者痛苦, 防止感染[10]。总之, 通过对安全注射细节干预可明显改变医务人员不安全行为, 使注射更加规范和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安全注射调查员的现场调查及填写安全注射调查表, 开展对安全注射知识及细节的干预, 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正确性。方法 选择该院内科、外一科、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医师、护士110名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5名, 对110位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的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干预组进行安全注射现场指导、知识培训、演练、宣传及考核, 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方法。6个月后比较2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结果 干预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培训及现场指导干预, 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正确性明显得到提高。

关键词:安全注射,干预,实践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凌云, 李映兰.安全注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6) :4453-4455.

[2]李映兰, 范学工, 周阳, 等.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7) :50-53.

[3]张慧, 尹维佳, 乔甫, 等.我国安全注射的研究现状及管理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2) :5277-5280.

[4]龚妍, 毛惠娜.医院成立安全注射小组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 2010, 17 (21) :29-30.

[5]任娟.加强安全注射教育,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12) :7172-7173.

[6]戴玥, 顾玉华.临床护士对安全注射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1) :196.

[7]蔡艳阳.基层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224-2225.

[8]王建军.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注射的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81.

[9]于小琴.浅议护理程序在安全注射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9) :4824.

实践与效果 篇8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帮助社会充分利用教育成果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是教育部最新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核心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保障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控和管理,关注点集中在教学的环节上。 教学效果的测试手段主要是考试,试卷是教学内容、考试要求和学生知识应用的综合载体,整个试卷是否基本反映了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能否正确地反映考生对教学内容和应掌握知识的吸收运用能力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熟练程度,因此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通过对试卷分析,得到具体的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 教育测量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取决于测量规则和测量工具。 测验或者考试、测试是教育测量的基础工具,它们都是通过试卷来实现的。

1开发评价系统的目标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为认识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提供依据。 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对试卷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目前考试成绩绝大多数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很少用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这主要因为试卷分析是建立在统计量之上,公式繁杂,数据繁多,计算量大,绝大多数老师都难以用科学的方法对试卷做出细致地分析,并难以得到一个对教学效果的基本评价。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对教学评价往往采用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评价信息进行综合评定教学效果。 教学评分来自教学督导员对课堂教学评价依据的客观标准的把握和对授课教师授课水平的主观认定,因此存在教学督导员评分差异和教学评价权威性的问题。

评价教学效果采用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应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并且应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试卷分析是对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试卷的评估、考试结果和对试题的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对试卷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分析。 试卷分析中对试题的评估包括试卷信度和考试效度;而对试题的分析包括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考试结果的数据即为学生考试成绩统计。 试卷分析的结果能够反映出考试是否真正检查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可以将此结果作为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依据。 王云利用SPSS对网络环境下适应性考试进行分析, 验证了可行性和实用性。 王铁等人使用了Web技术对试卷分数进行了分数段的可视化。 现在很多试卷分析都以微软的Execl或者使用单机版软件在本地实现, 基本无法对教师的信息处理结果进行汇总,所以学校也就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衡量依据。 赵永华等对100 多篇高校试卷分析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单一课程试卷的分析,信息利用率不高,并且没有广泛开展试卷分析,因而未能为教学过程提供足够的反馈控制信息。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离不开相关试卷分析观念的转变、相关管理制度的确立及教师自身试卷分析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相关理论及易于使用的专用试卷分析软件的支持。

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各类型教学教务系统,多数情况下各教学业务科室站在各自角度对数据的理解和定义,都有自己的数据规范,往往会出现相同的业务、用户有不同的定义。 当需要进行跨业务的数据合作时, 往往会发现数据逻辑上的孤立,沟通成本极高。 这种数据孤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高校教学效果评价需要大量数据, 急需消除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对数据大集中,发展和创造出各种渠道、模式让数据协作得更好,从而发挥数据自身的价值。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等开发技术集合起来,认证分析当前系统模型,开发基于B / S模式的效果评价系统,可以很好地针对高校试卷分析的具体需求(主要对考试试卷做出各项指标的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并能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为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一种交互、开放、易用的全新环境。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试卷分析系统网络动态数据库, 可以提供一个共享平台,使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共享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不同指标信息,诸如学生的各科成绩、试题的难易程序等均可以通过网络一目了然。 一方面可以使试卷信息的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校各级教学部门的试卷协调工作在网络上的自然完成,可以避免由于学校各级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流通所掌握的学生情况不一致, 造成对学生成绩信息的管理十分不便。 因此,建立基于试卷分析的完整的高校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及网络动态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2关键评价指标

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的关键评价指标可以划分为3 个方面:学生成绩评价指标、试题评价指标和试卷评价指标。

2.1 学生成绩评价指标

学生成绩评价指标就是对具体参加某科目考试的所有学生的统计结果,主要包括学生的成绩统计指标和成绩分布曲线指标。

成绩统计指标包括试卷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及其所占的比例、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 通过成绩统计指标可以清楚地知道考生在这次考试中的答题情况,各分数段的人数和百分比,也可以从中方便地看出该次考试的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 通过最高分,最低分这两个极端指标可以知道试卷出题是否超过了哪个极端,或者帮助教师发现该班级中存在的个别学生。 平均分体现了该班级考生在这次考试中的平均答题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班级考生对该试卷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成绩分布曲线指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是否合理。 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试卷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则试卷的质量较高,否则较低。 通过对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及其所占的比例统计建立一个曲线图,对学生成绩分布曲线进行评价是最形象直接的方法。

2.2 试题评价指标

2.2.1 试题难度

主要检测试题对于考察的学生来说究竟是偏难还是偏容易,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易造成全部学生得高分或得低分现象,从而不能区分学生水平,也影响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N为答题的人数,M为客观小题数量,R为答对的人数。

N为考生人数,A为该题满分值,C为该题全体考生的得分总和。

难度总是在0 到1 之间变化的,难度值愈大,试题愈容易;难度值愈小,试题愈难。 一般认为,选拔性考试试题难度值在0.3 到0.7 之间为宜。 P值大于0.7 的题目约占30% ,P值为0.3~0.7 的题目约占60%,P值小于0.3 的题目约占10%。

2.2.2 试题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加以区分,使能力高的学生得高分,能力低的学生得低分;区分度低的试题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很好的鉴别,使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或没有规律可循。

客观性试题:将试题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分为两段,各取25%为高分组和低分组,PH和P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该题上的通过率。 则该题区分度D为

主观性试题:分段同上,XH和XL分别表示高分段和低分段得分总数,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人数,H和L分别为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则该题区分度D为

2.3 试卷评价指标

2.3.1 试卷信度

试卷质量分析主要评价试卷信度, 试卷信度只在试题数至少为2 才有效。 试卷信度是针对试卷所反映出的考分稳定性的评估,即考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是衡量考分与考生真实水平的指标。 采用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设K代表题目总数,Sx2代表考试总分方差,Sj2代表第j题得分的方差,则试卷信度R为:

影响信度的因素: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比如测验内容、考试的环境、考生的状况等,都能导致测验分数的不一致,从而降低信度值。 试题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信度。 一般题目多,信度就会高;区分能力强的题目越多信度也会越高;考生能力的差异越大,信度越高。 通常考试的试卷信度指标要求在0.6 以上,而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信度要求在0.7 以上。

2.3.2 试卷难度

主要检测试卷对于被考查的学生来说究竟是偏难还是偏容易,无论是太容易还是太难都认为这份试卷是失败的。 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宜造成全部学生得高分或得低分现象,从而不能区分学生水平,也影响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难度的测定是建立在试题难度的基础上,以试题难度为变量,以试题满分值为权数的加权平均值。 选拔性测试P=0.5 左右为宜,通常期末考试为目标参照性考试,P可适当偏高, 全卷平均难度以0.7 左右为宜,0.6~0.8 为正常。 难度适中能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2.3.3 试卷区分度

指试卷区分考生水平差异的程度。 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水平差异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差。 采用试题区分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到。 一般以0.4~0.6 为宜。

3评价系统的实现

3.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

3.2 数据流

系统数据流如图2所示。

3.3 程序设计实现

使用ASP.NET的内置对象、 组件和ADO组件开发出功能强大的Web数据库应用程序, 并将系统数据信息存储在SQL Server进行访问, 很好地解决了全校各级教学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问题,构建较完善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过该开发平台开发的试卷分析平台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的分布、试题区分度等指标。

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成为教务系统的一部分。 每个使用者以一个唯一用户名登录,可进行创建一个新的试卷分析记录或编辑使用原有试卷分析记录两种操作。第一步,在线填写考试的基本信息;第二步,填写考卷中题型和大题、小题数量;第三步,系统分层抽样自动得到学生名单,按学生名单在线填写或导入分数;第四步,评价系统生成各项指标,由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试卷分析结果以图形和表格形式表现,给出各项指标、文字分析结果。 内容包括:考试基本信息、成绩分布图、试卷信度、区分度、难度等,如图3 所示。

3.4 实例分析

[实例1] 168 人参加考试, 试卷难度0.789, 试卷区分度0.397,试卷信度-1.973。 该试卷的试卷难度和试卷区分度较理想,却出现了信度不达标,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究其原因发现在80~90 分数段集中了接近70%的学生,而在总分相近的情况下,各大题和小题得分差异却很大,所以就出现了试卷难度区分度尚可,信度指标是负数。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教师在以后试卷中增加题量, 这样可使每个题目上的随机误差相互抵消,从而提高信度;在一个测试中避免安排许多性质不同的内容,这样会降低一致性,影响信度。

[ 实例2] 65 人参加考试, 试卷难度0.768, 试卷区分度0.36,试卷信度0.917。 由于考试属目标性检测,对区分度要求不是太高,故并不影响本试卷的可靠性。 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我们分析了每道试题的难度, 题目中超过70 分的试题难度指标在0.83 以上,相应题目的区分度指标也就很差,导致了高分段考生人数偏多。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教师改进题目的质量,将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区分度要大。

[ 实例3] 99 人参加考试, 试卷难度0.631, 试卷区分度0.622, 试卷信度0.929, 优7 人, 良21 人, 中22 人, 及格20 人,及格以下29 人。 此次考试为统一命题,试卷题目质量较高,难易程度合理。 统一阅卷,流水作业,降低了个人行为的误差。 担任此教学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教龄超过20 年,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可见评价指标很好地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映。

4结语

教学效果评价对改进教学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效果评价直接的、主要的功能;对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好坏的区别,与教师和学生的动机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很重要,也是调控教学过程所需要的信息。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开发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的全部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完全符合高校情况,采用无纸化试卷分析,化简烦琐的工作模式,使得教师们从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避免了重复性的工作。 系统上线以来,共有1 100 多名教师做了32 000 余份分析报告,受到教师的高度评价。 教师进行定性分析、教学反思等环节结合教学效果评价系统中定量数据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的评价数据结合相关数据挖掘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重要的数据模式,对教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Z].2013.

[2]李明.整合策略,切实改进高校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40-42.

[3]徐美.高校教学督导员课堂教学评价的权威性: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8.

[4]王云,杨芳.相关系数法在适应性考试试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7):52-54.

[5]王铁,刘婧姝,耿春明.基于Web技术的试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78-180.

[6]赵永华,李海樱.高校试卷分析研究的内容分析[J].考试周刊,2011(87):3-4.

[7]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王松桂,程维虎,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杨毅.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中煤返洗工艺的实践与效果 篇9

权台洗煤厂为年入洗60万t矿井型动力煤洗煤厂。矿井煤炭经过初级筛分和再筛分后以再筛分的筛上品作为入洗原料煤, 粒度在50~6 mm, 块煤限下率一般在18%左右, 洗煤采用跳汰洗煤工艺。主要生产乙级末精煤和洗混中块产品, 灰分一般9%~11%。

近年来, 按徐矿集团公司内部收购规定的灰分指标要求, 精煤灰分越趋近于13%, 洗煤的经济效益越显著, 这是因为市场大量需要灰分趋近于13%的精煤产品, 如果灰分较低, 精煤市场销售价格越高, 在性价比上不占优势, 大多数用户不接受, 精煤产品的销售势必受到影响。相反, 如果以≤11%灰分的洗精煤贬值卖出灰分≥13%的价格,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权台矿煤炭属于中等易选煤, 难于将精煤灰分提高到趋近于13%的水平。

1 现状调查

为解决以上问题, 该矿采用将中煤产品经破碎机破碎后掺入洗精煤等一系列措施, 但收效甚微, 甚至有几次因为中煤破碎粒度的欠缺, 掺入精煤销售后造成商品煤质量纠纷,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销售信誉蒙受很大的损失, 以致于个别领导错误地产生洗煤对煤矿来说经济上不合算的观点。要改变这一不合理现状, 必须根据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改造, 力保洗乙级精煤灰分控制在趋近于13%的水平。

2 原因分析

为找出原因, 洗煤厂先后数次组织技术人员从人、设备、原料、工艺、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共找出影响因素3个, 其中入洗原煤的质量组成为最终确认的主要因素。2006年入洗原煤采样浮沉试验、化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 通过对入洗原煤的浮沉、化验检测, 其理论上精煤的灰分仅为7.31%, 即使将中煤计算进去其灰分只有9.85%。

从以上数据发现, 自然入洗原料煤的实际质量组成, 在现有跳汰洗煤工艺的条件下, 难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质量的洗精煤产品。因此, 必须从工艺改造上入手, 采取切合实际需要的合适措施。改造前的部分工艺流程及实施中煤返洗后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2所示。

3 措施的实施

(1) 在现有厂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加长中煤斗子提升机, 增加机头落煤点与地面的垂直高度, 下部安装一部通向入洗煤仓的胶带输送机, 使跳汰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中煤产品实现重新返回入洗 (主要措施) 。

(2) 加大对煤质采样化人员和专业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新修订煤质技术检测规定, 实现准确、及时的化验反馈结果, 以方便指导洗煤操作技术参数的合理调控 (辅助措施) 。

(3) 将煤样浮沉室搬迁到主厂房内, 增加班中对入洗原煤的浮沉试验次数, 及时向跳汰洗煤机司机反馈入洗煤的质量组成, 以方便指导洗煤操作技术参数的合理调控 (辅助措施) 。

4 实施中煤返洗工艺的亮点与原理

该项工艺的实施, 投入小 (增加一条20 m长小胶带运输机) 、见效快、改造简单、效果明显。

中煤返洗的理论依据:中煤是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一种产品, 其密度的上、下限与矸石及精煤间是连续的, 并无明显界限, 在跳汰洗煤时通过对中煤的返回入洗、再经过人为调整跳汰控制参数使其均进入新的精煤 (洗末精或洗混中块) 中, 由于其含量小, 一般在10%左右, 综合灰分一般在20%左右, 故在洗精煤时, 虽然中煤进入精煤,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精煤的灰分, 但并没有大幅影响精煤质量, 既能保证精煤灰分达到预期的要求, 提高精煤产量;同时, 洗矸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5 效果

实践与效果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极大特色,教育教学,理论成绩,实践成绩

1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通知开始设立,至今已经12个春秋。“形势与政策”课自开设以来,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国内学者研究为主,主要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大多数学者主要围绕着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而在实践教学层面关注的相对较少。

关于该课程教改研究,国内学者大多关注于3个方面:一是,从增强课程的规范化角度探索。李克荣等(2012)认为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王包泉等(2013)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内容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具有“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特点的教学内容规范化设计策略;王民忠等(2014)认为发挥教指委专家督促作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二是,从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角度研究。蔡景华、陈胜国(2006)关注于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认为应该从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深化教学艺术并提高教师素质入手;黄发友(2012)认为必须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补、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融合、专题讲授与形势报告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一致、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促进等措施,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三是,从课程的教学法角度研究。张勋宗(2005)将授“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分成专题并实行专题负责制;余琼(2006)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教学环节、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元的考评方式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易忠(2011)着力探讨了演讲式和点评式教学法;黄丽琴(2011)探讨了案例式教学法;肖慧欣(2015)探讨了专题式教学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见国内学者对“形势与政策”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具有研究价值。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当下,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树立怎样的志向和信念,有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2]“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和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形势,通过不断完善以“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为内容的实践教学,立足我国国情,深入了解社会,帮助大学生准确、及时、直观的分析形势、了解政策、认清现实、把握未来,增强对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大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3],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因如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2“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调查

经过多年的探索吉林大学最终建立了由规范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以“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为内容的实践教学而构成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体系,即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共同组成,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特色。对推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8%),结果显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有效回收问卷的196人中,学生自发组织参与各项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活,参与度达到100%。其中,72人参加了各类支教活动,68人参加了春节期间火车站疏导员的志愿服务,49人到养老机构做志愿者探望老人,7人在家乡参加了各类乡村扶贫活动。61.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一直有参加志愿服务或三下乡活动的愿望,但如果没有课程的推动,不一定会付诸实践。其次,提升了学生的责任心。89.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教学使其增强了奉献意识;85.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与校团委“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其参加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9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促使其去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直观认识和了解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势,能切实了解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加深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最后,有利于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出台各种举措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抓住科技创新先机理论结合实际,就能赢得优势。78.1%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课接触社会,可以为其软件研发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其创业提供有益启发。

通过调查可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对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余琼.《形势政策课》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06(7):39.

[2]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怎样给高校学生作形势报告[EB/OL].人民网,2015-08-07.

实践与效果 篇11

教学管理的任务一般是促进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具体性教学管理往往如下:给学校教育设计教学计划,并有一个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师规模,校务员工,后勤人员等的分工合作,从而让他们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在教学质量上,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氛围的管理;定时开展小学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学与时俱进;完善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基本的多媒体设施等。

在教学管理方式上主要分为过程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监控管理四个部分。过程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业务管理是对学校相关的业务进行一定的管理,质量管理是通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基础设施质量等部分来实现的,监控管理是学校建立的一套监控监督管理系统。而现代教学管理是需要一些设施来实现的,比如多媒体、优化制度等。

二、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一)在教师这一层次上缺乏一定的完善制度

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教师聘请制度上也不够健全完善,很多小学,尤其是乡镇小学在教师这一层面上,还属于比较老旧的一面,很多学校的教师还是20世纪比较老旧的知识群体,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只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知识水平比较高。也有很多小学在面试教师时,门槛较低,从而在教师知识层面上提升不起来。

(二)小学教学管理在观念上淡薄落后

这是一个问题,很多小学教学往往认为只要将课堂教学把握好,其他的教学管理并不重要,从而不自觉地忽略了教学管理的完善问题和健全问题。

(三)对学生身心问题不是特别的关注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想法往往是得不到教师的尊重的,而这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当下很多小学生在性格方面都让人耐人寻味,而这往往是因为学校与家庭在其心理问题上的关注度不够,从而让学生产生一些奇怪的心理和孤僻或是吊儿郎当的性格。

三、加强小学教学管理效果的方法与实践

(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创新是革命的动力,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进行小学教育管理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性因子,而也是解决中国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局限问题的重要因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那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3.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从精神层面来促进学生素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习惯。

4.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从观念上提升学生。

5.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一项长久性的工程和任务,并在日积跬步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创新,从而最重取得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在这一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逐步地将各个教学管理层面进行完善和健全,从教学内部与教学外部两项抓相结合,例如在教师层面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氛围,任聘教师制度时,注重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素质;注重家长家庭教育的作用,联系学生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环境上,促进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在体育设施、电教媒体设施、公共食堂设施等不断地去完善和改善。

小学是教学领域中最基础的模块,学生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往往属于奠定认知基础的阶段,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内心世界上,他们都还不够健全和成熟。因而,学校在这一层面上,要更加注重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从而在效果上不断的得到优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实践与效果 篇12

1 中小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1.1 严格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1.1.1 后备公母猪免疫程序

配种前45天肌肉注射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CP-99株) 2头份, 过半月再接种一次;猪乙型脑炎活疫苗1头份, 注射时间为每年3~4月份, 蚊子尚未活动时进行, 一般接种一次后过半个月后再重复接种一次, 到第2年3~4月份最好再接种一次, 免疫期可达3年;猪瘟:配种前半个月用猪瘟活疫苗2头份。

1.1.2 成年生产种公母猪免疫程序

每年肌肉注射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2次, 每次1~2头份;每年3次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每次2~4头份;每年3次肌肉注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HuN4-F112株) , 每次1头份;每年3次肌肉注射猪伪狂犬活疫苗, 每次1头份;所有种公母猪每年的3~4月份肌肉注射1次猪乙型脑炎活疫苗 (SA14-14-2株) 1头份。其他疫苗免疫接种视猪场的具体情况而定;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组织灭活苗3mL, 给冬季 (1、2、3月份) 产仔的母猪后海穴 (肛门与尾巴之间凹陷处) 注射, 剂量为3mL, 注射时间为分娩前1个月。

1.1.3 商品猪免疫程序

仔猪出生当天, 每头用0.5头份猪伪狂犬灭活疫苗滴鼻;1周龄仔猪胸腔注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 (168株) 1头份;3周龄仔猪肌肉注射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2头份;4~5周龄仔猪肌肉注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HuN4-F112株) 2头份;6周龄仔猪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2头份;9周龄时肌肉注射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2头份加强猪瘟免疫;10周龄时肌肉注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HuN4-F112株) 1头份以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

1.1.4 猪群抗体检测

中小规模猪场要求对强制免疫的猪传染病定期进行猪群抗体检测。当地多发的猪传染病也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猪群抗体水平。以调整和制定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科学有效的猪场免疫程序。

1.2 实施有效的猪群保健

1.2.1 母猪群保健

母猪配种前后各1周在饲料中添加“普济消毒散加减” (大黄、黄芩、黄莲、甘草、马勃、薄荷、玄参、牛蒡子、聚肌胞苷酸;每头每天20~25g) 和支原净 (200×10-6) ;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同样在饲料中添加“普济消毒散加减” (处方与用量同上) 和阿莫西林 (300×10-6) ;其他时间在母猪的饲料当中长期添加“益生素” (按每kg饲料含益生菌3~5亿添加) , 同时添加黄芪多糖或多聚寡糖 (200×10-6) , 增强猪群抗逆能力。高温炎热季节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300~500×10-6) 。

1.2.2 商品猪群保健

出生当天每头仔猪用0.5mL乳酸环丙沙星 (0.5%) +0.5mL黄芪多糖 (0.2%) 混合肌肉注射 (灌服量加倍) , 上下午各1次;3日龄仔猪每头分别肌肉注射1mL生血素和1mL长效土霉素;断奶前后即20日龄开始到30日龄 (仔猪一般是23~25日龄断奶) 每头仔猪每天按10亿“益生菌”的量添加“益生素”到仔猪饲料当中, 让仔猪自由采食;5周龄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拌料驱虫;6周龄保育猪饲料中添加“普济消毒散加减” (处方同上, 每头每天5g) +泰妙菌素 (150×10-6) +金霉素 (400×10-6) 或长效土霉素 (400×10-6) 连用1周;15周龄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普济消毒散加减” (处方同上, 每天每头10g) +氟苯尼考 (150×10-6) , 连用1周;16周龄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拌料驱虫;高温炎热季节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300~500×10-6) ;生长育肥猪饲料中, 长期添加“益生素” (按每kg饲料含益生菌3~5亿添加) , 同时添加黄芪多糖或多聚寡糖 (200×10-6) 。出栏前1~2个月添加半胱胺预混剂促长。

1.3 科学的日常管理

1.3.1 定期消毒:

每周对猪场内外场地消毒1次, 猪舍内空气消毒1次 (硫磺、艾叶、苍术燃烟消毒) 。形成制度, 严格执行。

1.3.2

猪场内病死猪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

1.3.3 每栋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 并在更衣室安装紫外线灭菌灯。

所有人员进出猪舍严格按技术要求消毒。严禁任何人未经许可、未经消毒擅自进入猪舍。

1.3.4 炎热天气, 要求按猪舍走向安置排气扇、水帘等, 以利降温防暑, 并尽可能保持栏内清洁。

冬春季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1.3.5

消灭蚊蝇和鼠害。

1.4 与周边猪场“抱团”联合防疫

养殖小区或自然养殖区域内的养殖户抱团联合防止疫病传入, 是生猪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生产实践过程中特别容易被忽视。

要切实做到“四个不”:一是自觉不购买病死猪肉入村寨;二是运输活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未经消毒不准入村寨;三是村寨内尽量做到少养或不养猫犬等宠物;四是定期或不定期交流猪场生产情况。

2 中小规模猪场患高热病猪群的治疗

对中小规模猪场出现高热病症的猪群, 其治疗与控制参照以下思路和方法, 收到了较好效果。

2.1 治疗原则

强效抗病毒, 严控混合感染, 调理胃肠功能, 激活机体免疫潜能, 有效抗衰竭, 减少环境应激, 严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如地塞米松、安乃近等) 。

2.2 有效处方

2.2.1 注射用药:

先锋6号 (1g/50kg体重) 或头孢曲松钠 (1g/50kg体重) +板蓝根注射液 (10mL/50kg体重) +猪重组干扰素 (200万活性单位/50kg体重) 混合肌肉注射,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用3天;对有附红细胞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猪群, 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1g/50kg体重, 第1次剂量加倍) +泰乐菌素注射液 (50万单位/50kg体重) 混合注射,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用3天;体温超过40.5℃时, 用对乙酰氨基酚 (1g/50kg体重) 肌肉注射降温, 1日1次;以后根据猪群情况对病情较重的猪按处方注射药物, 临床症状较轻的猪停止注射药物。

2.2.2 饮水给药:

饮水中添加高稳Vc酯 (100×10-6) +电解多维 (300~500×10-6) +多维葡萄糖 (0.5%) , 以维持病猪体内电解质平衡、提供能量和维护胃肠功能, 连用2周。

2.2.3 中药拌料:

用“清瘟败毒散加减” (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知母、连翘、桔梗、淡竹叶、黄芪多糖等) 拌料喂猪, 用量按每头仔猪每天5g, 生长育肥猪每头每天10~15g, 体重120kg以上及母猪每头每天20~25g添加, 连用7~10天。

2.2.4 西药拌料:

在饲料中按每50kg体重每天每头0.1~0.2g添加支原净、按每50kg体重每天每头0.2~0.3g添加强力霉素和添加转移因子 (250×10-6、5亿单位/g) , 连用5~7天。

3 疫病防控与高热病治疗效果

2009~2011年在我们“技术托管”的中小规模猪场 (10~60头母猪不等) 中, 逐步推广本文介绍的“中小规模猪场疫病防治办法”对猪场疫病进行防控, 收到较好效果。2009年9个猪场中有7个猪场没有发生相应的猪传染病;2010年21个猪场中有19个没有发生相应的猪传染病;2011年由我们“技术托管”的全部中小规模猪场52个, 到发稿时止, 未发生相应猪传染病。

上一篇:自密封系统下一篇:内部审计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