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状态与效果(共7篇)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1
卧式米机的砂辊、米筛、压筛条 (米刀) 是该设备主要易损件, 掌控好它们的最佳更换时间与修整时间, 使设备始终保持最佳运作状态是获得最佳工艺效果的前提, 文章用数据分析了运作状态与工艺效果的关系, 而最佳工艺效果就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
稻谷加工经过清理、砻谷及其产品的分离两个工序后的净糙米, 必须经过碾米工序才能进入成品米整理工序;本文所谈及的是碾米工序中的主要设备——卧式碾米机。该设备目前在全国8 000多家碾米企业中使用率高达67.8% (尤其是生产长粒型籼稻米的厂家, 使用卧式米机占82.2%) 。
本文分析了卧式米机的工作原理, 着重谈及该设备运作状态与其工艺效果成正比的数据分析。为此, 我们建议制米企业领导要十分重视调动操作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以增强操作工人的责任心;把握好每台设备的运作状态, 使其管理的任何一台设备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而获得设备的最佳工艺效果, 为企业向设备要效益利润最大化而努力。
1 碾米的基础原理
碾米的基本原理是碾削作用与摩擦擦离作用。具体的说是依靠坚硬物体的锐利表面, 沿着糙米表层作快速运动, 并把米皮不断地削离下来的作用, 称为碾削作用。利用这种作用而使糙米得到碾白的方法, 称之为碾削碾白。在实际生产中, 碾削碾白是借助与金刚砂辊筒表面无数密集锐利的砂刃而实现的。
足够破坏米破皮结构的作用力需要有一定的碾削力, 但为了防止因碾削过深损伤米拉内胚乳而造成碎米的不良后果, 砂辊米机的压力不宜大, 砂辊粒度也不宜粗。碾削机会要多, 而且要均匀。需做到既要使辊筒具有较快的线速, 又要使米粒有足够的翻动机会。另外必须在较大压力的摩擦下进行。小压力下的运动摩擦, 碾白效果低, 只能对米粒表面起光洁作用。然而, 要达到好的碾白效果, 则需要使作用好糙米表皮的摩擦力满足以下3个条件: (1) 应大于米皮本身的结构强度; (2) 应大于米皮和胚乳的结合力; (3) 应小于米粒胚乳本身的凝聚力而不致于产生碎米。
2 卧式米机的压力
压力是形成擦离作用的主要条件, 也是达到碾削作用的必要因素。压力的大小, 为了便于计算, 一般以平均压力来表示, 它决定着摩擦擦离作用的强弱或碾削的深浅。对于碾削作用来说, 由于砂粒锋刃尖锐, 与米粒接触面积小, 所以只需较小的压力便可达到去皮的目的;其平均压力可低至4.9kPa (50g/cm2) 。一般品质较好的米粒, 在运动中的安全压力可达19.6~49.0k Pa (200~500g/cm2) 。若以1粒米的强度来计算, 一般可承受0.29~0.59MPa (3~6kg/cm2) 的压力;假使在每平方厘米以内平放7~9粒米来计算, 则每平方厘米的米粒能承受的静止压力可达2.1~5.3MPa (21~54kg/cm2) 。但米机内压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般以推进部分的末端为最大, 因此米粒所受到的压力往往比机内平均压力大很多。
3 卧式米机的速度
速度是使米粒皮层获得均匀擦离或碾削的重要条件, 若米粒与辊筒之间没有相对速度, 也不可能产生擦离或碾削作用。米粒在机内的运动速度是由辊筒传给的, 因此, 碾白速度常以辊筒的线速度来表示。米粒在机内的速度变化很大, 紧贴辊筒的, 才导致了米粒相互之间的摩擦。若米机的容量大, 机内的糙米多, 其辊筒的转速就必须增加, 否则就不能带动外围的米粒运动, 因此, 米机辊筒的速度与机内的容量是成正比的。但速度增加后, 机内压力就应相应地降低, 否则将由于强烈的搅拌而产生大量的碎米, 于是速度又必须与压力成反比。
4 卧式米机最佳工作状态的数据分析
卧式米机 (砂辊) 如要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操作工人应认真操作好每台米机, 每生产48~72h后, 必须对砂辊、米筛、米刀 (压筛条) 进行修整或调换使用, 使米机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1 砂辊
修整砂辊时, 应将槽底及槽边砍成圆弧形, 以减少米粒的损伤, 与推进器相连接的砂辊端, 其螺旋槽应与推进器的螺旋等宽等深, 不要开得过宽过深, 以免造成米粒精度下降, 糙白不匀的现象。
砍辊前, 应将砂辊装的轴上, 然后把轴架设起来, 以免砂辊接触地面, 损坏砂面。在修砍的过程中应做到砍刀要快, 用力要轻, 要严防槽形走样。砂辊表面如发现裂纹应严禁使用。
经检测与实践证明:任何卧式米机 (砂辊型) 在正常运作72h都会出现磨损, 尤其是要对磨损后的砂槽进行修整。
注:本测定表由安徽儒林米业提供。
4.2 米筛
米筛是碾米机的重要储存部分, 它是由薄钢板冲制成的, 呈弧状。它的两边嵌在方箱两内侧面的三角铁中, 并由筛托装置支撑着, 其松紧可利用支架在机座方铁上的螺丝来调节。
米筛的主要作用是排糠, 也可擦离米皮和改变机内的压力。所以筛孔的大小及铁板的厚薄, 对其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根据碾米机的基本原理与米机机内的压力分布状况及米筛的主要作用;我们知道任何卧式米机其机内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般推进部分的末端压力最大, 其米筛受力也大, 我们建议米筛在使用若干小时后需调换使用。
由于米筛及时进行了调头使用。米粒在米机内碾白均匀度达到99.5%, 而在48h后仍未调头使用的米机其碾白均匀度只有95%左右, 糙白的工艺效果, 因而也影响成品米的质量。
注:本测定表由安徽儒林米业提供。
4.3 米刀 (压筛条)
根据检测米刀与米筛调换时间有差距, 具体情况见表3。
注:本测定表由安徽儒林米业提供。
根据砂辊米筛、米刀调换使用和整修使用的情况分析, 如果按日产200t大米计算, 最佳工艺效果能给企业带来18万/年经济效益 (按表1~3分析数据得出) 。
根据以上技术与数据分析, 我们认为卧式米机也与其它碾米设备一样, 需要有责任心强, 工作勤快的操作工人去认真操作, 只有认真操作才能把卧式主机始终保持在最佳运作状态, 才能得到最佳工艺效果。
提高碾米厂, 产品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 年龄23~85岁, 男性50例, 女性50例, 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不等, 职业从务农到经商、从学校到机关, 经问卷调查后分为乐观心理状态组 (以下简称乐观组) 41例和消极心理状态组 (以下简称消极组) 59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具体为: (1) 对尿毒症疾病的认知程度。 (2)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的接受程度。 (3) 对靠透析维持生命质量的满意程度。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在安静愉快的环境下采取一对一的交谈方式, 根据问卷回答的结果将每一个患者分到相应的组别里。然后再调阅该100例患者的透析记录, 与科主任一起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定论, 然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1.3 心理状况与透析质量的关系
1.3.1 经济因素
因为透析需要巨大的资金来维持, 所以经济的稳定是最根本的前提, 否则再乐观的患者如果不能维持规律的透析, 自然也就不能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1.3.2 家庭因素
家庭支持对患者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患者因为遭受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身体摧残, 有些家庭因过重的经济负担容易产生嫌弃的心理, 患者在求生的过程中伴随的是愤怒、无奈。相反, 如果处处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那么这样的患者将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严格遵守医嘱的同时还能够努力克服疾病带来的痛苦。所以说要战胜尿毒症需要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从而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持久动力。乐观的情绪加上规律的透析才能让患者的治疗走上良好的循环。
1.3.3 社会因素
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 医保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部分患者还能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 所以不会因为疾病而去拖累家人, 在这些良好前提下, 患者还能够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 所谓久病成良医, 他们对自己的干体重, 对每天的饮食控制, 都能做到有效控制, 而且还能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寻找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 这类的患者通常病情稳定, 情绪稳定, 透析时间都在5年之上, 身体状况没有太大变化。
1.3.4 自身因素
面对不幸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消极的患者总是不相信自己真的有病, 总会采取不正确的治疗方式去尝试, 结果时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最后进行透析时, 身体状况大打折扣, 即使在维持性透析治疗时也会悲观厌世, 不能正确面对疾病。积极的患者则会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珍惜治疗带来的改善了的生活质量, 尽量用轻松的情绪来应对长年的求治生活, 部分患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些社会体验都让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归属感, 从而真正做到了战胜疾病。
2 结果
对接受MHD患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MHD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存在着显著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100例中乐观组有41例, 消极组有59例, 乐观组透析规律, 饮食规律, 病情稳定;消极组饮食无节制, 脱水目标总是过大, 心肺功能负担过重, 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消极组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后, 能够主动控制饮食, 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还要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和治疗的疼痛之苦,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所有的患者都会经过愤怒、否认、接受、消沉的心理过程。在得知病情初期, 都会认为医生在故意夸大病情, 不愿意行血液透析, 甚至四处求医, 乱吃中药, 试图恢复肾功能, 耽误了治疗时机, 最终病情严重恶化才来医院救治。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想法, 片面认为只要把身上的毒素透完了, 就不需要再继续透析了, 这类患者一般都有残余肾功能, 有小便, 经常治疗一段时间就不坚持继续治疗, 最终挨到气喘严重才又来救治;再有一类型是年轻意志力薄弱, 不能按照医嘱控制饮水, 每次体重增长过重, 导致脱水目标过大, 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抽搐及头疼的症状, 经常不能达到净体重, 多余的水分加重了心脏负担, 加重了疾病对身体的侵害, 使得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下降, 让病情的转归进入了恶性循环。综上所述, 消极组患者经常因知识的缺乏采取了不当的行为, 我们要提早给予正确的讲解和指导。乐观组患者大多是老患者, 对疾病掌握的比较透彻, 对自己的饮食控制很严格, 并且规律透析, 透析时很少出现并发症, 习惯了长期透析治疗, 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使得透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病情稳定。
摘要: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导致的不同透析效果的研究, 明确不同心理状态对透析治疗的不同影响, 从而为透析治疗时积极引导患者乐观情绪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00例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 分为乐观组和消极组, 并对乐观组与消极组的身体状况和透析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乐观组能够严格遵守医嘱, 透析规律, 病情稳定。消极组饮食无节制, 透析不规律, 透析过程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身体状况易每况愈下。结论:乐观心理状态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消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惠芸, 王燕萍.48例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1) :58.
[2]缪群芳.理性情绪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2006, 35 (2) :54-57.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3
一、当前军校学员的学习状态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军校学员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令人满意的,但是部分学员的学习状态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前,军校学员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为:
(一)整体学员学习目标明确,态度比较端正
许多军校学员都是经过艰苦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的。进入军校后,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将决定他们的学习状态,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军校学员绝大部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对所学专业和课程比较感兴趣,学习状态积极向上。学员普遍上课认真,作业仔细,学习刻苦勤奋,考试态度端正,期望取得较好的成绩,并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
(二)部分学员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状态不佳
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学员学习动力缺乏,对学业持负面态度,厌倦学习,学习状态总体不佳,具体表现为:思想松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浮躁;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不感兴趣,对学校活动不积极,目前状态消极茫然和悲观;上课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讲,课后抄袭作业,对考试成绩抱着无所谓态度;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学习视为苦差事,千方百计想逃课,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难以自拔。
(三)个别学员学习目的现实,呈现功利色彩
个别学员虽然学习积极努力,但是其学习目的比较现实,呈现出功利色彩的倾向。保研、入党、评功授奖都是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这表明个别学员学习理想不够远大,没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还有个别学员,只想以军校为跳板,学好知识技术,获得文凭后,及早转业到地方就业或者创业。
二、影响军校学员学习状态的主要因素
(一)是否具有端正的入伍动机
当今社会价值选择多元多样多变,价值选择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入伍动机,使得入伍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同时,“90后”学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也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他们自主意识强,不轻信、不盲从、有主见。多元的价值选择和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入伍动机上主要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是抱着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实现军人梦想的想法自愿走进军营的;部分学员认为军人职业高尚,具有很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还有部分学员是因为军官职业相对稳定、待遇比较优厚而报考军校的;也有部分学员是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或者遵从父母之命才“被动”走进军校的。
(二)是否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
简单说来,心理韧性就是个体在遭遇逆境时能够战胜困难走出逆境的能力。个体如果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那么在遭遇逆境时,就能够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在逆境中奋进,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战胜困难,走出逆境,获得成功。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得不经常与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考验打交道。军校生活中,学习时的高标准、训练时的高强度、生活中的严要求,军人职业生涯中,日常训练时的紧张严格、执行任务时的急难险重、家庭生活中的远离亲人,都会成为逆境源。没有良好的心理韧性的学员,在面临逆境时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缺少压力应对策略,常常会选择逃避;而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的学员,往往能够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品质,积极应对学习训练生活中遇到困难,在经历困难后能够迅速恢复,甚至能变得更加坚强。
(三)是否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
专业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对学习过程的情绪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军校的专业学习较地方大学更为严格,但是任课教员与学员的交往,除课堂教学外,在其他时间也相对较少。学员学习仍然依靠自觉自愿,具有浓厚专业兴趣的学员,就会激发出对于所学专业的爱好甚至“迷恋”,就会全身心地、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即使是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专业,由于兴趣的有效牵引,这部分学员也能学得津津有味、意兴盎然,学习状态自然是积极勤勉、努力向前的。而缺少专业兴趣的学员,往往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学员甚至厌恶学习、放弃学习,连最基础的课程学业都难以完成。
(四)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预期
成就预期是指人们对取得的成绩的预先期待。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人们主动去做一件事情取决于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以及达到目标所能带来的价值。根据这一理论,军校学员对努力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取得优异成绩后所获得价值的认识,都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
具体表现为,具有强烈成就预期的学员,对军人职业有着明确的身份认同,对未来工作有着比较合理的规划,知道将来岗位任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这类学员往往期望自己比别的同学表现得更优秀,这种优秀,主要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训练成绩、第二课堂表现来体现,这样的学员在学业表现上常常更出色,专业学习、军事训练、第二课堂活动都表现积极,认真刻苦,不惧困难,力争上游;而缺乏强烈成就预期的学员,常常表现为对于军人职业缺乏身份认同,对将来到部队从事什么工作比较茫然,对军队的认识还停留在军事训练、体能训练等较为肤浅的低级阶段,对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认识,不清楚未来部队任职对军校学员的要求是什么,不清楚该培养自己哪方面的技能和素质,这往往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训练热情度不够、第二课堂活动不热心。
此外,学员类型、专业类型等也会影响到学员的学习状态。就学员类型来说,战士学员普遍有着至少两年以上的基层部队训练生活经历,经过基层部队的锻炼,比之青年学员更能适应军校紧张忙碌的生活、令行禁止的管理,但是战士学员一般入学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而青年学员一般都是以较高的高考成绩考入军校的,因此战士学员总体来说在学习状态方面不及青年学员。就专业类型来说,技术类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部队的专业技术工作,指挥类学员毕业后主要面向广大基层部队担任带兵人,技术类学员偏重于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本科毕业可以考取或者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而指挥类学员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学习军事知识、管理知识并且注重体能的锻炼培养,本科毕业后不能直接报考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使得技术类学员相较于指挥类学员总体上来说学习目标更聚焦、学习热情更高涨、学习状态更积极。
三、军校学员学习状态改善对策
(一)开展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它决定着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意志坚定性。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其次,应该开展端正入伍动机教育,帮助学员进一步强化献身军营、建功立业的奉献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实现两个转变、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热情。再次,应该加强专业引导教育,给学员介绍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意义等,以加深学员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使学员逐渐喜欢本专业、热爱本专业,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加强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
实践表明,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对于改善课堂教学秩序和学员学习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许多军校为了监督和督促课堂教学都设立了集体带队上课、队干部跟班听课、督导组听查课、视频系统监控等制度,这些制度对于规范整体教学秩序、提升课题教学效果、改善学员学习状态作用显著。不少军校都强调教员必须树立“课堂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讲好课,还要对课堂秩序加强管理,对于学员课堂上出现的逃课、打瞌睡、交头接耳等现象,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严格课堂纪律。另外,还要严格考试制度,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仍然突出,严格的考试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学员学习状态,特别是过程成绩的引入,使得学员更为注重课堂听讲和平时学习。
(三)营造有利学习的环境氛围
以往的军校教育很多都存在着重体能训练、轻文化学习的传统。目前有些军校,尤其是一些初级指挥类院校仍然存在这一现象。这种倾向会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使得学员普遍关注于体能训练成绩的提高,对于专业课学习仅仅满足于不挂科就行。还有个别院校给学员安排的公差勤务较多,不仅占用大量课余时间甚至占用正课时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营造更有利于学习的军校环境氛围,需要院校、学员队齐抓共管,首先,要积极建章立制,用各种制度规范和保障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禁止各种与学习无关的公差勤务占用学习时间,冲击课堂教学;其次,要努力营造一种求知向上的良好学风,激励学员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再次,要不断健全奖惩措施,突出学习成绩标准,形成以学习成绩优异为荣的氛围,推动学员学习成绩普遍提升;最后要积极采取板报标语展示、先进典型塑造、专家院士讲座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创先争优的热情,促进形成追求真理、崇尚学习,追求成绩、崇尚荣誉的良好环境氛围。
摘要:当前,军校学员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令人满意的,但是部分学员的学习状态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存在问题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改善军校学员学习状态。
关键词:军校学员,学习状态,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马艺.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2.
[2]360百科.心理韧性[EB/OL].
[3]Richardson G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03):307-321.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4
2007年,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改革注入了活水, 更为国家的教师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但同时, 如何更好地培养免费师范生树立坚定的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 如何加强对其职业倾向的定位和成就动机的提升, 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免费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成就。如今, 虽然两届免费师范生已走上教育的岗位, 但在两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部分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屡屡出现, 尤其在学生学习的志趣和意义感、对待学业的挑战度等方面的状况堪忧, 需要引起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1 免费师范生学习状态透视
1.1 误读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对个人未来发展期许不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提到“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且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任教服务2年。”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方面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政策本身表明免费师范生已经提前有个岗位, 避开了许多社会的竞争, 存在“学得好赖都一样有工作”的误区, 从而影响学习态度, 缺乏学习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不高, 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不足, 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 “小富则安”的思想还相当普遍;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不够, 注重形式多, 顾忌内容少;对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不高, 自甘落后、懈怠不前的情况在高年级较为明显。据西南大学的调查统计, 首届免费师范生中39.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不好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有26%的免费师范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觉得什么都重要, 什么又都不重要;有60.4%的免费师范生信奉“60分万岁”和“毕业就好”的观念。可见, 对个人未来发展期许不高是目前免费师范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势必影响其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与调动。
1.2 对“教师教育”内涵理解偏颇, 专业学习兴趣不强
调查显示, 免费师范生认为学科专业知识是最重要教学目标的占10.9%;认为教师教育目标是最重要教学目标的占27.3%;认为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最重要教学目标的占57.4%;认为通识教育目标是最重要教学目标的占4.3%。[2]正是由于这种对“教师教育”内涵狭隘的理解, 导致学生片面地将师范性等同于“面向中学”, 甚至将师范性与“学术性”相对立。所以, 相当数量的免费师范生只注重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 而对专业深层次的研习兴趣不强。殊不知, 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需要教学知识的丰富和扎实, 更需要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从系统的高度来教授知识, 要善于把科学形态的知识变成教育形态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新趋势。正是因为这种认知差距的存在, 让部分免费师范生荒废了奠定专业基础学习的大学头两年, 让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质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1.3 从教动机与政策期许错位, 消极懈怠情绪突出
国家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意在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长期投身基础教育, 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意识的出色教育家。但事实上, 部分学生从教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很多选择免费师范专业学生的动因是源于政策给予的经济优惠, 而进入大学后, 他们在面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过程中, 出现了个人职业期许和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期许之间的错位, 他们觉得优越的就业环境和相对丰厚的工资待遇似乎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泡影, 于是心态变得消极, 学习动力逐渐泯灭。此外, 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深造受到政策体制的限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文件精神, 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及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 只能考取在职的教育硕士, 这也使部分学生在抱怨中逐渐安于现状, 不求更高层次的进步。
2 改善免费师范生学习状态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本, 把握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量身制定”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全面的、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3]所以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将是否适合免费师范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审视政策成败的关键, 不断修正和完善政策层面上不利于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 切实实现免费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统一。
2.2 各方协同, 把握学习动力自主性生成原则
提升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署师范大学、教师、免费师范生、家长等有关方面共同努力, 但是个人能否长期发展, 最终取决于个人的意识。[4]所谓学习动力自主性生成原则, 是指免费师范生首先要具有主动发展自我、改进自我的精神和态度。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 最重要的是师范生的个人努力, 所以从教育的各个环节设置上, 要充分考虑接受主体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 要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接受主体对接受介体所传递的接受客体能动地加以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以及外化践行, 进而实现免费师范生基层感情的培养、职业理想的树立和学习动力的激发。
3 提升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对策与建议
3.1 对培养学校的建议
3.1.1 注重从教信念的教育培养“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知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和经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更应当是认知过程、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体验式教育, 让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 通过反思体验积累教育实践知识, 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构建职业理想与职业操守, 既是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促进免费师范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形成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所以各部属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免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培养, 继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和思想境界。建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积极探索免费师范生的职前体验之路, 策划组织免费师范生赴中小学实践体验, 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努力实现着学生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公共能力、知识智力的平衡发展, 并在免费师范生的基层感情培养、职业理想树立、学习动力激发等方面实现有效的改善, 为实现国家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3.1.2 注重“学术教育”与“教师教育”相统一
由于政策中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在中小学从教至少10年, 并且2年从事农村教育, 这就使得离开了大学教育之后, 从事基础教育成为了第一要务。所以作为部属院校的培养计划, 应当注重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同时尽可能有效地开设教育类专题课程, 从理论上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同时, 学校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 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例如支教等。据调查显示, 支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合, 易于让学生获得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共鸣。实践证明, 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助学生树立从教的信念, 也有益于“学术教育”与“教师教育”相统一。
3.1.3 建立完善的奖励、淘汰制度
完善奖学金制度是建立完善奖惩制度的重要方面, 奖学金制度对提高与保持免费师范生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初入大学, 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与其他同学间存在的学习差异, 但在经历国家奖学金等奖学金的评定之后, 大部分的同学会主动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奖学金不仅仅是一种奖励, 更是一种荣誉, 一种对个人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肯定, 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将易于激发个人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要及时开展自我批评与他人批评的班会, 对于不愿意从教或者不适合从教的学生, 要建立积极地淘汰制度。此举势必有利于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质量。
3.2 对免费师范生的建议
3.2.1 正确认识和理解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作为免费师范生, 要正确认清国家免费教育政策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统一的基本内涵。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国家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 意在培养愿意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就读师范, 并经过长期的历练,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乃至教育家。免费师范生应主动加强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培养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热爱。现有就业政策仍然实行双向选择, 并非统分统包, 其中必然体现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随着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步步兴起, 市县级学校及农村学校对教师选拔制度也越来越严格, 必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选择与竞争, 在校的免费师范生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 练就本领, 为从教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校的免费师范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如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选修通识课程, 提高内在的知识涵养;积极地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为将来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提倡免费师范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将个人价值置于国家利益的坐标系中, 知行合一, 培养能力, 完善自我, 势必增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状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3.2.2 认识教师职业内涵, 做乐教善教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家
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还需要教师拥有独特的教学方式, 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展现教师个人的授课魅力, 吸引学生, 从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育人放在教育的首位, 不仅仅要传授书本知识, 还要用心教育学生, 通过言行影响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做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 也需要丰富的课外知识, 知识广博是教师提升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 丰富的课外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相互交融, 对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育越来越被前瞻性地确定为引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旗帜, 随着教师职业越来越被前提性地确认为一种专门化职业, 免费师范生更应主动顺应潮流, 摒弃教师工作是一个“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积极应对教师专业发展诉求, 用内外兼修的尺度重新构建教师价值, 在重视教师外在社会价值的同时, 着力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 积极引导自身在教师岗位上反思、体验、创造和自我实现。此外, 免费师范生还应积极向身边的教师楷模学习, 要善于从一线教师身上捕捉和感受由“以人为本的理念, 育才兴国的抱负, 弘文励教的使命, 厚德载物的胸怀”组合而成的师范文化和精神谱系, 并通过对自身存在不足的不断反思明确“立志高远, 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 在“师范”———“教师”———“学生”———“师范”的社会链接与运行中, 推动师范教育的学术发展, 承担起振兴基础教育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崔世莹.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 2009 (3) :20-201.
[2][3][4]赵广宇, 赓其发.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丙戊酸钠组和咪达唑仑组。丙戊酸钠组21例,年龄3~12岁,惊厥持续时间35~260 min,男11例,女10例,其中癫痫病患儿8例,中毒性脑病5例,脑炎7例,热性惊厥1例,发作形式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5例,阵挛性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2例。咪达唑仑组21例,年龄3~11岁,惊厥持续时间40~270 min,男10例,女11例,其中癫痫病患儿9例,中毒性脑病4例,脑炎6例,热性惊厥2例,发作形式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6例,阵挛性发作3例,肌阵挛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42例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吸氧、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各脏器功能等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重要生命征,常规检查每例患儿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在此基础上,丙戊酸钠组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粉剂,400 mg/支),首次15 mg/kg,5 min静脉推注,然后以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4~48 h,每例患儿分别在首剂推注后的30 min、1 h、12 h、24 h抽取静脉血监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剂,10 mg/支),先予0.1~0.2 mg/kg咪达唑仑加5%萄葡糖10 ml静脉推注,注射时间至少3 min,随后给予1~8μg/(kg·min)输液泵维持。最初按1μg/(kg·min)开始,若惊厥未控制,每10 min以1~2μg/(kg·min)的幅度加量直至完全控制。最大剂量为8μg/(kg·min)。以惊厥完全控制后的滴速维持24~48 h,随后每2 h递减1μg/(kg·min)直至停用。上述两组在1 h内未见效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选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丙泊酚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为81.0%,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起效时间短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由丙戊酸钠组21例患儿的血药浓度曲线可知,丙戊酸钠负荷量(15 mg/kg)静脉注射达峰所需时间短,给予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能稳定维持有效血药浓度(50~100 mg/L),见图1。
2.3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监测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丙戊酸钠组最早在抽搐停止后90 min意识完全恢复,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最早在抽搐停止后210 min意识完全恢复,该组发生2例呼吸抑制,表现为在注射咪达唑仑后5 min左右出现自主呼吸减弱、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紫绀,给予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后青紫缓解,2例呼吸抑制的患儿均在30 min后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未再出现青紫并保持血氧饱和度稳定。3讨论
癫痫持续状态是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病因及发作形式多样,如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发作,后果严重。根据病因SE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和发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精神发育迟缓是小儿SE的三个主要原因[5]。SE的预后与病因和发作形式有关,但更取决于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是否得到及时救治。SE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有:(1)神经元持续放电,海马体被激活,γ-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特别是谷氨酸过量释放,多种神经毒性代谢产物堆积,造成神经元尤其是胞体和轴突的不可逆损伤,主要累及海马杏仁核,大脑、丘脑、小脑等部位[6]。(2)SE时,颅脑的代谢、氧耗明显增加,葡萄糖、ATP消耗殆尽,导致钠泵功能障碍,钙离子大量内流,加重神经元损伤[7]。(3)SE时,体内能量耗竭、机体缺氧,无氧酵解增加,导致乳酸堆积、血p H值降低、电解质紊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急剧升高导致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力升高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肌肉反复、持续收缩可造成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尿,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是S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SE发作的时间越久预后越差,也越难以控制。所以对SE患儿应争分夺秒进行急救,救治原则有:(1)选用足量、有效的抗惊厥药物,尽早终止癫痫发作;(2)稳定生命体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呼吸、循环、肾脏衰竭,脑水肿等;(3)去除诱因,积极治疗病因;(4)维持治疗,密切监护、防止复发[9]。目前认为理想的抗SE药物应有以下特点:(1)对各种形式的SE均有效并迅速起效;(2)可快速进入中枢,在脑组织内浓度高,抗惊厥作用强大;(3)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对脏器抑制作用轻微[10]。
咪达唑仑(midazolam)为新型苯二氮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1,2-环状结构,对γ-氨基丁酸(GABA)与A型GABA受体的结合起促进作用,通过激活神经元细胞膜的氯离子通道,促进氯离子内流,使细胞膜过度除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对神经元起到抑制作用而发挥抗癫痫效果,其与中枢神经系统苯二氮受体的亲和力是地西泮的3倍,可以快速到达与终止惊厥有关的受体部位,抗惊厥癫痫效果迅速且有效[11]。本研究结果显示,咪达唑仑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起效时间为(6±3)min,总有效率为85.7%,与文献[12]报道相符。
丙戊酸钠为广谱抗癫痫药,化学结构中不含氮,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已知其抗癫痫机制有:(1)抑制丁醛酸脱氢酶、氨基丁酸转化酶,激活谷氨酸脱氢酶,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并减少其降解,使其在脑中的浓度升高,从而降低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起到抗惊厥作用。(2)作用于T亚型钙通道,使其失活或关闭,减少Ca2+内流,对丘脑神经元的慢波发放起到抑制作用发挥抗癫痫作用[13]。丙戊酸钠通过血脑屏障的原理为主动饱和机制,最大穿透浓度为75 mg/L,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 mg/L,首剂负荷量15 mg/kg,静脉注射在5 min内完成[14]。从文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上可看出,静脉注射丙戊酸钠负荷量达峰时间快,之后给予1 mg/(kg·h)持续静脉泵入可使血药浓度稳定在50~100 mg/L。本文结果显示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1.0%,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起效时间慢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不良反应方面,咪达唑仑与其他苯二氮类药物类似,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程度与剂量相关,本文咪达唑仑组发生2例呼吸抑制。丙戊酸钠静脉制剂p H值为7.6,高度水溶性,局部刺激小,半衰期约8~16 h,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抑制作用,且不影响意识状态的恢复[15]。本文中丙戊酸钠组无一例发生呼吸、循环抑制,最早在抽搐停止后90 min意识完全恢复,明显早于咪达唑仑组。丙戊酸钠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胃肠道反应、造血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害等,有致死性风险者为急性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16]。其导致肝损伤的机制有:(1)剂量相关性肝损伤;(2)特异性的肝损伤,往往程度重,可出现急性肝坏死,2岁内的婴幼儿如合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有器质性脑损伤或存在先天性代谢异常则为高危人群。3岁以后以上情况发生明显减少,并随年龄逐渐降低,血药浓度在100 mg/L以上时不良反应增加[17]。因此本文资料中所选对象年龄皆在3岁以上,并维持血药浓度50~100 mg/L,用药后监测肝功能,无一例发生肝功能异常。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 均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4]。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 (41.6±4.4) 岁;婚姻状态:未婚9例, 已婚25例;疾病类型:腺癌10例, 鳞状细胞癌2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 (42.2±4.6) 岁;婚姻状态:未婚8例, 已婚26例;疾病类型:腺癌11例, 鳞状细胞癌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及个人卫生护理等。观察组予以舒适化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
(1) 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基本情况, 通过健康讲座、一对一面谈、发放宣教材料等方式,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详细向其讲解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主要危害及临床治疗方法等, 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以配合临床治疗。尤其需告知患者经早期发现、合理治疗会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 提升生活质量, 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其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 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指导其通过听音乐、深呼吸训练等方法转移注意力, 缓解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多安慰、鼓励、陪伴患者, 消除患者孤独感和不安感, 促使其以平稳的情绪迎接手术。 (3) 环境护理:定期打扫病房卫生, 及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与湿度,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协助其做好术前准备。
1.2.2 术中
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时, 紧握患者双手, 向其传递安慰、鼓励、支持等情感, 以稳定患者情绪, 促使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寻求积极措施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程, 主动与其进行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患者疼痛感,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2.3 术后
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成功, 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舒适。调整患者饮食结构, 鼓励其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以提供机体所需营养,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增强患者体质, 促进其快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1) 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 各量表均分为20个评分项目, 评分以53分为分界值, SAS评分和SDS评分越高, 表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5]。 (2) 生存质量评分采用QLQ-30核心问卷量表调查, 主要包括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总体健康等, 评分越高, 表明生存质量越高[6]。 (3) 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共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环境、解决问题4项, 每项最高分为25分, 满分为100分, 以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 以评分在70~85分为满意, 以<7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2 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膀胱残余尿量与导尿管留置时间
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为 (81.5±24.4) ml, 导尿管留置时间为 (6.9±1.1) d.对照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为 (167.3±32.8) ml, 导尿管留置时间为 (11.4±3.2) d。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 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 多发生于30~55岁女性, 对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均有较大危害性, 该病症病因明确, 目前临床一般认为患者发病与病毒感染、性行为、分娩次数、生物学、营养不良、个人卫生条件差及抽烟等多种因素有关[7]。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 病情发展到晚期, 患者可出现尿急、尿频、下肢肿痛及便秘等多种继发性症状, 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恶病质、贫血等[8], 后果严重。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社会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关系[9]。舒适化护理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 该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患者中心”和“舒适感”, 其根本目的主要在于通过科学、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增强患者舒适感, 缓解其不良情绪,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增强临床治疗效果[10]。实践表明, 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 辅以舒适化护理, 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应用的舒适化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舒适化护理3部分。其中术前舒适化护理强调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和掌握宫颈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和谐的住院环境, 提升患者舒适度, 促使其以平稳的情绪迎接手术。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心理疏导等, 提升其生理和心理舒适度,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促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叮嘱其合理饮食, 进行适量运动锻炼等, 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于对照组, 有差异, 表明对宫颈癌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 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升治疗依从性。且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差异, 表明舒适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促使其术后尽快康复。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与相关文献结果相符[11], 表明在宫颈癌患者中实施舒适化护理, 能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减少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 舒适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以舒适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 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舒适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学习状态与效果 篇7
关键词:电休克治疗,骨骼肌松弛药,罗库溴铵,琥珀胆碱
电休克疗法指运用短暂、适当的电流刺激大脑, 引起患者神智丧失和全身抽搐, 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治疗方法, 对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治疗效果较为良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 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 接受电休克治疗的一种方法,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目前为止, 氯化琥珀胆碱以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价格低廉等优点为电休克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 但随着肌松药种类的不断发展, 非去极化肌松药也逐渐运用于电休克治疗中[1]。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非去极化氨基甾体类非去极化肌松药, ED95为0.3 mg/kg, 给患者静注0.6 mg/kg后1~2 min即达到最大阻滞, 较等效剂量的维库溴铵快约40%, 起效较快是罗库溴铵的主要特点之一, 起效时间3~4 min, 时效10~15 min, 90%肌颤搐恢复时间30 min;此药对心血管无明显作用, 不释放组胺, 临床应用剂量无心率和血压变化, 故有望作为有琥珀胆碱禁忌证患者的替代肌松药运用于电休克治疗[2]。但罗库溴铵临床时效、总时效均长于琥珀胆碱;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易被新斯的明所拮抗, 所以普遍认为罗库溴铵应复合肌松拮抗药运用于电休克治疗。
就国外报道而言, 已有多种剂量罗库溴铵复合肌松拮抗药运用于电休克治疗中, 而国内对使用罗库溴铵作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肌松药尚未有报道, 故本实验选择国外两种较常用的剂量作为参考剂量对比琥珀胆碱, 探讨罗库溴铵运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运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的肌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患者60例, 确诊为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21例, 躁狂症9例, 强迫障碍7例, 抑郁发作7例, 双向情感障碍6例, 焦虑症6例, 应激障碍4例) 且具有电休克治疗适应证, ASA分级I级[3], 年龄18~50岁, 体重45~80 kg, 无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 无药物过敏史, 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正常, 1周接受3次电休克治疗且平均至少接受6次治疗。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 mg/kg罗库溴铵组 (R1组) 、0.45 mg/kg罗库溴铵组 (R2组) 和1 mg/kg琥珀胆碱组 (S组) , 每组20例,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1晚停用抗癫痫药及抗焦虑药, 禁食、禁饮大于8 h。入室患者仰卧治疗床上, 四肢自然伸直, 情绪稳定, 左臂绑好无创血压计袖带, 右手食指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连接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0.9%氯化钠250 m L静脉滴注。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东莨菪碱0.3 mg静注。在患者头部固定脑电图电极和治疗电极, 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选择治疗模式和电量[4]。用加压面罩给氧, 静注丙泊酚1 mg/kg, 待睫毛反射消失, R1组静注罗库溴铵0.3 mg/kg;R2组静注罗库溴铵0.45 mg/kg, 待患者自主呼吸消失且全身肌肉松弛无肢体运动即为肌松药起效[5,6];S组静注琥珀胆碱1 mg/kg, 等待患者去极化肌颤停止、自主呼吸消失且全身肌肉松弛无肢体运动即为肌松药起效。肌松药起效后, 移开给氧面罩, 口内置入保护橡胶牙垫, 麻醉医师紧托患者下颌, 主治医师按下通电开关使患者抽搐发作, 观察口角、眼周、手指和足趾的轻微抽动, 直至抽动完全停止。治疗完毕立即取出牙垫, 继续面罩给氧加压人工通气。R1、R2组患者出现吞咽反射, 或肢体运动意向时给予新斯的明0.1 mg/kg及阿托品0.05 mg/kg拮抗罗库溴铵肌松残余作用, 等待自主呼吸恢复 (患者胸廓自主起伏, 且气道有气流呼出) [7]。S组不予处理, 等待其自主呼吸自然恢复。自主呼吸、呛咳及吞咽反射恢复, 意识恢复且能自主运动时患者即可离开治疗室。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后及电击时患者心率 (HR) 、血压 (SBP、DBP) 、血氧饱和度 (Sp O2) ;记录以麻醉诱导药推注完毕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者睁眼时间及患者肢体运动时间分别作为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体动时间;治疗2 h后询问患者有无窒息感、呃逆及躁动;治疗1 d后询问患者有无肌痛[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观察指标比较
三组诱导后与电击时HR、SBP、DBP及Sp O2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716、0.935、0.515、0.270) , 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三组肌松药恢复时间比较
R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其他两组长 (P=0.034) , 而R1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睁眼时间、体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32、0.431) , 两两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R1、S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事件
R1、R2和S组存在窒息、呃逆及躁动等不良反应, 但均较少。R1、R2组术后肌痛例数较少, S组较多, 见图1、表3。
例
3 讨论
琥珀胆碱属于去极化肌松药, 因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等优点, 因而作为改良电休克治疗的经典用药在临床中已运用多年。临床推荐琥珀胆碱剂量为0.5~1.5 mg/kg (ED95为0.25 mg/kg) , 根据国内外临床经验, 通常选用1 mg/kg作为常用剂量运用于电休克治疗中可获得满意的肌松效果且不影响治疗时间。但琥珀胆碱可引起肌纤维去极化时细胞内钾离子释放, 导致高钾血症而引起严重心率紊乱;又因琥珀胆碱由于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 可激动N1、M胆碱受体,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率和各种室性心率失常, 此外琥珀胆碱还可引起眼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胃内压增高及恶性高热, 故琥珀胆碱禁用于高钾血症、高颅压、高眼内压、恶性高热病史及对其药物本身有过敏现象的患者。
罗库溴铵作为起效最为迅速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被认为是琥珀胆碱最好的替代品, 但罗库溴铵临床时效、总时效均长于琥珀胆碱, 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易被新斯的明所拮抗, 应用35μg/kg新斯的明8 min后, T1/T4比值均>0.70, 所以普遍认为罗库溴铵应复合肌松拮抗药运用于电休克治疗[9]。
本试验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复合肌松拮抗药, 对比琥珀胆碱运用于电休克疗法,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 就国外报道, Deniz Cihan以罗库溴铵 (0.3 mg/kg) 复合新斯的明 (20μg/kg) 、阿托品 (10μg/kg) 运用于电休克治疗做为琥珀胆碱 (1 mg/kg) 的替代药品, 故0.3 mg/kg罗库溴铵可能作为安全有效剂量运用于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电休克治疗。 (2) 就国人而言, 肌肉质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高于西方国家, 故其肌松药所需剂量可能高于Deniz Cihan的0.3 mg/kg;而国外也曾有以较大剂量 (0.4 mg/kg、0.5 mg/kg) 罗库溴铵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先例, 故选取了1.5倍ED95作为试验剂量[10,11]。
本实验以临床指标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者睁眼时间及患者肢体运动时间作为骨骼肌松弛药肌松效果的评定标准, 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 电休克治疗是以要以短暂的电量刺激患者大脑的治疗方法, 可引起患者患者骨骼肌剧烈强直收缩, 若采用肌松监测仪进行监测, 则对肌松监测仪干扰较大, 产生的数值不准确, 给肌松效果判断带来影响[12,13]。 (2) 以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肢体运动等临床直观易见的指标作为判断, 符合临床工作特点,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便捷的参考标准。
由本试验结果可知:由表1得出结果, 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运用于电休克治疗中均无明显差异, 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剧烈改变, 其安全性与琥珀胆碱相当。由表2可以看出, 0.45 mg/kg罗库溴铵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自主呼吸恢复, 而0.3 mg/kg的罗库溴铵, 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琥珀胆碱相当, 不会导致电休克治疗所需时间延长, 此现象说明0.45 mg/kg罗库溴铵可能在电休克治疗中剂量偏大。而三组在患者睁眼时间及肢体活动时间的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
患者术后呃逆或窒息感可能与肌松药残留有关。通过随访, 由表3可以看出, R1组无患者有窒息感, 呃逆患者1例, R2组患者窒息感3例, 呃逆2例, 其较大几率出现窒息感及呃逆可能与较大剂量的肌松药导致的残余剂量较多有关, S组窒息感、呃逆例数均为1例。患者术后肌痛可能与琥珀胆碱去极化肌颤有关, 也可能与电休克引起的骨骼肌强直收缩有关。由表3可以看出两组罗库溴铵组患者肌痛例数明显少于琥珀胆碱组。
由本试验可得出结论, 0.3 mg/kg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比较, 对接受电休克治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影响以及肌松恢复时间没有明显不同, 故可作为琥珀胆碱的替代药物;而0.45 mg/kg罗库溴铵可延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故不推荐使用此剂量药物运用于电休克治疗。此外, 罗库溴铵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肌痛, 降低患者痛苦。
【学习状态与效果】推荐阅读:
中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学05-21
学生学习状态08-07
学习状态自我诊断08-12
学生学习状态评价10-02
文化课学习状态05-31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09-16
高中生复习,如何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11-15
艺术生文化课--高三艺术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七个技巧07-26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08-24
火电厂实施状态检修的意义与方法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