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状态

2024-06-20

训练状态(精选10篇)

训练状态 篇1

一、状态评估在训练中作用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时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运动员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决定其总体竞技能力状况的各个因素的发展水平如何, 运动员的发育状况如何, 导致这一状态的成因又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 都对运动训练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中肯分析和准确判断, 是有效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依据之一。可以说, 整个运动训练过程都是以对运动员现实准柜台的分析和判断为出发点而展开的, 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才有可能设立恰当的训练指标, 才有可能制定出为实现指标所必需而又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如果教练不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 或在不准确的评估基础上去组织一个训练过程, 就如同一个裁缝不知道穿衣服人的体型特点去做衣服, 必然做不出合身的衣服一样, 使训练不可能取得成功。

通过科学的评估, 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掌握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状况, 从而对训练指标的制定、训练周期的划分、阶段任务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适宜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训练过程中的状态评估与检查评定这两个环节,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个大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检查评定, 正是一个较小的运动训练过程开始时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评估;而每一个独立的运动训练过程开始时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评估;也都可以可以看做是一个更大的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的检查评定。多年训练过程和其中的年度训练过程, 阶段训练过程和其中的周训练过程也都处于这样一种关系。

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评估, 可以发现训练过程中不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判定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离差的大小, 进而为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并据此调整训练指标, 修订训练计划, 加强训练组织, 以求实现运动训练过程的最佳化, 最终完成实现状态目标的任务, 可以说, 没有科学的评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训练目标想训练参与者描绘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目标状态, 全部训练活动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状态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的确定, 使得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全面进行展开, 从而为在训练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训练活动的终极目的便是实现预定的目标, 所以应经常把运动训练的效果与训练目标及目标的阶段性要求进行比较。若与目标相符, 表明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符合于训练任务的基本要求;如果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动态变化与训练目标的要求不相符合, 则需要检查评定结果与目标状态相比较的情况反馈给训练过程的相应环节, 以便及时地对各相应环节的状态进行调节和修正, 从而完成对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三、起始状态评估的基本内容

1、运动成绩的评估

作为对运动员在一个新的训练过程的起始状态中运动成绩的评估, 应该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的参赛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 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 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得平均水平, 在最重要的比赛中, 平均水平则可客观地、全面的反映运动员上一个训练过程的比赛结果。

2、竞技能力评估

在评估中要首先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 予以科学的评估, 常常要把测定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这一标准值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特征模型。

3、训练负荷评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主要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产生的。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以及竞技能力的变化, 都与其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对于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 (或单元) 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状态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 即是对其竞技能力状态进而对其运动成绩状态所作出的关键分析。教练员对上一个训练过程进行总结的重要内容之一, 便是训练负荷量度的统计, 负荷的量度时由负荷的量和负荷的强度所组成的, 分别反映着负荷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负荷的量可以通过练习次数 (整个练习的次数或某个练习重复的次数) 或训练时间、或练习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的强度可以通过练习速度、单次负荷重重量、练习密度以及难度表现出来, 手球运动项目往往多以练习时间作为衡量负荷量大小的指标。

四、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1、运动成绩指标

提高运动成绩时竞技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 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终极目标, 运动成绩指标分为竞技水平指标和名次指标。比赛名次指标涉及到对手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比赛条件和裁判员的倾向性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对教练员来说基本上都属于非可控的因素。有关决策的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只能对受可控因素影响的事物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 而对不可控因素影响的事物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 在制定比赛名次指标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任何硬性规定的名次指标往往是难以准确实现的。

2、竞技能力指标

对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分析表明,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的水平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直接格因果关系。因此, 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建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的特征模型。

3、训练负荷指标

对应于训练负荷评估, 训练负荷指标也是目标状态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其竞技能力指标, 进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训练负荷指标反映着教练员和运动员准备用什么样的决心、付出何等的努力去实现所建立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指标。从另一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把建立的运动成绩指标和竞技能力指标进一步分解到各种具体手段的练习负荷中去, 落实到一次次的练习中去。

训练状态 篇2

传统的反馈系统把重心放在消极的信息上。在正式的员工考绩中,即使总体评估是赞扬性的,讨论也总是侧重于“改进的机会”。在非正式场合,批评带来的刺痛总是比赞扬带来的慰藉持续时间更长。

当然,纠偏性的传统反馈系统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每个组织都必须淘汰不称职的员工,确保人人都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水平。不幸的是,专挑毛病的反馈可能导致本来很有才能的管理人员耗费过多的精力去弥补或掩盖显而易见的短处,或者迫使他们采取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把重点放在问题上的做法并不能帮助公司让员工尽展所长。

本文作者认为,批评往往使人产生防御心理,因此不大可能使人做出改变,而表扬却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做得更好的愿望。在过去几年中,作者开发出了一套能帮助人们认识和开发个人才能的工具,这套强大的工具叫做“反射性最佳自我”(RBS)训练。通过训练,管理人员会产生一种“最佳自我”感,从而提高他们未来的潜力。它能使管理人员挖掘到自己都未必知晓的长处,从而对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介绍“反射性最佳自我”训练之前,作者做了几点说明。第一,参与者必须明白,这一工具不是要打击你的自尊心,而是要帮助你制订一项能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的计划。事实上,没有这样一项计划,你就会裹足不前。第二,如果你对那些从RBS训练中得到的教益不加以足够的注意,它们就会从你身边溜走。如果你的时间特别紧迫,你就可能把这些信息束之高阁,最后完全置于脑后。所以,为了取得切实的效果,这套训练要求你认真投入,勤奋努力,并持之以恒。第三,进行RBS训练的时间要跟一年中传统考核的时间错开,这样,来自传统机制的消极反馈信息就不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RBS训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向工作圈子内外的各种人收集反馈信息。通过从家庭成员、过去和现在的同事、朋友和老师等各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你对自己的了解就能比你从标准的业绩考核中所获得的了解更广泛、更全面。

在第二步中,参加RBS训练的人要在反馈信息中寻找共同的主题,并加上自己的评论,然后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成一张表。令很多RBS训练参与者吃惊的是,虽然调查对象多种多样,收到的反馈信息一般来说都是大同小异。在许多案例中,调查对象提到的具体例子连参与者自己都不记得了,只是在读到这些反馈信息时才回想起来,因为他们当时的举动完全是下意识行为。

RBS训练的第三步是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总结和概括你所收集到的信息。这种描写应当把从反馈信息中找出的主题连同你自己的评论一起汇编成介绍“最佳自我”的综合材料。这幅自画像并不是要成为一种完整的心理和认知档案。相反,它应成为一幅显示你的洞察力的画像,可以使你回忆起以前所做的贡献,也可以成为你未来行动的指南。明确了自己的长处之后,RBS训练参与者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最佳自我”重新设计自己的工作。

竞技状态和周期性训练的研究分析 篇3

关键词 竞技状态 最佳竞技状态 周期性训练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状态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通过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的和积聚,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已形成一较高级的平衡,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达到顶点。所以,表现竞技状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成绩。

“竞技状态”这一概念涉及到的是“竞技”和“状态”两个事物特征的归纳和概括,是对运动员参加竞技活动时的总体表现状况的归纳。“竞技”只是隅于运动竞赛吗,应该说这里的“竞技”还不能够说是狭义的“竞赛”之“竞技”。这里“竞技”的修饰应该类似于对“体育”、“运动”的修饰,如“竞技体育”、“竞技运动”。如果竞技只是指向竞赛,那么何不用“竞赛状态”,而用“竞技状态”呢?

此概念的中心是状态,即竞技能力的现实水平和发挥水平特别是竞技能力整合水平所达到的程度。其种差是竞技,即运动员所进行的竞技活动,因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也就是竞技能力的获得、控制和展现过程。这里,“竞技”对“状态”的修饰是“性质”的限定,而不是“程度”的限定。“竞技”还是“指向性”的限定,即所说状态是对于运动员竞技而言的,是指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当然也应该包括训练活动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心理和训练方面的准备状况和状态,它可以有不同程度高低之分。在实践中也是如此,训练、比赛的前、中、后期,运动员,教练员都有对状态的自我描述和他人描述。所以一般有今天或这段期间的“状态”是“很好”“还可以”、“一

般”、“较差”等几种大致的分类。当然,大多数还是运动员在赛前、赛后的自我描述和他人的推测。

一、竞技状态

(一)竞技状态的本质特征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身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阶段性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相对统一性和阶段性两方面的基本特点。竞技状态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多元因素共同作用、交叉影响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它受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的制约,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作用是通过运动员的表现决定的。当来自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刺激与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达到相对平衡时,运动员的表现是一种相对统一的状态。换言之,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或者某一因素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对竞技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或许是相同的。因此,这种表现的一致性进而说明竞技状态具有相对统一性的特点。

(二)竞技状态的培养和形成态的形成

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发展变化过程,必须通过运动训练才会获得。从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它主要经过初步形成竞技状态阶段,进一步发展和保持竞技状态阶段以及竞技状态暂时消失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动训练,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赛前训练和比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主要是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完成的。从竞技状态的构成因素来看,它主要由运动员承受最大运动负荷的体能潜力及其恢复速度,受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所支配的技能、心理、智能,和运动员本身的神经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而上述这些因素的形成、巩固和提高都是通过艰苦的运动训练来完成的。

(三)竞技状态的影响因素

最佳竞技状态是长期艰苦训练及有效地安排训练计划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其他因素会负面地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若能对这些负面因素有所认识,便有机会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从而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四)最佳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

运动员通过准备期科学系统的训练,其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具备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来,这与是否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通过科学调控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或关键场次的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呢?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周期性训练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运动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期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然而,近年来的竞技体育深受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强烈影响,很多项目已不受季节、气候、场地条件的限制,每年比赛次数较以往成倍地增加,这对由运动员和教练员等人参与的整个训练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有些教练员特别是部分球类项目的教练员,他们在日益频繁的联赛面前,对如何根据周期训练理论安排训练的周期结构、调控运动员的负荷,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显得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在训练理论研究界中有人提出,周期训练理论对这些项目不能“一般性适用”( 张洪潭,1999) ;[2]也有人撰文指出,实践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训练竞赛周期理论,“赛练结合”、“以赛促练”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厉丽玉,1995 ;武旎,1999) ;[3] [4]有的研究还认为,进入90 年代,训练周期观念已全部更新(石瑜,1997) 。[5]在如此众说纷纭的形势下,对传统周期训练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并对其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一认真的审视,有利于我们完整理解周期训练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我们正确把握现代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关系,合理安排训练结构,科学运用运动训练理论,从而提高我们的训练工作质量。

(一)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

周期训练理论自20 世纪初由莫乐菲和托夫提出“阶段训练分期思想”开始,经过20~60 年代拉乌尔和毕卡拉“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发展,在1964 年马特维也夫出版了《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标志着运动训练理论中周期训练理论的初步形成。周期训练理论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训练学原著后,我们认为,周期训练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几乎所有的周期训练理论思想,都是以它们为核心内容,并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对这三个基本原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周期训练理论。

(二)运动训练实践对周期训练理论研究与应用提出的新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的运动训练实践界对周期训练理论的认识与运用,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致,这主要表现在对比赛的作用及其安排的看法上。

比如,中国田径队副总教练冯树勇认为,对于周期训练理论,虽然争论很多,但是,仔细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还是存在着训练分期。只不过各周期的时间及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有所变化。我们要肯定的一点就是,周期训练理论对我们训练安排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我们的观念要转变,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选择比赛要分清主次,确定所参加的重要比赛和一般性练兵比赛,这样,便于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只要安排好了,不论什么时期,什么状态都能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6 ]冯树勇的这一观点,与过去的周期训练理论所提及的对比赛安排的原理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熊焰.竞技状态及其特征剖析(J).体育学刊2004,(5)

[2]叶羽.论竞技状态(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3)

[3]俞祝仙.体育比赛竞技状态的预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4)

[4]唐智名等.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科学调控(J).体育学刊,2001,(7)

[5]程保华.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J).皇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6]黄建国等.高水平运动训练周期性理论的新动向(J).体育科研,2000,(9)

[7]马特维也夫. 竞技运动理论(M) . 姚颂平译.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8]张洪潭. 重建运动训练理论初探(J ) . 体育与科学,1999 , (1) :17~21

[9]厉丽玉. 若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J ) . 中国体育教练员,1995 ,(4) :22~23

[10]武旎等. 对现代运动训练的特征与发展之思考(J )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 , (2) :130~132

[11]石瑜. 现代运动与实践的新变革(J ) . 湖北体育科技,1997 , (2) :17~19

[12]冯树勇. 田径项目比赛安排———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Z) . 全国运动训练高级讲习班讲义汇编,1999 :129~135

[13]李晓东. 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Z) . 全国运动训练高级讲习班讲义汇编,1999 :87~110

训练状态 篇4

一、心境状态

心境是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持续存在的某种情绪状态, 它持续而微弱、稳定而弥散, 使整个人都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中, 心境作为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有对其他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监视作用和控制效果"但人往往不察觉某种心境产生的原因和它的作用"它的因素往往是不可知的, 事业的成败!工作顺逆!人际关系的好坏!生活环境或自然景色, 甚至身体健康状况, 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愉快、恬静、自信、健康的心境起积极的作用, 而郁闷、担心、紧张、抑郁、紧张的心境有消极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调动人体的积极性, 进而克服困难, 有效地提高效率, 消极的心境使人消沉!沉闷, 做事情缺乏必要的动力。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 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 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心境状态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心境, 积极的心境状态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 消极的心境状态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某种心境一旦被唤起, 它能持续较长时间, 如持续几小时一!几天甚至几周, 而且具有稳定而弥散的特征, 会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淡薄的背景, 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身心健康。

二、心境状态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在网球运动过程中, 很多时候运动员双方的战术素养以及个人能力很平均。此时双方在场上发挥水平将与双方心境状态的调整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在比赛过程中, 哪一方能通过赛场的情况迅速的进行技术改变则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1. 有利于战术的有效发挥

心境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各种战术的根本, 良好的心境状态有利于战术的正常发挥, 避免出现一些失误, 通过有效的调整心境状态, 能有效保障运动员根据比赛情况适用相应战术, 因此良好的心境状态是运动员发挥实力的基本保障。

2. 有利于激发运动员斗志

网球运动中, 尤其是当运动员处于被动时, 当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时, 能稳定运动员的比赛情绪, 保持运动员必胜的信念。同时良好的心境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战术, 寻找对手的弱点、从而抑制对手, 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

三、心境状态对网球训练的影响

根据网球运动相关研究表明, 人们不参加网球运动以及网球训练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心境问题。心境状态不仅对网球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心境状态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在网球训练过程中, 心境有着提高和降低网球训练效率的影响。当运动员的心境处于愉快以及放松等情况时。不仅能促使运动员对网球相关知识产生很强的记忆力, 同时还可以发展运动员的思维, 激发出运动员的创造性思维。而焦躁不安的心境则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很大降低。所以, 保障运动员的心境状态, 提高运动员网球训练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网球是一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运动。因此, 他能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忧虑心理。外国相关研究表明, 当运动员通过沉思以及网球运动时, 能有效调节运动员的焦虑心。而网球运动同沉思相比, 其释放不良情绪的效果更佳明显。从心理角度来说, 网球的大运动量可以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神经传递物质, 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增多又会促使运动员的大脑分泌一种内啡呔的物质, 此物质能有效降低运动员的焦虑、紧张等心境, 从而促进运动员积极面对比赛。

四、心境状态调整方式

1. 深呼吸法

深呼吸是一种常用的调节运动员心境状态的方法, 尤其是在网球运动中。深呼吸法能有效的使运动员的心境状态稳定下来。当运动员在网球训练以及比赛中, 处于紧张或激动心境时, 往往呼吸也会变得短促, 此时, 运动员可以通过长呼吸的方式对进行状态进行调节, 长呼吸是在训练以及比赛中调节心境状态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网球休息时间、发球时期, 采用深呼吸以及慢呼吸的方式能有效缓解运动员的心境状态, 缓解因紧张、焦虑而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

2. 放松肌肉法

网球运动是一项耗费体力、考验智慧以及意志力的高强度运动, 场地大、速度快的特点使运动员很容易在训练以及比赛中到达体能以及意志的极限, 而对运动员肌肉进行放松是可以改变运动员的心境状态, 消除负面心态。肌肉放松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思维, 通过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专心与比赛有关事项而忽略无关事情能有效放松运动员的肌肉, 从而稳定运动员的心境状态。二是利用“以毒攻毒”法。当运动员的肌肉处于紧缩时, 运动员可以通过握紧拳头, 通过有意识的刺激肌肉的更加紧张, 获取肌肉的放松, 从而做到调节心境状态。

3. 自信提升法

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因为对自己的技术产生怀疑, 从而在比赛中丧失信心导致失败, 只有当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产生足够自信心时, 运动员才不会放弃比赛, 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当运动员拥有足够自信时, 才能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也许在比赛过程中, 对手技术会更好、比赛经验更多。但是只要有自信心, 就会促进运动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过分的自信同样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胜利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那些认为只要在比赛中有着足够的自信就能获胜往往带来的是失败的结果。过分的自信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做到掌握自信以及自信过度的平衡点是需要运动员要掌握的。运动员应当有赢得比赛的准备, 同时也要能淡然接受失败的心态。

综上所述, 网球运动对心境状态的影响有积极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自尊感和精力水平;对运动员消极心境起到调节作用;诱发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消极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网球训练分泌神经递质可降低消极心境的产生。良好的心境状态有助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峰, 赵强, 孟琳.论网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董杰.网球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永峰.东方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9) :49~51.

[4]佟立纯.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05 (9) :35~36.

[5]林光跃.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3) :15~16.

[6]刘永峰, 赵强, 孟琳.论网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130~131.

训练状态 篇5

关键词:运动员;赛前;心理;竞技状态;心理训练

随着体育科技日益全面地渗透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当今竞技体育已演变得越来越激烈与残酷,参加高水平体育竞技的运动员也越来越旗鼓相当。在目前形势下,运动员仅靠超大负荷的体能和技战术能力训练,要在竞赛中获胜已相当困难,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认识到加强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在运动员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中,如何有效调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适应大赛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揭示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调控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有效性。

一、赛前心理竞技状态剖析

1.对自己实力估算程度。由于我国田径运动在国际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一直以来都不够理想,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我们一直强调运动员要相信自己,情绪波动就小,赛前心理准备就充分,对比赛时期的控制能力就强,反之亦然。

2.对比赛的求胜欲望。由于在有些优势项目中我国队员具有很强实力。特别是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往往是因太想超过对手而造成战术的缺位。其实太强的求胜心是在赛前情绪非常冲动、注意力非常集中于取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使运动员处于高焦虑状态,不能自我控制,造成过度紧张,妨碍正常发挥。

3.对兴奋程度控制失调。任何运动员在赛前的兴奋性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追求的是适度的兴奋性,这有助于赛前心理准备,使机体处于积极动员状态,给比赛带来良好效应。兴奋性过高或过低只能给比赛蒙上阴影。

二、不良赛前心理竞技状态产生的因素分析

1.外环境因素。裁判员的判罚、观众的呐喊、比赛的环境(场地、灯光、气候)、对手的情况、领导、教练和亲朋好友的期盼;金牌的指标;环境的不适应等可给运动员带来外在的压力。如当时世界男乒排名第一的马林,作为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最大热门,然而,最终早早地就被近年间从未赢过他的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淘汰出局,输球并不是他技不如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他不自觉中的轻敌情绪;二是比赛中微妙的心理变化,造成雅典奥运会上的悲剧。

2.内环境因素。同队队员之间激烈的竞争;过高估计对手的实力;过分看中比赛结果的重要性以及生理因素等变化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内在的压力。我国体操名将肖钦在第28届奥运会鞍马比赛中,就是因为他太看中比赛结果的重要了,他考虑的不是认真做好每个具体动作,而过多想的是比赛的结果。鞍马单项决赛一开始,前面动作完成得很顺利,但是从交叉开始,满脑子只想着赶紧做完,做完后就下来,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顿时感觉身体发僵,完全提不上气来,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就落马了,最终功亏一篑。

3.个体因素。运动员的年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其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讲,年龄大、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突出的成熟运动员,对自身竞技水平的阶段性回落,能够正确认识,不会因一时成绩的下降,丧失继续训练的信心,他们会通过自我调整,在教练的帮助下,度过低谷,重新达到竞技水平的最佳状态。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有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俄罗斯运动员霍尔金娜、中国射击老将王义夫和中国女排的运动员等。

三、不良赛前心理竞技状态的表现

1.过度兴奋的表现及对策。过度兴奋表现为情绪过早过度地兴奋、心跳过速、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行为上表现为动作忙乱、坐立不安;心理过程表现为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听不进教练的指导等。上述情况往往在赛后自动消失。一旦出现这种过度兴奋的情况,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安慰疗法、放松训练、催眠练习来逐渐缓解。

2.赛前淡漠状态的表现及对策。这种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身体乏力、反应迟钝、动作怠慢等。一般来说,过度疲劳,伤病长期不愈,比赛任务过重,以及意志力较差的运动员较易出现。对待这种情况主要采取激励、动员、积极的语言暗示,提前做準备活动等方法来调动其比赛的积极性。

3.赛前盲目自信的表现及对策。这种状态表现为表面上兴奋,内心空虚,其信心是建立在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实力的基础上的。这类运动员大都表现为浮躁,不冷静思考问题,不努力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比赛;一旦比赛失败,情绪一落千丈,抑制过程加强,形成恶性循环。对待这种队员应加强作风培养和思想教育,认真做好赛前心理准备,避免盲目乐观。

4.赛前受伤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赛前因受伤而没有进行正常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情绪波动非常大,这种波动会带来心理方面的消极因素,放弃比赛,竞技状态不佳,都应积极采取暗示、回忆等方法,对比赛情绪低落进行调整,消除消极状态,赛前安排力所能及的训练,保持机体能力,唤起积极参加比赛的念头,使运动员调整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

四、赛前心理竞技状态的训练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调节运动员比赛时的心态,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达到适宜的兴奋度,就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培养运动员团队合作精神。

2.制定合理的参赛目标。在比赛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尽早让运动员了解对手的情况,使运动员明确自己的比赛任务和目标。指导运动员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制定比赛目标,控制好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只有明确了比赛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行动计划,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好。过高会造成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过低则会产生消极松懈情绪。

3.树立运动员对自己胜利的信念。信心是成功的基础,缺乏信心就会不战自溃。赛前要运用一些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如帮助运动员经常回忆以前的一些成功战例,使运动员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可以调节运动员赛前过高或过低的情绪。

4.綜合分析各种利弊因素,时常安排模拟训练。赛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和比赛结果,尽量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利弊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慌乱和被动局面。模拟训练是赛前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赛前有意识地模拟比赛时的各种情境来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减少赛前疲劳和心理紧张。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方法,还有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呼吸调整法等心理训练方法。

五、结论与建议

运动员成绩的表现一靠运动员潜能的挖掘和提高训练水平,二靠在大赛中将最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适时地调出来。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1)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运动员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他们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2)对容易引起临场紧张的心理因素要与日常训练同步进行,通过训练使运动员临场时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3)训练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把心理训练、身体、技战术训练与实际比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心、技、体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保华.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J].黄石教育学院

学报,2006,(4).

[2] 曹炳山,廖志锦.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评析——兼论

田径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J].四川体育科学,

2006,(1).

[3] 姚卫宇,周爱国,刘丽茹.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

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11).

[4] 王长琦.现代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调控[J].福建体育科

技,2005,(6).

[5] 吴胜,吴秋娟.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 李明,魏家俊.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及控制能

力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7] 荣敦国,董杰.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与探讨[J].

安徽体育科技,2005,(1).

[8] 洪伟.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J].苏州大学学

报(工科版),2004,(6).

Pre-Match Psychological Competitive State Analysis

and Mental Training Methods Research

XU Jing

Abstract: The athletes in training often show high level, and in the game but failed to play to the best level. Us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sports psychology, the paper in the sports compet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e affec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put forward some mental train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ke athletes of competitive state to achieve the best before the gam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is of certain guidance.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训练的关系 篇6

竞技状态形成的机制是判断竞技状态形成的标准。参赛项目需要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柔韧等专项和身体素质。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力、完整的技术、良好的战术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水平, 它们和谐地在竞技状态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中枢神经系统对各个器官达到调节作用, 在竞技状态形成中机体机能以及各系统与物质代谢等活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训练周期是按照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我分成三个不同的训练赛期。由于训练项目的不同和训练体制层次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训练模式和训练结构, 而训练模式的合理化运用可以有效地掌握、遵循和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准备期间的训练安排, 采用的手法手段要有针对性, 为提高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机能来训练。 (1) 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水平能力来安排。要合理地搭配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要适当加大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素质的比例, 对于有训练基础的优秀运动员应当以提高专项素质训练为主。 (2) 要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训练中的负荷量建议采用接近无氧阈值的数量, 运动员强度训练的安排要根据主攻项目的需要去安排。 (3) 采用的训练组合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后, 训练组合运用到适宜的程度也会出现停滞不前的运动现象, 这就需要教练员更新训练方式和及时调整及改变训练组合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以此达到对运动员机体的每个训练周期的新的刺激。 (4) 在运动员技术训练中, 首先要向运动员说明改进技术的重要性;再讲明技术的原理让运动员真正在理论上明白;然后介绍技术改进的方法、措施以及步骤、方案。

对于优秀的运动员, 在训练中应注重负荷量、负荷强度、技术、战术同步提高, 这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到了竞赛期, 运动员必须达到最佳的准备状态:随时都愿意参加比赛并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这样才能验证平时的训练计划是否安排得合理, 才能说明准备期和基本期的训练是成功的。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比赛任务不同训练水平不同而采取因人而异的训练。

竞赛的高峰期可分为单峰期和双峰期两类来安排训练。在竞赛期里不管是单峰期还是双峰期都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沟通和训练磨合, 通过沟通及时改变训练负荷来针对具体的比赛, 在每次的比赛中去检验和提高。外国运动员的特点就是经常参加比赛且竞赛期特别长, 他们的竞技状态保持得特别长, 值得我们去研究。

通过竞赛, 一要坚持赛前降低总负荷的原则, 要及时调整量与强度的关系;二要合理安排好运动员的膳食结构, 补充营养。另外可采取按摩、泡澡、听轻音乐等方式来及时恢复体能;三要把握好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时机, 在不影响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小强度训练并刺激运动员的机体;四是在比赛中教练员要根据平时观察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表现, 采取适当的措施, 及时进行调整, 以达到控制运动员的赛期情绪, 便于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通过竞赛能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各种比赛环境和条件下能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都得到适应和锻炼, 发挥出机体的潜在本能;增加比赛经验, 提高技术、战术意识。

参加各种比赛, 要根据比赛的要求、运动员的机能水平、竞技状态高低来决定。一类重大比赛, 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把最佳状态安排在此时, 全力以赴创造最好的成绩;二类比赛是通过比赛测验来锻炼运动员的比赛意识、通过此类比赛增加比赛经验, 达到教练员的要求和目的。原则上不管哪类比赛, 都要让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能、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参加比赛。万万不可以在运动员体力不支或有伤病的情况下参加比赛。

竞赛期里的一般身体训练非常重要, 它不但能帮助运动员消除通过竞赛带来的机体、心理上的疲劳, 而且可以让运动员整个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按双峰期安排竞赛的运动员, 在第一高峰重大比赛后, 安排一个具有准备期的某些特点的训练周期是必要的。

竞赛期里的训练负荷, 一定要区别于准备期的训练, 要根据主攻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 不允许连续几周大负荷训练, 要以竞赛为主, 大中小结合安排负荷。因为连续大负荷训练后, 会使获得的高度专门化的条件和表现形式消失。

训练状态 篇7

在赛艇运动技术的实船测试方面,Asami(1981年)[1]、Roth(1993年)[2]通过实船运动员划桨力量的测试来评定运动技术;卢德明(1988年)[3]研制了赛艇运动技术多参数实船测试系统,可以测试多种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但由于技术设备的局限,该系统最终未能在我国赛艇界得到推广应用,欧阳波等以桨频和心率作为测量参数,建立了赛艇训练遥测系统,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使用无线传输数据,使教练员能有在线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和桨频[4],只是该套系统选择参数比较简单,不能综合全面的反应运动员对艇的控制情况。

本研究综合现有研究情况,拟研发一套能够综合反应“人—艇”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运动员体能的状况的皮划艇训练状态多参数遥测装置。

1皮划艇训练状态多参数遥测装置设备组成及功能

皮划艇训练状态多参数遥测装置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艇载信息终端,包括:运动员心率无线测试、船艇运动测速测试、三轴加速度测试和两轴震动角度测试,参数数据存储,测试信息实时发射;第二部分是岸上遥测信息接收显示系统,包括:高增益定向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模块、便携式计算机、电源系统等;第三部分是皮划艇专业训练用运动员实时接收处理软件。

皮划艇训练状态多参数遥测装置主要实现艇载运动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传输及事后运动信息分析处理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1)具有对运动员心率实时测量的功能;(2)具有实时划桨频率测量的功能;(3)具有实时人体运动能耗测量的功能;(4)具有实时艇速、艇运动轨迹测量的功能;(5)具有实时数据实时记录、传输的功能; (6)具有事后数据处理功能。

1 . 1艇载信息终端

艇载信息终端主要由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心率带、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充电器、显示终端(安装支架)、发射天线及连接电缆等组成,其实物图如图1所示。

艇载信息终端主要功能:具有时间、GPS定位显示功能;具有对运动员心率实时测量的功能;具有实时、平均划桨频率测量的功能;具有运动距离测量的功能;具有实时、平均艇速迹测量的功能。

1 . 2岸上遥测信息接收显示系统

岸上遥测信息接收显示系统由高增益定向宽波束天线、三脚架、遥测接收处理计算机等组成。天线、三脚架和遥测接收处理计算机实物如图2所示。

岸上遥测信息接收显示系统功能:具有实时接收艇载信息终端发射的无线信号功能;具有无线信号传输、解调、数据处理等功能。

1 . 3实时接收处理软件

实时接收处理软件是遥测接收处理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实时、事后显示处理。实时接收处理软件可安装在计算机任意盘上,双击实时处理软件图标即可打开软件进行相应操作。实时处理软件实时显示内容有:X、Y、Z三轴加速度、桨频、心率、帧计数、船艇运行轨迹、每次划桨的加速度、即时信息、统计信息、累计信息,实时接收处理软件界面如图3所示。

实时接收处理软件的功能主要有:(1)具有对X、Y、Z三轴加速度、运动员心率、桨频、帧计数、船艇运行轨迹实时曲线显示功能; (2)具有当前速度、划桨频率、拉桨时间、回桨时间、拉桨距离显示功能;(3)具有平均速度、平均频率、平均拉桨、平均回桨、平均距离、划桨计数显示功能;(4)具有最大速度、最大频率、最大拉桨、最大回桨、最大距离、累计桨数、累计时间显示功能;(5)具有实时数据实时存储、传输的功能;(6)具有数据事后分路、转换功能。

2划艇训练实时信息遥测系统技术特点

(1)智能、数字设计方案设计,设备采用模块、单板设计方法,使传统设备小型化;(2)运用GPS定位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现有的各种信息平台、无线传感器。

3软件质量控制情况

3 . 1软件性质和等级

根据任务书中软件研制要求,系统研制软件为实时接收处理软件,为C级软件。

3 . 2软件的管理

根据任务书,对产品的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按Q/ AC315《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管理规定》,对软件实施了“三库管理”,系统软件文档已经归入“产品库”。经系统联试、检验验收后确认系统软件功能正常,满足要求。

4皮划艇训练状态多参数遥测装置设备配套情况(见表1)

5设备设计输出、技术文件齐套情况

训练状态 篇8

以毕节学院田径专选学生为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访谈法对田径专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关于赛前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有着很大的区别, 田径运动项目是一类一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 此项目更多的强调的是个人与个人运动水平的竞争, 此类运动项目考验着田径运动的个人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如何能让运动员在赛前使得运动员能够正常发挥本人的真实成绩也是一项十分关键的问题。田径运动主要是依靠客观的测量来评选运动员的成绩和输赢, 田径运动真正考验的是一个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2、不良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我校田径运动员的调查分析, 发现我校田径运动员在赛前的主要表现状况有一下几种:

表现过度紧张。通过调查发现我校田径运动员有接近7成的人在参加田径比赛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 心理情绪不稳地, 情绪波动比较大。同时还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自控能力比较差。

表现稳定。表现稳定状态又称准备战斗状态, 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比赛状态, 出现此种状态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这一状态也是很多有经验的运动的最佳状态。此种状态主要表现为:参赛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良好、情绪稳定、能客观的分析比赛情况, 对自己比较有信心。根据调查分析, 能在赛前具有此状态的运动员占到所调查人数的两成左右。

表现淡漠。表现淡漠状态是一种对运动员不利的心理现象, 此状态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的比赛成绩, 此状态主要表现为:感觉浑身无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情绪比较低落, 还会表现出对此项比赛没有兴趣甚至想放弃。此类运动员在所调查对象占到百分之六左右。

表现盲目自信。表现盲目自信这种状态使得运动员不能充分客观的分析赛场形式, 盲目的自信, 过分的高估自己的能力, 幻想自己可以在比赛中取得超常发挥。常常忽视准备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此类运动员占到所调查对象的百分之四。

2.3、原因分析

造成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有许多, 如:动机的强度、竞赛激烈的程度、社会对竞赛的期望和运动员个人特点比赛经验不足、训练时间短、场地陌生等。不良的赛前心理状态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障碍, 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了造成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原因, 科学的掌握解决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 才能使田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有更好的发挥, 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2.4、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运动员的取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建立的充足的自信心, 运动员才会产生一个取得胜利的向往, 才能更好地刺激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目标, 作为教练员应该充分分析每一个运动员的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的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在训练运动员的时候应该注意, 从比赛实战出发, 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以及技战术的情况分析。只有综合全面的进行分析才能使运动建立起坚不可摧的自信心。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运动员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良好的人家关系让运动之间交流更加密切, 运动员之间通过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来共同努力, 共同进步。作为教练员应该应该时刻注意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训练环境, 是每个运动员在训练之中都能积极向上。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起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 最终使运动员产生一种为集体而战, 为荣誉而训练和比赛。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对于改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放松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能迅速从疲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让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充分的休息, 从而在比赛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暗示, 安静下来, 静静的想象自己慢慢的放松下来了。

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时运动训练中一种非常特殊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对提高运动训练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自我暗示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不利的心理状态中慢慢解脱出来, 步入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运动员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法是指对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其目的就是以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为依据, 消除平时训练身体负荷良好, 但因比赛时心理压力造成的的差异。模拟训练常常比对运动员口头提醒更为有效。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赛前心理状态对运动员取得理想成绩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利的赛前心理状态影响着运动员实力的表现。同时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和运动员本身的技术、战术以及训练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教练员应该充分了解运动员本身的水平, 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以及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的赛前表现进行改进。从而使运动员在赛前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比赛成绩。

3.2、建议

为了能使田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正常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 作为教练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与学识过程中时刻关注运动员的表现, 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及不同的调节措施。只有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赛前准备训练, 使运动员从思想上, 心理上达到在比赛中恰好处于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 参加即将来临的比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 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运动员无论是发挥身体的力量, 完成技术动作或执行战术任务, 都是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 而心理因素又影响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 一切成败与心理状态关系密切。所以, 运动员参赛之前,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才能正常发挥水平, 创造出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忠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的评价方法探讨[J].体育科学, 1997, (5) .

训练状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9年7月—2011年6月晋煤集团总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2 一般资料

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偏瘫患者60例。男37例, 女23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46岁。病程最长4年, 最短1月。脑梗死32例, 脑出血28例。中风恢复期39例, 后遗症期21例。

1.3 纳入标准[1,2]

入选标准, 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第1次发病;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引出或引不出病理反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40分~60分;近期未服用过中西镇静药及肌肉松弛药。病例剔除和脱落,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或末按实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 予以剔除。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实验, 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判断的病例, 作为脱落处理。

1.4 分组

拟采用系统分组设计, 按随机表分为两组。A 组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康复组 (智能运动训练组) 。B组康复组。每组30例。共3例患者脱落。各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情、病程无统计学意义。

1.5 治疗方法

1.5.1 智能运动训练组

使用德国智能运动训练系统MOTOmed viva2, 根据偏瘫患者身体功能的个体异化情况, 利用医学生物传感器, 采集人体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变化, 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患肢等长肌力及关节活动度, 对患者身体功能进行量化训练, 每次30 min, 6次后休息1日。疗程1个月。康复方法:智能运动训练结束后, 按照Bobath为主的方法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 通过挤压、牵拉关节, 桥式运动、跪位、站立位训练, 以拮抗肌训练为主, 打破痉挛模式, 诱发分离运动。每日2次, 每次30 min。并根据患者每周评价情况逐步增加功能训练的内容和难度。每次30 min, 6次后休息1日。疗程1个月。康复组只采用上述康复训练治疗。

1.6 观察指标

1.6.1 患侧肢体痉挛程度测定

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MAS) [3]。分别测定上下肢的痉挛程度。

1.6.2 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测定

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4]。分别测定上下肢的运动功能。

1.6.3 ADL的评定

采用Bathel指分级法评定, 包括10项指标, 大小便、吃饭、修饰、用厕、穿衣、转移、活动 (步行) 、上下楼、洗澡。Bathel指数记分法将ADL能力分为3级:大于60分者为良;6分0~41分为中, 有功能障碍, 稍依赖小于40分者差, 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2 结 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简表Fugl-Meyer评分

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有提高 (P<0.01) , 与康复组比较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更明显 (P<0.01) , 智能运动训练组对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优于康复组。详见表1。

2.2 两组肢体痉挛程度分级

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 (P<0.01) 。治疗后智能运动训练组肌张力分级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种疗法都能使痉挛侧肢体肌张力得到缓解, 但智能运动训练组在改善肌痉挛方面优于单纯康复组。详见表2。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后比较, 智能运动训练组、康复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智能运动训练组明显优于康复组。详见表3。

3 讨 论

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 脑卒中后3周内有90%的患者会发生痉挛[5,6]。虽然痉挛的出现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转移, 但过度的痉挛会导致肌肉活动失于平衡, 从而妨碍患者的功能恢复。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认为康复功能训练的原则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 建立正常运动模式, 改善肌痉挛。包括Bobathes、Rood、Brunnstrom等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在患脑血管病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主动运动的诱发、抑制原始反射或反应已成为目前康复的主流;但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 需要更多的将目前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纳入其中。

而最近出现的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以它安全高效、主动被动结合、个体化处方治疗等特点, 已逐步被临床医生所认识, 它根据偏瘫患者身体功能的个体异化情况, 利用医学生物传感器, 采集人体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变化, 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患肢等长肌力及关节活动度, 对患者身体功能进行量化训练;患者因肌肉痉挛或肌力减退不足以完成日常功能活动, 但并非完全瘫痪的肌肉力量, 能被重新发现并加以锻炼、运用;它将过去替代人的功能的思路转变为促进人体残存功能的思路, 可以协助康复治疗师进行大量重复和需要精确控制的运动动作, 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异化情况, 对患者身体功能进行量化训练, 更安全并符合身体体征, 提高了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符合将来临床路径和治疗规范的需要。

本方法避免了片面地强调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 本研究显示, 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 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 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 治疗1个月后, 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 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 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智能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民生.脑卒中偏瘫痉孪期的中医药辨证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12) :75.

[2]章薇, 刘智, 刘伍立, 等.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痉挛性瘫痪64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 7 (9) :464.

[3]燕铁斌, 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2.

[4]朱庸连.神经病学[M].第21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1-153.

[5]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9.

训练状态 篇10

1 体育运动与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即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以及皮肤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1],影响人体柔韧素质好坏的主要因素除关节的自身结构外,还有肌腱、肌肉、韧带、皮肤的伸展性以及肌肉力量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它们都具有收缩性对关节起着保护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肌腱及其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使人体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关注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对肌肉力量以及关节灵活性有着不错的提升作用。

2 体育运动与心境状态

心境状态是由周围环境刺激引发的关于情绪、情感的一种唤醒状态,它包括积极的心境状态和消极的心境状态,积极的心境可以很好的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个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效率,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消极的心境状态包含惊慌、恐惧、紧张、烦闷、抑郁等情绪,而人在这些消极的心境状态下对事物也有消极的影响作用,不良的消极心境则会令人意志消沉,认知力有所下降、做事没有动力甚至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身心疾病[2]。研究发现某种心境状态只要一被唤起就能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是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它的稳定且弥散的特性,往往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3]。由此可见,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采用对心境状态进行重复测量的研究发现心境状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4]。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武术散打选修课的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被试人员的要求:(1)被试人员要求必须为在校的普通女大学生;(2)实验组被试人员须之前从未练习过武术、散打等相关项目;(3)实验组被试人员需定期参加武术散打训练,实验训练周期为14周,每周进行2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1小时30分钟,对照组被试人员需正常参与学校所规定的其他项目的教学实验;(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人员在年龄、身高及体重等人口学方面应分布均匀。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查阅国内外相关运动及体育、心理方面的学术论文、期刊、杂志、教材书籍以及专著等。

3.2.2 心理测量法

本研究中选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量表全文总共40个条目,包括7个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和自我有关的情绪;关于7个分量表的题项分别为:

分别累计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通过查阅常模,计算每个分量表的T分数,TMD (情绪纷乱的总分)=5个消极的情绪得分之和减去两个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得分之和+100;7个量表均采用5分制,积分相应的从0-4:“几乎没有”记作0分,“有一点”记作1分,“适中”记作2分,“相当多”记作3分,“非常地”记作4分;信度在0.62-0.82之间,平均r=o.71,由此可见该量表的信度较好[6],在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POMS测量量表也应用的比较广泛。

3.2.3 实验法

本实验对随机抽取的选修武术散打训练的20名普通女大学生和20名未参与武术散打训练的普通女大学生,经过14周教学训练的实验干预后,对被试人员实验前后进行柔韧素质及心境状态指标进行测量,采用组内(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比)和组间(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间对比)对比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以说明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心境状态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

3.2.3. 1 实验工具

(1)本研究采用国内生产的TDK-2智能型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准确的记录被试人员坐位体前屈指标;

(2)软皮尺、垫子、带有刻度的圆棍若干对被试人员的持棍转肩进行数据记录。

3.2.3. 2 测试过程

(1)坐位体前屈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测量时被试人员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于平地上,两脚间距约15-20cm,上体前屈,同时向前伸直两臂,用两手中指尖一起逐渐向前推动游尺(不能有突然向前伸的动作),直到不能向前继续移动为止。测量仪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测试时上体不得左右摆动或前后弹振,双手不得离开游尺,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2次,记录两次中最好的成绩[6]。

(2)持棍转肩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被试人员直立,两手正握一根长1.5米(标有长度单位)的圆棍,要求右手虎口与圆棍的末端处对齐,两臂在胸前充分伸直,然后一手固定,另一手向外滑行至双臂能同时直臂将棍转过头部,两臂伸展放至背后,最后在直臂同时将棍向前转至开始位置,记下两手内侧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握距越小说明肩关节的柔韧性越大,测试2次,记录两次中最好的成绩[7]。

3.3 数理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参与武术散打训练14周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人员的柔韧素质和心境状态两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对两项指标自身前后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得到数据结果。

4.1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量数据结果

4.1.1 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选取坐位体前屈和持棍转肩两个指标作为测量手段对被试人员测试实验前后的柔韧性变化进行比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柔韧性;坐位体前屈是国家学生体质监测中评价柔韧性的主要测试指标,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及周围肌肉、韧带等伸缩性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9],坐位体前屈的数据越大,说明被试人员的柔韧性越好。持棍转肩主要是反映被试人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与坐位体前屈刚好相反,该指标数据越小,反映出肩关节的柔韧性就越好,长期的对肩关节进行活动刺激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防止周围肌肉的粘连。

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组经过14周的武术散打训练,坐位体前屈和持棍转肩实验前后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性显著(P<0.05)。

4.1.2 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相关研究表明,某种心境只要被唤醒,它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具有稳定性和弥散的特性,可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弱化的背景,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主体看待事物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身心健康等造成影响。

4.2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量数据结果

4.2.1 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柔韧素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图表1的数据显示,经过14周后对照组被试人员在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棍转肩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4.2.2 对照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同样经过14周后对照组被试人员在实验前后心境状态方面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在短期内对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纷乱总分方面(TMD)也同样的不明显,见表2。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长期有规律的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女大学生肩关节、髋关节、腿部等部位的柔韧性,但应注意训练的强度,避免训练过度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训练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5.1.2

练习武术散打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方面有所改善,使被试人员心境状态从整体上向积极方向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被试人员良好心境的发展。

5.2 建议

从学生选修武术散打公体课方面来说,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专业技术和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摘要:随机选取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名选修武术散打课,20名未选修武术散打课,通过实验对其身体柔韧素质和心境状态进行研究,为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项目去改善柔韧素质和发展良好心境提供参考理论依据。研究证明长期有规律的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女大学生肩关节、髋关节、腿部等部位的柔韧性;练习武术散打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方面也有所改善,使被试人员心境状态从整体上向积极方向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被试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心境状态,实验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慧斌.实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06-1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潘伟.网球训练对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8,01.

[4]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选手实验后的焦虑、心境状态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杜金朱.PNF拉伸法对发展下肢柔韧素质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陈及治.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63-164.

上一篇:“有教无类”教育公平论文下一篇:档案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