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对策(精选8篇)
声音与对策 篇1
Kyma X是为音乐和后期制作工作室、开发实验室、艺术装置、游戏开发实验室、教育研究院、个人工作室和现场表演的非常灵活和强大的声音设计界面。Kyma是一个希腊词, 意思为“波”, 它的希腊发音为“kyuma”。Kyma这个词在拉丁语中, Kyma的意思为“accumulate”, 指堆积和积累。
Kyma系统中有超过1000个预置的采样, 你能够使用它创作令人惊奇的声音, 创作丰富和具有独特个性的声音。Kyma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操作上手快, 具有亲和力。Kyma是为音乐家, 研究者和声音设计者的可视化程序语言的声音设计系统。在kyma系统中, 使用者在mac或windows电脑系统中, 通过灵活的模块连接, 用多处理器DSP进行程序操作。Kyma具有面向对象的和功能程序语言的特点, 它的基本单元式“声音”物件, 而不是传统音乐乐谱的“音符”, kyma的音源可能是来自话筒的输入或者噪声发生器, 可以进行单元的或者多元的改变和修正。
Kyma的首个版本诞生在1986年, 设计者是Carla Scaletti, 地点是伊利诺伊州香槟市, 用Smalltalk程序语言写成, 在Macintosh512K中计算数字音频采样。在1987年5月, Scaletti把kyma划分为图形和声音产生引擎, 传送声音产生代码到一个称为“platypus”的设备, 它是由“CERL Sound Group”的Lippold Haken和Kurt J.Hebel设计。在1987年, Scaletti在国际计算机音乐会议 (ICMC) 上发布关于kyma的论文和在platypus上进行现场数字音频的演示, 并得到电子合成器的先行者Bob Moog的肯定。在1989年, Scaletti和Hebel创办“SSC” (Symbolic Sound Corporation) 继续kyma和数字音频处理硬件系统。
Kyma系统是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软件部分是Kyma编程语言, 硬件部分为软件编程进行计算并产生声音。Kyma的软件部分更多地显示出其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语言的特性。Kyma使用的硬件音频加速器是Pacarana。Pacarana将计算机主机从实时生成声音的运算负载中解放出来。最新版本的Kyma提供了Paca和Pacarana两种硬件装置。
1 Kyma的主要物件
1.1 采样器
采样通过Pacarana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回放指定的音频文件。采样的参数区域中包括指定回放音频文件, 频率和范围参数区域指定频率和振幅。Sample声音物件有很多种循环的方法。通过勾选设置循环和循环淡出前面的方框, 分别实现循环和交界处过零处理音频循环。循环起点和循环终点两个参数不论音频文件的大小, 都设定了以数值0为起点, 1为终点, 0.5为音频中点位置的取值范围。门参数取值决定音频文件的触发与否。在kyma自带的模板, 以kyma为基础的有“实时循环采样”, “实时随机循环采样”以及“可调节拍采样”。
1.2 采样云
采样云输出基于声音文件的粒子化声音, 提供谷粒包络, 谷粒时长, 云密度, 空间, 振幅和频率参数控制。Sample Cloud是kyma系统中最复杂和最具音乐表现力的声音物件。谷粒云产生一系列短时长的声音颗粒的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中频率、振幅和密度以及谷粒的形状, 每一粒谷粒的时长, 每一粒谷粒中的波形都是可以控制的。Grain Cloud是一个可以制作多样化声音结构的强大而灵活的声音物件。从概念和结构上来解释, 参数区域Frequency, Grain Dur, Pan都有相应的抖动 (jitter) 参数———频率抖动, 谷粒时长抖动和声相抖动。抖动的取值范围为0-1, 0代表没有随机偏离量, 1代表很大的随机偏离量。
当Frequency时零的时候对Frequency参数区域输入的值不增加任何随机性偏离;当Frequency是1的时候, 输出频率取值范围变成0赫兹到Frequency参数区域输入数值的两倍。当Panjitter设定为零的时候, Pan参数区域输入的值不增加任何随机偏离;当Panjitter设定为1的时候, 单个谷粒可能出现在立体声空间的任何位置。当Grain Durjitter设置为零的时候, 所有新生成的谷粒时长都是一样的;当Grain Durjitter设定为1的时候, 新生成的单个谷粒的时长可能从0变化到Grain Dur参数区域输入数值的两倍。
波形参数区域用来指定放入每一粒谷粒中的波形, 谷粒包括参数区域确定谷粒的形状。
密参数区域控制着即将产生的谷粒粒子数, 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1, 但大于0.5的值往往人耳难以区分。声音文件的粒子化是一种声音处理方式:将音频分解成大量的短小包络颗粒, 这些声音颗粒被重构并达到连续性声音的效果, kyma的声音文件粒子化运算通过以下方式运行:选择声音文件的一部分并放入粒子中, 将粒子移调, 置于特定的空间位置, 混合所有的谷粒, 得到单一的立体声混录。Sample Cloud和Grain Cloud这两个声音又很多属性和参数控制方法是相同的。
2 代表作品简介
2.1《时空球》
《时空球》是一部为Kyma系统和乐器时空球而作的实时交互电子音乐作品。作曲为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电子音乐中心的王驰, 《时空球》2011年首演于美国。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皮影戏和牙雕套球。作者认为球形物体在中两方文化中一直都带有神秘色彩。象征着转运, 财富, 时光穿梭, 预知未来, 探访前世等等。而中国的牙雕套球, 从外形和涵都充满了东方神秘色彩。作品影像部分讲述的故事是一个传说。该作品的设计是将特制的感应器放入非充气式软式海绵排球中, 通过实时捕捉表演者的特定动作产生相应数据, 然后将产生的数据再经过变形实时控制影像和8声道声音环境。
2.2《光》
《光》是美国电子咅乐作曲家杰弗里·斯托莱特于2008年创作的。斯托莱特教授认为与预制的音乐相比, 实时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更为自然, 更具咅乐性。《光》是被斯托莱特教授称之为“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音乐表演”类型的作品, 它的核心设计是通过控制亮度来演奏作品。这首作品的技术部分包括一个摄像头, 视频分析和数据映射软件, 以及声音合成三个基本部分。摄像头以每秒人约60帧的速率来扑捉视频, 将这些视频转换成数据后, 再传送给分析软件。
2.3《Lariat Ritual》
《绳索的仪式》, 关于题目, 绳索, 是美国牛仔用来捕捉小妞的长的绳索, 它有一个流动的环套。这个绳索, 不仅是北美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是古埃及人雕刻在法老Seti一世 (大约公元前1280年) 的庙宇上的, 表现法老在号角的指引下, 用绳索捕捉公牛的情景。有些牛仔很擅长使用绳套, 他们能够用绳套去表演很多招数。
在这个作品中, 使用了一个叫作“Gametrak”的设备, 它也有两根真正的尼龙电缆的绳子, 像钓鱼用的鱼线一样。他用它表演几个有细微变化的音乐轨道。
通过这些绳索的定位和操作, 我表现了一个具有神秘仪式的运动, 刚开始时速度是缓慢的, 然后发展变快, 最后结束时形成了一个令人癫狂的高潮。自从人类能够创造音乐以来, 人们花了很大精力通过人体运用创作传统音乐, 如表演、拨弦、或者通过圆柱压迫空气的方法。随着近几年, 数据驱动乐器的出现, 这个状况发生了巨变。然而, 传统的升学乐器的能量驱动, 是通过乐器的物理系统来表现, 而全新的数据驱动乐器, 替代为数据流的能量驱动, 用算法进行输入。从发展历史上的这点优势, 这是最根本的发展之一。Gametrak提供的数据, 在一个数据驱动的乐器中, 能够改变为控制指令。
2.4《法云安曼》
《法云安曼》的作曲为中国浙江传媒学院的王春明, 作品使用KYMA系统创作而成, 使用了paca和Wacom。该作品的声音素材采于法云安曼, 法云安曼位于灵隐寺和梅家坞之间的古村落。法云安缦位于西湖西侧的山谷之间。该作品试图表现佛教理念与环境的关联, 立于凡世, 追求心静致远的境界。
摘要:Kyma系统是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软件部分是Kyma编程语言, 硬件部分为软件编程进行计算并产生声音。Kyma的软件部分更多地显示出其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语言的特性。它在如音乐作曲, 电影音乐, 声音效果制造, 录音室中的声音设计, 音乐实时演奏, 以实时音频信号作为输入互动的声音装置, MIDI, Max等其他软件以及科学研究。
关键词:KYMA,PACA,声音,设计
参考文献
[1]赵晓雨.声音集合的定义及延伸[D].中央音乐学院, 2012.
[2]Jeffery Stolet.杰弗里·斯托莱特讲座[R].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2013.
[3]Jeffery Stolet.Kyma and the SumOfSines Disco Club[Z].2011.
[4]Carla Scaletti.Kyma X Revealed[Z].2004.
[5]金平.谈计算机音乐软件Max/MSP[J].演艺技术与设备, 2007.
[6]http://en.wikipedia.org/wiki/Kyma_ (sound_design_language) [OL].
[7]http://baike.baidu.com/[OL].
[8]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la_Scaletti[OL].
声音与对策 篇2
新乡市第七中学
段世宇 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录像,依据录像内容,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声音的世界”
(录像语: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声音就会带来痛苦、烦恼和诸多不便)
师:是啊,要是没有了声音,恐怕我们这节课上起来就要困难得多了。(稍停)你猜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板书: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听到自己的哭声和周围亲人们的笑声,声音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想过吗?我们周围这些形形色色的声音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
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师: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通过两个小实验探究一下。学生活动1:橡皮筋实验
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师:橡皮筋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橡皮筋发声时在做怎样的运动?
生:振动。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橡皮筋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橡皮筋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学生活动2:刻度尺实验
将刻度尺全长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将另外三分之一紧压在桌子上,拨动伸出端。
师:拨动尺子,尺子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发声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处于振动状态。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正在发声的尺子立即停止发声吗? 生:(到讲台前演示)可以迅速用手捏住尺子伸出端。师:很好。捏住尺子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它停止振动。
师:很棒!振动停止后,尺子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尺子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演示实验1:音叉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再用手握住音叉,声音消失。然后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师:(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音叉发声。
师:(用手握住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 生:听不到。
师:再看一遍。(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生: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师:(用手握住音叉,并把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还能听到声音吗?乒乓球被弹开了吗?说明了什么?
生:听不到。乒乓球没有被弹开。说明音叉没有振动。师: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是由振动产生的。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音叉还能继续发声吗? 生:不能。
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演示实验2:扬声器振动发声
播放视频“扬声器振动发声”
师:扬声器发声时,豆子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扬声器发声时在振动。
师:短片中扬声器播放音乐前,豆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不振动。
结论:扬声器______时,发出声音;______时,不发出声音。
学生活动3:感受说话时声带振动
师:把手放在咽喉部,说话时,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声带在振动。
师:不说话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声带不振动。总结与思考:
1.在以上的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得出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发声的例子,并说明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展示图片: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演奏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蜜蜂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出去的呢?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声音的传播。
板书: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靠什么物质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生:空气。
师:如果没有空气,即所谓的真空状态下,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播放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生:能。
师:真空能够传声吗? 生:不能。
展示图片: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位宇航员离得很近,他们能像我们这样面对面自由地交谈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师: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交谈呢? 生:无线电通信设备。
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4:打“土电话”
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打“土电话”,老师交代注意事项,(1.尽量用耳语般音量交谈; 2.把棉线拉紧拉直),接听者背对屏幕,看不到屏幕上显示的谈话内容,拨打者按照既定内容“打电话”。
师:(问接听者)请告诉我通话的内容。生:(即接听者)你好!谢谢!再见!
师:很好。这次“打电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生:棉线。
师: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5:探究桌面能否传声
把两张桌子紧挨在一起,一名同学敲击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师:能否听到声音? 生:能听到。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师: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生:一楼敲暖气管,二楼也能够听见;
“隔墙有耳”;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
很多动物睡觉时耳朵靠近地面,是为了探知远处动物的走动声。
3.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展示: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为什么“路人借问”时,“蓬头稚子”只“遥招手”而“不应人”?你能从原诗中找到答案吗?
生:“怕得鱼惊”。师:很棒!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师:液体能够传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
渔民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儿喜欢听的音乐来将鱼儿诱捕入网;
利用声呐来探测海底沉船的位置。
总结:介质的概念 强调:真空不能传声
既然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那么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呢?
展示表格:几种物质的声速
师:你从表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思考题:
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3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三、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展示图片:水波 展示动画:人耳接收声波 用水波类比声波进行讲解 展示动画: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课堂练习与反馈
第3题后补充简介:乐器的发声
弦乐器:弦振动发声
管乐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打击乐器:打击面振动发声
作业布置:1.列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传播。
男人的声音与女人的声音 篇3
大脑在听到声音时让人无需看到说话者本人就能仅仅通过声音判断出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这是为什么?科学家解释说,人的声音是语言的载体,但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听觉面孔,能够传达重要的情感和身份信息。
声音中含有重要的身份信息比如音质,这是直接由年龄、性别等身体因素决定的,另外也含有动态的信息,比如说话方式和口音,这是随着说话者所在的地区以及社会地位决定的。比如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说话就不会那么高嗓门。当听到某人说话时,即使沒有看到本人,也能听出说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人们甚至都能从声音中听出说话者的身高、体重、种族和心理特征,甚至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
为什么电脑人声大多是女声?
论坛短消息通知是女声,电脑词典也是女声,为什么这些电脑人声大部分是女声?科学家研究发现:女声的受欢迎程度比男声要高,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女声,却很难找到这类型的男声。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处于胎儿阶段时。在子宫内最常听到母亲的声音,所以后来就成了一种天性。
男人为何喜欢沮柔甜羹的女声?
近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科学家对12位男子的脑部活动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结果令人吃惊,在听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大脑的反应区是不同的,女性的声音刺激大脑的听觉区,从而让这一区域格外活跃,而男性的声音则刺激大脑后部的逻辑思维区。
科学家认为,当男人听到温柔女性的声音时。他大脑的听觉区就被激活。男人发觉女人的声音如果甜美则更具有吸引力,认为她们是娇柔的、健康的、年轻的。
女性为何喜欢声音低沉的男性?
一项针对非洲部落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女性更喜欢低沉浑厚嗓音的男性。在早先的科学研究中,人们发现:女人认为低沉嗓音的男性更具有吸引力,女性由此判断他们是占优势的、成熟的、健康的、更有男子汉气概的。低沉的声音是一种交配的信号。女人听到后会很兴奋。
但根据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虽然低沉的嗓音对女性具有吸引力,但这种男性的精子数量更低。
科学家征集了54位异性恋男性和30位异性恋女性志愿者。他们首先录制下男性志愿者的声音,然后让女性志愿者通过听声评判男性的吸引力和男子气。不出意料,女性认为声音低沉的男性更具有吸引力。随后,他们采集每位男性参与者的精液样本。
借助于一个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研究人员对样本进行了分析,了解其游向卵子的能力并计算精子数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嗓音吸引力较低的男性相比。嗓音吸引力较高的男性精子质量更差。西蒙斯指出,嗓音低沉的男性精子数量更少。
实际上。女性偏爱更具雄性气概的男性可能是为了找到占据统治地位的配偶的一种副产品。占据统治地位的配偶更能保护她以及她的家人。这项新研究同样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除了吸引女性外,雄性特征也在其他方面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嗓音低沉的男性体型更大同时肌肉更为发达,因为他们要在争夺统治权和地位方面与其他男性展开竞争。如果雄性特征帮助男性获得更高的地位和统治权,即使以牺牲精子质量为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
声音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4
关键词:声卡,数据采集,虚拟仪器,Lab View
随着DSP技术的发展, 商用的数据采集卡在某些教学具体的应用场合功能可能并不实用。而作为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标准配置的音频信号采集系统——声卡, 本身就算是一个优秀的数据采集系统, 它同时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 不仅价格低廉, 而且兼容性好、性能稳定、灵活通用。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 View作为软件平台来实现各种信号处理, 同学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1、声卡简介
声卡是多媒体计算机中最常用一个标准配置的组件。声音的采样位数 (量化精度) 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 采样位数有8位和16位两种。这样就把声卡分为两种:8位声卡的声音从最低音道最高音只有256个级别, 16位声卡有65536个高低音级别。在采样声音时, 将其音量大小转换为一个二进制数, 播放时按此二进制数还原。声卡信号采集通常用总谐波失真 (THD) 和信噪比 (SNR) 来衡量信号质量, 显然, 在Lab VIEW软件中, 对于声卡的声道可以分为单声道8位和16位, 立体声8位和16位。从处理声音的效果来看, 由于16位声道能处理64K的数据而8位声道仅能处理256位的数据, 因此16位声卡采样的信号质量好;另外立体声 (stereo) 要比单声道 (mono) 采样信号好, 采样干扰小且波形稳定。不仅如此双声道采样可同时采样两路信号, 互不干扰, 同时采集信号幅值与原信号相同, 而采用单声道采样就不具上述优点。
声卡的采样频率有4种选择, 即8000Hz、11025 Hz、22050 Hz、44100 Hz, 采样频率不同, 采到波形的质量也不同,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合适的频率。
声音的本质是一种波, 是振幅、频率、相位等不断变化的物理量。模拟声音信号经过声卡DSP及A/D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 送入输入缓冲区, 完成声音消噪、音效处理、声音合成等功能, 最后把处理好的数据把保存到存储设备, 这就是声音信号的录制过程。相应的声音信号回放过程为:把处理好的数据送到输出缓冲区, 再由声卡的D/A转换, 将数字音频转换为模拟信号, 进而通过功率放大器或线路输出 (Line Out) 送到音箱等设备转换为声波。
依照声音信号输入的方法将所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即可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和存储, 图1。
2、音频信号采集与分析的硬件设计
声卡提供两个信号输入插孔Mic In和Line In, 分别支持麦克风声音源输入和其他设备的声音源输入 (如DVD、VCD、CD等) , 在本实验中使用麦克风作为声音传感器, 通过这两个插孔连接到声卡。如果声音由Mic In输入, 会对采集到的数据放大, 同时容易引入噪声且会导致信号过负荷, 而使用Line In, 噪声干扰小且适时动态特性良好。为降低噪声干扰, 宜采用音频电缆或屏蔽电缆来接入声卡测量信号。为匹配输入信号电平与声卡规定的最大输入电平, 特在在声卡输入插孔和被测信号之间配置一个衰减器以达到相均衡的目的。信号记录仪器采用计算机, 内置声卡作为A/D转换设置。其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被测信号经传感器后转变为电荷, 信号调整器把电荷转变为电压并放大给数据采集卡, 计算机通过LabView编写的数据采集程序完成对振动信号的采集、分析并显示。虚拟仪器对信号测试流程如图3所示。
3、音频信号采集与分析的软件设计
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中支持提供了通过Windows底层函数构造与声卡连接的函数。正因为其使用的是底层函数, 与硬件最接近, 直接与硬件交互, 可以访问和处理处于缓存区中的数据, 因此效率高, 符合不间断采集数据的需求。
本系统包括波形声卡设置、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分析三个部分。据采集模块根据用户设置的声音格式从声卡获得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及其频谱特性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呈现于用户面前。
3.1 声卡设置
数据采集前, 首先要对声卡进行参数设置。如设备ID、采样模式、通道采样数、采样率、通道数以及比特率进行设置。
3.2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模块根据用户设置的声音格式从声卡获得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及其频谱特性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呈现于用户面前。该模块还提供保存所有或部分数据以及转到信号分析模块的功能。由于PCM波形音频格式输出的信号质量最好, 所以本文使用该格式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采集过程分三步:配置声卡、采样、释放声卡。本文根据主流声卡的性能指标, 默认设置采样频率为44.1khz, 采样位数为16位, 采样方式为单声道。
3.3 信号处理和分析
信号分析模块从信号采集模块获得数据, 对全部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并显示相应的时域图和频域图。通常情况下, 在获取到一个信号后, 往往要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从而获得信号中的有用的信息。分析一个信号, 一般也是从输入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开始的, 再对信号进行时域或频域上的分心。为达到这一目的, 本模块包含了信号时域参数的测量, 信号幅度相位、功率等参数。重新做增强的数据保存工作, 以便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使用LabView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窗口, 选择两个波形图, 在后面板功能模块中选择如图4所示信号分析模块对象并进行设计。
4、结语
这次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声卡代替昂贵的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 采用了LabView进行G语言图形化编程, 极大的提高了编程效率, 使一些设计思想很方便快捷地实现。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LabView模块化编程技术, 实现了常见的音频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回放及分析等功能。其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资源, 节约了数据采集成本, 易于构建和升级, 并且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 成本较低, 易于实现, 不仅可以应用于科研试验, 而且可以应用于检测交通等方面, 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松岭.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0.
声音与情感 篇5
关键词:爱伦·坡 诗歌 声音 情感
诗歌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不能靠故事或某些事件来阐明主题,它需要在精炼的篇幅、有限的文字中创造出独特的情节或情调,给读者以心灵上的刺激,达到让读者记忆深刻的效果。效果是诗歌应该考虑的第一要务。那么诗歌该如何创作呢?
一、创作理念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查尔斯·埃杰顿·奥斯古德认为每种观念都依附着至少两种以上的意义,那就是外延(文字的,描述的,认知的)意义和内涵(直觉的,情感的)意义。爱伦·坡的《致海伦》就是认知式的,运用了神话和历史故事。
要理解这首诗,读者要对奈西亚(古拜占廷希腊人国家),水神,希腊和罗马有所了解。所以这首诗的传达效果更多是从认知上理解。当然,读者也可以接受到诗中内含的信息。第一层是它的外延,第二层才是它的内涵和情感。坡早期的诗歌比如伊斯拉菲尔,帖木儿,艾尔·阿拉夫都是通过历史和神话所指来达到效果的,而后期的诗歌如《钟声》则是内涵式的,即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l, o, 和n ,似乎让读者听到了钟声不停地敲响,传递出的悲壮的效果是任何认知字句无法达到的。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读者可能更容易记住《钟声》的声音模式。
坡的两篇关于诗歌创作的文章——《诗歌原理》和《创作哲学》道出了他的创作理念。在《创作哲学》中,坡提到“大多数作家(尤其是诗人)都宁愿让读者以为他们写作靠的是一种美妙的癫狂(一种心醉神迷时的直觉)”,这种癫狂状态指的是清醒但是又像梦一样的状态,在最后一部作品《尤里卡》中,坡说献给“对那些爱感觉而不是爱思索的人——对梦幻者以及那些相信梦幻乃唯一现实的人”。坡认为创作的状态应该是用精确和严谨来完成。在短篇小说《埃莱奥诺拉》里,坡说道:“白日做梦者知晓许多只在夜晚做梦的人无法知晓的事理”。创作不是靠直觉,作者应该远离那种激情的方式。
坡认为“美是诗的基调和本质”。要达到美需要情,这与机遇和直觉是毫不沾边的。他对情的热爱和对认知的“背叛”,既受到赞扬又受到批评。那些认同认知模式的会觉得坡的诗歌不成熟,价值不高,缺乏思想和实质。而赞扬者则欣赏坡诗歌中的原生态和声音。不同的看法是基于不同人的欣赏角度。坡认为诗歌就是音乐,要用声音来表达感情,这与知识、道德,甚至真相是不相关的。
二、音素与情感
如何用声音表达感情,很多诗人都作过尝试,比如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和埃德加·爱伦·坡。坡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谈到了声音如节拍、节奏和韵律形式上都富于变化的音乐对诗歌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音,包括声音信号的突变,发音部分的位置(比如舌前音和舌后音),发音器官的紧或松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传达不同的信息。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诗人蒲柏在《论批评》中也说:“音听起来必须是意的回声”。坡认为,欣赏韵律,如同写歌,依靠对声音的感知,“用韵律创造美”。元音和辅音能够使发音的响亮性和流畅性产生不同。而对英语音素的把握体现出了他偏好的两种感情:快乐和悲伤。这些偏好也与他的相关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即“诗的惟一合法领域就是美”,“任何美一旦达到极至,都会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诗的所有情调中,悲郁是最合适的情调”。
音素和情感理论将心理学运用在文学研究上。声音本身并无情感,但是听觉信号(比如响亮度和流畅度)和发音时嘴唇肌肉紧张度以及面部表情会给人心理上带来一种先天的或自然的感觉。爆破音比如g和p比双唇音b和m产生的音更嘈杂,听觉信号更突变。从音素情感上分析,g 和p传达出一种活跃而b和m传达出一种被动。某些单词发音比如alone,发音时面颊拉长,下巴落下,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情绪,而有些单词比如cheese,嘴角往上,似乎在微笑,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所以字母o归为悲伤的声音,长音e归于快乐一类。这样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依靠归纳而不是推论。比如alone中的n和o被归纳为消极的声音,因为它在表达消极的情绪中运用得更多。Cheese中的长音e和ch归纳为愉快的声音,因为它在表达快乐时运用得更多。诸如此类,从声音特征到面部表情可以归纳出其中的情感性质。
人有一种感觉叫通感,就是当我们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会得到另一种感官在接受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后一种感觉称为“伴生感觉”。奥斯古德在研究中发现比如“音乐-心情-颜色”有着关联、“听觉——心情”有着关联等等。在100名调查者中,比如高音与向上联想的有 98% 等。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罗素提出了情绪分类的 “环状模式”,有8种基本的情感在英语词汇领域中运用得最多。
英语有48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以此为引导的话,音素可以被分类为不止一种情感特征。如长音e可以归为轻松和愉快的音素,g归为悲观和失望的音素。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将坡的所有诗歌(共49首)中的音素作了统计,发现某些音素的运用高于或低于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比如报纸、文集、电视节目等的运用。
从中可以看出,n, v, er, o被运用的比例很高,比如在《乌鸦》中就反复出现,还有l在《钟声》中也是同样醒目。一些爆破音比如g, k, t, p的运用要低于正常水平,而一些伴元辅音m和n也是高于正常水平。虽然坡喜欢用元音,但只是紧元音。避免用松元音,比如full中的u和but中的u。还可以看出坡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音素种类,但在表达某些情感种类时,用得更多,比如表达悲伤、轻松、被动、愉快、高兴。而在表达强度、厌恶、不愉快时用的声音很少。
三、结论
坡的诗歌中运用了声音来加强诗歌的效果,他对某些声音的偏好和某类情感的喜爱深深地影响到了诗歌的风格。诗歌就是诗歌,不能用小说或散文的方式来创作,否则就变得平淡无味。当然,如何来操作声音也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译.爱伦·坡精品集[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94-661.
[2]姚乃强.西方经典文论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58.
声音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6
该系统主要包括声响模块、声音接收放大模块和数据处理及显示三大模块。声响模块主要由555定时器振荡电路和功放电路两部分组成, 声音接收模块主要由低通滤波器、电压放大电路以及整流滤波电路构成。数据处理模块主要是单片机处理显示电路。系统整体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2 模块化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声响模块、声音接收放大模块和数据处理及显示三大模块。
2.1 声响模块设计
声响模块电路工作方式:当555芯片的4引脚接高电平时, 10uf的电容正常工作, 当4脚接低电平时, 10uf的电容不能正常工作同时10uf的电容不充电。在开关K断开时, 10uf的电容充电, 10uf两端电压达最大值就是VCC, 其中电路处于闭合状态。当开关K闭合时, 10uf的电容短路, 4脚接高电平, 555正常工作产生500HZ的方波。当开关K断开时, 10uf的电容两端电压为5V (4脚接高电平) , 555正常工作同时RC构成冲放电路, 10uf电容两端开始放电, 放电时间为1s左右。当10uf两端电压完全释放后相当于4脚接低电平, 两端电压断开, 555停止工作, 输出为0V。
计算公式:
将4脚与8脚接一个电容在并联一个开关, 当开关闭合时电容充电, 开关闭合短路电源, 电容开始放电, 持续1s。其计算过程如下;
设C=10H, 则
2.2 声音接收模块设计
声音接收放大器主要由低通滤波器、OPA2134、整流和滤波电路、麦克风、放大电路等组成, 并分别与信息处理模块相连接, 将输入的500HZ信号通入低通滤波器、放大电路、整流电路等各部分电路, 形成以便将频率为500Hz左右的信号传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当麦克接收到音源部分传来的信号时, 经过放大器OPA2134对信号进行放大, 之后经过 (47) 型滤波器进行滤波, 之后得到一个稳定的信号, 再将信号通入单片机显示电路部分。
3 测试结果
本设计系统经过多次测试, 可以精确的确定声响模块 (声源) 的平面中的位置, 并在LCD液晶显示屏上以 (X, Y) 坐标的方式显示出音源的位置。当声响模块在坐标纸上按指定路径移动时, 液晶显示屏能动态显示声响模块移动的轨迹, 并动态显此刻声源位置的精确坐标值 (X, Y) , 完整的实现了系统的所有功能。
4 结论
本系统设计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 设计电路简单, 设计经过多次测量, 满足设计要求所需的各项指标, OPA2134的精度比较高所以测试结果比较精确、稳定, 用555震荡电路产生声源信号, 经过电压增益处理后作为输出信号输出, 通过接收模块后, 单片机对各点声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经计算后将声源信号的坐标位置显示在LCD屏上。本系统减轻了环境噪音对测试的影响, 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从测试结果来看已准确判定了声响模块所在的位置坐标, 实现了移动声源的定位及运动轨迹的显示的功能。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声源定位在生产实践及军事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定位的精确问题。
摘要:本系统实现了以STC12C5A60S2列单片机为核心的声音定位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声响模块、声音接收放大模块和数据处理及显示三大模块。系统的收发和检测电路由555定时器振荡电路、功放电路、低通滤波器、电压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单片机处理显示电路构成, 实现了移动声源的定位及运动轨迹的显示的功能。本系统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精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 这种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在视频会议、声音检测及语音增强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设计与实际相结合,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MSP430单片机,声响模块,接收放大电路,555定时器
参考文献
[1]杨和平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杨劲松, 张涛.计算机工业控制 (第一版) [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篇7
但是, 从目前地方台电视节目的制作情况看, 不少节目在如何自觉地把声音纳入整体构思, 如何自觉地运用和发挥画面与声音相协调等方面做的很不够。可以说是一些地方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入手, 浅谈电视节目画面与声音的完美与统一。
一、同期声与画面
我们知道,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不外乎同期声 (包括伴随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人物的说话声) 、音乐和解说。应该说, 这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节目中不可能让三者同时我行我素, 各行其是。更不能不顾画面内容而让声音独行天下。声音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一致的, 它们与画面也是协调一致的。声音与画面在一个节目中均应找好自己应处的位置, 以及应尽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
视听双通道的电视媒体传播特点赋予电视的独家优势是对事件现场的传真纪实性, 即把发生事件的现场环境、气氛、情绪等通过电视屏幕, 以视听两个通道 (包括画面、声音、文字颜色等) , 真实、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甚至做到报道过程与事件发展的同步。现场同期声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的有力的表现手段。生动、典型的现场同期声, 特别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其他典型的背景声, 能够充分体现电视节目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完善的宣传效果。它在视听手段上, 在时空两个维度连续性上同步对位于现实的环境, 直接、客观、准确、生动地记录下现实发现的种种事件, 从而构成综合的、立体的、多通路的信息传播动势。同期声包括自然音响和人物说话声。自然音响不同于语言。它是一种缺乏明确语义和严密逻辑的特殊声音。人们往往把它归于非语言传播系统。它虽然不如有声语言那样“义正辞严”, 抑扬有致, 但它在反映事物运动时, 却获得比有声语言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的效果, 使抽象的语言立体化,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视片《南方丝绸之路》的片头, 有一组马蹄特写镜头, 编导对它进行慢格处理的同时, 配以夸张处理的马蹄声——这是强调, 也是一种象征, 它先声夺人, 把观众引入空谷回响的群山之中。它向观众预示:南方丝绸之路正是马帮在崇山峻岭中一步一步踏出来的一条艰险而漫长的路。在这里声画是同步的、合一的, 但声音是夸张的。放在全片之首的画面与音响的这种双重特写, 是强调、是悬念, 他突出了南方丝绸路的特色, 从而吸引观众去关注片子内容。
自然音响和画面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音形相连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 视听联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由之路。事物在一定的空间里发展, 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体, 电视的长处恰恰在于把人物、景物的图像和声音同时播发出来, 对图像具有更具体、更直接的真实感, 使观众增强了现场感。当然, 自然音响不应该成为我们编导节目的一种目的,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给所拍摄的画面以生命, 增强其真实感而使用自然音响, 我们使用自然音响更是为了间接地说明我们的画面, 去点活画面深处闪光的信息点。这样认识, 才能使自然音响称为一种艺术手段。
二、音乐与画面
声音范畴中的音乐, 是具有本身特有规律的听觉艺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以它自身所擅长的抒发性的艺术魅力, 对节目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电视节目增添了斑斓的艺术光彩。它与电视节目中的画面相结合, 绝非一般伴画面内容的客观自然声响再现。而是通过音乐这种听觉艺术手段, 更加深刻地体现和揭示其内在的情感灵魂、环境气氛等, 以完美地表达主题。
音乐由于它以声音为最基本的表现因素, 或者叫做“物质材料”, 因此, 以无形的声音构成的音乐只有在时间中才得以表现, 得以发展。也就是说, 音乐是时间艺术, 它在时间中发生着、进行着、消逝着, 它具有鲜明的运动性。从第一音符开始, 到最后一个小节结束, 音乐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才能使人获得对作品的内容、形象的完整的认识与感受。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 从第一个主题的显示, 到终曲乐章的“欢乐颂”, 音乐是在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过程中才使人们整体地欣赏与理解了这部杰作的。音乐的这种运动性特性, 与电视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运动和持续来发挥本身的艺术魅力。因此, 音乐与电视在运动性这一特性上的一致, 是研究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声画上的关系的有力依据。同时, 音乐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音乐能抒发和表达情绪或感性, 但却不能在音乐中阐述和说明这种情绪或感性赖以产生的更加具体的缘由或表现方式。它不擅于表现声画的具体概念。如:作曲家可以描绘早晨的霞光, 但却无法用音乐具体地说明早霞的形态、变化的时间、形成的各种状态等。这说明, 音乐以外的主观、客观万物无疑都是确定的, 红、绿、喜、忧, 为什么这样, 为什么那样……都是确定的。但作为艺术的音乐, 却在表现和抒发种种情态之中具有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 音乐的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在不可能也不必要具体地描写人物、事物的情态这一点上。
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音乐具有的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 就使得它与电视这种视觉艺术的结合有了更广阔、更深入的表现天地。例如:电视报告文字《雕塑家刘焕章》里的音乐, 编辑根据自己对该片主题思想的理解选择了《沙鸥组曲》为该片音乐。片中刘焕章热爱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与沙鸥为中国女排冲向世界的奋斗精神有着相同之处。因此, 《沙鸥组曲》的主旋律移借到该片中显得极为和谐自然。
音乐与画面同属综合艺术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之列, 只能根据节目的主题思想及其结构中的具体情节安排需要, 发挥各自的特长, 做到声画有机结合, 相互关照、协调。
三、解说与画面
解说就是通过对电视画面作一定的解释说明, 表达创作者意图的一种手段, 它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补充画面不足, 挖掘画面内涵, 提炼升华主题, 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 顺利转场, 协调电视片的综合艺术效果等。
解说词是撰稿人根据主题和画面需要写出的, 但在表现解说词的时候却必须由人的声音来完成。因此说, 解说不是解说词。解说词是死的文字, 解说是活的声音。无论是何等种类、何等质量的解说词都必须经过声音上的处理, 才能与画面合为整体。它的根本作用就是使文字描绘变成人的活动着的情感。解说以解说词为蓝本, 在画面、音乐、背景声的情感基础上, 构成自己的解说创作蓝图。比如《雕塑家刘焕章》的开头解说词:“俗话说,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有人说, 他是木匠。有人说他是石匠。然而, 他不做家具, 也不砌墙。是啊, 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同木头石头打交道了。起初, 大概是好玩, 后来却成了他拆不开, 放不下的、棒打不回头的爱好和职业了……”这段文字显然是个“大包袱”, 不知说谁, 也不知说什么, 可是一看画面, 一个满脸长着大胡子的中年男子在奋力劈木头、凿石头。最后一句出字幕标题《雕塑家刘焕章》, 便觉得既是悬念, 又明明白白, 恰到好处。
画面传达的信息, 从本质意义讲是处于无序状态的, 它展现的是相对隔绝的事件片断, 要使这一部分画面与那一部分画面联系起来, 变成一个叙事整体, 需要一种逻辑因素, 这种逻辑因素往往就是解说。这时的解说就以高度精练的语言, 帮助观众对主题的理解, 进而把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加以引导深化, 使观众由“熟知”变为“真知”, 由表面走向深入。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有两组画面:一组是解放军帮助修建“引滦入津”工程牺牲了一部分指战员, 天津人民为纪念他们, 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另一组画面是清代的帝陵——东陵。两组画面组接, 如果从表面上看, 大概只有两个建筑在空间位置比较接近, 而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关系, 需要解说加以揭示:“七百万天津人民没有忘记在这里牺牲的军人, 他们将千秋万代守候着滦水南流。离他们不远处正是清东陵。帝王们都想万岁、万万岁。然而, 谁才是真正不朽的呢?”解说揭示了画面组接的深刻内涵, 大大强化了观众对直观画面的感受与理解。
倾听黑白与胶片的声音 篇8
Quadrants系列之一,1975年这张表现牧师硬白领的照片已成为Ralph的代表作之一。该系列均使用50mm镜头从1米之外进行拍摄。
*Ralph Gibson,生于1939年,知名美国艺术摄影家。
*Ralph曾在美国海军军中及位于加利福尼亚的San FranciscoArt Institutie(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摄影。
*Ralph曾出版超过40本书籍,包括最近获奖无数的MONO,包括徕卡 Medal of Excellence和The Lucie Award。
*Ralph现居纽约,仍耕耘于摄影实践及摄影教育事业。
Ralph Gibson的拍摄装备
Ralph说:“早在1961年时,我便已意识到徕卡能够满足我的全部需求。没有什么器材组合能够超越徕卡测距仪和50mm镜头的组合。我马上要去韩国釜山,徕卡M240和标志性的徕卡M Monochrom黑白相机外加两支50mm镜头将是我的全部装备。”Ralph Gibson和当代摄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访谈中,他会突然插一句,“Henri这样和我说。”或者“Dorothea希望那样做。”他口中的Henri是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而Dorothea则是Dorothea Lange(多罗西亚·兰格),他和两人关系要好。Ralph这样做绝非是在自抬身价,而仅仅是从一个资深摄影师的角度,反映出在60年的卓越摄影生涯中,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天才。如今,他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Ralph Gibson是全美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尽管总被归入艺术摄影师,但他的作品既不晦涩,也没有精英色彩。Ralph关注碎片、细节,以及感知的过程,不追求任何宏大叙事、大家名人或重大事件。他是一个将细微之事做到极致的人——对待小事也保持高度的严肃性,对哲学、艺术史和批判理论始终如一的兴趣激励着他。最近,Ralph转而使用徕卡旗下的数码相机,并与我们在纽约的工作室中一同回顾了自己漫长的创意之旅。
“1956年,17岁的我加入美国海军,在顺利通过一系列测试之后,我被送到了摄影学校。这一次,我没能通过考试,但长官最终同意留下我,条件是我必须打扫6周的厕所,那可是一间供600人使用的厕所。”“学校生活很艰苦,而我第一次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不再庸庸碌碌。我还记得那是个暴风雪的午夜,我大声喊出我要成为一名摄影师。”
与Dorothea Lange和Robert Frank一起工作的日子
从海军退役之后,Ralph Gibson回到了家乡洛杉矶,但很快便搬去旧金山,在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旧金山艺术学院)进行深造。
“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我参加了派对并决定入行,”他耸了耸肩。“那还是在1960年,纪实摄影的黄金年代,著名的《LIFE》杂志,还有Robert Frank的 《The Americans》风行一时。孕育了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的社会摄影被看作摄影的最高形式。多亏了海军学校,我的摄影技术广受认可,当Dorothea Lange联系我的导师要寻求一位有才华的助理时,他们推荐了我。大萧条期间,Dorothea为The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FSA,美国联邦农业安全管理局)工作,底片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我因此获得了接触名作胶片的机会。一天,一张特别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片中,一位眼下有黑眼圈的女性靠墙站立。Dorothea告诉我,照片中的姑娘因为智力障碍,时常遭到戏弄和虐待。谈话中,她的眼里已满含泪水。我看到了摄影的情感力量,即便已经时过境迁。”
Days at Sea 之一,1974年
(上图)
Days at Sea中一张典型的具有隐秘意味的裸体特写。Days at Sea是Ralph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The Somnambulist和Déjà-Vu。
自行车,2014年(上图)
这张照片被Ralph选作MONO一书的封面,使用徕卡 M Monochrom黑白相机进行拍摄。正是这张照片使得习惯于暗房的Ralph用数码相机也能拍出好照片。
The Gotham Chronicles之一 ,1983年( 左图)这张照片是以纽约为主题的系列照片中的一张。“纽约是座非常有力的城市,它迫使观者以它想要的方式进行观看。”Ralph说到。
“长官最终同意留下我,条件是我必须打扫6周的厕所,那可是一间供600人使用的厕所。”
影像背后
我总是靠得很近进行拍摄……我从不“偶得佳作”。
背景
“这张照片来自‘Pharonic Light’系列,拍摄于1989年的埃及。我乘着三桅小帆船(一种传统的木质小船),沿尼罗河逆流而上。在去那里之前,我就已经打算拍摄这样一张照片,当帆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意识到那正是我想要的。”
器材
“我用徕卡 M6和一支50mm镜头在自然光下拍摄了这张照片。这部相机我用了很久,因此非常熟悉,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镜头进行构图,取景的过程也极其顺利,所以事后也没有进行任何裁切。”
影响
“这张照片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手记中我写到,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的我,已不再是之前逆流而上的那个我。”更多“Pharonic Light系列”照片,请见:www.ralphgibson. com/1991-pharonic-light.html
1967年,Ralph开始了第二段助理生涯,这次的对象是Robert Frank。“我在Frank的巅峰时期遇见他,并被邀请参与电影的制作。”Frank和Dorothea Lange教会我非常重要的一点——永远不要模仿他人,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到独一无二,无可替代。诚然,像所有的摄影师一样,我也受到别人的影响,但你不会在我的作品中看到他人的痕迹。事实上,我曾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绘画、建筑、批判理论、哲学、音乐等等,我还将保持这种开放的姿态。想要立于不败,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在法语里这叫做‘永远在重塑’。我仍在不断地学习。”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我能否继续成长?定型是很容易的,我非常清楚‘早期作品诅咒’的威力。人们只知道你借以成名的作品,除此之外,对你一无所知。提到Robert Frank,人们永远只想到The Americans,提到Dorothea Lange,则是她在大萧条期间的作品。”
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
按照常理,在Lange和Frank的影响下,Ralph应该会考虑成为一名纪实摄影师,但他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Dorothea选择摄影作为媒介,来表现移民工人的困境,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清晰。The Americans也明确地表现了Frank对当时美国的看法。而我决定用摄影来封存最无关紧要的形式和碎片。我更关心如何用摄影表达自己的感知,主题对于我来说不成问题。处处都是灵感,永远不必等待重大事件的发生。”
对那些针对自己摄影集和展览的负面评价,Ralph显得颇为冷静。“我已出版了差不多40本书,尽管我非常感激人们对我的关注,但我拍这些照片是为了自己。”
逐渐适应数码摄影
在拍摄中,Ralph始终在探索自己和观者感知方式的差异。当被问及最喜欢自己的哪幅作品时,Ralph显得犹豫不决——“我更关注的是,在拍完眼下的作品之后,下一幅作品将会怎样,我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幅。”——但Ralph也承认他对“无题”系列中神父的那一张情有独钟。第一眼看上去那不过是一张被裁剪过的肖像,但细加审视,你会发现对角线构图中显现出的严谨与几何之美,而这正是Ralph作品的特质。“还有一幅近作,我也非常喜欢,照片的主体是井盖和一辆自行车。那张照片是我用数码徕卡 M Monochrom黑白相机拍摄的。最初,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我告诉他们我用不来数码相机,但这张照片让我找回了自己的骄傲、激情和希望。它同我以往的照片一样充满力量。”
对于黑白摄影及其所制造的“现实的抽象”(Ralph语),Ralph仍感到痴迷。“在黑白摄影中,你只需要处理好3件事——黑色、白色以及色彩的缺失。”
The Somnambulist之一,1968年(最左图)
该系列摄于1968年的一个周末,标志着Ralph对纪实摄影的告别。
Ex Libris之一,2008年 (中部左图) Ralph为书籍痴迷,这张照片拍摄了Morgan Bible中的一页,这是一本罕见而珍贵的圣经,藏于纽约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
无题,2013年(左图)
使用徕卡 M Monochrom黑白相机及一支50mm镜头靠近拍摄。“我希望我照片的表面足够平滑。”Ralph说。
Quadrants之一,1975年(上图)
“对于我来说,从1米之外进行拍摄是一种全新的实践,也是一种转型,”Ralph说,“我不知道下一张照片会是怎样。”
The Gotham Chronicles,1991年(上图)
这一历时20年的项目的另一张照片。“拍摄这些照片时,我使用了彩色底片。当你拍得足够多,便能够掌握取景的技巧。所以,永远不要停止练习。”
无题,1980年(上图)
“片中空无一物,”Ralph说道,“我的相机并不会去等待子弹射出或者斧头下落的瞬间。我喜欢将感知的过程作为拍摄的主题。”
Mary Jane,于Sardinia,1980年(上部右图)
Ralph的又一名作,一张标志性的大特写,片中人物是Ralph的妻子。
双联画,1977年(右图)
照片中,Ralph的朋友Felipe坐在纽约的一个码头。“他举起自己的手臂,而我的另一个朋友Larry Clark,在3000英里外的新墨西哥州,完成了这组作品。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间中的一条直线。两张照片共同制造了一种新的效果,照片之间的空间和照片本身一样富于意义。”
“我仍然热切地追求真理,探索如何将感知过程作为摄影的主题。”
在2007年的时候,Ralph曾说过,自己还没见过任何一张堪称杰作的照片是由数码相机拍摄的。那么,他对如今的摄影技术又作何感想?“现在的数码相机和2007年的数码相机已经大不相同。”他若有所思地说。
“现在,摄影无处不在。上个世纪20年代,Laszlo Moholy-Nagy曾写到,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使用相机和钢笔的人!我用徕卡 M数码相机拍出了许多好照片,同时,我还与Lou Reed用佳能EOS 5D系列相机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百岁表亲的电影。无论使用胶片还是数码手段,我将始终追寻摄影的真谛,以及如何将感知行为作为摄影的主题进行表现。”
观看更多作品可以访问:www.ralphgibson.com
Ralph的摄影小贴士
Ralph教你如何拍出更有创意的照片
1“抛大开多既数有的经业余验摄,找影到师自和己摄的影爱路好者都试图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模仿,但你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在你即将按下快门的瞬间,换一个视角,转180度,再进行拍摄。”
2花头两来年拍时摄间只使用一支50mm镜
“如果你使用50mm镜头进行拍摄,即使只有几年,也能够学到一切你需要的关于其他焦段的知识。而如果你一直使用变焦镜头,你将一无所获。”
3“弯无曲论膝拍什盖么,帮,弯助曲构你图的膝盖。我所遇见的所有摄影大师都弯曲膝盖进行拍摄,包括Henri Cartier-Bresson。”
【声音与对策】推荐阅读:
数字与声音10-15
声音处理与美化07-08
与声音相伴作文范文06-15
声音与生活教学案例09-13
《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09-27
初二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6-10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5-13
声音话题作文:大自然的声音07-04
声音创作10-17
电影声音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