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信息

2024-06-12

声音信息(共10篇)

声音信息 篇1

一、绩效技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

在初中阶段, 信息技术并非一门主修课程, 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 因此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也忽视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考察;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是用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学习, 这样一来, 难免导致了任课教师不重视其教学绩效而随便应付, 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2. 学生兴趣低、积极性不高。

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 由于课程设计不合理, 往往出现课程呆板、课堂缺乏趣味、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3. 教师专业素养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这一点往往无法实现。

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必须引起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关注。

(二) 绩效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绩效技术是为了达到提高效益或效率, 通过评价的系统方法来评判个人或团体的业绩, 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1]。1992年国际绩效促进协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简称ISPI) 提出了绩效技术模型, 将绩效改进为五个环节: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措施选择设计、干预措施实施、调整和评价[2]。这五个环节能够有效地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实际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二、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了将绩效技术合理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笔者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模仿ISPI绩效模型制定了如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绩效模型:

1.教学前期绩效分析。在教学开始之前的备课阶段, 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做全面的分析, 包括知识技能状况分析、技能差异分析、学习目的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分析等部分, 这样有利于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为找出影响学生信息技术科学习绩效原因做好准备。同时根据前面的各项分析确定本次教学的绩效目标, 即本次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原因分析。根据教学前期绩效分析, 找出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绩效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有利于从根本问题入手, 确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3.干预措施的设计。干预措施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法, 它包括教学干预和非教学干预。教学干预就是在教师的讲授、指导下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非教学干预则是教师激励学生利用现有环境条件进行互相帮助, 自主探究, 最终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教师在明确了形成绩效问题的原因后, 便可综合以上分析, 对如何开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作出计划和设计。

4.干预措施的实施。在设计好措施之后, 就是措施的实行阶段了, 这个阶段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绩效的关键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教师、学生都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对整个实施的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应按照设计的干预措施, 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 既要关注集体的学习效果又要照顾到个别人的学习绩效;既要保证课堂的严肃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评价。评价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总结,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在信息技术科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不是最终目的, 能够让学生在拥有技能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作分析、处理、筛选和运用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 在结果的评价时, 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如课内练习、学生点评、课后作业、听课老师点评等形式, 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教学绩效, 从而进行反思、调整, 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三、绩效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科教学中应用

下文以八年级信息技术《声音的采集和处理》的教学过程为例, 详细分析绩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前期绩效分析

在教学开始前, 笔者对教学对象做了如下的教学前期绩效分析:

1. 知识技能状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级学生, 学生曾在初一时学过利用系统自带的录音软件——录音机来录制声音文件, 他们对声音的录制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都能熟练地登陆因特网并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文件。

2. 技能差异分析:

对于初二级的学生, 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在男生的操作技能比女生的操作技能强;文化科学习成绩高的同学比文化科学习成绩低的同学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差;各班都有3-5个信息技术能力特别突出的同学。

3. 学习目的分析:

在初二级学生中, 他们大部分人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上网和玩游戏, 只有少数人是把提高自身信息处理能力作为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

4. 学习环境分析:

笔者所教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 他们的家庭情况普通, 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家里仍然没有计算机。而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他们可以每人一台计算机, 练习所学的内容。

5. 学习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分析:

分析以往学生学习的结果与教师教学的预期目标, 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些差异主要有:大部分男生的学习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只有小部分的女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很好地运用, 而基础差的同学却学习得很吃力而且无法完成相应的操作。

6.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本节课的绩效目标即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录音机、mp3、CD光盘采集声音文件;掌握声音的简单剪辑和混音方法以及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把已有的相似功能软件使用经验迁移到新的软件使用上来。 (2) 亲身操作尝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探究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已有的音乐上进行再次创作, 制作富有个性的音效。 (4) 教学重点、难点:声音的剪辑和混音, 声音格式的转换。

(二) 原因分析

从以上对教学前期的绩效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 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绩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 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 他们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科上课时间是娱乐、放松自我的时间。

2. 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使得学生的学习两极化、两性化;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条件, 为学生争得更多的自主动手操作时间。

3. 环境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 学生在家里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较少, 这也是抑制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干预措施的设计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学干预和非教学干预相结合的方式, 力求突出“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并把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形成学生技能、技巧, 因此, 可采用“任务驱动”结合“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 以“提出任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总结”的基本环节展开教学, 授课时, 教师先出示明确、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接着将总任务细化成小任务。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 激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教师对于难点内容, 作适当的指导并让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接着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当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碰到问题无法解决, 则进行个别指导。整个教学在轻松、和谐、民主气氛下进行, 体现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

(四) 干预措施的实施 (教学过程)

1. 播放乐曲,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播放已录制好的童声歌曲《小薇》, 通过歌曲中童声的稚嫩和吐字不清, 引起学生的大笑并提高他们对录制歌曲的兴趣, 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细化任务, 复习回顾,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将“为自己录制歌曲”的目标细化为两个小任务, 即学生分别用录音机和wave CN录制歌曲。两个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旧知识, 同时使其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以前所学软件的不足,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紧接着再逐步引导学生动手将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运用到另一种软件的操作上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3. 下载伴奏, 合成歌曲, 使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完成录制清唱歌曲之后, 教师再通过演示操作完成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教学, 同时设置“如何实现格式转换?”这一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可以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介绍wave CN的几个常用工具, 即“复制”“粘贴成新文件”“混合粘贴 (叠加、首尾相接) , 然后用已准备好的童声歌曲《小薇》和《寂寞沙洲冷》为例演示声音片段的剪辑处理方法。并用准备好的歌曲《一生有你》的清唱和伴奏为学生演示合成为一首完整歌曲的操作, 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在合成歌曲过程中两个声音文件必须保持格式一致。最后, 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之后, 教师小结格式转换的步骤:“导入声音”——“调整声音文件格式”——“转换”, 并通过课件展示音频格式转换的步骤。

4. 欣赏作品, 学生评价,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学生完成“合成歌曲”任务后, 通过随机播放学生制作的歌曲, 让学生欣赏后作出点评,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肯定。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教学绩效结果评价。

5.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总结方式,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即“如何录制声音”、“如何转换声音格式”、“如何实现声音的合成”。布置课堂作业,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探究, 从网上下载歌曲, 探究是否可以做到消除一首歌曲中的原唱歌手声音, 保留音乐效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样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更深入地对教学的绩效作出评价。

四、成效与反思

(一) 教学成效

1.学生能够从以前所学的相近软件举一反三, 很好地利用wave CN进行录音, 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对所学软件展开更深入的探究, 提高了各自的信息处理能力。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下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质的提高, 很好地弥补了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课堂不重视这一严重问题。

2.本节课抓住了学生对于为自己制作歌曲比较感兴趣的心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通过提出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做适当的指导和小结的形式展开教学,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使整个教学在有序、和谐的氛围下顺利开展,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教学反思

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评价过去的绩效, 更重要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做出正确的调整[3]。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结果做出客观评价之后, 必须认真做好反思记录, 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力争在每一节课的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把每一个隐藏的问题都分析透彻, 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科教学绩效达到最优化。因此, 在将绩效技术运用于信息技术科教学中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是否引起注意和重视, 如本课中的“如何减少录音中的噪音”; (2) 课堂内容设置是否合理, 学生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操作; (3)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学校、家长对“非考试”科目不重视这一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 将绩效技术运用于信息技术科教学中, 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绩效模型”, 逐步展开分析和教学, 能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科教学模式下, 教师能在做出全面的绩效和原因分析后, 有效避开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不但提高学生集体学习效果, 而且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 绩效技术仍处在发展阶段, 要将绩效技术运用在信息技术科的教学中, 教师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实验, 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实现绩效技术在信息技术科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为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要求, 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本文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绩效模型, 并结合自身运用该模型进行教学的案例, 分析说明绩效技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绩效技术,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丽霞.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6) :87-89.

[2]陈小薇孙祯祥舒慧东.用绩效管理的思想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9) :5-9.

[3]Paul S George.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April.1987.

声音信息 篇2

1、电脑声音大;

2、电脑声音小;

3、电脑声音失真;

4、电脑声音嘶哑;

5、电脑声音突然没了;

6、电脑声音很卡等,

下面,帮你逐个解决。

绝大多数朋友的电脑一般情况下来都是用来听歌上网看电影,都是拿来娱乐的。因此声音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可是许多朋友的电脑声音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不正确的操作所造成的,当然少数情况下也包括硬件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电脑没声音的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解决步骤。

硬件故障:检查音频设备是否损坏,我们可以拿我们自己的设备换到其它电脑上,看看是否依旧有此问题。之后如果还存在问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电脑没声音硬件问题解决方案。

软件问题:许多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之后电脑就没声音了,其实这是由于病毒感染音频文件所致,杀毒软件无法清除病毒,所以只有把感染文件一起删除。

驱动问题:根据我多年的维修案例来看,绝大多数电脑没声音的原因都是由于此原因造成的。所以此项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首先如何判断我们的电脑没声音的问题是由于驱动问题所造成的呢?首先打开电脑设备管理器,具体方法是“控制面板/系统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也可以右键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然后点击硬件进入设备管理器列表。接下来查看是否有黄色的问号或者感叹号,如果是黄色的感叹号表示是没有装的驱动,如果是感叹号则表示是由于声卡不匹配所造成的,如果是感叹号则右键选择卸载即可。如果是问号,则需要重新安装一下驱动,对于对驱动完全不了解的朋友,可以下载“驱动人生”或者“驱动精灵”,安装完毕打开后会自动提示你安装驱动,点击更新它就会自动安装。对于有经验的朋友,建议你去 下载最新的声卡驱动,那样的驱动会比自动下载的效果好一些。

如果是不能联网的朋友,或者是用驱动精灵、驱动人生不能更新的朋友,建议下载一个驱动包,这个驱动包包含绝大多数电脑的声卡、显卡、网卡等驱动。大家可以去“天诺时空”下载,注意看清自己的系统,然后下载对应的驱动包。我的U盘里面就放了一份Windows XP和Windows7的驱动,这样别人让修电脑,碰到关于缺少驱动的问题,直接拿出来就可以用了。需要声明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声卡出现黄色问号的时候才能用,因为它不会自动更新你的驱动,碰到已经安装的会自动跳过,这样的话你可以先右键删除,然后再打开驱动包安装。此类电脑没声音的问题,一定要记得先从小处排查起,例如看看音响或耳麦声音是否调成了最小等。

一、电脑声音大的解决方法:

(一)、台式电脑声音大

电脑主机的风扇使用时间长了,风扇上灰尘太多,或者风扇缺油,导致风扇转速越快,噪音越大,解决方法如下:

1、定期清理电脑风扇上的灰尘,将风扇擦拭干净,

2、给风扇滚珠轴承那里注油,油不要太多。一般来说,好的风扇滚珠轴承噪音很小。

机箱里一般有三个风扇:CPU风扇、显卡风扇(可选),电源风扇。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更换新的风扇。如果你比较节约,不想换新,你也可以先听听是哪个风扇发出的声音,再处理哪个。

电脑刚开机时风扇会高速旋转,这时如果风扇缺油声音会很大,进了Windows系统后声音就小得多了。在排除了风扇因没上紧导致的震动和有物体碰到扇叶而产生的响声后,最有可能的就是缺油引起的了,加油方法很简单,首先把风扇从座子上取下,然后看看风扇背面(少数在前面)是不是粘有一块圆形的塑料片,一般是不干胶,把它揭下来,会看到风扇的电机轴承,当这里的油太干了风扇就会响,这时找一些缝纫机油或汽车机油,不要太粘即可,想法滴一两滴油到轴承腔里,看到油浸过轴承就可以了(风扇必须保持水平),注意不要让油漫到风扇表面上来,否则会影响那块塑料片的粘力,此时在油孔周围涂点胶水把塑料片粘回并风干,干了后把风扇装回,这时再开机,声音是不是小多了?

(二)、笔记本电脑声音大

1、风扇上灰尘太多。

解决方法:拆开笔记本电脑,定期清理风扇上的灰尘,将风扇擦拭干净。

笔记本电脑的风扇,一般在散热器上。笔记本发热量,比台式电脑,要小很多。

2、风扇有质量问题:风扇老旧,或扇页有问题。

笔记本散热不好,风扇会加速旋转,导致声音非常大。出现这种情况,必须更换新风扇。

二、电脑声音小的解决方法:

声卡与音箱常见故障主要有无声、声音小、只有一只音箱有声、声音变调、有爆音、有噼啪声等,造成此故障的原因主要有静音、音量太小、声卡驱动问题、音箱损坏、声卡模块损坏、BIOS设置问题、声卡与其他设备冲突、声卡接触不良、声卡损坏等。

电脑无声故障排除方法如下:

(1) 首先检查任务栏右侧有无“小喇叭”。如果有,则声卡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系统声音太小,或设置了静音,或音箱故障所致。可以继续通过耳机检查是否有声音输出,如果有,则是音箱的故障。

(2) 如果任务栏右侧无“小喇叭”,接着单击“控制面板/声音和音频设备”命令,打开“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对话框,并在此对话框中单击“声音”选项卡,然后在 “程序事件”栏中单击其中一个程序事件(如程序出错),再选一个声音种类,然后看右边的“预览”按钮是否为黑色。如果为黑色,则声卡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系统音量太小,或设置了静音,或音箱故障。

(3) 如果“声音”选项卡中的“预览”按钮为灰色,接着单击“控制面板/系统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命令,查看“设备管理器”窗口中有无黄色“?”的选项。

(4) 如果有黄色“?”,看选项是否为声卡设备选项(声卡设备选项中通常有“Audio”或“Sound”等关键词)。如果是声卡设备的选项,则表明声卡驱动没有安装,重新安装声卡驱动程序,无声问题即可解决。

一种声音与多种声音 篇3

与谨严的学术论著相比,访谈对话的形式要自由得多,虽说对所涉概念和命题的表述无法严密到“咬文嚼字”的地步,但那种放下“架子”、随意道来的对话本身的现场感,会带来另一种表述效果,那“看似琐碎的闲话,却悄然渗透了这些学者深厚的学养,也透露了无限的话语机锋”,除了说出来的、字面可以记录的东西之外,对话本身如何把不同语境中的种种差异聚焦、激发,凸显对话双方共同的问题意识,如何通过回归话语现场的活泼的言论,并辅助于对话者的表情、停顿和语气,呈现出那种未经刻意修饰的平易的治学理路等,都是读者可以关注的层面,这正是与正经高头讲章相比,学术对话所特有的亲切感和另一种丰富性。

《另一种声音》所访谈的对象,无论是耄耋之年的夏志清、高利克,还是中年学者王德威;无论是外籍汉学家宇文所安、顾彬、葛浩文,还是分别来自中国大陆或台湾的叶凯蒂和奚密,都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界卓有成就和影响的著名学者。但海外汉学绝不是一个整体,其间的差异要远远大过共性。在“海外汉学家”符号背后,更多的则是他们的成长背景、文化身份、学术传承、研究对象和问题焦点的种种差异,他们与采访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跨越不同文化语境的学术交往,就是理论、方法、视点、立场的对照和比较,就是不同学术领域和问题意识的对话与交锋,这种跨文化的交锋,不仅使思想内容得以展开,也使思维主体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处境得以显露。同时,它也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特别是现代文学研究传统和学术谱系的一种呈现。比如作为本书关注重点的北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如何从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标志的区域研究中脱胎出来,经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直至更年轻一代学人的承续与新变,经不同访谈者从不同角度的描述,便有了特别清晰的脉络。更重要的是,根据所访谈对象的研究领域和传承谱系的不同,访谈围绕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传统特征与当代价值、本土意识与全球境遇、阐释传承与转化创新,为读者展示了一系列学术议题的动态辩证: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文化与审美的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张力关系;特别是对全球性现代进程中,在中国文学的传承与新变中所蕴含的现代性经验之当代意义检视,更是此书所特别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对李欧梵、王德威的访谈中得以多层次的呈现。

就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而言,北美学术群体对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以夏志清、李欧梵和王德威为代表,几乎直接改变中国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格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深深地入了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历程;李欧梵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既是美国汉学界的某种缩影,也对中国大陆九十年代以来的学术转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德威对晚清文学历史意义的强调,对华语文学谱系的论析,对当代汉语文学创作跟踪式批评,都与本土学术构成了深度融合。有些已被广泛接受的学术共识,就是由这一海外学术群体率先提出。比如“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命题,把现代文学研究追溯到晚清,既表达了对“五四”思潮过于精英化之局限的反思,也进一步从晚清出发,寻找与“五四”的关系,以及它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这与本土学界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恰成一种有力的呼应,合力重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当代叙述。

海外中国学家群体因其跨文化的学术语境,对国际文化思潮、理论与方法有着时空上的便利,世界性视野是他们最普遍的共同特征。因此,如何将中国经验,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给予世界性的意义阐发,是其学术活动中最具聚焦性的问题意识,体现在文学研究中,就是世界性眼光和比较文学的学术视野。其实,这批海外中国文学学者与比较文学学科都有着种种关联,不是曾拿了比较文学学位,就是担任比较文学教职,即使在大学的东亚系任职,也在当下北美学术建制中与比较文学有着最为接近的关系。尤其对以中华文化为主要身份认同的学者而言,中国传统与现代经验的世界意义阐发就是其学术活动中最具安身立命意义的精神内涵。在这一点上,王德威的追问可以作为某种代表:我们应该叩问在什么意义上,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发明可以放在跨文化的平台上,成为独树一帜的贡献?西方理论的洞见如何可以成为我们的不见,反之亦然?传统理论的大开大阖与当代理论的分门别类是否可以相互融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中西古今的壁垒可以被重新界定,中国文学论述的现代重镇: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王梦鸥等可以被引领到比较文学的论坛上去?而有关全球背景下华人世界和华语文学谱系的论述,则最典型性地体现了这一学术群体所提供的世界文学视野下中华文学谱系的跨文化论述。

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后设”观察的视角。海外学者的话语语境、个人承担、历史抱负、洞见与不见是什么?海外汉学内部有着怎样的差异与对话关系?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又可以构成怎样的对话关系,从而推进问题朝多元、积极的面向拓展?王德威建议:我们应该以对话的姿态分析这种洞见与不见,而不是在对话展开之前,就以其“不见”而停止对话,从而遮蔽自己的不见。这种建议对参与对话的双方或者多方同样有效,并已经在《另一种声音》的对话中开辟出一些重要议题的新的思维向度。比如,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普适性诉求与艾朗诺对北美汉学话语的边缘自觉之间,可以构成怎样的对话?还有,德国汉学家顾彬对汉语作家外语能力的绝对性强调,与王德威的华语文学谱系论述对华语多元化分层阐释之间,又可以构成何种意义上的对话?而这些对话,与本土相关论述之间又可以形成何种意义上的“对话的对话”呢?

关于全球语境下的华人文化与华语文学,经过李欧梵与王德威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视野下的跨文化参照。李欧梵的“华人”概念,是指不受民族国家模式限制,以语言、文化认同为归依,包括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亚洲、美洲甚至全世界“出身”(而非“出生”)于中华文化的人群。在全球化境遇中,以跨文化研究、国际性视野和多元文化的参照进行华人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以此人文立场来对抗资本全球化和经济、媒体的统一化趋势,就必然要立足于“大中华”文化而接受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从而组成华人世界本身的多元化。当世界各地华人之间的信息更流通、旅行更方便、语言更丰富,而政治认同更模糊的时候,华人世界主义就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而王德威的“华语文学”视野,则更具体地在文学范畴内,从外部拓展了中华文学的多元性论述空间,认为当代华语文学视野可以扩及港、台及海外,广义的包括欧、美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社群。这些地方不同华人的历史观,对文字操作的不同面相,对文学的最基本的认知,都有很多契合,也有更多不同的地方,因此,中华文学世界性意义的呈现,就是从中文文学的立场出发,参与世界文学的书写与阐释。

nlc202309040917

这样的多元视野,正可以和本土中国文学研究形成积极的对话,并有可能启示出世界文学视野中对中国文学意义的新阐释。在笔者看来,至少可以从传统中国文学范畴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拓展出中华文学的丰富内涵及其阐释层面。一方面,从李欧梵到王德威的大中华“华语文学”谱系分析,揭示了华人文学的跨文化、全球性的杂糅与多层次格局,并显示其对全球语境下的共同境遇的差异化书写实践。这是从传统中国文学范畴的“外部”,即从世界文学的语境与视角,从华人经验和中文世界切入的意义阐释。正如从纳博科夫、奈保尔、拉什迪到哈金等一系列边缘性英语写作,为主流英语文学传统带来新的挑战与活力一样,不同区域的华人在多语文化环境中的中文书写,因为所受文化刺激更多、更复杂,因而更加具有语言与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多元创造性。如王德威所言,“事实上,在离散与一统之间,现代中国文学已经铭刻了复杂的族群迁徙、政治动荡的经验,难以用以往的地理诗学来涵盖。在大陆,在海外的各个华人社群早已发展了不同的创作谱系”,其所衍生的国族想象、文化传承如何参差对照,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另一方面,大陆本土的中国文学内部的多元性,也正在得到不断的、日益丰富的阐释。与费孝通所阐释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相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范畴下的中国文学是一个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五十六个民族中,五十三个有自己的语言,二十八个有自己的文字,它们是中华多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以蒙、藏、维、哈、朝、彝等文字的创作成果最多,其意义不单纯是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保留多民族文化的记忆,促进多民族间的交往与理解,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是文化多样性前提下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激发。即使从大陆汉语写作的范畴看,其内部文化身份也充满了多元性,它不仅纳入了众多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内涵,更有一代代“出身”(而非出生)非汉民族的汉语作家的参与,从老舍、张承志、阿来到金仁顺、海力洪,他们的写作除了提供多民族共同生存的故事外,对汉语“杂交优势”所做出的贡献,也有待进一步发掘。而以比较文学的视野与方法,对共和国文学内部多元空间的分层研究,更亟待进一步展开,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现有学术分科下的民族学院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体制内部。

在这个意义上,再来读一读王德威的如下描述:“打开地理视界,扩充中文文学的空间坐标,把华语文学的场域全部拆开,让它们处于同一平台上,重新组合成文学对话的空间,而众声喧哗的复杂性、丰富性,正是华语文学深邃广阔的内涵所在。”只要把这里的“中文”、“华语”替换成“中华”和“中国”,或不拘泥于前者的字面内涵,在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上,会不会有一种因对话而激发的启迪效果呢?

当然,海外汉学研究也有它的“不见”与局限。比如近年来北美中国文学研究界的过于理论化、专业化倾向所导致的部分研究对资料与文本的某种程度的轻视,等等。但在尊重文化差异和汉学家独有的文化视角的前提下,在充分自觉的文化意识中,依托本土学术文化资源,与海外学术展开平等对话,乃中国学术发展所必需之举。就中国文学研究而言,这种对话,对考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实施中国文化输出战略,建构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阐释维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季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二○一一年七月版,28.00元)

声音信息 篇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在中国, 有不少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都拥有不只一台电脑用来上网。手机网民们的数量也在激增, 地铁里, 公交车上, 随处可见拿着手机上网浏览的人们。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3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9.9%。

2 网民的声音不容忽视

占国民总数三分之一的网民们, 在网络上聊天、灌水、查资料、玩游戏、购物、看电影甚至发影评, 当然, 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2009年2月28日, 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 与网友进行了首次在线交流。随后, 温总理还曾多次回应网民关切, 直面民生热点。他说:“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 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 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 网络“水军”, 亦真亦假

你知道腾讯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吗?你知道犀利哥吗?你知道李刚门吗?你知道小月月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话, 那么, “你OUT了!”但是, 你真的就“OUT”了吗?

央视在2010年11月7日晚播出的新一期《焦点访谈》聚焦于“网络推手”话题, 将一个我们未曾过多关注的群体推到了台前。《揭秘网络推广运作:“网络水军”横行删帖年入70万》、《“网络水军”大起底监管缺失或成“网络打手”》这样的报道层出不穷, 让我们不禁发出了疑问, 网络上, 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么?网络上的传播, 真的就是人们内心的声音么?

网络公关公司借力网络推手, 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传播起了议程设置作用。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有观点认为, 由于网络传播有很强的互动性, 它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弱化。笔者认为, 网络水军, 却是对于网络传播中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进一步加强的体现。2009年7月16日, 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 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 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2010年8月26日, CNET发布互联网重要事件爆料:贾君鹏事件是由北京一家华意睿智互动传媒为网易策划的一起公关事件, 共波及全世界公众3200家公共媒体, 关注人群将近二十亿。事件炒作目的是团结广大玩家, 解决当时网易面列的“企业危机”。

4 网络舆论导向性的现状及成因简析

1.简析网络舆论导向性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沉默的螺旋”的现象:

(1) 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使得广大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扩展自己的视野, 自由抒发情感。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监管力度的参差不齐, 导致了网络舆论的表达更加大胆、更为露骨和夸张, 很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道德约束和面子束缚的表达在网上都喷薄而出, 更易导致过激言论的出现和蔓延; (2) 网络作为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出现后, 为许多事件的解决争取了时间, 达到了更高的传播速率。但是, 却更容易导致人们的个人信息外泄甚至被“人肉”, 一些灾难性信息的大量复制与传播也更易引起人们的群体性恐慌; (3) 针对一个事件, 受众所看到得网民评论, 可能是真的, 也可能是有目的的舆论导向。那么, 现在的网络舆论, 孰真孰假?究竟是事情的真相?还是别有用心的炒作?这也需要人们的进一步观察与分辨。

2.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在于:

声音话题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篇5

这是大自然的声音,倾听自然,你能在墙缝里长出的一棵豆芽中感到生命的顽强,你能在叮咚的泉水中感到生命发节律与自然的韵律,你能在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中感到生命的短暂与瞬间的永恒。倾听自然,从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

走进自然,在三毛的步履中追寻撒哈拉沙漠中的仙人掌,在徐志摩的诗中寻求康桥的美韵与给人的任像,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感受着春的盎然与时间的匆匆,这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用心去听大自然的声音,自然中的种种美好,听小鸟在枝头唱歌,从中听到生命的旺盛。看猎豹捕食斑马,从中感到生命的竞争,想一物种消失的原因,从中体会生命的短暂,在一次探索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在一切的一切追寻中,品味我们的无限遐想与憧憬。

看季节周而复始,看天边云卷云舒,听世间的分忧,品森林的静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声音,自然的语言,自然的呼唤。

声音信息 篇6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刚刚进入商场的年轻人, 他受聘到长安的一家客栈当掌柜 (相当于现在的CEO) , 由于这是一家小客栈, 不出名, 多年营业亏损。年轻掌柜在接管客栈几天内, 发现客栈各方面的服务都不错, 就是地理位置欠佳, 很难招引顾客的注意。本来, 客栈一直派一个伙计到繁华的大街上主动招揽客户, 但是效果甚微。

年轻的CEO很快想到了办法:他让那名负责招揽客户的伙计照样去繁华大街, 但每天都要带一只会说话的鹦鹉, 让鹦鹉来招揽客户。伙计有点不服气, 心想难道一只鹦鹉都比我强吗?然而令人吃惊的是, 自从这只鹦鹉充当了招揽客户的角色之后, 客栈的生意陡然好了起来, 每天前来的客人络绎不绝, 甚至外国商客都慕名而来, 房间常常不够住。

伙计纳闷了, 问CEO:“鹦鹉跟我有啥差别了?说的都是同样的话, 不就是声音不同吗?”CEO笑着说:“声音不同, 生意自然也就不同了。”伙计只看到了鹦鹉跟他的声音不同, 却没看到鹦鹉跟所有其他客栈的伙计的声音都不同, 因此这只鹦鹉的声音在客栈这个行业里面是独一无二的。做生意不也是如此吗?尤其是在充斥着无数声音的互联网, 你就必须有独特的声音, 独特的形象, 独特的产品特色, 真正出色的声音营销, 必须是让你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因为, 声音不同了, 生意也就不同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 声音在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声音的作用

声音构成企业的识别系统, 让消费者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对特定的声音产生特定的品牌联想, 也就是所谓的条件反射。对企业来说, 这就实现了成功的声音营销。

诺基亚的经典铃声、摩托罗拉男声的“hello mo to”、肯德基的“有了肯德基, 生活好滋味”, 都是人们朗朗上口的, 消费者即使没看到电视或者其他媒体的画面, 光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广告, 所以说这些品牌都成功地借声音实现了产品独特的条件反射。

声音包括很多种, 下面就音乐和音效这两个部分来谈。

三、广告中的音乐

有一种“语言”, 全世界的人都能听懂, 那就是音乐。

音乐是来自心灵的声音, 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不需要翻译, 不需要修辞, 只要用心去感受。据德、意等国家的调查, 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5~10年, 那是因为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功效。

有一个调查显示:在法、德两国红酒摆放的地方播放法国手风琴曲, 法国红酒的销量比德国的多了五瓶;但若播放德国音乐的话, 德国红酒则比法国的多卖一半。在商场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增加商品的销量。还有一个调查显示, 如果在商场播放节奏快速的音乐, 消费者购物的步调也会相应加快。这说明, 音乐在影响消费者的情绪的同时, 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

1. 什么是音乐营销?

简单地说, 就是以音乐为手段的营销, 也就是利用艺术的特征, 增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促进产品销售, 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随着竞争的加剧, 音乐营销作为突破视觉接触、强化品牌记忆、容易掀起感情波澜达到传唱一时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器重。

2. 音乐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企业一味去赞助, 但却不知道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纯粹是为了企业的名称在面板上出现, 为了电视台或者媒体稍微附带的提及, 恐怕这种营销不做也罢。其实音乐营销不仅仅是这样。广告中两个最能引起共鸣的是音乐本身和音乐明星。音乐要触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 需要传达一种人们所向往的情感。例如, 芝华士广告中高超表达能力的乐队, 对品牌的塑造是强大的。另外, 在传统的街头市场活动中, 一个明星的效应可以说是振臂一呼, 应者云集。

很多时候, 很多企业都走进了一个误区, 他们认为砸点钱请个代言就能拉动销售。

其实, 好的企业, 深深懂得将明星的力量与音乐的力量相结合!

案例分析:百事可乐的音乐营销

“我家里人都笑我, 你不是卖汽水的吗?怎么一天到晚都在谈娱乐的事情?”

———百事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董本洪

百事在中国发动的一系列音乐赛事、演唱会如百事新星大赛、百事群音等, 帮助百事迅速占领年轻人领域, 董本洪说:“百事可乐, 是一罐装着年轻人精神的饮料。”它选择了最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的音乐来从它的目标消费群中引起共鸣。这是它能迅速俘获年轻人的心的最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肯德基的音乐营销

声音信息 篇7

马蹄的制作复杂又充满乐趣,重点是在不同的地貌以不同的节奏和形式大量出现。声音设计师王钢带助手一行三人到当时拍摄地乌拉盖去外录,与当地的蒙古同胞一起,背着沉重的设备骑马,跟马跑,近距离地与马相处了好些天,收集了有用的马叫和不同层次质感的马蹄素材。同时在我们的动效棚,Foley组的同事也在补充外景实录达不到的内容,再结合音色库里的音色制作采样音源。我们通过对音高力度节奏等参数进行调节,利用工作站准备了不同的地面,土地,草地,雪地,还有导演强调的当地特有的火山岩地面。每种地面都由上百个不同力度不同细节的声音,分组发送到合成器,然后配合画面节奏实时模拟,反复调试和修改,制作出最终导演想要的效果。这个过程中声音可以任由我们控制变化,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和挑战。

有场陈阵在山上遇狼的戏,狼在山坡上个个垂涎欲滴。一个人在几十只狼的包围下整个空气都凝固了,陈阵骑在马背上很恐慌不敢动弹,此时的马也陷入了惊恐状态,配合画面上马左顾右盼的反应,笔者用了许多听起来烦躁的马叫声,让每一声嘶鸣都令人局促不安,也给整个气氛增添些恐惧感。因为有些是需要特别突出的特写镜头,有些则是在中近景通过角色的表演来体现气氛的僵持,所以兼顾前后的镜头衔接,由躁动到狼被制服后马匹平静下来,用马的反应和叫声贯穿起了整场戏。

自然界的每一个物种都处在它特有的生物链上,破坏了其中的一个,都会对物种、包括我们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在草原上这点表现得更加突出和直接。《狼图腾》这部影片中,马,除了作为必要的交通工具,也与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狼马大战”一场戏体现了这种关系,也表现了这个片子气势磅礴的一面。当初次看到狼和马在雪地厮杀的画面时,笔者很兴奋,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声音效果设计,将草原上这两种雄壮的动物形象完美呈现。

这场戏画面的剪辑很棒,两个马倌赶马,狼围追马群,一大群马匹受夹击逃亡。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马群最初有些惊慌的时候,先用惶恐情绪的马叫,嘶鸣,还有喷鼻声制造了一种异样的氛围;随着一匹马从迷茫的风雪中逃出来,特写镜头血淋淋地暴露在镜头前,它断断续续的叫声变得越来越惨烈。狼追着马群撕咬时,厚重的马蹄声像泄了闸的洪水样往四面八方涌去,这时候左中右以及环绕声道形成了一个大的围场,用声音将观众包围起来,Atmos全景声的版本更能让人身临其境,有危险就在身边的感受。整场戏用了隆隆的马蹄声表现千军万马的气势,也用了撕心裂肺的嘶叫来表现马被狼咬伤以后的惨痛,并在群体中又突出个体,让观众有近身的感受。

声音信息 篇8

一、音乐还原时空

(一) 音乐的角色识别功能。音乐作为提醒观众识别人物的重要符号, 在电影叙事中常被广泛使用, 由此称为影片的主调音乐。当《千与千寻》的第一幅画面还处黑屏时, 钢琴曲《那个夏天》响起, 犹如平静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 悠扬婉转、优美动听。透过千寻和父母的对话, 观众得知她对转校事件嗤之以鼻, 此时背景音乐略显伤感、无聊。这段钢琴音乐夹杂着管弦乐的嘈鸣, 用简单却不失丰富的音符表现出少女忧伤、调皮、可爱、纯洁的心境, 很多情绪正如主、 复调一样交织在一起, 那是一种声画并行的关系, 也成为了本片的主旋律。当故事发生到一个小时37分钟时, 空寂的车厢内回响着钢琴变奏曲《海》, 凄美的孤独融入其中, 音乐将画面的气氛烘托至极致, 思念、迷茫、惆怅并充满诗意。 随着千寻的成长, 忧伤的音乐淡出, 火车也驰向远方不可知的黑暗, 画面与声音完美结合, 像是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 大悲则为美。

(二) 音乐的参与叙事功能。音乐有时很像“粘合剂”, 意在使不同场景和时空间有机缝合。片中, 当千寻的父母追随着香味步入空无一人的隐秘街道时, 《无人料理店》响起, 淡淡音乐伴着两人的饕餮用餐渐渐高昂起来, 仿佛正预示着这个陌生世界的危机四伏。同样的例子还有当白龙看到千寻的那一刹那, 名为《夜来临》的音乐响起, 旋律的激烈跳动感在黑夜即将来时达到高潮, 这段由管弦乐配合演绎的曲子提醒观众将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揭开, 配合画面, 使其充满了危险诱惑的丑恶感官。此外, 音乐参与叙事功能的周期性也为主旋律的不断响起得到验证, 影片结尾一家三口穿过隧道, 他们完全脱离了神秘的世界, 而千寻却知道那是真实存在的, 正如她转身时那个发光的头绳一样, 音乐淡入, 完美的结束了整段“神秘之旅”。

(三) 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配乐大师久石让多用钢琴和管弦乐的音色来体现人物尤其是千寻的心情及情感。随着白龙的受伤, 《千的勇气》淡入响起, 其节奏不断加速直至高涨, 期间一段由电子器乐为主的小曲夹杂其中, 狂躁的旋律体现出无脸男空虚寂寞的心情和那颗只为追随千寻而迸发出的急促心情, 而随着它内心欲望的排出, 音乐也逐渐淡了下去。音乐在表达情感的同时, 乐曲的音色、调性和力度也同样左右着不同情绪的抒发与拓展, 当千寻在汤店擦地时高涨调性配合着雨点拍打地面和树叶的声音一直持续, 等她推开门准备往外泼水时看到了无脸男, 虽然此时的它还没有被欲望所束缚, 但音乐调性仍然由高转低, 低频的增加为观众内心之情绪奠定了有事即将发生的基础;当腐烂神来汤店洗澡时, 音乐由低沉的打击乐开始, 调式逐渐升高, 加之身上脏水的滴淌和气泡破开的逼真音效, 不难让观众产生一种作呕的真实感受。

二、音响放大细节

如果说动画片中的音乐可以创作之后直接铺在音轨上; 如果说对白可以让配音演员在录音棚里录好后分段拼贴在画面中, 那么所有的音响效必须付出比以上两点多得多的设计才能达到不为失真的效果。片中无论是人物的动作音响还自然音响, 或不同情节环境下的环境音响都被做得无微不至、毫无纰漏。开片母亲打开车窗后风进入车内的声音和外景车辆之间由于相互驶过产生的车速感, 以及随着车距的变化带来的声音变形都极为真实。当风卷起枯黄的残叶, 使其在风中相互碰撞的噼啪声和风的呼啸声突出自然, 犹如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即将发生诸多神秘的坏境。音响在动画片中的 “无中生有”毋庸置疑, 但在日常生活中诸多微小细腻的声音, 也必须出现于画面之上, 否则会使观众产生非真实的隔离感, 这种感知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心理惯性, 如人们不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声, 但在动画片中, 这种音响的需要程度却不亚于主人公的叹气动作。由于动画片的声音全部为后期录制, 因此在使用音响的同时要极具考究地研查画面空间的位置与距离, 反之形成的效果如同一些国

内不好的译制片, 不论是人物的对话还是各种音效都如同薄纸一般, 毫无立体感和真实感可言。比如当白龙在空中飞过时, 其运动路径是从画面的右方入画左边出画, 那么其身体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速度感必须符合画面调度, 既声音也应从右向左飘移;再如当翠绿辽阔的草原映着蓝天白云, 偶尔有微风吹过时, 通过增加风声掠过大地的走向, 使观众真正领略到了自然界的风水山峦, 身临其境。

三、人声渲染内涵

一部电影好的对白应包括语言的动作化、个性化和生活化三个方面。在《千与千寻》中曾出现诸多经典台词, 如“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 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既然插手要做, 就要做到底”等, 这些台词通过各具声音特色的配音演员演绎完成, 其内涵深奥, 富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哲理性, 但也不乏生活和个性。此外, 观众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声音特色较为明显的推断出其性格的转变和内心的变化, 如为汤婆婆和钱婆婆配音的夏木真理为了彰显两位“主角”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而特地选用了急躁、扭曲和缓和、平淡的声音加之展现;为无脸男配音的中村彰男在没有被欲望吞噬之前选用了无声之声来体现它的胆小、纯洁, 当它满腹欲望时则利用夸张、变态的粗悍声音进行渲染, 更加显露出它的暴戾与贪婪。自然的人声与缓缓的音乐相互呼应, 给观影者一种空灵的感觉, 这一切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真实中表现一切, 含蓄而洒脱, 真正为观众建造出情、景、声相互交融的意蕴空间, 将深远的空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总结

和宫崎骏其他作品一样, 《千与千寻》保持了其一贯的水彩画风, 当走进他的世界, 观众仿佛远离了世俗的人生, 看到了那空赖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画。如果说宫崎骏的成功离不开久石让的音乐, 那么当一股股震撼观众心灵、打动我们精神的声音气质扑面而来时, 我们却乐意接捧似的来不及躲闪。《千与千寻》的声音让我们回想起了记忆中的那些支离, 风吹草动、夏蝉鸟鸣、木栏摇坠、浪拍礁石、雨滴落地、 枯叶碰曳。

再看影片, 寻找大师风范;细品声音, 聆听巨人风采。

摘要:1927年的《爵士歌王》使电影正式步入了有声时代, 随着它的发展与革新, 影视声音也在不断地创新、改进。而对于动画片来说, 所有的声音元素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 经过后期配音、拟音和混音的润色, 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将以音乐、音响和人声三个方面为切入口, 对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声音设计以及效用进行剖析阐释。

关键词:音乐音响,角色识别,参与叙事,情感表达,环境造型

参考文献

[1]孙欣.影视同期录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

[2]余秋雨.观众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现代出版社, 2011.

[3]程亚林.生命的悲剧意识[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4]姚国强.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声音 篇9

———南开大学博导周立群教授说,研究生的生活和交际范围太窄了,许多同学的学术视野也恰恰如此。

如果不改变高等教育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说。

学生落户问题,对于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流动就业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说。

民办高校的兴起是中国教育体制最重要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指出,发展民办高教事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长期决策。

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说,要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逐步淡化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

社会风气越好,自主招生的力度就该越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

扩招不是为了多收学费,培养人才、保证教育质量应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声音 篇10

---Martin Wolf, associate editor and chief economics commentator at the Financial Times

若中期的财政赤字如需要的那样大幅下跌, 新上任的总统应当推出有效的项目使私营企业“去杠杆化”并进行全球化改革和调整。

——马丁·沃尔夫, 《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With the first half of the rescue plan now committed…Obama believes the need is imminent and urgent.We cannot aff ord to wait.

---Lawrence H.Summers, Obama’s top economic adviser at the White House

救援方案已经实施过半, 奥巴马认为需求急切而紧迫。我们已经等待不起了。

——劳伦斯·萨默斯,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

The jobs we create will be in businesses large and small across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es.And they’ll be the kind of jobs that don’t just put people to work in the short term, but position our economy to lead the world in the long term.

---Obama

我们制造的就业机会涵盖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机构。这些工作不仅仅在短期内保证人们不失业, 更能让我们的经济长期保持世界领先。

——奥巴马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we have got to do in the stimulus and that is how can we create jobs.

---Tom Harkin, Iowa Senator

经济刺激计划中我们只需做一件事, 那就是如何创造就业机会。

——汤姆·哈金, 爱荷华州民主党参议员

Investment, investment, investment has got to be the central focus:energy, roads, bridges, waterways, housing.Job creation is Job One.

---Kent Conrad, North Dakota Senator and chairman of the Budget Committee

投资, 投资, 投资应该是最核心的焦点:能源上, 道路桥梁上, 航道上, 以及住房上。创造就业机会只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

——肯特·康拉德, 北达科他州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

I don’t believe it’s too late to change course, but it will be if we don’t take dramatic a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I nothing is done, this recession could linger for years.Theunemployment rate could reach double digits.

---Obama

我认为现在开始改变也为时不晚, 但是我们得大刀阔斧, 立即采取行动。碌碌无为只会导致经济衰退持续更多年, 失业率也会随之上升到双位数。

——奥巴马

Speed is the answer---the fast will always beat the slow, but you need a plan for where to go.

---John Chambers, chairman and CEO of Cisco

速度就是答案——兵贵神速, 但是你需要先计划出下步往哪儿走。

上一篇:辽北某地区下一篇:多层对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