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处理与美化

2024-07-08

声音处理与美化(精选4篇)

声音处理与美化 篇1

摘要:声音信号分析技术主要是从时域与频域方面的分析。在基于声学一些基础知识下, 使用了matlab对于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还在matlab环境下制作了一个滤波器, 对声音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关键词:声音信号,matlab,滤波器

1 概述

声音是物体的机械振动而形成的, 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因此声波拥有频率, 波长等波共有的特征。不同声音信号中含有不同的频率成分, 其强度也不同, 所以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频谱, 称为声谱, 一个声音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声音, 归根到底也是因为他们频谱的不同。而matlab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且编程简单, 操作容易, 可以很有效的帮助人们处理声音信号。在处理信的一般过程使用matlab读入音频文件中的声音信号, 绘出其时域图。然后通过傅里叶变得到声音信号的频谱图, 做进一步进行分析。

2 通过matlab得到信号的时域图、频谱图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wavread () 函数从音频文件中读取所需的的信息, 即可将将对应时域图绘出。在得到了声音的时域信号之后, 可以使用matlab提供fft函数对时域信号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 再使用abs, angle计算幅值和相角, 函数取得从而得到其频域图, 绘制频谱图代码如下

如图1即为对一泼水声的声音信号所做处理后所得的时域图, 频谱图。而在之后几次声音分析中主要用到的是幅频图。

3 几个常见声音信号频谱图比较

3.1 纯音及复音频谱比较

前面已经说过声音是由机械振动形成的, 但不是任何机械运动的声音都是可以听见的, 一般认为20Hz-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可以听见的。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高于20k Hz的“声音”叫做超声。而由频率单一声源振动形成的声音称为“纯音”, 而由不止一个频率的振动所形成的声音则称为“复音”。

图2中上半张幅频图为笛声的频谱图, 而下半张则为一木框打碎时所发出的声音的频谱图。虽然两者都是复音, 但有明显的区别。笛声声波主要集中在750Hz, 1400Hz, 2300Hz这三处, 都在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内。而木框被打碎时所发出声音声则分布在0~5500Hz, 含有次声0~20Hz, 和人耳可闻的声音两个部分。其幅值随频率增大总体趋势来是逐渐减小的, 能量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率处。由此图可以推断笛声单一音阶的声音即为纯音, 该笛声的频谱图即为三个音阶合成的效果。倘若截取适当的时间端, 使声音信号中仅有一个音阶存在, 应该可以得到纯音的频谱图, 即图中声波只集中在一个频率处。而木框碎裂的声音则为常见的复音, 声波连续分布在各个频率处。

3.2 不同音调的声音的频谱比较

不同声音不单有强弱的差别, 而且在音调上也有区别。例如女性声音一般比男性要高, 小提琴的声音音调比大提琴要高。研究证明, 决定声音音调是它的基频, 即一个复音中最强的频率。

如图3为一简单男性声音样本和一简单女性声音样本通过matlab处理后输出的频谱图,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女性声音基频高于男性, 即女性声音音调比男性高, 验证了前面基频决定声调的理论。

4 滤波器处理声音

当声音信号中混有我们不想要的杂音, 或其他干扰, 操作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 使用matlab构造合适的滤波器, 去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在matlab环境下一般可以使用butter函数构造滤波器, 然后使用fftfilt调用对声音信号进行滤波, 代码如下:

N为滤波器阶数, Wn为截止频率。使用matlab构造N=5, Wn=100Hz的滤波器, 对开始处的泼水声音信号进行滤波, 效果见图4。可以看到信号由于原来分布较稠密, 而经过滤波之后信号分布变得较为稀疏, 可以方便的观察所需频段声波特点。

5 结语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科技为声音的处理提供了更加简单, 快捷方法。在将来, 随着人们对于声音的研究和利用的深入, 定会为社会带来巨大便利。

参考文献

[1]刘小群, 周云波.基于Matlab的DFT及FFT频谱分析.山西电子技术, 2010

[2]朱哲民, 龚秀芬, 杜功焕.声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李益华.MATLAB辅助现代工程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声音处理与美化 篇2

垃圾分类,让世界更美

蓝天、白云、碧水,清新的空气

自然赐予我们的,该学会珍惜

守护,是一种姿态

在街道两边,在熙攘的路口

默默无语,把肮脏变成文明

垃圾,是一个贬义词

是人类强加的一种误解

丢进垃圾桶的,不等于一无是处

塑料、布头、废纸、金属、玻璃

一吨废纸,节约木材300公斤

一吨易拉罐,就是一吨好铝

垃圾箱的`身上,都有两个口袋

可回收,不可回收

举手之劳,却可以创造奇迹

科技能够变废为宝,这不是神话

垃圾分类,让世界更美

精致的垃圾

表面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剖开,却得到美玉

一粒小麦一颗稻子

精细加工后就是白面和白米

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

经历十年教育和各类培训

长大后被人称为白富美

一条河流弯弯曲曲

两岸杂草疯长

水里鱼虾滋生

经人工改造后

成为五A级景区

劳动节的午后

我拍拍填了两碗白米饭的肚子

揽着我那白富美娇妻的蛮腰

散步来到修整一新的河畔

阳光灿烂,我们席地而坐

她拿出手机自拍

嫩藕般的白手臂上

我送她的玉手镯熠熠生辉

太阳不知何时藏到云里

一位身穿工装的保洁阿姨

此时悄悄来到草地上

她身旁的垃圾筐里

装满了精致的垃圾……

垃圾分类

垃圾多 危害大,

分类摆放人人夸。

餐厨垃圾单独放,

有害垃圾别乱抛。

可回收,其他垃圾,

大家把它分清楚,

乱丢垃圾危害大,

干干净净利大家。

声音处理与美化 篇3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声音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技成果的产物, 它是在声画相融的境界中诞生的,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综合体, 这里既有光色影像的辉映, 又有语言、音响、音乐的交响, 所以人们又把包括电视在内的影视作品称作视听艺术或是声画艺术, 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构筑的视听形象空间, 画面需要声音的配合, 同时声音也离不开视觉形象。在影视作品中, 流畅优美的画面赋予声音形态神韵, 语言、音响、音乐的交响又给了画面生命和活力, 声音传播的不仅仅是声波, 还传达着思维、感情和情绪。可以说, 声音在电视片中的作用与画面不相伯仲。因此, 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声音综合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更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和一项形象思维活动。但从工作经验来看, 许多电视机构尤其是地市、区县一级的电视台在专题片的制作上严重忽视了写实音和烘托气氛音响、音乐的作用。最普遍的做法是是先写好专题片解说词, 而后再按解说词去拍画面, 解说往往过多、过满, 把语言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 很少使用音响和同期声。画面和音乐只是解说词的填充和陪衬, 形成解说加画面加音乐, 三张皮的效果。那么, 到底音乐、音响怎么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1 声音的层次安排

所有声音必须做到多而有序不死板, 杂而不乱有章法。在电视专题片中, 第一层当然是画面, 它的整体结构是以画面为主的叙述段落, 段落层层递进把主题思想, 主要人物事物告诉观众。第二层是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和字幕, 它像乐曲的副旋律, 与主旋律关系紧密, 它们相伴而行, 发挥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明确的语意性的优势, 对画面不足以表达的内容, 做了准确的说明。第三层是写实音响提供的非常逼真的事物发生的背景, 逼真性造成的身临其境感是它的主要作用。画外音响能扩大画面空间, 使整个片子内容更丰富。第四层是音乐, 音乐不在多而在精, 它常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给片子增加韵味、气氛等等。这四个层次都有各自独立表达的规律, 但四个层次相互之间也有着重要的纵向关系。虽然画面始终是主体位置, 但解说、音响、音乐都有上升到突出位置的时候。转场音响和特写音响就是音响上升到突出位置的表现。大段落的, 一分钟以上的突出音响是音响表现的机会。主题音乐和主题歌都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角色, 但所有第二、第三、第四层的表现, 都是为了支持和配合画面的。

电视专题片的四个层次, 横像四条线, 纵像一张网, 因为纵横交织错综复杂, 形成了声音的交响。

电视剧的层次与专题片基本一样, 不同的是由于电视剧的故事性造成起伏变化, 音乐音响的变化也大。短电视广告片, 经常只有15秒, 是高度浓缩的, 但层次也不可乱。在专题片的四个层次中, 只有画面是连续不断的, 平常所说的片子长度, 指的就是画面的连续长度。语言、音响、音乐都是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

2 声音的主次安排

在电视片中要做到声音的运用杂而不乱有章法, 必须要分清主次关系。如果电视画面是主要的, 那么声音就是从属的。如果在所有声音中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是主要的, 那么音乐、音响就是次要的, 这是一般规律。这些虽然是每个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片中的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但在日常编辑制作过程中, 许多年轻编辑记者甚至老记者都会忽略这些常识, 随意而为, 片子出来后就会给人主次不分、杂乱无章的感觉。

在处理声音的主次关系有三个原则:

1) 在一时段里或某一节段, 只能有一种声音是为主的, 其他声音为辅;

2) 两种以上声音出现时, 主次声音的音量差必须控制好, 辅音作为陪衬或垫声;

3) 同一时间里一般最好只有两种声音出现, 如两种以上声音出现, 一定要考虑时长、间隔、音量差等因素。

凡事都有主次, 声音的主次是电视片处理层次感的继续, 只有层次而无主次, 那么片子的层次也就表现不出来了。这就好比天不可无日, 国不可无主。一个队伍, 一个单位团体, 一群人都得有“主事的”, 没有主次便成乌合之众。

在电视的声音中, 人物的语言往往为主角, 但有时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词也都有可能为主。例如为了更概括的叙述, 可能在被采访人的主要观点说完后, 把采访声压小, 成为解说的背景声, 但是人物同期声的音容笑貌是极富感染力和烘托气氛, 在没有解说和其它声音的时候, 又会在短时间里将这种同期音推大。

音响做为背景声处理的时候多, 它常常是画面和解说词的气氛性声音, 就像足球实况转播时解说和球场环境音响的关系。失去背景的依托, 解说和画面都是苍白的。

音乐主要是与画面发生关系, 音乐是画面情绪、气氛、形象的补充、延伸和深化, 但有时也跟着解说的感情走。专题系列片《数风流人物》中, 有一段描写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 在采访了陕北苏区, 写了《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后, 在采访皖南新四军时, 被国民党驱逐出境。没有任何图像资料, 画面上出现了漫漫乌云, 音乐跟解说词呼应, 表现了中国人发的婉惜、遗憾和歉意。

音乐和解说词在音量上的主次关系变化最多, 有解说时肯定是以解说词为主的, 音量要饱满, 音乐音量要控制在解说词音量1/2或2/3的大小, 以不干扰和破坏解说词为准。优秀的电视片都非常注意发挥音乐的作用, 解说词量控制在片长的70%左右。如果电视片中出现渲染气氛、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的节段, 需要用音乐来烘托氛围或表情达意, 这时要把音乐推大,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 声音的逻辑安排

电视专题片中三大要素语言、音响、音乐的逻辑关系可以用连贯、交替、补充、呼应, 八个字来概括。

连贯是对声音线条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声音, 由于表现特色不同, 是通过交替、补充、呼应形成变化的。语言表意、音响表真、音乐表情, 但在更迭替换时, 各种声音交叉中, 不能突停突起, 这条线虽然此起彼伏, 但必须是流畅的, 不能疙疙瘩瘩。

由于音乐在电视片中的应用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这里就不再赘述, 下面只根据多年基层电视台专题片创作, 粗浅谈谈音乐、音响于画面的几种交替、补充、呼应方式:

1) 音响转场。从一段画面转到下一段画面, 是两端画面交接连续的关键指出, 既要给人醒目的转折演进层次的感觉, 又要过渡的自然。两端画面交界处出现的音响, 有承接传递作用, 叫音响转场。

音响转场常常通过可以出现音响的特写画面, 音响转场是醒目的, 音响是突出的, 瞬间的大音量使经常处于背景地位的音响也走到前台来表演。转场的音响必须是画内音响, 它的设置是编导总构思的一部分。体育节目里最多、最方便、最合理的转场音响是观众的呼喊和如雷的鼓掌声。几乎每一个体育赛场观众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 取得优异成绩, 打破国家或世界纪录都会兴奋的欢腾起来。当然像跳水声、发令枪声, 呼呼的火炬声等等也都可以作为转场音响;

2) 为音乐转换自如设计的音响。这种方法主要用在两段情调差别比较大, 或速度变化比较大的音乐转换时。其音响是用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 当然也可以改变音乐的长度。音响之前的音乐在音响出来后渐弱隐掉了, 可把原来的乐曲缩短。这种为换音乐出现的音响还有另一作用, 就是比较长的音乐或多或少会产生音乐与画面的距离感。哪怕很贴切的音乐也在所难免, 音响一出现距离感马上消失, 音响的逼真性随时都会表现出来, 陶醉音乐中的观众一听到音乐马上回到“现实”中来了;

3) 在一段画面或一场戏里, 如有音乐和音响出现时, 总是先出现音响, 因为音响制造气氛使人身临其境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一种声音出现时间长了也会单调, 随后音乐出来呼应, 很快会让人感到有新鲜感, 气氛得到升华。央视曾播出过一个名为《奥运会集锦》的纪录片, 片中有一段记述雪橇比赛的场景:只听得雪橇在滑道里被夸张了的音响隆隆作响, 气氛相当紧张。滑到坡度大时, 绑在雪橇上的摄像机拍出的画面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随后又响起了打击乐器强烈的敲击节奏, 代替了音响, 但紧张气氛却有增无减。音乐和音响像一对亲兄弟, 总是有呼有应, 交替出现。但这是两位性格和个性不相同的兄弟。一个是乐音表“情”, 一个是噪音表“真”。在艺术中, 正因为他们性格和个性不同, 交替补充才有意义, 才能形成变化。

总之, 为了把电视片拍的好看、耐看, 又达意准确、感染力强, 除要掌握拍摄剪辑技巧, 更要充分挖掘听觉元素的潜力, 学习一些音乐、音响应用知识, 利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和创造各种声音或音响效果, 使技术与艺术两者更好的结合, 并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电视音乐与音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纪录片中声音艺术特色及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声音处理与美化 篇4

1 工程概况

建设位置: 太原市南内环桥与长风桥之间的汾河主河道内, 南延伸段蓄水池东、西岸墙的基础均坐落在粉细砂地层上, 砂层厚度5. 7 m ~ 21. 5 m, 不均匀, 湿~ 饱和, 松散~ 中密, 为严重液化土。河道地下水位较高, 岸墙建基面多数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者下水位附近, 对基础及基础施工不利。

按设计要求, 需对岸墙地基进行强夯, 以消除液化。为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 将按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区域进行试夯。

2 工程量

工程量如表1 所示。

3 机械设备配置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表2。

4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整平场地至设计夯前标高→布放夯点→夯机就位→第一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测量标高→布放夯点→第二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测量标高→布放夯点→满夯施工→场区测量平整→检测验收→施工资料整理、提交。

5 施工方法

5. 1 施工前准备

1) 技术准备。a. 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根据地质资料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研究施工工艺; b.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资料、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条件确定夯击能量、夯点间距; c. 了解建设单位提供技术资料和各项施工条件; d.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2) 施工准备。a. 根据现场提供的基准桩、水准有关测量资料、标志进行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外扩尺寸要求, 分别进行各施工场地定位放线。抄平和控制桩引设工作, 应复核无误。b. 安排施工用电、用水、开通临时道路; 清除地下地上管线障碍。

5. 2 施工步骤

试夯施工步骤如下: 1) 在强夯施工场地范围内布放第一遍夯点。2) 夯机就位, 夯锤对准夯点。3) 测量锤顶高度。4) 夯锤起吊至设计高度, 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 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度, 记录夯沉量。5) 重复步骤1) ~ 步骤4) , 直到规定的夯击次数, 并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 cm。6) 移点夯击, 重复步骤2) ~ 步骤5) , 直到完成第一遍夯点施工。7) 推平夯坑, 在强夯施工场地范围内布放第二遍夯点。8) 重复步骤2) ~ 步骤5) , 直至完成第二遍夯点施工。9) 最后进行满夯施工, 单点夯击2 击, 搭接1 /4 锤印。压实表土层, 推平测量夯后标高, 间歇期满后检测。

6 施工技术参数及要求

1) 点夯夯击能量2 000 k N·m ( 锤重20 t, 落距10 m) 。

2) 夯击点数外侧两排为10 击, 中间一排为8 击,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保证不出现隆起, 且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5 cm。

3) 夯点间距: 5 m, 梅花点布置 ( 见图1) 。

4) 第一遍点夯结束后, 间歇一周进行第二遍点夯。

5) 第二遍点夯结束后, 间歇一周进行满夯, 夯击能量为1000 k N·m, 满夯两遍, 每点1 击~ 2 击, 搭接1 /4 锤印。

7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 1 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牵头, 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专责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划分各自职责, 以确保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达到最佳状态。

2) 施工管理中实施体系定的监控和信息反馈程序, 对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实施一系列、全过程严格的质检和验收制度, 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对各项记录表格都要做到填写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

3) 各种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 2 质量技术措施

1) 用推土机将夯区推平, 清理障碍物、地面杂草及耕植土等。

2) 对地上、地下电线、管线进行清理处理后进行施工。

3)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资料、水准点测放基线、基桩点。

4) 全部测量成果自检整理后监理工程师验收, 对所有测量基桩进行保护, 设明显标志, 并派专人保管直至竣工验收。

5) 由专业测量人员施放、布点, 误差控制在5 cm, 复核无误后交监理工程师复查签字批准后施工。

6) 放线结束后, 夯机就位, 垫平夯机, 复验夯点位置, 夯锤就位对准, 中心位移不得大于15 cm。

7) 起吊夯锤要平稳, 最后2 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 cm。根据填土性质、深度和含水量情况采取不同施工工艺, 夯坑底倾斜较大应填平再夯, 确保夯击能有效传递。

8) 施工中要注意声音和夯沉量变化, 如果有异常应立即停工, 与有关人员查明情况, 并研究处理意见后再行施工, 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9) 已满足锤击数要求, 但未能满足最后2 击平均夯沉量要求时, 应增加锤击数, 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每点的锤击数, 一般讲以一次性夯完为宜。

10) 施工时应及时准确地测量记录每一击夯沉量、总锤击数等。

11) 施工中经常检查夯后锤上的通气孔, 保证畅通以防夯锤下落过程中形成“气垫”, 影响夯击能量传递以及夯击效果。

12) 施工中夯沉量过大, 或夯坑周围土隆起过高等现象时, 采取分遍夯击或填料置换施工方法进行处理。

13) 进行满夯, 锤印要搭接不小于1 /4 锤径, 单点夯击1 击~2 击, 不得漏击。发现漏夯应补夯。

14) 强夯结果后, 地基土恢复期间, 严禁轮胎式机械进入现场, 谨防挤压成橡皮土。

7. 3 安全保证措施

1) 建立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 配置专、兼职的各级安全员负责施工中各环节、全方位的安全工作。

2)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对强夯施工安全工作特殊性的认识,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配齐各种安全防护用具, 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并建立巡检制度, 随时督促、检查安全执行状况。

4) 做好防火措施, 按规范配备齐全消防设备。

总之, 在试夯过程中, 在暗涵建基面与起夯面之间的地层为粘性土, 土壤含粘量较高, 含水量较大时, 应采取如下处理措施:首先, 挖出建基面以上的粘性土; 其次, 回填汾河河道中干净的砂性土; 最后再按要求试夯。砂性土分层回填厚度由试夯确定。采用强夯的初衷是为了节省工程投资, 因此, 试夯以不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为前提, 只有在不降低地下水位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 才可能考虑采取降水措施。为提高夯击效果, 夯击面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当出现地下水位位于夯击面以上的情况时, 应在回填河床中干净的砂性土后再进行夯击。夯击的终结面高程应位于设计建基面以上不小于0. 1 m。为保证获得较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需先进行试夯确定工程强夯参数, 选择6 处代表性地段进行了试夯, 每个试夯段处理范围为32. 5 m × 15. 0 m。另选择2 个试夯段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置换深度1. 5 m, 墩体材料分别采用细砂和建筑垃圾, 最终以试夯后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为准, 为下一步的强夯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参数依据。

摘要:介绍了汾河治理美化二期南延伸段地基工程概况, 阐述了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 结合该工程的技术参数及要求, 提出了一系列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经试验, 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基处理,试夯,强夯施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普通灯具下一篇:建筑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