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声音

2024-09-02

时代声音(精选9篇)

时代声音 篇1

如今, 建筑设计师们对医院候诊空间的关注, 更加独具匠心且亮点多多:

——原本呆板、冰冷的空间, 现在引入了“生命”、“跃动”、“活力”的理念;原初从未考虑过细节的室内必经之路, 现在空间里增加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化内涵。

——有的设计师还热情地提出:候诊空间可以像艺术中心那样设计, 借助艺术软装陈设与材质的呼应, 使候诊区产生亲和力和温馨感, 让就诊者一进入这个空间, 迎面感受到勃勃生机;还有的设计师将园林建筑的营造法移植过来, 或叠石筑山, 或理水植绿, 在悠然的音乐中显现出一派游憩境域, 全无以往肃穆之感。

作为医院院长, 对此也绝对不会无动于衷的, 在新建或改扩建医院时, 一定会扪心自问:我该如何作为呢?

墨守成规, 显然是背离了时代的主旋律, 因循守旧, 无疑是缺失了社会的责任感。只有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 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把问题当作议题, 就必须将候诊空间建设的重要性明了于心:医院的候诊空间是绝大部分就诊者停留时间最多的区域, 也是医院门诊最重要的服务空间之一。它的环境舒适度、便捷性及其他内在属性与就诊者的心理变化、时间忍耐程度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也许有人会对您说, 和医院主体大楼的设计相比, 这是细枝末节, 和购进高精尖的设备相比, 它就是戏台上的配角。

旁议杂说且住。在医院建设中, 您不认为候诊空间的设计是最重要的细节之一吗?功能表现为内容, 细节的完美无缺才会呈现医院大楼真正的和谐内涵;它也不是“配角”, 因为空间表现为形式, “配角”在“戏台”上或许无言, 但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就是“主角”。

由此, 您就不会惊讶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关注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 以期为就诊者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意境空间了。

如果一切都顺理成章, 那么在年末新岁之际, 就请您抽暇一读我们采撷的有关论述吧。这里, 有关于候诊模式的探讨, 有候诊空间设计的新趋势, 有专业装修设计师的心得……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您总能看到创意, 总能有所启迪, 总有美的收获。

继而, 我们期待着:您也有新的选择、新的决策;将来, 也有美的创造。

时代声音 篇2

特别高兴今天来到《开讲啦》现场,咱们有句俗话,叫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我这个君子平时都是动手的。在舞台上呢,当然我们都是用音乐跟大家沟通。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它会让你的心灵有很多的感知、感受,它可以让你在看世界的时候,有更多的视角,可以感受到世界给你更多丰富的情感。我其实特别想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我真的是特别感恩我父亲,他能够让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音乐。我还记得在我们家里,小时候,我父亲收集了很多黑胶的唱片,七十八转的。不知道你们见过没有?唱机,你们太年轻了。那时候家里能有一个唱机,是很奢侈的事情。那个七十八转的黑胶唱片,它一面基本上只能放几分钟,不像现在的这个CD呀,或者是USB储存,可以储存很多很多东西。那时候一面只是几分钟,所以你想一个,比如说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我记得是要这么厚一摞。我就记得我特别痴迷于去放这个唱机,我就看着这些唱片啊,柏林爱乐乐团的贝多芬,又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我就特别兴奋,听着这些音乐的时候呢,我就觉得特别开心。这些唱片直到现在,还在我们青岛的家里放着,是我们一个非常珍贵的回忆。

我现在真的是特别幸运,能够在全世界各地,给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的人们来演奏,非常地开心。但是我更开心的是,我能够去把我们自己的中国的作品,能够带给全世界的观众。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家,我们还是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我经常说,如果中国的音乐家,你不去推广自己的作品的话,谁去帮你推广。

我演奏的最多的一个曲子就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它其实完成于1958年,是探索小提琴演奏民族化的这么一个课题,然后也想西洋音乐民族化,交响音乐民族化,这么一个课题。我们在演奏它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因为它是根据中国的这个五声音阶来的,越剧的唱调来的。我们这个小提琴是根据七声音阶的这个结构来设计的,所以拉外国曲子很容易,那个把位啊,各方面都是很准确的,都是很规范的。但是拉到中国曲子以后,像音准啊,跳跃的东西啊,就变得比较麻烦。而且就是说跟外国乐团演奏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外国的这些音乐家,他是很职业的,他拿到一个曲子,他就是看音符,所以他并不理解这个《梁祝》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一开始去国外,演这个《梁祝》的时候挺费劲的,因为我每次都要给他讲这个故事。而且那时候吧,这个故事还不太好讲,因为它还挺复杂的嘛,那时候我这个英文也不够好,所以给他们讲很长时间,总算他们就弄懂了,懂了以后呢,他们就会表现得比较好。后来我就找到了一个窍门,我就跟他们说啊,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莉叶》,这个行,他们一下就懂了。我也不用说两年同窗什么的,又要抗婚等,这个就太复杂了。但是我说有一个地方,我必须要说一下,就是化蝶。因为化蝶是《梁祝》一个重要的思想表达,对于爱情,对于自由的一种向往。那《罗密欧与朱莉叶》没化蝶啊,我说我们中国人还是比较浪漫的,但是你还得给他们稍微讲一下,是什么呢?就说中国人对于情感的一种表达的方式,我们是比较含蓄的。祝英台喜欢梁山伯,她最多就是暗示他,对吧,也没说出来,但《罗密欧与朱莉叶》不是的,他是在阳台底下喊的,对不对。西方的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比较直接的,所以在它的音乐当中,其实也是的,而且它是比较曲折,比较丰富的。所以你在演奏的时候呢,也相对是要比较含蓄一些,把东方人的这种唯美的情感,要把它表达得好一点。

对学习西洋音乐的人来说,这个滑音就是变得非常麻烦,这样吧,我来给你们展示一下。我问一下,你们知道滑音是什么吗?就是这么一滑,这是滑音,这就是个滑音。西方音乐,它就直接滑,但是这个《梁祝》里,它有很多种。像刚才这个,它是个小三度的滑音,跨了一个三度,有的时候它是抹音,没有三度,它只是回了一点。然后有的是从中间滑,有的是从底下滑,所以就是这个滑音啊,对于国外的音乐家,就是个很大的难题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听国外这个提琴家演奏《梁祝》,觉得不中不外的,就是觉得不地道,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滑音。滑音他没掌握,因为他就没听过越剧,也没听过中国的音乐,他怎么知道这个滑音怎么滑,所以这个滑音,还是要教他们的。包括有两段,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这个对话嘛,每一次排练,我都要单独跟这个大提琴家要练好多遍。他光听吧,也不能够完全掌握,也需要我告诉他,就是这些滑音啊,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这个还是非常具有戏剧效果的,一种情感的表达。

我记得陈刚老师(《梁祝》作曲家之一)曾经跟我说过,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我记得在,香港回归的时候,当时我们组织了一场很大的音乐会,是在洛杉矶好莱坞碗型剧场,那是个很漂亮的剧场,依山而建,观众其实是往山坡上去的。当时这个演出,现场有差不多两万多观众,这个《梁祝》,我这个主旋律一起来,那个掌声就从半山坡,哗就滚到台前了,那在一般的音乐会上是没有的。一般音乐会,我们拉着是不能鼓掌的,但是那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是很自豪,听到了自己民族的非常着名的曲子,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其实现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得很快,我们都在求快、求变、求新,对不对。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现在都是变得非常快,扯都扯不住。我觉得在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抚慰,让我们沉淀下来,让我们能够去更好地感受生活当中的这种美好。很多人觉得音乐,尤其是这个古典音乐,太深奥了,太高高在上了。其实古典音乐没那么高高在上,从了解它,到真正地理解它,其实你就是少了一个从陌生到接触,然后再到熟悉这么的一个过程。我们音乐家其实就应该给你们创造这个过程,希望音乐能够永远伴随着你们,也希望在今后,我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美的音乐,谢谢大家。

【开讲啦吕思清演讲要点】:

1、我其实特别想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

2、如果中国的音乐家,你不去推广自己的作品的话,谁去帮你推广。

3、《梁祝》的主旋律一起来,那个掌声就从半山坡,哗就滚到台前了,那在一般的音乐会上是没有的。

时代声音四则 篇3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著名歌手伍佰的口述文章。

“(中国)文艺作品让全世界都承认的几乎没有。我们的文化形象,国内外都承认的是姚明,当然还有郎朗。但文艺作品却是缺席的。我们到处都是人,但是优秀的创造者被各种各样的麻烦困住了。被各种人事关系、某种体制、谣言、争论、麻烦事,一下子困住了。如果海明威、贝多芬生活在这个时代,被很多绯闻困住,那也完全没有办法出来。”

——中国作家余秋雨前日在南京发表演讲,吁传媒负起保护文化人和艺术家的责任。

“遇到这种问题,我就回答说:是,你看得太清楚了,我就是在走下坡路。你说我该怎么说?我不能说,我海岩没有走下坡路,我正在上坡,或者我在平坡上走着呢!前段时问我有本书再版,有记者就问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我回答说,就是我死了,书也可以再版啊!我确实江郎才尽了.但书再版和我江郎才尽有什么关系?”

——中国作家海岩近日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针对舆论界盛传“海岩走下坡路”的问题发表意见。

“有时朋友请我去看拍卖或者是展出,很多拄着我名字的作品其宴都是假的。我猜,市面上应该有500万张署着我名宁的假画。其宴我画画算快的了,也就是一年250张,那500万张画啊,我得画两万年。(记者问:那您发现有人造假时,会去同他打官司吗?)一天100张,我也得打一万多年,算了吧。”

——中国著名画家范曾近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访问时,对市面出现许多“冒名伪作”,淡然处之。

时代声音 篇4

这样的时间节点,自然也免不了要对互联网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也免不了要对互联网行业划分几个阶段、划分几个时代之类。有根据行业发展时期划分的,有根据网站模式划分的,有根据人与信息的关系发展划分的,不一而足。

在这里,我根据人机交互这个维度,也就是网民如何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来总结下互联网行业的过去,预测下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先简单说 说什么是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 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 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 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

第一个时代:Click时代 (点击时代)

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鼠标键盘时代。1964年,美国人道格·恩格尔巴特发明了实际意义上的鼠标,使得人机交互有了技术性突破,以致现在键盘和鼠标仍然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当然,鼠标的大规模商用是从Windows 95开始,伴随着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自图形用户界面出现至今,人机交互技术应用日益普及,成就了个人电脑时代的辉煌。

早年间,网虫的另类定义就是“看到下划线就忍不住想去点击的人”。网虫的这个定义可谓是Click时代的最好注脚。

第二个时代:Touch时代 (触摸时代)

Touch时代开始的标志,就是2007年乔老爷发布的iPhone。触摸屏幕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交互的体验,容易上手。因此现在不少便携设备都采用触摸作为首选交互方式。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自触摸屏诞生以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外观上都一直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触摸屏的应用之广, 公共信息的查询、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多个领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Click时代和Touch时代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过去和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可以把Click时代对应于PC互联网时代,把Touch时代对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刘兴亮认为,正是因为用户从Click变成了Touch,从PC转移到了移动终端,互联网行业才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

这是过去和现在,那互联网的未来,交互方式又会如何改变,又将进入什么时代呢?

第三个时代:Voice时代 (声音时代)

这个时代,还得感谢苹果公司, 是苹果用Siri拉开了语音交互的序幕。从技术层面讲,语音核心技术不断进步,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应用要求。同时,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人们对语音交互的需求不断增长。

“未来,每一部手机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台家电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辆汽车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个玩具都将能听会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畅想。

在全世界范围内,语音技术走过了漫长的蛰伏期。但正是在近一两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语音技术应用似乎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在中国已发展了20多年的语音技术,也真正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少中国本土的语音公司迅速崛起,改变了国外公司垄断中国语音技术市场的局面。

目前,在一些特定的情境里,语音交互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了,比如汽车里。

简单地说,世界是由懒人创造的,人机交互的演进也可以认为是人们越来越懒的演进过程。俗话说得好,“能动口的绝不动手”,就是这个道理。语音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

我们进一步预测,Voice时代之后,又是什么时代呢?

第四个时代:Motion时代 (体感时代)

体感技术,在于人们可以很直接地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而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便可让人们身历其境地与内容做互动。简单说,就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的事儿。

举个例子,当你站在一台电视前方,假使有某个体感设备可以侦测你手部的动作,此时若是我们将手部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挥,用来控制电视台的快转、倒转、暂停以及终止等功能,便是一种很直接的以体感操控周边装置的例子。

这种技术目前在游戏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可让人们得到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体感游戏将会成为游戏用户的新“宠儿”,它可以不用任何控制器, 用肢体动作就可以控制游戏里的玩家,可以让用户更真实的遨游在游戏的海洋中。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 体感技术还可以用在商场的服装店, 甚至用户可以在网上随意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人类基本的感知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人类个体都有共通的感知特性。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分析交互设计的主要任务,通过感觉来分辨外界事物的各类属性,比如声音、动作、材质、重量、气味等传达的内容,形成复杂的认知过程。可以说,终极的人机交互就是通过感应来传输的,主要表现眼动追踪、动作识别、语音控制、触觉交互、地理空间跟踪等体感交互。它通过红外扫描、热感应、声音图像识 别分析、图像跟踪算法和空间物理定位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好的利用自己的行动来对机器发出指令,达到人机合一的完美境界。

词媒体 记录时代声音 篇5

“犀利哥”、“裸婚”、“炒蒜团”、“楼歪歪”、“独二代”、“高富帅”、“舌尖上的XX”……或许你已经发现,回忆近两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个长句子似的新闻标题,而是只有寥寥数字的词语。

随着应接不暇的网络热词在互联网上涌现,这些热词也鲜明地表现出共同点:有着非凡创造力的网民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包装、提炼和总结,最终浓缩成一个个形象生动、脍炙人口的网络锐词。也就是说,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提炼出具有强烈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从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修辞效果,吸引了广泛关注和分享。

事实上,互联网自初级的远程数据交换网络演变到公共交流平台起,就开始出现和发展起自己特有的交流语汇与方式——网络语言。产生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性的,即为了文字输入的快捷方便,所以在各种语言的网络中,都可以看到简化的字母和词语组合代替规范的单词和句型。而中文输入的复杂性更造就了错别字化的表达,由起初的输入错误变成快乐的联想化语言,这一特点在“杯具”、“洗具”之类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中展现无遗。而从快捷的输入法到网络词典的使用,则使得这种词语狂欢升级到了更新版本,把几近消逝的大量生僻字又复活改造成了网络特有的词语娱乐内容。

网络热词来源于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通过形象生动的词恰当鲜明地总结后,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但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很黄很暴力”、“被XX”乃至“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式的流行,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并非像以往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语言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派生的焦点词语,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讽刺和批判性意味。

凝练精准的词语表达,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令不少热词在海量的信息时代一击即中,它们的流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不仅如此,这些网络词汇的“热效应”已经传递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词语正在帮助我们记住这个时代。”互联网热词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传播载体、传播途径和传播终端,来满足公众快速了解社会,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需求,一种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词媒体”由此出现。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了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无怪乎有专家称,“高度浓缩的网络流行语,是网友间的接头暗号,甚至成为网络传播的犀利武器,这代表着草根智慧的词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回溯历史,词媒体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堪称1972年6月17日发生的“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新闻界都有着长远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关于“门”的热词也早已从政治事件扩展到社会的多个层面,例如网络上曾热炒的“肯德基秒杀门”、“惠普质量门”等等。

词媒体热潮的出现,与当前社会信息过载、信息爆炸不无关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社会的信息量已经达到空前水平。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年左右,19~20世纪为30年,现在已经缩短到不足3年。换句话说,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作者之一安格斯·史蒂文森就曾表示:“越来越看不懂每天的日报了”。因为根据牛津的惯例,一个新词一定要五年内在各类主流传媒至少被使用5次才能被编入牛津字典。比如,单词“Internet”早在1992年出现,但直到1997~1998年才为主流媒体普遍使用,因而才被收录。而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成为新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牛津字典的编写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新词更新的速度。

作为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当互联网传播越来越趋向碎片化的同时,词媒体这种微阅读方式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对单一事件超强的总结性,对相同性质事件的统一概括性,以及对公众记忆和公众情绪超强的调动性,它就像是一个又一个接头暗号,每个掌握词媒体真正含义的人,都会对其指向和寓意心照不宣。而这些热词、锐词的频繁闪现,迅速普及到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等传统领域,由此各种平面与网络媒体被冠之以“词媒体”。

专家指出,在信息繁杂且速朽的互联网世界,词媒体时代的到来解决了生活中的垃圾信息污染问题——将海量信息中最精华、最值得受众汲取的知识和资讯,更加简明地呈现,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获得更广、更多的资讯,或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动态,或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准确判断和决定,或帮助他们更容易在交流中找到共同话题……

因此有人评价,词媒体是继翻翻时代、标题时代之后的微文化时代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将词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词媒体其实是一种中文本义——古汉语的回归与复古。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语词收藏人黄集伟甚至认为:“信息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自动压缩,建议把词媒体改成词媒。”

“你不懂词,在互联网里没法活。”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你会发现每个人无法掌控,最新锐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过去只有报纸或者权威传播工具才能造词,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却是自下而上,只要你创造出好玩的,互联网上自然会有很多人会帮你传播,这个词会一下子传得很快。”

nlc202309020434

“蚁族”一词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也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在“蚁族”一词的背后,反映的是众多“80后”最深切的无奈。而这也意味着,网友无需直白地发表意见和看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网络词汇来代替,公众就可以明白发言网友对事件所持的态度,从而“曲线”表达内心的想法。而类似的热词,还有“车奴、房奴、孩奴(为了车子、房子、孩子奔波劳苦的人)”等等。

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热词的发源地正是民意代表阵地。因为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事件,网民的高度参与使一个个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放大,备受世人关注,以至于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热点事件传播过程中的标志性符号。正如在论坛、微博等平台上热议的“被就业”、“躲猫猫”、“欺实马”等,无不融入了网友的智慧和想象。其中,“欺实马”其实是互动百科的网友杜撰出来的新物种,以此表示对于杭州2009年5月7日晚杭州富家子弟驾驶跑车撞死浙大学生事件的不满,该词讽刺了杭州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将肇事车辆车速认定为70码,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在事件报道中纷纷引用了“欺实马”一词。

与此同时,随着大量热词的流行,热词的输出方和传播方——以互动百科、百度百科、天涯社区、新浪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站,也在有意无意间成为词媒体的平台。以互动百科为例,凭借近年来的积淀,网友把从其他新闻、社区网站看到的热词或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一个个热点词汇,其他网友看到后再进行二次甚至多次传播,令互动百科成为词的集散地;同时如“欺实马”一样带有个性特色的网友原创词条,则开始令互动百科逐渐成为词的发源地。

如今的年轻人正在经历从读图时代到读词时代的转变,而伴随着词时代的到来,如何应对这一潮流,实现年轻化、与读者互动,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新课题。近一两年来,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少媒体相继开辟热词栏目,如《南都周刊》的“新词”、《新周刊》的“锐词”,新媒体中的中国移动手机报开辟“IN词”栏目等等,这些媒体正尝试通过引用来自网友创造和编辑的热词锐词报道、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勾勒网络民意的清晰走向。而这些热词锐词,大多来自互动百科“词媒体”的免费输出内容。

“互动百科将自己定位为‘词媒体’,并把最能代表互动百科的内容传递给传统媒体,来帮助传统媒体更加理解互联网现在新的网络语言,也帮助传统媒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互动百科副总裁吴彦鹏如是解释二者之间的合作。而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众多传统媒体的支持,据悉,互动百科已经与国内近500家媒体联手成立“知识媒体联盟”,免费向联盟内的伙伴提供由互动百科网友创建的网络热词。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热词栏目无疑扩展了媒体的报道形态。“就像生活于传统的人不能抗拒高科技一样,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为我所用,用新词来扩展媒体的报道形态。”《南都周刊》副主编林斌如是说。在他看来,“一个杂志的新锐不仅表现在立场和选题,其实也表现在杂志形态和传播形态的探讨,这种合作形式是被读者认可的,新词栏目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在热词风靡的社会环境下,以词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知识媒体联盟”的成立,表明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产生了真正的互动和价值整合。词媒体这一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流行媒体形态,正在成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而这或将引发媒体形式和内容的更深层次变革。

时代声音 篇6

会上, 诸多业内的大师分享了大家对于环绕声节目, 尤其是高清电视娱乐节目下的音频制作的经验和思考, 受益良多。结合自己平时在声音制作方面的工作, 确实有如拨云见日, 扫清了诸多困惑, 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趁热打铁遂撰此文, 以飨众位同仁。

一环绕声与立体声节目工作模式的区别

环绕声较之立体声而言, 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更多的声道来扩展听众的听音范围:立体声只在前方60度的平面夹角内, 而自4.1开始的n.1声道制式都是把人耳的听音范围从原有的前方60度拓展到全平面360度范围。而NHK的22.2或者Dolby的Atoms等声道制式更是通过更多的声道将听音范围拓展到了三维的空间。这种变化意味着在整个制作域将会采用全新的更为庞大而复杂的标准, 以下罗列的是一些笔者个人觉得较为重要的变化。

1.音频节目的编码

原来的立体声音频节目交流只在于非压缩的立体声PCM音频流, 或者常用的立体声压缩格式如mp3、wma等格式。而当制作域进入了环绕声模式后, 意味着节目交流将采用各种编码的方式, 如Dolby E、DTS等等。

2.声音的响度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环绕声节目的响度标准, 但是在制作域大家已经越来越感受到, 环绕声节目的响度感受与立体声节目的响度感受完全不一样。比如受到人耳构造及头部效应的影响, 后方的环绕声道在到达人耳的频率响应上必然与前方声道有一定的差别, 从而会造成后方声源的响度感与前方声源响度感的不一致。因此种种环绕声需要有自己的响度标准。

3.相位问题

从单声道时代到立体声时代的转变中, 变化最大的除了Pan Pot外, 更多的就是多出了新的相位问题。众所周知两个声道间若有相位问题, 在下变换为单个声道时会产生音色变化, 严重者会出现梳状滤波效应或声音减弱甚至消失。这一问题在环绕声的节目制作中将会变得更为复杂。德国著名的录音师Asken曾在讲座中也特别强调这一问题, 并且在制作中站到每两组音箱中间的位置来亲耳聆听相邻声道间是否存在有相位问题。而现在的环绕声的电平表也较以往有了诸多改变, 不少厂家都可以显示相邻两声道间的相位关系。

4.拾音方式的改变

如AB、XY、MS、ORTF等立体声节目常用的主话筒制式, 在环绕声节目中就明显过于局促而不能完全胜任了。因此, 新的环绕声主拾音话筒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或是在原有架构上追加新的拾音点, 或是完全重新设计新的制式, 又或者多种方式的叠加。声音的制作人员可以按照节目的类型和需求各取所需。

5.中声道带来的变化

中声道的加入相较于立体声而言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中间方向声音的定位将更加明确:立体声节目的中间声源是通过左右两声道共同产生的幻像声源, 当听音者的位置不在左右声道间的中轴线上, 便会造成节目中各声源声像位置, 尤其是中间声源声像位置的偏移。而中声道的加入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让中间方向的声源变得更为稳定。

另一方面, 即便在中轴线上, 中声道还原的中间声源信号与由左右声道共同虚拟而成的中间声源在听感上还是会有一些差别。前者听感会更直接, 更实在, 而后者听感更虚幻, 更空灵。这一差别也被应用于环绕声节目的制作之中, 如真实中声道和虚拟中声道在处理音乐节目中的主唱人声时, 不同的选择或者不同比例的调制, 可获得丰富的效果。

此外, 中声道的加入对原有立体声所营造的声场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在这一点上, 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一部分认为应该把左中右三个声道作为前方声场的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的观点主导的节目其前方三个声道间的声场是具有连续的关联性的。在以环绕声主话筒为主的节目, 诸如体育比赛、古典音乐会等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另一部分的观点则认为, 前方声场的构建还是应当只依靠左右声道来实现。他们认为若将中声道加入到前方声场的完整构建, 或许会打破原本所需的声场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由于中声道对中间声源的还原过于直接, 会让声场显得过于生硬, 声场过渡不够自然。这样观点主导的节目其前方的声场的定位依靠左右声道来实现, 而中声道为一些带有主观定义感的信息, 如主唱、对白等。这种类型的节目多以后期制作程度较大和前期录制点话筒较多的节目类型为主, 诸如影视剧、流行音乐会、音乐剧等。

6.重低音声道带来的变化

重低音声道在环绕声中一般以小数点的后一位来表示, 也表明了其辅助声道的地位。由于人耳对低音频率的方向感不够敏感, 因此重低音声道的作用只是纯粹地在频响上对声场加以补充。

在该问题上也有人持有两方面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重低音声道的补充可以给人以更多的震撼力, 甚至可以让人的肌体、骨骼“感受”声音的冲击力和律动。所制作的节目中应该重视重低音声道的作用。持这一观点所制作的节目主要为影视节目、流行音乐节目等动态变化较大, 听感追求更犀利和刺激的节目类型。而另一部分则认为, 既然环绕声要求所有方向的声道都是全频带的, 那么追加重低音声道非但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有可能让低频部分的频响和相位产生新的问题。即便通过低音管理将平衡的低音部分发送去重低音声道, 那样的频响连续性也不如由全频带音箱自身来重现更为自然。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制作x.0声道的节目。持这一观点所制作的节目主要为纪录片、体育实况节目、古典音乐节目等追求动态变化不大, 追求真实感和细节的声音节目。

7.声像的定义

立体声时代, 人们已经习惯于单个旋钮的Pan Pot来控制声音的左右, 而环绕声时代, Pan Pot也变得更为复杂。由于在立体声混音中, 节目的分轨素材基本以单声道为主, 因此Pan Pot基本都只是被设计用来控制单声道的声像位置。而环绕声节目混音中, 节目的分轨素材除了单声道外, 还有很多立体声的素材。因此除了类似于在立体声制作域中Pan Pot的声像摇杆来控制单声道的声像外, 还有诸多的模式是用来控制立体声的声像变化的。如立体声素材左右声道的交叉调制 (左右声道的声像被级联做对称的调制动作) , 左右声道组的环绕调制 (将左右声道形成的宽度声像作为一个整体在360度范围内环绕变化) 等。另外也有基于不同两个音箱之间的轴向声像调制, 如L-Rs, C-Ls, C-Rs, R-Ls间的轴向变化。这些设计往往主要被用来制作声像的自动化漂移, 以便于如影视剧中的动效及环绕声音乐中的特殊设计。

二环绕声节目制作的思考

环绕声时代的来临, 不但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憧憬, 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困扰:人们在对于更宽声场听觉体验的期待中, 也感受着到底该如何制作环绕声节目所带来的迷茫。而这种困扰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当声道数变多了以后, 当新的音场构筑体系形成之后, 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毕竟这是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除了立体声外没有别的参照对象。二是环绕声本身其区别于立体声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制作中如何体现这一变化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 因为随着环绕声制作推进的时间延续和人们在环绕声制作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交流, 大家会对环绕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完善, 也会有更明晰的参考标准来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而后一个问题, 或许是我们声音工作者最应该正视和探究的问题:什么才是声音的制作?什么样的制作才能诞生好声音?

1. 声音制作的目的

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声音制作的目的就是要制作出好的声音。但是当更多声道的制式出现在人面前时, 似乎更多的人忘记了之前的答案。

早期电影立体声最伟大的改革者之一Harvey Fletcher曾经说过:“重要的并不是有多少声道, 而是要让人感觉到声音的无处不在。” (摘自Dolby Atoms介绍影片) 听众并不如专业的人士那样会在乎所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声道制式的, 而只在乎是否是能让他们认可的听觉体验。因此, 无论环绕声的制式还是立体声的制式, 只是一个制作人向听众传递节目信息的方式, 甚至可以理解只是一种单向的媒介。

因此, 笔者个人并不十分推崇为了迎合声道的制式而去制作节目, (当然或许是因为迫于来自商业或上级的压力) 因为似乎在整个工作该有的方式上, 这样做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我们应该根据节目本身的意义和需要, 去做适合它的声音设计方案。当原有的声道模式已无法满足声音设计的需要时, 我们便会向声道模式要“更多的空间”。这一点有点像前几年刚兴起的3D电影热, 电影《纳尼亚传奇2》中的一个镜头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表现广阔海面的大广角场景, 若是真实的视角, 其实并不会有太多的立体纵深感视觉体验, 但是该镜头却为了3D的效果让海平面变得纵深感十足, 而最终的结果却让观众的视觉体验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开阔的大场景, 而只是小孩在浴缸里玩的模型。同样, 声音制作领域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会过度去强调后方声场的重要性, 从而明确地告诉观众:“亲, 背后、两边都有音箱哦。”而忽略了声场整体的完整性和平衡感。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那些以来听环绕声制式这一噱头而入席的听众获得不到3分钟的愉悦, 但是会让更多的听众陷入茫然、走神、无所适从、甚至反感和厌恶。这样刻意为之的结果相信并不是每一个制作人想要的结果。

声音制作的目的, 还是那句话:制作出好的声音。只是还应该加一句注语:不要去迎合新的技术, 任何新的设备, 他们只是用来服务的。我们需要迎合的只有一个——听众的耳朵。

2. 声音制作的诉求

自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 人们对于声音录制的追求一直都是如何完美地还原和再现声音。从HiFi到HiEnd, 人们总是在不满足于再现的声音的真实质感而不断进步。然而, 随着录音工艺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人们开始渐渐发现人在这种客观重现中的主观因素。就像同样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与中国爱乐乐团的演绎却有着诸多不同。而出自不同录音师之手的唱片, 其听感也往往很不一样。

这种从追求客观再现, 到录音师、制作人渐渐开始追求自我意识在作品中的觉醒, 在当今流行音乐, 尤其是电子音乐渐成主流后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声音的客观评价, 诸如电平、响度、失真度等硬性的指标依然重要, 却已不仅仅只是人们追求的主要方向了。声音的质感、圆润度、声场的平衡及纵深感等主观评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诉求的变化也对制作域的工作模式产生着巨大改变。

录音环节中, 人们除了追求话筒的频响、瞬态响应等指标对录音工作的影响, 也开始追求不同的话筒, 不同的位置, 不同的话筒放大器, 甚至不同的声音获取方式 (如电声乐器的线路输入而不通过话筒拾取信号) 来获得不一样的、自己所希望的声音。

制作环节中, 人们会用越来越多的效果器来调制声音的音色,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创造音色。人们也会用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来获得人为定义的空间感。

这种还原客观声音信息到强化主观听觉体验的渐进, 在环绕声的制作中也渐渐浮现:从最初的与声道数等额的话筒拾取来获得真实的听感重现 (如5个话筒依照5.1音箱摆位来录制信号的模式) , 到现在100多轨的音频来制作一个6声道终端的5.1环绕声节目;从追求还原原有声场到自定义声场和声源方向的模式等等, 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两种观念的碰撞。

其实真实还原声音还是主观定义声音这两种观点本身都没有错, 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我们需要制作的节目是什么类型的, 以及这个类型的节目需要和允许我们把我们的主观意识发挥到什么程度。

而另一方面,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立体声到3.0、4.1、5.1、7.1、9.1、11.1……声道制式的演进并不是另辟蹊径, 而是在原有的声道基础上逐渐拓展而成。因此从听感而言, 也具有着相同的传承性:人们还是会更加关注前方的声场, 而这中间又会更加注重中间声道的声音。就如同一棵大树, 前方声场是主枝干, 而环绕声场是枝叶。所以在制作域, 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声音制作中也应该更多地去遵从这一行业发展的逻辑性和人本身对于听觉体验的共性:我们还是应该更注重前方声场作为主要声场的作用, 还是应当注重中间声源的主干性以及前方声场的平衡感, 还是更应该把后场的环绕声部分与前场的主声场作为统一体来进行考虑。

上述的观点和思考都是非常珍贵的讨论会中交流的成果。会中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和积极, 各种观念的启蒙和碰撞大行其道。虽然依然有诸多问题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是笔者个人觉得, 虽然一个行业标准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行业内的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却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禁锢, 对行业发展本身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现在环绕声制作领域“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好事。对于环绕声制作而言, 客观的技术标准, 因为属于严谨的技术范畴, 我们需要有明晰的规范来加以支撑, 但是对于制作域的主观标准, 笔者觉得不应该有对错之分, 只应有合理性的探讨。

时代声音 篇7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在中国, 有不少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都拥有不只一台电脑用来上网。手机网民们的数量也在激增, 地铁里, 公交车上, 随处可见拿着手机上网浏览的人们。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3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9.9%。

2 网民的声音不容忽视

占国民总数三分之一的网民们, 在网络上聊天、灌水、查资料、玩游戏、购物、看电影甚至发影评, 当然, 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2009年2月28日, 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 与网友进行了首次在线交流。随后, 温总理还曾多次回应网民关切, 直面民生热点。他说:“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 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 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 网络“水军”, 亦真亦假

你知道腾讯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吗?你知道犀利哥吗?你知道李刚门吗?你知道小月月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话, 那么, “你OUT了!”但是, 你真的就“OUT”了吗?

央视在2010年11月7日晚播出的新一期《焦点访谈》聚焦于“网络推手”话题, 将一个我们未曾过多关注的群体推到了台前。《揭秘网络推广运作:“网络水军”横行删帖年入70万》、《“网络水军”大起底监管缺失或成“网络打手”》这样的报道层出不穷, 让我们不禁发出了疑问, 网络上, 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么?网络上的传播, 真的就是人们内心的声音么?

网络公关公司借力网络推手, 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传播起了议程设置作用。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有观点认为, 由于网络传播有很强的互动性, 它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弱化。笔者认为, 网络水军, 却是对于网络传播中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进一步加强的体现。2009年7月16日, 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 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 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2010年8月26日, CNET发布互联网重要事件爆料:贾君鹏事件是由北京一家华意睿智互动传媒为网易策划的一起公关事件, 共波及全世界公众3200家公共媒体, 关注人群将近二十亿。事件炒作目的是团结广大玩家, 解决当时网易面列的“企业危机”。

4 网络舆论导向性的现状及成因简析

1.简析网络舆论导向性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沉默的螺旋”的现象:

(1) 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使得广大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扩展自己的视野, 自由抒发情感。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监管力度的参差不齐, 导致了网络舆论的表达更加大胆、更为露骨和夸张, 很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道德约束和面子束缚的表达在网上都喷薄而出, 更易导致过激言论的出现和蔓延; (2) 网络作为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出现后, 为许多事件的解决争取了时间, 达到了更高的传播速率。但是, 却更容易导致人们的个人信息外泄甚至被“人肉”, 一些灾难性信息的大量复制与传播也更易引起人们的群体性恐慌; (3) 针对一个事件, 受众所看到得网民评论, 可能是真的, 也可能是有目的的舆论导向。那么, 现在的网络舆论, 孰真孰假?究竟是事情的真相?还是别有用心的炒作?这也需要人们的进一步观察与分辨。

2.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在于:

时代声音 篇8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时代电动)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制造的高科技企业,携电动汽车控制总成、系列化电机电控产品精彩亮相本次展会。此次展会,是南车时代电动自行设计开发的集成度领先业界的新能源城市客车控制总成首次在国际展览会上亮相,其超前的设计理念与优越的产品性能吸引了大批参展客商的关注。

南车时代电动精品亮相韩国EVS28

融合中国南车资源优势,南车时代电动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电气传动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矢志追求新能源转化利用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设计,电动汽车控制部分由多个分立的控制器构成,存在布置困难、高压连接点多,防护等级低等缺点,为安装、维护带来困难,同时,多个部件可靠性难以保证。南车时代电动利用在电动汽车系统集成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在业界率先推出了8合1集成控制总成,集成了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两路DC/AC电源、一路DC/DC电源、绝缘监测、高压配电功能,使得电动汽车可以仅有一个控制总成而实现所有复杂的控制功能,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成本,为整车节省更多的空间。

此外,此次展会上,南车时代电动还展出了为纯电动乘用车、专用车设计的电机驱动系统,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在国内主流整车厂获得批量应用。此次展示的驱动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等优点,吸引了不少海内外人员前来咨询洽谈。

通过展会,全面展现了时代电动在电动汽车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南车时代电动在世界电动汽车业界的影响力,更为未来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选择余地与发展方向。

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南车时代电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在横跨元件级、部件级、系统集成、整车制造方面,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平台,成为了全球唯一拉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南车时代电动已经涵盖串联式、并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无轨电车、纯电动客车、PLUG-IN电动客车四大类,成功推出了基于纯电动、在线充电、增程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动力系统平台的节能与新能源城市公交系列优化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和地区的需求。

截至2014年12月,总计销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6000余台,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2亿公里,车辆实际运营节能率20%-60%。销售驱动电机系统、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6000余台(套),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客车驱动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相继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巴西世界杯。

e时代:网络原创平台的声音 篇9

受访者2:台湾鲜鲜文化集团编辑部 副总编辑 小杰

受访者3:起点中文网版权运营总监 罗立

受访者4:红袖添香媒体部中心组组长 乳猪

受访者5:逐浪原创文学网编辑部经理 孔令旗

受访者6:天涯社区人文社区编辑 朴素

在e时代,网络文学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网络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几位优秀网站的媒体朋友,接受本刊网络文学专题的采访。现在,就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笔者:大家好,感谢大家接受本刊的采访。首先,请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小彦子:大家好,我是来自鮮网小彦子。

小杰:我是小杰。

小彦子:鲜网的总会员数已经超过百万人,每个月新加入的作家平均也有上千个,而且鲜网的会员组成比较多样性,除了台湾的会员外,大陆、香港甚至于全国各地的会员也都会进入鲜网。鲜网有完整的类别规划,有会客室、讨论版等交流区,更有一套完整的对作家与读者的奖励计划,如鲜币系统、VIP系统、作家奖励金系统、完整的出书流程与规划,每个月也会举办不同的网站活动。鲜网随时以亲切的态度,欢迎各位网友常来作客。

乳猪:我是来自红袖添香的乳猪。红袖添香网络小说以言情最火,希望大家关注言情,关注红袖添香。

罗立:我是来自起点中文网的罗立。丰富且优秀的奇幻女性小说资源,已经为起点赢得了过去。而现在,挖掘更多潜力作者,更多地关注现实题材,将为起点赢得未来。正如大多数伟大公司一样,我们的真实现状是,我们的敌人仅剩下我们自己,但是这个敌人非常强大。起点希望能以更好的作者服务和高额稿酬回报,欢迎更多作者加入起点的创作团队。

孔令旗:我是来自逐浪原创文学网的孔令旗。逐浪网是新人成才的最佳平台。逐浪网尽量通过策划、培养、宣传、奖励等手段,让尽可能多的新人,在逐浪网这个平台上获得成功,得到读者的认可。也希望通过挖掘适合逐浪网读者阅读的VIP作品,不断增加服务器,改进程序,建立24小时客服服务,并不断改进服务体系,在读者VIP阅读之外,提供了网游、听声、WAP阅读等多种延伸服务,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在逐浪网得到想要的精神食粮。

朴素:我是来自天涯社区的朴素。天涯网络小说的强势在于鬼话、历史、社会写实、职场、言情等类,产生了无数的精彩作品。作为中文网络社区之王,天涯将以超强的人气吸引写手,为写手提供出版、成名的舞台。

择稿标准:要娱乐,也要可读

笔者:其实,作为网络写手,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推荐,甚至能否被出版,今天有幸请到大家,能否谈谈在编辑择稿和推荐出版社这方面的标准是什么?

乳猪:其实没什么严格的标准,不过要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清晰的故事主线。情节和故事要好才是读者喜欢和编辑推荐的。

小杰:我觉得娱乐性高的网络小说,相对来说,是较受读者欢迎的。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所有类型的知识都以爆炸性的速度在成长的时候,娱乐性就变得相对重要了。我们的编辑会主动到网络上寻找娱乐价值高的作品,联络作者再做更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朴素:如果是按类别来说的话,应该是奇幻武侠、言情鬼话、职场官场等网络小说比较受读者欢迎。当然,择稿和推荐的惟一标准就是好看。

罗立:在起点,由于年轻读者集中,所以玄幻类题材目前非常受读者的欢迎。这自然和年轻人这个年龄的特点有关。这个年龄正是处于即将踏入社会或者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对于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激情。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人人都希望当英雄去拯救世界,而玄幻小说正好符合了这种愿望。

孔令旗:对网络读者而言,大多数是想在网络阅读中获得一些快感,因此意淫(广义的意淫,比如《红楼梦》等也是意淫小说)和代入感是很重要的要素。结合起来就是说,如果读者将自己代入书中的主角,感觉酣畅淋漓,很是舒服,那么这部作品就基本成功了。逐浪的择稿标准:第一.对低俗作品控制极为严格,曾一天之内屏蔽掉200多部上架VIP作品。第二.作品内容适合逐浪网读者,或者有逐浪网准备引导读者阅读的内容。第三.作者能够有良好的态度和编辑沟通与配合,因为一部书失败只需要一个条件,想成功却需要很多因素,缺一不可。编辑运作了无数本书,对一本书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让读者接受,有着普通作者不可企及的经验。第四.作者要有一定的创作速度,这样才能够让网络读者满足。

总之,好的作品总会被发现,是金子总会闪光。所以作为网络写手,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自己作品的可读性。

网络小说:不要脱离生活

笔者:我们几乎都知晓,每天,从各大文学网站推出出版的网络小说数量骇人,更别提网络小说更新的速度了。那么,对现今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大家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朴素:网络小说跟风之作太多,集中在几个类型,还可以开拓更广泛的领域,因为网络文学天生与自由主义合拍。

小杰:金庸先生说过:“小说写的是人,小说是写给人看的。”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作品,通常都会在人物方面有着相当程度的刻画。现在的网络小说发展仍旧处于蓬勃期,相信假以时日,同时具有高度娱乐性以及文化性的网络小说会渐渐成熟。

孔令旗:放弃恶性竞争,共同培育市场,让“良币”驱逐“劣币”,并往延伸版权方面多做工作。

罗立:我想,任何愿意写作的人,都可以写出优秀的原创小说。如果他愿意发表在网络,起点非常愿意提供这样的平台。小说固然是一种宣扬作者世界观的手段,但是一定要将你的世界观隐藏于小说各人物的体内,而不是写演讲报告。尽管是奇幻小说,但是他的核心根源还是来自于生活经历。大量的数据说明,大多数优秀作品的作者,还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能够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自然的、地融合进小说,让别人觉得更真实,更有代入感,这是一部好小说的必要法宝。

网络写手:加强修养,独立创作

笔者:大家觉得网络写手在网络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小杰:写小说,就是作者价值观以及人生经验的一种呈现,而且多听、多看、多学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

朴素:不要跟风写作,要写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发挥网络特有的自由,把想象力极致呈现出来。

乳猪:是的,一位新的写手,主要是写自己熟悉的,写能感动自己的才是最主要的。每个有恒心的写手一定能写出被大家认可的作品的。网络文学虽然是快餐文学,但建议写手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少写错字。

孔令旗:其实,这本身就是写手的个人修养问题。网络写手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势必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于作者来说,加强个人阅历和修养,锻炼写作功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创作过程中,要谨慎小心,对国家法律,不能越雷池一步。黄色内容、反动内容是要坚决杜绝的。很多本来很有实力的作者,一开始还是好好写作,书也很受读者欢迎。后来不知道受到什么蛊惑,突然就开始信马由缰,最后网站被迫处理作品,这是网站、作者本人和读者,都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罗立:个人修养是很重要,但一个优秀作者应该是独立的,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和外加干扰的。我见过很多作者抱怨,我明明接受了读者的意见修改了作品大纲,为什么反而被读者抛弃。尽管读者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希望,但是大多数的时候,他们接受的还是作品的未知。这些作者正是忘记了上面这条非常重要的规则。商业创作并不是迎合读者。所以,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人格的独立性,创作的独立性一定要坚持到底。

e时代,形形色色的网络原创,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原创平台,她们为各种各样的网络原创提供展示的平台,包罗万象;也承载着成千上万网络读者的阅读梦。因此,面对参差不齐的网络原创,她们更有资格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希望能引起网友的思考,引起写手们的思考,为网络原创的发展与繁荣有所推进。

上一篇:农业学术期刊下一篇:舞蹈艺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