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2024-09-16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精选8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篇1

高淳县下坝中学化学课外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时间:2007.5-2007.6)

高淳县下坝中学化学课外活动课题组

陈华华

我校申报的“农村初中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下,我们通过学习、实施、验证、修正的形式,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针对我校配备的化学教辅资料偏于理论化、城市化,适应我校实际情况课程资源较少,克服了农村初中学生化学知识少、课外活动没有什么可搞的错误想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化”“生活化”适应我校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同时开展参与式教研研讨活动,发挥教师教育、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提高了教师反思、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指导技能有了较快地提高。本课题组开展的“农村初中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的研究”,探索通过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的一年时间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研究的具体措施及管理:

(一)课题引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通过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和教研水平。我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培训,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建立课题组例会交流制,促进教师观念要更新。全面的理论学习贯穿了整个课题实验的始终,做到每次有主题、有主讲、有难点疑点的突破,这样通过例会交流制,促进课题组老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积累。我们课题组不仅有效利用了教育资料,加强对实验课题内容的理论学习,更是加强对课题方案本身的学习,使大家对课题实验的重要意义、课题本身的内涵、课题实施的的价值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理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使课题实验的探索更具目的性、指导性、实效性。3.通过课题组核心成员的教学网络资源等平台,鼓励课题组核心成员调查农村初中适合的化学课外活动,搜集相关研究信息,掌握外界研究动态。

(二)加强课题研究流程的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促使研究扎开展的根本保证。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有组织”:成立了课外活动组织,其形式有时是固定的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有时是临时的专题活动小组;有时是少数人参加的,有时是全体学生都参加的大型集体活动或者个人活动。“有计划”:按研究阶段制定好化学课外活动计划。活动的内容具有系统性,避免杂乱,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拓展,力求科学性和趣味性、乡土化和生活化的统一。

3.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各位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化学课外活动实践,写好一篇以上的有质量的论文。

(三)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制度,丰富教学资料的积累

本课题组在开展生活化、乡土化的化学课外活动的同时,主持人兼职资料员,收集、整理好各类教研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做到过程扎实、资料丰厚、成果丰硕,这也为以后的教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二、研究目标和实验对象

(一)确定实验对象

根据课题计划,确定九三(3)班、九三(4)班、九三(5)为实验班,九三(1)班、九三(2)班为对照班。

(二)制订研究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乡土化” “生活化”的化学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新形式的学习,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实验能力、实践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同时教师通过开展活动,使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理论目标

农村初中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例如介绍有趣的化学事物、化学及其周边学科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举办趣味实验表演、化学活动日、课外阅读活动、化学制作活动、专题报告或讲座、化学实验活动、化学小论文活动、参观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解决不太复杂的化学问题、进行化学探索等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生活化”“乡土化”的化学课外活动。2.通过研究,探索化学课以外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3.通过研究,探索出其它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组运用文献研究法,将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关于中学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进行研究,并以文章摘录的方式记录收集材料,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这些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寻找出可借鉴的经验,了解他们在兴趣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筛选出可在农村中学进行“乡土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与此同时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用教育教学的全新理念武装头脑。

2、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拟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一些化学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对学习化学兴趣差异,重点了解兴趣养成对学习化学成绩的影响,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乡土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我们的化学课外活动。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组发现我校历届初三年级许多学生化学课考试成绩不佳,因此总是想从了解个中原因,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得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是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生化教师联合相近学科的老师组成了本课题组,进行攻关,通过本课题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乡土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探索化学课以外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定期总结调整实验方案,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本课题组会充分运用反馈信息进行调节和实证思辨方法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密切研究成员之间的关系,缩短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

四、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从学生反映观察,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实验班学生喜爱参加化学课外活动课,喜欢实验探究的达98%以上。从活动情况看,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化学用语、动手能力等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由于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我校的化学成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第一学期欺末考试化学均分全县(除民办)第一、第二学期一模均分排全县第四。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多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实验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一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和教科研论文。

陈华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荣获高淳县教学学会2006年优秀论文三等奖。《农村初中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农村初中化学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中学生学习报社〈教研周刊〉第37期发表。

高三兵——《八种方法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杨荣飞——《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浅谈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普庚——《注意初中理化生学科中水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荣获高淳县教学学会2006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宋建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魏春辉——《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做好课外实验》 张飞标——《利用<虚拟化学实验室>软件 提高化学兴趣》 江良贵——《生活中化学——有趣的化学第二课堂》

本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志力。2.农村初中积极创造条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丰富多彩的“乡土化”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通过因材施教,遵循现代教育论的教学原理,用一颗赤诚的爱心,以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应克服农村初中学生化学知识少、课外活动没有什么可搞的错误想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开展“乡土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生活化”“乡土化”的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有机地运用到实践中,更好的掌握课内所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再次飞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学习兴趣,使学习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开展“生活化”“乡土化”的化学课外活动, 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四、研究中的新发现

此课题研究表明,农村初中“乡土化”“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值得广大农村学校借鉴。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有新发现:化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要受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一)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重新定位传统的课堂师生关系,应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相信学生有能力做事,相信学生有创造力,相信学生有发展力,与学生共建一种民主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开放心灵。只有心灵的开放,才能消灭教师的绝对权威,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学生油然而生出对老师的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使我们的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敢创造。

(二)教学方法

1.巧妙设疑,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善于利用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从事化学学习和思考,那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设置为问题情境。2.倡导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革以往的灌输式、被动接受式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气氛,彼此互相接纳、相互理解,真正摆正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放、创新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进行化学探究实验,又可以讨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3.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新课程下需要让探究走入化学课堂,教师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尽可能地把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设计型、探索型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尽可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合作交流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探究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走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

高淳县下坝中学课外活动课题组

2007.6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篇2

一、全省开展“一创两建”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云南是一个农业省份, 且城乡差距大、贫困人口多, 金融资源在城乡分布不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1年, 为破解金融服务“三农”难题, 昆明中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在全国首创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 (以下简称“一创两建”) 工作。2011年4月21日, 省政府召开了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标志着云南省“一创两建”工作全面拉开序幕。两年来,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支持下, 人民银行全力牵头组织, 金融机构积极行动主推, 全省金融服务“三农”“一创两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 按照“地方政府主导, 人民银行牵头, 金融机构为主”的原则推进工作开展

“一创两建”工作启动后, 在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下, 各级人民银行有效牵头组织协调, 推动工作开展, 相关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行动, 全力拓展业务, 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齐心协力, 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并逐步形成了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地方政府主导, 为“一创两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继“一创两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 省政府相继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州市政府积极响应, 把“一创两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明确分管领导, 建立激励机制, 完善工作措施。县乡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当地实际主导开展工作。有的地方政府把“一创两建”工作纳入对金融部门的目标考核, 有的地方政府把相关工作确定为当年惠民实事之一。各级政府结合财力状况对相关工作给予了经费支持, 近两年给予相关工作经费补贴达1500万元。各级政府的有力主导, 为“一创两建”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是人民银行牵头, 组织推动“一创两建”工作。昆明中支党委高度重视“一创两建”工作, 为加强对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好人民银行组织推动、沟通协调的作用, 成立了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一创两建”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对整体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订了《云南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规划 (2011-2015年) 》, 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及保障督促四个方面, 对全省深入推进“一创两建”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部署, 推动“一创两建”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轨道。昆明中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一创两建”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每一阶段工作。为有效组织推动, 昆明中支由行领导带队, 组织工作组深入各州市开展“一创两建”调研和指导, 及时总结工作成绩, 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指导, 分析存在的问题, 研究改进工作措施, 督促“一创两建”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进。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建立和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 并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推动, 建立完善了相关监测考核制度, 及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把“一创两建”工作纳入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内容。各级人民银行的有力组织推动, 为“一创两建”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是金融机构积极行动, 结合实际拓展业务。“一创两建”工作开展以来, 全省各级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围绕相关工作, 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 按照昆明中支的统一部署, 积极行动, 无论是宣传培训、组织推广还是相关制度办法的制定和实施都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 因地制宜, 主动作为, 紧紧围绕当地“三农”需求, 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不断推出各项创新业务, 特点突出, 亮点纷呈, 今天在会上交流的只是一部分经验和做法, 还有许多经验做法也极具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并加以借鉴推广, 实现金融在支持服务云南“三农”发展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长足发展。

(二) 结合实际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实际, 多措并举, 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人民银行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把涉农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范畴, 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云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监测报告制度, 动态掌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及时发放支农再贷款, 有效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 积极争取总行增加云南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限额, 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增强资金实力和信贷投放能力, 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保障。三是金融机构结合各地实际, 为服务“三农”量身打造创新符合实际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近两年来, 16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职能定位创新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达24种, 其中, 创新产品18种, 创新服务方式6个。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推出了“公司+农户”信贷模式, 满足了农村金融“短、频、快”的需求特点。省农村信用社研发了“金碧惠农卡”, 率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结合云南连续三年干旱急需增加水利建设资金的实际, 在全国首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贷款;结合创业促就业的实际, 在全国首创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大理州南涧信用联社针对当地农户发展经济林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问题, 在全省首创了经济林木 (果) 权抵押贷款, 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开远市农村信用联社开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商标质押贷款, 有效拓宽了农村担保抵押范围。

(三) 以创新“惠农支付服务”为手段, 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昆明中支经过几年的探索, 明确了以切实解决农村行政村自然村金融服务缺失和不完善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开展云南省“惠农支付服务”为手段, 形成了云南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特色。一是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民银行积极督促指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强行内系统建设, 延伸拓展县乡以下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点, 提高农村地区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和资金汇划速度, 进一步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二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可联网通用的“惠农支付服务”。人民银行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一县一策, 分类指导、鼓励创新, 循序渐进、持续推动”为原则, 出台了“三个指南”, 建立了“四项制度”, 加强工作的推广和指导。同时, 为确保“惠农支付服务”安全平稳运行, 将惠农支付点纳入公安部门日常保护和服务的重点单位, 并依托全省1万多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加载集成了支付结算、反假货币、反洗钱和征信管理等宣传平台, 将全省惠农支付服务点构建成农村地区金融宣传的重要窗口。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惠农支付”服务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银联云南分公司、银联商务云南分公司安排专人全程参与全省129个县惠农支付服务的推广工作。农行怒江分行抽调上百人次, 翻山越岭, 走遍全州260个村委会, 全力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昆明市联社建立实行惠农支付业务领导问责制度。三是加快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在全省农村地区639个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和1807个农村信用社网点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加大推广培训力度, 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范围, 培养农民群众非现金支付习惯, 农村地区居民用卡意识不断增强。继续推进县域“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区) ”建设, 去年, 在10个地州新建成18个“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区) ”, 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切实得到改善。四是创新非现金结算工具。推进银行卡在多个领域的业务创新, 实现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烟草、旅游、花卉、茶叶、药材等特色行业及专业市场的应用, 根据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专业化市场不同的运作模式, 广泛利用移动POS机、网上银行、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支付系统实现“农产品收购电子支付项目”。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农村支付环境在较短时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 明确阶段推进目标, 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按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2011~2012年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阶段, 确定昆明、曲靖、红河、版纳四个试点地区的所有县及其它地区各选一个县共50县开展了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明确目标任务。试点地区和试点县均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地结合实际均制定出台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明确了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措施及工作要求。部分地区将试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昆明中支结合阶段工作组织召开推进会、工作领导小组会, 推动开展试点工作。二是全面开展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及“三信”建设。昆明中支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了《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与信用等级评价指标》, 50个试点县试点工作期间组织新采集农户信息建立档案87.7万户, 以农村信用社现有农户信息为基础档案212.8万户。在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建设的基础上, 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评定, 稳步推进“三信”建设, 上线了全省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加强宣传, 多渠道多方式推进试点工作。昆明中支设计、印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海报3万份、宣传单60万份向全省下发。各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协助, 配合参与人民银行做好资料发放、宣传培训等工作。各地在试点工作推进中, 探索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普洱市采取“以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与建立县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同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授信同步”方式推进试点工作;迪庆州以“四群”教育工作组深入全县村寨农户为契机, 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培训;丽江市华坪县支行自主开发《农村信用信息录入辅助软件》, 提高了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录入效率和准确性;保山市昌宁县支行优化改造了“无贷农户信息填报模板”, 确保农户信用信息准确、快捷导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下步全面推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一创两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创两建”工作开展近两年, 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推进“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

一是涉农贷款较快增长。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为4914.03亿元, 同比增长17.2%, 较年初增加706.5亿元, 同比多增159.4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9%, 实现了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余额占比及增量高于去年同期“三个高于”的目标。全省农田水利贷款、林业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25个和18.29个百分点, 信贷资金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林权抵押贷款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林权贷款余额突破百亿、达114.6亿元, 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比年初增加40.49亿元, 同比多增13.98亿元, 同比增长54.64%。全省有105个县 (市) 区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涉及受益农户和企业数持续增加, 林权抵押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

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丰富多样。12月末, 纳入人民银行重点监测的“林权抵押贷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农户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业产品商标权质押贷款”等14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贷款余额合计409.53亿元, 较年初增长55.84%。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面明显提高, 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由2010年的6家, 增加到2012年的16家。

(二)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

一是畅通了农村支付渠道。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1127个乡镇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 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自身行内系统3073个, 接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1977个, 覆盖面分别达到94.5%和60.81%, 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进一步畅通, 资金汇划速度大幅提升。

二是惠农支付服务效果显著。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惠农支付服务点数量达到10463个, 服务惠及129个县的1219个乡10108个行政村, 累计清算交易211.71万笔、金额8.07亿元, 查询交易215.92万笔, 实现了金融服务缺失地区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切实解决了农村行政村、自然村金融服务缺失和不完善问题, 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户“足不出乡”即可得到方便、有效的金融服务, 实现了“老百姓满意、政府满意、特约商户满意、涉农金融机构满意”四满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怒江州解决了全国独龙族唯一聚居区——独龙江乡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金融服务已覆盖全乡96个村。

三是农村地区非现金结算工具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6月末, 全省农村地区共发放银行卡2244万张、“惠农卡”431万张, 发展特约商户31927户, 布放ATM机具3021台、POS机36894台, 布放机具较2010年末分别增长了5.4%和25.66%, 农村地区人均持卡达到0.69张。农村非现金结算创新进程不断加快, 非现金支付量增长27.8%。2012年, 全省96%的烤烟收购点实现了非现金支付, 交易笔数1120.26万笔, 非现金支付金额245.36亿元, 占全省烟叶收购总额的94.33%;茶叶、甘蔗、橡胶非现金收购金额80.15亿元, 占此三项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26.98%、56.15%和58.75%。

(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2年12月31日, 全省50个试点县 (市、区) 为300万户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信息档案, 占试点县所辖农户总数的76%;评定“信用户”1494706户、“信用村”1245个、“信用乡 (镇) ”98个, 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 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不良率下降。

二是农户贷款余额较快增长。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达1187.4亿元。其中, 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910.24亿元, 占比76.7%;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259亿元, 占比10.3%;除农村信用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277.16亿元, 占比23.34%, 较2010年末上升8.54个百分点, 多元化的农户信贷供给市场雏形显现。

总结回顾我省“一创两建”近两年来的工作, 我们倍感欣慰也倍感自豪, 正是在全省各级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下, 我们取得了上述成绩, 使云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为云南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金融的一份力量。

自主学习阶段性总结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 预习习惯 质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本阶段,我们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培养,应用能力得到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教师所应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信息资源主要是指除教科书以外的各种学习参考用书、辅导材料、媒体、网络等,它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各种新知识和新信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找资料。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使学生感兴趣的人,包括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同伴。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环境资源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场所、情境、氛围等,在此环境中学生可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

1.要明确预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2.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

3.要尝试练习;

4.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即制作学案和练习;议,即可与家庭成员、同学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预习步骤。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让自己“会学”

1.正确认识自我。要正确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优势与劣势、自己的学习类型、学习任务与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制约因素等。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直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掌握一定的方法。掌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多种方法与技巧,掌握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效果反馈与调节,掌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掌握分析综合问题的方法。

4.懂得制订活动方案和学案,让自己“善学”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教材知识点,自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会、研究性学习、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网上的学习活动、展板、宣传专栏等,主动地去查找有关的知识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适时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可以依照下面步骤去制订自己的学习方案: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新知导学——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回顾反思,自我评价。

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预习时质疑。文言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时,仍然会有不理解、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就让学生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质疑。

(2)在学习的课题上质疑。课题既是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将会使学习目的更明确、具体。只要我们注重启发培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就会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提问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它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提问,让“为什么”成为师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第三阶段总结 篇4

第三阶段总结(2014.9-----2014.10)

执笔:姜红艳

本阶段主要是总结归纳阶段,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读图慢或者不会读图或者害怕读图的原因,根据原因的分析,根据前人经验,根据听评他人教学、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提高的方法,同时对一年来自己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体会,感悟,收获进行交流,最后完成结题报告。

一、通过对调查表的研究整理,学生识图水平较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掌握不够。

2、学生对地图类型掌握不清,不知道某个地图代表什么地区。

3、对重要的地形图,气候图的特点掌握不够。

4、课堂教学中老师对部分地图分析不够到位。

二、通过总结前人经验,阅读教育理论,听评不同的老师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提高总结如下:

1、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

2、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加强对地图阅读能力的强化辅导,加强地图基本要素的讲解,加强对学生图例的记忆。

3、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图像进行点播,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共同进步

4、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区域轮廓图,地形图,地形刨面图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三、研究成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大部分学生的的读图,识图能力大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绩大大提高,同时,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四、经验推广: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接近尾声,我们组内通过召开教研组会议,通过老师们的讨论交流,将研究成果和形成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各个班级中进行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满意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篇5

段转段申请

公司纪委:

根据公司纪委《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具体部署,我们在全面完成好第二阶段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工作的基础之上,在第三阶段制定了单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优化了工作行权流程图,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岗位廉政职责及各项监督工作机制,并及时上报了相关的材料,以圆满地完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第三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已作好转入第四阶段的充分准备,特此申请转入第四阶段。

请给予审核批示。

东风煤矿

2011年8月25日

东风煤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通过完成廉政风险防控第三阶段的工作,使我们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好第四阶段活动,现对东风煤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活动第三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一、明确制定防控措施的总体要求

在深入学习贯彻公司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廉政风险工作推进表》的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方案部署,在全面完成好第二阶段工作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第三阶段工作。

以排查出的廉政风险为基本依据,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依托,以从严管控廉政风险为目标,按照“岗位定措施,部门定流程,单位定制度”的要求,从加强教育,明晰职责,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制定防控措施。坚持教育为先,制度建设先行,实现硬约束与软约束的有机结合。深入抓好规范权力运行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发挥制度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的治本作用。

二、落实工作责任,分级防控廉政风险 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动担负领导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负责防控本单位高风险等级的廉政风险,领导班子成员负责防控分管战线的高风险等级的廉政风险。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负其责,分级防控,将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要按照“上追一级”的原则落实责任制,形成人人防控风险,全员防控风险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党政干部防控廉政风险的自觉意识

把防控廉政风险融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贯穿于第三阶段工作的始终,把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作为防范廉政风险的第一道关口。突出抓好警示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等活动。以“六进、六上”为载体,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力,让广大党政干部看到廉政风险的潜在危害,认清防控廉政风险的重要意义,增强遏制风险、防控风险的自觉意识。

四、建立健全制度规定,构建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体系 在完善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对现有制度重新筛选分析,对时过境迁、已无实用价值的制度规定立即废止;对因没有制度、无法规范执行的,着手制定了相关制度;对制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容易引发廉政风险的,已及时修改完善。重点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体系;围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等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围绕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要求,把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作为防控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贯彻执行的力度。

五、优化工作流程,促进权力规范、高效、公开运行 对现有岗位和单位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缜密的分析研究,重点解决权力运行缺乏制约、公开透明度不强,自由裁量权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合理的业务流程予以保留,对有所缺失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对不够科学、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业务流程要进行流程再造。部门和单位的流程再造工作,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严密、运行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快捷、配置科学的原则,重新建立权力运行的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检验、改进、完善,成为防控廉政风险的坚强屏障。

六、认真填写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登记表

为进一步规范制定防控措施,公司廉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登记表》(一、二、三)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统计汇总表》

(四)。按照填表说明的要求,认真组织党政干部填写,按时做好统计汇总工作,上报公司廉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风煤矿

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篇6

自2011年10月我校向区教科室申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到今天马上就两年了,一直以来我们组每位成员积极对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客观分析总结。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现课题实验已完成第三阶段即课题结题阶段工作。下面就第三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了结题工作会议

会议上主要任务是布置结题阶段相关工作,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课题研究成效初步体现

两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实现了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的理想。

(一)、初步构建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有效落实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构成了生生互动,师生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我们的老师有很大的潜力,他们不怕吃苦,敢闯敢拼,常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进行激烈地争论和探讨,学习理论,钻研教法,较好地展示了我们研究老师的风采。

(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研究工作中,通过不断与同年级学生对比,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无不让人感到宽慰。如贺达老师的《观察物体》一课,由于教师善于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经验相结合,互相渗透,相互补充和完善,鲜明的画面,美妙的音响,凭着强大的交互能力, 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令学生耳目一新,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手、脑等感官,激发兴趣,主动记忆,联想,探讨,及时反馈,使学生愉快地轻松地获取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一线的教师承担,他们除了要担当日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繁重的学校工作、家庭事务,老师们往往是力不从心。

(二)、学校领导是科研课题实施的关键。往往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因此要想使科研进展的顺利,必须一把手亲自挂帅。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篇7

邯郸钢铁总厂炼铁分厂1260m3高炉软水站工程包括给水预处理, 软化和除盐水三个分系统。给水预处理系统净水能力为480t/h, 软化水处理系统出力为340t/h, 除盐水处理系统出力为100t/h, 工程占地0.45公顷。该工程已于1991年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的特点是, 工艺复杂, 场地窄小, 有效利的用地上、地下空间, 平面布置紧凑有序, 系统自动检测与控制水平较高。

邯钢软水站车间内部总图管理工作, 是根据我院《车间内部总图管理办法》 (试行) 开展的, 笔者作为该工程的工艺专业设计人, 同时作为“车间设计负责人”负责车间内部总图管理设计与协调, 现将在这项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体会总结整理成稿,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来关注车间内部总图设计工作, 共同探讨与完善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做法, 可行性与必要性。

2 车间内部总图管理界线划分与协调

在施工图设计中进行车间内部总图管理设计, 首先应当明确管理的“界线”。工程的大小, 性质的不同, 其内部总图管理的界线亦不同, 笔者从邯钢软水站的设计实践来看, 车间内部总图管理的界线应按两种情况来划分, 一是车间 (软化、除盐水处理间) 内部, 即主厂房柱列线以内,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任何独立的车间;二是软水站所包围的区域 (厂区) 内部, 因为软水站不是一个单独的车间, 它是由多座建、构筑物组成的群体设施, 包括给水预处理设施, 软化、除盐水处理间 (主厂房) , 中间水箱, 软水箱, 除盐水箱, 中和池等。工艺及附属专业的管线, 管沟、排水沟交错衔接于站区的建、构筑物之间, 主体专业在进行工艺方案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土建对建构筑物之间距离的要求及电气、热力等专业管线、管沟等的敷设路线, 并召集有关专业共同商量定位, 避免后续设计时专业间相互的碰撞和干扰。在设计实践中, 邯钢软水站站区总图管理除与总图专业密切配合外, 各个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我们首先与结构专业进行协商, 以免把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定的太近, 基础高差太大等问题给结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带来不应有的、人为的不利因素, 造成不必要的难题与浪费。所以, 软水站区的“总图管理”同样是“车间负责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而且必须做得认真细致, 更不能撒手给总图专业了事, 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造成时间, 人力和经济上的浪费。这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是不乏先例的。我们按照上述想法进行的邯钢软水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内部总图管理, 保证了各专业施工图设计的顺利开展, 没有发生因工艺平面布置上的不合理造成专业之间的扯皮和施工图设计的返工, 窝工问题。 (图1:邯钢软水站厂区给排水管道综合平面图) 。

3 车间内部总图管理工作程序

邯钢软水站车间内部的总图管理, 这里主要讲软化, 除盐水处理间 (主厂房) 内部的总图管理。

邯钢软水站处理间 (主厂房) 内设备、管线、地沟多而复杂, 从车间的总平面图布置来讲:有水泵间、处理间、盐碱库及酸碱计量间、化验室、配电室、卫生间等, 工艺专业管线包括进水管、出水管, 反洗进水管、排水管, 阴离子、阳离子再生液进出管, 氨液管、排水地沟等管、沟就有20多种, 再加上电气、自动化、暖通专业的管线共有近30种。施工图设计开展后, 在总设计师的召集、主持下, 我们首先与土建专业一起对车间的平面, 开间的跨度、采光要求和车间高度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审定, 形成一个初步的平面布置方案, 并由工艺专业将商定后的工艺平、立面资料图比常规委托时间提前提供给土建专业 (相当于一次委托) 进行复核确认后返回工艺专业。然后由工艺专业在正式的外委资料 (相当于二次委托) 发出之前召集电气、自动化、暖通等专业在一起, 共同协商其管线、地沟的平面定位与高程设置。如水泵跨由于水泵数量多, 导致电气专业的管线较多, 埋地和架空的都有, 经共同协商, 根据电气专业要求, 在水泵跨0.00平面上留给电气专业敷设电缆和设置地沟的“区域”, 我们把它称为“电气专业区域”, 在立面上沿柱列线留给架设电缆 (桥架) 的“垂直空间”, 亦称为“电气专业空间”。在这个既定的“区域”和“空间”内, 别的专业不得占用, 否则必须经得电气专业的同意并告知工艺主体落实到图纸上。用同样方法确定其它专业的“专业区域”, 如“采暖专业区”, “自动化专业区”。采取这种管理形式, 虽无签字手续, 但都是在事前协商好的, 所以各方都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遵照执行。此外, 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能按专业确定各自的“区域”或“空间”时, 可综合各专业的要求划定“多专业区”或“多专业空间”, 施工图设计中由所在该区的专业设计人自己商量定位即可, 比如邯钢软水站处理间内沿柱列线标高3.50m至4.50m的空间, 即为“多专业空间”。

另外, 设计中难免会遇到车间负责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时得由总设计师出面调解, 如邯钢软水站处理间内工艺排水沟需从电气配电操作室一侧的地下通过排至中和池, 电气专业提出异议, 工艺专业又无别的选择, 双方一时难以解决, 最后不得不由总设计师出面, 召集双方室主任及有关设计人一起协商, 由工艺专业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防腐蚀处理和自然通风措施, 设计成一个封闭的暗沟、而不是普通的盖板沟。在既符合工艺要求又不违反电气《规范》和运行顺畅、安全、的前提下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4 车间内部总图绘制

邯钢软水站设计没有绘制最终的“车间内部综合平、断面总图”, 即软化除盐水处理间“车间内部总图”。但在主体外委资料中, 反映了工艺专业的设备、管线、地沟, 及与各专业事先协商好的“专业区域”。设在“多专业区”的管线、地沟, 由所在该区的各专业共同商量定位。

没有绘制“车间内部总图”主要是:因为这次施工图设计周期短,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没有考虑汇总整理、综合各专业管线的时间。因而采取了这种划分“专业区域”的“简化形式”, 笔者认为:在时间紧, 任务重的特殊情况下, 采用这种工作方式可有效控制车间内部专业管线布置的合理性。

但是, 采取这种“简化形式”, 委托资料应当采用“二次委托”, 尽可能完善、明了。即在组织各专业一起划定了“专业区域”, “专业空间”之后, 工艺专业应当在资料图中明确地表示出来, 或在设计任务书上加以说明。附属专业履行签认手续是必不可少的, 可直接在工艺图上签认, 最好是形成正规的“会议纪要”性文件, 然后由总设计师分发各专业, 指导施工图设计。最后, 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 各相关专业将本专业管线汇总提交给工艺专业, 由工艺专业设计人绘制车间内部管线综合总平面图和断面图, 即“车间内部总图”。

应当指出, 从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设计产品质量、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能力出发, 对于工艺复杂的车间, 如大型化学水处理间、选矿主厂房等参加专业多、管线复杂的车间绘制完整、准确的“车间内部总图”是一项很繁琐却很有必要的工作。

笔者认为:绘制完整、准确的“车间内部总图”需要三个阶段:一是事前协商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总设计师组织各专业设计人一起, 主要是商定各专业之间“专业区域”的划分。二是事中控制阶段:“专业区域”的划分后, 由工艺专业将协商结果连同主体的委托资料一起分发各专业, 各专业收到资料后, 在事先协商好的“专业区域”开展管线布置, 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主体专业的“车间负责人”进行协调处理。重点疑难问题由总设计师协调解决。三是事后落实阶段:即在施工图完成以后, 由各专业给“车间负责人”提交绘制“车间内部总图”所需的资料图 (终发管线施工图) , 这时“车间负责人”可以根据各专业的施工图并在各专业设计人的密切配合下进行总图绘制。如在绘制过程中发现专业之间的管线、地沟、设备基础等依然有相互干扰、碰撞的问题, 可以及时的修正, 不至于等到工程施工中才发现问题, 给项目建设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此亦可看出绘制“车间内部总图”的重要性。

5 结论

5.1 在施工图设计中, 车间内部的总图管理工作,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是保证设计产品质量, 建设项目顺利投产、减少专业之间管沟 (线) 与建构筑物基础、柱等碰撞, 合理布局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这一点在邯钢软水站的设计实践中受益匪浅, 但应当在逐步探索中完善其管理程序。

5.2 车间内部总图管理的界线:对于不同性质的工程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比如, 以给排水专业为主体的软水站, 给水净化站 (厂) , 污水处理站 (厂) 等类似的工程, 除各独立的车间外, 整个站区的总图 (见附图) 管理也是主体专业 (车间负责人) 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过去完全依赖于总图 (规划) 专业的做法已不可取, 工艺专业参与总图管理是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重要环节。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 篇8

一、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所以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在预习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动、组组交流,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这时只需掌握学生动态,把握尺度。作为引导者,在认定目标这一环节,起着引领的作用,学生把交流的结果经过筛选,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课程标准,优化组合,形成更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者,在导学达标环节,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查阅学生的笔记,增减添改,提出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设置丰富多彩课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转变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在整个环节中,检验课堂是否高效,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达标检测环节,这一环节虽不能完整体现这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但还是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以,我格外重视达标检测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完美,既要遵守课堂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严谨的知识性,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实现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有发展的人,有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目光,重视弱势群体

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我们主张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学习能力也有高低。如果上完一节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那么对于那些吸收较慢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明明认真听课了,却为什么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慢慢的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弱势群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给他们肯定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只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勇于发言,避免成为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四、转变角色,重视课堂小结

到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说明课堂已接近了尾声,这时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由学生来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时需要多找几名同学来做陈述总结,并且是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出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在变化中取胜,在变化中成长,在变化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还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无论变化如何,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一颗负责任的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爱婴医院工作检查记录下一篇: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