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共3篇)
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 篇1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具有较强操作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1]。而在现行医疗环境下, 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临床实习学生很难得到充分的操作机会, 因此, 在实习前就开始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对医学生的锻炼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2]。现对我院近三年实习前培训和考核情况进行分析, 期待能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第二临床医学院2009级395名、2010级441名和2011级34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经过三年多校内的临床课程系统学习, 在下点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技能的集中培训, 并在实习前1个月进行技能考核。对各年级各项目的考核平均得分和成绩等级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围绕我院“基础知识扎实, 临床实践能力强, 人文素养高, 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理念, 在学生实习前, 利用晚上课余时间, 面向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 组织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急救医学和护理学等几大学科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腹部检查;四大穿刺术 (胸穿术、腹穿术、腰穿术、骨穿术) 、洗手、穿衣、戴手套、切开缝合、消毒铺巾、妇科检查、产科检查、诊刮术、人流术、儿科体格检查与测量、儿童心肺复苏技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腰椎穿刺术、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操作、药液抽吸、静脉输液法等。培训分两个学期进行, 上半年培训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内容, 下半年培训儿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内容, 总耗时将近30周。
在强化培训后, 实习前1个月左右,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设置体格检查站、四大穿刺站、外科学技能站、儿科学技能站、妇产科学技能站和心肺复苏站。组织专科临床教师对参加考核的学生进行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评分, 每项操作均提前制订评分表, 有详细的评分细则, 每项操作最后统计总分为100分, 要求每项操作得分均要达到60分及以上。每次考核前均召开评委老师协调会, 强调标准、尺度要统一, 尽量做到评分公平、公正。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趋势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培训后在实习前进行体格检查站、四大穿刺站、外科学技能站、儿科学技能站、妇产科学技能站和心肺复苏站六个站点的技能考核, 结果见表1、图1和表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9~2011级学生各站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方差分析, 结果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个年级学生的体格检查、儿科技能、心肺复苏、四大穿刺站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外科和妇产科站平均成绩无明显趋势变化;3个年级学生各站技能考核平均成绩等级趋势分析, 良好和中等级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技能强化训练, 占大多数的良好和中等级别情况越来越好, 优秀、及格和不及格级别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授课技能培训, 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培训好的学生, 必须要有好的老师。邀请教学名师开展教师授课讲座和临床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授课技能;建立科内导师制度, 聘请高学历、高职称、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科室青年教师的导师, 全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每年定期开展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临床教师床边教学比赛和年轻教师临床技能大赛, 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名师工程建设, 培养和树立一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教师[3,4]。
3.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虽然实习的培训效果明显,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以后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断加强。 (1)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全方位开放, 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开展由学生组织、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相结合的课外技能训练。课外时间开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 由学生干部组织,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教学科安排教师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开展由学院统一组织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5]。 (2) 开展校内临床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比赛形式与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接轨, 分初赛、复活赛和总决赛, 分别采用多站式和赛道式比赛, 增加比赛内容, 提高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操作能力要求。 (3) 实行以技能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狠抓质量关。以“实验课考基本操作、技能模块考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试、毕业技能考试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四种技能考试为手段, 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为开创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本才能[6]。
3.3 抓好学风建设,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讲究主动, 有好的老师和条件, 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 加强学风建设, 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非常重要[7]。建立学习中心, 组建优秀学员共同梳理专业知识, 在辅导员指导下开展学习中心交流合作活动, 高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 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帮一学习小组、一帮一学习小组, 化平时分散学习为集体学习, 借助团队达到优势互补, 加强学习力度, 让学习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交流, 在交流中互补, 在互补中进步, 以此来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 改进课程体系, 由始至终重视临床技能的教学
学生某些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不够, 主要原因还在于训练得少,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课程设置, 将直接影响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 (1) 临床能力培养5年不断线。第一学年:开设医学通识课程, 如认识医院工作流程, 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资源让学生提前感受临床, 接触临床。第二学年:继续开设医学通识课程, 如气胸的基本处理, 环甲膜穿刺, 骨折等急诊病人的搬运等急救知识。让学生亲近临床, 实践临床。第三、第四、第五学年: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 通过见习和临床实习让学生真实感受临床实践。 (2) 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总课时不变, 减少理论课时数, 增加实践课时数。将目前教学计划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1∶0.56调整为≤1∶0.6。删减临床实际应用少、过时的内容;对不同科目间重复的内容明确授课的课程, 避免不同教研室重复讲述;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时数[8]。 (3) 合理安排临床技能教学课程。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基本技能内容整合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课程《临床基本技能》, 该课程教学安排在第2~6学期, 架设起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 学生早期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
3.5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作用
丰富网络教育资源, 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在我校现有毕博网络平台基础上, 优化和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课程特长, 组织、协调各学院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为师生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加快建设新教学模式网站、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 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配置的PBL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各门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其中以问题导向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讨论方式为主,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学时数采用PBL教学, 并认真编写PBL教案、课件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9]。
总之, 临床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临床实习准入制度, 几年来一直执行强化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措施, 并在实习前进行考核, 只有每一考站都及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这些措施已经在学生当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促进学生重视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10]。虽然现行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存在某些不足, 但学院会不断总结并进行改善, 以达到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本科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科学方法。方法:对第二临床医学院三个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前临床综合技能强化训练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查找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四大穿刺站和心肺复苏站成绩最低, 原因多为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等。各站考核成绩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重视程度和培训效果有所提高。结论:近三年实习前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分析对以后的临床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燕, 王燕蓉, 李昭宇, 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7) :74-75.
[2]李云芳, 姚珊珊, 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习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2) :79-80.
[3]罗漫灵, 李璐, 孟卫东, 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实习阶段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7) :51-52.
[4]曲政海, 李云芳, 姚珊珊, 等.临床技能培训实验中心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5) :642-645.
[5]赵拴枝, 刘艳阳, 孟晶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进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34 (4) :668-669.
[6]李晋辉, 伍金林, 陈大鹏, 等.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 2014, (1) :35-36.
[7]吴银侠, 李彦树, 瞿秋红, 等.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训练考核情况分析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0) :1201-1204.
[8]纪广玉, 徐正梅, 马兵, 等.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3) :645-648.
[9]黄兰珠.强化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21) :104-105.
[10]刘松, 宋淑菊, 徐波, 等.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实习效果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12) :1039-1041.
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 篇2
1 呼吸内科学现状
随着国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于服务对象是人类自身的高等医学教育, 这一需求更为明显。呼吸系统疾病居我国总人口死亡病因的第一位, 呼吸内科学是一门集内科学、影像学、诊断学、危重症医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缜密的临床思维、临床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医疗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和患者的需求。临床实习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加强呼吸病学教学至关重要。
2 确定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追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如何有效保证和持续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直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医学生应在职业价值、医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能力、临床专业技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批判性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素质, 在完成本科医学学历教育之后, 能够具备较强的爱伤观念、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理论、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医事领导能力、较强的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与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临床教学作为医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 其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临床诊疗必需的理论知识, 而且能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医患沟通技巧, 是我们临床教学单位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我校教研室根据呼吸内科学专业特点, 选择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习方案, 使临床本科生实习阶段能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有五年制实习生必须通过教学大纲对实习生提出的要求。尤其要熟练掌握呼吸病学体格检查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胸片、肺CT阅片, 胸腔穿刺术、呼吸机应用及肺功能检查等知识技能, 具备呼吸内科学诊疗思维。
3 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3+2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每轮实习教研室均坚持2次座谈, 安排3次以上的教学查房, 多次专题讲座, 均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授课。
3.1 2次座谈
分别由住院医师在学生入科当天进行入科教育, 就呼吸科的工作流程、制度、纪律、查房时间、讲座安排、值班等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出科当日组织实习生座谈, 将实习体会和对教研室、各带教老师的优点与不足记录下来, 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出科前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3.2 3次以上的教学查房
选择病房中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的典型病例且进行实地规范查房, 与病例讨论教学法充分结合。提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编写临床病例, 根据病例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多种形式查找答案并记录, 1周后查看典型病例, 提问、讨论、总结, 并讲述该病种临床诊治新进展[1], 达到对查房病种讲解清楚、理论联系实际, 给实习医师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
3.3 专题讲座
内容包括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肺炎、肺结核、肺栓塞、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胸腔积液及气胸、急性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呼吸支持技术、胸腔穿刺术、肺部X线及CT阅片、肺功能检查等, 涵盖了呼吸病学临床基础及常见疾病、典型疾病。
3.4 整套的临床实践过程
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 实习医学生必须参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诊治过程, 如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例、开各种检查单、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最后诊断、对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与临床常规操作。教研室安排专人规范化培训医学生进行病例书写, 使学生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要求规范书写病例, 及时记录诊治过程, 并反及时映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教研室还安排医学生呼吸内科急诊室的值班工作, 培养他们学习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治疗的急救措施, 并学习医疗过程中如何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 如何向病危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给予恰当的沟通方式, 向家属表达同情、怜悯之心, 体现出医疗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人文性、人道性。医学生必须参加全科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使他们自实习阶段就接受严谨规范的临床思维训练, 为未来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 教学内容既包括呼吸病学理论与实践, 又包含人文与伦理知识, 体现出实习的特点, 将科学性与实践性统一起来。
4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导、重在实践的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阶段是五制医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建立临床思维方法的重要阶段, 是医学知识由理论到实践、对疾病的认识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每一学科的实习时间有限,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短几周时间内获取尽可能丰富的临床知识。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法, 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4.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 课堂教学主要是单向的以教学为主的“讲-听”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 带教老师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收集资料, 然后逐步分析问题、讨论问题, 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 得出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分析、讨论和学习中的互相提示, 融会贯通,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2]。
4.2 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法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为探索培养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采用了病例讨论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病例讨论教学法是运用临床病例进行教学实践, 改变传统“讲-听”教学方式, 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3]。通过临床病例所呈现出的实际病情, 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临床诊断思维, 从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中, 抓住诊断要点、关键的实验室检查, 排除鉴别诊断, 做出合理的诊断, 使医学生慢慢掌握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技能, 达到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目的。查房时由医学生报告病史、汇报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病例特点, 提出鉴别诊断及初步诊断, 并分析依据。然后由主治医师做总结。最后, 主治医师就该病例提出问题要求实习医师回答, 错误者或不知答案者由主治医师回答或留作思考题由医学生独立查找资料, 第二天查房再进行回答、讨论。病例讨论教学法使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拉近, 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使病例讨论论据充分, 学生需对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 查阅相关资料, 独立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经过如此训练, 使他们初步形成呼吸病学诊断思维, 具备同病异症、同症异病的概念。病例讨论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病例讨论前必须备课。教师不仅要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还要加强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 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向, 以更好地在病例讨论中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5 教学效果
五年制实习生通过规范的临床实践, 接诊病人、书写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制订初步诊疗计划, 参加查房、查阅医学文献、病例讨论、参与各种临床诊疗, 得到了实践锻炼, 熟练掌握了呼吸病学基础与常见临床疾病理论, 呼吸系统检查法、肺部X线、CT阅片、胸腔穿刺术、检索文献进行综述等技能, 熟悉了呼吸病学的诊断思维, 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 我校实行3+2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方法。但是, 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与其他临床能力评估一样, 还缺乏系统的方法, 也没有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经过临床医学教学实践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沈亮, 张师前.七年制妇产科学生临床实习教育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 (14) :59-60.
[2]任辉, 曹宏, 房学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提高7年制普通外科学教学质量[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12 (9) :1190-1192.
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 篇3
关键词: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体会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临床二级学科, 国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全科医学的概念, 随后逐步在各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试点。重庆医科大学于2015年正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阶段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特点是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抽象, 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并培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兴趣是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明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目标、性质及定位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1,2]。全科医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目前我校开设的全科医学概论属于全科医学总论的内容。在本课程中, 主要介绍全科医学学科特点及其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等内容。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则, 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角色,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为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全科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可以说本课程对医学生专业思想、专业理念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必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授课教师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体会
在教研室教学讨论会上, 授课教师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认为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已经得到认可。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此时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对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意义重大。
就目前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授课教师的体会是: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尽管进行了认真备课, 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增加案例教学等内容, 仍难以避免内容枯燥之嫌。这与教材、师资以及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3关于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考与探讨
通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讲授, 探索全科医学概论的有效教学模式, 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模式等方面探讨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希望能够在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改革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兴趣及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增加社区实践内容, 使医学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今后吸引更多医学生从事科医疗工作奠定基础[3,4,5]。
1) 病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医学教育中, 病例讨论应用较为广泛, 效果远比仅按教材讲解要好, 特别是对全科医学来说, 涉及范围广, 以常见病、典型病例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 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现实情况和病例的知识应用[6]。讲解病例的同时, 也可以结合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主动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会处理如何应对患者的各项常见问题。
2) 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将以问题为目标的教学 (PBL) 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理论和辅导教学中。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起始阶段、引导阶段、学习实践阶段及学习总结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人人参与。
3) 现代化教育手段。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参考书和全科医学相关网址,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参考文献, 课上与教师相互沟通, 达到教学互动, 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材中较浅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自学前应针对学习内容及目标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并可以准备一些测试题目, 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不是放任自学。
3.2结合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合全科医学发展阶段和对全科医学的需要,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 打好全科医学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对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因为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以社区为主, 服务对象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社区群众, 因此教学内容重点应落在社区群众的集中需求[7]。
社区实习或见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全科医疗站参观或见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环境,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科医学的概念、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等理论课中学习的内容。
目前, 全科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凸显重要的比重, 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将急剧增大,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该继续完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更加全面的全科医学人才, 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兆丰, 郭爱民.全科医学概论[M].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祝墡珠.全科医学概论[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刘小平, 杜娟, 赵亚利, 路孝琴.基础阶段医学生《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经验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2 (29) :49-51.
[4]李迎春, 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2) :193-194.
[5]徐浩, 蒋静涵, 李倩.《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初探[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776-777.
[6]赵淑英, 赵琳琳, 牟劲松.全科医学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1, 6 (15)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