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前研究

2024-09-20

临床前研究(共12篇)

临床前研究 篇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腺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前病变。有资料表明,当CAG伴随IM和ATP时,其癌变率达4%~30%。积极治疗这类病变,对降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用纯中药成分的胃康胶囊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5.5岁。对照组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45.8岁。

1.2 病程与病变程度

治疗组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2.5年;对照组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2.5年。按组织学分级:治疗组轻度50例(39.06%),中度以上78例(60.93%);对照组轻度60例(46.03%),中度以上68例(60.37%)。

1.3 病例选择

经电子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CAG(轻、中、重)伴或IM、ATP(轻、中、重),并排除活动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

1.4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1993年全国胃炎会议关于虚症辨证修订标准并结合本临床表现分为2型。

1.4.1 脾胃虚弱型

(1)面色萎黄;(2)神疲乏力;(3)食后脘腹胀满;(4)大便溏泄;(5)舌胖或边有齿痕;(6)脉虚无力。

1.4.2 气阴两虚型

具有上述(1)~(4)及下述(1)~(6)2项以上者,(1)五心烦热;(2)口干咽燥;(3)盗汗;(4)大便干结;(5)舌红或苔少;(6)脉细数。

1.5 方法

1.5.1 治疗组

胃康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温水送服。

1.5.2 对照组

硫糖铝片,每次4片,每天3次,温水送服。

1.5.3 疗程

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胃镜检查。治疗期间,两组均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饮食及工作正常。

1.6 观察指标

1.6.1 症状和体征

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

1.6.2 内镜及病理检查

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复查,并取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分别在胃窦前壁、后壁、大弯侧、小弯侧各取一块。

1.6.3 生化及免疫检查

治疗前后查血常规、细胞免疫功能、血浆cAMP、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并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检查。

1.7 疗效判断标准

按1993年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纪要标准,见表1。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

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4.62%~93.87%,而对照组为46.15%~78.94%,胃康胶囊优于硫糖铝片。见表2。

2.2 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1%和43.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3 中医分型疗效比较

脾胃虚弱型总有效率为77.78%,气阴两虚型总有效率为44.73%,说明该药物对脾胃虚弱型较好(P<0.05),见表4。

2.4 血浆中cAMP变化

治疗组100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疗法测得血浆cAMP为(8.5±4.6)pmol/ml,正常献血者(n=100)cAMP为(19.3±7.5)pmol/ml,100例患者服用胃康胶囊后症状消失,血浆cAMP为(19.2±4.8)pmol/m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血常规、细胞免疫功能

对100例进行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检测,治疗前平均为(96.80±20.10)g/L,治疗后上升为(118.90±14.29)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80例患者对照检查了细胞免疫功能,其中玫瑰花结试验治疗前平均为40.35%,治疗后上升为68.3%,有显著性差异(P<0.05)。

2.6 抗HP作用

利用南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Hp诊断试纸进行检测,治疗组患者例治疗前后Hp阳性分别为83.45%和18.36%,对照组患者两次检查分别为82.37%和80.92%,证明胃康胶囊有一定的抗Hp作用。

3 讨论

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胃黏膜组织常呈现与正常细胞不同的形态学、免疫学、组织化学和代谢性改变,这些损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一个非特异性的过程,具有细胞退化和细胞增值长期共存的特点。该时期胃黏膜固有层的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肉层厚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和腺体不典型增生;免疫功能低下,血浆和组织内的cAMP含量下降;胃黏膜的微循环障碍,改善灌注可促进萎缩腺体的再生与修复[1];有报道,慢性胃炎的Hp感染阳性率可达95%,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与Hp感染成正相关,根除Hp后可使内镜下所见及组织学胃炎病变消退,使CAG发病率降低,减少胃癌发生[2]。胃癌前病变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症范畴,以胃脘胀满,腹痛、纳差、乏力等为主症。中医学认为胃癌前病变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与脾胃虚弱,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本病病机与脾虚、湿热、阴亏、气滞、血瘀紧密相关。刘启泉等[3]认为CAG病机为气滞、血瘀、湿浊中阻,阴液亏虚。周学文[4]认为CAG病机为胃脾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瘀血阻滞。王爱云等[5]认为关键在瘀血内阻,瘀阻胃络,使胃黏膜腺体血运障碍,营养缺乏,促使CAG发生,甚至恶化。杨文轩[6]强调瘀血是CAG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不节致瘀,化源异常致瘀,升降失职致瘀、血溢脉外致瘀,阴气虚损致瘀为发病之关键。赵霞等[7]认为CAG属中医痞满的范畴,其发病与胃肝(胆)关系最为密切,以脾胃运化失常、脾胃虚弱为本,脾胃虚弱又以脾气虚,胃阴亏为多,而气滞血瘀则贯穿病程始终。董皓[8]认为基本病病机为胃阴不足,络脉失养。沈晨君[9]认为胃病不论寒热虚实,内有淤滞,不通则痛。寒则不通,热则不降,伤阴则滞而不运,伤阳则涩而不行。吴红梅等[10]认为外邪犯胃,七情内伤、脾胃虚弱是主要病因,血瘀是病理基础,指出病症及现代诊断手段均证明了血瘀病理的存在。侯冬梅等[11]通过研究证明除肝胃不和型外,CAG患者均有显著的血黏度异常,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黏膜存在淤血的病理改变,指出这与气虚、热邪、阴虚,瘀阻有关。通过临床观察,CAG患者大都有胃脾虚弱和气阴两虚,笔者研究观察的病例均分为这两种类型。祖国医学通常把脾与胃并举,称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运化失调,则化源不足,故本病多见脾胃虚弱或气阴两虚证。根据临床、病理和实验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本病以气虚血瘀为本,湿热邪毒为标,故以健脾益气,活血、祛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采用胃康胶囊进行治疗。

胃康胶囊由蚕沙、金针菇、枸杞、黄芪、大枣、莪术、红花、黄连、白花蛇草、蜂房、芦笋等20多味中药组成。金针菇在唐代韩谔的《四时纂要》中已有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其抗癌活性已有所认识。日本长野县有食用金针菇的习惯,该地区癌症的发病率甚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金针菇多糖有很强的调节免疫的作用,同时又很强的抗肿瘤的作用。枸杞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还有免疫调节作用;枸杞有抗肿瘤作用;枸杞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黄芪等健脾补气中药具有调节神经平衡的作用,兴奋垂体前叶,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机体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消除致癌自由基;使变异细胞逆转的作用[12]。莪术、红花、白花蛇草具有行气活血之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促进黏膜再生,胃黏膜血流在胃黏膜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3],民间常用于抗癌。用蜂房、芦笋的抗癌的报道很多,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姚希贤报道黄连、乌梅、丹皮煎剂,Hp得清除率为87.5%,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预防Hp感染和细胞癌变有重要意义[14]。

本研究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84.62%~9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5%~78.94%;总疗效判断,治疗组为70.31%,对照组为43.39%,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杨春波[15]报道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1例,总有效率为67.2%,CAG有效率为73.1%,IM有效率为51.2%,ATP有效率为67.1%;游龙等用摩罗丹治疗325例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60.6%,胃黏膜活检有效率为61.3%[16,17,18];程秋云[19]治疗萎缩性胃炎538例,黏膜活检率、IM及ATP有效率分别为62.6%、64.9%、53.6%;董建华[20]报道黏膜活检有效率为52.12%;许自诚[21]用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CAG、IM、ATP有效率分别为58.8%、56.9%、76.5%,其中显效者病理有效率为32.3%。以上报道结果与本组基本相同,但疗效标准比本组低。因此,胃康胶囊治疗胃癌前病变,无论从改善症状,消除或减轻黏膜病变,促进黏膜组织逆转都有较好的疗效,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对Hp有一定抑杀作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故胃康胶囊是治疗胃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药物,可以推广应用。

临床前研究 篇2

【摘要】自起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包括课堂教育、技能培训和与临床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规范临床实习前教育的形式,使临床实习有一良好的开端,保证临床实习任务顺利进行,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后,97 %以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开展此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实习前根据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及医院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有目的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实习学生尽快熟悉实习要求,是实习学生顺利进入临床科室、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的有效方法。

临床前研究 篇3

【关键词】miRNA口腔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99-01

microRNAs即微小RNA(miRNA)是指长度约21~25nt小分子单链RNA。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进化上高度保守,可在翻译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的RNA家族。它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小分子RNA,具有抑制靶基因表达的功能,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等。miRNA异常表达同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miRNA在口腔癌前病变的癌变过程中的功能还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分析miRNA在白斑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寻找特异性miRNA,为后续的靶基因验证和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1.miRNA的功能及作用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通常在转录后通过降解或抑制目标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参与基因调控。自1993年在线虫中发现以来,miRNA已被证实在生物发育、组织分化、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发现与不同类型肿瘤相关miRNAs中最多的是miR一2,人们发现miRNA距今将近2O年,它首先由LeeRC等对变异的秀丽新小杆线虫在遗传学上进行深度解剖后,第一次探索到一些物质能够调节其在胚胎后期中一些发育基因表达的如RNA:Lin4。第二个miRNA在第一个miRNA分子发现之后的数年,人们的注意力开始渐渐转向了miRNA。21世纪初,ReinhartBJ等才又在线虫发现第2个异时性开关基因let一7。自此以后科学家们连续不断在动物、植物以及人体内观察到了数目很大的微小RNA编码基因。最初发现的miRNAs被称之为瞬间RNA(smalltemporalRNAs,stRNAs)。miRNA是在进化上一类非常保守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通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微小RNA是由其编码基因经过转录和剪切等多步加工过程形成的。当前研究表明,miRNA基因由RNA聚合酶Ⅱ或聚合酶Ⅲ,在细胞核内转录成初级转录物(pri—miRNA),后经Drosha酶剪切形成约7Ont的miRNA前体(pre—miRNA),在核输出蛋白一5(exprotin一5)的作用下转移至细胞质中,最后在切酶(dicer)作用下产生成熟的miRNA。已经达到正常状态的miRNA与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结合,通过与靶mRNA的特定序列互补或不完全互補结合,诱导靶mRNA剪切或者阻止其翻译。miRNA基因的二级结构是以茎环结构为主要结构,有多种形式存在基因组中,并且大部分位于基因一些非编码区,但转录时它与其他基因的转录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而且只转录不翻译,且在同源物种中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以肿瘤为主的各种疾病在miRNA成熟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因为成熟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步骤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疾病。

2.miRNAs与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近年来,由微小RNA转录的基因与肿瘤形成的相关性已成为关注热点。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样的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分子之一。例如具有抑制癌基因的有mir一15a和mir一16—1,是在对一些血液病研究中发现的具有特定表达的、有抑癌作用的两族微小RNA,这类患者大部分具有这两族微小RNA的低量表达。mir一15a和mir一16—1在肠癌中含量的下降以及它们正常生理的异变,都表明这些微小RNA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mir一21是在恶性肿瘤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能够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并异常高表达的microRNA,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与阻止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据资料记载,部分miRNA在肿瘤中表达常是减少的,包括let一7、miR一15a一16等,有些miRNA在肿瘤中的表达量常是增加的,包括miR一17、miR一20、miR一21等,例如miR一21可作为一种抗凋亡因子,在恶性胶质瘤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是上调的。miRNA一21于重叠跨膜蛋白49基因合成的时候互不干扰口。在2004年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来源细胞间miRNA表达谱具有明显差异,且多数miRNA基因都位于肿瘤形成相关性脆弱基因位点,提示miRNA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发现果蝇中miR一278的异常表达可以导致眼细胞的无限增殖、抑制凋亡。研究表明,miRNA的具体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靶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当正常细胞癌变时,在细胞生理学上主要会有生长信号充足、对信号抑制不敏感、凋亡逃避等变化,姜黄素也可以抑制体内结肠癌肿瘤的生长、侵入和远端转移,同时能够抑制mir一21。miRNA本身.癌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以转录后抑制为关键调控方法的miRNA在这些变化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肿瘤的形成中也可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序列特异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是一种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RNA,miRNA在动植物体内形成RNA沉默复合体,同时miRNA也能够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miRNA既可作为癌基因又可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人类肿瘤形成的多条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而癌前病变是指病损本身不是癌,但更易转变为癌的一类病损。癌前状态是指与对应的正常组织相比有更高的癌变危险性的一种全身状态。基于研究证实miRNA在肿瘤形成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推断某些高恶变危险度的癌前病变中可能同样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并可用来作为恶变早期诊断的指标。Arisawa等发现,miRNA一27a的基因多态性在日本男性中与其胃黏膜萎缩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随着胃黏膜病变的加重,miRNA一27a出现的频率显著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预示着miRNA一27a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巴雷特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Feber等检测了35例冰冻BE标本与食管癌标本中miRNA的含量后发现,miRNA一194、miRNA一192和miRNA一2000在食管腺癌中表达显著上调;miRNA一34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存在异常表达;miRNA一21、miRNA一205、miRNA一203、miRNA一93在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亦存在表达差异。实验提示,miRNA在BE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用来鉴别BE的高危恶变患者,以早期作出诊断治疗。此外还有研究发现,miRNA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肿瘤、胶质母细胞瘤等组织恶变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3.miRNA与口腔癌前病变

口腔癌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和巴西等地,口腔癌的发病率可以达到全身肿瘤发病率的25%左右。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日本、德国和苏格兰都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年轻的男性中,口腔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上升。尽管近年来放疗和化疗的进展,但是口腔癌病人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存活的病人通常都存在形态变化及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而一些治愈病人在几年内又会复发。约有90%的口腔癌为鳞状细胞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口腔癌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途径。一部分口腔癌来自于口腔癌前病变。对口腔癌前病变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明确其癌变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口腔癌前病变(0ralpremalignantlesions,OLP)主要包括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红斑等,其中16%~62%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来源于白斑恶变。目前,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肿瘤中位居第六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筛选出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并将其用作判断OLP是否恶变尤为重要。

Cervigne等认为,部分miRNA可作为白斑恶变早期检测的重要标志物。他们选择来自12个白斑恶变患者的43个样本(随着病变发展,同一白斑患者分别取出低、中、高度异常增生和癌变组织共4份)和4个来自不同患者的无异常增生白斑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分析其miRNA的表达。结果鉴定出109个miRNA在异常增生型白斑和浸润型白斑中高表达,其中miR一21、miR一181b和miR一345的表达随着白斑异常增生程度的逐渐加重而逐步上升。为增强论证强度,他们还采用PCR技术对另外52个低、中、高度異常增生和癌变白斑样本以及5个无异常增生白斑或正常样本进行分析,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miR一21、miR一181b和miR一345的表达与OLP恶变风险同步,提示其可作为确定白斑人群中高危个体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治疗。

Clague等采用病例对照试验的方法,分别对136例口腔白斑及口腔红斑患者和136正常人的21个miRNA相关基因的31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NA一26a一1中pri—miRNA多态性位点rs7372209、Dicer3端非翻译区多态性位点rs3742330及运动神经元复合体RNA解旋酶中非同义多态性位点rs197412的等位基因突变均与OPL恶变危险度显著相关;此外反式激活应答元件RNA结合蛋白中rs784567、生殖细胞关联蛋白4中rs3744741的等位基因突变也可能参与了OPL的恶变过程。为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研究者对以上5个多态性位点进行了联合基因型分析,结果证实随着检测基因型的增多,OPL恶变危险度显著增高(P<0.0001)。以上结果提示,miRNA基因多态性可作为判断OPL是否发生恶性转化的指标之一。

总之,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因素影响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miRNA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并且在口腔癌前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明确的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suH.YangJR,XuT,a1.MieroRNA一101,downregulate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omotesapoptosisandsuppressestumorigenicity[J].CancerRes,2009,69(3):1135—1142.

[2]ZhangJG,WangJJ,ZhaoF,eta1.MicroRNA一21(miR一21)repressestumorsuppressorPTENandpromotesgrowthandinva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J].ClinicaChimicaActa,2010,411(11):846.

[3]GiridharMudduluru,LauraDNelson,HeikeAllgayer,eta1.CurcuminregulatesmiR一21expressionandinhibitsinvasionandmetastasisincolorectalcancer[J].BioscienceReportsImmediatePublication,2010.

临床前研究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60例患者均选自2008至2010年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疾病诊断标准:临床体格检查结合MRI检查结果。纳入标准:(1)新鲜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2)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排除标准:(1)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2)合并需要手术的侧副韧带损伤;(3)有过韧带重建手术史;(4)膝关节周围骨和软组织的病理影响手术;(5)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中止试验标准:(1)突发的合并症无法手术;(2)试验过程中并发其他严重的疾病;(3)术后因外伤致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仅采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交叉钉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主要体征、术前Lysholm评分、膝关节损伤原因,既往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自体腘绳肌腱rigidfix重建前交叉韧带:隧道制备采用Smith&Nephew ACUFEX前交叉韧带重建器械,股骨侧和胫骨侧肌腱固定分别采用De Puy mitek的RIGIDfix系统和Intrafix系统。先行关节镜检查,半月板损伤行部分切除或修补,切除残留的ACL,然后切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肌腱两端对折按3-3-3cm编织缝合,用60N力预牵张肌腱5min,测量其直径,距离肌腱对折3cm处用无菌笔做环形标记,放入生理盐水纱布中备用。应用ACUFEX系统胫骨隧道定位器定位胫骨隧道,选择与肌腱直径相同大小的刻度钻钻通胫骨隧道。屈膝约90°,通过胫骨隧道放置股骨隧道定位器,于11点(右膝)或1点(左膝)位置钻入导针,沿导针用对应直径刻度钻钻入股骨隧道,深度为3cm。拔出导针和刻度钻,在引导架上安装对应直径的股骨杆,将股骨杆经胫骨隧道插入股骨隧道,经引导架夹片的2个孔内将交锁套管针与套管一并钻入股骨内形成交锁孔,拔出套管针,经引导架中央孔插入导针,取下引导架,同样方法在胫骨侧形成交锁孔,将肌腱牵引线穿入导针尾部的孔内,自大腿前外侧将导针拉出,将肌腱带入股骨隧道内至标记线与股骨隧道内口平齐,将4枚可吸收横钉经套管横穿肌腱进入交锁孔内,拔出套管。彻底冲洗膝关节,探针检查重建韧带的张力和稳定性,观察伸膝时有无撞击,若有撞击行髁间窝成形术。(2)自体腘绳肌腱挤压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应用ACUFEX系统胫骨隧道定位器於前内侧定位胫骨隧道,前外侧入路进股骨定位器于11点(右膝)或1点(左膝)做股骨隧道(髓道直径视骨腱直径而定)。将移植肌腱由胫骨隧道拉入股骨髓道至标志线处,肌腱按计划进入股骨隧道3.0cm,经前内侧入路屈膝位拧入挤压螺钉,检查肌腱固定牢固,伸膝30°上胫骨端挤压镙钉,探针检查重建韧带的张力和稳定性,观察伸膝时有无撞击,若有撞击行髁间窝成形术。(3)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肌腱损伤程度、手术重建情况和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于麻醉失效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动;48h开始增加直腿抬高训练;72h开始支具保护下扶拐患肢伸直位部份负重站立,加强肌力训练;1周被动屈膝可达90°;3~4周扶拐支具固定下患肢伸直位部份负重行走,主动伸屈膝关节0~90°,加强肌力锻炼(抗阻力2~3kg伸膝);5~6周支具保护下扶拐行走,膝关节活动范围可达0~120°,加强股骨前后肌群肌力锻炼(抗阻力2~3kg伸屈膝);6~8周大部份负重,肌力训练(抗阻力5kg伸屈膝);9~12周完全负重行走。6个月恢复正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JOA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4 随访方式

采用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有1例患者自体腘绳肌取材不足,无法满足手术要求,后改为用Rigidfix系统固定胫骨端,手术获得成功,另1例患者鞘管试模难以从四股肌腱的中央插入,改为用Rigidfix系统固定胫骨端,手术获得成功。两组成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不能达到90°,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均满意,3个月时对照组26例(92.9%)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或超过120°,仅2例(7.1%)患者恢复欠佳,但也能达到90°~120°;观察组术后仅1例患者未能达到120°,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满意,术后3个月轴移实验和Lanchman试验阳性患者均为Ⅰ度阳性,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轴移实验和Lanchman试验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两组之间术后同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有少许病例出现患膝疼痛、滑膜炎、骨化性肌炎,但症状均较轻微,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3 讨论

由于B-PT-B法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开始采用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s,HT)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据文献报道[4,5,6,7]应用HT重建ACL最大的优点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后,供区可以再生,且再生率很高,接近80%,再生的组织有原腘绳肌腱的特性。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还有手术切口小、取材方便、术后恢复快、供区并发症少、4股腘绳肌腱的结构更接近正常的ACL等优点[8]。

移植物的固定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固定必须稳定坚固,便于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康复训练,同时可在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生物学愈合前维持膝关节的稳定。Rigidfix交叉钉系统为横穿股骨的横行钉固定系统,该类系统可使移植物悬吊于骨隧道内的横行钉上,因其固定点在骨隧道内,避免了骨皮质外固定引起的移植物松弛和延长[9]。而胫骨的松质骨密度较低,降低了内固定物的稳定性,使得胫骨侧固定方法颇有争议[10]。近年来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系统显示出了良好的固定效果。Kousa等[10]对多种胫骨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Intrafix的固定强度最高的结论。但同时,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也具有前言所提到的缺点。

我们采用Rigidfix交叉钉代替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期望能克服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的缺陷,从临床效果来看,Rigidfix交叉钉固定胫骨端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相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二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utler DL,Noyes FR,Grood ES.Ligamentous restraints to anteriorposterior drawer in the human knee.A biomechanical study[J].JBone joint Surg(Am),1980,62(2):259-270.

[2]敖英芳.关节镜下重建膝十字韧带的临床现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0):588.

[3]Hamner DL,Brown CH Jr,Steiner ME,et al.Hamstring tendongraft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multip lestrands and tensioningtechnique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9,81(4):549-557.

[4]Eriksson K,Larsson H,Wredmark T,et al.Semitendinosus tendonregeneration after harvesting forACL reconstruction.A p rospectiveMR I stud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1999,7(4):220-225.

[5]Gill SS,TurnerMA,Battaglia TC,et al.Semitendinosus regrowth:biochemical,ultrastructural,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of the regenerate tendon[J].Am J Sports Med,2004,32(5):1173-1181.

[6]Nikolaou VS,EfstathopoulosN,Wredmark T.Hamstring tendonsregeneration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an overview[J].Knee Surg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7,15(2):153-160.

[7]张继良,史大鹏,藏卫东,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三维成像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2(1):38-41.

[8]Corry IS,Webb JM,Clingeleffer AJ,et al.Arthroscop 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 comparison of patellartendon autograft and four-strand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J].Am J Med,1999,27(4):444-454.

[9]韩晓鹏,纪斌平.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3):173-176.

临床前研究 篇5

为安全、有效、科学用血,临床医师输血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守以下规定,确保输血安全:

一.用血前评估,内容包括: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一般体格检查;

6、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7、用血前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8、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用血后效果评价,内容包括;

1、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2、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等;

临床前研究 篇6

关键词 内镜碘染色早期食管癌不典型增生

材料与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6月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6680人次中,1260人次有食管病变,排除静脉曲张、进展癌、息肉、溃疡、疝、憩室、平滑肌瘤及既往有甲状腺疾病、碘过敏、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本人拒绝碘染色检查者。入选1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01例,女85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3.5岁。入组标准:内镜下肉眼观察黏膜有局部糜烂、斑块、出血灶、颗粒状、增厚、结节、粗糙、凹陷等可疑病变。按1:1配对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93例,性别、民族、职业、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

方法:①染色组处理:清除黏液,常规胃镜(Olympus Gif—q160)检查后,如果食管黏膜表面混有黏液及食物残渣,用蒸馏水冲洗食管,直至视野清晰可见为止。在可疑病变区常规摄彩色照片2张,通过活检孔插人染色喷洒管将2%卢戈氏碘液20ml由上向下均匀喷洒在食管黏膜上,碘染色后很快褪色,稍后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区呈不着色或淡染色区,边界清晰,而正常黏膜呈深棕色着色。染色后在可疑病变区常规摄彩色照片2张,在病变区常规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染色结束后,用清水50ml冲洗食管,及时吸净胃腔内残留的碘液。②对照组处理:仅依据临床经验在病变区取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③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染色组共有50例食管黏膜存在不染色或浅染色区,经病理检查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食管癌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15例、9例。对照组活检病理发现早期食管癌1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6例、2例。染色组早期食管癌诊断率8.6%,对照组1.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讨论

临床前研究 篇7

关键词:3M复合树脂,前牙,切角缺损

前牙切角缺损是牙体牙髓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通常由龋病、外伤等原因所致。因其影响美观和咬食功能而受到患者的重视[1]。一般地我们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补。因为前牙特殊的生理功能使得其充填材料及其容易脱落、松动、折裂。现使用3M ESPE制造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门诊患者179例, 186颗患牙, 患者年龄15~35岁, 其中男103例, 女76例。患牙切角缺损少于牙体1/3, 但未超过牙体1/2, 未露髓, 无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症状, 龈壁位于龈上, 未做过任何治疗和修复。

1.2 材料

3M ESPE 复合树脂, 配套用黏接剂, 光敏灯 (生产厂家美国3M公司) 。

1.3 操作步骤和方法

将186颗患牙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实验A组和对照B组。A组采用3M复合树脂充填, B组采用普通复合树脂充填。实验A组:清洁患牙牙面、牙周结石。去除腐质, 为了增加固位性在釉质断面或边缘制备成2mm的45°釉质斜面。备洞时尽量从舌 (腭) 侧进入病变区, 尽可能少的去除牙体组织[2]。缺损大于1/3者辅以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打入牙本质内。清洁窝洞, 隔湿, 75%酒精窝洞消毒。若窝洞近髓或是患牙对外界刺激较敏感, 先放置盖髓剂。用30%的磷酸酸蚀牙釉质面1min, 冲洗10s, 棉球擦干。牙齿表面应当湿润而无明显的水[3]。用蘸满3M黏接剂的小棉棒在牙面上反复涂抹15s并轻轻涂于牙面, 吹干5s, 以便溶剂挥发, 光固化40s, 分层加压充填 3M复合树脂。外形修复及抛光。对照B组:除充填材料应用普通复合树脂外其余方法和步骤与实验A组相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每例病例在一年后随访。成功:患者满意, 充填物未折断, 未松动, 无继发龋, 无牙髓炎、根尖周炎症状, 牙髓活力测试正常, 充填物光滑、无磨损, 边缘密合好。失败:患者不满意, 充填物脱落, 有继发龋、牙髓炎、根尖周炎症状, 牙髓活力测试敏感或无反应, 充填物无光泽, 表面有磨耗[4]。

2.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前牙切角缺损常因龋坏未及时处置导致咬食用力所致或是因外伤所致, 青少年、中年多见, 老年人的前牙切角缺损源于龋坏。前牙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咬食功能, 所以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就诊则会引起更大的缺损, 牙髓炎、根尖周炎病变[1]。光固化复合树脂色泽近似牙体, 具有强度高, 黏结固位力强、操作方便、可选颜色广、可不必做成特殊洞形, 不作辅助固位形, 保存更多的牙体组织等优点, 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牙科以来, 人们对提高复合树脂的性能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光固化复合树脂成为了修补前牙牙体缺损的无可替代的充填材料[5]。

在本实验中, 实验组采用3M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在一年后的随访发现临床效果优于普通复合树脂充填。93例患牙在复查中发现有1颗修复体松动, 2例出现牙髓炎症状, 3例出现继发龋症状, 2例出现磨损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充填物松动分析原因多因咬合有高点, 未正确调整咬合、操作不当有关。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隔湿, 修复后要调整咬合。修复时应该独立修复, 不能将两颗牙黏在一起, 防止两牙在咬食食物时受力方向不同或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充填物断裂、松动。充填时应该分层固化, 防止充填材料固化不全。患者在咬食时不能咬食硬物、黏性食物[6]。 (2) 3M修复前牙时发现有继发龋症状多因充填材料和牙体组织之间不密合, 导致细菌、食物残渣进入其内, 腐蚀牙体组织。还因为在去除腐质时未去净。 (3) 出现牙髓炎症状是因为继发龋未及时治疗或是当时在充填时对牙髓状态估计不准确。或者在牙体预备过程中因为高速手机产热的刺激导致。3M复合树脂坚固耐用, 修复牙体组织后颜色柔和, 近似天然牙体颜色, 充填物保留率较高, 对牙髓的刺激性小于其它复合树脂, 是较好的充填牙体缺损组织材料。

参考文献

[1]王莉.3M树脂在前牙的临床应用[J].临床研究, 2008, 16 (6) :23

[2]葛兰兰, 陈贵敏.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1) :86-88

[3]王莉.3MZ3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应用[J].临床研究, 2008, 12 (4) :19

[4]王海燕, 杨军英, 张丽辉, 等.两种复合树脂充填磨牙牙合面洞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础与应用研究, 2007, 15 (10) :454-456

[5]薛容奇, 董金凤, 焦惠民.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06, 15 (6) :712

临床前研究 篇8

据“中国医药报”日前报道,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胡文辉课题组已完成抗老年痴呆症候选药物GIBH130的临床前研究, 正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临床试验。

胡文辉课题组在第一代神经炎症抑制剂Minozac的基础上,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 综合运用表型筛选、疾病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和药代毒理评价, 确立了GIBH130为候选药物。GIBH130能够在体外选择性地抑制神经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β, 并在疾病模型动物脑部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进而阻断疾病模型动物脑部的炎症恶性循环, 保护神经元。GIBH130在注射Ab动物模型和轻/重度老年痴呆转基因小鼠模型中, 能够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发挥作用, 不同剂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动物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从而有效缓解痴呆症状。

该项目历时8年, 先后在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药物研发体系的支持与资助下, 与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合作完成。该药的研发不仅填补了国内科技空白, 更重要的是将有望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临床前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前牙缺隙修复前行辅助正畸治疗患者57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33例, 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为33.4岁;患者中依据邻牙情况分类, 邻牙拥挤13例, 邻牙倾斜10例, 邻牙稀疏23例, 邻牙扭转1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应行正畸科及修复科会诊, 确定正畸治疗及后续修复治疗方案, 同时有效控制牙周、牙体及牙髓病变, 注意防止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采用节段弓技术行正畸治疗, 保持3~5个月后转口腔修复科行烤瓷牙或隐形义齿安装。其中邻牙拥挤者, 采用奥丝节段弓, 于拥挤牙近远端及中间加入垂直区, 再行移动排列牙齿;邻牙倾斜者, 采用镍钛丝或奥丝节段弓于倾斜侧加T型曲, 对侧加垂直区以纠正牙齿倾斜;邻牙稀疏者, 采用不锈钢节段弓, 以弹力线牵动邻牙;邻牙扭转者, 采用镍钛丝或奥丝节段弓, 扭转角度大于30度者于扭转牙齿近远端及中间加入垂直曲, 而扭转角度小于30度者则直接利用高弹性节段弓矫正扭转牙齿。

1.3 判定标准

(1)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成功判定标准[5]为:患者前牙排列整齐, 牙齿松动现象消失, 无反弹现象, 咬合关系良好, 咀嚼功能恢复, 修复位置美观。 (2) 患者满意度判定标准:患者满意判定标准[6]为:患者满意修复前正畸治疗, 总体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牙齿美观及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及后续治疗, 临床治疗成功率为100%;患者前牙排列齐整美观, 口腔功能良好, 无牙齿脱落松动现象;术后随访1~4年, 平均为1.6年;患者中安装烤瓷牙43例, 隐形义齿14例;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2% (50/51) 。

3 讨论

临床前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手术前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治疗组中男17例, 女25例, 年龄17~78岁, 平均年龄47岁;中胫腓骨骨折9例, 股骨干骨折13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折1111例, 尺桡骨骨折9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12~92岁, 平均年龄57岁;胫腓骨骨折12例, 股骨干骨折5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 尺桡骨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影响睡眠的疾病, 且单纯因骨折导致睡眠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身高、骨科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失眠患者, 且配合治疗; (2) 排除标准:耳廓有炎症、冻伤或对王不留行子过敏者; (3) 终止标准:中途退出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术前心理疏导和行为准备。心理疏导:根据骨折类型及相应手术类型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 面带微笑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医院对此类疾病的诊疗熟知度, 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烦躁抑郁情绪;行为准备:患者术后大多需要卧床休息, 因此需指导患者练习卧床时大、小便的方式, 嘱家属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喂食, 并进行康复训练 (各关节的活动) 。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 具体方法为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为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为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 然后取王不留行子贴在6mm×6mm胶布中间, 对上述穴位进行贴敷, 并用手指指腹以适中力度均匀按压, 持续3min, 并询问患者有无酸、胀、麻等感觉, 若有则为得气, 若无则需微调寻找患者敏感点。传授患者家属按压方法及持续时间, 1天4次, 睡前需进行1次。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术前7天每天记录患者入睡所需时间、睡眠时间, 评估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睡眠恢复正常;好转:失眠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3、5、7天, 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n)

3 讨论

正常的睡眠有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 脏腑调和, 气血充足, 心神安定, 心血得静, 卫阳能入阴, 方能入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卫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心脾两虚, 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 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热, 食热扰胃;或肝火扰神, 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 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中医常辨证给予相应方剂治疗该病, 耳穴埋豆为一种患者耐受性较好的外治法, 主要通过对耳穴产生持续的刺激而引起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电位正常有序地处在激活与抑制的交替过程中, 促进病理性睡眠转化为生理性睡眠[3], 形成稳定有序的睡眠电位波。《灵枢·口问》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人体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都能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反射区, 耳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耳穴埋豆便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而使经脉循行, 疏通经络, 达到改善失眠症状的目的[4]。《本草备要》曰:“王不留行子, 通行气血, 交通心肾。”心理疏导与耳穴埋豆相结合可促进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血调调和和、、经经络络畅畅行行, , 起起到到治治病病防防病病的的效效果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3、5、7天, 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睡眠患者操作简单, 安全方便、疗效确切, 且易被患者接受, 可促进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运行、脏腑功能调和, 从而减少患者入睡所需时间, 增加入睡时间, 提高睡眠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骨科术前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前心理疏导干预及行为准备,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3、5、7天, 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耳穴埋豆可减少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睡眠时间及改善术前患者失眠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失眠,耳穴埋豆,骨科手术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

[3]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46.

[4]肖敏, 陈碧云, 林小静.耳穴埋豆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失眠症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14, 29 (6) :1299-1300.

临床前研究 篇11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检验分析

1 前言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能够给患者带来极为科学、重要、有益的医疗信息,也便于评估、预防、治疗、诊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临床检验报告单代表着医疗正式的医疗文书,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需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所以,务必要使得临床检验结果保持准确性。而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电脑化、快速化、微量化、自动化、标准化的临床检验给临床提供了精确的结果,但是不管工作中哪一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误差,而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下面笔者就从事临床检验工作30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2 临床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临床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治疾病、判定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很多会直接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患者的状态、药物、样本溶血、样本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等。近几年,各个医疗机构都引进了精密度越来越高的生化分析仪,但分析仪之外的影响因素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只有高质量的生化分析仪是不够的,样本采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在临床临床检验中,通过交叉配血、血液培养、临床检验、常规检查等方式来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应用到临床治疗和临床诊断中,标志着血液检验已成为完善治疗方案、快速诊断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是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送检不及时、标本容器不合格、采血时间不合适、采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那么往往会影响到血液标本的质量,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诊断造成延误,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死亡。临床检验结果在准确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与血液送检时间、患者溶血标本、血液采集的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由于工作失误或者工作量大,而导致没有按时完成血液标本的检验,那么很容易就会污染血液标本,对血气分析、血小板、乳酸、血氨等指标造成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同时,临床检验结果也很容易受到患者状态生物因素的严重影响,如民族、性别、年龄等其参考区间也是有不同的,因此,不能单凭检验报告单提示的升高或降低来作诊断,而应权衡各种因素再下结论并治疗。另外,还有些可变的因素,如情绪、运动,昼夜的生理变化、体位、饮食等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酒精,可使乳酸、尿酸、胆固醇、钾元素含量、血糖含量、肾上腺素升高。

3 如何有效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3.1 在采血过程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工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护理标准及护理工作制度;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加强“三基”技能培训,提高采血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杜绝差错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确保标本的唯一性。临床护士抽血时一定要贴好标签,包括性别、床号、姓名、病历号、检查项目、采集标本时间等。笔者曾经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医生填写检验单的病历号写错,当输入后就会出现了另一病号的信息,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到时检验结果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

3.3 验收标本也是检验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验收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抗凝血有无凝块,有无溶血,标本量是否足够,检验单和标本的一致性等,以便于日后查收报告单的凭证,这项在我们基层医院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医护人员互相猜疑指责而无证据可查,造成责任难确定的问题。同时,仪器的校准应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而先于检验前进行,以消除不必要的系统误差,为后面检验质量提供稳定的分析环境。因此,检验科也应该重视硬件设备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3.4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例如某医院以先进设备为支撑,已实力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以创新为动力,紧跟检验医学和肿瘤学发展的步伐,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突出肿瘤检验诊断的特色和优势,采用高质量的检测技术为病人和医学科研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大部分常规检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其中90%的检验项目能及时或当天准确报告结果。参加国家卫生部和重庆市检验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历年均取得优秀成绩。目前开展了300余项检验项目,对肿瘤和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病情检测和预后判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检验项目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为了突出肿瘤特色检验技术,发挥肿瘤诊断新技术在肿瘤防治中的独特作用,率先在西南地区引进和开展了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该新一代检测肿瘤的生物芯片技术利用生物芯片高通量集成原理将12种肿瘤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固相化制成蛋白芯片,采用先进的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实现多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定量检测和综合分析。该蛋白芯片技术具有无创、敏感、特异、简便的优点,其检查费仅12种单指标总价的三分之一。

3.5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临床检验工作的管理。要对照《通报》中列举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及我厅印发的《医院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迅速开展自查自纠,不符合规范、办法、指南要求的,要立即加以整改。要举一反三,认真查找本单位依法执业、医疗行为、医疗服务及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杜绝隐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實履行职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违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3] 南志敏,田颖,史丽红等.影响血液学标本的质量因素,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2001,第22卷,221.

[4] 苏志春,林天津.临床检验的前期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2001,第22卷,235.

[5] 苏春康,苏振文,邓华宝,吴泉明,叶晨. 临床检验医学中的量值溯源[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02)

[6] 胡青,郑霞,汪华,童红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09)

[7] 苏春康,苏振文,邓华宝,吴泉明,叶晨. 临床检验医学中的量值溯源[J]. 医疗保健器具. 2007(08)

[8] 徐苏宁,叶晨. 临床检验尿液分析室间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6(17)

[9] 武永康,唐江涛,王兰兰,李立新,王海华. 临床实验室前处理系统实现样本自动接收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教育. 2010(04)

[10] 徐凤华,门剑龙,陈乃荣.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6(01)

作者简介:

临床前研究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8月入住小儿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1个月~36个月行择期手术患儿156例,患儿均无胃肠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病史,手术采取全身麻醉方式;男98例,女58例;腹股沟疝52例,唇腭裂42例,血管瘤28例,鞘膜积液22例,多指、并指12例;平均年龄21.5个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156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89例),分别实行术前禁饮食新方法和传统方法。两组患儿年龄、手术方式、麻醉类型、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禁饮食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禁饮食方法,即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6 h。实验组禁饮食方法:母乳喂养的患儿术前禁食4 h,其他患儿禁食6 h,最后一次进食宜清淡饮食,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术前2 h饮水者按每千克体重饮5 mL 10%糖水,之后禁饮2 h。给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饮食时间反馈表,术前1 d由责任护士通知患儿及家长,手术当日收回反馈表。

1.2.3 评价方法

由责任护士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实际禁饮食的起止时间,患儿禁食后的哭闹时间及家长焦虑情况,记录麻醉开始、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呕吐、误吸及术后呕吐、饥饿、口渴、脱水、哭闹情况。

1.2.4 判断不良反应的标准

根据患儿脱水程度估计标准[3]进行脱水评估,皮肤、黏膜干燥为轻度脱水。口渴程度判断:轻度,自觉无口渴或稍有口渴;中度,自觉比较口渴但可以忍受;重度,自觉非常口渴,难以忍受,有口唇干涩等脱水体征。婴儿出现饥饿感、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则为低血糖反应或虚脱。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实施手术,实验组患儿术后饥饿、口渴、脱水、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1 新方案实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防止在手术中因呕吐而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危险是术前禁食的目的。小儿科外科传统的禁饮食时间为禁食12 h,禁饮4 h。长时间禁饮食会改变内环境,引起应激反应,如饥饿、烦渴、脱水、低血糖等症状。而手术后,这些不良影响协同创伤又会进一步增加机体的消耗,造成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削弱患儿防御感染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对术前禁饮食时间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缩短成年人及儿童禁饮食时间标准,研究发现小儿胃内液体排空快,进液体后液体量的1/2在11 min内排空,2 h内其余液体可自胃排空,缩短禁饮食时间可以增加婴幼儿的舒适,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故主张适当缩短麻醉前禁饮食时间;国内专家对术前禁饮食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6 h禁食,2 h禁饮,可满足患儿机体需要,减轻患儿不适,无呕吐、误吸发生;本研究参考美国的术前禁饮食方法[4]指引,以我国第3版《现代麻醉学》为依据,结合婴幼儿进食的特点而设计的新的禁饮食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中呕吐、误吸与术后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新的方法不会增加麻醉导致的误吸风险,是安全的。

3.2 禁饮食时间过长导致的不良反应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就相对越多。小儿细胞外液在体重中所占比例较成年人大,占30%,水转化率较成年人高,婴幼儿的水转化率为100 mL/(kg·d)[5]。因此,婴幼儿无论脱水还是水潴留都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且小儿年龄较小,对饥饿、口渴耐受性差,禁饮食时间较长,会造成如口渴、饥饿、烦躁、头痛、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负面影响;较长时间禁饮食不利于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和术后康复,特别是夏季大量出汗,易引起脱水、血容量低;术中循环差,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增加,婴幼儿液体转换率高,浓缩尿及保留水的能力差,术前禁饮食时间过长,易导致患儿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总之,婴幼儿择期手术在术前禁食4 h~6 h,禁饮2 h可减轻患儿不适,满足其机体需要;禁饮食时间过长可导致患儿脱水及低血糖、哭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饮食的最佳时间及长时间禁饮食对婴幼儿机体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术前采用新的禁饮食方法,即母乳喂养的患儿术前禁食4h,其他患儿术前禁食6h,术前禁饮2h,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饮食方法,即术前禁食12h,禁饮4h~6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呕吐或误吸,术后呕吐、饥饿、口渴、脱水哭闹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术后饥饿、口渴、脱水及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择期手术在术前禁食4h~6h,禁饮2h可减轻患儿不适,满足其机体需要;禁饮食时间过长可导致患儿脱水及低血糖、哭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择期手术,禁饮食,最佳时间

参考文献

[1]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6.

[2]刘钧澄,李桂生.现代小儿外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7.

[3]满力.术前禁食禁饮的新观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467.

[4]姚尚龙.预防误吸与麻醉前禁食新概念[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255.

上一篇:作业提交系统下一篇:篮球运球的教学绝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