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精选10篇)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1
摘要: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纳入本研究, 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 观察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 的变化。患儿经治疗后,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75.9%) 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93.1%) , 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对比, 治疗10d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明显下降, 其中观察组NSE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 。采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可降低血清和脑脊液NSE, 减少神经元损伤, 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但相对来说, 更昔洛韦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更昔洛韦,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后直接侵犯脑实质,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脑实质损害和颅内高压症状。如治疗不及时, 可遗留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甚至导致患儿死亡。NSE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的一个特异性、敏感性指标。病毒性脑炎患儿由于病毒感染导致脑神经元细胞发生损伤, 释放大量NSE, 脑脊液中NSE水平较高。同时NSE经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 血中NSE水平也明显升高。因此血清和脑脊液NSE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纳入本研究, 均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临床表现, 部分患儿出现意识障碍, 并经颅脑CT、MRI、脑电图、腰穿脑脊液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者[2]。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各29例, 奇数者归为对照组, 年龄2~6 (3.64±1.20) 岁;体重8~24 (12.84±3.52) kg;病程3~7 (4.68±1.35) d;其中男17例, 女12例。所有患儿偶数者归为观察组, 年龄2~7 (3.59±1.22) 岁;体重8.5~25 (12.98±3.47) kg;病程3~8 (4.73±1.40) d。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对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并签字确认。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颅压降低、止惊和退热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 (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330) 治疗, 12mg/ (kg·d) , 静脉推注, 2次/d, 观察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048) 治疗, 8mg/ (kg·d) , 先用50~100ml浓度为0.56mol/L的葡萄糖液进行稀释, 静滴, 1次/d, 共治疗5d。治疗前后分别取患儿脑脊液、静脉血测定NSE。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 意识障碍正常恢复;有效:用药后症状部分消失, 意识障碍有所改善;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未消失, 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 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患儿经治疗后,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75.9%) 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93.1%) , 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对比, 治疗10d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明显下降, 其中观察组NSE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更昔洛韦化学名称为9 ̄ (1, 3 ̄二羟基 ̄2 ̄丙氧甲基) 鸟嘌呤, 细胞内的丙氧鸟苷经脱氧鸟苷激酶作用被磷酸化为丙氧鸟苷的一价磷酸盐, 也可被一些细胞激酶进一步磷酸化为三价磷酸盐, 在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丙氧鸟苷可被优先磷酸化。丙氧鸟苷三价磷酸盐的代谢非常缓慢, 从细胞外液分离后18 hr尚可保存60~70%[3]。其抑制病毒DNA合成的机制在于: (1) 竞争抑制脱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 (2) 丙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病毒DNA的结合最终导致DNA延长的停止。利巴韦林是一种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选择性抑制, 但是关于其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晰。本研究患儿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 (93.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75.9%) , 说明更昔洛韦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更确切, 与相关研究一致[4]。
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实质炎症, 神经细胞损伤后NSE大量释放进入脑脊液、血液。NSE参与病毒性脑炎后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 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神经元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还可用于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和病情的转归。本研究中, 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观察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改善方面更显著, 可见, 在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清NSE和脑脊液NSE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而治疗后虽然两组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 说明其病情转归良好。
综上所述, 采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可降低血清和脑脊液NSE, 减少神经元损伤, 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但相对来说, 更昔洛韦疗效更显著, 跟临床研究一致, 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邓星强, 李瑞, 沈桂芳, 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5 (11) :21.
[2]叶国华, 莫炳尧, 曾伟斌.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9 (2) :441
[3]杨洪清, 唐洲平.更昔洛韦与纳洛酮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 2009, 3 (8) :112-114.
[4]阮毅燕.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1 (2) :334-336.
[5]Hollidge BS, Nedelsky NB, Salzano MV, et al.Orthobu-nyavirus entry into neurons and other mammalian cellsoccurs via 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 and requirestrafficking into early endosomes[J].Journal of Virology, 2012, 13 (2) :89.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2
[关键词] 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4-01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能早期及时的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常会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会危及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全世界小于5岁的儿童每年死于肺炎者占该人群总死亡人数的19%[1]。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的52例来我院诊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病程均在7天之内且发病3天内未用过其他抗病毒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并排除了外周血WBC<2×109/L及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1个月-12岁。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8℃,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咽喉充血、水肿,扁桃体充血、肿大等,血常规检查WBC≤12×109/L或者C反应蛋白(CPR)<8mg/L。上呼吸道感染者22例,支气管炎19例,肺炎11例。
2 病毒检测方法及结果
2.1 22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外周血1ml,室温静置40分钟后离心(3000r/min),取血清200μl进行病毒分离检测。
2.2 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于入院后48小时内采用一次性儿童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加入3ml的病毒运输液,存于4℃的冰箱中于48小时内进行病毒分离检测。
2.3 检测结果为 16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14例为鼻病毒(HRV)感染,11例为流感病毒(IFV)感染、8例为副流感病毒(PIV)感染,3例为腺病毒(ADV)感染。
3 治疗方法及结果
3.1 22例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 10-15mg/(kg/d)加入100-250ml的5%葡萄糖液中,1次/天,静脉滴注,疗程3-5天。
3.2 30例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 5-10mg/kg加入100ml的5%葡萄糖液中,1次/天,静脉滴注,疗程3-5天。
3.3 结果 所有患儿在治疗3-5天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
4 讨 论
〖LL〗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中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大约48.5%以上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15.9%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10.3%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3]。
炎琥宁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主要有抗炎、解热、抗病毒、抑菌、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经临床实践发现,炎琥宁用于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在3天至5天内减轻患儿的发热、鼻塞、流涕、咽充血、咳嗽等症状,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更昔洛韦又称环氧鸟苷、丽科伟,属于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经临床实践发现,它能有效地缓解因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用药3天至5天后症状体征即有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流感病毒,而炎琥宁或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在临床推薦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2] Sarath C.Ranganathan,samatha sonnappa pneumonia and oth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Pediatr Clin N Am,2009,56(2):135-156.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3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8月到2007年12月共收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 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 0 0 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 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备以下标准: (1) HBs Ag、HBe Ag阳性; (2) HBV-DNA阳性; (3) 无黄疸。同时所有病例均排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伴随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细胞癌、HCV病毒感染、HIV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YMDD变异, 并排除正在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16例, 年龄20~60岁, 平均 (42.03±15.69) 岁, 治疗时间12~80d, 平均 (30.05±19.06) d。将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 (44例) 和对照组 (44例) 两组,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 (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 每片1 0 0 r a g) 100mg, 每天1次, 口服。治疗3个月为1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物, 药物组成:柴胡8 g, 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白术各10g, 鸡骨草、垂盆草各15g。纳差苔腻者加陈皮、鸡内金、炒二芽各10g;舌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者加沙参15g, 麦冬、枸杞子各10g;黄疸呕恶者加茵陈30g, 黄芩、半夏各10g, 黄连6g;口苦便结者加熟大黄、槟榔、枳实各10g;胁痛喜叹息者加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各1 0 g。每日1剂, 水煎, 早晚各服1次, 每次100~200m L。2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肝脾回缩, 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缓解, 肝脾肿大较前缩小, 肝功能好转;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肝功能异常。
2 结果
治疗组44例经过治疗后, 显效31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44例中, 显效14例, 有效1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 1) , 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全球约3.5亿人曾感染过此病, 每年约有1 0 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 我国感染高流行区, 对一项68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表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害。所以在治疗上既要抗病毒, 又要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西医认为,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 在肝细胞内复制, 释放病毒颗粒, 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造成组织损伤, 形成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 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与否在发病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免疫反应正常, 表现为急性黄疽型肝炎;若免疫反应亢进, 乙肝表面抗体产生过多过早, 与乙肝表面抗原形成抗体过剩的免疫复合物, 局部组织过敏坏死, 就形成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中医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病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 当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病中。并且认为急性肝炎是由湿热外袭, 蕴积脾胃肝胆所致。而脾胃素虚, 或邪郁日久伤脾、肝郁久而伤脾、急性期过用寒凉清利之品, 损伤中阳导致脾胃亏虚是慢性乙肝发生的主要原因。病变由急性转为慢性或初起即显慢性过程者, 因脾虚不运, 湿浊内生, 湿郁久而化热, 气血不畅, 阳损及阴致肝气、肝阴不足。
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最主要用抗病毒药物。而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标志为永久性HBV-DNA减少和HBe Ag的去除, 其结果与炎症坏死损伤的改善和传染性减少有关, 所以选择HBe Ag转阴作为疗效观察的主要指标是有临床意义的。拉米夫定是一种新的核苷类化合物, 具有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和D N A聚合酶的作用, 能明显地抑制H B V的复制, 有效快速地清除或降低血清H B V-DNA。但是, 拉米夫定对HBe Ag的转阴效果却不理想。由于拉米夫定单药抗病毒须长期用药, 而长期服用易诱导病毒变异 (其中最常见的为Y M D D变异) , 且停药后易复发。本文运用拉米夫定结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 (94.4%vs72.7%) 。方中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清热;郁金行气解郁、利胆清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鸡骨草、垂盆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 共奏柔肝健脾、益气祛邪、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陈皮、鸡内金、炒二芽有活血散结、麦冬、枸杞子理气解郁;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益气健脾、滋养肝肾、扶助正气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对照组40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两组各项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4.4%vs72.7%) 。结论中西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疗效全面, 兼具抗病毒、保肝、调整免疫机能, 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拉米夫定,中药
参考文献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4
的检查-冠脉造影来最终确定病情。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表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54-02
目前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就是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的实施在临床中疗效得到肯定。现在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具有安全性大、费用较低、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1]。现将我院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2012年5月——2013年7月来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其中检查结果显示,临床上的表现有: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伴有心绞痛、心绞痛、不典型的心绞痛或者是心电图低压者、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采用Seldinger方法,在手术期间,要通过桡动脉进行穿刺,常规的进行左冠脉和右冠脉投照,还要依据冠脉的病变情况进行分级,分有正常、1支、2支、3支和主干组等,一般临床检查中管腔直径狭窄大于45%就是发生了临床症状,轻度狭窄是小于50%,中度狭窄是50%-70%,重度狭窄是大于70%,闭塞就是管腔狭窄达到了100%。
2 结 果
2.1 从检测数据结果中显示,一般发生病变都会伴随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狭窄、堵塞,心肌桥。按病变部位可分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等等。也可根据脏器血管的受累严重程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
2.2 CAG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2.1 冠脉造影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对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而不能确诊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以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在梗死1周左右行冠脉造影检查,判断预后。
2.2.2 心绞痛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临床中,患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常出现合并冠状动脉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轻度、中度狭窄以及慢性弥漫性病变。2.2.3 临床中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心绞痛患者中,如咽痛,右侧胸痛。如果存在易发生冠心病的因素,虽然心电图的ST-T变化不大,但必要时还应检查冠脉造影来进行诊断,防止漏诊、误诊。
3 讨 论
现在医院中比较常见的还是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无论是小型诊所还是大型医院中都比较常见[2]。但是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根据本文中的阐述和说明,如果单方面的通过心电图的方法进行诊断冠心病还是不全面,容易漏诊、误诊,因为很多的原因都会造成心電图ST-T的改变。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中,有2例老年患者均具有冠心病的病症,并且心绞痛发作时症状非常的明显,但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都没有检验出有缺血的情况,后期又进行了冠脉造影的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中的4支发生了病变,要安排手术,手术的方式以搭桥手术进行[3]。判断冠心病金标准就是CAG的检查,CAG既能对冠心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掌握发生冠脉病变的全部情况,对日后的选择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能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但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可以没有明显改变,需结合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脉造影检查来确诊。来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还存在心绞痛不典型的患者,平素心电图正常,医生检查中要注意的是冠状痉挛、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这些情况的出现[4]。如果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马上进行研究讨论,列出方案及时治疗。如果患者检查出患有典型的心绞痛,冠心病阳性率会出现很好状态,在我院的这些患者中,如果是确定为典型心绞痛患者的话,检查中的CAG阳性率会达到较高状态。本次就诊的这68名患者中,临床表现明显的有58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尤其是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甚至需要支架治疗。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引发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病情比较隐蔽,一般都是突发而导致严重的后果[4],这就告诉患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无论是那种方面检验检测,都要根据数据说话,患者及家属对待冠心病要有高度的重视,医生相对患者家属来说应该在检查中综合各方面进行最终判断,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能仅凭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病症,要通过心电图的检查和多年来临床的经验为辅助方法,最主要的通过冠脉造影进一步确定病情,这样才会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是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及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冠脉造影的检查,也可以提高医师的临床经验,对增加以后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席宏巍,金立伟,刘军鲁.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2):69-71.
[2] 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祝琳.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5(05):198-199.
[3] 张文兵,霍建宏.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1):105.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感染者, 其中男88例, 女62例;年龄25~67岁, 平均 (41.5±13.3)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 肝功能正常, 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心、肾、脑疾病, 排除合并腹水、肝肾综合征者, 排除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排除既往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者, 排除严重心、肾、胆道疾病及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组和实验组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肝功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保肝药物及支持治疗, 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497) 口服, 10mg/d;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 (湖南千金湘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481) 口服, 100mg/d;实验组联合使用两种药物, 剂量与单独使用一样。
1.3 观察指标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定量PCR) 检测患者HBV DNA水平, 采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随访1年, 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由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收集数据,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素 (TBIL) 水平显著低于单独用药组, 谷丙转氨酶 (ALT) 、白蛋白 (ALB) 水平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
注:*与单独用药组对比, *P<0.05。
2.2 HBV-DNA水平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单独用药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
注:与单独用药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呕吐、头晕, 均给予对症处理, 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脱落患者。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在我国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一类疾病。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确切有效的方法, 以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治疗为主。HBV的复制是乙肝不断发展的基础, 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 通过抑制HBV复制达到减轻肝脏炎症、缓解肝纤维化、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中药等, 核苷类药物是最直接的抗HBV药物, 通过组织病毒DNA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4]。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药物, 在细胞内转化为阿德福韦二磷酸盐, 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和DNA多聚酶起到对抗病毒的作用[5]。拉米夫定的作用原理与阿德福韦酯类似, 但是作用位点不同, 这为联合用药提供基础。HBV-DNA能直接反应病毒复制水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联合用药组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单独用药组, 说明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协同抑制病毒的复制。有研究表明, 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可以提高HBV-DNA转阴率, 从另一方面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 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 而肝细胞活性的改变可迅速引起ALT水平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其为最敏感的肝脏指标[6]。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肝脏受损后白蛋白合成减少, 是反应肝脏功能的两个主要指标。总胆红素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疾病, 本研究用于除外胆道疾病的肝病患者, 结果显示实验组总胆红素 (TBIL) 水平显著低于单独用药组, 谷丙转氨酶 (ALT) 、白蛋白 (ALB) 水平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药合用, 保存了患者的肝功能, 减少了HBV对肝细胞的损害, 而在不良反应方面,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脱落, 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效果确切可靠, 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继东.进一步重视肝硬化临床诊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6) :401-402.
[2]张景遥, 赵秀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产生变异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 8 (1) :13.
[3]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和感染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 9 (1) :18-19.
[4]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5]马亦林, 万漠彬, 王豪, 等.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7) :425-428.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6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性45例, 女性3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 (39.6±10.4) 岁。
1.2 主要药物和试剂
拉米夫定贺普丁:葛兰素史克 (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100071;IFCC试剂盒上海科华有限公司, 批号20050720;ELISA试剂盒上海科华有限公司, 批号990101;PCR试剂盒深圳匹基有限公司, 批号A625。
1.3 治疗方法
48例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 最短疗程为12个月, 最长为24个月无应答患者终止治疗, 完全应答的患者HBeAg血清转换持续6个月可以停药, H B V N D A阴转。对部分停药患者进行至少1年随访。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入选患者治疗前化验血液分析、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HBVDNA定量, 治疗后1、2、3、6、9、12个月分别进行肝功能、H B V D N A定量、H B V血清学检测, 1 2个月后每6个月检测1次以上指标。
(1) 肝功能检测:采用IFCC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2) 乙肝病毒血清学:ELISA法。
操作步骤如下:
(1) 平衡:将试剂盒各组从盒中取出, 平衡至室温18~25℃, 微孔板开封后, 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2) 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 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3) 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 按序编号; (4) 加样:分别用加样器在对照孔中加入阴、阳性对照血清各50或待测血清样品50于相应孔中; (5) 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 轻拍混匀; (6) 温育:置37℃温育60min, 室温平衡5min; (7) 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 洗涤完后扣干; (8) 显色:每孔加底物A、B各50, 轻拍混匀, 置37℃暗置15min; (9) 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 混匀; (10) 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值;结果判定: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 D均值×2.1, 样品O D值/临界值>1者为阳性, 样品O D值/临界值<1者为阴性。
2 拉米夫定治疗后应答情况
48例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至12个月末, 4例患者未完成治疗 (1例在治疗2个月时完全应答自行停药, 3例不能坚持服药自行停药) , 44例中11例 (25%) 患者完全应答, 27例 (61.4%) 患者部分应答, 6例 (13.3%) 患者无应答的。完全应答的11例患者中7例HBeAg血清转换已持续6个月停药观察, 无应答患者结束治疗。31例患者继续治疗至18个月, 其中在治疗至12个月未完全应答的4例患者仍持续应答状态而停药观察, 27例部分应答中6例患者因病情反弹停止治疗 (其中2例检测出YMDD株) , 16例部分应答患者在18~24个月间相继停药。5例 (18.5%) 患者达到完全应答继续治疗至24个月, 其中1例患者病情反弹停止治疗, 4例持续应答患者停药观察。
3 停药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1) 不同应答状态复发率的比较随访期间11例患者发生了病情复发, 其中完全应答患者有33.3% (5/15) , 部分应答患者有37.5% (6/16) , 经统计学比较, χ2=0.06, P>0.05,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2) 不同应答状态复发发生时间的比较5例完全应答患者复发分别发生在停药后12、6、12、9、7个月, 平均 (9.2±2.8) 个月, 6例部分应答患者复发分别发生在停药后3、9、6、2、6、6个月, 平均 (5.3±2.5) 月, 经统计学分析, t=2.45, P<0.05,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 完全应答患者拉米夫定疗程与停药复发的关系。
综上所述, 拉米夫定可以快速降低患者血清H B V D N A和ALT水平, 甚至获得HBeAg血清转换, 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存在着短期治疗后的持久应答率较低, 停药后易复发, 长期治疗易耐药突变的缺陷, 导致疗程的不确定性。因此,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H B e A g血清转换, 以何种原因停药都应该加强随访观察, 继续监测肝功能、H B V D N A定量、H B V血清学, 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为更完善地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英杰, 范希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J].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 2004, 2 (1) :34.
抗乙肝病毒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篇7
据介绍, 异噻氟定是基于多样性导向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的合成策略, 通过对海洋天然产物Leucamide A罕见的双杂串联结构单元进行多样性合成, 并经深入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 获得的具有全新结构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候选药物。目前该药物已申请了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保护。
异噻氟定的研发受到“十一五”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新药临床前研究的资助, 并经过专家评估顺利进入“十二五”重大专项的滚动支持。上海药物所已将该科技成果与其他新药成果一起同资本市场相结合, 与张江科技投资公司共同注册成立“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该品种的后续临床研究工作已由海和公司的研发管理团队接手, 负责项目的组织推进工作。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 其中男25例, 女33例, 患儿年龄为5个月~9岁, 平均 (6.1±1.9) 岁。患儿的病程为2~13 d, 平均 (4.8±1.2) d。患儿均有发热, 体温为38.2~39.4℃, 平均体温为 (38.3±1.1) ℃。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少量黏痰、发热、乏力、头痛等。所有患儿均进行X线检查, 结果显示, 有肺部炎症, 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等表现。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儿科学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58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强心、平喘、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10 mg/ (kg·d) 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次/d静点, 80~160 mg炎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次/d, 静点。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 依据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的标准进行评定。 (1) 治愈: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 X线显示阴影吸收完全; (2) 有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X线显示阴影明显吸收; (3) 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恶化[3]。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 31例 (53.4%) 治愈, 23例 (39.7%) 有效, 4例 (6.9%)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患者退热时间为1~3 d, 平均 (2.1±0.5) d, 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为3~6 d, 平均 (3.4±1.3) d。4例无效患儿又经2个疗程治疗后转为有效。
3讨论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 有90%左右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上呼吸道, 引起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 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 病毒感染约占25%~50%, 患者多为儿童, 成人相对少见。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 偶呈实变[4]。
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治疗,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 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副作用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且多为可逆性的,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此药物进入体内后, 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 其主要由肾脏排泄, 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现今对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 但其疗效还是很肯定的[5]。注射用炎琥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 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其为穿心莲的提取物。现代药理学证明, 此药物可以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 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6]。
本文中所有患儿均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 这表明, 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 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素芬, 苏国法.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0) :34-35.
[2]曾海权.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9) :112-113.
[3]常宏, 伍倩, 宋丹妮.莪术油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 2005, 25 (6) :99-100.
[4]冯艳伟, 吴永奎.注射用穿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6) :69-70.
[5]马洪恩, 刘华.利巴韦林联合清肺祛瘀汤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64.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9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中医药;补肾健脾祛邪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46-02
临床资料研究显示[1-3],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小于40-50U/L,包括ALT在20-30U/L,是引起严重肝病及其相关致死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可知,一部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将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补肾健脾祛邪方是近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验方,近期研究发现其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为观察补肾健脾祛邪方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和其安全性,我们以藿香作为安慰剂,采取随机双盲1:1的方法对补肾健脾祛邪方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0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3家研究中心肝病专科门诊病人。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配至治疗组(补肾健脾祛邪方)和对照组(安慰剂)。入组时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血清HBV DNA水平、HBeAg水平、HBsAg水平等基线特征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参照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1.3 排除标准 同时感染丙型肝炎、丁型肝炎者、艾滋病等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或代谢性肝病者,滥用酒精或非法药品史者,30天内有参与其它药物的试验者,精神病和其它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以及对叶下珠及本研究药物的成分过敏者均予以排除。
1.4 药物及治疗方法 补肾健脾祛邪方由仙灵脾30、杜仲15、菟丝子10、怀牛膝15、枸杞子15、黄芪15、茯苓15、白术15、猪苓10、枳壳15、印度叶下珠15、郁金15、三七5、丹参20(单位为g,下同)组成。安慰剂药物生药成分为藿香。均由深圳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口服4粒/次,3次/d。
1.5 观察方法
1.5.1 疗效指标 血清HBV-DNA定量(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在治疗治疗、24周及52周各检查一次。
1.5.2 安全性指标 血、大便、尿常规检查,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在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1.6 疗效判定标准 按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中抗病毒治疗的单项应答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治疗组(补肾健脾祛邪方组):治疗12周时脱落2例、治疗24周时脱落1例、治疗36周时脱落1例,完成52周治疗患者共56例。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12周时脱落1例、治疗24周时脱落1例、治疗36周时脱落1例,完成52周治疗患者共57例。最终进入疗效统计数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7例。
2.1.1 两组治疗后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lg数 如表1所示,治療24W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BV DNA分别较基线平均下降:0.29lg(IU/ml)、-0.01lg(IU/ml),其中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2W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BV DNA分别较基线平均下降:1.01lg(IU/ml)、0.05lg(IU/ml),其中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1。结果表明,补肾健脾祛邪方治疗组降低HBV DNA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1.2 两组治疗后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1lg、>2lg值及阴转情况 如表2所示,治疗24W后,HBV DNA较基线下降>1lgIU/ml比例分别为:治疗组22.81%(13/57)、对照组5.17%(3/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较基线下降>2lgIU/ml比例分别为:治疗组7.02%(4/57)、对照组3.45%(2/5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阴转比例分别为:治疗组0.%(0/57)、对照组0%(0/5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2W后,HBV DNA较基线下降>1 lgIU/ml比例分别为:治疗组46.42%(26/56)、对照组12.29%(7/57),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gIU/ml比例分别为:治疗组21.43%(12/56)、对照组5.26%(3/57),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HBV DNA阴转比例分别为:治疗组1.79%(1/56)、对照组0%(0/57),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补肾健脾祛邪方有一定的降低血清HBV DNA的作用,治疗24W时即开始起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V DNA下降幅度愈发明显,但52W的治疗难以达到HBV DNA阴转。
2.2 补肾健脾祛邪方的安全性 两组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胃部不适的症状,不需用药处理症状均能自行消失,1例患者ALT轻度异常,停药后经服用降酶保肝治疗后正常。患者治疗后血、大便、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表明补肾健脾祛邪方有良好的安全性。
3 讨 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无明显症状,古代中医亦无此病名,故在中医学中没有统一病名归属。结合文献报道[4-6],可概括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机主要包括肾虚、脾虚、湿热、血瘀四个方面,湿热毒邪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始动因素,脾肾亏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内在因素,肝络瘀阻是疾病发展中的重要病理环节,正虚邪实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导致疾病缠绵难愈。对应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特殊病機,其主要治则为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活血利湿。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制定了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复方——补肾健脾祛邪方。补肾健脾祛邪方由仙灵脾、杜仲、菟丝子、怀牛膝、黄芪、枸杞子、白术、猪苓、茯苓、枳壳、印度叶下珠、三七、丹参、郁金等药物组成。方中仙灵脾、菟丝子、怀牛膝、杜仲为君药,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肾虚本质,补肾固精,驱邪外出;叶下珠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黄芪、白术、猪苓、茯苓为臣药,健脾化湿;枳壳、三七、丹参、郁金为佐药,行气活血化瘀;枸杞子为使药,引诸药入肝。全方组成针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机,君臣佐使合理配伍,先天后天并补,虚实兼顾,清、补、活为一体。诸药配伍,具有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之效。
研究表明,补肾健脾祛邪方有一定的降低血清HBV-DNA的作用,治疗24周时即开始起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V-DNA下降幅度愈发明显。综上所述,本方组方体现了中医治疗慢性乙肝携带者的特色,并经临床试验证实疗效确切,具有相当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Chen C J,et al.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J].JAMA,2006,295:65-73.
[2] Iloeje UH,Yang HI,Su J,et al.Predicting cirrhosis risk based 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hepatitis B viral load[J].Gastroenterology,2006,130:678-686.
[3] Sherman M,et al.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onsensus guidelines[J].Can J Gastroenterol,2007 Jun,21 Suppl C:5C-24C.
[4] 秦丽萍,郎庆波,翟东霞,等.29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证候分布初探.中医杂志,2011,52(17):1469-1471.
[5] 庄弘,江家骥.中医体质和宿主基因与HBV慢性感染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5):270-274.
[6] 邓光远.论体质分型法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1(1):22.
抗病毒临床对比研究 篇10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2011年9月份, 宁夏灵武地区某种猪场出生2~3日龄的乳猪突然发病, 站立不稳, 呼吸困难, 体温达41 ℃, 发病仔猪腹部、股部出现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仔猪、中猪均有发病, 仔猪主要症状为腹泻, 并有个体死亡;中猪表现为咳嗽、食欲不振;母猪无明显临床症状。
2 材料
2.1 血样及主要试剂
采集宁夏灵武地区某种猪场发病母猪及仔猪血液43份, 健康母猪及仔猪血液18份, 种公猪血液3份。TaqTM DNA聚合酶、dNTP、DL-2 000 Marker, 均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
2.2 PCR引物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序列以及参考文献[1,2,3]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PCV-2 ORF2基因序列、PRV gD基因部位、PPV VP2基因片段设计3对引物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 用双蒸水稀释为100 μmol/L, -20 ℃保存。特异性引物序列见表1。
3 方法
3.1 病毒模板DNA 的提取
分别取临床血样1 mL, 1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100 μL血清放入0.5 mL EP管中煮沸10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 取上清液用于PCR扩增或-20 ℃保存, 备用。
3.2 临床样品的PCR扩增
3.2.1 多重PCR方法的检测
采用已建立的PCV-2、PRV、PPV多重PCR检测方法对所有的临床血清样品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模板DNA 2 μL, 10×PCR缓冲液5 μL, MgCl2 (25 mmol/L) 3 μL, dNTPs (10 mmol/L) 4 μL, Taq酶 (1 U/μL) 1.5 μL, PVC-2上、下游引物 (20 μmol/μL) 各0.5 μL及PPV上、下游引物 (20 μmol/μL) 各 0.5 μL及PRV上、下游引物 (20 μmol/μL) 各0.3 μL, 加双蒸水至50 μL。
反应程序:96 ℃ 5 min;94 ℃ 1 min, 59.2 ℃ 1 min, 72 ℃ 1 min, 共35个循环;72 ℃ 10 min。取扩增产物用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2.2 单项PCR检测
PCR反应体系:模板DNA 5 μL, 10×PCR缓冲液2.5 μL, MgCl2 (25 mmol/L) 2 μL, dNTPs (10 mmol/L) 1 μL, Taq酶 (5 U/μL) 0.5 μL, 上游引物 (20 μmol/μL) 0.25 μL, 下游引物 (20 μmol/μL) 0.5 μL, 加双蒸水至50 μL。
反应程序:96 ℃ 5 min;94 ℃ 30 s, 55.2~62.5 ℃ (PCV-2 55.2 ℃, PRV 62.5 ℃, PPV 57.0 ℃) 30 s, 72 ℃ 45 s, 共35个循环;72 ℃ 10 min;4 ℃ 10 min。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4 结果
4.1 多重PCR反应结果
用3对特异性引物对临床血清提取物进行PCR扩增, 所获得的PCR产物用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结果表明, 各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均有效地扩增出了其目的片段, 分别为353 bp (PCV-2) 、471 bp (PPV) 、217 bp (PRV) , 引物间无非特异性片段产生, 结果见图1、图2。对临床血样分别进行单项PCR检测, 结果与复合PCR 检测结果均一致, 两种方法符合率达100%, PCV-2、PRV的单项扩增结果见图3、图4。
M.DL-2 000 Marker;1.PPV阳性对照;2.PRV阳性对照;3, 4.PCV-2阳性对照;5, 6.PPV、PCV-2、PRV阳性对照。
1.阴性对照;2.PCV-2阳性个体;3, 4.PCV-2和PRV混合感染个体;M.DL-2 000 Marker;5.PRV阳性个体。
1, 2, 4, 5.PCV-2阳性个体;3.PCV-2阴性对照;M.DL-2 000 Marker。
1, 3, 5.PRV阳性个体;2, 4.PRV阴性个体;M.DL-2 000 Marker。
4.2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PCV-2的阳性率达87.5% (56/64) , PRV 的阳性率为12.5% (8/64) , 在样品中未检测出PPV。64份临床样品主要为PCV-2和PRV 混合感染, 阳性率达45.3% (29/64) 。
5 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通过多重PCR技术在哺乳仔猪、保育猪、母猪及种公猪血样中均检测出PRV、PCV-2阳性个体, 尤其对该猪场常用2头种公猪的检测结果表明, 其中1头长白种猪带有PCV-2和PRV, 但在所有检测样品即哺乳仔猪、母猪及种公猪中均没有检测出PPV阳性个体。病猪、带毒猪是猪伪狂犬毒病的主要传染源, 带毒猪可连续排毒, 健康猪可通过与病猪接触感染, 也可采食污染饲料而感染, 妊娠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因此推断该场仔猪发病可能与种公猪的带毒有关, 建议该场淘汰带毒种猪, 引种监测与检疫, 种猪、仔猪全群免疫提高免疫接种密度, 同时对感染与带毒种猪群进行净化, 另外应采取进一步实验室检验对猪瘟、蓝耳病、乙脑等进行区别诊断。
摘要:为了研究规模猪场病毒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方法, 试验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来自宁夏灵武地区某种猪场的临床血清进行了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猪细小病毒 (PPV) 、猪伪狂犬病毒 (PRV) 的病原诊断。结果表明:在哺乳仔猪、保育猪、母猪及种公猪中均检测出PRV、PCV-2阳性个体, PCV-2的阳性率达87.5%, PRV的阳性率为12.5%, 但未检测出PPV。临床样品主要为PCV-2和PRV混合感染, 阳性率达45.3%, 其中1头主要采精的长白种猪携带有PCV-2和PRV。因此, 推断该场仔猪发病可能与种公猪的带毒有关, 建议该场仔猪全群免疫, 同时对感染与带毒种猪群进行净化。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诊断
参考文献
[1]方立, 徐辉, 陈伟杰, 等.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 2005, 35 (12) :94-95.
[2]岳丰雄, 崔尚金, 冉多良, 等.PCV2PPV 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 2008 (8) :69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