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药研究

2024-07-23

抗病毒中药研究(共8篇)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1

干扰素-γ(IFN-γ)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免疫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1]。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和“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2,3],笔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及兽医临床,以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为主药,辅以黄芪、甘草等,筛选出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等禽类疾病的治疗,均得到良好的效果[4,5]。为了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的抗病毒作用,探讨抗病毒作用机理,扩大该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以水萃取法制备其中药复方浸膏[5],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为模式病毒,研究中药复方对兔HCLV模型IFN-γ浓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受试药物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批号为1009067-1,20头份/瓶,-20 ℃保存),由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提供。中药饮片(低温、干燥、避光保存),由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提供,经四川省兽药监察所鉴定。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超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生产;酶联免疫检测仪(型号为ELx800),Bio-Tek公司生产;兔IFN-γ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型号为ISC10330EIA-2259R),上海百沃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1.3 受试药物的制备

抗病毒中药复方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等中草药组成。参照参考文献[5]中的工艺提取,换算成生药含量并分别制成2,1,0.5 g/mL的口服液,4 ℃冰箱保存,备用。

1.4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健康日本大耳兔(一级,体重为2.0~2.2 kg,雌雄各半,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25只。每组均正常饲养,其中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 mL,高、中、低剂量组每天按体重分别灌服中药复方制剂10,5,2.5 g/kg,连续5 d,每天1次。第3天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于耳缘静脉攻毒,剂量为10只兔的感染量(约0.067头份/只)。

第1次灌胃前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子心脏采血,在攻毒时和攻毒后24,48,72,96,120,144小时,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子心脏采血,血液样本于-4 ℃冰箱保存,12 h后取出,待温度回升至室温后5 000 r/min离心5 min制备血清,-20 ℃冰箱保存,备用。

1.5 检测指标

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试验兔的精神、采食、饮水情况及粪尿性状等。IFN-γ含量的测定参照兔IFN-γ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按照不同检测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体征

攻毒前,各组试验兔精神、食欲、大小便等均正常。攻毒后36小时,对照组试验兔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粪便稀薄。高剂量组试验兔在攻毒后24小时,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在攻毒后36小时表现为精神、食欲、粪便异常,但相对于对照组较轻。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OD450值为纵坐标,在Logit-Log直线回归模式下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图1中各点都在直线上,且相关系数(R2)为0.99,已达到试验要求,表明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可用。

2.3 各组IFN-γ浓度的变化情况

2.3.1 组内IFN-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见表1和图2。

注:同列数据肩标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1、图2可知:对照组攻毒后IFN-γ开始下降,48小时达到最低,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72 h后逐渐回升,96小时时IFN-γ有短暂性升高后逐渐回落并低于试验前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并不能诱导兔IFN-γ的产生。低剂量组在攻毒后96小时时IFN-γ有短暂性升高但很快回落,动态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5 g/kg中药不能诱导兔IFN-γ的产生。中剂量组在攻毒后96小时时IFN-γ含量明显高于试验前和攻毒后到72小时的水平(P<0.05),说明5 g/kg中药在连续5 d给药能明显诱导兔IFN-γ的产生。高剂量组在生理情况下连续2次给药后的48小时,IFN-γ的含量下降,攻毒后96小时开始回升并高于试验前水平(P>0.05),120小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说明10 g/kg中药在生理情况下连续给药2次能明显诱导兔IFN-γ的产生并能恢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引起的兔IFN-γ含量下降的状况。 综合分析,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能引起兔IFN-γ水平下降;中、低剂量中药在生理情况下诱导IFN-γ产生的作用不明显,高剂量中药能明显诱导IFN-γ的产生。

2.3.2 组间IFN-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见表2、图3。

注:同行数据肩标含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2、图3可知:在攻毒时,高剂量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P<0.05),说明10 g/kg中药用量在生理情况下连续给药2次能明显诱导兔IFN-γ的产生。攻毒后48小时,中、高剂量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1);攻毒后72小时,高剂量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虽然低于高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毒后120小时,高剂量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P<0.01)。攻毒后144小时,中剂量组虽然低于高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分析,中、高剂量组在连续给药5次后的48小时能明显诱导兔IFN-γ的产生,尤其是高剂量组不仅能诱导健康兔IFN-γ的产生,而且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引起兔IFN-γ下降的情况下作用更为明显。

3 讨论

1)兔HCLV模型是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注射家兔后产生特征性定型热反应(潜伏期48~96 h,体温曲线上升明显,超过正常体温的1.0~1.5 ℃并稽留18~36 h)和各脏器的病毒感染(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病毒效价最高,7 d后开始下降,第12天检查不出病毒)[6]。本研究采用10只兔的感染量耳缘静脉攻毒,48 h后体温开始升高并维持24 h,72 h后体温开始下降并维持在40.0 ℃水平(离散度为39.5~41.0 ℃)直到攻毒后120小时[7];攻毒后IFN-γ开始下降,48小时达到最低,以后逐渐回升,但低于试验前水平,统计学意义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并不能诱导兔IFN-γ的产生。

2) IFN-γ是由活化的Th1、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在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抗原递呈细胞(S)表达MHC-Ⅱ类分子以提高抗原递呈功能、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以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等作用,是目前机体发挥抗病毒作用最快的第一病毒防御体系,它不仅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能诱导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以降解病毒mRNA及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组装和释放,从而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有研究表明,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在鸡胚内和成纤维细胞上具有抗鸡新城疫病毒的作用[8,9]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0]。本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制剂能诱导IFN-γ的产生,为扩大该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应用范围和探讨中药抗病毒作用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张为民,杨增岐,卿素珠.抗流感病毒的中草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1,22(4):41-44.

[3]姜聪文,陈玉库.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

[4]刘群,江平康,周李,等.中药复方对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30-3632.

[5]江平康,刘群,杨松沛,等.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浸膏)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7):242-245.

[6]姜平.兽医生物制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周李,刘群,江平康.中药复方“病毒克”对兔HCLV模型体温曲线影响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6):931-935.

[8]段亮亮,刘群,江平康.中药复方在鸡胚水平上抗鸡新城疫病毒的作用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4):192-194.

[9]刘群,段亮亮,江平康.中药复方抗鸡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97-10699,10724.

[10]江平康,刘群,周李.中药复方“病毒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5):761-764.

浅谈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 篇2

【关键词】 儿科;抗病毒;中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9-02

儿童较成年人来说,其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病毒性疾病,而又因儿童尚处发育期,还未发育完全,为保证儿童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能够正常发育不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对于治疗儿童病毒性疾病,我们多数还是选取以中药的方式[1]。但中药复杂多样,且各种药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也要备加注意。

1 常见儿科病毒性感染疾病中药的选用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儿童所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指感冒,感冒是一种肺系疾病,儿童因受寒、风热都易患感冒。感冒的病原体大多是病毒,同时还可能会伴随细菌感染,其主要是受到外部邪气而患病。中医据感冒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三种:风寒、风热以及暑湿,通常伴随痰、滞、惊等[2]。根据感冒产生的原因,中医治疗感冒的总体原则是疏风解表、辛温解表及清暑解表。若患者挟痰则要采用肃肺方式化痰,若患者挟滞则要选择进行消化处理疏通食道,若患者挟惊则要给予患者清热处理以定惊。若要用中药治疗那么被选择得最多的当属清热解毒类。因风寒而引起的感冒在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具有驱寒、宣肺和卫类的中药,比如说荆芥。荆芥当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其能对流感病毒A 产生抑制作用,而荆芥穗50%甲醇提取液则能产生抗补体的作用,配以防风、羌活可有效治疗风寒感冒。中药中的金银花具有归肺、胃、心经等作用,能将肺部邪热驱散,比较适用于因风热而产生的感冒,并且可有效治疗非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利用1:20的金银花煎液可抑制位于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内的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以及疱疹病毒,并且能防止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发生细胞病变的可能性。同时,金银花还可对细胞外的柯萨奇及埃可病毒产生非常有效的抑制作用。利用金银花结合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甘草等药物可制成常用的银翘散,其可有效对抗A 流感病毒。另外,在治疗因风热而引起的感冒时还可适当选择大青叶、鱼腥草、虎仗、黄芩、穿心莲等。同时还可适当配以黄芪,黄芪是一种补气药,其不仅能对抗病毒而且还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实践可证明,黄芪能对T细胞的分化及成熟产生促进作用,小儿患有感冒在服用黄芪后可加强其对于新城疫病毒产生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以减少小儿患病次数。

12 肺炎 小儿产生肺炎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吼喘。中药当中的虎仗对于治疗小儿肺炎的啰音难消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虎仗味辛、性平,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且其还能产生散瘀通经的效果。据研究,现代药理学家认为虎仗还能对抗病毒,利用虎仗10%煎液可有效抑制单纯的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病毒、京科 病毒和ECHO 病毒等。而对于像479腺病毒的3型、72号脊髓灰质炎的Ⅱ型、44号埃可的9型或是140号单纯的疱疹等这些多种代毒性病毒株,利用虎仗3%煎液同样可产生较强的抵抗作用[3]。另外,虎仗煎液还可抑制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白色的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许多体内病菌。利用虎仗结合车前草能产生清肺化痰的作用,从而加强虎仗的去痰能力。此药方也适用于肺炎病程较长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也比较好,若在此药方当中添加鱼腥草可有效去除啰音。

13 麻疹 麻疹是因患者体内本身携带此类病毒,在受到外界感染时而产生的疾病。治疗麻疹首先可选择银花、连翘、大青叶、牛蒡子及芦根等药物,以清热解毒将表面透疹消除,其主要用于疹前期及疹出期。在恢复期应以“甘凉清热,濡润养阴”为主,可在上述药方当中添加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玉竹等清热性平药物。研究表明牛蒡子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祛痰、消肿,同时牛蒡子煎液还可对抗肺炎球菌,抑制各种皮肤真菌,若能配合薄荷、蝉衣则可有效消除透疹。常用的银翘透疹汤就包括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及桑叶。

14 风疹 风疹是因风疹病毒而引发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中药并无特殊方法,通常是采用对症处理的方法。中医认为风疹的产生是由于患者受到風热邪毒的侵入,随及感染肺部导致肌肤表面出现疱疹,因此在治疗时多选择加味银翘散,以产生疏风清热的作用。

15 水痘 水痘是一种出疹性的传染疾病,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利用中药治疗水痘主要是以清热解毒为主,药物通常会选择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薄荷、木通及甘草。其中金银花及连翘主要有清热的作用,竹叶及木通则能产生清心消热、利尿除湿的功效以将湿热导出,甘草可加强全方的解毒作用。据临床治疗可知其效果极好。

16 腮腺炎 在中医当中,腮腺炎的产生是由于受到风湿邪毒的影响,邪毒堆积于少阳经脉,导致气血不能而使得病毒凝滞在耳下的腮部。中医治疗腮腺炎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药物选择通常以连翘、黄芩、板蓝根、大青叶及甘草为主。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由鱼腥草、虎仗、黄连、大青叶、板蓝根、柴胡、甘草及连翘所组成的“重组汤”还能有效抑制病毒活力,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再生产生促进作用。

2 结 语

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临床治疗当中已显现出明显的疗效。中医治疗疾病主要是利用辨证用药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开发出新的用药方式,以保证治疗的效果。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分析我们可知,对于儿童的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我们讲究的是“循徐渐进,推来送往”,以调本为主,治标为辅,最终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将患者免疫力提高,减少患者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蒋成全中药抗病毒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15)

[2] 刘岩,李建华浅述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疗效优势[J]时珍国医国药,2009(12)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3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又称雏鹅腺病毒性肠炎,是由腺病毒引起的3~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及小肠呈现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2015年7月承德市某肉鹅养殖场养殖有雏鹅4000余只,15日龄转群后有部分雏鹅腹泻,排白色稀便,每日死亡由10~15只迅速上升至20~28只,发病期间曾使用清瘟败毒散、多西环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根据鹅群发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初诊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为有效控制鹅群中病毒性肠炎的发生,本试验根据自拟中药复方对本病进行治疗,现将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1临床症状

病雏鹅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常采食后又将饲料吐出。部分病鹅行动迟缓,站立不稳,左右摇摆,长时间蹲卧,发育迟缓,但饮水仍不减少。病鹅间歇性腹泻,排暗绿色或灰白色假膜样稀便,常混有气泡,有恶臭味。少数病雏呼吸困难,自鼻孔流出少量鼻液,喙端及边缘的色泽变暗,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触地,昏睡或抽搐而死,病程3~5天。

2剖检变化

剖检五只病死雏鹅发现主要病变在小肠,中、后段均形成黄白色凝固性栓塞,长10~26厘米,直径1~2厘米,栓塞处呈乳白色,外部为肠黏膜,内部是肠内容物。病程短的病雏,在小肠黏膜上有严重出血、肿胀,积有大量黏液性分泌物。

3分组与治疗

随机将该鹅群平均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西药组,每组2000只左右。

中药治疗组用药:党参15份、白术15份、茯苓10份、木香10份、黄芪10份、煨诃子8份,代赭石6份,上述药剂混合均匀,每2000克为一剂,1剂/天,连用5日,煎煮后药液饮水,药渣拌料。

西药治疗组用药:禽用干扰素、氧氟沙星,市购,按照说明书连用五天进行使用。

4疗效分析

试验期间,每日观察鹅群生长状态,五天后统计鹅群治疗指标。由下表可知,自拟中药治疗组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与96%,西药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9%与74%。

停药后3天,给药试验鹅若无明显临床症状,抽样剖检无典型病变,判为治愈;用药治疗后症状减轻为有效。经统计学分析,显著高于对照西药组(P<0.05)。说明本试验自拟的中药复方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西药。

5讨论与小结

5.1中兽医学认为,雏鹅为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脾胃素弱、饲养管理不当、寒热不调、暑湿侵入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引发腹泻。本中药复方以温中散寒、祛湿止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为原则进行治疗,疗效良好。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4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经检测无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健康母猪所产3日龄健康杜洛克×(约克夏×长白)三元杂交仔猪50头,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猪场提供,采用代乳粉饲喂,受试期间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

1.2 药品及病毒

自拟中草药复方,由穿心莲、无花果、大青叶、马齿苋、黄芪等组成,所有中草药均购自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中药材有限公司。取中草药复方共1 000 g,浸泡1 h,煎煮2次,2次水煎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加热浓缩至1 L,即1 m L滤液相当于1 g原药,加入苯甲酸钠3 g,防腐,冷却后分装,备用。以穿心莲为主药,按照其使用剂量确定该复方常规治疗剂量为按体重0.2 m L/kg。

PEDV病毒液(CV777株),由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惠赠;黄芪多糖口服液,批号为(2012)031245231,购自某公司。

1.3 主要试剂

RNA提取试剂盒、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RNase Inhibitor、d NTP Mixture、引物、Green Master、Taq酶等,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1.4 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型号为SW-CJ-IF),购自苏州泰安空气技术有限公司;梯度PCR仪(型号为S 1 000),购自伯乐生命医学产品有限公司;生化分析仪(型号为迈瑞BS-120),购自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及处理

将受试仔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1组为致病不治疗组,2组为常规治疗组,3组为加量治疗组,4组为对照治疗组,5组为空白对照组。除5组外其他4组均在3日龄时灌服病毒液(106.5 TCID50/m L)2.5 m L。1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2组在仔猪发病后经口灌服中草药滤液,按体重0.2 m L/kg,每天2次,连用3 d。3组在仔猪发病后经口灌服中草药滤液,按体重0.4 m L/kg,每天2次,连用3 d。4组采用黄芪多糖经口灌服,按体重1 m L/kg,每天2次,连用3 d。

观察并记录仔猪在发病治疗前及发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粪便状态等。每组随机选取5头仔猪,在7日龄时通过前腔静脉采集血液,做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三酰甘油(TG)、尿酸(UA)、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A)、葡萄糖(GLU)、γ-谷氨酰转移酶(GGT)、钙(Ga)、镁(Mg)、磷(PHOS)、肌酸激酶(CK)。仔猪发病判断标准:灌服病毒液12 h后出现呕吐,有灰白色或蛋清样腹泻物,同时有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等症状。

2.2 疗效判定

治愈:试验期间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精神状态、食欲及粪便恢复正常。有效:除完全治愈者外,凡治疗期间未死亡且症状减轻。无效或死亡:试验期间经治疗仍无好转或死亡,剖检病变明显且RT-PCR呈阳性。

2.3 病死猪PEDV的RT-PCR检测法

对发病期间病死猪随时剖检,观察病变并采集病料,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以病毒RNA为模板,按下列体系配制反应液,进行c DNA的合成:1μL 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4μL 5×RT Buffer、0.5μL RNaseInhibitor、2μLd NTPMixture(10 mmol/L)、2.5μL反转录引物、8μL模板RNA、2μL DEPC H2O。总体积为20μL,按室温(25℃)10 min,42℃2 h,0℃2 min进行反应,获得c DNA,将产物置于4℃保存,备用。

PCR反应体系: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AAAT-AGACCCCCTCCCTAGT-3',下游引物5'-CT-GAAAACTGACAGAAGCCA-3'。反应体系为25μL:12.5μLGreen Master、1μLd NTP(10 mmol/L)、1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模板、0.5μL Taq酶(5 U/μL)、8μL dd H2O。反应条件为:95℃3 min,94℃45 s,55~60℃35 s,72℃60 s,35个循环;72℃10 min。扩增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2.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治疗效果

1组至4组仔猪在灌服病毒液后均在12 h后出现呕吐,排黄白色水样粪便,精神沉郁,食欲下降。1组仔猪在发病3 d后出现4头死亡。发病后各组按照既定方案给药,治疗效果见表1,各组患病仔猪治疗3 d后粪便情况见298页彩图1。

试验结果表明:加量治疗组对PEDV感染仔猪治疗效果最佳,有效率达到50%,治愈率为50%,且仔猪精神较好,食欲恢复快,粪便最终干燥成型;而对照治疗组效果较差,有效率仅为40%,且粪便改善效果不佳,仔猪精神状态差,食欲在治疗3 d后仍未得到改善。

3.2 体重变化情况

见表2。

kg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同为差异显著(P<0.05)。

1组仔猪平均体重降低0.42 kg,2组治疗3 d后体重仍下降0.01 kg,3组治疗3 d后体重增加0.02 kg,4组治疗3 d后体重下降0.24 kg,5组,即空白对照组,体重增加0.58 kg。结果表明:2,3,4组均比1组体重下降得少,且2,3组发病前后体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4组,即对照治疗组,对仔猪体重下降改善效果最差,3组效果最好。

3.3 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见表3。

从表3可见:3组仔猪血清中钙和镁含量最高,4组血清中钙和镁含量最低,说明对照治疗组对发病仔猪体液流失改善效果不佳。磷含量为2组最高,4组最低,说明4组仔猪体液流失最多。血液中CK1组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1组仔猪肌肉损伤较大。5组血液中CK含量最低,说明5组仔猪肌肉损伤较小。

注:1.同行数据肩标大小写字母均不相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大写字母相同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2.ALT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为碱性磷酸酶、TP为总蛋白、ALB为白蛋白、T-BIL为总胆红素、TG为三酰甘油、UA为尿酸、BUN为血液尿素氮、CREA为肌酐、GLU为葡萄糖、GGT为γ-谷氨酰转移酶、Ga为钙、Mg为镁、PHOS为磷、CK为肌酸激酶。

3.4 死亡仔猪病理剖检变化及RT-PCR检测结果

死亡仔猪病理剖检变化结果见298页彩图2,病死仔猪RT-PCR检测结果见图3。

M.DL-2 000 Marker;1~4.被检样品;+、-.阳性、阴性对照。

对发病死亡的仔猪进行病理剖检发现,肠壁菲薄,肠内蓄积大量淡黄色液体。采集仔猪病料提取总RNA,并进行PED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条带,说明病死仔猪被PEDV感染。

4 讨论

笔者采用自拟中草药复方中的主药,同时配合具有调脾养胃、涩肠止痢、扶正固本作用的无花果、大青叶、马齿苋、黄芪等其他中草药,在治疗人工感染PEDV发病的仔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在控制仔猪体重流失、恢复食欲及维持仔猪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上也较为突出,在使用剂量上为加量治疗组效果最佳。其中穿心莲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免疫调节及保肝利胆的作用[5,6],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可调节猪只免疫力,改善呕吐、腹泻等症状,尽量延长患病猪只的生存期。

近年来PEDV在全球的大规模爆发也揭示了疫苗防控困难的现实[7,8],由于该病具有引发仔猪呕吐、腹泻从而导致脱水的发病特点,发病越早仔猪死亡率越高。因此,给养猪场生产成绩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西药治疗该病往往存在抗生素滥用、抗病毒药物品种单一的现象,而且对仔猪机体调节作用不明显。中草药复方作为一种能够把动物免疫系统作为整体来调理治疗的方式,在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9,10,11]。另外掌握中草药组方的用药时机也非常关键,越早用药越易改善。

此外针对中草药复方对人工感染PEDV仔猪的免疫效果及机体病理变化的研究还应继续深入,以期为开发有效防控该病、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的有效药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图1各组患病仔猪治疗3 d后粪便情况

图2发病死亡仔猪的胃肠

参考文献

[1]杨汉春.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的科学问题[J].兽医导刊,2012(2):22,27.

[2]杨丽梅,马力,徐倩倩,等.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2):115-119.

[3]余海波.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5(1):62-64.

[4]尹宝英,吴旭锦,张文娟.中草药复方调节猪流行性腹泻免疫效果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8):32-33.

[5]吕巧莉,涂国刚,王嘉琦,等.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83-86.

[6]于斌.穿心莲内酯体外抗H1N1感染及其对RLH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7]张百灵,陈建飞,邢雅玲,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与抗病毒天然免疫[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27(6):516-523.

[8]徐宏军,杨鹏程,任丽,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攻毒保护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1):35-39.

[9]孙文香,蒋争凡.病毒感染引发天然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5):563-573.

[10]何婷,汤奇,曾南,等.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72-1777.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5

关键词:金丝桃素,鸡胚接种,琼扩试验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小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快, 发病急, 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则差别很大, 高时达100%, 低则为20%, 随着日龄的增长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的不同, 则死亡率逐渐减少, 4~5周龄雏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治疗鸭肝炎的药品, 虽然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治疗鸭肝炎有很好的疗效, 但由于价格较贵, 货源紧缺, 致使实际应用较少。为了探讨金丝桃素口服液抗鸭肝炎病毒的作用, 笔者用金丝桃素提取物制成口服液, 进行了抗鸭肝炎病毒的体外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 试验鸡胚:10日龄非免疫胚, 购自仪征市大仪鸡场。

(2) 鸭肝炎:AVZ111毒株, 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3) 鸭肝炎阳性血清, 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

(4) 药品:中药金丝桃素提取物, 由西安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制成2%浓度。金刚烷胺粉剂 (西药对照) 由江苏倍康药业公司提供, 配成0.2 mg/mL, 灭菌后备用。

(5) 琼脂扩散培养基: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配制。

1.2 试验分组

10日龄鸡胚48个, 随机分成4组, 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 病毒复壮, 测定半数致死量。

将病毒稀释接种非免鸡胚, 弃去24 h内死胚, 收取96 h内活胚和24~96 h死胚尿囊液, 再将尿囊液稀释不同倍数, 接种非免胚, 得出胚胎半数致死量 (即尿囊液半数致死量的稀释度为1∶100) 。正式试验的接种稀释度为1∶50的尿囊液。

(2) 药物毒性试验:

将2%金丝桃素原药液再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 将原液及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接种于5枚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中, 0.2 mL/只, 置37 ℃恒温箱孵育96 h, 每天观察存活情况, 鸡胚全部存活的最高药液浓度为正式试验的起始浓度。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

(3) 中药金丝桃素对鸭肝炎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测定。

按试验方法 (1) 尿囊液的稀释度和表2的药物浓度为接种依据, 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1组:每个鸡胚尿囊腔同时接种金丝桃素0.2 mL, 病毒稀释液0.1 mL。②试验2组:每个鸡胚尿囊腔同时接种西药0.2 mL, 病毒稀释液0.1 mL。③生理盐水对照组:每个鸡胚尿囊腔同时接种生理盐水0.2 mL, 病毒稀释液0.1 mL。

上述鸡胚在37 ℃恒温箱中孵育, 照蛋2~3次/d, 弃去24 h内死胚。收取96 h内活胚和24~96 h死胚尿囊液, 低温保存备用。以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每组鸡胚尿囊液的阳性结果。

(4) 琼脂扩散试验方法。

将制备好的琼脂板按梅花图打孔封底, 孔径及孔距均为3 mm。中央孔加阳性血清, 周围孔加接种孵育的鸡胚尿囊液, 中央孔与抗原 (尿囊液) 孔之间形成清晰沉淀线判为阳性 (++) , 中央孔与抗原孔之间形成的不清晰沉淀线判定为弱阳性 (+) , 中央孔与抗原孔之间无沉淀线为阴性 (-) 。

2 结 果

2.1 药物毒性试验

经过2次重复试验, 中药金丝桃素的原液及不同稀释度均对鸡胚无明显致死作用。其存活情况见表2。故用原药液为正式试验的起始浓度。

1) 分母为接种胚数, 分子为存活胚数。

2.2 中药金丝桃素对鸭肝炎病毒增殖的影响

鸭肝炎病毒接种到10日龄非免鸡胚, 经过96 h孵育, 试验1组、试验2组的鸡胚, 分别存活10枚和6枚, 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鸡胚全部死亡。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 试验1组、空白对照组均无沉淀线, 试验2组可以看到沉淀线, 但不清晰。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可以看到清晰的沉淀线。说明中药金丝桃素对鸭肝炎病毒的增殖抑制效果较好。

3 讨 论

(1) 鸭病毒性肝炎采用母鸭在产蛋期或雏鸭出壳后接种疫苗来预防本病, 成本低, 经济损失少, 但有些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 致使鸭肝炎病经常发生。鸭肝炎病发生以后,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作用。用中草药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 已有很多成功经验, 本试验就是为临床应用治疗鸭肝炎提供理论依据。

用中药金丝桃素鸡胚接种能够明显抑制鸭肝炎病毒增殖, 降低鸡胚死亡率。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 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毒、止血消炎等作用。在德国, 将金丝桃素与蛋白质结合, 用于治疗艾滋病、乙型肝炎;在美国, 金丝桃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在国内, 用金丝桃素治疗禽流感、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新城疫等病毒性传染病, 均取得了很好效果。从本次试验结果看, 中药金丝桃素对鸭肝炎病毒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降低鸡胚死亡率, 效果明显高于金刚烷胺。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6

目前,没有治疗猪流感的特效药。抗生素具有控制并发症的特点,因而在猪流感防治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同时配合大量的解热镇痛、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是目前治疗猪流感的主要手段[5 -6]。然而,该方法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也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机能,导致病情更加恶化。天然中草药具有药源丰富,毒性较低,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7],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临床症状等优点,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应用广泛[8]。因此,应用中草药防治猪流感的前景极为广阔。本试验应用鸡胚研究15种中药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效果,为筛选防治猪流感的药物提供临床依据。

1材料

1. 1毒株

猪流感病毒H3N2株,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黄良宗老师惠赠。

1. 2鸡胚

9 ~ 11日龄鸡胚,购自大华农禽蛋有限公司。

1. 3中药

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桂枝、柴胡、大青叶、黄芩、知母、黄芪、一点红、板蓝根、赤芍药、贯众15种中药,购自广州市中药饮片厂。

1. 4鸡红细胞悬液

参照殷震等[9]的红细胞悬液制备方法,配成体积分数为1%的鸡红细胞悬液,现配现用。

2方法

2. 1中药的提取

按照传统的水煎煮方法进行粗提。将50 g 15种中药粉碎到20目,浸泡1 h; 水煎2次,每次煮沸30 min; 合并2次煎液,常压真空抽滤及浓缩,定容至100 mL水煎液,每毫升相当于0. 5 g生药( 即500 mg / mL) 。高压灭菌,4 ℃ 冰箱保存,备用。

2. 2猪流感病毒对鸡胚半数感染量( EID50) 的测定

将病毒液依次作10倍倍比稀释,接种于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每个稀释度接种0. 2 mL/枚,做4个重复,同时设正常鸡胚对照; 置37 ℃ 恒温箱内孵化72 h; 弃去24 h内死亡胚,收获24 h后死亡胚及72 h活胚的尿囊液,进行血凝( HA) 效价的测定。按照Reed - Muench两氏法计算EID50。

2. 3中药对鸡胚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对中药提取液依次作2倍倍比稀释。设原浓度, 1∶2,1∶4,1∶8,1∶16,1∶32,1∶64共7个浓度,然后接种于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每个稀释度接种0. 2 mL / 枚,做4个重复,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 置37 ℃ 恒温箱孵育72 h,每天观察鸡胚存活情况,弃去24 h内死亡胚; 鸡胚全部存活的最高药物浓度为正式试验的起始浓度,即中药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

2. 4中药在鸡胚内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试验

将鸡胚随机分成3组,采用3种加药方式: 1) 先加中药再加病毒( 中药对猪流感病毒的阻断作用) 。 先将各中药提取液接种于10日龄鸡胚,0. 2 mL/枚, 做4个重复,置37 ℃ 恒温箱孵育2 h; 然后接种100EID50病毒液,0. 2 mL/枚,37 ℃恒温培养72 h,测定鸡胚尿囊液的HA效价。

2) 先加病毒再加中药( 中药对猪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先将100EID50病毒液接种于10日龄鸡胚, 0. 2 mL / 枚,做4个重复,置37 ℃ 恒温箱孵育2 h; 然后接种各中药提取液,0. 2 mL/枚,37 ℃ 恒温培养72 h,测定鸡胚尿囊液的HA效价。

3) 中药病毒混合后一起加( 中药对猪流感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 。先将各中药提取液与等量100EID50病毒液混合,然后于37 ℃ 恒温培养2 h,接种10日龄鸡胚,0. 2 mL/枚,做4个重复; 37 ℃恒温培养72 h,测定鸡胚尿囊液的HA效价。

同时设立病毒对照和阴性对照。

2. 5治疗指数( TI) 的测定

将对猪流感病毒有显著效果的中药挑选出来,用生理盐水依次作2倍倍比稀释,稀释成1∶2,1∶4,1∶8, 1∶16,1∶32,1∶64,1∶128,1∶256,1∶512,1∶1 024共10个浓度,测定中药对猪流感病毒的治疗指数( TI) ,计算公式: TI = 半数中毒剂量/ 半数有效剂量[10],并采用寇氏法计算药物半数有效量( ED50) 。

2. 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 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 1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对鸡胚EID50的测定( 结果见表1)

根据表1计算得出,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在鸡胚上的EID50为1 ×10- 5. 67/0. 2 mL。

3. 2中药对鸡胚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结果

添加各种中药提取液的鸡胚均正常孵化成雏鸡, 说明各种中药对鸡胚无毒性。因此,中药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为原液浓度,即500 mg/mL; 在计算TI时,以最大安全浓度代替半数中毒剂量。

3. 3药物在鸡胚内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试验( 结果见表2)

注: 与病毒对照相比,数据肩标*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 <0. 01) 。

由表2可知: 桂枝、麻黄、赤芍药和贯众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具有阻断、抑制和直接杀灭作用; 连翘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具有阻断作用,知母具有抑制作用; 柴胡、板蓝根、一点红、黄芪具有直接杀灭作用; 而金银花、甘草、石膏、大青叶、黄芩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明显。

3. 4赤芍药和贯众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TI

3. 4. 1不同浓度赤芍药和贯众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阻断作用采用寇氏法计算,赤芍药ED50为14. 67 mg / 枚,TI大于6. 82; 贯众ED50为8. 84 mg/枚, TI大于11. 31。说明贯众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阻断作用强于赤芍药。结果见表3。

3. 4. 2不同浓度中药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采用寇氏法计算,麻黄ED50为1. 10 mg / 枚,TI大于90. 51; 桂枝ED50为0. 14 mg/枚, TI大于724. 08; 柴胡ED50为1. 10 mg/枚,TI大于90. 51; 板蓝根ED50为0. 78 mg/枚,TI大于128. 0; 一点红ED50为35. 36 mg/枚,TI大于2. 83; 黄芪ED50为31. 43 mg / 枚,TI大于3. 18; 赤芍药ED50为0.39 mg/枚, TI大于156. 0; 贯众ED50为0. 31 mg/枚,TI大于321. 80。说明桂枝、贯众、赤芍药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最强,接着依次为板蓝根、麻黄、 黄芪、一点红。结果见表4。

4讨论

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猪流感病毒主要是H1N1亚型、H1N2亚型和H3N2亚型[10]。黄良宗等[11]对H1亚型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抗体进行监测和病毒分离,结果发现,广东地区普遍存在H1N1亚型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现象。

中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抗流感病毒。一是直接抑制病毒,主要为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个环节,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 二是间接抑制病毒,某些中药在抗病毒的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12]。

本试验采用3种加药方式: 1) 先加中药再加病毒,目的是观察中药能否阻止病毒的吸附和侵入; 2) 先加病毒再加中药,目的是观察中药能否对已进入鸡胚的病毒起作用,抑制其生物合成及成熟释放; 3) 中药和病毒混合后同时加入,目的是观察中药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

本试验结果表明,先加中药再加病毒时,赤芍药、 贯众这2种中药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抗侵入作用显著( 赤芍药14. 67 mg/枚、贯众8. 84 mg/枚,可以直接杀灭的病毒量为100 EID50) ,连翘、麻黄、桂枝这3种中药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具有一定阻断作用。提示上述中药能够预防病毒感染,可应用于猪流感病毒的预防,而其他中药效果不明显。

先加病毒再加中药时,麻黄、桂枝、知母、赤芍药、 贯众这5种中药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效果。提示上述中药可应用于猪流感病毒的治疗, 其他中药效果不明显。

中药和病毒混合后一起加时,桂枝、赤芍药、贯众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最强( 桂枝0. 14 mg / 枚、赤芍药0. 39 mg / 枚、贯众0. 31 mg / 枚, 可以直接杀灭的病毒量为100 EID50) ; 其次是板蓝根、麻黄、黄芪、一点红( 板蓝根0. 78 mg/枚、麻黄1. 10 mg / 枚、黄芪31. 43 mg / 枚、一点红35. 36 mg / 枚, 可以直接杀灭的病毒量为100 EID50) ; 而其他中药作用不明显。

因此,综合3种加药方式的结果得出:赤芍药、贯众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效果最显著。

摘要:为了观察15种中药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效果,试验通过先加中药再加病毒、先加病毒再加中药及中药和病毒混合后一起加这3种加药方式,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HA)试验研究了赤芍药等15种中药在体外抗猪流感病毒的效果;然后,将有显著效果的中药筛选出来,测定其治疗指数(TI)和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表明:在3种加药方式中,赤芍药和贯众抗猪流感病毒的效果最显著。

常用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篇7

(2) 避免犬、狼、豺、狐狸等终末宿主吞食含有棘球蚴的内脏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另外, 疫区经常定期驱虫以消灭病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驱犬绦虫药阿的平, 按每千克体重0.1-0.2g, 一次口服;犬驱虫时一定要把犬拴住, 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与粪便, 彻底消毁, 以防散布病原。

1 复方抗病毒中成药

利用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配伍, 利用其在抗病毒方面的协同作用, 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 最终取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新中成药物, 常用的有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保肝护肾散、清瘟败毒饮、抗病毒颗粒等。

抗病毒中药研究 篇8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 均已确诊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13岁, 平均 (5.4±0.8) 岁。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抗病毒口服液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剂量依照患儿年龄而定, 一般7~12岁为2支/d, 4~7岁1支/d, 1~4岁0.5支/d, 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颗粒 (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15~20 mg/ (kg·d) , 50 mg/袋, 3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无效3个标准:患者3 d内咳嗽、发热等不良症状消失, 化验结果正常为痊愈;3 d内体温恢复但仍存在轻微症状为显效;3 d内体温以及症状均无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用药安全性评价分为4个等级:Ⅰ级为无任何不良反应;Ⅱ级为轻微不良反应;Ⅲ级为中度不良反应;Ⅳ级为严重不良反应, 需停药。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5.192, *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Ⅲ、Ⅳ级不良症状均未发生,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0.162, *P>0.05

3 讨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 其对儿童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的同时, 给患儿家庭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选择适合儿童体征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 且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 该疾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 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其病毒种类主要包括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其中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病毒[2,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抗病毒药物也多样化, 尤其是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得到了临床较为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抗生素、阿昔洛韦等均可起到抗病毒效果[4]。

中药用于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有诸多优势, 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安全性, 且疗效可靠;目前使用较多的中药药品包括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橘红痰咳液等, 另外还可利用中药敷贴疗法进行治疗。但目前对于中药治疗的药理研究还未达成统一共识, 一些学者认为中药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另一种观念认为中药可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 有效改善免疫球蛋白, 同样对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中药与西药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药不仅可以治疗病症, 还能提高患儿整体的免疫能力, 可实现标本兼治[5,6]。本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抗毒药物在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 中药抗病毒药物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 更适用于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仁秋, 张曼琳, 李源, 等.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治疗进展[C].北京: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254-256.

[2]孔梅, 李晓燕, 苏旭, 等.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天津医药, 2011 (8) :685-687.

[3]宋靖荣.2007-2008年兰州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09.

[4]杨晓艳.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13 (12) :529-530.

[5]刘小乖, 李亚绒, 孙欣荣, 等.小儿急性下上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9) :1132-1134.

上一篇:快速NO论文下一篇:传统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