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2024-10-03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通用10篇)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篇1

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人体后, 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 免疫功能下降, 最终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导致艾滋病 (AIDS) 病人死亡。文献报道[1],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的病人, 一年后出现机会性感染的频率约为33%, 2年后出现机会性感染的频率约为58%。与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抗病毒治疗相比, 很多机会性感染可以使用相对简单、便宜的复方新诺明 (TMP-SMZ) 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国由于某些原因, 目前针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联合TMP-SMZ对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较少。此文通过对河南省新蔡县2008-2009年入组HAART治疗的成人艾滋病患者, 对复方新诺明预防性治疗降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经济学效益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卫生部《复方新诺明预防艾滋病主要相关机会性感染技术指南》的有关标准, 对新蔡县艾滋病疫情和抗病毒治疗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 选取2008-2009年新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成人 (>15岁) 艾滋病病例, 其中干预组 (服用TMP-SMZ+HAART) 108例, 对照组 (未服TMP-SMZ, 仅服用HAART) 84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比服用与未服用复方新诺明的接受HAART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情况, 并计算出所花费的成本。调查表由河南省疾控中心设计, 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 , 一年内抗病毒治疗情况, 复方信诺明服用情况, 抗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门诊和住院就诊频次和费用等。对于疫情信息库和抗病毒治疗库无法获取的资料, 由新蔡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患者定点治疗机构采用查阅处方、病例记录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医疗费用专用账户的方法进行现场补充调查。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 严格按照双录入的要求统一录入,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192例病人, 其中男80例, 女112例, 男女之比为0.71∶1;已婚141例, 未婚16例, 离异6例, 丧偶29例;农民177例, 城镇职工11例, 学生4例。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等,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HAART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

干预组和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数分别为187.8个/μL和266.6个/μL,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7, P<0.01)

2.3 HAART治疗方案及复方新诺明费用

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案是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RTI) 加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NRTI) , 主要由5种抗病毒药物———司他夫定 (Stavudine, D4T)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AZT)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 、奈韦拉平 (Nevirapine, NVP) 和依非韦伦 (Efavirenz, EFV) 组成治疗方案。192例病例中服用D4T+3TC+NVP方案65例, 占33.85%;服用AZT+3TC+NVP方案114例, 占59.38%;服用D4T+3TC+EFV方案6例, 占3.13%;服用AZT+3TC+EFV方案7例, 占3.6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10.09, P<0.05) 。其中3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在年内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HAART治疗药物费用由国家免费提供。

2.4 经济学效益分析

2.4.1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用货币单位表示, 可分为间接成本 (劳动力丧失或下降的损失) 和直接成本 (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消耗的资源) 。此文中间接成本忽略不计, 直接成本主要体现在TMP-SMZ的费用上和干预组与对照组门诊抗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费用上。其中干预组108例患者, 在抗病毒治疗一年中服用TMP-SMZ共计57 564片, 平均每人服药533片, 按2008年的价格计算, TMP-SMZ每片0.05元, 人均26.7元, 共花费2 878.2元。复方新诺明由全球基金免费提供。

2.4.2 成本分析

2008-2009年间, 新蔡县所有艾滋病患者未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管理, 所有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检测费用由国家从艾滋病防治经费中全额支出。干预组与对照组门诊就诊频次、抗机会性感染和/或不良反应的成本分析比较见表2。

注:表内数字为样本均数, 括弧内数字为标准差。

3 讨论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感染HIV时间的增加, 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 HIV感染者对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也逐渐增加。预防机会性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通过重建免疫系统, 提高机体免疫力, 达到预防的目的。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及费用等方面的原因, 很难让所有适合治疗的病人都得到抗病毒治疗。与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抗病毒治疗相比, 很多机会性感染可以通过相对简单、便宜的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其中使用TMP-SMZ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此外, TMP-SMZ除对PCP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对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 如弓形体、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PCP是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主要死因[2、3], 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的晚期艾滋病病人, 复方新诺明可通过干扰叶酸代谢杀灭肺孢子菌[1], 是PCP治疗与预防的首选用药;HAART治疗可显著降低PCP的发病率, 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PCP死亡率15%~20%[4]。此文数据结果显示, 干预组的门诊就诊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通过使用TMP-SMZ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

AIDS造成的损失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 导致当地沉重的疾病负担, 竞争有限的卫生资源[5、6]。此文数据显示, 干预组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下降的同时, 他们机会性感染的治疗成本也同时降低,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加强落实国家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的策略。

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与CD4T淋巴细胞数密切相关, CD4T细胞数在不同水平机会感染种类和频率不同, 国内外已达成共识[7、8]。因此, 在治疗机会性感染的同时, 要积极及时地进行HAART治疗, 这对抑制HIV复制, 促使免疫重建有很大作用。同时要定期监测CD4T细胞, 判断HAART的疗效, 及时了解病人免疫水平,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尽可能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

不足之处:由于当地艾滋病医疗救治体制的原因, 导致患者就诊次数较为频繁。疫情信息库和抗病毒治疗库只显示部分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各个治疗机构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专用账户底卡也只显示抗机会性感染费用, 而不显示机会性感染的疾病名称。其次, 此研究样本量较小, 研究对象观察时间较短 (一年) , 192例病例年内无死亡发生。所以只能从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减少抗机会性感染费用上进行效果分析, 不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复方新诺明预防性治疗对降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选取108例服用 (干预组) 与84例未服用 (对照组) 复方新诺明的艾滋病病例, 对其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年中的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费用进行经济学效益评价。结果 两组间年内门诊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就诊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 P<0.05) ;两组间门诊治疗费用 (t=4.17, P<0.05) 和住院费用 (t=14.48,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用复方新诺明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并且减少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费用。

关键词:复方新诺明,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维真, 刘康迈, 危剑安.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30-60.

[2]张彤, 吴昊, 张可, 等.AIDS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 (2) :148-150.

[3]何云, 赵清霞, 孙燕, 等.46例AIDS死亡病人机会性感染分析[J].传染病信息, 2008, 21 (6) :369-370.

[4]张可, 黄春, 邢辉, 等.艾滋病临床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2-44.

[5]杨红梅, 吴尊友.AIDS流行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影响[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 6 (4) :254-255.

[6]高省, 汪宁, 王璐, 等.中国9个市 (县) AIDS相关死亡回顾性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 (12) :884-887.

[7]郜桂菊, 张福杰, 姚均, 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4) :241-243.

[8]孙燕, 赵清霞.艾滋病并发各系统机会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 (5) :387-388.

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 篇2

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及最新出现病例的尼日利亚四个西非国家,因本次埃博拉疫情去世的人数已达887例,感染者达1603人。仅7月31日至8月1日两天内,就有超过61人因感染这种病毒而死亡。最新数据似乎表明,疫情正在失控。

5月26日,身处西非的中国记者接到塞拉利昂出现第一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报告时,并没想到两个月后它会造成全球性恐慌;之前,埃博拉病毒已在几内亚肆虐大约三个月,当时因感染去世的人数虽已上百,但并未引发外界足够关注。这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横行非洲的病毒,真的可能引发下一场“世纪瘟疫”吗?

在西非,埃博拉为何蔓延

在西非的疫情爆发潮中,目前塞拉利昂已有230多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亡,成为名符其实的疫情“重灾区”。7月30日,塞拉利昂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今年4月底5月初,记者曾在埃博拉疫情渗入塞拉利昂之前造访这个国度。该国艰苦的生存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极度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以及在丧葬方面某些传统习俗,使得埃博拉疫情蔓延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据悉,全球著名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在《非洲》分册里将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称为一个“已经放弃了垃圾处理”的城市。在此等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下,人们基本公共卫生根本难以保证,而西非落后地区人们举行丧葬仪式时停尸数天并触摸尸体的习俗,更导致埃博拉疫情的暴发。

1976年,扎伊尔(现民主刚果共和国)一位名叫马拉博的患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他家人将其尸体带回家里,所有亲人参与“处理”尸体,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设备,而埃博拉病毒恰恰在病例发病及死亡后传染能力极强,结果21名参与葬礼的亲友被感染,最终有18人去世。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今年7月初表示,埃博拉疫情蔓延,与西非部分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陋习有关。此外,边境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也是此次埃博拉疫情早期蔓延迅速的重要原因。西非绝大部分国家均属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成员国公民流动十分容易,边境地区几无障碍。

据了解,由于内战创伤,塞拉利昂人对政府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再加上教育程度低、科学素养不足、巫术等原始宗教流行,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几次出现病人被家属强行接回家中接受草药或巫术治疗的情况,不仅延误了治疗,还增加了他人感染几率。直到该国总统科罗马出面宣布此类行为必须严惩,政府又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这种情况才大为减少。

但意外仍然屡屡出现。中国援塞医疗队7月底曾接诊一名患者,后被确诊为埃博拉病例,此人抽血后便悄悄被家属接走,两三天后才被国家卫生部找到;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此后也接诊了一名埃博拉确诊病例,此人竟是从东部省的埃博拉防治中心逃出,并向友好医院隐瞒了病情,不仅自己不幸发病去世,而且也引发了多人被隔离。

预防,从遵循公共健康开始

据悉,埃博拉病毒极少走出非洲。除非感染者带入,或者出现实验事故,不然这种疾病很难进入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不过,由于如今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21天,并且当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扩增到一定水平后,就具有了传染性。一个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人,可以在十几个小时内坐飞机抵达地球的另一面,把病毒扩散出去。因此,埃博拉病毒目前拉响了全球警报。

而埃博拉的“无药可治”,无疑是全球性恐慌的直接原因。这种病毒发现已将近40年,杀死的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两千余人,这大概是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界并不太重视它的主要理由。在埃博拉疫情暴发之前,西非谈论最多的疾病其实是疟疾。

在美国,并不是没有科学家在研制埃博拉疫苗。

根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2005年就有研究人员曾经造出在猕猴中疗效极好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但由于资金所限,无法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美国有个专门研究埃博拉疫苗的科学家曾经伤心地表示:“非常讨厌谈论埃博拉疫苗多久能够做出来这个话题,因为它取决于美国政府给我们多少经费支持。”

此外,加拿大一家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在人体上试验其研制出来的埃博拉疫苗,但7月份美国药监局(FDA)暂停了该研究的相关审批,不少人因此呼吁,鉴于疫情紧急,应及早绿灯放行。

埃博拉疫苗的问世需要多久?这取决于西方医学发达国家有多么重视埃博拉疫情,也取决于此次疫情是否走出西非、威胁到整个世界。在东西方绝大多数平凡人的意识里,非洲太遥远,西非更是遥不可及。今年3月已开始蔓延的疫情,直到今日才被全世界真正关注,足以说明西非在全球议题中微乎其微的分量。

原则上,依靠公共卫生措施识别所有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再对所有接触者监控21天,改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就有可能扑灭埃博拉疫情。在埃博拉疫苗时日莫测的前提下,世界卫生组织及西非各国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以上“原则”,才是埃博拉疫情能否控制住的关键。

这就回到本文此前曾经提及的疑问:为什么患者能被家属接走?为什么可以悄悄从一个城市溜到另一个城市?这其中,不仅暗含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体现出政府管控不力、效率低下、漏洞百出的弊端。如果人们相信医务工作者、遵循公共健康,政府得到民众信任、严格执行追踪和隔离埃博拉感染者,至少恐慌本身不久就将散去。

链接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46期活动,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董小平研究员、李德新研究员以及向妮娟博士向公众解读埃博拉病毒。三位专家对埃博拉病毒的总建议是:需警惕,莫恐慌。董小平研究员说,埃博拉病毒传入我国的可能是有的,但在人之间的长期流行几乎没有可能。

这种病毒是人兽共患病毒。依据目前对它的了解,其自然宿主可能是非洲果蝠,它的终末宿主主要包括人类、灵长类动物,包括大猩猩、黑猩猩、各种各样的猴子。非洲羚羊、豪猪的体内也被检测出可感染埃博拉病毒,但感染机会比灵长类动物低得多。

目前来看,埃博拉出血热或埃博拉病毒最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谁是最重要的传染来源?在人之间就是通过病人(动物之间就是身边死掉的动物尸体,接触了它的血液和其他的体液,包括呕吐物、排泄物等)。发病期间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含有高密度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也可通过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床单、衣服等造成感染。

另一途径是所谓医护人员和家属,特别是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要接触病人,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和血液造成感染。它的传播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以病人为核心的社区之间进行传播的特征,一个病人发病后,出现的第二代病人、第三代病人是亲戚、父母、子女,照顾他的人,再就是他村庄的人。再一个传播途径是以医院为核心的院内感染。以病人为核心的社区传播和以医院为核心的医院传播是埃博拉爆发的两个重要途径。

从传染源看,埃博拉病毒很稳定,通过病毒的变异造成人类、动物对它丧失抵抗能力的可能性很小。它的自然宿主是果蝠,果蝠栖息范围有限,我们接触果蝠的机会非常少,同时果蝠造成的跨州自然感染或迁徙能力也非常弱。人类接触死亡灵长类动物机会非常少。

在国际交流频繁的今天,埃博拉病毒通过病毒携带者或病人传入我国机会还是有的。也有可能通过进口动物传入,但这完全可控。作为终末宿主果蝠自己飞过来,可能性非常小。总之,埃博拉病毒在我国形成长期流行几乎没有可能,因它没有自然宿主。另外,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很容易识别,且潜伏期患者不具感染力。所以在人之间形成长期流行可能性不大。

形成易感动物长期流行也几不可能,因引进的大猩猩很难放入我国森林里面,大概都是一些经济动物或观赏动物。再就是我国果蝠形成病毒传染可能性很低。因此,埃博拉病毒传入有风险,但在我国造成大范围流行风险非常低。

资讯

联想智能电视发力山东

新品S52终结不如意体验

本刊讯 2014年8月14日,联想智能电视新品品鉴暨合作伙伴启动大会在山东舜和国际酒店举行,吸引了200余位渠道合作伙伴到场。

联想集团中国区智能电视事业部总经理任中伟表示,联想智能电视新品S52终结了传统智能电视五大不如意体验:终结了“五向键”遥控器,开启自由交互时代 ;终结“死脑筋”电视,开启可升级时代;终结“暗淡客厅”,开启好色视界; 终结片源“枯燥时代”,开启无尽影院模式;终结劣质体验,开启TV APP订制时代。

本次启动大会上,联想展示的S52在内容、硬件、交互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彻底颠覆。

首先,针对人机交互这一行业难题,联想极具创新性地推出了一键智能遥控器,彻底终结了智能电视交互不智能的时代。

记者在现场体验了一把,通过智能遥控器,可以像使用鼠标一样控制屏幕中的光标,也可以配合语音、体感、触控等手段,实现智能操纵。比如记者口头指示“看《产科医生》第8集”,电视很快识别,迅速切换到播放频道。任中伟介绍,一般家庭带宽条件下,智能电视都能够运行流畅。

不仅如此,联想在智能电视行业内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升级卡。随时可将电视升级至200核,可以支持超大型炫酷游戏,实现“永不落伍”的智能电视。

联想还与百视通联手打造视云影院,拥有超50万小时高清正版片源。同时,联想TV应用商店4000余款深度订制的APP,内容涵盖生活、娱乐、学习、健康等各领域。

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篇3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有三种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三种病毒致病机理非常相似, 临床上表现相近。其中, 猪传染胃肠炎导致的腹泻临床症状最为严重, 传播速度最快, 致死率也最高。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具有囊膜, 直径60~160nm。表面有棒状突起或长度为12~25nm的纤突。

猪传染性胃肠炎可表现出两种流行形式: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流行性猪传染性胃肠炎指该病于一个全部或大多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阴性和易感的猪场发生。当病毒侵入这种猪场, 往往所有年龄的猪都被感染, 尤其是在冬天。大多数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哺乳仔猪发病严重, 迅速脱水, 2~3周龄以下的死亡率很高, 但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大部分不足7日龄仔猪出现症状后2~7天后死亡。病猪迅速出现明显脱水、消瘦等症状, 严重口渴, 被毛粗乱。发病后2~7d衰弱而亡,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死亡率可高达5~100%。

1.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一群, 病毒具有分子量为200KD左右大小的糖基化纤突蛋白, 57~58KD的末糖基化RNA结合核衣壳蛋白。

粪便—口腔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易感猪场常于销售或购进猪只后4~5天内爆发急性。病毒的引入可能是通过感染的病猪或污染物。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持续腹泻3~4天后因脱水而死, 死亡率平均为50%, 有时可高达100%。病猪起初呕吐, 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 迅速消瘦、脱水, 但大部分病猪在短期内可康复, 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症。

1.3 猪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大小为65~75nm, 无囊膜, 十二面体的病毒粒子。病毒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由三层蛋白衣壳组成。外层衣壳 (VP7和VP4) , 中间层衣壳 (VP6) 和内层衣壳 (VP2) 。病毒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 被VP2, 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 (VP1) 包裹。通常, 只有包裹三层衣壳的粒子才具有传染性。

目前, 轮状病毒普遍存在于猪群中, 在常规的饲养条件下, 要使猪不带轮状病毒是非常困难的。轮状病毒随粪便排出, 主要经口传播, 是否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轮状病毒感染1~5日龄无菌猪或断奶仔猪, 并可导致严重腹泻。猪以精神萎顿、厌食、体重减轻为特征, 在1~41日龄的仔猪常可见到自然发生的轮状病毒腹泻, 发病率通常低于20%, 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 通常是在2~3日内回复。哺乳仔猪常继发大肠杆菌病, 使病情加重, 死亡率升高, 可达3~80%。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 常有呕吐, 继而出现腹泻, 粪便呈暗黑色、黄白色。腹泻愈久, 脱水愈明显。

2 治疗措施

目前, 特异性治疗猪病毒性腹泻, 特别是针对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导引起的腹泻的抗病毒制剂尚未研制成功。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 减轻机体症状, 同时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 减少饥饿, 脱水和酸中毒。已报道抗病毒化合物金刚烷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最新研究表明, 干扰素或许可以激活新生仔猪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 对病毒的感染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爆发期间, 用1~20IU人干扰素给感染猪口服, 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给药猪。并给猪舍供暖, 并使口渴的感染猪可以自由饮水和营养液。抗细菌治疗对2~5周龄猪有益, 特别发生与大肠杆菌致病株混合感染时。曾有报道称以中药配方:肉桂10g、板蓝根10g、槐花12g、大青叶10g、赤石脂15g、莨菪子5g粉碎并混匀。1剂/天, 小猪酌减, 连服3d, 疗效显著。

3 预防措施

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应防止病毒侵入猪场, 从无病毒感染的猪场引进血清阴性的猪, 这些猪在并群前隔离2~4周。同时, 一定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3.1 免疫接种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于后海穴 (即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 注射。注射疫苗的进针深度按猪龄大小为0.5~4厘米, 3日龄仔猪为0.5厘米, 随猪龄增大则进针深度加大。也可试用含猪轮状病毒的三联灭活疫苗, 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抗体, 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尽量提前至每年的11月中旬防止相关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

3.2 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研究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 病毒 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1.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3)潜伏性。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4)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1.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症状:(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2)运行速度降低。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什么信息也进不去。(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6)外部设备工作异常。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2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1及早发现计算机病毒,是有效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

检查计算机有无病毒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種是利用反病毒软件进行检测,一种是观察计算机出现的异常现象。下列现象可作为检查病毒的参考:一是屏幕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显示画面或异常的提示信息;二是屏幕出现异常滚动而与行同步无关;三是计算机系统出现异常死机和重启动现象;四是系统不承认硬盘或硬盘不能引导系统;五是机器喇叭自动产生鸣叫;六是系统引导或程序装入时速度明显减慢,或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口令;七是文件或数据无故地丢失,或文件长度自动发生了变化;八是磁盘出现坏簇或可用空间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九是编辑文本文件时,频繁地自动存盘。

2.2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防治病毒的关键

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特别不能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2)写保护所有系统软盘。(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4)新购买的电脑在使用之前首先要进行病毒检查,以免机器带毒。(5)准备一张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并将常用的工具软件拷贝到该盘上,然后妥善保存。此后一旦系统受到病毒侵犯,我们就可以使用该盘引导系统,进行检查、杀毒等操作。(6)对外来程序要使用查毒软件进行检查,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7)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8)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2.3发现计算机病毒应立即清除,将病毒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发现计算机病毒后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清除病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2)启动最新的反病毒软件,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使系统或文件恢复正常。(3)发现病毒后,我们一般应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病毒,如果可执行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清除,一般应将其删除,然后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4)某些病毒在Windows98状态下无法完全清除,此时我们应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在DOS下运行相关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参考文献

[1] 张璞.计算机病毒防范浅析[J].内江科技,2008(02).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篇5

1 发病日龄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以刚出生3~8 d内的仔猪发病为主, 个别养猪场也有出生15 d左右的仔猪发病。

2 临床症状

主要以腹泻为主, 水泻, 颜色黄绿色或灰绿色, 有恶臭。仔猪腹泻后迅速消瘦, 一般在6~48 h内死亡, 病死率达90%以上。母猪一般无明显症状, 个别有拉软便。15日龄以上的仔猪拉稀较少, 即使发病也容易治愈。

3 免疫影响

以未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部分猪场已经免疫了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也依然会发病, 但症状相对较轻, 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4 防治方案

4.1 加强管理

4.1.1 加强产房保温:

不仅仔猪保温箱的温度要保持在30~33℃, 而且产房的温度也要提高到20℃以上。最好能采用高位保温产床, 即在产床的仔猪保温箱底部安装60 cm×50 cm的电热板作为哺乳仔猪的睡床, 以保持仔猪保温箱内温度。

4.1.2 保持猪场干燥:

规模化猪场的产房多为高床饲养, 在地面、走廊铺撒生石灰, 禁止用水冲洗猪栏。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干净。

4.2 科学治疗

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可使用抗病毒类, 如干扰素 (可以用新城疫1系强毒苗代替) 、转移因子肌肉注射发病猪只,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猪舍中有1头仔猪发病, 则就要全窝仔猪同时治疗, 饮水或灌服口服补液盐溶液, 严重的发病仔猪还可采取腹腔肌注补液, 防止脱水酸中毒。每头仔猪灌服蒙脱石粉2 g (或矽碳银) , 2次/d, 可有效吸附肠道毒素, 防治胃肠黏膜的脱落。

口服补液盐溶液的配制方法: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 L, 待融解后加温至40℃左右, 让仔猪自由饮用或灌服。

4.3 预防新法

收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冰冻保存备用。每20头母猪饲喂1头仔猪的肠道组织, 肠道组织匀浆溶于2.5 L水中;每头母猪125 m L (约半茶杯) 混入饲料中。至少在分娩前3周投喂母猪。也可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再用8~10倍生理盐水稀释, 4层纱布过滤, 加甲醛灭活, 经过安全试验后;注射母猪, 先普免 (4 m L/头) , 产前3周加强免疫 (4 m L/头) 。经多数猪场推广应用, 使用该种方法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病, 疗效明显。

摘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是近年来流行较为严峻的生猪疫病, 该病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已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作者通过多年来对该病的探索与研究, 提出的一套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和实用技术, 以对同行提供参考。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篇6

1 目前HPV疫苗情况

HPV属小DNA病毒, 它的基因组为双链闭环, 近8000个碱基对。HPV基因组主要编码3个基因:①3个癌基因E5、E6和E7, 它们与癌细胞转化过程有关;②两个调节基因E1和E2, 与调节转录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有关;③两个结构蛋白L1和L2, 组成病毒颗粒。针对HPV的不同编码基因研制相关的疫苗。

1.1 预防性疫苗

默克 (Merck) 公司和葛兰素史克 (GSK) 公司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将HPV预防性疫苗推上市, 目前这两家公司的疫苗比较成熟, 已进入市场。在疫苗生产方面, Merck公司采用酵母发酵和胞内提取技术, GSK公司采用甜菜夜蛾的细胞系昆虫表达系统, Merck公司的Gardasil疫苗为四价疫苗, 含HPV16、18、6和11 4个型别;GSK公司的Cervarix疫苗为二价疫苗, 含HPV16和18两个型别。Gardasil疫苗的使用时间为0个月、2个月后、6个月后;Cervarix疫苗的使用时间为0个月、1个月后、6个月后。两种疫苗都是肌内注射, 共3次, 每次0.5 ml, 接种对象为9~26岁女性。最新的Merck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预防性疫苗只需注射两次, 也可以达到3次注射的效果, 数据表明免疫持续时间为4到5年[3,4,5,6,7,8]。

目前, 除Merck和GSK两家公司外, Novavax/NCI公司也正进入临床2期试验, BTG International、Berna Bio和GSK/Powerjet公司也在开展预防性疫苗的

研发。

1.2 其他疫苗情况

1.2.1 治疗性疫苗

虽然有关于用L1来治疗宫颈癌的研究, 但其前景并不被多数学者看好。而使用HPV的L1以外基因作为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正成为热点。有关HPV早期的研究表明, 对于LSIL和HSIL疫苗设计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是因为首先LSIL是同质性的, 它在损伤中发生HPV的复制, 其损伤部位的细胞的遗传背景比较稳定, LSIL患者的HPV和宿主细胞的免疫状态非常相似。而HSIL是异质性的, HPV的复制处于较低的水平, 细胞因子及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的表达紊乱, 在HSIL患者中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 HPV和宿主细胞的免疫状态差距都很大。

1.2.2 L2疫苗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次要衣壳蛋白L2具有与其他HPV型别交叉反应的中和抗原。来源于某一特定HPV型别的L2的一个表位可以作为对多个HPV型别中和保护。然而, 与L1疫苗相比, L2疫苗具有较低的中和保护作用, L2疫苗是否能作为预防性疫苗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1.2.3 E1、E2疫苗

在家犬的感染实验模型中, 除了在很高水平的E7的表达情况下, E7免疫并不能保护对应型别HPV的感染, 因而E7应该不是理想的抗原。LSIL和良性疣的治疗性疫苗主要选取E1和E2, 改造型的E1和E2在LSIL和良性疣的预防和治疗上都有效, 因而, 近年来有学者使用E1和E2与细胞因子或咪唑喹啉 (IQ) 的组合来进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1.2.4 E6、E7疫苗

由于HSIL患者的共同点是致癌基因E6和E7的表达, 因而这两个基因是治疗的关键。我们知道即使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CIN Ⅲ) 患者也可能发生HPV的转归, 因而此推测:CIN Ⅲ患者是由于HPV致癌基因的刺激所引起的自身免疫进而促进了HPV的消退。E6、E7及E6-E7融合基因的相关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上述两个基因免疫, 在CIN和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 患者中有一定成效, 但有关这两个基因的致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部分学者对于使用这两个基因进行免疫还持谨慎态度。到目前为止, 罗氏公司的几个E7疫苗已经进入临床2期和3期的试验, 这一进展也鼓舞了我们更深入地去探讨HPV感染 (特别是肿瘤进展) 的免疫机制, 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治疗性疫苗将会得到更大突破。

此外, 多肽疫苗可以覆盖更多型别的HPV, 也作为新型疫苗成为关注点。我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引入疫苗, 但有关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也在逐步开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正在研制HPV L2多肽疫苗。

虽然已有两种疫苗成功上市, 但是疫苗本身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疫苗还不能覆盖所有型别,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疫苗价格较高,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未必能承受得起全民注射疫苗。

2 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

HPV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使预防宫颈癌及相关疾病成为可能,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为适龄女性注射HPV疫苗,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探讨HPV疫苗在人群免疫接种后的效益, 也为制定和完善HPV疫苗免疫策略及宫颈癌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我们根据现有资料, 对HPV疫苗的成本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疫苗成本效益分析的原理是根据疫苗所预防的疾病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以及疫苗接种费用等数据计算疫苗效益-成本比值 (benefit-cost ratio, BCR) 、净效益 (net benefit, NB) 等作为评价指标, 以BCR为例, 疫苗效益/疫苗成本=BCR, 如果BCR>1, 表示效益大于成本, 如果BCR<1, 表示效益小于成本。

迄今为止全球研制成功并上市的疫苗是HPV16和18型, 现在我们以这两种疫苗来分析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首先统计HPV 16和18型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由Gary Clifford等[9,10,11,12,13,14]对HPV感染情况的meta分析发现, HPV 16型在ASCUS、LSIL、HSIL、宫颈癌这4类人群中所占比率分别6.5%~13%、16%~29%、34%~52%和40%~60%, 18型所占的比例是1.7%~6%、5%~12%、6%~12%、13%。我国还没有全面系统的H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仅有少部分地区做了相关调查, 孙小蓉等[15]对20000例武汉郊区农民进行了细胞学和HPV检测, 人群HPV阳性率为9.25%, ASCUS、LSIL、HSIL和宫颈癌等组占总人群的百分率分别为是5.59%、3.21%、0.41%和0.04%。

目前市场使用的HPV疫苗全程免疫需要注射3组针剂, 疫苗成本每人约需要4000元。HPV感染较为常见, 在普通人群中HPV总的感染率约10%, 而90%的HPV感染者都会转归, 只有约10%的人会持续感染并朝疾病方向发展, 继续发展成ASCUS、LSIL、HSIL, 甚至宫颈癌。关于宫颈疾病的治疗费用我们做了简单的调查, 在北京三级甲等医院治疗宫颈癌, 每位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约10万元;ASCUS和LSIL患者需要每年做2次门诊随访, 每次检查费用约为450元;HSIL患者一般需要做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花费约1万元。另外, 还需计算一些间接费用, 例如误工费、劳动力损失、为社会创造价值损失等。

从上文我们得知, 这4种疾病的发病率和HPV 16/18型在这4种疾病中所占的比率, 我们取比率的平均估计值来计算疫苗的效益。在这里, 我们按照孙小蓉等的数据, 将ASCUS、LSIL、HSIL和宫颈癌的发病率的平均估计值为4%、3%、0.4%和0.04%;根据Clifford等的数据, HPV 16型在这4类人群中感染率平均估计值是10%、20%、40%和50%, HPV 18型所占的比例是4%、8%、9%、13%。假设有1000万名女性, HPV 16、18型疫苗所能保护的人群及所获得的效益见表1 (比例取平均估计值计算) 。

注:间接费用的计算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条例) , 其中:①ASCUS、LSIL的间接费用:每例每次检查的误工损失费为50元, 每年检查2次, 检查2年;②HSIL的间接费用:误工损失费, 劳动力损失费约每例2万元;③宫颈癌的间接费用:未死亡病例计算误工损失费、劳动力损失费等约每例估算为30万, 死亡病例每例为社会创造价值损失费每例30万。

从上表合计数据可知, 假设以1000万名女性为基数, ASCUS、LSIL、HSIL和宫颈癌患者共同花费合计17.46亿元 (5.7+11.76亿元) , 即HPV疫苗能够创造的效益是17.46亿元 (A) , 疫苗免疫成本是400亿元 (B) , BCR=A/B=0.04365, 计算得出BCR远小于1, 表示成本远高于HPV疫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该疫苗的推广使用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衡量和评估。但是另一方面, 人们对HPV疫苗的应用除了关心其经济效益外, 还要从整个社会发展文明程度、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出发, 考虑保护妇女的健康、减少疾病负担等因素。从疫苗研究领域而言, 还有待于研制出能覆盖更多HPV型别、更经济实惠的多价疫苗。

3 HPV疫苗免疫策略及早期筛查

疫苗免疫虽然能够有效地预防HPV感染, 从我们上述的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这样的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无疑需要考虑它的巨大成本。因而, 根据WHO有关文件的精神实施HPV的早期筛查, 特别是连续的HPV检测的筛查, 能够维持一个较低成本的疾病控制效果。

在中国,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孙小蓉等调查的宫颈癌年发病率为40/10万, 另有资料显示, 北京市宫颈癌的年发病率接近20/10万, 2005年12月31日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农村人口比例为57.01%, 城市人口比例为42.99%, 全国女性人口总数为63319万, 如果以40/10万代表我国农村女性宫颈癌的年发病率, 以20/10万代表我国城市女性宫颈癌的年发病率, 可以推测我国每年女性宫颈癌患者约为19.9万。在这里特别指出, 前述对武汉郊区农民的研究对于我国农村的代表性稍显缺陷, 存在着低估农村人口发病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由于北京市的公共卫生状况, 也存在着低估城市人口发病率的可能性, 因而有理由相信我国实际的每年宫颈癌发病人数可能比我们这里的数字还要高。

早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等疾病的重要环节, 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将疾病控制在早期, 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推荐最佳筛查方案 (医生取材HPV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 和一般筛查方案 (医生取材HPV检测+传统巴氏涂片) , 并可结合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取得更好效果, 早期筛查可以诊断出ASCUS、LSIL和HSIL等, 可使疾病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其预后都较宫颈癌好很多, 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命质量。

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篇7

猪病毒性腹泻一般不会死猪, 但因未断奶的仔猪抵抗力比较弱, 经常会因脱水而死亡, 损失比较严重。针对本病的发病机理, 采用复方抗病毒药物、林可霉素类抗菌药加复方葡萄糖进行综合治疗, 有效率可达到80%以上。未断奶仔猪由于抵抗力弱, 应尽早治疗。

就现阶段来看,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但与此同时还有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星状病毒、环状病毒等, 也可以引起猪的腹泻, 所以说该病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 发病诱因为气温骤然降低。发病猪表现为拒食、呕吐、拉稀、体温有时偏高。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1 做好免疫接种

目前常用的疫苗多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苗。母猪必须先免疫1次, 在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 以后每胎产前1个月免疫1次。对未曾接种且发病的哺乳仔猪可进行紧急接种, 可使部分仔猪免于死亡。

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环境卫生;注意保持适宜的舍温;在秋冬季节, 坚持每周至少消毒1次;冬季要特别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量;注意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光照, 提高猪的抵抗力;一旦发现本病应当立即隔离。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篇8

1949年,由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对病毒雏形的概念,但是没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时隔10年,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中,这些要领被应用于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电游戏中。这个游戏是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发明出来的。该游戏的编写思路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双方各编写一个程序,在一台计算机中注入,这两个程序在电话系统内相互厮杀,有时他们会放下一些关卡,停下来修复被修改的指令,当它被困时,就复制一次,以便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存在于计算机的记忆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战”。在那段时间,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联网,只是在小范围传播。1988年底,才在我国国家统计部门发现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时间里,病毒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病毒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产地信息,从大量的统计分析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计算机病毒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它会自身复制并传播,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同时能够自我复制,具有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传统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

(1)通过软盘: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 例如, 不同渠道来的系统盘、来历不明的软件、游戏盘等是最普遍的传染途径。由于使用带有病毒的软盘, 使机器感染病毒发病, 并传染给未被感染的“干净”的软盘。大量的软盘交换, 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贝, 不加控制地随便在机器上使用各种软件造成了病毒感染。

(2)通过硬盘:通过硬盘传染也是重要的渠道, 由于带有病毒机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维修等, 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3)通过光盘:因为光盘容量大,存储了海量的可执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盘,对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防护担负专门责任,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当前,盗版光盘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通过网络:这种传染扩散极快, 能在很短时间内传遍网络上的机器。

随着Internet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它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Internet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被下载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大多数Internet邮件系统提供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通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入企业网络。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如何知道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已经感染了病毒呢?可以从下面现象去发现: (1) 系统不认识磁盘或是硬盘不能开机; (2) 整个目录变成一堆乱码; (3) 硬盘的指示灯无缘无故亮了; (4) 计算机系统蜂鸣器出现异常声响; (5) 没做写操作时出现“磁盘写保护”信息; (6) 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口令; (7) 程序运行出现异常现象或不合理的结果。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采用的方法可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预防。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

(3)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4)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

(5)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6)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7)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有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8)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是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

(9)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病毒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

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损失。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几乎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 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及网络信息的安全, 研究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已刻不容缓。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最易感染的程序入手, 来探讨预防及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全面预防诺瓦克病毒性腹泻 篇9

什么是诺瓦克病毒性腹泻

诺瓦克病毒性腹泻(又称为诺如病毒性腹泻)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属法定报告的感染性腹泻。

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头痛、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脱水是腹泻致死的主要死因,故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或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

诺瓦克病毒的传播方式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

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在自然界中污染水或间接污染食品,很容易造成暴发。

具体防护一二三

1.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自身保护:高度警惕身边的病人、接触者。

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

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饮用水、厕所等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3.流行期措施: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肠道门诊工作,做好疑似症状病人筛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做好传染病报告,病人及时隔离治疗等工作。

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

诺瓦克病毒性腹泻流行史

诺瓦克病毒性腹泻流行地区极为广泛,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19%~42%系诺瓦克病毒所致。在美国流行更加严重,1976~1981年美国成人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有42%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1996年1月~1997年6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90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中,96%是诺瓦克病毒引发。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得到类似结果。1995 年我国报道第1例诺瓦克病毒感染起,陆续对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诺瓦克病毒感染暴发进行调查,结果证明诺瓦克病毒感染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

诺瓦克病毒感染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1996~200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348起暴发,136起发生在饭店,101起在疗养院或医院,42起在学校和托幼机构,69起在度假场所和游船上。

发现疑似病毒性胃肠炎

疫情怎么办

1.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以村、居委会、学校、托儿所、养老院或其他集体为单位,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胃肠炎临床诊断病例。

计算机病毒机理及预防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

1 绪论

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 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 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何为计算机病毒、它是如何产生、传播和危害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病毒应如何检测、医治和预防, 这是广大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和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 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本文简述了制造病毒的动机和病毒的机理, 从而给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2 制造病毒的动机

2.1 超群智力的发挥

计算机从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 为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故意编写的破坏性程序, 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这些计算机病毒来对社会产生危害, 而是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2.2 对付非法拷贝

软件公司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植入病毒, 当检测出有对该软件进行非法复制企图时, 相应的病毒会被激发而执行, 一旦病毒被激活, 则破坏操作系统, 数据和文件, 基于这种考虑, 大大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2.3 利用病毒进行报复

出于报复心理, 在程序中植入病毒, “潜伏”期一到, 立即发作。

2.4 蓄意进行破坏

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 如有些网站, 不小心下载, 就携带病毒。

2.5 用于特殊目的

某些科研机构出于研究的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其本意是好的, 由于是研究, 很难考虑周全, 一不小心失去控制产生了不可预料的结果。

2.6 为了获取利益

为窃取用户信息, 如用户资料、网银账号密码、网游账号密码、QQ账号密码等而编制的病毒程序。一旦这些信息失窃, 将给用户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这类案件手法隐蔽, 数额巨大, 公安机关侦破难度也大。

3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机理

3.1 引导区病毒

磁盘引导区传染的病毒主要是用病毒的全部或部分逻辑取代正常的引导记录, 而将正常的引导记录隐藏在磁盘的其他地方。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 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硬盘里读取数据时, 先运行引导区的程序 (病毒程序) , 再运行正确的引导程序, 其病毒程序随之装入内存, 并在特定条件下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 一般情况下这些事情是悄悄完成的, 用户很难发觉, 只是计算机启动时启动速度变慢, 因为首先要运行引导程序中夹杂的病毒程序, 但计算机速度本事很快, 这种“慢”用户觉察不到。例如, “大麻”和“小球”病毒就是这类病毒。

3.2 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 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 每使用一次已感染的程序, 病毒程序就在磁盘上寻找一个尚未感染的程序, 将自身复制到该程序中使其染毒, 并使该程序在执行时首先执行这段病毒程序, 然后再执行该程序, 用户很难发觉, 达到不断繁殖的目的。由于它不断地繁殖, 消耗了cpu、外存大量资源, 使感染的计算机效率大降, 直至死机。这种病毒最为常见, 易于编写, 也易于发现, 一般测试文件的大小即可知, 文件莫名其妙长度增大, 一般都是此类病毒。

3.3 源码型病毒

源码型病毒直接置入的到源程序代码中, 源程序代码可以是高级语言代码, 也可以是脚本语言代码。源代码就是用户书写的未经过编译的源程序。过去的病毒只感染可执行性文件, 现在的病毒也感染非执行性文件, 如源程序、WORD、EXCEL等文档。

3.4 嵌入型病毒

这种病毒编程难度大, 危害极大, 消除程难度极大。它以DDL文件形式存在, DDL文件是windows中包含函数和数据的模块集合, 当应用程序调用它的功能函数时, 得到系统加载, 将自身嵌入到现有程序中, 把计算机病毒的主体程序与其攻击的对象以插入的方式链接。这种计算机病毒难以编写, 一旦侵入程序体后也较难消除。如果同时采用多态性病毒技术, 超级病毒技术和隐蔽性病毒技术, 将给当前的反病毒技术带来严峻的挑战。

4 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

4.1 定期给系统打补丁。当发布系统后, 发现有些程序中有漏洞, 能被黑客利用而攻击用户, 所以发布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对付这些黑客, 用一些应用程序来修复这些漏洞, 称为“补丁程序”, 安装这些补丁程序后, 黑客就不会利用这些漏洞来攻击用户。而黑客又会从其它位置来想方设法攻击系统, 所以, 及时下载最新系统安全漏洞补丁, 不断增加系统自身免疫力。

4.2 不要光顾那些很诱惑人的小网站, 这些网站很有可能就是网络陷阱。现在的计算机病毒越来越注重针对人类的心理如好奇、贪婪等。前一阵肆虐一时的“裸妻”病毒, 主题就是英文的“裸妻”, 邮件正文为“我的妻子从未这样”, 邮件附件中携带一个名为“裸妻”的可执行文件, 用户执行这个文件, 病毒就被激活。最近出现的My-babypic病毒, 通过可爱宝宝的照片传播病毒。而“库尔尼科娃”病毒的大流行, 则是由于“网坛美女”库尔尼科娃挡不住的魅力。

4.3 不要随便打开某些来路不明的E-mail与附件程序, 这些附件有可能带有病毒, 目的把病毒植入, 盗窃用户信息或破坏你的系统。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4 不要轻易下载小网站的软件与程序。

4.5 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 否则您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

4.6 开启病毒实时监控。病毒实时监控其实就是一个文件监视器, 它会在文件打开, 关闭, 清除, 写入等操作时检查文件是否是病毒携带者, 如果是则根据用户的决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 如清除病毒, 禁止访问该文件, 删除该文件或简单地忽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毒在本地机器上的感染传播, 病毒实时监控程序就像大街上的巡逻警察一样, 时刻监控计算机内每一个活跃的程序, 判断哪一个是病毒程序, 以防系统染毒, 一般是提醒用户哪个程序有病毒嫌疑, 征求用户意见, 再作处理。监控程序不能安装的的太多, cpu只有一个, 既要运行常规程序, 又要担当警察职责, 影响机器速度。病毒实时监控是第二道防线。

4.7 不要随便打开来源不明的Excel或Word文档。

4.8 及时升级病毒库。病毒库其实就是一个数据库, 它里面记录着电脑病毒的种种“相貌特征”以便及时发现, 绞杀它们, 只有这样, 杀毒程序才会区分病毒程序和一般程序, 所以有时我们也称病毒库里的数据为“病毒特征码”, 病毒库是需要时常更新的, 这样才能尽量保护你的电脑不被最新流行的病毒所侵害。以往杀毒软件一般是每隔几天就会更新病毒库, 但是由于电脑病毒数量的剧增, 现在的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的速度加快了, 更新速度甚至是以小时来计算。

4.9 不要随便点击不安全陌生网站。这些网站往往潜入了恶意代码, 一旦用户打开其页面时, 即会被植入木马与病毒。

4.1 0 安装防火墙。防火墙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 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 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你可以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高级别的保护可能会禁止一些服务, 把安全级别设为中、高级, 以防黑客攻击。防火墙就像国家的军队, 钢铁长城, 防止外敌入侵, 拒敌与国门之外, 是第一道防线。防火墙可以软件实现, 也可以是软硬结合, 或专用计算机, 防火墙在此一个机器上独立运行, 该机器作为它背后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代理防火墙。但防火墙不能彻底“堵”住病毒。

4.1 1 对外来的u盘、光盘和网上下载的软件等都应该先进行查杀计算机病毒, 然后再使用。

5 结语

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胸有成竹。即使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也不会“闻毒色变”, 只要我们认识并掌握一些防毒知识, 做好防御工作, 就完全有可能让病毒远离我们。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就会处在一个较安全的环境, 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完成工作才会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 .

[2]韩莜卿.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4.

上一篇:中药化学技术下一篇: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