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共10篇)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篇1
仔猪腹泻又称仔猪拉稀或仔猪下痢。它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甚至使之成为僵猪, 严重的仔猪会衰竭死亡, 给养猪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 预防
1.1 母猪方面
母猪本身携带有病原, 仔猪在哺乳的时候, 病原会从母乳传递给仔猪, 从而引起仔猪发病, 因此引发仔猪腹泻的母体因素不容忽视。
母猪过肥或是过瘦都可能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性腹泻, 所以在防控时, 应该注意母猪的膘情。哺乳阶段的母猪, 最好保持适中的膘情。
乳汁过浓, 仔猪不容易消化;乳汁过稀, 仔猪会营养不良。这些都可能导致仔猪腹泻, 所以要注意调控母乳的浓稠度。如果母乳过于浓稠, 适当的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 减少蛋白饲料的比例;如果母乳过稀, 适当增加饲料的蛋白比例, 减少青绿饲料的比例。
1.2 仔猪方面
及时给仔猪喂初乳。仔猪出生后2h内必须吃上初乳, 初乳蛋白质含量高, 含有轻泻作用的镁盐, 可促进胎粪排出;酸度较高可弥补初生仔猪消化道不发达和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的缺陷;初乳中含有白细胞及大量的抗体、酶及溶菌素等, 新生仔猪吮食初乳, 获得被动性免疫, 增进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 减少腹泻。
仔猪固定乳头。母猪的各个乳头的泌乳量不同, 前面的乳头泌乳量高, 向后逐渐减少。为了保证仔猪的均衡发育, 体质强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乳头, 而体质弱的仔猪则固定在前面的乳头。
仔猪剪齿。仔猪的犬齿比较锋利, 哺乳时容易咬伤母猪乳头, 导致乳头及乳房受感染, 影响母乳的质量。所以仔猪出生后最好把仔猪的犬齿剪平, 注意剪齿时一定要剪得平整。
药物预防。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灌服抗菌药物 (如黄连素) , 可以清理加速排出仔猪肠道中的胎粪, 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消化机能, 增强仔猪的抗病力。还应该在1日龄、7日龄、21日龄定期注射抗菌药物 (长效土霉素等) 预防。
调整消化道常驻菌群的平衡。在诱食及饲料供给的过程中, 添加益生素、乳酶生、酸化剂、EM液 (有益生物群) 、维生素等, 调整仔猪消化道常驻菌群的平衡, 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的生理缺陷。
及时补硒、铁。仔猪出生后1~3d, 肌肉注射牲血素1m L或口服硫酸亚铁溶液;15日龄左右再用1次。在缺硒地区可以硒 (亚硒酸钠维生素E) 、铁同补, 在增强仔猪抗病力的同时可以预防由于缺硒引发的仔猪腹泻。
及时补料。仔猪出生1周后, 母猪泌乳量逐渐减少, 应该逐渐给仔猪补料, 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与此同时还能使仔猪消化系统逐渐适应消化饲料, 减少仔猪断奶时的应激反应, 预防因断奶引起的仔猪腹泻。
1.3 环境方面
产房、用具、产前母猪腹部和乳头及接产人员手都要认真进行消毒, 栏舍和运动场地和水源定期消毒。
仔猪出生后圈舍温度维持在32~34℃, 断奶后维持在20~24℃。
保育室、猪舍、运动场、垫料在消毒同时, 必须保持干燥, 潮湿对仔猪应激非常大, 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要保证供应母猪及仔猪充足的饮水, 猪只缺乏水时会喝地上的脏水, 这样很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引起腹泻。
猪舍和育仔箱要密闭, 从缝隙中吹进的冷风对仔猪应激非常大, 易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 引发仔猪腹泻及其他疾病。
2 治疗
2.1 对症治疗
猪只一旦发病, 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 加强护理, 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 防止病原传播。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 如选用恩诺沙星、氟哌酸、氟苯尼考、得米先 (长效土霉素) 、硫酸新霉素、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做到轮换用药、联合用药, 给药途径可选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拌料、饮水及灌服。
2.2 辅助治疗
传统疗法往往只注重用抗菌素消灭病原微生物, 而忽视补液在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仔猪发生腹泻时, 水盐代谢失调, 机体大量失水, 如不及时补充水盐, 常导致仔猪脱水而死。单纯的抗生素疗法自然收效甚微, 尤其是对抗生素无效的病毒性腹泻, 补液与否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对于因腹泻导致仔猪脱水和酸中毒的, 应组合用药。口服补液、静脉或腹腔注射葡萄糖盐水 (5%的葡萄糖液中加入0.5%的氯化钠) 和碳酸氢钠 (3%~10%) , 也可适当的加入青霉素和维生素C, 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 加强护理, 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篇2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对策
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周内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达20%。发病后,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并容易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从而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将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以及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腹泻原因
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临床病症,很多因素都会引起仔猪腹泻。
1.1 饲养管理方面
(1)母猪分娩舍、仔猪舍及产前母猪的消毒工作做得是否有效;产仔仔猪的护理工作是否良好,如断脐、断尾、剪牙、剪耳等工具是否消毒。
(2)仔猪保温措施是否有效;仔猪舍地面是否保持干燥和卫生;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仔猪是否受到贼风袭击,注意其防寒保暖。
(3)是否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水质是否符合充足、清洁的相关标准;是否采取母猪产前免疫接种办法,该工作是否科学有效。
(4)是否搞好环境卫生;是否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1.2 飼料方面
哺乳母猪料的营养品质和卫生指标是否合格;乳猪料质量是否过关;是否含有大量营养因子与过敏质;是否含有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如大剂量药物添加等;脂肪类物质是否变质或添加过量,玉米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过高等。
1.3 疫病方面
(1)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一看精神状态;二看饮食性质;三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2)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型产气英膜梭菌等都能引起细菌性疾病而导致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瘟、伪狂犬、仔猪轮状病毒病、肠道病毒等病毒都会造成仔猪腹泻;胞属球虫、鞭虫、蛔虫、结节残虫、肾线虫等寄生虫病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2 防治对策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消除本病病因,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母猪产前进栏要彻底清洗猪体和消毒猪舍,使猪舍处于保温、通风良好、卫生清洁和干燥的状态。仔猪初生时要使其尽量全部吃到初乳,要给仔猪补料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补料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并要防止仔猪舔食旧料,每天清除栏内剩余的饲料。
2.2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2.2.1 疫苗防治
目前可用猪大肠杆菌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灭苗和弱毒苗等进行免疫接种。
2.2.2 药物防治
(1)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哺乳母猪料或仔猪料中加一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卜巴氧、青霉素、链霉素等。
(2)若是已经发生腹泻,需查明病因,做到对症治疗,减少盲目用药,以免延缓治疗时机。尤其是由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更要及时治疗、消除病因。
(3)腹泻容易引起机体脱水,补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8~16万IU,混合后一次性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5d。
(4)肌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ml,或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30mg/kg,连注3~5d。
(5)如果是大群猪只发生腹泻,可用燃烧的煤球弄碎过筛放入猪舍,让其自由采食2~3d,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采用生物制剂
浅析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篇3
1仔猪腹泻的预防
1.1做好饲养管理, 保证舍内通风良好, 保持干燥, 温湿度适宜, 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母猪临产前应擦洗和消毒乳头, 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仔猪出生3 d、15 d时各补铁1次, 肌肉注射铁糖注射液1~2 mL;保证仔猪3 d内吃上初乳以获得母体被动免疫力;断奶时要根据仔猪的体况, 合理安排断奶时间, 并逐步过渡, 避免惊吓、转群、母仔分离、突然更换食料等一切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要合理。
1.2饲料配方合理, 营养均衡,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饲料中可添加有机酸和酶制剂来调节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1.3可以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也可在临产母猪饲料中添加, 直到产后十几天, 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1.4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可在40 d左右和20 d左右分别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苗, 用来预防仔猪发生黄、白痢病。仔猪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 如大肠杆菌K88、K99, 仔猪副伤寒等。
2仔猪腹泻的治疗
2.1对仔猪的腹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对控制腹泻所造成的损害至关重要。仔猪腹泻可用盐酸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长效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2.2制定合理的驱虫保健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的基础。35~70日龄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1~2周进行1次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 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次;新购进来的仔猪和种猪要驱虫隔离30 d后再混群饲养。经常清扫猪圈, 将猪粪集中发酵以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
2.3腹泻时间长的仔猪会引起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临床上多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进行腹腔补液。能正常饮水的猪只口服补液盐。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篇4
一、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1.母源带毒。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乳猪病后表现为红、黄、白痢和水样腹泻。防治主要针对母猪:母猪产前、产后8小时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剂量10毫升/次,或产前24小时喂服“子母康”1袋,产后连喂3天,每天喂服1袋;根据母猪产后感染发病症状,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2.乳猪感染。乳猪自身感染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流感、猪瘟、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寄生虫等。乳猪主要表现为不食、体温升高,红、黄、白痢及水样腹泻等症状。治疗方法:细菌、病毒感染的,取庆大霉素10支,计20毫升(8万国际单位/支)、黄连素2支,计20毫升(0.1克)、盐酸吗啉双胍2支,计20毫升(0.5克/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10分钟后搅拌均匀,乳猪每1公斤体重喂服混合液2毫升,病重者重复使用1次。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用敌百虫片,按每1公斤体重0.1~0.5克一次喂服,1周后再用服一次;或用槟榔20克,贯众40克煎水喂服。
3.环境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大,特别是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达15℃以上时,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更、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药水的刺激等都可引发疾病。防治办法主要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加强饲养管理。病重乳猪可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等药物治疗。
4.消化不良。原因有四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乳汁过浓,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病仔猪粪便呈黄色油脂状,有臭味,以3~10日龄仔猪多发,一般全窝发病。二是母猪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同时仔猪开食较晚,造成乳猪饥饿性下痢。病猪粪便呈黄绿色,毛色无光。该型多发于15~20日龄。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饲料搭配不合理,饲喂次数过少。猪只每次吃得太饱,饮水过多,造成饲养性下痢。病猪粪便中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防治:仔猪、乳猪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防止人为因素造成仔猪下痢。药物治疗:母猪用小苏打片60~80克,分4次内服;苦参100~200克,煮水后拌料喂母猪;酵母片50~100克,分4次给母猪内服。仔猪可口服小剂量的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等结合治疗。四是饲喂了霉烂变质饲料。给哺乳仔猪的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仔猪吃了这种过期霉变饲料造成腹泻。此时应立即停喂补料,改喂新鲜饲料。
5.乳猪贫血。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营养不良,母猪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缺乏青饲料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仔猪出生后皮肤灰白,可视黏膜苍白,排泄灰白色黏稠的稀粪。防治:右旋糖酐铁或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毫升(每1毫升含铁元素50毫克)于仔猪出生后3天内深部肌肉注射;用硫酸亚铁0.5克、酵母粉1克混于补料中,每天一次连用10天。
6.矿物缺乏。据资料表明,我国70%的地区土壤都缺硒,在这些地区的土壤上生长的青饲料会存在缺乏硒元素的问题。另外,日粮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搭配不合理也可造成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仔猪拉黄色或黑色粪便,四肢无力,眼睑、下颌和腹下水肿、肌肉战栗等。可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D、E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7.药物反应。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发病,若用药不当可引起猪腹泻;另外,仔猪在注射猪瘟、副伤寒等疫苗时,由于体质原因也可发生腹泻。为确保免疫成功,此时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只要加强饲养管理,1~2天即可康复。
二、综合防治策略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搞好环境卫生。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1~2月龄的仔猪每周用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仔猪断奶重和仔猪的身体状况。仔猪出生3天,肌肉注射性血素和0.2%的亚硒酸钠各1毫升,7天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同时要精心护理仔猪,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全价料,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猪料中要同时添加0.05%的土霉素钙盐,乳头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两次。
3.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状态,看饮食情况,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减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仔猪腹泻预防及治疗 篇5
1 发病原因
(1) 应激反应。由于仔猪与母猪突然分离而产生的精神应激;由产房迁至保育舍, 依附母猪生活到完全独立生活的环境应激;仔猪由吃母乳和乳猪料到完全食用断乳仔猪料的饲料应激;断乳后的重新组群发生位次争斗的应激;温度变化的应激。
(2) 仔猪消化酶不足。仔猪断奶后, 原本不健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酶的活性在断乳后还会降低, 胃酸分泌不足, 导致消化不良而产生仔猪腹泻。
(3) 病菌侵袭与免疫系统的不健全。仔猪因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 断乳后依赖母乳的免疫抗体有所下降, 故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乘虚侵入, 造成腹泻。
2 预防措施
(1) 加强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改善母猪和仔猪生活的温、湿度环境, 建立健全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提高断乳仔猪的个体素质, 这是预防断乳仔猪腹泻的重要举措之一。
(2) 实行母猪与仔猪的逐步分离方法。在断乳后一周左右进行, 白天母猪与仔猪隔离, 夜晚并回原圈, 降低仔猪思母的精神应激, 同时由于仔猪留在原舍, 仍由原来的饲养员饲喂, 降低环境变化和饲养人员变化造成的应激。
(3) 降低饲料应激。仔猪生后7日龄开始补料, 建立起胃肠免疫耐受功能。经多家猪场试验证明, 仔猪断乳前需采食600克左右饲料, 才能使仔猪消化系统耐受断乳后饲粮应激, 从而使断乳后仔猪腹泻下降。
降低饲粮抗原物质 (来源于植物蛋白) , 减轻肠道免疫反应。断乳仔猪饲粮豆粕控制在25%以下, 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 以限制性氨基酸强化饲粮, 断乳仔猪饲粮粗蛋白质不宜超过19%, 同时改进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加工方法, 如蒸气挤压膨化。
(4) 合理利用添加剂。断乳仔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酸可以提高消化道的酸度, 激活某些消化酶, 如柠檬酸、甲酸钙、乳酸等, 但添加不宜超过40日龄。饲料内添加酶制剂, 如复合酶制剂 (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 还可添加益生素, 锌、碘、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力。
(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
3 治疗
对发生腹泻的仔猪要防止脱水, 要及时补液, 注射糖盐水和口服补液盐;调节胃肠功能, 采用乳酶生, 胃蛋白酶和鞣酸蛋白以及干酵母等进行治疗。
仔猪腹泻预防及治疗 篇6
仔猪腹泻大致可分为营养性腹泻、应急性腹泻、病源性腹泻。病源性腹泻又可分为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肠炎等)、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有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球虫病)。
2 症状
病猪排稀粥样或水样粪便。粪便呈灰白色、黄色、绿色,其味恶臭。患猪每日排粪3~8次,甚至失禁,其肛门常粘附粪便。病猪精神萎靡,行走无力,步态蹒跚,全身脱水,很快消瘦。部分猪体温升高,临死前其四肢及体表冷凉,发病3~6 d衰竭而死。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时要查明引起腹泻的病因,应询问发病经过,观察粪便形态和颜色,并采取病猪粪便样本或死猪肝、脾、肠内容物送检。
4 预防
4.1 母猪产前管理
4.1.1 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母猪产后泌乳平衡与乳汁优质,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
4.1.2 母猪产前1周或9 d左右在饲料中投入抗生素。
4.1.3 母猪分娩前21 d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K88、K99等四价苗。
4.1.4 准备好产房,保持良好的卫生是减少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产前对整个产房,包括隔板、床面及舍内设备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5~7 d再进待产母猪。
4.1.5 母猪进入产房前应洗澡。可用肥皂和温水对母猪进行清洗,应特别注意清洗乳头周围,以消除粘在母猪身上的污物。
4.2 母猪产后管理
4.2.1 母猪分娩时,饲养人员应在产床前看护。母猪产后,将仔猪鼻孔和身上的黏液擦净,然后将仔猪放在保育箱中保温。母猪产后可肌注青、链霉素或产后康等抗菌剂。
4.2.2 仔猪出生后,应将脐带结扎剪断,并作消毒处理。
4.2.3 及时让新生仔猪吃上初乳,同时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
4.2.4仔猪生后24 h内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氟哌酸、阿莫西林等。仔猪生后当日肌肉注射牲血素1 m L或将硫酸亚铁溶液涂于母猪乳头,通过吸乳给仔猪补铁。8~10日龄仔猪注射1%亚硒酸钠注射液,每头1~2 mL。
4.2.6 仔猪断奶时减少应激刺激,例如阉割、分群等。断奶后注意通风保温,舍温控制在25℃~28℃左右。
4.2.7 搞好环境卫生,每日清扫粪尿,每窝猪使用一套专用工具,避免交叉感染。晴天冲洗猪舍,每周用2%氢氧化钠液或10%石灰水消毒猪舍、运动场1~3次。
4.3 仔猪饲料管理
4.3.1 适时补饲。仔猪10日龄时,提供优良乳猪料,引诱仔猪尽早采食。禁喂腐烂发霉饲料。提供清洁饮水。
4.3.2 断奶后不要突然改变饲料。改变饲料要逐渐过渡。
5 治疗
5.1 病毒性腹泻治疗
采取对症治疗,用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等收敛止泻剂,使用抗生素等防止继发感染,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金刚烷胺等治疗。
5.2 细菌性腹泻治疗
可选用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痢菌净等,同时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5.3 寄生虫性腹泻治疗
可用抗蠕敏等。
5.4 猪痢疾治疗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篇7
一、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
仔猪腹泻是一类综合性病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哺乳前期的仔猪黄痢、哺乳中后期仔猪白痢、断奶仔猪综合症最常见。
(一)、哺乳前期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极少。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病初时拉黄色或淡黄色稀粪,混有气泡,常有腥臭味,1天之内波及全群,随后病势加重,以致肛门松弛失禁,粪水顺流而下,仔猪毛色粘附黄色液体,迅速消瘦,畏寒颤抖,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发病率高,死亡率80%~100%。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
(二)、哺乳中后期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7~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多见。其临床主要症状为:突然拉稀,排出灰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粥状或糊状稀粪,喜钻垫草,有渴感,严重脱水、消瘦。如加强饲养管理和治疗适当,愈后一般良好,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当,经5~6天后死亡或转为慢性,生长发育不良,治愈或自愈后易复发。发病率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60%以上,如没有继发其他病菌或病毒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超过10%。
(三)、断奶仔猪综合症
常发生于断奶后不久,以往认为,断奶仔猪腹泻是由于病原物侵袭所致。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饲食因素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因豆饼(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引起的抗原刺激,如果仔猪在断奶时,对抗原物质没有适应或肠道尚未建立免疫耐受力时,则诱发腹泻。
此外,植物蛋白引起的pH值碱性增加、疫苗接种、仔猪阉割、突然改变环境等应激,均促使胃肠消化受阻,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滋生,会出现水肿、过敏性腹泻的症状,严重者激活圆环病毒并继发血液原虫病的发生,导致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较高死亡率。
二、预防和治疗
母子同治、交替用药,是治疗哺乳期间幼畜细菌性腹泻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治此病的有效措施。
(一)、母猪用药
从母猪产前半个月起,混饲“母猪健”等“保健药+抗病毒药+阿莫西林”,连用5天,净化病毒和致病菌,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生产;生产当天,于产仔一头时,注射“产后快康”等类似药物,产完后继续注射2天,每天一次;同时在生产前一天和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喂“母仔安”类药物,每天早晚各一次,用量按药物说明加一倍,确保母仔平安健康;也可将“六一散”(滑石500g、甘草100g)粉碎后拌料饲喂母猪,每头猪每次150g,每天2次,连用2天。
(二)、仔猪用药。
仔猪腹泻后,口服“仔猪痢乐”、“仔猪痢宝”。肌注或交巢穴注射针对治疗大肠杆菌类的各类药物(如前述口服药及沙星类药、特效肠炎灵、庆大霉素等)。中药治疗:仔猪断乳前发病的用“六一散”600g,或单用瞿麦1000g煎水喂服母猪,每头猪每次250g,每天2次,连用2天。仔猪断乳后发病的单用瞿麦1000g(10头仔猪2天用量),煎水喂服仔猪。
(三)、防控
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理着手,同时围绕初生仔猪,把握好“三关”,杜绝肠炎腹泻。
1、注重环境卫生,改善饲养条件
(1)、保持圈舍良好的环境卫生,平时做好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消毒工作,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尿,保证栏内干燥通风,勤换垫草和饮水。(2)、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中午饲喂湿拌料,提高母猪采食量;冬季注意保温,防贼风,给哺乳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母猪的泌乳性能,为仔猪提供充足的母乳。仔猪断奶后2周内应注重保温,这点冬季尤为必要。(3)、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保暖通风,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1)、给母猪适当喂些营养丰富的精料、青料和多汁饲料,多喂哺乳母猪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能促进泌乳的优质饲料,并保证清洁饮水,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质量。(2)、给产前15~30天的母猪注射本地(场)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7T多价工程疫苗;(3)、母猪临产前应彻底消毒产房,母猪临产和产后,用温热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乳房、腹部和外阴。仔猪出生3天内,于每次吃初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并擦净母猪乳头后,挤掉乳头前2~3滴奶水,再让仔猪吃奶;(4)、母猪产前7天减料,每天减0.5kg,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限制喂料,逐渐增加,到产后7天正常给料。
3、抓好过“三关”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有三个腹泻高峰期,即:产后1~7天、14~21天、断奶后7天,分别与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所以必须抓好过“三关”。
一是初生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同时做好接种免疫工作。(1)、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30℃,以后每周降2~3℃,降至22~24℃;(2)、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要让其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注意人工辅助喂乳;(3)、出生后于吃奶前1~2小时立即接种猪瘟细胞苗,做好超前免疫,并肌注或口服“仔猪痢宝”、“仔猪痢乐”、“混感康宁”等仔猪大肠杆菌药;(4)、出生72小时后,肌注补血补铁制剂,提高生命力和抗病力;(5)、到14日龄左右,再加强肌注一次补血补铁制剂,确保腹泻高发期间控制速发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二是补料关:仔猪出生后7天,开始用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颗粒碎料投喂诱食,增强仔猪采食能力,提高抗应激、抗病能力。15~20日龄正式补饲,补饲用料最好选用质量信誉好的商品料。至30日龄每头仔猪采食饲料达到120g,说明仔猪顺利通过了“补料关”。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篇8
1 发病日龄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以刚出生3~8 d内的仔猪发病为主, 个别养猪场也有出生15 d左右的仔猪发病。
2 临床症状
主要以腹泻为主, 水泻, 颜色黄绿色或灰绿色, 有恶臭。仔猪腹泻后迅速消瘦, 一般在6~48 h内死亡, 病死率达90%以上。母猪一般无明显症状, 个别有拉软便。15日龄以上的仔猪拉稀较少, 即使发病也容易治愈。
3 免疫影响
以未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部分猪场已经免疫了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也依然会发病, 但症状相对较轻, 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4 防治方案
4.1 加强管理
4.1.1 加强产房保温:
不仅仔猪保温箱的温度要保持在30~33℃, 而且产房的温度也要提高到20℃以上。最好能采用高位保温产床, 即在产床的仔猪保温箱底部安装60 cm×50 cm的电热板作为哺乳仔猪的睡床, 以保持仔猪保温箱内温度。
4.1.2 保持猪场干燥:
规模化猪场的产房多为高床饲养, 在地面、走廊铺撒生石灰, 禁止用水冲洗猪栏。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干净。
4.2 科学治疗
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可使用抗病毒类, 如干扰素 (可以用新城疫1系强毒苗代替) 、转移因子肌肉注射发病猪只,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猪舍中有1头仔猪发病, 则就要全窝仔猪同时治疗, 饮水或灌服口服补液盐溶液, 严重的发病仔猪还可采取腹腔肌注补液, 防止脱水酸中毒。每头仔猪灌服蒙脱石粉2 g (或矽碳银) , 2次/d, 可有效吸附肠道毒素, 防治胃肠黏膜的脱落。
口服补液盐溶液的配制方法: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 L, 待融解后加温至40℃左右, 让仔猪自由饮用或灌服。
4.3 预防新法
收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冰冻保存备用。每20头母猪饲喂1头仔猪的肠道组织, 肠道组织匀浆溶于2.5 L水中;每头母猪125 m L (约半茶杯) 混入饲料中。至少在分娩前3周投喂母猪。也可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再用8~10倍生理盐水稀释, 4层纱布过滤, 加甲醛灭活, 经过安全试验后;注射母猪, 先普免 (4 m L/头) , 产前3周加强免疫 (4 m L/头) 。经多数猪场推广应用, 使用该种方法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病, 疗效明显。
摘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是近年来流行较为严峻的生猪疫病, 该病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已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作者通过多年来对该病的探索与研究, 提出的一套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和实用技术, 以对同行提供参考。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与预防 篇9
一、概况
该场共存栏460头猪,其中母猪55头,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繁自育的方式饲养,并按免疫计划接种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疫苗。该场管理较先进,以往无重大疫情发生。
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该场62头刚断奶1~2周的仔猪突然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麻痹、部分全身麻痹、头部水肿、部分出现腹泻、排水样和血样粪等症状,5天内先后有10头仔猪死亡。本站接到该场主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猪场诊治,通过治疗使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二、临床特点
该场患病猪多为营养状况良好、较健壮的仔猪,多无明显前驱症状,少部分之前出现腹泻,体温无变化。发病后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并共济失调,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触诊时,病猪发出惊叫,叫声嘶哑。倒地病猪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所有病猪脸部、眼睑、眼结膜、牙龈水肿,症状严重的病猪水肿扩至颈部、腹部皮下。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三、解剖所见
解剖两头不同日龄病猪,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病变如下:全身广泛性水肿,脑水肿明显,脸部皮下水肿呈灰白色凉粉样。胃壁特别是胃大弯、贲门部的胃壁水肿显著,切开水肿的胃壁可见胶胨样物质。肠系膜水肿明显,大肠黏膜可见出血灶。浅表与胸、腹腔淋巴结均有水肿,心包水肿。胸、腹腔积液,积液多为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凝固成胶胨样物质。取小肠内容物培养,分离到溶血性大肠杆菌,送上级实验室鉴定为O2型大肠杆菌。
四、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本病还应与猪瘟、猪丹毒、营养不良性水肿等鉴别。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且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而后三者可发生于多种年龄的猪,且症状有别。
五、治疗
仔猪水肿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抗菌、消肿和对症治疗。本病例在基本确诊后,采取以下方法:
1. 猪舍彻底消毒,严格排泄物管理,病猪隔离治疗。
2. 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1毫升/千克体重的量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病重猪加用维生素E 10毫升,溶于葡萄糖液中静注。
3. 磺胺嘧啶注射液20毫升,维生素B6注射剂2毫升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注入腹腔内,每天1次,连用3天。
4. 0.1%亚硝酸钠注射液2毫升,深部肌注,不重复使用。
5. 水肿严重者,加用利尿剂呋塞米。
6.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2毫克/千克体重,全群预防。
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基本控制。
六、讨论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其血清型常见有O2、O8、O138、O139等。此类杆菌在正常情况下,仅少量存在于肠道内,无侵袭性,但在仔猪断奶后,失去母猪抗体,饲养条件、气候等变化以及饲养配制不当,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小肠内环境发生改变。断奶仔猪感染细菌后大量繁殖均产生致水肿毒素与致腹泻毒素,引起皮下、脑、胃肠壁等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大,水分外渗过多导致多组织、多器官水肿症状,引起腹泻。
仔猪水肿病致死率高,可达40%,本病例采取措施及时,死亡率为16.1%。本病预防是关键,而预防的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哺乳仔猪要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其断奶后适应独立生活。切忌突然断奶与突然更换饲料,改变饲养条件。断奶后的仔猪饲料中要加入一定量的母猪料,以适应过渡饲养。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饲喂过浓精饲料。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同时要加强猪舍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定期消毒。
仔猪断奶前7~10天肌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疫苗1~2毫升,刚出生仔猪在吃奶前口服0.1%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间隔3天,重复1次,都对预防本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邮编:315700)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篇10
1 母猪营养与饲养管理
加强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对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 重点考虑如何提高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
1.1 提高日粮营养水平
母猪的营养水平调控不仅需要注意蛋白质水平, 能量和氨基酸水平也不可忽视。
1.2 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
饲料原料的选择应以优质和易消化为原则, 避免使用适口性差或影响采食量的饲料, 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
1.3 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
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 不限量饲喂, 即从分娩3天后, 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 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 实行多餐制, 每天饲喂4-5次。
1.4 供给充足清洁饮水
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 一头哺乳期母猪每天需要30-40L清洁饮水, 其饮水器流量控制在1.5-2L/分钟。
1.5 减少环境应激和生产中的噪音
加强哺乳母猪的疾病防御及保证哺乳母猪健康, 从而提高采食量。
2 仔猪的饲养管理
2.1 防寒保暖
新生仔猪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发育完全, 皮下脂肪薄, 被毛稀少, 抗寒能力弱。冬天猪舍要堵塞风洞, 勤换垫草, 保持干燥, 最好在产圈内一角修建保温室, 顶端悬吊150-250W红外线灯泡, 灯泡距床面40-50cm, 随着仔猪长大, 需加高灯泡距床面的距离。
2.2 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窝仔猪降生后, 即可训练其固定乳头, 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母乳。固定乳头时, 可先让仔猪自行选择, 再按体重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使弱小仔猪吃中、前部乳头, 强壮仔猪吃后部乳头。人工辅助2-3天, 便可固定仔猪吃乳位置, 保证仔猪均衡生长。
2.3 早吃初乳
仔猪出生时, 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 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 6小时后开始下降, 12小时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
2.4 适时补料
母猪从产后5天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 20天达到泌乳高峰, 30天后逐渐下降, 而此时仔猪的发育却处于逐渐加快时期, 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养分。早补料能促进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发育, 可避免仔猪乱啃赃物, 减少下痢病患, 减少死亡。仔猪出生6-7天开始诱导补料, 10天后逐渐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
2.5 补充铁盐
对新生仔猪补铁, 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mg铁, 但100g猪乳中含铁量不足0.2mg, 不足仔猪需铁量的5%。新生仔猪出生后2-3日龄在仔猪颈部肌注100mg铁复合制剂, 以防止仔猪因贫血引起下痢。
2.6 防止踏压
母猪体大笨重、行动迟缓, 起卧时容易踩伤或压伤仔猪, 特别是仔猪出生1-3天更容易发生。因此应设保护栏或保育间, 采取母仔分开睡觉休息的方法, 防止压死踏伤仔猪。
2.7 科学断奶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推荐阅读: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05-17
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09-28
预防仔猪腹泻要点05-11
仔猪腹泻综合治疗07-29
仔猪腹泻的发生与防治05-29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06-28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05-24
仔猪腹泻的控制策略09-21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10-05
诱导仔猪腹泻的因素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