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

2024-07-25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精选10篇)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 篇1

仔猪腹泻往往是多原因引起的,其致病原因复杂,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仔猪腹泻的出现有以下几大高峰:初生2~3 d因对环境不适或受不良初乳的影响而出现水样便;10~12 d因补料不当,饲料抗原过敏或饲料营养抑制因子造成排稀便或排粥样便;仔猪出生20 d左右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的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便或软便;断奶后7 d因断乳应激和限饲不当引起的排稀便或粥样便。

不同管理条件、不同季节、不同饲料品质和采用不同饲喂方法,仔猪腹泻发病率差异很大,一般仔猪断乳前腹泻发生率高于断奶后。由于发病原因不同,腹泻的病死率也不一,轻者占10%左右,若出生后发生病毒感染则病死率达100%。统计数据表明,腹泻造成仔猪的死亡头数约占整个仔猪死亡头数的70%~80%。

1 生理性腹泻

1.1 仔猪期(55日龄前)仔猪消化道与各种腺体未发育成熟仔猪期仔猪小肠绒毛长度、绒毛面积, 上皮凹陷深度和淋巴细胞密度等正处在生长阶段, 各种消化腺体发育还不完善。

各种酶类的分泌不足可致消化功能不全, 影响消化与吸收而引发腹泻。

1.2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可维持胃肠内的酸性环境, 激活各种消化酶, 并抑制肠道有害病微生物的生长, 扶持有益菌繁殖。仔猪胃壁功能还未发育健全, 难以维持胃肠道的酸性环境。胃内酸度不足, 使一部分或大部分蛋白酶原不能转化成胃蛋白酶来消化蛋白质。未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腐败发酵后促使腹泻发生。

1.3 自身免疫力低下

仔猪出生后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来抗原物质的刺激不能很快产生应答,形成抗体。

仔猪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形成约在出生后两周左右,以后其免疫机能逐步趋于成熟。仔猪三周以前基本靠初乳中的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力,而母源抗体作用只能维持20 d左右,此期如有肠道疾病或饲料抗原物质刺激即可引发病原性或过敏性腹泻。

1.4

仔猪神经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 如遇寒冷、潮湿、有害气体、断乳、组群、注苗、去势和饲料突变等不良因素刺激, 可因肾上腺功能亢进, 胃酸分泌减少, 肠道菌群失调, 肠内渗透压升高而出现应激性腹泻。

2 病原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很多。仔猪经常的发生病原性腹泻有:

2.1 病毒性腹泻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三种病毒引起仔猪腹泻时,仔猪均排水样便,粪便呈灰色或灰绿色,有的呈黄色。粪便落地不成形,表面常出现一层油样膜或小米粒大的气泡。病毒性腹泻多为混合感染,单一发生的很少。

在未接种疫苗的养殖场,发生本病后,出生10 d内的仔猪死亡率为100%。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后仔猪死亡率很高,类冠状病毒致死率次之。临床上三个病毒很难鉴别,只有在电镜下检查才能查明。

2.2 病菌性腹泻

一是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黄痢发生在仔猪出生5 d左右,其粪便呈黄色、质软或呈稀便。白痢发生在仔猪出生后20 d左右,其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质软。对黄白痢患猪只要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及时进行治疗,其死亡率不高。二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该病患猪排出紫红色血便,其多发生在出生5 d内,一般病死亡率很高。

2.3 密螺旋体引起的腹泻

统称血痢,此病患猪粪便内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或凝血块。本病大猪多发,仔猪发病较少。

2.4 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仔猪感染类圆线虫、球虫均能引发腹泻。此病患猪的粪便多呈粥状或稀便、有潜血。

3 营养性腹泻

3.1 营养抑制因子性腹泻

此类腹泻近年被重视。大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两种对猪有影响的营养抑制因子。

3.1.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胰脏分泌胰岛素入血液参与糖代谢,分泌胰蛋白酶入十二指肠分解蛋白质,最后生成氨基酸被仔猪吸收利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的非活性复合体,其抑制了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在肠道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大肠内腐败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刺激损伤肠壁,造成大肠吸水能力减弱,引起腹泻。

3.1.2 脲酶

豆粕中的脲酶(尿素酶)可将尿素水解为氨而造成氨浓度升高。氨对肠道黏膜有毒害作用,受氨毒害损伤的肠黏膜失去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而引发腹泻。

3.2 营养过敏性腹泻

饲料蛋白质中含有一种能引起仔猪发生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大豆球蛋白)。仔猪首次采食此类抗原物质后免疫系统产生记忆反应,当第二次遇到同样抗原物时,机体马上产生超敏感反应。这种抗原物质可造成肠道组织损伤,消化酶浓度与活性降低,导致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3.3 营养过剩性腹泻

仔猪阶段仔猪消化功能未发育健全,其对谷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力差。一部分或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质不能被仔猪小肠消化吸收而进入大肠,造成大肠容积增大。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差。未被小肠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大肠内腐败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刺激肠壁,损伤肠道功能。肠道因对水分的吸收力降低而导致出现腹泻。大肠腐败产物的增多给致病性大肠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使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加重了腹泻症状。

3.4 缺铁性腹泻

初生仔猪体内含铁约50 mg,其每日可从母乳中摄取1.0 mg铁,而仔猪每日生长需铁7~8 mg,铁元素的不足会导致大肠杆菌失调而引发腹泻。

4 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往往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在防治仔猪腹泻时必须找出原发症, 抓住主要矛盾加以处理。仔猪腹泻的发生规律大体是一种病因出现, 其他致病因素乘虚而入, 造成病情加重。对仔猪腹泻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

4.1

搞好舍内卫生, 定期注射预防仔猪腹泻的各种疫苗,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规章制度, 并认真贯彻执行。

4.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坚持使用质量好, 易消化、易吸收的饲料进行饲喂, 使其尽快生长, 增强其抗病力, 减少或杜绝腹泻的发生。

4.3

仔猪阶段保持其适宜的生长环境, 由于仔猪未发育成熟, 故应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

4.4 对发生病原性腹泻的病猪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对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要尽快补液。对新购入的仔猪,在其入场后应用药物预防。

4.5 仔猪开食补料要做到少给、勤给, 不能断续给料, 以使其尽快脱敏。

在选用豆粕时,要用经高温处理的黄色豆粕,色泽变红或白色的不要用,更不能用未经高温处理的冷榨豆粕喂猪。要求用抗原作用低、消化率高的豆粕喂猪。

4.6 对仔猪全价料,要改变过去重蛋白轻能量的观点, 饲料能量要达到3.3~3.5 MJ/千克。

粗蛋白质含量过高(特别是植物蛋白),仔猪消化不了会造成腹泻。仔猪断乳后要限食3~5 d,以后不要吃得过饱。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 篇2

一、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1.母源带毒。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乳猪病后表现为红、黄、白痢和水样腹泻。防治主要针对母猪:母猪产前、产后8小时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剂量10毫升/次,或产前24小时喂服“子母康”1袋,产后连喂3天,每天喂服1袋;根据母猪产后感染发病症状,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2.乳猪感染。乳猪自身感染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流感、猪瘟、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寄生虫等。乳猪主要表现为不食、体温升高,红、黄、白痢及水样腹泻等症状。治疗方法:细菌、病毒感染的,取庆大霉素10支,计20毫升(8万国际单位/支)、黄连素2支,计20毫升(0.1克)、盐酸吗啉双胍2支,计20毫升(0.5克/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10分钟后搅拌均匀,乳猪每1公斤体重喂服混合液2毫升,病重者重复使用1次。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用敌百虫片,按每1公斤体重0.1~0.5克一次喂服,1周后再用服一次;或用槟榔20克,贯众40克煎水喂服。

3.环境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大,特别是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达15℃以上时,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更、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药水的刺激等都可引发疾病。防治办法主要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加强饲养管理。病重乳猪可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等药物治疗。

4.消化不良。原因有四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乳汁过浓,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病仔猪粪便呈黄色油脂状,有臭味,以3~10日龄仔猪多发,一般全窝发病。二是母猪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同时仔猪开食较晚,造成乳猪饥饿性下痢。病猪粪便呈黄绿色,毛色无光。该型多发于15~20日龄。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饲料搭配不合理,饲喂次数过少。猪只每次吃得太饱,饮水过多,造成饲养性下痢。病猪粪便中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防治:仔猪、乳猪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防止人为因素造成仔猪下痢。药物治疗:母猪用小苏打片60~80克,分4次内服;苦参100~200克,煮水后拌料喂母猪;酵母片50~100克,分4次给母猪内服。仔猪可口服小剂量的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等结合治疗。四是饲喂了霉烂变质饲料。给哺乳仔猪的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仔猪吃了这种过期霉变饲料造成腹泻。此时应立即停喂补料,改喂新鲜饲料。

5.乳猪贫血。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营养不良,母猪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缺乏青饲料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仔猪出生后皮肤灰白,可视黏膜苍白,排泄灰白色黏稠的稀粪。防治:右旋糖酐铁或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毫升(每1毫升含铁元素50毫克)于仔猪出生后3天内深部肌肉注射;用硫酸亚铁0.5克、酵母粉1克混于补料中,每天一次连用10天。

6.矿物缺乏。据资料表明,我国70%的地区土壤都缺硒,在这些地区的土壤上生长的青饲料会存在缺乏硒元素的问题。另外,日粮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搭配不合理也可造成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仔猪拉黄色或黑色粪便,四肢无力,眼睑、下颌和腹下水肿、肌肉战栗等。可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D、E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7.药物反应。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发病,若用药不当可引起猪腹泻;另外,仔猪在注射猪瘟、副伤寒等疫苗时,由于体质原因也可发生腹泻。为确保免疫成功,此时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只要加强饲养管理,1~2天即可康复。

二、综合防治策略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搞好环境卫生。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1~2月龄的仔猪每周用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仔猪断奶重和仔猪的身体状况。仔猪出生3天,肌肉注射性血素和0.2%的亚硒酸钠各1毫升,7天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同时要精心护理仔猪,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全价料,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猪料中要同时添加0.05%的土霉素钙盐,乳头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两次。

3.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状态,看饮食情况,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减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3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 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 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1病因分析

仔猪腹泻与下痢不是单一性疾病, 是一类综合性病症, 是仔猪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表达方式, 因此, 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实践中, 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非传染性腹泻

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致使母乳缺乏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或因乳汁过浓过稀引起仔猪食后消化不良、未及时饲喂初乳或初乳不足、圈舍或产仔母猪乳房消毒不严、保温措施不力、未按要求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补料不及时或饲料质量差、没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断奶措施不当造成应激、对传染性疾病未进行有效的免疫、气候寒冷或多变、昼夜温差大等都是引起或诱发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

1.2传染性腹泻

1.2.1细菌性腹泻:

常见有黄痢、红痢、白痢、副伤寒和猪痢疾等。黄痢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 以1~3日龄最为多见。红痢主要发生于1~3日龄, 一般病程较短, 死亡率极高。白痢10~30日龄最为多发, 死亡率低, 但影响生长发育。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4月龄。疾多发生在50~60日龄左右, 大的也有发生。

1.2.2病毒性腹泻:

常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猪传染性腹泻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 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免等的急性胃肠炎, 仔猪较易患病, 10~28日龄猪最易感染, 并有明显的腹泻, 死亡率较低。

2预防措施

2.1应用生物菌、疫苗预防

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应用生物疫 (菌) 苗免疫注射, 例如用大肠杆菌二价或多价工程基因苗, 分别于母猪产仔前40、20 d接种, 对仔猪黄白痢能起到相应的预防效果。但若单方面进行病原性预防, 而忽视综合性防治措施, 则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仔猪腹泻。

2.2抓好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进产仔栏前, 对产仔栏彻底清洗, 并用2%的烧碱等消毒液消毒, 再用清水清洗;母猪临产和产后, 用温热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乳房、腹部和外阴。仔猪吃初乳前, 挤掉乳头前2~3滴奶水;母猪产前7 d减料, 每天减0.5kg, 产仔当天少子喂料, 产后限制喂料, 逐渐增加, 到产后7 d正常给料;给予哺乳母猪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能促进泌乳的优质饲料, 并保证清洁饮水。能提供优质青绿饲料对母猪生产有良好作用;及时有效地防治母猪产后发热、不食、无乳、乳房炎等疾病。

2.3抓好仔猪饲养管理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 有3个腹泻高峰期, 即:产后1~7 d、14~21 d、断奶后7 d, 分别与通常所说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 所以抓仔猪饲养管理主要是抓好仔猪过“三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 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30℃, 以后每周降低2~3℃至22~24℃。仔猪出生后2 h内, 要让其吃上初乳, 对体弱仔猪要人工辅助喂乳。出生后2~3 d, 每头仔猪注射“铁钴注射液”1~2 mL、0.1%亚硒酸钠1 m L;仔猪出生后7 d开始诱食, 15~20日龄正式补饲, 至30日龄每头仔猪采食饲料达到160g, 说明仔猪顺利通过了“补饲关”。补饲料最好选用质量信誉好的商品料;过好“断奶关”的关键是减少应激, 在断奶后15 d内, 尽量做到圈舍、猪群、饲料及饲喂方式“四不变”。断奶仔猪常出现拒食, 饿急了又过量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因此, 断奶5 d内的仔猪应限饲, 并采取少添勤喂避免腹泻。另外, 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可有效防止腹泻。

2.4抓好防疫和消毒

猪场应根据当地疫情实际、本场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现状, 制订适合本场的疫病防疫和消毒制度, 按计划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 对猪舍、场地、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 对排泄物进行发酵处理。发生仔猪腹泻时, 及时隔离病猪, 及时清洗并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

3治疗

3.1对抗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继发感染

庆大霉素1~1.5万U/kg, 肌注, 每天2次;或喹诺酮类3~5 mg/kg, 肌注或静注;也可口服链霉素, 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还有磺胺类药物、丁胺卡那、土霉素等可以选用。

3.2对症治疗, 调节生理机能

5%葡萄糖生盐水200~300 mL, 5%碳酸氢钠30~50 mL, 维生素C 0.2~0.5 g、维生素B10.03~0.05 g, 混合后静注或腹腔注射;或者每公斤饮水加补液盐 (每1 000 g含葡萄糖750 g碳酸氢钠100 g, 氯化钾5 g) 30 g, 让仔猪自由饮水至症状消失。发生严重脱水时, 可用活性炭10~20 g或次硝酸铋2~5 g等口服止泻。因为止泻不利于毒素排出,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不到十分必要时不要轻易使用止泻药。

3.3中药防治

山楂、麦芽、神曲按1:1:0.6的比例混合粉碎拌料, 每头仔猪每天10~15g, 做预防性用药, 有增加采食量、帮助消化、促进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治疗用药时, 加白头翁、黄连、黄芩、大黄、车前子、炒米等, 体质虚弱者加茯苓、白术等, 每种药的用量为每头仔猪每天5~10 g, 连用2~4 d。

3.4饥饿疗法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篇4

关键词:仔猪;腹泻;黄白痢;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 cnki.jlny.2016.10.046

1 病原性腹泻

1.1 细菌性腹泻

这种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猪的消化系统感染了一些细菌所致,比如大肠杆菌、魏式梭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不同细菌会导致仔猪出现不同的病症,如果感染大肠杆菌,则会引起仔猪黄白痢,黄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死亡率低和拉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白痢常发生于14~21日龄内、会吃料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稀便、病程长、死亡率低为主要特征;感染魏式梭菌会导致仔猪红痢病发生,红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拉红色稀便、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如果仔猪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仔猪的副伤寒,也会造成仔猪腹泻,副伤寒造成的腹泻常发生于30日龄以上的断奶仔猪,以剧烈腹泻、高热、皮肤出现紫斑、脓性结膜炎、败血症死亡为主要症状。

1.2 密螺旋体性腹泻

这种腹泻主要是由于密螺旋体而引发,多发于50~80日龄的小猪,但大猪也易发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仔猪的大肠,患病仔猪会出现黏液性出血性下痢,导致仔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影响生长。

1.3 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猪体感染病毒所致,常见的有猪轮状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伪狂犬病等病症,这些病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染病猪表现出厌食症状,腹泻呈水样,严重时会脱水,仔猪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越小发病的仔猪死亡率会越高。除了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症还有各自的特点,轮状病毒一般以8周内的小猪染病最多,而大猪则不发病,但是会携带病毒。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则大小猪都会发病,而且多发于冬季,发病快,病程短,一般为一周之内,得病后如果病愈,则会产生免疫力,大猪患病后如没有继发感染基本不会死亡,周龄仔猪死亡率也不是太高。仔猪伪狂犬病,多发于30日龄以下的猪,以高热、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则发生流产或产死胎。

1.4 寄生虫性腹泻

这种腹泻主要是由于仔猪体内有寄生虫,如球虫、蛔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发病,一般母猪为带虫者从而传播给仔猪。感染后仔猪会出现腹泻,粪便黄白,严重的会便血,仔猪被毛粗乱,消瘦,会有严重的腹痛,另外会有磨牙症状,球虫病常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而蛔虫性腹泻多见于30日龄以上的猪。

2 非病原性腹泻

2.1 消化不良性腹泻

这是由于仔猪刚断奶时由于处于饥饿期,如果这时饲养不当就会造成腹泻的产生,常见的饲喂次数过少,一次喂料太多,饥饿的仔猪会暴食,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出现拉稀情况,排泄物中会有没有消化的饲料,但仔猪一般没有明显外观症状,精神正常。

2.2 营养不良性腹泻

这种腹泻猪会有明显症状,患病猪明显消瘦,苍白无力,被毛干枯,粪便呈水样,稀便,猪的腹围收缩,这主要是由于母猪的营养缺乏导致,营养不足导致奶水营养不足,仔猪营养补充不够。

2.3 过敏性腹泻

仔猪在哺乳期,肠道会形成一种平衡,由于断奶后会更换饲料,新饲料中会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仔猪的胃肠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从而引起免疫反应,会发生过敏现象,导致腹泻的产生。

3 预防措施

3.1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栏舍卫生是防治疾病的必备条件,不但是在防治猪腹泻方面,对于防治其他疾病也同样要做好栏舍的卫生工作。对于母猪产房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达到防病菌的效果。进栏舍前,对母猪也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把母猪的腹部、乳房、后躯、四肢都进行清洗,去除母猪身上的一些病原体,寄生物,对于栏舍可以用3%的烧碱水溶液泼洒消毒,将栏内的微生物、虫卵消灭掉。

3.2 加强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

免疫接种是现代畜禽养殖中必须的工作内容,通过接种刺激畜禽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常见的腹泻疾病,主要是对母猪进行接种,使母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这样仔猪通过吸收初乳能够获得母猪体内的抗体,达到防疫目的。而副伤寒疫苗主要针对仔猪进行接种,在断奶后接种。母猪进分娩栏前要驱虫,防止虫卵污染栏舍感染仔猪,可用氯苯胍或球痢灵驱除球虫,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除线虫。

3.3 科学饲养保健康。改善母乳品质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上进行补充,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这样能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及猪乳的品种,促进仔猪的健康发育,从而提高仔猪的自身抗病力。进行高水平饲养,对于母猪不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有效手段。

3.4 确保仔猪生长环境的良好

一方面要做好保温,如果遇到天气较冷时,可以采用红外线加温类进行保暖,避免仔猪受凉,同时要保持栏舍的干燥清洁,勤打扫和更换垫草,避免温度变化而使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4 结语

仔猪腹泻原因及综合防治 篇5

1 病因

临床上仔猪腹泻可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两类。

1.1 传染性腹泻

1.1.1 病毒性腹泻。

1.1.1. 1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腹泻。

该病毒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 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易感染本病。此病毒可感染各年龄的猪, 1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症状最重。

1.1.1.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腹泻。

该病毒的感染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的症状相似, 但相对温和, 其死亡率较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低。本类腹泻多发生于10日龄内的仔猪, 病猪小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 其胃内空虚, 肠壁变薄。

1.1.1. 3 轮状病毒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在猪群中非常普遍, 新生仔猪出生的几周内均可被轮状病毒感染, 但大多数感染病例都呈现出亚临床症状。当产仔圈舍病毒的毒力超过了仔猪的免疫力时, 仔猪才会出现发病症状。

1.1.2 细菌性腹泻

1.1.2. 1 大肠杆菌引起腹泻。

1~3日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发生腹泻, 其粪便初呈黄色糊状, 后呈黄色水样, 其内含凝乳小片, 称仔猪黄痢。10~30日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糊状粪, 粪便混有黏液, 有特殊的腥臭味, 称仔猪白痢。

断奶后1~2周内感染大肠杆菌的患猪, 其主要症状是头部水肿, 共济失调, 同时腹泻, 剖检, 其肠系膜明显水肿。

1.1.2. 2 C型魏氏梭菌引起腹泻。

通常C型魏氏梭菌多感染7日龄以内的仔猪, 感染仔猪排红褐色、腥臭的血性稀粪, 其内常混有气泡及灰色坏死组织, 俗称仔猪红痢。

1.1.2. 3 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腹泻。

该病原可感染各年龄的猪, 但以感染7~12周龄的仔猪为主。病原主要侵害大肠, 患猪以血性下痢为特征。剖检见患猪大肠黏膜明显病变, 其黏膜表面有血性黏液, 严重者黏膜表层坏死, 形成假膜, 其外观呈麸皮样或豆渣样。

1.1.2. 4 沙门氏菌引起腹泻。

该病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 其通常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 病猪所排粪便呈黄色水样。剖检见患猪盲肠、结肠出现弥漫性坏死或糠麸样溃疡, 肝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灶或结节。

1.1.3 寄生性腹泻。

主要感染5~15日龄的仔猪, 尤以7~10日龄仔猪常发, 病猪粪便初呈黄色或灰色糊状, 1~2 d后变成水样腹泻。本病在7、8月份, 猪舍消毒不严、饲养密度大时常发。该病感染非常普遍, 在仔猪腹泻中, 该病发病率可达3%~50%。剖检见患猪小肠黏膜上附着黄色的纤维状假膜。

1.2 非传染性腹泻

1.2.1 母猪因素引起腹泻。

饲喂妊娠母猪营养不全的配合饲料时, 可因母猪营养不良、泌乳量不足、乳汁质量不佳而造成初生仔猪体弱、抵抗力低下及腹泻。分娩前给予母猪大量精饲料会使母猪乳汁浓稠及乳汁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 而仔猪消化脂肪、蛋白质的能力较差, 哺喂这种乳汁易引起仔猪腹泻。突然变换母猪饲料、饲料变质或母猪患病均会影响乳质而引起仔猪腹泻。

1.2.2 仔猪自身因素引起腹泻。

仔猪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 消化机能不健全, 其对植物蛋白和脂肪酸的消化能力弱;仔猪神经系统未充分发育, 体温调节能力及抗应激能力差;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 抵抗力低。这些生理特点均易导致腹泻发生。

体重轻、体质弱的初生仔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乳汁质量的耐受力都比较差, 容易发生腹泻。

1.2.3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腹泻

1.2.3. 1 饲料因素。

仔猪生长发育快, 代谢旺盛, 因此仔猪对营养物质在数量、质量上的要求很高。这些养分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症, 使仔猪生长缓慢, 抵抗力低下而腹泻。饲料营养浓度过高, 造成仔猪消化不良时也会引起腹泻。

1.2.3. 2 应激因素。

各种应激因素, 如环境温度的改变、突然断奶、饲料变换及圈舍调换等均可造成仔猪因消化机能紊乱而腹泻。

1.2.3. 3 其他因素。

仔猪未及时吃足初乳, 开料过晚, 猪舍潮湿、寒冷、肮脏, 母猪乳头不洁等均会引起仔猪腹泻。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腹泻时, 10日龄内的仔猪多排黄色黏性稀粪, 少数排黄色水样稀粪, 10~30日龄的仔猪多排灰色黏性便或水样便, 以后可能排灰色或灰黄色的条状便, 最后排球状便。应激因素引起腹泻时, 仔猪粪便中多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2 综合防治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往往是混合存在, 相互促进的, 因此对仔猪腹泻应进行综合防治。

2.1 仔猪腹泻预防

2.1.1 科学饲喂母猪。

给予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禁用霉变饲料, 避免突然变换饲料;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 保证其乳汁质量;确保仔猪在母体内发育良好。饲喂好母猪可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2.1.2 加强仔猪管理

2.1.2. 1 及早吃初乳。

仔猪产后1~2 h内应吃到初乳, 以尽早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

2.1.2. 2 及早补料。

及早补料使仔猪胃肠道尽快适应饲料的消化。一般在仔猪出生后7~10 d就开始补料, 以锻炼其胃肠机能。

2.1.2. 3 加强断奶管理。

仔猪断奶后应留栏3~5d, 断奶后的1~3d进行限饲, 第1 d喂正常进食量的1/2, 第2 d喂正常食量的2/3, 第3 d喂正常食量的3/4, 第4 d任其自由采食。对仔猪应逐渐断奶、逐渐换料, 以减少断奶应激。

2.1.2. 4 改善饲养环境。

仔猪圈舍应勤消毒, 并保持干燥、清洁、通风。

2.1.2. 5 合理配制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20%以内, 生豌豆和大豆应炒熟后再喂或用膨化大豆饲喂。仔猪日粮中应适量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益生素、酶制剂及酸化剂, 以提高仔猪抵抗力, 促进胃肠道有益菌群的建立, 抑制病原菌生长。

2.2 仔猪腹泻治疗

2.2.1 细菌性腹泻治疗。

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因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故最好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母猪产前、产后注射长效抗菌剂可控制产后综合征, 减少感染。母猪分娩后在饲料中连续添加3~5 d新一代母仔安等药物, 对防治仔猪红、黄、白痢有效。

2.2.2 病毒性腹泻治疗。

对仔猪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可使用抗生素和口服补液盐进行对症治疗。

2.2.3 寄生性腹泻治疗。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6

1 发病原因

环境卫生条件差, 饲养管理不善。如气温突然变冷, 饮水、饲料被污染, 或饲料改变过快, 青料饲喂过多, 猪体质差、抗病力减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 均可导致仔猪腹泻。

2 流行病学

仔猪从出生后到5日龄, 尤其在3日龄之内容易发生仔猪黄痢或红痢, 分别由大肠杆菌及C型产气荚膜杆菌 (魏氏梭菌) 引起, 它们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易发生黄痢。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在10日龄到20日龄之间的吮乳仔猪易发生白痢, 该病也由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引起, 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猪舍潮湿、寒冷及饲料单一的条件下容易诱发。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的腹泻病主要为仔猪副伤寒,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猪的密螺旋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 发育生长的架子猪多发, 发病率为90%左右, 死亡率可达30%。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无年龄之分, 但发病的季节性比较明显, 如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一般为10月底到来年2月份, 夏季则少见。吮乳仔猪患此两病时,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3 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的缓急, 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发病急, 往往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窝或拥挤打堆, 精神沉郁, 低头耷耳, 不愿活动, 食欲减退或不食, 呼吸困难, 水样拉稀, 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腥臭, 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 后期脱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温, 精神差, 食欲减退, 行走缓慢或呆立不动, 反复拉稀, 脱水严重, 有异嗜癖, 喜欢啃垫草、喝脏水, 严重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最后衰竭死亡。

4 剖检变化

在不同类型的腹泻病中, 其剖检病理变化具有各自的特征。如在蓝耳病中可见到肠系膜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盲肠、结肠、回肠黏膜表面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腐乳样物质, 剥开后为不规则纽扣状溃疡。在发生肠型猪瘟时, 几乎所有大的脏器 (心、肝、脾、肾等) 及淋巴结发生广泛出血。由病毒引起的几类严重脱水性腹泻病中, 常可见到肠壁变薄、失去弹性、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变浅或消失等病理现象。

5 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 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1 搞好环境卫生

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 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 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 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 1~2月龄的仔猪每周用消毒威或5号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 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5.2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全价料且适口性强, 容易消化, 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 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 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猪料中要同时添加0.05%的土霉素钙盐, 乳头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 2次/d。

5.3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 即看精神状态, 看饮食情况, 看粪便颜色和形状, 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 并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 减少死亡,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5.4 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7

1 仔猪非感染性腹泻

仔猪成活率是仔猪饲养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直接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目前我国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断奶仔猪只有12~13头, 其原因除年产窝数较少 (1.7~1.9窝) 、产自数较少 (不足10头) 外,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仔猪死亡率高 (20%~30%) 。

1.1 非病原微生物引起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与母猪个体关系很大, 仔猪腹泻不腹泻、严重程度, 窝与窝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而且毗邻的两窝仔猪腹泻与不腹泻者, 无论如何接触, 大多不具传染性。仔猪腹泻发生日龄有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产后头3d腹泻较普遍, 5~7d基本缓解, 7~20d很少发生腹泻, 20d以后到30d断奶前后又出现普遍腹泻。

1.2 营养因素

母猪因素新生仔猪的腹泻多发生在情况不同的两种母猪。一是泌乳充分, 乳脂率较高的母猪, 这是由于仔猪吃乳过量, 不能完全消化吸收, 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的母猪, 由于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 因就能下降而引起腹泻。另外由于微量元素原使仔猪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时也可引起腹泻, 如铁、硒、锌、铜等。由于胎盘屏障, 铁由母体到胎儿的效率较低, 导致仔猪因缺铁而发生贫血, 缺硒会引起白肌病和腹泻。

1.3 管理因素

母猪、仔猪饲喂霉变、腐败的饲料, 饮用污水、尿水, 变换饲料不当等都可引起腹泻, 因此要加强管理, 保证饲料质量及猪舍内清洁卫生。断奶应激是引起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 仔猪断奶后的管理尤其重要, 要对饲料调换细致, 过度要慢, 最好用代乳料, 并按时按量, 防止仔猪因过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

1.4环境因素 (1) 温度:仔猪对环境温度和很敏感, 当舍内温度低于其生理临界温度时, 常导致腹泻, 尤其是初生仔猪。分娩后即使是较好的环境温度也与在母体内温度相差甚远, 加之新生仔猪体脂很薄, 且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 所以低温最容易引起仔猪腹泻。 (2) 湿度:环境湿度对仔猪腹泻也有影响。当舍内湿度超过80%时易引起仔猪腹泻。总之, 能引起仔猪腹泻的非感染性因素很多, 在防治仔猪腹泻的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能单一考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以免误诊,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5 科学的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好母猪, 防止怀孕母猪过肥或过瘦。要获得活泼健壮的仔猪, 必须保证母猪饲喂配合饲料日粮, 一般在1.4kg。这样的母猪产下的仔猪生活力强, 可减少下痢等疾病感染。母猪产后要精心饲喂, 防止因产后不食、便秘而使仔猪下痢。 (1) 做好产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与防病:1母猪于产前40~45d和15~20d各注射接种一次抗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k88/k99/987p三价菌苗) 。另外, 于产前30、15d各免疫接种一次红痢疫苗。2待产母猪调进产房前, 必须对每个产圈彻底的清扫、冲洗和认真的消毒, 可选用2%火碱液等消毒剂消毒, 以及火焰喷灯杀灭铁架上的微生物。3母猪进产房后和临产中, 皆应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临产中擦洗乳房时并要按摩, 要挤掉奶嘴头两把奶, 辅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 尤其对头胎母猪更为重要。 (2) 抓好仔猪“初生”、“补料”和“喂奶”三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和防止下痢措施。1辅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对于初产母猪或乳房发育不好、产乳少的母猪, 可于产后第一天上下午各给“促乳灵”。2加强保温, 防冻防压。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 1~3日龄为30~32℃, 4~7日龄为28~30℃, 8~30日龄为22~25℃, 31~45日龄为20~22℃。3对“初生”、补料期的仔猪下痢, 宜选用“调痢生” (约50mg/kg体重) 、促菌灵 (km4x活菌制剂) 、嗜酸乳酸杆菌、乳酶生等微生态制剂。不仅有使仔猪肠道中正常菌群占优势, 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和增值的作用, 还可防止下痢, 无病防病, 且安全无副作用, 防止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菌株。此方法特别在保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增重方面更胜一筹。4给3日龄仔猪注射“血多素”或“右旋糖酐铁”、“铁钴注射液 (葡萄糖铁钴注射液) ”2ml (含铁100~150mg) , 同时注射0.1%亚硝酸钠维生素E1ml, 即可防治营养性贫血和缺硒引起的下痢。5注意仔猪补料的调教、适应和旺食三个阶段, 应尽量让仔猪多吃优质的颗粒料, 减少吃奶次数, 以不下痢为最好。若下痢, 多为消化不良或过敏性的一助消化促生长酶制剂 (调痢生、保菌生、干酵母、乳酶生、胃蛋白酶、稀盐酸液和柠檬酸水、粉剂等) 防治为主;必要时, 可选用苯海拉明、非那根、甲氧苄氨嘧啶、维生素C、地塞米松磷酸盐、恩诺沙星等药物。6断奶转群时期, 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先减食, 后充足供给。

1.6 治疗措施

(1) 在产房环境卫生差的情况下, 初生仔猪未吃初乳即灌服0.5%恩诺沙星液2ml, 第2、3天各灌1次。 (2) 有温和型猪瘟情况下, 此种拉稀, 用本场淘汰的无病伤残或不孕健康老母猪的自制“多价高免血清”, 给下痢仔猪按体重2~4ml/kg肌肉注射, 注射1次约80-90%下痢即可痊愈, 少数的注射两次。尤其对老猪场长期应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下痢病猪, 或是疑为仔猪猪瘟初期引起的下痢, 疗效更为明显。“多价高免血清”喜用系用猪瘟苗、大肠杆菌苗和红痢苗分别、先后2次 (间隔15~20d) 免疫本场健康的淘汰母猪, 采其血液自制的血清。只允许给本场病猪使用。

2 感染性仔猪腹泻

仔猪有腹泻症状的疫病, 在兽医临床上多见, 主要偶仔猪副伤寒、猪螺旋体、猪轮状病毒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应从发病仔猪年龄、死亡率、腹泻粪便的性状、流行性特点等方面鉴别这些疾病。

2.1 仔猪副伤寒

多发生于1~4月龄的猪, 无明显季节性、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卫生不良, 阴雨连绵可促发此病, 呈急性败血症、腹泻下痢含有坏死组织纤维状物的稀粪, 皮肤紫斑。

2.2 猪密螺旋体痢疾

不分品种。性别、2~4月龄多发, 无明显季节性, 散发, 流行性慢, 持续时间长,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 血性粘液下痢, 粪中混有血液、粘液、坏死的黏膜组织。

2.3 猪轮状病毒病

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 发病多是8周龄以内的仔猪。常发生于寒冷的季节,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病猪与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相似, 但症状缓和且较轻。排黄白色或暗灰色水样粪便, 或呈现糊状。

2.4 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10~20日龄的仔猪, 早春、严冬和炎热季节多发, 气候骤变, 发病率上升, 病死率低。排白色、含气泡、特殊臭味、糊状粪便。

2.5 仔猪黄痢发生于7日龄内仔猪, 地方性流行, 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 拍黄色稀粪, 有腥臭臭味。

2.6 仔猪红利

发生于3日龄内仔猪, 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地方性流行, 病死率高。偶有呕吐, 拍红色粘液状粪便, 粪臭韩有小气泡, 呈急性和最急性经过。

2.7 传染性胃肠炎

发生于冬末、早春寒冷季节, 各年龄均可感染, 仔猪病死率高, 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粪便, 杂有凝乳块, 明显脱水、口渴。

2.8 流行性腹泻流行和症状特点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相似。但病死率低, 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2.9 仔猪下痢防治处方 (仅供参考选用)

哺乳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8

1 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因素

1.1 非传染性因素

1) 营养因素。妊娠母猪饲喂营养不全饲料或霉变过期饲料, 影响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 使仔猪先天性消化不良产生腹泻;产前妊娠母猪饲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时, 会使母猪乳内含蛋白质过高, 乳汁过浓, 由于初生仔猪对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较差, 而出现腹泻;产前妊娠母猪饲料配制不当, 初乳中缺乏维生素A、B和C, 影响仔猪胃肠机能活动, 生长缓慢, 抵抗力下降而发生腹泻。哺乳母猪营养不良时, 泌乳量少使乳汁供应不足, 导致初生仔猪摄入过少, 使免疫球蛋白和乳糖供给不足, 仔猪抗病力下降, 使仔猪腹泻机会增加。

哺乳仔猪开食过渡料配比不合理, 如植物性原料过多, 特别是豆粕会导致抗原致敏肠道而引起腹泻;生豆粕 (饼) 中抗胰蛋白酶的存在, 生理上无法消化植物性饲料而引起发酵, 造成哺乳仔猪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2) 管理因素。新生仔猪不能及时吃上初乳, 不利于乳酸菌的繁殖, 使腐生菌大量繁殖引起腹泻;补饲不合理或不及时补饲, 也会导致消化道适应性差而造成腹泻。日粮变化频繁和应激反应过强, 导致哺乳仔猪腹泻。

3)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饲料、饲槽、饮水等消毒不严, 仔猪乱啃脏物引起腹泻。外界温度刺激引起腹泻。新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差, 对寒冷和潮湿的适应能力弱, 对外界环境变化极为敏感,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为32~33℃, 此阶段温度变化大, 易引起应激反应, 出现阵发性的腹泻[1]。

1.2 传染性因素

1) 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 (Rotavirus) 主要是感染幼龄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在新生仔猪的最初几周内几乎所有的仔猪都可能被感染, 对成年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病毒主要感染2~5周龄的仔猪, 腹泻症状为排出黄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2]。病理剖检大小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 胃内有凝乳块, 小肠内充满大量的液体。

传染性胃肠炎 (TGEV) 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发病快, 发热, 呕吐, 粪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 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以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3]。各种年龄都可发病, 仔猪1周龄初乳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发病, 10日龄的仔猪感染后症状更严重, 病死率高, 首次感染发病率100%, 死亡率接近100%, 老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决于猪群的免疫力水平和环境因素[4]。此病呈季节性, 以冬春2季多发。

猪流行性腹泻 (PED)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多发于10日龄的仔猪, 主要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病理剖检小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 胃内空虚, 肠壁变薄。死亡率为30%~80%。

2) 细菌性腹泻。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为仔猪红痢, 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 仔猪排出血性下痢, 多散发, 发病急, 病程短, 死亡率高;病理剖检以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大肠杆菌是仔猪腹泻最主要病原之一, 它引起仔猪腹泻按发病日龄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3日龄的仔猪, 病猪粪便初呈黄色糊状到黄色水样,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剖检在十二指肠有卡他性炎症;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病猪粪便表现为乳白或灰白色, 常混有黏液呈糊状, 有特殊腥臭味。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胃肠黏膜充血, 死亡率低;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的仔猪, 病猪表现为水肿、共济失调、同时出现腹泻, 剖检胃壁肠系膜水肿, 死亡率高。

霉菌性肠炎。由于哺乳仔猪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 其代谢产物—霉菌毒素致使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炎症的过程。临床发病突然, 可视黏膜潮红, 发绀, 呕吐、腹泻、肠炎、心跳加快甚至死亡。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母猪的管理

1) 做好疫苗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14~40 d, 根据当地猪场疫情进行疫苗注射, 以使母猪在临产前增加体内抗体浓度, 使仔猪吮乳后得到较强的抗体保护。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产前20~30 d, 从母猪后海穴按1.5 mL/头接种1次;产下的仔猪在断乳后7~10 d按0.5 mL/头接种1次[5]。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活疫苗:产前5~6周和产前1周内各接种1次。新生仔猪在未喂乳前, 按1 mL/头接种 (至少隔30 min后喂乳) , 免疫期为1年, 仔猪在断乳前7~10 d, 按2 mL/头进行接种, 免疫期半年[5]。大肠杆菌三价苗:母猪产前4周和2周各按5 mL/头接种1次 (经产母猪产前2周接种) [5]。

2) 做好产房和母猪的消毒工作。母猪产前1周, 产房要清扫干净并严格消毒, 接产用具准备好并消毒。待产母猪产前1周进入产房时应做好体表全面清洗消毒。

3) 做好接产。在母猪分娩的当天, 给母猪注射抗菌素药物2次/日, 连用3 d, 以防产后感染, 保证乳汁质量。

4) 科学饲喂母猪。体况适中的妊娠母猪产前3 d, 喂量减半或1/3, 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哺乳母猪, 要供给营养全面优质的配合饲料, 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产后乳汁分泌过多, 而产生乳房炎或乳汁过浓引起初生仔猪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2.2 加强哺乳仔猪管理

1) 做好初生仔猪的保温工作。初生仔猪保育舍的温度为32℃左右, 可根据地区特点采用相应的保温设备, 防止初生仔猪产后腹泻。

2) 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由于初乳含有大量的Mg盐和较多的免疫抗体, 有利于排出胎粪和增加仔猪的抵抗力, 仔猪在产后2 h内应吃到初乳。

3) 及早补料。母猪产后5 d泌乳量逐渐上升, 到21 d左右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21日龄的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 单靠吃母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及早补料可以促进仔猪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发育, 避免仔猪乱啃脏物, 减少下痢患病。仔猪5~7日龄用仔猪全价料进行诱食, 15日龄能进行正常开食, 满足仔猪生长快的营养需要。

4) 给初生仔猪补水。仔猪生后应及时补给温开水。由于初乳的乳脂含量过高, 初生仔猪易口渴, 若不及时补水, 直接影响到养分在体内运输和废物的排泄, 还会因口渴时饮脏水或母猪的尿液造成严重的下痢。

5) 给仔猪补铁。仔猪生后缺铁会引起营养性贫血, 仔猪喜欢到处舔食, 引起腹泻。仔猪生后2~3 d注射牲血素0.5~1 mL/头, 10 d再注射1次剂量为1~1.5 mL/头。

3 治疗措施

3.1 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一般无特效药物, 但可以使用抗生素和口服补液盐等进行对症治疗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细菌并发感染, 促进恢复。用2.5%恩诺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 d, 同时肌肉注射猪用干扰素, 每日1次连

牛皮肤鳞状细胞癌的

病理组织学诊断

马永军1陈生明2

1.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畜牧兽医中心站, 宁夏吴忠750011;

2.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孙家滩开发区畜牧兽医中心站, 宁夏吴忠750011

鳞状细胞癌是畜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皮肤和被覆鳞状上皮的口腔、唇、生殖道、眼部等处的黏膜。鳞状细胞癌生长较快, 呈乳头状生长, 有时会破溃, 形成溃疡面。由于本病往往通过淋巴通路转移, 引起其他部位的癌变, 因此危害严重。

1病畜情况

2010年本中心接诊1例黄牛腿部鳞状细胞癌。主诉病牛数月前后肢小腿部刮伤, 创伤小, 故未做处理。后来伤口很长时间未愈合, 虽经兽医用碘酒处

收稿日期:2011-01-15

马永军, 男, 1974年生, 本科, 兽医师。

用3 d。如果仔猪能饮水, 可给予电解质多维或口服补液盐, 配合上述疗法效果更明显。

3.2 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 所以在使用前最好用经过药敏实验选出最佳药物。一般在母猪产前或产后每头分别注射长效抗菌剂10 mL, 控制产后综合症。

3.3 霉菌性肠炎的治疗

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清理胃肠、阻止霉菌毒素进一步吸收, 防止继发感染。可用0.1%~0.5%过氧化氢溶液适量内服或硫酸钠、鱼石脂、乙醇适量, 加水内服, 也可用鞣酸蛋白15 g/头, 加入淀粉或牛奶适量内服[6]。

3.4 对症治疗

不论是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引起的哺乳仔猪腹泻, 如果腹泻时间较长或已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 若不能自行饮水的, 可直接用0.9%氯化钠水溶液10理, 但创面仍有增大的趋势。近1个月发现患肢开始肿胀、伤口腐烂, 伤口附近有鸡蛋大小、外形不规则的肿块增生。门诊时, 初步检查怀疑为皮肤鳞状细胞癌。为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并确定增生肿物的类型, 切除肿瘤, 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2诊断方法

送检病料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1周后, 经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等过程制成

mL、地塞米松2 mL、10%维生素C 2 mL, 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进行腹腔注射。能自饮的仔猪可用鞣酸蛋白加淀粉或NaCl 3.5 g、NaHCO32.5 g、KCl1.5 g、葡萄糖20 g、加温水1 000 mL自饮[4]。

参考文献

[1]杨景培, 徐仲人, 刘伯宗.现代养猪技术问答[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9:105.

[2]孙继良.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规模养猪, 2006 (10) :30.

[3]陈薄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25.

[4]李艳彩, 王俊河.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 2006, 33 (2) :46-48.

[5]孙建宏, 曹殿军.常用畜禽疫苗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231-244.

仔猪腹泻病的成因与防治 篇9

一、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很多,常常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而且断奶后环境的改变,饲料种类的调换、品质、饲喂方法的改变,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气候突变、圈舍及其用具的不洁等均可诱发仔猪腹泻病。

1. 非传染性腹泻

①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

a.消化机能不全。消化器官结构及功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断奶时消化器官运动功能弱,排空速度快等,不利于消化过程中的分泌和吸收,从而引起腹泻。

b.胃酸分泌不足。仔猪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只分泌很少的胃酸,哺乳期间胃内的酸,主要是通过对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降低,胃内pH值增高,有利于消化的乳酸菌群减少,给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导致肠道群失衡,引起腹泻。

c.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断奶仔猪由初乳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加之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酶活性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1至2周后才能重新增长,这一过程影响了仔猪的肠道内环境。

d.免疫功能不健全。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从第三周开始此能力开始下降,而仔猪的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逐渐成熟,而断奶仔猪靠主动免疫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保护,抗病能力差,病原易于侵入导致腹泻。

②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

a.营养性因素。断奶使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如饲料中植物蛋白及脂肪含量过高易导致腹泻,另外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铁、锌及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也会导致腹泻。

b.环境性因素。断奶本身就使仔猪产生很大的应激,而且所处环境的突然改变等都可引起腹泻。此外连续阴天,气温骤升、骤降,寒冷等气候变化都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引起腹泻。

c.饲料管理因素。饲料种类的更换,饲喂时间的不规律,饲喂方法的改变以及供水不足或不清洁,饲喂用具及圈舍的消毒不严格均可引起腹泻。

c.哺乳母猪因素。哺乳母猪本身患病,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乳汁发生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

2.传染性腹泻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系统,自身抵抗力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腹泻。

①病毒性腹泻

主要包括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季高发,对各日龄段的猪均能造成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4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较低。

②细菌性腹泻

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

③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球虫、蛔虫、弓形体引起的腹泻。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二、临床症状

仔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因日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症状可见精神萎靡、呕吐、脱水等,患猪排出黄色、黑色、白色、糊状稀粪,肛门被粪便污染,体温升高或没变化、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消瘦、皮肤无弹性、严重的四肢发冷、排粪失禁。急性的多为仔猪突然死亡,死前无任何症状,而且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三、防护措施

1.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各注射一次仔猪大肠杆菌k88、k99灭活菌,5毫升/头;产前36~42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产前30天及15天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菌苗。

2.彻底消毒猪舍内外环境

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并且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之前,对分娩栏及母猪进行彻底消毒,分娩过程中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等。

3.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仔猪娩出后,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挤出奶头前两把奶,辅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

4.做好母猪临产前后的保健用药

在临产前1周到产后1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加康40 克 /吨饲料+金霉素300克/吨饲料或支原净120克/吨饲料+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产前1~2天或当日,给母猪注射磺胺类长效抗菌剂或口服仔母康、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5.做好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3日龄伪狂犬滴鼻0.5毫升/头,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 ~ 13天水肿伤寒二联免疫,45天注射伪狂犬免疫。

6.饲料中添加生理调节剂

饲料中添加酸代剂、酶制剂、益生素、低聚糖、砷制剂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抑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菌保健的作用。

7.降低仔猪饲料粗蛋白质水平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保证仔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下,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由22%降至19%,可明显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仔猪腹泻病下降40%左右。

8.补充微量元素

仔猪初生3日内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和0.1%亚硒酸钠2毫升/头,预防铁、锌的不足,减少腹泻的发生。

9.及早诊断

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首先要补充仔猪体液然后再对症治疗。

①补充体液

a.口服补液盐(NaCl3.5克、NaHCO32.5克、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按30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或直接引用。

b.25%的葡萄糖溶液供仔猪自由饮水,连用3 ~ 5天。

c.黄芪多糖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3天。

d.用0.1%的KMnO4饮水消毒,同时内服鞣酸蛋白等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②对症治疗

查明腹泻原因,对症下药,可根据情况选用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交替使用。

仔猪腹泻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10

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的腹泻有10多种。母猪的乳量不足, 代乳料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矿物质缺乏, 仔猪日粮中过量添加铜, 以及饮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都能引起仔猪腹泻。受寒冷嘲湿能引发长时间的严重腹泻。仔猪断奶、分群、转舍等应激性因素也能导致腹泻。

2 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常见的有黄痢、红痢、白痢、副伤寒和痢疾等。

2.1 黄痢

仔猪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发病, 以1~3日龄最为多见, 环境卫生不好可能多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最急性病例生后数小时突然死亡, 看不到症状。常见1~3日龄仔猪排黄色稀粪, 内含凝乳小片。病猪吃奶变少或不吃奶, 精神差, 肛门松驰, 排粪失禁, 脱水消瘦, 最后倒地昏迷死亡。

2.2 红痢

主要发生于1~3日龄, 一般病程较短, 死亡率极高。剖检可见空肠肠腔大量血液, 有气泡。十二指肠通常没有病变。

2.3 白痢

10~30日龄多发。本病死亡率很低, 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造成容易被忽视的经济损失。严冬、湿热、气候突变和圈舍污秽时多发。

2.4 仔猪副伤寒

多发生在2~4月龄仔猪, 急性病例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 体温升高, 病初便秘后下痢, 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 恶臭, 有时出血。一般2~6d后死亡。慢性型比较常见。病猪扎堆、寒战,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粪便呈灰绿色, 恶臭, 混有血液。病程2~3周或更长, 未死的以后也会发育不良或复发。

2.5 痢疾

主要症状为粘性出血性腹泻。可使病猪死亡, 生长发育受阻。卫生差、阴雨潮湿、气候多变、拥挤、运输、饥饱不均等都可以促使发病。多数病猪表现不同程序的腹泻, 先排软粪, 渐变黄色稀粪, 内混粘液或血, 病猪消瘦, 贫血, 生长变慢。

3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常见有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等。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 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多流行于冬春寒冷时节, 产仔旺季发生较多。新发病猪群, 几乎全部猪只都感染发病, 10日龄内仔猪死亡可达100%。往往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 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 粪便为灰白色或黄白色, 后期略带灰褐色, 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死亡, 病愈的成为僵猪。但断奶仔猪, 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后多数良性经过, 发病后突然发生水样腹泻, 粪便呈灰或灰褐色, 食欲不振。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在冬春季发生。临床特点有呕吐、腹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缺乏,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哺乳仔猪受害最重, 但病死率不到50%, 传播较慢;症状较传染性胃肠炎轻些, 粪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便, 并混有气泡。

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兔等急性胃肠炎、仔猪较易患病。10~28日龄猪最易感染, 并有明显的腹泻, 死亡率较低。早期表现食欲缺乏, 不愿意走动, 呕吐, 以后有明显的腹泻, 粪便为黄色、灰色或黑色, 呈水样或糊状。脱水明显, 约丧失体重的30%。

4 仔猪腹泻的防治

4.1 科学饲养管理好母猪

对有寄生虫病的地区做好定期驱虫, 防止通过母猪传染虫体。获得尖泌健壮的仔猪, 必须保证母猪喂全价的配合日粮。一般在怀孕初、中期喂日粮2kg左右, 产前1个月喂3~3.5kg, 产前1周进产房, 减少0.5kg/d日粮, 临产当天不要喂料。产后3d慢慢增加合日粮到5kg左右。科学饲养管理好怀孕母猪, 出生的仔猪往往活泼健壮, 生命力强, 可减少仔猪腹泻病等疾病感染, 防止因母猪产后下食, 便秘而使仔猪腹泻。4.2做好产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与防病母猪于产前40~42d和15~20d各注射接种1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对有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常发生的地区可于产前30d、15d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菌苗。待产母猪调进产房前, 必须对每个产圈彻底清扫、冲洗和认真的消毒, 可选20%火碱液等消毒剂, 母猪进入产房前, 做1次驱虫。进入产房后和临产中, 用温热的0.1%高猛酸钾液擦洗母猪的阴户、乳房。仔猪吃初乳前挤掉头两把奶, 辅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吃好初乳, 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

4.3 抓好初生仔猪补料

辅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对于初产母猪或产乳少的母猪, 可于产后第1天进行人工催乳。做好保温措施, 防止温度变化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在3日龄左右给仔猪注射补铁制剂, 如牲血素或右旋糖杆铁等 (补铁量100~150mg) , 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液1ml, 可防治营养性贫血和缺硒引起的腹泻。注意仔猪补料的调教, 适应和旺食3个阶段。尽量设法让仔猪多吃优质的全价颗粒料, 减少吃奶次数。

4.4 抓好断奶关

断奶仔猪尽量减少刺激, 断奶后7~10d内仍保持用哺乳料, 以后逐渐换料。转群时期, 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先减食、充足饮水, 水中可加口服补液盐数天。

4.5 特殊情况下腹泻的防治

(1) 产房环境卫生差的情况下, 对初生仔猪未吃初乳前即灌服微生态制剂。无此类药则选用0.5%恩诺沙星或庆大霉素2ml, 第2、3天再灌1次。 (2) 对不明原因的腹泻, 可做药敏试验, 以确定是否是细菌性腹泻和用哪些药进行治疗。

4.6 防治药方

上一篇:影响会计诚信的原因下一篇:煤矿开采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