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腹泻病防治

2024-06-30

家兔腹泻病防治(精选9篇)

家兔腹泻病防治 篇1

家兔腹泻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 各养兔场时有发生, 尤以2月龄以内的仔、幼兔较为多发, 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对养兔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1 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1.1 只有未成年兔发生的腹泻

应主要考虑传染因素, 如球虫病和病毒性腹泻。球虫病是多发病, 常见于温热季节, 寒冷天气较少发生, 断奶后的幼兔发病较多, 常有腹胀和耳朵苍白等症状。病毒性腹泻多发于寒冷季节, 断奶前后多发。仅有断奶前后幼兔发生腹泻病, 病因较多, 此外, 还应考虑饲料配方是否合理,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对于球虫病, 用抗球虫药物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而对于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必须从消毒杀灭病原、提升兔舍温度、提高饲料品质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2 只有成年兔腹泻

夏季暑热天气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多表现有腹水症状。治疗原则是利水消炎、祛除暑湿。可用生姜、大蒜、车前草、藿香、紫苏。除生姜用量为全价饲料的0.3%左右外, 其余均为1%左右, 后3种均用鲜草, 也可到药店购买中草药成品, 但用量掌握在鲜草量的1/3左右。并可单用或合用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水, 用于预防和病情较轻兔的治疗。同时也可结合用庆大霉素或其它用于肠道的抗菌药物给兔灌服。

在寒冷季节发生的有腹泻症状的情况, 一般见于拔毛的长毛兔, 这种情况多与拔毛应激和天气寒冷有关。这要从饲料营养和日常管理上下功夫。

阳历4月前后长毛兔发生的先腹胀、腹水, 后腹泻的情况, 多为长毛兔拔毛后1月左右的采食高峰期, 突遇高温天气, 使消化功能骤然减弱, 致使大量胃肠道食物积存, 引起消化道功能严重紊乱。治疗上应以促消化为主, 不宜过多用药。在预防上要注意, 一是平时让兔采食八九成饱, 不宜过饱;二是注意天气变化, 在遇到突然升温的天气时, 应适当减少喂量。

1.3 其他情况

如全群兔各年龄段均有腹泻发生, 则主要考虑饲料霉变或有某种毒素存在。这时要设法找出病因, 否则治疗效果不但不好, 而且很可能病情加重。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个或几个村中多个兔群发生腹胀、腹泻, 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传染性疾病, 二是共用的某一种饲料可能有质量问题。如果多数病兔体温升高, 则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体温正常或偏低则多是由饲料中的毒素造成的疾病。

对于平时发生的个别兔的轻度腹泻情况, 如精神正常, 则绝大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 可用庆大霉素、VB1和地塞米松合并注射。

2 疾病预防

该病的预防应该从加强科学饲养, 搞好免疫接种做起, 主要从预防母兔, 早治仔兔入手。

2.1 母兔方面

最好是在配种前分别接种魏氏梭苗疫苗和大肠杆菌多价苗, 从而提高初生仔兔免疫力, 培养健康母兔是控制仔兔腹泻的先决条件, 母兔在怀孕期和哺乳期, 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 应尽可能保持健康无病, 保持兔舍兔笼的清洁、干燥、卫生。切忌突然更换母兔饲料, 使其能够均匀地分泌出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 以利于仔兔的消化吸收。特别要注意不能使用难以消化的高能量饲料喂哺乳母兔, 在配合饲料时玉米比例限制在30%以下, 粗纤维含量保持在12%~14%。

2.2 仔兔方面

仔兔在断乳前后是腹泻病的高发期, 20日龄以上可接种大肠杆菌多价苗, 30日龄接种魏氏梭菌苗, 对大肠杆菌传播严重的地区, 仔兔应在首免后的15~20d, 再补注一次大肠杆菌多价苗, 可减少仔、幼兔腹泻的发生。腹泻病多发兔场, 在仔兔一出生吃乳前, 先把母兔乳房和胸部控洗干净, 并用0.01%高锰酸钾溶液, 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再让仔兔吮乳。

总之, 家兔的腹泻病因往往与应激、气候、饲料、细菌、病毒等有关, 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上要综合考虑致病因素, 采用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的发生, 治疗过程中配合疫苗接种、严格消毒、改善环境卫生、改变饲料结构等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家兔腹泻病防治 篇2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⑴病人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并正式上报。

①、在流行期间,在疫点内凡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如突然发病不发烧,剧烈吐泻无腹痛,迅速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及肌痉挛等)即使粪便培养阴性者,也应临床诊断为霍乱病例。

②、同确诊的霍乱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同餐、同住、或护理)并发生吐泻症状者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③、在发生霍乱同源性暴发,对首例或一些相关病例已经作出病源学确诊后,与暴发有关的其余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和流病史作出临床诊断并做疫情报告。

九、治疗

十、防疫措施

霍乱与副霍乱的防疫措施是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措施,可分为经常性预防措施和一旦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措施。(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严防从国外传入。

2、健全各级防病领导机构和疫情报告网,使一旦发生病人时,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设置夏季肠道门诊,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

4、作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预防注射工作。

5、广泛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

6、开展“三管一灭”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二)、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措施

1、疫情报告按甲类传染病的要求报告。

2、霍乱病人的管理 确诊的霍乱病人和有吐泻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送就近医院隔离治疗。

(1)隔离消毒措施

①隔离室应与其它病区和病房隔开,有单独出入的门户,远离水源,设有专用的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设有浸有药液的脚垫和洗手消毒液。

②确诊和疑似病人要分室分治,至少应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途不得更换。

③病人吐泻物、垃圾、餐具及其它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应随时进行消毒。

(2)治疗措施

由各医院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提倡使用口服补液疗法。

(3)出院标准

①服用抗菌药物,每天采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即可出院。

②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两次阴性即可出院。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和处理

1、疫点:在发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地方一般以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家关系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划为疫点。在农村可以相当于一个小自然村为范围。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病人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疫区:一般以疫点为中心,在农村可以相当于一个公社或乡的范围划为疫区。

疫点的处理

⑴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处理疫点,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

⑵隔离治疗传染源

⑶疫点内消毒和处理:对厕所和被病人吐泻物污染的地面、衣物、病人使用的餐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疫点范围内进行药物灭蝇,改善环境卫生,反复宣传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隔晚、隔餐食品要重新加热,饭前便后要洗手。

⑷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疫点内所有人群均为密切接触者,在疫点消毒处理的同时,对疫点内的所有人员要进行登记、粪检和预防服药。预防服药应选用敏感药物,服药时间为2天。要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肚。”外出人员要追防。

在投药结束后对检菌阳性者每日粪检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即可解除疫点管理,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之日起5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即可解除。

疫区的处理

⑴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⑵ 饮水消毒和灭蝇

⑶ 管好食品和集市贸易

⑷ 开展疫情检索

⑸ 疫区管理期间停止大型集会,停止临时性工地项目。

疫区解除: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再观察5天,如无新病人出现和带菌者出现即可解除疫区管理。

附:霍乱病人的抢救治疗方案

一、隔离治疗

1、凡确诊的霍乱病人,有典型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就近隔离治疗,不允许长距离运送与转院,以免延误治疗。带菌者及确诊时症状已消失者,可在疫点内留验服药。

2、治疗病人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立即给以补液。重、中型病人用静脉快速输液,待脱水纠正、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轻型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少用或不用静脉补液。

3、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应立即采便送验。如此时已停止排便,可用肛拭子采便,如有呕吐,呕吐物可同时送验。陪护者应同时采便送验。

4、轻型病人、带菌者入院采便后可口服抗菌药物。一般不静脉滴注或肌注抗菌药物。

二、抢救治疗

霍乱病人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一般治疗:适用于轻型无脱水的病人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ORS)也可饮用加少量的盐、糖的其它食品,如粥、米汤、糖盐水等。

2、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补充营养。病人可继续进食或用母乳喂养,食物要富营养,易消化,多水分。

(二)、补液治疗 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要补充病人因腹泻消耗和生理需要的水分、电解质,用ORS及时纠正脱水。

1、口服补液盐:病人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最初4小时ORS用量:

也可按:体重(kg)×75ml=用量ml计算

2、鼓励母亲继续用母乳喂养患儿,幼儿应少量多次。

3、治疗4小时后重新估计病人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三)、输液治疗:适用于重度脱水患者。并根据脱水的性质分别按等渗、低渗、高渗治疗。

1、静脉输液

重度脱水病人,需立即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以使用541液(1000ml水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为最好。用时每1000ml 中另加50%GS20ml,以防低血糖。基层单位使用可按 0.9%NaCl550ml,1.4%NaHCO3300ml,10%KCL10ml,10%GS140ml配制,脱水较轻者输液速度可稍慢,如每分钟数毫升,严重脱水者应快速输液,每分钟数10毫升甚至100毫升。第一阶段(1小时内),儿童输入量按20ml/kg计算,成人输1000--1500ml,第二阶段,儿童输入量按80ml/kg体重计算,1岁以内6小时输入,1岁以上5小时内输入,成人4--5小时输入2000--4000ml。待病情好转,能口服补液时,停止静脉输液。

2、补钾补钙

低钾病人一般采用氯化钾每天每公斤体重100--300毫克,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 浓度的液体在病人有尿后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

低钙患儿在输液的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如果出现手足搐搦,可缓慢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3、治疗6小时后重新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四)、抗生素治疗

霍乱病人、带菌者,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连续使用3天。

1、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日2次,每次2片,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2次口服。

2、痢特灵:成人每日4次,每次1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计算,分2次服。

3、强力霉素:成人每日2次,每次200mg,饭后服。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6mg计算,分2次服。

4、庆大霉素:成人每日16-24万单位,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4-0.6万单位计算,分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

5、四环素:成人每次0.5克,每6小时1次,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50mg计算,分4次口服,也可静脉滴注。

6、红霉素:0.25gqid口服,连服3-5天。

7、氟哌酸:0.2gtid口服,连服3-5天。

三、主要并发症及其治疗

1、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严重脱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长,甚至谵妄、昏迷,血压不升,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浆ph值下降,轻者可用541液,加快静脉输液速度,重者应快速静脉滴入5% 碳酸氢钠5ml/kg,或11.2%的乳酸钠3ml/kg体重,症状好转后按原方法继续输入541液,如症状无改善,1-2小时后再给上述用量的一半或全量,或根据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计算用量。

2、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脱水时间较长未能纠正,病人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先进入少尿期,病人呼吸加快、深长,神志不安、嗜睡、昏迷、抽搐、血压升高、少尿或闭尿,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红、白细胞、管型、尿比重低于1.108,血浆尿素氮、肌肝(或非蛋白氮)升高,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可出现全身水肿等。此后进入利尿期,第一天排尿400ml以上,或突然一次排尿100-200ml,继而尿量缓慢递增或剧增,使钠、钾、水丢失较多。利尿数天后,肾功能逐渐好转,病情恢复。及时正确补液,迅速纠正休克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霍乱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经口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水传播水

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4、经媒介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

各类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的大小,与带菌者本人的职业、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三、怎样预防霍乱

1、搞好家庭和个人饮食卫生。

2、搞好饮水卫生。

3、煮透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

猪常见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篇3

防治方法:搞好猪圈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产房的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发病概率。仔猪出生后立即用高效价的抗毒素3~5毫升注射,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仔猪在初生未哺乳时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G钾和链霉素各8万国际单位内服1次,可防止本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仔猪,每公斤体重用以上两药各10万国际单位,内服2次即愈。

2.仔猪黄痢。为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而以1~3日龄最为多见,至7日龄以上即少发病。一窝猪出生后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1~2头仔猪表现体衰,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内含有凝乳小片,有腥臭味,肛门呈红色、松弛,捕捉时鸣叫挣扎,排粪失禁,迅速消瘦,皮肤皱缩、脱水,眼球下陷,昏迷死亡。

防治方法:用黄连素1毫升肌注,同时用穿心莲2毫升肌注,一般用药1次即可。用5%氟哌酸预混剂50克,硫酸小诺霉素60毫克,硫酸链霉素2克,将三种药物用冷开水拌匀成糊状,口服3~5克,效果良好。用透皮剂杀痢王在仔猪的背部涂擦,轻症者一次用药2毫升,24小时见效,重症者再用药一次可愈。

3.仔猪白痢。多发生于严冬和盛夏天气骤变时,病原是大肠杆菌,一般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6~12日龄为最多,3日龄以内和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病猪体温40℃左右,突然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一天5~6次至7~8次,有特异的腥臭味,初仍照常吃奶,精神如常,后逐渐减食,精神不振,消瘦。康复时粪便渐稠变干成球状,但仍为灰白色。一般疗程5~6天。也有仔猪在发病后1~2天突然死亡的,少数能拖延2周以上。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

防治方法:用“杀痢王”口服液直接滴灌原液,每公斤体重用1毫升,亦可稀释50~100倍液自由饮服。用止痢精2毫升,在无病仔猪背部皮肤(近尻部)涂擦,隔7天再涂擦1次,对白痢可起到预防作用。对病猪用4毫升,治愈率高。或用慧通仔痢王,8公斤体重用3克,8公斤以上用6克,每天2次,调制成糊状喂服,治疗仔猪黄、白痢疗效甚好。

4.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经消化道传染。主要危害2~4月龄的仔猪。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42℃,不吃食,不爱走动,粪便恶臭;死前,病猪的鼻、唇和四肢的末端以及耳、颈、胸的下部和腹部皮肤呈蓝紫色。慢性型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周期性下痢,粪便淡黄色或黄绿色,伴有脓血,粪味恶臭。有时咳嗽,呼吸困难,猪体逐渐消瘦,常因极端衰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558消炎退热灵加氯霉素治疗,首次每公斤体重用558消炎退热灵0.5毫升,氯霉素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一次肌注,以后用药剂量减半,12小时1次,直至痊愈。用穿心莲2毫升于后海穴注入,1次即可。或每公斤体重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5毫克作静脉或肌肉或腹腔注射均可,12小时1次,连用3~7天。

5.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常见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脱水,大猪多数可在短期内康复。

防治方法: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对3日龄仔猪主动免疫效果很好;或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混合苗,对2~15日龄仔猪口服5~10毫升,有很好的免疫效果;或用“905治痢速”(弱毒活菌),每头0.5~0.7毫升一次肌注,24小时粪便变稠,48小时停止拉稀、食欲正常。

6.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季,哺乳和断奶仔猪发病率100%,成年母猪发病率10%~90%,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呕吐多在吃奶后或吃食后发生,腹泻,粪便先黄稠而后水样,混有黄白色凝乳块,脱水,运动僵硬,体温正常或偏高,沉郁,厌食,消瘦。1周龄仔猪腹泻后2~4天死亡,断乳猪、育肥猪症状较轻。

防治方法:对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接种猪腹泻氢氧化铝灭活苗3毫升;对仔猪10~25公斤体重接种1毫升,25~50公斤体重接种3毫升。接种后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母猪为1年,其他猪为6个月。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10~20毫克每公斤体重用药,按每头5~10毫升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混合肌注。

7.猪轮状病毒病。多发生于晚冬和早春。1~4周龄仔猪群发病率一般超过80%,病死率7%~20%。卫生条件差,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病情即加剧,死亡率增高。1周龄以内的仔猪得病腹泻严重,3~7天体重损失30%,病死率100%。粪便初为黄色、白色,后为黑色。10~21日龄的猪病情较轻,腹泻1~2天后康复。

防治方法:因仔猪发病年龄小(1~10日龄),主动免疫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因此,采用免疫母猪,使仔猪吃母乳而产生被动免疫,新生仔猪口服抗血清,也能得到保护。用磺胺脒2~5片,矽碳银2~5片,维生素K33~6片,复合维生素B3~5片,压碎加蜂蜜调和抹于猪的舌面让其吞服,8小时1次。如严重脱水,用含糖盐水100~150毫升,5%碳酸氢钠3~5毫升,10%樟脑碳酸钠2毫升静注。

家兔腹泻病防治 篇4

1 防治措施

1.1 搞好环境控制

兔舍保持通风干爽,适当的阳光辐射既促母兔发情又增强体质,另外兔笼的清洁卫生要搞好,笼底板要勤换勤洗,每半个月用火焰烘烤兔笼内外1次,兔舍空间用百毒杀1∶500兑水喷洒。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清洗干净笼具并用0.1%新洁尔灭消毒兔笼及其空间。大型种兔场使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1周彻底消毒1次,兔饮用1次。

1.2 稳定饲料供应

饲料供应要稳定,不随意变更配方,饲料中粗蛋白以不超过18%为宜,粗纤维含量成年兔在13.5%~14%,仔兔10%~12%,饲料中按1%比例添加大蒜或石榴叶粉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另外饲喂采用定时定量进行,仔兔摄入量以8成饱为宜。饮水最好选用深井水,其他来源饮水要符合人饮用标准。

1.3 采用疫苗免疫

生产中常用的有兔大肠杆菌多价灭活疫苗和兔魏氏梭菌灭活疫苗。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最好是从本地区或本场分离筛选本地菌株制备疫苗,免疫效果较好。首次免疫时间应为20~30日龄。25日龄注射兔瘟和巴氏二联苗,其后依次进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免疫,种兔应注射伤寒疫苗。

1.4 搞好药物防治

对腹泻兔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诊由细菌引起的应辅以抗生素治疗,临床上用环丙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较敏感。由球虫引起的 (尚未发,但应重视预防) ,应用抗球虫药物,如地克珠利、氯苯胍等进行治疗。在家兔中最常见的艾美尔属球虫有八种,因此,在防治中要防止使用单一的球虫药品,否则极易形成耐药性,在防治球虫病时,采用轮换三种以上不同抗球虫药物,效果较好。由病毒引起的,应使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补充养分,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加强环境卫生消毒。仔兔在哺乳后期直到60日龄这个阶段,线虫和其他寄生虫的感染都会造成大批腹泻。因此哺乳期母兔乳头经常用碘酒外涂。并加强对兔笼饲槽、饮水器的消毒,减少球虫传播。

1.5 使用口服补液盐

按照腹泻病源于菌群生态失调原理,采取补液解毒抗菌消炎、消食收敛等疗法。由于腹泻常导致兔脱水和营养物质的流失,且日龄愈小愈严重,死亡率也愈高。由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等混合制成的补液盐,是目前应用于畜禽腹泻以防止脱水的最好方法。灌服后极易为胃肠黏膜所吸收,使腹泻时丧失的各种离子、碱性物质及水分等很快得到补充。一窝兔出现个别拉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立即进行整窝或前后左右兔笼的防治,在料、水中加补液盐及抗菌消炎药物,进行全群预防。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补中益气、解毒消炎中草药,如加入胡椒、辣椒、神曲、酵母、穿心莲、生姜、辣蓼草、土黄芪、半边莲、大青叶等,可以有效增强家兔抗腹泻病的能力 (应急添加) 。

1.6 使用微生态制剂

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兔腹泻时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加,比例颠倒。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在肠道内产生厌氧环境,可使厌氧菌增加,致病菌受到抑制,从而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达到防治腹泻的效果。

2 主要方法

调配饲料时要既注重营养性又考虑草食畜生物特性,在饲料配比中适当提高粗纤维含量 (幼兔) ,而且饲养过程中注重疾病易发期投喂中药进行预防。一是精料中加入适量益生素 (微生态制剂) ,有目的地培养正常益生菌群,提高肠道消化机能。二是预防用药防治球虫、肠炎过程中,尽量少用抗生素,应以中草药预防为主。根据日常对照观察和用药心得,现推荐用药为:肠炎预防用黄连解毒散,成分:黄连、黄柏、黄芩、葛根、板兰根、甘草,拌饲。健胃增食用健胃散,成分:山楂、麦芽、卞神曲、槟榔,每袋拌饲料25 kg。

3 几种兔腹泻情况的紧急救治方法

腹部膨胀,有腹水声的腹泻,刺激兔只整体抗御功能和提高药物快速进入兔体,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用阿托品、黄连素和链霉素混合液,于后海穴处注射。

不明真相腹泻立即停喂精料,仅供干草,供足补液盐水,在水中添加抗生素和收敛药物,待进一步确诊原因再对症下药。

出现水泻兔,为防急剧性脱水,一方面采取灌服“泻痢停”与“补液盐”混合液,一方面肌注青霉素、黄连素加氟哌酸或黄连素加恩诺沙星。

家兔腹泻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篇5

1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1.1 病因

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兔。这个阶段仔兔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机能还不完善, 缺乏消化饲料的各种酶类, 消化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尚不健全, 对饲料的消化能力较差。生产中如果开食过早、供给难以消化的草料、饲喂过饱等, 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条件不良、天气突变以及断奶等应激, 就会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较长时间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可导致家兔消瘦、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消化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 有害菌大量繁殖, 抑制了有益菌的生长, 进而继发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致病菌的感染, 造成感染性腹泻而加重病情。

1.2 防治

预防的有效措施是仔兔适时开食 (在16~20日龄开食为宜) , 投喂容易消化的饲料, 少喂勤添, 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搞好环境卫生。在断奶时应采用将母兔转出、仔兔留在原笼喂养一段时间 (1~2周) 并维持原来饲料不变的方法以防止断奶、转群与换料等应激的叠加。另外仔兔自开食到断奶后在饲料中加入兔用复合酶和乳酶生、多酶片、食母生等助消化药物、饮水中加入家兔专用微生态制剂等对预防和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具有明显效果, 实践证明治愈率可达95%以上。

2 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2.1 病因

能够引发家兔腹泻的致病菌有20多种, 生产中常见的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等致病菌感染导致的腹泻, 其中尤以大肠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主要诱因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 (低于12%) 、饲料污染、天气突变、环境条件不良、强烈应激、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肠道菌群失调, 也常继发于球虫病或其他疾病。

2.2 症状

大肠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虽然都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 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患大肠杆菌病的病兔排出淡黄色水样粪便, 常带有大量胶胨样黏液和一些两头带尖的干粪, 腹部明显臌胀, 回肠内充满胶冻样黏液, 粪球细长, 两头带尖, 外面包有黏液或一层灰白色胶冻样分泌物, 有的结肠出现假膜。患魏氏梭菌病的病兔剧烈腹泻, 排出黄褐色水样粪便, 后期粪中带血、变黑、腥臭, 后肢有稀粪沾污。胃黏膜脱落, 常有出血点, 胃底出现褐色溃疡癍;盲肠、结肠充血、出血, 肠内有黑褐色腥臭水样稀粪。

2.3 防治

预防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家兔的抗病力, 切实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 确保饲料卫生。在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 使家兔消化道保持以有益菌为优势的正常微生态环境, 以此来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利用本兔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20~30日龄仔兔肌肉注l m L, 可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定期接种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或甲醛灭活菌苗, 每只皮下注射1~2 m L, 1周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可达6个月左右。对已发病的兔群, 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配合补液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30 m L) 和解毒 (肌肉注射维生素C 3~5 m L) 。

3 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

3.1 病因

引起家兔腹泻的寄生虫病主要是兔球虫病, 3月龄以内的幼兔多发,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

3.2 症状

患兔体温正常, 食欲减退或废绝, 精神沉郁, 伏卧不动, 眼鼻分泌物增多, 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腹部胀满、臌气, 顽固性下痢、血痢, 先便秘后拉稀, 或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 尿频, 消瘦, 生长缓慢或停滞,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3.3 防治

以防为主, 注意环境卫生与消毒, 在幼兔饲料中有计划地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一旦发病, 对病兔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常用药物有氯苯呱 (每千克体重10 mg喂服或按0.03%的比例拌料饲喂, 连用2~3周) 、磺胺二甲嘧啶 (按每千克体重200 mg喂服, 连用5~7 d) 。球虫感染可使肠壁细胞受损, 继发致病菌的感染而引起腹泻, 因此, 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饮水可取得明显效果。

4 使用抗生素导致二重感染性腹泻

4.1 病因

有许多兔场, 为促进家兔生长或防治某些病原菌感染性疾病, 在饲料或饮水中长期连续使用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容易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 引发魏氏梭菌或大肠杆菌的二重感染而出现腹泻。近几年来, 笔者发现了多起由于使用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引发二重感染的腹泻。一般在用药当日或2~3 d后出现症状。最初粪球变形 (小而尖) , 而后变软, 随后出现腹泻, 出现腹泻后很快死亡。

4.2 防治

生产中尽量不使用抗生素类或合成抗菌药物。一旦发生二重感染性腹泻, 应立即停止用药, 在饲料中加入兔用复合酶和乳酶生、多酶片、食母生等助消化药物, 饮水中加入家兔专用微生态制剂可取得一定效果。

5 饲料中毒性腹泻

5.1 病因

常见的饲料中毒主要包括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 (某些毒草、棉籽饼粕、菜籽饼粕、生大豆饼粕、大量使用花生饼粕、出芽的土豆等) 、被农药或鼠药污染的饲料、发霉变质的饲料等, 这些饲料所含的有毒物直接刺激肠道而引发腹泻, 同时往往伴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加剧腹泻。

5.2 防治

不使用或限量使用有毒有害或来源不明的饲料原料。一旦发生饲料中毒性腹泻, 应立即停止使用有毒有害饲料, 并在饲料中加入家兔专用复合酶, 饮水中加入家兔专用微生态制剂, 可取得比较理想治疗效果。

另外, 导致家兔腹泻的原因还有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过低 (低于12%) 、突然更换饲料而没有经过必要的过渡期以及应激等。

家兔大肠杆菌病防治 篇6

1 流行病学

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 断奶前后仔兔的发病率较高, 而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本病经消化道传播, 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 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结构不合理、饲草腐败变质、气候变化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可导致大肠杆菌病流行。

2 临床症状

仔幼兔发病初期精神不振, 采食量下降或废食, 挤堆, 有的排软粪, 中期表现为腹泻, 其粪便污染肛门、尾部, 严重的水样腹泻, 有的排出被胶冻状物质包裹的粪球, 患兔耳根和四肢末梢冰凉, 体温下降。本病病程2~5 d。

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表现为排软粪或一过性拉稀, 患病老年兔常便秘, 其粪球细小。

3 病理变化

病变多出现在消化系统。病兔胃膨胀, 胃内的多量稀粥样物质有酸臭味, 胃底黏膜严重脱落, 有的胃壁有出血点, 小肠充满气体, 肠壁变薄, 肠内容物为黏液或胶冻样液体。膀胱积尿。便秘患兔盲肠内的粪便板结或成团, 含有气泡, 盲肠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等, 若需鉴定血清型, 还要进行血清鉴定试验。

5 防治

5.1 预防

加强断奶前后兔的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品质及营养平衡, 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抗应激药物 (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等) 在天气变化、进行长途运输时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可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

研究表明, 在日粮中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5.2 治疗

腹泻兔可应用庆大霉素, 每千克体重2~4 mg, 一天2次, 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2.5~5 mg, 一天2次, 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5 mg, 肌肉注射, 一天2次;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50 mg, 首次用量加倍, 以后剂量减半, 一天2次;磺胺嘧啶片, 口服, 每千克体重100 mg, 首次用量加倍, 一天2次。

家兔球虫病的防治 篇7

随着博州地区养兔业的发展, 在门诊接诊中兔病的发生在增多, 其中家兔的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本病病原是兔艾美尔球虫。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根据笔者门诊接诊统计, 在博州地区以夏、秋季多发。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 断奶后至3月龄的兔最易感, 发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一般成年兔感染后带虫, 极少发病死亡, 但能排出卵囊。

3 临床症状

球虫病的潜伏期为2~3天或更长。肝球虫病症状为精神委顿、食欲减退, 发育停滞、贫血、消瘦, 肝区有压痛, 可视粘膜苍白, 部分出现黄疸。肠球虫病大多呈急性经过, 幼兔常突然歪倒, 四肢痉挛划动, 头向后仰, 发出惨叫, 迅速死亡, 或可暂时恢复, 间隔一段时间, 重复以上症状, 最终死亡, 部分兔死后口中仍有草或饲料。慢性肠球虫病表现为体质下降, 食欲不振, 腹胀, 下痢, 排尿异常, 尾根部附近被毛潮湿、发黄。

4 病理变化

肝球虫病死兔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 上有黄白色小结节, 内有大量卵囊;胆囊胀大, 胆汁浓稠, 在胆管、胆囊粘膜上取样涂片, 能检出卵囊。

肠球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肠道, 肠壁血管充血, 肠腔臌气, 肠粘膜充血或出血, 十二指肠扩张、肥厚, 粘膜有充血或出血性炎症, 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粘液。急性病例有时肉眼不能发现病变。慢性时, 肠壁呈淡灰色, 有许多针帽大的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性病灶, 结节内含大量球虫卵囊。

5 防治措施

5.1 常用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及用法

抗球星:广谱苯乙腈类抗球虫药, 以每100kg饲料混药100g饲喂。

兔球灵:每日每千克体重50mg口服或每百千克饲料50g混饲。

氯苯胍:每日每千克体重15mg拌料或者每包50g拌料50kg。

5.2 治疗药物

上述药物也可用于治疗, 一般用预防剂量的2倍, 毒性强的药物除外。

在众多抗球虫药中, 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 不能用于兔, 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对于比较常见的肠球虫病治疗用盐酸氯苯胍 (规格:1000g:盐酸氯苯胍100g) 每包50g拌料30kg, 连用两周, 最多不超过三周;同时用甲砜霉素粉 (规格:50g:甲砜霉素2.5g) 每千克体重15mg灌服或者每袋50g溶于30kg水饮用, 连用5~7天。根据养殖户反馈, 治愈率达85%以上。

5.3 常规预防措施

(1) 兔舍应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 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2) 食具要勤清洗用百毒杀和消毒金刚等消毒液轮换消毒, 兔笼尤其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 以杀死卵囊。

家兔球虫病的防治 篇8

1 发病情况

据我县近期编撰《县畜牧志》记载:1986年, 我县永宁、赵墩、柳梁、南坪4乡18村相继发生, 发病976只, 死亡337只, 致死率34.5%。1987年, 水洛、柳梁、赵墩、朱店、岳堡5乡16村相继发生, 发病1613只, 死亡931只, 致死率57.7%。1988年, 水洛、柳梁、赵墩、万泉4乡12村发病1966只, 死亡1137只, 致死率57.8%。1989年、水洛、柳梁、赵墩分3点采取粪样60份, 检出阳性50份, 阳性率83.3%。1990~2008年, 县内有零星发生, 未引起死亡。

2 症状

肠型可引起兔的消化道炎症, 贫血、下痢, 病后期引起神经症状;同时还可表现腹围增大。

肝型除肝区触诊时有疼痛感外, 还可使粘膜出现黄染。

3 病变

肝球虫病主要是肝表面和肝实质内有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呈圆形。慢性肝球虫病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 胆囊粘膜有卡他性炎。肠球虫病主要是肠壁血管充血, 小肠内充满气体和粘液, 粘膜充血并有溢血点。慢性病程, 肠粘膜呈淡灰色, 有许多白色硬节 (其中有球虫) 和小的化脓性、坏死性病灶。

4 防治

家兔密螺旋体病的防治 篇9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性成熟的成年兔, 以交配经生殖道感染为主。病兔污染过的垫草、饲料、用具等能够可成为传播的媒介。该病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低, 有时仅引起局部淋巴结感染, 外表看似健康, 但长期带菌成为危险的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2-10周, 不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

2 症状

患病公兔龟头肿大, 包皮和阴囊水肿, 阴囊皮肤呈糠麸样。母兔阴唇红肿, 肛门周围的黏膜和皮肤潮红肿胀或出现粟粒大小的结节, 在肿胀和结节部位有渗出物, 形成紫红色或棕色的屑状结痂, 痂皮下有局灶性溃疡。病灶可持续较长时间。局部感染也可蔓延到其他部位如眼睑、鼻、唇等处, 被毛脱落。患病公兔不影响性欲, 母兔则屡配不孕或受胎率不高。病兔的精神、食欲等无明显变化。该病亦可自然康复, 但可重复感染。

3 预防措施

(1) 新购入的兔要仔细检查外生殖器官, 严防引入病兔。

(2) 种公兔不应对外配种。发现病兔应停止配种, 须隔离治疗或淘汰, 并对笼具等用火焰消毒或用1:400百毒杀喷雾消毒。

4 治疗方法

上一篇:标准阿拉伯语下一篇:Ⅰ型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