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

2024-10-25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精选8篇)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 篇1

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非常高,断奶后保育仔猪发病率高达30%以上,病死率达到10%~15%,不仅影响仔猪的质量,也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以开阔辩证论治、立方遣药的思路,中西药合用,相互协调,增强疗效,去除一些副作用,相得益彰。通过数例临床诊疗,颇有良效,现介绍如下。

1 发病原因

断奶仔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由吃母乳与饲料转变为全吃饲料;由产房转到仔猪培育室;由依附于母体转为独立生活,尤其是消化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引起为肠道菌群、消化道绒毛长度和消化道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造成断奶仔猪健康状态的恶化和生长阻滞。这一系列应激因素会明显地降低断奶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导致发生突然腹泻、瘦弱仔猪的出现。

2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便次不多,便状如糊,不发热,能进食,精神尚好;重者便次较频、大便腐臭或伴有呕吐,多伴身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欲增加,甚或目眶凹陷,尿量减少,四肢不温,腹胀痉厥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3.1 中草药疗法

辩证:本症由于断奶应激引起的饮食节,寒暖失调以至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至下降肠道所至,故消食导滞,健脾止泻。组成:鸡内金10 g、神曲10 g、麦芽10 g、山楂10 g、苡仁10 g、茯苓10 g、苍术10 g、甘草10 g、白术15 g、桔梗6 g、川朴6 g、枳壳6 g。方中白术、苡仁、苍术、健脾助运燥湿;加桔梗以升中气;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导滞;川朴、枳壳理气导滞。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健脾止泻之功。上药加冷水浸泡30 min后,煎煮服汁,加白糖调味,分数次灌服。加减:伴呕吐,加半夏、藿香;小便黄少,加车前子、木通;口渴思饮,有轻脱水现象,可口服补液。

3.2 穴位疗法

黄连素注射液50 ml,注射双侧足三立及大肠腧穴。

3.3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ORS)建议采用的新配方为:氯化钠3.5 g、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 g,加水到1 000 ml,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脱水,也是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糖盐水凉开水1 000 ml,加白糖20 g、细盐3.5 g。大约4勺汤一勺盐。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适用于无脱水症的治疗。

3.4 营养疗法

补充微量元素锌、铁及维生素A、B12和叶酸,轻者在饲料中添加;重者混合肌肉注射,2次/d,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新生仔猪低血糖病和腹泻病的防治 篇2

关键词:仔猪;低血糖;腹泻;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36

1仔猪低血糖病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指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出现脑神经机能障碍的一种新生仔猪疾病。在妊娠母猪饲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往往所生仔猪的部分或全部发病,发病仔猪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

1.1病因

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母猪妊娠后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或产后缺乳,以及仔猪本身不能吮乳等引起。仔猪生后活动加强,体内耗糖量增多,在胎儿时期缺糖或生后不能充分获得糖的补充时,血糖即急剧下降。脑组织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氧化,但脑组织含糖元极少,需要不断地自血液中摄取糖,故当血糖含量降至一定水平时,就会严重影响脑的机能,出现脑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现象。

1.2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出生后2~3天的仔猪,往往在一窝仔猪内部分或全部相继发病。突然呈现不吮乳,毛色发暗,四肢绵软无力,卧地不起。有的迅速死亡,有的则呈现脑神经机能障碍:出现阵发性痉挛,角弓反张,四肢伸直或呈游泳状运动,眼球固定,口腔有少量白沫。有的表现肢体绵软,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对外界事物无反应,体温不高,在症状显著阶段体温可降至37℃以下,最后陷入昏迷状态而死亡。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有时可拖延1~2天。

1.3防治

1.3.1治疗本病治疗主要应尽快补糖,用10%葡萄糖5~10毫升腹腔注射或前腔静脉注射,每隔4~6小时1次,连续2~3天;经口腔灌服葡萄糖,每次3~5克,每天3~4次,连用3~5天;如果温度降到正常体温以下时,可配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B1注射液及安钠咖注射液等。

1.3.2预防加强妊娠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对新生仔猪给予充足的母乳,如母猪缺乳,应进行人工哺乳。

2仔猪腹泻病

新生仔猪腹泻病是仔猪3日龄内发生的红痢和黄痢的总称,又称“仔猪三日痢”,是一种新生仔猪的急性、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

2.1病因及特征

新生仔猪腹泻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损失大,病因及特征如下。

仟猪红痢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或称C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以泻出红色血样稀粪为特征,1~3日龄的新生仔猪受感染后突然排出血痢,后躯粘满血样稀粪,精神沉郁,行走无力,很快呈现濒死状态。少数病猪无血痢症状,却已昏迷倒地,在出生的当天或次日死亡。4~7日龄仔猪症状轻微,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由于发病急,死亡快,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以泻出黄色粘液状稀粪为特征,最早见于生后8~12小时,典型病例一般在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发现有1~2头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出水样稀粪,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捕捉时由于仔猪挣扎、鸣叫,常常从肛门流出黄色稀粪。病猪吃奶停止,饮欲增加,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缺失,双眼下陷,腹下皮肤呈紫红色,最后昏迷死亡。3日龄以内感染的病情较重,1周龄以后感染的病情较缓和,2~3周龄的仔猪也可发生本病,但症状较轻。

红痢和黄痢由于存在着发病日龄和粪便的特征,根据临床症状不难诊断,两者的区别是是否排泄红色带血稀粪。在生产中,往往由于仔猪吃奶停止,经治疗康复的仔猪,也因母猪泌乳停止,而很难正常饲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2预防措施

母猪免疫猪场应根据粪便特征作出红痢或黄痢的确诊,对受红痢危害的猪场,可给生产母猪接种仔猪肠毒血C型干菌苗,肌肉注射;怀孕母猪初次注射2次,每次2毫升(用20%氢氧化铝胶盐水稀释),第1次在分娩前1个月,第2次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以后在分娩前10~20天耳根深部皮下接种2毫升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即可预防新生仔猪腹泻病。给母猪免疫,通过初乳传递抗体给哺乳仔猪,使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被动免疫保护。这是预防该病的最主要办法。

药物预防新生仔猪出生后、吃乳前、剪牙时,给予舐喂促菌生或DM423菌粉制剂。同时,口服泻痢速停口服液,连服3天,预防效果良好。

产仔卫生消毒前,对栏舍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在母猪分娩时,应用消毒药液(如消毒王、氯毒杀、消毒威等)擦洗母猪乳房,并挤出乳头内的少许乳汁,以防污染,再将泻痢速停口服液倒在药棉上涂擦乳头,然后让仔猪吃奶。同时,应用保温箱、红外线灯等保温工具,做好新生仔猪的保温和控制湿度工作,保持栏舍和垫草的清洁、干燥。

2.3治疗方法

红痢整窝仔猪用强效红黄白注射液、卡那霉素、止血敏等混合肌注,每头2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

黄痢整窝仔猪用强效红黄白注射液或卡那霉素肌注,每头1毫升,每日2次,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连用3天,并每天1次口服新霉素25毫克,连用3天。

不管是红痢,还是黄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仔猪口服人工补液盐或自配葡萄糖盐水,防止机体脱水,增强抵抗力。

根据生产实践,新生仔猪腹泻病是危害新生仔猪最严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用疫苗给母猪免疫是最佳预防办法,但除此仍要重视综合性防治措施。一旦發生此病,应迅速作出红痢和黄痢的鉴别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减少损失;对已经发生该病的猪场,一定要根据配种记录,按免疫程序给每头母猪接种疫苗,以提高预防效果。

农村断奶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篇3

1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

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功能较差,生理功能还不完善,适应外界的能力还需逐步有一定过程。

1.1饲料问题由于仔猪的消化能力还不完善,如果仔猪日粮配合不合理,粗纤维的的含量过高,蛋白质含量不适宜。导致仔猪的消化功能减弱。因而致使仔猪腹泻发生。

1.2饲喂方法问题对于仔猪的喂饲应注意少喂勤添。因为仔猪的消化功能弱,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仔猪胃肠的消化吸收。

1.3仔猪舍的温度问题仔猪舍的温度应尽量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因为仔猪对外界适应能力差,环境温度变化大,促使仔猪的腹泻发生率将提高20%~30%。

2发病症状

仔猪发病多发生在断奶后的二周内,一周内的发病率较高。病猪表现皮肤发绀,小肠内有气体并水肿或充血。有的病猪表现突然死亡,在少毛的部位如:耳部、腹部呈现蓝紫色。有的表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排黄色、淡灰色稀便。严重的病猪多因脱水而死亡。

3预防和治疗

3.1预防

3.1.1仔猪早期补料,在仔猪7日龄左右训练吃仔猪颗粒饲料,要少给勤添,喂食5~6次/d。

3.1.2断奶后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保持仔猪舍、饲料的基本稳定。饲料成分、喂食制度要有7~15d的过渡期。

3.1.3仔猪舍应保持干燥、清洁并经常进行粪便清理,定期消毒。保持仔猪舍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

3.1.4保证仔猪饮用足量的清洁的饮水。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些抗菌效果好的抗菌素类药物。

3.2治疗

3.2.1对仔猪腹泻严重的,应进行补液。如: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也可口服补液盐让仔猪自由饮用。

3.2.2在仔猪腹泻一定程度时要注意控制病情,使用抗菌素类药物消炎抗菌,防止继发感染。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篇4

1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1 断奶应激

早期断奶的应激性主要源于心理应激 (母与仔分离) , 营养应激 (仔猪从母乳转向干饲料) 和环境应激 (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 三个方面。

1.2 免疫反应抑制

母猪初乳中乳球蛋白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 含量高达7%。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很大, 可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的常乳中球蛋白含量仅0.5%, 仔猪主要依靠主动免疫。据报道, 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2~3周断奶仔猪表现为显著的免疫反应抑制, 引起仔猪抗病力弱, 容易腹泻。

1.3 消化酶活性降低

仔猪胃肠道消化酶活性随着周龄增长而增长, 但断奶对消化酶活性增长趋势有倒退影响。在仔猪0~4周龄期间, 胰腺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 但4周龄断奶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

1.4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 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粮, 引起胃肠机能紊乱, 易诱发腹泻的发生。

1.5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国内外研究表明, 仔猪胃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 才能使大量病原菌失活。而仔猪早期断奶后, 由于乳糠的消化, 乳酸菌来源中止, 这时盐酸分泌仍很少, 而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 使酸度下降, 胃pH值升到5.5, 胃pH值的升高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而造成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

2.1 减少仔猪的应激

一是仔猪要早期补料。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 仔猪在产后7 d用乳猪料诱食, 使仔猪在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合植物性饲料, 胃消化机能得到加强, 可减少营养性应激;二是实行分步断奶, 即在断奶前1~5 d减少哺乳次数, 最后2 d夜间将母猪移舍, 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三是断奶时采取移母留仔的办法, 让仔猪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 以减少环境应激的影响。

2.2 降低仔猪饲料中蛋白质水平

将5周龄断奶、体重10 kg仔猪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从22%降到18%, 并添加赖氨酸, 结果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 仔猪腹泻率下降。

2.3 应用酸化剂

在仔猪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富马酸和苹果酸等, 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 既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 同时又能抑制有害的大肠杆菌及其它病菌滋生繁衍。控制肠内微生物菌种, 促进消化酶的活性, 是饲养好断奶仔猪, 控制腹泻的关键。

2.4 应用酶制剂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 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2.5应用乳清粉

乳清粉是乳品工业的副产品, 主要含乳糖 (60%~70%) 和乳清蛋白 (12%以上) , 以及比例适当的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0%~30%的乳清粉, 不仅适合仔猪较高的乳糖酶活性, 显著提高淀粉酶、胰蛋白酶和乳糖酶的活性, 使乳清粉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 还能提高胃肠酸度, 降低pH值, 减少腹泻。

2.6药物预防

常用的药物有杆菌肽锌、土霉素、金霉素、痢特灵、喹乙醇、硫酸抗敌素、磺胺类药物等抗菌药和有防病作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 对预防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有一定效果。

3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3.1口服补液治疗

腹泻造成仔猪死亡通常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致, 因此补液是减少死亡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常规的静脉输液疗法因使用不便而很难在早期断奶仔猪中大规模应用。可用ORS液 (ORS液由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纳和葡萄糖组成, 含有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葡萄糖) 。每25 g加1 000~1 500 mL水, 任其自由饮喝或灌服。

3.2药物治疗

断奶仔猪腹泻综合防治 篇5

1.1 强化疫苗接种

为控制断奶仔猪腹泻,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在初产母猪产前30 d及15 d各接种一次;经产母猪产前15 d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 987P, F41六价二联价基因工程苗,2mL/头。母乳中的抗体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要根据仔猪体内抗体水平,在18~20日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3 mL/头,仔猪25日龄口服或注射副伤寒菌苗。

1.2 给予优质全价饲料

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影响消化酶的活性,这既不利于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又使存在肠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应用酸化剂,保持胃内的一定酸度,既适合有益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饲料中的豆粕、玉米等原料可膨化后使用,以提高消化率,减少过敏性腹泻的发生。

1.3 减少应激

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以锻炼仔猪胃肠道功能。其次,断奶应逐渐过渡,断奶前1~5 d逐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断奶最后2 d的夜间将母猪移舍,同窝仔猪留在原舍饲喂,以减少应激影响。断奶后应适当控制饲喂量,做到少喂勤添,逐步换料。

1.4 药物预防

仔猪刚断奶时,应激反应较重。为控制肠道感染,断奶前后3 d可在在饲料中加入适量广谱抗菌药物。

1.5 加强环境控制

夏季注意防暑,舍温不超过30℃,冬季注意保温,舍温不低于23℃,舍内湿度保持在70%左右。潮湿寒冷季节,除消毒外,不要随意冲洗猪舍。仔猪舍进猪前5~7 d用无毒、广谱、无刺激的消毒药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消毒对象包括饲槽、用具及饮水器等,以后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2 治疗

2.1 缓泻

仔猪腹泻初期肠道产生大量腐败物和毒素,此时止泻毒素会被肠道大量吸收而中毒。缓泻可让肠道有害物排出而少丧失体液。方法:每头仔猪口服5~10 mL植物油。

2.2 抗菌消炎

选用广谱抗生素,主要是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大中型猪场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哌酸、庆大霉素、痢菌净、丁胺卡那等。治疗时应交替用药、穿梭用药,以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一头猪发病必须全群、全窝给药。怀疑病毒感染的可酌情使用白细胞干扰素。

2.3收敛止泻

口服鞣酸蛋白可取得较好的止泻效果。在仔猪料中加入蒙脱石散既可吸收霉菌毒素,也可辅助性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

2.4 强心补液

补液是减少死亡的有效措施。畜禽口服补液盐(水1 000 mL、葡萄糖20 g、氯化钠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或电解多维自由饮服。脱水严重者静注或腹腔注射150 mL 5%~10%葡萄糖生理盐水,心衰的补液时加入安钠咖,ATP,肌酐,辅酶A,维C等。大量补液须将液温加至35~37℃。

2.5 健胃理肠

浅谈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篇6

1 发病特点

本病发生于仔猪断奶后至60日龄的仔猪, 多发于断奶后1~2周。一般断奶早的比断奶晚的发病率高, 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比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发病率高, 用无全价料饲养的比用优质的全价料饲养的发病率高。

2 发病机理与病因分析

由于仔猪胃肠结构与机能不健全, 食入的饲料不完全被消化而产生异常腐败、发酵, 生成有毒物质对胃肠粘膜刺激, 引起胃肠蠕动增快, 分泌增多而出现腹泻症状, 分解生成的有毒产物和细菌毒素被仔猪吸收后招致剧烈的腹泻和自体中毒, 最后引起脱水、酸中毒以及心力衰竭而死亡。究其原因, 首先, 营养的改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由断奶前吃温热的液体母乳为主改成吃固体的生干饲料。猪乳极易被仔猪消化吸收, 其消化率可高达100%, 而断奶后所需的营养物质完全来源于饲料, 主要能量来源的奶脂由谷物淀粉替代, 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的酪蛋白变成消化率极低的植物蛋白, 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其次是母仔分开, 环境变化等原因产生应激发生本病。此外, 维生素缺乏, 厩舍潮湿皆为本病的发生原因。

3 症状

病情较轻的, 表现为腹泻, 精神尚可, 仍近槽有食欲, 体温正常, 排粥样粪便, 有的呈水样, 排粪次数增多, 一般无恶臭。随着病情的发展, 仔猪出现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体衰无力, 常卧地不起。腹泻加剧, 排黄色、绿色或褐色粪便, 呈水样, 发恶臭, 带有粘液和血液。心跳加快, 脉搏细弱, 呼吸增快, 粘膜发绀发紫, 末梢发凉, 脱水, 最后倒地昏睡, 1~2天死亡。

4 预防措施

4.1 早补料

仔猪生后1周左右就开始强制补料, 目的是训练仔猪认料, 锻炼仔猪咀嚼和消化能力, 促进胃肠机能健全,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补助饲料要用优质的乳猪全价配合饲料, 补助料的量与饲喂次数要逐步增加。

4.2 适宜的断奶日龄与断奶方法

超早的断奶与超迟的断奶都会增加饲养管理成本, 降低经济效益。养猪生产中, 实践证明, 仔猪断奶日龄宜在4~5周龄, 可视饲养管理情况适当延迟。断奶前3天减少母猪饲粮的日喂量, 使母乳分泌减少, 迫使仔猪断奶前能进食较多的补助料。生产中一般用逐渐断奶法或者一次断奶法进行断奶。逐渐断奶法就是断奶前3天, 逐渐减少母仔接触次数和哺乳次数。此方法让仔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减少应激。一次断奶法就是到断奶日一次将母猪与仔猪完全分开。此方法省工省时, 便于执行, 但不具有逐渐断奶法让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的优点。

4.3 饲料和饲喂方法的过渡

仔猪断奶2周之内保持饲料不变 (仍喂哺乳期的补助料) 同时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 如在饲料中按100克/吨的比例添加金霉素、维生素与氨基酸加入水中饲喂, 以减轻应激反应。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吃断奶仔猪料。断奶后3~5日要限量饲喂, 日均量为160克的哺乳期补助料, 分3次饲喂, 5天后自由采食。

4.4 良好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猪舍内外经常清扫清洁, 定期消毒。要确保饮水清洁与充足, 减少应激。

5 治疗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篇7

1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 仔猪的自身消化机能不健全, 免疫能力低下是主要致病原因。主要依据如下。

1.1 仔猪自身消化功能不健全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既处于胃底腺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发育不成熟, 分泌的盐酸和消化酶的能力不足, 又处于小肠粘膜抵抗能力弱, 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抗原损伤的阶段。仔猪经断奶应激一是使内源性盐酸的分泌进一步受到抑制, 使胃内容物pH值升高。p H值的升高, 抑制了消化酶原的分泌与激活, 使大量未消化的营养, 尤其是蛋白质涌入大肠, 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 生成氨、胺类、酚类、吲哚、硫化氢等腐败产物。胺类中的尸胺、腐胺或酪胺等会逆行至小肠, 造成小肠肠绒毛损害, 功能退化, 并引起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 肠道脱水, 导致腹泻发生。二是断奶应激使肠绒毛膜断裂、高度和密度降低, 形态由断奶前的长手指状变为平滑状、陷窝加深, 形态学的变化影响了小肠粘膜功能, 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 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下降, 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同时, 日粮中抗原又引起仔猪肠道发生细胞介导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造成肠道组织损伤, 进一步使小肠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 进而引起功能上的变化, 表现出双糖酶数量和活性下降, 肠道吸收功能降低,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

1.2 仔猪免疫力低下, 抗病力差, 易被病原菌感染

初生仔猪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到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主动免疫, 直到5~6月龄以后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而早期断奶仔猪对免疫反应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加之断奶后胃肠内p H值上升, 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 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条件, 致使乳酸杆菌数量减少, 大肠杆菌数量增加, 导致仔猪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2.1 合理配制日粮

根据仔猪消化道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 分阶段配制饲喂适应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的饲粮, 使仔猪从断奶前的高脂肪、高乳糖的母乳逐渐向由谷物和豆粕 (饼) 组成的低脂、低乳糖、高淀粉饲粮的平衡过渡。它是现代养猪生产中降低断奶仔猪营养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腹泻和发挥仔猪生产性能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分阶段饲喂体系主要是三阶段饲喂体系, 按仔猪体重分:第一阶段是体重小于7 kg;第二阶段是体重在7~11 kg之间;第三阶段是体重约为12~23 kg之间。

2.1.1 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和对原料品质要求选用饲料

第一阶段:此阶段仔猪喂料的主要目的是诱导仔猪学会采食固体饲料。因此, 对日粮品质的要求很高,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必须在20%~22%, 赖氨酸水平在1.5%~1.6%, 最低乳糖含量为14%。饲料原料的品质要求:能量饲料在选用熟玉米的基础上, 必须搭配20%~25%的乳清粉和4%~6%的玉米油或豆油, 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 保证能量需要;蛋白质饲料要选用消化率高的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脱脂奶粉或优质鱼粉。大量的试验表明, 血浆蛋白粉由于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维持和改善了消化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功能和作用, 与精制鱼粉、喷雾干燥水解鱼粉、喷雾干燥蛋粉、肉浸膏、豆粕+奶粉、浸提大豆浓缩蛋白、膨化大豆等的饲喂效果相比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第二阶段:此阶段喂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腹泻和提高采食量。因此, 此期蛋白质水平要求在18%~20%, 赖氨酸水平在1.25%, 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原料品质除不要求用昂贵的血浆蛋白粉外, 其余原料与第一阶段基本一致。据报道, 采用全血粉或优质鱼粉产生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在含2.5%全血粉的日粮中添加乳精粉, 可在仔猪生长性能和日粮适口性方面取得最佳的平衡。

第三阶段:此期仔猪消化功能基本适应固体饲料, 对饲料营养和原料品质的要求相应降低。营养水平蛋白质在18%左右, 赖氨酸在1.15%即可。饲料原料选用玉米+豆饼 (粕) 型日粮即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以豆粕为蛋白质来源的日粮中加适量的鱼粉, 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

2.1.2 以蛋白质饲料为主配制日粮

以蛋白质模式为基础进行配方设计, 由于配方中氨基酸含量接近仔猪的生理需要, 既可降低饲料成本, 又保证了生产性能的充分表现, 同时还可减轻高蛋白质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 在设计断奶仔猪日粮中, 以理想蛋白质模式为依据, 补充合成氨基酸, 使日粮中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分别是可消化赖氨酸含量的60%、65%和18%的水平, 使日粮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理想蛋白质模式, 是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2.1.3 组合应用酸化剂、饲用微生物等生理调节剂, 改善仔猪的消化功能

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柠檬酸, 对仔猪增重分别提高3.6%~38.67%;添加延胡索酸, 可提高增重分别为7.0%~13.8%;添加剂复合酸一得卡肥,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1.41%, 饲料报酬提高6.62%, 仔猪腹泻率降低52.78%。与添加柠檬酸和磷酸组相比, 日增重提高3.45和5.5个百分点, 饲料报酬提高3.68和6.5个百分点。综合酸化剂对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的作用表明, 复合酸的效果优于单一酸;在单一品种的有机酸中, 柠檬酸的使用效果又最好。同时, 酸化剂与抗生素、高铜、高锌、碳酸氢钠等添加剂配合使用, 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加性效应。Burnell等 (1983) 报道, 并同使用1.25%的柠檬酸和土霉素钙粉, 柠檬酸与喹乙醇和铜, 甲酸钙和硫酸铜, 甲酸钙、高铜和抗生素, 柠檬酸与高铜, 抗生素、益生素和酸化剂或柠檬酸与高锌等均报道有加性效应;酸剂、高铜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是:酸化剂+抗生素+铜>抗生素+铜>抗生素+酸化剂。

微生物:添加饲用微生物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5%~46.4%, 提高饲料利用率3.4%~35.8%, 降低腹泻率3.91%~100%。同时, 饲用微生物与部分抗菌剂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酶制剂:目前在断奶仔猪生产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是含有淀粉酶、-葡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成分组成的复合酶与单一制剂的酸性蛋白酶和植酸酶。复合酶和酸性蛋白酶对断奶仔猪的改进幅度分别为:提高日增重3.01%~33.33%, 提高饲料利用率3.4%~13.14%, 降低腹泻率21~51.2个百分点。其改进作用所表现的趋势一是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减弱, 尤其是单一酶制剂更为明显;二是在非常规日粮的反应比常规日粮明显;三是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制剂比一般的消化酶的效果明显。植酸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单一酶制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既可充分利用饲料本身的磷资源, 减轻了磷对环境的污染, 又可使被植酸盐络合的蛋白质、矿物质、淀粉等养分释放出来, 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从而促进了仔猪的生长, 减轻仔猪营养腹泻的发生。

低聚糖:低聚糖由于对维持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它对维持动物健康, 促进动物生产性的发挥有积极的效果。据王亚军等报道, 在杜洛克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低聚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88%, 饲料报酬2.2%, 采食量18.04%, 降低腹泻率77.88%;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果聚寡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6.4%, 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7%, 饲料生物学价值提高10%。

抗菌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抗菌剂, 可降低仔猪腹泻率50%以上, 减少死亡率10%~20%, 提高日增重6%~15%, 提高饲料报酬4%~10%。如果抗菌剂之间配合使用, 比单独使用某一品种抗菌剂效果更好。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做好环境卫生

良好的圈舍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20%以上。因此, 对仔猪提供既具备冬暖夏凉、防暑通风等调控措施, 又要利于粪便和污水的排放,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是减少腹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据报道, 8~30日龄的仔猪生活环境温度为25~28℃, 31~60日龄为23~25℃。

2.2.2 及时补饲

仔猪在断奶后采食量增加, 仔猪增重显著提高, 腹泻率也显著降低。因为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粮抗原获得免疫耐受, 断奶后仔猪的超敏反应可以避免或程度减轻, 并可保护消化道壁的完整性。如果补饲不充分, 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 断奶后再次接触饲粮抗原时超敏反应反而加剧。因此, 重视仔猪补饲, 使仔猪在断奶前至少采食600 g日粮, 才可能使仔猪建立免疫耐受的补饲量。如何使仔猪学会尽早采食, 方法主要有:一是母教仔法。每天用诱料撒放在仔猪经常游玩的地方, 让母猪带仔猪自由摸食。二是饥饿法。待仔猪吃饱休息时, 把母猪与仔猪隔开, 用诱料放于仔猪休息的地方, 让仔猪拱食, 隔开仔猪约1.5 h后, 再让仔猪吃奶。当仔猪吃饱奶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直至会采食为止。三是涂喂法。对于不愿采食的仔猪, 在饥饿法的基础上, 将诱料用水拌潮涂于仔猪嘴上或直接喂到仔猪嘴内, 强制其采食。

2.2.3 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

仔猪采食湿料或糊状可增加仔猪采食量和提高生产性能。与饲喂干粉料相比, 可提高仔猪增重3.2%~16.2%和20.4%~34.2%;断奶后7d和28d内饲喂湿料比干粉分别增加采食量35%~36%和9.5%~11%。因此, 对仔猪采用糊状料或湿料可增强采食量, 促进仔猪生长。同时在饲喂次数上要实行少量多餐, 每日不少于4次, 并在夜间增喂1次, 以促进仔猪对营养的消化吸收。

2.2.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做好空栏的消毒工作, 减少疾病的发生

2.3 对症治疗

对于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采取下列方法对症治疗:一是注射疫苗和高免血清;二是口服补液盐 (ORS) 进行补液;三是根据情况可选用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和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篇8

1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1) 免疫反应抑制。仔猪在断奶之前本身抗体数量少, 一旦断奶后, 其母源抗体来源终断, 而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 抵抗力弱, 细胞免疫受到抑制, 因此容易发生腹泻。

(2) 消化酶不足或活性较低。仔猪消化道内的消化酶数量和活性是随着仔猪的成长不断增多的, 但是在仔猪断奶时, 其消化系统还不够成熟, 无法分泌足量的消化酶, 无法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消化掉, 再加上断奶应激反应又进一步降低了酶的水平, 故对仔猪的消化功能带来影响, 引发腹泻。

(3) 病原性因素。仔猪感染某些细菌 (魏氏梭菌、大肠杆菌等) 、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寄生虫 (兰氏类圆线虫、球虫等) 均能导致腹泻[1]。

(4) 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改变。通常情况下, 当仔猪胃肠道中的p H值低于4时, 才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 才能让肠道内大量的病原菌失去活性。但是早期仔猪断奶因为乳糖消失, 乳酸的来源中断, 胃底细胞分泌盐酸的能力较差, 无法调节肠胃道中的p H值。并且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无机盐与酸结合, 引起胃肠内的p H值升高, 导致蛋白质无法被有效地消化和吸收, 进而引发仔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失衡, 为病原微生物的附着、增殖, 以及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

(5) 喂养不当及饲料方面的原因。仔猪断奶后过度限饲或者饲喂, 容易引发仔猪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另外饲料中油脂含量过高, 会导致仔猪食用后不能消化而腹泻。霉变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毒素, 也会引起仔猪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

2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1) 减少应激。考虑到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差, 因此要尽量避免断奶、换料, 以及分群等过程带来的应激, 仔猪断奶时最好采用“去母留仔”的方法, 即将仔猪留在原来猪圈内7~10天后再将其转出,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断奶和环境变化对仔猪的刺激。另外, 还应该注意减少疫苗注射和驱虫等给仔猪造成的应激。除此之外, 还应该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推迟断奶时间, 并做好保温工作。

(2) 加强饲养管理。要注意保持猪舍环境卫生, 要勤打扫, 保持猪舍干燥,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通常选用10%~20%的石灰乳、1%~2%来苏儿及3%碱溶液等, 消毒频率最好为7~15天一次。

(3) 选择优质饲料。仔猪出生后通过吃初乳来增强免疫力, 故应该及早开食。对断奶后的仔猪应施以阶段喂养, 即从断奶前的高脂肪、高乳糖母乳转变为低乳糖、低脂、高淀粉的饲料, 并根据仔猪的生理消化特点选择优质饲料。

(4) 加强仔猪免疫。仔猪出生后, 应在其小腿内侧注射2m L猪瘟疫苗, 注苗后2小时开始哺乳, 7天后注射伪狂犬疫苗, 在仔猪14~18日龄时注射猪水肿疫苗, 在20~30日龄时注射伤寒弱毒苗。仔猪断奶后, 可以适当在饲料中加入次碳酸铋保护肠道, 剂量为1~3mg/次,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周。另外可在母猪产前15~20天注射K88、K99来预防仔猪黄痢、白痢, 在产前的15天、30天分别注射1次红痢氢氧化铝菌苗来预防仔猪红痢。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等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 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减少仔猪断奶后腹泻[2]。

(5) 仔猪断奶腹泻的治疗方案。一旦发现断奶后仔猪出现腹泻, 要及时诊断并治疗。对发病较轻且能够进食的病猪要及时补液, 补液药物选用氯化钠3.5g、葡萄糖20g、碳酸氢钠2.5g, 加水至1000m L。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则要静脉输液, 输液药物可以选用10%的青霉素和葡萄糖, 剂量要依据病猪的体重和病情来决定。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运用抗生素, 以防继发感染。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或者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参考文献

[1]肖文平.断奶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J].养殖与饲料, 2010, 03:16-17.

上一篇:逻辑回归分析下一篇:并发症发生率骨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