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

2024-09-10

仔猪早期断奶(共12篇)

仔猪早期断奶 篇1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 国内外广泛采用早期断奶以缩短母猪哺乳期。但仔猪早期断奶也给仔猪生长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主要表现为腹泻症, 死亡率达10%以上, 有时可达30%以上, 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1 断奶应激

早期断奶的应激性主要源于心理应激 (母与仔分离) , 营养应激 (仔猪从母乳转向干饲料) 和环境应激 (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 三个方面。

1.2 免疫反应抑制

母猪初乳中乳球蛋白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 含量高达7%。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很大, 可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的常乳中球蛋白含量仅0.5%, 仔猪主要依靠主动免疫。据报道, 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2~3周断奶仔猪表现为显著的免疫反应抑制, 引起仔猪抗病力弱, 容易腹泻。

1.3 消化酶活性降低

仔猪胃肠道消化酶活性随着周龄增长而增长, 但断奶对消化酶活性增长趋势有倒退影响。在仔猪0~4周龄期间, 胰腺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 但4周龄断奶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

1.4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 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粮, 引起胃肠机能紊乱, 易诱发腹泻的发生。

1.5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国内外研究表明, 仔猪胃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 才能使大量病原菌失活。而仔猪早期断奶后, 由于乳糠的消化, 乳酸菌来源中止, 这时盐酸分泌仍很少, 而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 使酸度下降, 胃pH值升到5.5, 胃pH值的升高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而造成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

2.1 减少仔猪的应激

一是仔猪要早期补料。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 仔猪在产后7 d用乳猪料诱食, 使仔猪在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合植物性饲料, 胃消化机能得到加强, 可减少营养性应激;二是实行分步断奶, 即在断奶前1~5 d减少哺乳次数, 最后2 d夜间将母猪移舍, 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三是断奶时采取移母留仔的办法, 让仔猪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 以减少环境应激的影响。

2.2 降低仔猪饲料中蛋白质水平

将5周龄断奶、体重10 kg仔猪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从22%降到18%, 并添加赖氨酸, 结果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 仔猪腹泻率下降。

2.3 应用酸化剂

在仔猪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富马酸和苹果酸等, 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 既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 同时又能抑制有害的大肠杆菌及其它病菌滋生繁衍。控制肠内微生物菌种, 促进消化酶的活性, 是饲养好断奶仔猪, 控制腹泻的关键。

2.4 应用酶制剂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 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2.5应用乳清粉

乳清粉是乳品工业的副产品, 主要含乳糖 (60%~70%) 和乳清蛋白 (12%以上) , 以及比例适当的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0%~30%的乳清粉, 不仅适合仔猪较高的乳糖酶活性, 显著提高淀粉酶、胰蛋白酶和乳糖酶的活性, 使乳清粉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 还能提高胃肠酸度, 降低pH值, 减少腹泻。

2.6药物预防

常用的药物有杆菌肽锌、土霉素、金霉素、痢特灵、喹乙醇、硫酸抗敌素、磺胺类药物等抗菌药和有防病作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 对预防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有一定效果。

3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3.1口服补液治疗

腹泻造成仔猪死亡通常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致, 因此补液是减少死亡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常规的静脉输液疗法因使用不便而很难在早期断奶仔猪中大规模应用。可用ORS液 (ORS液由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纳和葡萄糖组成, 含有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葡萄糖) 。每25 g加1 000~1 500 mL水, 任其自由饮喝或灌服。

3.2药物治疗

可用仔痢灵按给0.1 g/kg体重, 调成糊状舐服, 2次/d, 用复方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泻立停、喹乙醇等药物进行治疗。

仔猪早期断奶 篇2

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人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早期断奶又可分为超早期断奶和一般的早期断奶,前者多指0~2周龄断奶.后者一般是指3~5周龄或3-6周龄断奶。超早期断奶一般是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需要创造特殊的条件.否则难于成功,因为它超越了母、仔双方的“断奶生理限度”。从仔猪的生理角度看,在仔猪体重4~5千克以上或3~5周龄时断奶较为适宜。从理论上讲.此时断奶.母猪泌乳的高峰期已过,已充分地利用了母乳;另一方面,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仔数就会提高一头左右,但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的发育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再者仔猪断奶时间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配种的时间会延长.下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会降低。因此,最佳断奶 H龄是28~3O天。早期断奶仔猪养育的技术措施:早期断奶仔猪和传统方法断奶的仔猪比较,首先是身体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抗病力较低;其次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尚未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或尚不能食用固体饲料等。针对这样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的培育应注意饲料、保温、抗病防病、看护管理等方面的精心饲养管理。从饲料的配制上.要提高易消化性和适口性,添加促进消化和采食的特殊因子,如益生素、有机酸、消化酶制剂、各种微量元素等。而且应当对饲料进行熟化处理:从环境方面,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和舍内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仔猪躺卧区域一般应有木板、橡胶、塑料及各类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必要时应设置保温箱或直接提供热源;另外,要严防贼风的侵袭,加强对仔猪的看护,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搞好预防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了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也就是说饲料不变,每天仍然饲喂4~6次,每天投放不能太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本规程采取一窝仔猪一栏的饲养制度,进一步确保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受到的应激达到最小(如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平方米/头,则保育舍单栏面积为:0.3米2/头xlO头=3.0米2/头.于是可将其设计为2.0米×1.5米的单栏)。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最好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仔猪进人保育舍3~5天后,由于已进人旺食期,可能会开始出现抢食现象,这时应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但也应注意暴食出现消化不良。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的温度在2~3 天内升高到28~3O℃,3天后即调到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O周龄的21℃

(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应小于O.25米/秒),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O% ~ 75%)、温暖和空气新鲜(NH3浓度低于26毫升/升)。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提倡做太多的冲洗,对粪便按从小龄猪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干清扫,而且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不可打飞针;每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不同日龄的猪群间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的传染病来说.保育猪是个非常敏感的环节,所以留心猪群的状态,及时发现病猪相当重要。一群猪中个别猪只离群、精神呆滞,多为有疾病发生,如测量发现其体温升高的话,则可能感染上了病菌,应立即肌注抗生素和退烧针,严重的应向上报告。突然死亡的猪只应进行解剖诊断。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特点目前早期断奶一般是在3~5周。由于仔猪消化道机能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的特点,早期断奶后.其饲养比哺乳期还困难.通常有1周的生长停顿期,常称为断奶关。为减轻断奶应激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饲粮的配合。根据仔猪消化道发育的情况和容易产生对植物蛋白过敏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饲粮配合不只是按标准保证满足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还要考虑仔猪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早期断奶仔猪应激饲粮的配合。3 1 添加合成赖氨酸可以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植物蛋白的用量,减轻消化道的负担,避免或减轻植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和蛋白质消化不良在后肠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3.2 尽可能多用乳制品及淀粉,有条件的可用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的添加量一般为5%,只用于6周龄前。乳制品在仔猪3~5千克体重时可用到25%~ 50%,5~10千克为5%~20%。血浆蛋白粉和乳制品对断奶越早的仔猪,效果越明显。乳制品中的乳糖在消化道易转变为乳酶,从而降低胃的pH值,刺激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3.3 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活力较低的不足。主要是补充胃、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可选用市场销售的酶制剂产品。3 4 加酸化剂可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和诱导刺激、肠盐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并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有利于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减少腹泻。3.5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膨化大豆较豆粕有利于仔猪消化。大量的试验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可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对于断奶早和较小的猪,膨化大豆取代豆粕的量可达100%,断奶晚和较大的仔猪少用膨化大豆以降低饲料成本,但不影响仔猪生长。不论用哪种断奶的方法都要做到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饲料、环境、管理都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断奶是养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掌握好仔猪的断奶技术,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至

关重要。

新法饲喂断奶仔猪好 篇3

1.饲喂有机酸。有机酸即柠檬酸、乳酸、延胡素酸等,能降低仔猪胃内的pH值(即酸碱度),促进消化吸收,并能抑制仔猪胃肠道内有害病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食欲,从而能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等多种疾病,使仔猪生长健壮、增重加快。饲喂有机酸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即可:(1)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1%~2%的柠檬酸或延胡素酸进行饲喂;(2)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10%的乳酸进行饲喂;(3)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1%~1.5%的甲酸钙进行饲喂。

2.饲喂益生素。益生素是一种统称,它包括有乳酸杆菌剂、双歧杆菌剂、枯草杆菌剂等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剂,具有取代或平衡动物胃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益生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食欲,减少胃肠道疾病,使仔猪生长良好,增重加快,如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0.02%~0.05%的益生素,仔猪腹泻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可下降10%~25%,而日增重可增加5%~8%。

3.饲喂锌。锌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02%~0.05%的氧化锌或硫酸锌,仔猪增重十分显著,即日增长率达到15%~20%;同时仔猪死亡率下降4%左右,腹泻率下降8%。

4.饲喂铜。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200~250毫克/升的硫酸铜(即0.02%~0.025%的硫酸铜),不仅可使仔猪的腹泻率下降5%,还能提高仔猪的增重率,使仔猪日增重提高8%以上。

5.饲喂稀土。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500~600毫克/升稀土(即0.05%~0.06%的稀土)进行饲喂,仔猪腹泻可大为减少,饲料利用率提高,同时仔猪增重明显,日增重提高5%以上。添加稀土可选择硝酸盐稀土、氯化盐稀土、磷酸盐稀土和柠檬酸稀土中的一种。

6.饲喂脱脂奶粉。在仔猪日粮中添加8%~12%的脱脂奶粉或乳清粉,可提高采食量,还可阻止有害病原菌在肠壁上附着,有利于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在肠道上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增重显著和预防腹泻的良好效果。

早期断奶仔猪饲喂效果观察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黑龙江省兴隆猪厂饲养的二元杂交断奶仔猪50头, 随机分成2组, 每组25头。两组基础日粮相同, 预混剂的其他成分相同。试验组预混剂含高效微生态预混剂 (由沈阳金科丰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 对照组预混剂添加抗生素。

1.2日粮配方与营养水平

见表1。

1.3饲养管理

试验仔猪在封闭式猪舍内进行饲养, 30日龄断奶, 转入保育猪舍预试期5 d, 正试期30 d。试验猪的免疫、消毒、疾病防治均按操作规程进行。

1.4试验测定项目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仔猪空腹个体称重, 记录耗料量, 计算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头均毛利, 同时, 观察猪只腹泻情况。

2试验结果

2.1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见表2。

注:同列肩注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2.2腹泻情况

见表3。

2.3经济效益

见表4。

注:毛利按饲料直接成本, 头均毛利=头均增重×13元/kg-头均耗料×饲料成本。

3讨论与小结

3.1仔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由表2可得, 仔猪日增重,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80 g, 提高21.9%, 差异极显著 (P<0.01) ;饲料利用率, 试验组比对照组高0.102, 提高5.15%, 差异显著 (P<0.05) 。日常观察, 试验组仔猪食欲较好, 采食快, 毛管光亮, 皮肤红润, 猪只健壮均匀生长。试验组的试验结果好于对照组的原因在于高效微生态预混剂含有活菌1010个/g, 160多种益生菌, 能稳定有效调解仔猪胃肠菌群平衡, 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 减少腹泻;18种氨基酸、多肽、低聚糖、多种酶、多种维生素等促生长未知因子, 能满足猪生长需要。这些活性物质能增加或增强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仔猪消化系统, 整肠健胃;一些活性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菌体蛋白、辅酵Q促生长因子和生理活性物质, 这些因素都能改善猪体的消化功能。微生态预混剂适口性好, 有利于整肠健胃, 促进消化, 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3.2腹泻率和腹泻频率

从表3可以看出, 腹泻发病率和腹泻频率, 对照组为72%和4.40%, 试验组为16%和1.33%, 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56%和3.07%。由于本试验在冬季进行, 舍内温度底, 加上转群时仔猪受到冷应激, 致使腹泻病发生稍多。正式试验开始后, 试验组仔猪恢复较快、较好, 而对照组仔猪腹泻在整个试验期均有发生。试验结果表明, 高效微生态预混剂能调整仔猪肠道微生态结构, 促进体内微生态平衡,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可显著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的次数和频率。

3.3经济效益与应用

两组基础日粮相同, 预混剂配方中试验组添加高效微生态预混剂, 对照组预混剂中含抗生素, 后者价格稍高于前者。从毛利润看, 试验组每头猪比对照组多收入24.88元, 增加27.45%。从肉品卫生要求讲, 微生态预混剂属于天然绿色、无残留的环保预混剂。目前仔猪料常用2种以上抗生素预防仔猪腹泻, 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和有药物残留, 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价格又高。

仔猪早期断奶 篇5

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与特点 1.1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1.2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2.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1.2.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 g,容纳乳汁25~50 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 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 h,30日龄的仔猪为3~5 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1.2.3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 mL血液中含血糖100 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 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 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 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 h可冻昏、冻死。

1.2.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 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 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2.2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低于60 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仔猪下痢: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2.2.4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 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2.3死亡分析 2.3.1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赵式文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死亡时间:据王清兰分析,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又据河南正阳猪场的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 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死亡体重: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 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 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3.1安全接产提高存活率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前文已述及。3.2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 g,后者974 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3.3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3.4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 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 mg,从100 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 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 mL(含铁100 mg),10日龄再注射2 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个百分点。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对3~5日龄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每头1 mL,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0.99%,成活率提高15.78%。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

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 mL,断奶时再注射1 mL。3.5重视补水

断奶仔猪"四不两细"管理法 篇6

一、四不:

1.不换圈。断奶时采用“移母不移仔”,即将母猪赶走,仔猪仍留在原圈内饲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断奶关,舍内还保持母仔共居的温暖环境,环境温度26~28℃,相对湿度65%~75%。

2.不混群。仔猪断奶后应尽量保持原群体不变,不要混群饲养,以免仔猪互相打架,影响吃食和休息,甚至致伤或致死。

3.不换料。断奶后第一周的饲料应与哺乳期相同,以后逐渐换成断奶仔猪料,使仔猪有个适应过程,对饲料的种类、营养水平不应作太大的调整,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抗生素等)。

4.不换人。断奶后仔猪很胆小,见了陌生人会四处乱跑,所以不能更换饲养员。

二、两细:

1.细心观察。断奶后第一周要特别注意观察仔猪的行为变化,看仔猪吃食、饮水、排粪、呼吸和睡眠等是否正常,确属患病的应及时找兽医治疗,避免因粗心大意而误诊。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篇7

1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 仔猪的自身消化机能不健全, 免疫能力低下是主要致病原因。主要依据如下。

1.1 仔猪自身消化功能不健全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既处于胃底腺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发育不成熟, 分泌的盐酸和消化酶的能力不足, 又处于小肠粘膜抵抗能力弱, 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抗原损伤的阶段。仔猪经断奶应激一是使内源性盐酸的分泌进一步受到抑制, 使胃内容物pH值升高。p H值的升高, 抑制了消化酶原的分泌与激活, 使大量未消化的营养, 尤其是蛋白质涌入大肠, 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 生成氨、胺类、酚类、吲哚、硫化氢等腐败产物。胺类中的尸胺、腐胺或酪胺等会逆行至小肠, 造成小肠肠绒毛损害, 功能退化, 并引起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 肠道脱水, 导致腹泻发生。二是断奶应激使肠绒毛膜断裂、高度和密度降低, 形态由断奶前的长手指状变为平滑状、陷窝加深, 形态学的变化影响了小肠粘膜功能, 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 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下降, 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同时, 日粮中抗原又引起仔猪肠道发生细胞介导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造成肠道组织损伤, 进一步使小肠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 进而引起功能上的变化, 表现出双糖酶数量和活性下降, 肠道吸收功能降低,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

1.2 仔猪免疫力低下, 抗病力差, 易被病原菌感染

初生仔猪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到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主动免疫, 直到5~6月龄以后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而早期断奶仔猪对免疫反应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加之断奶后胃肠内p H值上升, 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 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条件, 致使乳酸杆菌数量减少, 大肠杆菌数量增加, 导致仔猪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2.1 合理配制日粮

根据仔猪消化道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 分阶段配制饲喂适应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的饲粮, 使仔猪从断奶前的高脂肪、高乳糖的母乳逐渐向由谷物和豆粕 (饼) 组成的低脂、低乳糖、高淀粉饲粮的平衡过渡。它是现代养猪生产中降低断奶仔猪营养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腹泻和发挥仔猪生产性能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分阶段饲喂体系主要是三阶段饲喂体系, 按仔猪体重分:第一阶段是体重小于7 kg;第二阶段是体重在7~11 kg之间;第三阶段是体重约为12~23 kg之间。

2.1.1 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和对原料品质要求选用饲料

第一阶段:此阶段仔猪喂料的主要目的是诱导仔猪学会采食固体饲料。因此, 对日粮品质的要求很高,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必须在20%~22%, 赖氨酸水平在1.5%~1.6%, 最低乳糖含量为14%。饲料原料的品质要求:能量饲料在选用熟玉米的基础上, 必须搭配20%~25%的乳清粉和4%~6%的玉米油或豆油, 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 保证能量需要;蛋白质饲料要选用消化率高的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脱脂奶粉或优质鱼粉。大量的试验表明, 血浆蛋白粉由于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维持和改善了消化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功能和作用, 与精制鱼粉、喷雾干燥水解鱼粉、喷雾干燥蛋粉、肉浸膏、豆粕+奶粉、浸提大豆浓缩蛋白、膨化大豆等的饲喂效果相比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第二阶段:此阶段喂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腹泻和提高采食量。因此, 此期蛋白质水平要求在18%~20%, 赖氨酸水平在1.25%, 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原料品质除不要求用昂贵的血浆蛋白粉外, 其余原料与第一阶段基本一致。据报道, 采用全血粉或优质鱼粉产生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在含2.5%全血粉的日粮中添加乳精粉, 可在仔猪生长性能和日粮适口性方面取得最佳的平衡。

第三阶段:此期仔猪消化功能基本适应固体饲料, 对饲料营养和原料品质的要求相应降低。营养水平蛋白质在18%左右, 赖氨酸在1.15%即可。饲料原料选用玉米+豆饼 (粕) 型日粮即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以豆粕为蛋白质来源的日粮中加适量的鱼粉, 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

2.1.2 以蛋白质饲料为主配制日粮

以蛋白质模式为基础进行配方设计, 由于配方中氨基酸含量接近仔猪的生理需要, 既可降低饲料成本, 又保证了生产性能的充分表现, 同时还可减轻高蛋白质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 在设计断奶仔猪日粮中, 以理想蛋白质模式为依据, 补充合成氨基酸, 使日粮中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分别是可消化赖氨酸含量的60%、65%和18%的水平, 使日粮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理想蛋白质模式, 是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2.1.3 组合应用酸化剂、饲用微生物等生理调节剂, 改善仔猪的消化功能

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柠檬酸, 对仔猪增重分别提高3.6%~38.67%;添加延胡索酸, 可提高增重分别为7.0%~13.8%;添加剂复合酸一得卡肥,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1.41%, 饲料报酬提高6.62%, 仔猪腹泻率降低52.78%。与添加柠檬酸和磷酸组相比, 日增重提高3.45和5.5个百分点, 饲料报酬提高3.68和6.5个百分点。综合酸化剂对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的作用表明, 复合酸的效果优于单一酸;在单一品种的有机酸中, 柠檬酸的使用效果又最好。同时, 酸化剂与抗生素、高铜、高锌、碳酸氢钠等添加剂配合使用, 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加性效应。Burnell等 (1983) 报道, 并同使用1.25%的柠檬酸和土霉素钙粉, 柠檬酸与喹乙醇和铜, 甲酸钙和硫酸铜, 甲酸钙、高铜和抗生素, 柠檬酸与高铜, 抗生素、益生素和酸化剂或柠檬酸与高锌等均报道有加性效应;酸剂、高铜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是:酸化剂+抗生素+铜>抗生素+铜>抗生素+酸化剂。

微生物:添加饲用微生物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5%~46.4%, 提高饲料利用率3.4%~35.8%, 降低腹泻率3.91%~100%。同时, 饲用微生物与部分抗菌剂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酶制剂:目前在断奶仔猪生产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是含有淀粉酶、-葡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成分组成的复合酶与单一制剂的酸性蛋白酶和植酸酶。复合酶和酸性蛋白酶对断奶仔猪的改进幅度分别为:提高日增重3.01%~33.33%, 提高饲料利用率3.4%~13.14%, 降低腹泻率21~51.2个百分点。其改进作用所表现的趋势一是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减弱, 尤其是单一酶制剂更为明显;二是在非常规日粮的反应比常规日粮明显;三是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制剂比一般的消化酶的效果明显。植酸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单一酶制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既可充分利用饲料本身的磷资源, 减轻了磷对环境的污染, 又可使被植酸盐络合的蛋白质、矿物质、淀粉等养分释放出来, 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从而促进了仔猪的生长, 减轻仔猪营养腹泻的发生。

低聚糖:低聚糖由于对维持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它对维持动物健康, 促进动物生产性的发挥有积极的效果。据王亚军等报道, 在杜洛克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低聚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88%, 饲料报酬2.2%, 采食量18.04%, 降低腹泻率77.88%;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果聚寡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6.4%, 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7%, 饲料生物学价值提高10%。

抗菌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抗菌剂, 可降低仔猪腹泻率50%以上, 减少死亡率10%~20%, 提高日增重6%~15%, 提高饲料报酬4%~10%。如果抗菌剂之间配合使用, 比单独使用某一品种抗菌剂效果更好。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做好环境卫生

良好的圈舍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20%以上。因此, 对仔猪提供既具备冬暖夏凉、防暑通风等调控措施, 又要利于粪便和污水的排放,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是减少腹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据报道, 8~30日龄的仔猪生活环境温度为25~28℃, 31~60日龄为23~25℃。

2.2.2 及时补饲

仔猪在断奶后采食量增加, 仔猪增重显著提高, 腹泻率也显著降低。因为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粮抗原获得免疫耐受, 断奶后仔猪的超敏反应可以避免或程度减轻, 并可保护消化道壁的完整性。如果补饲不充分, 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 断奶后再次接触饲粮抗原时超敏反应反而加剧。因此, 重视仔猪补饲, 使仔猪在断奶前至少采食600 g日粮, 才可能使仔猪建立免疫耐受的补饲量。如何使仔猪学会尽早采食, 方法主要有:一是母教仔法。每天用诱料撒放在仔猪经常游玩的地方, 让母猪带仔猪自由摸食。二是饥饿法。待仔猪吃饱休息时, 把母猪与仔猪隔开, 用诱料放于仔猪休息的地方, 让仔猪拱食, 隔开仔猪约1.5 h后, 再让仔猪吃奶。当仔猪吃饱奶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直至会采食为止。三是涂喂法。对于不愿采食的仔猪, 在饥饿法的基础上, 将诱料用水拌潮涂于仔猪嘴上或直接喂到仔猪嘴内, 强制其采食。

2.2.3 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

仔猪采食湿料或糊状可增加仔猪采食量和提高生产性能。与饲喂干粉料相比, 可提高仔猪增重3.2%~16.2%和20.4%~34.2%;断奶后7d和28d内饲喂湿料比干粉分别增加采食量35%~36%和9.5%~11%。因此, 对仔猪采用糊状料或湿料可增强采食量, 促进仔猪生长。同时在饲喂次数上要实行少量多餐, 每日不少于4次, 并在夜间增喂1次, 以促进仔猪对营养的消化吸收。

2.2.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做好空栏的消毒工作, 减少疾病的发生

2.3 对症治疗

对于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采取下列方法对症治疗:一是注射疫苗和高免血清;二是口服补液盐 (ORS) 进行补液;三是根据情况可选用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和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 篇8

2~4周龄早期断奶仔猪危害最大的疾病是腹泻, 据统计, 断奶后第一周腹泻率为0.6%, 第二周32%, 第三周41.4%, 第四周降为8.4%, 死亡率达20%~30%, 越过死亡线的仔猪总体质量下降1/3, 其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然而3周龄以后仔猪获得的被动免疫处于最低水平, 自身免疫系统要到4~5周龄才开始发挥作用。因而3~4周龄的早期断奶正是仔猪抗病力相对较低的时期。早期断奶不仅中断了母源免疫因子的提供, 而且会造成仔猪自身循环抗体水平下降, 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从而引起仔猪抗病力下降。这是造成仔猪断奶后出现的采食量下降, 饲料利用率低, 腹泻等所谓“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仔猪的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后由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奶圈, 有时还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饲养, 导致仔猪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由液态的母乳变成不同质的固体饲料。它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营养性后果, 还会影响到仔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状态和行为状态, 上述因素共同构成仔猪腹泻的应激源。

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 单一因素, 复合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在所有的应激源之中, 营养应激是最主要的。众多的研究表明,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发性因素不是大肠杆菌, 而是由应激造成的肠道损伤, 致使胃肠酶活性及吸收能力下降, 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保护肠道健康的机制是肠道局部免疫系统, 肠道免疫抗体对仔猪生命过程中未曾接触过的外来抗原会发生免疫反应, 以消除抗原的危害, 其代价是肠道细胞损伤, 细胞成熟率下降, 消化酶水平下降, 肠黏膜异常, 上述变换了的与母乳不同质的固体饲料诱发腹泻的抗原亦即应激源。

2. 早期断奶对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早期断奶仔猪面临多种应激, 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免疫抑制,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母源有益因子的消失, 自身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的下降、日粮抗原、采食量低和营养吸收不良等都会使仔猪免疫机能受到抑制和损害。

(1) 母源有益因子的消失断奶对仔猪免疫机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乳源免疫活性物质消失。另外, 初乳和常乳中的乳源生长因子、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对生后仔猪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胃肠道的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断奶时, 这些因子的突然消失将对肠细胞生长、分化以及细胞功能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了仔猪小肠发育的乳生生物活性物质有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多胺及谷氧酰胺功能的发挥。 (1) 猪初乳和常乳中egf浓度很高, 达到37~107ng/ml。egf的主要功能是刺激上皮隐窝细胞增生, 还具有刺激胃酸分泌, 激活多胺合成第一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igfⅠ和igfⅡ是乳汁中仔猪胃肠道生长发育的激素类生长因子。吮乳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大量的igfⅠ, igfⅠ对正常或损伤的肠道细胞增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urrin等报道在代乳科中添加igfⅠ与不添加igfⅠ相比, 仔猪小肠增质量28%, 空肠绒毛高度增加78%。 (2) 多胺 (腐胺、精胺、精脒) 及控制其合成的关键酶 (odc) 对出生后仔猪肠道细胞增生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3) 谷氨酰胺gln作为胃肠道黏膜细胞的特殊营养物质, 具有维持肠黏膜组织结构, 提高肠道免疫力, 减少胃肠外营养 (tpn) 支持等出现的肠黏膜萎缩和细菌移位等作用。

(2) 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的下降断奶会对仔猪还不完善的自身免疫系统造成损害。blecha等报道认为5周龄以前断奶会造成对仔猪细胞免疫有害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2周龄和3周龄断奶仔猪与吮乳仔猪相比, 对皮下注射pha的应答下降32%和16% (p<0.01) , 体外淋巴细胞对pha刺激转化率降低。而且断奶亦会造成体液免疫中抗体合成减少从而损害抗体介导的免疫。gwazdauskas等研究了断奶对用猪和马红血细胞免疫的牛产生凝集抗体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断奶使牛对异种血红细胞免疫后而合成抗体的水平下降。blecha和welly做了类似的实验表明断奶前1 d免疫的仔猪在感染后7~14 d体内巯基乙醇敏感凝集抗体滴度下降 (p<0.5) , 而且球蛋白的浓度在断奶时升高。

3. 解决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措施

(1) 提前补饲一般认为, 断奶前若能采食大量补料, 能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力, 则断奶后不致发生对日粮蛋白过度的敏感反应。尤其对于4~5周龄前断奶的仔猪, 高质量的补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所谓高质量补饲, 包括易消化, 适口性好的补料, 并辅以精心的补饲期管理。但是对于3周龄以前断奶仔猪的补饲, 由于总采食量过少, 非但产生不了免疫耐受性, 反而加剧腹泻。据研究, 断奶前每头猪至少需采食500~600 g补料才能使消化系统产生耐受性反应。3周龄前断奶仔猪无需补饲, 采取突然断奶并降低断奶后日粮蛋白质水平, 其效果优于补饲。

(2) 增加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是日粮的主要抗原物质, 增加蛋白质的消化性或降低蛋白质水平可减少肠道免疫反应, 缓解断奶腹泻。肠道损伤是免疫反应, 不是微生物感染所致, 减少蛋白质食入量即降低抗原刺激的影响, 是调节早期断奶后肠道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有效途径。

(3) 提高日粮赖氨酸水平, 降低蛋白质水平。

(4) 从维持肠道结构、代谢和功能正常的角度控制营养性应激早期断奶受影响最大的是肠道, 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很大的变化。肠道在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 特别是氨基酸的分解、合成代谢中具重要作用, 维持肠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正常, 促进肠道黏膜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是控制早期断奶仔猪应激的重要途径。应用谷氨酰胺来控制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谷氨酰胺是动物血浆和游离氨基酸库、产后3~4周龄母猪乳料中最丰富的氨基酸, 是小肠黏液及其他快速分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源, 肠道是体内利用谷氨酰胺最多的器官, 在应激状态下, 其利用性还会进一步增加。其在小肠黏膜中, 通过下列途径参与代谢: (1) 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 (2) 保证由谷氨酰胺合成足够的精氨酸以供肠道外组织的利用; (3) 提供多胺合成的原料, 多胺是小肠黏膜生长、发育、成熟、适应并进而恢复创伤必需的物质; (4) 促进肠细胞的增殖和DNA的合成。生物活性肽 (谷氨酰胺二肽) 的应用, 具促长, 增加免疫球蛋白、保护肠黏膜上皮组织, 有利肠道发育作用。

(5) 补料和开食料中添加抗生素既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 又可增强对抗原刺激的耐受性。

(6) 非抗生素类添加剂的应用及其他措施A酶制剂;B甜味剂和香味剂的复合物;C补充复合有机酸 (调整消化道p H值和电解质) ;D添加益生素和化学益生素 (低聚糖) ;E添加免疫增强剂 (喷雾干燥血粉、卵黄抗体、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等) ;F植物提取物 (将会成为21世纪饲料添加剂的主导产品,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G倡导35日龄断奶。

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缺点分析 篇9

1 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

按理说, 自主早期断奶会对自主正常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养猪技术难以做到仔猪断奶后给予仔猪正常的营养供给。所以说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1.1 仔猪早期断奶自身的限制因素。

首先来说, 仔猪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整, 很多器官都还不能正常的运行。例如消化系统在仔猪生长到2周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5周左右才能发育完善。早期断奶会影响仔猪从母乳中获取适当的营养来供给消化系统的成长, 同时断奶后如果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当会造成营养应激反应, 对仔猪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假如养殖户针对仔猪早期断奶做了很多工作, 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 但是这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1.2 仔猪早期断奶会使仔猪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我们都知道, 仔猪的早期免疫力除了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外, 更多的免疫抗体需要从母乳中获得。母乳中含有很多抗体, 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仔猪克服许多疾病的困扰。一旦在早期就对其进行断奶, 势必会对其免疫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时候的仔猪是非常脆弱的, 也是非常容易生病的。

1.3早期断奶会导致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科学研究表明, 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是这仅仅限于哺乳期的仔猪。而且营养物质不能是植物蛋白的情况下, 才能使得自主的消化能力正常发挥。早期对仔猪进行断奶养殖, 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仔猪的消化系统。例如, 哺乳期仔猪的小肠微绒毛很长, 很容易吸收营养物质。一旦采用植物蛋白进行饲养, 仔猪的免疫系统会将其当成抗原进行清除, 产生的这类抗体会对仔猪的小肠消化系统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导致小肠微绒毛不能正常的进行消化工作, 最终对仔猪的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使得仔猪因不能正常消化而营养不良, 不能正常生长。

1.4 仔猪早期断奶会对养殖条件要求更高。

上述的几个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都要求仔猪在断奶后有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生活条件, 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 养殖条件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难度和经济成本。

2 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点

既然现代市场对养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那么仔猪早期断奶必然有他的优点, 不然这种养殖技术是没有必要的, 也是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

2.1仔猪早期断奶可以让种猪的发情期提前。母猪在哺乳期内由于要哺乳, 会影响其正常的激素分泌, 发情期会延长, 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非常大。仔猪早期断奶会使母猪的发情期提前, 可以使母猪在一定时间内多产一窝猪仔。

2.2 仔猪早期断奶会加快仔猪的生长。

虽然早期断奶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 但是如果改进仔猪断奶后的饲养技术, 将各项工作都做好的话, 会大大缩短仔猪在断奶后的适应期, 而仔猪早期断奶又会加快其生长速度。仔猪对植物蛋白有一定的适应期, 就算是到了仔猪正常的断奶时间也会对仔猪的消化系统和正常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早期就使其适应植物蛋白, 会使得其消化系统适应对植物蛋白的吸收。而且植物蛋白拥有更多母乳没有的营养物质, 可以根据仔猪的需求进行营养的配比。

2.3 仔猪早期断奶会使得其采食量增加。

仔猪一窝的数量是非常大的, 这就使得它们在进食时会因为体质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进食。个体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而且仔猪的进食量也是非常少的。早期对其进行断奶, 并将体质不同的仔猪进行分开饲养, 会使得仔猪的进食量加大, 个体之间的差异消除, 更加有利于仔猪的生长。

3 总结

农村仔猪早期断奶的注意事项 篇10

良好的喂养环境对幼猪早期断奶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 很多农村饲养人不重视圈舍的环境问题, 大部分环境简陋, 冬天寒冷, 容易造成圈舍脏、湿的环境;夏天炎热, 易生蚊虫。而圈舍温度对仔猪的存活率有极大的影响, 让仔猪过早断奶, 打乱了仔猪的正常生长过程, 且目前我国农村的喂养环境普遍很差, 两个因素的结合就会让新生仔猪的免疫力下降, 大大增加了新生仔猪患病、甚至死亡的风险。所以, 良好的饲养环境有利于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然而, 饲养环境的改变要首先从圈舍做起。首先, 要尽量设计也具有保暖和通风的作用的圈舍, 尤其是圈舍地面的设计, 最好有一定的坡度, 能够让粪便及时的排出圈舍, 让圈舍一直保持干净的环境。其次条件好的饲养者可以进行单圈饲养, 同时要生产的母猪建立水泥混凝土形式的生产室, 既能延长生产室的使用寿命, 也方便了饲养者对生产室进行消毒处理。三是生产室也应该有配套的设备。经济允许的地方可以购置有利于母猪生产的设备, 即使经济能力有限也应给生产间做好保温和补充饲料的工作。第四点圈舍和母猪的生产室也应安装夏季的防暑设备和冬季的御寒设备。

2 要选择良好的饲料

2.1 母猪在怀孕期间的饲料

农村的饲养习惯, 母猪在怀孕期间的饲料常以饲养者自己配制为主, 经济允许的养殖户可以购置有利于母猪健康的饲料进行喂养。但在怀孕的开始阶段要避免喂给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 可以增加胚胎的存活率;在怀孕的中期喂给营养程度适中的饲料, 但应注意饲料的供给量, 可以很好的避免产后不良现象的产生;在怀孕的最后阶段则需要喂给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 这时饲养员应尽量采用喂食的方式对母猪进行饲养, 若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可适量的补充一些油脂和高蛋白的饲料。

2.2 刚出生乳猪的饲料

因为乳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饲养员在喂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饲料很难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所以, 喂养尚在吃奶阶段的仔猪应尽量选择容易吸收的高营养、高蛋白的饮料, 例如市面上的乳猪教槽料。现在市面上的乳猪教槽料的价钱普遍较高, 但是仔猪正处于关键的生长时期, 这个阶段生长良好的仔猪对其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且处于些阶段的仔猪对饲料的需求量很小。所以综合考量之后, 饲养员应给处于些时期的仔猪喂给乳猪教槽料。价格的高低不是判断乳猪教槽料质量好坏的唯一因素。在现在的喂养条件下, “正大”、“希望”等品牌的乳猪教槽料就是很好选择。

3 要确定好断奶的时间

在对仔猪实行断奶时, 要选择好时间进行操作, 太早断奶, 会增加它们不适应的症状, 免疫力低, 容易生病, 甚至会严重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太晚断奶, 不仅会增加饲养成本, 减少母猪的年产胎次数, 同时也会增加其他疫病感染的概率。所以应在仔猪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断奶, 原因是, 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了。胃肠系统的消化吸收能力, 身体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已经较为成熟。但饲养户们还是应该根据各自在喂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奶时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提前对仔猪进行断奶;而条件较差的地方, 则应将断奶的时间给予推迟。

4 对仔猪的早期补料要重视

为了不增加仔猪过早断奶后的不适应的症状, 及时对仔猪进行补充饲料是非常重要的。饲养者要经常到圈舍进行观察, 在适当的时候对乳猪进行补充喂养, 可以增强乳猪的胃肠甩动功能, 从而极大地提高乳猪的抵抗力。饲养者要根据平常的观察, 选择合适的时间把仔猪和母猪进行分离, 避免乳猪对母乳喂养的依赖性。在补料栏里放入饲料后, 就可以有规律的对仔猪进行饲料喂养的训练, 几天的训练之后仔猪就会逐渐接受吃料了。在开始的阶段要少给饲料, 最好是少食多餐。在保证圈舍整洁的同时也应尽量保证补料栏的卫生, 喂给新鲜适量的饲料。同时, 仔猪栏内的饮水槽也很重要, 保证水对仔猪水的供应。

5 总结

一起群发性断奶仔猪烂耳病的诊治 篇11

一、饲养管理情况

哺乳仔猪在21~25日龄断奶,26~28日龄转入保育舍,按体重大小、性别分栏,每栏17~25头不等。保育舍全部为高床,每栏面积7. 2米2,内设料箱和饮水器,任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断奶仔猪前两周仍然喂饲料厂生产的教槽料,后逐渐过渡到饲喂自行加工的小猪料,过渡期约1周。

二、发病情况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合群打架属于正常现象,但一般仔猪的伤口出血后会结痂,痂脱落后伤痕也会逐渐消失。然而该场有378头断奶仔猪耳部咬伤后出现变黑坏死,其中251头仔猪耳缺号几乎全部烂掉,但采食量和精神状况完全正常,也没有出现死亡。全场除个别断奶后仍在产房的仔猪有轻度烂耳症状以外,其他猪群完全正常。

三、诊治

病初,猪场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怀疑是教槽料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营养不平衡遂导致发病,因此没有采取治疗措施;后经饲料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到场采血化验,确诊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治疗采取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1428克/吨,同时用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带猪喷雾消毒,每天两次(上、下午各1次),无新增病例出现,烂耳仔猪也逐渐恢复。

四、发病原因分析

该场从2010年开始边生产边建设,之前从未群发过仔猪烂耳病。此次发病因猪群规模扩大过快,猪栏高度紧缺,产房和保育舍基本上都是上午出猪、下午进猪,无法进行彻底冲洗和严格消毒所致。

五、讨论

1.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由于日龄小、体重轻、抵抗力弱,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所以猪舍、猪栏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产房和保育舍最好在上一批猪转出后彻底冲洗,待干燥后再进行喷雾消毒,然后关严门窗用甲醛熏蒸并空闲5~7天再进猪,防病效果较好。

2. 此次发病情况是产房患猪头数少、病情轻,保育舍患猪头数多,病情重。这是因为该场技术人员在进行断脐带、打耳号、断尾和小公猪去势操作时都进行了严格消毒,断奶后仍在原栏饲养的仔猪只有个别出现打架现象,所以感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概率较低;而转入保育舍后,仔猪按照体重和性别分群,来自不同窝的仔猪经过激烈的打架后大部分仔猪耳部出现伤痕,加之伤痕又没有得到任何消毒处理,所以感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概率随之提高,仔猪烂耳的数量也相应增加,病情也越发严重。

(作者联系地址:邱雪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大埔畜牧兽医站 邮编:545200;庞 萍 勇仲根 柳城县天福种猪场 邮编:545200;王丽荣 柳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545200)

仔猪早期断奶 篇12

1 进行免疫监测, 确定净化疫病清单及仔猪断奶的最佳时间

1.1 免疫监测

兽医需对繁殖母猪群进行血清学监测, 检验抗体水平, 以确定仔猪断奶的最佳时间和进行辅助疫苗免疫或辅助投药的最佳时机。根据需要使用疫苗对母猪进行强化免疫接种, 以提高母猪抗体水平, 并淘汰抗体水平不高的产生免疫耐受性的母猪及亚临床感染母猪。以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为例, 采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为所产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妊娠母猪可在每年10月、12月各普免一次, 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SEW倡导绿色养猪, 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物, 但在疫病流行时或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旧场, 可参考使用如下方案:产前10d母猪投服异阿凡曼菌素;产前5 d母猪投服土霉素;仔猪1日龄注射铁制剂、异阿凡曼菌素和土霉素;仔猪7日龄再注射异阿凡曼菌素;仔猪断奶前连续3 d注射头孢菌素;仔猪断奶时连续5d在饮水中投给硫酸黏菌素。

1.2 确定疫病净化方案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病原学及血清学等手段, 摸清猪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疫病种类及危害程度, 分析并确定净化疫病清单, 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净化方案。

1.3 确定仔猪断奶最佳时间

根据净化疫病类别确定断奶日龄, 通常以14~17日龄断奶为宜, 因母猪大脑、子宫和卵巢这三个器官通常在分娩后14~15d才能复原。除非特殊要求 (如净化特定疫病) , 才在14日龄以前断奶。美国推荐的SEW技术仔猪断奶时间为10~14 d, 泰国正大公司推荐为13~16 d, 由于不同猪种及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 生产中断奶时间应该据母猪抗体的有效时间, 猪群健康情况, 需阻断疫病种类等具体情况来统一安排。

2 严格隔离, 保证有效消毒, 防止传染因子污染

种猪和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分段饲养, 严格隔离。应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在猪舍清空后, 要进行彻底清洗、喷洒消毒或熏蒸消毒, 空栏3~5d, 方可转入新的猪群。对猪、人员和车辆的移动要严格管理控制, 猪群只能单向移动, 互不往来。猪群转移时, 严格贯彻“全进全出”制, 减少疾病在不同批次和不同猪群间传染。这些措施是有效防止传染因子 (来自SEW猪场外部的水平传入;SEW猪场三区之间的垂直传播;SEW猪场三区内部的水平传播) 传入或传播的关键。此外还应防止老鼠、鸟类等进入猪舍。

3 吃足初乳, 强制补饲, 喂液体饲料

3.1 初乳

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 确保所有仔猪都能获得足量的初乳, 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

3.2 补饲

补料的成败决定断奶的成败, 5~7日龄时应对仔猪进行补饲训练, 为早期断奶作好准备。具体方法是:7日龄时用SEW日粮逐头进行采食调教, 必要时进行强制灌喂, 直到仔猪具有一定采食能力, 大约每头每天采食20~30g饲料为止。无液体饲料时, 可在5日龄左右用人工乳料加适量水调成糊状, 抹到仔猪嘴里, 同时, 在补料槽和垫板上放入少量混合料 (20%人工乳料+80%教槽料) , 以引起仔猪对人工乳料和教槽料的兴趣;或在栏内放二个小槽, 一个加入教槽料, 另一个加入人工奶水 (注意保证奶水新鲜, 由少到多添加, 用温水冲调专用奶粉) , 当仔猪已习惯喝人工奶水, 可在奶水槽中放入少量的教槽料, 然后倒入奶水, 吸引仔猪前来抢食, 待同窝所有仔猪都能吃料后, 逐步过渡到全部喂教槽料。

3.3 喂液体饲料

因为SEW日粮中脂肪和乳糖含量很高, 很难制成颗粒料, 粉料造成的饲料浪费可达20%。液体饲料可降低饲料浪费、减少球蛋白的营养流失和固体饲料引发的应激, 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

4 合理调控内环境

4.1 温湿度

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主要与采食水平有关。体重为4.0~4.5kg的猪断奶时, 由于采食量低, 活动量大, 断奶后4~6d猪舍温度应保持在30℃~32℃, 以后每周温度下降2℃~3℃, 直至保持25℃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 以观察仔猪睡觉状态来判断, 如果仔猪睡时散开并不喘为最适合, 如果打堆睡是温度低, 如果散开睡且喘是温度高。应尽量保持猪舍内干燥, 湿度在50%~75%为好。

4.2 饲养密度

猪舍以每间装100头仔猪, 每小间容纳15~20头为宜, 最好一窝一小间, 夏天数量要少, 冬季数量适当增多, 以便仔猪相互取暖。每头仔猪的最佳空间面积为:11 kg, 0.158~0.185 m2/头;18 kg, 0.185~0.232m2/头;27 kg, 0.279~0.372 m2/头。

4.3 通风换气

通风是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有效措施。如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升高。在生产中, 保温和换气应跟据猪群的实际情况来调节, 两者兼顾, 高温时多换气, 低温时升温再换气。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进入。

5 努力减少断奶的应激

现代养猪生产中, 保育舍的设计以仔猪断奶后转群一窝一栏为好, 避免断奶仔猪转群再混群产生的应激, 放入啃咬棒或玩具球, 能减少咬架带来的伤害;断奶前三天让仔猪自由饮食, 同时适当减少母猪的喂料量和喂奶次数, 以减轻仔猪对母奶依赖;转入保育舍头三天, 要及时调教“吃、拉、睡”三点定位, 让仔猪熟悉新环境, 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更换饲料应注意逐渐过渡, 以维持原饲料3~5d, 然后慢慢过渡到使用新料。在饲喂上要做到少喂多餐, 在饲料量上, 一般采用勤添多观察, 做到仔猪吃后不再叫, 而食槽中无饲料。中后期可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 使仔猪摄取足够的营养, 提高生长速度。

6有效降低腹泻率

早期断奶给仔猪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的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病等等, 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现象。解决断奶仔猪腹泻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据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和腹泻原因配制仔猪易消化的饲料, 利用营养性调控手段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另外, 还需加强饲养管理 (如分阶段饲养、提供舒适清洁的饲养环境等) 和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抗生素, 并适时进行补液) 。

7做好免疫注射和驱虫工作

上一篇:战备物资储备下一篇:英译四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