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精选8篇)
保育仔猪 篇1
摘要:断奶仔猪地暖保育技术, 目前已在东北一些养猪户中推广应用。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保育舍温度问题, 同时还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秋冬季节, 对提高仔猪成活率, 为养猪户发展生产, 增加效益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仔猪,地暖,保育,要点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后在保育舍内饲养的保育猪, 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保育舍为止, 一般在30~70日龄之间, 在保育舍内饲养30~40d左右。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是:抗寒能力差, 一旦离开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尤其是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因为, 仔猪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 而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健全, 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水肿病、副伤寒、萎缩性鼻炎等, 病死率高达10~30%。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猪瘟、蓝耳病等, 对断奶仔猪危害非常大, 特别是秋冬季, 导致养猪户上市商品猪数量减少,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1 地暖保育舍的建造要求
保育舍的建造应符合防寒、隔热、通风透气、采光、排水、防潮、适用等目的, 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 给保育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栏舍的长、宽比例要科学, 一般长4~5m, 宽3.3~3.6m为好, 当然越接近正方形越好。若猪栏长度大, 宽度小, 不利于猪的活动生长。舍内地面要坚实、致密、不透水, 最好是混泥土地面, 地面还要有一定的坡度, 便于清洗消毒, 栏内又不积水。
2 保育舍地暖的铺设方法
保育舍地暖铺设有两种方法:
2.1 电热板式控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把制作电热板的电热丝盘在长2m、宽1m、厚2cm的保温板 (泡沫板) 上, 然后铺到栏舍地面上, 注意地面一定要平整。铺好电热板后再在保温板上面抹上水泥, 水泥不能太厚以免影响散热, 一般2~3cm左右即可。最后接上控温开关, 注意接线头要处理好, 防止被猪咬坏漏电, 发生危险。
2.2 地热式保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根据仔猪保育舍的建造情况, 用地暖管按20~30cm的间距铺管。利用燃料加温, 达到猪舍和地面保温目的。以上两法饲养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地暖保温也适用于母猪产房) 。
3 保育舍内温湿度及通风管理
3.1 温度
保育舍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保育猪对饲料的消耗和增重, 断奶仔猪最适宜的温度, 可根据公式:T=0.06W+26来计算 (T表示温度, W表示猪体重) , 如体重10kg的仔猪, 最大增重速度的适宜温度为27.2℃。保育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为好。
3.2 湿度
湿度大, 猪的抗病能力减弱, 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生长, 仔猪易患肠炎、疥廯、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95%时, 猪的日增重下降6~8%。保育舍的湿度控制在60~65%为好。
3.3 通风
由于保育舍内的猪只多、密度大, 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如: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 在保温的同时还要搞好通风换气, 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 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4 保育舍内仔猪的保健措施
4.1 饲料
为保育猪提供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此外, 为减少因饲料过渡而造成的仔猪应激, 要把握好新转入第一周仔猪的限料及第二周仔猪的饲料过渡。可在过渡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广谱抗菌素类药物, 对预防仔猪因转群及饲料过渡应激所造成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
4.2 消毒
对保育猪的消毒, 采取隔日消毒的原则, 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喷雾消毒, 并确保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及喷雾密度等。为必免病原菌对消毒药产生抗药性, 应采取每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的原则。
4.3 防疫
根据养猪户自定的免疫程序, 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免疫工作, 免疫剂量要足, 一猪一针, 头头免疫, 操作规范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
4.4 去势
保育猪入舍后一周左右, 如无异常可安排去势工作, 去势时最好在舍外进行, 以免影响其他猪, 造成应激。有的养猪户把免疫与去势同时进行, 效果也很好, 减少了重复抓猪应激, 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5 驱虫灭蝇
体内驱虫首选药物伊维菌素 (或阿维菌素预混剂) , 用法用量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环境灭蝇, 可用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 使用方法也是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
4.6 灭鼠
要坚持常年实施药物灭鼠工作, 防止因老鼠原因, 造成饲料的浪费、圈舍的损坏以及引发疫病的传播扩散。
保育仔猪 篇2
原栏留养,同窝保育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就应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先把母猪赶下产仔床,将仔猪原栏留养1~2天。最好同窝仔猪转入同一保育栏,不要合群补栏,以防仔猪大欺小、互相追咬等。
及时补料,搞好保健哺乳仔猪10日龄时即可开食诱饲。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3~5天后,利用仔猪进入旺食的时机,及时加喂肠肽金1号(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杆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减少到日喂5~3次。最好采用湿拌料的给料方式,湿拌料采取预先拌湿,待时发酵的办法。同时供给仔猪电解质,白糖、维生素C或抗生素等饮水制剂。
强化程序免疫,搞好预防驱虫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的第2~3天(即仔猪21~23日龄时)给仔猪肌注猪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龄时,肌注猪巴氏杆菌、猪丹毒二联疫苗,35日龄时肌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疫苗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且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注射疫苗期间应供给仔猪电解质+维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猪发生注射应激和疫苗反应。与此同时要适时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和去势工作。
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转入保育栏后,仔猪卧场要铺设一定范围的垫板,防止仔猪就栏随卧,引起腹泻和咳喘等。猪舍温度保持在25℃以上,随着日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3℃。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坚持科学管理,搞好仔猪调教仔猪转栏伊始,就要精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吃喝拉撒养成“四定位”的生活规律。猪栏卧场上面,可安装一只150~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提高猪舍温度。此外,冬季采用夜间轰猪,让仔猪自由活动,也是增强仔猪体能的好办法。
一例保育仔猪腹泻的诊治 篇3
1 发病情况
响水县某猪场共饲养母猪105头,保育猪169头。该场保育舍采取锅炉保温,舍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85%~90%。2010年3月6日晨,有2头保育猪死亡,保育舍猪群除腹泻症状外未发现异常,随后数日陆续有死亡病例,至3月10日死亡猪只达到53头。
1.1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嗜睡,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体温升高至40~41℃,饮欲增加,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口鼻流白色泡沫,呼吸困难。腹部臌起,后躯沾满稀粪,发病后期出现血痢。部分病猪在发现拉有灰白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稀粪后很快昏迷倒地,死亡。
1.2 剖解病变
死亡仔猪膘情良好。肝脏肿大,质脆呈黑褐色,脾脏肿大2~3倍,有的可达4~5倍。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胃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胃肠内充满血样内容物,以结肠炎最严重,肠臌气,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肺充血,气管、支气管有白色泡沫,肝、脾淤血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膜有出血点,脑膜充血明显。
2 实验室镜检
取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有荚膜的大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经签别诊断,确认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腹泻。
3 治疗
依据诊断结果我们采取了综合性治疗措施:
3.1 搞好环境卫生,用0.5%过氧乙酸、0.2%聚维酮碘等药物交替带猪喷雾消毒,2次/d;周围环境用3%烧碱消毒,2次/周.
3.2 死亡猪作无公害处理———深埋。
3.3 饲料中添加酒石酸泰乐菌素150 g/t、复合维他500 g/t。
3.4 病猪肌注百痢康(盐酸环丙沙星)0.15 mL/kg+加勉(黄芪多糖)0.2 mL/kg,1次/d,连用2 d。5 d后没有出现新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 分析与体会
4.1 本次发病是由环境卫生条件引起的。
该场保育舍采取锅炉保温,相对封闭,由于保育床经常冲洗,舍内相对湿度较高,加之通风不良,导致该病的发生。
4.2 产气荚膜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
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可以诱发本病;同时滥用抗菌药物,使耐药菌株的出现,肠道菌群的失调,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4.3 本病的防治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更换污染物或潮湿的垫草;定期消毒,舍内2次/周,外环境1次/月,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2)改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控制仔猪舍内温度,保持舍内卫生及干燥,夏天注意降温,冬天注意保暖;减少应激因素;(3)采用高敏的药物治疗:发病后可选用泰乐菌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等来治疗,用药方式可采用拌料、饮水、肌注、静注等;(4)做好预防免疫:本病病程短,死亡快,仔猪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因此阳性猪场必须做好预防免疫。一般采取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使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被动免疫,在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1次,2周后再免疫1次;仔猪在20日龄免疫1次。
4.4 仔猪腹泻是由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诱发引起的外源性疾病。
一起保育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篇4
1发病情况
上杭县茶地乡吴某猪场,经产母猪50头,生猪存栏480头,其中保育猪有100头。2016年4月10~13日,陆续发生8头保育仔猪暴毙,头颈部水肿。该猪场免疫程序相对固定,有常规免疫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的疫苗。4月13日前来求诊。
2临床症状
主述发病猪只突然死亡,其中有3头仔猪是在冲洗栏舍时,横冲直撞,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叫声嘶哑,倒地痉挛后死亡。另5头是第2 d早上喂猪时发现死亡的。死亡仔猪均四肢伸直,头颈后仰。死亡仔猪膘情良好,脸面水肿,上下眼睑仅剩一小缝隙,下颌、颈部、胸腹部水肿,皮肤发亮,指压有窝。猪死前体温无明显变化,无打斗伤痕。
3剖检病变
剖检3头病死仔猪,全身各部有不同程度水肿。胃壁水肿最明显,浆液性水肿呈胶冻样,胃内容物减少,胃底部弥漫性出血;眼睑和前额皮下有胶冻样水肿,颈部水肿,心包液增多,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紫黑色肿大;肝表面铮亮,切面外翻。
4实验室检查
4.1涂片镜检取病死猪肝、肠系膜淋巴结、脾涂片镜检,均见有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成对或零散排列的中等大小杆菌。
4.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肝、脾、淋巴结,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恒温37℃培养24 h观察,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边缘不规则、圆而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直径2~3 mm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取其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察看到成对或散在、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4.3抗体检测无菌采集3头病死猪血液送龙岩农业学校动物诊疗中心做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5诊断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发病日龄、特征性的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病。
6综合防控措施
1)减少饲喂量,按平时70%的量投料。尽量减少引起猪群应激的行为,如疫苗注射、冲栏、阉猪等,尽量保持圈舍干燥、安静。
2)保育猪全群每吨饲料添加磺胺-6-甲氧400 g、黄芪多糖1 000 g、电解多维1 000 g,连喂7 d。
3)发病栏舍的每头保育猪每千克体重肌注20%磺胺嘧啶钠0.2 m L,每天2次,连用2 d。同时肌注0.1%亚硒酸钠注射液2 m L。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3 d后除零星死亡3头外,猪群稳定,不再发病。
7讨论与小结
1)猪水肿病是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头部、胃壁浆液性和肠系膜水肿为特征的一种肠毒血症,常伴有惊厥、共济失调、麻痹等神经症状[2]。该病一旦发病,治愈率不高。
2)分析此次发病原因可能是,4月份以来,气温升高,经常下雨,栏舍潮湿,再者近期频繁换料,多重应激,引起猪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病。引起水肿病的因素还有气候突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氨基酸不平衡、维生素、矿物质(硒)缺乏、应激、消化机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3]。
3)近年来,猪水肿病时有发生,与猪场重视病毒病的防控,而对细菌病的防控有所麻痹有关。该病多发生于断乳后1~3周内仔猪,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该病的发病率虽只有10%~30%,但致死率高达80%~100%,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2,3]。
4)加强饲养管理。该病重在预防,保育猪应“全进全出”,对圈舍彻底消毒并空栏5 d以上。科学饲养、确保饲料营养平衡,断乳仔猪科学使用药物保健,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做好栏舍卫生和保温、通风,减少应激。
5)疫苗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经济的途径之一[4]。母猪产前分别接种2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基因工程苗,同时在仔猪60日龄时接种山东滨州华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仔猪水肿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从而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46-252.
[2]杨家华.仔猪水肿病及其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2,21(3):19-21.
[3]苗玉和.仔猪水肿病灭活疫苗的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仔猪断奶、保育期的饲养管理 篇5
要养好仔猪, 饲养人员就必须具备高度的管理责任心, 做到精心饲养;让仔猪在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得到精心的照料, 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理想的断奶窝重和个体重, 才能大大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 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重点介绍仔猪断奶与保育期的饲养技术, 以供大家参考。
1 仔猪的断奶方法及该期的饲养技术
仔猪体重在5.0 kg以上 (最好在5.5~6.0 kg之间) , 且完全学会吃料即满足了断奶的要求。断奶之前要留意当地天气预报, 尽可能选择晴天或无气温突变的日子进行断奶。确定断奶日期后, 前3 d必须减少母猪的采食量, 这样不仅可以让仔猪提前适应干料 (乳汁因母猪采食量减少而减少之后, 仔猪在奶水不够的情况之下就会增加干料的采食量, 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母猪提早发情。
断奶的具体方法有“逐渐断奶、分批断奶、一次性断奶”三种, 前两种断奶方法的缺点是浪费人力, 延长哺乳期, 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现代的全进全出式集约化养猪场为了保证全进全出, 都使用一次性断奶的方法, 这也是最可取的方法。这种方法突然性强, 易引起仔猪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 因为断奶意味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所以为了减小应激, 断奶时采用赶走母猪的方式, 尽量减少环境的改变。在这样的措施之下遵循“两维持、三过渡”, 即尽量维持原圈饲养, 维持原来的饲料;做到环境条件、饲料、饲养制度的逐渐过渡, 会收到良好的断奶效果。
1.1 环境的过渡
仔猪断奶之后, 第1, 2天会表现非常不安, 经常嘶叫寻母, 尤其在夜间更甚。为了稳定仔猪的不安情绪, 减少应激带来的损失, 一般采用“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饲养的‘原圈培养法’”, 让仔猪在产房留养一星期时间;在坚持同窝饲养的同时, 可以将各窝中体重过度悬殊 (体重相差1 kg以上) 的弱小仔猪合并在一起单独饲养, 提高猪群的均匀度, 但是要注意看管, 防止争斗过度造成咬伤。一周之后才转入已彻底清洗消毒的保育舍中。采用这样的方法过渡环境可以将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最小化。
1.2 饲料和饲养制度的过渡
在留群进行环境过渡的同时可以进行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断奶后的第7~10天为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时期;从断奶后第2天开始, 逐渐在仔猪以前饲用的乳猪料中添加小猪料, 添加时按比例每天递增;饲喂量也据仔猪的进食情况逐渐增加, 开始的饲喂量为自身体重的5%左右, 少喂勤添, 以每天5~6次为宜, 如果没有出现因过食而引起的腹泻现象, 则再逐渐添加至自由采食量;这样会获得理想的断奶重。
要注意给仔猪供应清洁的饮水, 定期检查自动饮水器, 防止因饮水不足引起仔猪腹泻或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 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然很高, 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的要求略有差异;具体可以按断奶仔猪的重量制定保温制度;但是在确保舍内温度的同时不要忽略贼风的危害;湿度要求控制在65%~75%之间。
2 保育期的饲养技术
保育是巩固断奶过渡时期成果的重要阶段, 要注意基础设施的维修与更新, 饲养管理更是关键所在。
2.1 采取网床饲养效果较好
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最好在网床式的保育舍进行, 使用网床的优点体现在:仔猪离开地面, 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热损耗, 提高饲养温度;粪、尿、污水可以及时通过漏缝进入粪尿沟, 减少仔猪接触污物的机会, 保持床面清洁卫生、干燥, 能有效遏止仔猪腹泻的发生和传播, 提高仔猪成活率、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利用率。实践证明, 网床饲养的仔猪 (35~70日龄) 与地面养育仔猪相比, 日增重提高15%, 日采食量增加12.6%。但网床饲养要注意密度, 以每头0.3~0.4 m2为宜。
2.2 注意饲养管理
冬春季中小规模猪场仔猪保育技术 篇6
1管理好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 所以提供健康、均匀的断奶仔猪对保育舍仔猪的生产至关重要。
1.1保证每头初生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 初生仔猪只能靠被动免疫获得抗体从而增强抵抗力, 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1.2加强哺乳仔猪的保温。初生仔猪躺卧区应保证35~37℃, 以后每周降2~3℃, 活动区应保证在20~24℃。
1.3确实做好仔猪保健。补铁:在仔猪出生后1~3 d, 采用优质铁剂每头肌注100~150 mg。
1.4训练仔猪早期开食。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3周龄为97%, 4周龄为37%, 所以只有成功训练仔猪早开食才能缓解3周后的营养供求矛盾, 刺激仔猪胃肠发育和分泌机能的完善, 减少断奶应激的影响。仔猪应在7日龄开始诱食, 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在料槽内撒上少许, 料槽必须清洁消毒2次/d。试验表明, 仔猪断奶前采食饲料500 g以上, 能减轻断奶后由于饲粮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小肠绒毛萎缩、损伤, 所以在产仔舍应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小猪开食补料。
2断奶后头2周的饲养
2.1断奶后的头2周必须使用全价优质饲料 (高能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全面) 。断奶仔猪遭受大的营养应激, 可导致小肠绒毛萎缩、损伤, 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 如果使用低档饲料必然造成消化不良、采食少、腹泻、掉膘失重、抵抗力下降, 各种疾病都会在此时表现出来。许多猪场只算小账, 只计较购买高档饲料需要花多少钱, 而不看饲养效果, 结果适得其反。
2.2断奶仔猪由采食母乳突然改变为采食固体饲料, 会造成很大的应激, 此时应注意给料的形态, 可用湿拌料 (2份水1份饲料) , 并且要少量多餐, 饲喂5~6次/d, 可以缓解断奶应激, 增加仔猪的采食量, 从而在这一阶段获得较大的增重。
3保持保育舍干燥舒适
3.1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 对温度要求仍然较高, 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局部温度30℃, 以后每周降3~4℃, 直至降到22~24℃。对断奶仔猪保温可以减少寒冷应激, 从而减少断奶后腹泻以及因寒冷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老的猪场没有保育栏可架设木质垫板, 在保温时应尽量使用对保育舍环境没有影响的热源, 如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水暖等保温设备, 尽量不使用煤等对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热源。
3.2降低饲养密度, 保证每头保育猪有0.3~0.4 m2的空间。许多猪场在猪价高时不按实际饲养能力迅速补栏, 造成密度大, 空气质量差, 呼吸道疾病自然就多。
3.3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 以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 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4勤清粪, 尽量减少冲洗次数, 舍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大会造成腹泻、皮肤病的发生, 而湿度过小会造成舍内粉尘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
4及时淘汰残次猪
4.1残次猪生长缓慢, 即使存活, 养至出栏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饲料, 得不偿失。
4.2残次猪多为带病猪, 在保育舍中对健康猪构成很大的威胁;残次猪越多, 保育舍内病原微生物越多, 健康猪就越容易感染。
4.3残次猪在饲养、治疗的过程中要占用饲养员很多时间, 则花在健康猪群的时间就少, 势必造成恶性循环。
5药物预防保健与驱虫
5.1饮水投药保健。断奶仔猪一般采食量较小, 甚至一些小猪刚断奶时根本不采食饲料, 所以在饲料中加药保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饮水投药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而达到较好的效果。保育第1周在每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500 g+葡萄糖1 000 g+阿莫西林200g”, 可有效地预防腹泻的发生。
5.2密切注意猪群发病的时间, 总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规律, 提前进行药物预防。在疾病发生前1周使用药物预防, 可在每吨饲粮中加入“强力霉素”400 g。
5.3在注射疫苗期间, 饲粮中加入优质的多维,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
5.4断奶后35日龄左右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可选择“阿维菌素”驱虫。
6规范免疫程序
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疫苗种类。14~18日龄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 25日龄注射猪瘟, 35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 猪瘟、口蹄疫两种疫苗1个月后二免。
7严格消毒
7.1空栏消毒。
(1) 栏内猪只转出后, 对所有用具、栏舍、设备表面进行喷洒保证充分浸润, 并且浸泡一段时间; (2) 使用高压清洗机彻底冲洗地面、高床、饮水器、食槽等, 直到所有地方都清洁为止; (3) 在所有用具都干燥后, 选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 如“百毒杀”等对空栏进行全面喷洒, 2~3 d后再用火焰将各个地方消毒1次, 空置1周再转入断奶仔猪。
7.2带猪消毒。
(1) 消毒当天将猪舍内所有杂物都清理干净, 包括猪粪、灰尘、蜘蛛网等; (2) 待干燥后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8划分区域
保育仔猪发育规律与饲养管理技术 篇7
1 保育仔猪的发育规律
保育仔猪的生长具有一定规律,其生长发育除与品种、杂交方式等有关外,还与仔猪日粮的营养成分、管理条件有关,养猪生产者都期望仔猪达到最佳生长速度。影响保育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断乳仔猪身体健康,食欲好;二是保育期内全程提供高质量的平衡饲料;三是将断乳应激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四是将环境应激反应降到最低程度[3]。
2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1 分群与调教
在仔猪刚断乳转群时,转移到新的环境中,其还未形成固定的位置进行采食、睡觉、饮水与排泄的习惯,应及时进行调教。如可以在栏内安装自动饮水器与料槽,这样可以很快地调教猪仔适应采食和饮水的方式及位置。在将仔猪分群到保育舍时,应对仔猪进行睡卧区和排泄区位置的调教[4]。3~5 d后仔猪就可将睡卧区和排泄区分开,可达到圈舍清洁与卫生的目的。
2.2 科学选用饲料
饲养保育仔猪选用的饲料,不但要对仔猪的消化系统损害较小,还要能刺激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使其发育系统较快地发育。选用的饲料既要富含全价营养,又要适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保育仔猪的营养摄入与每天的采食量和日粮的营养浓度有关,保育仔猪需要采用“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以减少营养性腹泻,还要采用颗粒饲料与干湿饲料相结合的喂养方式。保育仔猪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随着采食量的增加,逐步降低营养浓度。体重10.0 kg以内的仔猪没有能力通过调制采食量来获取足够的能量,最初日粮的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4.57 mg/kg。随着体重的增加能量浓度可逐步下调。
2.3 温度与湿度调控
保育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21~30日龄为28~30℃,31~40日龄为27~28℃,41~60日龄为26℃,以后温度调控为24~26℃。在气候寒冷的条件下,猪的免疫力有所下降,生长速度减缓,胃肠炎、下痢及肺炎等疾病发生的几率随之增加。猪圈不仅要做好保温工作,还应加强通风换气。保育舍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较为适宜。总之,要促进仔猪的健壮生长,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保持圈舍卫生及合理饲养密度
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每天坚持打扫圈舍3次,每隔3 d进行消毒1次。在进行消毒的当天,应先将猪圈内的灰尘、猪粪等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待干燥后再选择广谱、高效、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5]。应保证每头保育猪有足够的生活空间,一般每头猪至少有0.3~0.4 m2的活动区间。若饲养的密度过大,圈舍内的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发生拥挤、争斗、互咬等情况,导致疾病、受伤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若饲养的密度过小,则在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容易造成圈舍内的环境温度过低,进而对仔猪的生长产生影响。
2.5 规范免疫
若疫苗接种的次数过于频繁,可明显地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对其免疫系统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疫苗的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仔猪,然后再进行注射。一般疫苗的种类不同,注射的位置有所不同,切忌不可打飞针[6]。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要以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为依据,以当地和猪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为参考,根据免疫检测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7,8,9]。
参考文献
[1]黄伟,宁玲忠.如何进行猪群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2010(2):25-26.
[2]保育猪的管理[EB/OL].(2006-10-30)[2008-12-20].http://www.keep-young.com.cn/Tech_Show.asp?ArticleID=412.
[3]陆永干,刘思当.猪群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兽医,2010(5):12-13.
[4]吴元贵,郝丽荣.保育猪的管理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08(3):10.
[5]阎志刚,吴丽卿,张轶芬,等.保育猪的管理与保健策略[J].今日畜牧兽医,2010(4):22-24.
[6]范天林.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73.
[7]薛兰平.保育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2):43.
[8]闫翠芝.保育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J].养殖技术顾问,2011(4):63.
保育仔猪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选取山楂、甘草、白术、白头翁、五倍子、青黛、白矾、滑石粉和石膏等十几味中药经60目筛粉碎加工而成。具有消食健胃、清热燥湿、抑菌抗菌、补气养血、促进新陈代谢及增强生理调节机能的作用。
(2)试验设计。从“长×大×杜”三元杂交28日龄断乳仔猪20窝191头中选择12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和健胃中药组。每组30头断乳仔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组、中药断乳宝组与对照组饲喂的无动物源性低蛋白基础日粮相同,消化能3.18Mcal/kg、粗蛋白质17.38%。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阿莫西林(40mg/kg)、金霉素(65mg/kg),中药断乳宝组添加0.2%的复方中草药。
(3)指标测定。在试验开始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于早晨空腹逐头称重,记录每日各组耗料量,逐日记录仔猪的腹泻率(每日每组出现腹泻的头数)。腹泻率(%)=腹泻头数/总头数×100%;腹泻频率=腹泻头数×腹泻天数/(试验猪总头数×试验天数)×l00%。试验仔猪中途死亡者,记录体重和同栏余者的平均重、日期,用公式(死亡时体重+同栏余者余下天数内平均日增重×余下天数)来计算试验末重,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多重比较作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断奶后试验期内的采食量、试验开始时的平均体重和试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然后计算出试验期内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断奶后腹泻率,以及腹泻频率。
(4)统计方法。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作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2 结果分析
(1)中药断乳宝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仔猪生长性能结果为:平均断奶重(㎏),对照组7.44±0.03,抗生素组7.44±0.05,中药组7.41±0.03,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末重(㎏),对照组14.00±0.02,抗生素组15.19±0.20,中药组15.22±0.4,抗生素组和中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g),对照组220.33±5.78,抗生素组253.33±15.28,中药组256.67±5.77,差异不显著(p>0.05);日采食量(㎏),对照组0.51±0.05,抗生素组10.59±0.08,中药组0.60±0.09,抗生素组和中药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饲料/增重,对照组2.38±0.05,抗生素组2.33±0.07,中药组2.32±0.04,抗生素组和中药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中药断乳宝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中药断乳宝组保育仔猪经过28天的饲养试验平均末重相比对照组增重提高17.27%(p<0.05),相比抗生素组增重提高0.77%(p>0.05)。中药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16.49%(p<0.05),较抗生素组提高1.33%(p>0.05)。中药组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增加17.66%(p<0.05),较抗生素组增加1.70%(p>0.05)。
(2)中药断乳宝对保育仔猪死亡率与腹泻率的影响。保育仔猪死亡率与腹泻率。死亡头数(头):对照组、抗生素组与中药组分别为3、1和1。死亡率(%):对照组14.29,抗生素组4.76,中药组4.76,抗生素组和中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泻率(%):对照组73.68,抗生素组57.89,中药组63.16,抗生素组和中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泻频率(%):对照组30.33±0.01,抗生素组21.67±0.02,中药组22.33±0.02,抗生素组和中药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1)中药试验组临床结果表明,其开胃健脾的效果特别显著,投药10天后仔猪肯吃肯睡,皮毛光亮,生长迅速。这与中兽医理论中的脾主运化,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功能才旺盛、气血才充足相吻合,也证明本方的设计与临床反应一致。
(2)本试验表明,中药试验组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之间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刺激仔猪增重与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关系非常大。
(3)中药试验组与抗生素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试验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试验组与抗生素组的腹泻率、腹泻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试验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率、腹泻频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药组方在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方面与抗生素具有同样的功效。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