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共12篇)
仔猪腹泻病 篇1
随着养猪业日益向规模化发展, 猪病也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广大养猪户, 给临床兽医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临床常见仔猪腹泻病不容忽视, 仔猪腹泻病是仔猪的消化道常见多发传染病, 以仔猪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最有代表性。此病造成猪只生长缓慢, 死亡率增高, 育成率降低, 料肉比提高, 机体免疫力下降。由此可引发仔猪感染其他传染病, 是影响养猪业效益好与坏的重要因素。
仔猪腹泻病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是什么, 临床如何科学防治?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仔猪腹泻病相关内容做一总结, 供兽医同行及广大养猪户在工作生产实践中参考。
仔猪腹泻病原因复杂, 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冠状病毒、类冠状病毒, 寄生虫、中毒和消化不良等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排红、黄、白、黑、灰水样或稠状稀便, 表现呕吐、不食、脱水、消化不良。多发于季节交替时, 对刚出生不久或刚入栏育肥不久的猪只危害极大, 死亡率达50%左右。
1 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1 消化不良因素
仔猪生理特点是“三差一快”, 即调节体温能力差, 消化能力差, 免疫能力差, 生长速度快。鉴于此如果饲喂蛋白质高的饲料, 加之饲养环境差, 就会造成小猪脾胃虚弱, 宿食不化, 导致仔猪排泄粪便酸臭, 肉眼可见未消化的乳凝块或未消化的饲料。
1.2 致病性大肠杆菌因素
临床排红、白、黄、黑、灰色恶臭稀便。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常见的, 一般不致病, 但在猪生存环境改变, 如温度、湿度、通风、转群、注苗、环境卫生不好等因素影响下, 大肠杆菌就演变为致病大肠杆菌, 引起猪只发病。
1.3 病毒因素
病毒无处不在, 具有变异性和稳定性特点。如仔猪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病毒, 导致腹泻。表现抗菌素治疗无效, 猪只呕吐、不食等特征。
1.4 寄生虫因素
由报道证明, 目前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为球虫。这从母猪粪便虫卵检查可证实这一点。
1.5 中毒因素
临床主要是由发霉变质饲料的霉菌引起的, 夏季多雨季节常发。
1.6 传染病继发感染
如仔猪感染副伤寒、猪螺旋体痢疾等疾病, 均可引起猪只腹泻。仔猪腹泻具有治疗难、易耐药、易反复等特点, 因此要想达到减少死亡, 必须知晓发病机制, 然后确定合理防治方案,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其成活率, 提高治愈率。
2 仔猪腹泻致病机制
主要是致病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因素对肠粘膜完整性的破坏, 最主要病根是肠毒素造成肠粘膜的损伤。其机制主要是致病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改变了肠绒毛上皮细胞膜的功能, 使细胞内的磷酸氢盐和钠从细胞内流失到肠腔, 致使机体水份、电解质吸收异常,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绒毛上皮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 引起腹泻。如遇到其它致病因素会使病情更进一步加剧, 给治疗带来了难度。
3 仔猪腹泻防治
3.1 防治原则
抑制细菌和病毒繁殖;修复和保护肠粘膜;控制肠道致病菌和厌氧菌感染;补充营养, 提高机体抗病力, 恢复机能;平时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注意预防。
3.2 防治办法
定期用两种不同剂型消毒药, 对猪舍及周边环境消毒。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尽量减少猪只的应激刺激。让猪在温度适宜, 通风良好的环境生存。
饲料中加微生态制剂, 添加剂量为每百斤饲料添0.25 kg。饲料中添加抗大肠杆菌药物, 每百斤饲料加100 g。猪只饲料添加肠粘膜吸附剂保护剂。为防止厌氧菌侵袭, 饲料要加替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剂量按说明书使用。饲料还要因季节不同添加脱霉剂, 剂量按不同厂家说明书执行。补充营养:出现腹泻的猪只要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葡萄糖等, 以恢复电解质代谢平衡, 提高猪只抵抗力。
发现得病后, 全群猪除按以上原则预防添加相关产品外, 建议用以下方案治疗, 会取得良效。
3.3 治疗
个体治疗:用科丰黄芪独克加止泻灵, 剂量0.15 m L/kg, 每日1次, 连用2~3 d;全群拌料用利科惠健, 按0.3g/kg添加, 饮水中加补液盐和电解质多维, 剂量按说明书执行。
仔猪腹泻病 篇2
摘
要
仔猪腹泻是导致仔猪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和抗病力降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因素性疾病。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 ┊ 文通过对腹泻仔猪的观察和分析来阐述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防治措施。
┊ ┊
┊ 关键词
仔猪;腹泻;;防治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目录
摘要„„„„„„„„„„„„„„„„„„„„„„„„„„„„„3 ┊ ┊ 引言„„„„„„„„„„„„„„„„„„„„„„„„„„„„„3 ┊ ┊ 1仔猪腹泻的病因„„ „„„„„„„„„„„„„„„„„„„„„3 ┊ ┊ ┊ 1.1病毒性腹泻„„„„„„„„„„„„„„„„„„„„„„„„„4 ┊ ┊ ┊ 1.2细菌性腹泻„„„„„„„„„„„„„„„„„„„„„„„„„4 ┊ ┊ 1.3其它因素„„„„„„„„„„„„„„„„„„„„„„„„„„4 ┊ 装 ┊ 2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4 ┊ ┊ 2.1预防措施„„„„„„„„„„„„„„„„„„„„„„„„„5 ┊ ┊ 订 2.2治疗方法„„„„„„„„„„„„„„„„„„„„„„„„„6 ┊ ┊ ┊ 3总结„„„„„„„„„„„„„„„„„„„„„„„„„„„„„7 ┊ ┊ 致谢„„„„„„„„„„„„„„„„„„„„„„„„„„„„„„8 线 ┊ ┊ 参考文献„„„„„„„„„„„„„„„„„„„„„„„„„„„„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仔猪腹泻的综合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 要
仔猪腹泻是导致仔猪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和抗病力降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因素性疾病。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腹泻仔猪的观察和分析来阐述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防治措施。
关键词
仔猪;腹泻;;防治
引言
断奶仔猪腹泻是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也是广大养猪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据调查,在我国,断奶仔猪腹泻率高达50%~60%,死亡率高达2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在断奶10~15天高发。该病流行面广,终年发病,病愈的仔猪也常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从而引起仔猪大量死亡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因此,通过研究观察和分析腹泻的仔猪,以此能在养猪生产中阻断和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病环节,为防治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1.仔猪腹泻的病因
1.1病毒性腹泻
1.1.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季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多在2月龄以内发病。患猪主要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以小肠病变为主,表现为肠壁变薄,透明,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呈黄色。
1.1.2猪轮状病毒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流行季节晚冬至早春,2月龄以内多发。主要危害哺乳仔猪,表现为哺乳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
1.1.3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有一定季节性,┊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多在冬季,各种日龄均可发病。患猪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粪便水样,黄色或灰黄色。呕吐多发生于哺乳或采食后,濒死前自护、、仔猪体温下降,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表现为黏膜充血,肠壁变薄,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1.1.4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I型)引起,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直接或间接传给健康猪。
1.1.5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染强、死亡率高,通过直接、间接或经胎盘垂直感染,不分大小和性别,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急性猪副伤寒与该病相似。
1.2细菌性腹泻:
1.2.1猪增生性肠炎:又名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发病率为1%-30%,死亡率为1%-5%。常发生隐性感染,应激反应如天气突然变化、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1.2.2仔猪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一年四季流行,黄痢发病日龄出生后几小时至一周,以1—3天常见;白痢发病多在10—30日龄。
1.2.3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四季流行可发,以1-3日龄初生仔猪最常发病。
1.2.4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对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引起仔猪腹泻,患猪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和发育迟钝,有时引起死亡,是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仔猪下痢2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主要特征,故又称“十日龄腹泻”。
1.3其它因素
1.3.1母猪因素:(1)母猪的泌乳量:一种是泌乳充足、乳脂率较高的母猪,由于仔猪吃乳过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或少乳的母猪会导致仔猪低血糖性腹泻,同时由于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也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而引起腹泻。(2)母乳成分:母猪在泌乳期采食量不足时,会分解脂肪提供乳脂,体脂为长链脂肪酸,仔猪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腹泻。部分母猪发生子宫炎、乳房炎、┊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无乳综合征,产后发热或采食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多,仔猪采食后,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1.3.2仔猪自身因素:(1)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被毛稀,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环境温度变化极易引起消化系统絮乱而发生腹泻。(2)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然很高,但是下降快。因此,仔猪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我、而患病。(3)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很低。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肠道有害病原细菌生长繁殖,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而腹泻。
1.3.3气候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初生仔猪周围环境的温度必须保持32℃左右,以后每周可降低2℃。由于仔猪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寒冷将影响其新陈代谢,因而会受外来病原入侵而常引起腹泻。产房湿度过大或阴雨连绵、卫生条件差、天气突变,加上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沉积、损害仔猪的抵抗力,易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害,引发腹泻。
1.3.4其它因素:还有许多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发仔猪腹泻,如过多的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有毒物质(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中毒,以及气候多变,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管理不科学等都可造成腹泻[4]
2.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2.1预防措施
2.1.1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仔猪的保温,除增加垫草外用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而发生腹泻。同时做到仔猪一出生,用拜有利口服1ml,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预防仔猪黄病。并视情况对仔猪进行滴服其他抗菌药液,效果更好,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内药物[5]。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足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复用。用细菌制剂等就不能再用抗生素)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的发育,减少仔猪的腹泻[6]。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2.1.1.1补酸化剂:
因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胃的PH值上升,直接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即影响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又使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发生。因此,应用酸化剂,保持胃内的一定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这对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7]。
2.1.1.2补酶制剂:
因断奶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使用酶制剂可弥补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的不足,提高消化率,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并减少营养性腹泻,典型的酶制剂有植酸酶。拌料投喂益生菌类药物或中草药粉剂,也可以增强消化功能,防止发生腹泻,常用的有乳康生、乳酸菌、双歧杆菌制剂等[8]。2.1.1.3补铁:
根据仔猪在3~4周龄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生理特点,提前给初生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元素可有效防止仔猪贫血性腹泻的发生[6]。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d内就应补铁,使用右旋糖酐铁,每头注射2mL/头。
2.1.2加强预防免疫 2.1.2.1母猪免疫:
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5ml,2周后再注射10ml,预防仔猪红痢。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1次,预防仔猪黄白痢。2.1.2.2仔猪免疫:
(1)用细菌制剂喂仔猪。用促菌生等在仔猪吃乳前喂服,然后哺乳,预防黄白痢;(2)用红痢血清注射。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
2.1.3加强饲养管理
2.1.3.1母猪的管理: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和优质,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加强母猪群免疫,提高母源抗体减少仔猪腹泻。仔猪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哺乳母猪及病弱猪排泄物污染环境造成的,因此,┊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母猪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投服长效抗菌药物及产房清理卫生、干燥对腹泻控制意义重大。
2.1.3.2仔猪的管理:仔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将仔猪口鼻及全身黏膜液擦干净,然后在距离腹部4~7cm处断脐,断面用5%碘酊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在30~32℃的保育箱中。仔猪出生后1h内吃到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对于提高胃内酸性环境,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细菌生,提高仔猪的抵抗力,人工辅助仔猪固定乳头。2.2治疗方法 2.2.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在确诊的基础上进行。细菌性腹泻时,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地感染情况是来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仔猪腹泻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会死于脱水和继发感染。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情区别对待。一般的仔猪腹泻的治疗原则:一抗病原消炎,二补液,三整肠健胃,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9]。2.2.1.1抗病原消炎:
抗病原药种类很多,具较广谱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注射液。抗菌药选用高敏广谱抗生素,主要采用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土霉素、丁胺卡那等。另外磺胺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6]。治疗时应交替用药、穿梭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同窝中有1头猪发病必须全群、全窝给药防治,治疗时最好能联合用药,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2.1.2补液:
腹泻造成仔猪的死亡,一般是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所致,补液是减少死亡率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常规的静脉输液疗法,麻烦费力又无法大面积应用,因此可选用畜禽口服补液盐(水1000ml、葡萄糖20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氯化钾1.5g),让仔猪自由饮服,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和供给营养的作用。同时加入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提高疗效,加入氟哌酸等抗菌药物,供仔猪自由饮用效果更好[8]。
2.2.1.3理肠健胃:
提高断奶仔猪腹泻病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先用清瘟止痢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的中草药配合敏感抗生素清理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及其毒素,再添加益生素等,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内环境。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它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强烈痉挛,从而减少下痢次数,延长常规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而提高其治疗作用。因此,用阿托品配合抗菌素治疗仔猪腹泻,并同时采取肠道收敛保护措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期使用的健胃药有人工盐、硫酸钠、硫酸镁、大黄苏打片等,按量灌服或投于水或料中,日服2次,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10]。
2.2.1.4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于各种药物及不同的应激模式下的免疫功能降低,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11]。黄芪多糖为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它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2.2.2利用微生物竞争抑制原理进行治疗
口服有益微生物制剂通过凋节肠道内的氧气或PH 值可竞争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恢复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环境,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2]。这类制剂有“促菌生”、“凋痢生”、EM制剂。
3.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仔猪的生理性因素、病原性因素、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断奶仔猪的腹泻,所以在防治时不能单纯的考虑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虽然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最初都与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的诸多措施中,全面提高并规范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规程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管理中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提供科学、合理、完善的营养,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发现母猪带毒但是紧急预防又考虑到母猪抗体产生的时间,这样还未等母猪机体产生抗体小猪已经死亡,所以我们可以调整母猪将未带毒的母猪调整去带腹泻的仔猪,最后再给母猪紧急接种。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致
谢
本文是在导师潘书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的大量精力,从选题至完稿,得到了导师的关心与帮助。在此,向潘书磊老师致以衷心地感谢。
本人在实习期间得到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潘书磊老师的精心指导,老师不论是在本人实习期间,还是在论文完成期间都给予了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为论文的构思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建议,同时对本人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细致地修改,在此向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对我半年实习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参 考 文 献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仔猪;腹泻;黄白痢;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 cnki.jlny.2016.10.046
1 病原性腹泻
1.1 细菌性腹泻
这种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猪的消化系统感染了一些细菌所致,比如大肠杆菌、魏式梭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不同细菌会导致仔猪出现不同的病症,如果感染大肠杆菌,则会引起仔猪黄白痢,黄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死亡率低和拉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白痢常发生于14~21日龄内、会吃料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稀便、病程长、死亡率低为主要特征;感染魏式梭菌会导致仔猪红痢病发生,红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拉红色稀便、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如果仔猪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仔猪的副伤寒,也会造成仔猪腹泻,副伤寒造成的腹泻常发生于30日龄以上的断奶仔猪,以剧烈腹泻、高热、皮肤出现紫斑、脓性结膜炎、败血症死亡为主要症状。
1.2 密螺旋体性腹泻
这种腹泻主要是由于密螺旋体而引发,多发于50~80日龄的小猪,但大猪也易发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仔猪的大肠,患病仔猪会出现黏液性出血性下痢,导致仔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影响生长。
1.3 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猪体感染病毒所致,常见的有猪轮状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伪狂犬病等病症,这些病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染病猪表现出厌食症状,腹泻呈水样,严重时会脱水,仔猪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越小发病的仔猪死亡率会越高。除了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症还有各自的特点,轮状病毒一般以8周内的小猪染病最多,而大猪则不发病,但是会携带病毒。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则大小猪都会发病,而且多发于冬季,发病快,病程短,一般为一周之内,得病后如果病愈,则会产生免疫力,大猪患病后如没有继发感染基本不会死亡,周龄仔猪死亡率也不是太高。仔猪伪狂犬病,多发于30日龄以下的猪,以高热、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则发生流产或产死胎。
1.4 寄生虫性腹泻
这种腹泻主要是由于仔猪体内有寄生虫,如球虫、蛔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发病,一般母猪为带虫者从而传播给仔猪。感染后仔猪会出现腹泻,粪便黄白,严重的会便血,仔猪被毛粗乱,消瘦,会有严重的腹痛,另外会有磨牙症状,球虫病常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而蛔虫性腹泻多见于30日龄以上的猪。
2 非病原性腹泻
2.1 消化不良性腹泻
这是由于仔猪刚断奶时由于处于饥饿期,如果这时饲养不当就会造成腹泻的产生,常见的饲喂次数过少,一次喂料太多,饥饿的仔猪会暴食,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出现拉稀情况,排泄物中会有没有消化的饲料,但仔猪一般没有明显外观症状,精神正常。
2.2 营养不良性腹泻
这种腹泻猪会有明显症状,患病猪明显消瘦,苍白无力,被毛干枯,粪便呈水样,稀便,猪的腹围收缩,这主要是由于母猪的营养缺乏导致,营养不足导致奶水营养不足,仔猪营养补充不够。
2.3 过敏性腹泻
仔猪在哺乳期,肠道会形成一种平衡,由于断奶后会更换饲料,新饲料中会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仔猪的胃肠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从而引起免疫反应,会发生过敏现象,导致腹泻的产生。
3 预防措施
3.1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栏舍卫生是防治疾病的必备条件,不但是在防治猪腹泻方面,对于防治其他疾病也同样要做好栏舍的卫生工作。对于母猪产房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达到防病菌的效果。进栏舍前,对母猪也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把母猪的腹部、乳房、后躯、四肢都进行清洗,去除母猪身上的一些病原体,寄生物,对于栏舍可以用3%的烧碱水溶液泼洒消毒,将栏内的微生物、虫卵消灭掉。
3.2 加强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
免疫接种是现代畜禽养殖中必须的工作内容,通过接种刺激畜禽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常见的腹泻疾病,主要是对母猪进行接种,使母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这样仔猪通过吸收初乳能够获得母猪体内的抗体,达到防疫目的。而副伤寒疫苗主要针对仔猪进行接种,在断奶后接种。母猪进分娩栏前要驱虫,防止虫卵污染栏舍感染仔猪,可用氯苯胍或球痢灵驱除球虫,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除线虫。
3.3 科学饲养保健康。改善母乳品质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上进行补充,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这样能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及猪乳的品种,促进仔猪的健康发育,从而提高仔猪的自身抗病力。进行高水平饲养,对于母猪不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有效手段。
3.4 确保仔猪生长环境的良好
一方面要做好保温,如果遇到天气较冷时,可以采用红外线加温类进行保暖,避免仔猪受凉,同时要保持栏舍的干燥清洁,勤打扫和更换垫草,避免温度变化而使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4 结语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 篇4
1 发病原因
断奶仔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由吃母乳与饲料转变为全吃饲料;由产房转到仔猪培育室;由依附于母体转为独立生活,尤其是消化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引起为肠道菌群、消化道绒毛长度和消化道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造成断奶仔猪健康状态的恶化和生长阻滞。这一系列应激因素会明显地降低断奶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导致发生突然腹泻、瘦弱仔猪的出现。
2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便次不多,便状如糊,不发热,能进食,精神尚好;重者便次较频、大便腐臭或伴有呕吐,多伴身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欲增加,甚或目眶凹陷,尿量减少,四肢不温,腹胀痉厥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3.1 中草药疗法
辩证:本症由于断奶应激引起的饮食节,寒暖失调以至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至下降肠道所至,故消食导滞,健脾止泻。组成:鸡内金10 g、神曲10 g、麦芽10 g、山楂10 g、苡仁10 g、茯苓10 g、苍术10 g、甘草10 g、白术15 g、桔梗6 g、川朴6 g、枳壳6 g。方中白术、苡仁、苍术、健脾助运燥湿;加桔梗以升中气;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导滞;川朴、枳壳理气导滞。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健脾止泻之功。上药加冷水浸泡30 min后,煎煮服汁,加白糖调味,分数次灌服。加减:伴呕吐,加半夏、藿香;小便黄少,加车前子、木通;口渴思饮,有轻脱水现象,可口服补液。
3.2 穴位疗法
黄连素注射液50 ml,注射双侧足三立及大肠腧穴。
3.3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ORS)建议采用的新配方为:氯化钠3.5 g、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 g,加水到1 000 ml,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脱水,也是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糖盐水凉开水1 000 ml,加白糖20 g、细盐3.5 g。大约4勺汤一勺盐。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适用于无脱水症的治疗。
3.4 营养疗法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篇5
摘 要:该文分析了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注意改善日粮品质,加强饲养管理,制订科学免疫程序等。
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23-02
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主要有生理性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疾病性因素,而更多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交叉感染。仔猪腹泻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将直接影响到断奶仔猪的增重和成活率,进而影响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l],已成为影响和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
1.1 生理性因素
1.1.1 消化道发育不健全 初生仔猪消化道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器官发育程度低,胃肠道短且容积小,分泌胃酸及消化酶的能力较差,消化吸收机能还不健全,容易造成腹泻。
1.1.2 免疫机能不健全 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除从初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外,初生仔猪几乎没有免疫力,因应激和免疫能力低容易导致腹泻[2]。
1.1.3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很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在较低的环境下,不易维持正常体温,极易引起其消化系统紊乱而引起腹泻。
1.2 饲养管理因素
1.2.1 营养性因素 当日粮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皂角苷、棉酚、单宁、非淀粉多糖等,容易引起腹泻。另外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的缺乏或比例不平衡,会导致仔猪胃肠粘膜的结构受损,肠道菌群平衡失调,消化功能下降,引发腹泻。
1.2.2 应激性因素 主要有断奶应激和饲养环境应激。断奶应激主要是母仔分离的心理应激,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和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仔猪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容易造成腹泻。饲养环境差,圈舍湿度大、温度低且突变、卫生条件差、空气质量差等容易使仔猪受到刺激,也会引起腹泻。
1.2.3 饲养方式因素 如母猪妊娠期不限饲、突然变换饲料等会影响乳汁质量的稳定,仔猪吮吸而引起腹泻。仔猪教槽时间及方式不正确、转群、分栏、断乳等因素的作用,仔猪也极易出现腹泻。
1.3 疾病性因素
1.3.1 细菌性腹泻(1)大肠杆菌性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痢、白痢。多发生在3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约为50%,死亡率20%左右[3]。发病猪以排乳白色、灰白色、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为特征,有特殊腥臭味,发病仔猪精神状态差,食欲不振,迅速脱水、消瘦而死。(2)沙门氏菌性腹泻。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仔猪副伤寒病,1~4月龄仔猪易感,无明显季节性,多因饲养密度大、环境污染、潮湿等及营养障碍而发生,粪便呈黄色水样,恶臭,并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1]。(3)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仔猪排红色稀粪,解剖发现小肠后段有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感染后同窝仔猪发病100%,死亡率20%~70%。自然界中该菌分布广泛,部分母猪肠道中有该菌,并可排除,但猪场污染后,很难根除。
1.3.2 病毒性腹泻(1)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肠道疾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特征。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2)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在猪群中呈流行性传播,一但发病波及全群。发病仔猪粪便水样,小肠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并膨胀,肠绒毛变短。(3)轮状病毒。发病仔猪常呕吐、腹泻,脱水严重,粪便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2~5周龄仔猪多发,发病率50%~80%,死亡率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综合防治措施
2.1 注意改善日粮品质 日粮中添加酸制剂和酶制剂,以补足仔猪胃酸的不足和消化酶种类、数量的不足。添加益生素,能维持仔猪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另外注意加强冬季保温。
2.2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保证猪日粮中各种营养素比例的平衡,尽量选用知名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仔猪投喂量要循序渐进,饲养密度适中,早期教槽,逐步断奶,逐步换料,母子逐渐隔离,尽量减少转群、分栏等环境应激,另外加强日常管理和消毒,加强对已发病猪的营养护理工作,及时补盐、补水,控制采食量,药物治疗和肠道护理同时进行[4]。
2.3 疾病性腹泻防治
2.3.1 建立良好的饲养管理模式 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控制猪场的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护理工作,注意猪舍消毒和产后母猪乳头消毒;抓好新生仔猪防寒保暖、及时喂初乳,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2.3.2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认真做好猪瘟、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免疫工作。并且加强免疫效果的跟踪检测,长期污染的猪场可考虑制备毒素抗血清,进行被动免疫。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做好药敏试验,预防多重耐药菌。
2.3.3 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具有维持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合成各种酶和营养物质的独特作用。自2006年始欧盟立法禁止使用抗生素后,微生态制剂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的趋势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添加剂可以帮助幼畜禽尽早建立健全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区系,从而减少消化道疾病,并促进生长[5]。微生态制剂用于仔猪腹泻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结语
仔猪腹泻病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腹泻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发病后,要先分析确定引起腹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症下药。还要考虑相关的致病因素,力求从源头上控制病因,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几率,从而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引起仔猪腹泻的饲料原因与控制 篇6
一、引起仔猪腹泻的饲料原因
1. 仔猪对日粮中某些抗原过敏。仔猪消化道发育尚不健全,其中酶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8周龄前消化道内酶的活性还很差,饲料中的某些抗原物质就会引起过敏反应,使小肠受损,导致小肠绒毛萎缩,影响消化吸收。如果再遇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就会加剧腹泻程度,延长腹泻病程。
2. 日粮中营养因子的缺乏。日粮中如果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就会直接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其体质和抗病力,发生腹泻的机会就多。
3. 换料应激。生产上,有时需要更换饲料的品种、料型、饲喂次数和数量,如果换料过快,常常会造成仔猪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消化不良和腹泻。
4. 饲料使用不当。仔猪过量采食,饲料温度过低或一次性喂给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料,都会发生腹泻。
二、调整饲料营养,控制仔猪腹泻
1. 选择优质饲料原料。选择优质饲料原料,搞好母猪和仔猪的日粮配合,是控制仔猪腹泻的重要途径。饲料原料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选择能量饲料时,玉米要求饱满,无霉变,破碎粒少;乳清粉、乳糖、蔗糖调质要混匀,没有焦化;油脂最好选用椰子油,也可使用大豆油、玉米油等,品质要好,无杂质,水分、碘价、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经测定合格。选择蛋白质饲料原料,消化率是首要标准,其次是良好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其中要特别关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目前,常用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是大豆类制品,因其加工工艺不同有膨化大豆、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等;常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是鱼粉,选用时要鉴别其掺假的程度、测其新鲜度以及理化指标。
2. 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仔猪一般在7日龄左右开始饲喂全价颗粒料,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中蛋白质的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可控制在19%以内。
3. 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管理中,要保持舍内温湿度合适,避免温度骤然升降,还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干燥。为了避免换料产生应激,一要使猪各阶段饲料原料的构成数量不要过于悬殊;二要以正确的换料方法进行换料。饲料更换的具体方法是每天用新料更换1/4旧料,用4天时间全部换完。
4. 饲喂添加剂。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时,要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1%柠檬酸,使仔猪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降低胃内的pH值,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力,这样既可改善仔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又可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在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和淀粉酶,可以弥补断奶后仔猪体内酶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在仔猪日粮中添加益生素,益生素可在仔猪肠道内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仔猪腹泻;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金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锌等,既可控制病原微生物增殖,又可加速肠道免疫耐受过程,从而减轻肠道损伤,预防腹泻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相邸镇检验检疫所 邮编:276600)
仔猪腹泻病综合防治 篇7
1 剖检病变
对部分病猪进行剖检,尸体脱水明显,胃内容物充满乳凝块,胃疼黏膜轻度充血,有的在黏膜下有出血斑。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空肠绒毛显著萎缩,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小肠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
2 生猪腹泻疫病主要病源
引起生猪腹泻的疫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猪和伪狂犬病等。当前造成生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3 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由于仔猪处于器官发育阶段,其消化器官还不发达。消化器官发育晚熟,导致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消化机能还不完善。
(2)仔猪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
(3)由于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
(4)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进致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
(5)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6)由细胞性病原致泻。
(7)病猪性原因致泻。
(8)寄生虫病。
4 猪腹泻病的流行特点
(1)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的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2)在季节上与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温暖季节少见。
(3)据调查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老疫区则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性流行。
(4)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其中哺乳仔猪最为严重,2周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仔猪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5周龄以上的猪发病率轻微,死亡率低,并能自然康复。病愈猪生长发育较缓慢。其他动物和人无易感性。
(5)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乳汁传播。
5 防控措施
5.1 疫苗免疫
采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为所产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妊娠母猪可在每年10月、12月各普免1次,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仔猪于断奶后1周进行免疫。
5.2 及时评估母猪健康状况
根据母猪是否发病,持续时间,注射疫苗种类及时间等情况全面评估母猪免疫和健康状况,如正在发生腹泻或刚发生过腹泻或其他疫病的母猪所产仔猪最好将仔猪隔离寄养,对母猪腹部、臀部、尾部,尤其是乳房、乳头用0.1%高猛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5.3 产房消毒与通风保湿
产房要坚持全进全出,严格落实产房空栏,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干燥、增温等措施。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床、墙面、地面,饲喂工具等,待干燥后再进行严格消毒,用1%烧碱溶液或其他消毒药,让其自然干燥,空栏6~8d,方可转入母猪进行生产。产房可使用煤炉或其他供暖设施,确保产房温度适宜,温度保持20~25℃为宜,保持产房、产床、保育箱的清洁干燥。产房要适当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5.4 采用对症治疗措施
对发生腹泻的仔猪多给饮用清洁、干净的饮水或人工补液盐(0.9%NaCl)进行补液,对10日龄以上仔猪也可进行静注射补液。对减少死亡有一定作用,抗生素对本病治疗无效,但可防止继发感染,促进康复。
5.5 提倡自繁自养
不要到疫区进猪,以免传入本病。
6 综合性措施
6.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饲料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在气温突变季节要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做好猪舍保温。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污。对猪舍饲养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6.2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保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及饮水。断奶初期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填的饲喂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6.3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
规模猪场应采取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在猪舍清空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喷洒消毒或熏蒸消毒,空栏3~5d,方可转入新的猪群。
6.4 严格实施引种隔离
有条件的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如需从外地引种,必须从有资质的猪场引种,并按规定实施严格检疫。引进种猪需隔离饲养45d后再次进行试验室检测,确认主要疫病病原感染为阴性的猪只方可混群。
6.5 积极推进疫病净化工作
结合开展全国重点原种猪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净化方案。
6.6 做好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猪及其产品要严格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及时消除疫情隐患,严防病死猪传播疫情。
由于自主腹泻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首先要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其次要加强饲养治理,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留意防冷保热。然后要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减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撒蔓延。最后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7 小结
仔猪腹泻用抗菌药物治疗不是很明显,所以建议一定要做好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瘟和仔猪黄白痢疫苗的预防和接种。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篇8
1 病因
仔猪腹泻病的主要致病的因素是病毒、细菌性感染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此外, 仔猪腹泻病还与母猪的体质和营养状况相关。哺乳期母猪体质较差, 仔猪不能获得含有较高抗体的营养乳汁可使仔猪腹泻;母猪患病生理代谢紊乱乳汁变性或感染病毒也可引发仔猪腹泻。
2 仔猪腹泻病类型
仔猪腹泻病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原发性三种, 病因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各异, 如:痢疾、红痢、白痢、黄痢等。
3 症状
仔猪发病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腹泻后体温恢复正常。水样粪便沿肛门不断流出或呈喷射状喷出, 后期仔猪弓背、不断努责、做排粪姿势, 排出黄色或带有血块的褐色脓便, 并伴有腹痛、发冷、咳嗽、喘气等症状, 仔猪体况逐渐消瘦, 最后会引起脱水、心肺衰竭导致死亡。仔猪黄痢死亡率较高, 救治不力哺乳期死亡率可达95%以上, 且愈后不良。
4 预防措施
仔猪腹泻病因错综复杂, 诊断、治疗较为困难, 因此, 应加强饲养管理, 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仔猪腹泻病。
4.1 预防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每天要仔细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温暖, 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尿。
4.2 消毒
仔猪断奶隔离后, 用高效杀菌消毒液对圈舍、围栏、墙壁、地面、料槽等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猪舍周边的道路经常撒生石灰消毒, 以避免致病微生物的滋生与扩散传入。
4.3 紧急免疫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 (PEDV) 和猪流行性腹泻 (TGE) 二联灭菌活苗, 在妊娠母猪产前30d进行预防接种, 仔猪即可通过母猪初乳获得免疫, 断奶仔猪应及时接种含有5种抗体的联合腹泻苗。
5 治疗
5.1 细菌性腹泻
症状轻者喂服复方黄连素或土霉素即可治愈, 同群仔猪应及时注射抗菌药物预防。若母猪产仔有继往史腹泻可在仔猪出生后3d、7d、21d时分别肌注含20%土霉素的“三针首选注射液”, 或在仔猪未哺乳前和10至15日龄时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此外, 肌肉注射“百痢泰”亦可有效防控仔猪腹泻病。
5.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应及时接种疫苗并采用隔离治疗可控制疫病流行。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及时补液, 临床使用高免血清、抗菌素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技术 篇9
1 仔猪腹泻病的发病机理
1.1 细菌性因素
1.1.1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 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 常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 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 此病四季常发, 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患病仔猪不吃奶, 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 后变为红色糊状, 粪便恶臭, 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多量小气泡, 体温升高至41℃以上, 多数发病仔猪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1.1.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 以1~3日龄最为常见。病猪精神沉郁, 吃奶减少或停止, 迅速消瘦, 眼球下陷, 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 粪中含有凝乳小块, 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 排粪失禁, 粘污尾、会阴和后腿部, 肛门和阴门呈红色。最后因脱水至体中毒衰竭而死亡。该病潜伏期很短, 为2~24h。病变主要为卡他性肠炎, 肠外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少量出血, 可从十二指肠分离细菌进一步鉴定。
1.1.3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 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 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 病程一般2~7d。该病的季节性不明显, 其发病率中等, 死亡率不高。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粘满粪便。该病无呕吐现象, 体温一般不高, 病程与诱因有关。病变为卡他性肠炎。剖检胃肠道充血或出血, 其他无明显病变。
1.1.4 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血痢, 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该病的流行季节不明显, 缓慢传播, 流行期较长, 易复发, 发病率较高, 初期呈急性经过, 死亡较多。3~4周后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死亡不多。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 排黄色或灰色软便, 不久减食, 后期粪便呈水样, 常混有血液、粘液及黏膜, 使粪便呈油脂样。病猪拱背吊腹, 迅速消瘦, 食欲减退, 渴欲增加, 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大肠呈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1.2 病毒性因素
1.2.1 猪流行性腹泻
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最高, 症状严重, 病死率也最高。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 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奶后。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d, 常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
1.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属冠状病毒属, 以2周龄以下的猪多发, 仔猪突然发病, 先呕吐, 继而发生频繁的水样腹泻, 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 含有凝乳块。仔猪随着腹泻体温下降, 迅速脱水和消瘦, 病程短, 2~7d天死亡, 个别痊愈仔猪成为僵猪。在新疫区, 发病率高达100%, 成年猪发病后多取良性经过, 哺乳猪死亡率特别高, 经多方治疗和预防的情况下, 死亡率70%~80%。该病一旦传入就很难消除, 发病季节多在每年的1~2月和11~12月份。天气剧变和饲料的突然变换往往是该病发生的导火线。
1.2.3 轮状病毒病
多发于3~8周龄以内仔猪。其发病特点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致病相似, 发病症状也是以呕吐和严重腹泻为主, 病猪精神沉郁, 不愿走动, 常于食后呕吐, 排水样或糊状、黄白或灰褐色稀便。常因严重脱水于3~7d内死亡。
1.2.4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也有腹泻的症状, 但患有猪瘟的仔猪一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1.3 寄生虫性因素
以球虫、蛔虫、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 一般呈慢性经过, 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 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有的伴有体温升高。
1.3.1 猪球虫
母猪及其它成年猪为带虫者, 以及猪场混养鸡群传播, 是仔猪感染的主要来源, 5-15日龄仔猪多发, 排出黄色至灰白色状粪便, 若无继发感染和环境应激, 病死亡率较低。
1.3.2 结肠小袋虫
在仔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结肠小袋虫繁殖较快, 发病多, 以灰色无腥臭粪便 (带血) 为特征, 虫体主要寄生在结肠黏膜。
1.4 非疾病性因素
通过对本地猪场的调查了解, 对非疾病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总结有以下两种:
1.4.1 饲喂不当引起的腹泻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因子缺乏性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 (如叶酸、烟酸、泛酸) 、矿物质 (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 , 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2)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造成腹泻: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 胃蛋白酶分泌不足或活性较低, 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往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3) 饲料中粗纤维或某些矿物质的含量过高引起腹泻:如果饲料中粗纤维超过4%, 会导致消化不良及功能紊乱, 引起腹泻;如果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也可引起腹泻。 (4) 中毒性腹泻: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制品, 均易导致。 (5) 饲喂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都会引起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6) 母猪由于饲喂不当或自身疾病 (乳房炎等) 而造成母乳分泌不足, 乳汁稀薄或过浓, 及营养不全等。
1.4.2 应激反应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引起。仔猪由于体内神经调节机制还没有发育完善, 对外界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 容易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预防
2.1.1 搞好环境卫生要经常保持栏舍干燥卫生, 定期对栏舍和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
2.1.2 坚持按期进行预防注射
母猪产前15~20d注射1次红、黄痢二联苗, 剂量为3ml/头, 初产母猪于怀孕中后期要进行2次免疫接种 (间隔3~5周)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补铁、补硒等微量元素, 可明显降低仔猪因硒、铁缺乏引起的腹泻, 同时还能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2.1.3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当地天气预报, 在秋未至早春阶段, 要做好保温工作, 在夏季要预防暴雨突袭, 并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对仔猪减食减料。改变饲料要循序渐进, 饲喂要定时定量,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冰冻饲料, 避免一切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
2.1.4 加强母猪科学饲养
对于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饲料, 保证其营养的全面需要, 哺乳母猪应根据所带仔猪多少而配给饲喂量。
2.1.5 保证营养需要, 强化胃肠功能
除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 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外, 仔猪产出后, 应让其及早吃上初乳, 以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及时补铁, 则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腹泻。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 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 保持胃内酸度,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2.2 治疗
对于仔猪腹泻的治疗, 应早发现, 早给药。
2.2.1 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仔猪拉痢血
首选用药为痢菌净, 按0.5%水溶液0.6 mg/kg作肌肉注射, 效果最佳。
2.2.2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腹泻先分离出大肠杆菌作药敏试验, 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于黄色下痢者, 用磺胺适量, 另加阿斯匹林共研末调水内服, 配合土霉素肌注5~10mg/kg·d, 2次/d, 对于白色下痢者, 内服0.3%的新洁尔灭溶液2ml/头, 再配合氟苯尼考作肌注10~30/kg, 2次/d, 疗效显著。
2.2.3 猪球虫性腹泻可内服氨丙啉或球虫清, 治疗结肠小袋虫性腹泻, 应用灭滴灵及痢特灵, 效果很好。
2.2.4 辅助措施
对于脱水严重的仔猪, 要及早进行耳静脉补液, 在实践中, 如多次进行可能造成耳朵肿胀, 无法找到血管, 出现这种情况可施行腹腔注射补液。或口服补液, 配方为: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钠3.5g、葡萄糖粉20g, 加冷开水至1000ml。如在早春和冬天加热至38℃左右。对断乳后的仔猪腹泻在饲料中添加肠黏膜修复剂"百利安"300g/t饲料, 同时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骏维安"效果显著。
仔猪腹泻病的诊治要点 篇10
1 临床症状
1.1 病毒引起的腹泻
症状较单一, 多具有群发性特点, 有时母猪及较大龄的猪也同时发生。临床除腹泻外, 还伴有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发热、迅速消瘦, 严重厌食、呕吐等症状。粪便颜色为灰色、暗灰色、灰白色或黑色, 水样或糊状, 用pH试纸检验粪便, 一般pH值≤6。剖检病死仔猪可发现肠系膜乳糜管空虚、透明。此类腹泻单纯应用杀菌止泻药物无效, 或当时症状减轻, 很快会再复发。
1.2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一般传播较为缓慢 (与病毒性腹泻相比) , 但会发现越来越严重的临床表现, 并且发病仔猪一般是窝中较小的仔猪。用pH试纸检验病猪粪便, 一般pH值≥7。此类腹泻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1.3梭菌引起的腹泻
只发生在出生后7日龄以内, 粪便带血是其明显的特征, 发生梭菌腹泻的仔猪一般体重较大, 甚至是全窝中体格最好的, 死亡率也高。应以检查母猪、消毒圈舍为主要防治措施。
1.4 低血糖症
主要见于奶水不好母猪所产的仔猪、体弱不能正常哺乳的仔猪以及生后运动不良的仔猪。除腹泻外, 仔猪还会表现神经症状。
2 诊断要点
2.1 临床症状诊断
导致仔猪腹泻的最常见因素是大肠杆菌病、低血糖症、传染性胃肠炎、梭菌性肠炎、球虫病和轮状病毒性肠炎, 这6种疾病是断奶前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因。此外, 不常发生的某些病症, 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的还有类圆线虫侵袭、猪痢疾、猪丹毒和沙门氏菌病;伪狂犬病和弓形虫病也能引起仔猪腹泻, 但腹泻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2.2 散播速度诊断
暴发性腹泻并迅速传播的病症常与病毒感染有关。隐性发生、缓慢传播,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腹泻症的多见于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2.3 发病日龄诊断
根据猪首次发生腹泻的日龄可大致判断出病因。出生后第1d或第2d发生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低血糖或梭菌性肠炎引起的;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于5~7日龄;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病和猪丹毒引起的腹泻常发生在1周龄以后。大肠杆菌和无乳症引起的腹泻除见于生后头几天, 也常见于3周龄的仔猪。各种日龄的仔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是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的典型特征。无明显发病时间, 并可感染各种日龄仔猪的不太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
2.4 剖检结果诊断
剖检发生腹泻的猪, 应重点检查3个部位:一是检查肠系膜内的乳糜管, 其内有无脂肪可反映出疾病能否引起绒毛萎缩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传染性胃肠炎的突出变化是乳糜管内没有脂肪, 这种现象在轮状病毒性肠炎则不一定见到, 而大肠杆菌病则不影响肠道吸收脂肪的能力;二是检查肠的浆膜面是否变红 (梭菌感染) 或透明 (传染性胃肠炎) ;三是检查黏膜面是否有出血点或明显的出血 (梭菌性肠炎、沙门氏菌病) 和纤维性坏死性膜, 膜可能为固膜性的 (球虫病、慢性梭菌性肠炎) 或出血性的 (急性梭菌性肠炎、猪痢疾) 。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应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对固定的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猪舍定期消毒, 并保持清洁、干燥、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加强猪群饲养管理以及饲料营养均衡充足, 首先满足猪只的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和仔猪应该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 避免饲料原料发霉、变质;避免高植物性蛋白饲料大量应用;保持动物、植物性蛋白的合适比例。同时做好仔猪补饲工作, 从仔猪出生1周起至哺乳期结束, 应保证每头仔猪每天摄入饲料量在0.75kg以上, 让仔猪胃肠功能得到充分锻炼, 以增加猪群自身抵抗力。
3.2 免疫预防
掌握养殖场猪群疫苗接种的状况和以前是否出现过腹泻性传染病有助于诊断。某些地方性流行疾病一旦在猪场发生就很难消除, 尽管采取了控制措施, 仍有腹泻病例出现。对于慢性感染引起腹泻疾病的猪群, 应当检查防疫具体落实情况, 以确定是否由于预防程序 (疫苗或用药) 措施不当而使疾病复发, 必要时用实验室手段对疫病进行监控。
3.3 药物控制
仔猪腹泻病 篇11
自2011年冬季至今,新生仔猪腹泻在各地区流行,造成新生仔猪大规模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仔猪腹泻是新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规模化猪场常发传染病之一,其病原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病原。 2011年冬季以来,濮阳地区90%以上养殖场均发生了新生仔猪以急性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传播迅,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80%以上,耐过猪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现象突出。笔者从濮阳地区9个发病猪场,采用现场问询统计、临床检查、病例剖检、实验室诊断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以期对本病的防控有所帮助。
一、仔猪腹泻发病特点
1.流行面广,几乎为全国性的流行,在多个地区呈爆发行流行。本病季节性不明显,但从11月份至来年3月份发病率最高,其中包括免疫接种过流胃二联或流胃轮三联疫苗、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的规模化养殖场。但免疫猪场死亡率低于未发病猪场。哺乳仔猪发病率发病率达84%,死亡率40-97%不等。总体,免疫猪场死亡率低于未免疫猪场。临床主要表现为仔猪的水样腹泻,呕吐、扎堆、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猪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猪。
2.流行时间长。进入2011年9月份后多个猪场发生疫情,以直延续至今。
3.对仔猪危害严重,多发生新生仔猪。3-10龄以内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80%-100%。育肥猪、母猪、及保育猪后期很少发病,即使发病症状较轻。
4.免疫效果差。即使免疫过胃流二联疫苗或流、胃、轮三联以及猪瘟、伪狂犬等疫苗,免疫较好的规模化猪场仍然发病,且症状依然明显,死亡率恨高。
5.治疗效果差。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低。
6.母猪初乳主要有两个作用。给仔猪提供用于产热和代谢的能量;母猪的初乳内给仔猪提供用于产热和代谢的能量不足;给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下降 ,使仔猪胃肠发育不完整.
在2011年的玉米收获季节,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降雨,豫北地区尤为严重。玉米收获后未能充分晾晒,导致玉米霉变。饲喂玉米霉变可造成猪群发病,其发病特点为:发病时具有地域性和普遍性发病,切临近猪场不发病,通过饲料原料调整后发病停止。(霉变玉米内含有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会在体内蓄积,霉菌毒素会破坏肝脏解毒功能,霉菌毒素会损伤肾脏和机体免疫器官。当母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霉变玉米时就会中毒,母猪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母猪分泌出有毒的乳汁,仔猪吃了有毒的奶自然就会发病了)。
二、临床症状
本病季节性不明显,但从11月份至来年3月份发病率最高,其中包括免疫接种过流胃二联或流胃轮三联疫苗、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的规模化养殖场。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新生仔猪,在出生后1-3日龄发病,病初呕吐,体温40度左右,部分病猪体温正常。紧接着开始腹泻,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也有的呈黄绿色水样。腹泻初期多保持吮乳,脱水发生较快,严重的仔猪一夜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发病后2-3天仔猪变成水样便并混杂黄白色的凝乳块,恶臭。腹泻的同时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脱水等症状;
病程1-3天,最长也不过3-5天,死亡率几乎100%。
三、 剖检变化
1.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肠管胀满,小肠大肠粘膜有轻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部分病例肠壁有不同程度表现。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部分病例无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或轻度出血,肠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结水肿。
2.脏肿大,色淡,质地变硬。
3.心肌松软色淡,心脏横径增大,冠状脂肪呈胶冻样侵润。
4:肾脏肿大,包膜不易剥离,肾皮质色淡,切面上部分皮质结。
四、初步调查仔猪腹泻原因
1.母猪初乳主要有两个作用。 给仔猪提供用于产热和代谢的能量;含有免疫球蛋白给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等,此外,初乳对仔猪胃肠道发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使仔猪尽早、较多地摄人初乳对其非常重要。
2.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猪要长得好得喂好的饲料,首先要保证饲料没有霉变。有专家说:“霉菌毒素中毒的问题不解决,任何防治方法效果都不会理想。”因此,严把饲料与原料关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十几年的经验和这八个猪场的调查,大中型猪场发病较多,小型猪场与散养户发病率低。有五个五十多头母猪猪场,是按招科学的方法保健的发病率8﹪。有两个猪场母猪用中药保健的,发病率85﹪。
五、防治措施
1.增强母猪抗体。定期给母猪做保健,一定要中西结合。在不发病季节两个月保健一次;在母猪产前产后各保健七天净化母源增强抗体;长期给母猪增加微量元素。
2.母猪:产前一月母猪注射胃流二联4ML,产前14天C型产气梭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苗。
3.产后的母猪在仔猪吃初乳前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后用药液消毒1次。
4.仔猪保健、仔猪产后1、7、21日龄各注射防治仔猪黄白痢、副猪嗜血杆菌病及支原体感染的药物。
5.对已经出现腹泻的仔猪,以抗病变、解毒保肝为主,同时补充能量、水分、电解质,确保不发生脱水与酸中毒;适量使用抗生素,避免急发感染。
仔猪腹泻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篇12
1 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
1.1 仔猪黄痢病
该病是由早发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主要侵害3日龄左右的新生仔猪。本病菌平时存在于母猪体内, 并不发病, 但因猪粪便会污染母猪乳头及周身皮肤, 新生仔猪吮吸乳汁时经口腔将病菌带入胃肠道, 起初1~2头发病, 很快使同窝80~90%仔猪感染发病。主要症状是排黄色水样稀粪, 病程较长者, 肛门松弛, 大便失禁, 致使肛周皮肤发炎变红。该病多见于小规模饲养的猪群, 现代化猪场因卫生条件好, 管理水平高而较少流行。
1.2 仔猪白痢病
该病病原体是迟发性致病性大肠杆菌, 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生的肠道疾病。它存在母猪肠道内, 通过粪便感染仔猪, 当气候骤变, 圈舍潮湿污秽, 饲养管理不当, 变换饲料或饲料质量差等因素促使病菌大量繁殖, 引起仔猪发病, 症状是仔猪突然排灰白、乳白或黄白色粥样稀粪, 病猪尾巴及肛门周围粘附粪便, 同时仔猪渴欲增强, 喜欢喝水, 不愿吃奶, 外观可见仔猪机体脱水, 被毛粗糙, 眼结膜苍白现象。
1.3 仔猪红痢病
该病病原体是C型魏氏梭菌, 在母猪肠道内正常存在, 经过排粪污染环境, 1~3日龄仔猪吃奶时进入口腔, 在小肠内繁殖产毒素引起暴发, 发病率高低不等, 可达10~100%;死亡率16~36%。仔猪排红色液状粪便, 内含血液和肠粘膜坏死脱落的组织碎片。
1.4 仔猪副伤寒
该病病原是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 它们存在于饲料、饮水及带菌猪体内, 主要侵害2~4月龄猪, 临床症状为急性、慢性两个类型, 症状各异。
(1) 急性型
病猪表现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 可达41℃以上, 往往先便秘后下痢, 粪臭带血, 出现腹痛、弓背、尖叫现象。可以看到腹部和四肢皮肤分布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或青紫色出血、淤血斑或疹块, 后期病猪体温下降, 约10d左右死亡。
(2) 慢性型
主要是结肠发炎, 猪食欲下降, 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 排淡黄色、暗绿色粪便, 身上皮肤有结痂湿疹, 病程2~3周, 重症猪死亡, 轻症猪幸存者易成为僵猪。
1.5 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病
在冬春寒冷季节易流行。病原分别是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 经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猪机体。2周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病猪表现呕吐、严重腹泻或脱水症状。可在1d内全群发病, 粪便呈白色、绿色、黄色, 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病猪严重口渴, 迅速出现脱水, 最终因衰竭而死亡。中、大猪发病症状较轻, 几天后可康复。
1.6 猪类圆线虫病 (猪杆虫病)
病原是兰氏类圆线虫, 经口腔或皮肤侵袭猪只, 寄生在小肠部位, 分泌毒素致使猪腹泻、腹痛, 导致消化功能障碍, 猪发育受阻。1月龄仔猪易患病, 夏季多雨时节易流行。
2 防治方法
2.1 猪黄痢与白痢
(1) 预防
对于买仔猪育肥的养殖户, 千万要注意不购买病猪, 并注意饲料混合均匀;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产房温暖干燥 (护仔箱温度随仔猪日龄增加, 温度从31℃起每3d降2℃。28日龄时温度为24℃, 保持不变) , 舍温21℃以上, 舍内湿度70%, 箱内和母猪躺卧处要保持干燥, 并定期消毒;对临产母猪分别于产前30d和15d免疫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 如K88、K99、K987。
(2) 治疗
用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 剂量每头仔猪每次20万IU, 口服, 2次/d, 连用3d;用促菌生 (每次3亿个活菌) 、乳康生 (每头每次服0.5g, 口服, 2次/d, 3d为1个疗程;调痢生0.1~0.15g/kg, 2次/d, 3d为1个疗程。
2.2 仔猪红痢的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清洁卫生 (产房、猪体表) , 护仔箱和产房内条件要求同猪黄痢、白痢一节。
(1) 预防注射, 母猪产前30d和15d各1次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推荐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疫苗) , 剂量10~15ml/头。
(2) 仔猪未吃初乳前及以后3d, 口服青霉素或链霉素粉, 溶水后灌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万IU。
2.3 仔猪副伤寒
(1) 预防
搞好饲料饮水, 环境卫生, 1月龄时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 剂量应为2头份。
(2) 治疗
坚持早治疗、药量足、疗程满 (3~5d) 原则, 口服硫酸新霉素5~15ml/kg或口服强力霉素2~5ml/kg。
3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
(1) 预防
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双价苗 (灭活苗或弱毒苗) , 对妊娠母猪产前45d或15d两次肌肉注射或鼻内接种3日龄仔猪。
(2) 治疗
氯化钠3.5g, 氯化钾1.5g, 碳酸氢钠2.5g, 葡萄糖20g, 配制1000ml水溶液, 让猪自由饮水, 并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目前, 无特效治疗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微生物的药物, 应严格控制和消毒病猪的排泄物及环境, 限制人员来往, 尽可能缩小疫病感染区。
4 猪类圆线虫病 (猪杆虫病)
(1) 预防
加强饲养和环境卫生管理, 不喂野草和生菜, 贮存原料和饲料要避免此种寄生虫污染。
(2) 治疗
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g, 皮下注射, 一般1次即可, 个别排虫不彻底, 可间隔2周再用药1次。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mg, 混料, 1次喂服, 如果猪带虫较多, 可于14d后再驱虫1次。
【仔猪腹泻病】推荐阅读:
仔猪腹泻病防治10-26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10-25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技术09-12
腹泻仔猪10-26
仔猪腹泻原因05-27
预防仔猪腹泻要点05-11
仔猪腹泻综合治疗07-29
断奶仔猪腹泻防治09-12
仔猪腹泻控制技术09-21
保育仔猪腹泻诊治论文05-23